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藻泥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2024-04-27

硅藻泥市场未来发展趋势(通用12篇)

篇1:硅藻泥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硅藻泥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市场上每年都有新的装饰材料出现,尤其是墙面壁材,先后出现了墙面布软包、各类乳胶漆、喷涂、液体壁纸、壁纸、墙基布、硅藻泥等。最近记者在市场上走访发现,各个品牌的硅藻泥产品如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发展之迅猛让人惊讶。基于硅藻泥的生产销售模式与涂料相仿,功能上甚至有超越之处,因此硅藻泥的市场爆发必然也将影响到涂料市场的格局。这应该引起涂料企业的注意。令人庆幸的是,据记者了解,部分涂料企业已经注意到这个市场现象,并着手应对。对于整个涂料行业来说,这种应对首先应该从了解硅藻泥的特点与发展前景开始。

硅藻泥作为一种高科技的新型装饰材料,其主要成分是硅藻土,外观为粉末状,用硅藻土做的装修壁材有如下特点:

1.熔点高,不易燃烧防火效果好

2.热传导率低,保温效果好

3.净化空气,消除噪音。

4.消除室内异味、抗菌消毒

近年来在家居行业中被广泛应用于壁材装修,给家里一个会呼吸的墙。在中国硅藻泥经过了几年的发展,随着人们对硅藻泥产品越来越多的认识,由对硅藻泥的知识到硅藻泥品牌以及硅藻泥的施工等等,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说,硅藻泥已慢慢变的不再陌生,好多老百姓也能说出个一二三来,那么对于硅藻泥行业未来二三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内,硅藻泥的发展前景又是怎么样呢?

硅藻泥是纯手工艺无机品,质量好坏与施工技师的工艺水准有着莫大关系,在水化干燥过程中往往会受温度、湿度影响,阴阳角是否横平竖直,产品的质感,手感是否柔滑、表面有否脱粉等现象便于施工有着巨大关联,硅藻泥一般不存在开裂、起翘、卷边等情况,墙基开裂才会导致产品开裂。应该说,它是人类智慧的体现与结晶,是品质生活者的消费首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保意识在不断加强。乳胶漆、墙纸等化工原料装饰材料已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消费需求。需求推动发展,发展带来革命,中国每年近200亿的墙面材料这一庞大的市场蛋糕,会随着人们对环保的需求为硅藻泥行业带来无限的发展空间。从终端网络反馈的信息来看,硅藻泥行业已经由市场导入期开始步入行业成长期,消费者对行业有了深刻充分的认识,对产品的功能性有了高度认同,行业法律法规的日臻完善,将进一步推动市场的良性发展。始于人类对功能与艺术的不懈追求,硅藻泥行业在接下来的两三年会快速进入市场井喷期,五年后会进入洗牌阶段,正式迈入市场成熟期,将让更多的人们对空气质量重新定义品质生活。

篇2:硅藻泥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一)2014年的已经走过一大半光阴,硅藻泥市场又将面临怎样的发展趋势?硅藻泥行业以及品牌厂家又将何去何从?对此,中国硅藻泥协会、硅藻泥网、行业权威人士做了大胆的预测。

纵观2013年的硅藻泥市场行情以及2014年上半年的硅藻泥市场的销量来看,依旧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不少新的品牌瞬间成立,众多硅藻泥经销商最想了解的莫过于哪些品牌最具“钱景”?最有加盟潜力值?最能实现升值空间?而据相关硅藻泥行业权威调研报告分析,2014年,整个硅藻泥行业的发展存在以下几大趋势。

趋势一:市场需求增大,硅藻泥行业前景广阔

我国的建材市场与房地产的关系可谓是千丝万缕,前几年,随着房地产业景气度的回落,外加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下游需求有所缩减,建材行业也遭遇了一段时间内的寒冬。

一方面,据2013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显示,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近7万亿元,同比预期增长近20%。其中,住宅投资也增长19.5%,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约70%。此外,在新城镇化建设的带动下,有专家称可能会带动1亿套住房需求。在经济稳步回升、住房的不限购、房地产调控日趋市场化的背景下,房地产行业信心逐步回升,开发投资力度明显加大,相信2014的下半年,建材市场会逐渐回暖。

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对环保产业的重视,消费者也越来越重视健康环保,硅藻泥必将走进千家万户。从建材市场的环保材料发展看必然会带动硅藻泥市场日益火爆!

再一方面,硅藻泥在中国走过了近十个春秋。前些年的问鼎市场,已经给人们带来全新的感觉和认知,现在更被需求者所青睐,已经是家庭装修必不可少的优质壁材。

趋势二:家居硅藻泥或成市场大势

硅藻泥进入市场初期,大多是走工程路线,大的工程项目,靠设计师的灵感推荐硅藻泥,靠关系拿下项目。随着硅藻泥越来越被消费者所认可,这种初期的只走工程项目的现象将有所改变,更多的是被用在家居装修,卧室、客厅、走廊、天花等等,其中以用在儿童房最为突出!

另一方面,在同质化日益严重的社会,产品同质化已是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想要突破瓶颈,产品创新成为了企业的必由之路。其中,在硅藻泥行业,大多数硅藻泥企业想方设法让自己的产品尽可能的适合于不同的人群。而家居的装修给了厂家展示自己的独特的产品提供场所。

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来,硅藻泥走进了各大建材卖场,各个品牌的专卖店犹如雨后春笋般矗立于大街小巷。品牌厂家也开始重视招商加盟,这足以说明,硅藻泥家居市场远大于工装市场!

据了解,硅藻泥领头羊兰舍专卖店已达600多家,而绿森林、盼盼、春之

元、大津、泥师傅、大秦、上层上品等紧随其后。

趋势三:行业竞争加大,知名企业带头行业洗牌

前面的人跑的越快,后面的人才有动力竭尽全力地去赶超。在硅藻泥行业,如果行业内各大龙头企业不断加大创新力度,这对于行业的提升都是有所裨益的。

针对目前硅藻泥市场竞争激烈的局面,中国硅藻泥协会秘书长冀志江表示,对于强势品牌,因其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优势,完全有可能引领市场。2014年里,如果品牌企业抓住了市场核心,适时调整自己,旺季做市场、淡季养品牌,完全有可能获得更大成功。而对于一部分弱势品牌和一些小作坊而言,因为其固定资产、流动资金企业信誉等影响,一旦受到严重挫折,就有可能从此退出历史,硅藻泥行业将再面临洗牌,真正出现品牌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因此,硅藻泥企业应该加大对品牌的投入,做好产品与服务,做强势品牌。

总结:做好服务 做强品牌

篇3:硅藻泥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硅藻泥,装饰材料,市场营销,发展战略

一、硅藻泥市场营销模式发展分析

(一)加盟店面营销

在材料市场的调研考察中,有很多不同品牌的硅藻泥加盟店面。而招商加盟则是最为广泛的营销模式。硅藻泥建材生产商,是以硅藻矿土为主体,应有硅藻泥技术核心研发团队。从而开发环保、节能、功能型硅藻泥产品为主导的现代化科研企业。厂商主要以扩展加盟店为主要销售方式。加盟后,盟主可以用加盟总部的产品、企业形象和品牌文化来进行销售推广。然而厂家对加盟商的资质、销售团队、店面的位置和面积都会有严格的规定。同时硅藻泥厂家会出一些比较优惠的政策来吸纳更多的项目投资人。例如对加盟店铺形象的设计、加盟商员工技能的培训、以及团队销售能力的提升。双方都必须签订加盟合同,从而达到事业互利共荣的合作关系。在市场调研中,硅藻泥多数品牌,大都是从具有较大规模的生产商加盟成立的。加盟店面销售是最常见、最传统的销售模式。他们通常扮演的是顾客和厂家的桥梁。是消费群体了解硅藻泥、认可硅藻泥、购买硅藻泥最直接的销售环节。所以加盟店面对硅藻泥的销售量起到过关键作用。

(二)网络营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人们消费平台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硅藻泥行业更不例外,充分利用网络渠道推广产品。这种营销方式主要以广告宣传为主,通过网络的平台让人们了解自己的产品品牌。从而促进店面销售业绩。以下介绍几种网络营销方式。

1.百度推广,随着百度搜索引擎的强大,百度广告的效用在各行各业随之兴起。只要搜索任意关于硅藻泥的关键字。都可以收获大量相关品牌的硅藻泥链接。这种网络链接是百度推广中最常见的广告形式,无需特有技术含量,只需根据百度搜索的排名,来交付相应的金额。还有一种百度联盟广告方式,这种联盟式广告会锁定用户搜索过的关键词,当用户打开任意网站都可以很容易的看到相关硅藻泥的链接或品牌广告。可以说,大千网络世界,永远都摆脱不了这紧随其后的宣传。

2.随着网络的便捷和使用,网络购物的热潮已经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以淘宝商城为例,关于硅藻泥的店铺也达到了几千家。店内的介绍和宣传都比较完善。包括硅藻泥相关的质量报告证书和硅藻泥施工工艺视频。但网上商城主要以成袋包装的硅藻泥材料为主。客户购买后需要自主施工。然而,在网络商城中硅藻泥的品牌价格也是不尽相同。在购买的同时要注意品质的保证。

二、目前硅藻泥营销模式出现的问题

(一)实体店面的局限性

硅藻泥的实体店面是销售最直接的方式。但是加盟店面的位置以及店面的面积都是有一定的限制因素。例如,位置较好的店铺,由于高额租金,店内的面积相对较小。店内有限的空间难以完全展示硅藻泥的颜色、装饰样式和肌理纹样。除此之外,硅藻泥的功能特性、生产技术、施工工艺以及厂家拥有优质的硅藻土矿和先进的技术团队等都很难直观展现给顾客。店面空间内只对硅藻泥做了基本的展示,这种局限性无法让顾客直观了解硅藻泥的潜在价值。

(二)网络营销的混乱性

网络销售看似是蓬勃发展的渠道。但现今网络营销混乱的现状不利于硅藻泥长久的发展。同时对于大量的广告跟踪,也造成多数用户对产品的厌烦和质疑。而且网络铺天盖地式的广告虽然达到一定的品牌曝光率,但是这种资源共享平台也存在千篇一律的效仿。导致硅藻泥行业中没有自己的品牌特色和专属的宣传效果。

