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历史典故

2024-04-08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历史典故(精选11篇)

篇1: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历史典故

明朝万历年间,北京城南的“教坊司”名妓杜十娘一天在接待客人时,偶遇南京布政老爷的公子李甲,李甲爱其美貌红颜,杜十娘倾其举止文雅,二人情投意合。李甲不顾学业,日日沉浸在温柔乡里,渐渐耗尽了钱财。其父闻听后怒不可遏,断了他的供给,并劝说京城的亲戚都不要借钱给他。

十娘决心将终身托付给温存忠厚的`李甲。老鸨儿同意只要李甲在十日内拿出三百两银子就可赎出十娘。但他在亲友中早已坏了名声,谁也不会拿出钱来帮他往妓院里填。

李甲奔波数日,一筹莫展,杜十娘取出缝在被子里的碎银一百五十两,李甲的好友柳遇春被这位风尘女子的行为感动,设法凑足了那一百五十两银子。十天后果然把银两如数交到老鸨儿面前,老鸨儿本想反悔,杜十娘晓以利害,老鸨儿只得放人。

于是两个有情人在柳遇春住所喜结百年之好。杜十娘与李甲本要回到老家去,无奈李甲心存顾虑,携妓而归难以向父亲交代。杜十娘献计说:先到苏杭胜地游览一番,然后郎君回家,求亲友在尊父面前劝解和顺;待李父消气后,再来接她。李甲依命而行。

二人行到瓜州古渡之时,遇到了好色又阴险的富贾孙富。他夜饮归舟,听到杜十娘的歌声,心动不已。天亮以后,从窗口向内视其容貌,更觉心荡神摇。孙富假意与李甲相接近,饮酒畅谈,谈到杜十娘时,例甲告知其事情的原委,孙富叹道:尊父位高,怎容你娶妓为妻!到时候进退两难,岂不落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下场?!他这么一说,李甲更觉步履维艰,孙富又拿出一副为朋友肯两肋插刀的架式说:下倒是愿以千金相赠,你拿着银钱回去,只说在京授馆,你父定会原谅你。一番话说的里甲动了心,他一直怕回家后不能交差,如今也只有如此了,于是当下立了契约,按了手印,把杜十娘专卖给孙富。

杜十娘闻知,如雷轰顶, 回忆自己童年被卖,受尽屈辱,眼看已经逃出了火坑,就要过上幸福的生活,如今全告破灭。翌日,杜十娘扮上盛装,先让孙富把银两放到李甲船上。自己站在踏板上,打开百宝箱,里面装满金银翡翠各色珍奇玩物。杜十娘指着价值连城的金银珠宝,怒骂孙富拆散他们夫妻,痛斥李甲忘恩负义,利欲熏心,把一件件宝物抛向江中,最后纵身跃入滚滚波涛之中。

篇2: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历史典故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塑造了杜十娘这个光辉的女性形象。她流落风尘,受尽凌辱,“久有从良之志”;可惜她所接触的,无非是些眠花宿柳的纹挎,不曾象羊瑶琴那样遇到一位知情重义的人。他见李甲也算“忠厚志诚”,便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爱情,幻想获得个人的幸福。经过千辛万苦,得以脱离苦海,与李公子相陇来到南方。不料渡江之时,遇到奸人孙富,李甲“惑于浮议”,出卖了她。

当十娘发现自己的美好愿望幻灭以后,她不愿惹以珠宝换回李甲虚伪的感情—正因为不愿把他们的关系建筑在金钱上,她才一直保守百宝箱的秘密,终于以死表示了对黑暗社会的抗议。回味一下杜十娘的悲剧,震撼我们心灵的是什么呢?无疑是那人格的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的家族>第八章中说,妓女玛丽“尽管她处在极端屈辱的境遇中,她仍然保持着人类的`高尚心灵”和“人性的优美”,是“一朵含有诗意的花”。杜十娘也是这样一个保持着高尚心灵和优美人性的不幸的女子,是一朵出污泥而不染的含有诗意的花。

十娘的悲剧是由孙富的破坏和李甲的负心薄伸所造成,而从根本上说则是她生活的社会环境所造成。社会把她逼进了火坑,社会舆论和道德观念又把她视为低贱的人,不允许她迸入正常的生活领域。李甲的负心薄悻,固然出自他卑怯、自私的品质,同时他的处境和身分也决定他在与杜十娘的交好中必然软弱、犹豫、被动,以至最后“中道见弃”。杜十娘和官僚世家子弟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迟早会要暴露出来的。如果李甲不能背叛自己的家世利益,即使在瓜州不遇到孙富,十娘的悲剧迟早也会发生。孙富的出现不过是促使这场悲剧过早地降临而已。

难能可贵的是小说作者把人的情义放在门第、身分和家世利益之上,表现了一种新的道德观念。如果按照传统的封建道德去衡量,孙富说的一套倒是“发乎情,止乎礼”,切实可行,李甲出卖十娘也算是浪子回头。而小说对不尊重、不珍视十娘感情的李甲,对从中进言以售其奸的孙富,都进行了遗责。对美好善良、重视情义的杜十娘,表示了由衷的同倩与赞颂。

本篇在人物描写上,采用白描手法,主要通过人物行动和简洁的细节描写便能入木三分地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大家记得,李甲出卖十娘以后,回到舱中,颜色匆匆,郁郁不乐,半夜醒来欲言不语者数次。十娘先十分温存,劝慰再三,而当李甲说出孙富的主意,十娘头脑中萦绕的美好幻想突然破灭时,小说是这样描写的:“十娘放开两手,冷笑一声道·…”一声“冷笑”把十娘的剧烈痛苦、失望和刚强性格充分表现出来了。第二天早晨四更天她便起来梳洗。她对人生已毫无希望,已经下决心告别这残酷的社会,可是还要精心打扮,用意修饰,“花铂锈袄,极其华艳,香风拂拂,光采照人”。作者捕捉住生活中这些反常现象,十分传神地写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本篇的情节结构象一般“小说”话本和拟话本一样,有头有尾地叙述故事纵的发展过程,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重要手法,那就是“留扣子”。小说题目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但对百宝箱这个重要物件迟迟不作交代。它开始出现时,是“从人絮一描金文具至前,封锁甚固,正不知什么东西在里面。十娘也不开看,也不推辞,但殷勒作谢而已”。隐隐有所暗示,未引起读者注意。途中曾开箱取出五十金,公子“也不敢窥觑箱中虚实”,“十娘仍将箱子下锁,亦不言箱中更有何物”。

篇3: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历史典故

一.原著小说叙事结构

“百宝箱”是连接故事的线索。小说中, “百宝箱”共出现四次, 构成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次:当李甲为筹集从鸨儿处赎出杜十娘的三百两银子而到处奔波借债, 但又毫无着落时, 杜十娘拿出了“私蓄”的 (说是从姊妹处借的而实际上是从“百宝箱”中拿出的) 一百五十两来“任其半”, 终于感动了柳玉春借来另一半, 使李甲能顺利地赎出杜十娘。

第二次:当杜十娘和李甲告别柳遇春和众姊妹准备上路时, 谢月朗“命从人挈一描金文具至前, 封锁甚固, 正不知什么东西在里面。十娘也不开看, 也不推辞, 但殷勤作谢而已。”这“描金文具”正是“百宝箱”。

第三次:当李甲用完那二十两白银, 为行资匮乏“正当愁闷”时, 杜十娘又取钥开箱, 拿出白银五十两充当行资。这一次百宝箱虽然被当面打开, 但李甲“在旁自觉惭愧, 也不敢窥觑箱中虚实”, 致使百宝箱又一次坠入五里雾中。

第四次:当李甲受孙富挑唆, 将杜十娘出卖时, 十娘悲愤交加, 取钥开锁, 将箱中宝物一一投之江中, 最后自己也“抱持宝匣, 向江心一跳”, 结束了年轻的生命。这一次百宝箱才让李甲, 孙富和旁观者一览无余, 使李甲“又羞又苦, 且悔且泣”, 但却悔之晚矣。

