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2024-05-03

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书(精选4篇)

篇1: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200号溶剂油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标识

中文名:油漆工业溶剂油 英文名:200#Solvent oil 分子式:无 相对分子质量: UN编号:1256

CN编号:32004 危险性类别:第3.2类

中闪点易燃液体 生产企业:镇海炼化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应急电话:0574-86440114;0532-3889090

第二部分:成分及理化性质 主要成分:主要为烷烃的C6-C12成分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

主要用途:天然胶、合成胶、油漆、涂料、地板蜡等溶剂。熔点(℃):无资料 沸点(℃):165-200 相对密度(水=1):0.773 ~0.776 相对密度(空气=1):无资料 饱和蒸汽压(KPa):无资料 燃烧热(KJ/mol):无资料 临界温度(℃):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无资料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第三部分:燃烧爆炸危险特性

燃烧性:易燃

闪点(℃):36~39 爆炸下限(%):无资料

引燃温度(℃):233 爆炸上限(%):无资料

危险特性: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第四部分: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呼吸道、皮肤、口腔。

健康危害:溶剂油蒸汽可引起眼睛及呼吸道的刺激症状,如浓度过高,几分钟即可引起呼吸困难、紫绀等缺氧症状。

第五部分:急救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水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皮肤。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六部分: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空气浓度超标时,佩带自吸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睛。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工作现场禁止吸烟,严禁明火作业。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清洁卫生。

第七部分:包装与储运

包装分类:I

包装标志:7 包装方法:小开口刚桶;螺纹口玻璃、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木板箱。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库间。远离火种、热源。仓库内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仓库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罐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第八部分:泄露应急处理

泄露处置方法: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露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汽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气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或地方有关法规。废物贮存参见“储运注意事项”用控制焚烧法处置。

篇2: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摘要:特种煤油型无味溶剂油(简称无味煤油),具有高度的洁净度和优良的安定性,是精细化工用特种溶剂之一。本文献综述系统介绍了国内外石油烃类溶剂油原料、产品及产品性质;重点阐述了无味溶剂油及其生产技术,包括新型正构烷烃类、异构烷烃类和环烷烃类溶剂油,特别是窄馏分、低含硫、低芳烃己烷、异己烷和庚烷油等,其生产技术包括脱硫脱臭技术、脱芳技术、脱色技术和窄馏分切割技术。

关键词:无色溶剂油 直馏煤油 加氢裂化 加氢精制

溶剂油是五大石油产品之一。近年来,石油烃类溶剂油发展十分迅速,其产品品种不断增加,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尤其是在食用油、印刷油墨、皮革、农药、杀虫剂、橡胶、化妆品、香料、化工聚合、医药以及在 IC电子部件的清洗等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1】【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溶剂油产品的环保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无味溶剂油因其芳烃和硫含量低、纯度高、附加值高等特点而具有广阔的应用范围和市场前景

【3】。

一、国内外溶剂油生产现状

1.1国内溶剂油生产概况

国内仍以6号、120号和200号溶剂油为主流品种。由于原料的来源不同,溶剂油产品的质量特别是其中的硫含量和芳烃含量差别较大4。我国生产石油烃类溶剂油的原料主要有三种:催化重整抽余油、【】油田稳定轻烃和直馏汽油。生产溶剂油的原料不同。其产品溶剂油的比例差别较大,由于抽余油是 65~150℃馏分油,所以用抽余油只能生产6号及 120号溶剂油;油田溶剂油因原料中丁烷、戊烷含量较多,所以产品丁烷、戊烷溶剂所占比例较大,其次是6号及120号溶剂油,而 200号溶剂油所占比例较小;以直馏汽油为原料时,产品则以200号溶剂油为主。

生产溶剂油的原料不同,其产品溶剂油中的芳烃和硫含量差别较大,因抽余油原料经过了加氢精制处理,所以其6号及120号溶剂油产品的芳烃及硫含量均能达到国家标准;以油田稳定轻烃和直馏汽油为原料生产的6号、l20号、200号溶剂油的硫含量和芳烃含量均达不到国家标准的要求,需进行脱硫、脱芳烃精制才能得到合格产品。

目前国内溶剂油产品种类少、质量不高和技术含量低。必须开发芳烃和硫含量低的特种溶剂油和部分单体烃,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1.2国外溶剂油生产概况

