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甸市委书记在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工作

2024-04-11

桦甸市委书记在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工作(精选1篇)

篇1:桦甸市委书记在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工作

桦甸市委书记在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工作

调研会上的汇报

(2002年4月8日)

桦甸市地处吉林省东南部,幅原面积6250平方公里,人口448000人,县级市,1988年建市。现在全市有16个乡镇、5个街道。到2001年末GDP是49.5亿元,财政收入是145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是3025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4500元,在吉林省的41个县市当中,经济发展水平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不拔尖。现在全市有基层党委44个,其中农村党委是17个,有基层党支部是716个,农村党支部是178个,有党小组是1796个,农村党小组是582个,有党员13436人,其中农村党员是6646人,简要地说,宏观情况大体就是这样。

从我这几年做县委书记的工作履历和自身体会看,正像中央说的,对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尤其是对县委书记用人权的监督,是保证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个很关键环节。这个原因在什么地方,我体会除了刚才吴部长说到的那几个特殊因素以外,从我们自身的岗位职责上来说,我觉得一个,就是在用人权的监督上,是我们现在这个岗位监督相对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我们党内纪律监督现在看体制比较健全,用人权监督还不是那么健全;第二个是对一把手用人权的监督,实际实施起来是最难的,最难的原因就是一把手有他的特殊性,中国人又有这种封建观念;第三个就是在用人权的监督上,就目前来说在监督机制上不健全,所以在实施的过程当中,有一些目前还解决不了的工作漏洞,所以中组部能瞄准县委书记用人权的监督这么个薄弱、关键的重要的环节来进行工作探讨,这个课题非常有价值。如果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能信着桦甸,我们也有这个信心,争取把这项工作做好。从我们自身的工作实践上看,在党内用人权的监督上,尤其体现在县委书记身上,我觉得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三句话,那就是:组织的权力岗位化,岗位的权力个人化,个人的权力情感化,这是我觉得从这几年工作上看,就在我们这个层次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所说的组织权力岗位化,它体现在一个是我们目前这种政治体制,这个权力相对向一把手集中,而且一把手的权力范围在我们党内没有非常明确的界定,所以每个县一把手的实际权力都是因人而宜的,除了那些基本的权力。另一个方面就是我们目前运行的这种体制,考核的办法和组织上对县市书记进行监督这个工作范围也决定它是处在一种岗位化状态。那就是如果说掌握县市书记工作情况,上级组织对这个人作出工作评价,上级组织主要是听上级一把手的,当对县委书记工作情况进行测评、进行考评的时候,听的是他下级一把手的情况,所以往往有的时候本来是一种组织行为,上级的一把手所代表的是一级组织,下级的一把手代表的也是一级组织,我本身代表的也是一级组织,它是岗位化,就是这个岗位。它在实际监督当中形成了一种什么情况呢,那就是上级对你什么印象,就是上级一把手对你什么印象,群众对你评价就是你领导的下一层次那些一把手对你的评价,有的时候这个监督跳不开这个圈子,这就是我所说的组织权力岗位化。所说的岗位权力个人化,现在就是由于一把手的个人素质不同,这就决定了在这个班子集体当中,每个一把手起的作用也都各自不同。实际工作过程当中,一把手这个岗位权,在实际工作当中往往演化成个人权。按照我们现行的组织制度和组织体系,为了能正常开展工作是给这个岗位规定了一定权力,但是往往这个权力就转化成了坐在这个岗位上的个人的权力,所以使岗位权力个人化。在实际用人的过程当中,个人的权力情感化,就是往往容易产生的问题就是心理和情感怎么看。在用人上是服从理还是服从感情,往往有的时候感情因素起作用的成份比较大,所以作为党内监督在党内是需要控制和限制的,就是解决用情不用理的问题。这是这几年在县委书记这个岗位上,我觉得在行使用人权上问题很多。如果突出的话,我觉得是这个问题。

