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笔记

2024-04-13

教学反思笔记(共8篇)

篇1:教学反思笔记

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尤其是激励学生的语言还可丰富些,以便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教学反思笔记,供大家参考。

教学反思笔记1

数学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下教学经验: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的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数“7”的合成,达到了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也提出了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5、整个课堂教师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这样的教学,如果能上用多媒体展示小朋友参与到菜市场购买鱼的情景,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会更生动些。

二、设计质疑教学,促使学生自主实践。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在课堂中学生通过质疑、实验后归纳出圆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为3倍多一点。笔者趁机引入π,顺利地完成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的教学。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教学中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了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三、创设问题情境,以情引趣,激活思维。教师的教学具有趣味地、合理地提出的问题同样引起学生积极探索,产生求知欲望。而补充知识的引导更能使学生发散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分数的加法时”的设计。

1、重视课程的开发,也重视生活实际的数学概念,充分利用直观教学,遵循学生的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2、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3、重视理解与巩固相结合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4、给学生铺设合理的思维空间,补充问题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5、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趣味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设疑问题具有严谨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使学生在探究新知识轻松地获取知识。

7、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创设情境既符合学生实际,为探究、认识新知识的结构奠定基础。

教师的教学设计准线不同对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要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取决于一个教师教学中充当怎么样角色。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教育者来说,应“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教师对每一节课多付出心血,并不意味着成了正比例。要对每个学生充分了解合理设计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起,才能触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反思笔记2

认识时间这一教材内容的编排,是用5分5分的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操作知道1小时=60分。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来编排的。这样的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人们认识时间的经验和习惯。

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60个小格;能够认识整时和半时,知道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5分5分的认识时间探讨1小时=60分。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时间。例如:利用第二节上课的时间9:30引入,拓展应用中利用小朋友作息时间的安排使学生能够根据情境图和自己的生活经验估计时间的范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增强学生认识时间的兴趣。

通过开放性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生成一些自己的见解,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对学生的生成进行讨论、分析、探究。例如在教学8:15分的认识。

在教学时运用实物钟、钟面模型、多媒体直观的演示,使学生清晰准确的认识时间。例如在教学5分5分的认识时间时,通过看钟面上的阴影部分,在教学1小时=60分时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实物操作,对时分关系一目了然。在认识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5分5分的认读时间时运用了多媒体的直观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难点。在拓展应用中既对新知进行了巩固,又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德育熏陶。

本堂课的缺点:

1教学时板书还不够规范,每个钟面模型下时间的两种写法板书不全。

2、在教学1小时=60分时提问的语言不够准确,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效果。

教学反思笔记3

时光匆匆流逝,又一周过去了。在这一周里,我仍然像往常一样听老师讲课和给学生批改作业,却也不同于往常。根据学校的线上实习任务清单以及教师指导与自我反思,我的实习生活也有了更进一步的改善和提升。

首先,关于听课。一周之中,每天上午都有一节数学课,我的指导教师会在每节数学课上课前五分钟准时发起直播,以避免部分学生不能够准时进入课堂从而耽误教学进程。这一周我在听老师讲课的同时也进行了听课记录,一周听课下来,我对于老师的讲课方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获取更多的教学经验,同时也更加的感受到我的指导老师邢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熟练的教学手段。比如说,老师在讲课时“讲练结合”方法的运用,通过举例练习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掌握知识点,同时在讲解例题时点明重点和注意事项,层层递进,难度逐步增加。这让我更加直接地体会到了数学教学之中的“讲练结合”方法的运用,也更直观地看到了这种方法运用之后的讲课效果,深深体会到教学并不简单。

其次,有关批改作业。到如今,我批改作业也已经将近一个月了,这一个月之中,我不不仅见证了钉钉家校本的升级与改进,也见证了学生们作业上的进步与成长,同时我也在不断改善自我。在本周,每次老师布置作业之后,我也会做老师布置的作业题,提前对作业有所了解,这样不仅可以了解到本次作业的易错点同时也可以熟悉课本。每次批改完作业,我会将学生的作业情况总结报告给老师,并且再挑选几份出现典型错误的学生的作业图片发给老师,以便老师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在这过程之中,老师发现了一些学生在作业上的问题,反馈给我并指导我进一步严格要求学生的作业。从而,对待批改作业我有了更加认真的态度,严格对待每一位学生的作业,做好作业批语,对待不合格学生的作业打回让其订正,督促学生认真完成作业。

最后,关于自我改进与提升。这一周我开始更加认真地跟进教学进度熟悉课本知识,并且认真做听课记录以及总结经验。除此之外我还搜索优秀教案作为参考,尝试着自己结合课本编写教案以及制作教学课件,并开始自己练习讲课,努力提升自我,期待着有一天自己有能力可以给学生们上课讲课。

