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门诊工作总结

2024-05-03

全科门诊工作总结(共5篇)

篇1:全科门诊工作总结

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训练之门诊医学教学

日前,来自台湾大学的梁继权教授给复旦大学全科医学系的全体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教学课: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训练之门诊教学。他强调了门诊医学教学对全科医师培养的重要性,并结合案例和台大医院家庭医学科的经验阐述了门诊教学的实施方式。在授课中,梁教授和在座的听者进行了良好的互动,气氛热烈。

1910年Flexner完成了美国医学教育调查与建议报告,仿德国教学模式以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为标准确定了医学教育模式,如教学课程标准化、制定入学条件、建立医学院附设医院制度、强调分科教学与医院床边教学等。直到现在,医学教育的观念、以及从这些观念衍生的政策和方法,仍然受到Flexner报告的严重影响,认为医学最好应该在医院的病房学习。然而,医疗服务大部分发生在社区或医院门诊,住院病人约只占5%,但医学训练却集中在医院的病房。

医学教育缺乏门诊训练存在诸多弊端,比如:无法认识疾病的全貌、难以将医学知识加以整合运用、门诊常遇到的问题并非在病房所学习的经验可以处理、缺乏预防医学的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以病房的经验处理门诊问题常导致不当的医疗花费等。因此,美国家庭医学教师协会曾建议改革住院医师的培训,如减少住院医师的医院训练量、住院医师应学习将门诊作为临床试验场以学习组织与运作方法、以及应给予住院医师社区导向基层医疗训练等。

在现实的临床工作及教学中,门诊教学存在很多困难,如有较大的时间压力、需兼顾照顾病人和学生、需要有教学热忱的医师投入教学工作等。因此,现今住院医师培训仍然重病房而轻门诊,认为病房中病情严重的个案才是好的学习教材。并且,基于人力财务上的考虑,门诊的医疗服务远多于医学教学。而目前的医疗服务环境也不利于门诊教学的进行,因为门诊医师必须在短时间处理大量病人,这使得教师难以兼顾教学;还有门诊教学的困难以及教师缺乏门诊教学训练,这都是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改变的原因。

全科医生的工作重心在基层和社区。因此,为弥补病房医学教育的不足,重视门诊教学是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培训的重要环节。

门诊医学训练的特点是医师既必须关注病人的问题,又要同时满足病人与学生的需要,因此对老师有很大的困难和压力。

门诊教学课程的设计,要做好各方面准备:

1.教学环境的准备:设立足够的独立的看诊空间、良好的观察设施等,使得学生能更好融入医疗集团。

2.病人的准备:让病人了解住院医师训练之必要,明白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在照顾病人的责任与分工,了解病人的权利与安全不受影响,及提供诱因等。

3.学生的准备:知识与技能的准备、自我学习态度、向病人学习、主动参与与发问、要求教师给予回馈。

4.教师准备:了解门诊教学技巧,了解学生的需要,安排较充足的时间,适当的心理调试;

5.门诊人员的准备:了解门诊训练对医师养成的重要性,接受住院医师成为门诊医疗团队的一员,让住院医师了解门诊作业流程与提供训练协助,及提供适当的回馈等。

门诊教学流程包括: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制定学习目标;设立独立处理的规范;病人照顾责任的划分;重点问题,给予简要的回馈;重新总结修正学习目标;追踪学生学习情况等。

在门诊教学中,教师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他们需要依学生能力提供适当的学习经验、问重点问题来探索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要以学生为中心而非教师为中心、努力改变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提供适时的回馈以及足够而合适的案例供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和能力;而非单纯传授知识。

