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县司法局法律援助

2024-04-22

新县司法局法律援助(共9篇)

篇1:新县司法局法律援助

区司法局法律援助工作计划

2015年,区法律援助工作着眼于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开展法律援助便民惠民服务活动,加快推进民生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着力提升法律援助办案数量和质量,着力强化法律援助服务困难群众的能力和水平,着力加快法律援助基层基础建设的步伐和进程,推动全区法律援助事业实现新的发展。

1、提升业务总量。继续巩固、完善、发展以办案服务为中心的新型工作格局,进一步调动法律服务人员拓展业务、为民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法律援助业务总量稳中有升。

2、降低受援门槛。鼓励和支持各工作站逐步放宽经济困难标准,把有关民生事项纳入援助范围,不断完善适应区情、覆盖广泛、满足公众需求的法律援助服务体系。

3、创新服务方式。深化与公、检、法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拓宽对农民工讨薪等弱势群体诉讼案件的援助渠道。继续拓展和规范非诉讼调解业务,积极探索完善法律援助与人民调解、司法鉴定、公证等服务手段的衔接配合机制,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方法,努力为基层困难群众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法律帮助。将办结非诉讼调解案件纳入法律援助工作考核体系,推动非诉讼调解业务的开展。延伸法律援助服务渠道,探索在有条件的社区成立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站。

4、强化质量监管。健全完善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体系,科学合理制定案件质量标准,细化评估指标,完善保障措施。采取发放监督卡、跟踪调查、旁听庭审、聘请监督员等形式,及时纠正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切实提高法律援助的社会认可度和公信力。制定法律援助案卷评查办法,做到以案卷质量定补贴标准,严把案卷质量。

5、注重舆情分析。完善法律援助工作机制,建立法律援助建议制度,积极介入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化解不和谐、不稳定因素,努力为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施行依法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6、加强标准化建设。积极贯彻司法部有关安排部署,认真总结“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主题活动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本区实际,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实体标准、程序标准、质量标准和业务流程,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推动便民服务工作标准化、常态化、长效化。

7、加强信息化建设。继续全面应用司法部法律援助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各类信息的综合、分析、研判,不断提升服务决策的功能和作用。

8、加强执法执业监督管理。充分利用2612348专线、便民窗口等形式,进一步畅通投诉渠道,规范投诉处理工作,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批评监督。健全完善区、乡、村三级培训机制,合理制定培训计划和内容,加强业务培训。按照“1+1”法律援助志愿者项目的要求,做好法律援助志愿者管理工作。

9、突出宣传重点。深入开展法律援助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等活动,强化针对性和实效性,力求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扩大基层法律援助公众知晓率。

10、强化机制保障。对现有的规章制度予以清理、修订、补充、完善,把接待、申请、受理、审查、指派、监督、补贴发放、归档管理等各环节工作制度建立并完善起来,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理业务、靠制度管理工作的新型机制,进一步推进法律援助工作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篇2:新县司法局法律援助

县司法局法律援助工作半年小结范文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精心组织“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主题实践活动

省厅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我局立即召开了党组扩大会议,认真学习传达了司法部及省厅会议精神,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具体实施意见,成立了由党组书记、局长谢万顺同志任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任副组长,政治处、纪检、公证、律师、基层、宣教、法援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专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同时,建立了领导联系点制度,每名党

组成员及中层干部都确定了1——2个基层所、处为联系点,督促检查工作力度,定期听取进展情况汇报,确保各个阶段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至此,我们已开展了一次公证、律师、基层法律服务等人员参加的以“法律服务如何发挥构建和谐社会基石作用”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并结合实际,党组成员分赴各联系点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调研活动。动中,针对发现的法律援助经费短缺、人民调解员素质偏低、青少年法律意识薄弱等问题,及时解决,及时改进,及时上报,从而进一步增强法律服务队伍服务和谐社会的自觉性、针对性。

二、着力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增强全民法律素质

一是在组织普法验收搞好总结表彰的基础上,我局采取召开普法动员大会,组织上街设立宣传站,出动宣传车、发放宣传卡片、与县电视台、广播台等媒介单位合作,合办“法制之窗”等专题栏目,形成了“荧屏有像、电台有声、报

纸有文”的立体宣传格局,大力宣传“四五”普法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及“五五”普法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在全县营造了良好的“五五”普法工作氛围。“四五”普法中,我县被评为全省普法先进县,我个人被评为全国普法先进个人。二是突出抓好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在落实好法制讲座、定期培训、法律知识考试制度的基础上,又采取了制作发放普法小卡片形式,拓展干部学法用法的新渠道,做到每月一期,每名科级干部人手一份。拟于今年6、10月份组织的《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一期培训班目前处于筹备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和尽职屡责的能力。三是不断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强化学校法制教育第一课堂的作用,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近日,我局与县教育局联合,对各个学校的法制课的落实进行了检查督导,确保了人员、时间、内容、措施四落实。与此同时,在各学校每个班级每季度办一期普法板报的基础上,向全县中小学生发放了4期普法宣传小卡片,然后由学生们带卡进家,进而带动了学法进家活动的深入开展。四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理工作。研究制定依法治理规划,确定阶段性的工作计划,明确责任,认真组织实施。并继续组织开展好“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活动,在不断推出先进典型的同时,加强典型的培养总结和宣传推广力度,不断巩固和扩大创建成果。

