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父母中学生作文

2024-05-23

感恩父母中学生作文(通用14篇)

篇1:感恩父母中学生作文

文秘助手之小学生感恩父母的作文300字:学会感恩父母

从我们出生到现在,父母都在无时无刻的关心我们爱我,想买什么就买什么,需要什么就买什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根本不用担心衣服不够穿,东西吃不饱,但是我们吃饱了穿暖了,那父母吃的是什么,穿的是什么呢?

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过个好年,每天过的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就瞒着孩子去外地打工,有时候,为了省钱,春节也不回家了,把剩下来的路费钱攒起来寄给孩子买好吃的,买好玩的,买有关于有助于学习的书,让孩子更能健康的成长在阳光般的温暖家庭里。有时候衣服破了,舍不得买,自己就一针一线的缝好,接着穿,直到衣服穿不得为止才买一件像样的衣服。有时候父母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加班加点,废寝忘食。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难道他们傻了吗?不,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好。

我们应该崇尚节约,了解父母的苦心,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让父母操劳过度,我们应该好好学习,不应该成天玩电脑、看电视、泡游戏机。

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学会感恩父母,从我做起!

小学作文频道为大家推出【】考生也可点击以下入口进入免费试听页面!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新东方或名校名师授课,细分知识点,重难点各个击破,所有知识点“一网打尽”!

篇2:感恩父母中学生作文

古时候,唐代诗人孟郊写了一句千古流传的赞颂母爱的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正是赞颂母爱的一首诗。

在我的脑海里,有一件事我还记忆犹新。记得有一天放学,天色昏暗,下了红色大暴雨,我只带了一把小小的雨伞,谁知到够不够呢?当我努力的撑着小伞,艰难的走到校门口时,我发现,妈妈来了!我问妈妈:“我有伞啊?你怎么还来接我呢?”妈妈说:“你的伞那么小,要是你淋湿感冒了怎么办?”我望着妈妈,眼眶湿润了,我顿时感觉到母爱是伟大的,更是无私的!

篇3:感恩父母中学生作文

1. 情景再现, 感知父母的养育之恩

父母赋予我们生命, 并把我们养大, 付出了很多。我们应该通过教学, 让学生感知父母的养育之恩。小学品德教材中这一方面的教学内容有好几课, 如一年级《我从哪里来》《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 (苏教版, 下同) , 二年级《成长记录袋》。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各种形式, 尽可能形象地再现父母养育孩子的情景。如:在教《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一课时, 我在课堂上展示了学生收集的小时候用过的物品, 出示部分学生的出生证明和现在的体检表, 引导学生对比自己生活中的成长照片, 播放学生幼时生活片段录像 (家长为孩子过生日制作的) , 请妈妈代表讲孩子小时候的故事, 让学生再次感受父母对自己无私、温暖而又深沉的关爱, 重温自己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的情景, 让学生在家庭生活的甜蜜回忆中感知父母的养育之恩。

2. 以情动情, 激发感恩父母的情结

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激情, 以情感人, 激发学生的感恩情结。

教学《父母的难处》时, 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以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课前, 让学生调查父母有哪些难处, 并思考这些难处中哪些与自己有关, 自己能为解决这些难处做些什么。课上, 我在黑板上引导学生用填表的形式分别从家庭经济、父母身体、工作压力等其他因素汇总父母的难处, 并剖析哪些难处是因为自己产生的。在剖析的过程中, 熟悉的画面不时地在学生的脑海里浮现, 使学生产生了情感的共鸣、内心的冲动,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谈谈自己要为父母做些什么。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会渐渐认识到做让父母省心、放心、开心、称心、顺心的点滴小事就是感恩父母。

3. 以境激情, 萌发感恩父母的意识

心理学研究认为, 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感知事物和认知事物往往离不开具体形象。若要使学生保持较长时间的有意注意, 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在品德教学中,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 创设有人有事、有情有景的特定情境, 使学生从被动的听课角色转变为现在的主动角色, 从而设身处地地感受情境、感悟情感、领悟事理, 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情境的生动性、具体性、形象性, 进而以境激情、以情冶性。

教学《有多少人为了我》时, 我创设了一个“父母”为孩子辛苦操劳一天的特定情境, 让学生扮演“父母”, 身临其境体验“父母”一天是如此的辛苦。孩子在这一体验活动中, 感知父母一天的精力竟大部分花在了照顾孩子上, 付出了太多的辛苦, 从而萌发了要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的感恩意识, 在他们的心中已经萌发了感恩父母的意识。

4. 以活动为载体, 强化感恩父母的意识

实施感恩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知恩于心, 感恩于行, 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所以创设特定情境, 萌发感恩意识后, 还必须通过实践活动, 强化感恩的意识, 并把这种感恩意识外显为感恩行动。教学时我积极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报恩, 从小事做起, 将感恩之情落实在日常生活中。譬如开展“每天为父母洗一次脚”“每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等感恩进家庭系列活动。接着趁热打铁,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一段时间以来的感恩行为, 请家长代表到场发言, 夸夸孩子的感恩行为, 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感恩是快乐生活之源, 从而强化感恩意识。