形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什么地方,从根本上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中国人封建观念、封建意识、封建思想的作用,这种特权观念特权思想,我是一把手,什么事就得我说了算,所以这容易形成在一把手位置上这个人工作上有一种霸气。第二个原因是个人素质,个人的心理素质、品德素质和能力素质,都决定了县委书记的行为,都对他产生影响,素质越高的行为就越好,素质越高的越能注意发扬民主,因为他也不怕被架空,也不怕别人超过他,不怕别人发挥作用。素质越差的越怕副职超过他,越容易在这个班子当中,靠一种霸气来维持自己在班子当中的核心地位。第三个原因就是组织上把县(市)区委书记选到这个岗位上来的是这个层次当中优秀的,所以也比较放心,这个放心的过程本身,也存在一种相对的纵容因素,所以这些县、区委书记一般的情况下在组织上这块来说,有小毛病的时候舍不得说,毛病再大一点的时候抹不开说,等到需要说的时候,就已经有点不可救药了,等要说的时候这个人就要换了,不到换的时候一般不说了。那就是说我们现在对一把手的权力监督,就全国来说都处在一个薄弱环节,不光县委书记。第四个原因就是中国人传统的这种忍让精神,就造成一把手用人上容易个人说了算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一个班子大家在一起工作,任何一个副职在工作的过程当中,都不希望自己和一把手的关系处理不好,因为一把手的地位特殊。这样,往往有的时候在工作配合过程中,是副职容忍一把手的时候多,平时一把手容忍副职的时候少,这种容忍在这个组织当中,往往把这个组织的集体领导和民主作用削弱了,人为地把一把手的地位突出了,促成了一把手容易形成一种无端的作风,促成一把手容易个人说了算,习惯于个人说了算。当他一旦习惯于个人说了算之后,不说了算自己还不习惯了。所以我觉得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确实应该建立干部的监督体系,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委书记的用人权。

吴部长在组织部给了我们这些县市委书记到美国学习的机会,到美国学习之后,这个感触更深,因为中国和美国政治制度不一样,它自然在政治取向上也不同,但是无论是哪种情况,对权力的监督尤其是对权力核心人物的监督,确实都是整个社会政治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因为往往有的时候产生腐败,都是在接受监督最薄弱那个环节容易出现问题。我们国家面临的恰恰就是这个问题,所以这个事从县市委书记抓起非常对,那么在实际工作当中怎么来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的用人权,根据这几年我自身工作体会和工作实践,我觉得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个就是树立正确的用人理念,教育、规范县委书记的用人行为。这方面得经常教育,常教育和不常教育、常警示和不常警示效果绝对不一样,这些人处在这么一个特殊地位,对这些人就应该有一种特殊措施,如果对处在特殊地位的人,没有一种特殊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办法,那么特殊地位就会转化为特殊权力,特殊权力就会使这些人形成一个特殊阶层。在教育过程中,组织上的教育很重要,但是县委书记个人用人权理念也很重要,往往有的时候,在国家现在这种政治制度对一把手缺乏有效监督情况下,一把手自己的官德和用人理念决定着一把手用人行为和施政行为。工作实践过程当中,我觉得作为县委书记本人起码应该解决好这么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这个人必须把心放正。是谋事业,是用干部,不是找朋友,公事论理,私事论情,你要找的是干事业的干部,你重的是这个人的品德和能力,不是你找朋友,你找朋友重的是能和我谈得来,能和我说得来,能和我合得来。所以对一个县委书记来说,这就决定了这个人在用权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以理用人,按事业需要用人,不要以情用人,不要凭自己对人的感受去用人,这是首先要解决好的一个问题。第二个是县委书记本人在用人时要把自己位置摆正。个人在班子当中,是代表市委,但是不能代替市委这个班子,在这个班子当中你是一员,那么在班子当中,在用人上,我自己个人觉得你应该具备的权力、应该有的权力主要是四个权力,第一个权力是举荐权,因为你在这个位置上,在平时看人察人过程中,往往是以用人为目的,你比别人能看得更深更透,所以作为市委书记应该有举荐权。第二个权力是干部任用程序的执行权,谁也起不了这个作用,说按什么程序走,虽然上边有规定,但这个程序的执行,得靠县市委书记来执行。第三个权力是会议召集权,我们现在需要研究人了,你作为会议的召集人,有常委会议的召集权。第四个是任用的过程当中和在干部的使用过程当中有对干部淘汰的建议权,说这个人完不成工作任务,他表现不好,我可以提出建议,通过正常的组织程序,通过常委会把这个人免了,或者由这个岗位拿到其他岗位上去。其他的权力是这个常委会集体的,不是个人的。所以工作过程当中,就应该特别注意你让常委班子去集体决策,大家在同时行使权力选将,这是作为县市委书记应该解决好的第二个问题。在市委当中是点将不是选将,如果让自己对干部的任用处于一种选将位置,那你就是把自己的位置没摆正。应该发挥自己权力核心作用。第三个问题是把行为摆正。如果一个县市委书记的行为是歪的,那你这个班子就会随着歪,一歪就会形成一种错误的用人导向,在这个相对的用人区域之内,就形成一种歪风邪气。所以你个人的作用,就是你领导的是多大范围,你作用的就是多大范围。如果你要是在用人上有私心和偏差,这种私心和偏差所带来的社会消极作用不是你个人的作用,是社会的作用。县市委书记在用人上常说自己是伯乐,我不赞成这种观点,县市委书记在选人用人上,你的责任不是作伯乐相马,而是安排赛场赛马,把赛马的过程中最优秀的马选出来,拿到他最合适的位置上。如果作伯乐相马这个地位,我觉得他没摆正。我觉得解决好干部监督这个问题,得教育好一把手树立正确的用人理念。

