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中的叙事因素

2024-05-24

新闻评论中的叙事因素(精选8篇)

篇1:新闻评论中的叙事因素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逻辑在新闻评论写作中的应用价值

逻辑在新闻评论写作中的应用价值

【摘 要】我国当前的新闻学界对新闻评论方面的研究比较重视,它是一种重要新闻载体,在媒体业务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所以不论是对理论新闻学、应用新闻学或者是新闻学历史的研究,都以新闻评论的内容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来进行探讨。新闻评论写作分为选题、立意与论证三步。一般新闻学界对新闻评论方面的研究包含新闻评论历史、意义、功能以及写作方法等一些领域。

【关键词】新闻评论写作;逻辑;应用价值

本文主要针对逻辑在新闻评论写作中的应用进行的一系列研究,因为逻辑能够提供一些评价论证与构建论证的技巧,它的价值体现在新闻评论写作之中的多个环节,并且要求新闻工作者也需要有一定逻辑素养,才能更好的进行新闻评论写作。

一、逻辑写作与新闻评论的关系

1.新闻评论的定义。(1)新闻评论属于作者或者媒体编辑部门对于有价值新闻事件或者具有普遍意义问题进行讲道理或发评论,是一种有很大指导性与针对性的新闻文体,同时也是新闻传播普遍所应用的评论、社论、短评、评论员文章以及论述的一个总称,归属论说文范围内。(2)作者个人或新闻媒体对房前社会中存在的一些普遍现象或者思想倾斜以及最近发生的事情进行观点与立场阐述的一种新闻文体。新闻评论在广播、报纸、网络电视等不同方式表现出来,这在新闻的传播中有着重要意义。

2.逻辑写作与新闻评论的关系。从上面新闻评论的两点定义能够看出,所谓新闻评论就是对于新闻事实来发表议论或者讲道理,这表明新闻评论构成的因素主要由两个:第一是发表议论或者评论;第二是新闻事实,评论者通过这两点对新闻事实进行主观的判断,并表明自身的意见与态度,也可以说成对新闻事实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进行评论与分析,同时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与逻辑上的论证与推理不可分割,所以在新闻评论写作进行的时候,有效发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挥出逻辑推理的作用,就能更好的将问题分析透彻,评论写作做到有理有据,更好的解决所发生的问题。

二、逻辑素养对新闻评论工作者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新闻评论者,最基本的素养有敏锐的发现判断能力与理论功底,没有这两种素养就很难对问题进行透彻的分析与解决,而需要具备理论功底也就是要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论证能力与判断。想要拥有更好的逻辑能力,不仅要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更要具有批判性的思维能力,不然就很容易受到表面假象的蒙蔽,然而广义上的判断性思维同样属于逻辑思维的一种。

三、立意环节逻辑写作在新闻评论中的应用

立意指的是新闻评论作者对于所阐述问题或者事物提出自身看法,并表示出自身见解,也就是确定评论的主要意思,来构成文章的中心思想。它关键在于对所论述的题目进行细致的说理与分析。立意主要的任务是对所阐述问题进行条分缕析,同时在分析之后进行综合考虑,提出问题所属性质,并找到解决办法。从逻辑的角度来讲,就是将写作的思想进行分解与组合的过程。思想属于一个整体,由论证、推理、判断以及概念所组成,对于新闻评论的工作者来说,想要更好的完成写作阶段立意任务,就需要对所写论题进行综合与条分缕析,也就是对所写论题的逻辑进行一个有效的组合与分解。

四、论证环节逻辑写作在新闻评论中的应用

新闻评论写作的第三个步骤就是论证,也是写好新闻评论的一个关键步骤,写作的前两个步骤主要是确定中心论点,而论证这个步骤是应用一些论据来阐明分析的论点,让其能够有理有据的一种逻辑论证的过程。美国逻辑学家帕特克里·赫尔利的《简明逻辑学导论》里指出,学习逻辑之中得到的直接益处,是构建自己评价他人与可靠论证论证的时候需要的重要技巧。在目标成就的过程之中,逻辑学有效培养在语言形式中的敏感要素,并且有效把握有意义交流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逻辑可以定义成评价论证的科学依据或者知识体系。一名新闻评论者如果想要自己所构建的论证有效,一定要掌握形式逻辑、归纳逻辑以及非形式逻辑基础知识,如类比推理、不完全的归纳推理、复合命题的推理以及三段论等等。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一般逻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规则的学科,然而写作与语言都属于人类思维的一种反应,要遵从人类基本的共同思维规则。在新闻学中新闻评论属于评论文体,不但需要逻辑学方式的巧妙运用,同时还要遵守逻辑学的基本原理,逻辑的巧妙运用在新闻评论的写作中可以使作者保持清晰的思路,进行透彻有力的说理,所以逻辑在新闻评论写作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任怡.新闻评论写作的有效策略研究——以“归真堂上市时间”新闻评论为例[J].中国语文.2010(10)

[2]宋丽娜.浅析在新闻评论中应用抒情方法[J].新闻传播.2012(4)

[3]田波澜,唐小兵.当代中国新闻评论写作的流派与风格[J].新闻知识.2009(3)

------------最新【精品】范文

篇2:新闻评论中的叙事因素

社论:是代表报社、刊物或通讯社编辑部(政党机关报代表同级党委)就当前国内外重大事件、事变或问题表明立场的指导性言论,是报纸的灵魂和旗帜,是新闻评论中最重要的体裁。

例证法:即事例论证,是运用归纳推理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方法。它通过列举典型的具体事例,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性,在新闻评论中用得比较普遍,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引证法:即事理论证,是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用已被证明的、公认的道理、原则或理论,来论证未被证明的、个别的、具体的论点和道理,是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

归纳:归纳推理是由个别或特殊性知识的前提,推导出一般性知识结论的一种推理。

演绎:演绎推理又称三段论推理,是借助一个共同的概念把两个直言判断联系起来,从而推导出一个新判断的三段论证推理。

编者按:是对媒体所发表的新闻报道、文章进行的简要的提示、评议、阐述或作补充说明的文字,正式表明编辑部的态度,一般采用于较为郑重场合和必要之处。编后:是编者按语的一种表现形式,居于新闻报道之后,用于简要说明编辑部对有关新闻报道或文章的基本态度,多使用抒情、联想和议论性文字,因事抒感,借题发挥。分独立配发和非独立配发两种。

