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2024-04-18

三顾茅庐的成语故事及解释(精选16篇)

篇1:三顾茅庐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东汉末年,曹操趁天下群雄四起,一片混乱的时侯扶持天子,控制了朝廷,并且以天子的名义向各诸侯发号施令。爱才若渴的刘备为了实现建国大业,乐此不疲地到处搜罗人才以积蓄力量。一次,刘备听说隆中有位叫诸葛亮的隐士是个才气无双的人,就带上厚礼,与关羽、张飞一起来到隆中的卧龙岗,想请诸葛亮出山,帮自己打天下。他们来到诸葛亮隐居的茅舍,不巧诸葛亮已外出不在家,刘备等人扫兴而归。时隔不久,刘备等人又冒着风雪来到隆中,结果又扑了个空。刘备小心翼翼地给诸葛亮留下一封信,表明自己对他的景仰和希望他出山的愿望。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第三次去拜访时,诸葛亮正好在家睡觉。他们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外等候,直到诸葛亮醒来才被请进了屋里。刘备不辞劳苦几次拜访,使诸葛亮大为感动,终于答应做刘备的军师。诸葛亮以经天纬地之才辅佐刘备,屡建奇功,最终帮助刘备建立了蜀国。三顾茅庐的故事告诉我们执着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尤其是当它用在积极向上一面的时侯。

【三顾茅庐例句】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莫言《蛙》一〇〇:“民国十九年,当年袍泽乡党韩复榘兄主席山东,三顾茅庐请高某出山,高某难却韩兄厚谊,赴鲁上任,先任省参议员,后任平原、曲阜县长,今春改任高密。”

【三顾茅庐造句】

相传刘备三顾茅庐之前,孙权曾想先入为主差张昭请聘诸葛亮为臣,却被其婉言谢绝。

如果没有你我不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如果没有你我更不知道“悬梁刺股”的故事。

篇2:三顾茅庐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汉语注音】:sān gù máo lú

【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驰驱。”

【成语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三顾茅庐的意思】:茅庐:草房;顾:拜访;东汉末年时期,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来帮助自已打天下,曾经三次到诸葛亮的茅庐中拜请。比喻诚心诚意地一再登门邀请某个人。

【三顾茅庐的近义词】:诚心诚意、草庐三顾、求贤若渴、爱才若渴、礼贤下士;

篇3:婚姻法解释三实施后的故事

嫁入豪门费尽心机施骗局

今年30岁的方慧出生于山西省太原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一直到高中,都和父母还有弟弟挤在两间不到30平米的棚户房里。拥挤不堪的环境和生活中的诸多不便,让方慧从小就有个愿望,自己拥有一间独立的卧室。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方慧父母相继下岗,方慧拥有自己卧室的梦想就此破灭。

大学毕业后,方慧在太原做售楼小姐,她省吃俭用,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攒钱给一家人买套房子。然而三年过去,面对飞速攀升的房价,方慧只能望房兴叹了。在房地产行业的几年工作经历告诉她,工资水平和房价涨幅远不成比例,单靠自己的能力买房如同愚公移山。

就这样,方慧的择偶观不知不觉间有了变化。方慧的父母也希望她找个家庭条件好的男朋友,结婚时由男方父母出钱买房、买车,这样方慧就不用当房奴吃苦受累。亲朋好友帮她安排的相亲对象都是富二代。

2005年10月,方慧参加同学婚礼时认识了比自己大两岁的董鹏。通过交往,方慧觉得董鹏还算可靠,特别是家庭条件优越,方慧的美貌气质也深深吸引着董鹏,得到双方家庭认可后,这段感情进展得异常顺利。

2006年元旦,方慧和董鹏举办了隆重的婚礼,婚后他们住在董鹏父母给他们准备的一套200平米的大房子里,方慧干脆辞掉了工作,照顾丈夫料理家务,时刻准备做妈妈。

转眼两年过去了,方慧一直没有怀孕。在妻子的建议下,董鹏到其姑姑工作的医院做检查,被查出患有不孕症。这对董鹏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他怎么也无法接受这样的残酷现实。不过让董鹏稍感欣慰的是,妻子不但没有因此冷落嘲讽,反而不断安慰,生活里也更加体贴他。方慧建议在福利院里领养一个孩子,但董鹏希望推迟几年,方慧看拗不过丈夫,勉强答应了。随着时间的流逝,董鹏慢慢从自己没有生育能力的痛苦中走了出来。

2008年7月,董鹏和客户到酒吧喝酒,期间,董鹏听到旁边一个年轻女孩哭泣的声音,只见两个年轻小伙子和一个女孩在拉扯,其中一个人用手揪住女孩的头发就打。一向率直的董鹏于心不忍,冲上前一把卡住打人小伙子的脖子,与他厮打在了一起。年轻女孩趁机拨打110报警,两个青年没敢继续纠缠,匆匆离去。

