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说课稿最终版

2024-04-29

鲸说课稿最终版(精选8篇)

篇1:鲸说课稿最终版

刚刚欣赏了精彩的课堂教学,我不仅感受到了老师饱满的教学热情,更领略到了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下面我就《鲸》这节课进行简单的点评,如有不成熟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正。

本节课教学突出了以下几点:

1、清清楚楚领悟说明方法

《鲸》这篇常识性说明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作者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这个重点被汪老师抓住了。

我们看到汪老师在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之后就直接进入了说明方法非常集中的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在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共同交流的同时,体会到作者通过多种说明方法,通俗、准确地描写出鲸的形体特点,不但落实了教学重点,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扎扎实实体会准确用词

说明文稍不留意就会上成“常识课”,因此在这节课上对常识性的知识我没做深究,而是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体会本文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的特点上。例如对文中“在很远的古代”、“很长很长”、“渐渐”、“主要”、“总是”、“必须”等词的理解既让学生了解了鲸的有关指示,又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表达的形象。

3、时时处处渗透读写结合

在教学中汪老师不仅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写了什么,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怎么写的,并渗透了从读学写,体现了读写结合,例如让学生利用搜集到的资料把自己当成一头鲸进行《鲸的自述》,并适当运用一些说明方法,这样设计,学生不仅能巩固课内知识,还能学会如何利用好课外资料更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达方法的领悟。

再如教学描写鲸进食这一部分时,汪老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鲸进食的动词想象鲸进食的画面,并把自己当作一头 鲸描述自己是怎样进食的,不仅使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为以读促写打下了基础,做好了铺垫。

4、轻轻松松营造对话氛围

在汪老师的课堂上没有喝斥、没有讽刺,有的只是老师那始终带着微笑的脸以及鼓励、赞赏、期待的眼神和精彩的评价,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仿佛不是在学习,而是在进行海底游览。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老师的课上得很成功,但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如果要说不足的话,我觉得汪老师这节课的最后鲸的自述部分,如果能让学生动笔写写,在把写出来的自述展示出来就跟好了。

篇2:鲸说课稿最终版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晚上好。我是应聘小学语文教师的10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鲸,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说教学过程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鲸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一篇精读课文,这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文章既展现一幅幅关于鲸的生动画面,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通过本文的学习要求学生积累优美的词语和精彩的句段,为今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说学情

夜阑教授说过,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我们面对的对象是农村五年级的孩子,他们活泼好动、求知欲强、乐于表现。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基本的学习方法。他们大多数处于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这些孩子大多数是农村留守儿童,虽然说热爱学习、生活自理能力强,但是知识面相对来说很狭窄、视野也不够开阔。由于他们长期缺乏父母的管教和关爱,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还有所欠缺。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有用爱心和耐心来教导他们,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三、教学目标

五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我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鳍等字,正确书写鲸、猪等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本文的教学,认识到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了解鲸的特点。为了更好的确定教学目标,我将本文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关键词句,体会鲸鱼的特点。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列数字、发比方、做比较的说明方法。

四、教法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我将采用创设情境法,鼓励欣赏法和直观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诚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会,而是让学生会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渗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本次说课的重点,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我的导入是这样设计的:上课伊始,我会向学生提问:在美丽的海洋世界中,蕴含着丰富的宝藏有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块来猜谜语。似鱼不似鱼,终生海里居,近看像喷泉,远看像岛屿。大家猜出来这是什么生物吗?引导学生交流,随后,教师相机板书课题《鲸》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环节我将采用三读来展开我的教学:一读正字音,二读识字,三读理清脉络。一读中,我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二读中,我引导学生边读边用圈点勾画出难读、难记、难理解的词语,并适时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哺乳“”鲸鱼“等词的字音。

三读中,我会采用分组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围绕着鲸讲了哪些事情?学生通读全文后不难概括出,文章通过 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开表现鲸鱼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内容

我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扫除文字障碍,理清文章脉络,为后面的精读课文做好铺垫。环节三:精读课文,感知特点。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自己能读书。在这一环节中我将引导学生学习含义深刻的句子。我会让学生朗读课文,并向学生提问。鲸鱼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印象?要求学生边读边画出相关的句子,并在旁边做好批注,引导学生概括出:大重长的特点。之后我指名朗读自己找到的句子,我预设学生会找到这样的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引导学生抓住十六万公斤、两千公斤等词体会鲸鱼的大和重。还有的学生可能会找到“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这里作者用作比较的方法用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来与鲸对比,突出了大象“大得多”的特点。我会让学生交流讨论并总结,作者运用了打比方和做比较的方法来突出鲸鱼的特点。作者用精确的语言和叙述,让我们感受到了鲸鱼的庞大。

对于以上的句子,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小组赛读的方式,要求读出鲸鱼的大,读出气势。

