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领导在读书研讨班上的讲话

2024-05-21

市政府领导在读书研讨班上的讲话(精选5篇)

篇1:市政府领导在读书研讨班上的讲话

全 市 领 导 干 部 读书研讨班交流材料

提高园区开发建设水平 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步伐 市政府副市长 刘富春(2010年7月23日)

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时刻,市委举办这次全市领导干部读书研讨班,对于我们理清发展思路,抢抓发展机遇,谋划发展蓝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就全市工业园区建设的问题谈几点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这里所说的工业园区是一个大概念,因为目前我市的工业园区名称不一致,比如四个省级园区中,定西、陇西、临洮叫经济开发区,岷县叫工业开发区;另外,正在规划建设的市级工业园区叫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其他几个县工业园区叫工业集中区。名称虽然不一致,但都是为工业经济打造的发展平台。为了表述方便,我在这里统一称为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是产业发展的孵化器,是经济腾飞的助推器。

工业园区是以区域特色经济为基础,依托骨干企业和优势产业,适当集中布局,吸引相近、相关工业企业合理集聚和要素重组,促进现代产业分工协作的专业化工业集中区。通过创建各种形式的工业园区,以实现产业集群发展,是世界上发达国家和我国经济先进地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也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客观规律。如上海、江苏、浙江等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集中了近半数的全国经济发达县,聚集着近百个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的经济园区,集聚着数以万计的企业群。这对带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我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地区,长期以来工业发展比较缓慢。“九五”期间,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仅为2.09%,到2000年达到4.5亿元,占GDP的10.42%;“十五”期间,年均增幅达到12.02%,到2005年达到7.96亿元,占GDP的11.16%;“十一五”以来,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到2009年底,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18.76亿元,占GDP的14.21%。但是工业经济总量仍然非常小,仅占全省的1.6%,在14个市州中处于倒数第二位。按照国际通用的工业化系数来衡量,我市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小于15%,目前仍然处在由农业化社会向工业化初级过渡的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最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就是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合理、工业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深

化对市情的认识,把工业的发展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臵来抓,进行了许多突破性和开创性的成功探索。特别是在2007年初,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两个转变”的重大战略部署,一是经济工作的重心要由过去侧重于农业农村经济逐步向农业农村经济和以工业为引领的城市经济并重转变;二是工作方式的转变上,要用工业化思维来思考和谋划全市经济发展。2008年7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工业发展大会,研究提出了今后几年全市工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特别是会议提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业发展十大行动计划。2009年7月,市委二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了经济结构调整工作,进一步提出工业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要通过工业的发展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在工业园区建设上,加大了对原有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同时启动了市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临洮中铺循环经济产业园等的规划建设工作。所有这些,为全市工业经济下一步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夯实基础、产业提升、蓄势转型、整体推进、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要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国办《意见》所提出的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着力推动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加快工业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落实工业发展十大行动计划,这是我们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的行动指南;最关键的是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这既是工业

发展十大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十大行动计划的根本保证。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工业园区建设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关乎全市工业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关乎工业强市战略能否落到实处。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有利于有效聚集生产要素、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有利于整合优化工业资源,形成产业集群和规模经济优势;有利于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工业污染的集中整治;有利于搭建投资发展平台、创造招商引资良好环境。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是落实工业强市战略和工业发展十大行动计划、推动工业集群化发展的当务之急。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办《意见》关于支持各个层面“示范区”、“开发区”建设和国家启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政策机遇,切实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尽快提升工业发展的承载能力,推动工业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业园区建设中需要注意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我市工业园区是在工业建设过程中逐步提出和发展起来的。90年代初,相继成立了陇西经济开发区和定西经济开发区,到2001年前后又成立了临洮县经济开发区和岷县工业开发区。2004年全国开发区清理审核后,这四个工业园区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近年来,市、县两级又相继开展了工业集中区和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工作,特别是于2009年启动了市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实行了“封闭管理、一级财政、计划单列”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但是鉴于2007年以来国家对新增园区已不再审批,最近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利用好现有的4个省级开发区,在“一区多园”上做文章,认真抓好园区升级和调整工作。主要是重新编制陇西、定西、临洮、岷县4个省级开发区规划,积极争取将陇西和定西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把马铃薯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加挂马铃薯贸工农一体化示范区牌子)、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等各类园区纳入其中;临洮中铺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要充分利用作为兰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分园区的优势,用足用活国家级优惠政策;没有开发区的通渭、渭源、漳县要抓紧规划建设工业集中区。目前,市发改委及有关县区正在抓紧重新编制和申报有关园区建设的规划。

