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寻找的初二作文

2024-05-06

关于寻找的初二作文(精选9篇)

篇1:关于寻找的初二作文

寻找丢失的文明初二作文

一位老者,坐在阶梯上,眼神迷离地看着周围的一切。他累了,扫不动地了。

在街巷里游走的,橱窗里映着的,匿在各处的人们都是带着什么表情又是怎样的匆匆而去。除了垃圾,他们什么也没留下,他们眼前飘飞的,身后扬起的,在那瞬间定格了。老者默默注视着,那些在阳光下肆意妄为的垃圾。

正值秋季,却见树荫下堆满了垃圾。清风不再带着花香,而是一种浑浊的气味四处弥漫。这座城市,在老者的印象中曾经是多么美丽迷人的。但是,也只在曾经。

一个穿着得体挎著名牌包的妇女带着满腔的愤懑破口大骂,她正在训斥成绩不好的儿子。“学习那么差,长大以后我看你只能去扫大街!”说罢,便把孩子的试卷揉成一团,随手扔在街上。小男孩没有哭,但在厚厚的镜框后是难掩的委屈与愁苦。他慢慢蹲下,拿起他的试卷,妇女大怒,呵斥他不准捡。男孩终于抑制不住,哭着说,妈妈,你别乱丢垃圾……

老者不言,目光依旧如平静的湖面。但在那湖面上,似乎有了点波动,兴许是对男孩的同情与自尊心受到伤害。这个城市,不是曾经那个人人互相尊重的文明城市啊!清洁工人的工作虽然轻微,但他们本身并不卑微。

老者听到一阵喧嚷,将目光移到不远处。原来是两家店主在争吵。一人将垃圾倒在门前垃圾桶旁,因刮起了风,有些垃圾飞到另家店门前,便开始了没完没了的诅咒恶骂。围观的也越来越多,有些人甚至拿手机拍相录像,没有人去劝阻。直到店主的孩子们进行劝解才结束这场闹剧。什么时候,人心与人心隔得那么远?比楚河汉界都分得非常明确。这所谓的文明,又在什么时候不知不觉丢失了?

老者不语,默默地仰起头喝了品水,他看着刺眼的光下披着各式皮囊的.人们。他,拧紧了瓶盖,拿着扫把,拖着笨重的大绿车又开始了他的工作。此时,一缕光,打在他饱经沧桑的脸上……

活在老者记忆里美丽文明的城市,一定会回来的。他相信,乘着这股“创建文明城市”的东风,他们不仅会找回丢失的文明,还一定会创建一个更加光明美好,充满文明气息的城市!

此时,老者静静地微笑着,阳光也似乎柔和了许多。

篇2:关于寻找的初二作文

我漫步在通幽曲径中,周围麦子的清香引起我无限的遐思。我屏住呼吸,努力地寻找着我们之间那不复存在的友谊的踪迹……

我亲昵地称你为zz,你也亲昵地称我为rr,还记得吗?我们舒心的躺在长椅上,对视一笑。我们站起身握着手,一步一步的往前走。“我们的友谊永远不变,在一起永不分离!”我们一起说。曾以为真的是海誓山盟,可我现在才明白,它只是十岁小孩子敷衍了事的言行罢了,虽然我们当时的确是抱着一颗真诚的心。

那晚,我约你出来。“zz,你变了!”我低着头。“我……我没有,你们为……为什么都这么说?只有她们不这么认为,只有她们!”zz坐在长椅上紧咬着袖口。“她们,她们全是不良少年,你不能跟他们学坏,不是说好的么!我永远是你的rr,你也永远是我的zz,难道……难道原来所有的那些海誓山盟都一下子化为灰尘,都……都一下子销声匿迹了吗?”我大喊着。“她们,可她们是我的好朋友,如果那么说,你……你是不是也认为我……我也是不良少年了呢?”我和zz眼睛里的泪珠都滚落在冰凉的.长椅扶手上。“可你,你又不是不知道,那些……那些人是中学里的不良少年啊!”我抽泣了一下,“来,你去告诉她们,不再跟她们玩了,我们是永远的同位,好吗?”“不……不,我不能实现那个海誓山盟了,我认为我没有变,只是多交了一些朋友,我们……我们绝交吧!”zz突然变换了一种口气,随后叹了一声气。从zz的眼中,我看到几分憎恨和无辜。“好吧,我不强求,希望多年后我们还是同位,zz……”我们都哭了,哭得很厉害。zz拿出了我们的瓷瓶,在长椅旁边的地上一下摔个粉碎。我和zz跑到经常见面的路口,一句话都不说就都走了。

我一下子睁开眼睛,从回忆中恍过神来。我想,瓷瓶碎片一定还在长椅周围。我奔到长椅四周,从杂草中翻出许多碎片。“啊!”我的眼睛湿润了。可是怎么拼,也只是半个。这么隐蔽的地方,外人怎么翻也不会翻到。一定,一定是zz!