三、着力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一是积极开展民间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在坚持村每周、乡每月、县每季定期排查的基础上,围绕重点部位、重要时期,先后组织开展了“两节”、“两会”等四次民间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活动。同时,努力推动司法所、调委会与派出所、土地所、信访办、法庭等部门的联合调解制度,增强了民间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工作实效。目前共排查调处民间纠纷345件,调处成功率达到了99%,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1月30日全市民间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我县召开,我局作了题为“全力以赴抓排查‘三位一体’促调解”的典型发言,淑阳司法所的民间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经验在全市推广。二是扩大人民调解工作范围。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门调研组,以学校、企业、家俱城等行业、区域作为重点,建立调委会,扩大人民调解组织覆盖面。三是提高人民调解员的工作水平。在继续坚持过去系统内定期培训、送出去培训的同时,拟于今年第三季度以乡镇为单位,每个乡镇选取名工作能力强、实绩突出的人民调解员组成宣讲团,在本乡镇进行宣讲,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激励、教育广大人民调解员,增强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责任感,提高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那一世范文网:http://

四、着力加强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工作,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第一,律师工作,不断强化律师事务所的规范化建设,以规范树形象,以管理保质量。上半年共办理各类案件305件,为企事业单位担任法律顾问119家;代书456份;义务法律咨询2309人次。一是抓好政府法律顾问团的工作,县政府法律顾问团、乡镇法律顾问组的全体成员要为县政府和各乡镇政府当好法律顾问,当好依法行政的参谋助手。我县政府法律顾问团自成立以来,遵照《香河县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团工作规则》,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团的职能作用,积极参与县、乡两级政府领导决策以及其它涉法、涉讼事务,提供了优质、高效、及时、准确的法律服务。半年来共为各级政府代理诉讼案件9件,参与涉农民事纠纷调解129起,成功调解112起。二是充分发挥机关、企业法律顾问的职能作用,一方面是为顾问单位的涉法事务当好参谋,掌握好法律的方向,提供及时准确的法律服务,并定期对法律顾问

单位进行回访;另一方面还要为他们的职工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和培训,有效地提高了职工们的法律素质。目前,我县的宝成律师事务所和正昊和律师事务所分别分包了我县的安平开发区和家具城的法律顾问,正昊所为安平开发区的28家企业担任法律顾问;宝成律师事务所为我县家具城的30家商户担任着法律顾问。如正昊所的薛凤元律师每年都要为格林尼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举办两期法律知识培训班,宝成所的李桂芬律师也定期为县妇联组织的法律知识轮训班授课。第二,公证工作,围绕不同时期的农村工作重心以及影响干群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热点、难点问题,开拓业务领域,深化服务层次,为农村公益事业的决策过程、村民代表选举、剩余劳动力转移等事项提供公证服务,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共办理公证案件1945件。第三,法律援助工作,紧扣“规范、创新、发展”主题,在开展“法律援助规范年”、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 的同时,一方面通过统一指派,统一管理,规范了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法律援助义务的履行;另一方面,整合资源,壮大力量,在全县司法行政系统内招聘法律援助志愿者。在全县初步形成了以法律援助中心为主导、法律服务队伍为主体,社会志愿者为补充的法律援助工作格局。我县的法律援助工作经验得到了市局的充分肯定。共办理20余件法律援助案件,解答法律咨询200余人次,受援人数达百余人。今年三月份,法援中心通过香河县联众广告公司做公益宣传,在县城内各小区、县华联超市、民得利超市、县委广场等处使用大屏幕电视宣传,与消费广场报刊共创法律宣传园地、向全县中小学生发放警民联系卡及在全县9个乡镇、县团委、妇联等县直单位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并选配联络员等形式,进一步拓宽法律援助范围,积极为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提供全面法律援助。第四,基层法律服务工作,以规范管理、巩固提高为重点,进一步推动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全县9个基层法律服务所共担任法律顾问359家,办理各类案件268件。第五,司法鉴定管理工作,采取定期、不定期检查的方式,强化监督与指导,对鉴定程序、卷宗等方面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规范,司法鉴定工作逐步纳入了规范化轨道。

五、着力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以“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为总体目标,充分发挥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日、周五干警学习日等阵地作用,在全系统内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进一步把队伍建设抓紧、抓实。继续推进和深化岗位练兵活动,真正在提高执法素质、岗位技能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等方面,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我县淑阳司法所侯会文爱岗敬业,在本职工作中做出了突出成绩,他的先进事迹在全市进行了巡回宣讲。一是及时开展纪律

作风整顿活动。通过整顿活动,重点查摆解决是否存在作风松散、思想懒惰、效率低下、违反规章制度等问题。要求针对查摆出的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措施,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在全系统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二是扎实开展“三公”教育,提高“三执”能力。把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与“三公”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加强“三执”能力建设。在执言上,抓学习交流。坚持周五学习日制度,并采取“以案找法”,组织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等语言交流活动,以增强干警说话的积极性、灵活性。在执文上,抓写作评比。通过进一步健全三项制度:健全信息调研制度,形成信息调研写作之风;健全调解文书写作制度,形成文书写作规范之风;健全调解文书点评制度,形成文书质量评比之风。并把此项工作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执法上,抓质量提速。做到抓规范、抓质量、抓效率,进一步严格执法,规范执法。三是加强教育培训。进一步加强

