数学活动方案:5的组成

2024-05-23

数学活动方案:5的组成(通用13篇)

篇1:数学活动方案:5的组成

小班数学活动:《学习5 的组成》

活动目标:

1.对数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

3.学会准确地说出“4添上1就是5”的短句,能认读数字5并理解5的实际意义。

重难点分析:

重点:学习5的形成与认读。

难点: 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实物,理解5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蓝精灵图片,红蓝紫绿黄五种颜色的房子,1到5的数字

心理准备: 幼儿熟悉4的点数,以及会认读数字4.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利用蓝精灵的图片复习3的点数。

指导语:“今天天气真好,老师把蓝精灵请来家里做客。老师希望小朋友们拿出三枝蜡笔代替花来欢迎它”(请幼儿拿出三枝蜡笔在桌子上从左向右摆成一横排,再请幼儿用右手食指指点着蜡笔从左向右手口一致地进行点数)

二、展开

指导语:“听说蓝精灵住的森林小区要搬迁了”

1.学习4的形成。

师:好消息,好消息!森林小区要搬迁啦!小动物们请我们去帮忙,我们快出发吧!看,森林里有许多不同颜色的小房子,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红、蓝、紫、绿、黄)一共有几座?(5座)你是怎么数的?(从左往右数)

师:红房子在第几座?

幼儿回答:第1间。

你是从哪面开始数的?(引导幼儿说出从左往右数)

师:红房子在第一座,我们就用数字几来表示?

幼儿:数字1。

绿房子在第几座?(第4座)用数字几来表示?(4)

蓝房子在第几座?(第2座)用数字几来表示?(2)

黄房子在第几座?(第5座)用数字几来表示?(5)

(1)幼儿操作:现在有几座房?怎样让3座房变成4座房?(幼儿边操作边说出)

(2)练习5的点数。

指导语:“我们一起来数数现在有几座房。”(点数方法同上,说出“4添上1就是5”的短句)

2.幼儿蜡笔复习5的形成。

提问:“请小朋友摆出4枝蜡笔,想一想怎样变成5枝蜡笔?你是怎么做的?”(完整地说出“4枝蜡笔添上1枝蜡笔是5枝蜡笔”)

3.幼儿用数字卡片表示5的形成,形成数的概念。

指导语:“4枝蜡笔用数字几表示?1枝蜡笔、3枝蜡笔呢?”(引导幼儿说出数字1、3、4。)

4.认读数字5.

(1)教师出示标有数字5的卡片,形象记忆。

提问:“数字5长得像什么?”(像小钩子)

(2)认读数字5,让幼儿正确发音。

5.理解5里面有5个1。

(1)教师出示5个不同的颜色的房子(红、紫,绿、黄、蓝个1个),请幼儿说说都有什么颜色,并点数总数。

(2)提问:“一个红色的房子用数字几表示?”(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贴在红房子的下面,同样标出其他房子及数字,数数5个里面有几个1)

小结:5里面有5个1。

6.理解5 的实际意义。

看看我们的周围,还有什么物品也可以用5来表示呢?(幼儿实地观察,寻找可以用5表示的物品,理解45的实际意义)

三、结束

1.教师评价:总结本节活动中,幼儿的学习态度、动手操作、知识掌握的情况。

2.活动延伸:利用幼儿教材,复习、巩固数字5的形成及实际意义。

篇2:数学活动方案:5的组成

幼儿学习掌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课件、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上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组成,知道5分成两份有4种分法。

2、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分解画面,感知同一事物中不同的数量关系及规律。

3、培养幼儿的多项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

2、游乐场,设置4个游戏室,每个游戏室提供涂色、划短线、盖点子、看图分合、分实物等不同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运用“找朋友”游戏复习4的组成

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去游乐场玩,但有要求,请你们听音乐迅速找到和自己胸前数字合起来是4的朋友。

1、幼儿口述:为什么找他做朋友。

2、检查对后进入游乐场。

二、学习5的组成

1、出示课件,幼儿观看、操作,初步感知5的组成。

2、幼儿在主动操作游戏中探索5的4种分合方法。

(1)请幼儿进入游戏室活动,教师简单介绍游戏材料及操作要求。

A、出示大材料,教师逐一介绍盖电子、划短线、涂色、看图分合等游戏材料的玩法。

师:这些材料都要我们小朋友自己来操作游戏,来玩一玩,分一分,并把你完的不同方法记录下来,等会儿游戏结束,请你向大家介绍。

B、幼儿进行操作活动,老师巡回指导,观察了解幼儿操作情况进行个别指导,鼓励幼儿互相介绍操作情况。

C、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

D、幼儿讲述有以下几种结果:

a分合正确,但没有顺序,没有规律。

b互补规律。

c交换规律。

(2)引导幼儿通过分析,比较探索5的最佳分合方法。

三、领奖游戏,巩固5以内数的组成规律,并能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去。

四、活动延伸:

篇3:数学活动方案:5的组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笔者所在医院2010 年1 月-2015 年1 月进行治疗的晚期复治食管癌患者60 例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的纳入标准为: (1) 具有食管癌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2) 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食管癌; (3) 语言功能正常, 能够同医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4) 对于此次试验知情, 且签署自愿协议书, 在治疗中听从医护人员的安排; (5) 本次试验在笔者所在医院的医学伦理委员会进行备案且审核通过。排除标准: (1) 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难以进行化疗; (2) 语言、听力或者智力存在障碍, 不能够同医护人员有效沟通; (3) 合并精神疾病。依照患者治疗意愿和随机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30 例。研究组中, 男19 例, 女11 例;年龄50.4~68.5 岁, 平均 (57.5±2.4) 岁;腹腔淋巴结转移12 例,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0 例, 肝转移5 例, 肺转移3 例。对照组中, 男20 例, 女10 例;年龄51.2~69.3 岁, 平均 (56.7±2.8) 岁;腹腔淋巴结转移13 例,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9 例, 肝转移5 例, 肺转移4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的类型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的化疗方案主要为顺铂和多西他赛, 主要方法:静脉滴注顺铂25 mg/m21~3 d, 在第1 天将75 mg/m2的多西他赛同250 ml的生理盐水充分混合后进行静脉滴注, 一个疗程为3 周, 连续治疗2 个疗程后对疗效进行评价。在静脉滴注多西他赛前1 天患者口服地塞米松8 mg, 每12 小时服用1 次, 连续服用3 d。

1.2.2 研究组研究组的化疗方案主要为多西他赛联合5- 氟尿嘧啶、顺铂, 其中多西他赛、顺铂的使用方法同对照组相同, 而静脉滴注静脉滴注5- 氟尿嘧啶500 mg/m21~5 d, 一个疗程为3 周, 连续化疗2 个周期后进行疗效的评价。所有患者在进行化疗过程中, 给予止吐药、胃黏膜保护剂等, 化疗结束后定期进行血象复查, 根据患者的病情可以给予适量的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维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1.3 疗效评定标准和不良反应

