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写作指导

2024-05-25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共8篇)

篇1:中考作文写作指导

2019中考写作指导:中考作文写作技巧分享

一、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写作技巧

技巧一:中心突出,立意深远

首先,立意必须集中而突出。即使需要使用较多的素材也只能统一在一个中心之下,这样才不会散而无主,不至于喧宾夺主。

技巧二:详略得当,内容充实

选材要鲜活。即选构要真实、新颖、典型,从生活中捕捉精彩的典型素材,筛选出那些最高兴、最悲痛、最深刻、最难忘、最能打动人心。

技巧三:情感真挚,叙中含情

在刻画人物时,要将真情实感融入到细致、生动的人物描写和事件叙述中去,人物有了真情实感便获得了鲜活的生命。

技巧四:结构清爽,叙事生动

首先结构要完整,写人叙事要清晰。应善于运用前后照应、一线串珠等技法组织材料。其次叙事要生动,情节要曲折。

技巧五:个性人物,形象鲜明

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大多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中心的。你可以通过个性分明的外貌、神态、服饰、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二、中考作文应注意的六点

1、关于卷面

为助力考生在中考语文作文中取得高分值,提醒考生,一篇生动的作文,如果卷面不整,分数就不会高。

2、关于文体

国家教育部关于中考的《指导意见》中,对作文的要求是:不得设置审题障碍,要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情实感。据此,我们可以明确地准备记叙文一种体裁。

3、关于标题

根据新课标精神,近两年的作文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命题和半命题作文成为主流。去年的中考作文,命题作文约占70%,半命题约占7.5%,话题和材料作文,占15%。

4、关于立意

作文的立意必须积极向上。首先,我们必须记住,作文是让阅卷老师读的,不是自己在QQ空间上信马由缰地乱写,因此,作文的立意必须积极向上。

5、关于结构

作文的开头不要很长,不要因为玩弄作文书上的技巧而弄得开头超过了5行。作文的结构无非是“总分总”、“分总”、“总分”。就考文而言,前两者比较适用。

6、关于语言

句子最好短一些,不要一逗到底,一个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都有了,就用句号,并注意修辞手法。学生作文的语言不生动,常常是作文老师最头疼的难题。

篇2:中考作文写作指导

请以“其实很简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二、审题

1、“其实很简单”是省略主语的陈述句式,如可以补上“快乐”、“幸福”、“关爱”、“感恩”、

“尽孝”、“成功”……

2、理解文题中“其实”暗示的要求:“其实”指这个问题从表面上看似乎很难,其实并不难。它暗示了行文的情节应该设计为起初认为是那样,后来因为某一际遇,明白了是那样。

三、选材、立意

1、幸福其实很简单,幸福就是带着满足的心生活,就是能够关爱别人,就是能够谅解别人,就是能够理解别人,你读懂了,你用心体会了,你就会觉得幸福其实很简单。

2、快乐其实很简单,原谅自己或别人可以原谅的过错,不要一味地内疚后悔或漫骂责怪,让你的心情轻松起来。

3、感恩其实很简单,对亲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表示对他们的关爱,这就是感恩。比如:为亲人端茶、送饭、嘘寒问暖用来回报亲人,表示对他们的关爱。

4、成功其实很简单,把我们人生征途中的目标具体化一些,以坦荡的心情迎接挑战,相信你我一般的凡人,也可以取得成功,因为成功其实很简单。

四、写作构思

1、写一件事的作文:生活中什么其实很简单,为什么说它其实很简单,用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它的简单,最后再谈谈自己的感悟。

2、以镜头剪接的方式,再现生活的精彩,最后再以简洁的语言点明中心。

五、范文示例

(一)其实很简单

尽孝,其实很简单。

父母的恩情深似海,我相信每个人都有颗尽孝的心,可是许多人都认为尽孝需要一大笔财富,因而他们觉得尽孝难,“难于上青天”。其实,尽孝是极其简单的,父母所想要的并非是无尽的物质享受,他们所想要的仅仅是你力所能及的,哪怕是一个发自内心的浅浅的微笑。

对此,我深有感触。

上初中以来,因功课紧张,我从不动手干家务,母亲身兼多职,洗衣煮饭打扫样样不离手,父亲则义无反顾地承担着家庭重担。每每看到他们脸上滑过的汗水,我总默默许下心愿,我将来一定要有所成就,好好孝敬父母,但这太难太遥远了。

那天中午放学,恰巧母亲外出,父亲正蹲在地上工作着,他那专注的眼神都集中在手里的零件上,谁也无法打断他。我越过这熟悉的场景,直奔入厨房寻找“能量来源物”。令我大失所望的是,锅里空空如也。我肚子里“空城计”已唱了一遍又一遍,顿时我生气极了:“到底是钱重要还是我重要,只顾挣钱不顾我!”我又气又饿地走出厨房,本想大发脾气,但看到父亲那矮小的`身影,蹲在地上的他已完全失去幼年时在我心里那高大如山似的形象。我蓦地发觉:父亲老了。于是,心中的气早已抛到九霄云外,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我知道,这段时间对父亲来说,是犹如红军过草地时的艰难时期,不仅要忍受饥饿,还要完成这艰难的工作。我为啥不下厨煮饭给他们吃呢!说干就干,我操起很久未碰的厨具,洗菜、切菜、炒菜,做这一切时,我都觉得是那么的温馨与幸福。因为我的心里藏着一个给父母的惊喜。

“开饭喽!”随着我一声吆喝,父亲已放下手头事在洗手了,母亲也已归来。这时,我才发现父母脸上那熟悉的欣慰的笑容,“孩子长大了!”我高兴极了,一次举手之劳竟能让父母如此欢喜。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会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感恩。可惜,他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