篇3:新县司法局法律援助

一、普法教育成绩斐然。

“一五”至“五五”普法中, 大连市司法局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播放法律知识电视短剧、开通“大连法治网”、组织县 (处) 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网上法律知识考试等, 通过这些富有吸引力和渗透力的形式为载体先后进行50余部法律法规的普及教育。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形成了崇尚学法、自觉守法、善于用法、耻于违法的良好风气, 涌现出市级以上普法工作先进集体700多个、先进个人1200多名。

二、法律服务效果显著。

多年来, 大连市司法局坚持深化律师事务所体制改革、加强律师执业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建设两手抓, 促进了律师事业的健康发展。全市现有合伙制律师事务所160多家、注册律师1900多人, 均比1988年增加了11倍, 在促进社会经济稳步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2000年至2006年为例, 全市律师办理经济案件涉及标的额达800多亿元, 索回赔欠款380多亿元。律师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担任法律顾问逾2200余家。在律师法律服务触角不断延伸的同时, 公证工作也与时俱进, 国内民事公证、经济合同公证和涉外涉港澳台公证业务扩展到120余项, 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据统计, 1991至2008年, 全市公证机关制止不法经济活动3200多起, 为国家、集体、个人避免经济损失7亿5千多万元。

三、法律援助富有成效。

1997年东北地区首家法律援助机构———大连市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以来, 大连市司法局先后开通了“12348”法律服务咨询电话、制定下发了《大连市法律援助及服务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在162个乡镇街道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 有力促进了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据2006至2008年统计, 三年间法律援助律师为农民工讨回工资和工伤赔偿款达1600余万元;2008年, 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100多件, 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随着法律援助影响的不断扩大, 2009年, 建立12个规范化法律援助中心被市政府纳入实行挂牌督办的为民办实事项目。

四、监教工作稳步发展。

各监狱、劳教单位在教育形式的感召性、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教育手段的科学性、教育方法的适用性、教育渠道的多样性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取得明显效果。所内试工、在服刑人员中开展心理咨询等经验得到司法部、辽宁省司法厅的肯定, 并予以推广。早在1997年, 大连市劳教所、市监狱双双跨入全国现代化文明劳教所、现代化文明监狱行列。近年来, 大连市司法局加大监狱、劳教场所建设投入力度, 先后对监狱、劳教所实施搬迁新建, 使其成为基础设施完善、办公手段先进、管教功能齐全、楼舍宽敞明亮、工作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文明教育改造场所。

五、人民调解作用突出。

为推动人民调解工作深入开展, 大连市司法局不断推出人民调解创“四无”、人民调解与诉讼衔接、组织律师参与基层重大疑难矛盾纠纷调处等新举措。2007年, 在全市开展“化解民间矛盾纠纷百日专项活动”, 选派100多名机关干部、监狱劳教人民警察和律师, 分成11个工作组深入各区市县, 会同基层司法行政人员、法律服务工作者、乡村社区干部和人民调解员等2000余人, 集中进行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 化解了一批重大疑难纠纷和历史遗留纠纷。全国及省市多家新闻媒体分别予以报道;《适应新形势、创新工作机制、扎实推进人民调解工作深入开展》的经验被辽宁省第五次人民调解工作会议推广。

六、社区矫正扎实推进。

2005年起, 大连市司法局在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部分街道进行社区矫正工作试点。2006年, 试点工作得到司法部和辽宁省司法厅肯定。至2008年, 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已步入规范化轨道, 全市建立社区服刑人员教育基地40个, 公益劳动基地34个, 就业基地29个, 社区服刑人员无一人重新违法犯罪。

篇4:人权的司法保障——法律援助

关键词:人权 司法保障 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是指在国家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的指导和协调下,律师等法律服务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给予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使他们同样能够接受到各项法律服务,从而在诉讼过程中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一项法律制度。法律援助制度起源于十五世纪的英格兰王国,在西方已存在了100多年的历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普遍采用,是国家保障司法人权,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下面本文将从法律援助的设立目的和作用、援助对象以及提供援助的案件范围等角度对我国人权的司法保障状况加以分析。

一、从法律援助制度的设立目的和作用来看

人权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涉及到政治、哲学、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指一个人应该享有的所有的权利。国家宪法中所列举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即是该国国内法对人权的具体规定和保护。社会的弱者因缺乏或没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其合法权益极易受到侵犯。使弱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处于同强者相同的法律地位和状态,从而保障司法人权,是法律援助制度的设立目的。

宪法是明确规定公民享有平等权的。恩格斯也指出:“由于人们不再生活在像罗马帝国那样的世界帝国中,而是生活在那些相互平等的交往并且处在差不多相同的资产阶级发展阶段的独立国家所组成的体系中,所以这种要求就很自然的获得了普遍的超出个别国家范围的性质,而自由和平等很自然的被宣布为人权。”[1](P145)从恩格斯的这段话来看,平等与人权有着紧密的联系,平等权是人权的基本内容之一,我国规定了法律援助制度保障了当事人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也就保障了人权。