5. 以节日为依托, 内化感恩父母的意识

对学生进行感恩意识的培养, 是一种多方面的、长期的教育。教材中蕴涵的感恩教育内容毕竟是有限的, 我们就以与感恩父母有关的节日为依托, 开展主题活动, 强化感恩父母的意识。

在妇女节、母亲节期间, 我们在《爸爸妈妈, 我想对你说》的教学中适时插入谈话活动“我和妈妈”, 母子亲情活动“妈妈爱我我爱妈妈”等。谈话活动“我和妈妈”以“妈妈为我做了什么?我为妈妈做了什么?”为话题进行互动交流, 目的是让孩子明白:父母养育自己很辛苦, 父母也需要孩子的爱。母子亲情活动“妈妈爱我我爱妈妈”中, 我们把妈妈代表邀请到班级, 讲述自己为孩子付出的感人故事, 震撼孩子的心灵, 内化学生感恩父母的意识。

总而言之, 培养感恩父母的意识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 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里蕴涵的感恩因素, 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 使学生知恩、报恩、施恩, 增强感恩意识, 对父母永怀感恩之心, 常做感恩之事。

篇4:感恩父母中学生作文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感恩现状;感恩意识;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2-0116-02

前言

近些年来,一部分大学生存在感恩意识缺失、感恩行为缺乏的现象,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道德危机事件。这种现状引起了全社会对于感恩和感恩教育的关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感恩行为的调查分析研究,可以明确当代大学生感恩行为行动方面的不足之处,本文着重调查了当代大学生对父母的感恩行为。通过加强对他们的感恩教育使当代大学生增强对父母的责任感,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以回报父母,从而达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基本道德素养的目的。正是基于以上现实背景,本文致力于当代大学生对父母感恩行为现状的调查研究。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当今高校的所有在校大学生(以北京林业大学所有在校大学生为调查总体)研究他们对父母的感恩状况。

选择以北京林业大学在校大学生为调查总体,随机选择在二教上晚自习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它涵盖全校各专业学生,这样选择调查对象,调查面广、实用性强,可操作性也强。

(二)研究方法

具体方法:采用问卷法收集数据资料,利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此外还结合文献收集等方法。

设计问卷:假设当代大学生对父母感恩行为缺失严重,其原因是由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影响三方面原因造成的。从调查对象的性别、专业、是否独生子女以及出生成长地是农村还是城市,这几个方面分类统计设计问卷。

因变量:当代大学生对父母感恩行为。

自变量: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

二、调查过程

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做了调查,实发问卷100份,回收92份,回收率为92%;5份无效问卷,87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94.6%。

三、调查结果

(一)大部分大学生对父母都有感恩意识,并且比较注重在精神上回报父母

根据调查结果,大部分大学生都知道对父母感恩,对父母有感恩意识,其中87.4%的大学生都记得父母的生日,而只有4.6%的大学生不记得父母的生日。而调查到父母生日当天你会做什么,有73.6%的同学选择给父母打电话表达祝福,12.6%的同学选择了给父母送鲜花或礼物;有50.6%的大学生选择工作了多回家看望父母,42.5%的同学想工作以后多给父母买好东西孝敬父母。从这个调查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对于父母的辛苦付出是充满感恩的,并且很有意识要回报父母,普遍表示将来要在物质和精神上给父母以回馈,并且比较注重在精神上回报父母,他们除了表示生日给父母送礼物、工作了给父母买好东西外更加注重对父母精神上的慰藉,他们普遍表示将来会多抽出时间陪父母聊天,在生活上多关心他们,告诉父母自己过得好好的,让他们放心。

(二)当代大学生对父母普遍缺乏感恩行动

1.当代大学生对父母虽有感恩意识,但是缺乏感恩行动

根据我们的问卷数据来看,父母生日当天有32.6%的同学选择了心里有祝福但不好意思对他们表达;而有57.5%的同学想过为父母洗头或洗脚,但是从来都没洗过;有49.9%的同学偶尔空闲想帮父母做家务活,但最终都没帮忙,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父母有感恩意识,但是普遍缺乏对父母的感恩行动和回报,当代大学生对父母的感恩意识大于他们对父母的感恩行为。

2.感恩行为比较

本问卷又对当代大学生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从男、女生,文、理生,独生、非独生子女以及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大学生做了分类统计,当被问及面对家里的家务活,您怎么对待时,以及您经常会向父母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谢吗?其中男、女生,文、理生,独生、非独生子女以及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大学生的回答比例如以下图表所示: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父母的感恩行为普遍缺乏,而男生对父母的感恩行为明显低于女生,理科生对父母的感恩行为明显低于文科生,独生子女对父母的感恩行为明显低于非独生子女,而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对父母的感恩行为稍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

整体来说,当代大学生对父母的感恩意识很强,都对父母心存感激,但有些人不会表达出来,也没有意识到应该为父母做点什么,如经常打电话,在父母生日的时候表达祝福。父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影响我们最大的人,是最值得我们感谢的人。当代大学生对父母的感恩意识是非常强烈的,但行动跟不上意识,大部分同学都不太好意思对父母说些感谢的话,有时候想感谢父母,总觉得很别扭,以至于就不去做了。