二.原著塑造的杜十娘形象

在小说中, 杜十娘美丽, 善良, 轻财好义。她有心向李甲, 见他“手头愈短, 心头愈热”, 足见真情。她聪敏, 机智, 颇有心机。为赎身, 早有准备。她跟鸨母争执时, 机敏地抓住鸨母一时气话, 达成口头契约, 使鸨母没有翻悔余地。从中既表现了她的心计, 又可以看出她为争取幸福自由所付出的艰苦努力。

小说通过描写杜十娘对爱情和幸福的热烈追求, 及其理想破灭、悲愤自沉的故事, 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对妇女的侮辱与残害, 批判了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和冷酷。她饱尝人生的屈辱, 倍加渴望获得纯真的爱情。她知情重义, 与懦弱自私的李甲和奸诈阴险的孙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写尽了杜十娘的人生悲欢、爱情离合。

百宝箱是金钱的象征, 是利益的代表。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金钱和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严重挑战, 根深蒂固的封建门第终于在金钱和利益面前开始动摇。这种背景在《杜十娘》这篇小说中是有所交代的:“古人云:‘以利相交者, 利尽而疏’”, “常言道:‘说着钱, 便无缘’, 如今的世情, 那有顾缓急二字的”[2], 在这样的社会关系中, 鸨儿与杜十娘, 三亲四友与李甲, 李布政与杜十娘, 孙富与李甲, 甚至李甲与杜十娘, 都是建立在金钱和利益的基础之上的。

1.百宝箱是杜十娘价值的象征, 希望的寄托

小说中的杜十娘, 饱经肉体的折磨和精神的蹂躏, 她渴望摆脱这种非人的处境。因而“久有从良之志”。但是, 一个妓女, 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 又谈何容易。所以, 杜十娘才苦心积攒百宝箱, 希望用百宝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用"百宝箱"来换取真正的爱情。

2.百宝箱是社会和人性激烈冲突的象征

杜十娘生活的环境, 是一个封建礼教占统治地位, 同时又交织着利害关系的社会。本来就算李甲负义, 杜十娘大可不必投水自尽。但是吃人的封建礼教, 自私自利的人际关系, 使杜十娘彻底失望。一个自己真心爱的人, 只为“一千两”, 断然出卖自己, 而且还面有喜色, 心无愧意。杜十娘, 看错的不是李甲, 而是看不透封建制度和礼教对人性的毒害和摧残, 看不透金钱和利益对人间真情的践踏与戕贼。而李甲, 孙富之辈, 只是成了间接的杀人凶手而已!

三.同名电影在原著上的创新与超越

无论是电影还是小说, 高潮部分都是“怒沉百宝箱”, 重点在一“怒”字。杜十娘怒自己, 怒己不幸;怒李甲, 怒其不争。但是与小说比起来, 电影《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有着更多的创新与超越。

1.杜十娘的心思更加复杂多变

与冯梦龙笔下的道义和情节不同的是, 电影偏重了花魁、华丽、奢侈这样的浓墨重彩。杜十娘除了名实相副的色艺之外, 心思之重也颇为显要。这千般的聪敏和心机, 在与老鸨斡旋时显得干练甚至可爱, 然而用于对情郎从头到尾一路的试探时, 既是其低贱出身与经验所致, 也是整个世俗姻缘最终走向悲剧的根本源头。即便是在旋即从良的关口, 嫁衣已然在身, 她却依然不自信, 甚至央求贴身的侍婢十两去亲身试探。

2.电影中的故事情节更加符合现代化视角

相比小说, 电影《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改编倒是别出新意:从开篇杜十娘阅人无数、久有从良之志, 到与李甲两情相悦, 导致老鸨不满, 遂定下十日期限威逼已然无财的李甲为十娘赎身, 好让他知难而退;再至十娘从良成功, 却因李甲负心, 最终以十娘怒与百宝箱共沉江底收场。———影片的故事框架完全照搬原著, 编剧似乎省心省力, 未见出奇之处, 但事实上, 电影《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在人物刻画和具体细节的处理方面仍然对原著进行了较大改动和充实, 尤其是对杜十娘这一悲剧形象的塑造, 以现代角度进行全新情感诠释, 较之原著更显有血有肉有深度。

电影《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除了继续突出原著中杜十娘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和所托非人的愤怒绝望两段最典型的情感演绎外, 还抓住十娘怀了试探心计对李甲隐瞒无价百宝箱的桥段大做文章, 将十娘浓墨刻画成极有手段, 又疑心疑鬼、对爱郎情意总难放心的偏执女子。纵然李甲薄情寡义, 但十娘“机关算尽太聪明”的百般设局试探, 未尝不是日后危机的祸因。由此而来, 谴责负心汉的传统故事竟演变成杜十娘所托非人的性格悲剧, 同时又可与现代男女爱情关系互为参照, 其颠覆意味显而易见。在导演笔下, 杜十娘并非只对李甲一往情深, 反而时时处处对他不信任, 经常借机会考验他对爱情的忠贞度;而在她心底, 又希望李甲是她从良后惟一的精神依靠, 她既要名分又要自尊, 最终无法忍受李甲对她的出卖而怒沉百宝箱。两人在决裂时那段“为了钱而爱”的争辩将是全片的重场戏, 其实他们就是一对穿着古装的现代男女, 以现代的爱情法则来考验恋人的忠贞。

另外, 导演精心创作了远比原著丰富的细节桥段来为这出悲剧作注脚, 比如十娘令侍女十两情挑李甲的后果居然是侍女对生活爱情的美好憧憬尽数破灭, 比如李甲与十娘反目后面对百宝箱的那段“爱情和金钱”辩论等, 都足以使得观众对这部全新版“杜十娘”印象深刻。

3.电影借古喻今, 前后对比彰显杜十娘的矛盾心理

电影《杜十娘怒沉百宝箱》[3]确切的说, 很有些传记片的味道, 很多时候类似题材都无法避免这个问题。客观地看, 剧本以民间传说为蓝本依样画葫芦设计故事大纲, 大力着墨小处情节, 特别胜在影片表达了独特的观点。在电影后半部里杜十娘与老鸹斗法一场戏, 固然使杜十娘的深沉个性得到更深入的描写, 同时也间接地点名了妓女跟老鸹之间不可消弭的根本矛盾。杜十娘赎身与李甲携手离去, 静静的竟使人感到一股压抑, 尤其是花艇中发生的一切更使气氛变得沉郁哀伤, 衔接得可谓相当紧密。前半部与后半部的差异虽然微不可察, 但却绝不能掩饰导演意图用前半部的开朗对比后半部杜十娘有爱有自由后的郁郁。或许该说前半部主要是着手刻画杜十娘与李甲的性格等, 更像一次隐晦的开场白。

导演执意描绘的多疑而又敏感的杜十娘会与李甲决裂已成定局, 这是导演对其悲剧的观点, 也是对杜十娘内心世界及其本性的解读。注解未必真实, 可却把意图表达得相当条理清晰, 甚至动人心魄。再者, 影片无论是对白或者其他一些地方都将其现代化, 对比片头的珠宝特写和影片主题, 可以发现导演也不乏借古喻今的意味, 以此来讥讽现代金钱爱情的苍白和糜烂堕落。

电影也好, 文学也好, 它们都是艺术家们认识和把握现实社会的一种艺术思维方式, 都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态, 没有也不可能隔着一条泾渭分明的界沟。电影语言和文学语言常常互相影响、渗透, 以求不断丰富和扩大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 出现一种“互补”的现象。它们是两枝并开的艺术之花。小说与电影像两条相交叉的直线, 在某一点上重合, 然后向不同方向延伸。在交叉的那一点上, 小说和电影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可是当两条线分开时, 它们就不仅不能彼此转换, 而且失去了一切相似之点。小说文学语言与电影语言在表象表意及内容的深度广度上有所差异, 但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发展的, 它们都给人们带来了美的感受。这也是对小说和电影《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进行分析对比的另一层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明清文言小说选[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1.