从理论上讲法律援助是国家行为,法律援助所涉及的相关法律都是代表国家对受援人的援助。[2]从法律援助制度的作用来讲,该制度体现了国家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切实保障,国家实行法律援助制度,对诉讼中经济困难的当事人或者特殊案件的当事人予以援助,有利于保障实现其合法权益,从而在司法体制上保障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实现。总之,从法律援助制度设立的目的及作用来看,法律援助是人权的重要司法保障。

二、从法律援助制度的援助对象来看

从援助对象的角度来看,法律援助制度也是对人权的重要保障。根据我国律师法和刑事诉讼法以及法律援助条例的有关规定,可以将法律援助的对象划分为两类,这两类对象及其获得法律援助的条件都体现了对人权的保障。

(一)一般法律援助对象及其获得法律援助的资格条件

在我国,获得法律援助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确实有经济困难,无力或无全部能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经济困难是法律援助对象应当具备的一个基本条件,因为这部分人的人权和富有者的人权是平等的。“无产阶级抓住了资产阶级的话柄:平等应当不仅是表面的,不仅在国家的领域中实行,他还应当是实际的,还应当在社会的经济的领域中实行。”[1](P146)由此来看,实际的平等是马克思主义所向往的无产阶级的人权。

2.有充分理由证明为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需要帮助。这一条件又包括两层含义:申请法律援助的当事人必须有充分理由证明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申请人所申请的必须是需要法律专业人员提供帮助才能解决的法律事项。

(二)法律援助的特殊对象及其获得法律援助的资格条件

法律援助的特殊对象主要是指《刑事诉讼法》及《法律援助条例》所列举的几种人。《法律援助条例》第10条规定:“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主张因见义勇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这一规定就体现了国家法律对社会特殊群体的特殊司法保护,但是不管特殊群体再怎么特殊,也都享有基本的人权,况且上述特殊群体绝大多数还是处于弱势地位,更需要用司法救济的方式来保障他们的人权。

(三)在某些情况下,外国人同样可以成为我国法律援助的对象

外国公民也可以成为我国法律援助的对象。当然,这是附条件的,即只有与中国签订有法律援助司法协助协议的国家的公民才是我国法律援助的对象。另外,外国公民或无国籍人涉嫌犯罪的,即使该犯罪嫌疑人的国籍国并未与我国签订双边的法律援助的协议,也应成为我国法律援助的对象。这是因为刑事诉讼是关系人的生命和自由等基本人权的法律行为,对涉嫌犯罪的外国人的刑事审判,应充分体现主权国司法人权保障的精神和司法审判的公正性。

几年来,中国法律工作者解答法律咨询约600余万人次,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80余万件,为97万多人提纲法律援助服务。法律援助受益人不仅有中国公民,还有触犯中国法律接受中国司法机关刑事审判的外国人;越来越多的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接受法律援助,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法律援助事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司法公正,维护了经济困难公民的合法权益。[3]

三、从法律援助制度的案件范围来看

我国高度重视通过完善立法、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来保护人权,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中国政府把建立和实施法律援助制度纳入到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中,明确提供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2003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法律援助条例》,于2003年9月1日开始实施,明确规定: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法律援助工作,为法律援助提供财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法律援助的案件范围来看,法律援助制度同样是对人权的重要司法保障。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实施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我国法律援助的案件范围如下:

1、刑事案件 。《法律援助条例》规定在三类刑事案件中,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担任辩护人,即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审理这三类案件的人民法院为被告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无须对被告人进行经济状况的审查。

2、请求给付赡养费、抚育费、抚养费的法律事项。对于这一类事项的当事人给予法律援助,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因为这些事项的当事人在经济上缺乏生活自立能力,通过法律援助的形式向这些人提供法律上的帮助,使其有机会获得平等的人权。

3、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事项。这些事项的当事人虽缺乏生活自立能力,但他们往往在受伤时得不到应有的赔偿,生活陷入困境,甚至难以维持自己及所负担的家人的基本生活,需要通过法律援助来保护合法权益。

4、此外还有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诉讼案件;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等类案件。

从法律援助的范围来看,切实体现了我国人权保护的广泛性、平等性和真实性,总之,法律援助制度的设立,既实现了宪法所规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具体人权原则的要求,也是司法保障人权的一项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宫晓冰.中国法律援助初探 [J] .判例与研究,1999,(4).

篇5:10年司法局法律援助工作思路

2010年全市法律援助工作总的基本思路是:认真学习贯彻全省司法行政工作会议、全省法律援助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以社会矛盾化解为重点,切实抓好法律援助队伍、信息化建设,深入开展“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主题活动,努力满足贫弱群众的法律援助需求,推动法律援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服务“两个加快”,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

出新贡献。

一、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司法行政工作会议、全省法律援助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完成2010年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各项目标任务

2010年,法律援助将纳入全省十大民生工程。各区、县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全省法律援助工作会议精神,继续争取区、县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的各项目标任务保质保量完成。要力争通过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的实施,解决经费、人员等长期困扰法律援助工作发展的瓶颈性问题,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能力。

