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语言创新指导

2024-05-15

中考作文语言创新指导(共8篇)

篇1:中考作文语言创新指导

20中考作文指导:作文语言意韵深远

【作文语言意韵深远】

生的作文才能获得理想的分数。具体来说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用语贴切,意蕴深远

杜甫留下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经典佳话,贾岛也有“推敲”的感人故事,名家写作历来重视词语的雕琢、精心锤炼,力求传神。生动贴切的词语可以为一个句子增色不少。中考作文要使语言鲜明生动、新颖脱俗,考生应尽可能选用那些具体、形象、内涵丰富的词语来写景状物、表情达意,尤其要重视对动词、形容词的锤炼。

二、活用修辞,精彩纷呈

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曾说过:“修辞的作用就在于给平实的语言赋予超凡的表达效果。”修辞之于语言,犹如华美的服饰之于人。俗话说:“人靠衣装扮靓。”文章语言则需要修辞来装饰。

在作文中,善用比喻能让作文生动形象,满篇生辉;善用拟人既可以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又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善用排比能增强语句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使用对偶句式则使语言凝练,形式整齐……

如《安塞腰鼓》中就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三、巧借手法,推波助澜

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表现手法在文章文采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文章语言因表现手法而内蕴丰富,文章主题因表现手法而不断升华。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渲染和烘托、联想和想象、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欲扬先抑、象征、铺垫、照应等。

如《安塞腰鼓》一文,作者正是通过第一段的铺垫、对比来衬托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热烈的特点,从而表达了对质朴、粗犷、豪迈的安塞人的热情讴歌。如没有这些表现手法的巧妙运用,语言带给读者的震撼是不会如此强烈的。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自律是什么?自律就是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反省。自律能让我们克服惰性、抵制诱惑、学会战胜自己。“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你在学习和生活中约束、管理、反省过自己了吗?你在自律中获得怎样的感悟呢?

请以“自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诗歌除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试题解读

的福州中考作文题目“自律”很实在,也很有内涵,考题立意清晰,难度不大。题目的说明文字对什么是自律也说得很清楚:约束、管理、反省、克服惰性、抵制诱惑等等,所以审题没有困难。

考生在审题之后,就可以静下心来思考人生中的事,人生就像行驶中的汽车,车轮的快慢好像人生的节奏,失去控制的车轮常常会出轨,失去控制的人生最终会导致人生中的失败。考生如果这样理解的话,就比较好写。

对于这样的作文题目,一定要是原创的、诚实的、真挚的,打动人,说真话,这样就能拿高分。

考生在写作时,文章的切入点要小,不能面面俱到,要有真情实感,让自己心中的秘密、生命中的经历、心灵的感受充分地展示出来。这样的作文要比那些矫情的、言不由衷的、模仿抄袭的不知好多少倍!

考生若能在文章中结合国学知识,展现考生的文化底蕴,便可锦上添花。如能谈谈中华文化,如“慎独”等古训当然更好。考生可以写如何将“欲望”自觉地、理智地控制在道德规范之内,并且能“省察于莫见莫显”之间,连不被人注意的细枝末节也不放过,做一个“表里如一,人前人后都一样”的.人。这样的例子应该每个学生都经历过,所以大家都有话可说。

和往年的福州中考作文题不同,20的作文题既可以写成议论文,又可以写成记叙文。不像往年的中考题,看起来写议论文合适,可是写成议论文难度大。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滴水之恩”等,两种文体界限非常分明。

如果考生选择的文体是议论文,需要理清楚文章的层次,可以从什么叫自律、为什么要自律、如何自律三个方面下笔写,注重文章的逻辑性,把道理说清楚、讲明白。

如果考生写的是记叙文,要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从生活感悟着笔,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件事,从事件中体会到自律的重要性,或是不自律所带来的后果,事件描述应具体,情感表达要真挚。

总体而言,作文题目非常简明扼要,命题者已经给考生立意。题目就是文章的中心,不用自己去设想中心和立意。这样的作文,审题没有障碍,也不容易跑题。

满分作文

自律

篇2:中考作文语言创新指导

一、选用准确精当的词语

方法一:精心选用色彩词

描绘景物时,讲究色彩的组合、映衬,能使作品产生浓郁的画意和鲜明的节奏。例如:

有形的围墙围住一些花,有紫藤、月季、喇叭花、圣诞红之类。……那些花有朵状有片状,有红,有白,有绚烂,也有飘落。也许那是上帝玩赏时的牡丹或芍药,我们叫它云或霞。——《我的空中楼阁》

此段将花描述得颜色绚丽,红白分明,而且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方法二:精心选用成语及其他四字短语

成语及其他四字短语的运用,能形成一种整齐的和谐美。成语的运用,还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例如:

和“领土”相对的是“领空”,论“领空”却又是无限的,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说的游目骋怀。——《我的空中楼阁》

这一段文字四字短语接连使用,连珠缀玉,节奏鲜明,叮咚有声。

方法三:精心选用叠音词

运用叠音词,能增强语言的音乐美、意境美。

例如《荷塘月色》中描写月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将“月光”比做“流水”,写出了月光的动态美,一个“泻”字配上“静静”这一叠音词,生动地写出了月光像流水一般倾泻又毫无声响的特点,营造了一种似有声响,实无声响的幽静意境。

二、巧用排比句式

作文语言要讲求排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能给人一种宏伟的气势。

方法一:排比起兴法

如果我是米洛斯的维纳斯我绝不会舍弃“美貌”;如果我是古希腊的柏拉图我绝不会舍弃“才学”;如果我是威尼斯的夏洛克我绝不会舍弃“金钱”……如果我只是我自己我绝不会舍弃“诚信”。

——中考满分作文《抉择》

这里作者先假设自己是维纳斯、柏拉图和夏洛克,再用绝不会舍弃“美貌”“才学”和“金钱”来让读者推理,明白其意图:“我”不是上述三人,而是“我自己”;既是“我自己”就绝不会舍弃诚信。正是有了这一起兴式的排比,才将作者的意思在最后表达出来,这正如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了一样。

方法二:排比归纳法

正因为有了一诺千金的豪情,才奏出易水送别之歌。诚信——中国侠客永恒的旋律;正因为有了海誓山盟的执著,才唱出了化蝶共舞之歌。诚信——中国情人缠绵的绝唱;正因为有了为民谋福的诺言,才弹出了清正廉洁之歌。诚信——中国清官遵守的定律。

——中考满分作文《以生命践约》

本例作者深谙数学归纳法的要旨。先用古代荆轲易水送别的典故推出诚信是“中国侠客永恒的旋律”,再用“梁祝化蝶”的典故推出诚信是“中国情人缠绵的绝唱”,最后再用现代社会中焦裕禄、孔繁森等清官的事例得出诚信是“中国清官遵守的定律”。由此我们就可推论:无论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诚信都是人们必不可少的思想品德。这就是归纳法在排比修辞手法中的运用。

方法三:九曲回环法

因为它跟我以前和以后的老师一样,都是在我自卑的时候,对我说鼓励的话语,在我犯了错误的时候,细心地指出并帮我改正的良师;都是在我孤独的时候,与我促膝长谈,帮我走出困惑的挚友;都是在我无助的时候,伸出温暖的援助之手,让我重新振作的益友;都是在我失败的`时候,耐心地安慰我,在我成功之时,与我一起分享成功喜悦的严父慈母……

本段写一位山村语文教师对“我”的教育和影响。作者将老师比做“良师”“挚友”“益友”和“严父慈母”,并以此作为排比的基础。本段作者的高明之处是分别在“良师”“挚友”“益友”和“严父慈母”的前面加上了句式大致一致的排比,这就如同九曲回环,内容丰富而情趣盎然,形式多变而意境深远,如入幽兰之室,其香盈袖,三日不绝。