第二个问题就是确立科学规范的选人用人机制,用机制约束用人权。建立这个机制的取向,就是公开化、制度化、民主化,以公开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为载体,来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和选人用人机制。通过这种机制的作用,来约束一把手的权力。不要让一把手的权力人为地无限膨胀。首先就是公开化,公开化的目的实际上就是为了落实群众对干部任用的参与权和知情权,凡是见不得人的事,都不敢公开,凡是公开的敢公开的事都比较公正,所以公开化是解决用人权失偏、失公、失正的一个很有效的办法。那么就目前来说,公开化就应该体现为公开选人、公开考察、公开录用,并且要公开录用结果,进行全过程公开。比如我们春节前要选拔七个局级干部,选的是财政局、交通局、教育局、法院等,着重选择这些有权的局,搞了一次公开选拔。公开选拔怎么搞的呢。组织上没有任何意图,咱们过去选的一般都是这个局权力不大、地位也不重要、社会上影响也不大这样一个局,这次组织上规定的就是这个人在你内部出,要哪个岗位上的人,你得把这个岗位说清楚,要不然这个人是学桥梁的,你要他搞公路管理,所以这两个说清楚之后,大家推荐。推荐之后,按照群众推荐得票多少,选得票多的前三名,确定考核范围,在这前三名当中通过组织考核把群众意见大、意见突出这样的剔除出去,然后按照1:2人选拿到常委会,常委会从这两个人当中逐个研究谁行谁不行,没有领导的主观意愿,所以这次我们七个重要岗位用了六个,有一个是法院群众上告信比较集中,后来法院这块没用,那6个全都用了,用完之后社会反响非常好。他不是领导定的,来自于群众,民主决策,不带有个人主观意志。有了第一次经验之后,我们觉得现在桦甸在干部结构上我们有个什么问题,就是1968年以后出生的乡局级干部特别少,1968年出生的乡局级干部现在占少数,一共都不超过7个人,这将来选人的范围就太狭窄了,所以这次在机构改革之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意地选拔一批1972年以后出生的年轻人做后备干部。这选拔过程怎么选拔?有两个办法,一个是组织上看谁行,另一个办法是让群众看谁行,我们采取的是后一个办法,就是在电视台发布公开招考广告,打破学历、身份的界限,1972年以后出生的都可以报考,结果一报考报考了440人,当时常委会定重点要20人,440个考生考完后掐到第60个,这60个进入面试范围,面试之后,留下40个,进入考核范围,考核时,把这40个人一考核,前20人有两个不合格的,把不合格的剔除去,后边的依次往前递补,取20名拿到常委会上大家把关,这些人做为咱们重点培养的年青后备干部,可以不可以,大家认为行,那就这20个人为重点考察的年青后备干部。下一步我们明天上午还准备对20个人进行演讲能力和个人形象测评,市委常委全体成员,大家坐在一起,每个常委都是裁判,一个一个来,一个一个讲。然后从这20个人中再重点选10个,这10个人相应交给工作岗位,对他们实际工作能力进行考核,经过2-3个月考核之后再进行研究他们上岗的岗位。用这种办法是让群众感觉到公开,群众认为你公开的东西,相对公平的程度就高,咱们自己也清楚,它相对公平程度高。就这些人一直选到现在,任何一个人没有领导个人主观作用,这当中有很多人给我打电话,那个行不行,我说那得凭个人的考试分数,按照他排的名次,而且把我们自己也解脱了,这就是要坚持公开化。第二个很关键的环节就是民主,咱们很多人出问题都是出在个人说了算、出在少数人说了算,如果是大家说了算,参与决策人越多,往往这个事就越公平、越公正。所以这个民主化实际上落实的是选择权和监督权,民主监督大家共同选择。我们在实际工作当中,就是坚持选拔这个过程就是民主参与,这个选拔过程就是由群众参加来共同完成的。选拔上来之后对他如何进行工作评价,通过一种机制化的公论淘汰来实现的评价的过程当中,有的时候往往习惯于领导评价,但是领导评价偏差较大,不光偏差大,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矛盾也比较集中,你把他拿下去了,他就记恨你一辈子。