(三)当代大学生对父母感恩现状调查的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方面

(1)有44.8%的大学生认为父母偶尔教育我们要懂得回报、感恩,而不是经常教育。24.1%的大学生感觉到父母是感恩行为的表率,而58.6%的大学生只是偶尔才感觉到,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父母自身缺乏感恩行为,不能以实际行动来做出表率和示范,很多大学生家长不能做到对自己父母的孝敬感恩,不能言传身教,给大学生造成不良的家庭影响。

(2)另外,46%的大学生认为父母养育他们不需要他们的回报,这是由于父母过分溺爱当代大学生,只是对他们无条件付出而不要求回报,久而久之,大学生认为父母对他们的养育理所当然,对他们的关爱也理所当然,他们也就心安理得地接受父母的关爱,而不想着去感恩回馈父母。

2.学校教育方面

(1)学校过分追求升学率、就业率,缺少感恩教育和感恩实践活动的实施。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56.3%的大学生表示在学校偶尔接受过感恩教育,而只有17.2%的大学生表示在学校经常接受感恩教育。而仅有5.7%的大学生表示学校经常举行感恩实践活动,现如今学校教育过分追求升学率、就业率,忽视了感恩教育,缺少了一些感恩实践活动的实施。这必然造成当代大学生的感恩知识匮乏,感恩行为不足。

(2)学校长期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自我表达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使当代大学生养成了被动接受父母的爱而不会主动对父母表达感恩。

在调查中,仅有11.6%的大学生认为从小学到现在所受的学校教育的方式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学校教育不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教育方式产生的直接后果,53.5%的大学生认为使学生养成了比较被动地接受知识,久而久之不会主动表达。长期的学校教育是填鸭式的应试教育,而不是素质教育,忽视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自我表达能力的培养。长久以来,当代大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父母的养育和关爱,而不会对父母进行表达感激和感恩的行为,致使当代大学生的感恩行为缺乏。

3.社会教育方面

社会风气恶化,金钱至上、盲目攀比等,整个社会大环境受到污染,当代大学生在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逐渐丧失了对父母的感恩行为。

有37.4%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大环境是影响感恩教育现状的最主要的因素,社会上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的不良风气也影响着逐渐走向社会的当代大学生们,他们过多考虑个人私利,追求物质利益和个人享受,盲目攀比而不顾父母的含辛茹苦,这种事件比比皆是,这种不良的社会环境也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对父母感恩行为的表达。

(四)提出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行为缺失的教育对策

有29.4%的大学生认为父母的引导及言传身教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感恩行为非常重要,有21.8%的大学生认为阅读古今中外的各类书籍及感恩事迹比较有效,20%的大学生认为应在学校开展感恩心理引导,使当代大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关爱。

我们认为大学生对父母感恩意识行为的缺失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因此,应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大教育力量,努力提升当代大学生自身各种素质,让当代大学生在这个四位一体的体系中学会关爱父母、体谅父母,与父母和谐共处,最大限度地促进大学生感恩父母意识的形成,由意识上升到行动上,从而用行动和言语回报父母,进而回报社会,回报国家。

参考文献:

[1]赵艳红,范雯婧,郑治.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篇5:感恩父母的中学生作文

以前我对你们有很多话要说,可是不敢说。现在我借这个机会告诉你们,你们常说我不懂得感恩父母,可我何尝不想让自己感恩父母呢?自从你们第一次开始说我不懂得感恩父母时我就变了,难道你们没有发现吗?从那以后我和你们吵架的现象少了,可能是你们没发现吧!这我不怪你们,当然也不能怪你们。在在父亲节和母亲节送上我花钱为你们买的礼物,并写上自己的祝福与感恩。但换来的却是你们冷冰冰的训斥。我在心里安慰自己你们是为我好,可眼泪还是流了出来,结果又迎来父亲的一顿臭骂。你们每次说我不懂得感恩后我就努力的向你们证明我懂得感恩,可每次都没有成功。父亲母亲在你们心中什么才是懂得感恩呢?

也许是我做的不够好吧!在这个世界上,你们能为了我倾其所有,可我却不能。可能你们需要我感谢的并不是从物质上来获得,而是我听话罢了,所以我要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来回报生我,养我,供我读书的你们。

篇6:感恩父母学生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父母对我们的爱都藏在平淡的生活中,它琐碎、细小,像一丝风,似一缕雾,又或者说它像一滴水,早已渗透到生活深处,但我们是怎样回报他们的呢?我们只认为他们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因此,我们从来都没有品读过这份爱,也没有回报过什么。

每当我摔倒,受伤严重时,我总听见一个人在哭泣,我总想知道她是谁?长大后我知道了,她是——妈妈。妈妈为我所做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为我哭,为我笑,为我······但是,我连芝麻大小的事都没有为她做过,也从不在意她的音容笑貌。不过长大后,我渐渐明白了许多······我开始为感恩父母做出了行动。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要在家,妈妈无不为我操劳着,忙碌着:做饭、洗衣、叠被······今天我也要为妈妈做一件事。