评论结构:是评论的谋篇布局见诸于文字的外在形式,指的是文章各个部分之间以及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的安排,包括标题、引论(开头)、正论(正文)、结论(结尾)四部分。

时评:是传播者借助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刚刚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现象、问题在第一时间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一种论说形式。

专栏评论:在报纸相对固定版面,特定专门栏目中发表的评论,主要是以个人名义发表的署名评论。在我国评论史上早已有之,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类型也不断丰富。

短评:是一种短小精悍、运用灵活的评论形式。它或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就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的某一个方面,代表编辑部发言;或抓住新闻报道中最新鲜,最有特色,或者编辑认为最值得突出的东西,加以强调和发挥。有署名和不署名两种。

电视新闻评论:是运用电视传播手段作出的新闻评论,是电视传播媒介对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社会问题发表意见做出分析判断或评述的一种电视报道形式。选题:选择新闻评论所要评述的事物或要论述的问题,它规定着新闻评论的对象与范围。

新闻评论: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新闻媒介或作者个人就新近发生的事件、存在的现象、思想倾向、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等面向广大受众阐述的倾向性观点、立场的新闻性政论文体。

立论:也称立意,指一篇论评所形成和提出的主要论断或结论。作为对所评述事物或问题提出主要看法和见解,立论是选择论据、分析事物的指导思想。作为文章的中心思想,立论统率全文所有的观点和材料。“意”,指文章中统摄材料的中心思想。虽然它并不就是具体的论点,但却是诸论点的总和,并且统率诸论点,可以说是全文的基调。

评论员文章:报刊评论员文章是新闻评论中常用的一种文体,是仅次于社论的重要评论。作者作为编辑部评论员,体现编辑部集体的观点和倾向,一般由编辑部自行定稿。论题一般偏重于论述局部性重要事件或问题,比社论广泛、具体。常常配合或结合新闻事实或材料发表,依附性较为明显,要求配合及时,不失新闻性和时效性。

新闻述评是新闻领域中的一种边缘文体,以融新闻和评论于一体为基本特点。新闻述评既报道事实,又对新闻做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评述结合。内容上述多于评,但重点在评,述为评服务。一般抓住当前形式和工作发展中的重要或转折时刻,或者针对具有普遍意义亟待解决的问题,借助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用有述有评、评述结合的方式,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及时分析形势,揭示事物本质,指明前进方向,给读者以启迪和引导,现实性和指导性很强。

二.填空

1.新闻评论的政论性体现在强烈的政治性、论理思想性和论说的公众性。

2.新闻评论的选题来源主要有:上面的精神、下面的情况、新闻报道和专门策划。

3.广播评论的独特形式有广播谈话、评论员评论和音响评论等。

4.电视新闻评论的主要形式有口播评论、图像评论、谈话体评论、主持人评论和电视述评等。

5.评论员文章的形式主要有本报评论员文章、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和观察家评论等。

6.新闻述评的类型主要有形势述评、事件述评、思想述评和工作述评等。

7.新闻评论的结尾方式有精辟概括式结尾、号召式结尾和含蓄式结尾。

8.狭义的选题又称论题,即选择新闻评论所要评述的事物或要论述的问题,它规定着评论的对象和范围。

9.新闻评论,作为以传播观点为目的的新闻传播行为,对近代以来的国家社会历史生活和重大社会发展进程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0.新闻评论的标题一般可以分成问题型、论点型和表态型三种。

11.新闻评论的结构方式有归纳式、演绎式、递进式和并列式四种。

12.新闻评论的语言特征有准确性、简明性、哲理性和生动性。

13.编者按,就其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大致可分为政论性按语和说明性按语两种。

14.新闻评论的功能主要有教育引导功能、舆论监督功能、发言表态功能和认知深化功能。

18.在新闻评论写作中,直接阐明观点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和比较法。政治性、政策性和指导性很强的社评和评论员文章属于阐述型评论。需要配发言论的新闻类型包括方向性新闻,倾向性新闻和批评性新闻三种类型。新闻评论写作过程构思酝酿的两个环节是选题和立论。

19.一篇新闻评论的灵魂是创造性思维。

20.杂文在表述方法上和一般文学作品的区别,在于它杂而有文。

22.新闻评论的语言的特征的是准确性、简明性、哲理性、生动性。

23.述评区别于某些推理性评论的主要之点是它所讲的道理,是作者通过大量新闻事实进行分析而得出的结论。

24.短评的体裁特征是短小精悍、新颖独到、生动活泼、就实论虚。

25.新闻评论的归纳式结构方式顺应了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活动规律。

26.演绎推理:又称演绎法、三段论推理,它根据已知的一般原理、原则推导出个别、具体

事物的结论,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它借助一个共同概念把两个直言判断联系起来,从而推导出一个新判断的三段论证推理。

27.归纳推理:是由个别或特殊性知识的前提,推导出一般性知识结论的一种推理。通过对

若干事物某种共同属性的分析、综合,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结论的方法。根据前提中是否考察了一类事物的全部对象,可以将归纳推理分成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事物中每一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事物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一类事物中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事物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

28.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相同属性,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简称类比、类推。类比推理具有或然性。如果前提中确认的共同属性很少,而且共同属性和推出来的属性没有什么关系,这样的类比推理就极不可靠,称为机械类比。简答题

29.如何培养新闻评论写作的习惯?

1.树立“我能做到”的坚定信念 2.建立“必须完成”的自制机制 3.掌握“捕捉由头”的基本方法 4.学会“解剖”来把握规律 5.养成相互讨论的良好习惯

2.在新闻评论写作中怎样进行选题?

A

(一)选题的过程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选题是对媒体定位和受众需求契合点的寻找

(三)选题是作者的认识结构和新闻事实间的契合B

(一)事件性选题

(二)非事件性选题

C

(一)选题避免“晚”

(二)选题避免“俗”

(三)选题避免“错”

D

(一)看是否为当下热点问题

(二)抓住新苗头,放出“第一枪”

(三)针对性强不强

E

(一)从你的选题中读懂中国

(二)新闻本位无法回避热点

(三)有冲突的话题更有评论价值

(四)追逐热点之外,拓宽选题途径

(五)带着问题意识,等待新闻由头

30.新闻评论的开头有哪几种方法?