“百善孝当先”。尽孝并不要等到辉煌腾达时才能做到,父母最想要的,正是那份最真最实在的行动。尽孝,其实很简单。

(二)幸福原来如此简单

幸福,有的人一生在追求,一生感觉不到幸福;有的人从未刻意追求幸福,却时刻品尝着幸福;有的人在别人眼里已经很幸福了,而他自己却体会不到;有的人在他人看来很不幸福,而他却觉得十分幸福。幸福说到底,只是一种感觉,有感觉了,也就幸福了。

一位在他人眼里很有身份、很有地位的人,一位在他人眼里什么都不缺、什么都拥有的人,一位在他人眼里很高贵、甚至很难接近的人,突然有一天,他的同事,他的朋友,他的邻居都发现,这位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每天一大早,却在他们家的卫生间,大桶大桶地洗着孩子的尿布,洗好后,又来到自家的阳台,一块一块认真而又细致地洒好,下午再一块一块地迭好。他的妻子自豪地说,丈夫在洗尿布时,一边洗、一边哼着小调,那神情,严然做着一件十分开心、十分快乐的事。有人说,他完全可以用尿不湿的,他完全可以找个保姆的,他的父母,他的岳父岳母也说,他完全可以让老人做这些事的。但他不需要,他对他们说,他要自己做,他觉得他应该这样做,他是父亲,他从洗尿布中,享受到了做父亲的快乐和幸福。

也许,我们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在一片泥地上,两个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他们正在用他们的小手,尽情地玩着泥巴。他们捏泥人,做泥团,用泥巴做一顿丰盛的宴席,小女孩还用比小男孩更加灵巧的小手,捏了很多很多的泥巴花。然后,把捏好的小工艺品整整齐齐地排列好,比他们家中自个的小房间收拾得整齐得多。小男孩还提议,两个人共同做一个恐龙,尽管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恐龙,只知道有恐龙这个东西。但是,他们硬是用自己的小手做好了恐龙。当他们完成后,两人一起舒心地站起来,象两个大艺术家一样,欣赏着自己的作品。此时此刻的他们,那幸福的神情,只有他们自己能够体会得出来。在那一刻,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他们也一定没有想到,为了他们的幸福,今晚,他们的父母又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去洗衣服了,因为,他们身上的衣服沾满了泥巴。

一对中年农村夫妇,丈夫陪同妻子到城上大医院看病,晚上,他们来到城市的某个公园。

这个大门旁写着公园的公园,其实并不是公园,而是城市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地方。当他们向着公园的深处走去时,只见一对对青年男女,搂着的搂着,抱着的抱着,亲着的亲着,更有一些女青年,躺在男青年的怀中,说着话,撒着骄,一副陶醉的样子。起初,他们有点不适应,看到城市小青年的动作,他们的脸身微微有些发烧。他们走路也十分小心,唯恐他们走路的声音太大,引起男女青年们的不满。渐渐地,他们被小青年们的行为感染,丈夫拉起了妻子的手,妻子尽管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接受了丈夫亲热的动作。当他们也在一个没有其他人的地方坐下来,妻子把头靠在丈夫的身上,丈夫搂着妻子的肩膀时,只听妻子轻轻地对丈夫说道,这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

在上班的路上,我每天都要从一个垃圾箱前走过,每天也都能看到一个中年妇女在垃圾箱中寻找着在她看来值钱的东西。一年365天,天天如此,刮风下雨,一天也不拉下。时间长了,她也认识了我,遇到我时,还朝我笑笑,我也朝她笑笑。

我为她的精神所感染。一天,我问她,为何不去找一个工作做。她好象很无奈,也好象很无所谓地说,找不到,也不想找了。我又问她,一天能有多少收入。她告诉我,有十多块钱一天的,也有多一些的,能够供孩子读书就行。只是她又告诉我,孩子马上要考大学了,成绩还不错,如果能够考上大学,可能钱就不够了。

这一天,我刚刚路过垃圾箱,准备去上班。突然,看到一位邻居急匆匆地走向垃圾箱,说是有东西被爱人扔到垃圾箱中了。我问是什么,他没说,但从他的表情中,一定是重要的东西。果然,捡垃圾的中年妇女告诉邻居,你刚才把一个装着钱的信封摞到垃圾箱中了,她正在等着他呢。邻居很感动,抽出几张百元现钞准备给哪个捡垃圾的,但被拒绝了。但是,在哪位捡垃圾的中年妇女的脸了,我却看到了她从未有过的幸福。

在我们小区,有一对老年夫妇,都近八十岁了,女的得了中风,腿脚不灵活。但是,每天夫妇俩都要到外面转上几个小时,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从不中断。老头背上背着一张小凳子,一只手扶着老伴,一边轻轻地讲着什么,慢慢地,慢慢地,在他们熟悉的、已经不知走了几百遍的路上走着。每走上一段,老头就放下背上的凳子,让老太坐下,然后轻轻地用手在老伴的背上拍着,每逢天气较热时,还从口袋中拿中一杯水,在休息时给老伴喝着。此时此刻的老伴,就会很深情地望着老头,那眼神里充满着年轻人所无法体会的温情和感激。每当我看到他们时,我都会生出一种难以言表的感情,原来幸福是如此简单。

篇3: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有时候, 给材料的作文并不一定限于议论, 也允许自选文体。值得注意的是, 尽管连续多年的中考作文以命题作文、话题作文为主, 但材料作文仍不可忽视, 仍然是中考作文的常用“体式”。

一、材料作文的写作要领

(一) 努力抓住“关键词”。材料作文一般有多项“指令”, 这些“指令”往往以“关键词”的面目出现, 考生应当努力抓住这些“关键词”。

具体的做法是: (1) 要一个词、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考题, 强迫自己定下心来, 把命题中的每一个字看清楚。 (2) 找出“关键词”后, 先用铅笔把它们圈出来, 这样可以有一个“物质依托”, 防止在“心里盘算”时丢三落四;审题结束后, 再用橡皮把铅笔圈过的痕迹擦去。

