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农增收工作汇报

2024-04-20

促农增收工作汇报(精选7篇)

篇1:促农增收工作汇报

兴义镇促农民增收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兴义镇围绕县委“1551”总体思路, 立足自身优质生态资源本底和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实际,以全国重点镇建设为契机,以斑竹林景区打造为核心,以农旅融合为切入点,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突出五个重点,着力五个推进,大力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致富增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突出产业升级,加快推进农业园区提质扩面。突出推进以岷江蔬果、翔生有机、古藤堡葡萄三大园区为主的现代农业基地建设,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500余亩(其中:波尔村新流转约土地400亩,用于草业基地建设),实现有机转换生产面积近5000亩,着力提升传统农业生产的附加价值。岷江蔬果园特色果蔬产量已超1万吨,实现产值 4200万元(其中:波尔村新建核桃基地150亩、无花果基地150亩、折耳根基地200亩,完善提升韭菜基地300亩、大宗蔬菜基地500亩,蔬果生产产值达到980万元);完成了7.3公里道路的改扩建和白加黑铺设工程,包装了波尔村蔬菜基地道路建设项目并成功争取到市级资金60万元。翔生农场有机果蔬产量达到600吨,实现产值500万元(其中:在波尔村范围内采用有机生产方式种植水稻约240亩,产值约35万元),形成了小型种养循环示范点,完成了有机堆肥厂和育苗温室用地审批,启动了育苗温室建设。古藤堡葡萄基地启动了酒庄样板区

建设,包装了600亩喷灌、滴灌设施配套相关项目并争取到市级补助资金约120万元(其中:在波尔村葡萄种植基地约45亩)。

二、突出龙头带动,深入推进专合组织建设完善。新注册成立了广滩新苗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余石润诚农机专业合作社、田渡胡氏粤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万和绿色水乡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兴场土地股份合作社5家农民专合组织;包装了杨牌土地股份合作社种植生产基地提升建设相关项目,争取到中央奖励扶持资金120万元,并积极帮助其开展标准化种植和品牌化提升,实现蔬菜产量180万公斤,户均增收0.7万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大园区+龙头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参与模式,分层次、分类型将不同劳动强度和不同技术含量的农业生产服务返包到农户,充分扩展农村中老年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空间,落实“4050”甚至“6070”人员农业生产就业岗位600个(其中:波尔村参与此类务工人数约20人),进一步扩大促农增收工作覆盖面。

三、突出资源整合,创新推进一三产业联动互动。结合斑竹林景区打造,以一三产业联动互动为切入点,以产村相融发展和林盘综合整治为主抓手,实施了兴义绿道体系家庭农场培育项目,通过依舍、穿林、傍水的绿道建设和家庭农场、特色农家乐的提档升级,达到串珠成链、和盘托出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深挖生态本底,积极动员产业基础好的村组农户开展林盘综合整治,组织农家乐经营户考察学习,规范接待礼仪,提升经营水平,以

“生态红利”催生“农民自觉”,共同成为景区建设者、服务员和宣传员。截至目前,已完成张河、波尔、万和段绿道新改建(其中:波尔段约2公里);新建成并完善提升了波尔村新兴现代农业园、波尔建明特色家庭农庄等多家集种植、餐饮、住宿等为一体的农家乐(其中: 波尔村新兴现代农业园雇用当地及附近农民14人,营业额达到4000-5000元/天;波尔建明特色家庭农庄营业额约1000-2000元/天);注册了兴场向磊、三合姚佳彬、田渡高平刚、波尔杨仕波4家家庭农场;举办了翔生有机草莓采摘、古藤堡有机葡萄采摘、红阳猕猴桃采摘等涉农会节;通过搭车县上的会节活动,打包推出了番薯藤台湾美食、活活饭店河鲜、龙旺鱼家、小桐鱼家、李豆花农家乐等特色餐饮;正计划启动波尔村付染坊、岷江村黄林盘、纪碾村6组等林盘综合整治;新提供“离土不离乡”的乡村旅游服务就业岗位150余个(其中:波尔村15个),乡村旅游接待游客量超过55万人次,实现收入5500万元。