(一)点 名论题,提出作者的看法和主张

(二)以新闻事件由头,引出论题

(三)说明原委,回溯来由,交代写作的动机

(四)摆出靶子,进行驳论

(五)用设问句直接点明论题

(六)用引语、经典、故事开头

31.新闻评论的结尾有哪几种方法?

(一)精辟概括式结尾:这类结尾较多,运用较为普遍,起总括全文高于全文的作用

(二)号召式结尾:这类结尾需高屋建瓴,或展望前景,或揭示哲理,慷慨陈词,由

衷抒怀

(三)含蓄式结尾:借助文学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段,隽永含蓄,耐人回味,给读者以

比较多想象的空间和思考的余地

32.立论的方法有哪些?

(一)想想自己以前接触过的新闻或经历的事件

(二)看看别人对类似问题的观点

(三)对照一下党纪国法

(四)考虑一下公民道德

(五)头脑风暴法

33.新闻评论的特点有哪些?

(一)以新闻事实为依托

(二)时效性

(三)思想性

(四)论理性

(五)大众性

34.新闻评论的用处有哪些?

对于个人用处:1.提高理性思维,具有解决复杂社会问题能力

2.在未来当好记者写出有深度、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

3.在人才市场竞争中使我们具备自我推销的实力

对于媒体用处:1.可以使媒体全面传播信息

2.体现媒介政治立场的旗帜

3.可使新闻信息传播发挥最大功能

4.增强媒体竞争力

对于社会用处:1.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

2.提升社会道德水平

3.提高人们认识能力

9.选题为什么重要?

10.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有哪些?

内容方面:新闻报道侧重向受众提供新闻事件的事实真相,“用事实说话”,体现一定思想倾向,主要给受众以“知”。至于事件本身的实质,以及由此可以引申的意义、社会影响等更深层的内涵,则留给受众去思考。新闻评论则以新闻提供的事实为出发点,深刻揭示新闻事实表象掩盖的本质,然后进行分析说理,揭示新闻事实蕴含的意义,直接阐明作者对事实或问题的评价与看法。

写作目的方面:新闻报道以传播 新闻信息为主,在满足受众欲知未知目的的同时,发挥宣传政策、表彰先进、传播知识的作用。新闻评论旨在阐明作者主张与思想观点,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起舆论引导作用。

表达方式方面:新闻报道以记叙为主,以讲清事实“五要素”为基本条件。能否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是新闻报道的生命。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讲究概念、判断、推理,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逻辑性。

11.新闻评论中观点与事实的区别是什么?

12.对新闻评论写作者所提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明辨新闻事实 2.多收集相关资料 3.不要简单化批评对象 4.不要急于“学以致用” 5.不熟悉的领域不要写

13.一篇新闻评论中有哪几种类型的观点?

1.只被论证不对别的观点起论证作用

2.不被论证而只对别的观点起论证作用

3.既被论证又对别的观点起论证作用

三.简答:

时评的特点:

1)时效性强。有时与新闻同时发,同一天见报。

2)选题范围广。从政治、经济到社会、法律、民生、公德无所不包。

3)观点新颖,思想性强。时评的观点不是一般人能想到的,给人以深度理论思考。

4)针对性强,主要针对重大新闻或社会问题发表评论。

5)具有准确性、的特点。

广播评论的特点:

广播评论既有所有新闻评论的共性,即强烈的新闻性和高度的思想性外,还具有传播快、广,感染力强和群众性广等优点,以及稍纵即逝、不留痕迹等缺点 网络评论与报纸评论的区别:

与报纸评论相比,网络评论具有如下的显著特点:第一,准确及时,反应快捷;第二,旗帜鲜明,尖锐泼辣;第三,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第四:时效性快于报纸。

但是,网络评论的理性思考不足,时有偏激浮躁,质量有待提高。

新闻评论标题制作的特点:

1).以观点和态度为依据,内容可以是具体事实也可以抽象化。一般为一行主题,重大社论可加副题。语法上也无严格要求可以是句子,可以是词组。灵活运用,不拘一格。

2).体现评论中心内容和思想水平。

3).要求准确贴切,简明扼要,鲜明生动,立意要高,观点要明。

四.论述:

一.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遵循用事实说话的区别与原因

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遵循用事实说话的区别表现在以下方面:

1.选择事实的标准不同:对于新闻报道而言,记者应该按照新闻价值来选择所要报道的事实,以《人民日报》 5月23日的人物通讯《稻香万里济众生―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以下简称《稻》)为例,文章选取的袁隆平生活、科研、休闲等各方面的有代表性的事实,都具有真实性、鲜为人知性等新闻价值。而对于新闻评论而言,选择事实的标准是事实的论理价值,如《人民日报》6月23日的新闻评论《追星当追袁隆平》(以下简称《追》)中,作者在第一段中提出的袁隆平科学成就的事实是人尽皆知的,不具有新闻价值,只具有论理价值。

2.表述事实的方法不同:新闻报道以叙述为主,以讲清事实五要素为基本条件,对事实的表述必须准确、全面,不宜表现出感情倾向。新闻评论对事实的叙述不注重细节,可以表现出明显的感情倾向,要求对事实的叙述简明扼要。如《稻》

对事实的叙述生动、具体,细节丰富,而《追》对事实的叙述笔墨很少,点到即止。

篇3:新闻评论中的叙事因素

一、基于理性基础上的感性

新闻评论是一篇相对自由的新闻题材, 与单纯的新闻报道相比, 新闻评论是建立在新闻客观事实的基础上, 对新闻事实的一种感性阐述。在新闻评论中, 如何处理和平衡新闻评论中的情感因素呢?因此, 要求新闻评论员在进行新闻评论时, 需要建立在理性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感性, 一切以理性为基础, 以事实为依据, 不能盲目地抒发和表达自己的感情。如在针对养老院虐待老人的新闻评论中, 作为新闻评论员, 首先应该全面地了解事情的真相, 建立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新闻评论, 而且评论中, 不能夹带自身太多的感情色彩, 全面分析养老院老人的生活处境、养老院的社会生存环境、公益性养老院的经费投入等等相关背景, 在此基础上来正确把握新闻事件, 对于新闻事件中的核心人物, 施虐者与被虐者要给予同等的表达机会, 尊重新闻事件中每一个关系人的言论自由。只有建立在新闻事实的客观材料的完整搜集上, 新闻评论员才可以进行一定的感情升华。虽然新闻评论是一种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体, 但在新闻评论中, 新闻评论员应该将对新闻事实的思考留给受众, 也就是说, 新闻评论并不是要求新闻评论员进行全面的感情表达, 而是需要新闻评论员在进行相关评论时, 适当地给予读者一定的空间, 学会留白, 引发读者的思考。从这方面来讲, 在新闻评论中, 有效地处理与平衡新闻评论中的情感因素, 要求新闻评论员点到为止。