我百般思考之后,决定给妈妈洗脚。老师布置过许多次“为妈妈做一件事”的作文,但我从不做,因为我觉得太麻烦、太丢面子了,但是,这次我一定要做。

星期六的晚上,一家人吃过晚饭后,在看电视,这时,我端着一盆水,要给妈妈洗脚,妈妈说“老师又布置作文了吧?自己歇歇吧!”我说:“我只是想给您洗脚罢了,没有

别的意思。”“哎呀!我又不是不会洗,待会儿自己会洗的。”妈妈说。“不行,不行,不行。”我撒着娇说,“人家好不容易才给您洗这么一回脚,按理说,您应该高兴才对呀?”妈妈沉默了一会儿,最终,接受了我的请求。

我帮妈妈脱下袜子,放在一边,把妈妈的脚放进水里,我看到妈妈的脚很粗糙,与我相比,那真是天壤之别。我轻轻地给妈妈洗脚,突然,妈妈抖了一下,我问“怎么了,妈?用太大力,把您的脚捏疼了?”妈妈微笑着摇摇头,但是,我看到妈妈的脚上,有许多龟裂的口子,我心中泛起一阵酸痛的感觉,我的眼睛湿润了,我问妈妈:“疼吗?”妈妈只是微笑着说:“没事,不疼。”我半晌没说话,因为我······

我为妈妈洗完脚后,我想了很多,或许,我们为父母做的太少太少······我们要用感恩的心,来回报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一杯浓浓的奶茶,哪怕是一支残缺的花朵,都会让他们绽放出美丽无比的笑容!

篇7:感恩父母学生作文

有一种爱,他让你肆意地索取和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

这一个人叫“父亲”,这一种爱叫“父爱”。

没有历史史诗的撼人心魄,没有风卷大海的波浪滔天,父爱就象一场春雨,一首情歌,润物无声,绵长悠远……

父爱是天涯游子的最终归宿,是润泽儿女心灵的一眼清泉,它伴随儿女的一饮一啜,丝丝缕缕,绵绵不绝……

于是,在儿女的笑声泪影中便融入了父爱的缠绵……

父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父爱就象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父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父爱就象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父爱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父爱就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父爱就是儿女病榻前的切切焦灼;父爱就是儿女成长的殷期盼……

想起了父亲,志向消沉就会化为意气风发;

想起了父亲,虚度年华就会化为豪情万丈;

想起了父亲,羁旅漂泊的游子就会萌发起回家的心愿;

想起了父亲,彷徨无依的心灵就找到了栖息的家园。

时光如水,年华易逝,似水流年淡去我们多少回忆,却始终不改我们对父亲的绵绵思念……

莺归燕去,春去秋来,容颜渐老,白发似雪, 儿女在一天天长大,父亲却在一天天衰老……

当儿女望见高堂之上的白发亲爹,他们都会投入父亲怀抱,热泪涟涟!

父爱是伟大的,也是无私的,它沉浸于万物之中,充盈于天地之间。

有了父爱,人类才从洪荒苍凉走向文明繁盛;

有了父爱,社会才从冷漠严峻走向祥和安康;

有了父爱,我们才从愁绪走向高歌,从顽愚走向睿智;

有了父爱,也才有了生命的肇始,历史的延续,理性的萌动,人性的回归。

让我们展开岁月的长卷,拂去历史的烟尘,去感触这人间的真情,去解读父爱的缠绵……

高台亭榭间的清歌漫舞已渐渐消歇,昔日的繁华风流已湮灭无闻,只有绵绵慈父爱,穿越时空,流注千年!

是历史,赋予父爱亘古的深沉;是真情,赋予儿女对父亲深深的依恋。

忙碌和粗心,让我们忽略了太多太多的父爱,当父亲节再一次来临时,请把你心中涌动着的感激、思念、祝福、歉疚……都说给爸爸听吧!让情感在今天尽情地渲泄----爸爸,我爱您!

篇8:感恩父母

刚刚过去的星期天是我十二岁的生日。那天,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感恩父母。因为有了父母才有了我,才使我有机会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享受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是他们给了我生命,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儿女有了快乐,最为开心的是父母;儿女有了苦闷,最为牵挂的也是父母。舔犊情深,父母之爱,深如大海。

然而,同学们,你们是否扪心自问过:我们对父母的挂念又有多少呢?我们是否留意过父母的生日?民间有谚语:儿生日,娘苦日。当你在为自己的生日庆贺时,你是否想到过经历死亡般的痛苦让你降生的母亲呢?是否曾真诚地给孕育你生命的母亲一声祝福呢?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自古讲求孝道,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也就是讲,父母的身体健康,儿女应时刻挂念在心。但据报道,今年北京某中学的抽样调查却显示: 有近5 0 % 的学生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 更谈不上对父母的生日祝福。 同学们, 或许一声祝福对自己算不了什么, 但对父母来说,这声祝福却比什么都美好,都难忘,都足以使他们热泪盈眶!