二、继续抓好残疾人、未成人、妇女等特殊困难群体的法律援助,加强市、区县联合办案,突出抓好法律援助大案要案的办理

(一)全市提供法律援助案件保持稳定增长,法律援助受援人数11300人次(含来信、来访、来电咨询及办理案件的受援人次)。其中,市法律援助中心、泸县受援人数1700人次,江阳区1600人次,龙马潭区800人次,纳溪区1000人次,合江、叙永和古蔺县1500人次,各区县要认真做好来访、来电咨询的登记上网工作,目标考核只以法律援助信

息管理系统登记数为准。

(二)继续做好涉农法律援助工作。在做好农民工欠薪、工伤案件100%法律援助的同时,尽可能将涉及农民工、农民切身利益的社会保险待遇、土地流转纠纷、征地补偿等列入法律援助范围,切实利用好法律援助异地协作机制,满足农村、农民法律服务的实际需要。

(三)突出抓好法律援助大案要案的办理,加大市、区县联合办案力度。要根据工作实际,建立重大咨询事项跟踪回访、重大敏感事项及时专案报告、重大复杂咨询事项集体讨论等机制,做好法律援助舆情分析工作。

(四)积极参与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积极介入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总结法律援助参与涉法涉诉的经验和做法,推动法律援助参与涉法涉诉工作健康发展。

三、深入开展“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主题活动,积极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司法部决定将“法律援助便民服

务”主题活动延长至2010年底,各区、县在继续推行十项便民措施的基础上,要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不断拓宽法律援助覆盖面,突出重点服务对象,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将农民工、零就业家庭、残疾人、老年人等列为重点援助对象,针对其不同特点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帮助他们依法解决就业、就医、就学等方面的切身利益问题。做好服刑人员、劳教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法律援助工作,促进其教育改造转化,顺利融入社会。在办案过程中密切关注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意见建议。

(二)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果。适应困难群众实际需要,推行电话申请、网络申请、邮寄申请、上门受理等服务方式,深入农村社区、工厂工地等困难群众集中的区域巡回受案,变坐等群众为主动服务。改进案件指派方式,根据案件性质、法律援助人员特长等因素指派案件,逐步推行点援制,不断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

(三)坚持“调解优先”原则,努力实现案结事了。尊重当事人意愿,根据案情需要引导当事人采取调解、和解等非诉讼方式解决纷争。

四、规范法律援助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加快法律援助信息化建设

2009年12月,市局下发了《关于启用法律援助信息管理系统的通知》,提出了2010年7月要全面启用该系统的目标,并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根据2010年全市目标任务的初步情况,各区、县要提前对相关工作进行安排,以便尽早启用管理系统中的咨询登记部分。

五、加强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一)开展法律援助信息管理系统使用情况的检查,确保信息管理系统的顺利运行。

(二)开展县级法律援助机构管理使用中央财政、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和省中心下拨法律援助办案经费情况的检查,保证办案经费的使用效率和信誉。

(三)开展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检查,加强对案件受理、审查、等指派方面指导和管理,确保法律援助工作健康发展。

六、加强法律援助培训和调研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强化法律援助宣传,不断提高法律援助的公众知晓率

篇6:司法局上半年法律援助工作总结

市委、市政府将法律援助工作列入22件实事之一,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办理援助案件需达到1200件以上,对此,市、县(区)司法局和法律援助中心高度重视,一、整合社会资源,构建法援网络。年以来,我市在全省率先构建纵横相交的法律援助网络体系,到10月,在纵向上,以市法律援助中心为龙头,县(市)、区法律援助中心为骨干,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部为支点、村屯(社区)法律援助联络员为辅助的四级工作体系已经形成。目前,我市包括市法律援助中心在内共计11个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工作站81个,法律援助

联络员756名;在横向上,与市残联、妇联、总工会、老龄委协作组建的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和下岗职工专项法律援助工作站达到26个,设立军人军属、未成年人、在押在教人员及农民工专项法律援助工作站29个,横向援助体系基本覆盖了弱势人员集中的主要群体。据此,纵向到达村屯(社区),横向涉及各主要弱势群体,我市法律援助纵横相交工作网络已基本成形。

1、在纵向上规范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制度建设,基础建设和人员建设、提升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的援助能力,确保法律援助深入基层,扶助百姓。

2、在横向上加大社会法律援助资源的整合力度,提升各专项法律援助工作站的援助能力,保证法律援助对弱势群体的覆盖范围。

3、在整体上强化法律援助网络的管理机制,形成综合优势。强化各法律援助机构及人员的管理,以目标管理、监督检查、考核奖惩等措施,提高各机构的协作协调能力。同时,进一步发挥各县(市)区法律援助机构的协作机制,并将其延伸至各法律援助工作站。

二、协调相关机构,营建综合优势。年我市即成立了由23个机构和部门参与的“牡丹江市法律援助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较好地履行了职责,公安、检察、法院、民政、劳动、建设及工、青、妇、老、残等部门或社团积极参与、支持法律援助工作,保证和促进了我市法律援助事业的健康发展。市法律援助中心分别与市妇联、残联、总工会、老龄委及劳动局、建设局建立了经常性的工作协调机制,在援助对象确认、协作程序、信息互通及考核办法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和办法,法律援助的综合运作局面得到基本体现。

三、加大经费投入,提高援助能力。目前,我市两级法律援助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投入,残联、妇联有少量的经费补贴,社会资助因法律援助基金管理体