二、一分为二进行新闻评论

在新闻评论中, 新闻评论员对待任何新闻事件, 无论是错综复杂的新闻事件, 还是对与错一目了然的新闻事件, 新闻评论员在进行新闻评论时, 都应该保持中立的立场, 千万不要将自己放在道德的高度上, 盲目的、自以为是的对新闻事件中的主体进行自我的“道德审判”。作为一名新闻评论员, 在进行新闻评论时, 对待任何新闻事件, 都应该秉持一分为二的态度, 保证中立的态度, 科学全面的分析新闻事件, 全面的看待问题。如在进行“老人摔倒, 无人搀扶”的新闻事件评论中, 新闻评论员不能在评论的过程中, 盲目的对无视老人摔倒的路人进行苛刻的新闻评论, 而应该结合“讹人”的老人事件, 全盘地来剖析整个社会大背景, 来诠释这一起个例, 也就是说, 在新闻评论中, 新闻评论员应该将个体事件仅仅作为一个个体事件来进行评论, 同时还应该注重将新闻事件的延伸与拓展, 当然在延伸与拓展的过程中, 要注重把握一定的分寸, 注重新闻的导向力, 注重媒体自身的责任, 千万不能为了新闻评论, 为了取得较好的新闻传播效果而肆意地进行新闻评论, 肆意地扩大一起简单新闻事件的影响。可见, 在新闻评论中, 作为新闻评论员要一分为二的看待新闻事件, 不盲目地扩大新闻事件的影响, 不盲目地进行新闻事件的延伸, 不人为地牵连不太相关的新闻事件, 提升新闻评论的针对性。

三、新闻评论要注重把握受众对象

在新闻评论中, 与其他新闻报道不同, 新闻评论本身的受众面是相对较窄的, 也就是说新闻评论往往是针对某一个群体, 某一个类型而开展的, 如果没有固定受众的新闻评论, 是失败的, 是浮夸的。在新闻评论中, 新闻评论如何把握情感因素呢?作为新闻评论员应该明确新闻评论的针对对象, 新闻评论员应该明确新闻评论的特指主体,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新闻评论的明确性,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新闻评论的作用, 也才能正确梳理评论员的个人感情。如在马航失踪, 媒体将报道的镜头对准焦急等待亲人的家属身上的新闻评论中, 新闻评论的指定对象应该是那些没有新闻道德的媒体从业人员, 只有明确新闻评论的指定对象, 才能确保新闻评论员在进行情感把握时, 能够平衡自身的情感, 能够塑造相对公正的评论氛围。再比如在天津爆炸事故中, 一些地方媒体更多地暴露失去亲人的消防官兵的家属, 在提问的过程中不注重对采访对象的保护, 盲目地提问等, 在这样一起事件的新闻评论中, 新闻评论员都应该明确评论的指定对象,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把握新闻评论中的情感因素。

总结:

在新闻评论中, 由于新闻的倾向性, 使新闻评论中不可避免会夹带着新闻评论员的个人情感, 为了保证新闻的平衡性, 在新闻评论中, 新闻评论员应该处理好自身的感情, 提升新闻评论的精确性。

参考文献

[1]王丽霞;王佳琦;网络草根评论的规避与完善浅析[J];中国地市报人;2010年Z1期.

篇4:逻辑在新闻评论写作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新闻评论写作;逻辑;应用价值

本文主要针对逻辑在新闻评论写作中的应用进行的一系列研究,因为逻辑能够提供一些评价论证与构建论证的技巧,它的价值体现在新闻评论写作之中的多个环节,并且要求新闻工作者也需要有一定逻辑素养,才能更好的进行新闻评论写作。

一、逻辑写作与新闻评论的关系

1.新闻评论的定义。(1)新闻评论属于作者或者媒体编辑部门对于有价值新闻事件或者具有普遍意义问题进行讲道理或发评论,是一种有很大指导性与针对性的新闻文体,同时也是新闻传播普遍所应用的评论、社论、短评、评论员文章以及论述的一个总称,归属论说文范围内。(2)作者个人或新闻媒体对房前社会中存在的一些普遍现象或者思想倾斜以及最近发生的事情进行观点与立场阐述的一种新闻文体。新闻评论在广播、报纸、网络电视等不同方式表现出来,这在新闻的传播中有着重要意义。

2.逻辑写作与新闻评论的关系。从上面新闻评论的两点定义能够看出,所谓新闻评论就是对于新闻事实来发表议论或者讲道理,这表明新闻评论构成的因素主要由两个:第一是发表议论或者评论;第二是新闻事实,评论者通过这两点对新闻事实进行主观的判断,并表明自身的意见与态度,也可以说成对新闻事实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进行评论与分析,同时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与逻辑上的论证与推理不可分割,所以在新闻评论写作进行的时候,有效发挥出逻辑推理的作用,就能更好的将问题分析透彻,评论写作做到有理有据,更好的解决所发生的问题。

二、逻辑素养对新闻评论工作者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新闻评论者,最基本的素养有敏锐的发现判断能力与理论功底,没有这两种素养就很难对问题进行透彻的分析与解决,而需要具备理论功底也就是要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论证能力与判断。想要拥有更好的逻辑能力,不仅要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更要具有批判性的思维能力,不然就很容易受到表面假象的蒙蔽,然而广义上的判断性思维同样属于逻辑思维的一种。