国外溶剂油产品种类齐全,可适用于各种用途。生产主要集中在几个国际著名的石油公司,例如壳牌石油公司和埃克森石油公司,其溶剂油生产多以直馏汽油为原料,经加氢脱芳烃、脱硫精制后通过精密分馏而得。Exxon Mobil 公司溶剂油产品有芳香烃类、脱芳香烃脂肪族类、异构烷烃类、环烷烃类、正构烷烃类、其他碳氢溶剂类及含氧溶剂等共40余个品种牌号。目前国内溶剂油产品的指标还不完善,许多企业标准都是参照Exxon Mobil 各牌号产品的标准制定的。国

【5】

。内外溶剂油产品比较:(1)国外溶剂油产品种类齐全,可适用于各种用途。其主要应用范围包括:抽提溶剂、医药、化工聚合溶剂、橡胶工业、油漆工业、油墨、粘接剂、密封剂、涂料、家用洗涤剂等领域。

(2)和国内溶剂油相比,国外溶剂油的芳烃含量和硫含量都很低,具有无毒、无味的特点。

二、无味溶剂油及其生产技术

2.1 无味溶剂油

2.1.1 正构烷烃溶剂油

利用6号溶剂油可制备正己烷油。6号溶剂油中含25%~30%的正己烷,通过精密分馏和深度脱硫、脱芳烃可生产聚合级正己烷。聚合级正己烷主要用作丙烯、丁烯聚合溶剂和乙丙橡胶聚合溶剂等。吉林化工公司已建成1.5万t/a的聚合级正己烷溶剂生产装置,产品中正己烷含量80%-86%。尽管正己烷沸点(68.7℃)与甲基环戊烷沸点(71.8℃)相近,但通过特殊蒸馏或精细切割可以使两者分开,生产出工业试剂级和医药溶剂用高纯度(>99%)正己烷。利用120号溶剂油可制备正庚烷和甲基环己烷。120号溶剂油中分别含20%~25%的正庚烷和甲基环己烷,经过深度脱芳烃、脱硫、精密分馏,可生产高纯度的正庚烷和甲基环己烷。正庚烷和甲基环己烷是重要的工业溶剂、清洗剂及化工原料。

2.1.2 异构烷烃和环烷烃溶剂油新品种

与正构烷烃相比,异构烷烃和环烷烃具有无毒、低芳烃含量、溶解性和安定性好等特点。将6号溶剂油和l20号溶剂油分别脱除正己烷和正庚烷可得C6 和C7 异构烷烃溶剂油。目前国内异构烷烃及环烷烃溶剂油主要从埃克森石油公司进口。

2.2 无味溶剂油生产新技术

2.2.1 脱硫脱臭技术

【6】

油品具有恶臭味起因于:原油的重质化、劣质化;油品中硫醇、硫醚含量偏高。传统脱硫脱臭方法包括:酸洗和碱洗、加氢精制法、分子筛吸附或溶剂萃取法和氧化法。酸洗和碱洗由于分离出的 酸碱渣难处理、油品损失大,从环境保护角度看,此技术必将淘汰;加氢精制法投资大、成本高;分子筛吸附或溶剂萃取法牛产能力较小且产品质量差,环境污染严重;氧化法的催化剂稳定性差、易流失、床层寿命短。可见上述方法均不能满足节能、环保、低成本生产需求。对此,巴陵石化公司研制出了DS-1脱硫剂及HB-2型RSH脱臭剂。DS-l脱硫剂由Fe2O3和特种添加剂及稳定剂组成,HB-2型RSH脱臭剂是以A12O 3为载体,添加特种添加剂和稳定剂组成。DS-1脱硫剂和HB-2型RSH脱臭剂可在气态、液态物流中高效脱除硫化氧,并将低分子硫醇转化为二硫化物,具有脱臭精度高、反应速度快、使用条件广等特 点。