前不久,我到市中小企业管理局、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和个别县区专门就工业园区建设工作进行了调研,结合近年来全市工业园区建设情况,感到目前我市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建设资金筹措困难,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市、县两级由于财政困难,园区建设资金十分短缺,搞园区建设普遍感到力不从心,部分园区基础设施比较滞后,配套服务功能不全,园区发展缓慢,吸引力不强。二是产业层次低,辐射带动力弱。由于我市园区建设起步较晚,入园企业大项目少,产业关联度和产业层次比较低,科技含量不高,生产链条短,集群效益和规模效应不明显,特别是缺乏大型骨干企业的支撑和带动。三是企业融资困难,发展后劲不强。企业融资渠道过于

单一,没有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特别是有些企业由于自身实力有限,买了土地就没钱搞建设,搞了建设就没钱搞生产经营,加之诚信程度不高,很难从银行获得足够的信贷支持。四是园区管理有待加强,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有的园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少,管理力量不足,只是利用财政拨付很少的办公经费来维持日常工作的运转,在协调园区内企业之间的关系、园区资源配臵、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管理服务职能显得捉襟见肘。个别职能部门在为企业服务过程中,仍然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针对全市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现状,在下一步的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中,我们要注意研究和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把工业园区的科学规划作为前提。规划是前提,是园区开发建设的龙头和依据。工业园区建设要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配套完善”的原则,根据自身的工业基础、区位条件、产业特点和发展潜力等条件,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合理布局,形成一个符合当地工业发展实际、体现集聚效应的工业格局。目前,我们正在按照“一区多园”的思路重新编制园区建设规划。我觉得,在规划编制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紧密结合国务院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有关优惠政策和项目安排,紧密结合全市工业发展十大行动计划,真正使园区成为承载国家

扶持产业发展项目的平台,成为落实工业发展十大行动计划的有效载体。二是园区建设总体规划要与产业发展规划相互配套,特别在园区产业布局中要充分考虑各个片带的相对切割与有些产业相对集中的问题,尽可能形成相互关联、相互配套的产业龙头企业集群化发展的格局。要坚持走“特色立园、特色兴园”的路子,以做大、做强、做特为目标,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相对优势,确定各自园区的功能定位和特色主导产业,努力创办特色工业园区。如果园区饥不择食,将不同产业类型企业简单组合,这个园区就不能实现1+1大于2的效果,迟早会为园区结构调整付出沉痛代价。三是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征地、分期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根据财力、物力条件和项目开发的实际情况逐步实施,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四是工业园区开发建设要与推进城镇化进程相结合,充分考虑未来园区发展与城市发展相互衔接、相互融合的趋势,通盘考虑,将金融、通讯、物流、文化、卫生等服务功能一并设计到位,并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

第二,要把基础设施建设的多元化投资作为根本。基础设施是否完善是工业园区能否引进项目、留住项目、加快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把加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先导效应,以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和聚集力。但是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光靠财政投入搞基础设施建设远远不够,甚至是杯水车薪,必须坚持多元化投入机制,多种渠道解决建设资金问题。一是

市、县两级政府要加大对工业园区建设的投入,把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财政预算,视财力情况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确保园区的初期开发和滚动发展。二是要走举债搞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子。这几年,我市和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进行的开发性金融合作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探索。工业园区建设中也可通过争取政府非经营性贷款的支持,解决建设资金问题。三是要采取市场化运作的办法,遵循“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鼓励民间资本,通过独资、合资、入股等方式参与园区建设。比如:可以吸引有实力的战略合作者组建多元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开发经营,滚动发展;可吸引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经济实体,采取承包、租赁的方式参与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参与开发收益,实行分成;可采取BT(建设、转让)、BOT(建设、经营、转让)等灵活方式,以园区收益权做质押担保,由有实力的公司投资进行园区的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和工业园区若干年后回购。四是整合项目和资金,支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园区道路建设、河堤护岸、生活垃圾处理等方面的工程,也可以通过变通的办法,整合其他领域的项目资金来完成。