除此之外,硅藻泥在网络销售渠道运行起来比较有难度,一是硅藻泥材料的质量无法保证,消费者难以识别网上商城中硅藻泥产品的优劣。顾客一旦买到劣质硅藻泥材料,都会对硅藻泥口碑的宣传和信誉问题造成影响。二就是硅藻泥材料的特殊性。目前硅藻泥的施工技法没有达到人人普及的地步。导致买到材料无法施工或者施工效果不好等问题。

(三)材料品质的差异性

硅藻泥材料的功能特性是其他建筑装饰材料所无法复制和比拟的。所以顾客进入店面首先被吸引的便是材料的功能特性。硅藻泥材料的功能属性主要来源于硅藻土的含量。硅藻土的吸附性是辨别硅藻泥质量好坏的关键,而生产硅藻泥的厂家会根据材料配比和加工技术的不同来生产不同品质的硅藻泥。那么顾客在选择硅藻泥材料时,除了关注品牌效应更加注重的是材料质量的差异性。

(四)现场施工的不确定性

硅藻泥是需要通过原材料与水的配比调和成泥状的过程。人工可操作性极强,需要专业通过现场的测量、设计、施工、干燥等,一段时间后才能实现室内的装修效果。所以在现场施工中会产生一些问题。一是施工条件的限制,由于硅藻泥中的硅藻体具有很多的壳体孔洞,吸水性强。所以在下雨天或者潮湿的季节等环境下是不可以施工的。施工条件受到一定的限制。第二是施工手法的不确定性。由于硅藻泥施工中可操作性极强,不同水平的工艺技法很容易导致装修效果层次的差别。三是硅藻泥施工前后颜色效果的差异性,因硅藻泥是一种高灰度、低饱和的颜色。这些高级灰调的颜色,用户很难从一小块的色卡中想象出整面墙或整个房间涂饰后的整体效果。从而导致在现场施工后得到的装饰效果与顾客在店面看到的示例不符。

三、影响硅藻泥在市场销售量的分析

(一)消费者自身因素

硅藻泥以其自身所特有的功能属性是装饰材料中价格较高的。消费者在选择装饰材料的第一因素往往都会考虑自身的消费水平。加之硅藻泥没有壁纸图案的丰富,也没有乳胶漆材料的多彩。所以在装饰性和人均消费水平没有达到一定高度时,这种价格较为昂贵的材料很容易失去一部分消费人群。除此之外,关于硅藻泥净化空气、消除异味、调节空气湿度、防火阻燃、吸音降噪、保温隔热等功能特性,很多用户很难在很短的时间理性知道这些功能原理。甚至质疑硅藻泥所特有的属性。

(二)成本因素

1.材料成本。硅藻泥材料中最重要的主材是硅藻土。这种土是来自海洋浮生物———硅藻,在生长繁衍的过程中,吸取水中胶态的二氧化硅,形成由蛋白石构成的硅藻壳,硅藻死亡后,其残骸在海洋湖泊中经过长期的沉淀及地质运动的演变,形成一种硅质生物沉积岩———硅藻土。这种具有优良品质且储藏量较大的硅藻矿土。本身的成本也高于其他材料。

2.生产成本。硅藻泥在加工生产中有自己特有的配比和生产设备。最主要的工艺便是硅藻土的提纯。其中硅藻土的提纯方法有很多种。如擦洗法、酸浸法、焙烧法等。每种方法的加工生产成本不尽相同。并且100%的硅藻土是不可能直接在墙面上进行施工的。都必须加入一些成本较高的材料进行配比。如:无机颜料、煅烧沸石、乙烯 - 醋酸乙烯可再分散性胶粉、凹凸棒土粉、电气石负载纳米二氧化钛、聚酯纤维、己二酸二酰肼等。如果生产商引进国外的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无形当中硅藻泥的价格也会进一步的提高。

3.施工成本。硅藻泥材料除了材料的成本外,其施工成本也相对较高。相对壁纸和乳胶漆的施工工艺。硅藻泥的施工中可操作极强。材料本身就是一个可以创作和设计的过程。施工技术含量较高。而这些施工后的硅藻泥墙面效果与壁纸的花纹都有较大差异性。这是导致很多人放弃选择硅藻泥而选择相对环保且装饰性较强的装饰材料。

四、硅藻泥未来市场销售的发展战略

(一)店面体验式

现今,体验式销售模式已经在家居行业得到很好的发展。例如,宜家家居。便是首个以体验式服务形式打入中国家居市场。对于硅藻泥行业,体验式的服务更是缺一不可。因其材料的特性和施工工艺的技术,一种以材料的趣味体验模式想必会得到更多用户的青睐。体验式销售可以围绕两大主题模式为用户服务。第一是材料的性能展示体验。在店面可以向用户做一材料的功能性实验。例如,硅藻泥的吸附性实验。用户不但可以亲眼所见实验,还可以亲自操作简单的实验过程,这可以真真切切的让用户信服硅藻泥的性能。第二种体验主要围绕硅藻泥施工工艺。商家可利用硅藻泥遇水化泥的特性,将这种装饰的泥巴来对产品进行推广。例如,可在店内划分出一块工艺体验区。用户可以自己选择一种较为简单的施工工艺,利用小型板材为基底,在上面进行简单的操作。硅藻泥的施工工具也是多样化的。用户自由搭配不同的工具来制作属于自己创作的设计品。无论是实验还是动手操作都可以在收获快乐的同时体验到硅藻泥的材料的特性和买点。相比市场上那种强制灌输的销售理念,体验式便是一种让顾客产生兴趣,积极主动的体验产品、购买产品。在了解和认知产品过程的同时更是一种最好的销售手段。想必这种体验式营销是行业发展战略中最为主要的发展方向。

(二)装饰的多样式

硅藻泥的装饰性在于它的独有的施工工艺。装饰的艺术性在于硅藻泥所形成的肌理好图案纹样。但这种泥巴涂料性状的施工材料,其自己的装饰性有限。传统的设计纹样和肌理很难得到时尚年轻人的青睐。为迎合现代用户审美趋势。硅藻泥一定要在基本的装饰方法上不断创新。硅藻泥可以利用膏状的厚重感,形成具有浮雕形式的装饰效果。还可以利用其它材料镶嵌在硅藻泥表面或混合与材料之中形成具有综合材料艺术的硅藻泥装饰画。

(三)产品灵活式

硅藻泥是一种泥状的壁材装饰涂料,产品在施工时是对整个空间或整面墙体的涂刷过程。这种仅限制在墙面施工的装饰涂料很难得到长远发展。所以硅藻泥的使用和施工必须有更创新的方式才能赢更多用户的喜爱和认可。在研发和设计硅藻泥领域中,一种模块化的硅藻泥系列装饰板应运而生。这种以硅藻泥为基本的装饰板可以随意安装在墙面。达到产品灵活多用的使用效果。而且产品的颜色和样式可以在店面直接选择,只需包装运输到用户家中,进行简单安装即可。在销售和购买过程中更为灵活。除此之外,现在在硅藻泥行业里,还出现关于硅藻泥的其他制品。如硅藻泥瓷砖、硅藻泥地板。这些产品目前尚未普及到用户家庭装修中。相关的硅藻泥的产品还需要进一步的设计研发。

五、总结

篇4: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逐步融入经济国际一体化进程时代,社会的变革让人们感到生活的节奏加快,知识更新频率快,竞争的激烈程度加深。新的职业生活的挑战与岗位竞争的压力,迫使其接受再教育,庞大的“充电”大军,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教育培训市场,这一宏观社会背景,促成了教育培训市场的快速发展,也决定了教育培训产业将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快速发展。

众多培训机构纷纷瞄准教育培训市场。例如:语言培训,IT培训、考研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家政培训、留学培训等等。例如:目前上海市场化运作的培训机构有近1万家。其中以英语培训市场最为突出。

中国教育培训市场连锁经营取得明显成效

教育市场的巨大利润空间,吸引了众多有战略眼光的社会资本,各类教育、民办私立学校、社会办培训机构纷纷涌现在教育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教育连锁经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教育培训连锁品牌中80%已采用了特许经营方式,超过60%的连锁品牌在直营与特许方式选择上有个共同点:总部所在城市以直营为主,总部以外的地区以特许加盟为主。

特许发展质量高于数量。在2004年,各教育培训机构发展加盟店一般在5至20个之间,这与其他行业特许经营相比,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这主要是由于教育培训对教学服务品质的要求很高,因此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也非常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特许经营的发展速度。教育培训特许经营企业在进行扩张时对发展速度都进行了一定的控制,以确保特许加盟分支的教学服务质量。

普遍重视教程和教材研发与人员培训。和其他行业的特许经营体系一样,品牌、运营体系、支持系统也同样是教育培训特许经营成功的关键要素。但与其他行业相比较,教育培训特许经营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独有课程和教材的研发及教师队伍的建设。成功的教育培训特许经营企业,均已经形成独有的教程和教材体系,在教程教材的研发和师资培训上投入巨大,占总部年营业收入的12%至25%。

单店投资属于中等规模。从特许加盟单店的投资规模看,教育培训行业总体上属于中等的投资规模,一般一个教育培训店的基本投资在30万元至50万元之间,例如:东方爱婴、环球雅思等,但有的单店投入高达200万元,另外也有像东方之星这样的特色幼教课程加盟体系,基本投入在10万元左右。根据项目特点以及授权市场情况不同,教育培训机构面积从50-2000平方米不等,经营面积大小,往往直接影响实际投资的大小。

投资人文化程度普遍较高。目前,教育培训市场的投资人的文化素养普遍较高,对从事教育事业充满理想主义者色彩,责任更重于盈利。

中国教育培训市场将逐步进入微利时代

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拥有巨大的潜力。2008年以后的教育培训市场必将伴随着奥运会、世博会,迎来高潮。未来中国的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加旺盛,语言、IT、管理等培训的需求将更加旺盛,而早期教育也必然会有更好的发展。不过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微利时代”,中国教育培训市场将逐步进入微利时代。微利时代市场竞争的战术就是集中优势力量学会对市场进行细分的同时提升服务品质。因为在利润提升空间不大的情况下,优势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最为重要的。对于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来说,即提升师资和教材研发能力的同时,以服务占领市场。教育产品的质量高低最好的衡量标准就是学生的成绩和服务质量。无论是针对成人的、少儿的教学还是教材的研发都要求品质的升级。