篇3:关于寻找的初二作文

一、住房公积金有过定位吗

现在业界有这样的看法, 认为住房公积金制度不曾有过明确的定位。这点笔者不敢苟同。从住房公积金的发展历程来看, 住房公积金制度有过两个比较适合当时情形的定位:一是199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的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1996]35号) 中明确界定,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这是住房公积金“过河”摸到的第一块“石头”, 凭借这个清晰而准确的定位, 住房公积金制度在全国迅猛发展。随着城镇住房体制改革的基本结束和住房公积金机构的调整, 住房公积金作为房改中心环节的定位已成为过去时, 迎来了第二个定位。在1998年颁布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住房公积金的定位。它为城镇职工购建住房提供政策性 (低利率) 资金支持, 因而具有保障性质;但因其资金运作方式似乎类似于银行, 又显示出其具有金融性质;因此, 要比较精准地概括这个定位, 还有一定困难。这种亦保障亦金融的模糊定位或许有其历史客观原因, 但这种状况延续到今天, 已有约10年了, 导致住房公积金发展缺乏方向感。

二、定位问题已成为当前住房公积金“口水战”之源

历数这些年社会关注的公积金问题, 如沉淀资金 (使用率) 、公平性、增值收益公私属性及其监管等问题, 都与住房公积金目前定位的不确定性有关。

比如, 关于住房公积金公平性的认识问题。一些垄断性行业超额缴存住房公积金, 钻国家政策的空子;而另外一些企业, 又借口效益不太好、负担重等, 不为或者少为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 造成住房公积金缴存畸高畸低, 显失公平。无论是缴与不缴, 在这些企业看来, 住房公积金是一种储蓄或者福利, 随意性很强。如果将住房公积金看成是一种强制性的保障制度, 并和社会养老保险一样看待的话, 公积金缴存的公平性乃至覆盖面问题就不会如此尖锐突出。

再比如, 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的公私属性问题。近两年, 关于公积金增值收益用于城市廉租住房建设合法性的争论十分激烈。反对者认为, 住房公积金归个人所有, 其增值收益亦应归个人所有, 地方政府无权擅动住房公积金收益用于廉租住房建设;赞同者认为, 住房公积金具有保障性质, 其增值收益用于廉租住房建设是其保障性质的一种表现形式。这就是缘于对住房公积金定位的理解不同, 所站的立场不同, 导致观点迥异。

另外, 住房公积金的监管问题也与其定位有关。若想对一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和监督管理, 首先要知道这项制度的功能与定位, 这样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标准与措施。反之, 模糊的定位, 让监管政策制定者把握不住主要矛盾, 而只能面面俱到, 不但增加了监管成本, 而且在实践中很难达到预定效果。

三、住房公积金唯有定位为住房保障才有出路

关于住房公积金的定位, 现在业界流传两个非常鲜明的观点, 一个是朝着住房保障方向, 另一个则是要将住房公积金改组为住房金融机构。笔者赞同前者, 原因在于:

首先, 是大势所然。从近两年国家出台的政策来看, 养老保障、医疗保障、住房保障等保障民生的政策正在加快实施, 这些都说明国家政策正在悄然向保障型社会转变。那么, 将本身具有保障特性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定位在住房保障上, 正是顺应潮流, 大势所趋。

其次, 是住房公积金性质决定的。住房公积金是城镇居民的长期住房储金, 它由个人存储一部分、所在单位资助一部分组成, 归个人所有。国家、单位之所以专门拿出这块资金不随工资发放给个人, 供其随意消费, 乃是为了通过这种强制措施, 达到保证职工“居者有其屋”的目标;若居住条件改善了, 职工也可在退休时一次性全部提取本人住房公积金账户上的资金, 颐养天年, 又减轻了社会负担, 是养老保障的一种重要补充, 其保障性质非常突出。正因如此, 国务院2004年发布的《中国的社会保障和政策》白皮书, 将住房公积金纳入住房保障之列。

篇4:寻找关于清明的记忆

追溯历史悠远的清明文化

草长莺飞,芳草萋萋的坟墓前,一杯薄酒、几枝野花,默念着一首悼念的诗——这是著名画家丰子恺画中的清明节。折几枝嫩柳,放在先人坟旁;点燃几柱香,慢慢梵唱;洒下几滴清酒,一身惆怅。

也许你难以想象,二千六百多年前的一个秋天,绵山曾经是火的海洋,大火烧了七天七夜,熊熊的火光照亮了百里之外黄河的水面,飞禽走兽一时间四处逃窜。

谁是纵火者?他就是晋国的国君晋文公重耳。他既不是在演练军队,也不是狩猎,而是在进行一个寻人的游戏,一场人命关天的追逐。

谁,是他们要寻找的人物?又为什么要用这样一种奇特的方式?

故事还得从公元前655年讲起。当时天下未定,五霸纷争。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封赏有功之臣。唯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逼其下山。谁知介子推母子宁愿被烧死也不肯出来。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名为介山,并修庙立碑。同时,还下令在介子推遇难的这一天,“寒食禁火”,举国上下不许烧火煮食,只能吃干粮和冷食。

这就是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介子推。

第二年寒食节的第二天,晋文公又带领群臣,素服徒步上绵山祭悼介子推。行至墓前,发现那株和子推母子一起被烧死的柳树又死而复活,绿枝干条,随风飘舞。晋文公触景生情,不禁想起了介子推割股奉君时所说的“我不求任何封赏,只希望您日后能成为一位清明的国君”,以及子推被焚后山洞内衣襟上的那几行血书。于是慎重地折一根柳枝编成圈儿戴在头上,又折几枝嫩柳插在坟头。他还把复活的柳树封为“清明柳”,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力图政治清明。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功不言禄、遵道行德的介子推非常怀念。寒食节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按旧俗,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

唐代,清明节已经成为唐朝一个很隆重的全国性节假日,其习俗活动丰富多彩,有祭奠与嬉游两类。清明节是令人肃穆的节日,可为何又融入了嬉游的成分呢?起初是因为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有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强抵抗力。而后来唐代把清明节定为法定节假日后,无形中对清明节进行户外活动起到催化作用。人们有了充足的时间来祭祖和活动,久而久之这种共性形成了气氛,介子推忠孝精神开始融入到整个民俗活动当中。传统文化以空前丰富的形式体现出来并且代代相传。因此,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在这一点上,最直观也最具说服力的要属《清明上河图》了。