第三,要把招商引资作为项目建设的关键。项目引进是工业园区建设是否成功的关键。工业园区作为工业聚集和招商引资的载体,说到底就是要筑巢引凤。当前,东南沿海部分产业梯度转移的速度在加快,对我们的招商引资工作是一个机遇。要进一步研究完善有利于招商引资工作的政策措

施,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招商。对已有意向或已经签约的项目,要发扬契而不舍精神,落实责任,一个个跟踪做好工作,使其尽快地、真正地在园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项目引进中,要注重在“大、链、增、核”四个字下功夫。“引大”,即以大项目为主攻方向,要全力争取;“引链”,即抓好产业链招商,延伸产业链;“引增”,即努力促成企业增资裂变,以扩大生产规模,并促使科技含量大幅提升;“引核”,即千方百计引进企业产品研发核心机构。当产业形成规模后,有意识地对生产要素加以整合,以重点企业为圆心,纵向聚拢配套企业形成产业链,横向以产业链为依托,向上下游产业拓展,以产业为纽带结成上、中、下游产业链,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共同体,通过“实施一批项目、支持一批企业、撑起几个产业”,引导形成新型工业化框架。尤其是在工业园区发展形成一定规模后,要注重企业技术和产品档次,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做到既要“低门槛”,又要“高标准”。要积极引导入园企业通过加快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核心竞争力。

第四,要把机制创新作为提高开发建设水平的保证。要高度重视工业园区管理机构建设和运行机制创新,坚持改善投资发展环境、落实优惠政策和优质高效服务并举,切实提高开发建设园区以及服务企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一是要创新管理体制,按照“小政府、大企业”的运作模式,充分赋予园区管理自主权,赋予相应的行政管理权限、行政审批权

限和财政管理权限,实行封闭式管理,使园区成为投资发展的主体。发达地区工业园区的成功实践证明,全封闭大发展,半封闭慢发展,不封闭难发展。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有益尝试,其他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也应当做必要的探索,以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能够促进园区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二是要研究制定和全面落实优惠政策。为了推动招商引资工作,近年来市、县两级先后制定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要对现有的优惠政策进行梳理完善,并认真彻落实。同时,要搞好政策研究,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抓住重点,制定优惠政策,对重点扶持的园区采用“一园一议”的办法,制定更为灵活有效的政策。三是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善审批行为,改进市场准入、投资审批制度,对入园项目实行一站式审批和一条龙服务,确保园区事务在园区办结,园区问题在园区解决。深入推进信用环境建设,建立健全包括政府、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在内的全社会信用体系,努力打造诚信定西。四是要提供全程跟踪、优质高效的服务。我市经济实力有限,优惠政策与外地有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工业园区要“硬件不足软件补”、“政策不足服务补”,讲究效率,讲究服务,以真情打动投资者。特别是要加强跟踪联系,定期会诊和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引进一条龙服务、项目建设全方位服务、项目投产经常性服务。

篇2:市政府领导在读书研讨班上的讲话

领导干部在学习研讨班上的讲话

通过这次学习研讨,大家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心、鼓足了干劲,形成了重要共识。

一是深刻认识到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焦发力的极端重要性。

二是深刻认识到以新发展理念引领 XX 走出全面振兴新路子的极端重要性。

三是深刻认识到推进法治建设打造全面振兴好环境的极端重要性。

四是深刻认识到调动积极性提升精气神的极端重要性。

他指出,贯彻落实书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政治要求,也是对党员领导干部政治立场、政治态度的重要检验。要按照宪魁同志的讲话要求,把强化四个意识作为贯彻书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根本保证。就领导干部如何突出干字当头、担当起全面振兴历史重任,强调四点意见:

第一,干好的前提在于掌握思想武器,在思想和行动上筑牢新的发展理念。

书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蕴含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虽然这次学习研讨结束了,但学习贯彻书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作为大家一项长期的任务,与学习书记总书记