在学生对鲸鱼的特点有了初步理解之后,我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围绕着鲸鱼写了哪方面内容?以上问题是围绕教学重点来说的,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点,我将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交流讨论,而我呢,会及时总结,作者主要描写了鲸鱼的外形特点、进化过程、生活习性等几个方面。这样就不难解决教学重点了。环节四;拓展延伸,结束新课。

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树立大语文观,我将出示课文中鲸鱼的资料袋,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加深体会。环节五,作业布置

新课程强调,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和体验,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打算这样不值作业,同学们,相信大家对鲸鱼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请你以鲸鱼的自述写一篇文章。

六、板书设计

篇3:鲸说课稿最终版

社会呼唤诚信, 人们的内心更是渴望诚信。诚信是当今社会中各行各业都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也是人与人交往的前提。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通过《社会呼唤诚信》一课的教学, 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社会中不同侧面的各种承诺, 引发学生思考约定、合同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同时, 也通过了解调查的方式与方法, 从内心的深处感知人们应每时每事以诚为本。

二、学情分析

本课有些内容是从生活的角度来体现的, 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学生面前展现了社会生活中不同侧面的各种承诺。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 拥有了更多的生活经验, 要让学生体会诚信在各行各业的重要作用, 就需要教师搜集更多资料加以整理、介绍。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承诺形式, 感知社会各种主体 (厂家——消费者、政府——市民、签订合同的甲方——乙方··) 对诚信的期待。知道在社会的监督与制约下, 诚信品牌毁之容易, 建之难。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生活中不同侧面的承诺形式, 培养学生获取社会信息的能力;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诚信问题, 愿意为打造诚信社会出一份力, 也做一个呼唤诚信的社会人, 从内心深处感知人们应每时每事以诚为本。在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的意识, 增强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社会生活中诚信与不诚信事例的剖析与对比, 感受社会各种主体对诚信的期待。教学难点:懂得诚信是现代社会中一条基本原则, 是各行各业人们要遵守的行为准则。

五、教法运用

根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年龄特点并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 我采取多媒体创设情境和动手实践的方法进行教学。

(一) 利用媒体进行情境创设

教材介绍了社会生活中不同侧面的承诺形式, 有关各行各业间的诚信问题。对于学生来说, 在认知理解上比较有困难, 因此, 我设计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通过对社会生活中诚信与不诚信事例的剖析与对比, 使学生感知社会对诚信的期待。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突出了重点, 突破了难点, 为学生展示了一个生动、直观的大社会, 让学生体会到诚信是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 诚信是企业发展的前提与准则。

(二) 动手实践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生活中不同侧面的承诺形式。课上指导学生开展易操作、生动活泼的各种活动。如:模拟表演, 分角色进行质询问答、办专栏、小报等。在拓展学习中, 我推荐孩子们看“立木为信”“晏殊的故事。

六、学法指导

课前收集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整理, 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各自的收获, 使他们能开拓眼界, 在小课堂上认识大社会。模拟表演与分角色质询问答等活动, 让学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合作。在活动中, 学生感知了人与人交往应以诚为本。

七、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过程由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讨论交流互动学习、巩固学习总结经验三个部分组成。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各种签约场景图。引导学生思考:人们为什么要签订协议、合同和作出承诺, 它们在社会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呢?学生交流得出双方用签订合同、协议的方式, 作出约定, 并依据约定行事。违约要受到惩罚。

(总结:要做到诚信, 一方面需要个人的严格自律, 另一方面也依靠社会的完善规范。社会生活中的信用到处存在。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社会呼唤诚信》。)

引出课题并板书:社会呼唤诚信。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各种签约场景图引发学生的思考, 一幅幅签约图仿佛将学生带到了签约现场, 使学生感受了签约的重要性。了解到签订合约既是约束对方, 也是规范自己以合同为合作标准。】

(二) 讨论交流互动学习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 我设计了找找社会生活中的承诺、品牌的由来、回归诚信大行动、讲故事说格言四个主题活动。

活动一:找找社会生活中的承诺

指导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信誉卡、保修卡、装修合同、房屋买卖合同复印件等, 由学生讲讲其中的故事。如商家按承诺上门服务, 自己买到放心商品的喜悦和商家不讲信誉的烦恼等。接着, 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调查和媒体案例说说社会生活中的承诺。如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签订合同、协议, 政府部门对市民的承诺等。在交流中,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些承诺的意义, 想想合同对双方有什么约束。政府部门向市民做出承诺, 说明了什么?当承诺得以兑现, 人们是怎样的感受等。

活动二:品牌的由来

由学生介绍自己与家人比较信赖的产品和信得过的商店, 了解人们为什么信赖它们。接着, 引导学生围绕案例进行研讨:

1. 砸冰箱的事例

讨论:厂长为什么要砸掉冰箱, 如果放任其流入市场, 会出现什么后果?在学生的畅所欲言时,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进行思考:76台不合格冰箱的销毁会给厂家造成什么损失?如果将这批冰箱与合格冰箱一起卖掉, 对厂家和对消费者分别会带来什么后果?降价卖掉与砸毁不合格产品, 会对以后工厂打造品牌产品, 保证产品信誉等带来什么不同的影响?