走进清明寒食文化的肇始地

它呈现出温吞吞的一片土黄色,细细看去,会发现,岩石表面风化得非常严重,到处都凸显着层层剥落的痕迹,那痕迹仿佛是情感的标识,在我眼中,它代表着浓郁、厚重的历史沧桑。它就是位于山西省的绵山。

这里毕竟是中原腹地,从春秋时来此隐居的介子推,唐初大败甄翟儿的李世民,到中唐时立堂修学的名相令狐楚,南宋时抗击金兵的李武功……许多历史人物的命运和她紧紧连在一起;从左丘明、屈原、庄周、司马迁,到杜甫、贺知章、白居易、李商隐、苏轼、李清照、顾炎武许多文人名士的诗文里都能找到绵山的字样。在绵山的历史上,单单被火焚烧,有确切记载的就有三次:要归隐山林的谦谦君子,要拯救家国于水火的抗日斗士,他们都曾来过这儿,企图到这片山林中寻求庇护,然后招来熊熊的山火,然后,把历史的沧桑一点点,一次次地镌刻到绵山的容颜上。

一次次走进了她,便愈加强烈地感觉到,它是一座宝藏:不仅仅是人文景观中体现出来的佛、道、儒兼容并存,还有自然山水的无所不包。这是一处上天偏爱的所在,泉、石、云、树,绵山不但什么都不缺,且各得其所。它们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也使得绵山的气质变得复杂了起来:雄伟、险峻、灵秀、清幽……你很难一语道之。

两千六百多年过去了,绵山成了道家圣地。绵山上的大罗宫,以当年介子推所看到的“大罗仙境”而得名,曾一度被破坏,现存的大罗宫,是介休市乡贤闰吉英先生在原址上所修建的,重修后的大罗宫集道教殿宇之大成,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为“天下第一道观”。

大罗宫里的那些神佛像原本散落山野,由后人收集、保护于众妙堂,共300多尊,每一个都神态自若,栩栩如生,不食人间烟火,他们见证了介子推的种种传说,也见证了绵山的神奇。

介子推的生死之迷目前还无法破解,但绵山祈雨的神奇,今天却是可以实实在在体验到的。

在绵山明道堂的一层,供奉着一座神位,上面写着“天地十方万灵真宰玉皇上帝”。这个神位是明朝万历年问山西清徐县乡民所敬献。它见证了四百年来,绵山祈雨有求必应的传奇。有地方志明确记载,从明朝崇祯十一年到清朝康熙六十一年,附近乡民到绵山祈雨等都如愿以偿。近的一次在2001年。当地大旱,清徐县王答乡的三位老人,把神位从绵山请回,祈求上天降雨。五天后,当地电闪雷鸣,好雨如甘霖下了足足两天,解除了当地旱情。

除了大罗宫为全国最大的道观建筑群,天桥景区的洞神宫、一斗泉景区的洞真宫、朱家凹的洞玄宫等庙观云集,比佛教在山上占有更显要的地位,真个是“大道之山”。绵山的不少崖壁上挂有祥铃、红灯,随风摇曳的灯、铃本是寄托人们精神的一种载体,同时也是现在展现绵山特色文化的一种精彩演出。每当夕阳西下,华灯初起,从龙头寺到水涛沟的十里长廊的悬崖绝壁之上,六十多种灯图亮起来,一时间,月亮、星辰、华灯交互辉映,恍若天上人间。

神秘的介子推,神秘的各种传奇,绵山用她的博大精深,在彩云之下建构了一个五谷丰登的世俗世界,在彩云之上则建构了一个神仙居住的世外桃源。它谜一样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就渗透在绵山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之中,绵延几千年,堪称奇异的人间仙境。

寄予清明时节的感怀情思

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清明是一个很特别的词。写下“清明”一词,就觉有一枝花从烟雨深处斜逸出来,隐隐约约的还有牧童、酒楼、只可遥看近却无的草色……

想想看,清和明是多么吉祥与爽朗的字眼,冰雪消融,

nlc202309011310

草木青青,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清明这两个汉字并列在一起,原本就应该神奇地构成生动的画面。这不,连古人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也说:“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不然,怎么会有“满阶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佳节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等诗句。

这时节,刚刚从严冬酷寒走出的人们,在蛋黄般的嫩阳下,在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中,可以如丛草般疯长的心事一样遐想:暖阳,晴空,轻风,春燕呢喃中,草木回青,万物萌发,草们伸展柔弱的胳臂,树们绽出婴儿般的嫩叶,花们氤氲着青涩的面庞,河边的柳已笼起蒙蒙烟雾,一派春色春水在天地间那么轻盈明朗。大地万物到了这时节,尽显出骨子里那点不甘寂寞的性情来,纷纷扬花拔节。即便有雨,春雨如烟,含珠的桃苞,挂露的垂柳,一齐和着那迷蒙的烟雨向您扑面涌来,令人心旷神怡。

毕竟是在美好而难得的春天了。

然而,这时节却让那一场连绵不绝的雨蒙上了凄凉。这份凄凉潮湿了人的心情,使人双眼盈满一种叫作泪水的液体。

我说的是杜牧在江南杏雨天里的那份诗意。确切地说,应该是湿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次阅读杜牧的这首诗时,心一直介于生死之间痛苦地荡漾着,是生命的沉重。“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一句人生普遍关注而又刻骨铭心的离愁别恨,让人临风回首,向逝者奉一炷感念的心香。