课后,梁教授和在座的学员进行了非常好的互动、讨论。一些学员会提出住院医师训练的计划和方案,而后其他学员担当“顾问”,就方案的设计、可行性等问题提出质疑或建议。

台湾大学的门诊医学教学模式为我系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提供了良好借鉴。

注:梁继权教授 台湾大学医学院家庭医学科副教授、台大医院家庭医学部家庭医业科主任、台湾医学教育学会理事。

篇2:全科门诊工作总结

省属院校培养出的口腔本科毕业生, 如果不考取研究生进行更深入的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 更可能成为一名基层口腔综合科医生, 或者选择口腔诊所开业。大学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 不能把每个学生都按照科学研究的模版进行培养, 需要在学生本科临床实习阶段, 有针对性的培养独立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 制定整体治疗方案的能力。

四川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对于本科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深入思考。笔者所在学校本科毕业生半数考取研究生进行更深入的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 另有半数学生会进入基层医院成为业务骨干或者考虑开业。这些基层医院基本是未进行口腔分科的, 同时由于基层口腔专业人才缺乏, 学生毕业后就会直接参与到临床一线上去。如果在学校期间就能对学生进行口腔全科医生的严格训练, 必然会减少其进入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 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川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是一家专业分科的三甲口腔医院, 而医院成立的城北门诊是专业分科不强的口腔综合门诊。为了促进口腔全科医生的培养, 笔者所在医院以此口腔综合门诊为口腔全科医生教学基地, 进行医师培训的新尝试。

1 充分发挥口腔医院综合门诊的专业设置优势

利用口腔医院综合门诊的专业设置特点, 对有志于进行口腔全科从业或者是开业的口腔医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口腔综合门诊内不设细的专业分科, 患者往往会在一位医生处完成所有的治疗内容。这需要从业的医生具备较强口腔综合知识, 同时也需要医生进行各学科间的综合学习。如主诉牙痛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牙周治疗、或者是患牙拔除的治疗, 完成治疗后, 可能还需要进行义齿修复等。综合门诊的带教医师需要兼顾口腔医学各个学科专业, 指导实习生改变单病单治的思维方式。将患者的疾病和整个牙颌系统看作一个整体, 制定治疗计划时从全局出发, 综合应用牙体、牙周、口外、修复、正畸等相关知识, 把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指导临床工作。充分发挥口腔综合门诊的特点, 训练口腔实习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和思辨能力, 使其成长为合格的口腔科全科医生[1]。

2 组织口腔综合学科小讲课教学, 加强学习的系统性

口腔综合门诊内分科相对不明确, 但临床医疗教师一般又有自身的专业方向 (以四川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城北门诊为例, 有牙体牙髓、牙周、黏膜、修复、颌面外科、正畸等各学科抽调的医师进行临床和带教。因此门诊每周有医师组织实习学生就典型病例的诊断治疗进行分析学习, 每月安排医师进行本专业的小讲课, 对擅长的专业领域进行系统讲解及其多学科联合治疗讲解;同时也将口腔各科学领域的新技术、新理论介绍给口腔医学生, 引导他们成为更好的口腔全科医师。同时, 医师也会对学生进行口腔综合门诊开业和管理方面的讲座, 让学生了解卫生系统的管理模式, 为学生毕业后开业提供支持[2]。

3 运用病案为中心“PBL”教学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

PBL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是一种双向沟通、教导者与学习者共同参与的学习过程。因此, 在口腔综合科的实习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以带教医师为主导的原则,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围绕口腔内科、外科、修复科、正畸科中的常见病、多发病, 加强病例分析, 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 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 全面地分析疾病的起因和演变。同时强调口腔系统全局和口腔全科的特点, 周全地制定检查治疗计划, 培养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对前来有“镶牙”需要的患者, 如何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 如何为患者制定治疗计划、如何进行医患沟通, 如何在把握卫生治疗原则的条件下, 根据患者的时间、费用、功能美观需要, 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在讨论的过程中, 让学生各抒己见, 改变医学生理论脱离实践的无所适从状态, 激发学习热情, 发挥其更大的学习主观能动性[3,4]。