女孩对董鹏的出手相救感激涕零,告诉董鹏自己叫张丽娜,刚刚失业,男友又提出分手,自己不同意便遭到殴打。董鹏看她眉清目秀还很有礼貌,心生怜悯,想起公司最近因为业务发展,需要招聘新员工,便询问张丽娜是否愿意来自己的公司工作,张丽娜喜出望外。就这样张丽娜成为董鹏公司的文员,和董鹏的距离近了,接触也频繁起来。董鹏对家庭的责任感、出众的工作能力和不凡的谈吐,都让张丽娜崇拜不已,虽然董鹏只把张丽娜当作一个普通员工,可张丽娜却不这样想。

一次,董鹏因为工作出差几天,张丽娜不停地打电话嘘寒问暖。她对董鹏生活上的热情“照顾”,董鹏也有察觉,便有意和她保持距离。然而,时间一久,董鹏觉得和张丽娜之间有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每次感觉要和张丽娜之间发生点什么时,董鹏就会想到自己是有家室的人,妻子又那么深明大义,不但不责怪他没有生育能力,还处处为他着想,想到这些董鹏就会为自己的“感觉”而有负罪感。

张丽娜几次邀请董鹏和她一起逛街,都被董鹏婉言谢绝。张丽娜觉得每天面对自己喜欢的人,却无法亲近,简直就是一种煎熬,痛定思痛,她决定离开董鹏的公司。

意外得子起波澜识破谎言

2009年1月6日是张丽娜的生日,张丽娜打算在这一天邀请董鹏一起过生日,借此向董鹏表白压抑在心中的爱,然后第二天就离职。1月6日晚上,张丽娜直接拨通了董鹏的电话:“你过来一下好吗,也许这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了。”张丽娜说出所在地址后,没等董鹏答应,就挂了电话并关了机。

夜里11点,董鹏匆忙赶到张丽娜所在的酒吧,张丽娜见到董鹏后,情绪有些激动,不知不觉间,两人都喝了不少酒,张丽娜更是依依不舍。深夜,董鹏送张丽娜回到住处,就在董鹏转身离开时,张丽娜一把抱住了董鹏的脖子……第二天醒来,董鹏十分愧疚,如果妻子知道了,自己还有什么脸面。而张丽娜也没有纠缠,整理好东西就离开了。离开之前,董鹏看她一个农村姑娘也不容易,就给了她5万元钱。等张丽娜离开后,董鹏总算放下心来。

董鹏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直到2009年10月的一天上午,董鹏突然接到了张丽娜的电话:“我怀了你的孩子,马上到临产期了,本来不打算告诉你这些……”董鹏一下子蒙了:“这……这怎么会是我的孩子……”张丽娜在电话里啜泣着说:“我离开没多久就发现自己怀孕了,这个孩子肯定是你的。”原来,张丽娜离开董鹏公司后就到一家电子厂上班了,发现自己怀孕后,第一个念头是把孩子打掉,但想到董鹏是个不孕症患者,要是能为他生个孩子,是多么难能可贵,也许董鹏这辈子就这么一次有自己孩子的机会。想到这些,张丽娜就有些于心不忍,最终把孩子留了下来。

董鹏十分不解,回想起那晚的确和张丽娜发生过关系,不过自己没有生育能力是不争的事实,怎么会突然冒出一个自己的孩子?董鹏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会不会是张丽娜生活拮据走投无路,想借此敲诈勒索?但听张丽娜的口气似乎又不像在撒谎。他觉得事情蹊跷,就暂时帮张丽娜安排了一家医院住下来。

董鹏回到家,跟妻子商量道:“我想再去医院做一下检查,以前医院的检查会不会出错?”董鹏之所以想再检查,一来是想确认自己到底有没有生育能力;二来,也可以揭穿张丽娜的谎言。妻子却觉得董鹏莫名其妙。

在张丽娜分娩的日子里,董鹏寝食难安。而董鹏的妻子方慧也已经感觉到有些不对劲,以前董鹏下了班就会早早回家,最近总是不见人影,回到家也魂不守舍。特别是董鹏突然提起要再做生育能力检查,让方慧感觉一定事出有因。

此时,董鹏则趁张丽娜不注意,拿出随身携带的小剪刀,把刚生下来的孩子的头发剪下来一点放进准备好的塑料袋,离开病房后直接去了一家做亲子鉴定的医院。几天后,亲子鉴定结果出来了,董鹏和新生婴儿有99.99%的血缘关系。董鹏大为震惊,但他依然有些怀疑,于是又到另一家医院做亲子鉴定,结果依然是有血缘关系。这下董鹏彻底相信了。