在农耕时代甚至现在,生者对死亡的缅怀、悼念,只能在一堆黄土处,凝目远眺,似乎这样可以望穿生死界限,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对逝者悠长的思念,才能从挥洒的清泪中找到些许安慰。逝者的肉体永远被埋入泥土深处,埋入岁月,埋入历史深处,个体生命已完全终结,而那由几个符号组成的名字却永远地埋在生者的记忆中,刻在岁月风尘都打磨不去的石碑上。人生一世,草木三秋,几十年只能匆忙消逝了。这难免让人伤怀,生前的酸甜苦辣,使人刻骨铭心。

不缓不急的雨中,浓浓淡淡的烟,是祭扫者的寄托和希冀,升腾着,升腾着,直至与漫天的雨雾连在一起。明明灭灭的火,是祭扫者的梦幻和情思,跳动着,跳动着,火焰中幻化出一位位思念中亲人的影子。

清明飘雨,像抛洒的眼泪,也许只有这样才应了这种气氛,才能给予逝去灵魂的慰藉。过了清明,冬闲的日子就戛然而止。按照农历,清明的后面是谷雨。“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紧张繁忙的一年就这样开始。一个热烈的季节就要来临了。在这季节的递嬗中,生生死死,湮灭与辉煌,一切自然而真实。

在清明节的背后,我却读懂了这个节日的深沉意义和价值。清明节的节日精神是“将生死并置”。清明节中的“悲欢离合”体现着人文价值。清明时节,面对黄土下的亲人,给予怀念是无可厚非的。通过祭奠,使人想起在过去的岁月里,与他们相濡以沫的点点滴滴,以及漂浮着人间的许多遗憾和酸楚。同时,使真正的凭吊者胸中增加了痛,会将一份洁白的心意栽在故人青草萋萋的坟上,长成温馨的慰藉,芬芳生死隔绝的漫长日子。

篇5:寻找作文初二

“这是哪儿啊?怎么这么黑呀?”他害怕地说。环顾四周,原来是一片黑暗森林,静谧的如同一切都沉睡在死亡的恐惧中,有时还会忽然看到妖魔的身影,听到令人毛骨悚然的叫声。风轻拂过树顶,发出一阵沙沙声,巨蟒、蜈蚣、老虎、粗壮参天的植物、色泽妖娆的无名昆虫,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不同寻常。

看到这些,他的身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不由自主的蜷缩起来,脸上写满了恐惧,心跳一个劲儿地加快,血液好像要喷涌而出。他一直告诉自己,这不是真的,可是这一切又是那么的真实。

他吓得面如土色,舌头也僵硬了,想说但说不话来,冷若冰霜。曾好几次想要挺起胸来,大步向前,可是每次都双腿发软,他不断地给自己鼓劲儿,试探着去战胜恐惧。这一次,他鼓足勇气、没有退缩,终于勇敢地迈出了这间让人惶惶不安的屋子。

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卧室门外像往常一样,打牌声依然很大。

他极力想要绕开爸爸的视线,可是他走了几条不同的路,都会回到原点,浑身紧张的像拉满了弓的弦一样,感觉身边所有的东西都张牙舞爪,狰狞着,瞬间,他都开始有些担心平时暴躁苛刻的爸爸了,不由得放慢了脚步。

忽然,他看到了不远处的墙壁上有一个圆圈,光圈外透露出一道道光线,那光线是那么柔和,那么安逸。他立刻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地跳了起来,喜笑颜开,嘴角微微上扬,风一般的跑了过去,伸出双手,抓住岩石,伴随着心中的坚毅,奋力地向上攀爬,尽管胳膊上划破了口子,汗水浸湿了后背,腿也开始颤抖,还是坚持不懈。一点点,再一点点,他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使劲一跃,到了!到了!到了光明世界!

篇6:寻找自信作文初二

记得以前,我是一个缺乏自信的女孩。上课不敢大胆发言,有时候心里明明有了正确答案,也憋在心里不敢说出来。生怕讲错了,被同学们笑话。久而久之,连原有的一点信心也没有了。成绩自然也不用说了,每次考试都是倒数。于是,我对自己也失去了希望,总觉得我就是比别人笨,我不如别人优秀,我做什么也不会成功。而且,我尤其讨厌的就是考试了。

于是,天不如人愿,我越怕它,它就非得来拜访我。这不,烦人的期中考试又来找我麻烦了。

前天晚上,我还特意复习到了深夜,但一到考场上,老毛病又犯了。我忐忑不安的想:我能考好吗?考不好又该怎么办?爸爸妈妈会批评我吗?一想起上次没考好被老妈痛骂一顿的情景,原本想好的答案也开始动摇了。“这个对吗?好像不是,也差不多吧?到底是哪个呀?”就这样,我徘徊在“是”与“不是”之间。一个小时过去了,我却只做了一两题。“时间啊,求求你,等等我吧!”我在心里默默祈祷着。眼看马上就要交卷,我却还有一篇习作没写。“叮铃铃!”可怕的下课铃声迫使我无可奈何地把试卷交了上去。

星期一,试卷发下来了。全班同学就我一个不及格。我沮丧极了,周围的同学也仿佛向我投来嘲笑的目光。

放学了,我迈着颤颤微微的步子回到了家,手不住地发抖,冒着冷汗。心想回家后一定又是一场“狂风暴雨”来临了。但让我竟想不到的是,爸爸妈妈听了我的成绩不仅没骂我,反而心平气和。特别是爸爸,竟走过来,和颜悦色地对我说:“这次没考好,我不怪你,你很聪明,而且也尽力了。但光努力还不行,只做到了一半,要想成功,还要有信心。有志者事竟成嘛!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我们永远支持你!加油!”听了爸爸的话,我恍然大悟。我想: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为什么不能呢?