制问题在我市(包括我省)尚未进行。就政府法律援助经费投入而言,市法律援助中心每年的拨款数额处于全省平均值之下,每年八万元的法律援助经费不能满足市法律援助工作的需求,我市援助律师办案补助费因资金问题尚未执行省财政厅和省司法厅的补助标准,在全省处最低标准状态,从一定意义上挫伤了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积极性。同时,经费的严重不足,致使市法律援助中心基础建设薄弱,硬件设施落后,影响了我市法律援助工件的发展步伐。从我市所属县(市)、区的经费投入而言,各地经费投入不足且极不均衡,城区和个别县(市)法律援助经费投入极少,甚至无经费,严重制约了法律援助业务的开展和法律援助事业的发展。

下一步的工作构想和工作重点:

一是加大各级政府的预算资金投入,保证法律援助工作基本需求。市、县(区)政府应将法律援助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法律援助的实际需

求确定经费数额并逐年

增加,对此,一方面我们将积极争取,以优质、高效的工作和良好的业绩争得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另一方面,积极向人大、政协汇报、求得帮助和支持;

二是专项法律援助经费的适时给付,确保重点工作的完成。今年,市委、市政府再次将法律援助工作纳入到二十二件“利民工程”之中,1200件法律援助案件数量需要一定的资金保障、仅市法律援助中心就需要二十六万元的办案经费,而市财政的预算仅为八万元,法律援助经费严重不足。

三是强化宣传力度,广开法律援助资金的渠道。对此,一方面我们将与残联、妇联等行业部门协调、沟通,争取其机构中的专项资金,补充专项援助所需资金;另一方面,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争得企业界的支持和赞助,同时积极对上争取资金。

四是挖掘资源潜能,优化人员结

构。年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法律援助志愿者的招募工作,市法律援助中心与牡丹江师范学院、牡丹江大学和博大律师学院协作,依托其人才优势在教师和学生中招募了100名法律援助志愿者,并直接参与法律援助工作,收效显著。各县(市)、区也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挖掘本地的法律人才资源,吸纳公、检、法离退休人员和当地的法律专业人员充实法律援助队伍,尤其是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有效的提高了基层法律援助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了和强化了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的发展。

五是规范法律援助志愿者参与法律援助工作行为。制定“法律援助志愿工作细则”和“法律援助志愿者管理办法”,明确 其参与法律援助工作的渠道、程序,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志愿者在咨询、非诉、调解及代理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我市法律援助事业的发展后劲。

六是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志愿者的招募数量,充分挖掘社会法律援助人

才资源,主要是公、检、法、司的离、退休人员和法律专业但目前非政法机关人员,充实到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全面提高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质

量,直接面对援助对象,直接服务于基层百姓。

七是与我市的大专院校建立起参与法律援助工作的常效机制,以工作目标、日常考核等方法,全面调动、运用其内在法律援助资源,参与法律援助的日常工作和大型活动,增强法律援助的整体实力。

八是召开法律援助工作委员会会议,对各成员单位具体负责人进行调整和明确,今年8月,我们将支部召开我市法律援助工作委员会例会,明确各成员单位的主管领导、责任部门和具体协调人。同时根据我市法律援助工作发展的实际情况细化各部门协调的办法和程序。

九是细化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及相关的考核办法,使其规范化、制度化、责任化和效率化,以保证法律援助工作社会性的最优化和最大化。

篇7:新县司法局法律援助

2021年法律援助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州司法局的关心指导下稳步有序地推进,现总结如下:

一、法律援助工作有序推进

今年1-月来,市法律援助中心接待来电、来访咨询共计人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4件,代写各类法律文书件,提供刑事案件法律帮助62件,受援人数总数为人次。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稳步开展

(一)创新服务方式,做好农民工维权工作。

一是加大欠薪违规违法、依法支付薪酬的普法宣传,推动实施对欠薪违规违法行为的依法治理。

深入新区等农民工集中的工地现场开展法律援助“春风行动”关爱农民工法治宣传活动和“根治欠薪夏季行动”法治宣传活动,联合市人社局在广场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宣传活动,向广大农民工宣传《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与农民工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发放《农民工法律援助申请指南》《服务农民工16条保障措施手册》《扫黑除恶》等宣传资料,并对他们在务工过程中遇到法律问题进行解疑答惑,进一步增强农民工在务工方面的相关法律知识,提高农民工遇到法律问题寻求法律途径进行合法维权的意识,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4300余份,发放法律服务便民卡100余张,发放法治宣传物品200余件。

二是开通农民工欠薪法律援助“绿色通道”。

法律援助中心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代理民事诉讼、非诉讼事务等法律援助服务,对可能引发群体性讨薪或敏感重大案件信息,法律援助机构立马与劳动监察执法部门互通情况,协助做好相关处置工作。为农民工代写法律文书49件,解答农民工法律咨询12件。10242;ensp;

三是深入企业开展农民工劳动合同普查与体检工作。

市司法局组织法律援助律师、公证处和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组成法治体检工作队每季度深入市在建项目企业开展一次企业农民工劳动合同和劳务用工的普查与体检活动。法治体检工作队采取抽样检查劳动合同地方式,查看劳动合同是否完善、权利义务是否对等、有无违反《劳动合同法》条款等情况进行了全面体检,对于劳动合同内容和要件存在某个单位的问题提出了整改建议,同时形成了企业农民工劳动合同和劳务用工的普查与体检记录表。