[2]李修生.中国文学史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

篇4: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历史典故

【摘 要】笔者在教学《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过程中,发现了明代拟话本在小说艺术技巧上的特色,并针对这种特色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模式。

【关键词】中国小说 拟话本 情节 人物

中国小说尤其是中国古典小说很注重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发展的一致性,人物性格是随着情节发展逐步丰满的。茅盾先生对小说中写人物是这样评价的:写人就像画一个人,一笔又一笔最后完成,就像一个人远远走来,一步一步,越看越清楚。人物形象是逐步完善变化的,这一点在我刚刚讲授完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文中尤为明显。

我再次走进《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世界,感到李、杜二人如鱼般遨游在完整的情节这片大海中,立体的展现了他们的个性。有感于这次教授的发现,将我在本课教学前后的思考整理出来就有了两点体会。

一、中国古代小说的情节性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到明代,小说的技巧已经成熟了,《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篇文章作为明代的拟话本、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成熟之作最能体现小说这个文体的写作特点和审美价值,作品本身思想价值没有突破,但在艺术上绝对是成熟之作。

之所以评价它为成熟之作,是因为其情节的完整性和曲折性,情节设计的合理性。

1.情节发展决定人物性格

在本文中情节发展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写人物注重人物说什么做什么,因为行动和语言作为第一位,肖像描写和心理放在其次。

学生在情节中将人物的性格不断地放大,我们从不了解李甲和杜十娘到痛恨李甲同情杜十娘,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一步步慢慢靠近李杜二人,他们的形象及复杂丰富的内心情感逐渐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一切都归功于情节,没有情节的跌宕起伏,人物性格不会立体地、多元地浮现在读者眼前。

2.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必然的发展逻辑

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李甲见孙富后变了心,情节看似具有偶然性,实际上看李甲懦弱自私惧父的性格就可以得出结论:日后他见到的不管是孙富还是王富都会有变心这一情节的。

小说的情节合情合理、无懈可击,情节发展如行云流水一样合理而自由,人物的任何性格在课文中都能找到依据。

二、在本课中体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1.宏观把握,微观切入

一堂课时间只有四十分钟,对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篇较长的文章,如何快速整理小说的情节,进而充分地展开人物性格的讨论,我采用了宏观把握文章脉络,微观切入的方法引导学生快速梳理情节,而宏观把握文章脉络的一个重要的技能是有一个好的阅读方法。

2.多种阅读方式的训练

宏观把握上主要采取快速浏览、跳读的阅读方法。

为了快速筛选出关键点,我在学生浏览和跳读时预设了这样的问题:文章开头结尾讲什么;开头两个为爱走到一起的人,为什么一个死了一个疯了,中间发生了什么,在开端和高潮之间两人又做了什么?几个问题很快得到答案:相恋—挣脱—生变—沉江。

在几个问题的导引之下,师生互动讨论完成情节的梳理,为分析人物性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微观切入主要采取选定阅读区间,细读文本的阅读。

选定文本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阅读区间,为了让学生细读文本,我预设的问题围绕课文的情节提出:

①两人相恋各看重对方什么?

②为了使杜十娘挣脱苦海两人都做了什么?

③李甲为什么出卖杜十娘,暴露了他怎样的灵魂?

④杜十娘“严妆”这个行为体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⑤沉江环节中两人各有怎样的表现?

每一个预设的问题都是结合课文情节这一中轴设计的,正是因为问题的设计始终围绕文本的某一片段展开,所以在讲课中提出问题之后,学生的生成令我很满意。

在和谐的课堂中教师合理的预设问题,学生的有效生成,教会学生如何选择阅读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我自己而言是我追求的目标,而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篇文章的讲解过程中我感到我正在向这个目标靠近,而我的目标的实现与小说完整的情节中展现人物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作者的精心设计情节不会如此吸引人,李杜二人也不会令我们如此牵肠挂肚,正因为有了合理动人的情节这片土壤才孕育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加上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我正一步步走向自己的目标。

篇5: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学习情节设置的特点。

教学重点

杜十娘的思想性格。

语言描写。

教学难点

作品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

阅读

教学过程

(二)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十娘推开公子在一边,向孙富骂道:“我与李郎备尝艰苦,不是容易到此,汝以奸淫之意,巧为谗说,一旦破人姻缘,断人恩爱,乃我之仇人,我死而有知,必当诉之神明!”又对李甲道:“妾风尘数年,私有所积,本为终身之计。自遇郎君,山里海誓,白首不渝。前出都之际,假托众姊妹相赠,箱中蕴藏百宝,不下万全。将润色郎君之装,归见父母,或怜妾有心,收佐中馈,得终委托,生死无憾。谁知郎君相信不深,惑于浮议,中遭见弃,负妾一片真心。今日当众目之前,开籍出视,使郎君知区区千金,未为难事。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命之不辰,风尘困瘁,甫得脱离,又遭弃捐。今众人各有耳目,共作证明,妾不负郎君,郎君自负妾耳!”于是众人聚观者,无不流涕,都唾骂李公子负心薄律。公子又羞又苦;且悔且泣,方欲向十娘谢罪,十娘抱持宝匣向江心一跳。众人急呼捞救,但见云暗江心,波涛滚滚,杳无踪影。可惜一个如花似玉的名姬,一旦葬于江鱼之腹。

当时旁观之人,皆咬牙切齿,争欲拳殴李甲和那孙富。……

1.解释下列词语意思。

收佐中馈:

惑于浮议:

困瘁:

2.杜十娘自遇李甲,“山盟海誓,白首不渝,”其私蓄之事为何临死方才相告?

答:

3.李甲与杜十娘备尝艰苦,好不容易走到一起。为何李甲最终对十娘中道而弃?

答:

4.杜十娘怒沉百宝自尽,旁观之人,“皆咬牙切齿,争欲拳殴李甲和那孙富”,作者这样写,表明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

1.收佐中馈:收容我来辅佐你的夫人

惑于浮议:被别人的闲话迷惑困瘁:困苦

2.见释疑解难①

3.李甲生性怯懦,没有自己的主张,任人摆布,决不敢毅然打破在封建制度维护下的虚伪的阶级体面,而维持他与杜十娘的共同生活。加之好利自私,畏惧家父威严,所以最终必然会中道而弃杜十娘

4.这表明了作者对杜十娘不幸遭遇的同情以及对李甲、孙富的强烈鞭笞,表明了作者的爱憎

[1]