2.2.2 脱芳烃技术

溶剂油脱芳烃技术主要有加氢法、磺化法、萃取精馏法和吸附分离法。

2.2.2.1 加氢法

【7】~【13】

加氢脱芳技术冈其效果好而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特别是以催化重整抽余油为原料生产溶剂油时,因氢源充足,多采用加氢法精制。由洛阳石化公司开发的加氢法生产低芳烃溶剂油工艺技术,具有原料油馏程范围宽和芳烃质量分数低等特点。以130~300℃馏分油为原料,采用该加氢技术和以A12O 3为载体、W-Ni为主要活性组分的催化剂,可制取芳烃质量分数小于0.02%,硫、氮质量分数均小于1 μg/g,无色透明的无味高级溶剂油。该溶剂油可作为精细化工和金属加工领域的优质溶剂。

2.2.2.2 磺化法

【14】

溶剂油主要由饱和烷烃和芳香烃组成,其中的芳烃及含叔碳原子的异构烷烃、环烷烃可与硫酸或三氧化硫反应生成磺酸。溶剂油中的芳烃与磺化剂反应生成的低沸点磺酸只溶于酸相,不溶于油相;分离酸相与油相把磺酸切除,从而达到脱芳的目的。

李涛江等考察了溶剂油磺化过程中芳烃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30~50℃时,随磺化剂加入量的增加,芳烃含量逐渐降低;当S03 加入量达14.6%时,脱芳烃率达98.4%,既脱除了其中的芳烃,又通过磺化反应脱除了溶剂油中的异味。

2.2.2.3 萃取精馏法

【15】~【17】

萃取精馏法目前只限于6号溶剂油脱芳烃。此法是以N-甲基吡咯烷酮为萃取剂,通过萃取精馏的方法来脱除6号溶剂油中的苯,使苯含量降到0.2%-0.5%。由于该过程和6号溶剂油生产过程属同一精馏分离过程,因而便于操作和装置布局。2.2.2.4 吸附法

【18】

吸附分离法是用极性吸附剂分离芳烃和烷烃的方法。巴西石油公司开发的烃吸附脱芳烃专利技术,可将馏程40 ~300 ℃芳烃含量 0.1%-15%的烃类物流经吸附分离后,芳烃含量降到100μg/g以下,且该技术中吸附剂的平衡芳烃吸附量高达25%。石油大学(华东)开发的6号、120号溶剂油13X分子筛吸附脱芳烃技术可使6号溶剂油中的芳烃含量降到100 μg/g以下,120号溶剂油的芳烃含量降到500μg/g以下。

2.2.3 脱色技术

【19】

溶剂油主要使用脱色剂来脱色。脱色剂一般为无机矿物、稀土矿物与有机化工原料等复合而成,通过除去油品中不饱和烃、碱性氮、有机酸等杂质来实现。脱色净化阻断了二次氧化反应,可保持油品的品质和长期储存。

2.2.4 窄馏分溶剂油生产技术

【20】

独山子石化公司通过对芳烃抽提及溶剂油联合装置进行技术改造,生产出了高质量的窄馏分己烷溶剂油。改造前己烷馏程62~72℃,苯含量1.22%。采用Pro-Ⅱ软件进行流程模拟,模拟方案为:(1)将原分馏塔加高,新增一精密分馏塔,新塔与原塔串联操作,由新塔侧线出己烷产品;(2)新增己烷精密分馏塔,原塔塔顶馏分进入新塔,新塔塔底出己烷产品。模拟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两种方案软件模拟计算己烷产品主要组成

(理论塔板数和回流比相同)

由表1可以看出,方案1因己烷产品从侧线产出,正已烷含量达不到70%以上要求。而方案2采用精密分馏,让原塔塔顶采出的粗己烷油进入新增精密分馏塔,由新增塔塔底可产出合格的己烷产品。

实际改造采用方案2,且为增加己烷收率,在工艺模拟基础上,将原分馏塔的进料口及6号、120号溶剂油抽出口均下移一段填料,并取消了该塔的侧线产品采出,从而也大大增加了原分馏塔的精馏段高度。改造后己烷产品的馏程为67.7~70.3℃,远低于国标的63~7l℃,苯含量也<0.001%。

三 主要结论及展望

(1)我国的溶剂油产品仍以6号、120号、200号溶剂油为主,特种溶剂油产品种类少,远远不能满足各领域对石油烃类溶剂油的需求,应尽快开发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无味溶剂油。

(2)无味溶剂油因其硫和芳烃含量低而能满足更高的环保要求,同时具有更优良的性能,从而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3)新型的正构烷烃类、异构烷烃类、环烷烃类溶剂油,特别是窄馏分、低含硫、低芳烃的己烷、异己烷和庚烷无味溶剂油的市场前景看好。

参考文献:

[1] 王云芳,邢金仙.石油烃类溶剂油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炼油设计,2002,32(10):44-47.