教学反思笔记4

这次我有幸参加了区组织的“美术优质课”活动,在活动当中我看到了许多比我年轻的老师上的课都很棒,有的老师选材很新颖、有的老师上课很有激情、有的老师在评价孩子时很有针对性等,从她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针对我的课我也做了一下反思:

首先,我的这节课是大班美术《借形想象画》,就是借助画纸上原有的图案,通过自己的观察、想象添画成自己的作品。因为对这些孩子来说,他们是第一次接触这种形式的美术活动,所以孩子们是充满了好奇,但同时这节课让孩子自己想象创造的特别多,有的孩子绘画经验少,而且还不能很好的迁移自己仅有的经验。大部分幼儿在绘画时只是在随意的涂鸦,创造想象的很少。问他是什么时,他就说是怪兽。只有几位幼儿把相邻的色块合在一起进行了想象添加。

其次,我在给孩子引导时,引导的很少,加上孩子本身接触的也少,所以在创作时就有的孩子随意乱涂。因为孩子头脑中的表象少,所以在平时生活中要注重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一些动物或植物,引领幼儿欣赏一些名画,丰富幼儿的经验。

最后,我在课堂的把控及对孩子的评价上还需要在不断的努力。课堂中激情也不够,不能很好的感染孩子,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我应该是以饱满的激情来感染孩子,这样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从而更好地进行我的课程。在评价孩子方面,我的评价应该更具体一些,不应该是简单的“好,不错”、“你真棒”等等。应该把孩子好的地方说得更具体,不好的地方也要指出来,并告诉他什么是对的,这样孩子才更明白自己哪好哪不好。

教学反思笔记5

这周我们进行了第三次试讲,这次我试讲的是小学一年级下册的数学的第一课的第一课时。在这次教学设计中,我设置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知道各个图形的特征。学生可以判断生活中图形的形状,由此学生锻炼了自已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这次的试讲中发现的问题是:知识目标规定的学习内容太多,各个图形的特征只让学生仔细观察,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摸一摸。感受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的特征。

上好一节课我们应该从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三个方面考虑。第一方面: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我们进行教授的目的是:学生获得知识,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

一年级学生处于前运算阶段到具体运算阶段的过渡,思维处于半逻辑状态,以形象思维为主。而且一年级的学生正对生活的世界形成一个初步认识。他们善于识别物体的特点、判断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很快的掌握任何一个物体所固有的特征。其次我们还要考虑一年级的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能力有限。我们应该合理安排上课内容。

第二方面:备教法。我们要结合学生学习特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如果我们的教学方法合适,这样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新事物的兴趣。所以选择合适的教法也重要。

在本次的试讲中,我只让学生观察了平面图形的特征。我更应该让学生做一做、摸一摸我们要学习的平面图形。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一个备教材,我们要熟悉教学的课程,根据教师用书中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意见来设计教法、重难点和将本课分为几个课时,这样我们才能上好一堂课。本次试讲虽教学环节完整,但是没有备好教材,本是两节课才可以完成的教学,这次却只用了一个课时。这样学生虽然认识了各个平面图形,但是不能很好的掌握本节课学习内容。学生会存在一知半解,没有完全听懂的情况,还可能会出现由于学习任务大,而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

小学教学反思笔记五篇

篇2:教学反思笔记

----《王二小》课堂教学反思

我是新入职的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因为是非师范生的原因,所以我没有任何的教学经验,这就给了我十分大的压力,同时也给了我极大的动力,让我能够在每一次的公开课上学到很多宝贵的经验。

前几天,我上了一堂名叫《王二小》的第二课时的公开课,这是一年级下册的课文,课文讲述了抗日英雄王二小为了消灭敌人冒着生命危险将敌人带入了八路军的包围圈,最终英勇牺牲的感人故事。在上这篇课文之前,我也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制作PPT、写教案、在空闲时间模拟讲课、编制课文自然段的问题等等,自以为准备得不错了,结果和骨干教师一对比才看到差距,感悟颇多。

一、我的教学流程

首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播放了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叫做《歌唱二小放牛郎》,我让大家在听这首歌曲的同时,思考一个问题:这首歌讲的是哪个人的故事?因为有歌词对照,所以大家很容易就回答出来讲的是王二小,这样自然引出了王二小的课文。

然后,我又播放了这篇课文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在听的同时,重点看看课文中不会或难认的字的读音,进一步巩固第一课时学习的生字内容。