4 健全全科病例分析与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制度

为了提高口腔医学生的临床综合操作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 结合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的标准, 逐步建立起临床基本技能和实习工作成绩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新模式。临床基本技能考核内容的选择是以口腔全科医学生在实习期必须掌握的临床技能为考核重点。操作过程的评估采用教师现场评估的方式进行:每位学生出科前2周随机接诊新患者, 完成考核范围内的接诊、检查、治疗方案制定、简单操作、病例书写等内容, 由教师以学生在接诊期间的表现打分。实习工作成绩考核是在保证临床患者服务质量的同时, 按照实习大纲要求分别制定在综合门诊实习期间口外、口内、修复科相关病种治疗工作量的考核标准, 通过统计实习生在综合门诊完成的工作量, 获得其工作成绩得分, 最终的出科考核总成绩由临床基本技能和工作成绩考核综合评定[5,6,7]。

5 鼓励学生从事口腔全科相关的科研活动

临床医疗是医学科学研究的前提, 医学科学研究又反过来促进临床实践和医学教学, 医教研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在实习过程中, 不少学生对口腔全科的科学研究产生兴趣, 在科研指导老师的安排下从事口腔全科相关的科研活动。通过对毕业课题的研究, 让学生们意识到口腔医学的科研过程不仅仅是对医疗实践的简单描述和总结, 而且是对医疗本质、医疗规律的理论性提升, 可以更好地指导医疗实践, 取得了很好的医教研促进作用[8,9,10]。

成立口腔综合门诊以来, 实习学生通过对口腔全科的接触和学习, 掌握了全科医疗的治疗模式, 踏上工作岗位后, 能更快的适应基层临床工作, 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

篇3:全科门诊头痛可能要医脚

目前,北京、上海等地已开展全科医生服务试点,越来越多的居民享受到这一政策的实惠,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3月13日,四川省人民医院全科医学中心启动,更是为成都推进全科医生制度迈出了关键一步。看病不再难,看病不再贵,家门口就能看病……你准备好了吗?

全科门诊初体验

体验地点:四川省人民医院

出镜医生:四川省人民医院全科门诊主任医师李健

“在美国,全科门诊就是病人们的家。”去年刚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四川省人民医院全科门诊主任医师李健,这样形容全科门诊。在全科门诊,只需挂一个门诊号,就可以做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查出问题后,再由全科医生对症介绍去相应专科门诊就医。

观察:全科门诊是病人的“家”

68岁的唐秀生是重庆人,今年4月跟随儿子来到成都生活。“以前在重庆的时候,我就一直钟情于做全科诊断,因为我相信全科医生给我开药会更全面。”在重庆,全科医生伴随着2008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成立,正式进驻社区。几年前,唐秀生的儿子骨折,骨科医生为她儿子开了不少口服药。可是当儿子服用这种药物后,造成了内分泌失调,整个人像被充了气的气球一样,迅速地胖了起来,也影响了其他药物的药效。从此以后,唐秀生对专科医生就有了戒备之心。“虽然说术业有专攻,但是全科医生更能兼顾全面。”

今天唐秀生来全科医生李健这里作例行检查,李健拿着唐秀生在医院办理的就诊卡一刷,唐秀生在省医院所有的就诊信息就全部显示在电脑屏幕上了,唐秀生有包括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在内的13项健康问题。

针对这些病症,李健询问了唐秀生平时的服药情况,然后给她做了一个简单而全面的检查,包括听诊和咽喉检查等。这正是全科门诊和专科门诊的区别,患者挂号后,不需要再缴费,所涉及的各科各项检查都是全科医生的分内事。

“在我的诊断过程中,会遇到有病人怀疑自己心脏有问题,希望我给他推荐到心脏科就诊,可是我检查后发现,其实他的问题出在肺部。”李健说,在西方国家,病人都应该首先由全科医生诊断,然后再由全科医生介绍到专科医生处继续就诊,如果病人的情况涉及多个专科的话,则需要相关的专科医生全部来全科医生处讨论。