在学生的讨论与交流中, 体会厂长砸毁76台不合格冰箱的良苦用心, 企业员工在今后的工作中定会引以为戒。正是海尔冰箱重质量、重信誉, 所以, 才打造出海尔冰箱的品牌, 从而引发学生明白诚信要靠行动来打造。

2. 温州鞋业的衰与兴

讨论:为什么两千多双劣质鞋, 就能毁掉温州的信誉, 而重建信誉却需要近二十年的时间?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明白了假如自己听说某地生产假冒产品, 也一定不会购买该地的产品。由此, 让学生感受到, 毁掉信誉很快, 但要恢复信誉却需付出巨大的努力。

【设计意图:这两个教学活动主要通过信誉卡、保修卡、及各种签约合同的展示, 以及自己对品牌的理解, 让学生体会信誉对商家生存的重要性。】

活动三:回归诚信大行动

我在参考了教材的活动提示下, 引导学生开展以模拟表演为主, 办小报为辅的回归诚信小活动, 学生在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深刻体会出诚信象阳光一样照亮了人的心, 辉映了企业发展的美好明天。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活动中, 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活动, 每名学生都充分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 学生感受到了诚信是人与人长期交往的前提。】

活动四:讲故事说格言

通过有关诚信的故事, 学生从中体会到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课件出示诚信格言:与朋友交, 言而有信。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接着, 学生将自己课前收集的古人有关诚信方面的格言, 警句抄在小报上, 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 选择一句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 重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只是组织者。】

(三) 巩固学习总结经验

提问:你是如何理解“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这句话的?学生看板书来回答问题并总结本课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我采取了学生总结的方法, 使学生加深了对本课教学的印象。】

板书设计:

社会呼唤诚信

企业发展之根本

篇4: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动物为话题,重点是描述动物的体貌特征,通过设计的教学任务来训练Look at the… Its … It has…句型的使用。 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与三年级上册Unit 4 We love animals.认识小动物有紧密的联系,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动物的词汇。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生活,他们对描述小动物的体态特征比较熟悉且感兴趣,教学活动比较容易开展,可以在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拓展,以丰富学生知识。本课是第三单元的故事课,通过听说使学生掌握并运用与动物有关的目标词汇及介绍动物的常用句型。

Part C部分是故事课教学,是在学习完AB部分关于描述小动物体态特征的形容词thin, fat, tall, short…以及语句Look at the… Its … It has…的语言基础上而进行的文本阅读。本故事通过两个主要人物Zoom和Zip比赛认识动物,重现了已学的部分动物单词和形容词,并拓展了新的动物单词lion, fox, wolf, zebra, gorilla and horse.以及句型: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目的是想通过这样一个较为有意义的语篇,增加学生们语言的输入,使得学生逐步适应文本的阅读,培养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背景的分析主要从学生所处的文化背景,他们已有的知识背景以及个人的生活背景三方面着手。

(一)文化背景

文本中出现的动物都是学生们熟知的小动物,比如:monkey, horse等,他们也可以在动物园中见到:gorilla, wolf, zebra等。所有同学都知道panda是我们中国的特有的动物,也有小部分同学或许在电视上看到过koala, kangaroo, eagle, beaver等动物,但是很少有同学知道这些动物所属的国家。虽然这是第一单元所要介绍的一个文化背景,但在开学初我对教材做了整合,将其调整在第三单元故事教学中完成。

(二)知识背景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会了部分的动物类单词,并在本单元A,B部分学会了如何描述动物的体貌特征。

(三)生活背景

我们的学生全部来自于农村,大部分学生家中都饲养小动物,所以他们对于动物的体貌特征更为的熟悉,也更为亲和,十分喜爱动物。有的学生能将小动物视为自己的家庭成员,从内心中愿意保护它们。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学生的情况:自然情况及学生的已知起点。

(一)自然情况

本班学生总数40人,年龄在9-10岁左右。约75%的学生当堂能接受新授课的内容,15%的学生需要课下向同伴请教才能理解新知识,还有10%的学生需要老师亲自指导才能理解新知识。英语学习习惯较好,能坚持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可以达到约60%。根据以上情况,将全班学生分为A,B两层,A层水平的学生理解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强,课堂积极参与,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B层水平的学生理解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学过的知识不能灵活运用,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二)已知起点

四、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分析

经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认真分析,按照《2011版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制定的本单元的教学总体目标为:

(一)语言技能目标

全体学生能够用本单元所学目标词汇及句型熟练并正确地用英语描述小动物的体貌特征。B级的学生能够介绍动物的名称。A级学生能够通过动物的体貌特征用英语进行描述与交流。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交流中,注意倾听,认真思考,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遇到问题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主动认知与动物相关的语言知识和合作学习,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关爱,更加珍惜身边的动物,培养学生们的内省智能和逻辑表达能力。

在以上的总体教学目标指导下,可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细化为以下几方面:

1.语言知识目标

(1) 能够在图片、实物或动作的帮助下,听说、认读动物类单词lion, tiger, fox, wolf, zebra, horse, gorilla, monkey.