孝,其为人之本也。一个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同学们,让我们学会感恩父母吧!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不要再认为父母是理所当然帮我们做任何事情的。他们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已经是足够伟大,且将我们养育成人,不求回报,默默地为我们付出了。 我们就别再一味地索求他们的付出,感恩吧,感谢父母给予我们的一点一滴!

在此,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身体安康!永远幸福快乐!

篇9:感恩父母的“家训”

中国人自古以来看重家庭,很多人家里都有“传家宝”。欢迎您把它们背后的故事写出来,寄给我们,与大家分享交流。

相信您的“传家宝”可以感染更多的人,一个积极向上、和谐温暖的家庭愿景与社会梦想,会因此获得更有力的支撑。

说起家训,那是帝王或富贵之家才有的传家宝。而我是一种什么家境呢?我们家5口人:父母和我们姐弟3个。1953年,我出生在河北省清苑县一个普通的贫困农家,那时父亲40岁,我的上面有一个姐姐,大我8岁。在我四岁多时,母亲把我和姐姐带到北京与父亲团聚。1957年冬,我有了弟弟。那时父亲已经在北京打工二十几年了。

我爷爷家境十分贫寒,奶奶的眼睛很早就失明了,家里共有5个儿子,我父亲行四。父亲从16岁起就给地主做长工。后来,父亲和同村伙伴一起来到北京,在一家饭馆做学徒工。

虽说爷爷的家境不好,但父亲年轻时很好学,他曾多次告诉我,他小时候腰里常掖着一本祖上留下来的童蒙书,例如《三字经》《名贤集》等。父亲只要有空闲,就请教村里识字的人教他认字,时间久了,腰里的书都掖得破烂了;父亲也时常在地上或沙盘上用小木棍练习写字。1949年全国解放后,父亲参加了席卷新中国的扫盲运动,在单位举办的识字班里学习了很多东西,父亲后来的文化程度相当于高小。我母亲是文盲,基本不识字。写到这里,也许有人会提出疑问,这样的家庭文化背景,孩子能得到什么“家训”呢?我的回答是肯定的:能。

人必有家,家必有训

常言说得好,“人必有家,家必有训”。事实上,任何家庭,从古至今都有家训。家训的教育内容可谓十分宽泛,其中涉及家庭生活、言行举止、个体修身、交友处世,乃至经商、从政、建功立业等各个方面。我们家最常听到的家训之一是《三字经》的一些话,例如“人之初,性本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融四岁,能让梨。”“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还有《名贤集》里的一些句子,例如“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凡事从实,积福自厚” “心要忠恕,意要诚实”“常怀克己心,法度要谨守”“在家敬父母,何必远烧香”“年老心未老,人穷志不穷”“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泰山不却微尘,积少垒成高大”“长江一去无回浪,人老何曾再少年。大道劝人三件事,戒酒除花莫赌钱” “平生正直无私曲,问甚天公饶不饶”“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些句子很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理解了之后,很容易记住。久而久之,就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应当说,这些内容就是我们家的一种“家训”。此外还有另外一种“家训”,那就是父母的榜样作用。

人人都有父母,父母必有训诫

有道是“人人都有父母,父母必有训诫”。我的母亲虽然没有读过书,但她经常教育我们姐弟几个的口头禅是“做人要有良心”“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活要勤俭,浪费是罪人”。母亲一生勤俭持家,很会过日子。譬如说,我从小穿的衣服许多都是姐姐穿过后经母亲修改的。印象比较深的是,我穿的衣服经常带一些花色图案,如蓝底粉红色的小花夹袄,样式还是大襟的,因此,我有时会因穿衣服遭到同学的嘲笑。为此,母亲总是安慰我说,能有衣裳穿着不冷就好。

母亲最恨浪费粮食的人了,记得我上小学三年级时,有一次母亲见我踢掉一团落在地上的米饭,严肃地批评我说:“你要懂得惜福。吃饭别忘了种谷的人,在老家种粮食的人是多么不容易啊,你必须把饭捡起来,用水涮涮吃掉!”这件事虽过去了很多年,但我印象极深。那时候我家住在北京西城区阜成门外北城根的一平房小院,有两间不大的居室,在不到6平方米的厨房里用碎砖和泥土砌有一个烧柴草的灶台。我家房子的后边七八米就是护城河,长长的河堤上有一行行柳树和丰茂的野草。我从9岁时就开始给家里做饭,其实主要是用柴灶熬一锅玉米面粥,或烙玉米面贴饼子或煮面条。父母在我七八岁的时候,为了节省下买煤的费用,常吩咐我去护城河边搂野草、拾树枝,晒干后当燃料。1970年北京修建地铁,我家搬迁到了百万庄,那时我已在位于黑龙江密山兴凯湖的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了。迄今,我非常怀念在阜成门北城根居住的日子,那里是我最早接受家训的难忘之所。

我于1978年由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空间物理专业毕业后,来到北京天文馆《天文爱好者》杂志编辑部工作,直到退休。30多年来,我主要从事杂志的编辑工作,负责“太阳”“时间历法”“宇宙学”“青少年学天文”“太阳系空间探测”和“爱好者之页”等栏目的组稿和编辑出版工作。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应社会需要,我曾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北京市科协和大、中、小学中积极开展天文科普讲座,撰写科普文章和图书创作。迄今出版著书15种,总计大约230多万字。作品获得了社会不同的奖项。