(二) 准确确定中心论点。材料作文的材料大多是多义的, 单义的材料相对少见。找出材料的多种含义后, 应注意通过比较鉴别, 选出你认为最直接、最佳的一条来, 作为将写的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或记叙文的主旨) 。试以下面一道模拟题为例:

据《广州日报》3月18日报道, 提供建造海珠桥的钢材的英国某企业向市政部门发来传真, 提醒海珠桥的钢材已经有100年历史, 现已进入疲劳期, 如继续使用则建议进行疲劳强度的测试, 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加固。又据介绍, 海珠桥一直都是广州市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的重点, 已纳入广州市桥梁安全监测网, 桥梁上都设有数据采集点, 进行24小时监测。目前市政部门正加紧制订疲劳测试方案。

这则报道给了你什么联想?或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题目自拟, 文体不限。

上面一段有关海珠桥的材料, 其实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英国某企业提醒中国客户注意安全, 二是广州市市政部门为确保安全, 加强了对桥梁的监测。综合这两个方面, 可以把作文主旨确立为要培养一种责任意识, 时时处处注意履行自己的职责。如果疏于研读材料, 轻率地选取下面一些角度——“疲劳”“诚信”“敬业”“严谨”“反腐败”“中英文化交流” (把海珠桥作为这种文化交流的象征) 等, 就会导致行文偏离题意甚至完全脱题;而把立意定为“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等, 只能算是基本符合题意。

(三) 发挥好课本的例证库作用。中学生写给材料的议论文常用的是例证法, 不少同学总是说“找不到合适的例子”。这和同学们阅读量不足固然有较大的关系, 不过, 能否举出恰当的事例来, 更多的取决于眼力如何。如果勤于思考, 发现的机会就多, 即使阅读量有限, 也不至于山穷水尽。不说其他, 就说语文课本, 从初一到初三, 六册书就该是个宝库, 关键在于你会不会运用, 善不善发掘。

二、材料作文的三点禁忌

一忌偏离材料主旨。材料作文, 首先须读懂材料, 正确理解材料的主旨, 从总体上把握材料的精髓, 才能进入写作程序;切不可断章取义, 执其一端, 或把枝叶当主干, 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造成审题失误, 以致行文偏离题意或完全脱题。

二忌材料使用不当。试题提供的材料, 是写作的“引子”, 作文的论点和论证都是由材料引发的。写议论文, 切忌开头不引材料, 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开材料。开头不引材料而在论证过程中使用, 就把“引子”当成了论据, 使评卷老师不明白你的观点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如果整篇文章不见所给材料, 你的作文与试题就无法直接联系起来, 使人产生一种另起炉灶的感觉。因此, 材料作文一定要用好材料, 如果是议论文, 除开头引述材料外, 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此外, 一般不要在开头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

三忌不按“指令”写作。材料作文的试题, 一般包括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材料, 另一部分是写作要求。写作要求或以提示语的形式出现, 或另外列出“要求”“注意”。审题时不仅要吃透材料, 还必须看清具体要求, 严格按照试题的“指令”写作。切忌不看要求, 或未看清要求, 就匆匆下笔。

[实战演练]

两人结伴横穿沙漠, 水喝完了, 其中一人中暑不能行动, 同伴去找水, 临走时把手枪塞给了那个人:“枪里有五颗子弹, 记住, 三小时后, 每小时对空鸣枪一声, 枪声会指引我找到正确的方向, 和你会合。”

两人分手, 那人满腹狐疑地卧在沙漠里等候, 他看表, 按时鸣枪, 但他很难相信那个同伴会听见枪声。他越来越恐惧, 猜测同伴找水失败, 中途渴死;一会儿又推测同伴找到了水, 却弃他而去。到应该击发第五枪的时候, 这人悲愤地思量:“这是最后一颗子弹了, 同伴早已听不见我的枪声, 等到这颗子弹用完后, 我还有什么依靠呢?我只有等死而已。而在一息尚存之际, 秃鹰会啄瞎我的眼睛, 那是多么痛苦, 还不如……”他把枪口对准自己的太阳穴, 扣动了扳机。

不久, 那提着满壶清水的同伴领着一队骆驼商旅循声而至, 但他们所找到的仅是一具尸体。

读了上面的材料, 你想到了什么?有怎样的感悟?请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自拟。 (诗歌除外)

[提示]

材料中的自杀者由于缺少走出沙漠的信念, 缺少对同伴的信任, 缺少一种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乐观的精神, 最终葬送了自己的生命。把握了这一点, 作文时就不会偏离题意了。本题思路参考:一、写一篇议论文, 阐述“信念”对人生的意义, 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 等等。参考拟题:信念坚定者得胜利。二、写一篇记叙文, 叙述自己多年来对“信念”的追求与理解。写法上可借鉴贾平凹的《地平线》一文。要突出对话、心理描写, 并适当地加以抒情与议论。参考拟题:都是信念带来好运气。三、注意联想与想象, 写一篇散文, 可广泛搜集古今中外关于信念的名言警句、故事逸闻, 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还应在语言表达上认真打磨, 争取写出几组亮丽的句子来。参考拟题:1.咀嚼“信念”的橄榄;2.希望的种子, 成功的根。

[学生例文]

点燃信念的明灯

陈瑜 (⊙⊙江苏太仓)

一整片暗夜的漆黑, 也不能掩盖一株灯火的明亮。

——泰戈尔

曾听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在沙漠迷失方向的旅人, 身边已没有一滴水、一粒粮食。他已经连续几天滴水未进, 正当他精疲力竭, 准备放弃时, 他在背包底部意外地翻出了一个苹果。他不由得欢呼雀跃:“感谢上帝, 我还有一个苹果!”又过了几天, 救援队终于找到了旅人。此时他已昏迷过去, 手里却紧紧地攥着那个干瘪的苹果。