[2] 项晓敏.我国溶剂油产品规格的发展历程及趋势[J].石油商技,2011,29(6):80.

[3]范景丽,普通溶剂油市场行情回顾及展望,(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辽宁大连 116031)

[4] 周应斌,倪秀杰.脱芳溶剂油生产发展和市场前景[J].广东化工,2006,33(10):37-39.

[5] 王彦伟,刘晓欣.溶剂油生产与市场现状[J].溶剂油生产与市场现状,2004,19(1):43-46.

[6] 童莉,刘芳.脱臭剂在溶剂油系统上的工业应用[J].化工时代,2005,19(8):43-45.

[7] 叶华盛.非贵金属催化剂在重整抽余油加氢精制中的应[J].石化技术与应用,2005,23(1):26-28.

[8] 朱迪珠.重整生成油及抽余油加氢脱烯烃生产溶剂油的新技术.石油炼制与化工,2000,31(9):20-23 [9] 何美琴,苏勇,邓诗峰,等.芳烃抽余油催化加氢制优质溶剂油[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1998,11(2):36-39. [10] 黄新龙,郑应绪,刘金龙,等.加氢法生产低芳烃含量溶剂油的工艺技术[J].炼油技术与工程,2004,34(4):49-51. [11] 葛世培,肖栋然,康秉鑫,等.贵金属催化剂用于抽余油加氢精制[J].燃料化学学报,1991,19(1):14-20.

[12]王光维.高芳烃含量6#抽提溶剂油催化加氢脱芳烃.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7,21(3):32-34 [13] 王光维,匡洞庭,葛祥才,等.Ni-Zn/A1203 催化加氢直馏混合溶剂油脱芳烃[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1,25(4):35-37.

[14]李涛江,战玉富,马桂梅,等.磺化法生产优质溶剂油的实验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0(5):66-68. [15] Mulyono,Maloringan.Oil Spill Dispersants:Do They Do Any Good ?SPE27158.

[16]于家华,麦启文,覃小夫,等.一种精细化学品石油溶剂 精制工艺方法:中国,1112154A[P].1995-11-22. [17]刘成军.国外清洁汽油生产工艺[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1999,28(2):86-88.

[18]巴西石油公司. P·T·德苏萨;W·K·胡茨瓦拉;J·A·V·威伊拉等.烃吸附脱芳方法:中国,1243114[P]. [19]袁新.防止催化裂化油品变色的方法:中国,1058038[P].1992.

篇3:浅谈瓦斯消溶剂技术与应用

瓦斯消溶剂顾名思义是用来消化溶解吸收煤层瓦斯的。其治理瓦斯的基本思路一是变传统的抽采瓦斯为消化、溶解吸收瓦斯, 达到减少煤层瓦斯含量、降低采掘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防止瓦斯浓度超限的目的;二是变传统的抽采、排放瓦斯卸压防突为消化吸收瓦斯解除瓦斯突出的动力源, 达到防止瓦斯突出 (包括瓦斯和煤突出) 的目的。其基本方法是先往煤层打注液钻孔, 使用高压注液泵经注液钻孔将瓦斯消溶剂注入媒体, 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 达到消化吸收煤层瓦斯的目的。其治理瓦斯的思路类似于传统的瓦斯抽采排放, 实质性的不同在于后者能治本。其治理瓦斯的方法类似于传统的煤层注水, 实质性的不同在于前者主要是浸润媒体, 降低煤尘产生量, 解决粉尘危害问题, 后者不仅能起到煤层注水浸润煤体, 降低煤尘产生量, 改善井下工作条件的作用, 而且注液过程中大部分瓦斯被吸收, 压力降低、注液阻力减少, 注液浸润半径可比单纯注水增加将近一倍, 并能在采掘工作面周围形成一个保护圈, 防止注液体以外煤体中的瓦斯进入采掘工作面, 对采掘工作面起到保护作用。