体验:从脑袋到四肢,全科医生全要管

在作为旁观者观察了李健的全科诊断过程后,记者亲自挂号,体验了一次全科门诊就诊全过程。

在省人民医院挂号处,记者花10元挂了一个全科门诊号,又花2元工本费办理了一张就诊卡,跟普通医院不同的是,这里办就诊卡,需要出示病人的身份证。接着,记者拿着自己的就诊卡来到医院二楼全科门诊室外。

按照要求,记者首先在门口使用生命体征机器,做了一个含血压、心率以及有无中风风险的筛查。筛查过后,医生就能获得病人的基本身体信息,按照这份基本信息,建立个人档案,档案中除了常规的既往病史和家族史之外,还有生活史,即有无烟酒嗜好等。“在全科门诊这里建立的档案,是所有病理门诊的基础,病人的生活史也会影响其他门诊医生的用药情况。”随后,李健为记者检查了甲状腺,“在普通门诊中,一般医生都不会为病人检查甲状腺,因为它不属于任何专科,但是全科医生就会系统地为病人检查甲状腺。”事实上,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甲状腺疾病种类繁多,很多我们忽略了症状或者有症状却找不到原因的疾病,都可能是甲状腺问题。

随后,李健根据自制的病理档案模板,为记者检查了头颈、胸部、心肺、脏器和四肢,并未发现大碍。“如果发现身体某部分有问题,我会给出一份病例,病人就按照病例上的建议,进入下一步辅查。”李健指着电脑屏幕模板上“辅查”这一项说,“在最后有一项诊疗计划,这就相当于一封推荐信。如果查出病症,病人就可以根据诊疗计划前往病理科送检。”也就是说,如果在诊疗过程中发现病人的问题需要通过影像诊断或生化常规诊断来确诊,李健就会在“辅查”这一栏写上“建议CT检查”或者“建议查血常规”,初诊完毕的病人就能按照建议,准确地前往相应专科门诊做相关系统检查。

到这一步,全科门诊的诊断就基本结束了,接下来的事,门诊医生会交给相应的专科医生来处理。

了解全科:从“头痛可能要医脚”开始

在西方国家,“有病找全科大夫”是问诊看病的第一个步骤。目前在国内,就诊仍以专科医学模式为主,全科门诊这种观念现在还不被大多数人接受和了解。现在李健所做的,就是慢慢扭转市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观念,使看诊过程与国际接轨。至于究竟什么是全科医学,了解了下面这些内容,你可能就有更清晰的认识了。

定义

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其范围涵盖了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在西方,全科医生也被称为家庭医生。相较于专科医学,全科医学注重从病人整体出发,兼顾全面,而并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特点

全科医生负责健康时期、疾病早期乃至经专科诊疗后无法治愈的各种病患的长期照顾,可以说处于卫生服务的金字塔底层,处理的多为常见健康问题,比如常见病、多发病及一般急症,他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病患的疾病得到最有效的处理,这样就大大方便了下一步的住院治疗。

区别

全科医生与通科医生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全科医生属于专科医生,可以在综合性医院开执业或私人开业,有较高的收入、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而通科医生不是专科医生,虽然通科医生也掌握了广泛的知识和技能,但他们只具备了全科医生标准的一部分。要得到全科医生资格证书,应该先通过国家规定的医师资格考试,然后才能参加全科医生资格考试。所以未获得资质的通科医生只能自己开业,收入较低。

职能

全科医生为病人们担起了3个角色的职能:诊断者、协调者和管理者。首先,病人前来就诊时,全科医生担任的是诊断者的角色,他的工作首先是看诊,由他帮助患者总体判断,然后选择当场解决疾病或是转介合适的专科,以解决病人盲目就医情况的发生;其次,当病人情况复杂,涉及到多个专科时,全科医生则扮演了各个专科之间协调者的角色,从该病人整体情况出发,给专科医生合理化建议;最后,全科医生也是病人健康的管理者,在详细了解病人情况后,及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在全科医生这里,病人无需任何医学常识和提前准备,就可以直接来就诊。