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细分逐渐成为主题

培训市场可以说是与时俱进,首先是网络世界带给人们IT培训热,随后是加入世贸组织和申奥成功带来的外语培训热,尔后是蓝领、灰领人才匮乏带动起来的技能培训热,而如今培训市场变得越来越多样化,细分化。

篇5:硅藻泥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2013年中国硅藻泥行业分析及市场策略

一、行业现状

从终端网络反馈的信息来看,2003年硅藻泥行业已经由市场导入期开始步入行业成长期,消费者对行业有了深刻充分的认识,对产品的功能性有了高度认同,行业法律法规的日臻完善,将进一步推动市场的良性发展。始于人类对功能与艺术的不懈追求,硅藻泥行业在接下来的两三年会快速进入市场井喷期,五年后会进入洗牌阶段,正式迈入市场成熟期,将让更多的人们对空气质量重新定义品质生活。

2003年,我国首次将硅藻土用于墙面装饰材料,并通过科研攻关,开发了硅藻泥墙面装饰材料,产品通过中国建筑材料研究院分析测试达到预期效果。投入使用后,市场反馈好评如潮,效益显著。截至2010年底,国内硅藻泥生产厂家已超过150家。

1.从功能上比较 三大墙面装饰材料比较

类 别 硅藻泥 墙 纸 涂料 主要原料 硅藻土、沸石、膨润土等。化学物,纸张 高分子有机物 有毒物质 无 甲醛、苯、氨等 VOC、氨等

纯手工施工,简单便捷,便于二次施工繁琐,不利于施工对前期工艺要求 施工

施工,可以重复使用。二次装修。较高,施工简单。

无可燃物质,高温下不会产生任何易燃、并在燃烧时易燃、并在燃烧时产生防火性能

烟雾,防火等级:A级不燃。产生有毒气体。有毒气体。对光产生漫反射,有效减弱光的折

折光效果 对光的反射率高。对光的折射率高。射率。

硅藻泥有八大功能:?消除甲醛?调节湿度?杀菌消毒?除臭消味 ?防火阻燃?隔热保温?降噪隔音?墙面自洁

由此可见,在未来的国内装饰装潢市场,油漆、乳胶漆、壁纸等墙面装饰材料必将会被一种:新型的、纯天然的、具有功能性的、有益健康的硅藻泥所取替。

2.从价格上比较

硅藻泥与壁纸、乳胶漆的对比: 乳胶漆:价格最低,若用中档乳胶漆,在一个100?的房间,成本在3000-6000元,使用年限5年

壁纸:价格略高,若用中档壁纸,在一个100?的房间,成本在8000-12000元,使用年限4年

硅藻泥:价格最高,在一个100?的房间,成本在16000-20000元,使用年限20年以上

按长期经济利益来看,20年内乳胶漆要涂刷4次,成本则为12000-24000元;壁纸要更换5次,成本则为40000-60000元;而硅藻泥20年成本只需16000-20000元,显而易见,硅藻泥价格并不高。

目前,这个行业刚刚起步,消费者对硅藻泥的认知度相对较低,在中国市场尚处于初始阶段,潜在市场空间巨大。

二、市场调查与分析

综上所诉,硅藻泥在太原辐射的网点太少,从北城到南城特别分散,根本形成不了市场,没有一家建材市场超过两个牌子的硅藻泥,硅藻泥进入太原市场已经有三年了,一直没做以来,由于跟传统的涂料和壁纸相比,硅藻泥价格比较贵,在沿海城市人均消费能力比较高,对产品的接受度会大一点,而在内陆城市消费观念还是有一定的差别,销量也就差了很多。按照我国城市住宅建设的速度预算,截止至2010年,我国城市住宅存量达150亿平方米以上,二次装修市场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家装二次装修市场的墙面装饰年产值达300多亿。仅住宅装饰装修这一部分,2010年,全国市场需求就达亿以上的水平,加上商业装饰装修以及每年13%以上的新房递增,就生态壁材面对的高端市场份额,未来每年的需求量至少在7000亿以上的水平。

目前家装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不同品牌体现出不同的营销风格。在硅藻泥行业的同行业竞争中,有些不负责任的厂家鱼目混珠,是因为该行业目前没有制定行业标准,市场比较混乱。要想在市场上独树一帜,市场推广很重要。

三、市场营销策略

1(渠道策略:(1)分销渠道合作伙伴分为两类:一是经销商(专卖店),是我们的重点合作伙伴,以各大建材装饰城为主(通过招商完成);二是家装公司为是我们的基础客户,协助家装公司做样板间,在全国征集零污染样精装板间。(通过业主手册完成);(2)渠道的建立模式: A.采取逐步深入的方式,先草签协议,再做销售预测表,然后正式签定协议,订购第一批货。如不进货则不能签定代理协议;B.采取寻找重要客户的办法,通过谈判将货压到分销商手中,然后我们的销售和市场支持跟

上,若草签协议后,在我们的广告中(列:网络、本地装修导购)就可以出现草签代理商的名字;C.在谈判中因掌握主动和高姿态。不能以低姿态进入市场;(3)市场上有推,拉的力量。要快速的增长,就要采用推动力量。拉需要长时间的培养。为此,我们将主要精力放在开拓经销商网点上,到年底为止,完成自己的营销定额。

2(借助家装公司的平台,做产品推广,通过征集样板间的活动,提高公司的知名度,使产品在市场上快速的推广开。针对业主为销售对象,利用各大装饰公司迅速促进产品的销量及销售额的提高。3(制定价格策略,价格政策要有一定的能活性。

高品质,高价格,高利润空间为原则;制订较现实的价格表:价格表分为三层,公司代理价(代理商和家装公司),市场销售的最底价,媒体公开报价。制订较高的月返点和季返点政策,以控制营销体系。严格控制价格体系,确保一级分销商,二级分销商,最终用户之间的价格距离及利润空间。

4.人员策略: 营销团队的基本理念: A.开放心胸;B.战胜自我;C.专业精神;(1)业务团队的垂直联系,保持高效沟通,才能作出快速反应。团队建设扁平。(2)内部人员的报告制度和销售奖励制度

(3)以专业的精神来销售产品。价值=价格+技术支持+服务+品牌。实际销售的是一个解决方案。

四、营销方案

1、利用经销商,走品牌发展战略;

2、整合本地各种资源,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

3、培养一批好客户,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网;

4、建设一支好的营销团队;

5、选择一套适合公司的市场运作模式;列举;新市场营销计划

市场/几何倍增学+人际口碑+直达送货

好处: 1.节省时间 1.传播快 工厂--经销商--消费者 2.倍增利润 2.真实 3.倍增生命 3.省钱{广告} 如果把几何倍增学用在我公司销售产品上,比如:每个地区招一个省代理,每月的销售目标为512万,我们教会他此方法,只需他每月完成8万的销售额,他可以

找8家区代理,这8家可以找8个合作伙伴,包括家装公司,工装公司,家具卖 场(家居中含有甲醛)等,8万=512万/月的销量只需要三次分解。这样可以快速的推广公司品牌,最终目标“打造硅藻泥行业第一品牌”的品牌战略(室内会呼吸的墙)。

五、硅藻泥行业市场发展隐患

这几年以来,硅藻泥行业发展可以说是一片混乱,硅藻泥市场十分混乱,50多个品牌各自为政,品质参差不齐,纷纷在打健康牌。不少业内同行与专家对其宣称的“消除甲醛”等特殊功效并不认同,认为这只是为了营销而夸大其辞,概念混战中的硅藻泥能否杀出重围尚难预料。

例如2012年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副会长宋广生告诉记者,纯粹为了消除甲醛而购买硅藻泥产品是不可取的。“硅藻泥的吸附功能并非其主要特性,吸附甲醛的量甚微,各个商家用量与配方不同,吸附成效也有所差别。商家在宣传产品优势时,应该更注重产品自身不含化学污染物和会呼吸。”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家装委员会秘书长张仁也表示,“称硅藻泥能消除甲醛,完全是商家为了营销造出来的炒作概念,虽然它的特殊属性赋予硅藻泥绿色、环保、会呼吸的特点,但并非能消除甲醛,那其实是对功能的夸大之辞”。

篇6:家具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疯狂的价格战能抵抗消费寒流吗?

1、疯狂价格战的表现

就在家具消费能力相对比较强的浙江杭州,黄继毅在5月1日、2日、3日、4日连续四天,不停地奔走位于杭州市绍兴路的和平家私博览中心和秋涛路的华东家具市场。类似“大牌名牌优品统统底价”、“震憾优惠史无前例”、“XX家具满1500减700”、“满1500送600品牌家具超值享”等广告标语、海报到处都是。尽管如此,大部分的家具展厅依旧门可罗雀。

(1)黄继毅走进儿童家具板块,看到国内最强的8个知名品牌力拼底价。如我爱我家

8.5折基础上享受送床垫活动,相当于7.5折,还有多款标贴品仅7折,米奇天地5.1折起,其它如七彩、喜梦宝、多喜爱、星星索等六个品牌都上演全城独一无二的优惠。某展工作人员告诉黄继毅,为了促进销售,目前正在借着五一假日公司进行成本价销售的活动,但是从目前来看,效果甚微。为了刺激消费,公司又对所售的家具品进行了二次调价,由原先的折扣再下调10%,然而几天下来销售情况依旧不乐观。

(2)板式家具板块中,以曲美、迈赫、美迪等20多个品牌直接底价。如曲美在打出只要成交价满1万元即可享受1000元的总部贴补,这是曲美22年来首次最大的优惠促销;迈赫更是直降40%,演绎史上最大的一次触底,这也是迈赫全国唯一一个城市的重大举措;美迪三个系列首度松动,满2000元近400-600元……期中,还有迈赫、小藤匠、美迪、米奇天地等数十个品牌打破常规,除展厅以外的产品,只要看中画册里的物品订货,在折扣价后再下浮10―20%。然而,进行选购的人也不多。