所以就不如通过一种机制、一种有效的民主手段,来完成这个过程,公平程度也高了,领导这块矛盾也缓解了。我们对这个问题大体是怎么解决呢,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我们觉得干部队伍激励机制很重要,但有的时候对那部分年轻的、责任心强的、在政治上还有上进希望的,这部分人往往占干部总量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左右。对更多的人来说,这个激励机制不是太起作用。干部队伍中危害最大的是哪部分人呢?现在看,干部队伍中危害最大的有四种人,第一种人就是搞不团结整事,在哪个班子都不团结,这样的人害处非常大;第二种人就是工作不负责任混事,他还没毛病,没缺点,什么工作都完不成;第三部分人就是自己没有能力误事,这些人在干部队伍当中危害比较大;第四种人就是自己对自己要求不严,自身不廉坏事,败坏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最应该把这些人从干部队伍中淘汰出去。现在我们现有的这些办法、现有的制度,没有办法让前三种人下去,所以就得通过一种机制的作用,让群众参与来达到让这些人淘汰下去的目的。我们大体上采用四种办法,一种办法就是搞政绩淘汰,政绩淘汰就是年初责任制定清楚,按照责任制的考核办法,综合性的评比,在你这个组次当中,排位倒数第一,淘汰一把手,招商引资任务完成不了,淘汰党委书记,财政收入完不成的,淘汰乡镇长,八项主要工作都应该是副职的,那你这八项工作完成不了,淘汰副职,就这么定的,到年末一评比你排倒数第一的就下去了,不是哪个领导对哪个个人的作用,是一种机制的作用。第二个淘汰办法就是公论淘汰,主要是通过两种办法,第一个办法就是对领导班子和干部进行考核,考核的过程当中,在你所领导的对象当中进行民主测评,测评范围要大,测评后不满意率超过20%亮黄牌,超过30%免职;第二个办法就是由服务对象对咱们服务官员进行测评,现在你就得让咱们这些官员怕那些服务对象,要不然你永远解决不了这些问题。那怎么办呢,让企业的法人上来,让市民上来,让农民代表上来,对咱们的官员进行测评,测评后的不满意率超过20%诫免,连续两年超过20%的免职,超过30%的进行免职。今年我们还准备扩大范围,扩大到哪些个范围呢,扩大到那些重要岗位的中层干部,非常管用,下去了是大伙测评的结果,不是领导的个人意志。第三个办法就是审计淘汰,一个就是我们主要领导干部在任期间,所负责的重点工程比较大的,工程结束后,看你有没有问题。第二个就是你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起两个作用,一个作用是你在这干的怎么样,第二个就是下一任接个什么茬,等到下一任再走的时候,再拿出一个新的审计报告,和上一任一对比,你在这块起到什么作用,有一部分人你看他是干事,但干事的同时,也给你造成一个很大的窟窿,一任的政绩,几任的包袱,要解决好这个问题。第四个办法就是纪律淘汰,违纪的按照纪律处分规定,该往下拿就往下拿,形成一种机制。下一步我们准备新的市委班子换届完,在干部任用上实行票决制,即对局级副职,由常委班子成员实行票决,现在是大伙坐在一起,有的心里边有不同意见也不太好表达,要是实行票决制的话,那我就不划他的票就行了,就能表达和充分的反映每个常委个人的不同意见。正职这块准备实行全委会票决制,乡局级正职的运用,由全体委员大家投票。这个实行一段之后呢,觉得可以了,摸索的差不多了,再走下一步,下一步怎么办呢,实行差额票决,就是提人选的时候不提一个,而是提两个人选,提这两个人选的过程当中,我就和大家交代清楚,哪个是主要候选人,哪个是次要候选人,但大家进行投票的过程当中,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你投谁都行,这就给大家在投票过程当中有一个选择余地,给大家更多的行使民主权利的空间,但是我估计,要是搞到差额票决,得到明年吧,这得逐步来,不能一下子走得太远,这是我说的第二个,就是民主化。