我从多年工作生活实践中体会到,一个人在儿时和青少年时期的成长,甚至成年之后,家教都非常重要,良好的“家训”必不可少。慈祥、睿智的父母对后代的垂训和示诫,反映了长辈人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智慧,是家族后人立身处世、为学进取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说,家训是传统的中国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精华。

(责编:辛娅)

篇10:中学生作文:学会感恩,孝敬父母

在外,他扛起一片天地。在家,他扛起柴米油盐。

他,像一座雄伟的高山,用他那宽大的肩膀撑起整个世界。

他,就是父亲。那个为了我们的生活而不断拼搏的父亲。在我做错事时,他会严厉地呵斥,使我若惊蛰悚然醒悟; 在我成功时,他会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教育我不要骄傲自满,停滞不前,可是,我分明看到他脸上掩盖不住的惊喜;在我夜半生病之时,我会影影约约地听到他急促穿衣的声音,看他的身影匆忙的身影匆忙消失在黑夜之中,不一会儿便气喘吁吁地拎着药回来。蓦然地,我发现,橘黄的灯光氤氲这整个房间......

总有一个人,温柔细腻。总有一个人,体贴入微。

在外,她兢兢业业。在家,她把我的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

她,如一条涓涓细流的小溪,将生活中的温暖流入你的心田。

她,就是母亲。那个为了我们的生活日夜操劳的母亲。在我悲伤时她会默默的添上几道菜,一次次叮嘱我多吃点;在我快乐时,她的嘴角会微微上扬,漾起那如向日葵般明媚的微笑;在我捧回沉甸甸的奖杯时,她那带着鱼尾纹的眼睛慈爱地眯成了一弯月牙......

我知道,父母所做的一切,并不是私的天性。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因此,我们是否可以为父母多做一些事呢?我们是否可以主动地给他们夹夹菜?我们是否可以挽着他们的手,陪他们散散步,聊聊天?我们是否可以帮他们做做家务,揉揉肩捶捶背,抚慰他们一天的.辛劳?我们是否可以为他们唱唱歌,说说笑?我们是否把他们的生日牢记心上?我们是否应该认真学习,不让他们烦恼?“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人生在世,光阴似箭,不要等到一切灰飞烟灭时才抱头痛哭。那,太迟了......

同学们,不要羞于表白,不要吝啬你的情感。父母是生你养你的人啊!是他们,赐予了我们生命;是他们,用生命实现对我们的守护;是他们诠释了爱的伟大......感恩,是一种美德,是做人之根本。最基本的感恩就是感恩父母。当你拥有这份感恩之心,你就能推己及人,感恩他人!

父爱如山,巍峨耸立。母爱似水,源远流长。他们的爱,滋润着我们,使我们茁壮成长。让我们学会感恩,孝敬父母!

篇11:中学生感恩父母作文800字

在感恩教育中,受和理解的就是他们在生活中切实感受到的亲情。然而对于如何感恩父母,他们的认知还比较模糊、零碎,往往缺乏感恩的具体行动。

初中十几年,感动的事情有很多。在“感恩父母”的主题课上,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我发高烧的时候,妈妈背着我去了很多医院,急得都哭了。”“我爬山的时候,不小心摔在石头上,头上流了很多血,爸爸妈妈求医生一定要救救我。”“上小书不好,爸爸总是陪我一起看书写字,每天都很累。”……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报答父母、感恩父母呢?”有的买三房两厅的房子给爸爸妈妈住,我要买轿车带爸爸妈妈去兜风,我要买很多很多的补品给他们吃,我还要……”有的考来找一份好的工作,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不少倒杯水、打扫卫生等事情太小了,不屑一顾,他们表示长大后要做大事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我假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我们中间的一位同顺,想感恩父母,但平时工作很辛苦、收入也不高。父母的住房条件不好,他想给父母买房,自己没钱,银行又不给贷款,他非常犯愁。如果你是这位同有的同多工,赚很多钱。”有的则说:“我要想尽一切办法,让父母住上大房子。”还有的说:“我要给他们买好多东西,虽然买不起房子……”在这些话语中,我能深刻地感受到孩子对父母的一片孝心,但也觉得正确的引导非常必要。我将他们说到的感恩行动进行了分类:大事和小事,并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想法,程中,逐渐认识到其实多跟父母聊聊天,常回家看看,或者多往家里打打电话,再加上工作上的父母最好的安慰。在老师的温馨提示中,,懂得了感恩父母可以从小事做起。

我为这堂课布置的回家作业是:向父母说一句感谢的话,给父母送上一枝康乃馨、给父母洗一次脚……成了这些作业,不再觉得别扭。感恩,就是这样实实在在。

篇12:高三学生作文:感恩父母

此时,妈妈的衣服很薄,她全然不知道自己穿的很薄,只一心一意地帮我退烧,我坚持不了了,不一会儿就睡了。不知道妈妈什么时候才去睡觉。第二天早晨,我听到了妈妈强烈的咳嗽声,回忆了昨晚的事情的经过,才知道,妈妈为了我竟然把自己冻感冒了。要知道,那是一个冬天的夜晚呀!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后悔、惭愧,同时心头也升起了阵阵暖意……