于是,我信心百倍,每课上次都会积极举手发言,哪怕答错了,我也会在心底鼓励自己:没关系,错了就错了,下次一定要注意就行了。就这样,我坚持了半个学期。

转眼间,期终考试又来了。这回,我胸有成竹地想:我一定能考好!我坚信我能行!我不紧不慢,认真答题,做起来得心应手,后来还认真检查了一遍。

到了星期一,我考了第七名,虽然不是最好,但却是我考得最好的一次。老师、同学们都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我开心极了,这都是自信的功劳呀!

篇7:初二作文:寻找

安静于我而言,是一种难得。平日里爱闹爱笑,讲起闲话来像是关不上阀门的洪流,心绪自然也少有安逸之际。

偏偏此夜,一盏温和的小灯,一杯澄清的温水,再铺一稿纸提一笔,悄然地谱成了一曲和谐而安静的小调。右手旁是刚刚搁置下的诗集,尚且透着来自远方的气息,是书香的馥郁,是文墨的淡雅,是我那颗浮躁不安的心终于沉淀下来的恬静芬芳。笔尖流淌而过的是灵动的中国汉字,一笔一划,如絮如丝,轻盈却不空洞;一字一词,栩栩如生,嵌落于稿纸之上尽是活灵活现。

摒弃了重金属乐器的和鸣,抛开流行曲调的肤浅烟华,此时此刻,我更愿追随内心世界的一片安静。想要脱离凡尘之世,于一隅只有野花野草之地,独身一人,孤单而不孤独;天涯海角,荒凉而不荒芜;静静聆听,安然而不黯然。当我安静得像一颗沙漠里的小石子,一定会闻见天籁,那便是大自然的一呼一吸;当我安静得像一本笔墨浓郁的诗集,一定能看到传说中的夜明珠,在无数个冗长的暗夜里寻觅到智慧的光芒。

可我始终不是一花一木,亦非轻盈得只有高空可以歇脚的云丝或沉默如无尽岁月般的泥土,做不到安安分分,恬恬静静。在乱世的流年里,似一颗尘埃,若隐若现,可否竭尽全力追求自己的落脚点?于红尘的喧嚷中,若一米阳光,无忧无虑,能否到达自己梦想的远方?

我想,答案是肯定。因为世界本无框框架架,又何必自寻纷扰?

篇8:关于寻找的初二作文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无论阴阳、天地人、男女, 其实都是在讲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什么关系呢?如何调和的关系, 其实也就是我国传统文化强调的, 人要顺应自然规律、要顺应社会发展规律的原则, 这与时下倡导的“科学发展观”有异曲同工之意。

然而, 社会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愿望虽好, 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还会时常出现在人们面前, 比如战争、恐怖袭击事件等。人类社会在不断追寻“和”的过程中, 有种阵痛似乎是必然要经历的。

2010年5月12日8时左右, 陕西省南郑县一幼儿园发生一起砍杀幼儿事件, 造成7名儿童死亡11名儿童受伤。这是自3月23日的“南平惨案”后, 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 我国小学和幼儿园发生的第6起惨案了。

行动 心绪安宁

一系列“校园惨案”发生后, 行动是必要的, 因为不行动, 社会的心绪很难安宁。

全国各地各方面迅速行动, 构筑保护校园的安全屏障。公安部部长孟建柱疾言, 要严打严防犯罪, 使“犯罪分子不敢和不能对孩子下手”, 中国警力以前所未有的密度和频率出现在各地校园。媒体在报道时, 也纷纷指出“校园安全”已上升到国家高度。

高层高度重视

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校园安全高度重视, 多次做出重要指示, 要求依法严肃处理犯罪分子, 精心治疗受伤人员, 切实加强校园安全防范, 严防类似案件再次发生,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综治委主任周永康则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维护学校、幼儿园安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党政一把手要负总责、亲自抓, 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深入抓。

北京 校园专职保安队上岗

北京市“校园专职保安队”日前正式亮相, 这支数千人的队伍将配合学校、警方, 担负起北京数千所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防范工作。

警方相关负责人称, 经北京市公安、教育等相关部门协调, 要建立完善校园安保的长效机制。将抽调保安连同学校自聘保安, 共同收编纳入校园保安队伍的管理体系, 组建专业化的校园保安队伍。警察和保安不仅为学生们上、下学站岗、巡逻等, 他们还配备了头盔、警棍、防刺背心、催泪瓦斯等防暴设备。

辽宁 全警动员、全警参战

辽宁公安厅正动员全省警力, 以领导用职务担保、民警用岗位担保的机制来确保校园安全, 竭尽全力实现大事不出、小事也不出的目标。

按照部署, 辽宁省5月13日起, 所有幼儿园和学校都要在3天内按照幼儿园至少3名、小学4名以上、中学和大学6名的标准配齐保安, 并保证只要有学生在校, 保安人员就一律在岗在位。

辽宁省公安厅同时提出, 各地公安要立刻对辖区内所有的幼儿园、中小学、大学进行一次彻底的排查整改, 凡存在隐患的, 要采取果断措施, 该封的封、该停的停、该整改的整改。重点要检查幼儿园, 确保幼儿园及中小学和大学的安全万无一失。