第三个就是制度化。这个制度化就是有大制度和小制度,小的制度得服从大的制度,大的制度就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再一个大的制度就是中组部曾庆红部长讲话,讲话里边讲到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现在还没看到正式文件,这是将来我们在基层工作的过程当中,尤其是一把手在行使个人权力的过程当中,一个大的制度,大的原则。在这个前提下,那就是我们现行制度这块,现在试行的有六个制度,本身也是对一把手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任前公示制,任后试用制,任用了也同意用这个人了,一年试用期,一年适用期结束了,对这些人进行特殊考核,合格了,继续用,不合格的,回原单位,第三个制度就是在任待岗制,你虽然在任还不够免职,但是你不大珍惜自己的权力,你暂时下岗,把你的岗位交给别人,你先体会体会没有权力的滋味,寻思过味了再给你权力,你再好好干,给他一个机会,第四个制度就是离任审计制,第五个是引咎辞职,第六个是淘汰制,这是我们正在实行的机制。

最后在工作实践的过程当中,作为一个地方的一把手,应该很开明地认识自己的权力和自己的位置,发挥好自己的作用,不是把自己的权力人为地向个人的手里提升,而是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让这个权力能够公开化,能够民主化,能够通过制度化来实现规范化和科学化,这是我所说的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就是要很好地对县委书记的权力进行监督,就要强化组织的监督作用,靠组织监督用人制度。因为县委书记权力使用,尤其是用人权的实行,弹性比较大,这就决定了组织上对县市委书记权力的监督应该是刚性的,如果也是弹性的,弹性对弹性,这个作用就显得不明显了。这种刚性的监督在工作实践的过程当中,我觉得要做好这么几个事:第一个,组织上得用帅才和良将做一把手。一把手的地位是特殊的,一定选优中之优,实在没有帅才有良将也行,那就是说你在选择副职的时候,这人能力非常出色,但是这人品质不那么靠得住,或者说这个人的品质特别好,能力不是很强,那这样人只能做副职,但是选用一把手的时候,一定选用德才兼备的,要不然一个人在一个地方的个人作用弹性太大。第二个就是要注意班子的用人情况,上级组织对下级党委配班子的时候,就要人为地设计这个班子的整体结构,在这个班子当中,除了咱们能考虑到的结构因素,一般地应该配备能够刚直不阿、敢讲真话的人,有这么个人在班子里头,往往有的时候在这个班子里显得不合群,一种无形监督的作用确实很突出,有的时候班子当中缺少那么一个人,就容易出更多的事,所以不要单纯地考虑班子的团结,在这个班子中考虑结构构成就得有这么一个人,刚直不阿,敢讲真话,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便于这个班子在行使民主权利上,能够有一个制高点。第三个就是要增强班子成员的民主意识教育,教育大家善于运用民主权利。现在班子的副职、班子成员服从意识一般不用教,这些人恰恰需要教育的地方就是能够善于和敢于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如果这些人都能正确的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对一把手是最有效的监督,第四个就是加强专门机构用人权。这个监督作用,咱们吉林市委最近研究了一个措施,就是对一把手实行谈话制,这个做法非常好,一般地情况下你越是一把手,你越难听到真话,你越是一把手,就越难听到群众意见,你下级怕你,谁跟你说真话,你周围的人敬你,谁也不愿意惹你,你的上级有的时候宠着你,觉得指着你干事呢,就容易教坏一批人,所以要实行谈话制度,根据群众反响,根据组织掌握,每个时期,你自己个人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问题,警示作用非常重要,我们下一步就准备实行这个制度。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的监督作用发挥的同时,专门机构作用的发挥非常突出,最近吉林市委研究把市委组织部的干部监督处升格了,升为吉林市副局级,要选强手,有这么一个强有力的机构,来执行这个监督权,这就好多了。现在干部违法有司法机关,违纪有纪委。现在最难管的那部分人,他还没有构成违纪,但群众反响挺大,官德不好,这部分人恰恰最需要监督,组织系统内干部监督应该发挥权力,提高机制。