(1) 主要的评定标准依照国际抗癌联盟制定的疗效标准, 完全缓解:食管钡餐显示患者肿瘤消失或者基本恢复正常, 临床无瘤症状时间超过1 个月;部分缓解:食管钡餐以及体检显示体内能够测量的肿瘤体积缩小一半以上, 超过1 个月的时间没有出现新的病灶;稳定:食管钡餐以及体检显示体内能够测量的肿瘤体积缩小小于一半, 超过一个月内肿瘤增大小于25%;进展:食管钡餐和体检显示体内能够测量的肿瘤体积增大超过25% 以上, 或者产生新的病灶。有效率= ( 完全缓解例数+ 部分缓解例数) / 总例数 ×100%;疾病控制率= ( 完全缓解例数+ 部分缓解例数+ 稳定例数) / 总例数 ×100%。 (2) 不良反应主要依照WHO制定的抗癌药物急性和亚急性的表现的标准进行评定, 主要分为0~Ⅳ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40.0%, 而对照组为33.3%, 虽然研究组高于对照组, 但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中疾病的控制率达到了70.0%, 而对照组仅有40.0%, 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 全部耐受, 且无治疗死亡。研究组中白细胞减少19 例 (9 例Ⅰ度、6 例Ⅱ度、4 例Ⅲ度) , 而对照组中仅有8 例 (Ⅰ度3 例、Ⅱ度3 例、Ⅲ度2 例) , 研究组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是经过服用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后全部恢复。

3 讨论

食管癌在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中人数最多, 由于该疾病导致患者发生淋巴结核远处脏器发生转移, 因此预后比较差。经过研究发现, 5- 氟尿嘧啶联合铂类药物治疗食管癌临床有效率为20%~50%, 而多西他赛、5- 氟尿嘧啶以及顺铂联治疗临床有效率达到了54%~85%[4]。但是当前对于晚期复治食管癌的化疗尚没有统一方案。

5- 氟尿嘧啶属于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进入体内后转变为5- 氟-2 脱氧尿嘧啶核苷酸, 有效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 进而抑制DNA生成物的合成;同时还能够掺入RNA, 抑制RNA合成, 从而阻止肿瘤的生长。5- 氟尿嘧啶同肿瘤坏死因子α 发生协同作用, 增强导致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 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抑制生长[5]。

多西他赛属于半合成紫杉类衍生物, 该药物的细胞浓度是紫杉醇的三倍, 能够在机体细胞滞留更长的时间, 相比于紫杉醇的抗肿瘤作用, 多西他赛活性更强, 抗瘤更加广泛, 在治疗过程中不存在交叉耐药。因此多西他赛联合化疗方案疗效应该好于紫杉醇。多西他赛主要的抗癌机制为进入机体后在癌细胞分裂过程中同细胞微管蛋白有效结合, 从而使细胞微管稳定和聚合, 有效抑制微管的解聚, 阻断癌细胞的有丝分裂, 从而抑制患者肿瘤细胞的生长[6]。本次试验中采用多西他赛联合5-氟尿嘧啶、顺铂组成的化疗方案治疗的研究组患者有效率为40.0%, 疾病控制率为70.0%, 均高于对照组的33.3%、40.0%, 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不显著, 但是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不良反应方面, 研究组患者发生白细胞减少19 例, 高于对照组的8 例, 但是患者症状均轻微, 可以耐受, 经过使用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后全部恢复。

综上所述, 对于晚期复治食管癌患者采用多西他赛联合5-氟尿嘧啶、顺铂组成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 能够显著提升临床效果, 且治疗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轻微, 可作为临床上治疗的首选方法。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多西他赛联合5-氟尿嘧啶、顺铂组成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复治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进行治疗的晚期复治食管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 依照患者治疗意愿和随机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主要利用顺铂和多西他赛进行治疗, 而研究组患者治疗方法为多西他赛联合5-氟尿嘧啶、顺铂组成的化疗方案, 一个周期为3周, 所有患者连续治疗2个周期后对比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40.0%, 而对照组为33.3%, 虽然研究组高于对照组, 但是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中疾病的控制率达到了70.0%, 而对照组仅有40.0%, 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中白细胞减少人数为19例, 而对照组中仅有8例, 研究组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治疗晚期复治食管癌患者中采用多西他赛联合5-氟尿嘧啶、顺铂组成的化疗方案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 提高临床有效率, 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在临床治疗上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关键词:多西他赛,5-氟尿嘧啶,顺铂,复治食管癌

参考文献

[1]付方现, 李永锋, 刘俊叶, 等.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食管癌临床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08, 15 (19) :1506-1507.

[2]钟世虎, 杨帆, 朱丽华.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食管癌45例临床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 2013, 25 (1) :85-87.

[3]郭经锋, 张铂, 吴锋, 等.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氟尿嘧啶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癌症期刊, 2010, 29 (3) :348-352.

[4]葛伯建, 高湘湘, 顾寄树, 等.替吉奥胶囊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食管癌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 (17) :102-104.

[5]黄慧强, 蔡清清, 林旭滨, 等.多西紫杉醇联合氟尿嘧啶和顺铂治疗晚期复发鼻咽癌[J].中华肿瘤杂志, 2008, 30 (4) :314-316.

篇4:数学活动方案:5的组成

1、探索5的分合,培养幼儿科学的探究意识;

2、引导幼儿用5的分合知识,解决活动中的问题,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用适合幼儿的方式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

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性;掌握5的分合。

活动准备

1、5个有色圆片。

2、写有分合式的花瓣。

活动过程

1、从操作中探索5 的分合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5个双色的圆片,并且还要和这5个圆片来做游戏呢!大家可要看仔细了。”教师念儿歌并把5个圆片撒在盒盖上,此时,圆片撒在地面上的结果是2个红色的和3个绿色的圆片,教师用数字在板上的记录单上记录结果。

(2)撒圆片

A、教师强调要求:把5个圆片握在手里,同时念儿歌,儿歌念到最后一句时,把圆片轻轻地撒在盒盖上,看看撒出来几个红的和几个绿的,把它记在记录单上;撒一次记一次,记录的结果和撒出的结果要一样,如果撒出一样的结果那就不需要再记录。

B、幼儿游戏,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提醒幼儿每次都要撒5个圆片,并按要求记录。

2、对照检验,相互交流

A、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结果,教师在板上的记录单上记录。

B、幼儿对照自己的记录结果,找一找,自己记录单上有没有不同的记录,看一看,一共有几种记录结果。

C、教师出示一张排列有规律的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和刚才记录过的记录单有什么不同。教师请个别幼儿回答。

