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设计管理的合理化建议有哪些?

2024-04-23

对设计管理的合理化建议有哪些?(共18篇)

篇1:对设计管理的合理化建议有哪些?

2、适当提高监理单位履约保证金比例,扩大对总监、总监代表、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出勤率承诺的扣款额度,促使监理单位按标书承诺履约。

3、鼓励现场监理人员公正、诚信、科学地执行监理工作,建立激励机制、对监理工作成绩突出,提前竣工,建议给予现场监理人员奖励。

篇2:对设计管理的合理化建议有哪些?

2、提高施工单位履约保证金比例,扩大对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主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到岗率、出勤率的扣款额度,促使承建方按承诺履约。

篇3:对设计管理的合理化建议有哪些?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使许多进城打工人员涌入城市, 同时导致了城市的居住环境紧张, 楼市价格上涨, 使城市建筑物不断向高层空间发展, 以求得用相对较少的土地建造出更多的建筑空间供人们使用。作为城市生活的主要载体, 高层建筑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城市空间。

城市空间既是指城市内的建筑物、道路、绿地、广场、公共服务设施等实体及由这些实体所构成的立体空间, 也是指人处在其中能真实、直观感受到的空间。近年来, 无数高层建筑拔地而起, 使城市的传统空间尺度逐渐丧失, 城市天际的轮廓线也已经被高耸、聚变式的高层建筑轮廓线取代, 城市建筑容积的变化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轨迹, 交通线路及其他的基础设施随之改变, 最终彻底打破了城市空间的原有格局。

高层建筑热潮的兴起给城市空间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一些建筑重视在高度和外观抢眼度等方面的攀比, 忽视了规划中容积率、绿化率、建筑密度等的控制及建筑设计中地域性及本土文化的研究, 城市格局混乱, 风貌支离破碎, 环境、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品质均难以令人满意, 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失去了对城市空间的识别感与归属感, 给城市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城市管理和建筑规划的初期开始, 对高层建筑的设计给予科学的合理化控制。

2 控制原则

2.1 外部尺度的控制

为解决目前我国高层建筑追求标新立异导致城市空间生硬、纷乱的现状, 设计师应注重对建筑外部尺度的把握, 避免建筑体量失衡, 带给人们疏离感或压迫感。建筑物的尺度包括其形体的长和宽、局部之间、整体之间、局部与整体及整体与城市之间的各种比例关系, 即不同空间范围内, 建筑的整体及各构成元素给人的感受。在这一问题的控制上, 应首先考虑生活在其中的人的感受并以其为标尺, 结合街道尺度、城市尺度等整体考量。

街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临街面的尺度对街道行人的视觉影响。这是高层建筑设计中重要的一环。临近街道的高层建筑部分的尺度确定, 主要应考虑到街道行人的舒适度, 高层建筑主体因为尺度过大, 应向后退, 使底层的裙房置于沿街部分, 减少高层建筑对街道的压迫感。为保持街道空间的连续性, 高层建筑临街面应与沿街的其他建筑相呼应。以新加坡城市改建为例, 为不致造成新区高层和老区低层截然分开的不和谐感, 设计者沿新区一侧做了和老区房屋高度相似的裙房, 高层稍向后退, 形成了新建筑和旧建筑的对话。对城市尺度的考量主要表现在选择合理的建筑高度以控制其对城市天际轮廓线的影响, 建筑应作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与整个城市的尺度相一致, 而不是突出自我, 盲目炫耀。

2.2 体量的控制

高层建筑因其巨大体量对城市空间的改变具有重大影响, 因此设计者应从“在城市空间中进行创作”这一高度展开设计思路。由于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及使用功能等方面的要求比较严格, 因此其造型往往有追随于结构形式、避免变化的趋势。如何在形体规整的几何体上运用加法、减法等处理手段, 设计出既符合城市风貌, 有具有明显识别性和代表性的建筑外形, 是现今国内外建筑设计师的一大工作重点。

3 合理化建议

3.1 主体设计

高层建筑的主体设计包括塔楼部分设计、裙房设计、底层设计及建筑顶部设计等环节。此塔楼的表现形式往往对其造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延伸至无限”的设计概念下, 塔楼优美的轮廓和生动的线条体现着建筑不同的艺术内涵, 错落有致、色彩缤纷的一座座建筑形成的三维空间可成为城市的名片, 高度发达的纽约和弹丸之地的香港都是这方面的优秀设计实例。裙房的设计虽然对城市立体空间的影响相对较小, 但却与街道尺度和行人感受具有密切的关系, 设计者应充分考虑到公众的视线和观感, 对其进行人性化的细节设计。底层设计则可采用入口缩进或底层架空的方式, 使其具有鲜明的现代建筑特色。将建筑底部设计为通透、开放的公共空间并使之与道路、广场及其他建筑相连, 使人们从高密度的环境中解放出来, 丰富了城市空间的层次。此外, 特色鲜明的顶部设计对高层建筑的整体形象也具有关键作用, 常作为视觉的中心成为城市空间形态的标志。

在设计中, 除注意控制顶部高度与城市天际轮廓线的融合外, 还应从审美的角度出发, 表现建筑顶部形式与整体的关系, 而人的活动也会影响到高层建筑顶部的设计。由于欣赏高层建筑的顶部是在一定的视距范围内, 因此应考虑视距内从整体到细部的审美要求, 并使顶部设计在这一范围内具有供多角度欣赏的可能。另外, 由于高层建筑顶部往往会退台, 这就需要通过增加高度来进行视觉修正。

3.2 广场设计

高层建筑常给附近街道一种空间上的压迫感, 使身处其中的人们产生不适。因此当街道两旁存在这样的建筑时, 应使其后退并留出广场空间, 既起到缓冲空间的作用, 也可将其设计为城市的节点, 以共享空间降低人口密度和交通压力。如日本建筑大师叽崎新设计的日本筑波中心的下沉式广场, 就以人和环境为设计重点, 将造型独特的广场空间作为公众的舒适的休闲场所, 而且使建筑塔楼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

3.3 生态设计

近年来, 高层建筑设计领域出现了“生态型”建筑的概念, 如建筑师诺曼·福斯特设计的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总部大厦就引入了生态的概念, 是世界上第一座“生态型"”超高层建筑。其建筑平面呈三角形, 宛如三叶花瓣夹着一支花茎:花瓣部分是办公空间, 花茎部分为中空大厅。中空大厅起自然通风作用, 为建筑内部创造了丰富景观的同时, 也是一种对形成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的深化。可见, 当前高层建筑设计的一个新要求就是要实现“生态节能型”。

摘要: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视觉焦点, 高层建筑的设计不是排斥其他因素而单独存在的, 设计师在规划过程中应综合考虑, 找到建筑与城市发展的平衡点, 创造出适宜人们生活的环境与和谐的城市空间。

关键词:现代城市空间,高层建筑设计,合理化建议

参考文献

[1]张辰卓:《城市空间中高层建筑设计的探讨》[J]商品混凝土, 2013 (02)

[2]赵志祥:《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研究》[J]城市建筑, 2013 (14)

篇4:对城市规划的一些合理化建议

拆迁 规划师 社区归属感

一、利益冲突——钱能解决吗

在城市拆迁中,所涉及的利益主体主要有地方政府、拆迁人(开发商) 和被拆迁人( 房屋所有权与使用权拥有者) 三类,面对同一个“ 拆” 字,三类行动者的利益诉求不同,因而对同一拆迁事件所持的基本立场和态度自然也不同。