篇6:《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教学目标  1.分析杜十娘、李甲、孙富几个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2.鉴赏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  3.感受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是赏析人物形象及人物语言,揣测人物的心理活动。 难点①杜十娘隐瞒百宝箱的心理;②结尾表现的思想倾向;③细节描写的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冯梦龙《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的入话开宗明义地指出:“妇人之随夫,如花之附于枝,枝若无花,逢春再发;花若离枝,不可复合。”封建社会的女性就处于这种可怜的地位上,传统的道德观念把女性对幸福的追求压制到了最低限度――没有爱情,没有尊重。《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对这种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反映,打动无数读者的心。 二、解题及作家作品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见于《警世通言》卷32。这篇小说是三言之中乃至整个明代文人创作的拟话本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 1.作者介绍【资料显示屏】 冯梦龙(1574~1646),苏州人,字犹龙,亦字子龙、耳犹,别号龙子犹、姑苏奴客、欧曲散人等。其兄冯梦桂是有名的画家,其弟冯梦熊是太学生、诗人,合称“吴下三冯”。 但科举不得志,五十七岁才补了一名贡生。冯梦龙是爱国志士,在崇须年间任寿宁县知县时,曾上疏陈述国家衰败原因;清兵入关时,进行抗清宣传,最后忧愤而死。他除编选“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外,还增补了长篇小说《平妖传》,改作了《新列国志》,鉴定了《盘古至唐虞传》《有夏志传》《有商志传》等。民歌方面,刊行了民间歌曲《桂枝儿》《山歌》等。此外他还改编了《精忠旗》《酒家佣》等戏曲,创作了《双雄记》和《万事足》两部剧本。  2. 【展示相关资料】话本和拟话本;三言的主要内容;三言二拍;中国古代小说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通读全文,自定重点字词(20个以上)。  (二)思考讨论:  1.整体把握故事情节,列出本文情节提纲。  情投意合―用计赎身―孙富离间―十娘沉江―李甲染疾 2.杜十娘为何要积攒百宝箱?  3.杜十娘自己有银两,为什么不早告诉李甲,而让他为难?  4.李甲筹集到银两赎出她后,她为什么还是不把实情告诉于他? 5.杜十娘冷笑一声时,她心理是如何想的? 明确:当她知道听信的巧言谗语,为了千金之资,得见父母,将她出卖时,她的内心痛苦和悲愤是可以想见的,的一声冷笑,显示着她的尊严,更显出她的刚烈。 6.当孙富差家童到船头候信时,杜十娘为何“微窥公子”? 7. 杜十娘为何等到孙富兑足了银子才怒沉百宝箱? 8.李甲大悔痛苦,杜十娘为何还要投江自尽? 明确:李甲痛哭,再次显现了金钱和爱情在李甲心中的分量,杜十娘已深深看透李甲的心理,同时对这个世界也彻底失望。她知道,世上没有自己真正的爱情,没有自己真正的幸福,没有自己的归宿,她用毁灭自己的一切来维护自己的爱情理想和人格尊严。 9.试依据材料,指出其相应的性格特点。 10.总结杜十娘的性格特点。 11.找出文中对李甲、孙富、鸨母和柳遇春等人最有表现力的语句并分析其性格特点。 李甲:放荡薄情、庸懦自私、背信弃义的纨绔子弟。 孙富:邪淫、卑鄙、狡诈、可耻的奸商 柳遇春:仗义疏财、真挚重情的谦谦君子。 12我们如何认识一个在文中未出场的人物――李甲的父亲在文中的作用? 13百宝箱有什么意义? 不是一般的财产,而是一个被压迫被蹂躏妇女争取自由幸福生活的理想的寄托,是她热切向往新生活的思想的结晶。 14如果不因风雪阻渡,恰好停舟于孙富的船边;或者即使停在船边杜十娘不在船上唱歌,以致吸引孙富,那杜十娘的命运将如何? 15如果不贪图那一千两银子,或是杜十娘早日透露百宝箱的秘密,使得李甲有巨额财富在手而不被孙富的千两银子动,杜十娘的命运又将如何? 16杜十娘如果不沉江,她还有哪些选择?谈谈你的看法。 (三)归纳总结 ⒈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本文通过的悲剧故事,写出了一个下层妇女的合理的美好的人生追求,在这追求中塑造了一个美的灵魂,同时以一种深沉的义愤表现了这个美的人生追求怎样被毁灭。全文寄予了作者对追求幸福却被迫牺牲性命的妇女的同情,对背信弃义的纨绔子弟和破坏他人幸福的阴险小人的憎恨。  2.本文有哪些艺术特色?  ①情节曲折,艺术性强。  ②通过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③善于运用对比。 一、导入  冯梦龙《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的入话开宗明义地指出:“妇人之随夫,如花之附于枝,枝若无花,逢春再发;花若离枝,不可复合。”封建社会的女性就处于这种可怜的地位上,传统的道德观念把女性对幸福的追求压制到了最低限度,这要求中没有爱情,没有尊重,而只有被社会所承认的婚约。那么今天我们要学到是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来看看作品中的杜十娘又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作者又给她安排了怎样的结局? 二、研讨课文 (一)检查预习情况,学生自己总结作家作品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警世通言》,作者冯梦龙(1574~1646 ),江苏苏州人,明末小说家。(师补充:其兄冯梦桂为有名的画家,其弟冯梦熊是太学生、诗人,合称吴下三冯。)在我国文学史上,冯梦龙是在通俗文学的各个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作家,被称为“全能通俗文学家”。他的代表作是宋元明“话本”和“拟话本”的总集“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言”与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成就。  (师补充:《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警世通言》卷32。这篇小说是三言之中乃至明代文人创作的“拟话本”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 ) 话本:原指“说书人”所用的底本,后有些底本经过“说书人”不断丰富,再经过文人加工,逐渐成为短篇小说即“话本小说”,(民间创作) 明代文人模拟“话本”体制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称为拟话本小说. (二)既然是话本小说,我们知道一部小说能否吸引读者,首先要看故事情节是否曲折感人,其次要看的是书中的人物形象是否鲜明真实。清初戏剧理论家李渔,把结构技巧比作“工师之建宅”,认为“何处建厅,何方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须事先筹划,精心安排。而结构主要表现在情节的安排和组织上。  1、那么今天我们以情节入手,请一生复述故事情节。 明确:全篇以李甲与杜十娘的爱情为主线,主要涉及五个人物:杜十娘、李甲、李布政、柳遇春、孙富。人物之间的关系清楚明了。 事件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句话:A、杜十娘与李甲情投意合,杜助李为己赎身;B、南归途中孙富觊觎十娘美色,说动李甲以千金易聘;C、杜十娘闻讯后,怒沉珍宝,痛斥孙、李,抱持宝匣,赴水而死,那么我们可以用简单的图来表明:两情相悦(开端)――用计赎身(发展)――孙富离间(再发展)――怒沉宝箱(高潮)――李甲染疾(结局)情节发展脉络也清晰明了,不见离奇曲折。而其中精妙的是百宝箱这个富有象征意味的意象的出现。 2、我们首先来解决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互相合作,找出文中写到“百宝箱”的`地方,一人找到一处就好,注意有明写的也有暗写的。(请生回答)通观全篇,“百宝箱”的出现明明暗暗共有五处。 第一处,妓院女老板因为李甲“囊箧渐渐空虚”,要逐他出门,致使杜十娘与她产生矛盾,女老板答应杜十娘以三百两银子赎身。李甲为筹赎金,走投无路,十娘将“藏有碎银一百五十两”的“所卧絮褥”付与李甲,再由李甲筹得另外一百五十两,此处为暗写“百宝箱”。表面看,十娘似倾其所蓄,但区区三百两银子,对十娘而言根本不在话下。 第二处是在李甲终于筹得三百两银子的赎金后,杜十娘拿出二十两银子交与李甲作为“行资”。说是“于姊妹中借得”,读者看到下文,自然知道这是杜十娘从“百宝箱”中拿出来的。此处也是暗写。 第三处是十娘告别了众姊妹,众姊妹赠“描金文具”,此处为明写。十娘对描金文具“不开看,也不推辞”,可知这描金文具实际上是杜十娘私蓄。 第四处,当李甲把杜十娘所给的二十两银子花得“无分文余剩”时,十娘“取钥开箱”,又拿出了五十两银子。拿银子时十娘说“众姊妹合赠,必有所济”,取了银子后,“仍将箱子下锁”。此处也是明写。 第五处,十娘得知自己被卖,冷笑绝情,次晨加意修饰后,当众打开“百宝箱”,件件抛掷江中,并通过十娘之口交代这“百宝箱”为“假托众姊妹相赠”,“箱中蕴藏百宝,不下万金”。  3、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百宝箱是十娘的,可见十娘积攒了百宝箱,此后又对李甲隐瞒了,在李甲以千金卖掉自己的时候怒沉百宝箱。那么我有三个问题请你们帮我解决。 讨论交流(1)、杜十娘为什么要积攒“百宝箱”? (有梦,追求过“人”生活的渴望) 杜十娘“久有从良之志”,早已厌倦没有尊严、没有人格的妓女生活,要脱籍从良,就需要金钱。同时,“百宝箱”是杜十娘的价值和希望之所在,拥有金钱便拥有一定程度的人生选择权,她希望以“百宝箱”换回她的美好生活,由此可知她比一般的妓女想得深,想得远,说明她很有心计。  (2)、杜十娘为什么要对李甲隐瞒“百宝箱”?(寻梦,体现人性的纯洁) (3)杜十娘为什么沉了“百宝箱”? (梦的破灭,绝望的反抗) 如果说前两次暗写“百宝箱”的情节,杜十娘还未离开妓院,应当小心谨慎,恐出言有失,那后两次写及“百宝箱”而她对李甲隐瞒不告,则反映了她对爱情和金钱的态度了。中国古典小说一般上不静止写人物心理,而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由杜十娘对李甲隐瞒“百宝箱”的言行窥探她的内心世界,我们可见她内心的纯洁、美好,对人世间真情的追求。她爱李甲是因为与他“一双两好,情投意合”,是因为李公子“忠厚志诚”,她之所以对“百宝箱”隐瞒不告,是因为她不希望让纯洁的爱情沾染上金钱气息,也许她早已厌倦男女欢爱的金钱关系,她所渴望的是彼

篇7:《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在上新课前,请同学们用心听一首歌,想一想歌的旋律是怎样的,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感情?(教师点击幻灯片一,出现流行歌曲《杜十娘》的旋律及有关歌词)