(2) 学生能在图片、动作、老师的帮助下读懂故事的大意。

(3) 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与同伴之间运用语句: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 A tiger and a lion.进行交流。

(3) 能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肯定他人的回答。

2.语言技能目标

听:能听懂故事大意。

说:能利用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与同伴进行交流,介绍小动物。能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肯定他

人的回答。

读:能读懂故事,并从故事中快速找到相关信息。

演:能为故事配音。

3.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热爱动物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4.文化意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象征性动物。

四、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有关动物的词汇;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以及使用Yes! Right! Good!肯定他人的回答。

2.难点:根据图片或动画复述故事,给故事配音。

五、教学方法的选择

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因此,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交际教学法

旨在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其特点是将语言结构与功能结合起来进行交际教学。本节课中,全程为英语授课,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语言结构的知识,同时又通过任务实施引导学生将语言结构知识应用到功能话题的表达当中,学生在交际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教学设计中的不同任务也是通过学生的口头英语输出为途径实现的,这体现了交际教学法。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点读笔的使用,能更方便学生跟读、模仿,能及时强化学生的语音、语调,也可以改变传统课堂中“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了“人机交流”的操练,提高学生们的兴趣。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种新技术教学手段,能够演示图片,PPT课件,让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积极的互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适合多样化教学和创造性教学的需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在这两种主要教学方法的指导下,我在上课过程中将教学法细化为四个方面:

1.创境法

教学中创设一定的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让学生在待定的情感氛围中学习。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本节课设计的两个活动任务(猜谜和游戏)都是给学生创设了真实的情境,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率。

2.TPR全身反应法

注重语言学习中的互动模式,教师尽量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多听英语,使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让学生更直观的在游戏中学习,使英语生活化。本节课设计的“认读单词”比赛和“给动画配音” ,充分调动了学生尽快掌握英语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激发了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3.类比法

利用某类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之处,启发学生从甲物联想到乙物,并学会运用甲物的分析方法来分析乙物。在话题方面,学生已经学过部分动物单词,以及描述小动物体貌特征的语句。本单元新知识为认识新动物,运用新句型进行交流。启发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类比,学会知识迁移,用描述已知动物的方法来描述新动物。

六、教学资源的分析

自制PPT课件,动物图片,让学生准备动物的玩具,并充分利用点读笔和交互式电子白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描述、介绍动物的情境,使学生能有尽量多的机会耳听、口说,以熟练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听说、认读的能力。

七、教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的内容为本单元的第六课时Part C Story time,本课的任务是能运用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 A tiger and a lion.与同伴进行交流。在任务教学法的指导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如下图:

整个教学设计如下:

Step 1. Warming up and leading in

学生们通过说唱三年级上册以动物为主题的歌谣,复习部分动物的名称以及本单元学习的形容词fat, big和语句Look at…,歌谣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简单易懂,上口快,节奏感强,轻松有趣,迎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学生的听、说、读的训练,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将已学知识进行复习。

接着进行谜语式故事的导入,通过猜谜活动引出核心词“animal”,猜谜中出现了arm, leg, milk, ice, apple, nine六个相互本不关联的词汇,但通过我设计的“懒羊羊寻找食物”的故事,使这些单词能具备故事间的相互联系。故事情境的创设,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们猜谜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将其六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新单词”animal.核心词的引出,可使我和学生之间拥有交际的话题: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Step 2. Revision and presentation

通过运用本课核心句型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与学生进行课堂交流,引导学生说出所认知的动物名称,和学生共同建构本课的文本信息,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直接呈现新知,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积极思考的能力,在必要时予以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预设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能够说出已学的动物类单词,如:cat, dog, duck, monkey等,不能说出本课的目标词汇,如:gorilla, lion, zebra等。学生可通过观看动画,进行有意义的语言输入,使学生逐步适应文本阅读,在语篇中学习新词汇。第二种情况是,B类学生能够说出已学的动物类单词,A类学生通过自主预习能够说出故事中部分动物名称,此时要抓住学生自己所构建的文本信息,对新单词先行输入。此后,在学生们回答完自己所知道的所有小动物的名称之后,老师用自己的肢体语言为学生们表演其它动物来补充学生们的答案。根据师生的“合作”,数一数所知的所有小动物的种类,在具体情境中使用语言;I know all the animals. 接着,通过创设的情境:The animals live in a zoo.并用神奇的魔法,将其动物园的大门打开,出现了小动物panda, elephant和bear.并要求学生们用本单元所学语言知识Look at the… Its … It has…对动物们进行描述。在此,我巧妙的利用最后一只bear的出现,将“动物”转变成了故事中的人物“Zoom”,开始了我“故事中”的教学。而此时,词汇输入还未完成,还有待于学生自己在文本中发现。接下来与故事文本进行链接,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观看故事的动画,使学生们从视、听、想等多角度对故事的内容进行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第三个问题的呈现:Do you know the names of these animals?使词汇的输入基本完成。