四、突出个性服务,大力推进农民就近就业创业。全面完成了镇域范围内2万余人的农村劳动力实名制调查,及时、准确、有效地掌握了他们的基本情况、就业现状、培训意愿等基本信息,并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等方式,大力推进农民就业针对性服务,为农民务工增收打牢基础。截至目前,通过举办专场现场招聘会,提供工作岗位400余个,达成初步求职意向160余人(其中:波尔村13人);通过引入培训机构和定制培训

计划,完成新型农民培训75人(其中:波尔村8人)、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10人、中级木工培训160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培训50人(其中:波尔村5人);在此基础上,还针对有创业意愿的群众,特别是返乡农民工、失地农民等,举办了为期10天的创业培训班,就政策法规、风险防控等创业知识进行了专题讲解;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375人(其中:波尔村30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转移率达到86%以上。

五、突出精细管理,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一套标准,形成范例模板。针对具体记帐人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的实际,根据调查记账相关标准,专门制作并分发了简单易懂的模板材料,进行范例详解,力求做到易学易会。双重包挂,加大服务力度。采取领导包挂到户,干部分包到人的方式,加大走访调查力度,及时了解调查户生产、生活和记账情况, 每周电话联系1次以上,每月入户走访2次以上。三类培训,提升记账水平。在每季度“集中培训”和每月“入户指导”的基础上,在发现记账中共性问题时,及时梳理易错点,分类组织“纠错学习”。四级审核,确保数据质量。配备专职调查员1名、辅助调查员2名,形成了记账户自查、辅助调查员初审、统计站复审和数据系统逻辑审核的记账数据四级审核机制。五项评价,强化管理考核。突出数据完整度、记账规范度、账面整洁度、工作配合度和培训到会率5个重点,完善了调查户管理评分和考核办法。

篇2:促农增收工作汇报

11月14日,上杭县委副书记、代县长谢海波、分管烤烟生产副县长张毓章带领县委办、县政府办到上杭县局调研烟草工作。在工作汇报会上,谢海波副书记一行认真听取了县局郑开强局长关于上杭烟叶生产、卷烟销售、专卖管理等工作汇报,详细了解了上杭烟草工作情况,察看了县局机关办公环境。谢海波副书记对烟叶生产和烟基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一是烟叶生产服务好,烟农得实惠多。他指出,烤烟产业是最好的龙头产业,烟草部门及时向烟农提供了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全过程、全方位细致的服务,烟叶收购公平、公正、公开,烟农满意、政府满意。二是烟基建设投入大,服务“三农”好。他指出,近年来,烟草部门加大了投入力度,加强了烟基建设,是着眼于长远的举措,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三农”实践中作出了榜样,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烟基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起步早、起点高、效果好,走在其他行业、部门的前头。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有利于各项标准化技术和管理措施落到实处,有利于机械化耕作,有利于减工增效,有利于防范风险,有利于土地利用,有利于提高烟农种烟规模效益,为烟农增收、财政增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谢海波副书记对烟草部门提出了三点希望:一要加大宣传力度。明年烟叶生产压力大、任务重,要早安排、早发动、早落实,提高烟农和种烟积极性,确保完成种植计划任务。二要加强生产技术创新和服务。提高烟叶产质量,增加烟农收入,促进烟叶生产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三要强化烟基工程建设。注重建后管护,确保烟基工程发挥长久效益。(县烟草局 郭子雄)Bdscc.cn 深圳小姐 YSXY

篇3:砚山县蚕桑养殖促农增收致富

说起桑蚕养殖带来的经济效益, 干河乡红舍克村民张芝友乐得合不拢嘴, 高兴的与笔者算起了一笔经济帐。2013年, 他家首次示范养殖蚕种41张, 收购蚕茧1.6吨, 实现产值6万余元。据悉, 张芝友家有4亩的种桑面积, 首次试养两张蚕种一个月的养殖时间收益就达3 000余元, 按照一年养殖4次计算, 3年后亩产值将达到5 000元左右。除去成本, 可以达到4000余元。