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开展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常态化制度化结合起来,深入学、持续学、跟进学,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

同时,要认真组织好本地本部门干部的学习,努力把讲话精神转化为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推进全面振兴的强大思想武器。要学深悟透、把握精髓。对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要论述,对推进 XX全面振兴的重要要求,要潜心研学,带着信念、带着使命、带着责任,联系实际、坚持不懈地学习,领会精神实质、掌握核心要义,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要转变观念、更新理念。新发展理念既是观念范畴,也是实践范畴,既要让新发展理念入心入脑,更要具体体现到政策制定、工作安排、任务落实等各个方面,坚决调整、纠正和摒弃不适应不符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行为和做法,在谋发展、干事情、上项目上自觉贯彻新理念、引领新实践。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指导实践的一把钥匙。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目标定位在指导实践上,强化问题意识、问题导向,找准短板、找出差距,精准发力、综合施策,用新发展理念衡量工作、指挥行动、训练干部,努力在实施创新驱动、推动发展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开放水平、促进

共享发展上取得突破,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寻找机遇、打造亮点、拓展优势,真正把书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科学的方法,指导工作实践、推动全面振兴。

第二,干好的关键在于始终聚精会神,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

现在看,破解我省经济总量不大、质量效益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根本还是要靠加快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结合实际打好发展组合拳,在调整结构、转型发展上下功夫,在转换动能、培育新增长点上下功夫,在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努力提高经济运行水平,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得以充分释放的全面振兴新路子。

具体讲,必须把心思和精力凝聚到抓经济建设上来,从解决分心分神问题入手,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始终聚焦五大规划战略实施和 XX 丝路带、十大重点产业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心无旁骛促振兴,在思想上决不能有丝毫含糊和动摇,在工作上决不能有丝毫松劲和懈怠;

必须充分调动全民创新创业积极性,按照培育发展新动能、激发全面振兴内生动力的要求,在体制创新上想实招、在机制建设上搞突破,进一步推进筒政放权,全力优化发展环境,充分引进用好人才,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必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坚持向大局聚焦、向中心聚力,一切工作都要服从于全面振兴、一切资源都要服务于经济建设。要把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作为考核评价的指挥棒、红绿灯,进一步改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工作,形成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焦发力、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的考核导向,切实把各级干部的心思和精力引导到推进 XX 全面振兴上来。

第三,干好的基础在于提高能力素质,增强抓重点攻难点的改革创新本领。

目前看,我省存在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国企活力不足、非公经济发展缓慢、新的发展动能成长不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不畅等方面问题,归根结底是体制机制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去破解,靠一支勇于改革、善于创新的干部队伍去推动。就领导干部来说,既要转变思想观念、提振精神状态,更要提高改革创新的能力和攻坚克难的本领。

目前,有些干部仍习惯于依赖政府、依赖资源、依赖传统发展模式,思想和行动上的等靠要还很突出,缺乏向改革要动力的意识、缺乏向创新要发展的能力。因此,必须着力提高领导干部推进资源型城市调整结构、转型发展的改革能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做大现代服务

业的创新能力,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产业的经营能力,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办事能力,等等。

提高这些能力,重在涵养改革创新的思维。遇到矛盾和困难,要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善于运用新的理念,从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和发展质量效益的新视角,去寻求改革创新的途径办法,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使改革创新真正成为引领全面振兴的第一动力。重在增强改革创新的底气。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注重联系自身工作领域和工作实际,在加强政策、科技、管理、法律等方面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运用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推动改革发展的专业化水平。

深刻领会宪魁同志提出好环境是最大的发展红利的要求,强化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首先想到权由法定,切实做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水平,不断优化服务环境、司法环境、社会环境,推动形成健康的经济生态。重在积累改革创新的经验,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在转方式、调结构、抓转型、促升级、推进 XX 全面振兴的实践中,谋改革之策、走创新之路,尤其要尊重群众首创精

神,注重总结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内化为改革创新的能力和本领。

各级党委(党组)要注重发挥各级党干校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以提高干部落实新发展理念特别是改革创新能力为重点,着力加强教育培训,区分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干部的实际需要,实行精准式、订制式、点穴式培训,补齐能力短板;着力加强实践锻炼,加大选派优秀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工作力度,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干部到发达地区学习考察,促使干部开阔视野、增长才干,确保政治素养跟得上、思想观跟得上、知识结构跟得上、行动能力跟得上。