(学生1:我认为歌的旋律是欢快的,与主人公的命运不符。 学生2:我不同意,我觉得旋律是舒缓的,有助于表现主人公不幸。大部分其他的同学显示出同意的神色。)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1的观点与众不同,但“我认为”表现了他的自信与勇敢,值得我们敬佩。怎样表现对他的敬佩呢? (学生鼓掌) 这首旋律舒缓感情悲伤的歌就取材于明代拟话本中的优秀作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教师点击幻灯片二)欣赏这样的小说时,我们千万不要把小说中的人和事当作和自己毫不相干的人和事。如果我们能带着感情和小说中主人公同悲喜,带着思想去思考,我们就能做精神世界的美食家,感悟生命的思想者。(教师板书) 昨天在大家预习的过程中,我要求同学们在阅读中要捕捉并筛选出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信息,我把大家筛选出的信息作了一个整理,请看大屏幕:

(教师点击幻灯片三) 筛选出的信息有:

1、明代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婚姻父母包办制度;

2、小说的线索是百宝箱以及它的其它象征意;

3、小说中的情节以描写李甲和杜十娘的爱情悲剧为主;

4、小说中的人物有杜十娘、李甲、孙富、柳遇春以及从未出场却有影响力的李甲的父亲;

5、杜十娘对爱情的坚贞不渝与李甲的犹豫不定、没有主见形成对比;

6、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原因、经过;

7、作者安排李甲病和孙富死的情节的意图;

8、杜十娘和百宝箱的关系;

9、小说的作者冯梦龙,及其代表作。

(学生看) 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大家分析一下,我们筛选出的内容是倾向于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还是故事情节?(学生齐答:“故事情节”)那么我们就把本文的故事情节作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请各小组的同学迅速浏览一下课文后,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学生思考,讨论,学生1发言:这个故事发生在明朝万历年间,有一个国子监的学生叫李甲和京城名妓杜十娘两个人一见钟情,杜十娘本来就有从良意,遇到李甲后,她便想办法赎了身,跟着李甲回家。在回家途中懦弱的李甲不敢把十娘带回家去见父母,听信了孙富的挑拨,把十娘卖给了孙富。当十娘得知此事后,悲痛欲绝怒投长江。) 这个同学非常准确的把握了故事的发展脉络。

请看大屏幕---(教师点击幻灯片四出示情节的组成部分:情投意合----用计赎身----中途被买----怒投长江,和各部分的电影画面剪辑) 如果我们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情节看成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话,那么情节的每个组成部分都是颗圆润的珍珠。我在整理同学们最感兴趣的问题时就发现了许多。

请看:(教师点击幻灯片五) 感兴趣的问题有: 1、李甲为何抛弃杜十娘?他大悔痛哭是对杜十娘有真情吗? 2、杜十娘为什么要攒百宝箱?为什么不在故事的开始就把百宝箱的秘密告诉李甲?又为什么要连百宝箱一起沉? 3、假如没看到孙富,杜十娘和李甲会白头偕老吗? 4、为什么文章末写李甲重病,孙富暴死? 同学们在阅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点很好,如果能将产生兴趣的原因上升为理性的思考就更好。我把同学们提出的感兴趣的问题整理成四个大问题,七个小问题。各小组先商量一下,你们小组愿意解决哪一道题?(学生讨论,确定本小组的解决对象) 在讨论的过程中各小组长注意组织好本组的活动,安排好记录人、首席发言人。(各小组开始讨论) 通过各小组的发言,可见大家对本文故事情节的认同。但从我汇总的质疑点来看,大部分同学都在一个问题上存在着与作者不同的意见。

(教师点击幻灯片六) 质疑点: 作者在小说的结尾为何让杜十娘选择死亡,这样做值得吗? 哪个同学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学生1、我觉得杜十娘的死亡是多余的,她那么有钱,完全可以追求新的生活嘛!学生2、“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生命如此可贵,哪能说不要就不要。) 同学们大都认为杜十娘的做法有点匪夷所思,我也想谈谈我的看法,可以吗?(学生齐答:可以)但我暂时买个关子,先请同学们看一段《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投江前的画面再现,思考一下杜十娘当时的心情如何?

(教师点击幻灯片七,学生认真观看后交流杜十娘的心情---怒) 杜十娘怒投珠宝、怒斥李甲、怒骂孙富最后怒沉百宝箱。对于一个把拥有真情作为人生目标的她来说,李甲的出卖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毁灭性的。她绝望了。自杀的人都有某种程度的偏执,因为决定结束生命并不是什么小事。作为个性刚烈的杜十娘来说,她偏执的是真情,她宁愿用死来抗争和示威,死的行为可以说是她怒到极点的表现。 我知道同学们对于这样的结局都不满意,那么我们就给杜十娘另设一个结局如何?

(教师点击幻灯片八) 拓展联想: 根据你的生活阅历、知识积淀,发挥想象,给杜十娘另设一个合情合理的结局。 (学生思考,讨论。学生1、杜十娘取出她百宝箱中的银两,用高于一千两的价格又把自己赎出来后,一个人归依佛门。学生2、杜十娘接受了李甲的忏悔,和李甲从归与好。学生3、杜十娘投江后被一农夫搭救,从此和农夫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 同学们设计出很多拯救方案,想把杜十娘从死亡的悬崖边拉过来,足可以看出大家都是极富爱心的人,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让我们为自己喝彩!(学生鼓掌)冯梦龙也是一个有爱心的人为何他的想法和我们不一样? (学生1、时代不同。学生2、价值观不同。) 看着大家谈的热火朝天我也想说说。(学生:说呀!)以下言论,只是个人观点,若有雷同,(师生齐说:)纯属巧合。中国封建史上,从来没把人当人看,更没把女人当作人看。她们未嫁要贞、夫死要节、遇暴要烈。从〈〈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到〈〈桔子红了〉〉中的秀禾,她们都为自己的幸福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女人的命运大多以悲剧收场。

(教师点击幻灯片九) 鲁迅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还说过: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壮,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可见无价值的东西的毁灭不是悲剧,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才是悲剧。价值越大,悲剧越大。如果女人只是花鸟,只是玩物,她们的毁灭顶多博得几声叹息;如果女人真是“小贱人“,那么什么命运都活该。统观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教师点击幻灯片十显示) 参考书目: 1、《玉台新咏》 中的《孔雀东南飞》; 2、蒋防的《霍小玉传》 ; 3、曹雪芹的《红楼梦》; 4、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小翠 》、《婴宁》等; 5、鲁迅《祝福》 6、贺敬之《白毛女》 7、《桔子红了》 我们看到很多象杜十娘这样不仅外表是美的,内心更是美的女性形象。她们只不过为了追求“人“的完美,却毁灭了,此情此景你的心是不是该感到有点震撼。(学生点头)如果有作者的目的就达到了! 今天我们和同学们一起研究〈〈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不过是想抛砖引玉,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中,试着和主人公笑声交响在一起,泪水汇流在一起。他们身上的那种对于“人“的完美的追求会影响你。长此以往,一定可以成为“精神世界的美食家,感悟生命的思想者。”(师生齐读) 

★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百宝箱”的多重意象解读

★ 《娜塔莎》(高二选修教学设计)

★ 《项羽之死》 教案教学设计(高二选修)

★ 安定城楼选修教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 阁夜 教案教学设计(高二选修)

篇8: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历史典故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 青年男女在追求“人性解放、婚姻自由”时, 常常遭遇封建礼教、封建道德最严酷的暴力摧残。由于受到“男尊女卑”道德观念的影响, 妇女, 特别是像杜十娘这样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女性注定是遭遇不幸最深、命运最悲惨的群体。不论她们为争取基本的人性自由付出多么大的努力, 最终都摆脱不了“遭践踏、受凌辱”的魔咒。因而描写不幸婚姻、悲剧爱情, 表达对自由、幸福的渴望就成为了历代文人骚客倾力创作的永恒主题。

造成杜十娘和李甲婚姻悲剧的直接原因是两个人之间社会地位的悬殊。杜十娘天真地认为有了私蓄的“不下万金”的百宝, 李甲的父母或许会“怜妾有心, 收佐中馈、得终委托, 生死无憾”。殊不知李甲即便是到了“囊无一钱, 衣衫都典尽了”的窘迫地步, 却仍是“李布政三公子”的社会地位。“位居方面, 必严帷薄之嫌”的高门之家是绝不允许他把杜十娘这样一个在他们眼中是“不节之人”的女子带回家的。加上李甲天性自私懦弱, 毫无主见, 这才让奸诈之徒有了可乘之机。

让人不解的是李甲“负心薄幸”不是在他“飞黄腾达”之时, 而是潦倒穷极之际。南归途中的李甲除了一个“公子”的空头衔外, 身上再也没有什么比杜十娘优越的地方。从民间故事“秦香莲”“王魁负桂英”到同是“三言”中名篇的《金玉奴棒打薄情郎》, 我们看到女性被抛弃都是在男子“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之后才发生的事情, 目的是为了不让自己“天子门生”的“贵气”受到影响。李甲既不是突然发达, 又不是得到了父亲的原谅, 那他有什么理由在两个人的婚姻爱情已经是“柳暗花明”之时把杜十娘像“物件”一样转卖给别人呢?除了社会根源外, 还有没有其他因素促成了李、杜爱情悲剧的发生?