D、整齐而又响亮的念一遍排列有规律的分合式。

3、游戏《拾花瓣》

师:“春天来了,花园里的花真美啊!你们喜欢吗?”幼儿:“喜欢”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首《我的小花园》的歌吧!”师幼齐唱歌曲一遍。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让我们的教室也象小花园一样的美丽呢?”幼儿:“想”师:“你们看,草地上有那么多的花瓣,我们听音乐去拾花瓣吧!”教师讲解拾花瓣和贴花瓣的要求:听音乐去拾花瓣,并且看看花瓣上面的分合式,其中的方框中应该是数字几,就把花瓣贴在相应的花盘里。

第一遍游戏:教师请女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黄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二遍游戏:教师请男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红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三遍游戏,教师请全体孩子一起去拾花瓣,一次拾二个花瓣,集体检查并纠正。

篇5:托班数学:5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1、复习4以内的组成。2、学习5的组成,知道有4种分法以及其规律。3、幼儿能独立完成操作活动,并能讲述其操作过程。二、教学过程:          1、碰球游戏 先确定几的碰球游戏后师:“嗨!嗨!我的x球碰几球?”幼儿:“你的x球碰x球。2、幼儿操作师:小朋友表现的真不错。你们看兔子一家也来了。(出示5知兔子)一共有几只兔子呀?现在他们想搬到这幢新房子(出示房子图)。你们看这幢房子有几间房呀?(幼儿答)那兔子一家该怎么住呢?你们能帮助他们吗?不过现在还有很多小动物也想搬进这幢房子,他们想先请你们帮他们出出主意,分一分,好吗?操作要求:分的时候想一想5只动物可以怎么搬?有几种分法,并把分的方法记录下来。3、集体交流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一会儿就想出小动物搬家的方法,请你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用你的方法来把小兔子一家分一分。(点名4个幼儿上前操作并讲述自己操作的理由)    幼儿操作好后师就把相应的数字代替进去。师:小朋友真棒!现在你们还有不一样的分法吗?现在兔子一家都搬进了新房,那现在你们发现把数量5分成两份,一共有几种分法?(四种)并带领幼儿齐读一遍。4、找规律师:现在老师还要告诉你们这幢房子里还有一个小秘密呢,你们能找出来吗?幼儿找出规律师做简要小结。5、游戏《找朋友》现在小动物们都搬进了新家,可高兴啦,想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呢!不过他们对游戏提出了一些要求:(找到的两个好朋友胸卡的数量和起来是5)。6、习题练习小朋友们玩得可真带劲,现在我们先坐下来休息一下,小动物们还有题目要考考你们呢!请幼儿做习题练习!请幼儿做好题后给客人老师检查对错。7、集体交流选择有象征性的习题投影出来,大家讲解一下,让幼儿知道习题中的注意点。

篇6:大班数学5的组成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数学5的组成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学内容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5的组成》(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大班上册数学《5的组成》)。

二、课题及设计意图

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具有初步的计算能力,为了更进一步的提高他们这种能力为进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我在设计《5的组成》时、注重从感知入手、有具体到抽象、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的目的.。

三、说教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这节课我主要让幼儿认识5、学会5以内的数量。正确书写5;

(2)让幼儿通过有趣活动来学习5的组成、知道5的4种分法和掌握数分号规律;

(3)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同伴的协助能力。

2、教学重点

本节课重点是幼儿学习5的组成、知道5有4种分法

3、教学难点

本节课难点是让幼儿书写5、知道5的分成四、说教情、学情

1、学情:采用尝试发现、综合对比总结归纳等形式、指导幼儿完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而开展课堂教学;

2、以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学习、培养幼儿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以练为主、以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来学习新知识;

3、启发幼儿发现规律、一个数分成的两个数、位置可以相互转换;

4、出示房子图片和小熊的图片、让幼儿说出房子有几间、小熊有几只。

五、说教学流程

1、这节课我利用游戏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并通过幼儿自己的积极性复习和运用认识5;

2、在课堂上我尽量让幼儿表现完整的思维过程、并尽可能用完整言语表达意思;

3、教师供给幼儿5个圆形卡片、其中有2个绿的和3个红的、4个大的、1个小的、引导幼儿在课堂上练习5有几种分法;

4、最后、巩固练习、教师要求幼儿把左边的圆形能组成5的用线连接起来、看谁连的又快又准(如下图):

0 0

00 0 0

000 000

0000 0000

六、说教学设计的依据

教学设计:使幼儿知道5可以分成1和4、4和1、2和3、3和2、1和4、4和1、2和3、3和2合起来是5、同时知道5有4种分法。

篇7:数学活动方案:5的组成

一、活动实录

设计和执教的教师为园级骨干教师,能代表全园大多数教师认识和实施《指南》的水平。

活动实录

活动目标

1. 初步学习从两个方向(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 辨别5以内数物体的排列位置,会用序数词“第几”表示物体排列次序。

2.喜欢辨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活动准备

经验:已初步学习5以内的序数(从左往右数)。

材料:鞋(小拖鞋、小皮鞋、小运动鞋),图书(动物绘本、人物绘本、水果绘本),食品(巧克力、口香糖、饼干)生均两份;自制三层的鞋柜、书架、食品架各两个;记录纸,车票,图卡。

活动过程

1. 复习5以内的序数。游戏“坐车”,幼儿根据车票的序号找到自己的座位。

2. 学习从不同方向辨认5以内的序数。引导幼儿观察鞋柜有几层,说出三种鞋分别摆在第几层,知道鞋柜可以从下往上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数,数到数字几就是第几层。

3. 幼儿操作练习。

(1)教师介绍材料(书架和图书、鞋柜和鞋、食品架和食品)及操作规则(根据图卡摆放物品)。(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4.分享与小结。

二、问题和困惑

教学活动后,我们组织了研讨活动,大家先找出了活动中能较好实践《指南》的主要表现:

1. 目标比较到位。首先,目标要求幼儿“会用序数词‘第几’表示物体排列次序”,体现了《指南》中有关数学认知的目标2“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其次,在幼儿已会从单一方向辨认物体序列次序的基础上,设定了高一层次的目标要求:从不同方向辨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2. 材料体现生活化。活动的材料和情境都来自幼儿的生活实际,体现了《指南》所要求的“数学应让幼儿在生活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理解和学习”。

3. 过程体现“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的理念。活动过程以游戏“生活小能手”贯穿始终,关注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一)活动的主要问题

通过深入研讨,大家分析发现了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教师的讲解不到位,二是缺乏幼儿的表达和交流,三是材料未能较好地物化教学目标和内容,四是教师对幼儿数学经验的梳理和提升中缺少数学语言。

(二)教师的困惑

这四个问题是我园数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在后继的研讨中,教师们就上述问题表达了自己的困惑。

1. 数学活动中如何认识和把握教师的讲解。

大家认为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重要原因是教师的讲解不到位,如教师没有具体讲解新游戏的玩法与规则,也没有通过讲解把幼儿的操作经验提升为相应的知识。对此,执教教师深感困惑,她说:“我之所以在活动中尽量简化教师的讲解,是希望能体现 《指南》所要求的‘幼儿自主和主动学习’。如果教师讲多了,幼儿可能就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应该如何认识和把握教师的讲解呢?”