方法四:一唱三叹法

诚信如海,可以容纳百川。得名,则可以名扬四海,流芳百世;得利,则可以取之有道,泽被后世;得才,则可以匡扶正义,正道直行。

——中考满分作文《诚信——人生之本》

本段选用一句概括话开头,然后再用句式整齐,音韵和谐的句子组成排比句,从而收到一唱三叹之功效。本例先将“诚信”比喻为“海”,“可以容纳百川”,可谓“一唱”,其表现可以“得名”“得利”“得才”是为“三叹”,再分别用两个字短语并列,造成了一种势不可当的气势,强调了诚信是我们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

三、灵活选用句式

灵活选用句式能使语言变化多姿,产生一种特殊的美感。具体来说,长句周详严密,短句精练明快,整句整齐匀称,散句灵活多变,整句散句交错,读起来音韵铿锵,朗朗上口,意味深长。句式的使用灵活多样,没有明确的要求,但我们要注意,内容决定形式,一般说来,作者思想感情的中心往往用精美的句式来表述,如用诗化型妙句营造诗情画意,用哲理型妙句折射人生真理,用对照型妙句启人心智,就能令人耳目一新。佳作《我想握住你的手》一文的中心句便是典范:

人生最难得的是心中清静。清,清如水;静,静如山。水中游鱼往来,依然清澈如画;山中花开花落,依然岁月如歌。冰心奶奶,您就拥有这样一颗明丽、清澈的心。

本段在内容上构成鲜明的对比,将冰心的人格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四、化用诗文法

在行文中,如能大胆科学地化用诗文名言,往往能展示你驾驭语言的机智和灵活,使你的语言个性鲜明且与众不同。例如:

梨花谢了又白,过于匆匆,都说落尽梨花春又了。可因父亲的诚信我却说零落的梨花,飞跃碎玉,它盈盈而生,这个老农民品质的光泽,即使零落成泥,哪怕碾作灰尘,它也香如故!

——中考满分作文《一地梨花》

篇3:中考作文指导

审题是作文中最关键的一步。“一着不慎, 满盘皆输”。因此, 考生一定要花足够的时间仔细审题, 看清写作要求, 把握好话题的写作范围, 准确把握材料的内涵、题旨, 确定写作的重点和主题。审题、立意, 要求正确、鲜明、集中、深刻、新颖, 要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精神, 努力“发现”, 表达出“人人胸中皆有, 人人笔下俱无”的独到的、新颖的主题。这样的作文, 一般能获得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数。

很多话题的产生, 主要是针对某一问题而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 比如“感情上的亲疏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无关系”等, 我们可以称之为“中心问题”。中心问题既是话题的核心, 又是作文的中心。找出中心问题, 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理出很多写作思路, 比如为什么会产生不同意见, 我们选择哪一方意见, 选择某一方意见的理由, 选择某一方面的后果是什么, 等等。

二、拟题要“一枝红杏出墙来”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题好一半文”。好标题一般要符合两个标准:生动形象, 富有文学意味;言简意赅, 能包孕文章主题。阅卷老师第一眼要看的就是文章的标题, 标题的好坏将给阅卷老师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这一眼睛的闪烁将对阅卷老师有种吸引的魅力。具体说来, 可以掌握一些拟题技巧。

1. 运用比喻、夸张、反问、设问、对偶、拟人等修辞手法入题。

如以夸张入题的, 《那个障碍粉碎了我》 (话题:挫折) ;以对偶入题的, 《一头白发, 满山青葱》 (话题:环保) ;利用谐音, 《从心做起》 (话题:亲情) ;利用双关, 《花落春仍在》 (话题:温情) ……

2. 引用妙句。

引用诗句为题的, 如《横看成岭侧成峰》 (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引用流行歌词入题的, 如《一笑而过》 (话题:宽容) ;引用名句入题的, 如《救救孩子》 (话题:素质教育) 。

3. 反常设悬。

所拟题目有违常理, 故意设置悬念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心理。如:《感谢你的敌人》 (话题:竞争) ;《往事并不如烟》 (话题:关注生活) 。

4. 以中心事件、中心人物入题。

如:《外婆家的打碗碗花》、《蓝莹莹的星光》、《父亲的背影》、《迟到》、《美丽的约定》。

三、开头要“未成曲调先有情”

好的开头犹如春色初展, 鲜花含露, 令人钟情。倘若人云亦云, 看了开头便知结尾, 自然会影响作文得高分。精美的开篇有三点共性:一是“明”, 要“首句标其目”, 开宗明义;二是“美”, 主要指技巧美, 如设置悬念、用典故、引名言、反弹法等;三是“简”。

四、选材要“众里寻她千百度”

作文选材要严, 要做到“以一当十”, 要围绕中心选择典型、真实、准确、新颖的材料。为了不让材料雷同, 考生选材时可以从话题的本义想到它的比喻义、引申义, 也可使用发散思维进行多方位联想、想像, 如古今中外、历史现实、人类社会与动物世界、人境仙界、现实虚幻等。为了让材料新颖、有时代意义, 考生应密切联系时代风云, 关注鲜活的现实生活, 留意社会热点、焦点, 抓住敏感问题加以探讨, 选择新颖的材料, 写出新的话题意旨来。

五、文体要“乱花渐欲迷人眼”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是传统的中考作文常见的写法。如果考生能够突破这些常见的写法, 根据考生自己的特长, 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 运用某些新颖的形式, 就会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运用小说、诗歌、戏剧、寓言、童话、故事新编等文学样式;采用日记、书信、诊断书、广告词、调查问卷、实验报告、会议记录等应用文体形式;模仿焦点访谈、实话实说、挑战主持人等电视栏目形式;借鉴其它学科的解题形式, 如利用解数学题的“已知、求证、解答过程”的步骤, 或者利用解历史分析题的“给出一段材料、提出问题、解析问题”的步骤;运用心理独白、意识流等手法来组织文章, 都会取得创新的效果, 让阅卷老师产生眼前一亮的感觉, 从而得到一个较高的作文分数。

中考作文中考生选用哪种文体, 一般来说应遵从两个原则:一是要看这个话题适合于采用哪种文体写作, 二是要看考生本人擅长于写哪种文体。擅长于构思情节、刻画人物的考生, 可采用小说形式;擅长于剖析事物、有哲理思辨能力的考生, 可采用议论文;擅长于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平时作文文采飞扬的考生, 可采用散文……这样, 考生就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和优势。

六、构思要“一山放过一山拦”

构思时可将文章分成几个部分, 然后给每个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通过几个故事或几个生活片断来表现主题。这样会使文章的思路、结构显得更加清晰、醒目, 使文章的构思显得更有艺术魅力。考生拟的小标题要求简短、精练, 概括性强, 并富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如我们经常见到《我的中学生活》这一类题目, 有些考生就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 分别以“酸”、“甜”、“苦”、“辣”作小标题, 这样文章的思路就一目了然。

应试作文一定要时刻注意点题, 在文章的开头、过渡、结尾部分, 要用一些精彩的点题的句子来提示阅卷老师:你的文章没有跑题, 你是一直在紧扣话题进行写作的。尤其是在文章的开头、过渡、结尾部分一定要注意点题, 最好用议论性、抒情性的语句来点题, 这样文章的主题就更加醒目、鲜明。

七、语言要“万紫千红总是春”

1. 名句+议论。

抽刀断水, 是最无奈的神话;举杯消愁, 是最动情的悲歌。感动于“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消”的玄妙, 沉浸于“细看来, 不是杨花, 点点是离人泪”的哀怨, 顿然领悟:用旁观的眼神, 是与心进行深刻对话后偶得的一种风骨, 一种锤炼后的迸发与升华。

2、名人+名句+议论。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与“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 达到了友情的沟通。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 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 需要语言的钥匙。

3. 名人+名事+议论。

当屈原抱着石头与江水相拥, 当楚霸王自刎时的鲜血染红了整片夕阳, 当普罗米修斯赤裸的身体被巨鹰啄食, 当拉奥孔扭曲着身体仍想保卫自己的儿子……历史在悲风中发出阵阵哀鸣, 但他们生命的结尾却那么响亮、有力, 数千年来仍叩击着人们的心灵, 播放出永不低沉的生命绝唱。