与此同时,方慧对丈夫的怀疑也与日俱增。2009年10月底的一天,方慧悄悄尾随董鹏到了张丽娜所住的产科病房,得知董鹏不但在外面有了女人,还生了个儿子,简直要气炸了,回到家就和董鹏大吵一架。

董鹏也觉得非常愧对妻子,他打算搬出去住一段时间。就在董鹏收拾东西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妻子的一个日记本,出于好奇,他随手翻开,里面大多是他们结婚以来的琐碎事情。当看到中间一篇时,董鹏愣住了:“为什么上天如此不公平,我不能做一个完整的女人……我欺骗了他,是因为我爱他,爱这个家,希望他可以原谅我……”

董鹏继续看下去,感觉自己都要爆炸了,他不敢相信和他相濡以沫的妻子,竟然是一个如此自私、有心计的人。原来,方慧很早就知道自己没有生育能力,但又怕董鹏抛弃她,提出和她离婚,于是主动提出要带董鹏到她姑姑所在的医院做生育检查,更改了化验数据,“造成”董鹏不能怀孕的检查结果。

方慧还在日记里写道:“这件事永远都不能让他(董鹏)知道……”多么精心设置的一场骗局啊!想到几年来自己一直背负着不能生育的精神压力,董鹏歇斯底里地爆发了:离婚!一定要离婚!

痛失房产铤而走险

那一晚方慧更是辗转难眠,她心里很清楚,董鹏是有生育能力的。尽管自己一直精心掩饰,最终还是暴露了,这时的她只有一个念头,尽量挽回婚姻。可是董鹏已经抱定了离婚的决心,方慧多次想与董鹏沟通向他道歉,董鹏都不理不睬,就这样,双方陷入了僵局。

2010年5月21日,董鹏再次找到方慧,坚决要求离婚,这让方慧伤心不已,也感觉到这样耗下去已没有意义,打算同意离婚。董鹏一直在父母的公司工作,父母给他的工资,两个人基本都花掉了,也没有什么积蓄,方慧的要求是婚房留给她,可董鹏坚决不同意,要求平分婚房,两个人僵持不下。

拖了一年之后,2011年5月23日,董鹏以方慧利用欺骗的手段剥夺自己生育权为由,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2011年8月8日下午,法院终于开庭,主审法官在庭审总结时谈到,考虑到夫妻感情已经破裂,准予他们离婚,并将在判决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充分考虑到方慧没有工作的实际情况。离婚诉讼中董鹏要求分割的主要共同财产是两人的婚房。该套房产是董鹏父母出资,在董鹏婚前购买的,但因为种种原因,产权证在婚后才办理完毕。方慧主张两人的房屋有自己一半。

没想到几天之后,2011年8月12日,最高法院毫无征兆地宣布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于2011年8月13日实行。方慧收到了董鹏发来的短信,这一次的短信语气很平淡:“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七条的规定,打官司的婚房是我的个人财产,和你无关。”

房产有妻子一半,可过了一个星期,就在一审判决下达前的周末,婚姻法新司法解释突然落地,于是那套婚房与方慧半点关系都没有了。想想这么多年来,为了掩盖不能生育的事实,自己不惜费尽心机,眼看这样的幸福即将瞬间消失,分得房产的希望也即将落空,方慧说什么也不能接受。特别是婚后她就不工作了,一直在做全职太太,除了丈夫每个月给的生活费,她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自己脱离社会这么久,再找工作不容易,因此进退两难。

虽然自己曾经欺骗了董鹏,让他受到了很大的精神伤害,但想到自己这么多年来的付出,现在却要面临几乎是净身出户的境地,方慧伤心欲绝,也不甘心,自己决不能就这样重新沦落到一无所有的地步。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她脑海里产生了,她要趁自己还没有搬走之前,偷偷把房子卖掉。拿定主意以后,她拿来家里的房产证,找人做了一本她是房主的假房产证。

2011年8月16日,方慧很快托熟人找到了一位买房者王女士,因为方慧在这个小区居住多年,所有人都没有怀疑方慧的身份。方慧把王女士带到房子里。看过后,王女士非常满意。她提出要看房产证,方慧便拿出了伪造的房产证,王女士非常认真地左看右看也没有发现什么破绽。王女士说:“你一定要把房子给我留着,我今天就可以付给你50万定金。”方慧一听说:“好啊!我这就把房产证质押在你手里,我们再签个合同,这个事就没有问题了。”王女士想自己手里有了房产证应该不会出问题,所以两人当场签下了一份二手房买卖合同。她当即带方慧到银行付了50万定金。方慧的房产证作为抵押暂时由李女士保管。