(3)黄继毅看到,奥利尔、伊卡兰、大森、法朗仕、典派等一批优秀的欧美家具品牌都放下了高贵身价,奥利尔等甚至以4折起,并有成本价征集5套样板房活动。此外,美邦美家、国森、旺族之家也仅5折左右。上前询问价格的市民也不少,而真正掏腰包购买的并不多。对于在家具展厅内驻足选购的市民来讲,导购小姐的热情要高涨很多,积极地向消费者建议买哪款家具目前最为划算。但是大多数市民并不就此买账,观望的比较多。

(4)床垫、软床、沙发、窗帘四个软体板块更是争奇夺鲜,美得丽热销的多款专供品与19楼标贴品相当于5折,雅兰、穗宝、花为媒都以厂价出售。爱依瑞斯、别墅之窗、亚迪、芝华仕、格调、迪欧空间等沙发品牌千款沙发也纷纷打出“只需花二三千元就可以买购到价值六七千的沙发”,芝华仕、亚迪开通厂家直通车,直接去工厂成本价采购。一位消费者告诉黄继毅:“目前家具品价格不稳定,并且各家具店里面销售的家具产品报价差距还是很大,短期价格下跌的可能还是很大,不过现在有时间的话,多关注关注还是应该的,等再低点买也不迟。”

2、价格战将带来什么

(1)我们暂且不说是什么原因这么大幅度的降价也难见效果,也不说个别家具厂商在此次降价促销活动中也取得了一些小成绩,然而价格大战与低价策略是分不开的。事实上,价格战的危害性是有目共睹的。先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彩电行业开始连续掀起6次“价格战”,曾经闻达于行业内外的凯歌、飞跃等几十家品牌仿佛一夜之间土崩瓦解,几千家配套厂也纷纷倒闭。再有格兰仕成功降价赢得发展的例子。1995年,格兰仕果断决策卖掉羽绒项目,开始大批生产微波炉,并低价销售,一下子将30多家微波炉厂打垮,但短期内元气大伤。从这两例降价事例不难看出,败的固然凄惨,即使胜了的也是惨胜。

篇7:硅藻泥活动方案

活动适用对象:201X年12月前签约并完成签约任务的客户。 临促活动物料支持:

政策方案:

费用使用说明和核销政策:

1. 参加活动的经销商需要将参加的活动金额和促销物料的费用一次汇入公司;

2. 参加活动的经销商,公司将会通过微信后台统计各个区域经销商的活动执行情况;

3. 经销商必须在201X年1月15日前提交活动照片。对符合公司要求规定的经销商公司将于201X年1月25日统一核销促销物料的费用,所核销的费用以货抵款的形式在次月返还。

4. 参加此活动的经销商不能同时享受每批货3%的物料支持政策。

5. 新开经销商首批进货不能参加此次活动。

6. 特价产品不享受此次活动。

附:现场活动开展形式说明:

1. 扫码关注:参加终端促销活动的消费者需关注斯米利亚硅藻泥官方微信平台。

2. 获得邀请卡:成功关注的消费者回复:区域+姓名;就可以获得此次活动的微信邀请卡。

篇8:硅藻泥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硅藻泥装饰壁材》建材行业标准圆满通过会议审议, 该标准的尽早实施将为硅藻泥壁材生产企业提供统一的评价依据, 为消费者提供购买和维权的技术依据, 对规范市场的公平竞争、行业良好有序发展, 将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交流会上, 大津公司邀请的日本湿式建材行业专家, NPO法人湿式装饰技术中心理事长小俣一夫先生, 就日本环保生态建材发展及现状、硅藻泥等生态环保产品在日本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为中国硅藻泥产品标准的制定及行业发展起到了借鉴指导作用。日本株式会社工文社董事长久保贤次先生总结了日本当今建筑、建材产业的现状, 展望了日本建材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就硅藻泥在日本的发展及趋势进行了详细描述。大津公司驻日办事处研发组负责人原紘介先生就大津公司产品研发方向进行了阐述。

篇9:硅藻泥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展览业的迅猛发展,许多现实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但是作为展览业最基础的服务,展具市场的现状却少有人关注。在这里我们邀请了国内部分展具企业的相关人士就展具市场的发展各抒己见,吐露心声。

应建立展会准入制度

常州霍克展示器材制造有限公司

总经理孙晓球

市场部经理吴剑屏

价格不是制约展具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欧美展览强国生产的高端产品价格昂贵,但是销量很好。展览是一门艺术,并非是简单的搭架子而已,需要精心策划、设计、创意。因此要提升展具的质量,首先就要改变展具使用者对于展览以及展具的正确认识。

其次,展具行业缺乏行业保护。目前的展览行业协会在规范、保护行业发展方面缺乏力度。应建立行业标准,像这样高档次的展会,达到一定标准才准入。以此限制一些低质、仿冒的展览器材进入展场,这样可以保护正规企业,扩大高质量展具的生存空间。而目前的状况是假冒、仿制产品充斥市场,侵权已经成为家常便饭。作为受害者,我们对于这种侵权现象也已经麻木了。没有太多的精力、物力去打官司。

中国的展具在国际市场价格相对便宜,但是只依靠价格是远远不够的,创意设计以及文化内涵也是非常重要的。

优势还在于价格

广州市嘉赛维展览器材有限公司汤静

近几年,中国展览业发展非常迅猛,展具市场虽然也呈现整体上升趋势,但是展具的开发推广跟不上应用的需求。展具企业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为应用单位提供系统的指导和服务。

方便的、组合型、可重复利用的展具是展具市场最新发展趋势。此外,展具的环保、节能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环保、节能、可重复利用是未来展具市场的发展趋势。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的展具能够称得上优势的就是国内加工行业都共有的所谓成本方面的优势。

整体环境急需改善

奥克坦姆系统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客户总监钱新华

展商的需求和展览市场的需求是展具开发的原动力是。由于缺乏需求环境,目前国内的展具企业本身自主开发一套展具的可能性很小。国外的展具之所以优秀,是因为整个展览环境处在很高的水平,自然而然的要求展览器材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平,要不断的创新。

中国的展览市场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展具市场的发展则处于复制阶段。国内展具市场需要经历复制和跟随两个阶段,才能达到目前展览强国的水平,也就是创新的阶段。目前大部分国内展具企业处于复制阶段,极少数企业进入了跟随阶段。中国展览业虽然发展迅猛,但是想要达到真正的自主创新阶段,还需要不断的积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个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整个展览环境的改善,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协会、场馆以及我们展览企业环环相扣,共同努力。

环保和节约能源

温州荣华展示设备厂董事长胡荣华

随着中国展览行业的迅速发展,展具造成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日益凸显。中国虽然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但是人均占有率却非常低。用于展览器材的木材消耗量非常大,尤其是特装展台。虽然目前国内大部分标准展台都实现了重复使用(西部使用率还比较高),但是随着展览会的规模越来越大,特装展台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大量的木材被白白消耗,其他不能重复使用的材料也被丢弃,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

除了能源消耗之外,木材的大量使用还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展场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消防是展览会必须重视的问题,大量木材的使用不利于防火。

金属及复合材料制作、大型、轻巧,可组合反复使用的展具是未来展具发展的趋势。要想改变目前国内展具市场的现状,消除环境污染和消防安全的隐患,减少能源消耗,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展具设计人员的设计思维,灌输环保和节约能源的设计理念,尽量少使用或不使用木质材料。同时也需要参展商在考虑展台的美观、实用以及成本的同时,也抱有一份公益心,尽可能的从节约能源和环保的角度加以考虑。

与整个展览行业一样,中国的展具市场还属于比较初级阶段,按照最近几年的发展速度,五年后有望达到中等水平。价格低廉和品种繁多是目前国内展具的国际竞争优势。但是中国的展具技术含量较低,制作工艺较粗糙,很难与发达国家生产的展具竞争,因此主要出口中东、中亚和墨西哥等北美国家。

有特色的展具、高质量的产品、适中的价格和忠诚的服务是展具企业生存发展之道。忠诚的服务是由展览行业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是荣华展示保持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发挥性价比的优势

温州华艺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和飞

国内展具市场主要问题是缺乏行业标准和法规,因此侵权现象非常严重。不但抄袭国外的产品,而且互相之间抄袭的现象比比皆是,及其严重,这是中国展览业快速发展的一种趋势。国内的展具企业一般都不会在产品研发上投入很大的资金和人力、物力,因为展览市场发展非常迅速,展具更新换代比较频繁,新产品还没有投入生产,或许就已经过时了,远不如仿冒经济实惠。而且展览业知识产权方面的法规还不完善,进行这方面的诉讼,在耗费人力、物力的同时,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价格混乱也是国内展具市场的一大问题。目前国内展具质量不一,价格参差不齐。其实中国展具市场还处于比较初级的发展阶段,我们的展具从性能、质量方面来说肯定无法与欧美展览业发达国家相比。在此阶段应该在产品性能、质量和价格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高性价比的产品无论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都是参展商的最佳选择。华艺就是凭借高性价比的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目前销往中东、澳大利亚、美国等国的产品已经得到客户的相当认可。可以充分利用当地产业资源优势,将产品部件进行社会化的分工、大合作。这样不但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不断提高产品的专业化程度。

编者按:

一般意义上的展览会就是展示产品的集会,但是现代的展览会,由于竞争日趋激烈,已经不是普遍意义上的展示产品,更多的是宣传、推广企业形象,因此在展台的设计搭建上煞费苦心。

综合以上观点,可以看出,目前中国展具市场的现状与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状况相吻合。价格低廉、工艺粗糙是共同点,科技含量低、缺乏创新是我们致命的弱点。虽然国家已经开始重视,正在通过各种形式,推动中国由加工制造业强国向科技强国转变,但是这个目标短期内能够达成的。

市场混乱,缺乏行业标准是中国展览业的通病,在展具市场这种现象更加突出,更加普遍。众所周知,中国展览业发展之初,德国、意大利、美国等欧美国家的展览业已经发展到鼎盛时期。因此,“拿来主义”也就成为快速发展中国展览业的法宝。但是在展具的发展过程中,此“拿来主义”非彼“拿来主义”。展具的“拿来主义”直接表现为仿冒、复制,先是复制欧美展览强国的优质展具,继而发展成为国内企业互相抄袭、仿冒。自相残杀,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