4. 名人+名言+名事+议论。

古往今来, 因感情亲疏而导致错误事物认知的事例不胜枚举。李牧一心为国, “大破林胡, 开地千里, 遁逃匈奴”, 可谓战功赫赫, 却因赵王的不信任而惨遭杀害, 最终加速了赵国灭亡。诸葛亮“三顾频频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却因对马谡过于信任而误下军令, 失去街亭, 从而导致“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惨淡结局……可以说, 历史上许多悲剧的诞生都是由感情亲疏引起的。

八、细节要“低眉信手续续弹”

关于细节, 中考作文评分有规定:“材料丰富, 形象丰满, 意境深远”。这“形象丰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考生对细节的描摹与刻画。细节描写之重要, 不仅可以在“生动”上“出彩”加分, 而且可以使作品形象丰满, 使整个文章升格。

考场作文如何在细节上“出彩”呢?要在一个“真”字上做文章。

真实是细节的生命, 也是整个文章的生命。据说, 日本著名画家冈山应举画了一幅《马食草图》, 一位农夫见画后, 说道:“你怎么画了一匹瞎马呢?”画家辩解说:“你怎么知道是瞎马?它的眼睛不是睁着的吗?”农夫说:“马在吃草时, 必须把眼睛闭上, 这是为了使眼睛不被草尖伤着。画中的马睁着眼睛头埋在草丛里吃草, 准是匹瞎马。”画家愕然……一个细节的失真导致整个作品的失败。

当然文学作品允许我们根据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件虚构细节、设置细节, 但现实生活提供给我们的精妙细节往往是那些坐在屋里的创作者永远创造不出来的。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观察捕捉, 在写作时要懂得联想和提炼。

要描写出典型细节, 考生还需要有准确、生动的描写能力, 即能真切地再现生活中的典型细节。

九、结尾要“峰回路转不见君”

开头犹如爆竹, 结尾当如撞钟。作文的结尾是一道重要的“工序”, 它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之外, 还得受“开头”的制约。写得不好, 会使文章结构松弛, 黯然失色;写得好, 文章会浑然天成, 真可谓“回眸一笑百媚生”。这一笑, 可使人驻足, 令人心动。下面几种结尾方法在中考作文中最为常见。

有了文章前面的铺垫、蓄势, 结尾处再亮出作者经过提炼的精警语句, 以其意味厚重, 引人敬策, 发人深省。这种结尾方式, 对于作者而言, 明示了他对人生、对社会的深邃思考;对于读者而言, 获得了发掘生活深层内核与思考人生的审美价值, 可谓两全其美。

如果考虑到文章的完整严密, 可以有意识地照应开头。这种照应可以表现为内容上的小结, 也可以表现为情感上的回应, 还可以表现为手法上的配合。虽是三言两语, 还能表述出含意深刻、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 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 起到“言已尽, 意无穷”的效果。

上面的这些方法仅是中考作文的一个缩影, 切忌生搬硬套。作文要一气呵成, 结尾与前面正文一线相生, 不可缺痕。考生要学会在这些“死方法”中求“新内容”, 要从实际出发, 真正进入文章“无法”的自由境地。

摘要:一篇成功的作文, 在立意、选材、破题、语言等方面都有过人之处, 因此考生必须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完成作文的审题立意与行文提纲。破题点题意识应该时时体现, 尤其注意行文的第一、二段, 材料运用前后及结尾收笔之时, 要时刻不忘回应立意, 随时点题, 点题的形式以独立语段为佳。再者, 作文的语言也是关键, 可以化用、仿用一些经典的诗文语段, 给作文增色。如果不是命题作文, 而是话题或材料作文, 那么考生应该认真拟定一个漂亮的文题。最后还得注意作文的书写。

篇4:浅谈中考作文技法指导

【关键词】中考作文高分技巧由易至难亮点突出

十年寒窗,上下求索,中考就这么悄然而至。作为初三的学生来讲,语文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爱他的仁慈善良,普度众生,没有太多的读写障碍;恨他的“精于工计”“巧于文笔”,高分作文实在难得。作文——这一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让多少考生止步于理想学校的门前。那么,对于作文,初三学生就只能“谈文色变”了吗?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有诗云:“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无论什么样的文章都应该有自己的长处,没有灼目的太阳,至少也应该有点闪耀的星光。那么怎么样才能自成一家,夺人眼球呢?下面我想从易至难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 从态度上尊重作文

1. 书写认真、打好基础。炎炎夏日,蝉声聒噪。漫长而艰辛的阅卷工作如火如荼,怎么样的试卷能够挽留住阅卷老师的眼睛呢?其实换位思考一下,不难想象虽然每位老师主观上都有不同的喜好标准,但是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他们喜欢阅览书写认真态度端正的文章。众所周知,由于阅卷的特殊性,阅卷老师一篇作文的停留时间最多不会超过90秒。试想一下,一篇书写工整、间架合理的文字犹如夏日的一股清泉让阅卷老师的眼睛喝饱了水,带来了美的享受;而另一篇满是涂改、行文潦草的文字更像是一块抹之不去的阴影堵塞心头,难以忍受。第一印象就高下鲜明,最后的分值就显而易见了。

2. 字数不够、损失惨重。《中考作文评分细则》明确规定,字数少于50字以上,每50字扣一分,错别字达10个以上扣1—2分。在评分过程中,对字数不够或者没有写完的作文,一般得分都在35分以下。在考场上,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字数不够的现象比比皆是,应引起考生的足够重视。其实作文纸上都是有字数标志的,只要考生不做“大马虎”,做个有心人,不慌不忙、不急不躁,达到规定的字数,不留硬伤是可以做到的。

3. 思想健康、切忌庸俗。《考试大纲》强调考生作文应该“积极健康”,不应该“思想庸俗”,回顾历年中考,不少学生在这里碰了“高压线”。有些考上一味的表决心、说大话,胡编乱造、随意拼凑,博人眼球,其实这样只能降低阅卷老师的好感。有的学生一叶障目、目光短浅,对一些社会问题不能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对社会的一些丑恶现象不能用正确的价值观去评价,有的只是一些哗众取宠的一己私愤。总之,弘扬真、善、美,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是中考作文的一个明确方向。

二、 从技法上重视作文

1. 审题清晰、中心明确。中考作文要想取得成功的第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审题,考生只有精准地把握住作文题目的要求,才能避免偏题、跑题的厄运。首先要认真读题,明确大致的方向。要仔细区分是以“某某”为题还是为话题,如果是材料作文还需要考生自己提炼出一个合适的话题自拟题目。其次要找准题目中的关键词,扣住“文眼”,搞清楚重点。比如“渐渐明白”(2012上海卷)中要抓住“渐渐”二字,要写清楚一个明白的发展过程;如“心灵深处的歌”(2012甘肃卷)则要抓住“深处”二字,抒写一些在自己的人生中有着重要意义和影响的人或者事情;如“闲对风光独自游”(2014扬州卷)中既要注意“闲”字表现出内心的悠闲自在,同时也要紧扣“独自”二字,避免偏离文意。最后要仔细审读导语,激发写作的灵感。比如2012重庆卷“当两朵花都争向那一缕冬日的阳光时,一朵花悄然转身,这是成全;当两只手同时伸向一本喜爱的书时,一只手陡然放下,这是成全;当茶叶忍受沸水的煎熬,把无色无味的水变成一杯香茗时,这是成全。成全是生活中的和风丽日,展现出一道道独特的风景。”导语其实已经为考生点明了“成全”的内涵——是一种美德、一种修养;成全需要一定的勇气和智慧。当然每个题目都有的要求也应该遵守,这些要求包括:书写要求、字数限定、问题类别、写作禁忌等。这些要求每个考生都应该严格遵守,不能我行我素。