接着,我就开始分段的学习课文内容了。在分段学习课文内容时,我在每段上都设置了一个思考题,让学生在听老师范读、学生齐读、点读以及领读时能够带着问题去听课文,这样学生会更好地去理解课文。同时,在讲到各个自然段时,会指出并解释学生可能难理解的词语,如:放哨、扫荡等等。当然,除了字词的掌握外,句子的讲解同样也是重点,在讲解这篇课文时,我首先提到了里面的一个句子“一边„ „一边„ „”,这个句子是之前的课文《秤象》里面学到过,那么在这里我通过指名让学生用“一边„ „一边„ „”造句来复习这个句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次,我提到了“把字句”,并讲解了如何将“把字句”转换成“被字句”(这是本课的重点!)。

最后,在分段学习完自然段后,我指导了学生如何用适当的语气去朗读这些自然段,然后让学生进行总结:“通过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王二小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学习王二小什么样的品质?”来结束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我们遇到了困难要冷静思考,并要学习王二小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达到了吗? 这篇课文第二课时的学习目标是: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

2、懂得王二小不畏牺牲的优良品质。

我认为,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而且能够十分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通过课堂最后的思考,学生基本总结出了王二小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品质,并希望能够想王二小学习。已经完成了学习目标,达到了我所期望水平。

在教学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最令我感到满意的是我在讲解什么是“放哨”时,我举了一个例子:有的小朋友可能比较调皮,下课后喜欢拿老师的粉笔在黑板上乱画,可是又怕老师看到了批评他,于是他就找了另外一个同学在教室外面看着,当老师要来了的时候,另一个同学就告诉他“老师来了”,然后他就跑回座位去,我们把另外的那个同学干的事情叫做“放哨”。通过这样打比方,学生在笑声中很容易就理解了什么是“放哨”。这一点,听课的专家老师们也给予了肯定。

当然,优点有,缺点同样不少。在上完课后,专家老师们评点我的课时提出,我在课上花了大部分时间是在讲授,而交给学生的时间少之又少,学生朗读的时间很少、互动交流的时间很少、我的鼓励和奖励机制也很少,这是我最大的问题,也是作为一名新老师常见的问题。

三、怎样完善课堂?

篇3:对学生英语课堂笔记检查后的反思

1 词汇记录

拥有广泛而大量的词汇对于外语学习者的交流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并且也是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主要任务之一。而做词汇笔记便是完成这一艰巨任务的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教师们鼓励学生做笔记主要基于以下两大原因:其一, 学习新词汇。做词汇笔记并进行相应的练习, 这种重复训练可促进学生对生词的记忆, 尤其是在缺乏语言环境的社会条件下, 显得尤为重要 (Hulstijn 1992) 。其二, 词汇笔记有助于培养学

生的学习自主性。 (Fowle, op.cit.;Schmitt and Schmitt, op.cit) .

1.1 调查结果分析

很多问题与学生的词汇选择有关。面对庞大的词汇, 中级水平的学生犹如在面对茫茫的大海, 不知所措。他们在词汇选择上是比较随意的, 不太清楚为什么选择这个词。此外, 学生将那些他们所不认识的词视为同等重要, 而在辨别高频词汇或有价值的词汇方面有困难。鉴于此, 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有效地选择词汇的能力, 教会他们选择那些在不同的语境中所碰到的重复出现的词, 因为这些词很有可能便是高频词汇, 有价值的词汇。

1.2 过于依赖课本等书面材料

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是在课堂中进行的, 因此, 他们的词汇多半源于教材和讲义也就不足为奇。然而, 这也就带来了一个问题, 即, 很多教科书在词汇选择方面并非无懈可击 (Ljung1990;Carroll&Mordaint) .曾有研究人员对一本高中教材分析后发现:在其列出的1000个最常见的词汇中仅有204个与BIRMINHAM CORPUS (Ljung op.cit) 的1000个最常见的词相吻合。这种差别的原因在于:课本词汇多集中在一些表达具体的物体和行为的词汇上, 而忽视了那些较为抽象的, 表达精神过程的词汇。

除了依赖课本, 学生的其他的渠道还是仅限于书面的形式, 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因为, 相对于读写能力而言, 流利的听说能力所要求的词汇数量上要少, 且变化较少。 (Schmitt.op.cit) , 教师应在课堂上花些时间向学生教授一些技巧和策略, 以便学生能够有意识的记录下口语和听力材料中所频繁出现的词汇。