(1)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向来有着改造城市的雄心和蓝图,既是城市更新政策的制定者,也是城市更新实践的推动者和直接参与者。同时,当拆迁中的利益冲突发生时,又自然变成了拆迁人(开发商) 与被拆迁人之间矛盾的调停者。政府官员关心的主要利益是他们晋升或者避免被淘汰出局的问题。一方面,政府官员受到短期利益的驱使,需要超出通常的资源动员来把“政绩工程” 做大,得到上级的注意和认可;另一方面,上级领导也追求短期目标,诱导地方政府官员快出成果,出大成果。由此观之,在城市拆迁中,地方政府的角色是多重的,是一个掌握了“ 规则” 和“资源”的能动的行动者,而非人们所想的那个受制度约束的“ 中立者” 或“ 第三者”。于是,在政府起主导作用的房地产市场中,垄断、欺诈、暗箱操作和寻租等腐败问题非常严重的现象自然成为不争的事实。

(2)拆迁人(开发商)

在城市拆迁中,开发商是完全以“ 经济人” 角色出现的,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他们的根本选择。所以,热衷于城市开发,在城市建设中能够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大的利润,是他们不断卷入城市拆迁冲突的强大动力。地方政府虽有不断扩大城市建设规模的天然冲动,但由于财力不足而难以把这种“ 冲动” 付诸实践。同时,开发商是资本的拥有者,也有投资城市建设项目以尽快获取利润的强烈冲动,他们意识到地方政府存在缺少资本的“软肋”。于是,地方政府提供城市建设项目,开发商提供资本,如此这般,二者在城市拆迁中都能符合彼此的利益选择,自然一拍即合。

(3)被拆迁人

被拆迁人是指那些私房财产的所有者以及对其房屋所处土地使用权拥有者。有两种理性决定他们的行动选择:

第一,经济理性选择。被拆迁人也在拆迁中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

1、房产是最重要的财产。在被拆迁人看来,他们对自己的房产应有处分权和收益权,但不会随意、盲目地处分自己的房产。

2、房产也是最重要的商品。在被拆迁人看来,房产的变动流转自然必须遵从基本的市场交易规则。

第二,社会理性选择。拆迁意味着城市内部移民过程的发生,被拆迁人将要远离曾经生活的那个充满地缘与情缘关系的熟人社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被拆迁人已经形成的“生活方式”和对“熟人社区”的归属感并不是用货币可以计算的。这也是很多拆迁冲突的根本所在。

二、城市规划——请你站出来说话

拆迁合法的标准—— 社会公共利益

房屋拆迁,不仅仅是从商业的角度上来考虑城市的再开发,而更多的情况下还要让少部分人为全社会做出牺牲,有些国家严格规定,非为公共利益需要,一般不对城市房屋进行拆迁;有些国家规定,再开发必须由国家来进行或国家组建的机构来进行;还有些国家,完全引进了团体或公益开发制度,制止土地投机。评判一项具体的拆迁行为是否合法以及是否被滥用,而且平衡在房屋强制拆迁与保护房屋所有权和土地权利的利益冲突,这项标准就是政府行使征用权的基础——“社会公共利益”。

为了使房屋拆迁尽量做到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可以考虑适当引进西方的公众参与制度.即城市某个区域是否改建、如何改建时,可提前征询公众意见,让公众参与决策。在制度的设计上,今后应以第一、第二类的公共利益建设用地拆迁为主,第三类的公共利益建设用地拆迁为辅。如没有公共利益需要,纯粹是商业上的利益,一般不予考虑动迁。

拆迁合情的标准——社区归属感

城市化是人类从落后走向文明不可抗拒的铁律。改革以来,中国城市建设的速度之快、力度之强、规模之大,是世人所罕见的。最直观的感受是:一边是连片的摩天大厦拔地而起,另一边则不断出现一个个格外醒目的被画了圆圈的“ 拆” 字。就是这样一个“拆”字,街道更加宽了,广场更加大了,绿地更加多了,市容更加整洁了,同时,也让整个城市越来越“失忆” 了。同时,被拆迁人只能远离原来出行、上学、就医等较方便的熟人社区,眼看一座座高档住宅小区或写字楼挺立在自己生活过的地方,望楼兴叹,曾经栖息的屋舍在脑海中留下了久久不能挥去的沉重记忆。

在拆迁过程中,拆迁人往往只评估有形的房地产价值,却忽视了社区归属感这种无形的因素,老房子往往世代相传,记载着家族的历史,童年的回忆,邻里间的情谊,是他们感情精神的根基所在,而这往往是很多人誓死守护的深层原因。

标准谁来掌握——规划师出来说句话

拆迁的过程,群众的矛头大多指向政府政策、法律、开发商、拆迁公司,然而是谁引起这一场场“拆迁战”的呢,作为规划师,是否也应该反省?图纸上一条道路线轻轻划过,便是动辄千万的拆迁费和巨大的人力物力,便是无数家庭的流离失所。规划师在满足一部分人利益的同时,也让另一部分人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生存的权利被我们肆意调遣。因此,在规划过程中,我认为规划师应该考一下几点:

为谁规划。在为政府做设计公众利益的规划时,如公共设施建设,交通疏导,新城建设,公园绿化等,这些虽然为大众提供了便利,但被拆迁那部分人却没有事先的知情权,事后的补偿如同施舍般。

规划什么。被拆迁人的社区感随着推土机土崩瓦解,是不是应该协助他们在安置点建立新的社区归属呢?在原有的那块地是否也应保留部分情感的维系呢?

规划师不应做个幕后指使者,而是应站出来,把被拆迁者的利益诉诸整体利益当中,让他们认识到拆迁后的建设本是他们自身利益的一部分,从而便对抗为支持。

设置相应配套设施。设立一些专线巴士,将安置户比较集中的小区和拆迁旧区连接起来,增加老街坊们的联系,缓解失落感。

结语

在中国城市化加速的过程中,拆迁问题日渐凸显,我们往往只看到了拆迁带来的冲突,却很少深究拆迁本身是否成问题。事先应周密考虑拆迁该不该进行;拆迁决策时应适当给予公众参与的权利、至少是知情权;对被拆迁人的精神补偿予应以考虑,帮助他们建立新的社区感和精神家园,这些工作不只牵涉到政府和拆迁方,更有待于城市规划工作者的积极协调。

参考文献

[1]顾朝林. 城市社会学——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系列教材.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07

[2]杨贵庆.城市社会心理学.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5

篇5:对设计管理的合理化建议有哪些?

项目代建中项目沟通管理方面的合理化建议有哪些?

工程投资额大、功能复杂,专业分包单位和材料、设备供应单位多,如何保证及时与恰当的生成、搜集、传播、贮存与最终处置项目信息,使各利害相关者准确发送和接收项目信息,使所有参与者能对项目整体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公司项目代建班子计划建立项目信息管理中心,以做好沟通规划、信息分发、绩效报告和行政收尾等工作,保证各参与方及时掌握最新项目信息并作出相应反馈,使沟通消息渠道畅通,

项目代建班子能即时通过绩效审查、变更分析、趋势分析、价值分析(EV)手段等,对变更请求、工作结果的绩效度量及项目应吸取的教训等作出恰当的处置决定,快速准确地生成项目报告、项目档案。

篇6:对设计管理的合理化建议有哪些?

结构的设计优化有哪些要求更合理?