2. 选材精准、重点突出。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写道:“从原料讲,要是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征验、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讲,要是诚恳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薄、卑鄙的态度。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不仅要考查学生材料的真实性、丰富性,也要考查他们获取材料的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阅读等多种方式获得材料”“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综上所述,考生选择的材料可以是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感受深刻的,或者是独特新颖的,也可以是有丰富想象的。如“那些的日子”(2013年合肥卷),一位考生就写了当今中国家庭中常见的事情——养宠物。家长的心思过多地倾注在了宠物的身上,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表现了“优遇的狗”“无聊的妈妈”“孤独的我”这个中心。因为亲身经历,他的文章就更加的真实、诚恳、严肃。又如“从脚下出发”(2013年无锡卷),同样写爬山,小作者带着200斤的体重去爬山,爬得更艰辛,付出得更多,收获得就更多,看到的景色也就更多了自己的独特的感受。如“我与的亲密接触”(2013年河北卷)就写了自己作为旗手的独特经历,这样的经历不是人人都拥有的,小作者充分利用自己的独特资源,让阅卷老师感受新颖。再如“给的一封信”(2013年淄博卷)作者另辟蹊径,发挥想象,跟齐天大圣孙悟空来了次亲密对话。

3. 立意深刻、主题鲜明。大学问家王夫之说过:“无论诗歌与长形文字,俱以意为主。”这句话直接得阐述了“立意”在作文中的重要作用。立意,狭义的来说就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作者对于人、事、物的态度的集中体现。那么,作为考生该如何下手呢?首先,正确、鲜明。正确就是指文章的观点正确,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反映生活的本质和主流。鲜明,是指确立的主题旗帜鲜明。如“一份相逢一份暖”(2015南通卷),大多数考生就是通过写人与人之间的相逢、相知来表达人与人间的真诚的情感。其次,主题要深刻。比如“沿途的风景”(2012湖北黄石卷)考生以一辆自行车为切入点,写了“我与母亲”“母亲与外婆”“我与我的将来”这一路的生命延续、亲情延续。最后,立意要集中、专一。如“发现离不开用心观察”(2012常州卷),一考生通过对桃花的一次偶尔的观察,透过现象看见了本质,内容和主旨“发现离不开用心观察”结合,然后导出一个中心:生盛放,死无悔。立意专一、集中。

三、 从亮点上战胜作文

1. 小题大做显真情。初三的孩子对于世界的认知已经能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他们往往渴望能在做文章中面面俱到的展现出自己的水平。这也想写,那也想说。但是到头来却是这也说不清,那也道不明。或者是贪大求新,胡编乱造,写父母则表现表现他们牺牲一切,写英雄不是救火就是救人,写老师不是谆谆教导就是蜡烛精神。一个小时的时间真是不够发挥。其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如果能抓住其中的一处进行描写,吐露真情,表达感受,同样也可以很精彩。朱自清的《背影》就是最好的例子。《背影》的主题是父子间的深情,作者舍弃了所谓的“大事件”,偏偏对父亲买橘子的背影进行了细致的描绘,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等描写,加以细节的展示,不仅让作者理解了父亲的深情,同时也让读者产生共鸣,感同身受。因此,作为考场作文来讲,这些儿“小事”如果能“做一做”,往往会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如“走过”(2015年宁夏卷)一考生拟题“走过十六个春夏”,精选了父亲教我读诗和母亲晾晒被子两个生活中往往被忽略的场景,加以生动的词语进行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幸福长在,时光不老”这个主题,令人感动。再如“深处”(2014浙江宁波卷),一考生叙写自己记忆深处看的一场木偶戏,结束后发现表演木偶的老人所用木偶虽有两年的历史,但是却崭新锃亮,狐疑之际,老人道出原委:老人心中,木偶是有生命的,是美的。其实,“小题”并不难寻,难得是如何用自己的能力进行“大做”,这就提醒考生们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要有一颗感悟生活的灵魂。

2. 巧添波澜扣心弦。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平铺直叙也可以讲故事。但是要委婉曲折娓娓动听,就要看技巧了。叶圣陶在《文心.二十》中说的好:“即使根据实事,也不像叙事文那样记叙了实事便完事,还得含有其他的东西在里头。”而“波澜起伏”的文章更能吸引人的好奇。清代大家袁枚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这个道理。下面我就说说写作时常用的两种方法。

第一,一波三折。“一波三折”就是指故事情节不断出现波折和变化,使文章波澜起伏。日本著名小说家川端康成的小说《父母的心》就是一波三折的很好的典范,文章在“送孩子”这个关键情节上巧设波澜,前后一共四次换孩子到最后全部要回一个不给,使得读者“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最终明白这对父母的伟大的心灵。如“成长的秘密”(中考优秀作文)一文讲述“我”和同事受另一同事嘱托买朋友女儿的莲蓬的故事。故事着重展现了小姑娘从“眼巴巴”到“失望”到“充满的期待”到“喜出望外”的心理变化,虽然表面起伏不大,但情节错综复杂,是一篇值得推荐的佳作。

第二,设置悬念。悬念俗称卖关子,指作者在叙述过程中故意隐藏了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以此来吸引读者的兴趣的一种写作技巧。从人物角度来说,多设置为第三人称贯穿全文,结尾揭开悬念。再从故事本身来说,一直不点明故事发生在哪里、因何而起、最后的结果等,放在文章的后半部分揭示。猎奇是人的天性,叙事中你越是隐藏,读者就越想知道。课文《甜甜的泥土》就是一篇吸引读者的文章。文章开篇出现的那个“疯狂”女人是谁?她为什么找王小亮?王小亮知道她是谁吗?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读者的脑海里,虽然结尾处没有直接揭示谜底,但是读者心中已经心知肚明。如“一个夏日的早晨”(2014山东济南卷),小作者就采用了设置悬念的叙事技巧:开篇的“我”是谁?好像不是人类。“水泥山”是什么呢?“木山”又是什么呢?文章开头写蚂蚁去寻找早餐又有什么意义呢?看到结尾“原来是地沟油害死了蚂蚁”,一切豁然开朗。作者的悬念使得文章波澜迭起,富有趣味。

篇5:中考作文创新指导:角度小巧翻新

角度,就是写文章的出发点。从什么角度立意,从哪个角度表现主题,对写好作文,至关重要。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行文成篇,就能获得别有洞天、柳暗花明的艺术效果。具体说来,可从以下两点考虑。

一、角度小巧。它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小”,从小处着墨,便于行文,容易写好;二是“巧”,角度上灵巧高明,超过寻常,文章便会胜人一筹。例如,北京市有一位考生写的应试作文《从拿筷子谈起》,角度就具有小巧的特点。题目是议论式的,行文却采用记叙方式,记叙之中又不乏说理内容,这是“巧”;“拿筷子”是日常生活现象,是中国人吃饭的一个常见动作,以此作为话题,作为文章内容,这是“小”。请看其中的一段文字:“我赞同地说:‘对,其实拿筷子与用刀叉是没有雅俗之分的,只不过是一种习惯,一种需要而已,而有些人认为外国什么都好,自然也就认为用刀叉的外国人就是雅了!我们使用筷子,能锻炼人的大脑与手的灵巧,外国人想用还不会哩!’我的话,引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段文字,小中见大,观点十分明确,很有说服力。

篇6:中考作文语言创新指导

这里所说的方法,是指记叙文的叙述方法、描写方法,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说明文的说明方法等。写作时,可以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与之配合,也可以几种方法并举,使行文多姿多彩。当然,无论采用多少方法,都要围绕中心,依据内容来决定。