2. 数学活动中要不要组织幼儿的表达和交流。

教学活动中缺少幼儿之间的表达和交流,这也是大家重点指出的问题。对此,执教教师的困惑是: 数学概念、术语都比较抽象,幼儿难以表述清楚。

3. 如何从学习经验中梳理和提升数学知识。

材料的操作使幼儿获得数学经验,教师的梳理和提升才能帮助幼儿从经验中获取数学知识。但我们发现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经验的梳理和提升不到位,主要表现为有关数学概念、术语的表述有误,这是许多数学教学活动的通病。对此,执教教师的困惑是:目前自己处于对数学概念、术语了解不多、认识不到位的水平,提升自己水平的途径有哪些?

4. 如何借助材料物化数学目标和内容。

幼儿是借助材料的操作来获得数学经验的,因此,材料是目标和内容的载体,数学活动的成功与否,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活动材料,执教教师的困惑是如何设计和制作物化学习目标和内容的学具或材料。

三、我们的结论

大家认为本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也是多数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数学活动时面临的。就此,我们以本次活动为案例,组织教师们进行认真而深入的研讨,获得以下共识。

(一)适度性讲解,避免讲解的“过”与“不及”

以教师的“少讲”来体现幼儿的自主、主动学习, 这是对“幼儿自主、主动学习”理念的认识有误。教师的讲解并不是代表幼儿的被动学习,教师要思考的是数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讲什么、讲到什么程度、怎样讲才能确保幼儿的主体地位。

活动中教师必须讲解的内容有游戏材料、玩法和规则,还有活动的重、难点以及对幼儿数学经验的梳理和提升,不能不说或少说。讲解的方法可以是:

1. 用互动式讲解介绍材料、游戏玩法及规则。

师幼互动式的讲解是指教师在说一整段话时, 对其中一些需要幼儿注意的问题做停顿,让幼儿补充完整后方才继续讲解。如,在环节1教师讲解游戏材料、玩法和规则时,师:一共有——(幼:5)辆公共汽车,两辆是——(幼:黄)色的,两辆是——(幼:绿)色的,每辆车都有——(幼:5)个位置。小朋友要看清自己车票是哪一辆汽车的,是第几号座位,根据车票上车找自己的座位。互动式讲解既有助于集中幼儿注意力,又能帮助幼儿了解教师讲解的重点。

2. 问题在先、讲解在后,解决活动的重、难点。

对于教学的重、难点,教师的讲解最好与提问相结合,在幼儿自主思索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讲解。 如讲解前提出“为什么要这样做”“你是怎么想的”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把活动过程由教师“告诉幼儿”转变为“引导幼儿自己找出答案”,让幼儿在观察、比较、操作基础上,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构建数学经验和知识,凸显幼儿学习的主体性。例如:在环节2中,为了引导幼儿自主学习运用序数词,正确表达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教师可以提出三个问题:(1)货架共有几层?你是从什么地方开始数的?(可以从上往下,也可以从下往上)这个问题点出了活动的重点,即序数的方向性。(2)饼干(巧克力、口香糖)摆在第几层?这个问题是让幼儿迁移已有的单方向辨认序数的经验,说出食品的位置。(3) “有人说口香糖摆在第一层,也有人说口香糖摆在第三层,这是为什么?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在,即数的方向不同,同一物品排列的顺序也不同;在环节3要求幼儿按题卡上的标志摆放物品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认真想想,题卡上的标志代表什么”,引导幼儿运用学的新知识,自主分析标志;在操作完成后的幼儿检查环节,教师可以提出要求:“和好朋友相互检查,看看你是不是把所有的物品都摆放到正确的位置上,如果发现有物品放错了位置,请把它摆放在正确的位置上。”提问在先, 讲解在后的方法尤其适用在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以及知识点的学习和检查等环节上。

(二)表达和交流是幼儿学习和运用数学的重要方式

我们认为数学活动必须提供幼儿表达交流的机会,因为幼儿在表达和交流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感知和认识有关数学的知识,是一种对数学经验或知识的内化过程。例如:在环节1幼儿找到乘车位置坐下来后,可以请幼儿相互检查,说一说“我坐在第× 位”。在环节2中学习从不同方向数序列时,教师不要急于教,而是让幼儿借助已有经验和同伴相互说一说“ 我看见饼干(或巧克力、口香糖)摆在第 × 层”。在环节3幼儿按图卡摆好物品后,指导幼儿互相检查后说一说“从上往下数,我摆的东西是在第× 层,从下往上数,我摆的东西是在第×层”。

(三)用数学语言梳理和提升幼儿的数学经验

“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语言具有规范性和专业性,教师应该用规范的数学语言组织数学活动和梳理、提升幼儿的数学经验。例如: 环节1乘车游戏结束时,教师指导幼儿复习序数的知识“从单方向数说序数”,应该这样表述:“想找对自己的座位,先应该知道是从哪里往哪里数,然后找到第一把椅子,从它开始接着往后数椅子,数到几就是第几把椅子”。环节2的学习新知识“从不同方向数, 同一物体排列的序数不同”时,可以这样梳理和提升幼儿的操作经验:“货架可以从下往上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数,开始数的方向不同,同一物品排列的顺序也不同。我们只有说清楚数的方向,别人才能明白每一个物品的位置。”为了改变教师的数学理论和知识较为贫乏的现状,我们将组织专题培训活动。

(四)用材料物化学习的目标和内容

篇8:数学教案-复习5的组成和分解

数学:《复习5的分解与组成》活动目标:复习5以内数的分解及组成,初步理解除一以外的数,都可以分成两个数,两个数合起来是原来的数,数学教案-复习5的组成和分解。活动准备:数字卡若干、胸饰、幼儿操作材料若干、幼儿人手一张数字卡片放在口袋里。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复习5的分解” 导入,“我们来看这是数字几呢?”(5)我们将数字5分解,可以有几种分法?(有四种)分别是:(1和4、2和3、3和2、4和1)。小朋友真聪明,下面我们可以用5的分解来玩一个游戏,我说一个数字、请你也说一个数字,我和你们的数字合起来是“5”,幼儿教案《数学教案-复习5的组成和分解》如:“我说2”、幼儿答出“我说3”。游戏进行可根据音乐节奏拍手进行数次。

二、基本部分: “游戏”

1、“游戏玩得真高兴,我们又要到森林里去玩了,森林很远的,我们5人一组开火车去吧!”“好了,我们到森林了,森林之王给我们准备了一个分一分的游戏,请小朋友看数字卡片,在音乐声停止的时候迅速分开站在线的两侧。(举例,请一组小朋友做示范)开始进行游戏。”

2、森林里还有一个更好玩的地方,看那是什么?(魔洞),这个魔洞只允许数字5过去,可我们小朋友也想过去怎么办呢?(先变成数字宝宝),请你们先将自己的数字宝宝请出来,看,向我这样变变变就变成数字宝宝了,呢们也快点变一变吧!小朋友看自己是数字宝宝几呢?你们的数字是5吗?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字能够变成5呢?(2和3组合)真聪明,看我和她合起来是5,我们手拉手先过去了,你们也快点找一个与自己合起来是5的朋友手拉手、排好队一起过魔洞吧!