(二)强化法律服务,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一是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妇女、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社会氛围。

充分发挥我局的职能作用,积极协调相关单位,以“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等活动为契机,积极深入到街道、社区、学校等地,通过法治讲座、解答法律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广大妇女儿童宣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劳动法》《婚姻法》《法律援助条例》等法律知识。

截止目前接待妇女、儿童来电、来访咨询13件,受理妇女法律援助案件2件,涉及妇女代书40件,涉及儿童代书5件,为妇女提供法律帮助4件,为儿童提供法律帮助1件,受援人数总数为人次。

(三)加大维权力度,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市法律援助中心和市残疾人联合会共同挂牌成立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站服务人员由市司法局法律援助律师、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和市残疾人联合会的工作人员组成,主要开展《法律援助条例》《残疾人保障法》和《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宣传工作,解答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代理、调解、辩护等法律服务,同时为残疾人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残疾人申请法律援助的,优先接待,简化法律援助审查程序,优先指派。

(四)加强法治宣传,提高老年人维权意识。

一是深入地区老年协会活动中心,以“关爱老年人,法律送温情”为主题开展老年人法治宣传活动。

活动中,市司法局工作人员对于老年人关注的继承、赡养及老年人医疗保险等法律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并列举了老年维权典型案例,帮助老年人更好地理解法律法规。活动现场还以悬挂横幅、发放司法局编印的《保障老年人权益知识问答》《法律援助申请指南》《防电信诈骗宣传册》、发放法治宣传物品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宣传效果,使老年人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的意识深入人心,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法治宣传物品80件。二是村(社区)法律顾问加大老年人权益宣传力度。通过法律顾问微信群宣传老年人权益保护的法规与政策,增强村(社区)老年人的法律维权知识,强化村(居)民的法律观念和意识,营造“从道德上尊重老人、从生活上关心老人、从普法上帮助老人”的良好社会氛围。截止目前,为老年人解答咨询2件,受理刑事法律援助案件2件,代写法律文书18件。

三、参与市上重大项目建设的法律服务工作

篇8:新县司法局法律援助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后, 天津市津南区司法局积极行动, 召开全局工作会议, 传达全会精神, 对大会决议进行了学习, 并根据会议精神推出多项举措, 推进“法治津南”建设。

津南区司法局决定紧紧抓住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机遇, 依法保障重大项目落地、重点工程建设、实体经济发展、经济秩序规范和投资环境的改善, 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法制宣传等资源优势, 主动介入, 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法律服务, 为政府决策、招商引资、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保驾护航。

围绕矛盾纠纷化解, 做到预警在先, 教育在先, 调解在先, 控制在先, 发挥人民调解预防作用;推行“148”法律服务专线, 以“12355”青少年健康成长指导中心、妇女儿童维权站为依托, 畅通专项维权渠道。

深入实施“六五”普法规划, 找准普法工作定位, 立足服务美丽津南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 提升群众生活质量, 开创六五普法新局面。

找准普法工作突破点, 打造普法品牌、宣传普法典型、强化监督检查, 努力实现在依法治理成效上的新突破。

突出理想信念教育, 进一步巩固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突出素质技能培训, 建立完善技能素质培训机制, 全面提升干警的综合素质;突出机关党的建设, 以创建党员示范岗、党员联系服务社区群众为载体, 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突出党风廉政建设, 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构建惩防体系, 强化纪检监察和警务督察工作, 促进干警公正廉洁执法。范桑/文

津南区司法局命名两个个人调解工作室

2014年以来, 津南区司法局积极探索人民调解工作新思路、新方法, 组织开展了以法律专家、调解专家命名的“个人人民调解工作室”活动。目前, 已命名两个“个人人民调解工作室”, 分别是咸水沽镇刘恩顺工作室、辛庄镇郑宗瑶工作室。

据了解, 刘恩顺曾从事教育工作长达36年, 退休后积极投身人民调解工作, 调解成功率达100%。郑宗瑶退休前是一名司法干部, 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高超的调解工作技巧。以二人名字命名人民调解工作室, 为津南区人民调解工作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 为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发挥积极作用。

范王/文

津南区司法局三个司法所设立检察联络室

津南区检察院与区司法局积极沟通协商, 于近日在双港、辛庄、双桥河3个司法所设立检察联络室。

据了解, 检察联络室的主要职责是开展法制宣传、法律咨询、受理申诉、控告、举报、提供法律援助、参与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帮困扶助以及心理咨询等工作。津南区司法局社区矫正管理部门定期与检察联络室召开联席会议, 共同研究、推进社区矫正工作, 实现资源共享, 形成工作合力, 防止和减少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情况的发生, 并帮助社区服刑人员早日回归社会, 最终实现科学规范监管、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

篇9:法律原则司法适用

关键词:法律原则;冲突;适用

法律是法律规范的集合。法律原则是法律规范的基本要素,法律原则是法理学所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在司法实践中法律原则是司法的内在依据。法学理论的研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司法实践,实现司法公正。从理论的研究到法律的制定,再从法律的制定到法律的实际适用,是两个过程,法律的应然与实然不可能完全一致。法律的基本表现形式就是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正确的适用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是司法公正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法律原则概述