也许你会认为是那个苹果挽救了旅人的生命, 但那被他紧握在手里的又何止是一个苹果呢?那是旅人铭记在心的信念——要活着走出沙漠的信念。正是这个信念, 给了他一线生机, 让他支撑到被营救的那一刻。

在无数诸如此类的险情里, 信念宛若高悬于夜空的明灯, 引领人们走出荒芜的绝境。

确立信念不容易, 但更难做到的是拥有维持信念的勇气。“戊戌政变”爆发后, 以西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派人士。在谋救光绪帝失败后, 仍有逃亡机会的谭嗣同, 却弃个人安危于不顾, 最终用自己的鲜血维护了坚持变法的信念。惜哉!壮哉!在“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的情况下, 坚持“救亡图存”的信念, 需要何等勇气。在这样的信念下, 最终成就了一曲“死得其所, 死亦成仁”的历史壮歌。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书山题海的重压、挑灯夜战的疲惫、陷入迷茫的困苦……每一项困难都是通向成功的阻碍, 若没有坚定的信念, 必胜的决心, 我们如何能越过这一道道艰难险阻?如果人生是一支杠杆, 那么信念就是杠杆上的支点, 只有找到支点, 才能成就强有力的人生;如果人生是一条征途, 那么信念就是征途上的明灯, 只有点亮明灯, 才能避免误入歧途。

请点亮信念的明灯, 这样才会造就走出绝境、重获新生的奇迹;才会奏响“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千古绝唱;也才会有学习生活中累累果实的回报。

[点评]

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题目“点燃信念的明灯”和引用泰戈尔名句作为题记, 即昭示了文章的观点。全文按先分后总的结构组合成篇, “点亮信念的明灯, 造就走出绝境、重获新生的奇迹”“点亮信念的明灯, 奏响‘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千古绝唱”“点亮信念的明灯, 收获学习生活中累累果实的回报”—层次相当清晰, 例证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说服力。

此外, 词语丰富, 句式灵活, 引用得当, 体现出不俗的语言表达的功底。

[拓展训练]

题目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田纳西州有一位秘鲁移民, 在他的居住地拥有大片山林。当美国掀起淘金热潮时, 他变卖家产举家西迁, 在西部买地进行钻探, 希望能在这里找到金沙。他一连干了多年, 结果不仅没有找到任何东西, 甚至连家底都折腾光了, 最后不得不又重返田纳西州。当他回到故地时, 惊讶地发现那里机器轰鸣, 工棚林立, 原来被他卖掉的那个山林就有一座金矿, 其新主人正在挖山淘金。如今, 这座金矿仍在开采, 它就是美国有名的门罗金矿。

请从上面这则材料中引出一个观点,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

[提示]

材料作文成败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 应正确理解材料的寓意和内涵, 把握命题者的意图, 提炼出材料的主旨和观点。上面这则材料, 说明要善于发现和挖掘自身的宝藏。

在这个世界上, 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独特的天赋, 这种天赋就像金矿一样埋藏在我们平淡无奇的生命中。一个人是否能有幸控制这座金矿, 经营好自己的人生, 关键看他能不能尽早地发现它, 有效地发掘它, 充分地利用它。很多时候, 人们往往对别人的长处和成就赞不绝口, 却没有发现自身所具有的潜质和优势, 没有明白自己本来也可以像别人一样, 拥有成功和荣誉。

题目二

上了出租车, 咔嚓一声将安全带系上, 这么小小的一个动作, 就能看出这人是刚从国外回来的。而我们在国内的人, 才不把上车系安全带当一回事呢。在国内坐出租车, 通常情况下是出租车到了快要过路口的时候, 司机才提醒乘客, 请系上你的安全带。有的乘客就要问:“怎么系安全带啊?”“不用真的系上, 你就往身上那么一搭就可以了。”司机不紧不慢地对乘客说。这时车子很快就通过了红绿灯, 乘客也就自然地把安全带从自己的肩头拿开。到了下一个路口, 乘客不用司机再提醒, 就主动将安全带又往自己的肩头那么一搭, 等过了红绿灯再拿下来。这样几个来回, 直到乘客下车, 很少有真的将安全带系上的。时间久了, 无论是司机, 还是乘客, 谁也不会真正认真地对待系安全带的问题。久而久之, 我们乘车就养成了一种不良的习惯, 谁也不认真地系安全带。出租车座位旁边的安全带, 就仿佛成了舞台上的一个道具一样的东西, 只有过路口的时候, 从座位底下拽出来用它摆摆样子。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 联系实际, 自选角度,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题目自拟。 (诗歌除外)

[提示]

坐车系安全带, 看似是一件小事, 一种习惯, 但却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差距。俗话说, 针眼大的孔, 能透过斗大的风。自觉遵纪守法, 从一点一滴做起。只要从自己做起, 并且养成一种习惯, 我们的社会就会向着更加文明的时代进发。

篇4:中考英语图示作文写作指导

图示作文: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展开合理想象,写一篇短文。

提示词:thief小偷、盗贼

一、认真审题 确定方向

看到作文题目后,同学们先不要忙于下笔,一定要先认真审清题目要求。审题时既要看清四幅图示提供的基本资料和信息,了解作文要讲述的故事情节、发展经过和人物关系,又要仔细研究参考词汇、字数要求和写作要求等。最后还要确定应该采用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叙述,以及作文的主体时态。

在上述图示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主要人物有四个,分别是两名学生,一个小偷和一名警察,主要情节是学生协助警察抓小偷,人称应该采用第三人称,时态应确定为一般过去时。

二、列出要点 避免遗漏

图示作文所给的信息要全部表达清楚明白,不能遗漏要点,这是图示作文得高分的一个重要因素。同学们要在看清看懂图画、参考词汇、写作要求的基础上,在草稿纸上将各个要点全部列出,以避免在写作过程中因为马虎而遗漏要点。另外,还有个不可忽视的重点就是要将作文分为开始段、发展段和结尾段。开始段要简要说明时间、地点、人物、事由,发展段主要说明事情发展的经过和结局,结尾段应该是一个自然收尾的段落,阐述感想、倡议、决心等。