篇9:数学活动方案:5的组成

教学目标

1、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使幼儿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准备

1、投影仪、数字卡片、5根小棒、5个小方块。

2、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复习数数。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谁能数组大家听?

2、复习比较大小出示数字卡片1―5,谁能给大家提问题?

进行新课

1、创设游戏情境,小组学习5的组成。

a、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小棒的游戏,想不想做?准备5根小棒,看谁动作又轻又快。把5根小棒分成两份,看谁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能较好地把握知识起点,采用开放教学方式,先让幼儿动手操作摆小棒充分感知,然后再交流,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b、交流展示。

指名分法不同的幼儿到前面来展示。

①刚才大家想了那么多办法,可是看起来又有点乱,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又一个也不落下?同位商量,指名展示。

②(教师巡视发现有按顺序分的)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有一种好办法,下面请他来教教大家。

[在发散的基础上组织幼儿交流,引导发现。给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比较扎实。]

c、全班幼儿再自己边说边按顺序分一分(板书分合式)。

d、小结。

通过分小棒我们得到了5的组成。

e、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你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那么我们看到5能想到什么呢?(推小棒)

2、做一做

a、老师还准备了5个小方块,想请大家一个猜一猜的游戏,OK?

①(右手拿3个小方块藏在背后,左手出示2个)右手有几个?

②右手藏1个

③右手藏2个刚才大家猜的都很准。那老师要问一问你们:为什么猜得这样准?有什么办法?

b、抢答。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反应快!对口令。

3、小组自学4、3、和2的组成

a、刚才我们通过分小棒编出了5的组成。下面请你在小组中试着编出4、3和2的组成。

b、填方框

[把练习设计成猜一猜的游戏,符合幼儿的特点,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了5的组成,突破了难点。4、3、和2的组成就可以完全放给幼儿,采取小组使用的方式学习,既培养了幼儿知识迁移的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学层次清晰。]

4、指导看书。

边说边填。指名板演。

5、做一做。

a、动手操作。教师出示数字卡片5,幼儿摆学具,同桌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用5的组成连线。

b、对口令。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首先要为幼儿营造出轻松、娱悦的学习情境。根据幼儿年龄特征,为了激发幼儿学习知识的欲望,努力体现教学的开放性,这节课教师就为幼儿创设了“分小棒”的游戏,让幼儿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与合作讨论中自己掌握知识,并初步培养幼儿的自学能力。在这种氛围下,幼儿的思维积极、主动,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分层练习,逐步提高要求。

篇10:大班数学活动设计方案精选5篇

大班数学活动设计方案一

活动目标:

1、通过购买礼物这一活动,初步尝试合理安排钱币的方法。

2、体验购物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新年马上就要到了,熊猫奶奶邀请我们去做客。

2、银行取钱,交代要求:领的钱要拼成四种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四种图形的颜色要不一样、两半图形上的数字要合成10

3、购买礼物

4、交流分享:你买了什么礼物,为什么买这份礼物?一共用了多少钱?

5、师总结: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一定要合理安排钱币,有多少钱用多少钱,不要超支。

大班数学活动设计方案二

活动目标:

1、学习将两种实物有规律地交替排序,对应匹配,感知序列。

2、正确感知5以内数量的多、少和一样多。

3、能正确使用单位量词“根”、“只”、“条”、“头”。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大象5只、香蕉5根、小狗4只,骨头4根,小猫3只,小鱼3条,青蛙5只,荷花5朵,标记图一张。

2、学具:幼儿用书33、34页。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依样接放,交替排序。

出示标记图和4只交替排序的大象和小狗,引导幼儿观察大象和小狗的排列规律,说说:图上有什么?它们是怎样排队的?

出示2只大象和2只小狗,引导幼儿帮它们排队,请个别幼儿来操作,边排边说:一只大象排在小狗的后面,一只小狗排在大象的后面……最后,从前往后说一说:它们是怎样排队的?

(2)对应匹配食物。

出示香蕉和骨头图片,让幼儿看图说说:这里有什么?谁来把它们送给大象和小狗,边送边说:,我送你一根什么,…..请个别幼儿在黑板上操作,学习正确运用量词。

2、操作活动。

(1)、第一、二、三组。

排序匹配活动。

观察标记图上的动物,学习依样接着摆放动物,再对应匹配食物,鼓励幼儿边操作边说。

(2)、第四、五、六组。

依样排序。

观察标记图上的图片,请你依样排列。

观察实物数量,画出相应数量的短线或小圈,记录实物数量。

3、活动评价。

4、展示幼儿活动材料,请幼儿说说他市怎样排卡片的,体验有规律的序列。

大班数学活动设计方案三

活动目标

1.感知饼干的不同形状,获得对图形的初步概念。

2.自制夹心饼干,体会与朋友互赠礼物并一同品尝的乐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事先告诉幼儿要制作饼干送给好朋友,请幼儿带两块一样的饼干来园。

2.果酱、炼乳、花生酱等容易按颜色辨认的酱料,一次性餐布、小勺、浅盘。

活动过程

1.观察饼干。

――你们的饼干真多呀,它们一样吗?

――你的饼干像什么?(像太阳、像屋顶、像本小书等)

――请幼儿闻一闻饼干的气味。

――教师出示两块一样的饼干。饼干也有它的好朋友,它们脸贴着脸,中间夹上一层甜蜜蜜的酱料,最后轻轻地合拢,就成为“好朋友夹心饼干”了。

2.制作好朋友夹心饼干。

――认识各种酱料,教师示范:用小勺舀出酱料均匀地涂在一块饼干上,然后与另一块饼干合拢。

――配合念儿歌:“中间夹层甜甜酱,头碰头,脸贴脸,轻轻合拢真开心!好朋友饼干做成了!”

――幼儿选择喜欢的酱料进行制作。

3.分享活动。

――将自制的“好朋友夹心饼干”和好朋友互赠品尝。

――好吃吗?哪个好朋友送给你的?