它的职能在履行自己职责的过程当中,我体会它应该主要有三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研究和制定条规;第二个任务是针对现在存在的问题,拿出有效的办法,把自己的工作规划好,约束下边的行为,检查这些条规的执行和落实情况;第三个任务是查处违反条规行为,如果要没有这样一个专门机构来发挥作用,那么干部监督就处于很虚弱的一种状态,所以我觉得应该加强组织监督的力度。五是自上而下,分环节建立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在荐举、选任、使用上都应有相应的责任追究措施。我认为以下几种情况应当进行责任追究,一是有较严重的能力缺陷的人提拔了,二是有较严重的品德缺陷的提拔到领导岗位上了,三是有较严重的违纪违法问题的用了。因此,应该自上而下分环节建立用人失察失误追究制,只要这么追究了,才能逼着管人用人的人选好人。我觉得分层次、分机制责任追究第一个环节是举荐责任追究,举荐这个环节一般情况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个人推荐,一种是组织推荐。比如,他们是个人推荐的,那么写出推荐书;如果是组织推荐的,推荐的同时应该由这个县的一把手、主管书记、组织部长共同签字,经过集体讨论的也得签字,然后拿这些主要责任人作为追究对象。咱们现在有的时候,往往出现干部有的时候组织上失察呢?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比如说一个班子当中,那个人最次,大伙都烦他,都烦他往往不是通过一种正常的淘汰办法把他淘汰下去,而是往往一个班子当中大伙都把他抬走,所以干部就容易出现一种什么情况呢?不行的干部从这挪那,从那挪这,越换地方越好,越换职务越高,这就是因为咱们党内没有这种责任追究制度。第二个环节就是选人用人失察失误的责任追究制度,应该追究的对象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选人的过程当中,考核考察人应该做个追究对象,选人的第一关就是考核考察,所以考核考察人就应该作为追究对象,说你考核的过程当中,你依据考核结果,结论和后来的实际出现差异,追究考核人,第二方面就是在考核考察的过程当中,知道有信访举报,信访举报有反映不做处理,应该予以追究,反映到谁了,在谁那压下来,追究压的那个人,说进行考察了,也进行调查了,调查的过程当中,人为的掩盖事实,追究调查人员。第三个环节就是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用人的过程当中,第一个就是常委会有重大分歧,研究人的任用,常委会研究的时候意见不一致,有重大分歧,甚至同意的人都不超半数,常委会硬定了,这种情况追究一把手,这是一把手的责任,第二种情况就是长期失察,有问题长时间得不到发现,如果是后备干部长期失察,那应该追究组织部长责任,这个人如果是副职,应该主要追究主管干部的副书记和组织部长,如果长期失察的人是一把手,应该追究一把手责任,因为都追究一把手也不合理,他不可能对每个人都做非常透彻的了解,以你的工作职责,你对下一级的一把手应该有非常透彻的了解,如果你失察了那就是你的责任,第三个就是知情故纵的,应该追查这个人的责任,知道这个人不好,但是长时间得不到解决,这样的应予以责任追究,应该追究谁呢,应该追究一把手、主管干部副书记和组织部长当中知情人的责任,调查的过程当中,组织部长知道了,不跟主管干部的副书记说,主管干部的副书记知道了,不跟书记和组织部长说,书记知道了,给压埋了,这应该追究,三个人都知情,就是一直没解决,这个情况下应该追究一把手责任,因为这是你一把手失职,大伙都知情啊,组织部长该说的说了,管干部的副书记该说的说了,第三种情况就是政府组成人员,一把手如果有知情故纵的,也应该追究市长的责任,政府组成人员和市长接触的比较多,实际工作的过程当中,市长对他了解的更深,但是你只能限定在政府组成人员的范围内,你要超出范围了,就不是市长的职权范围了。以上是根据这几年的工作过程当中体会到的、感受到的、看到的和我们自己做到的、想到的,就说这么多,因为处的层次比较低,认识问题也比较肤浅,说的不一定对,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各位领导批评指出。

上一篇:排比句:和谐是什么下一篇:七年级语文《爸爸花儿落了》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