方慧急于得到剩余的房款,然后一走了之,于是不停地打电话催促王女士,焦急之情溢于言表。方慧的这种态度引起了王女士的警觉,于是她到万柏林区房管局调查有关这套房子的信息,这一查,王女士吓了一跳,自己付了50万定金拿到的房产证竟然是伪造的。知道自己被人骗了,王女士立即报警。

2011年8月25日,方慧接到了王女士打来的电话:“剩余房款我会很快给你,明天你先来拿一部分。”方慧看王女士如此通情达理,不假思索就答应了下来。

2011年8月26日,方慧到达见面地点,突然冲过来两个警察将她抓住。此时的方慧才知道事情已经败露,一下子瘫软在了地上……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十三条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用夫妻共同财产出资购买以一方父母名义参加房改的房屋,离婚时另一方主张按照夫妻共同财产对该房屋进行分割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购买该房屋时的出资,可作为双方离婚时的债权予以处理。

婚姻法新司法解释令人们的择偶观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有房”甚至“房产若干”的征婚男士悄然“失色”,女士们更青睐于那些有真才实学的具有软实力的潜力股男士。找个情投意合的人,一起奋斗买房,这样过着才踏实。更多的年轻人表示,新婚姻法让女性看清“男人不靠谱,靠自己才是王道”,表现出“嫁富二代不如嫁潜力股”的择偶新变化。房子虽重要,但牢靠的婚姻最终还得依靠双方的感情基础。

(责编/方堃)

篇4:初出茅庐成语典故及造句

意思是初次出来做事,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刚到工作岗位上,缺乏经验。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二、初出茅庐成语典故

东汉末年,刘备 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 并拜为军师。而关羽 、张飞 对他不以为然。没过多久,曹操派大将夏侯惇 领十万大军攻打新野,刘备找诸葛亮商议,诸葛亮说:“怕众将不听我令,愿借主公印剑一用。”刘备忙将印剑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开始集众点将。

命关羽带一千人马埋伏在豫山,放过敌人先头部队,看到起火,迅速出击。张飞带一千人马埋伏在山谷里,待起火后,杀向博望坡 。关平、刘封 带五百人马,在博望坡后面分两路等候,敌军一到,立刻放火 。又把赵云 从樊城调来当先锋,只许败不许胜。刘备带一千人马作后援。

关羽忍不住问:“我们都去打仗,先生干什么?”诸葛亮说:“我在城中坐等。”张飞大笑说:“我们都去拼命,先生你好逍遥!”诸葛亮说:“印剑在此,违令者斩!”关羽、张飞无话,冷笑着走了。在战斗中,各将按诸葛亮吩咐行事,直杀得曹兵 丢盔弃甲。诸葛亮初次用兵,神机妙算,大获全胜。关羽、张飞等佩服的五体投地。

三、初出茅庐成语造句

1、初出茅庐的王强战胜了老将张明,取得了这次乒乓球比赛的冠军。

2、请大家对初出茅庐的社会新鲜人,多鼓励,少批评。

3、四年的时间改变我们太多,那些初出茅庐的我们长大了。

4、小明虽然才华横溢,却没有料事如神的本事,就初出茅庐的小书童。

5、我刚参加工作,可说是初出茅庐,应该虚心地向老师傅们学习。

6、一个初出茅庐的设计师办一场秀竟然要花5万多英镑,而场地还是免费的。

7、有时,投资者在初出茅庐的公司下注之后,就好会想要改变公司的管理结构。

8、我不是初出茅庐的小朋友,我懂为人处事之道。

9、他必定相当出色,所以初出茅庐,老总就委以重任。

10、初出茅庐:他虽然初出茅庐,工作起来却是有条有理。

11、诸葛亮初出茅庐,出来后就才华横溢,每次都料事如神,做起事来胆大心细。

12、他初出茅庐,哪有可能独当一面的能力?

13、我是初出茅庐,才到这里工作,请多多关照。

14、我初出茅庐,一切不懂,请大家多指教。

15、虽未能见你初出茅庐,但愿能陪你华丽谢幕。

篇5:三顾茅庐的故事

顾:拜访.茅房:草房.三顾茅庐也写作“三顾草庐”.

原意:刘备三次到诸葛亮居住的草屋去拜访他.

比喻意:诚心诚意地邀请或拜访.特指地位高的人放下架子,亲自登门去看望或请教有学问的人.

篇6:三顾茅庐的故事

当时有一位名士叫诸葛亮(字孔明),隐居在隆中卧龙一带,人称“卧龙先生”.刘备听谋士徐庶说诸葛亮很有才能,便带结义兄弟关羽和张飞,亲自去隆中拜访他,想请他出山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大业.