中考作文大都要求写记叙文和议论文。现以这两种文体为例,谈谈如何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多种叙述方法的综合运用。顺叙、倒叙、插叙在一篇文章里兼而有之,密切配合,相互作用。这种情况,从总体上看是运用倒叙,主体部分又运用顺叙,在顺叙中又有插叙。这样叙述,就显得疏密相间,张弛有致,时空跨度大,行文多姿多彩。例如,辽宁有一位考生在《重话母校》这篇应试作文中,就采用了这种写法。从全文运用了倒叙,首段写道:“毕业了,离开了母校,当我重话母校的时候……”主体部分运用顺叙,记叙“我”初中的两件事,一是初二入团,二是初三的体育加试。叙述每件事时又有插叙,在“入团”中插入了老师的嘱咐,“加试”中插叙了初试的情况。这样,三种叙述方法各显风采,相互作用,很好地完成了叙述任务。

多种描写方法的综合运用。记事写人要用到描写方法,围绕所写的人和事,采用多种描写方法,围绕所写的人和事,采用多种描写方法,使文章更加具体生动。请看下面一段文字:“……班会上出现了使人难堪的沉默,忽然传来一个声音:‘老师,我愿意当班长。’声音不大,令人震惊。说话的是周雅安。她那倔强的脸上,一双眼睛放射出坚毅的光芒。老师和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掌声惊动了几只落在屋檐的小鸟,飞向远方。”这是江苏考生写的.《“小主人”二三事》这篇应试作文中的一段文字,文中运用了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情描写、场面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多种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论证方法有例证、引证、喻证、对比等。根据文章议论的需要,采用恰当的方法,常以一种方法为主,综合运用其他方法,使论证更加充分有力。如上海市中考作文题《母亲》,有一位考生将它写成了议论文,请看其中的一段话:“有句格言说得好:‘溺爱是一盆浊水,严爱是一座熔炉。’我的邻居小虎的母亲,对小虎就是严爱,难怪他的成绩这样好。”这段文字先后运用了引证、喻证、对比、例证等四种论证方法,将母亲的“爱”这种人间真情,说得深刻透彻,形象生动,令人耳目一新。

方法是为内容服务的,用什么方法,用多少方法,要根据文章内容和主题来定,不能一味求多,影响了内容的表达。

★ 墨水作文

★ 创新四年级作文

★ 免费墨水小学作文

★ 创新之光四年级作文

★ 吸猫语录

★ 吃墨水小学叙事作文

★ 墨水的小学作文400字

★ 创新铸造工匠之魂作文

★ 创新思维的八大方法

篇7:中考作文语言创新指导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对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何拟好作文题目呢? 拟题的要求:

作文拟题要与作文内容珠联璧合,题目要能反映作文的内容。这是拟题的基本要求。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2.题目要贴切,也就是题目概括的内容要和作文内容相一致。题目要简练,简短精炼,有高度概括性。题目不宜过长。

3.生厌,兴趣索然。题目要生动,要新鲜、独特、醒目,不能陈旧呆滞,让读者望而 那么如何给作文拟一个好题目呢?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一、修辞法

用修辞格的方法拟题 比喻:《父爱是座山》《五月榴花红似火》《我是一只快乐的小狐狸》《父爱将我举过命运的栏杆》《快乐存折》、《网络是把双刃剑》、《生如夏花》 夸张:《世界不大是个家》《一张煎饼包天下》《贪心不足蛇吞象》《胆大包天》 引用:《待到山花烂漫时》《小荷才露尖尖角》

以“宽容”为话题——《一笑而过》——那英

“宽容”话题——《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以“家庭”为话题——《我要的幸福》——孙燕姿

“环保”话题——《我想有个家——一只小鸟的心声》

“理解”话题——《对面的老师看过来》

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写生活对人的考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以“素质教育”为话题—《救救孩子》(鲁迅《狂人日记》)烈些吧》(高尔基《海燕》)(1)引用诗文:如《横看成岭侧成峰》、《为有源头活水来》、《淡妆浓抹总相宜》、《梦里花落知多少》等。(2)引用歌名(词):如《生如夏花》、《掀起你的盖头来》、《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今夜星光灿烂》、《风雨之后是彩虹》、《我的天空星星都亮了》等。(3)引用警句广告词:《道是无情却有情》、《距离产生美感》、《遗人玫瑰,手有余香》、《细节决定成败》、《风雨之后是彩虹》、《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我心飞翔》等。(4)引用名作名篇名:如《第一次亲密接触》、《孝心无价》、《红与黑》、《我这一辈子》、《痛并快乐着》等。

对比:《小人物的大故事》《红与黑》《为了忘却的记忆》《城里人,乡下人》 设问:《你有一颗柔弱的心吗?》《谁是阿Q》《是谁动了我的妈酪》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拟人:《冬天的诉说》《蚊子的自由》《螳螂的秘密》《诚信漂流记》《门锁的承诺》、《我与苦难 的亲密接触》、《走进老鼠的幸福生活》、《给心情放假》 反问:《雷锋真的没户口》《我是差生,我容易吗?》《阿斗扶不起来,怪谁?》 反语:《我是一个傻女孩》《我想当个差生》《其实我很笨》《爸爸,我不想做你的女儿》 仿词:《洋教师的“洋相”》《槐花村的槐花情》 对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想,要壮志凌云;干,要脚踏实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排比:《那山•那人•那狗》《小桥•流水•人家》《枣树•父亲和我》《雨珠•露珠•泪珠》 呼告:《请给我松绑》《渴望被爱》《救救我吧》

二、故弄玄虚法

故意用使人迷惑和误会的手段,引人注意 例如:《我是一条常常不洗澡的鱼》《怀念狼》

三、标点法 借助标点符号给作文拟题 例如:《我?我!》《10000元的价值=?》《火,火!》

四、代数法 借用常用的代数式拟题 例如:《真诚+守信=真诚的友谊》《1+1=?》《我的PH=7》

五、模仿套用法 模仿套用名著、名篇、名曲的标题拟题 例如:《谁是我最可爱的人》《哦,白雪》《同桌的你》《妈妈的吻》

六、反串法 反常理而用之 例如:《引的春风渡玉门》《胜利乃成功之母》《开卷未必有益》 以“竞争”为话题——《感谢你的敌人》、《珍惜你的痛苦》、《败了,多好》

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往事并不如烟》、《以胖为荣》 以“素质教育”为话题——《真想做个差生》、《渴望停电》 《三个臭皮匠怎敌诸葛亮》《做女孩要三心二意》(宽容心、进取心、感恩心、善意、诗意)

七、以小见大法 用微不足道的事物拟题 例如:《七根火柴》《我是一只桔子》《苔花如米小》

八、借用历史人物、事件和社会热点拟题 例如:《我班的“九一八事件”》《铁血班长毕小麦》《我和妈妈的“冷战”》《为什么学保尔不学盖茨》《我老爸是个农民工》

嘴,四处寻找“食堂”;喉咙还急急地发出“哼哼”的声音,原来饿了,看他那副吃像,没准前世生活在20世纪60年代吧!如何让文章的语言生动起来

作者夸张性的用词,超前性的沟通,使文章有了特有的氛围和(1)化抽象为形象 情调。读之令人忍俊不禁。

如,一位同学在写小提琴演奏的艺术效果时,说“琴声吸引了许

(5)善用修辞手法 多路人驻足倾听”。这句话没有写出小提琴的演奏内容、旋律之美,修辞是使作文语言“有文采”的重要手段,特别是比喻,恰当的比也没有写出听众的沉醉神态,体现不出小提琴演奏的艺术效果,枯燥无味,缺乏应有的艺术美感。可以改写为:“优美的《梁山伯和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轻轻地飘出小白楼的窗口,穿过蒙蒙细雨,撒落在林间小路上。许多行人情不自禁的放慢了脚步,听得如痴如醉。”

(莱辛在《拉奥孔》中说,动态之美是一纵即逝却令人百看不厌2)化静态为动态 的美,比一般的美能产生更强烈的效果。正因为如此,对那些静态的事物,我们要善于“化静为动”,使之富有生气,充满活力,情趣盎然。例如,孔孚的《千佛山龙泉洞某佛前即景》中是这样描写佛像和绿苔的:

笑着,任侵佛头

“他微笑着,看苔爬上脚趾,他微笑着,听苔跃上双膝,他微------”的,作者用“微笑、看、听、爬、跃、侵”等动词,佛和绿苔仿佛

佛是静态的,就是生长着的苔在人人看到的那一刹那也是静止有了生命似的,都动态化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于让静物动起来,让无生命的东西活起来,摇荡人的情怀。

山水名胜,多是静物,静则无势,无势则不能动人。因此,善

(3)绘形绘声绘色

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陀斯妥耶夫斯基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他说:

就是能把自然界的声响,物体的形状与色彩具体的写出来,使“有个小银圆落在地上”,这个句子不够好,应该写成“有个小银圆,从桌上滚了下来,在地上丁丁铛铛的跳着。”(转引自秦牧《语林采英》)这就绘形绘声了。

(4)幽默俏皮活泼

一点俏皮的话,不仅读起来感到活泼有趣,而且使文章形象生动,文章过于严肃,不免给人沉重感、压抑感,来而一点幽默,讲富有文采。请看王锋的散文《家添小壮丁》中开头的片段:

荣幸我也荣升为舅舅了。

2001年岁末,一个晴朗的日子,随着一声不算哄亮的啼哭,很??小家伙可不管这些,嘴巴撇成瓢状,扯开喉咙只管哭他的。我想男子汉大丈夫有泪不轻弹,看他都嚎上了,定有什么伤心事!姐姐哄着抱起来,小家伙知道似的张开了小喻会给文章带来可观的姿色。例如,2002年高考优作《在选择中启航》中的一段:

庞上掠过的一丝神秘的微笑;选择,是秋水的碧波上荡起的一层美

选择,是深邃的天空刹时滑过的一颗流星;选择,是青春的面丽的涟漪。选择是如此的诱人------似隔着轻纱的美女,似茹着生命的花蕾,似幽静的山谷中飘出的一缕花香。

一连串的比喻色彩斑斓,委实迷人之极,顷刻之间使评卷老师沉浸在一种美的愉悦之中,为这位考生的才华而赞叹不已。

阅读面广、知识面宽、文化底蕴丰厚的同学要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6)引用化用名句

引用化用名言警句,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例如,2001年高考山西一考生在《选择诚信,选择中华魂》中写道:“有这样一朵诚信的花,它诚信于爱情:这朵花里充盈着孟姜女的眼泪,雷峰塔下的呻吟,遥遥天河间无尽的思念,草长莺飞中梁祝的化蝶双飞;这朵诚信的花,凝聚了王维的‘红豆生南国’,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李清照的‘寻寻觅觅’,陆游的‘几年离索’。这朵诚信的花哟,凄美、哀婉。有这样一方诚信的土,它诚信于人民:这一方土里,孕育出岳飞的精忠报国,戚继光的横扫倭寇,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这一方土里,培养出周恩来的鞠躬尽瘁,焦裕禄的不辞劳苦,孔繁森的一心为公。这是一方诚信土啊,深厚、凝重。”

蝶双飞;从王维的‘红豆生南国’到李清照的“寻寻觅觅”

这位考生旁征博引,撷华掇英:从孟姜女的相思泪到梁祝的化;从岳飞的精忠报国到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从周恩来的鞠躬尽瘁到孔繁森的一心为公;其视野之广阔、材料之丰赡、信息之密集、语言之精美确实令人叹服。

作文形式的创新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是作文发展的时代潮流。简介几种形

背着行李,我来到一个服装店。“你们要招工吗?”我小心翼翼地问。胖胖的老板娘上下打量了我几眼,点了点头。我笑了„„

老板娘指着一件标价50元的衬衫,对我说:“把那个标签式上创新的方法

一、小标题式 小标题一般是作者根据文章的需要,给各部分加上一个个简洁

新奇的小题目。它能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形式新颖,因此,酝酿标题就至关重要。例如:河南一考生写的《我深深感受到了环境的呼唤》,巧妙套用了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前三句作为标题,并且予以新解:一片葱绿,“枯藤老树昏鸦”→还老鸦马”→还老马一片乐土,如此以来,全文结构耳目一新,刻画“小桥流水人家”→还小河一片澄清,“古道西风瘦的三个场景,流露出对周围环境恶化的忧虑和关注。由此可见,列小标题方法之一即为“引用诗词名句” 我市中考场上满分作文《苦药•甜糖•我》就引用了“稻花香里,又如去年说丰年”一层高度。其二为“成语俗语式”如《我在初三》一文中,小“柳暗花明又一村”。文章的艺术价值显然上升到了另标题为“明争”、“暗斗”、“同乐”,言简意赅,一语击破。其三是老奶奶而后悔万分的文章《寻找失去的世界》“妙用修辞式”,例如一篇描述自己没有帮助一位被车撞伤的思之春——灼热之夏——苦闷之秋——忏悔之冬,拟人手法点,全文四部分:沉缀四季的色彩,展现复杂的内心世界,可谓妙哉!

二、日记体式 这类形式要求选取生活中的两三个片断(镜头)来速写勾勒,它便于写出个人内心独特的感受,读来真实可信。例如:优秀作文:一个落榜考生的日记2001(日记 年7月7日晴 星期六)出神。

考场中,同学们个个眉头紧锁。我握紧手中的笔,呆呆地己背过的一篇文章抄到上面?不成!“诚信”,怎么写?一股懊恼的感觉涌到心头。难道把自“诚信”,必须做到,才能写出。于是绞尽脑汁地苦思苦想„„

愧,“诚信”嘛!长出了一口气,终于写完了。尽管写得不算好,但问心无

2001年8月25日阴 星期天

在无力再支撑那个摇摇欲坠的家。我必须出去打工,来偿还上 今年的高考落榜了。复读?不可能。家中的一亩三分地实学时所欠下的债!

撕下来,换上这个!元!”我接过老板娘的标签一看,“哇噻,150面红艳艳的锦旗,”我心中喊道,不由说出声,“诚实守信”四个字格外刺眼。我脸发烫。“怎么这样贵?”看着墙上那

2001年9月1日阴 星期日

老板娘瞪着眼,大声地斥骂我。因为我不按她说的办,不愿意 “不愿在这,就给我滚!你以为我找不到人了?”胖胖的撤下那个旧标签,换上她的新标签。我搬起自己的行李,昂着头向着街上走去„„

三、题记式、后记式

题记式,即文章开头引用诗句名言或写上自己的一段话作为序言,要求文句宜短小精炼,且与中心内容紧密相联,作为全篇灵魂所在。例如,环保佳文《水淹伊甸园》题记引用李白名句“黄河之水来上来,去不回,一用即尽,启示我们珍惜身边的点滴之水。另外,奔流到海不复回”,开篇即强调水资源的一与天才之间的距离》一文中,小作者用凝炼醒目的一个“然而”《我,把握住了主人公与天才之间仅仅因为“然而”即失之交臂。请看题记——其实,我与天才之间本无距离,然而,仅仅一个然而,使我们之间有了距离。好的题记可以迅速抓住读者的视线,又可以让文章主旨一目了然。后记式即在行文结束之时,用简单概括的几句话,补充说明与

中心有关的内容,比如交代人物最后的命运,事物最终的结果,或是作者对中心内容的点评等等。切忌扯些不相关的闲话,以免画蛇添足。

四、访谈式

这一类型是将作者要写的人物假扮成被采访对象,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来展开事件,刻画人物。访谈要有特定的时间、空间,要有人物的对话交流,还可适当插入旁观者的表现等,注意问答要抓住中心,作文的格式要符合访谈要求,且须了解相关的电视栏目。例如,《与愚公实话说》反映的是“与时俱进“这一话题,采访 地点:实话实说栏目现场,采访对象:愚民公,主持人:崔永元,采访内容:就愚公移山这一事件,新时代愚公有着新的思想,也在与时代同进步,与科技共潮流,并举办了创新大学,任该学校校长等。全篇不论结构设计还是行为风格都独树一帜,颇受称赞,可见访谈式的文章也是作文形式改革的一个亮点。