结构的设计优化并不是单纯的挑毛病 而是通过交流、沟通,找到更为合理、经济的设计,从而在满足各种规范的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杜绝不必要的浪费,做好成本控制,结构设计的优化是在充分尊重原设计基础上进行的,通过优化的过程,互相学习,也有利于提高设计院结构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某项目2栋13层与23层相连建筑、2栋30-33层建筑、5栋9-13层建筑,共9栋。场地附近有一条河流,地下水位较高。场地土质较软,表层4米深度内有部分淤泥质土,地下室底板下土的承载力为160kPa,在17米至22米处有密实的粉沙层,在37-55米处有密实的沙层。基岩埋藏很深。6度抗震、基本风压0.45.本项目对回款的周期要求较高,

本项目地下室的布置思路:采用一层大地下室 9栋高度和层数相差较大的建筑连为为一体,形成一个整体的大型地下车库。优点:交通及停车,小区的物业管理,地下室外墙的数量。但缺点也是明显的,一是导致地下室结构的超长,再就是各栋建筑单位的不均匀的沉降。 为此,对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首先,地下室结构超长的解决办法是:⑴结构后浇带的设置——费用、间距、封闭时间、施工便利性;⑵混凝土膨胀外加剂的使用——数量、费用、位置;⑶构造配筋的适当增加—— 数量、费用、位置。其次,各栋建筑物的沉降差以及主体建筑物与地库间的沉降差解决方式是:依照当地的基础设计经验,⑴9-15层建筑通常采用预制方桩基础,以粉砂层作为持力层,桩长约17米,摩擦型桩;⑵18层以上建筑通常采用钻孔桩基础,以砂层作为持力层,桩长约45-50米,摩擦型桩;⑶12层建筑物采用无桩筏板基础有过成功的案例,按程序计算沉降15CM,实际观测仅4CM在无锡观测到的建筑物最大沉降不超过6CM.

篇7:您对本次培训有哪些建议

教师参加网络全员远程培训,其实很多教师并没有认真对待,我说点我的看法吧,也叫不上什么建议。首先要立足于教师的需要,只有他有这个需要,他才能主动去完成一件事。所以要充分了解教师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培训,需要在哪些方面提升自己。

其次就是培训要有针对性,不要什么乱七八糟的培训都去参加,培训的内容可以细化一些,不要太笼统。

篇8:对设计管理的合理化建议有哪些?

1 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介绍

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筑质量和安全与设计方案的可靠性及可行性有着直接关系,只有从建筑特点、内部布局、施工环境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保证结构设计的科学、合理,从根本上减少建筑安全隐患,更好的发挥其功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当建筑在外力的作用下,其结构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如果建筑结构无法继续承受外部压力,就会发生变形甚至是坍塌现象,严重威胁了建筑内部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保证建筑质量和安全一直是建筑企业不断追寻的目标,所以需要从结构设计出发,做好工程前的调查、加强施工阶段的管理、明确验收标准,同时要对各项数据进行准确的计算,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建筑安全标准结合实际工程进行建筑结构设计,规范施工流程和作业手法,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和整体建筑质量。

2 影响建筑安全性的因素

2.1 安全意识不足

要想保证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就要意识到建筑安全性的重要性,从设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为建筑安全性提供保障。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及标准对建筑结构设计安全进行约束,特别是在建筑结构的抗震要求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但是在实际工程中,很多人的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意识不足,没有意识到安全性设计的重要性,存在侥幸心理,在对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进行考虑的时候比较片面化;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要求不够重视,对抗震规范不够了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难度较大,其结构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得不到保证。

2.2 结构设计不合理

建筑结构设计比较复杂,会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工作,需要设计人员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以及计算,确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建筑结构形式,保证结构设计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但是当前很多工程为了迎合业主方要求,没有对建筑结构设计实际要求进行考虑,结构设计不符合相关标准,甚至违背了基本的设计原则和设计原理,导致结构设计不合理现象严重,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

2.3 抗震能力达不到要求

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必须考虑的问题,我国很多地区都位于地震带上,只有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按照相关抗震要求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才能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减少因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但是当前很多城市的建筑结构抗震能力都达不到要求,一些建筑企业为了扩大自身利益,偷工减料现象严重,建筑结构的钢材使用量不足,整体稳定性不强,当发生地震灾害,容易出现房屋倾斜、倒塌现象,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引发人员伤亡。

2.4 施工管理工作不到位

施工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必要工作,包括施工材料管理、施工设备管理、施工人员管理等多个方面,所以必须从不同方面出发做好全面管理工作,为建筑安安全性提供最大保障。施工管理不到位是降低建筑安全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施工材料选用不符合使用要求、没有对其质量进行检验;施工设备维护工作不到位,容易出现运行故障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施工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施工手法和施工流程不规范,这些情况都会对建筑安全性造成影响。

3 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的合理化建议

3.1 提高安全意识

要想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就要认识到安全性的重要,提高安全意识,做好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工作,加大对安全隐患频发设计环节的研究力度,制定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概率。以相关规定和标准对结构设计进行约束,并结合实际工程情况进行结构设计工作,使其稳定性能够达到工程要求;加强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的检查与估测,确保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和抗震性。

3.2 优化结构设计

科技的不断进步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前各种计算机技术和软件的应用越来越多,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对结构设计进行优化,改善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提高建筑安全性,同时还能为技术人员提供更多的方便,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通过智能、精良的设计软件,能够对各项数据进行更加准确的计算,为建筑结构设计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提高建筑的安全性。

3.3 加强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设计

加强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是提高建筑安全性的必要工作,在降低因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抗震设计的时候,需要以国家规定的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要求和规范为基础,对当地的地质构成情况进行详细的勘察,选用更加合适的结构形式,并做好各种加固措施,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抗震能力,保证建筑具有更高的安全系数。

3.4 加强施工管理

对于提高建筑的安全性来说,加强施工管理非常重要的工作,在进行施工管理的时候,必须从材料、设备以及人员等多方面进行,对整体工程进行协调,实现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性的目的。在选用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的时候,需要严格按照合同规定进行,明确材料的规格以及设备的参数,并对材料质量进行抽检,避免不合格材料的混入;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避免出现设备故障。做好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其安全意识,使其掌握更加全面、先进的施工工艺,规范施工手法,严格按照施工流程进行每一步工作,提高建筑安全性。

4 结束语

综合全文来看,对建筑安全性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很多,最常见的也是最主要的有安全意识不足、结构设计不合理现象严重、结构抗震能力达不到要求、施工过程缺乏有效的管理,通过提高安全意识、优化结构设计、加强结构抗震性能设计、做好施工管理等方式,能够有效解决建筑结构设计存在的安全隐患,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建筑安全性,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在实现建筑行业稳定、健康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侯捷.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的几点思考[J].江西建材,2016(13):32+35.

[2]李达新.关于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0):244.

篇9:德企的合理化建议管理模式

自克虏伯先生1872年最早提出合理化建议管理概念以来,德国企业开始陆续实施合理化建议管理办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几种不同的管理模式。目前,合理化建议管理不仅是德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国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

如何界定合理化建议?

合理化建议包括所有以改进现行企业运行和管理体制,提高产品质量,简化工艺程序,节约材料和工作时间,提高生产安全、环境保护、劳动保护等为目的的具体建议。建议不仅仅只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而且还应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界定具体建议是否合理和是否应采纳时,主要看所提建议能否带来经济效益,包括:能否提高生产安全,消除事故隐患,降低原材料损耗和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

被采纳的合理化建议,不能再以个人名义申请专利或注册外观设计保护。

合理化建议的目标是什么?