就在不久前的中午,我闲着无聊,将纸屑撒的到处都是,妈妈不但没有骂我,反而一声不吭地帮我打扫地面,地面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妈妈你太爱我了!”我也为刚才不好的习惯深深地自责起来,我暗暗的下定决心:我要用文明地举止回报您对我的爱。爸爸做事没有妈妈那样的仔细认真,可爸爸会在我灰心丧气时给我讲古今中外的名人的故事,使我感触很深。爸爸讲故事中,还时常穿插一些道理,让我收获很多,我知道了“失败是成功之母”“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等等很多对人有益的人生启示,由于爸爸的启迪,让我喜欢上了学习,也让我明白了——想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必须掌握很多的知识技能,现在只有认真学习,为将来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13:学会感恩,孝敬父母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母教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出一代又一代国家和民族的栋梁之材, 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发展, 也影响着世界文明进步。被世界公认的亚圣“孟子”的母亲仉氏就是中华民族优秀母亲的杰出代表, “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故事传颂了两千多年, 传播到了全世界。孟子的仁政思想和民本理念, 尤其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德观如今更加深入人心, 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最深厚的文化内涵。全国人大代表与李汉秋等多位全国政协委员, 分别在全国“两会”上提建议和提案, 不约而同地倡导发起设立“中华母亲节”, 建议以孟子出生的日子, 作为“中华母亲节”纪念日, 以此在全社会倡导感恩母亲、感恩社会、感恩祖国的高尚品德, 其孝德文化寓意深远。妇女当为人母时, 就承担起了教子成才、传承人类文明的神圣责任, 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尊敬和关爱, 彰显其功德, 理应为母亲教子成才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母亲是孩子的首任教师, 人生的奠基者。母亲教育事关人生追求、家庭幸福, 乃至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只有培养高素质的母亲, 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孩子, 才能有家庭和睦、社会和谐。设立“中华母亲节”, 倡导“感恩母亲、崇尚母爱、重视母教”的社会风尚, 功在当代, 利系千秋。

“中华母亲节”的设立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之中,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不容质疑的是我们是吸吮着母亲的血长大的。不用刻意地列举例子来证明母亲的伟大, 当她度过怀胎十月的艰辛时, 当一个婴儿呱呱坠地时, 就注定了她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她是太阳, 给了我们生命;她是大树, 为我们遮风挡雨;她是明灯, 为我们指明方向。

我爱您!妈妈!是您教我做人的道理, 是您让我从小就锻炼自己的独立性。因此, 我成了一个在困难面前不灰心, 在成功面前不骄傲的小女孩。每次别人欺负我, 您就说:”孩子, 别怕!生命上不出点乱子是不可能的, 人的一生不可能都一帆风顺, 平安无事。”人的一生中, 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 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声中入睡, 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灾灾病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读书升学费花去父母多少心血;立业成家铺垫着父母多少艰辛。可以说, 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 比地厚, 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如果人类应该有爱, 那么首先爱自己的父母, 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 爱集体, 爱社会, 爱祖国……孝敬父母, 不但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 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在精神生活, 感情方面的需求。特别对年迈的父母, 更要精心照顾, 耐心安慰。就说现在城市里的大多数老人, 虽然儿孙满堂, 在生活上不愁吃穿, 不缺钱花, 但是孩子以为工作的缘故几乎都不在身边, 平时恐怕很少见面, 所以, 在他们的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与所有的亲人团聚。不是有首歌中唱道:“常回家看看, 回家看看, 哪怕帮妈妈捶捶后背, 揉揉肩, 老人不求子女为家做多大贡献, 只求个平平安安, 团团圆圆”。所以将来不管我们走到哪里, 都要记着爸爸、妈妈;而且更要趁现在在他们身边的时候, 多孝敬他们。你在父母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 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卡片, 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 他们往往为我们倾注了心血, 精力, 而我们又何曾记得他们的生日, 体会他们的劳累, 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 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 去报答。

感恩是敬重的。著名的科学家, 居里夫人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但她在会上看见自己的小学老师, 用一束鲜花表达她的感激之情;伟人毛泽东也同样在佳节送上对老师的一份深深感激。自古以来的伟人无不有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激不需要惊天动地, 只需要你的一句问候, 一声呼唤, 一丝感慨。

感恩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 比海深, 而作为我们, 只知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条隔离带, 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 忘记了曾经父母的付出, 忘记了那一声声快乐, 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 一份孝心, 因为如此才会有和睦, 有快乐, 有彼此间的敬重。

当父母把我们带到世界上来的, 十几年前的某一天, 我们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们的到来。但由于我们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 父母们却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教育、照顾我们。尽管这是一件沉重的负担, 但父母们却毫无怨言、任劳任怨地把我们抚养长大。为了给我们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他们总是那么辛苦, 那么努力。小的时候, 我们总把这当作天经地义, 因为我不懂, 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现在, 我们长大了, 我们知道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体谅父母, 应该担当起, 照顾、孝敬父母的责任。