五、修辞式

这类作文,按修辞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排比式、拟物式和比喻式。排比式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用富于情感的语言来描绘景物,可以是大段的排比句,也可是段与段之间构成的排比。段与段的排比应注意全文的逻辑关系,它们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逐层深入。例如有一篇讽刺应试教育对广大学子生理、心理造成危害的文章《十全十美》,即通过十种方法检测中招应考随吴良心坑蒙拐骗、投机倒把,手段日渐高明,此病日益加重。三年前诚信医院曾诊断过此病人,吴良心拒绝本院药方,逃离病房,赴境外经商。经查,此人诚实信用指数已下降为零,社会威胁力+100。

怎样写好文章的开头

文章的开头就象凤的头。凤头美好招人看,文头亮丽引人读。者身体各个部位是否达到所谓的“合格”生身体付出严重代价,全文十种方法并列述之,气势磅礴,讽,每种“合格”都要学刺之味甚浓。比喻式,暗喻、借喻等,抓住本体喻体间的相似点,贯穿全文,使文章则在行文过程中多多涉及比喻这一修辞,凶包括明喻、生动有吸引力,写景状物类型的作文可尝试采用比喻式。

六、实验报告式关于“环保”这话题,我班刘阳同学独具慧眼,构思了一篇解

剖老鼠尸体,验证老鼠为何会死亡并腐烂的报告。全文按特定格式:实验目的,实验对象、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全篇始终围绕河流被污染,“三废”对人类乃至动物界致命的打击这一中心,最后的结论使主题升华到更高境界,实为一篇让人耳目一新的“环保”美文。当然,实验报告式不可随个乱用,必须选择符合实验展开的材料。

七、病历式如《吴良心病历》

床诊断:诚信缺乏综合症。该报告内容包含望诊、把脉、透视、(2001年),患者:吴良心。身份:商人。临血样采集、基因鉴定、治疗方案、医生建议等。形式上看属于专业性的医疗诊断,内容上看却是抨击时弊的。例如其中基因鉴定,认为患者已不能显示系何族子孙,“信、义、忠”结构已被破坏,行动具有浓厚的封建小农意识,表现为“见了五斗米就折腰”等人鲜血,抽出病人淤血进行杀菌处理,给病人输入‘诚实守。最后给出治疗的具体方法:“抽取古人信陵君、朱亥信’在此基础上,对病人进行全面教育,增加其人文营养,使其洗‘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等活性氧,提高病人诚信指数,心革面。”

①病人姓名身份:吴良心

临床印象:商人:诚信缺乏综合症

(晚期)

病史:二十年前初次缺斤少两坑害顾客,染上此病。此病伴

文章的开头要简洁,入题要快,语言要有文彩,能使人一看开头就有想往下读的欲望。方法有那些呢?

1、引用诗词歌词开头。如“‘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要变成美好的人间„„’一听到这首《爱的奉献》,几天前在放学路上看到的那动人的一幕,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爱心》)又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每当我想起这句诗,眼前就不禁会浮现出那圆的脸,那笔下流动的圆,耳边又想起钱氏英语。(《良师》)

2、设置悬念开头。如“挂钟不慌不忙,有节奏的走着,滴嗒,滴嗒„„都快要4点了,妈怎么还没回来?”(《担心》)

3、写景状物开头。如“朝阳出来了,湖水为它梳妆;新月上来了,群星为它做伴;春花开了,绿叶为它映衬;鸟儿鸣唱,蟋蟀为它拉琴„„天地万物都在向我们讲述着关爱的故事。”(《关爱永远》)

怎样写好文章的结尾

文章的结尾应象老虎的尾巴那样,结实,有力。方法有:

1出来。如“人们,请选择好你的染缸,点染好你的生活!、卒章显志法,即末尾点明文章的中心。可用抒情议论句直接点”(《生活如染缸》)或引用诗词句点题。如一篇文章的结尾“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表达了师生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或借用人物语言点题。如“不过,通过这次不平常的考试,我感到:一个人应该在别人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一次不平常的考试》)又如“我要向您说一句:‘感谢您,老师!’”(《感谢您,老师》)

2、首尾呼应法。如“那天,阳光好暖,好暖„„”(《那天,阳光好暖》)与开头的“一缕金黄色的阳光从窗口斜射在桌子上,照在信封上,那天阳光好暖啊„„”呼应。

篇8: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有时候, 给材料的作文并不一定限于议论, 也允许自选文体。值得注意的是, 尽管连续多年的中考作文以命题作文、话题作文为主, 但材料作文仍不可忽视, 仍然是中考作文的常用“体式”。

一、材料作文的写作要领

(一) 努力抓住“关键词”。材料作文一般有多项“指令”, 这些“指令”往往以“关键词”的面目出现, 考生应当努力抓住这些“关键词”。

具体的做法是: (1) 要一个词、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考题, 强迫自己定下心来, 把命题中的每一个字看清楚。 (2) 找出“关键词”后, 先用铅笔把它们圈出来, 这样可以有一个“物质依托”, 防止在“心里盘算”时丢三落四;审题结束后, 再用橡皮把铅笔圈过的痕迹擦去。

(二) 准确确定中心论点。材料作文的材料大多是多义的, 单义的材料相对少见。找出材料的多种含义后, 应注意通过比较鉴别, 选出你认为最直接、最佳的一条来, 作为将写的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或记叙文的主旨) 。试以下面一道模拟题为例:

据《广州日报》3月18日报道, 提供建造海珠桥的钢材的英国某企业向市政部门发来传真, 提醒海珠桥的钢材已经有100年历史, 现已进入疲劳期, 如继续使用则建议进行疲劳强度的测试, 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加固。又据介绍, 海珠桥一直都是广州市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的重点, 已纳入广州市桥梁安全监测网, 桥梁上都设有数据采集点, 进行24小时监测。目前市政部门正加紧制订疲劳测试方案。

这则报道给了你什么联想?或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题目自拟, 文体不限。

上面一段有关海珠桥的材料, 其实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英国某企业提醒中国客户注意安全, 二是广州市市政部门为确保安全, 加强了对桥梁的监测。综合这两个方面, 可以把作文主旨确立为要培养一种责任意识, 时时处处注意履行自己的职责。如果疏于研读材料, 轻率地选取下面一些角度——“疲劳”“诚信”“敬业”“严谨”“反腐败”“中英文化交流” (把海珠桥作为这种文化交流的象征) 等, 就会导致行文偏离题意甚至完全脱题;而把立意定为“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等, 只能算是基本符合题意。

(三) 发挥好课本的例证库作用。中学生写给材料的议论文常用的是例证法, 不少同学总是说“找不到合适的例子”。这和同学们阅读量不足固然有较大的关系, 不过, 能否举出恰当的事例来, 更多的取决于眼力如何。如果勤于思考, 发现的机会就多, 即使阅读量有限, 也不至于山穷水尽。不说其他, 就说语文课本, 从初一到初三, 六册书就该是个宝库, 关键在于你会不会运用, 善不善发掘。

二、材料作文的三点禁忌

一忌偏离材料主旨。材料作文, 首先须读懂材料, 正确理解材料的主旨, 从总体上把握材料的精髓, 才能进入写作程序;切不可断章取义, 执其一端, 或把枝叶当主干, 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造成审题失误, 以致行文偏离题意或完全脱题。

二忌材料使用不当。试题提供的材料, 是写作的“引子”, 作文的论点和论证都是由材料引发的。写议论文, 切忌开头不引材料, 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开材料。开头不引材料而在论证过程中使用, 就把“引子”当成了论据, 使评卷老师不明白你的观点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如果整篇文章不见所给材料, 你的作文与试题就无法直接联系起来, 使人产生一种另起炉灶的感觉。因此, 材料作文一定要用好材料, 如果是议论文, 除开头引述材料外, 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此外, 一般不要在开头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