可是他们来到诸葛亮的草屋时却没能见到他,兄弟三人不由得失望而返.不久,刘备又带着关羽和张飞,冒着风雪第二次来到诸葛亮的草屋,没想到还是没能见到他,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书信,表明自己的.诚心,想要邀请诸葛亮出山,共同拯救国家危难.又过了些日子,刘备吃了三天素,沫浴更衣后,准备再次去拜访诸葛亮.关羽却说:“诸葛亮也许只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去也罢.”张飞也说:“不如直接将诸葛亮拿绳子捆来.”刘备责备了两人一顿,又带着他们第三次来到诸葛亮的草屋.这次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打扰,于是和两个兄弟等候在外面.直到诸葛亮醒来,三人这才进草屋,真诚地说明来意.

篇7:“三顾茅庐”的真的吗?

小百迷们,你们知道吗?一直以来,就有人对此事的真实性有所怀疑,他们认为事实不是这样的,刘备并没有“三顾茅庐”,而是诸葛亮自愿归附刘备的。

瞧,这分歧来了!别着急,我们一点点地来说这些事。

“三顾茅庐”的典故

在《三国演义》中,关于这件事情的记载是:当时曹操很欣赏刘备的谋士徐庶,于是就派人骗徐庶,说他老母亲病了,速回家看看。徐庶是个大孝子,临走时告诉刘备,隆中的诸葛亮是个奇才,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能够得到天下。

缺了得力的谋士,刘备连忙带着礼物去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不在家。过了几天,刘备又冒着大雪去见诸葛亮,看见一位青年在屋内读书,赶紧过去行礼。可惜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受朋友之邀出门了。刘备很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自己非常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

转眼间就快到新年了,刘备又去隆中,不巧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便在屋外恭恭敬敬地站着。

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方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计策。诸葛亮分析了天下的形式,制定出三分天下的策略。刘备深感佩服,便请求诸葛亮出山相助。就这样,刘备亲自到诸葛亮那里去请求拜见、赐教,共三次前往,才得以相见。

刘备和诸葛亮,谁先找的谁?

“三顾茅庐”,这个被世代传颂的经典故事,在三国人鱼豢写的《魏略》、西晋司马彪写的《九州春秋》里却是另外一个版本,不是刘备亲自上门邀请,而是诸葛亮自我推荐。这多少让喜欢诸葛亮的人有些接受不了。

这两本书大同小异地说,刘备带兵攻打樊城时,诸葛亮预测曹操要攻打荆州,于是就前去求见刘备。刘备刚巧与客人谈话,因为从来没听过诸葛亮的名字,所以没把他放在心上。过了好一会儿,别的客人走了,刘备见只有诸葛亮还待在那里,就与他谈起荆州的形势来,临走诸葛亮献了一条攻城的妙计。刘备听后十分赏识,从此便重用起诸葛亮。

后来,有人则调和了这几种说法之间的冲突,认为“三顾茅庐”与诸葛亮的樊城自请相见都是真实可信的。清代学者洪颐煊在《诸史考异》中说,诸葛亮开始求见刘备时,见于樊城,刘备虽然对他以礼相待,但不器重。后来,徐庶说诸葛亮很有才,刘备才“三顾茅庐”,虚心拜访并重用他,彼此间才逐渐有了很深的感情。诸葛亮对刘备的知遇之恩非常感激,因而记入《出师表》中,一点也不计较先前被冷落的情形。

在纪连海史书特别节目《三国三人行》中,纪先生称历史上还存在另外一种版本:诸葛亮一直在南阳隐居,到了26岁,他毛遂自荐去找刘备。他去了很多次,可刘备根本没时间搭理他。于是诸葛亮把刘备臭骂一顿。不料想,刘备觉得此人颇有个性,找来一谈话,还真有学识,后来就委以重任了。

如何解释“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如果《魏略》和《九州春秋》记载的是事实的话,那么在诸葛亮的《出师表》里,“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句话又该如何解释?难道是诸葛亮说了假话?还是《出师表》根本就不是诸葛亮所作呢?

一般人读《出师表》,从“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里读出的信息是去了三次才见到。别急,我们先读读杜甫的诗,“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频”这个字,你注意到没有?多次的意思。有可能是去了三次见了三次,还有可能不止去了三次。在古书里,“三”可以解释为“多”的意思。所以呢,刘备并不一定只请了三次,他可能经常来串门,随时请教。按照《出师表》的说法,“咨臣以当世之事”,刘皇叔不停地提问题,谈一谈天下我们应该怎么办怎么办。结果他俩越谈越拢,越谈越投机,越谈越契合,越谈感情越好。最终刘皇叔拍板,这就是我要找的人,诸葛亮也拍板,这就是我要找的人。

看来,这诸葛亮与刘备究竟是“一见”,是“再见”,还是“三见”,只有当事人知道了。不过,不管是谁先找的谁,诸葛亮为蜀国鞠躬尽瘁的精神,对刘皇叔的忠心,还是非常令人感动的!

号角吹响,“小百迷”集合!