正如“一千个人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 经典作品的价值就在于它可以让阅读者从各自的审美角度感受不一样的情趣;发现有异于前人的真谛。我在多次讲授这篇课文的过程中也注意到了一个并不被许多人所重视的细节———“银子”。

“银子”一词在这篇小说中一共出现了三十三次。以“两”作为计量单位, 如“一百五十两、三百两、一千两”等。一个表示货币概念的普通字眼竟然会如此高频率地出现在一部短篇作品中绝非偶然。我揣测作者这样安排一定是匠心独具的。

通览全篇, 在杜十娘和李甲爱情悲剧的每一个阶段“银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男女主人公的命运逆转都和“银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在故事情节的发展部分 (赎身从良) 和高潮部分 (被卖孙富) , “银子”的作用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赎身从良”部分, “左手交银, 右手交人。若三日没有银时, 老身也不管三七二十一, 公子不公子, 一顿孤拐, 打那光棍出去”的话语活脱脱刻画了妓院老板“嗜钱如命”的丑恶嘴脸。而“只怕有了三百两银子, 妈妈又翻悔起来”的激将法言辞也把杜十娘聪慧、机敏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一连奔走六日, 并无铢两”一句不仅揭露了纨绔子弟李甲的懦弱无能, 而且让读者暗暗为杜十娘选错对象而担忧。面对“只是流涕, 不能答一语”的窝囊废和只剩“四日”的急迫时限, 杜十娘沉着、冷静、慷慨赠银。“此妾私蓄, 郎君可持去。三百金妾任其半, 郎君亦谋其半。”让濒临崩溃的爱情重现生机, 也感动得柳遇春仗义疏财, 实现了十娘跳出苦海, 重获新生的心愿。

在“辞京南归”部分, “比及下船时, 李公子囊中并无分文余剩”的叙述既刻画了李甲“撒泼使钱”的“布政公子”习气, 又暗示读者:这样的人不可一日缺“银子”。等到孙富抓住了他的软肋用花言巧语进行诱骗时, 作者又不失时机地用“公子手中只有五十金, 此时费去大半, 说到斧资困竭, 进退两难, 不觉点头道是”的交代进行补充。至此, 李甲的心理防线被彻底瓦解, 把杜十娘用“一千两银子”的价码卖给孙富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可怜的杜十娘跳出火坑, 历经千难万险之后还是被贪恋“银子”比看重爱情更胜一筹的薄情郎推进了无底深渊。

可以说在杜十娘为了追求人格自由、爱情幸福而同各种社会恶势力不屈抗争的过程中, “银子”总是如影相随, 左右局面。

根据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一文的叙述:明英宗以后, “白银作为货币逐渐被官方认可, 并迅速地渗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使得市场前所未有的地活跃起来”。《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正是明代晚期的作品。当时城乡手工作坊已十分普遍, 雇佣劳动关系也非常盛行。封建社会延续了几千年的“小农经济”的社会结构模式受到强烈冲击。“士、农、工、商”的传统价值体系也遭到严峻挑战。“商人”凭借在市场经营中获利而积累起来的巨额财富开始问鼎上流社会, 谋求新的社会价值定位。文学作为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也在商业繁荣的推动下从“文以载道”的正统价值取向向着“愉悦感官”的世俗化方向转变。迎合市民阶层审美追求的作品展露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表现“青楼”生活的作品也成了这一时期文学题材的新趋向。

“三言”中反映“青楼女子”悲惨命运的小说除《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外, 还有《玉堂春落难逢夫》和《卖油郎独占花魁》, 前一篇是悲剧, 后两篇都以喜剧收场, 承袭了“大团圆”的收尾格局。有趣的是这三篇古代白话小说都涉及“银子”和“商人”这两个内容。

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 狡诈、卑鄙的“盐商孙富”用“一千两银子”做诱饵降伏了李甲, 逼得杜十娘青春丧命, 饮恨滔滔江水。《玉堂春落难逢夫》中的晋商“沈延龄”为满足自己的一己之私欲用“八百两银子”把“苏三”从鸨儿手中买来带回了洪洞县, 结果引得原配皮氏醋性大发, 设计谋害, 差点让玉堂春上了断头台。《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的小商人秦重为了一睹花魁娘子莘瑶琴的芳容而不惜节衣缩食凑“二十两银子”的“见面费”, 最终靠自己的真诚打动美人心。

可以说无论“奸商”还是“情商”, 三篇小说都向读者传递了相同的信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 新兴阶层的商人已经异常活跃地出现在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统一货币的银子也正强劲地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观念。“商人”、“银子”不仅冲击了传统的生产方式, 而且挑战了人们的世俗理念、伦理价值。

篇9:《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鲁人版《中国古代小说》(选读)第三单元。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曲折生动的话本小说”,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思考小说的主题,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二、设计思想

1.教学指导思想:树立民主的、开放的、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观念,探索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需要的教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2.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前提下分析人物形象,挖掘小说的主旨。

3.学情分析:对于古代小说,学生接触较少,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先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必要时先解决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让学生读熟小说,才能在课堂上深入挖掘小说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一些文言基础知识,概括故事情节,感知评价人物形象,认识封建社会的本质。

2.过程与方法:采用先预习后赏析的方式。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筛选信息法、问导法和激思法。(激思法体现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法:主要是自主探索与合作探究的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的悲剧命运,体会小说深刻的主题,认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摧残,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性格,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四、教学重点

体会小说深刻的主题。

五、教学难点

分析杜十娘悲剧的必然性。

六、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概括故事情节,筛选最有价值的信息,归纳感兴趣的问题。

教师制作Powerpoint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曾经说过“女人啊,你的名字叫弱者”的名言,他道出了文学作品中女人大多以悲剧收场的命运。的确,象《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琵琶行》中的琵琶女,甚至现代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都是以悲剧命运结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也是一个被涛涛江水吞噬的弱女子,那么,导致她悲剧命运的原因是什么?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近杜十娘。(出示幻灯片一)

(二)出示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出示幻灯片二)

(三)教学环节的第三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情投意合——用计赎身——中途被卖——怒投长江(出示幻灯片三)

教师对学生预习时提出的感兴趣的问题进行集中归类,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展示给全体学生,再进行分析。(出示幻灯片四)

如:

杜十娘为什么不在开始时就把百宝箱的秘密告诉李甲?

李甲对杜十娘到底有没有真感情?

(四)教学环节的第四步:各抒己见。为了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走进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我给学生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讨兴趣:假如你是李甲,在不知道百宝箱的情况下,你会娶对你一腔真情的杜十娘吗?面对困难和诱惑还能娶她吗?

以上几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再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观点。

(五)教师质疑

随着以上几个问题的解决,再向学生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入到深层次。(出示幻灯片五)

质疑点:作者在小说的结尾让杜十娘选择死亡,你认为她这样做值得吗?