2 瓦斯消溶剂消溶瓦斯的机理

瓦斯消溶剂按照设计的比例和用量兑水后, 用注液泵经注液钻孔注入煤体, 在注液压力8Mpa-16Mpa的高压条件下, 瓦斯消溶剂与煤层瓦斯接触, 产生以下作用:

2.1 助溶作用

使部分游离气态瓦斯溶入煤体、部分游离气态瓦斯粘附到煤体表面, 变为非游离的固态瓦斯。

2.2 催化作用

在瓦斯消溶剂的催化作用下, 瓦斯与煤层中的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发生化合作用, 生成无毒无害的液态酯质化合物氨基酸酯。使煤层中的部分瓦斯被转化, 从而降低了煤层中瓦斯含量。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2.3 化合转化作用

在高压的条件下和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 瓦斯消溶剂的部分成分与瓦斯直接化合, 生成新的液态酯质化合物, 使部分瓦斯转化为另一种新的液态酯质化合物, 从而降低了煤层瓦斯的含量。

2.4 隔断作用

催化作用、化合作用产生的化合物都为液态酯质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与注射液混合, 提高了注射液的黏度, 这些有一定黏性的酯类物质进入煤体微小裂缝和裂隙中, 堵塞注液体以外煤体瓦斯进入注液体内的通道, 在采掘工作面周围形成一个保护圈, 保证采掘工作面的采掘工作能够正常进行。隔断作用也隔断了氧气与煤体的直接接触, 还可延长有发火倾向煤层的自燃发火期。

2.5 浸润煤体作用

瓦斯消溶剂本身含有水分, 注液时要兑入大量水分, 注液在客观上起到煤层注水浸润煤体的作用。实践证明, 煤层注水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浸润煤体, 降低采掘过程中的煤尘产生量、对改善工作环境、保护工人身体健康、提高工人工作效率、防止煤尘爆炸有重要作用。二是注水能部分降低工作面瓦斯涌出量, 对防止瓦斯浓度超限有一定作用。

2.6 卸压防突作用

以上五种作用使煤层中游离气态瓦斯含量大大减少, 压力大大降低, 从根本上解除了瓦斯突出的动力源, 瓦斯突出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与此同时, 因瓦斯压力降低, 注液阻力相应降低, 在同样的注射压力下单纯注水的浸润半径为3-5m, 注水钻孔孔底以外根本注不进水。注射瓦斯消溶剂, 浸润半径可达6-8m, 注液钻孔孔底前面可浸润2-3m, 抗突煤柱可达4-5m, 抗突能力大大提高。用注液工人的话说, 注液30分钟以后, 注液钻孔好像有吸力, 把消溶剂往孔里吸。

3 瓦斯消溶剂在煤矿煤层瓦斯治理中的应用

3.1 煤巷掘进工作面

在煤巷掘进工作面腰线水平上部呈一字形布置两个孔。下部两孔距巷邦0.3m。正常孔深不少于25m, 钻孔方向以巷道中心线为准, 向两帮外扎, 终孔落在巷道轮廓线以外2m~3m处, 平行于顶底板, 采用ZDY3200型钻机打孔。如有突出危险, 在巷道中心增加一个效检孔。效检孔与巷道中心方向相同, 孔深可比注液孔少2m。

3.2 石门揭煤工作面

石门揭煤工作面注液主要解决防突问题, 钻孔布置基本同煤巷掘进工作面, 但增加垂直方向上两个孔, 同时要求:

3.2.1 工作面距煤层法线距离10m (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破碎区域20m) 之外开始打探测孔, 探测孔要穿越煤层, 终孔落在距煤层顶 (底) 板中0.5m处。探测孔可作为注液时的效检孔。

3.2.2 在工作面距煤层法线距离5m以外施工注液孔, 注液孔终孔落在距煤层顶 (底) 板0.5m处停止打孔, 并开始注液。

3.2.3 工作面与煤层之间的岩柱尺寸应根据防治突出措施要求、岩石性质、煤层倾角等确定。注液工作面距煤层法线距离的最小值为3m。揭开 (穿) 倾斜或缓倾斜煤层最小值为1.5m。如岩石松软、破碎、还应加大距离。

3.2.4 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石门揭煤钻孔最小控制范围为巷道轮廓线外12m, 根据注液孔的浸润半径, 注液孔以3~4个为宜。为布置注液钻孔, 工作面要根据需要, 增作岩巷, 以作施工钻场。