三、立意环节逻辑写作在新闻评论中的应用

立意指的是新闻评论作者对于所阐述问题或者事物提出自身看法,并表示出自身见解,也就是确定评论的主要意思,来构成文章的中心思想。它关键在于对所论述的题目进行细致的说理与分析。立意主要的任务是对所阐述问题进行条分缕析,同时在分析之后进行综合考虑,提出问题所属性质,并找到解决办法。从逻辑的角度来讲,就是将写作的思想进行分解与组合的过程。思想属于一个整体,由论证、推理、判断以及概念所组成,对于新闻评论的工作者来说,想要更好的完成写作阶段立意任务,就需要对所写论题进行综合与条分缕析,也就是对所写论题的逻辑进行一个有效的组合与分解。

四、论证环节逻辑写作在新闻评论中的应用

新闻评论写作的第三个步骤就是论证,也是写好新闻评论的一个关键步骤,写作的前两个步骤主要是确定中心论点,而论证这个步骤是应用一些论据来阐明分析的论点,让其能够有理有据的一种逻辑论证的过程。美国逻辑学家帕特克里·赫尔利的《简明逻辑学导论》里指出,学习逻辑之中得到的直接益处,是构建自己评价他人与可靠论证论证的时候需要的重要技巧。在目标成就的过程之中,逻辑学有效培养在语言形式中的敏感要素,并且有效把握有意义交流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逻辑可以定义成评价论证的科学依据或者知识体系。一名新闻评论者如果想要自己所构建的论证有效,一定要掌握形式逻辑、归纳逻辑以及非形式逻辑基础知识,如类比推理、不完全的归纳推理、复合命题的推理以及三段论等等。

一般逻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规则的学科,然而写作与语言都属于人类思维的一种反应,要遵从人类基本的共同思维规则。在新闻学中新闻评论属于评论文体,不但需要逻辑学方式的巧妙运用,同时还要遵守逻辑学的基本原理,逻辑的巧妙运用在新闻评论的写作中可以使作者保持清晰的思路,进行透彻有力的说理,所以逻辑在新闻评论写作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任怡.新闻评论写作的有效策略研究——以“归真堂上市时间”新闻评论为例[J].中国语文.2010(10)

[2]宋丽娜.浅析在新闻评论中应用抒情方法[J].新闻传播.2012(4)

篇5: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都属于新闻写作的一种文体,一种表现形式。它们都遵循新闻写作的规律,符合新闻的要素,具有较大的新闻价值,有强烈的新闻性。都注重时效性,以当前重大的事件和社会问题为为主题;注重新奇性,要有新的角度,新的表现手法;都要以事实为基础,符合新闻真实性的要求。此外,二者都是发表在报纸、电视广播或网络等新闻媒介上,并通过其将信息传达给受众

二、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不同之处

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虽具有以上众多的相同之处,但二者还是有较大的区别。弄清二者的区别,有助于以后新闻评论的写作。

1、新闻报道传播事实信息,新闻评论发表意见信息。

新闻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信息,报道和评论作为新闻的一部分也不例外。但二者所提供的信息却不一样:报道提供的是事实信息,以事件为中心,基本上不掺杂记者的个人观点,注重客观公正,将事件原原本本的展现在读者面前;评论提供的是意见信息,以观点为中心,是作者本人或编辑部针对新闻事件所阐述的思想,注重深刻有力,将事件背后的社会原因、意义揭示出来。

2、新闻报道以叙述为主,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

新闻报道的体裁主要有消息、通讯,通常采用记叙的方式来讲清事实“五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为什么),强调用事实说话,注重准确客观。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要求论点准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通过对事件的分析,揭示出事件的本质,加深读者的理解。

3、新闻报道的主要作用是告知信息,传播信息,新闻评论则旨在针砭时弊,引导舆论。新闻报道通过提供当前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变动的事实以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发挥监测环境的功能。新闻评论则透过这些新闻事件来揭示其内在的思想本质,提出问题,探讨问题,使人们能理解造成这些事件问题的原因和影响,从而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新闻报道一般是蜻蜓点水,表面信息,新闻评论则是深入本质,探究深层根源。

由于新闻报道主要是提供事实信息,一般是简单叙述事件发生的五要素,事件经过和各方反应,很少去探究事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深度报道、调查报道除外),所以基本上是提供事件的表面信息。新闻评论由于多是专家学者或记者所撰写,注重从事件或问题入手去揭示事件或问题的一整条“生物链”,抓住事件的核心本质,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考角度。因此它的针对性更强,对社会的意义也更大。

除了以上几点主要的不同之处外,二者的区别还表现在版面篇幅、撰写人、表现手法、读者感受等方面。

篇6:新闻评论简答

21.简答论辩交锋的方法。

22.围绕形成“类交流”,广播谈话在写作上有何要求?

30.什么叫论辩交锋?论辩交锋的方法有哪些?

31.党报社论何以具有权威性?

32.经济漫谈专栏言论的写作要求有哪些?

33.简答新闻述评与新闻综述的区别。

16.新闻评论的标题如何做到生动引人?

17.从发挥的作用来看,广播评论中的音响可以分为哪几类?

18.什么是短评?短评写作有哪些基本要求?

30.评论的选题与立论在写作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31.赞誉式专栏评论写作的要求是什么?

32.录像评论的表现优势有哪些?

33.新闻评论写作应怎样进行批驳?

16.简要说明评论员文章与社论在规格上的差别。

17.简要说明电视口播评论的具体形式。

18.什么是新闻评论写作中的“破”与“立”?破立统一的具体论述方式有哪些?

30.新闻报道标题与新闻评论标题的区别是什么?

31.短评写作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32.如何体现和增强新闻评论立论的针对性?

33.新闻评论的深入浅出指什么?如何做到深入浅出?

16.形象说理有哪些常用的方法?

17.评论员文章有哪些主要形式?

18.什么是杂文?结合实例,论述杂文的主要特点。

30.新闻评论写作中如何做到“以情动人”?

31.口头评论的表现优势有哪些?

32.文前按语和文中按语的特点是什么?

33.阐述型社论的写作要求有哪些?

26.简述新闻评论的群众性特征。

27.简述使短评新鲜独到的具体做法。

28.简述电视评论中屏幕文字的功能。

29.什么是新闻评论说理论述中的比较分析?比较分析有哪些具体的方法

30.新闻评论如何选取新的立论角度?