全科门诊在世界欧美地区早已普及

在许多国家,全科医生制度历经数十年的实践,获得了较为成熟和成功的经验。

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全科医师制度。在英国,社区居民往往是和一个固定医师签约,一旦身体不适,都会找他。所以,这个全科医师的病人中男女老少都有,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心理等方面。因此英国90%的病人都是在社区诊所首诊,80%的慢性疾病在社区得到解决,只消耗了政府约30%的预算费用。目前,英国全科和专科医生的比例约为1:1。

在美国,自上世纪50年代起,全科医生制度成为美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要支柱,全科医生服务遍布城市和乡镇、社区。

荷兰威科集团主管医疗领域的美籍副总裁Su-san Driscoll之前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在美国,不管做专科医生还是做全科医生(在美国即家庭医生),在医学教育上目前均坚持同一个标准——4年大学教育+4年医学院校教育,然后自愿选择或接受专科医学教育,或接受家庭医学教育(3年),并接受数年的专业培训,之后经过全国统考成绩合格,方能取得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相关资格证书。因此,美国的专科医生和全科医生只是服务的侧重点不同,并无专业水平的高低差别。只有如此,全科医生在面对不同的、复杂的疾病时,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或为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或将患者转到相应的专科医院治疗。

美国的全科医生都有一个由护士、义工组成的团队共同工作。医生主要负责疾病的诊治或转诊,而其他的工作则主要由团队负责,如定期访问病人,为病人发放健康知识小册子等。

全科门诊在中国一切才刚刚起步

2011年,北京、上海分别在市内部分区域启动家庭医生制度试点,并取得一定成效。2008年,上海全市门(急)诊均次费用为117.88元,开展家庭医生试点后,2011年的数据为107.38元,下降了约10元。虽然试点工作初见成效,但此次工作开展一年半来,上海的全科医生仍只占全部医生数量的6.9%。为了推动全科医生普及,由上海市卫生局参与发起的卫生政策上海圆桌会议,首届主题就定为“如何推进全科/家庭医生”。

在我国,全科医生目前面临着双重尴尬:对患者和对医生都缺乏吸引力。一方面,患者质疑全科医生的能力,认为这类医生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另一方面,对医生而言,全科医生的岗位、收入、事业发展和职称地位都没有吸引力。据《21世纪经济报道》最新一篇报道显示,统计数据表明,近12年来每年都有四五十万应届医学生毕业,但选择去做医生的只有1/7,其中去做全科医生的更少。

去年12月1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做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加快推进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快全科医生培养。”作为国际及我国历史上的成功经验,推广“全科医生”制度再次被提上日程,推入公众视野的聚焦区。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在我国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居民拥有两到三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力争让每个家庭都能享受到全科医生的服务。但我国基层医院高素质的全科医生短缺,全科医生教育没跟上,社区首诊制度落实困难等问题,依然制约着这一医疗体制的重大改革和制度创新。

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全科医生的需求面临巨大缺口。按照要求,到2020年,我国全科医生将达到30万人以上。目前,中国注册的全科医生人数仅7.8万人,占医生总人数的比重仅3%。

全科门诊在成都全市注册全科医生不足百人

在美国,大约每3000人配备1个全科医生。而在成都,注册全科医生数量不足百名,这个比例变成了每10万人配备1名全科医生。

今年3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全科门诊正式开诊,这也意味着成都医疗就诊体系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全科诊疗时代。与此同时,全科医学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不仅设有全科门诊,为患者诊断病症,更承担起规范培训全科医生的责任。此前,国内的全科医生培训都停留在理论性阶段,或直接分流于各个专科学习,这种培训方式与西方社会“学生跟着老师上门诊”的培训方式有着天壤之别。