你同意刘备“三顾茅庐”的说法吗?

1.同意,因为无论是《三国志》还是《出师表》上都有记载。

2.不同意,对一个没有实际经验的年轻人,刘备不会给这么高的礼遇。

3.是诸葛亮先找的刘备,刘备对诸葛亮了解后才有以后的“三顾茅庐”。

4.其他。

欢迎到百科探秘军事QQ群:225982095、281392621交流。

篇8:三顾茅庐成语故事

三顾茅庐的主人公是刘备

三顾茅庐:形容求贤若渴的成语。也用来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刘备的简介: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根据《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公元221年3月15日(农历二月初五)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或蜀汉,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汉中和甘肃白龙江一部分。公元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三顾茅庐的典故:

建安末年,黄巾军起义,天下大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坐据朝廷,占尽天时;孙权父兄业承,拥兵东吴,占有地利;只有刘备寄人篱下,虽胸怀大志却一事无成。他听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德才兼备,于是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樊市,一说为今河南南阳城西)卧龙岗,希望诸葛亮能出山辅佐他成就一番大事。

可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能失望而归。不久,刘备再次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来到卧龙岗,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就莽撞,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无奈,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了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以及希望能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又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3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兄长两次亲自前去拜谒,礼节已经很重了,恐怕这个人也就是徒有虚名,不用去了。”张飞则说:“像他这样的村夫,不用兄长去了,我去就行,他要是不来,就拿绳子把他绑来。”刘备顿时呵斥道:“你难道没听说过周文王拜见姜子牙的故事吗?连文王都能如此敬贤,你这样太无礼了!这次你不要去了,我和云长一起去。”

张飞自知错了:“既然两位哥哥都去,小弟我又怎么能落后?”于是刘备三人第三次拜访诸葛亮,谁知这回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丝毫不敢惊动,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攀谈起来。就在这小小的草庐之中,诸葛亮畅谈天下形势,提出“鼎足三分”的计策,令刘备大为倾倒。而诸葛亮也为刘备的诚意所打动,同意出山辅佐他。

这就是著名的“三顾茅庐”,在《三国演义》中被描绘得惟妙惟肖,刘备礼贤下士,真心诚意的精神令人深感敬佩。诸葛亮的人生也从此有了转机,跟随明君成就了一番事业。但是这段家喻户晓的历史却一直备受争议,各类史书的记载出现了不同的地方,焦点就集中在究竟是刘备礼贤下士“三顾茅庐”,还是诸葛亮遍访明君“毛遂自荐”呢?

关于“三顾茅庐”的最初记述是在蜀汉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出师北伐前所写的《出师表》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此外,西晋陈寿所著的《三国志 诸葛亮传》,虽然对于这件事的介绍只有寥寥几笔“凡三往,乃见”,但仍可以看出作者对于“三顾茅庐”事件本身是持肯定态度的。尤其是书中写到的《隆中对》,更详细地记录了刘备前往隆中的3次之行以及诸葛亮畅谈雄图伟略的内容。

刘备当时正是求贤若渴,所以“三顾茅庐”应该是合情合理的。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写诗道:“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杜甫的诗也写过“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佳句。

但是史书《魏略》和《九州春秋》对此的记载却大相径庭。在它们的叙述中,这段君臣相遇的故事是从诸葛亮的“毛遂自荐”开始的。

建安十二年,曹操已经基本统一了北方地区,荆州成为众矢之的,而荆州牧刘表又缺乏应对之策。当时刘备正屯兵樊城,为了使荆州免受战火的蹂躏,诸葛亮决定亲赴樊城去求见刘备。刘备当时正在会客,他不认识诸葛亮,见诸葛亮非常年轻,所以没有留意,也就当做一般的士人来接待。

过了一会儿,别的客人都走了,只有诸葛亮还留在那里。刘备一向有喜欢编旄的嗜好,刚好有客人送来一牦牛尾,他就编织起来。这时诸葛亮说,我以为将军必定胸怀大志,可没想到只是结旄而已。刘备解释道,不过借此解忧。诸葛亮问,你认为刘镇南比得上曹操吗?刘备说比不上。诸葛亮又问,那将军您自己比得上曹操吗?刘备说那也比不上。

诸葛亮说,刘镇南比不上曹操,将军您也比不上曹操,难道你们就坐在荆州等死吗?就等着人家来宰割吗?刘备说,那我们能有什么办法呢?于是诸葛亮开始向他分析荆州的形势以及刘备应该采取的对策,刘备大为动容,觉得眼前的年轻人是难得的人才,从此待以上宾之礼。

三顾茅庐的启示:

篇9:才气无双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汉语注音】:cái qì wú shuāng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成语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形容很有才。