三忌不按“指令”写作。材料作文的试题, 一般包括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材料, 另一部分是写作要求。写作要求或以提示语的形式出现, 或另外列出“要求”“注意”。审题时不仅要吃透材料, 还必须看清具体要求, 严格按照试题的“指令”写作。切忌不看要求, 或未看清要求, 就匆匆下笔。

[实战演练]

两人结伴横穿沙漠, 水喝完了, 其中一人中暑不能行动, 同伴去找水, 临走时把手枪塞给了那个人:“枪里有五颗子弹, 记住, 三小时后, 每小时对空鸣枪一声, 枪声会指引我找到正确的方向, 和你会合。”

两人分手, 那人满腹狐疑地卧在沙漠里等候, 他看表, 按时鸣枪, 但他很难相信那个同伴会听见枪声。他越来越恐惧, 猜测同伴找水失败, 中途渴死;一会儿又推测同伴找到了水, 却弃他而去。到应该击发第五枪的时候, 这人悲愤地思量:“这是最后一颗子弹了, 同伴早已听不见我的枪声, 等到这颗子弹用完后, 我还有什么依靠呢?我只有等死而已。而在一息尚存之际, 秃鹰会啄瞎我的眼睛, 那是多么痛苦, 还不如……”他把枪口对准自己的太阳穴, 扣动了扳机。

不久, 那提着满壶清水的同伴领着一队骆驼商旅循声而至, 但他们所找到的仅是一具尸体。

读了上面的材料, 你想到了什么?有怎样的感悟?请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自拟。 (诗歌除外)

[提示]

材料中的自杀者由于缺少走出沙漠的信念, 缺少对同伴的信任, 缺少一种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乐观的精神, 最终葬送了自己的生命。把握了这一点, 作文时就不会偏离题意了。本题思路参考:一、写一篇议论文, 阐述“信念”对人生的意义, 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 等等。参考拟题:信念坚定者得胜利。二、写一篇记叙文, 叙述自己多年来对“信念”的追求与理解。写法上可借鉴贾平凹的《地平线》一文。要突出对话、心理描写, 并适当地加以抒情与议论。参考拟题:都是信念带来好运气。三、注意联想与想象, 写一篇散文, 可广泛搜集古今中外关于信念的名言警句、故事逸闻, 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还应在语言表达上认真打磨, 争取写出几组亮丽的句子来。参考拟题:1.咀嚼“信念”的橄榄;2.希望的种子, 成功的根。

[学生例文]

点燃信念的明灯

陈瑜 (⊙⊙江苏太仓)

一整片暗夜的漆黑, 也不能掩盖一株灯火的明亮。

——泰戈尔

曾听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在沙漠迷失方向的旅人, 身边已没有一滴水、一粒粮食。他已经连续几天滴水未进, 正当他精疲力竭, 准备放弃时, 他在背包底部意外地翻出了一个苹果。他不由得欢呼雀跃:“感谢上帝, 我还有一个苹果!”又过了几天, 救援队终于找到了旅人。此时他已昏迷过去, 手里却紧紧地攥着那个干瘪的苹果。

也许你会认为是那个苹果挽救了旅人的生命, 但那被他紧握在手里的又何止是一个苹果呢?那是旅人铭记在心的信念——要活着走出沙漠的信念。正是这个信念, 给了他一线生机, 让他支撑到被营救的那一刻。

在无数诸如此类的险情里, 信念宛若高悬于夜空的明灯, 引领人们走出荒芜的绝境。

确立信念不容易, 但更难做到的是拥有维持信念的勇气。“戊戌政变”爆发后, 以西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派人士。在谋救光绪帝失败后, 仍有逃亡机会的谭嗣同, 却弃个人安危于不顾, 最终用自己的鲜血维护了坚持变法的信念。惜哉!壮哉!在“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的情况下, 坚持“救亡图存”的信念, 需要何等勇气。在这样的信念下, 最终成就了一曲“死得其所, 死亦成仁”的历史壮歌。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书山题海的重压、挑灯夜战的疲惫、陷入迷茫的困苦……每一项困难都是通向成功的阻碍, 若没有坚定的信念, 必胜的决心, 我们如何能越过这一道道艰难险阻?如果人生是一支杠杆, 那么信念就是杠杆上的支点, 只有找到支点, 才能成就强有力的人生;如果人生是一条征途, 那么信念就是征途上的明灯, 只有点亮明灯, 才能避免误入歧途。

请点亮信念的明灯, 这样才会造就走出绝境、重获新生的奇迹;才会奏响“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千古绝唱;也才会有学习生活中累累果实的回报。

[点评]

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题目“点燃信念的明灯”和引用泰戈尔名句作为题记, 即昭示了文章的观点。全文按先分后总的结构组合成篇, “点亮信念的明灯, 造就走出绝境、重获新生的奇迹”“点亮信念的明灯, 奏响‘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千古绝唱”“点亮信念的明灯, 收获学习生活中累累果实的回报”—层次相当清晰, 例证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说服力。

此外, 词语丰富, 句式灵活, 引用得当, 体现出不俗的语言表达的功底。

[拓展训练]

题目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田纳西州有一位秘鲁移民, 在他的居住地拥有大片山林。当美国掀起淘金热潮时, 他变卖家产举家西迁, 在西部买地进行钻探, 希望能在这里找到金沙。他一连干了多年, 结果不仅没有找到任何东西, 甚至连家底都折腾光了, 最后不得不又重返田纳西州。当他回到故地时, 惊讶地发现那里机器轰鸣, 工棚林立, 原来被他卖掉的那个山林就有一座金矿, 其新主人正在挖山淘金。如今, 这座金矿仍在开采, 它就是美国有名的门罗金矿。

请从上面这则材料中引出一个观点,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

[提示]

材料作文成败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 应正确理解材料的寓意和内涵, 把握命题者的意图, 提炼出材料的主旨和观点。上面这则材料, 说明要善于发现和挖掘自身的宝藏。

在这个世界上, 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独特的天赋, 这种天赋就像金矿一样埋藏在我们平淡无奇的生命中。一个人是否能有幸控制这座金矿, 经营好自己的人生, 关键看他能不能尽早地发现它, 有效地发掘它, 充分地利用它。很多时候, 人们往往对别人的长处和成就赞不绝口, 却没有发现自身所具有的潜质和优势, 没有明白自己本来也可以像别人一样, 拥有成功和荣誉。

题目二

上了出租车, 咔嚓一声将安全带系上, 这么小小的一个动作, 就能看出这人是刚从国外回来的。而我们在国内的人, 才不把上车系安全带当一回事呢。在国内坐出租车, 通常情况下是出租车到了快要过路口的时候, 司机才提醒乘客, 请系上你的安全带。有的乘客就要问:“怎么系安全带啊?”“不用真的系上, 你就往身上那么一搭就可以了。”司机不紧不慢地对乘客说。这时车子很快就通过了红绿灯, 乘客也就自然地把安全带从自己的肩头拿开。到了下一个路口, 乘客不用司机再提醒, 就主动将安全带又往自己的肩头那么一搭, 等过了红绿灯再拿下来。这样几个来回, 直到乘客下车, 很少有真的将安全带系上的。时间久了, 无论是司机, 还是乘客, 谁也不会真正认真地对待系安全带的问题。久而久之, 我们乘车就养成了一种不良的习惯, 谁也不认真地系安全带。出租车座位旁边的安全带, 就仿佛成了舞台上的一个道具一样的东西, 只有过路口的时候, 从座位底下拽出来用它摆摆样子。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 联系实际, 自选角度,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题目自拟。 (诗歌除外)

[提示]

坐车系安全带, 看似是一件小事, 一种习惯, 但却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差距。俗话说, 针眼大的孔, 能透过斗大的风。自觉遵纪守法, 从一点一滴做起。只要从自己做起, 并且养成一种习惯, 我们的社会就会向着更加文明的时代进发。

上一篇:爬山记的作文850字下一篇:出差报告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