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的争论非常激烈,为了调控课堂,采用擂台赛的形式,让学生的辩论更为有序。

(六)拓展联想

学生对杜十娘的悲剧结局会有不认可的观点,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我又提出一个新的要求。(出示幻灯片六)

如果你对杜十娘的结局不满意,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知识积淀,发挥想象,给杜十娘另设一个合情合理的结局。

(七)归纳总结

学生的设计应该大多数是一个圆满的结局,对学生的善良内心,我会表示我的赞许,但我也要让学生明白冯梦龙这样安排的目的。所以,我将用这样几句话作为这节课的总结。

鲁迅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价值越大,悲剧的成分越浓重。冯梦龙就是将杜十娘身上有价值的美好品质展示给我们,用她美好品质、高尚行为的毁灭来震撼我们的内心。纵观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如刘兰芝、琵琶女、林黛玉、白毛女等,她们为了活出“人”的价值,却一个个被毁灭了。读这样的作品,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内心都会产生强烈的震撼。学习本文, 就是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中,能够和主人公的笑声交响在一起,泪水汇流在一起。让主人公身上那种美好的追求影响我们,使我们真正成为感悟生命的思想者。

八、教学反思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通过描写杜十娘的爱情悲剧,揭示了一个受侮辱、被损害人物的悲惨命运,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光辉的女性形象。

这篇小说内容较长,要想在一节课内完成教学内容,必须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在课堂上,我主要通过几个问题来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通过分析人物的心理,深入挖掘小说的内容,揣摩人物内心,体会人物情感。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独立思索与合作探究的能力,因此,在问题的设计上,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的,每个学生都有发挥的自由,既让学生独立思索又让学生合作探究,辩论环节就体现了这一理念。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心智交流就处于一种多向互动的状态。

总之,这样的课,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分析能力,在讨论中形成审美能力,在思索中培养创造能力。

篇10:《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说课稿

--

宁乡十四中  罗妞

一、说教材

1、该文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是学习我国古代小说,单元学习重点是鉴赏古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且是自读课文,应让学生自主鉴赏十娘形象。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环境、情节,而欣赏人物形象,一般来说,应从环境描写、情节的发展和矛盾冲突入手。

2、教材简析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警世通言》第32卷,是其中最优秀的一篇,也是明代拟话本中成就较高的作品。本文通过写杜十娘相中李甲、设计赎身、转而被卖、抱匣投江的故事,刻画了美丽、善良、聪慧、忠贞而又刚烈的名妓杜十娘形象,以十娘生命的结束强烈谴责了纨绔子弟和市侩势力,向那个社会、那个时代提出强烈的抗议。学习本文,可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社会的罪恶,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性格和是非观念。

3、教学设想

①教学目标

a  整体了解故事情节,初步感知人物形象(通过预习完成);

b、引导学生从环境、人物、情节三方面感受十娘悲剧的必然性。

c、通过杜十娘这一形象,认识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摧残。

②教学重点

从人物、情节、环境多角度分析十娘悲剧的必然性。

③教学难点

体会小说深刻的主题

二、说教法

1、由果溯因法:

本文高潮部分是”怒沉百宝箱“,抓住这一高潮,启发学生思考:十娘为何要”怒沉百宝箱“呢?而后又为何”投江自尽“呢?她一定得死吗?从而引导学生为十娘重设结局,然后从环境、人物、情节等多个角度探讨得出”十娘必须死“的结论。

这种方法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2、问导法:

提问导读,激发学生的探讨兴趣,点亮智慧的火花。

三、说学法

合作探究法:发挥集体智慧,分组讨论,自主质疑,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解惑。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出本节课的探讨中心:十娘必须选择死吗?

在文学的殿堂里一路走来,我们目睹了中国女性太多的爱情悲剧,你能说出哪些例子呢?

(学生回答)

归纳: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祝英台泪洒黄泉路,林黛玉魂归离恨天,琵琶女独自守空船,就连容貌一般的祥林嫂也逃脱不了被卖改嫁的命运……

如今才貌双全,聪慧绝伦的一代名妓杜十娘苦心经营,追求真爱,没想却被最信任的人抛弃,转卖为区区千金,她愤怒了,绝望了,怀抱百宝之匣,奋身投入那滔滔江水中!我们赞叹她那惊世骇俗的壮举,我们惊诧于她那旷古绝今的坚毅,然而我们也不无疑惑:十娘一定要死吗?

(二)学生为十娘设计新的出路:(自由发言)

(也许学生的设计极大程度上是出于对十娘的同情,结局设计得过于理想化,而欠合理性)。

(三)层层设问,启发学生从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社会环境三个角度探讨”十娘必须死“的原因。

1、从情节入手分析

思考:①文中一共写了几次”百宝箱“?请分别找出来。(课件显示)

学生回答:

第一次:当李甲为十娘赎身时,四处奔波借债,十娘拿出了”私藏碎银一百五十两“。

第二次:当十娘与李甲告别众姊妹上路时,姊妹”送一描金文具至前,封锁甚固。……十娘也不开看,也不推辞,但殷勤作谢而已。“

第三次:当李甲用完那二十两白银,为盘缠愁闷时,十娘又开箱拿出白银五十两。但李甲”在旁自觉惭愧,也不敢窥觑箱中虚实。“

第四次:十娘得知被卖后,悲愤交加,将箱中宝物一一投之江中,最后”抱持宝匣“投江自尽。

②为何前三次十娘都没有说出百宝箱的秘密?

--学生讨论明确:十娘在风月场上阅人无数,多留了个心眼,试探李甲的诚意。

这八年的风尘生活,她见过太多达官贵人的虚情假意,甜言蜜语,也见过太多王孙公子、珠门侯富的薄情寡义、挥金如土,她把这次爱情看成是脱离苦海的孤注一掷,她能不小心谨慎吗?她不愿在爱情的天平上增加一颗金钱的砝码,她呼唤一种不为物欲和利害关系所左右的人际关系。

也许早点透露百宝箱这一秘密,李甲也不会为区区千金而动心,十娘也不至于要沉百宝而自尽了。可见,课文情节的设计让十娘非死不可。

2、从人物形象入手分析

思考:如果没有”风雪阻渡,江上放歌,引来浮浪公子孙富“这一偶然事件,十娘又有万金之资作家底,她和李甲会生活得很幸福吗?

讨论明确:不会。

(1)因为李甲有着太多的弱点

a、李甲用钱”撒漫“,”大差大使“

b、有心相好却无长久打算

c、李甲贪恋十娘美色,并未真正了解十娘所追求的”两心如一“的爱情。

d、过于愚蠢、懦弱:轻信小人谗言,对于十娘的从良,一直采取消极态度。

而十娘与之相比更显性格的优点:

a、有长远打算:苦心经营,细心积攒

b、聪慧:逼鸨母成全自己从良;有意考验李甲

c、刚强、坚定:以死威逼鸨母遵守承诺

d、忠贞:对李甲的感情坚贞不渝

(2)以李布政为代表的封建势力更让十娘非死不可

小说从一开始就以精确的笔墨,通过明明暗暗的交代,点示我们:以李甲的父亲李布政为代表的封建礼教阻碍了十娘与李甲的结合。

例1  在开头人物关系的介绍中,写李甲和杜十娘”一双两好,情投意合“。但马上点到”奈李公子惧怕老爷,不敢应承“。这一句为全文情节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例2  对李布政的正面描写:”李布政在家闻知儿子逛妓院,几遍写字来唤他回去。“对李甲的描写:”他迷恋十娘颜色……后来闻知老爷在家发怒,越不敢回。“这已触到了造成这一悲剧的主要矛盾。

例3  在李甲筹划赎金的过程中,又顺笔再一次点示:”他们(李甲的亲友)也见得是,道李公子是风流浪子,迷恋烟花,年许不归,父亲都为他气坏在家……父亲知道,将好意翻成恶意。“此处特意点到李甲的亲友们也惧怕李布政,支持他对儿子的态度,说明李布政的存在不是孤立的个人,而是一种社会势力的代表。

例4  杜十娘跳出火坑之后面临一个出路问题,询问李甲,而李甲计议未有定着。他细分析,李甲并非不善谋划,关键在于惧怕父亲。所以他说:”老父盛怒之下,若知娶妓而归,必然加以不堪,反致相累。“由此可见,在杜十娘争取自由幸福的道路上的主要障碍是李布政。

例5  小说的情节发展到高潮,写孙富用计的全部活动中,他的阴谋诡计的立足点在于抓住了李甲”老父性严,尚费踌躇耳“的矛盾恐惧心理。孙富问道:”尊大人位居方面……今日岂容兄娶不节之人。“孙富非常清楚地看到,李布政的威胁,是他可以利用来离间李、杜爱情,以达到夺人之美这一目的的重要条件。因此,矛盾的对立面,站在台前的是孙富,站在幕后的起决定作用的是李布政。

(提示,以上分析,教师在教学中可灵活运用,可举其一,从而引导学生挖掘其他,达到自己分析文章的目的。)

归纳:小说中李甲的懦弱自私,孙富的卑鄙无耻,李布政的封建正统思想都只能让李甲”发乎情,止于礼“,身为下贱的十娘与李甲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3、从社会大环境看:

思考:从文中的李甲、孙富、李布政、鸨母、众亲友等人的身上,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社会?