除降本增效外,企业合理化建议管理的宗旨是使职工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创造性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加快对产品的升级换代,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此外,企业合理化建议管理还能达到改善工作环境和气氛,促使职工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大胆“进谏”以及提高生产安全与企业形象等间接目的。

合理化建议有几种管理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德国企业的合理化建议管理也有了电子信息时代的特征:职工不仅能通过企业内网系统直接输入合理化建议,而且也可以直接查询所有合理化建议的内容、执行情况。

目前德国企业实行的合理化建议管理模式主要有“中央管理模式”、“上级主管模式”和“团队模式”也叫“主持人模式”三种。

(一)中央管理模式

“中央管理模式”是德国企业传统的合理化建议管理方式。该模式的特点是设立合理化建议管理办公室作为合理化建议各方利益的交流与协调中心,任命点子经理,由其负责接收职工的建议,并对职工编写合理化建议予以指导,对合理化建议报告进行初审后转交给评审委员会。

评审委员会主席一般由企业领导任命,委员会成员包括:点子经理、两名技术专家和两名工会代表。该委员会的任务是对建议是否具有操作性及实施后能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奖励建议。该委员会对执行合理化建议的预算经费和实际效益负责。有些合理化建议在决定实施前还需专家鉴定。

当奖金标准超出决策者的授权时,由奖金评审委员会讨论决定。该委员会由企业领导(总经理或部门领导)、点子经理和职工代表(工会代表)组成。

(二)上级主管模式

“上级主管模式”由各级部门领导直接负责职工的合理化建议管理,即从接收、评审到确定奖励金额全部由各级部门领导负责。该模式的特点是充分发挥各级部门领导的作用,由他们直接决定是否实施职工的合理化建议和奖金的高低。如需专家鉴定,则请业内权威专家做相应的评估鉴定。

当奖金标准超出决策者的授权时,由奖金评审委员会讨论决定。该委员会由企业领导(总经理或部门领导)、点子经理和职工代表(工会代表)组成。

(三)团队模式

“团队模式”是企业合理化建议管理的一种新的现代化管理模式,也被称为“主持人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成立一个分散的“点子管理团队”,由其负责对职工建议的评估和实施。“点子管理团队”可根据公司的组织结构或业务关系设立,由六至八人组成,其中包括一名经过专门培训的“主持人”和一名部门领导。“主持人”是从职工中选拔出来并经过合理化建议管理培训的技术人员,他负责“点子管理团队”的协调联络工作。如大公司设立几个“点子管理团队”,“主持人”还负责团队间的联络与协调。

“点子管理团队”收到职工的合理化建议后,由主持人协调确定团队开会评审时间和地点。由于主管领导本身是“点子管理团队”成员,一般会上就能做出实施决定和奖励措施。如需专家鉴定或由奖金评审委员会讨论决定,由“主持人”协调安排。

合理化建议如何奖励?

无论实行哪种管理模式,德国企业对合理化建议的奖励标准基本是一致的。奖励的标准主要按建议实施后第一年所节约的成本(扣除执行建议产生的设备改造等各种费用)分若干档次,具体为年节约成本在2500欧元以内的,按以下标准发放奖金:

年节约成本在2500欧元以上的,则按实际节约金额的25%发放奖金。如节约成本5000欧元,奖金额为1250欧元。

有些合理化建议是无法估算其直接经济效益的,但对预防事故、保护环境、提高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及公司形象起了很大的作用,从而给公司带来间接经济效益,则按最低、低、中等和高几个档次分别给予20、75、150和250欧元奖金或物质奖励,并在确定奖金档次后颁发。按照德《个人所得税法》,物质奖励是免税的,奖金税由企业支付。

如何找到点子经理?

德国企业非常重视对企业合理化建议管理人员的培训。位于法兰克福的德国企业管理研究所是研究企业合理化建议管理的权威机构,该研究所于1943年由法兰克福工商会、法兰克福大学和8家企业联合成立,旨在促进科研机构与企业的紧密合作。

1954年,该所成立了企业合理化建议管理工作组,研究合理化建议管理机制。目前,该所每年通过举办“点子经理”培训班为企业培训合理化建议管理人才,并为企业交流合理化管理经验提供平台,促进企业合理化建议管理的广泛推广。

该所每年还发表一份年度报告,全面介绍德国企业开展合理化建议管理的执行情况,并评选出德国开展合理化建议管理十佳企业和各行业开展合理化建议管理的先进企业。

篇10:对设计管理的合理化建议有哪些?

国家对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有哪些建议

在这几年工厂、车间、仓库、酒店等等建筑火灾频发,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所以很多工厂、车间、仓库、酒店等等建筑必须要进行严格的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因为在这些地方发生火灾的原因都是由于消防设备老化,在真正面对火灾灾情时,不能够及时发挥 作用,而造成严重的火灾事故。排查整改后国家都要求工厂、车间、仓库、酒店等等建筑需要采用消防巡检柜设备,消防巡检柜能够对消防设备进行定期巡检,确保了消防设备在需要的时候万无一失。

1.通过对消防隐患的及时整改,坚定了隐患可改、隐患必改的信心。事非经过不知难,只有咬牙坚持之后才能获得成功。在本次消防检查发现隐患之前,公司领导就已经将消防隐患的排查整改工作列入了计划,但由于涉及面广,对某些消防理论知识的学习领会还总觉得 不够扎实,导致计划没有及时付诸实施。消防隐患被发现后,公司全体员工迅速统一思想,树立信心,痛下决心,保障投入,确保彻底将隐患整改到位。通过这次隐患整改工作,不仅排除火险,更为我们公司加强消防意识,认真落实各项消防措施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消防隐患暴露出我们在消防知识普及和日常检查方面的工作还有待加强,公司决定定期对所有消防栓和灭火器材认真检查,缺损的及时配置和更换,每周五由安全员检查、每月由“消防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检查,互签责任状,并建有检查台帐,层层落实,做到道口通畅,警示牌醒目,消防安全人人有责。公司决定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消防预案、三级消防预警及消防演练计划,提高全体员工的汇贤电气

乐清汇贤电气

消防巡检柜

汇贤电气 消防巡检柜

消防安全意识和灭火技能,确保消防安全意识贯彻到人,提高公司综合消防防范能力。

3.隐患整改给长效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通过具体消防隐患的整改,公司全体员工抓好消防安全的责任感和成就感也随之高涨,有信心、有决心将我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推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 制,整改各类“习惯性”消防违章,确保长效管理,确保 “硬件过硬,软件不软”,两者互为推动、互为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总之,通过对消防隐患的整改,暴露了我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为我们今后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我们决定加快进度,早日完成消防水地下管路改造,并从各个具体方面深入、持久地开展消防安全工作。

人们应当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对工厂、车间、仓库、酒店等等建筑进行消防安全整改,整改后的消防巡检柜能够对消防设施进行定期巡检,确保了消防设备的正常使用。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得到了保护。以上内容是由汇贤电气为你带来的,如需详细了解请访问汇贤官网,汇贤电气竭诚为您服务。关键词:汇贤电气 消防巡检柜

篇11:对设计管理的合理化建议有哪些?

课程标准对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提出的建议的主要特点是:

(1)尽可能发掘学生、教师、班级、学校周围的自然、社会、人文资源,扩展课程资源的范围,这是最便捷、开发上最经济、效果上最突出的课程资源。

(2)教科书仍然是重要的学科课程资源,强调依托教科书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3)大部分学科都重视对其他课程资源的利用和相互配合,体现了整合的大课程资源观。

(4)各学科重视课程资源开发中学生的参与和学生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反映了现代的对话与交流、合作的课程观。

篇12:对设计管理的合理化建议有哪些?

《概论》

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 小学教育

姓名

学号

您对概论课教学有哪些希望和建议(教学形式、教学内容)?