1.3 高频词汇的了解缺乏

对于非母语的英语学习者而言, 他们所应掌握的最重要的词汇为1000, 2000甚至是3000 (在这一点上还有争议) 。一个读者, 需要掌握大约3000词就可以读懂一篇普通文章的9, 而这95%对于他的在语境中猜测文章的意思是必要的。 (Nation 1990) 词汇笔记并非是一种有效的帮助学生获得最高频词汇以及最重要词汇的方式。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更多地去帮助学生学会记录最基本的词汇。英语教育者的一个关键目标就是要确保学生学到最常用的词汇, 尤其是对初学者以及中级水平的学习者, 相应的词汇笔记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在词汇选择方面, 词频表就算不是唯一的标准, 也应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词汇水平并鼓励他们对照词频表, 或合适的字典进行笔记, 而非任意的摘抄。诚然, 词频不能自动地等同于“有用性”, 并且判断一个词是否“有用”并非易事。然而, 中低水平学习者对词汇“有用性”的判断能力是令人怀疑的。如, 有个学生记录下“effluent", "twixt", "sediment"等。也有其他学生记录了同样的低频词汇, 并相信它们“会对会话有用”。学生还会记下一个单词是因为“听得多了, 或见得多了”, 这个理由倒似乎可以成立, 但仍有亟待改善的地方。他们所记录下的那些重复出现的词, 多出于相似的文章体裁或内容。这反映了他们的阅读不够广泛, 题材过于单一, 在选词时就无法判断该词是否真的“有用”, 还是仅限于反复出现在某一类型的文章中。

1.4 缺乏搭配

词汇通常都是与其它词联系在一起使用的, 如“half pas five"或“freezing cold" (Schmitt 2000) 。有些词汇教材建议学生记录下搭配 (Schmitt 2000) , 然而, 尽管本人在教学中反复强调搭配的重要性, 仍有近一半的学生还是只记录了生词。学生是孤立地看待词汇的, 所以他们的记录里就缺乏搭配。当然, 不能期望学生自己去习得搭配, 教师教学时不应将词一个个孤立地交给他们, 而应作为“piece of a jigsaw puzzle".

1.5 例句错误

学生词汇笔记中所提供的例句错误连连, 这也是词汇笔记的另一个问题。检查例句主要是查看是否有严重的词汇的用法的错误, 小的语法错误则可忽略不计。有32个学生的例句完全是来源于辞典, 因而严重错误极少。而11.8%的有严重错误的句子都是出自学生之手。教师应注意例句的问题。可以尝试让学生将该词的在原文中的 (听到的或读到的) 例句记下来, 也可以建议学生查阅带有例句的辞典。

2 文章观点的记录

笔者很遗憾地发现, 在二百三十多名学生中仅有一人对文章的观点有所记录, 然而也只记录了一篇文章。笔者随即采访了一些学生, 下面是我们之间的对话。

笔者:“为什么没有记下一些文章中的好的观点?”

学生:“根本没想过要记观点, 以前从没做过。我觉得词汇学习是比较重要的。”

笔者:“你们觉得在英语的听说读写中, 什么是最难的?”

学生:“口语和写作。”

笔者:“为什么?”

学生:"不知道说什么, 也不知道写什么."

笔者:“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陷入沉思。。。

语言学家古德曼认为:“阅读过程是心理语言过程。阅读理解过程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需要与作者进行交流的过程”。而一直以来, 英语学习被片面地理解为只要拥有了一定的词汇量, 一切就都尽在掌握。不错, 对于一些日常用语而言, 确实如此。但, 语言更是思想的反映。口语和写作作为语言的输出, 同时也在输出一个人的思想, 而不仅仅是一个个单词。通过广泛阅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大量地阅读英文作品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西方人的思维方式, 同时在阅读中可以掌握西方人的语篇结构。单词是孤立的, 就像一颗颗散落的珠子, 而观点则是一根线, 将这些珠子串起来, 形成一个整体。而学生们看见的往往只是珠子, 其结果是他们拿着一颗颗珠子却不知该派何用场, 久而久之, 连珠子也弄丢了。

3 对教学的启示

这次英语笔记的检查对课堂教学有以下两大方面的启示:

3.1 词汇学习方面

1) 在学生看来, 所有词汇“生而平等".许多学生, 哪怕已达到中级水平, 在自己选词方面都有困难。中高级水平以下的学生难于判断词频乃至词的"有用性”。

2) 绝大多数学生的词汇选择来源于课本或讲义, 考虑到大多数教材在选词和词汇学习方面都非令人满意, 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合适的词汇。

3) 教师应意识到学生需要词汇搭配方面的的指导。

4) 减少例句错误, 尤其是严重的错误。

3.2 观点积累方面

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抓住作者的观点来学习词汇, 从而真正了解所学词汇的用法。不仅如此, 学生还可学会作者的辩论方法, 习惯他们的表达的套路, 从而锻炼自己的英语思维能力。我们的学生自从开始学习英语, 一路从中学到大学, 所读的和所听的, 从数量上而言, 已相当可观, 可为什么一到写作文和口语表达就不知所措?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根深蒂固地认为阅读主要是积累单词, 听力只要听懂会答题即可, 而从没想过阅读其实是在与作者交流思想, 是对作者的观点进行思辨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借鉴别人的观点去丰富自己的思想, 使自己日益成熟的一个过程。这也正是阅读的精髓所在。遗憾的是, 我们的学生只见单词, 不见思想, 认为只要把单词的释义从字典上搬到书上即可。这样的阅读读得再多都是枉然, 因为他们将阅读变成了一个机械的过程。更严重的是, 由于缺乏积极的思维活动, 他们会对阅读产生厌倦感, 进而对积累单词也失去了兴趣---因为他们不知积累这些词有什么用, 仅仅是为了遗忘?