令人欣慰的是,在中国展览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之际,中国的展具企业也意识到展具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正在阻碍展具市场的正常发展,同时也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在呼吁政府出台相关法规,成立行业监督机构的同时,企业自身也在加大自主研发的投入,增强展具创新性。展具的节能、环保也日益受到关注。

篇10:硅藻泥施工方案

1、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编制墙面硅藻泥施工方案,并对工人进行书面技术交底; 2)材料准备

符合设计要求的硅藻泥,应有产品合格证及检测报告、环保指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应有存储有效期和产品合格证,品种、颜色应符合设计要求;

3)工具准备

搅拌器、水桶(至少2个,搅拌料桶和接水桶);泡沫、抹刀(披灰和收光);刮板、小刷子、小铲刀、毛巾(至少两条);梯子、多齿工具;树皮棍子、卷尺(7500mm);红外线测量仪(大面积测量);室内空气甲醛检测仪;专用地膜工作服、鞋套、美纹纸(进口做造型用和国产保护墙角用)等;如有施工图案弹涂需携带空压机、喷枪、连接线等相关工具及设备。

4)人员准备

配备充足作业人员,且涂刷作业时操作工人应配戴相应的劳动保护设施。5)施工墙面条件要求

保证基面平整、密实、清洁、阴阳角及线条横平坚直,结冰.渗水墙面禁止施工;抹灰作业全部完成,过墙的管道、洞口、阴阳角等处应提前抹灰找平修整,并充分干燥,墙面裂缝位置请提前处理好;将混凝土过梁、梁垫、圈梁、混凝土柱、梁等表面突出部分剔平。脚手眼和废气的孔洞应堵严,外露钢筋头、铅丝头及木头等要剔除并做防锈处理,窗台砖补齐,墙与楼板、梁底等交接处应用斜砖砌严补齐;对于空鼓或出现裂纹的基底须预先处理,清洁后对基底涂刷二遍腻子;

6)施工环境条件要求

墙体温度在5℃以上,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80%,阴雨天气严禁施工;施工现场环境温度和墙体表面温度在施工及施工后24小时内不得低于5℃,施工时风力不大于5级。若低于+5℃则应停止施工;夏季温度36℃以上不应施工。若必须施工,则应采取遮阳措施,避免阳光直射;雨天不宜施工,若必须施工则应用防雨布覆盖保护;

2、调和搅拌

铺好专用地膜,施工前做好已有成品的保护工作,施工面以外的地方预先进行保护;用小铲刀处理墙面平整度;用国产美纹纸保护好门边.墙角及踢脚线、插座;在指定房间搅拌硅藻泥;

a)把硅藻泥箱子拆开打开内包装倒入事先准备好的干净桶里; b)用另一个水桶接适当的清水;

c)把清水倒入之前的硅藻泥材料桶里(注意:要慢不要溅出桶外面); d)按照1:1的比例进行加水;

e)用搅拌器线连接插座处,插入三孔插眼(注意:连接前请检查搅拌器是否在关闭状态);

f)紧握搅拌器放入桶中进行搅拌,用顺时针、逆时针、上、下等多种方法进行搅拌(注意:搅拌初始可能比较粘稠费力,只需继续搅拌);

g)搅拌时间大约控制在10分钟左右(具体时间查看材料的稀稠度,一般搅拌完毕后用小铲刀挖出点料垂直看看是否慢慢的往下掉落,如很快留下,则料太稀;如不掉落,则太稠,应继续加水或加料,再次进行搅拌)。

3、施工方法

1)拟丝、布艺、土伦、思绪、水波、格艺、斜格艺、如意、梦幻、玫瑰、花为意、冰纹等用披灰抹刀和刮板进行第一遍底层(所谓的打底),注意:第一遍不要抹得太薄更不能太厚,要适中;不要露出硅藻泥下面的材质方可(其余图案施工方法详参考下文)。涂刷完毕后,必须等第一遍自然晾干。晾干程度查看及方法:站在于正对太阳光线方向的一边查看墙面,如墙面有水份反光,则需继续等待晾干;如大面积无反光方可进行第二遍施工(所谓的面层)。除花为意图案外第二遍与第一遍施工方法略同,第二遍涂刷完毕后,用收光抹刀进行整面墙的压光工作,手拿收光抹刀把手位置,要手腕用力,而不是用手用力去压收光抹刀,同时准备干净毛巾擦去收光抹刀上的剩料(注意:每压一次光,就必须用水清洗拧过的干净毛巾擦掉收光抹刀上的剩料,这是为了防止再次压光破坏硅藻泥面层的平整度);压光之后,用同样的方法查看墙面干湿程度,如已经看不大出表面反光,方可进行画图案;完工后再次进行压光(因为收尾压光是硅藻泥施工中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施工后的效果,须由有经验的人员进行操作)。

2)树皮、陶纹、如松、碎花(麻面)、海浪、扇艺等这类图案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方可一边成型(前提是最少两名人员配合),首先用披灰抹刀和刮板进行涂刷硅藻泥(注意:由于以上图案只需一边成型,所以涂刷的厚度要相当于之前图案一遍厚度的1.5-2.5倍,具体厚度根据现场条件进行涂刷),同时以较快的速度进行涂刷,另一人员则跟在披灰人员后面进行相关肌理图案的绘制,完工后再次进行压光(因为收尾压光是硅藻泥施工中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施工后的效果,须由有经验的人员进行操作)。

3)弹涂、喷涂等图案如需先打底则按照上面的方法进行打底,之后再用相关的工具进行喷涂。

4、注意事项

a、首先查看空压机及相关工具的连接状态,然后在喷枪里加2/3的硅藻泥,其次连接设备线路施工人员进行喷涂时手握住喷枪把手,喷枪枪口成45°角往上倾斜依次均匀喷刷的位置;

b、喷刷完毕后再由施工人员进行最后的收光步骤,注意:把翘起的颗粒用收光抹刀依次压平压均匀,在略有稀得位置用小铲刀进行二次处理;

c、施工前务必将喷涂位置意外的位置进行严格的保护措施,谨防硅藻泥通过机器喷洒在成品上。

5、其它注意事项

a、硅藻泥储存及运输时防水、防潮。避免直接放在潮湿的地面上。b、硅藻泥的有效存放期为一年,开启后应尽早使用完,不得另外添加其他成分。

c、硅藻泥施工前做好已有成品的保护工作,施工面以外的地方预先用养生材料进行保护。

d、调和硅藻泥材料时,请注意使用口罩等保护用品,且严格按规定比例添加清水并用电动搅拌机充分搅拌均匀,以免引起饰面色差。

e、对于空鼓或出现裂纹的基底须预先处理,必要时对基底涂刷满油或预刮下涂材。

f、硅藻泥施工过程中避免阳光直接曝晒,注意不要使用空调、风扇或开窗通风。干燥过快,增加了肌理施工难度。

篇11:硅藻泥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灵猴刚刚拉开新年的门栓, 金鸡还要耐心地等上三百多天后才会报晓, 水泥产业是否还会延续着羊年的水泥市场量价齐跌的颓势, 或许真地照老话说的那样应验了, 业界内外一颗颗悬着的心, 怎能不七上八下!

水泥产业进入了大转折期的艰难跋涉中。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5 年全国规模以上水泥产量23.5 亿吨, 较去年同期减少1.2 亿吨, 同比下降4.9%。全国六大区域市场中, 除西南地区累计水泥产量略有增长外, 其他五大区域均下滑;华北、东北累计水泥产量下降幅度达15%左右, 西北下降幅度7.2%。水泥价格一路持续走低且趋势未改, 全国水泥市场平均价格相比去年的高点下跌了近100 元/ 吨, 较年初下跌约50 元/ 吨, 几乎触碰到了成本线;全行业利润大幅下降60%以上。2015 年前十个月水泥行业利润为223.7 亿元, 仅相当于2014 年前5 个月和2013 年前6 个月的利润额, 较去年同期减少近400 亿元;包括大集团在内的所有企业利润下滑三成的已寥寥无几, 企业亏损面40%以上。

看来, 猴年注定又是一个在产业坐标里不同寻常的一年, 增速无可争议的放缓的刻度里衡量出急转弯的险峻。水泥产业界人士那种酸甜苦辣咸百感交集的心态, 也并不会对此感到太突然;尽管如此, 还免不了纷纷地睁大眼睛猜测着这个新常态年份里的“灵猴”, 能蹦达出个令人欣喜的花样出来!

心里边备受煎熬的水泥企业老板们, 此时此刻, 或许会格外关注本杂志的“老散博客”, 很想知道猴年伊始之时, 版主会谈些啥新鲜玩意, 或许更期待着第一期稿件内容能否带来几分意想不到的惊喜———新理念“红包”, 也算是一个抬头见喜的拜年嗑了。

没有理由让陪伴本栏目成长的老板们失望呀!我深知在当今水泥产业发展的关键时刻, 徘徊在新常态的“十字路口”前, 那些不疼不痒的老调门, 早已失去了激发业内人士激情的动能, 而欲派发指点迷津的“红包”, 总得说出一点点子午卯酉的新道道, 哪怕是抛出了一块裹着印花红纸的半截粗糙的“砖头块子”, 如能在水泥产业界激起一圈圈创新的涟漪, 逐渐转化为业界的普遍共识, 也算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

“老散博客”自开创以来不变初心, 尽可能少放那记录过去式的“马后炮”, 而力图在纷繁复杂的现实市场现象中, 去伪存真, 筛选出对产业未来最具价值份量的新课题, 敢于触及超前半步 (本人眼力不济也看不太远) 的最具指导意义的预见性的热点。要做到这一点虽非易事, 谈不上殚精竭虑也得深夜秉烛, 我倒是积累了一点小小心得:先从问题出发, 摸清水泥企业老板们最急切、最关注的重大问题是什么?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在哪里?成长的“瓶颈”卡口有哪些?尔后迎难而上再去苦苦探求不迟。

那当下水泥企业老板们最急切、最关注的重大问题是啥呀?我以为最核心的离不开两点:一是你们很想知道———当今具备什么样竞争能力的企业, 能够称雄未来水泥产业市场, 与其相比自己企业的长项与短板在哪里?二是你们更想知道———新常态下未来水泥产业发展的主导模式是个什么样子, 歧路丛生的路该向哪里走?