西藏确保每一个学校都能见到警察

西藏自治区公安厅5月13日连夜紧急部署, 要求区内各地提高对此类事件的重视程度, 并紧急下发10条督导措施, 增加警力, 排查隐患, 力保校园安全无虞。

西藏公安厅根据实际情况, 要求各地警方提高警觉, 确保每一个学校都能见到警察, 让家长和师生能放心安心。自治区公安厅同时要求各地加强对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指导, 培训学校安保力量, 提高防护能力。

重庆 6300名校园警察进驻学校

重庆校园将直接置于警察保护之下, 目前, 6 300名警察已先期进驻校园。同时, 政府也已决定为此投入资金12亿元, 并列入每年财政预算, 确保校园安保工作常态化。

此外, 在学校和幼儿园设立专门保卫机构, 配备专职保卫干部;根据办学规模, 在中小学、幼儿园配备保安人员, 校园保卫干部和保安接受校警直接领导。教育系统原有保卫保安人员, 只要符合基本条件, 经政审合格, 全部继续留用并收归警方管理。

山西警方增“护学岗”开法制课

“五一”假期之后, 山西警方普遍在中小学、幼儿园增派警力, 加大了巡逻防控力度, 并在原有基础上增设了“护学岗”;组织民警进校园, 在学校广泛开设法制课堂, 向中小学师生传授安全防范常识。同时对中小学、幼儿园周边开展治安排查, 及时化解矛盾, 力争消除隐患。

此外, 山西各市公安局针对辖区特点, 制定了相应的保卫措施。其中, 太原市公安局在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建立警务室, 实现校园治安管理常态化, 配合教育部门视频监控建设与公安机关联网, 在学校上、下学高峰时段开展“护学”行动。

广西开展校园环境百日整治行动

广西将对所有中小学配齐法制副校长或辅导员;对所有学校和幼儿园进行一次全面的火灾隐患大排查, 并督促整改;城镇和靠近交通要道的学校周边将完善交通设施和交通标志, 学校上学、放学等重点时段, 要有民警或交通协管员在校园门口维护交通秩序。

同时, 对校园周边的重点高危人员将全部摸清底数, 悉数列管;城市和城镇的学校、幼儿园将安装视频监控系统, 并实现与公安机关的对接;督促指导完成所有校园防护围墙的建设任务;督促城市和城镇学校、幼儿园建立正规的保安护校队伍, 全区所有校园要落实专职门卫, 并配备好保安人员的防护装备。

为加强学生及儿童安全维护工作, 广西南宁市加大“警校联动”力度, 南宁警方近日通过媒体向市民发布了保障学生安全的“八字口诀”, 即“跑、躲、蹲、喊、包、哨、车、伞”, 提醒家长、学校教会孩子在遭遇危险时利用身边一切条件躲避和抵挡, 保护人身安全。

四川 校园内滥杀滥伤、报复社会一律快判重判

四川各级法院开始严打针对未成年学生的相关犯罪行为, 以创造校园内外良好的治安环境。该省高院负责人表示, 对那些以种种借口在校园内外滥杀滥伤无辜、报复社会的犯罪分子, 要快审、快判, 严格依照法律严厉予以惩处。

该省高院要求各级法院迅速在各校园内外开展拉网式排查, 对涉及学校、教师、学生的矛盾纠纷, 可能影响学校安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要及时和党政机关、教育机构及其他相关部门联系, 制定防控意见, 调解矛盾纠纷、化解仇视敌对情绪。

反思 长治久安

虽然“校园惨案”发生在校园内外, 但校园安全问题, 绝不仅仅是校园本身的问题, 因为从6起“校园惨案”中, 人们不难发现, 凶手多为校外人员, 且多因非学校原因导致其激烈行为。

温家宝总理在接受采访时说:“政府也高度重视, 对于几起凶杀案, 造成的儿童的伤亡, 心里感到非常难过, 对于他们家庭出现的这种不幸, 心里也感到非常的难过。我们除了采取强有力的治安措施之外, 我们还要注意解决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些深层次的原因, 包括处理一些社会矛盾, 化解纠纷, 加强基层的调解作用, 这些工作我们都在努力去做。我想一个和谐、安全的环境, 不仅会给孩子, 而且应给每一个人, 我们一定能够做到这一点。”

从媒体报道的情况看, 6名凶手平均年龄为42岁, 最小的31岁, 最大的48岁。他们收入状况都不太好, 对自身生活环境不满意。6人中, 有的是小学公办教师, 有的曾是社区大夫, 有的曾是保险公司职员, 有的是农民, 部分人曾有过不错的工作, 但案发前都处于无业状态。这部分长期失业在家的城镇低收入群体的心理状态是最脆弱的, 容易做出极端的行为。

除此之外, 这6人中, 2人多少有些精神问题。其他几人, 精神也处于崩溃边缘。面对困难, 他们不是做出更多努力改善生活, 而是受挫绝望求助无门后, 采取极端行为。但不能不提的是, 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怀不够。政府对失业者缺少关怀, 社会对弱者缺少同情, 这或是他们走向消沉、绝望、愤怒的原因之一。但无论如何, 将不满发泄到无辜的孩子身上, 以残忍的手段伤害无辜, 与理与法难容。

5 月14日, 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武和平表示, 公安部将重点监控乡村、街道、城乡接合部、偏僻地区一些安全防范最薄弱的学校、幼儿园。同时还会对一些存在隐患的私立、私办的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以及各类青少年课外活动场所进行拉网式的检查。

但武和平也坦承, 犯罪是社会综合因素的一种反映, 因此作为治安问题, 不能单纯从办案角度去解决。一是要通过排查化解在基层出现的矛盾, 给弱势群体以关心、关怀, 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其次, 对于一些思想偏激、性格偏执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 对有可能造成危险的人员, 要通过群众的举报采取必要的救治和管理措施。