Step3. Practice

1.认读单词比赛

运用TPR全身反应法,设计了“认读单词”比赛的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尽快掌握英语单词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激发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2.跟读、模仿

接着,我将故事文本进行了听说、模仿的训练,对学生进行听力输入,和语言的输出,并巧妙的发挥了点读笔的作用,方便了学生的跟读、模仿,并及时强化了学生的语音、语调。使我的课堂改变了传统课堂中“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了“人机交流”的操练,提高学生们的兴趣。

3.复述故事

通过让学生对故事文本的三次听说、模仿,实现让学生对照板书进行语言的输出,复述故事的内容。在看文字进行语言的输出后, 对学生们的能力进行了强化性的训练,看图片复述故事,和看无声的动画复述故事,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使用语言的真实环境,使学生在听说训练后,将所学知识直接运用于交际活动中。

Step4. Production

通过学生对故事文本内容进行的几次输入与输出之后,为了使学生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目标语言,与同伴进行交流,我设计了Group work的小组活动环节。活动中,主要以六人一小组为单位,运用老师给提供的动物玩具,和所提示的本单元和故事中的主要目标语言进行组内交流,活动时间大约为4—5分钟。活动中,采用轮流扮演B同学的角色,与组内的其他成员进行介绍并描述小动物。希望通过此环节的设计,能够给予学生们充分发挥语言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们与同伴进行合作的能力,体现出学生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Step 5. Extension

学生们已经了解并简单运用了所学的目标词汇和句型,接着通过我对教材的整合,将第一单元所要介绍的一个文化背景,kangaroo, eagle, beaver, panda等动物所属的国家放置Good to know部分,使其在动物教学单元更能拓宽学生们的眼界,培养学生们爱护并保护小动物的情感。最后,通过作业的布置,培养了学生们用英语表演小故事和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八、教学评价分析

(一)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整个教学设计以完成不同任务为导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活动的设计者和知识的引导者,在真实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整节课活动设计层次清晰,语言讲解重难点突出。

(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根据所预设的教学目标,所检验到的学生学习效果是:通过练习,95%的学生能够在图片、实物或动作的帮助下,听说、认读故事中的动物类单词;80%的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与同伴之间运用语句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 A tiger and a lion.进行交流。100%的学生能会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 肯定他人的回答。75%的学生能够根据图片或动画复述故事,给故事配音。

九、板书设计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了更加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本节课授课内容,教师将板书设计如下:

十及时进行课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授课结束之后,我对本节课的情况做了如下反思:

一方面,教学中有一些精彩之处。

1.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本堂课教师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他们热爱动物的品质。在英语教学中适当运用猜谜和游戏教学可使学生在玩中学,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本节课通过“谜语式懒羊羊觅食的故事”和“看图片猜动物单词的游戏”,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语言情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的参与率。

2.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成功引导学生实施任务。在学生掌握动物的词汇和介绍小动物的句型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让学生积极投入,身临其境的进行知识的探究,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发现知识并获取知识。新课程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英语老师,我们要及时转换自己的角色和观念。本节课虽然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活动的设计者和知识的引导者,但却把“表演”的机会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了真正的“主角”,让学生时刻处在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活动中,使他们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得到整体发展。

3.教学设计的各环节之间的衔接非常的紧凑,单词animal, zoo,bear的出现,都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另外,本节课我创设了多个问题情境、启发学习思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语言交流。上课时,我尽量用英语贯穿课堂教学,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师课堂用语,以便于学生模仿。堂上的教学手段也应灵活机动,以学生为主,创设英语交流平台。这样的形式能够比较好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共同提高表演和语言表达能力。

另一方面,笔者的授课过程也有几点需要改进的地方:

1.课堂的调控能力不强,该收的地方没有及时收,导致占用的时间过长。在讲到有关动物的拓展词汇时,拓展得有些过多,导致这部分占用了较多的课堂时间。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我应该加强“重点意识”,教学不离重点,拓展不离不偏,紧抓课标内容。

2.Group work小组活动组织方式不够科学合理,几个学困生在小组活动中表现不够积极。本节课的小组是学生自愿组队的,而不是按照学生英语水平划分,这样导致有的小组活动特别成功,而有个别小组由于包括几个学困生导致活动实施不够顺畅。在以后的授课中,应在充分研究学情的基础上,科学划分小组,合理组织小组活动,使小组活动的意义真正得以实现。