活动建议

1.饼干的外形是幼儿能直接感知的,他们在配对、比较的过程中获得了有关图形的初步认识。与朋友互赠饼干体现了社会性要求。

2.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提供材料,甜面酱、花生酱、芝麻酱等较容易准备,有条件的可提供色彩丰富的色拉酱、果酱等,以增加幼儿的制作兴趣。酱料不宜太稀,要宜于涂抹。

3.如果幼儿人数较多,建议酱料分多盒盛装,避免幼儿操作时拥挤。

大班数学活动设计方案四

活动目标:

1、通过“黑白棋大赛”帮助幼儿学习6的加法。

2、初步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大棋谱两副,黑白棋子若干。

2、红、黄、绿、紫队标志一份,每队准备一副棋谱,若干黑白子。

3、数字卡片“6”以内加减算式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分队推选小队长

“分成四队,每队4个孩子,自己选出小队长”

二、黑白棋对抗赛

1、规则:每队选2名小队员先后参加比赛,第一名队员用黑子,第二名队员用白子,要求黑子和白子合起来我给你的数。

2、幼儿比赛,教师总结比赛情况。

三、合作摆“6”

1、规则:请一组的小朋友合作摆“6”,一行一种摆法列一道算式,要求算式不能重复,比比看规定时间哪一队找到的6的加法算式最多,最正确。(幼儿摆“6”)

2、相互检查

现在请你们相互检查,先看看他们列了几道算式,是否正确,如果有错错再哪?每队选一位小朋友告诉大家结果。(总结比赛情况)

3、“6子通”抢答赛

我这里有一张大棋谱,里面藏着许多6子通的6的加法算式,能能找到吗?

4、总结得分评出第一名。

四、个人竞赛:猜猜看

1、规则:我给你5个数字“2、5、1、3、4”请你用三十秒的时间记住,然后我把数字翻过去,请你指出和2加起来是6的数。

2、幼儿比赛,答对发奖。

五、延伸

刚才,我们想了许多办法使黑子和白子合起来是6,那么要他们合起来是7,该怎么摆棋子呢?我们到教室里去摆摆看好不好啊?

大班数学活动设计方案五

活动目标:

1、尝试分析图形的三项特征。

2、发展幼儿逻辑分析判断能力。

3、感受在游戏中学数学的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学具:钓鱼杆、(红、黄、绿、大、小、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特征的鱼若干海绵垫围成的大池塘、塑料圈小池塘

教具:冰柜样式的表格若干、大小颜色形状标记若干、奖品

活动过程:

1、导入,激发兴趣。初步感知鱼的三种特征。

今天天气不错,我们去钓鱼吧!

哟,这里有一个大池塘。哇,里面有许多鱼,有些什么样的鱼呢?(请幼儿自由说说颜色、形状、大小)

2、整体感知鱼的三种特征,并尝试用语言完整表达。

我们来个钓鱼比赛吧!比一比,谁钓得又多又快!(幼儿钓鱼,钓完后坐下休息)

来,让我们数一数,你钓到了几条鱼?(幼儿自由交流,提问个别幼儿,评出钓鱼冠军,发奖)

小朋友,你钓到的鱼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和别人比一比,是大的还是小的?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一下。(自由交流、个别介绍,引导幼儿将三种特征完整表达)

3、将鱼按三种整体特征分类

小朋友,真能干。这么多鱼来不及吃完,如果坏了怎么办呢?(放进冰柜里)

老师的这个冰柜有些特别。不能随便乱放,得按上面的标记放。看一看,上面有些什么标记呢?(请个别幼儿说说,大小,颜色、形状标记)

那这三个标记放在一块儿,表示什么意思呢?(请小朋友将三个标记组成的三种特征表达完整。)

谁钓到了大的红颜色的正方形的鱼,赶快送来冰柜!(幼儿分析鱼的三项特征,送到冰柜表格,教师引导幼儿检验)

(同样的方法:请幼儿个别或集体完整说说三种特征,根据三种特征送相应的鱼到冰柜、检验操作结果)

4、按三种整体特征钓鱼

小朋友,真聪明。再来一次钓鱼比赛。这次得按老师的要求钓,每人钓一条,钓来后赶快送到冰柜。比一比,谁钓得又对又快!

看一看,这次要钓一条什么样的鱼呢?(请幼儿看冰柜上的标记,说一说,个别或集体)

明白就开始!(幼儿到小池塘钓鱼,钓到后送到冰柜)

我们看看,全钓对了吗?(检验)

(同样方法,操作三次)

5、幼儿出题,分男女比赛钓鱼。

小朋友钓鱼的本领真厉害!现在请小朋友来出题,分男孩,女孩两队,比一比哪队厉害,钓得又对又多又快!

(A请一位幼儿从大小、颜色、形状标记中各选出一个特征组成钓鱼要求)

(B男女对比赛,将鱼贴到冰柜表格内,表格分为男女两块)

(C检验结果,评出胜方发奖)

6、小结

篇11:数学活动方案:5的组成

一、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组成部分

1. 审题能力

审题是对题述信息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并挖掘出题中所隐含的条件,理清自己的解题思路. 例如,解答例题: 已知点P是双曲线上的一点,A,B是双曲线的焦点,已知PA = 9,则PB = ?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直线与圆锥曲线问题在填空题或者选择题中的考查方式,而在解决这类问题时错误的解答方式一般会有这样的思维误区: 由双曲线的定义可得| PA - PB | = 8,由PA = 9,则PB = 1或17,这种解题方式明显忽略了在PB = 1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而显而易见的是,此双曲线上的点P到焦点的最小距离为2,所以满足题述条件的答案只有PB = 17. 产生这种错误思维的原因在于没有对双曲线的定义有比较透彻的理解,而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并没有认真审题,从而导致了这种比较浅显的错误思维. 由此可知,审题能力是分析和解决能力的基础.

2. 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是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的一个阶段. 高中数学知识包括不等式、数列、三角函数、概率、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函数等内容,数学思想包括数形结合、分类与讨论、函数与方程和等价转化等,数学方法包括待定系数法、换元法、配方法、点差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基本方法.只有全面地理解和熟练地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思维方式,才能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数学建模能力

数学建模能力是指学生能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问题,并能提炼出其所运用数学知识的数学模型. 而具体到数学考试中,则是对学生解答新背景题、开放题能力的考查; 其不仅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数学基本知识、数学思维方法,也要学生能有一定数学思维构建能力,并能合理地对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数学建模能力是属于比较高层次的数学能力,也是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知识掌握、理论认知、自我拓展能力的综合体现.