4 结束语

教师应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引导学生做笔记。笔记是一个潜在的, 有价值的学习语言的工具, 但学生在此方面似乎还需要经常性的大量的帮助。学生的笔记应该具有两大功能:词汇学习功能和观点积累的功能, 且这两大功能是相辅相成的。如若学生能将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 则他们的英语水平定将会取得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论外语教学的逆向思维[J].外语界, 2004 (6) :2-6.

[2]杨永林.董玉真.以读促写, 以写促读[J].中国外语, 20109 (1) :13-20.

[3]武继红.英语教师反思性教学实践初探[J].外语界, 2003 (1) :60-66.

[4]夏季梅, 卢莉.教案设计:外语教师创新能力的表现[J].外语界, 2003 (1) :54-59.

[5]McCarthy M.Vocabulary[M].Oxford:OxfordUniversity Press, 1990.

篇4:提高教师撰写反思笔记的积极性

困惑1:“我白天要带班、照顾孩子,晚上回家要备课、制作教玩具,整天忙忙碌碌,感觉精疲力尽。实在没什么时间写反思笔记。”

困惑2:“我每天带完活动后都在反思的,只不过或深或浅、或多或少而已。我觉得这么思考一下就挺好,真不知道为什么非得写下来。”

困惑3:“园长规定每周都要交反思笔记,我每次都为了写些什么、怎么写而头疼。后来我发觉园长也不怎么细看,最多只是翻翻,看看完成了没有,所以现在我也就是应付一下。真不知道这样写反思笔记有什么用!”

从教师的自白可以看出,他们撰写反思笔记的积极性不高。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客观原因:教师工作强度大,每天处于忙碌状态中,没时间静下心来仔细回顾,更没时间写;二是主观原因:教师虽然也常常在反思,但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写。再加上有的管理者重量不重质,有的教师便敷衍了事。

那么,撰写反思笔记有必要吗?事实上,撰写反思笔记可以幫助教师有效反思。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会产生一闪而过的念头或零星的想法。这些思考如果不加以整理,对教师的成长作用往往不大。而撰写反思笔记的过程恰恰是教师深入思考、总结经验的过程,是对零星反思的回顾和升华。教师写了反思笔记后可以时常拿出来翻翻,遇到类似问题也可以增添新的感悟。那些认为不知道该写什么或没时间写的教师可以在平时带个便笺本,及时记录一些想法,到自己觉得有一定积累或有较为大块的时间时再回顾和整理。

园长除了让教师明白撰写反思笔记的重要性之外,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提高教师撰写反思笔记的积极性。

变硬性规定为弹性制度

有的园长为了督促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规定每个教师一个月或一周必须上交若干篇反思笔记。为了完成园长布置的任务,多数教师被动应付,导致反思笔记流于形式,质量不高。对此,园长可以变硬性规定为弹性制度,即不要求教师在某一期限内必须完成多少篇,但一旦有了真实的感悟或自认为有价值的想法,就可以及时写成笔记。这种弹性制度使教师自觉重视笔记的质量,“有感而发”也使撰写反思笔记成为教师内在的需要。有的幼儿园实行这种制度后发现,教师上交的反思笔记不仅数量没有大幅下降,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

变文本对话为当面交流

教师的反思笔记是极具价值的资源,园长可以据此了解教师的实践和思考,从中发现教师当前最困惑的问题以及对改进教育教学有价值的观点。园长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在阅读反思笔记时作一些点评。对于笔记中反映出来的有意义的问题,园长可以利用进班时间或日常零碎时间与教师作一些个别交流,这样会让教师感到园长对自己的反思很重视,从而激发他们撰写反思笔记的积极性。

变个人反思为集体研讨

教学反思的作用在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以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专业成长。而个人的反思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园长如果能利用集体研讨的方式组织教师深入反思,就可以让更多教师的经验和反思能力得到提高。