3.教师指导性语言过多:讲课的过程中,因为总怕学生听不懂或是出错,所以自己的课堂指导性语言可能啰嗦了一些。应该更大胆的去放开学生,让学生去说出自己的思考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学生内心真正的想法。

4.教师的评价语言应再丰富一些,尤其对于表现特别出众的学生应给予特别的,不同于他人的评价语言。

5.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应该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再设计本节课时,如果能让学生在课下完成一项全班性介绍动物的交流活动会更好,更有助于学生在课后消化和巩固课堂内容。

结束语

有效的教学是每位教师永恒的职业追求。英语课堂的高实效性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主要要求和衡量标准,提高英语课堂的实效性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需要我们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不断探索。

设计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设计活动时要以任务型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为主要指导方法,在对教情和学情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考虑到活动的实践性、交际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延展性等多种因素。

课堂教学设计要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紧密结合。教学活动是服务于学生的,旨在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应用到不同活动中,既考查了掌握的情况又巩固了新知识。因此,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紧紧地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进行。语言技能的训练要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经过听、说、读、写等环节了解教学内容和重点。

课堂教学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借助多媒体辅助学。教师应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这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全体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设计要以交际教学法为理论依托,体现英语交际性原则。英语课堂教学并非是“我教你学”,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课堂教学活动是通过交际使学生认识英语,掌握英语,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鉴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积极应用“创境法”,提供学生真实的语言应用环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交际。

篇5:《zcs》说课稿(最终版)

各位老师你们好,现在由我来给大家讲解这篇课例的(1)教学目标分析

商榷研究,确立主题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低年级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学生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社会实践和网络学习的有效工具。因此,结合教学实践及教材内容,我们小组确定拼音的学习为研究专题,并确定《zcs》为研究课例。

教材分析,学情考量。教材分析

《z c s》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第7课。本节课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三个声母z、c、s,每个声母配有一幅图画,以激发兴趣,引入本课要学的三个字母的读音和书写;第二部分是zi、ci、si三个整体认读音节的学习。

学情考量

一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汉语拼音,学生发z、c、s的音有一定困难,可以充分利用图片,让学生先看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在说话过程中,教师及时引导读准“字”“刺”“丝”的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初步感知z、c、s的读音。然后教师讲解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特别强调舌尖一定要向前平伸,顶住上门齿背,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咬着舌尖发音。教师要做好示范,让学生反复练习,掌握发音要领。教学字母的形,要充分利用图,还可以用口诀记忆:“小2Z。半圆C,半个8字就是S。”

预设目标,分析决断

教学目标:

1、学会z、c、s三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

2、学会和读准整体认读音节。

3、引导学生观察,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把话说完整的习惯.教学重点:

认识声母zcs的发音和读准整体认读音节zi、ci、si的音。

教学难点:

篇6:《 孤独之旅》说课稿(最终版)

设计者姚晔

一、说教材

《孤独之旅》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文章,选自曹文轩先生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课文讲述的是少年杜小康辍学后随父亲一起到荒无人烟的芦苇荡放鸭子,经历了从开始的恐惧、孤独到暴风雨之夜找鸭子变得勇敢坚强起来的故事。作者把孤独的感受,描写、渲染、烘托得淋漓尽致,其中大量的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功不可没。小说语言平白、朴实,没有过多的文采修饰,符合少年主人公单纯、简单的生活。学习这篇小说,重点是使学生从陌生空旷的自然环境和恐惧孤独的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中理解“孤独”的涵义,教给学生一种勇敢,豁达的人生态度。

二、说学生

初三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小说的基本特征,对小说的学习方法、学习侧重点都有了初步认识,但对鉴赏小说的方法、人物的分析和问题的理解都比较肤浅,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分析训练,同时,现在的中学生还有一个普遍的特点:经历的苦难少,缺乏战胜恐惧、孤独的勇气。

三、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教材,立足学生,确定本文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理解环境描写在文章的作用;培养学生品评语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学生勇敢、豁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理解“孤独”的含义

教学难点品味小说的环境描写,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前预习曹文轩及《草房子》、生字词、课文

四、说教法

1、自主学习法: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学生应该是自主学习在前,因此我给学生课外预习时间,留给他们问题,学生自己或独立、或交流讨论完成,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将课-1-

堂时间更有效化。

2、质疑点拨法:教学中通过设置疑点,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自主合作探究、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对文题“孤独”含义的深层领悟。

3、朗读品评法:小说的语言平白、朴实,没有过多的文采修饰,符合主人的单纯、简单的生活。文中出色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起重要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进入作品情境,理清课文内容。

4、圈点批注法:圈点批注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对于知识来讲也有助于知识的巩固。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快乐有烦恼,有喜悦也会有忧伤。怎样面对荆棘与挫折?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看看本文的主人公杜小康的经历给了同龄的你怎样的启示与思考?