31.新闻评论的论题来源有哪些?

32.说理论证中的“算账说理法”是什么?具体操作方法有哪几种? 33.阐述型社论的写作要求有哪些?

26.在选题立论上,必须警惕和避免哪两种不良倾向? 27.电视评论的画面可以分为哪几类?其表现功能是什么? 28.如何处理好评论写作中感情和形象的关系? 29.广播评论要做到上口动听,在语言方面有什么要求? 30.什么是针砭性专栏评论?如何提高针砭艺术? 31.编后与其他的编者按语相比,主要特点是什么? 32.新闻报道的标题和新闻评论的标题有哪些不同? 33.如何加强立论的针对性? 26.简述邹韬奋作为新闻评论工作者所具有的职业道德修养。27.简述算账说理的功能。

28.简述广播评论个性的发展方向。

篇7:广播新闻评论例文

严禁酒驾带给社会的启示

今年5月1号起,正式生效施行的我国刑法修正案

(八)中,对“醉酒驾车”和“违反食品安全”的惩处都前所未有的加大力度,两者都是“只要有行为、不论结果”都将处以严厉的刑事处罚。然而相同的力度却有着不同的结果:全国醉酒、饮酒驾车同比大幅下降;而食品违法行为却屡见不鲜。为什么“严禁酒驾”能够在全国取得良好效果,它带给社会其他领域怎样的启示呢?来听记者丁芳发来的新闻综述: 【检查现场:“请问有没有喝过酒”?“没有”“用力往这个位置吹?滴。。噢,显示绿色,您没有喝过酒。谢谢配合”。“有没有朋友因为酒驾被抓住过阿?”“现在没有,以前多,我们是百分之百执行。因为现在抓得严,有典型了,高老师嘛”!】

24号晚,恰逢周末、又是西方的平安夜,23点的西藏路淮海路口依旧人来车往。此时全国范围的“查酒驾”统一行动拉开帷幕。黄埔交警豫园中队在此路口设卡检查。在记者跟随采访的两个小时时间里,这个点共检车辆约150辆,却没有查到一起酒后驾车行为,黄埔交警支队勤务路设科李科长告诉记者

【去年我们查酒后驾车最早8点半开始查,基本查到11、12点已经战果累累了。5月份入刑以后,运气不好的话查一百部都不一定有。各个区交警支队基本上每天晚上都有设卡。一月份到四月份,醉酒驾车55起,五月1号到现在为止,5起,下降90%多。】 25号早黄埔区交警支队汇总数据显示:24号晚的统一行动黄埔共设检查点8个,从23点到凌晨2点共检查车辆1800辆左右,查获酒驾5起。难怪有社会学者称:“严禁酒驾”取得的成效,可以说是共和国62年历史上,“执法见效”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市交警总队事故处陈伟群科长介绍:截止12月15号的数据显示,今年整个上海酒驾人次也大幅下降

【今年5月1号醉驾入刑后,到目前全市查处的醉酒驾车是1091起,同比下降约78%。饮酒驾机动车同比下降57%,下降的趋势很大的。】 酒驾大幅下降的成效在全国带有普遍性。如此良好的社会效果只是因为法律上加大惩处的缘故吗?社会学家、上海大学教授顾骏认为,重典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执法力度的加大”和所有人在法律面前的“同一待遇”。高晓松案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它的严格执法程度从未有过,所有的人都不能幸免,拒绝通融,拒绝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法律要发挥作用,必须对一切人有效。如果管不住一部分人,法律就管不住所有的人。再有力度的法律规定都没有了意义。】 交警总队勤务处王世杰科长说,现在在查处酒驾方面,不仅对民警执法环节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执法者自身的行为要求也比任何时候都严 【“警务通”-抓到了,这个警务通就上传到所有公安系统里了,你连求情的时间都没有,就现场了,我们从各个环节堵住漏洞。酒后驾车是严重违法行为一律顶格处理.。一视同仁的,不管你有什么职务、处于什么岗位,只要你酒后驾车了,必须清理出公安队伍】

“严禁酒驾”的确已在全社会取得良好社会效果,然而法律同样严格“对待”的食品安全问题,依旧和社会其他领域的许多治理一样,面临着“走不出”的困境。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顾振华介绍

【上海一年食品安全方面违法案件少说有四五千件,这些查处大部分都是以罚款的形式来进行处罚,上海每年大概有两位数的数字追究刑事责任已经很不错了,酒驾抓到一个就是刑事责任。】

多年从事法制研究的、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沈国明对这一现象也非常感慨:

【刑法修正案八里即规定了醉酒的问题,也规定了食品安全的问题。而且有个共同点,不管有没有压死人、不管有没有吃死人,他是不管后果的,只要你有这个行为,就判刑了。他的力度和醉酒是一样的,但是你看连人家知都不知道。说明执法认真不认真,造势情况如何、宣传怎样都很重要。】

不可否认,食品安全的查处难度远远高于醉酒驾车,一件食品安全事件的认定远非像“吹口气”来得那么容易,沈国民认为:食品安全问题,的确复杂,但再复杂的事件也有解决的路径,切断“利益链”让法律做主,很重要

【如果我这个企业在什么区,我对他GDP贡献很大,区里也不希望我垮掉的。地方政府就这种很微妙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他们都有保护伞,他不是一对一,不知道背后有多少力量。都有部门利益、地方利益,所以大家基于利益这个角度来权衡对法律的态度,这使得很多法律都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