在这四幅图中,主要要点包括超市购物,发现偷盗;跟踪小偷,车站看报;通知警察,告之详情;小偷落网,受到夸奖。这些要点都必须在作文中详细表述,缺一不可。

三、围绕要点 书写句子

四幅图各有侧重,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短语或句型,并用地道的英语句子将各个要点逐一表达出来。我们可以先将要点句子总结如下:

1. They found a man stealing things in the supermarket.

2. The thief read a newspaper at the bus stop.

3. They called the police and told the whole thing.

4. They caught the thief together.

四、连句成文 注意细节

上述要点还远远不能支撑起一篇完整的作文。同学们要根据故事发展的过程和各个要点之间的关系,加上适当的发挥和想象,再使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各个要点句子连接成语义流畅、表达完整、用词准确的短文。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注意作文的字数必须达到标准要求,字数不够分数肯定要大打折扣,写得过长又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同学们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字数书写。如本篇作文就要控制在80~100字之间。 二是要避免使用汉语式英语,避免出现不规范的表达。三是尽量运用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句型,遇到自己拿不准的句子,宁可用其他句型代替,也不要生造。四是要注意句子之间的连贯性。这不仅仅指从语法上,也指句意上的连贯。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运用恰当的过渡词或者连接词,把整篇文章有机地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五是要注意长短句的交替使用,避免出现同一句式反复使用而使整篇文章显得过于呆板的现象。

五、认真检查 修正错误

同学们要先把作文写在草稿纸上,写好后还要再细心检查一遍,确定是否正确无误。在检查时,同学们可以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查看单词书写是否准确,包括大小写。二是注意查看名词的复数形式。三是查看人称使用是否得当,尤其是人称代词的主格、宾格、物主等形式。四是查看动词的时态运用是否准确无误,特别注意查看谓语动词是否加了s(一般现在时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和谓语动词是否加了ed(一般过去时)。五是查看作文格式、标点符号是否规范。

六、誊入试卷 整洁漂亮

同学们在检查准确无误后,才能将作文誊入试卷。在誉入时要特别注意书写的工整和卷面的整洁,漂亮的书写令人赏心悦目,可以给老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卷面是否整洁会影响到阅卷老师的打分,同学们务必不能掉以轻心。

所以说,图示作文看似容易,想要得高分却有些难度。不过,只要同学们能够按照上述步骤精心布局,一篇优秀的作文就会很快呈现在大家面前。而一篇成功的作文也必将成为同学们考入理想高中的一大助力。

附2015 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图示作文范文:

Mike and john are both middle school students,they are good friends.One day, they went to a supermarket to buy some school things. Suddenly they found a man stealing things in the supermarket.

After that , the thief left the supermarket. They decided to follow him. While the thief was reading a newspaper at the bus stop, they called the police. Soon a policewoman came and they told her the whole thing. Then they caught the thief together. The policewoman thanked them for what they did. They felt very happy.

It was really an unusually day for them.

篇5:中考作文写作指导

一个人在海上救起了一个溺水者,记者闻讯后便去采访这位舍己救人的英雄,不想英雄却对着镜头无奈地大摇其头。记者让他讲出自己起初的想法,他说:“现在想起来可真后怕呀!海水那么深,那么凉,那个人又那么重,有一刻我以为自己是必死无疑了。我多么不愿意就这么死了呀,所以,我想在这里告诉你们,我再也不愿意重复这样的人生体验了,从今以后,至少间,我决不再下海营救溺水的人。”

有人曾这样评价这件事:对生命的崇敬使这个人毅然救助生命;对生命的崇敬又使这个人毅然决定不再去救助生命。这是两种真实。请以“真实”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提示: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的不真实:同学穿了件新衣服,明明不太合身,却要大加赞赏;今天本来心情不好,却要在别人面前强颜欢笑;老师读错了字音,学生只能在背后议论,而不去或不敢当面纠正……当然,生活中更多的是感人的真实,只要挖掘,可以说是俯拾即是。以“真实”为话题,选材范围极广,可以从正面选取感人肺腑,撼人心魄的人和事,也可从反面选取使人生厌,令人唾弃的材料来写,可叙事,也可议论。

篇6:中考作文写作指导

在这方面,中外电影艺术家们给我们提供了不少范例。

曾获日本东京电影节大奖的我国影片《老井》就有一处空白的妙笔。

如果依照原小说,影片的结尾应是表现老井村人得水后喝水的喜悦。可该片导演认为,这样的结尾太直太露,大大削弱了影片的力度。于是,他把结尾处处理成让一块记载着老井村人三百多年打井历史的石碑充满银幕。编导通过这块石碑省去了对老井村人三百多年打井历史的具体叙述,但观众却从这块石碑中感受到中华民族面对苦难的生存努力。一块石碑使艺术的悲壮美和历史的厚重感融为一体。据日本国际电影节的评委说,他们真正感受到震动的就是结尾这块石碑。

还有些空白,它留给读者的并不是一种结局或一个结论,它是多维的,这样的空白其意蕴又较之前述更深了一层。法国着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的结尾就属于这样的空白。小说围绕着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这条线索,描写了主人公玛蒂尔德追求享受所导致的不幸遭遇。作者在写她为了赔偿朋友的一条钻石项链,债台高筑,历尽的艰辛,终于还清了债务后,接着于结尾处点明原来丢失的项链是假的便戛然而终。今后玛蒂尔德是庆幸假项链使自己克服了爱慕虚荣从而更加勤俭朴素,还是用百倍的疯狂去报复生活对她的嘲弄?这些,作者都略而不谈留下空白,让读者的想象去驰骋,这样的结尾给人以悠然不尽的美感。

其实,文章的空白又岂止在结尾,凡是可写可不写或读者可想而知的都在空白之列,有时不写可能比写更有魅力,正所谓此时无“字”胜有“字”,“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效果即是由此而来。