二、对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1. 进行专题训练,构建学生的数学思维体系

高考是非常注重能力的考试,但是其中大部分是一些基础题和中等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一些数学固定方法的掌握情况,例如待定系数法、换元法、配方法、点差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等,而这些数学方法是能通过专题训练以及老师在课堂上的示范让学生逐步熟练和掌握的,而这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 通过不断地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来构建学生的数学思维体系,并在考试中,能合理地运用数学方法来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

2. 创新设计教学课题,培养学生的开放型数学思维

近年来在数学考试命题中,越来越重视对于开放题的考查,这类题型与实践生活的数学运用结合紧密,在不同的新背景下,要求学生能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 而准备丰富的课题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给学生灌输比较全面的知识,引导学生以更加多元化的视角去解读教材,更加形象具体地用日常生活的具体例子去理解文本信息,将以往只能用语言描述的问题生动地反映出来,从而改善了枯燥的教育氛围,让学生接触的知识面更广,学习的实践能力也更强. 例如我们可以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等科学手段来给予学生许多有效的信息,不仅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也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更善于观察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达到真正的学以致用,把数学和许多生活问题能联系在一起.

3. 加强对重难点的回顾,并探讨不同的思维方法

要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体系,离不开对于学生在作业、考试中普遍存在问题的归纳和总结,并加强对于教学重难点的回顾,来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而在回顾过程中,通过探讨对于经典习题不同方式的解答方法,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深度,来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认知程度. 所以,在具体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应该十分重视对重难点的回顾,与学生一起对解题的结果和解法不断进行细致的分析,对解题的主要数学思想、关键因素和同一类型问题的解法进行概括并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可以帮助学生从解题中总结出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并加以掌握,并将它们用到新的问题中去,成为以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

篇12:数学活动方案:5的组成

活动目标:

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加减。

根据物体的某种特征分类计数,并运用特征标记的数字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

教具若干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我们来玩一个碰球游戏,你们的球和我的球和起来要是5。谁愿意一个人和大家玩这个游戏?

复习5以内数的加减。

引导幼儿观察。图上有什么?他们有什么不一样?,“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谁会用不同的标记表示他们不一样的地方?现在谁会用这些标记把图上的东西记录下来呢?

游戏:看谁说的快。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下来,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5以内的组成、加减。他们积极开动脑筋,并且注意保持正确的握笔姿势及坐姿。

篇13:大班数学活动:学习7、8的组成

活动目标:

1.初步探索、学习7、8的组成,知道7、8分成不同的两份各有几种分法。2.初步感受两个部分数之间互换的关系。

3.能将记录与同伴进行相互检查并发现问题,养成互查的习惯。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7的分合卡片一套。幼儿人手一个操作板,7个“金币”,7的房子图、8的分合操作单各一张,铅笔一支。

2.知识经验准备:已经学习过6以内数的组成,并初步理解组成分解的互换规律。活动过程:

一、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

1.“闯关开门”游戏:“喜羊羊和美羊羊来到魔幻城堡。可是,魔幻城堡的大门关上了,它们需要找到两个数合起来,总数是6的钥匙,才能进入。”

2.“哪几串钥匙可以用呢?”(幼儿自由回答)

二、学习7的组成 1.操作探索7的组成:(1)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喜羊羊和美羊羊在魔幻城堡里得到了7个金币。决定把金币分成两份,可以怎么分呢?”(幼儿个别回答)

(2)“看来7有很多种分法。把7个东西分成两份,到底有几种分法,请你用金币试一试,把你分的结果用分合式记录下来。记录的结果不能重复哦!”

(3)幼儿操作、记录。

(4)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分合式,知道7有6种分法。

“把7个金币分成两部分,你有几种分法?请你把你的结果读出来。”(个别回答)“他读的时候,你们要仔细听,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些分法?”(根据幼儿回答出示7的分合卡片)

“这些分法你们都有吗?”“你们还有没有不同的分法?”

(5)小结:“把7个东西分成两份,有6种不同的分法。我们一起把这6种分法读一遍。” 2.观察、讨论,发现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换规律。

“在分合式中,7分成1和6,7分成6和1,6和1,1和6只是交换了一下位置,这就是互换规律。再来找找,还有那些是这种交换情况的?”

三、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推理8的组成 1.出示8的分合操作单,要求:

“这里有一张操作单,是关于8的分合,请你用刚才我们学过的新本领,把8的分法有顺序地填完整。”

2.幼儿完成操作单,教师巡回指导。3.集体回答,教师操作8的分合操作单教具

“你们填完了吗?我这里也有一张还没有完成的操作单,你们帮我一起来完成。你们说,我来写。”(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演示分合式)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活动完成的对不对。先看看两组数合起来是不是8?每一组的分合有没有重复?8分成两分有几种分法?你们看哪一种分合式是有序的?”

4.“8有几种分法?7有几种分法?”

四、“放鞭炮”游戏

1.示范游戏:“喜羊羊和美羊羊在魔幻城堡还惊喜的发现了一大串鞭炮。我们一起来玩点鞭炮的游戏。”

“每个鞭炮里都藏了一个分合式,你要正确地把它读完整,鞭炮才有响哦。我们摘一个来试一下。”(集体游戏。答对了,“对啦,砰、叭!”;答错了,“错啦,呲,嘘!”熄灭。)

2.小组游戏、个别游戏相结合游戏数次。

大班数学活动:学习8的组成 活动目标:

1、学习8的组成,知道8的组成有7种不同的分法,学习按序分合。

2、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互换关系。

3、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8的组成。活动准备:

1、泡沫板两块。

2、男孩和女孩标记各一个。

3、幼儿人手一份扑克牌。活动过程

一、分糖果(学习8的组成)

@今天是我的生日,我买来了一些糖果分给我的宝贝,这些糖果要分成2份,一份给女孩,一份给男孩。请一个小朋友来帮我分,并且要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引导幼儿发现8的7种分合方法的排列规律

@引导幼儿把8的7种分合方法有规律的搬进组成楼房;

@请幼儿按顺序排列分合式。按顺序分不仅能很快地找出全部分法,而且不会重复。@按顺序分后,请幼儿从上往下看一看,左边有些什么数字?右边有些什么数字?并引导幼儿观察左边的数字和右边各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在分合式中,左边的数字越来越大,右边的数字越来越小。左边的数逐一递增,右边的数递逐一减这叫互补规律,8分成1和 7,8分成7和1,7和1,1和7只是换了一个位置,部分数交换位置,总数不变,叫互换规律。

三、游戏:打扑克(练习8的组成)

以问答的形式对出与老师的数和合起来是8的数 如:师: 我出1„„„

幼儿:我接7„„„1和7合起来和8

四、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8的组成

1、游戏方法:当老狼回答“8”点时,数合起来是8的两个小朋友马上抱在一起,并举起数字卡;数合起来不是8的小朋友则被“大灰狼”抓走;

2、教师扮演大灰狼共同游戏;