1.关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本人首先很是肯定本课老师的教学方式。以下浅谈几点:首先,上课开始,老师以一段时事或是历史视频来引起今天课时的话题,然后对视频进行分析,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讲课时,不是单调的按照书本上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而是结合自己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见解,对知识点进行横向的分析,使学生对一个概念掌握的更加详实透彻。

对于教学形式,当然还是进行口头的传授为主,如果有的历史事件,理论可以以丰富的视频展示,当可以以视频展示,然后让同学们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想法,适当的可以写写对理论的观点当作业。在讲解一个理论的时候可以从理论起因,理论基础,和理论的建立过程等方面着手,当然这样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并且有点枯燥,而大学生愿意听的更多是一些具体的事件,这就需要讲理论融合到实践中来,透过事件来说理论。比如在讲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这一章的时候,可以找些历史事件来具体讲解这个过程,结果自然的就呈现在学生眼前了,而且通过对过程的把握学生对结果的印象也会更加的深刻。

篇13:对设计管理的合理化建议有哪些?

大连长海机场位于辽东半岛东部, 四面环海, 机场南北长1.4公里, 东西宽0.2公里, 跑道延长线距海岸线300米, 机场跑道长度800米。

大连长海机场属通用航空机场, 飞行区指标为1B, 候机楼面积1661平方米, 机场于1988年11月8日正式启用, 原名为“大长山岛民用机场”, 是当时全国唯一的县营民用机场, 飞行航线为长海-大连 (往返) , 1996年该航线停航, 2007年10月17日, 大长山岛民用机场通过了民航总局的飞行校验, 11月18日通过民航东北地区管理局组织的工程竣工验收, 进入联合试运转阶段。2008年1月25日, 通过主管部门的复航工程民航行业验收及开放使用审查, 并更名为“大连长海机场”。2008年2月2日, 大连长海机场正式复航。IATA代码:CNI, ICAO四字代码:ZYCH。

长海机场复航五年来, 共保障航班飞行2551架次, 通用特种飞行70架次, 旅客吞吐量19402人次。五年来, 长海机场充分发挥“托管模式”在机场建设与发展所具有的优势, 坚持科学发展, 逐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不断探索小型海岛机场快速发展的全新模式, 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 航空安全对长海机场的重要意义

长海机场虽然“机场小、航班少”, 但在安全管理上坚决杜绝任何麻痹和放松思想, 严格按照大连机场的安全管理模式进行安全生产管理, 坚持秉承“支线机场没有了安全就没有了一切”的安全理念, 采取有效措施夯实安全保障基础, 坚持“天气不够标准坚决不飞、机组准备不充分坚决不飞、机场保障不到位坚决不飞”的“三不飞”原则, 确保机场复航以来没有出现任何飞行、空防和地面安全问题。

在各安全保障部门中, 航务部门的安保工作是重中之重, 长海机场航务科下属部门有:塔台管制室, 飞行服务报告室, 气象观测室, 气象预报室。这些部门的共同特点是: (1) 人员专业性强, 知识涉及面广, 理论业务要求高; (2) 直接对话机组及大连空管, 随时提供信息服务。对航务部门的科学化管理, 直接关系到长海机场的空防安全。

本文就长海机场航务管理的现状以及作为支线海岛机场的空防安全工作建设做以讨论。

3 长海机场航务管理现状

3.1 人员管理现状

3.1.1 空管人员资质的取得

机场空管人员资质的取得通常分三种形式, 一是机场从民航专业院校招收应届养成生, 通过理论、技能考核取得上岗资质;二是机场根据需求定向培养, 由理科本科毕业生送民航专业院校继续专业教育, 获得培训经历后, 再通过理论、技能考核取得上岗资质;三是机场直接聘用具有独立上岗资质 (相应执照) 的专业人员。

目前, 长海机场航务科配备4名管制员, 这4名管制员同时具备塔台管制执照和飞行服务执照, 均为定向培养;气象人员3名, 1名气象预报员, 1名气象观测员, 1名具备双执照的气象员, 后者为专业院校招收, 其余两名均为直接聘用具备执照的专业气象人员;1名通导设备维护人员。共计8人。

3.1.2 理论、岗位技能培训

空中交通服务通信设施

无线电导航和着陆设施

长海机场航务科每年都制定详尽的培训计划, 包括理论教学, 模拟机操作, 实际操作三部分。每月定时进行管制、气象理论培训, 每年进行雷达、程序管制模拟机复训。实际操作部分, 由有经验的老管制员或具备相应资质的管制教员, 进行实际操作的指导。

3.2 通导设备现状

3.3 气象设备现状

3.3.1 气象数据探测设备

长海机场气象室目前配有室外观测场及气象数据采集系统, 可提供本场温度、湿度、气压、降水量、风向风速等气象数据信息。符合民航局规定, 亦能满足本场航空安全保障的需要。

3.3.2 气象资料收集处理设备

长海机场气象室目前配备气象资料接收处理系统。该系统可获取国家及地方气象部门、科研院所等部门的自动气象站资料、气象雷达观测资料、卫星观测资料、雷电观测资料等气象要素观测资料, 以及物理量场资料、飞机观测资料、天气预报产品、气候预测资料、重要天气预警信息。

配备静止卫星云图接收处理系统。该系统具备自行接收、处理、显示、存储静止气象卫星云图的功能。

3.3.3 气象产品制作系统, 民用航空气象信息系统

长海机场配备有自动填绘和分析地面天气图、高空天气图和输出保存等功能的天气图自动填绘与分析系统。同时配备具有机场天气报告的编制和发布功能的机场天气报告编制发布系统。

3.4 跑道、航空器现状

长海机场跑道长度800米, 宽度24米, 跑道道面强度PCN 13/R/B/W/T。跑道号码17#, 磁方位167.2°MAG, 跑道入口标高THR 24.4米;35#跑道, 磁方位347.2°MAG, 跑道入口标高, THR 34.5米。

目前长海机场主用机型为Y-12型客运机, Y-12是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 (原哈尔滨飞机厂) 在Y-11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改进的发展型号, 是经过长时间实践验证, 在安全性能方面非常成功的机型。该机型巡航速度 (高度3000米) 240~250公里/小时, 最大爬升率 (海平面) 9.2米/秒, 巡航高度3000米, 升限7000米, 单发升限3550米, 地面最小转弯半径16.75米, 起飞距离 (至15米高) 385米, 起飞滑跑距离315米。设计起飞重量5000千克, 设计着陆重量5000千克, 最大零油量重量4700千克。

4 存在的问题

4.1 管制体质不同, 培训计划实施难度大

由于我国中小机场多属地化管理, 与民航局所属空管单位的业务培训计划不同步, 导致中小机场的培训计划难于实施。长海机场实行的是程序管制, 而民航局下属单位全部实行雷达管制培训, 能够提供程序管制培训的单位少之又少, 能够提供中小机场培训的资料少之又少。

4.2 人才储备少, 专业人员资质取得周期长ÅÈÉ无线

相比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大机场, 中小机场更加看重社会效益, 因此, 航班量小、盈利能力弱、人员待遇低等特点, 在中小机场普遍存在, 且制约专业人才引进, 导致人才供求极不平衡。民航类院校毕业生, 特别是空管专业应届毕业生不愿到中小机场工作。地方机场只能通过民航学院的培训班培养自己的管制员。这就造成中小机场空管人员入行门槛降低, 业务水平有限, 航空安保工作能力有限。

另外, 一名能够独立工作的管制员的培养周期很长。航空安保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谨, 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需要经历基础理论培训, 岗前集中培训, 岗位见习, 执照考试, 技能考核 (放单考试) 等几个环节。一名合格的管制员从参加培训到能独立上岗工作, 至少需要1年半以上时间, 因此管制人员绝对不能现用现招。气象人员同样因其专业性要求, 通常只招收应届毕业生去考取执照, 基本没有定向培养这种形式。