2019中考最新作文写作指导(二):刻意反复——细节的强化

如鲁迅《药》中写华老栓抖抖地按钱动作就出现了三次:

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地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

老栓看看灯笼,已经熄了。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

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地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

这三段细节描写,反复用“抖”和“按”的动作,有力地表现出华老栓紧张的心情和朴实善良的性格。

说到细节的反复运用,人们特别欣赏俄国作家契诃夫《变色龙》中警官奥楚蔑洛夫身上那件大衣的描写,这也是一个细节反复运用产生特殊效果的典型范例。

奥楚蔑洛夫的那件大衣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四次,每次对人物性格的刻画都起了不同程度的作用。

大衣的第一次出现是在开头:

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

在这里,作者借大衣既向读者暗示警官奥楚蔑洛夫的身份不同常人,又为下文写奥楚蔑洛夫用大衣耍滑头、掩饰其变色窘相作了铺垫。看到这件“大衣”,读者仿佛觉得一个威风凛凛、趾高气扬的警官就活灵活现地出现在眼前。当时的沙皇政府为了维护自己摇摇欲坠的统治,颁发了一系列的警卫法令,豢养了一大批“鹰犬”——警察,这些鹰犬遍布全国,飞扬跋扈,肆无忌惮地残害人民,人民无不深恶痛绝,看到这位披着大衣的警官来了,人们不禁要捏一把汗——不知谁又要遭殃了。

在处理狗咬人案件的第一回合中,奥楚蔑洛夫开始不明白狗的主人是谁,用了许多肮脏的语言骂狗的主人,正在他叫嚷要“好好教训它一顿”的时候,人群里忽然有人说这是将军家的狗。这对一向阿谀奉承、献媚取宠的警官无疑是一声惊雷,吓得他惊慌失措。可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如何翻云覆雨呢?作者写了警官这样一段话:

“席加洛夫?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

这里,奥楚蔑洛夫借口天热脱大衣,是想分散人们的注意力,企图让人们忘记他刚才的所作所为,同时,也是借脱大衣的时间来考虑下一步如何变色。这是“大衣”在文中的第二次出现。

在两次变色之后,作者并没有就此罢休,他怀着对耀武扬威于一时的警察的厌恶和憎恨,又让奥楚蔑洛夫继续变色的“表演”。在第三回合中,奥楚蔑洛夫刚刚听说狗不是将军家的,马上又摆着脸大骂狗“毛色既不好,模样也不中看,完全是个下贱胚子”。不料,事情又起波折,随同他来的巡警猜测:“说不定就是将军家的狗。”人群里而且有人证实。这真是奇峰突起,奥楚蔑洛夫猛然陷入窘境,他只好再一次借助“大衣”:

“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

这是“大衣”在文中的第三次出现。这时的“穿”和前面的“脱”目的一样,还是为了变色。从骂人到骂狗,从脱衣到穿衣,作者把这条见风使舵的变色龙献媚讨欢、趋炎附势的性格凸现了出来。

文章最后一次写到“大衣”是在狗的主人真相大白之后:

“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这时的奥楚蔑洛夫反而对被咬者进行恐吓,然后“裹紧”大衣走了。这个“裹”的动作表明他有朝一日要惩治赫留金的决心。这条“变色龙”拍上是极尽媚态,压下是强施淫威。

至此,奥楚蔑洛夫专横暴戾,随机应变,媚上欺下的变色龙性格借助于“大衣”这个细节的反复出现被刻画得淋漓尽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由以上三例,我们不难发现,同一个典型细节的反复出现,对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都起到了其他表现方式所无法替代的强化作用。当然,反复并不等于重复,反复中要有变化,只有富有变化的反复才能更加丰富作品的。

细节本身无大小之分,但作用却有大小之别。有的细节,只牵涉某一局部,只有一种作用;有的细节牵涉到整体结构,既可以刻画人物,点染环境气氛,又能发展故事情节,可以起多种作用。当然,一个细节不能以作用多少来定优劣。只有一种用途,因为用得恰当,也有妙处。但多种用途而又带全局性的细节,更需要作者对人物、事件的把握,对题材的选择,对细节的提炼,因而也就更需要写作者独具匠心,有更高的写作技巧。

2019中考最新作文写作指导(三):看准“火候”,收束适度

有位同学写了篇题为《元旦前夕》的作文,记叙她在元旦前夕收到好友晓晖的一张价值三元钱的贺年卡,自己准备回赠一张早已买好的但只值一元钱的明信片。当她在回家的路上把这打算告诉邻居小燕时,受到小燕的奚落,说她“想用一元钱的明信片去换人家三元钱的贺年卡”,文章结尾写道:

听了小燕的话,我站在那儿愣住了。

良久,我才醒悟过来,胸前的围巾上已湿了一大片。我一步步向家挪去,脚步是那么沉重,心中似乎压了一块石头……

这样写,文章似乎收束早了些。如果贺年卡是小燕送的,那么这个结尾是适时而有的,它可启示人们去思考:同学间的友谊是不是靠金钱来维系和衡量的?可贺年卡是晓晖送的,她也和小燕同一观点吗?小作者告诉我说:“不!当我把明信片送给晓晖时,她挺高兴的。”我因势利导地说:“那你为什么不把这写进去呢?写了,小燕和晓晖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并非每个人都是用金钱来衡量友谊的。这样,文章的立意就高出原文一筹了。”后来,小作者在原文结尾处加了这样一段:

我闷闷不乐地吃过午饭,慢慢向学校走去。脑子里杂乱不堪,我走了好久,想了好久,终于想出一个主意——请同桌的小敏代我把明信片送给晓晖。

“小霞,太谢谢了,真漂亮!”晓晖扬着我送的明信片,走到我面前。她的真挚的微笑,使我激动得一时说不出话来。我紧紧地握住她的手,半晌,才叫出一声:“晓晖,你真是我的好朋友!”