为了迅速扩大规模, 红舍克仕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还先后组织社员前往陆良、者腊等蚕桑业发展示范点考察“取经”, 组织社员到示范户家中或外地参观学习。从而使小蚕共育、方格簇结茧等新技术很快得到普及推广。 为了发挥合作社的优势, 公司选派技术员定期到村民家中指导, 培养科技示范户, 他们的示范作用, 辐射带动了其他农户学习蚕业专业知识, 使他们全面掌握养蚕及防病技术, 走上了科技致富之路。公司负责人姜泽绍谈及未来的发展思路时说:后秋季两季计划养殖蚕种121张, 计划收购蚕茧16吨左右, 实现农户收入50余万元。今后, 在原料规模达到500吨就可以开发深加工, 建设丝绸厂, 延长产业链。

据悉, 砚山县2 0 1 3年种植桑苗1 200亩。3年计划种植桑叶3 000亩, 待桑叶进入生产期, 可以生产蚕茧150吨, 实现农户收入750万至800万元。将红舍克村委会建设成为全县第一个“上规模、上档次”的蚕桑生产基地示范村, 集中连片种植建设成为 “规范化、标准化、高效益”的蚕桑生产基地, 从而带动全县蚕桑产业的发展, 实现农民收入、 公司收入和财政税收同比增长, 做到发展一个产业、带领一方群众脱贫致富。

篇4:品牌农业促农增收

近年来,垦利街道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战略工程,围绕主导产业搞加工、建基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以万亩蜜桃园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载体,垦利街道把生态旅游、观光农业作为主线,不断加强与农业农技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建立健全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跟踪监管的可追溯管理体系,扶持壮大蜜桃、香瓜、水产等特色产业,重点培育“黄河口”香瓜蜜桃等无公害特色产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纪人、农户等生产经营主体增强商标意识。目前,该街道已建成8家原生态农产品超市,与胜大超市、银座超市、信誉楼成功实现农超对接。

作为东营市最大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典型,黄河入海口生态农业观光园已经连续举办了12届桃花旅游节和11届蜜桃采摘节。今年以来,垦利街道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五大片区建设,着力在提质增效上实现超越,加快红旗滩片区开发,打造林木繁育和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加大了黄河口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项目招商力度,提升万亩桃园片区档次规模,盘活苍州片区优势资源,打造城郊休闲旅游养生基地。通过抓好土地流转、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技术新产品引进,加快实现现代农业发展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同时,街道探索发展市场化路子,依托农博会等平台,加大优势农产品宣传推介和市场开拓力度,健全完善农产品监管和市场流通体系,走出一条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篇5:勉县秸秆综合利用促农增收

勉县秸秆综合利用助力经济生态互动发展

勉县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禁烧问题,疏堵结合,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实现了经济效益与与生态效益的良性互动发展。

勉县是陕南农业大县,全县粮食种植面积49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6万亩,年产农作物秸秆23多万吨。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禁烧问题,该县积极探索多种秸秆综合利用新模式。一是秸秆机械粉碎还田和免耕盖草播种技术,县农机部门不断提高农机服务水平,扩大机收作业面积,同步实行秸秆机械粉碎还田;农技部门不断探索农艺新技术,推广小麦免耕盖草播种技术。全县夏、秋机收面积12万亩,占小麦、水稻种植面积的40%,全年实现小麦秸秆粉碎还田3万亩,稻草秸秆粉碎还田5万亩,推广免耕盖草播种技术近1万亩,秸秆粉碎及长草覆盖直接还田面积占20%,还田秸秆量近6万吨。二是大力发展稻草编织加工产业化项目。全县从事草制品加工企业37家,组建草制品加工专业合作社2家从事草帘、草垫加工与销售,年加工利用秸秆10万吨左右。三是推广秸秆饲料技术,实现过腹还田。全县发展畜牧养殖秸秆青贮大户850户、建设青贮池800多个,年消化秸秆近2万吨。四是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源应用技术,积极示范推广秸秆沼气和秸秆气化技术,全县建成沼气示范村25个,建成沼气池1.8万多口;组织2家炉具企业深入秸秆产生量大、露天焚烧隐患大的10多个集镇及50余个重点村巡回演示,推广秸秆气化、生物质炉具200余户。此外,还推广了秸秆沤肥、利用秸秆发展食用菌等技术。