4.3 思想认识、安全意识有待提升

中小机场航班量少, 飞行冲突少, 安保压力相对较小, 易造成思想松懈、安全意识薄弱等问题。虽然近些年来中小机场事故鲜有发生, 但是并非不存在安全隐患, 未来发展是迅猛的, 一旦航班量激增, 安全问题就会立刻显现出来, 所以居安思危, 提高思想认识、杜绝麻痹大意, 对于航空安全至关重要。

5 可行性的建议

为改善长海机场飞行环境, 提高空防安全系数, 提升客货综合运力, 以及满足海岛经济发展需求等多方面因素, 长海机场扩建计划的实施已经呼之欲出。

长海机场计划扩建后, 跑道将由现有的800米延长至2300米, 飞行区指标将由1B升级为4C, 能够满足波音737-700及以下机型的起降需要;航线将陆续开辟长海至东北、京津地区及日韩等空中旅游线路, 海岛旅游功能将得到全面提升;长海机场还将实施客货并重的发展战略, 推进综合物流园建设, 大力开展货运包机业务, 满足海岛鲜活水产品等高端货物的快速运输, 实行客货互补的经营模式。

作为长海机场的一名工作人员, 通过多年管制工作经历, 一方面考虑长海机场地理环境的特殊性, 另一方面考虑改进现有航务模式的实际操作性。我提出几点建议, 希望对长海机场未来空管管理体系的建设有所帮助。

5.1 人员管理的建议

为了满足未来长海的管制需要, 考虑到塔台双岗制, 以及培训等因素, 应配备至少6名管制人员, 飞行情报室应配备至少3名人员, 气象观测室、预报室应配备至少6名人员, 通导设备维护应配备至少3名人员, 合计18人。

考虑到管制人员与气象人员专业性强、培训周期长的特点, 建议机场提前制定相应专业人员的培训计划, 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5.2 新一代导航技术的应用的建议

5.2.1 PBN (Performance Based Navigation) 基于性能的导航

PBN是指在相应的导航基础设施条件下, 航空器在指定的空域内或者沿航路、仪表飞行程序飞行时对系统精确性、完好性、可用性、连续性以及功能等方面的性能要求。

PBN的引入体现了航行方式从基于传感器导航到基于性能导航的转变。PBN飞行程序可以利用两类基本导航规范:区域导航 (RNAV) 和所需导航性能 (RNP) 。在PBN技术背景下, 航空器的定位和引导将综和发挥机载设备和星基、陆基设备的导航能力使航空器可以沿任意期望的航迹运行。

与传统陆基导航方法相比, PBN具有下述优点:

a) 减少维护特定传感器航路和程序的需要, 并降低相关成本;b) 无需为导航系统的每次改进规定特定传感器运行要求, 从而避免高昂的成本支出;c) 便于更有效地利用空域 (航路布局、燃油效率及减噪) ;d) 明确RNAV系统使用方式;e) 提供一组供全球使用的数量有限的导航规范, 简化运营人的运行审批程序。

5.2.2 ADS-B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

ADS-B主要实施空对空监视, 一般情况下, 只需机载电子设备 (GPS接收机、数据链收发机及其天线、驾驶舱冲突信息显示器CDTI) , 不需要任何地面辅助设备即可完成相关功能, 装备了ADS-B的飞机可通过数据链广播其自身的精确位置和其它数据 (如速度、高度及飞机是否转弯、爬升或下降等) 。ADS-B接收机与空管系统、其它飞机的机载ADS-B结合起来, 在空地都能提供精确、实时的冲突信息。ADS-B是一种全新科技, 它将当今空中交通管制中的三大要素通信、导航、监视重新定义。

Automatic-自动, “全天候运行”, 无需职守。

Dependent-相关, 它只需要于依赖精确地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数据。

Surveillance-监视, 监视 (获得) 飞机位置、高度、速度、航向、识别号和其它信息。

Broadcast-广播, 无需应答, 飞机之间或与地面站互相广播各自的数据信息。

ADS-B技术用于空中交通管制, 可以在无法部署航管雷达的大陆地区为航空器提供优于雷达间隔标准的虚拟雷达管制服务;在雷达覆盖地区, 即使不增加雷达设备也能以较低代价增强雷达系统监视能力, 提高航路乃至终端区的飞行容量;多点ADS-B地面设备联网, 可作为雷达监视网的旁路系统, 并可提供不低于雷达间隔标准的空管服务;利用ADS-B技术还在较大的区域内实现飞行动态监视, 以改进飞行流量管理;利用ADS-B的上行数据广播, 还能为运行中的航空器提供各类情报服务。ADS-B技术在空管上的应用, 预示着传统的空中交通监视技术即将发生重大变革。

ADS-B技术用于加强空-空协同, 能提高飞行中航空器之间的相互监视能力。与应答式机载避撞系统 (ACAS/TCAS) 相比, ADS-B的位置报告是自发广播式的, 航空器之间无须发出问询即可接收和处理渐近航空器的位置报告, 因此能有效提高航空器间的协同能力, 增强机载避撞系统TCAS的性能, 实现航空器运行中即能保持最小安全间隔又能避免和解决冲突的空-空协同目的。ADS-B系统的这一能力, 使保持飞行安全间隔的责任更多地向空中转移, 这是实现“自由飞行”不可或缺的技术基础。

ADS-B技术能够真正实现飞行信息共享。空中交通管理活动中所截获的航迹信息, 不仅对于本区域实施空管是必需的, 对于跨越飞行情报区 (特别是不同空管体制的情报区) 边界的飞行实施“无缝隙”管制, 对于提高航空公司运行管理效率, 都是十分宝贵的资源。但由于传统的雷达监视技术的远程截获能力差、原始信息格式纷杂、信息处理成本高, 且不易实现指定航迹的筛选, 难以实现信息共享。遵循“空地一体化”和“全球可互用”的指导原则发展起来的ADS-B技术, 为航迹信息共享提供了现实可行性。

5.2.3 仪表着陆系统ILS (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

ILS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飞机精密进近和着陆引导系统。它的作用是由地面发射的无线电信号实现航向道和下滑道指引, 建立一条由跑道指向空中的虚拟路径, 飞机通过机载接收设备, 确定自身与该路径的相对位置, 使飞机沿正确方向飞向跑道并且平稳下降高度, 最终实现安全着陆。

为满足长海机场未来夜航和地能见度航空安保需求, 建议配合使用进近灯光系统 (ALS) 及精密进近轨迹指示器 (PAPI) , PAPI能够提供飞行器相对正确的下滑道的位置的目视参考。

5.3 先进气象设备应用的建议

根据《民用航空机场气象台建设指南》中的要求, 以及海岛气候的特殊性, 在新机场的建设中, 建议增加前向散射仪、大气透射仪、背景光亮仪。

长海机场位于长海县大长山岛, 每年的4到7月份, 都会有季节性的底层平流雾出现, 对能见度影响很大。前向散射仪能够客观准确的测量出能见度, 目前在国际上得到普遍的应用。

大气透射仪主要应用于提供RVR (跑道视程——机场运行标准的重要指标) , 该仪器由芬兰VAISALA公司生产,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测量大气透射率, 配合背景光亮度仪测出的大气背景光亮度, 并结合跑道灯光强度, 估算出RVR值。

6 长海机场航务管理改革的重要意义和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海洋经济亦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小型海岛机场这种运营模式的优势将会进一步突显。长海县当地的旅游、投资环境将会更加优化, 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经济往来和交流也会越来越频繁, 这些将会给长海机场的建设带来新的契机。

而新一代导航技术例如PBN和ADS-B的应用, 不但提高了航空安全系数, 也大大降低了设备的安装和维护成本, 同时最大程度的保护海岛重要的自然环境资源。我希望长海机场作为东北地区最具特色的海岛机场, 可以以试点的形式, 将新技术, 新的管理模式以点带面的进行推广。迅速成长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海岛空港先锋, 助力海岛旅游产业和经济蓬勃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航空已经成为了人们出行的一种重要方式。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我们应该加强对机场航务的有效管理。文章以长海机场为例阐述了现有的管理模式和一些合理化建议。

篇14:对设计管理的合理化建议有哪些?