【才气无双的意思】:才:才能和气魄;形容才能和气魄举世无人可比。也就是说世上没有第二个才能和气魄可以与之相比了。

【才气无双的近义词】:才华横溢、出类拔萃、才气过人、才高八斗;

篇10:三顾茅庐成语故事介绍

【原文】

臣本布衣(1),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2)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3),猥自枉屈(4),三顾(5)臣于草庐之中,谘(6)臣以当世之事,由是(7)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8)。(诸葛亮·《前出师表》)

【注解】

(1)布衣:平民。

(2)不求闻达:无意追求名誉显贵。闻,音“问”。

(3)卑鄙:地位卑微低贱。自谦之词。

(4)猥自枉屈:委曲贬低自己的身分。猥,音“伟”。

(5)顾:拜访、探望。

(6)谘:音“资”,通“咨”,商量、询问。

(7)由是:因此,自此以后。

(8)驱驰:奔走效力。

【故事阐述】

我本来是个平民百姓,在南阳隆中耕种,为的是能在乱世中苟且保全生命,并无意追求名誉显贵。先帝不因为我出身卑微低贱,反而委屈贬低自己的身份,一连三次到草庐里来拜访,向我征询对当今天下大事的意见,因此我非常感谢、非常激动,于是我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后来“三顾茅庐”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对贤才真心诚意的邀请、拜访。

【讨论】

(1)身为堂堂一国之君的刘备,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找隐居山林的诸

葛亮呢?

(2)平民身份的.诸葛亮为什么值得让人接二连三的来拜访?

(3)对于有才能的人,我们是不是也能象刘备一样有开阔的心胸,放下身段去

虚心求教?

【造句练习】

例:老陈不忍心拒绝王经理三顾茅庐的诚意,最后决定到他的公司任职。

例:为了表示诚意,我决定三顾茅庐,请刘先生出马协助。

【相似成语】

不耻下问;求贤若渴;握发吐哺;礼贤下士

【课后时间】

请找出三个以“三”开头的成语。

篇11:刘老师的“三顾茅庐”

这天,杨绪军照例没有交作业,刘老师又把他叫到办公室谈话。开始,无论刘老师怎样问,杨绪军只是低头看着脚尖,什么都不说。刘老师决定改变策略换个方式问,他亲切地对杨绪军说:“小朋友,你不交作业,是不是因为遇到什么困难了?不论你有什么困难,老师都会帮你的。”这话果真问到点子上了,小绪军听完后眼睛忽闪忽闪的,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刘老师拉着他的小手继续问道:“你家里都有什么人?”孩子说,爸妈都打工去了,家中只有爷爷和奶奶。“那你为什么不交作业呢?”杨绪军红着脸说:“我没有铅笔。我每天叫爷爷买,可他就是不买。”刘老师想了想说:“不要紧,老师先给你买了用,然后再请你爷爷给你买一些备用。”

刘老师随后给小绪军买了一支铅笔,并打电话给杨绪军的爷爷,爷爷很爽快地答应了。

一个星期之后,刘老师发现他买给杨绪军的铅笔,孩子已经用完了,就问他为什么爷爷还不买铅笔?小绪军听后伤心地哭了,刘老师只好又给他买了一支,心想看来自己得亲自走一趟了。

放学后,刘老师和杨绪军一起乘车来到了他家。门上落了锁,刘老师想,这老人家莫不是还在田间劳作吧?可真够辛苦的,就叫杨绪军带他去找,结果,小绪军却带着刘老师熟门熟路地来到了一家麻将馆。刘老师对正在“砌方城”的绪军爷爷说明了来意,老爷爷盯着牌桌,漫不经心地说:“买铅笔啊,我没工夫。”刘老师听后,强压着怒火说:“好,那我就在这里等您有空!”老爷爷看了看黑着脸的刘老师,也觉得自己做得不对,“嘿嘿”干笑了两声,放下麻将和刘老师他们一起回了家。

通过一番交谈,老爷爷马上给孙子买了几支铅笔,晚上督促孙子做家庭作业。

第二天,小绪军就按时交了作业,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几天,杨绪军又不交作业了,原因还是没铅笔了,刘老师决定再度家访。到了杨绪军家,还是铁将军把门,这次刘老师直接来到麻将馆,看到老爷爷叫着号子,打得正起劲儿,问到买学习用品的事情,老爷爷挠着头支支吾吾地说,家里不是没有钱,而是他心思都放在打麻将上,连吃饭都顾不上,那有心思管孙子的学习用具。

刘老师语重心长地说:“杨大爷,老了确实该享享福,但可不能耽误了孙子读书啊!”之后那一段时间,杨绪军同学作业按时交,而且完成得不错。没想到,半个月后,“旧病”复发。其他老师说,干脆你找家长要点钱,把孩子的文具全包了算了。刘老师摇摇头说:“帮助学生固然是我们的责任,但扶愚更是我们的义务,几支铅笔、几个橡皮擦没多少钱,但能治本吗?”刘老师思来想去,决定再去找一趟杨绪军家。