这个结尾处理得很细腻,也很有层次,既使文章的境界焕然一新,又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地。

文章不到“火候”不可提前结尾,但到了“火候”也不能硬拖,否则,便成了“蛇足”。有位同学写《忘不了,那个晚上》,叙述自己因不尊重爷爷而被妈妈教育的经过,结尾写道:

我的泪一下子又涌了出来,望着妈妈,我使劲点了点头。夜,更加漆黑,我紧挨着妈妈,向家中走去……

是的,这个夜晚令人难忘,它使我明白了中国人民传统的美德——尊敬和关心老人。

这个结尾的最后一句显然是“蛇足”,它所揭示的主题在妈妈的教育中已经表达得很清楚,另外,文末“我的泪”“又涌了出来”,“我”使劲点头,“我紧挨着妈妈”回家的叙述,也都含蓄地说明了“我”心灵已受到触动,文章完全可以在“向家中走去”之后打住,不必再添一个“蛇足”。

这样的毛病在学生的习作中屡见不鲜,不管是否必要,好像结尾不点一下题,不挑明一下中心,就不过瘾。

结尾少了不行,多了不好,太露了更不好。茅盾先生曾告诫青年作家说:“不要把主题思想都摆出来,不要把所有的话都讲完,要留一些让读者去想。”这话说得很有道理。

有位同学在一篇习作中借奶奶家的门槛由高到低的变化(粮食多了,往家里储粮,因门槛太高不方便,削掉一截门槛;添置了摩托,因门槛太高,进出不方便,又削掉一截门槛……),反映农民生活由穷到富的变化。文章以小见大,构思不错,但结尾却直奔主题:

在回城的路上,我不禁浮想联翩,奶奶一家生活的变化,当前农村的巨变,不就从这门槛变迁上反映出来了吗?

前文那样惨淡经营,结尾却裸露无遗,失去了诱人回味深思的魅力。后来,小作者按老师的指点,另写了一个颇为含蓄的结尾:

“在回城的路上,我不禁又想起奶奶家的门槛,不知有如奶奶家门槛的农家是否也把高门槛拆了。我想,会的,肯定会的。”

篇7:中考作文写作指导

下雨天送伞,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别人写出了别人的真实感受,你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写了,肯定写不出你的真实感受,你写的是别人的感受,就不真了,不能写。

坐车让座,在你生活中发生过吗?你当时最真实的感受究竟是什么?你要把你当时最深切的感受。

我昨天在地铁上遇见的让座的事情,我有了我的真切感受,因为在我们这节车厢里,我是年龄最大的,我的满头白发应该也很耀眼的;且我没有坐在爱心专座上;且我还咳着;且我路途也远,要到终点站才能下车;且我也是非常非常的疲惫。但一个十来岁外地来上海游玩的小姑娘,上了车后累了,她需要有个座位,没有座位,就想躺在地下休息——也许他们是第一次来上海,很想利用周末,把上海能看的风景都看看,能逛的商场,都逛逛;且她和我还有好几个人的距离。车行一站,有个小伙子要下车了,就在孩子的妈妈招呼女儿过去坐下的档口,有一双年龄在30来岁的`成年男女,挤开了孩子的妈妈,同时去抢那一个座位,最后,好像是“女士优先”,男的知趣地,也只能悻悻继续站着,女的很得意坐到了座位上(她坐下的时候,还看了我一眼,我写不出她的眼神到底是带着什么,反正她就这么看了我一眼)。小女孩的妈妈一脸的无奈。我站起来了,给他们说,你们坐过来吧。我是很懂上海坐地铁的“人情世故”的,我要等到小女孩坐过来,我才敢离开,否则我让出的座位,很可能被那些虎视眈眈之徒抢了去。

孩子坐下来了,小女孩的妈妈让小女孩说,“谢谢老爷爷。”孩子乖乖地说了一句:“谢谢老爷爷。”我满足地离开了座位。我不知和我一节车厢的那些年轻人,当时听了“谢谢老爷爷”会有怎样的感想——其实他们不可能有什么感想的,因为我看到那些年龄和我差上一辈的年轻人,依然在手机上玩着游戏。坐在爱心专座上的年轻人,或假寐,或手机,还是和我让座之前一样。

这个材料,我去写让座,我有了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我应该可以写的生动可感,因为我亲身经历了,我要写的也不是我是一个懂礼貌的人,我会把让座的场景描写下来,我会思考我们天天教育学生要懂礼貌,要尊老爱幼,要做好事,在今天的地铁箱——这样一个特殊的生活空间中还有没有意义;思考,哪怕我们有一点点爱心,我们也不会挤占给老人孩子留下的“爱心专座”(我不坐,我也告诉我家那个已经长大的孩子不要坐)。

我思考……

我思考……

我思考……

……

我有很多很多思考,只是因为我亲身经历了,我有我的实在的感受。

篇8:中考作文命题方式及写作指导

关键词:中考作文,命题方式,写作指导

近年来, 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一般是由语言积累与运用、语段阅读、作文这三个板块组成, 试题总分为120分, 其中写作一项就占50分, 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考语文能否取得好成绩, 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作文的优劣。那么, 怎样在考场中写出佳作呢?这就需要全面把握中考作文的常见命题方式及解题思路。

纵观近几年来各地的中考作文题, 一般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三种类型, 下面针对这三种作文类型做一些具体分析指导。

一、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是传统的作文方式, 它有利于直接体现作文的意图, 避免写作偏向某一方面。命题作文的题型有: (1) 直接式命题, 此类题目或直接点明叙说的人和事, 或提示议论的中心, 在审题、取材上一般不会产生什么困难, 如“我和班集体、我的课余生活、这件事教诲了我、我最喜欢的一句格言”等。 (2) 委婉式命题, 此类文题具有寓意、比喻、类比的特点, 具有多角度遐想的特点。例如, 题目“母爱”, 这个题可以写真正的母爱, 也可以写母亲般的爱。如作文题“送他人一朵花”, 这里的“花”可以是自然界真实的花, 也可以是比喻意义上的花——“鼓励、安慰、微笑”等。