第四、干好的根本在于勇于担当作为,调动积极性提振精气神。按照 XX 同志关于加强教育引导、提升能力素质、正确对待干部的要求,把调动干部积极性作为一项紧迫任务和重要措施来抓,激励广大干部更好地团结和带领群众干事创业。全面振兴是 XX 发展的宏伟事业,是总书记专门对我省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能不能担当起这个历史重任,是对领导干部政治素养、党性观念的重大考验,对精神状态、能力本领的全面检验。

首先,要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时代呼唤担当,时势成就事业。战争年代勇于牺牲精神、建设时期艰苦奋斗精神、改革开放时期敢闯敢试精神,都彰显和诠释了共产党人不同时期的责任担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当

今时代赋予我们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推进 XX 全面振兴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历史选择了我们、人民选择了我们、事业选择了我们,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总书记的嘱托、无愧于全省人民的期待,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更严更实的作风,直面矛盾、抢抓机遇,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在推进补齐三大短板、走出六条新路子、激发四个动力、打造四种环境等全面振兴任务中,彰显政治品质、体现人生价值、作出应有贡献。

其次,要建设一支素质过硬、作风扎实、敢于担当的干部队伍。各级党委(党组)要贯彻落实好宪魁同志讲话要求,切实把这项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利用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契机,坚持重德才、重实绩、重基层、重公认的选人用人导向,注重从我省实施五大规划发展战略、构建 XX 丝路带和建设十大重点产业实践中,在艰苦边远地区、扶贫攻坚重点县、沿边开放最前沿、信访维稳第一线中,特别是在推动重点项目、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建设中,主动发现和大力培养勇于改革、善于创新、敢于担当、真抓实干的干部,把他们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

第三,既严格管理又热情关心。突出严早严小严预防,把严格管理贯穿到干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约束干部言行,规范权力行使,使各级干部自觉履行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严格按照党的原则、纪律、规矩办事,不滥用权力、违纪违法。这是对干部的最大关心和保护。要认真贯彻总书记强调的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旗帜鲜明地支持担当者、鼓励担当者、保护担当者,为有为者撑腰、为担当者担当,做到在政治上激励,包容失败、宽容失误,对在干事创业中一时失手、失足、失误的干部给以纠偏改正的机会,对因正直担当得罪人、遭诬告的干部及时澄清是非、主持公道,让干事的人不受委曲、不背包袱、不受伤害;做到在工作上支持,鼓励干部敢闯敢试、先行先试,为干部干事创业创造机会、搭建平台、解决困难,使他们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勇于创新的状态;

篇3:市政府领导在读书研讨班上的讲话

时代在变化, 形势在发展。作为支撑经济发展、维护保障民生的基础产业, 道路运输面临的环境和氛围持续不断优化, 这是道路运输司成立三年来我们感受最深的方面。

一是深切感受到, 党中央、国务院和部领导对道路运输工作空前重视。去年2月1日, 胡锦涛总书记到保定客运站视察, 了解道路客运服务情况, 勉励工作人员, 称赞他们能吃苦、讲付出、创新服务;温家宝总理在去年5月3日的一次座谈会上再次强调, 要把公交放到城市交通发展的第一位, 坚持公交优先。作为国家党政的最高领导人关注一个行业的发展, 这是非常难得的。部党组对道路运输工作更是给予有力支持和悉心指导, 部领导在出租汽车、甩挂运输、城市公交的管理与发展上投入了很大精力, 现在部领导到了地方后, 经常会去看看运输的工作, 听听汇报, 看看项目, 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变化。