挑战肯定是无处不在的, 但未来的愿景和路径仍清晰可期。我在这里, 一开篇就明明白白地告诉企业老板们:绿色循环经济与“互联网+ 水泥”结合型模式, 才是水泥产业发展的主导, 而具有与这种主导模式相适应的商业模式的企业, 才有可能成为市场及产业未来的主宰。极富想象力的绿色循环经济与“互联网+ 水泥”有机结合, 已是当今水泥产业发展的战略使命, 关乎到完成由“黑大个”变成“绿巨人”的伟大壮举, 在这次传统与现代的历史性碰撞与对接中, 完全可以大手笔地书写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新篇章。

这就是当今水泥产业现状与三十年前市场经济初期的大不同, 与十年前开始的产能疯狂扩张阶段的大不同。面对新常态的种种压力与挑战, 与其观望苦熬, 坐以待毙, 不如以创新精神杀出一条血路, 就像当年初踏上市场经济之路的时候那样, 大刀阔斧, 勇往直前。

冷冷的冬夜里, 老板们不免心里嘀咕:循环经济模式是重要, 想象过, 也尝试过, 肯定是出路, 但难着哪;“互联网+ 水泥”更重要, 虽说“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不清楚怎么走, 能否走得好, 但心里也晓得这是早晚的事情, 谁掉队谁就可能沦为失败者。可是, 我们现在是火烧眉毛顾眼前哪!产业内部循环经济还没循环起来哪!水泥、混凝土可是实打实的, 互联网也不能顶替水泥建工程呀!再说, 现在是产能过剩内外交困, 犹如一部车子陷入烂泥塘里, 轮胎打滑空转走不动、开不出哇!“互联网+”到底怎么“+”, 还真的有些吃不准!

先不急于回答这些锁在老板们心头上的疑问, 只是请大家仔细地琢磨一下, 是否在市场运营的实践中已经发现或遇到了如下苗头: (1) 原有的“产品+ 规模”的商业模式下的核心竞争能力, 是否正在快速丧失中, 不像过去那样得心应手好使了, 去年哪一户水泥企业的利润下滑幅度小于三成, 即便是那几个巨无霸集团也不是同样遭遇重创, 甚至发生债务偿付危机, 一串串并非个案的重磅事件令人反思, 超大规模不再是市场中战无不胜的神话。 (2) 原有的产业生态链是否被肢解了, 不是这里鼓包就是那边漏气, 呈现出一地鸡毛的碎片化状态, 单纯玩水泥产品, 市场出路又在哪里?纵向链条碎片化, 漏气了, 谁也不再是你最听使唤的下家了;产销率上不去, 产能过剩的痼疾便大发作, 遍地的僵尸企业, 开始鼓包了, 大集团日子不好过, 中小企业不好活。 (3) 原有的渠道及品牌战略是否已经被颠覆, 客户忠诚度和粘性不牢靠了, 业内轮番的降价冲击早已恶俗化, 致使客户关系七零八落, 水泥原料品牌的影响力式微;绞尽脑汁想靠基础管理“抠、挤、压、增”的老招数, 突破原有盈利模式的困局渡难关, 到头来得到的是事倍功半的无奈。 (4) 宏观经济增速下滑导致水泥消费市场规模萎缩, 但水泥产品市场需求结构是否出现了个性定制化、向终端延伸的趋势, 假设期望中的基础设施及房地产投资规模能有所增长, 恐怕也无法消化如此产能规模的产品严重同质化的水泥原料, 自然也就养活不了如此众多的张嘴等饭吃的技术同质化的企业;水泥企业跨界发展表面上看是逼上梁山, 似乎是有违祖训的一种无奈之举, 其实质上是现实市场内在逻辑的必然选择;不跨界你规模再大, 也不过是吹大泡泡的侏儒, 跨界了才能长成现代产业的巨人。欲攻克以上变化了的市场难题, 单靠发展循环经济模式肯定一时难以凑效, 单凭“互联网+ 水泥”也无法做到企业利润与社会效益兼得, 唯有二者的有机结合, 等于说启动了水泥产业继续前进的两大驱动轮。

为什么非得要循环经济模式与“互联网+ 水泥”有机结合呀?多年的市场实践表明, 单纯的循环经济模式, 企业一时很难突破成本、市场及管理效率的几道难关。水泥循环经济模式一路走来, 千折百回、坎坎坷坷、跌跌撞撞, 仍然没有摆脱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瓶颈尚存, 困惑依旧;如今, 在现实产业状态之下搞“互联网+ 水泥”, 更有助于突破瓶颈, 峰回路转, 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春, 构建起两个轮子齐飞转的新格局。

老板们肯定还是念念不忘“拉豪整合”, 乃至于瞠目结舌艳羡不已, 其间给予我们最大的启示, 绝不是表象上人云亦云的“强强联合”那样简单, 也不能用一个“大”字就覆盖了全部;我认为, 从“拉豪整合”中, 可以提炼出两个核心关键词:绿色与效率。

回顾这些年来, 水泥产业循环经济模式尽管走在了其他传统产业前头, 其循环模式的经济性、规模化及公益性的优势可圈可点, 也赢得了市场及社会上一些掌声。但是, 这并不意味着一美可以遮百丑, 实际上仍然没有达到人们预期的跳出红海的目标, 也就是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困扰产业的两大难题:环保与效率。不环保, 公众不待见, 政府不欢迎, 水泥产业脚下的路就会越走越窄;没效率, 市场不答应, 运营难维持, 水泥企业等于钻进了死胡同一条。

俗话说“丑媳妇总得见公婆”, 水泥产业循环经济模式可操作性与否, 总要接受商业规则和市场力量的检验, 特别是当前整个产业正挣扎在困局中, 水泥业界人士也开始不再那么淡定了。

通过历史性反观、逻辑性反思或良心性观照, 目前水泥产业界应该大张旗鼓地推进循环经济模式与“互联网+ 水泥”对接, 其二者有机结合如虎添翼的优势, 完全有条件依托现有实体产品及服务发挥出来, 推动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

日前, 中国水泥协会明确提出逐步实现传统水泥行业向“两型一绿”即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绿色循环产业的现代水泥产业转变, 走一条全新的低碳产业发展之路。这无疑突出了循环经济模式的“绿色”的指导思想, 释放出值得公众点赞的信号;但是, 我们却没有看到强调“效率”的“互联网+ 水泥”的制度安排, 尤其是没有把循环经济模式与“互联网+ 水泥”的有机结合, 上升为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 仍然是二者平摆浮搁各说各话, 不免空留下了几分遗憾, 相信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 市场实践的老师终究会早晚补上这一课的。

为什么把循环经济模式与“互联网+ 水泥”有机结合, 列为未来水泥产业发展的主导模式?现有传统产业模式之上搞“互联网+ 水泥”只不过是过渡而已, 循环经济模式与“互联网+ 水泥”有机融合一体化, 才是现代水泥产业未来的新样貌, 其理由如是说———

肇兴于上世纪60 年代的循环经济, 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 其核心内容强调:改变过去那种“增长型”经济为“储备型”经济;改变传统的“消耗型经济”, 而代之以休养生息的经济;实行福利量的经济, 摒弃只着重于生产量的经济;建立既不会使资源枯竭, 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能循环使用各种物资的“循环式”经济, 以代替过去的单程式”经济。

到了1998 年, 务实的德国人极富创新性地确立了“3R”原理在循环经济的中心地位, 并且从可持续生产角度上进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整合, 从新兴工业化的角度提升循环经济的发展意义, 确立物质减量化的发展战略。尽管循环经济模式走起来并不象想象中那样美好, 时不时地遭遇到了这样那样的瓶颈制约, 但锲而不舍的地球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依然把它确定为普遍认同的国家战略。柳暗花明又一村, 循环经济模式终于撞上了知识经济新阶段, 二者并驾齐驱相得益彰, 乃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老板们心里比谁都明白, 现今中国大地上处处呈现出水泥产业大国的景象, 需求多了, 企业多了, 产能多了, 资源消耗多了, 污染排放也多了, 岂止是一个“多”字所能描绘全貌, 但从多个维度上却让我们感知到, 还不能随意地给出循环经济模式主导水泥产业发展的结论。水泥产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兴衰枯荣, 并不在于自我欣赏般的主观评价, 而完全取决于实际运营的核心指标, 称之为生态效率或资源生产率;仅就水泥产业独特禀赋条件而言, 在这方面肯定较比其他行业可能更突出一些。

生态效率如何, 可以用经济增长价值量 (即GDP总量) 和资源环境消耗实物量的比值来评价, 检验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消耗的脱钩decoupling) 程度, 一是考量水泥产业促进GDP增长的同时, 单位经济产出的物质强度却减少;二是考量水泥产业在增加经济增长和人类福利的同时, 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总量。实际上, 我们当前考量水泥产业循环经济模式的生态效率指标, 很大程度上把目光盯在单向的拉动GDP增长的百分点上, 再往前进一步也是局限于单位能耗及经济产出上。然而, 生态效率指标绝不仅仅局限于此, 至少要涵盖水泥产业对整个资源环境消耗的实物量, 如矿山资源、水资源、大气环境及其影响人类福祉的方方面面。全面系统的生态效率指标评价, 才能反映水泥产业循环经济模式运行质量的真面貌。

那么, 现实水泥产业的生态效率又是怎样哪?看一看有关研究机构近期发布水泥产业外部成本的信息, 大抵可以反映出生态效率的基本状况。依据对不完全统计数据所进行的的系统研究表明, 水泥产业每年输出的外部成本之巨大, 达到了惊人的程度, 其具体数字远远高于水泥产业年历史最佳的利润额, 而给产业下游即社会带来的治理成本, 更是一块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的负资产。这种信息被传媒广泛传播, 对于在市场“寒冬”瑟瑟发抖的水泥产业来说, 无疑等于在脊背上又泼上了一桶冰水, 那就是哑巴吃黄连———有苦无处诉哇!其实, 版主对此信息一点都不感到惊讶, 记得大约在五六年前, “老散博客”就曾在水泥产业转型升级的语境下, 专门谈到过如何评价水泥产业生态环境贡献率, 建议建立起全产业链的综合评价体系, 并强调不能今朝有酒今朝醉, 要尽早应对消化这一块庞大的负资产, 从巨大外部成本的锁链中解套, 真正完成一次水泥产业生态化的自我救赎。