然而, 同学们, 你们是否扪心自问过:我对父母的关心又有多少呢?你是否留意过父母的生日?民间有谚语:儿生日, 娘苦日。当你在为自己生日庆贺时, 你是否想到过用死亡般的痛苦, 让你降生的母亲呢?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 自古讲求孝道, 孔子曰:“父母之年, 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 一则以惧。”也就是讲, 父母的身体健康, 儿女应时刻挂念在心。但据报道, 中学的抽样调查却显示:有近50%的学生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 更谈不上对父母的生日祝福。同学们, 或许一声祝福对自己算不了什么, 但对父母来说, 这声祝福却比什么都美好, 都难忘, 都足以使他们热泪盈眶!

孝, 其为人之本也, 一个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 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同学们, 让我们学会感恩父母吧!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 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 不要再认为父母是理所当然帮我们做任何事情的, 他们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 已经是足够的伟大, 且将我们养育成人, 不求回报, 默默的为我们付出, 我们就别再一味地索求他们的付出, 感恩吧, 感谢父母们给予的一点一滴。

在此, 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安康!快乐!

摘要:设立“母亲节”通常是与弘扬民族文化和提升祖国凝聚力密切相关, 作为现代治国理政的重大举措, 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重视和倡导。世界上已有40多个国家设立了“母亲节”, 赋予其本民族文化的内涵。

篇14:感恩父母,守候亲情

这温馨的一幕,一瞬间击中了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我的眼睛有些湿润。

诚然,父母送孩子上学,这在寄宿制学校是司空见惯的事,但是眼前这一幕却让我心有所动,也捕捉到教育的契机。

九月开学已近一个月,我不时收到家长们的电话或短信,除了对孩子学习的关注与生活的关心,有的家长还不无心酸地提到,孩子一走一个星期,其间一个电话都没有,待父母打过去,也会三言两语匆匆挂掉,甚至不耐烦地说“忙着呢,别烦我”。

有鉴于此,我一直想开一个“感恩父母,守候亲情”的主题班会,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素材、恰当的时机,而今天邂逅的一幕却让我已无心再等到一周一次的班会课。

铃响了,望着同学们稚气未脱的脸,我没有如往常一样让他们翻开课本,我只是缓缓地说:我给大家讲个故事,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的故事。

当我讲完这个故事后,教室里有点骚动,甚至有同学发出了嬉笑的声音,在同学们看来,父亲这样做,有些矫情,有些做作,很是可笑。我没有指责他们,我只是静静地说:做子女的,我们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甚至在别人看来,我们一无是处,但在父母的眼里,我们却是世间最完美的存在,是父母头顶上的一片蓝天,我们是他们的精神支柱,我们是他们的感情寄托,他们恨不得把全部的爱都施加到我们的身上。当然,父母爱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有的家长性格比较外向,善于沟通,他们对子女的爱,直接而热烈,子女们能时时刻刻感受到。也有一些家长,他们性格内向,不擅表达,话语很少,动作也不多,但他们对子女的爱,一样真挚而深沉,如静水流深,只是我们有时感受不到……

讲到这里,班里已是一片寂静,孩子们的脸上已不再像刚才那样轻佻,而是有些严肃,若有所思。

我接着说:你们有的同学可能很早就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但我相信绝大多数同学是第一次离开父母,远离父母亲人,远离昔日师友,你们可能会无奈、无助,但是你们想到吗?你们的父母又何尝不是第一次放手让你们远行,他们又何尝安心、安稳?你们有时想念父母,很痛苦,但毕竟还有同学陪伴,还有舍友开导,可是父母呢,夜深人静之时,望着熟悉的房间,望着空荡荡的床铺,只能把眼泪往心里流。他们不是不想打你们的电话,可是他们怕影响你们学习,怕你们嫌弃他们啰嗦,怕你们匆匆挂断……

想到这里,我有些动情,眼泪在眼圈打转,而孩子们有的已经肩膀耸动,小声啜泣。

我又说:毕淑敏有篇文章,叫《孝心无价》,其中有一段话我记得很牢,大概是这样的: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远无法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的往事,“孝”是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远无法连接。

我还说,圣人孔子曾经讲过:“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的,我们的父母年纪不算老,但是父母同样需要我们去呵护,去感恩,去守候!可是想想,我们来到省实已近一个月,其间你主动给父母打了几个电话?你打电话的时候是否才讲两三句就匆匆挂断?或者说在与父母交流的时候,你是否总是在抱怨甚至暴怒?是,现在我们无力回报父母,但是父母又指望你们回报什么呢?他们现在指望的不过是听到我们开心的声音!我们今天的作业就是:给父母打一次电话,汇报一下自己在学校的情况,哪怕是陪父母聊聊天也好。在父母没有挂断电话前,我希望你们一直说下去,听下去,守候下去……

上一篇:为母亲祈祷平安的句子下一篇:写在毕业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