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这词儿有点深——读《怎样上课,学生才喜欢》序言之感

2024-04-17

“启蒙”这词儿有点深——读《怎样上课,学生才喜欢》序言之感(精选1篇)

篇1:“启蒙”这词儿有点深——读《怎样上课,学生才喜欢》序言之感

翻开之本书源于这本书的题目,因为作为教师,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意愿:上一节好课,上节节好课,一辈子上好课,让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人。所以,在这直击人心的题目的诱引下,我开始了阅读这本书的精神之旅。

在自序中作者魏勇谈到这样几个关键词:追求、超越、启蒙、桥梁、意外、圈外。人应当有自己的追求,正如魏勇所说的,自年轻的时候就有这一个追求:过一种超越各种计算并且拥有一种不容置疑的真理性的生活,因为他只有超越性的诉求才能让内心有热情。

说到超越,我不仅联想到自己的不超越。学校有了工作,布置下来,哗哗哗地做的全是人家强加给的作业,而这作业多是过程性的,用的打印纸很多,费的时日很久;多是检查应付性的,过去了就像秋风扫落叶。每天把自己的身心交给了不想交付的对象,疲惫到无能为力,乏味到厌恶至极。身处其间,怎么会有内涵的积淀,也只会有造假高手的诞生。放眼中国,证据已经成了其中不可或缺的甚至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所有的优秀都是证据确凿才可能获得的。做了而不留下任何痕迹的人将不再是优秀的代言,天空已经飞过,怎可能没有痕迹。所以无私一定不是无声的。

不超越怎么可能有真身的圆融与幸福。但如何超越怎样超越又是何等样智慧的人才能做到的事情啊!魏勇老师选择了启蒙作为自己超越的最好方式:开常识讲座,做历史游戏课程,编写数理工程专业方向的高中历史教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康德说敢于运用并显示理性的行为叫启蒙,魏勇说持续性的自我反省和真实的表达叫启蒙。我说持续性的反省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实践的探究与跟踪,让其服务于我们所有的生活和所从事的职业叫启蒙。那由此思考,我在,又该做哪些方面的系统性而持续性的反思呢?我想扎根课堂上出让自己舒心与幸福的课,就必须有自己的系统:第一个是清晰的阅读系列,基于每一课的阅读点建立一个系统,保证自己的课既有幸福感还有技能点;第二个是写作系统,基于每一个单元落实一个写作训练点,形成作文的训练链条;第三个是积累系统,基于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搜集与积累关于成语专题、寓言专题、神话专题、诗词专题、经典专题等方面的语言系统。在这三大系统中将写作与阅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读即联系到写,写完后再反馈到读上。而积累又将成为阅读系统的表达与写作系统训练的最好的凭借,能帮助我们深化我们的阅读,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写作。

而我们所拥有的这种启蒙怎样才能服务于我们的对象呢,魏勇又将教学比喻为桥梁。即有作用和力量的教学必须通过一种学生认可而有效的方式渗透进他们的生活。而所谓的这种认可是一种心理高度的愉悦与容纳,是一种心动的牵引与思维的激活。

反观我们自己的课堂,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呢?从印象中一点点地将我们认为的好课拎出来,就能清晰地观察到好课的特点:教师的课堂应该深,包裹着思维的内核而诞生,应该具有启发性,能拨云见日,烛照未知;教师的语言应该与时俱进与生同频,有活力有温度有湿度,能滋润与静化、能温暖与愉悦孩子们的心灵,即活。教师的课堂应该新,能从与众不同的角度解读文本,给学生一种新的东西,冲击到他们现有的认知世界,引领他们对生活的反观和对未来的思索。

具有特点的教师往往不是在人云亦云的行走中锻造出来的,必须有自己的阅读历程实践行为与理性表达。反过来再看康德的那句话:启蒙是运用并显示理性。而要清醒的审视自己所处的教育现实,教师必须跳出自己的封闭,了解世界的丰富多彩深厚内涵,融入其他职业与领域的思维方法与管理模式,阅读关于思维发展与深化的哲学,关心展现历史、现状与未来的史学与新闻学。领跑与摇旗呐喊的往往通常不可能是一无所知的傻子,而应该是揭竿而起的反叛者。

上一篇:电力体制改革现状下一篇:高三4班主任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