【设计意图】:设计这样的导入目的是为让学生尽快进入文本中主人公的情感世界作铺垫。

二、预习检测,整体感知

1、用“文中讲述了 的故事”的句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杜小康辍学后,跟随父亲一起去荒无人烟的芦苇荡放鸭,经历了生活的艰苦、精神的孤独,逐渐变得成熟、坚强的故事。

2、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花较多笔墨写杜小康的父亲和鸭子?)

杜小康(衬托)

3、快速读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开端:杜小康因家道中落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在芦苇荡安了家。

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结局:写鸭子们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同时充分做好课外预习,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锻炼了学生能力。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精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杜小康心理活动这一细节的语句,结合画面理解他的心路历程。(教师提示:刚刚出发时——-到达芦苇荡时——在芦苇荡安顿后——时间久了——暴风雨过后)

在离家放鸭的过程中,杜小康的心理活动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过程:由茫然、恐惧——害怕、胆怯——感觉孤独——不再忽然的恐慌——坚强、长大

教师小结:杜小康由刚入芦苇荡时的孤独、茫然、恐惧到敢于面对,直至经历暴风雨后变得坚强,最终战胜孤独的这一心路历程是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这一细节描写完成的,从而刻画了一位由胆怯、柔弱,到逐渐变得成熟、坚强的少年形象,体现了小说的主题。而精彩的环境描写是本文的又一大特色,对杜小康的塑造和推动故事情节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赏读课文,品味文章的环境描写

文章的自然环境描写很多,作者主要围绕鸭群、芦苇荡、暴风雨这三个方面来写的,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圈画、赏读、并点评你认为文中形象生动、富含深意的语句。

(教师示例分析、朗读、点评——学生搜句、赏读、品评)

教师小结:自然环境描写为人物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和舞台,渲染了气氛,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到了烘托、促进的作用。

(三)合作探究,交流感悟

结合杜小康所处的环境,以及他的心理活动,说说小说标题“孤独”的含义。

①、情感世界的孤独②、面对自然环境的孤独③、对前途和未来的茫然、恐惧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的体验,以学生阅读心理为切口,通过与文本、同学、老师对话,合作交流探究,激发阅读思维。并通过小说细节描写和环境的描写,把握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特色,使文章的重点难点得以解决,在探究中逐步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探究的学习精神。

四、拓展迁移,塑造自我困难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长的催化剂。结合自己实际,谈谈杜小康的成长给了你哪些启示?

【设计意图】:在整体把握和感知文章之后,提高学生对内容理解的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人只有在经历磨难后,才能走向成熟,使他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片段作文:运用文中学到的环境描写或细节描写来刻画一个人物,特点鲜明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锻炼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板书设计:

孤独之旅

细节描写(刻画)

杜小康:茫然、恐惧

坚强、成熟

环境描写(烘托)

说课:

《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先生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课文篇幅较长,因此让学生课外时间做好充分预习,扫除阅读障碍,整体感知故事梗概,理清故事情节,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时间。课堂上主要从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来把握整篇课文。

曹文轩作品的最大特点是:内容描写少年生活,符合中学生阅读,语言生动、形象,文笔非常细腻。所以在课堂上注意边品味细腻的语言边突破以下重点:一是学生跳读全文,找出杜小康心理描写等细节描写,来领会杜小康由害怕孤独——直面孤独——战胜孤独这一心理历程,从而了解杜小康这个胆怯、柔弱的少年逐渐变得成熟、坚强的少年形象。

二、学生搜找、圈画、朗读文中自然环境描写的语句,品评这些生动而形象的语言,并体会所蕴含的深意。这一环节由老师对经典语句分析、朗读、点评示范——学生搜句、赏读、品评。其次,联系生活实际。这篇文章对当代中学生很有警示性和启发性。在座的中学生,大多数父母在外打工,远离亲人,沟通较少。虽然物质生活丰裕,但精神缺乏交流。在生活、学习以及成长过程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障碍。如何面对?是摆在他们面前很现实的课题。同龄的杜小康在面临困境时,承受住了生活的磨砺,勇敢地走了出来,长大了,成熟了。相信从杜小康身上学会的不回避问题、不躲避困难,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会是他们情感上的最大收获。

篇7:《欧姆定律》说课稿(最终版)

核心素养

通过欧姆定律的运用,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欧姆定律》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之后,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

欧姆定律是反映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的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金钥匙。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初中电学部分重点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

理解掌握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能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计算;根据欧姆定律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的关系。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的理解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的简单计算。难点:运用欧姆定律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二.说学生 1.学生结构

本班有54名同学,男生28名,女生26名。根据组内异质、组际平衡的原则分成九个小组,成员角色有组长、副组长、操作手、记录员、发言人等,成员轮流担当。

2.知识基础:

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3.能力基础

经过几年的自主互助学习性课堂的实践,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 4 三.说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我根据几年来实施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经验主要在教法改革中突出以下几方面:

1.在学生前一节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体现新课程“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基本理念,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结论。

2.注重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素质。

3.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一种简单的刺激和反应,而是个人借助某种“认知桥梁”或者“同化和异化”不断组织和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应重视学情,突出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自己摸索,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出“新”的物理规律。

四.说教学过程

优教提示:教师登陆优教平台,发送预习任务,学生完成本节课的预习任务,反馈预习情况。

(一).复习设疑,启发探究欲望。[时间3分钟] 复习:

1、电流是怎样形成的?是什么原因使电荷作定向移动的? 2.导体的电阻对电流有什么作用?