3、个别幼儿扮演大灰狼共同游戏。

数学《学习8的组成》

一、活动背景

幼儿学习掌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活动目标

1、主动参加探索8的组成的操作活动

2、运用互补、互换规则知道8分成两份有7种不同的方法。

3、初步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活动准备

1、数学王国图一副。

2、大操作材料一套。

3、幼儿每人胸前一个数字挂牌,提供涂色、划短线、盖点子、看图分合等不同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复习7以内的组成

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去数学王国去玩,但有要求,请你们先要回答出门票上的问题后才能进入到数学王国中去。

幼儿逐个回答卡片的题目。

2、幼儿在主动操作游戏中探索8的7种分合方法。

(1)瞧,数学王国的大门已经为我们打开了,在数学王国里,有许多的智力题正等着我们小朋友去动脑筋呢,你们有信心吗?看哪个小朋友闯关最多。

(2)老师简单介绍游戏材料及操作要求。

(3)幼儿进行操作活动,老师巡回指导,观察了解幼儿操作情况进行个别指导,鼓励幼儿互相介绍操作情况。

(4)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

(5)引导幼儿通过分析,比较探索8的最佳分合方法。

3、运用“找朋友”游戏,巩固8以内数的组成规则。(1)交代游戏规则。

刚才小朋友在数学王国里表现的很聪明,游戏玩得很好,接下来我们来玩个找朋友的游戏,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每人一张数字卡片,请你们把它贴在身上,看看自己是几号数字,到音乐后就边唱边跳去找朋友,找到的朋友要和你身上的数字合起来是8的数字娃娃。

(2)交换数字再次游戏。

学习8的组成 活动目标:

1、探索8的组成,引导幼儿按一定的规律进行8的分合,能记录出它的7种分合方法。

2、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换关系。启发幼儿运用互换的方式找出相关的几组分合式。

3、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记录习惯。活动准备:

磁性动物教具小兔8只、小狗、小马各一只,正反不同颜色(如:正面红色,反面白色)的片片人手 8片,记录纸和铅笔。

活动过程

一、利用游戏活动复习7的组成,激发幼儿兴趣。

1、对数游戏。今天我们来玩对数游戏,小朋友报的数和老师报的数合起来是7。我报1,引导幼儿说出我报6,1和6合起来是7。

2、碰球游戏。

二、探索8的组成。

1、请一幼儿在上面操作。(出示一只小狗、一只小马、八只小兔)。今天天气真好,小马和小狗都请小兔去它们家做客,这可难坏了小兔们,于是它们决定分开去做客,一部分小兔去小狗家,一部分去小马家。我要请一个小朋友来试试,把小兔分成两份,有几种分法?并把分合式记录下来,看看有几种分法。

2、其他幼儿给小马、小狗家分饼干。小马和小狗可热情了,它们两共买了8块饼干招待小兔,可以怎样分开给两家呢?有几种分法。(请幼儿分并做好记录)提醒幼儿每次分的要不相同。引导幼儿观察、发现:8分成两份有几种分法?记录时是否有好的方法?

3、集中交流分的结果。找出8分成1和7及7和1的情况,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交换关系,再来找找,还有那些是这种交换情况的?原来,我们只要将8分到3和5,就能找出6对分合式,因为两个数之间是可以交换位置的。

4、引导幼儿发现两个部分数之间递增、递减的关系。

三、幼儿相互检查自己的操作结果,并做好订正工作。

四、结束活动。小结幼儿操作情况,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内容:大班数学活动设计《7的分解与组成》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合作交流学习7的分解与组成,感知数的分和的有序性。

2、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发展,充分体验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快乐。进一步感知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课件,音乐磁带《我的朋友在哪里》,玻璃弹子,磁性吸铁,吸管,铅笔,羊骨头,各种图形,纽扣,果冻盒,各种图片(与幼儿人数相当),幼儿操作材料(过生日)。

活动过程:

1、复习6的组成 拍手游戏:师:嗨嗨,我的1球碰几球?幼儿:嗨嗨,你的1球碰5球。师:小朋友我问你6可以分成2和几?幼儿:朱老师我告诉你6可以分成2和4。

2、学习7的分解。

(1)让幼儿自主探索7的分解组成。将幼儿分成8组,每组幼儿不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7的分解组成,记录分合式,并在集体面前表述。

(2)创设情境,并出示课件:7只小猪在玩,让幼儿看图片找出小猪的不同,并写出分合式。让幼儿看分合式,教师引导幼儿体验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知道总数总比部分数大。

(3)出示花的图片让幼儿区分花的不同,进一步学习掌握7的分解组成。(4)出示漂亮的鱼图片让幼儿分解,加强对7的分解组成。

3、出示课件,引导幼儿学习7的分合式,了解分合式的前后两个数之间的递增和递减的关系,知道前面的数不断增大1,后面的数不断减小1,总数不变。通过读一读、看一看、说一说,使幼儿进一步了解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4、玩游戏:拍手问答 教师:小朋友我问你7可以分成1和几?幼儿:朱老师我告诉你7可以分成1和6。巩固幼儿对7的分合的掌握。

5、玩游戏:“找朋友”加强对7的分解组成的学习掌握。每位幼儿手拿一张卡片,听《找朋友》的音乐开始找朋友。(两个幼儿拿的卡片上的实物图数量合起来是7,就是自己的朋友。)

6、小组对抗赛,巩固掌握7的分解与组成:将幼儿分成三组,教师出示课件题卡让幼儿抢答比赛,看哪一组获胜,并奖励。

7、完成幼儿操作材料上的练习。

8、评价幼儿参与活动及完成操作情况。活动反思:

1、采用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在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准备了很多可操作材料。开始,我将幼儿分成了8组,每组不一样的操作材料,让孩子们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自主探索7的分解,并用分合式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探索操作时,孩子们积极主动的操作着自己组的材料,想尽一切办法将材料分成两份,并记录操作结果。有的组记录的分合式都重复了,可是孩子们还在不停的操作,个别能力强的幼儿发现有重复记录的分合结果在不停的提示。有个别小组的幼儿不知从何下手,在我的指导下,他们能自己动手操作,探索7的分解。孩子们在同伴的合作下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活动的始终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幼儿通过各种游戏获得知识,受到教育。本次活动,幼儿已有了6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概念,我在活动开始设计了拍手游戏。幼儿对拍手游戏特别感兴趣,玩游戏时,幼儿都能注意力集中,准确地对出老师的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兴趣。活动中,为了加强幼儿对7的组成的掌握,同样,我又一次运用了拍手游戏,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游戏¬¬¬—找朋友,不但让幼儿点数了卡片上的物体的数量,还使他们体验了有朋友的快乐。游戏是本次活动的主线,即让幼儿玩了游戏,从游戏中体验了学习的快乐,达到了自主探索学习的目的。

3、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及表现力

上一篇:竖笛学习心得下一篇:浅析数学课堂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