关键词:合理化建议;企业管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35(2013)10-0149-01

合理化建议,在西方管理中称为Incentive-Suggestion System或Rationalization Suggestions,是一种旨在增加一线或普通员工对企业的参与机会和参与意识,确保民主式管理落地,充分运用集体智慧的沟通方式。它是企业发挥职工主人翁作用,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创新企业管理方式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和工会组织提高工作活力、创新工作思路的重要措施。

一、企业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有企业就须管理,有管理必然有合理化建议活动。企业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从低级走向高级的过程。用发展的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事物,企业管理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合理化建议。

另外,合理化建议具有先进性、可行性,每个职工都来关心企业的发展,都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技术进步、节能减排、降低消耗、优化管理、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动脑筋、想办法,众多的合理化建议成果汇集起来,就会形成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就能创造人间奇迹。具有实践经验的广大职工,最了解自己使用的设备、生产工艺和加强管理的问题所在。关键是要激发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参与欲望,有意识地去发现在管理中的各个薄弱环节,并提出改进措施加以解决。

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是鼓励广大员工参与企业管理、促进企业民主管理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具体体现。一方面反映了员工的期望,是员工与管理者、员工与员工之间有效沟通的纽带和桥梁;一方面表明企业的制度建设、运行机制、技术改造、运营管理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加强。因此,重视员工合理化建议,鼓励员工广泛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对企业改革创新、降本增效、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合理化建议活动征集的主要内容

合理化建议活动征集内容应该根据企业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常见内容主要有:

1.投资发展方面:如投资的方向、项目的市场前景、项目方案的优化设计等。

2.生产管理的改进及提高方面:如产品产量、质量的提高;设备、仪器、装置的改进和维护;节能降耗、修旧利废等。

3.技术水平的改进及提高方面:如科研成果、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在企业内的推广应用。

4.现代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创新和管理工具应用方面。

5.工程管理改进及提高方面:如工程质量的提高、工程设备安装的改进提高等。

6.有关管理制度、工作程序、简化流程、提高效率方面。

7.市场信息、技术情报、相关行业动态等方面。

8.企业文化建设、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方面。

三、合理化建议在企业中的管理

实现合理化建议工作程序化、活动制度化、管理规范化,这是合理化建议活动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就管理程序而言,合理化建议活动一般分为前期管理、中期管理和后期管理三个阶段。

前期管理:这是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准备阶段,应注重把握好以下四个环节:

一是营造氛围、激发激情。针对职工中存在的各种模糊认识,有的放矢地进行主人翁意识、形势任务教育,引导职工全面了解当前企业中心工作,深刻理解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的目的意义,使电视上有影,广播里有声,板报上有名,领导台上讲明,充分激发起员工提合理化建议的热情,激发起员工善于动脑工作创新的激情,彻底改变“我不提合理化建议,我也不要奖励”的被动局面。二是明确合理化建议征集目标和任务。征集的形式可采取全员征集、集思征集、指标征集、攻关征集、重点征集和节前征集等形式进行。三是创新合理化建议申报方式。员工有了合理化建议,要方便申报。可以是口头的方式,也可以是书面的方式,特别是要创新应用网上申报,使用办公OA系统进行申报,使员工足不出户随时申报。四是建立由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业务部门协调运作的领导体制,形成完善的合理化建议组织运行网络。

中期管理:这是将合理化建议转化成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关键阶段。加强中期管理应重点抓住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审查职工填写的“合理化建议表”内容是否完整,征集的合理化建议是否实用、可行。二是根据合理化建议实用价值,提出采纳或不予采纳意见,然后对合理化建议进行编号、登记、分类处理。三是组织人员对被采纳的合理化建议进行实施,其方法包括个人实施、班组实施、技术专业人员实施和部门之间委托实施等多种途径。对于可行性、经济性和安全性效果明显的建议,要及时列入企业重要议事日程,并落实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四是加强合理化建议成果的管理,组织专门人员科学合理核算合理化建议成果,设置合理化建议跟踪卡,在提高合理化建议质量和管理水平上下功夫。

后期管理:这是合理化建议活动的评审总结阶段。后期管理应严格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推行网上跟进督办机制。随着企业网的广泛应用,开通电子信息渠道,将合理化建议的落实情况进行网上跟踪,让员工对自己所提建议的落实进度随时掌握和了解。“反馈内容”应当包含采纳与否的理由,被采纳项实施的情况、推广意义、对建议人奖励情况等内容。这样一个建议提交后,哪个部门及时处理了,哪个环节还卡着壳,员工网上一查就一目了然。此外,当一项合理化建议落实完时,可以让员工对企业的落实情况在网上进行公开评价,督促企业开展工作,不仅增强了合理化建议实施的透明度,而且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建议的落实过程,增强自豪感和满意度,企业也能真正的做到广开言路,吸引更多的员工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

二是加强对合理化建议成果的发表、总结、推广工作的管理,及时召开合理化建议成果发表会、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编辑出版合理化建议成果汇编,推广典型成果和经验。

三是将合理化建议落实情况列入部门考核、主管人员的绩效考评中,借以提高各主管部门对合理化建议工作的重视程度和落实力度。

四是科学把握实施“奖励”的办法和措施,有效地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其自觉自愿投入到开展合理化建议的活动之中,保证合理化建议工作能够充满生机并持久健康开展。奖励办法可以是以下三类:1.物质奖励。即给合理化建议一个合理的定价。2.精神奖励。即通过多种有效途径让员工得到精神上的满足。3.价值与利益同步驱动。通过增强利益导向机制,把企业的价值观传递给全体员工,促进全体员工朝着企业的发展目标共同前进。

篇15:生产工艺对剖面设计有哪些影响?

单层厂房的剖面设计是在平面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生产工艺不影响厂房平面形式,也影响着厂房的剖面形式。生产设备体形、工艺流程、生产特点、加工件的大小和重量以及垂直起重运输工具的种类和起重量等都直接影响厂房的剖面形式。由于厂房内各跨的生产设备体形及加工件重量和起重运输设备均无多大差异,所以厂房取等跨等高,屋顶也无高低错落的现象,

由于产生工艺流程和各跨的生产设备不同,各跨的高低错落较大。

篇16:科学的合理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1、一定要做好这三步:预习、课堂听讲、复习。以便打牢基础

2、要做好及时的小结:遇到问题,及时作出归纳,多与同学、老师、家长交流,摆正心态,获得帮助

3、注意分类学习: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以及你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采用不同方法

篇17:有关合理膳食的广告词有哪些

2. 营养奥食卡,家园赢(迎)天下。

3. 营养,让生命更美好。

4. 营养,从这里开始。

5. 营养,从食补开始。

6. 营天之智,养人之美。

7. 营你营我营他,养心养眼养生。

8. 营·响美丽齐鲁,养·护幸福中国。

9. 营·领原生态,养·生赢未来。

10. 营·领天下,养·润万家。

11. 饮食有讲究,营养第一筹。

12. 饮食小窍门,养生大智慧。

13. 饮民食消化,品天地精华。

14. 饮和食德,智享人生。

篇18:对设计管理的合理化建议有哪些?