让老板们一定会感到惊讶的则是另一个核心理念:资产循环。之所以这样讲, 那是因为资产循环核心理念对于捧着传统增长模式衣钵的老板们来说, 仅仅用挑战来形容已经显得有些苍白无力了, 应该是倒海翻江式的大颠覆、大翻个。不信请看:与生态效益核心理念关联紧密的资产循环, 其基本内涵是指产品的价值植根于给消费者带来的收益和效用———使用价值 (utilization value) , 而非依据成本和供需关系计算的价格———交换价值 (exchange value) , 这才是产品的真正价值所在。

从资产循环的核心理念出发, 水泥企业应该把制造出来的产品视为资产来加以经营和管理, 不能像现在把产品当做“嫁出的姑娘、泼出去的水”一样, 单单追求低附加值、低效用的水泥原料的市场规模, 而是推行“从销售产品到提供服务”的新理念, 延伸产业链, 通过建立起全生命周期的产品服务系统 ( PSS) , 达到实现资产循环的目标。

当下充斥水泥产业视野的却是, 比如盛行的过度追求具有脆弱性和过早退化的水泥原料直接用于项目的数量规模, 也就是在建筑项目上直接应用水泥而不是水泥制成品, 几十年来一直是业界最具代表性的产业景观, 延续至今高烧不退;也比如, 普遍存在的盲目追求会导致项目外观损坏及强度降低而影响建筑寿命的低标号水泥使用数量, 根本不去顾及项目使用寿命期内昂贵的维护成本, 以及酿成灾难或最后拆除的巨大资源浪费, 似乎这些都与水泥原料生产企业关系不大, 用好用坏那是建筑工程项目的一亩三分地, 反正俺们企业一贯奉行的是交换价值至上, 依据成本和供需关系计算出来的价格才是硬头货, 企业现得利就是好家伙;使用价值肯定被列为次席, 不过是新产品研发的市场考量而已。

依我一向坚持的观点, 水泥产业界如不树立起生态效益、资产循环的先进理念, 水泥原料在项目上的直接使用量降不下来, 水泥产量降不下来, 给社会乃至子孙后代留下的生态效益+ 资产循环的负资产“天坑”, 只能是越来越深、越来越大;暂且抛开社会宏观不言, 即便从水泥产业自身来说, 这个生态效益+ 资产循环的负资产“天坑”, 等于说自己用双手给子孙后代挖下了一个恐怖幽深的陷阱, 况且现实的情况是自己的身子已经落入了陷阱中, 双手正死死地抓住边沿扑腾着双脚挣扎着。

以上这两个标志性核心指标, 恰恰又是检验水泥产业循环经济模式的金标准, 你到底是现代产业还是传统的老样子, 是自封“绿色生态”还是真实的“黑色埋汰”, 一目了然。

令人忧虑的是, 目前循环经济模式的实际运行效果却差强人意, 时至今日, 在现实水泥产业界的话语中, 生态效率、资产循环还是个十分陌生的词汇, 被旧行业规则拒之千里之外了, 与那些规模扩张、产量增长、市场占有率、平均利润率等惯常指标相比, 不仅还远远没有登堂入室, 更谈不上找到应有的位置!

不要一提到讲求生态效率与资产循环的水泥产业循环经济模式, 企业老板们满脑子里闪过的竟是些压力呀、挑战呀等冰冷的字眼, 循环经济模式同样能给水泥产业创造发展的大好机会, 及其光明灿烂的前景。基于水泥产业循环经济模式突出使用价值为中心, 在服务于客户的收益和效用过程中, 开拓出新的无限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彻底颠覆了传统线形经济模式下的以交换价值为中心的理念与规则, 跳出了原有的产业增长的窠臼, 摆脱了除了价格、份额还是价格、份额的竞争恶俗, 推动产业链向着纵深拓展, 增长方式更加绿色化, 跨界发展的路子更宽广。

接着新问题又来了, 靠什么才能助力水泥产业循环经济模式, 实现优化生态效率和资产循环哪?过往的市场实践证明了以交换价值为中心的传统线形产业增长模式下的理念与规则, 真的不管用了, 也不好用了, 在原来基础上的修修补补、小打小闹已无济于事, 等于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如今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循环经济模式与“互联网+ 水泥”的深度融合上。

因为流于表面上, 老板们很容易把这个问题归类于企业经营术的范畴, 其实大不然, 此乃实为产业发展之道。凭啥这样讲呀?尽管坊间流行着一种颇有市场的说法:互联网不过是一种技术, 充其量就是个工具吗, 且对“互联网+”提出了种种质疑, 对此番高论我却不敢苟同。在我看来, 放在新常态大背景下的“互联网+”, 却不可与“网络技术”同日而语, 千万不要小看了那个“+”呀!“互联网+”不应该止于重构, 而应视为产业裂变和进化的巨大变量, 更应该看做是驱动产业经济发展的新增量———一个新动力引擎。

它必将释放出一种以知识信息为载体的能量巨大的市场力量, 其力量强大到能够重新塑造完全不同于传统型企业的市场主体, 重构产业链, 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盘活消费链创造新需求, 只有在两端都产生增量, 才能真正增强产业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整体跃升;其力量强大到能够冲垮旧理念、旧规则、旧模式, 打破旧格局, 重新塑造未来市场的新样貌。如果这种威力无比的市场力量, 在产业转型或企业微观市场运营活动中得以释放, 其主脉络则一定表现为使用价值理性下的商业模式创新。

置身市场煎熬之中的企业家们都亲身感受到, 随着全球智能平台的发展, 网络新技术的普遍应用, 商业模式也随之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产业的样貌、商业的样貌都在悄然间来了个大变脸。几乎所有的产业无一例外地被无情肢解、裂变, 几乎所有的产业又都在进行令人刮目相看的交叉、融合, 正是在这种肢解和裂变、交叉和融合的过程中, 完成了一次次表面上的变脸而本质上的浴火重生。这个推动水泥产业完成肢解和裂变、交叉和融合的主角是谁?当然是基于“互联网+ 水泥”所孕育出的新商业模式, 助力水泥产业循环经济达成优化生态效率和资产循环的目标。可以肯定地讲, 水泥产业正在开始经历这一过程, 虽处于萌芽破土状态, 但花繁叶茂、硕果满枝之季可期, 至于说什么时候才能抱得金娃娃, 那就看水泥产业自身在商业模式创新上的造化了。

此时, 眼光独到的业界老板们一定很想知道, “互联网+ 水泥”所孕育出的新商业模式真有那么大的神力吗, 是不是有些言过其实, 跟风忽悠的太玄乎了!请先说说, 它与当下风行的传统工业化商业模式有那些根本上的不同之处, 其优势和魅力到底在哪里呀?

第一, 在当下传统工业化商业模式系统的边界里, 基于“事物” (如产品与服务) 的毛利获取, 并且作为全部经营活动的目标点, 这是该商业模式运行的动力之源。

所谓无本难取利, 无利不起早。经营毛利作为市场交换产生的最初利润收益, 总体上看肉本不多, 你方多则我方少, 而花费的本钱却在悄悄地有增无减, 收益递减律如同套在企业脖子上的一根绳索越挣越紧。在这样的商业模式系统约束下的水泥产业循环经济模式, 命中注定要遭遇到消化高成本压力的瓶颈, 在毛利高低的取舍面前躬身屈膝、俯首称臣, 同时又对于流通成本的控制鞭长莫及, 无能为力。所以说, 旧商业模式下的水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从诞生时起就没有过顺风顺水, 风风雨雨, 一路坎坷。什么藤结出什么样的瓜, 这本是原有市场机制逻辑导致的必然结果, 怎能随便地怪罪谁哪!

第二, 与基于“事物”的传统工业化商业模式系统完全不同, 以知识信息为载体的“互联网+ 水泥”, 更侧重于“关系” (如资源关联的利益参与方) 价值, 进而孕育出一套颠覆传统的全新的现代商业模式。

客观地讲, 这种新商业模式虽然无法改变那一块天然的10%的实物成本, 但通过整合“关系” (如资源关联的利益参与方) 价值的特有优势, 可将另外更大的一块90%的交易中连接关系方的时间成本消化为零。总之, “互联网+ 水泥”的新商业模式的魔力在于, 它一方面弥补了水泥产业循环经济模式中成本消化力弱的短板, 另一方面又将原有的水泥产业基于“事物” (如产品与服务) 的优势最大化。

绿色环保与利润获得二者兼顾, 始终是水泥产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初衷, 试图找到一条燕窝鱼翅兼得的商业解决方案, 譬如, 水泥产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内部资源小循环———清洁工厂、花园厂区、余热发电、脱硫脱硝、双重除尘、智能控制等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社会外部资源大循环———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各种类型的城市垃圾、矿上复垦等等。以上这些虽然得到了市场接受和社会认同, 但并没有彻底改变理想丰满与现实骨感的矛盾, 水泥产业循环经济模式一直没有摆脱红海中的两难困境, 甚至不夸张地讲还苦苦挣扎在“血海”里。

事实上, 陷于红海中的水泥循环经济模式, 要么是局部循环, 小打小闹;要么是成本制约, 难以复制;要么是行政依赖度过高, 靠补贴度日;要么是社会环境公共因素保障不到位, 运行难持续;为此, 产业内常常呈现出如下景象:靠企业控制成本消化难以支撑下去, 夭折了;靠行政补贴难以维系下去, 饿死了;靠公共资源保障难以速效, 停摆了;靠技术领先难到位, 泄气了。导致这一切的根源正是市场内部运行的传统工业化商业模式系统, 无法达成企业追求利润的目标, 也难以实现社会公众和用户的预期。