法治社会要求:每个人或每个部门都只对法律负责。严查酒驾的“人人平等”,凸显了法律的作用和威严。然而当下,环保、拆违等很多领域在执法时往往强调事物的特殊性。上海市联合律师事务所高级律师江宪和顾骏教授分析说:当总是强调特殊性时,问题就出现了 【我们目前走到今天,确实是由于我们在强调事物的特殊性,忽视了法律主要是针对事物的普遍性的。我们现在总是把法律当作一种很实用的东西,我要用的时候用一用;千万不要搞成法律只是治一部分人,却放过另外一部分的。执法者首先必须守法,法律管不住执法者,执法者就管不住普通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快“立法”建设,基本解决了无法可依的状态。江宪律师说,中国当今的问题不是法制缺失的问题,而是要充分体现法律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有法不依的问题。在有些事情上严肃执法了、有法必依了,但有时又有法不依了,这样造成整个社会起起伏伏(沪语)】 建立一个健全的法制社会,受益的将是社会中的每一个人。而每一个人又都是法治社会的推手。市绿化市容局的一组数据值得深思:今年1月至10的,本市工程渣土车涉及的交通事故共50起,其中28起是由助动车主、自行车或行人负主要责任。上海人大法工委主任丁伟说,公众在强调权利的同时不能忽视责任和义务。“警在法在”的现象要改变 【现在整个国家法的发展趋势是不断限制公的权利。公权力加以限制我认为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相对来讲私权利就扩张了。现在普通社会公众你们准备好了没?如果你们遵法守法意识没跟上的话,那,我认为这个社会也会不稳定的。】

越来越多的事例告诉人们:社会治理没有什么其他办法,惟有依法。

篇8:新闻评论中的叙事因素

一、新闻评论节目中的感性因素

所谓感性是相对于理性而言的, 指人的感觉、直觉的心理活动过程。感性因素就是依托人的直观感觉产生的画面、语言等元素, 在报道内容上, 指对新闻事件的细节描写, 包括现场的环境, 人物的表情、语言、动作等。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 显示出形象的生动性和真实性。

新闻评论类电视节目应以理性分析为主, 但感性因素在节目中的适当运用, 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恰当地进行感性生发, 能够使电视节目有理的同时更有情, 作品的感染力增强, 节目更具可视性。

比如《铁路来了》 (1) 这期节目讲述的是“向莆”铁路修建的故事。从2009年11月23日开始, 莆田的林美村将建起向莆铁路通达沿海的终点站———莆田车站, 中国铁路建设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但地处海峡西岸的莆田市始终是“地无寸铁”, 是福建省九个地市中唯一没有铁路的城市。该期节目的开篇, 编导从在某村庄的一段采访开始:

画面:晒稻谷特写

解说:这位70多岁的老汉叫陈国良。从去年5月起, 陈国良干完了家里的农活, 都会习惯地站在自家的阳台上, 看一看不远处的一片空地, 看看那里有了什么变化。

陈国良 (莆田市秀屿区林美村村民) :以前我们出来都是山, 山上都是栽龙眼。

记者:龙眼树, 老百姓自个儿种的龙眼树?

陈国良:是啊, 现在以后我们莆田火车站建在这里, 我们每天都看到人来人往。

记者:人来人往以后, 你们这个村发展经济就快了是不是?

陈国良:肯定。

记者:要想做点儿什么小生意都很方便。

陈国良:是啊, 第一次看到测量队的工程师, 我在田里干活, 我把锄头放下, 就跑过来。那个工程师讲, 你们这里以后发财了, 可以开饭店, 开旅馆。

修建铁路促进海西的经济发展是一条理性的思路, 但在这场活动中人是热的, 编导运用了这个村民翘首以盼着那片准备修建铁路站台的工地, 以及打算开饭店这样的感性体验, 增强了整个节目的感染力, 为随后的理性分析做了一个颇为吸引人的铺垫。

二、感性因素在新闻评论节目中的表现方式

电视是“视”“听”结合的艺术, 电视新闻评论也不例外。要解决好“视”、“听”这两个感性因素的对位问题, 一方面, 利用画面的连续性, 给解说以逻辑的间歇和思考的节奏;另一方面, 又利于解说的间断性, 为观众腾出理解画面内涵的时间。通过这两个感性因素的运用让新闻评论深入浅出, 即“深入”画面, “浅出”道理。 (2)

1、镜头语言

在新闻评论中, 镜头语言是第一位的东西, 无论是论据还是论证, 都需要借助镜头语言来实现, 许多时候, 镜头语言的多义性和表义性, 感染力和说服力, 是文字语言所难以企及的。因此, 从电视传播角度来说, 怎样把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再从理性的高度还原成可感知的事物, 这是镜头语言运用要解决的一道难题, 也是新闻评论节目不能回避的一道试题。所以, 抓拍鲜活镜头, 跟踪记录拍摄, 选择图片资料, 对新闻评论节目至关重要。 (3)

《新闻启示录》的编导和摄像在这方面很注意捕捉现场感的场景, 比如《见证新彭州》系列之三《重建未来》 (4) 讲的是福建援建者在四川彭州为当地人重建家园的故事, 众多福建人舍“小家”为“大家”, 多少个日日夜夜, 多少个节假日, 他们都在这忘我的工作, 彭州军乐职中的师生们自发组织了一场文艺演出, 献给为他们重建未来的福建援建者, 在演出现场, 我们捕捉到了这样一个细节:

画面:《过年》节目现场

解说:这是一场文艺汇演, 是军乐职中全体师生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精心准备的, 他们说, 其实很多素材就是来自身边真实的事。

画面:台下龙岩林德志副指挥长流泪

解说:福建对口援建彭州前方指挥部负责在彭州的各项援建工作, 全省九个地市又分别对口彭州的各个受灾乡镇。成立了分指挥部。从去年6月20日进驻彭州后, 他们所有节假日都是在灾区度过的。

记者:你流泪了是因为那个节目 (《过年》) ?

林德志 (龙岩副指挥长) :我就是这么过来的。

记者:你想家了?

林德志点头。

记者:很多辛苦都可以忍受, 就是这种思念家乡的?