篇6:促农增收工作汇报

在市委、市政府于2004年1月正式提出以机制体制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十大体系”建设以来,“十大体系”已成了广大干部群众熟知的“关键词”。

建立十大体系,是市委、市政府结合我市实际和适应变化了的形势而作出的战略决策,又是开创赣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大胆实践。主要包括建立和健全

政策法规体系、金融服务体系、信息网络体系、人力资源体系、物流服务体系、贸易服务体系、产权交易体系、口岸服务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等十个方面。建设好“十大体系”,对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正确的政绩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充分发挥欠发达地区的后发优势,加速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对接互动,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两年多来,体制机制创新的积极效应开始在各项工作和各个领域中显现,建设“十大体系”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收获:全方位地搭建了对接长珠闽的政策框架、深层次地更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大力度地推进了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有序地理顺了部分机构职能、强有力地推进了全民创业、大幅度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多渠道地给民众带来了实惠等。

可以说,建设“十大体系”所带来的积极效应在城区是显而易见的,各项体制机制、市场规则和基础设施的对接,让我们城区的发展环境得到了全面的改善和提升,但相对而言,“十大体系”在乡镇发挥的作用还不够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经济发展缓慢。我县是个农业大县,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面对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农业经济能否快速发展,关系到我县48.7万农业人口能否增加收入、关系到gdp的增长、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等。目前,我县已有部分农业产业初具规模,如脐橙、烤烟等。有部分农户通过这几项支柱产业也走上了致富路,但大部分农户还是徘徊在致富路口,还在探索、决择,全县农业经济的总体水平还没有上去。可以说,我县可以发展的特色产业有不少,比如我乡的腐竹、五云的无公害蔬菜、沙地的板鸭等等,各个乡镇都能拿出2-3个特色产业,可谓是“百花齐放”,但综合起来看现在还是比较杂乱,没有一个很系统的产业规划。这些年逐步建立起来的“协会”,有些能真正的发挥作用,有些就是“徒有虚名”。不是说这些没有发挥作用的协会组织没人管,而是在体制机制、产业政策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他们想把它管理好也无从下手,这就需要我们尽快把物流服务体系、贸易服务体系完善好,努力培育和发展现代物流企业,搞活农产品流通。

二是农村人才流失严重。现在下到乡村里,能见到的村民多是老人和小孩,16-40周岁的劳动力都是“凤毛麟角”,更别说是高学历、有经济头脑、有技术的人才了。就拿我乡的下杨村为例:全村总人口有1100余人,其中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有52人,今年外出务工人员达600余人,而在家的16-40周岁的劳动力只有46人,高中以上学历的仅有9人。村里发展烤烟产业,劳力缺乏是个主要问题;村里有大面积的山地适合开发果园,也因为没人开发而要依靠外来的投资;以前大部分农户会做腐竹,现在也只有少数上了年纪的人会做了。从这个村的现状可以看出,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力量是非常薄弱的。还有,据新华网报道:当前我国农村实用人才缺乏问题相当突出,实用人才仅占全国农业人口总数的0.6%。0.6%——这是一个低得让人吃惊的比例!却也是不争的事实!农村人才的流失,存在着多方面的原因,有农村经济不发达、就业机会少等等。可农村要发展,就离不开这些人才。如何留住本地的人才资源,如何才能引进外面的人才来发展我们的经济,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三是农民得实惠效果不明显。“十大体系”建设以来,随着各个体系的逐步完善,能得到实惠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可真正直接得到实惠的农民不多。“十大体系”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活动可以说是同样重要,各个乡镇都同时在抓,可现在在农民中间,了解新农村建设的比了解十大体系的人要多出很多,这是为什么?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新农村建设是让农民实实在在的看到了、得到了实惠,而“十大体系”建设则更体现在一个大的范畴,一种长远的利益。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十大体系建设的作用,更好的促进农民增收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为加速农村发展注入强大的内生动力