首先,园长可以定期组织几名教科研骨干教师从教师的反思笔记中选择几个具有共性的、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价值的议题。选择这些教师日常思考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也可以使教师感觉到自己的反思对于全园教师实践的价值,从而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其次,议题选定之后,园长可以不必急着组织集体研讨活动。而是将议题公布,鼓励教师在小范围内(如一个班的两名配班教师之间、平行班教师之间或平时关系比较好的教师之间)自由讨论。这种小范围的研讨较为灵活,氛围比较轻松,教师可利用幼儿来园前或离园后的点滴时间、集体备课时间、甚至是一起吃饭的时间进行交流,主动发表看法,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在教师充分思考和讨论后,园长就可以组织集体研讨活动了。这时,教师变得有话可说,也更愿意发言,集体研讨活动的有效性因而大大提高。

篇5:教育教学反思笔记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让学生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

1、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教育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这一学期,我在这一方面狠下工夫。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尽量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形成群言堂。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挖掘教材与学生的尝试因素,引导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励后进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进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现在本班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学习兴趣比较浓厚。

2、抓好学生的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由于我班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学困生相对较多。为了坚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比如,在书写方面,我大力强调规范性,要求行款整齐,字迹工整,并努力克服错别字,在开学初期就让每一位学生给自己订下如何减少甚至消灭错别字的计划,在一学期中都要照计划执行,还定期进行一些修改错字的竞赛以检查学生是否有所进步。又如在查字典方面学生一直失分率很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想了很多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字义、词义的能力。例如,每天利用晨检或午检的五分钟进行查字典的练习;每篇课文学之前我让学生在读读写写中点一些重点字,回家预习的时候练习查字典,这样既能提高查字典的能力,又能熟悉课文中的字词,一举两得;定期利用班队会的时间进行查字典的比赛;这样坚持了将近一学期,再如对修辞手法的判断运用,对各种句式的变换,对病句的修改,对生字新词的理解运用,对近、反义词的积累等,我都逐一进行讲解或强调,在每一单元结束后做一些语文基础知识的练习题,并把这些题都集中在一个本上作为期末复习的资料。在这学期末考试中学生基础知识的失分率比以前有所下降。

3、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爱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由于班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所差异,我采用了一些方法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了提高。首先是加强写作方法的指导,定期我会给学生讲一些具体的写文章的方法,如从选材到如何组织筛选材料,再到文章的谋篇布局等。讲授时辅以一些具体生动的事例,讲完理论后,再出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进行训练,然后反馈优点与不足,就这样反复讲解、练习、反馈。

其次是让学生注重积累,培养读书习惯。我充分利用课前两分钟,借助故事,作文佳作,让学生边听边记好词好句。平日每天轮流,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摘录好词好句,要求其余学生读读记记。教师里设置图书角,平时还经常组织学生到图书馆阅读书籍。

4、做好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俗话说, “ 磨刀不误砍柴功 ” 。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做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首先,我强调上课专心听讲,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然后还要及时复习。有人说,聪明与否,在于是否思考。这是很关键的,我着重指导学生学会思考。睡前回顾当天所学,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方法多,但要适用,易行,便于操作,还要督促学生坚持。

5、加强培优辅差工作,促进全体学生得以发展。

本班学生存在着差异,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 “ 抓两头,扶中间 ” ,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同时,在班中成立 “ 互助 ” 小组 ,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来带动差生,课外加强辅导工作,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

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感到 “ 吃不饱 ” ,而成绩差的学生又常常 “ 吃不了 ” 。这就给我们教学提出了一个难题,必须保证优生够吃,差生能吃。不然,都会有意见的。我常常用的方法,在作业中使用 “ 自助餐 ” 的形式,要求必须全面完成的基础上,优生可以自选一些操作实践题,使之能够有所为。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觉得这方法十分有效,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将大力推广应用。

6、存在的不足

我认为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学习意识和反思能力等,还有很多不足,如何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教学的水平,实现自身的岗位价值,仍旧还需要努力。

对于优等和有潜力的学生,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仍旧有待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在进一步挖掘培养和,整体的语文成绩还需再上新台阶。

7、改进措施

教师是教育的关键,我要从自身找原因,不怨天尤人,不抱怨环境,努力加强学习,提高工作的责任心和工作的艺术性,开展教研组之间更进一步地交流沟通。

严格抓好平日的教学常规工作,从上课、批改作业、能力训练入手,严格要求学生,牢记古语“教不严,师之惰”,以此相互勉励。

总之,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试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重要的是在下学期如何自我提高,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争取更大进步。教育教学反思初中物理教育教学反思健康教育教学反思

篇6:教育教学日常反思笔记

本次活动我制定了两个目标:1通过观察饼干形状,初步认识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这些图形,并且知道他们的特征;2能根据相同的形状找朋友,在情景中初步接触图形分类。