林德志:是, 亲情难以克制, 太想家了。我正月到现在都没有回去过。

正是有了这样的“鲜活现场”, 不需要文字, 不需要任何的特技处理, 观众已经被现场以及援建者的奉献精神感动了。

2、文字语言

在电视作品中, 镜头语言带给人的感受往往要大过文字语言, 但文字语言也有感性的方面, 比如散文体的抒情手法, 感性文字的恰当运用, 能够令电视作品更具感染力, 更深入人心。比如《见证新彭州》系列一《为了不能忘却的记忆》 (5) , 编导意在寻找地震一年后彭州大地上人们的生活情况和精神状态。在灾后的废墟上, 我们碰到了一位老太太, 她正在倒塌的旧房子废墟上重新修建一个放农作物的仓库, 我们还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老人以前在自家的房前屋后都种了一种花———火盆花, 现在它又在老人家的废墟上生长。

解说:火盆花, 当地人喜欢它的红红火火, 更喜欢它旺盛的生命力。如今老人神情似乎早已平静, 平静得让人感动。一位西方哲人曾说:没有一个农人会贪恋田园风景而放弃耕作, 也没有一个牧人会因观赏落日的绚烂而忘记回家。在老人的脸上让我们看到, 没有一个受灾者会永远沉迷在悲哀和感动中忘记日常的生活, 而“日常”的力量是无穷的。

画面:与老人告别

这段解说表达了老人在震后怀念故居, 自强不息, 对生活充满着希望的情感。文字中“‘日常’的力量是无穷的”, 非常贴切地表现了彭州人的这种乐观的精神状态。同样是《见证新彭州》系列四《海西援建风采》 (6) 中也有一段感人的表述:

解说:在彭州采访的十多个日夜里, 我见到了福建对口援建彭州的前方指挥部的120多位工作人员, 他们中的大部分在省市县重要岗位担任领导职务, 如今, 在各个援建项目工地上, 我经常分不清他们与一线的建筑工人有何区别。他们大都已年近中年了。中年人肩负的家庭重担、工作压力、社会责任是最大的。可无论是在大桥、道路、工地, 还是在学校等各项社会公益事业项目工地上, 安全帽下的他们, 疲惫的面庞永远透着坚守和刚毅, 让人动容。

在这段解说词中提到了“领导”、“中年”、“工人”这三个角色, 他们通常是不会重合得如此紧密, 但是在彭州大地上, 福建援建者却让这三个角色完美地结合。这样的文字语言能够辅助镜头语言的表达, 同时也让主题得到升华。

3、其他元素

在电视的表达方式中, 除了镜头语言和文字语言之外还有音乐、声效、特技等感性因素的表达方式。在新闻评论节目中, 这些特殊语言的运用犹如“画龙点睛”。强化感染力, 让受众能更深地体会到其中“所论”。

比如节目《一个城市的运动梦想》 (上) (7) 中编导找到了一个被忽略的历史:1937年, 已经闭关修炼的高僧弘一法师为了圆中华民族的强身强国梦, 欣然提笔谱下一首斗志昂扬的歌曲《厦门市运动大会会歌》, 由此揭开了厦门的“运动梦想”。片中导入弘一法师的这段谱曲, 用于巧妙地贯穿, 极具感染力。

三、感性因素与理性分析的结合

感性因素必须建立在新闻客观性真实性的基础上, 这是感性因素运用的基本前提。但过分运用感性因素, 比如过分放大、渲染现场的细节就容易忽视现场的其他部分而导致现场新闻真实性的缺失。另一方面, 新闻评论节目如果包含过多记者的主观情感体验, 新闻评论的客观性难免受到削弱。因此, 要注意感性因素在新闻评论中与理性分析的结合。

比如节目《迷失的鼓浪屿》 (8) , 鼓浪屿是一个很美的地方, 让人观之、想之, 不禁情由心生, 然而编导提出了“迷失”, 这又是为何?编导在片中介绍管委会准备把鼓浪屿当做一个景区来管理, 编导提到在半年的采访中, 曾经四次上鼓浪屿, 但是都没有听到曾经从鼓浪屿的家家户户都能传出的钢琴声, 有的只是景区喇叭里播放的钢琴音乐。编导用自己亲身的经历讲述了这样一个新闻事实———鼓浪屿上听不到当年那种家家户户的悠扬的钢琴声了。把握住了钢琴、琴声以及鼓浪屿的关联, 评论的论点也因为这个感性因素显得尖锐到位。

还有一期节目《茶香忧思》 (9) , 安溪县这几年依靠茶产业获得较快的经济发展, 但安溪县也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大部分山林被开辟成茶园, 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该片选用了一组溜方的墙和新建民居内的“墙中墙室”设计形象地刻画出植被遭破坏造成的影响。画面真实, 有冲击力。节目关注的不再是茶产业对安溪的贡献, 而是其背后的隐患。这一组感性的镜头不禁让人思考在发展经济的背后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

四、结语

在新闻评论的节目中, 感性因素和理性分析应该是辨证统一的存在。感性因素能够给新闻评论节目带来很强的感染力和宣传效果, 理性分析则是隐藏在感性现象后面的深刻梳理。可以说理性分析是评论类节目的特色, 适当的理性分析加上适当的感性因素, 无疑会使评论类节目更具感染力。

摘要:新闻评论类节目应以理性分析为主, 但感性因素的适当运用, 能增强节目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本文以福建广播影视集团综合频道播出的《新闻启示录》栏目为例, 解析感性因素在新闻评论类节目中的作用、表现手法, 以及在新闻评论类节目中感性因素与理性分析的结合。

关键词:《新闻启示录》,新闻评论,感性因素

注释

1 王传榕、夏冰:《铁路来了》, 2007年11月22日,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综合频道播出

2 (3) 高世明、王中娟:《实用电视新闻》,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第478页

3 (4) 肖鲁怀、王静思、游丁琳、张群:《见证新彭州》系列之三《重建未来》, 2009年5月13日,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综合频道播出

4 (5) 肖鲁怀、王静思、游丁琳、张群:《见证新彭州》系列之一《为了不能忘却的记忆》, 2009年5月11日,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综合频道播出

5 (6) 肖鲁怀、王静思、游丁琳、张群:《见证新彭州》系列之四《海西援建风采》, 2009年5月14日,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综合频道播出

6 (7) 周伟亮、夏冰:《一个城市的运动梦想》 (上) , 2008年8月6日,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综合频道播出

7 (8) 高慧峰、游丁琳:《迷失的鼓浪屿》, 2007年12月27日,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综合频道播出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新闻评论中的叙事因素】相关文章:

语文新闻评论04-19

新闻评论文章05-01

新闻评论资料05-07

新闻评论赏析06-04

央视新闻评论05-19

新闻评论研究06-09

新闻时事评论范文05-24

广播新闻评论论文04-16

体育新闻评论论文04-16

新闻评论审视论文04-16

上一篇:平安建设致广大群众的一封信下一篇:职中新人入职自我介绍(职中面试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