此外, 还有如情景式命题, 读写式命题等。写好命题作文需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命题作文的题目切不可改动。

命题作文的题目从形式上大体分为两种:一是直陈式, 一是材料引述式。第二种形式学生出错的最多, 把“为题”理解成了“为话题”。“为题”、“为话题”, 一字之差, 要求相去甚远:前者为题目固定, 不可更改!后者是一个范围, 题目需要另拟。如下面的例子:2009年2月, 曾在北京奥运会上创纪录地夺得8枚金牌的“天才金童”菲尔普斯, 被媒体曝光吸食大麻的照片, 他为自己的不当行为感到非常悔恨。身为偶像, 他令太多的人感到失望, 尤其是那些视他为楷模和英雄的成千上万名美国游泳协会的小会员。请以“我心中的偶像”为题,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此例中, 完成作文必须以“我心中的偶像”为题目。

2.命题作文写作技巧

(1) 准确审题。

写作前必须“瞻前顾后”, 明确题目的范围及重点, 找准“题眼”。审题要注意以下内容:①抓住“题眼”确定中心。如:题目“校园新风”, 可写人写事, 地点要在校园内, 内容为好的现象, 宜与过去对比, 题眼在一个“新”字上。②深入分析题目中的“言外之意”, 理解题目中包含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如“生活中的一朵浪花”, 是一个比喻义很强的题目, “一朵浪花”, 既可以理解为一件事、一种情感, 也可以理解为一处景观、一次误会。

(2) 确立自己擅长的文体。

有些命题作文规定文体, 必须按要求文体来写。有些命题作文让自选文体, 此时应依据自己对题目的理解选择擅长的文体。选择了记叙文, 就要把内容落实到人、事、物上。若从自己或身边的生活实际中难以开发出动人的故事, 写一篇小说也不失为一种聪明的选择。若选择议论文, 自己要有充足的事实和理论依据。

(3) 精心选材。

当题目是一个词时, 选材的范围很宽, 确定写作目标就显得困难。这时可以采取题目添枝加叶法迅速确定写作目标, 如“选择”, 可在前添加“我的”、“幸福的”、“明智的”等, 或在其后添加“了坚强”、“了诚实”、“的快乐”、“的艰难”等。不过这种添枝加叶是在心中进行的, 千万不要换题目!选材平庸的作文难成好文章, 在选材中可以采用逆向选材法, 如“感谢”, 孩子感谢父母为常见, 父母感谢孩子就为奇为新。

二、半命题作文

写好半命题作文的关键, 在于把握“一半命题”的权利与空间。把半命题变为便于自己发挥的命题, 写作时就会像庖丁解牛那样游刃有余。在此着重谈一下半命题作文的拟题思路。

第一, 具体事物拟题法。

这种方式可以以小见大, 使选材新颖具体。如半命题作文“______来了”, 我们可以填上“奥运”, 写出北京奥运背景下的新人新事。又如“当我面对______的时候”, 可填上“那片绿叶”, 托物言志, 抒写自己愿做绿叶、无私奉献的情操;也可填上“那座荒山”, 呼吁绿化荒山, 爱护家园, 加强环境保护。

第二, 抽象事物拟题法。

这种拟题方式化具体为抽象, 便于抒写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如“我读——”, 可以填上“虚荣”, 敞开心扉抒写自己对心灵的拷问。

第三, 特定情境拟题法。

这种补题方式是指将一个特定的情景纳入题目中, 使题目新颖别致, 创设一种特定氛围, 给人一个让思绪飘逸、遐想的空间。如“——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可以拟为“第一次和父亲下馆子, 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歌颂父子间的真爱。

第四, 特殊符号拟题法。

此法是借用数学、物理或化学等学科特殊符号或公式来拟题。如以“当我面对______的时候”为题, 以“当我面对A、B、C的时候”为题, 抒写自己学习英语的乐趣和享受。如“——的滋味”, 可以拟为“+-×÷的滋味”, 形象生动, 令人耳目一新。拟题时忌雷同, 千人一面。

三、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 是以“特定”的话题为契机, 引出自己心中想说的话。“话题”作文有两种主要的表达形式:

第一种, 直接出示话题, 要求围绕此话题作文。如以“偶像”为话题,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第二种, 设计一段提示性语言, 这一段话不是材料, 它的作用是把考生引到“话题”之上。

第三种, 提供材料引出话题, 话题源于材料而又不拘泥于材料, 由材料引发而又可以不切入材料。这样的话题作文实质上是材料作文的一种。

写好话题作文, 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立意出新。

话题作文为考生写作提供了广阔的选材空间, 这就便于立意的出新, 出新就是要突破一般立意的平面, 进行多角度的立意, 善于开掘、提出别人没有提出过的真知灼见, 解决别人没有解决的问题, 或在某一方面有新的发现。

2.确定文体。

话题作文淡化了文体, 但不等于不讲文体, 只是放宽了对文体的限制。确定写什么文体, 一定从自己的写作实际出发, 扬长避短, 用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完成作文。如以“家”为话题, 如果擅长写记叙文, 可以写成“我家的新鲜事”, 如擅长写议论文, 可以写成“家庭给我的启示”, 如果擅长写散文, 可以写成“家庭琐事”……总之, 写什么必须是什么, 写什么必须像什么。

3.拟好题目。

拟文题一定要选好角度。角度大, 范围广, 在特定的考试时间里放得开却难以收拢, 难于写出结构完整的考场佳作;角度小, 能集中地找准紧扣话题的切入点, 方便迅速构思成文, 又不至于下笔千言, 离题万里。

上一篇:蜜蜂的单词怎么写下一篇:物流术语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