设疑:学生对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想,那么这三个量究竟有什样的数量关系呢?点出本节课题“欧姆定律”。

这样通过简单回顾、分析,使学生很快回忆起三个量的有关概念,通过猜想使学生对这三个量关系的研究产生了兴趣,激发了求知欲望,并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指向本节课。

(二)展开探究活动,自主总结结论。[时间35分钟] 1.根据上节探究数据的基础,让学生讨论,自主得出结论: 导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强调两个一定,运用了控制变量法,达成教学目标之二技能目标)2.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 4 具体做法

(1).各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对实验数据进行数学处理,理解数学上“成正比关系”、“成反比关系”的意思。

(2).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最后分析得到二个结论: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进一步引导得到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

(4).说明:在欧姆定律中的两处用到“这段导体”,意思是电流、电压、电阻对应同一导体,而且具有同时性。

这样做能真正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提高了学生实验能力和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介绍欧姆生平,达成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故事讲解:欧姆和欧姆定律”)

4.欧姆定律应用

通过三个例题,使学生理解掌握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达成教学目标的知识目标。例1有老师集中讲解,例2、3由各小组讨论后,由学生讲解,老师点评补充的方法。充分体现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地位。

老师点评:

①叙述欧姆定律时,注意电流的关键词是“中的”,电压的关键词是“两端的”,电阻的关键词是“的”。

②I、U、R必须具有同时性和同一性 ③注意单位的统一(都用国际主单位)④在不同情况下要用角标加以区别 ⑤在解题时,一定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 难点的突破

①采取学生自主实验的方法,使学生更直观地体验电阻的串并联引起的电路中电流的变化,从而自主得出结论,能更好的证明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科学性。

/ 4 ②在实验之前,要鼓励学生进行各种大胆的猜想,当学生的猜想与实验结果相驳时,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思考,可以使学生的印象更深刻。当学生的猜想与实验结果相同时,他会在实验中体验到快乐与兴奋,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

(三)小结:[时间4分钟] 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的理解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的简单计算。

(四)考点说明与作业[时间3分钟] 考点:中考中关于欧姆定律的考点很多,但主要是针对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的运用,要结合前面学习过的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本节刚刚学习的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及其欧姆定律公式、变形公式的综合运用。

篇8:鲸说课稿最终版

日本与我国经济贸易联系密切, 学生较为熟悉, 兴趣大, 从地理的角度上有很强的认识愿望。教材把日本的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作为切入点, 了解位置为后面日本多火山、地震及气候做好铺垫。接着安排樱花图, 使内容“波浪起伏”, 结构上呈现一定的内在联系, 轻松导向日本的气候。为使学生深入理解日本气候, 教材设计了三个活动, 从位置、地形等方面理解日本气候的形成, 使学生全面了解日本的自然环境。

二、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指出日本的位置与领土组成, 并了解其地形和气候特征。

(二) 能力目标:通过比较、分析, 理解日本的气候特征。

(三) 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事物是联系的,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 教学重、难点:掌握日本的地形、气候特征, 理解各地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三、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的“桥梁”。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一) 教法分析:“以学生活动为主, 教师讲述为辅, 学生活动在前, 教师点拨评价在后”, 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已有的认知结构, 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采取情境、读图分析、问题式和比较分析、分层、多媒体等教学方法。

(二) 学法指导:依据新课程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 获得必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根据本节课内容, 将知识点归纳为图, 读图析图是这节课的核心。教师指引图像, 引导学生准确读图。通过读图去分析、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依据地图分析、掌握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程序

(一) 简明导入, 感受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明确日本是我国的近邻, 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二) 读地形图讨论问题:

1.说出日本的位置和领土特点。

2.利用比例尺, 量算北京至东京的直线距离。

3.找出富士山、关东平原、东京湾、濑户内海、朝鲜海峡和日本海。

4.日本的地理位置对其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有何影响?

(三) 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及日本的象征———“樱花”引入气候, 结合视频, 利用其直观视觉效果及丰富内容让学生对气候有心理感受。

(四) 通过讨论平原分布在沿海地区, 引导学生分析河流对地形的影响, 逆向分析气候和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揭示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

(五) 梳理知识结构, 巩固所学内容。

上一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结下一篇: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