按说, 水泥产业循环经济模式本来就是遵循价值规律的节约功能, 不断探索、创造出来的。从企业微观上看, 千方百计降低单位产品的消耗, 使一定的投入能获得更多产出, 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产品, 获利更多;从产业中观上看, 打造一个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绿色循环型的现代化水泥产业, 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 传统工业化商业模式系统却难当大任, 力不从心, 导致生态环保步伐缓慢, 企业收益低于预期, 迫使水泥产业循环经济模式在高成本压力面前, 始终难以“雄起”。

满身烙着历史印记的传统商业模式, 可不是轻易间说变就变的, 需要有一定的市场及社会环境作为土壤, 更需要有一个颠覆者登堂入室。当传统工业化商业模式系统对于循环经济运行, 显得无计可施之时, 看似八竿子扒拉不着的“互联网+水泥”横空出世, 在传统水泥产业格局的上空, 祭起了一种全新商业模式的法宝, 正在完成一种史无前例的“创造性破坏”的大裂变、大进化。

且看第一回合, 首先打碎绿色产品价格高、叫好不叫座的瓶颈, 消化掉水泥产业循环经济模式的一大块成本;接着第二回合, 打碎产业内部及外部物流成本高的瓶颈, 通过物流自动化、智能化, 减少无效物流运输及仓储, 消化水泥产业循环经济模式中的一部分成本;第三回合更是一场硬碰硬的突破, 打碎供应链效率低的瓶颈, 确保水泥产业循环经济模式的连续运行;这第四回合是在财务层面上展开的, 打碎资金链周转不灵的瓶颈, 提高水泥产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存货流动性及资金使用效率;第五回合是跨界发展, 打碎跨产业边界局限的瓶颈, 水泥产业循环经济模式通过融合、交叉, 把优势资源揽入怀中;还有那第六回合则是, 打碎产业先天不足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的瓶颈, 水泥产业循环经济模式达成最大限度的节能减排。

听了以上一番不厌其烦的唠叨, 老板们是否打心眼里认同了循环经济模式与“互联网+ 水泥”有机结合, 是未来现代水泥产业的主导模式, 是否发现了“互联网+ 水泥”孕育出新商业模式的无穷魅力。如果用一句话挑明其奥秘所在:环保+ 效率是循环经济模式与“互联网+ 水泥”主导模式的价值之锚, 因而才倍受市场机制与社会公益需求的推崇;换句话说, 未来需要的是一个能达成环保+效率目标的新商业模式的现代水泥产业。

循环经济模式与“互联网+ 水泥”有机结合的主导模式, 这是新常态宏大背景下水泥产业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创新, 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到种种前所未有的挑战, 但最大的最为严峻的挑战是人及企业文化, 其原因如是说———

搜肠刮肚用尽革命、颠覆、蜕变等现有的时髦词汇, 来评价描述循环经济模式与“互联网+ 水泥”主导模式所产生的千姿百态的市场现象, 都不会显得言过其实;这不仅因为水泥产业循环经济模式才刚刚起步, 且大多局限于在内部资源小循环圈里, 有如“小荷才露尖尖角”, 一旦要融入社会资源系统的大循环圈运转起来, 其间必将经受风雨雷电、热浪寒流的洗礼, 才能迎来“万紫千红总是春”。

再加上“互联网+ 水泥”则是一件陌生又新奇的大事件, 目前还处于在业界人士头脑里转悠掂量的认知阶段, 变革、创新的碰撞到来时, 一定是火花四射, 耀眼夺目。但有一点是肯定无疑的, 它所带来的产业样貌的巨变是前所未有的, 创造出产业发展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 同样, 这一双管齐下的伟大创新, 所面临来自方方面面的挑战也必将是前所未有的。

说到循环经济模式与“互联网+ 水泥”结合的主导模式, 可能会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在商言商的老板们, 一定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市场”这两个字。这未免有些太过笼统, 太过于表层化了, 市场只不过是机遇与挑战在碰撞中形成的某一种局面, 如从更深层意义上去解析, 首先最大的挑战仍然是人, 及其以人为主体的企业文化。

何出此言?因为循环经济模式与“互联网+ 水泥”之间, 明显存在着较为突出的迭代效应, 不仅仅是知识迭代、商业模式迭代, 更是人才迭代。

昨日乃至今天, 我们依然站在早已被时间锻造成型的工业化模式“成本+ 规模”的系统中, 不仅存有浓重的心理依恋, 行为上仍然执着地遵守原有的市场运行秩序。眼下, 要摆脱以往的节奏和步幅, 猛然间来一个大步向前跨越, 跳到“互联网+ 水泥”的知识信息经济模式系统中, 绝非一桩易事, 又怎能不在水泥制造业人士的头脑中冒出来种种疑问:干了几十年的成本加规模, 本来挺顺手的呀, 怎么就一下子被信息化给搅合的面目全非, 都不认识了呢!自然不乏先知先觉的老板们, 凭借着对商业环境和社会变化的敏感, 把“互联网+ 水泥”当做一项销售变革的噱头, 反正咱先来一个照猫画虎再说, 人家阿里巴巴净利润率44.6%, 百度净利润率27%, 高得不得了哇, 而我们水泥制造业费劲巴力才弄到百分之几, 去年多数企业还戴上了亏损的帽子, 干脆也效仿人家“互联网+ 营销”。出现这种情况本来不足为怪, 一切都缘于迭代效应的猫腻。

循环经济模式与“互联网+ 水泥”结合的主导模式, 带来了水泥制造模式的迭代、营销模式的迭代、组织模式的迭代, 那里还有人才模式不迭代的逻辑呀!新型人才团队是循环经济模式与“互联网+ 水泥”对接的最强力支撑。原有的人才结构、人才类型, 还能适应迭代时期的需要吗?反过来问一句:你是新生代管理人才团队吗?你能进入新生代员工之列吗?这种焦虑会随着迭代效应的释放, 在原有的业界群体中的反应越来越强烈、越来越突出。

循环经济模式与“互联网+ 水泥”结合的主导模式, 为两大类人才提供了用武之地, 一是水泥循环经济模式所需的人才, 如绿色产品开发, 环保生态技术, 循环经济运营管理等等;二是“互联网+水泥”所需的人才, 如商业模式设计及运营、智能化制造、网络营销及供应链、平台型组织运营管理等等。

与其说最大的挑战是人, 还不如说挑战的是以人为主体的企业文化。事实上, 每次重大变革都对企业组织及其文化理念, 造成不可避免的强烈的冲击, 甚至直接挑战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的目标、责任、战略和使命。何况, 循环经济模式与“互联网+ 水泥”主导模式推动的变革, 要直接改变原有企业模式的制度、规则, 包括企业运营秩序和人的行为方式, 剑锋所指之处的剧烈程度可想而知了。

众所周知, 在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中, 都有着独具特色的“元规则”。这些既定的“元规则”, 既包含了企业组织对相关主体的责任承诺, 如顾客价值、股东及员工利益和社会责任的价值主张, 也包含了作为利益共同体成员之间的权益保障;这体现在企业组织规则和文化的核心上, 就是对利益边界的界定、利益获取的规定以及利益冲突的处理、化解。这些就如同祠堂里的祖宗牌位触碰不得, 谁敢轻易冒犯呀!然而, 循环经济模式与“互联网+ 水泥”结合的主导模式, 几乎不可能无视这些锚定已久的坚固的“元规则”界桩, 别说是正面的直接冲撞了, 哪怕是一点点擦边刮碰, 轻则鼻青脸肿, 重则伤筋动骨哇!

话说到这个份上, 老板们一定会认识到循环经济模式与“互联网+ 水泥”结合的主导模式, 对企业文化的挑战该有多么严峻、多么强烈了吧!它直接撞击着各主体权利的制度安排和厘定, 权利意味着各主体的地位, 意味着各主体的利益, 意味着各主体不受侵犯的保障, 意味着各主体保护自身利益的力量。

诚然, 我们也不能低估了企业文化的动态适应性功能的力量, 即能在变化中引领企业调整企业价值观体系和认知方式, 以适应新环境、新趋势的要求, 同时更不能低估了企业家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所谓“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趋利避害、追求变化的动态适应性的功能和特质, 促进了企业文化创新, 也推动了企业创新。

人类学家研究发现, 决定人类部落、种群 (社会) 成败兴衰, 除了自然因素如气候、灾难、地理位置等之外,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文化选择。此时的水泥企业文化的动态适应性特质, 无疑正面临着两种抉择、两种命运———是支持循环经济模式与“互联网+ 水泥”结合的主导模式, 走创新之路;还是固守传统工业模式的价值体系和行为方式, 甘愿做殉道者。

毫无疑问, 循环经济模式与“互联网+ 水泥”结合的主导模式, 必然引领水泥产业步入一个产业大集群、大融合、大跨界的新时代。产业经济发展史的经验昭示, 但凡产业大系统的融合交汇, 在经历了过去未曾有过的激烈碰撞之后, 更会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市场力量———产生新的伟大产业的商业形态, 诞生一批以崭新姿态且生机勃勃的水泥企业巨头;反之, 那些对商业环境和所处的社会的变化失去敏感性的企业, 会遁出市场的角逐乃至消失。

篇12:硅藻泥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经过特殊技术加工的硅藻泥是一种全新的功能型室内墙饰面材料,成分天然,是目前最环保的墙面材料,不仅自身环保,还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硅藻泥天然的“装修0污染”概念,正是契合了人们对健康居住环境的强大消费需求,因而必将在不久的中国乃至全球掀起一场硅藻泥革命。

产品优点:

1、强效灭菌,抑制病毒2、净化空气,降解有害物质3、祛除异味4、吸音减噪5、呼吸调湿6、保温隔热 7、防火阻燃8、具有抗静电作用 9、远红外线功效10、负离子功效

北京工达伟业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最新推出的硅藻泥系列产品就是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经数度年的悉心研究开发的以这种硅藻矿物质为主要原料的新型环保艺术装饰涂料。

北京工达伟业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朝阳区平乐园100号北京工业大学西区熙园宾馆院内 邮编:100022

电话: 010-6739256767395275

67392392

短信留言:13641177599

上一篇:欧楷书法教学入门下一篇:薛百中学化学实验室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