根据今年7月6日发布的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实施意见》表明,截至2012年,全省每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都有1名全科医生;到2015年,每万名农村居民有1名全科医生;到2020年,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名全科医生,全科医生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在美国学习研究全科医学8年的医学博士李健从美国回来后,在省医院组建起全科医学中心,担任起了全科看诊以及培养成都全科医生的责任。“在成都,甚至全中国,全科医学还在起步阶段。”李健说,据统计,全中国的医生中只有3%为全科医生,这还包括专职全科医生和轮岗的医生在内,也就是说,真正的全科医生还不足3%。而全科医学若要推广和发展,单是全科医生比例就要达到50%。

据成都市卫生局统计,虽然通过全科医生中央项目培训的人数多达2900多人,但目前全市最终注册成为全科医生的人数却不足百人。按照计划,每万人应该配有1-2名全科医生,若照这个比例算来,成都市以1400万人口计算,至少应该有1400名全科医生。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虽然全科门诊今年3月才在成都正式出现,却正在被市民所接受。李健每天上午坐诊,下午教学,每天上午3-4小时的时间,他的接诊量保持在20-50人左右。“这些找上门来的患者,一般是通过媒体或者朋友介绍而来,大多数市民对于全科医学的概念却并不太清楚。”

社区医生

全科离你并不遥远

不要以为全科医生离普通人十分遥远,或者看个全科医生必须跑去省人民医院,其实在我们身边的社区医院里,就能找到全科医生的踪影。

据《成都商报》报道,早在2008年初,卫生部发布《社区卫生工作管理制度(试用稿)》,规定社区卫生机构实行首诊负责制和双向转诊制度后,成都市就已经确立了社区医生首诊负责制和双向转诊制度,并且将贫困救助的首诊放在社区。

社区卫生机构首先接诊的科室为首诊责任科室,接诊医师为首诊责任人,首诊医师对病人进行初步诊断,并做出相应处理,不允许任何推诿或变相推诿现象。如病人病情涉及多个科室,原则上首诊科室先处理,必要时请其他科室协同处理,各科室经治医师均应详细记录处理经过。而全市64家大中型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对口支援86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了无缝式的双向转诊,并制定了双向转诊的参考指针和流程。

社区全科医生工作的一个特点是上门服务。全科医生常以家访的形式上门处理整个家庭的病人,根据病人各自不同的情况,建立各自的家庭病床和的医疗档案。简单来说,全科医生所做的事情,就好比以前我国农村里“赤脚医生”的所做的工作,不过比“赤脚医生”有着更专业更强大的知识和技能。

全科医生在社区人群可以组织专家会诊,协调转诊,组织健康体检等工作,也可进行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加强对体弱多病的群体(如老人、小孩)的护理等工作,这些工作也极大地加强了社区群众的健康防范意识。

TIPS

根据卫生部、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明确了“5+3”模式(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下,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的方式、时间、内容及各项具体要求。临床科室轮转培训时间27个月,基层实践培训6个月。

全科门诊收费

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的全科门诊里,挂号费分为5元、10元和90元3种,按看诊医师资质不同来收费。其中90元可以挂全科疑难杂症,适合得了怪病,跑遍所有专科,却一直找不到病因的患者。但挂号费只限于看诊阶段,如果患者的情况需要做进一步检查的话,则需要另外支付各项检查费用。

新设备·全科医生利器

四川省人民医院全科门诊:生命体征机器

生命体征机器是四川省人民医院全科门诊从美国进口的综合诊治工具,外表像一个落地式台灯,可以测血压、心率、脉搏,并进行有无中风风险的筛查,能判定出5年内的中风几率。

成都物联网连锁诊所:感知健康舱

篇4:全科门诊工作总结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2年1—12月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科门诊就诊的132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均在本市二三级医院确诊为前列腺增生症。