学生回答:金钱至上的社会,体现于下:

a、行院赚钱

(鸨母道:”我们行户人家,吃客穿客,前门送归,后门迎新,门庭闹如火,钱帛堆成垛。“)

b、李甲爱钱(为区区千金,转卖十娘)

c、孙富使钱(”家资巨万“、”惯向青楼买笑“)

d、李布政惜钱(从十娘、李甲、孙富三人语言中可看出;从他纳粟送子”入监“可看出)

e、众亲友吝钱(”说着钱,就无缘“)

归纳:因为崇尚金钱的世风,十娘与李甲的爱情在金钱面前变得脆弱不堪,最终美梦只能破碎,绝望的十娘只能以死来抗争,社会大环境让十娘非死不可。

以上内容的探讨由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探究。老师从中点拨引导。

4、归纳总结:

整个小说中情节的设计、人物的性格以及社会大环境都把十娘一齐往死里赶!心破碎了,但做人的尊严不能破碎,梦消散了,但追求的理想不能消散,于是,十娘抱匣沉沦,让世人贪恋的金钱和美色一齐埋葬于滔滔江水中,向那个社会、那个时代提出了最强烈的抗议!

篇11: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

1、理解杜十娘、李甲、孙富等几个人物形象;

2、理解作者将人物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来加以刻画的方法;

3、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

教学重点:

人物形象及刻画方法。

教学难点:

在描写中表现情感。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导读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听《杜十娘》插曲,引入教学:杜十娘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

二、介绍作家作品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耳犹,别号墨憨子,龙子犹,长洲人(今江苏吴县)。他少有才气,曾游戏烟花里,是个放荡不羁的人物。他和兄冯梦桂,弟冯梦熊被称为吴下三冯,但科举不得志,五十七岁才补了一名贡生。冯梦龙是爱国志士,在崇须年间任寿宁县知县时,曾上疏陈述国家衰败原因;清兵入关时,进行抗清宣传,最后忧愤而死。在我国文学史上,冯梦龙是在通俗文学的各个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作家,被称为“全能通俗文学家”。在小说方面,他除编选“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外,还增补了长篇小说《平妖传》,改作了《新列国志》,鉴定了《盘古至唐虞传》《有夏志传》《有商志传》等。民歌方面,刊行了民间歌曲《桂枝儿》《山歌》等。此外他还改编了《精忠旗》《酒家佣》等戏曲,创作了《双雄记》和《万事足》两部剧本。

三、预习

四、分析情节

1、开端:开头至“若翻悔时,做猪做狗。”

写鸨母无义逼李甲,十娘有心欲从良。

2、发展:“是夜,十娘与公子议及终身之事“至”各各垂泪而别。”

写柳遇春仗义助好友,杜十娘真情随官人。

3、发展:“再说李公子同杜十娘行至潞河”至“孙富教家童算还了酒钱,与公子携手下船。”

写孙富歹意破姻缘,李甲薄情卖佳人。

4、高潮:“却说杜十娘在舟中”至“一旦葬于江鱼之腹。”

写痴情女怒沉百宝箱,薄情郎愧失心上人。

5、结局:最后一段。写李甲追悔成狂疾,孙富担惊为怯鬼。

五、情节设疑,学生思考后口头作答:

1、为什么杜十娘要积攒百宝箱?

(提示:想摆脱苦海,寻机从良。)

2、杜十娘自己有银两,为什么不早告诉李甲,而让他为难?

(提示:试探李甲的诚意。)

3、李甲筹集到银两赎出她后,她为什么还是不把实情告诉于他?

(并未对李甲完全放心。)

4、杜十娘为什么不选择走别的路,非要选择自杀?

(提示:从良是她一生最大的愿望,而今希望破灭,只有以死来表示对压迫她的恶势力的不满和反抗。)

5、杜十娘是爱李甲的,为什么不在把百宝箱送给李甲之后,才投江而死?

(提示:她已深刻地认识到自己选错了人,既然不是真正的爱情,她为什么还要把东西留给李甲呢?)

六、布置作业:

《名师伴你行》

第二课时

一、处理作业(略)

二、分析评价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1、学生阅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杜十娘性格的描写语句,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

(只要能寻找到几处,并说明其性格特征就行了)

2、概括杜十娘的人物形象:

杜十娘本是风尘女子、京城名姬,但她不甘于做王孙公子的追欢取乐的玩物,而是费尽心思脱离那个火坑,但由于社会的原因,最后未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她聪明美丽、热情真诚、心地善良、秉性纯厚、刚强坚毅、有胆有识,是反抗封建礼教和世俗观念的一个典型的妇女形象。

三、分析其他人物

1、学生分别找出课文中对李甲、孙富、鸨母、柳遇春等人最有表现力的语句。

(抓住关键描写语句,稍加说明即可)

2、李甲的人物形象:

放荡薄情、庸懦自私、背信弃义的纨绔子弟。

3、孙富的形象:

邪淫、卑鄙、狡诈、可耻的奸商。

4、鸨母的形象:

只认钱不认人,嫌贫爱富的下三流货色。

5、柳遇春的形象:

仗义疏财、真挚重情的谦谦君子。

四、讨论: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一个未出场的人物――李甲的父亲在小说中的作用呢?

(提示:这个人物很重要,他反映了小说悲剧结局的社会根源,即封建礼教和传统世俗逼死了杜十娘,李甲怕、杜十娘担心、孙富利用他挑拨离间,这些都说明小说的主题是把矛头针对封建礼教及世俗社会金钱和门第观念的。与此道理相同的还有李甲的亲戚朋友们。其实李甲、孙富不也分别是一个社会群体的代表吗?像杜十娘这种风尘女子,在这种重重的包围之中,又如何能生存下去呢?她的悲剧的发生,是一种必然。这其实就是一个社会悲剧。)

五、作业布置

完成《名师伴你行》

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百宝箱”的多重意象解读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下简称《杜十娘》)是明代通俗小说家冯梦龙(1574―1646)“三言”中的名篇,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占据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高峰。也许正是这个原因,这篇小说被编入了高中语文新教材(试验修订本)第四册的中国古代小说单元中。据考证,《杜十娘》是冯梦龙根据同时代的文人宋懋澄(1565―1616)的《负情侬传》改编而成的①,当属明代的“拟话本”。故事叙述的是:明万历二十年间,京师名妓杜十娘为了赎身从良,追求真爱,将自己的终身托付给太学生李甲。可李甲生性软弱、自私,虽然也对杜十娘真心爱恋,但又屈从于社会、家庭的礼教观念,再加上孙富的挑唆,他最终出卖了杜十娘,酿成了杜十娘沉箱投江的悲剧。这个故事曾多次被改编成戏曲、电影,也曾被翻译成外文,流传到日本、欧洲等地,在国内、国外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之所以如此,笔者认为,除了杜十娘这一悲剧人物形象感人以外,小说中的“百宝箱”这个具有多重功能和意义的意象创造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作者对这个意象的处理,可谓匠心独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首先,“百宝箱”是连接故事的线索。小说中,“百宝箱”的出现一共有四次,构成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次:当李甲为筹集从鸨儿处赎出杜十娘的三百两银子而到处奔波借债,但又毫无着落时,杜十娘拿出了“私蓄”的(说是从姊妹处借的而实际上是从“百宝箱”中拿出的)一百五十两来“任其半”(此外还有二十两作“行资”),终于感动了柳遇春借来另一半,使李甲能顺利地赎出杜十娘。这是情节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上一篇:大刘明德小学少年宫建设解说词下一篇:鹰志读后感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