二是深切感受到, 道路运输在交通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明显提升。从全国范围看, 公路建设仍然是当前交通运输部门最重要的工作, 但与前几年相比有了很大变化。北京、上海、重庆等直辖市以及深圳等中心城市, 包括一些发达城市, 交通运输部门领导的视角已由工程建设更多地转向道路运输, 开始把保障百姓出行放在第一位;重庆市交委从主要领导到委内部门, 从市到区县, 大家都在关注运管、研究运管、发展运管;湖北省随着交通投资体制的变化, 省厅领导也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发展运输上, 想了很多办法, 采取了很多措施。在国家“公交都市”创建活动中, 各相关城市人民政府关心重视, 十分踊跃, 福建、河南、湖北等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亲自抓公交, 这些都是以前没有过的。

三是深切感受到, 人民群众对道路运输的需求日益增长和不断变化。“衣、食、住、行”四件民生大事, 道路运输既要承担“行”的任务, 也要为“衣、食、住”提供运输保障, 从这个角度讲, 道路运输业是离老百姓最近的民生行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社会公众对运输的需求, 既有量的增长, 又有质的提升。在城市, 广大居民对修建多少立交桥可能不太在意, 更关注的是出行的安全、舒适、顺畅。在全国“两会”上, 有些代表也在讲, 我们的GDP发展很快, 好多东西建设得也很快, 但建完了寿命不长, 拆一遍建一遍, GDP上来了, 但是社会财富没有同比增加。交通运输的建设是阶段性的, 提供安全、舒适、顺畅的运输保障是长久的。

矛盾和问题也不少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 当前行业发展当中还存在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具体归纳为“四个巨大压力”:

一是面临发展的巨大压力。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 道路运输业发展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效率不高的问题集中暴露, 产业大而不强, 服务广而不优。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道路运输长期缺乏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可以说是在“贫血”状态下发展。在公路基础设施条件发生根本性改观的同时, 运输场站设施落后的矛盾将更加凸显, 不能很好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运输体系的构建。比如最近请各地申报第一批公交都市创建城市, 通过这些城市的报上来的情况看, 各城市的公交设施差距巨大。每个城市对公交基础设施的欠账, 需要后期投入大概有百亿元左右。比如火车站没有综合换乘枢纽, 旅客下车走不了;公交自身也有一些换乘枢纽, 需要首末站, 需要这些车能够进场站停靠, 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投入和建设才能解决。

二是面临管理的巨大压力。主要是我们行业在管理体制上、调控的手段上、市场的规范上、行业的稳定上, 还受到社会的关注, 往往成为社会焦点问题。过去我多次在不同场合都讲过, 我们道路运输行业和国外相比, 缺少了市场管制的阶段, 直接由计划经济进入到市场开放和市场经济阶段, 这样在运输市场的调控上、在市场主体的规范上都缺了一课。所以我们今后要加强管理、进一步规范, 说补课也好, 说调整思路也好, 实际上在过去我们更多的关注点在客运上, 后来增加了出租车, 现在增加了对货运稳定问题的关注。对这个事, 很多部门也都关注, 大家也都希望对我们整个行业加强调控, 加强管理。这可能是今后一段时期, 对我们道路运输业发展的主基调。

长期以来, 我国道路运输一直存在管理体制不顺、调控手段薄弱、市场秩序不够规范的问题。特别是进入新时期, 市场主体诚信缺失、竞争无序、行业不稳定等问题一度成为社会焦点。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是由于我们没有经历国外工业化国家普遍经历过的运输市场管制阶段, 管理滞后于改革和发展, 市场过度开放, 主体过于分散, 利益格局错综复杂, 调整难度很大。美国对运输市场管制长达45年, 建立了完备的法规体系, 形成了以大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为补充的合理的市场格局。美国在放松运输市场管制的同时, 采取了强化运输安全、降低对环境污染等技术管理措施, 避免了突然放开市场而造成的动荡。这一方面, 我们欠帐多, “补课”任务十分艰巨。

三是面临安全的巨大压力。目前, 全国每天有超过4.3亿人次群众通过道路运输出行,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近几年来, 我们时刻不放松安全管理, 加强动态监管, 落实工作责任, 大力整改隐患, 安全状况不断改善。安全管理, 现在是政府在着急, 但是, 我国道路交通参与者整体安全意识淡薄, 车辆技术等级较低, 安全管控能力不足,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违规操作屡禁不止, 道路运输安全监管责任非常大, 任重道远。特别是公交和轨道交通运营方面, 都是我们比较陌生的领域, 在当前体制不够顺, 监管不够到位、传统管理经验和手段不太管用的情况下, 我们的安全管理可以说是“如履薄冰”, 压力非常大。另外一个压力是, 一些管理部门不尽责, 不履职。