本次活动我准备了三个环节,在活动开始部分我出示了三种饼干让幼儿认识三种图形及图形的特征。在这个认识图形的过程中,我在教具准备时考虑得有所欠缺,只是把饼干放到了盘子中,两个颜色放到了一起颜色不够鲜艳,对幼儿来说吸引力不是很大。并且我在讲解图形特征时用到了锐角和直角这两个不适合幼儿的名词,使幼儿听的云里雾里,其实我可以用更幼儿性的语言,并且在讲解过程中更多的考虑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使用一些对幼儿来说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让幼儿了解教师所要说的内容。

在认识了三种图形以后我再发个每个幼儿一个图形标志让幼儿认识自己手里的图形标志后再去找与手里所拿图形相同小朋友做好朋友。在找朋友时我又犯了一个同样的错误,我应该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怎样找朋友我应该一一示范给幼儿看,告诉他们我的要求,应该找什么也的好朋友,我又一次过高的估计了幼儿,以至于小朋友没有理解我的意思,在找朋友环节很乱,有些小朋友也没有听清楚我的要求,,没有找到相同的好朋友。 最后请幼儿根据手里的图形标志再去找相同形状的饼干。在这个环节幼儿是最开心的了,有饼干吃了,这个环节比前面的.环节都要好,好些幼儿都找到了形状相同的饼干,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由于幼儿饼干吃得过多也导致了一个很严重的后果就是小朋友的中饭吃得好少!!!

篇7:幼师教育教学反思笔记

大班的孩子个子更比上学期长高了不少,他们的话语更多了,知识也更丰富了,从前那些个胆小害羞的男孩女孩,现在也变得很开朗活泼了,来了几个新生,个子高,虽然有几个都是第一次上幼儿园,但他们都很懂事,他,很快地就融入了这个大集体,每次看见他们都是一脸的笑意。这种笑容,会给每位辛苦的老师一个温暖的好心情。

中班的孩子也长大了许多,虽然过了一个寒假,但是,他们很快地又把心放到了幼儿园这个大家庭里,当然,也有孩子一下子从自在的寒假生活回到幼儿园,难免适应需要一点时间,一个叫小赟的男孩子就是这样,每天在家就是哭着闹着不肯上幼儿园,来了还哭鼻子,就这样不开心的上了两天,他的妈妈也很苦恼,说孩子都在家玩的不想上学了,其实,这孩子本来非常听话,也很乖,他适应环境的能力比别的孩子需要的时间要多一点,班主任老师耐心地开导他,教孩子们做了一个新游戏,都开心地不得了,他也玩得很开心,第三天,他总算是面带笑容的来到幼儿园了。中班也来了十几个新生,还有的是全托的,原来没有上过幼儿园,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和其他的小朋友开心地玩,确实很不错。第一天上学的晚上,有两个中班的小男孩偷偷地擦眼泪,这也不怪,第一次上幼儿园,还住在幼儿园,难免有些想念爸爸妈妈,我们的阿姨会耐心的蹲下去抱抱他们,安慰他们不安的心情,确实,在幼儿园工作的每一个人,是孩子们的引导者,朋友,更是妈妈!特别的在住在幼儿园的孩子们都学会了叠被子,铺床,如何洗漱,他们正在一天一天地进步。这些事情,很多孩子都是在家根本没有学过,没有尝试过的,保育阿姨耐心一个一个地教他们,孩子们也变得越来越能干,

其实,在幼儿园工作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教授讲过“在幼儿园工作的;老师真的很不易,那最低的工资,做最琐碎麻烦的事情,心系着每一个孩子的喜怒哀乐,照顾孩子们的生活,丰富他们的知识,还要聆听有些家长无理的要求等等,这不是任何一个如何厉害的人都能做到的”真的,幼儿园里虽然做的都是一些小事情,其实,幼儿园里无小事,每一件小事对于幼儿园这个机构来说,都是大事!幼儿园压力也会很大,孩子们总是很天真无邪的,看着他们一天天长大,我们也觉得很欣慰。

小班这次多了八个孩子,这个班虽然人数最少,却是时时刻刻都要注意的一个班级,因为孩子们真的太小了,新生每天来幼儿园里的时候总会哭一阵,第一天哭地真的很累,其他的孩子因为也小,很容易被影响,幼儿园里无非开学头最疼,但是,老师也会耐心的安慰他们,我们要给这些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他们心里开心,喜欢上幼儿园,所以开学近几天,带着他们玩玩具,和小伙伴一起做游戏,滑滑梯,他们现在好多了,同时也学会了很多这个班级带给他们的温暖,团结,乐于助人,懂礼貌等等一些知识。每天看着他们开心天真的笑脸,我们就感觉再累心情也像春天的阳光暖暖的,累并且幸福!