1.2方法

采用自编的《前列腺患者随访登记表》,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询问,并做记录。调查项目包括:(1)一般情况 (年龄、职业、婚姻、饮酒史和吸烟史等);(2)治疗用药情况;(3)急性尿潴留发生情况;(4)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2](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评估患者下尿路症状严重程度,根据IPSS评分将症状分为轻度症状(0~7分),中度症状(8~19分),重度症状 (20~35分);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QOL):评估患者对其目前下尿路症状伴随其一生的主观感受,对高兴、满意、大致满意、还可以、不太满意、苦恼和很糟分别赋值0~6分;(5)B超检查:经腹部超声检查测量前列腺大小,包括左右径、前后径、上下径。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作统计分析,均值用 (±s) 表示,均值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2.1一般情况

13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平均年龄(74.19±6.74)岁,最小者52岁,最大者93岁。学历情况为小学6例,初中39例, 高中31例,大专以上56例。患病年数平均(5.70±5.00) 年,最少0.5年,最多20年。有吸烟史者43例,占32.6%, 有饮酒史者26例,占19.7%;合并有高血压病82例,糖尿病17例,见表1。

* P < 0.05 。

2.2急性尿潴留

既往曾经发生急性尿潴留的患者30例,占22.7%,其中有15例发生过≥2次以上的急性尿潴留。经腹部超声检查测量前列腺大小,前列腺体积=0.52×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前列腺体积最小18.89 cm3,最大72.41 cm3,平均 (34.78±11.84) cm3。

2.3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

最小4分,最大24分,平均(13.67±5.50)分,症状轻重分组见表2。中重度症状(IPSS≥8)的患者为115例,占87.1%。生活质素评分(QOL):最小1分,最大5分,平均3.48±0.87分。QOL≥4的患者有63例,占47.7%。

2.4治疗用药

规律服药的患者有101例,占76.5%;不用药的有3例,占23.5%。服用α1受体阻滞剂者27例,服用5α还原酶抑制剂者72例,服用中成药或植物制剂者45例,见表3。

3讨论

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患病率随年龄不断升高,如何更好地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BPH诊治中的作用, 也就显得格外重要,故笔者在本社区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部门就诊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中,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程度不容乐观,前列腺体积平均 达34.78cm3, 约达正常 大小(12.48 cm3)的3倍 , 87.1%的患者存在中重度症状(IPSS≥8)。急性尿潴留的发生率也比较高,达22.7%,其中有50%的患者还曾发生≥2次以上的急性尿潴留。与2009年刘明等[3]对中国11城市2125名老年科 门诊患者 的调查相 似即平均 前列腺体 积 (41.2±19.6)cm3,平均IPSS得分(13.3±7.2)分。

从本次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前列腺体积较无高血压、糖尿病者大,并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IPSS无明显差异,说明高血压、糖尿病有可能是前列腺增生的诱因,但冯跃琴[4]等研究发现影响前列腺大小的主要因素为年龄、高血压和体重指数,而糖尿病、吸烟、饮酒及民族对前列腺大小无影响。李培军等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尤其是长期高血压,可促进前列腺上皮和间质细胞的增殖,进而导致前列腺体积增大。关于吸烟、饮酒与前列腺体积的关系,专家学者观点不一[5,6]。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吸烟、饮酒史的患者前列腺体积、IP SS和无吸烟、饮酒史者相比均无明显差异,说明吸烟、饮酒可能与前列腺增生无关。

本次调查中,17例轻度症状的患者中,12例接受了药物治疗,甚至采用了2种药物联合治疗。而中度症状的患者中,26例没进行任何治疗,服药者以单用5α还原酶抑制剂、中成药或植物制剂治疗的患者为多。重度症状的患者中,1/2选择单药治疗,另1/2则采用2种或以上药物联合治疗。这种治疗现状与前列腺增生症诊疗指南推荐的治疗方案有所差异,故而治疗效果不尽人意,生活质素评分中约一半(47.7%)患者对现状不太满意(QOL≥4)。对轻度症状的患者,张耀光等[7]研究发现大部分病例的病情在24个月内不会发生明显的进展,可以继续进行观察等待,而不必过早地治疗。中成药或植物制剂目前已广泛应用于BPH临床治疗,也取得了一些疗效,林海利等[8]研究发现用舍尼通治疗12周后,患者尿频、尿急和排尿困难等主观症状明显减轻,IPSS平均下降7.82分,QOL平均下降1.58分。但是由于中药和植物制剂的成分复杂、具体生物学作用机制尚未阐明,临床上亦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数据证实其临床疗效,还需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