四是面临稳定的巨大压力。近两年, 城乡客运方面的信访量在部机关信访总量占了较大比重, 成为部维稳的重点领域。国家信访局将出租汽车司机列为人民内部矛盾的“重点阶层”。在行业持续不断的共同努力下, 出租汽车稳定形势持续好转, 但去年仍发生了将近10起罢运事件, 现在的规模和持续时间和影响都在缩小, 但仍然在发生。

而原先“风平浪静”的货运领域也变得不太平起来, 这是很多人想不到的。对于少数地方货运出的问题, 有几个方面原因, 一个原因可能是背后有人在煽风点火, 第二个原因是集装箱货车司机和港口堆场发生利益之争的时候, 卡车司机成了弱势。去年美国的报纸刊登了一个学者在美国跟车的报道, 报道中说美国卡车司机每小时的收入比我们的司机高70倍。我们的货车司机这么辛苦, 又不赚钱, 吃不上饭, 不闹事才怪。但和这个事相反的是, 中国的物流成本又比美国高, 这个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需要好好研究。行业发生的不稳定事件, 既与我国整体环境、发展阶段大背景有关, 也与行业发展水平相关;既有历史遗留问题, 也有社会深刻变革带来的问题, 各种矛盾错综复杂, 解决起来缺乏政策依据, 难度很大。对此,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认真对待。

国办《通知》非常重要

去年12月26日, 签发了国办的意见, 这个文件虽然是国办印发的, 但是是国务院几个领导同志亲自签发的文件, 说明他们对这个文件的重视程度, 对行业稳定的重视程度。家宝总理在这次油价调整时, 专门说到了长途客车的问题。2011年12月26日, 温家宝总理签署了《关于进一步促进道路运输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通知》 (国办发[2011]63号) 。这次厅局长研讨班的主题, 就是深入学习贯彻《通知》精神, 履行新职能, 落实新任务, 促进新发展。这个文件最后会签了11个部门才发出来, 出台难度非常大。

2009年以来, 国家对成品油价格先后进行了15次调整, 油价达到历史最高位。油价频繁上涨导致道路运输经营成本大幅增加, 对高度开放、没有实行运价油价联动的货运市场带来的影响更大。去年4月6日的油价上调, 引发了较大规模的罢运事件。国务院领导对此十分重视, 迅速作出重要批示, 国办组织进行了专题调研。交通运输部敏锐地意识到, 借机出台政策措施解决行业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 是十分难得的机遇。为此, 道路运输司集中力量, 经深入调查研讨, 广泛征求意见, 研究提出了促进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半年多来, 在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道路运输司积极协调国务院应急办和发展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安、民政、财税、法制、保监等部门, 对相关政策反复论证, 精心完善, 最终于去年年末以国办名义出台了《通知》。

国办《通知》有这样几个突出特点:一是权威性强。这是国务院首次专门就道路运输制定出台的综合性文件, 实现了行业发展政策的根本性突破, 有很高的“含金量”和很强的权威性。一个是公交车免车购税。另一个是甩挂运输的专项资金, 原来是没有的, 现在在国办文件上进行了明确, 现在财政部和交通部准备发专门的文件。二是指导性强。《通知》涉及面广, 基本涵盖了行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既有具体的优惠政策, 也有指导性的综合措施, 是解决当前行业存在的众多“疑难杂症”的一剂良方, 也是整治道路运输市场秩序的有力“组合拳”。我感觉非常重要的是, 体现了部里对道路运输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的一些思考, 总结了大家的经验, 明确了下一步我们朝什么方向去努力。三是可操作性强。《通知》明确了中央、地方以及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 每项政策措施都有责任部门, 规定详尽, 要求具体, 责任明确, 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文件下发后, 我们又进行了任务分解, 同时也在联系国办, 与国务院有关部门也进行任务分解。