这一次,可不一样,一见面,老爷爷红着脸,放下麻将就赶回家,上烟敬茶,分外热情。老爷爷羞愧地说:“刘老师,您不用说了,就凭你三番五次地家访。我今后不玩了,一定在家好好照顾孙子。”

篇12: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梗概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篇13:不自量力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不自量力例句】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三》:“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七回:“就说我们殿试都是侥幸名列上等,并非不自量力,何敢自不量力,妄自谈文。”

唐.韩愈《调张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撩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张恨水《写作生涯回忆》七:“我就在理化讲堂上,偷偷地作起应征小说来,为什么偷偷地呢?就由于怕人家笑我不自量力。”

【不自量力造句】

小日本通过钓鱼岛事件使中日关系恶化,这在当前形势来说是不自量力的挑衅。

篇14:不拘一格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汉语注音】:bù jū yī gé

【成语出处】:清.龚自珍《己亥杂诗》第一百二十五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成语语法】:动宾式;作宾语、定语、状语;着重于“破”,强调打破格局创立新风格。

【不拘一格的意思】:拘:限制;不拘:不拘泥;不限制;格:规格、方式、标准;比喻打破常规,不局限于一种规格与方式。

【不拘一格的近义词】:形形色色、兼收并蓄、五花八门、标新立异;

篇15:谈谈《三顾茅庐》的衬托艺术

衬托实际上是一种以虚写实的作文技法,如果运用得当,可以让笔下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新鲜感。按主要事物和陪衬烘托事物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关系上的不同,衬托一般可以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类。

所谓正衬,就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类似的次要形象从正面衬托主要形象。正衬可以是人物之间的映衬,也可以是其他方面的衬托。《三顾茅庐》中的正衬主要表现在环境描写方面,作者通过描写与心理、气氛、形象等相似的环境,从正面烘托想要塑造的人物。比如文中对于卧龙冈一段的环境描写,就是正衬。诸葛亮住所周围环境如何?山冈蜿蜒好像卧龙、松林梳疏朗朗、溪流清澈见底、竹林青脆欲滴。你看,这条卧龙,不正暗示这里正生活着一位等待时机大展宏图的诸葛先生吗?而松林疏疏朗朗,溪流清澈见底,竹林青翠欲滴、秀丽宜人,这些美丽的词语所描绘的一幅秀美的风景画,不管你怎么读、怎么看都让人神清气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几乎可以确定,生活在这里的人一定是胸怀宽广的,一定是聪颖灵慧的,一定是幸福快乐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啊!这段的环境正衬对于烘托刻画人物形象,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主题都有帮助,此为一“衬”。

再说反衬,就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的形象。刘备的三弟张飞是个莽汉,说话直来直去,一不如意就是打打杀杀。你看,作者只用了短短数语,就一下子勾勒出了这位三将军的鲁莽和憨直——“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与张飞的无礼相反,刘备处处显得彬彬有礼。这就是用张飞来反衬刘备。那么,哪些细节的描写表现了刘备对人才的敬重与渴求呢?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并圈画。譬如,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继而是轻轻地敲门,恭恭敬敬地站立等候等。一粗鲁、一细致,一随意、一诚心,这样的鲜明对比,更加凸显了刘备尊重人才的形象。这又是一“衬”。

另外,有些时候,衬托并不因为互衬者之间的主宾关系而非要厚此薄彼。俗话说:“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试想如果没有了绿叶的陪衬,红花怎能显得更加娇艳?因此,互衬的双方是相映成趣的。上文我们说了文中有许多细致描绘刘备语言动作的词句,目的何在?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不难看出,刘备对贤才渴求和珍视的程度越强,越是能衬托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两者互为所依,相得益彰,此为三“衬”。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正是语文实践。在学生理解了“衬托”手法的运用之妙后,可要求学生趁热打铁,运用这种方法仿写一个小片段。亲身实践再一次告诉我,从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去突破教学的难点,是个好方法。

篇16:孜孜不倦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汉语注音】:zī zī bù juàn

【成语出处】:《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成语语法】:并列式;褒义词;作状语、谓语或者定语,用于工作和学习研究。

【孜孜不倦的意思】:孜孜:勤勉,努力不懈;不倦:不知道疲劳困倦;形容非常勤奋,做事或学习都不知道疲倦。

【孜孜不倦的近义词】:勤勤恳恳、终日乾乾、废寝忘食、笃行不倦、如饥似渴、乐此不疲、好学不倦、夜以继日;

上一篇:阅读教学的基本路径下一篇:励志2020阅兵式观后感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