武和平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轨变型期, 整个社会发展迅速,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 社会管理的创新不仅必然, 而且非常迫切”。他坦承现在的状态“往往是一些矛盾没有及时化解, 导致矛盾激化, 由民事纠纷转到刑事案件, 由一般的刑事案件又转到恶性案件, 用暴力极端手段来报复社会。”

由此, 人们不难发现, 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已注意到, 化解深层次矛盾将是减少恶性案件的关键。未来一段时间, 除了在社会面上加强校园周边的治安防范外, 相信, 化解社会深层次矛盾也将成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重点。而标本兼治的做法, 将成为解决“校园安全”问题的根本所在。

回顾 冰凉刺骨

痛心之余, 回顾是必要的, 否则这种痛除了死伤者的家属外, 其他人的感觉不会冰凉刺骨, 亦不能有所警醒。

3月23日——福建南平

早上7时20分, 南平实验小学门口发生一起重大凶杀案, 当场死亡3人, 送医院救治10人, 抢救无效后又死亡5人, 死伤者多为学生, 嫌犯郑民生当场被抓。

4月8日, 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开庭, 并以故意杀人罪判处郑民生死刑,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一审判决, 郑民生上诉。

4月20日,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二审裁定:驳回上诉, 维持原判。同时, 对郑民生的死刑裁定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4月28日, 郑民生被执行枪决。

4月12日——广西合浦

16时30分左右, 广西合浦县西场镇西镇小学门前约400m处, 杨家钦用菜刀连砍数人, 造成1名8岁男孩和1名80岁老妇死亡, 另有2名小学生、1名学龄前女童及2名村民受伤。

4月28日——广东雷州

15时, 陈康炳混入广东省湛江雷州雷城第一小学, 持刀砍伤15名学生和1名为保护学生而与歹徒搏斗的老师。

4月29日——江苏泰兴

9时40分, 徐玉元持刀冲入江苏泰兴市泰兴镇中心幼儿园, 砍伤32人, 包括29名幼儿、2名教师、1名保安。5月15日, 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 判处徐玉元死刑,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4月30日——山东潍坊

山东潍坊男子王永来骑摩托车携带铁锤、汽油, 强行闯入尚庄小学, 用铁锤打伤5名学前班学生, 然后点燃汽油自焚。王永来被当场烧死。

5月12日——陕西南郑

篇9:关于寻找优秀作者的方法研究

关键词:寻找;优秀作者;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3-0093-02

编辑是整个出版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在出版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整个出版产业链中最前端的,则是作者。任何一家编辑出版单位,都必须高度重视作者队伍的建设,只有建立了高素质的作者队伍,才有可能编辑出版高质量的报刊图书。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一大批高水平的作者,任何一家编辑出版单位都难以推出好的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然被其他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打败。如果说出版单位是一棵树,那么作者就是这棵树的根;如果说出版单位是一条河,那么作者就是这条河的源头。没有优秀的作者,出版单位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离开了优秀的作者,就算编辑再有本领,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作者对出版单位的重要性,不必赘述。然而,做过编辑的人都经历过这么一个过程,就是到哪里去寻找优秀的作者呢?笔者从事过十多年的编辑工作,在寻找优秀作者方面有一些心得和体会,愿和广大编辑出版界的朋友分享,也供刚刚从事编辑工作的同行们参考。不当之处,还请朋友们批评指正。

一、编辑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

编辑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是寻找优秀作者的前提条件。当今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如果不坚持继续学习,势必无法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发展方向。编辑在联系作者的过程中,一定要和作者进行充分交流,这也是写好稿件的基础。如果编辑不了解本学科本专业的新成果新发展新特点,那么就难以和作者进行有效的交流,无形中就失去了和作者对话的资格。即使有一位优秀的作者站在面前,也许会出现编辑无言以对的尴尬场面。就算作者碍于各种情面和关系,勉强为编辑写了一篇稿件,其质量也可想而知。至于之后还会不会再为此人写稿,结果是不言自明的。

二、牢固掌握编辑出版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牢固掌握编辑出版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是寻找优秀作者的一个重要条件。大多数编辑在大学期间都不是学编辑出版专业的,毕业后却走上了编辑工版的工作岗位。中国有句古话叫“隔行如隔山”,面对一个相对陌生的专业,只有通过刻苦学习,才能更多地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专业知识,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牢固掌握编辑出版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试想,如果一名编辑经过多年的工作,仍然没有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编辑出版的作品在质量审读中被发现多处差错,自然不会受到欢迎。即便这个编辑有极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又有哪位优秀作者愿意把自己呕心沥血、苦心创作的作品交给这样的编辑去出版呢?

三、主动寻找优秀作者

多读、多看同类的报纸、期刊、图书,从中寻找优秀作者是一名编辑必须具备的能力。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今社会几乎任何一个行业都充满了激烈的竞争。竞争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编辑出版行业也不例外。谁在编辑出版行业的竞争中掌握了大量的优秀作者,谁就会赢得这场战争,就会笑到最后。编辑从业者要多阅读同类同行产品,并认真学习借鉴其中的优点,找出其中的不足,这样便于在自己的工作中,扬长避短。同时要注意做好优秀作品的作者信息整理工作,并通过各种方式及时与这些优秀作者建立联系。当然,也不一定立刻请对方为自己写稿,但至少要先建立起初步的联系。有了这个基础,日后再慢慢交流沟通,节假日里的一个短信问候,春节里的一声祝福,常常就会拉近与他们的距离。日久天长,就容易与这些优秀作者成为朋友。那个时候,再请对方写稿,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四、推荐介绍优秀作者