3.3 采煤工作面

在采煤工作面上下顺槽双孔单排布孔, 双孔孔距1.5m, 双孔与双孔之间的距离10m。第一个双孔距工作面开切眼15m, 第二个双孔距第一个双孔10m。孔深根据工作面长度确定, 中间预留20m煤柱作为隔离带为原则。钻孔沿煤层平行于回采工作面向运输平巷或回风平巷方向打。孔径89mm, 采用ZDY3200型钻机打孔。当煤层厚度超过6m, 采用放顶煤一次采全高采煤法时, 可将每一对孔中的一个往上翘, 终孔落在距煤层顶板0.5~1.0m处, 不需再增加注液孔, 尽量减少注液工作量。

有突出危险工作面, 煤壁向外30~50m煤层松动, 应力集中, 不宜注液, 注液超前工作面的距离不少于60m, 要提前注液。

4 瓦斯消溶技术与传统局部防突措施区别主要有

4.1 减少打抽采孔数量

以直墙半圆拱形的巷道为例, 断面积假定为宽×高=3.4×3.2m=10m2, 采取抽采措施治理瓦斯时, 需打孔约为16~48个, 而采用瓦斯消溶技术进行防突只需打两个孔 (煤厚超过3.5m的巷道可打4个孔) 。

4.2 不用施工钻场, 减少施工钻场的工程量, 同时减少安全隐患

一般进行抽采的工作面都得施工钻场, 按40m做一对钻场, 一个钻场4m深计算, 需掘进巷道8m, 且钻场交岔口处控顶面积大, 易出现安全隐患。而使用瓦斯消溶技术则不用做钻场, 按一条1000m巷道计算, 少掘进巷道200m, 同时减少了冒顶隐患。

4.3 减少了瓦斯抽采时间

进行抽采的工作面打完抽采孔后, 要抽上1~3个月, 最短也要抽采3~4天。而使用瓦斯消溶技术进行防突, 当班注液完毕后, 下班就可校检, 校检合格后即可生产, 不用抽采, 掘进效率和采煤效率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彭立世, 王兆丰.瓦斯地质研究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Z].河南理工大学瓦斯防治技术及装备研究所, 2007.

篇4:聚焦无溶剂复合技术

无溶剂复合技术在引入我国软包装领域的10多年时间里,从当初的轰动一时,到随后的不温不火,在业界颇受质疑。不过近两年,软包装无溶剂复合市场又开始活跃起来,国内软包装企业对其的关注度和投资热情日益高涨。据悉,当前国内新上无溶剂复合生产线约40条,这相当于过去20年的总和,我国无溶剂复合设备的装机量也已达到100台左右。与此同时,我国无溶剂复合设备和无溶剂胶黏剂技术也取得了斐然的成绩。

在无溶剂复合设备方面,广州通泽机械有限公司、汕头市华鹰软包装设备总厂有限公司、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等设备制造商,已研制出更适合我国市场行情的国产无溶剂复合设备,性价比更高,且实现了与国产自动混胶机的整体配套。在无溶剂胶黏剂方面,上海康达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北京高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胶黏剂生产商推出的产品在性能上有了大幅提升,已在很多无溶剂复合设备上得到了批量使用。

我们看到,无溶剂复合市场中的“坚冰”正在融化,但不可否认,对无溶剂复合技术持观望态度的软包装企业仍在多数。在我国,干式复合技术在软包装复合市场中已经根深蒂固,并早已形成完整而成熟的生产体系和产业链;而无溶剂复合技术在我国软包装领域起步较晚,用户对这一工艺的接受程度还非常有限。而且,绝大多数软包装企业缺乏操作经验,难以培养出精通原理、熟悉工艺的操作人员。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常常因各种原因导致无溶剂复合产品质量缺陷。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书】相关文章:

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书02-11

溶剂油安全预评价报告02-11

溶剂油范文05-23

溶剂油msds09-20

芳烃溶剂油msds07-31

溶剂再生装置05-04

无溶剂合成05-04

芳烃抽提常用溶剂06-28

芳烃溶剂msds06-21

溶剂选择的基本原则04-12

上一篇:E语言程序设计基础下一篇:安全伴我行手抄报简单又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