篇8:有关读书笔记的写作教学

读书笔记有多种多样的写法, 在小学阶段只要求学会摘录好句子、编提纲、写体会。阅读一篇好文章, 随手把优美的句子和精彩的片段摘抄下来, 就是摘录式笔记, 其作用在于积累知识, 储存语言, 为作文奠定基础, 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勤记的习惯。编提纲就是分析原文的纲目主次, 概括段落的意思和文章的思想意旨, 这样既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又便于借鉴原作谋篇布局的经验。如果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把全文的要点简要地复述出来, 那就是一则内容提要, 和缩写差不多, 接近于作文了。

上述两种笔记固然不算作文, 只是读书纪要, 但已经具有积累材料、巩固记忆、开发智力、培养良好学风的多种功能,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因此, 学写读书笔记, 应先学会写摘录和提要, 养成随读随写, 手脑并用的好习惯, 为进一步学写体会式的读书笔记打好基础。

体会式读书笔记通常称为“读后感”。它与摘录式、提纲式笔记的主要区别, 就在于它是作文形式, 以抒写自己的读书心得为主。写读后感, 是一种综合训练, 不仅能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还能提高学生的摘要能力、感受能力和评论能力, 对学生的读写训练更为全面, 更有效益。所以, 我们强调写体会式的读书笔记, 要求学生写读后感。

那么, 怎样写读后感, 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呢?

第一, 形式上把握三个要素, 结构上构建大体框架。一篇读后感一般包括读什么文章, 主要内容是什么, 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是什么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也可以说是读后感的三大要素。至于其他内容, 比如怎么读, 遇上什么问题, 有什么不同的看法等, 也可以如实记述下来, 但要根据写一篇读书笔记的命题意思来决定取舍, 确定详略, 与写作用意有关的就写, 无关的就不写或少写。因此, 对于次要内容也可以顺带写一些体会, 不写也不会影响它的完整性, 但是, 主要的三个方面是不可或缺的。由此可见, 写读后感, 跟阅读一样, 也要分辨主次, 抓住原作的主要内容不放。每篇读后感都必须具备读什么, 概述要点, 抒写体会这三要素, 这是写作前首先要明确的一个问题。

第二, 以表述感受为主, 以摘要引用为辅。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注意处理概述原作内容和抒写个人体会二者之间的关系, 即通常所说的“读”与“感”的关系。写读后感, 读是前提, 心得体会来自阅读实践, 是由原作引发的。所以, 写作时务必根据原文来谈感受、体会, 绝不能脱离原文内容而东拉西扯, 无的放矢。这一点学生较容易做到, 一般不会凭空而论, 往往是运用摘录、提要等方式引述原文要点。常见的问题是学生往往复述过多, 述感太少, 不懂得读后感应以写体会为主, 也不善于引申自己的阅读感想, 写出来的读书笔记几乎变成了原文的复述或提要, 喧宾夺主, 详略失当。因此, 要继续引导学生分辨主次, 使他们确立述感为主, 引述为辅的写作原则。

第三, 引述要准确精练, 述感要思路开阔。要写出一篇主次分明的读后感, 必须在引述和述感方面下功夫。就引述而言, 力求摘录准确, 提要精练, 三言两语就能把原文的要点说清楚。从这个意义上说, 摘录式、提纲式的读书笔记对于写读后感很有帮助。就述感而言要扣紧原文, 联系实际, 开动脑筋, 生发感想, 力求想得深广一些, 活络一些, 切不能就事论事。教师应当抓住文章的主旨加以引导阐发, 但是, 切不可一味地强调一种思想, 一个体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有的学生可能就文章的某个非主要的思想观念有独到的见解, 独辟蹊径往往出奇制胜, 这是难能可贵的, 教师应作出正确的引导和鼓励。然而, 这就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在此方面应该努力做一些探讨和研究, 笔者以为首先应认真研读范文。研读范文是上好课的前提, 对于范文读得要广博, 要精深。广博就是尽可能多做些相关阅读, 平日要勤于积累资料, 或做资料索引, 或制作卡片。切忌只凭一本教材、一本教参就上课。把范文理解得“厚”了, 上课才能游刃有余, 左右逢源。精深就是在广泛占有资料、对范文深入理解的基础上, 抓住精华, 或思想内容上的, 或表达形式上的, 掌握教学的重点, 千万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心中没有重点, 什么都讲, 学生到最后不知所云, 什么都写, 到头来文章平平, 缺乏节奏感和详略主次。其次, 要精心设计教学。精心设计教学应努力发挥教师的特长进行读写教学, 组织学生讨论, 进行精辟的讲解等。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的过程也是激发联想和想象的过程, 因此, 教师的教学设计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好教学, 还要写好教案。教案的体例、格式没有特别的规定, 但教案一定要实用。“江始出于岷山, 其源可以滥觞”, 青年教师从认真备课做起, 能够尽快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上一篇:qa质检员岗位职责下一篇:门前的老树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