我们国家法律有规定基本原则的习惯做法,特别是在民事法和刑事法的基本法律中。我国的法学理论从来都认为法律的基本原则乃是制定法律的依据,解释法律的依据,更延伸到适用法律的层面来。当然,制定法律的依据,即立法依据,由原则统领,这是必然,也是合理的。解释法律,依照法律原则,对于填补法律漏洞,也具有很大的作用。对于适用法律,当法律规则没有具体的规定时,适用原则确实可以解决一些问题,法律原则是法律的适用依据。

在我国的法律中,有一些法律明文规定的原则,例如民法中的关于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原则的规定。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行政法中的依法行政原则等等。当然也存在一些虽未被法律所明文规定,但为法理所公认的指导性原理,也就是一般法律原则。一般法律原则主要是区别于基本法律原则,虽然没有法律的明文规定,但对适用法律规范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但是这些原则的概念并不是十分清楚,相对于规则它的内容比较抽象往往无法从中直接导出案件的结果。在当代西方法理学界,对原则的解释也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

对于我们国内的研究成果,一般认为法律原则是可以作为众多法律规则之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的原理和准则。如法律原则乃是在逻辑上直接产生于法律的目的的而受法律的价值节制和约束的、作为整个法律的基础与本源的综合性的和稳定性的根本原理和观念

二、法律原则的功能

主要从法律实施的方面对法律原则的功能进行简单说明。

一是法律原则指导着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将抽象的普遍性性规则适用于具体的事实、关系、行为必须对法律进行解释并进行法律推理。

二是法律原则可以补充法律漏洞,强化法律的调控能力。由于社会的复杂性和变动性,法律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时法律原则就成为补充法律漏洞的重要手段。

三是限制自由裁量权的合理范围,防止权力滥用。

三、法律原则的具体适用

法律原则在法律之中有诸多应用之处,如指导立法,指导法制改革等,鉴于本文篇幅关系,在这里只讨论法律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

第一,“穷尽规则”由于法律规则具有确定性,不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实质上都应当优先得到适用。只有在没有法律规则可以直接适用的情况下才能适用原则,即穷尽规则才能适用法律原则。

在这里要强调一下,并不是说没有相应的直接的法律规则,而是说在法律体系中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则可以适用。因为没有直接规定此类事件的规则,但可以从法律体系中需找到相应的规则,典型的就是指“类推”。

第二,为了实现个案正义,在司法实践中直接适用相应的法律规则可能导致案件的结果极不公正,让人难以接受时为了得到公正的判决结果,此时可以适用法律原则。这个过程表现为通过法律原则为法律规则创设了一个例外。但是我们这里明显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如何判定极度不公正,有没有一个相应的标准,是否直接扩大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的任意性,适用法律原则对社会生活更为必要?此处不再展开,文章最后再做分析。

第三,在司法实践中另一个直接适用法律原则的情况是“更强理由”。根据我们对法律原则的理解,法律规则可以还原为法律原则,那么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之间的关系就可以转变为法律原则之间的关系,就可以转变为支撑法律规则的法律原则与导致公正结果的法律原则之间的关系,判断谁对生活更为必要,就是要衡量二者之间谁具有更大的重量性。

第四,“普遍性”——“不得下不为例”,为了达到公正的效果和限制法官的恣意的目的,不论是将法律原则转化为法律规则,还是给法律规则创设一个例外,必然要求他们自此以后对所规范的事实状态普遍适用,而不能下不为例。

四、法律原则司法适用的思考

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的适用和冲突解决方法前面已经提到此处不在详述。理论的研究对司法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两者之间是相接承的关系。但是社会实践的复杂性和发展性,以及理论的争论性和司法实践对理论的选择性,又使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理论的模糊性和实践的确定性也是影响司法公正的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对于法律规则的适用和冲突解决,有明确的方法,可以按照该方法将法律从应然直接到实然,指导司法实践,并无太大的争议。当然法学理论界来说,已经有成熟和详细的研究,司法实践中也是如此贯彻执行。

其次,法律原则的适用也有具体的要求和条件,但是,实践中法律原则的适用案件相对于法律规则来说要少的多,每一次法律原则的适用对于法官来说都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因为法律原则的适用必然或多或少的设计法官的自由意志和自由裁量。自由裁量的幅度对案件有重要的影响。自由裁量的幅度越小,就越靠近法律的制定目的,引起的争议也就越小,反之引起的争议越大,对案件的公正性有着直接的社会冲击。

我们只能去寻求一些科学的、比较合理的依据,这就必须由我们的法律来完善,对相关的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界定,如刑法中“威胁”的界定,“凶器”的界定等等,这样一来就有了合法合理的根据,在合法合理的基础上进行自由裁量,“参考”普遍群众的意见,合理的把握,做出公正的判决。

参考文献:

[1][美]布莱恩·H.比克斯.《牛津法律理论词典》.邱昭继等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

[2][美]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任务》.沈宗灵,董世忠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

作者简介:

陈颖超(1987~),男,汉族,陕西宝鸡人,现为西北政法大学法学理论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正多边形和圆反思下一篇:我国学前教育研究论文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