虚心向同事、同行和有丰富经验的编辑们请教,请他们为自己推荐介绍优秀作者是一个最简便易行且效果不错的办法。很多单位在培养新编辑的时候,大多采用“传帮带”这种传统模式。“传”就是老编辑向新编辑传授工作经验;“帮”就是老编辑帮助新编辑开展初期的工作;“带”就是老编辑在新编辑上岗后,像师傅教徒弟那样再带上一段时间,以便新编辑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这个过程对一个新编辑来说,是极为宝贵的一个阶段。新编辑要充分利用好这个阶段,积极主动地向老编辑学习各方面的经验,其中就包括作者队伍的建设这个方面。为了使新编辑能够又好又快地开展工作,老编辑们都会把自己认为最优秀的编辑介绍给新编辑,并督促他们加强与这些优秀作者建立联系。有了这层特殊的“中介关系”,优秀作者也往往会鼎力支持新编辑的工作。所以说,这是新编辑们寻找优秀作者的“终南捷径”。这个机会用好了,以后的工作往往会事半功倍;相反,则事倍功半。

五、积极参行业内的学术活动

积极参加本专业或相关行业、学科的各种学术会议、年会等社会活动是寻找和发现优秀作者的一个有效渠道。一般情况下,很多协会都会组织本行业的年会、报告会等会议,并邀请本行业、学科领军人物或优秀代表参加相关会议或学术研讨,编辑们应充分利用好这个机会。出席一次会议或活动,能同时见到、认识或是结交到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的优秀代表、专家、领军人物,听到他们对于本专业、学科的最前沿的研讨报告,这样的机遇太难得了。作为一名编辑从业者,如果没有及时了解到相关活动的信息或者是错过了这样的活动,那实在是件遗憾的事情。因可能错过的不仅仅是一次活动、一个会议,而是错过了结交优秀作者的最佳时机。

六、培养有潜力的作者

积极发现有潜力的作者,并把他们发展、培养成为最优秀的作者。这个方式可能是最慢的,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优秀作者,和自己的联系最密切,感情最牢固,也最可靠。这对编辑来说,难度可能会大一些,有些编辑为了自己的工作方便,或是图一时效果,坚决不肯与新作者或是自由来稿作者联系,认为与他们沟通交流稿件,费时费力不说,效果可能还不太好,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和短视的行为。究其实质,是一种偷懒、不负责任的做法。一旦编辑通过自身的努力,把作者培养出来之后,就会对自己的编辑工作,起到长久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做到这一点,要求编辑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要善待自由来稿,善待每一位作者。我社老编辑在这方面曾有过一个经典事例。曾经有一位老编辑收到一份来自偏远山区学校老师的来稿,稿件中他对中学教材中的一个问题提出了与教材不同的观点,虽然有其合理的地方,但也有其考虑不周之处。但这稿件毕竟出自偏远山区一所学校老师之手,单是这一点,就很让编辑感动。随即他便去信与这位老师联系,对他的稿件进行了详细的点评,指出其合理之处,也点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编辑根据这位老师的特点,建议他写一些其他方面的稿件。这位老师大约也是第一次接到报社编辑的来信,也很激动,他感到他受到了编辑的重视和认可,由此激发起了他写作的热情。

此后,他的又一篇稿件几经修改,终于见报了。当编辑把一份带着油墨香的样报寄到他的手中时,他的喜悦可想而知。之后,他的稿件越来越多,编辑的修改越来越少,质量越来越高。后来,也得益于此,他成了学校的名人。他也从偏远的山村学校调到了县城,又一步步地从县城调到了小城市,进而调到省会城市的大学任教。这时,他已然成为国内业界的名人了,也越来越忙了。虽然成了名人,但这位作者始终对报社有着深厚的感情,与报社保持着密切的联络,只要报社有需要,哪怕他再忙,他也会抽空为报社写稿。

七、善于利网络和新媒体、新渠道寻找优秀作者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电脑、宽带早已飞入寻常百姓之家,智能手机的普及更是推动网络的快速发展。知名门户网站、微博以及各种交流平台都深入人心,这些网络媒体以极快的速度刷新着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编辑,也要善于利用这些网络资源,学会从其中找到与自己工作有关的热点、焦点,从相关评论或发言中找到有独到见解且有理有据能自圆其说的人,积极与他们建立联系,也许他们就能成为日后的优秀作者。

寻找到了优秀的作者,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还需要维持好与他们的关系。工作之余,要经常与他们联系,也可以聊一聊工作之外的内容。在炎炎夏日,也许一条关怀的短信就能让对方感受到一丝清凉;在寒冬腊月,也许一封手写的信件就能让对方感到无比温暖。当然,如果条件具备的话,也可以寄一些本地特产给优秀作者,就能让对方感到你对他的情谊,不断拉近双方的感情与距离。

以上几点,是笔者从事编辑工作十余年来的一点经验和看法。不当之处,请同行们批评指点。如何寻找优秀作者,凡是有过编辑工作经验的人都有自己的经验,许多编辑在这方面都有自己独门秘籍,笔者也衷心希望大家能够畅所欲言,交流成功的经验。这样大家才能挖掘、发现和培养更多优秀的作者,也才能编辑出更多的精品,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杜可琦.网络对出版编辑“六元”的影响[J].新闻爱好者,2010(2).

[2]孙旭凤,李实.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好新时期出版编辑工作[J].信息技术,2003(7).

上一篇:证书遗失补办申请书下一篇:无线电考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