科学技术的发展, 虽然提高了材料的性能, 提高了设计水平, 但是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 即便应用了现代化的设计软件, 同样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就比如与城市其他管道之间的结合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 严重影响了市政给排水设计的质量。在本文中, 笔者从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化建议两方面分析了该命题。

1 市政给排水设计的内容与任务

1.1 市政给排水设计的内容

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的基本依据是市政规划, 同时城市规划也是保障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符合实际的内容之一。对于市政给排水设计来说, 首先需要处理的是市政工程的范围与地表以及排水系统的给水量, 来确定给排水的设计方案。而对于建设规划中的用地, 应进行严格的、有效的管理, 对于当前设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并结合设计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 总规划是最重要的, 通常对设计方案、排水专项与给水专项等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 市政给排水设计也是一项系统的工作, 以社会科学技术为有效的依据, 同时结合城市的实际发展情况, 通过规划设计给排水收集、输送与净化, 进而实现给排水系统的协调分配。

1.2 市政给排水设计的任务

市政给排水工程所承担的主要任务是处理工业废水、生活废水, 以及地表上的一些污水等。市政给排水系统由排水管道、废水处理场和最终处理设施等部分组成。其中, 排水管道用于收集和运输废水, 通常由合流管道与分流管道两部分组成。在设计市政给排水系统时, 雨水与污水一般通过合流管道来进行运输, 而分流管道由污水与雨水系统两部分组成。给排水系统可把人们日常生活用水处理干净, 实现废水处理的目标。上述便是市政给排水系统的主要任务。

2 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主要问题

2.1 给排水与城市用地规划之间的问题

在现阶段的市政给排水系统设计中, 防洪规划设计存在着不协调、用地面积没有合理规划, 以及管道与铺设规划不合理等多个方面的不良因素, 同时这些因素也是制约市政给排水设计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比较快, 城市发展迅速, 这就使得城市配套设施的要求逐渐升高, 所以在城市用地竖向规划中便存在不少的问题, 但是主要的问题可以概括为城市用地竖向规划问题。而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 给排水系统的高程无法保证, 所以工程在使用过程中无法满足防洪减灾的要求, 存在不少的安全隐患。比如有一些城市规划区没有设置雨水排涝泵站, 导致小区与道路在设计过程中存在不良的因素等等。

1)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中的问题。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用地紧张的形势加剧, 与此同时, 城市发展对于市政道路、地面排水的要求越来越高, 所以这就要求在城市规划中, 在土地利用方面, 合理规划用地。在一些新的城市规划区, 给排水工程中的问题比较多, 而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 没有把市政给排水设计与城市竖向用地有效结合起来, 因此导致城市规划不完善, 存在不少的制约因素。

2) 由于市政给排水设计受到城市竖向用地的影响, 因此, 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应采用短管压力流与重力流两种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高程低的问题。所以, 这就要求相关的部门做好市政给排水设计规划评审工作, 及时调整雨水排水系统中不合理的地方, 根据相关的规范来设计短管压力流。

2.2 污水管埋设深度不够

在现阶段的污水管道掩埋设计中, 由于原来污水提升泵设计不合理, 因此便出现了污水管道埋设深度太深的问题, 最终出现的问题是污水管网高程设计不合理。在确定原来污水提升泵站时, 主要考虑的因素是这一泵站距离某绿化区的距离比较近。而在单项管材设计过程中, 由于施工方法、基础施工等的选择均不合理, 因此也就降低了市政给排水管网的实际功效。总而言之, 污水管埋设深度不够, 是当前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而出现污水管道埋设深度不合理则会产生两个方面的影响, 污水管埋设深度如果比较深, 则可能造成一些规划区污水管高程设置不合理, 同时也会对原污水提升泵规划存放位置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 为了尽可能减少污染, 应在管材、施工方法和基础等方面减少投足, 并合理确定排水管的高程。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之一。

2.3 市政给排水规划相对滞后

在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 设计单位往往忽视排水的重要性, 而出现这一问题, 主要是由于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同时在城市道路建设快速推进的情况下, 市政给排水设计也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一些给排水工程在一期施工完成之后, 由于排水规划工程存在问题, 而导致无法按照原计划进行施工, 使得规划指导失去其实际意义。

3 市政给排水设计的合理化建议

3.1 合理设计给水管道

现阶段,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 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在逐步提高, 在这种形势下, 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 在设计市政给水管道时, 设计单位必须重视城市排水的需要, 把城市排水设计要求考虑在内, 合理规划城市给水管道, 精确计算给水管道的铺设长度和范围等, 从而尽可能缩短排水管道之间的距离。同时, 重新设计规划原有的给水管道, 尽量采用大直径管道, 比如把原有管道设计成为DN25, 从而更好满足城市排水的实际需要。通过合理化的设计, 可减小管道末端的噪声。而对于给水压力问题, 设计人员可在给水管线上增设加压阀或者减压阀等装置, 降低管道承受的压力, 从而保证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安全性。

3.2 管道材质的选择

在市政给排水系统设计过程中, 给水管道材质, 应是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而这主要是因为管道材质对水质影响大。因此, 在管道设计中, 应尽量使用钢材料的管道, 这样可解决渗漏与腐蚀等问题, 同时确保管道不会有较大的噪声。同时, 在铺设管道过程中, 工作人员应确保排水管线与用户的休息区有一定距离, 做到从源头上控制噪声的产生。

3.3 地漏水封的解决

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 地漏水封指的是下水管道与地上空间的连接口, 传统的地漏通过地漏本身便能够形成水封, 把管道系统与上部结构分开。在上文中, 笔者已经分析指出, 地漏水封如果出现问题, 则会对城市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 主要是其会产生异味或者有毒气体。所以, 这就要求在设计中, 设计单位重视地漏水封问题, 根据相关的设计规范来设计地漏水封, 具体来说便是:带水封的地漏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 mm。通过规范设计, 来解决地漏水封这一问题。

除此之外,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还应定期往水封中添加一定量的水, 从而有效避免水封由于干涸而失去效果。

3.4 注重市政给排水的规划

在市政给排水系统规划设计的初期, 设计人员应认真做好调查工作, 分析所需的材料与数据, 从而为设计出高水平的市政排水系统提供可靠的理论保证。同时, 在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时, 应结合给水工程等市政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关注其对环境的影响, 注意其与其他工程的协调问题。

而注重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 就应开展全面的论证, 从技术角度和经济角度两方面进行论证, 合理控制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同时, 市政给排水系统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严肃性, 如果有变更工程, 同样需要开展严谨的论证。在执行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时, 各级各部门均应重视规划执行力度的检查, 从根本上改变城市的环境质量水平。

4 结语

市政给排水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同时企业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在城市规划中, 应重视市政给排水设计, 提高市政给排水系统设计水平。因此, 这就需要正视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问题, 然后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本文中, 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与相关的理论文献, 从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问题以及合理化建议两个方面, 分析了市政给排水中的问题与合理化建议这一命题。

摘要:简述了市政给排水设计的内容与任务, 对目前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存在的给排水规划与污水管埋深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给出了一些市政给排水设计的合理化建议, 以提高市政给排水系统的设计水平。

关键词:给排水,设计,规划,城市,管道

参考文献

[1]谭玉玉.基于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及其规划中存在的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1 (24) :139-140.

[2]于雷鸣.城市道路给排水设计的特点与问题探讨[J].中外建筑, 2013 (2) :77-78.

[3]高淑红, 杨磊, 刘伟.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和对策分析[J].工程技术, 2013 (9) :26-27.

[4]李玉新.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创业家 (工程技术) , 2012 (1) :202-204.

上一篇:夜深了150字作文下一篇:抑制不住自己的伤感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