《通知》的制定出台是道路运输行业的一件大事, 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可以有力补好当前道路运输体系中的“短板”, 把通知落实好, 发展好, 把矛盾解决好, 有利于促进制约影响行业发展深层次矛盾的解决, 为道路运输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二是通过完善运力调控、加强安全监管、维护市场秩序、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等方面的政策, 将为提高道路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 促进行业安全管理, 维护群众利益提供重要保障。三是通过清理规范收费项目、实施运价油价联动机制、维护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等相关政策措施, 可以妥善化解矛盾, 保持行业稳定健康发展。总之, 《通知》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 是指导我们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对促进道路运输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落实《通知》提出的要求, 是当前道路运输工作的中心任务。

《通知》的颁布实施来之不易, 必须备加珍惜, 全面贯彻落实。部党组对贯彻落实《通知》非常重视, 李盛霖部长、冯正霖副部长专门批示, 要求明确部内司局分工, 下一步工作就是要齐心协力, 把这个《通知》落实好。李部长在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 专门就此作了强调。道路运输司在第一时间组织进行了集中宣传。冯正霖副部长发表署名文章对《通知》作了详细解读。部里制订了部内司局分工方案, 细化为28项具体任务, 逐一明确了责任司局。

篇4:市政府领导在读书研讨班上的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是一次极其重要的深刻转变。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重要力量,必须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激发新活力,培育新动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坚实步伐。下面,结合个人学习、工作实际,谈一点对高质量发展的认识和体会。

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高质量的理念引领

发展理念决定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和发展成效。以什么样的理念引领发展,以什么样的方式推进变革,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把这五大发展理念,统称为新发展理念,强调要增强科学发展本领,善于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进入新时代,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扩大有效投资为抓手,以创新驱动为路径,以产业集群为支撑,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县域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二、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高质量的投资拉动

有投入才有产出,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在促进高质量发展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进入新时代,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更加注重投资的有效性,切实摆脱重数量、重规模的传统投资理念,追求以重结构、重效益为特征的高质量投资,以高质量投资作为县域经济稳增长、补短板、强实力的现实选择和有效路径。近年来,我们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重大机遇,以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等产业为重点,坚定不移抓招商上项目,积极扩大有效投入,增上亿元以上项目105个,其中省重点项目25个,发展质量和后劲明显增强。同时,大力实施了一批城乡建设、农业农村和民生项目,着力补短板、强弱项,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性、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三、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高质量的科技创新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我们始终坚持用科技创新来提高产业层次,以“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现代管理”为抓手,推动传统产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向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20XX年以来,我们实施10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67个,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在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方面,我们对照主导产业转型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方向,大力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工程,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优秀企业家和能工巧匠。同时,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与天津大学、国家农业制冷装备研究中心、河北大学等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合作,推动企业由制造向创造、由生产向研发转变,切实增强主导产业的科技水平和总体效益。

四、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高质量的环境保障

篇5:市政府领导在读书研讨班上的讲话

学习贯彻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

7月26日至27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26日至27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出席。

习近平强调,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能否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们党要明确宣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指出,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我们强调重视形势分析,对形势作出科学判断,是为制定方针、描绘蓝图提供依据,也是为了使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习近平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5年。5年来,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大大增强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我们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力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我们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我们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显著增强了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我们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了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我们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我们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营造了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提高,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习近平指出,抓住重点带动面上工作,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也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习近平强调,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结论。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全党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按照新要求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习近平强调,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

习近平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要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习近平强调,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只有进一步把党建设好,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抓紧抓好。

习近平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果,人民群众给予了很高评价,成绩值得充分肯定,经验值得深入总结。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盲目乐观。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全党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李克强在主持开班式时指出,总书记的讲话十分重要。讲话科学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阐述了5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并以此指导和推动各项工作,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抓好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刘云山在结业式上作总结讲话,他强调,总书记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大家通过学习,深化了对讲话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的认识,深化了对讲话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基本要求的认识,武装了头脑、明确了方向。要认真组织好讲话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联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联系党和国家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增强维护核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以讲话精神为指导,扎实做好迎接党的十九大宣传工作,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党员副委员长,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党员副主席以及中央军委委员出席开班式。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以及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开班式。

上一篇:音乐教师工作总结800字下一篇:寒假读书的感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