篇5:全科门诊工作总结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就诊;卫生服务;慢性病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94-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也随之加快,我国的死因谱和疾病谱都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其中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大幅度的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了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慢性病的病程长、其较低的治愈率和较高的复发率、以及致残率高和预后差等原因,对于慢性病的卫生要求服务和其高昂的医疗费用成为了社会和家庭沉重的负担。做好关于社区在慢性疾病方面的管理工作能够保护群众的健康,合理利用好卫生资源。

1 资料与方法 本资料来源于2011年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就诊患者的病历登记结果,进行分析统计。

2 结果 全科就诊患者2830例,其中,男性1515例,女性1315例;初诊1210例,复诊1820例;年龄5~95岁。慢性疾病就诊1430例,占全科就诊患者50.53%。慢性病中高血压650例,初诊183例,复诊455人,复诊率为65.32%。

2.1 户籍状况

在本次调查的2830就诊人群中 ,户籍人口有1750 , 占总人数的61.83 %; 非户籍人口有108 , 占总人数的38.16 % 。社区的流动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较小 ,可知大部分来就诊的居民都是本地居民。

2.2 年龄与性别

在这2830名病患中,男性患者有1515(53.53%),女性有1315(46.46%);其中50岁以下的人口占35.92%, 55岁以上人口占了63.18%。通过比较就诊患者中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3 就诊特点分析

3.1 慢性病患病情况

来就诊的患者,其主要疾病以慢性病为多,有1430例,占总案例的占50.53%,其中,户籍的患者占有1240例,占86.71%,而非户籍的患者有190例,占13,28%,其中非户籍患者的慢性病就诊比户籍患者较低,因此该数据具有统计学的差异性(χ=651,P=0.001)。

3.2 慢性病就诊病种

在户籍患者诊治的慢性病中,前3位病种为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而非户籍患者则是高血压、慢性咽炎和慢性支气管炎。可见表2

3.3 社区卫生服务项目

前来就诊的患者中,户籍患者中有2407例是来配药,占总病历的85.05%;其次是测量血糖或血压,占49.81%。而非户籍患者则是主要是诊疗和配藥,见表3。

4 讨论

社区的卫生服务部是以家庭和社区为主要服务对象,对传染病进行控制和预防,对一些多发病、常见病和慢性病进行诊治和护理工作。社区卫生服务的顺利开展需要一项重要的制度保证就是医疗保障制度,不过我们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对于居民来说依赖性较强的是医疗保障,医疗保障制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就诊。另外在调查中还发现就诊的患者对于诊疗重视,但是对于保健咨询等其他健康教育不够重视。

根据国内城市居民的疾病谱来看,影响居民健康的首要因素就是非传染性的慢性疾病。这次调查发现。老年慢性病就诊患者居多,这些疾病排在前几位的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它们的突出特点就是治愈慢、病程长,尤其对于患者的就诊的便捷性和及时性以及治疗的费用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广泛开展慢性病高危人群的预防和重点监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共卫生职能的充分发挥,以及提供和慢性疾病预防相关的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等常规服务。

参考文献

[1] 陈金喜,卢祖洵,胡晓霞,等.深圳市流动人口社区卫生服务供给与保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8):1635.

[2] 池明.以社区为基础开展慢性病控制综合干预[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7(2):85.

上一篇:有一道玻璃叫做时光这作文650字下一篇:白居易长恨歌mp3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