我们要及时出台涉农方面相关的配套文件。政策就是利益调整,我们要打破旧的利益格局,建立新的利益格局。抓好政策的贯彻和落实,使之真正见效,特别是在扶持产业发展、建立农产品龙头企业优惠政策等方面,一定要严格执行,并做好现有政策法规的跟踪。任何一级政府都希望本辖区的人民谋发展、谋繁荣,要做到这一点,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要抓住执法这个关键,而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就抓住了这个关

键,牵到了牛鼻子。牵到了牛鼻子,整头牛才会动起来。

二、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振兴农村经济

要发展物流业,首先要搞好物流规划。物流的涉及面非常广泛,各方面都需要有共同遵循的规划;物流过程本身存在“背反”现象,需要有规划的协调,物流领域的建设投资,容易出现更严重的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现象,尤其是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巨大,需要有规划的引导;跨越低水平的发展阶段,实现物流跨越式的发展,也需要有规划的指导。二是搞好物流信息化建设。物流信息是现代物流的重要标志,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推进器,它包括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数据交换平台、行业信息系统和企业信息系统五个层次。物流信息化对物流发展有着很大影响,信息技术是物流发展演变的内在动力,物流信息化在降低物流成本、缩短物流时间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这点我们可以结合新农村建设活动中“网络新村”的建设逐步完善,但也要逐步解决农民认识不到位、管理体制不健全、人才短缺等问题。三是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型经营,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发展物流业,有利于形成新的产业形态,优化区域产业结构,要发展物流业就要求我们要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的知名品牌,培育壮大我们的主导产业。推广健康养殖方式,发展畜牧业、扩大优质水产品养殖,要着力培育一批有竞争力、带动力强的农产品龙头企业,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农户有机结合(即企业十协会十农户)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三、全力构建创业平台,吸引丰富的人力资源发展农村经济

人才的缺乏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留住人才,如何吸引人才,这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现阶段,人力资源体系建设的重点是要形成“五支队伍”,即党政人才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技能型队伍以及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近两年,在乡镇这个层次,党政人才队伍力量得到充实,一大批年轻的、高学历的公务员加入了乡镇干部这支队伍,可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型和实用型人才在农村还是非常缺乏的,而缺少了这些主力军,农村经济建设这个主战场就显得有些冷清。载体与平台的形成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只有从进一步完善体制、优化环境等多方面着手,全力构建一个诚信、公正、文明的创业平台,吸引本地及外地的有识之士在农村创业,整合资源、创新用人机制、增加总量、盘活存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真正做到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岗位,干成事的有地位,并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四、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落实全民创业促进农村经济

社会保障为和谐创业营造着和谐、安定、公平的创业环境,和谐创业又可以为社会保障增强经济基础实力,社会救助制度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存与发展权的一道兜底的安全网。目前,我们已形成了生活救助、司法救助等制度,但是,我们的救助还存在着覆盖面窄、标准偏低、机制不完善、救助手段滞后、政策不配套、救助内容单一的现象,特别是在农村和其他经济较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农村保障还有很大的差距,生活救助对象只限于一小部分特困人员,就这一小部分补助的标准也很低,需要我们大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一是在继续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等现有保障制度的基础上,要逐步探索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二是进一步明确政府各部门的职责。由于受到经济的约束,现在各个部门一说到“救济”都会有种无力感,这就需要我们多方面的拓宽筹资渠道,调配好各项保障资金;三是积极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的救助工作。这部分人是现在生活在农村的主要群体,我们要更多的关爱这个群体,消除外出务工、创业人员的后顾之忧,推动全民创业。

篇7:发展优势产业促农增收调研报告

一、产业发展现状

1、生猪:全县有那一世小说网 http://养猪户6122户,生猪饲养量15370头,存栏9640头,出栏5710头。其中:能繁母猪84头,种公猪34头。10头以上大户80户,50头以上4户。

2、食用菌:全县食用菌代料栽培75万袋,食用菌干品年产量160多吨,产值800多万元,食用菌生产是我县农村经济的特色支柱产业,其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20%。

3、养蜂:全县养蜂9761箱,养蜂大户67户。使养蜂户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蜂蜜以质量好、营养丰富、无污染、药用价值高的特点迎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

二、资源和区位优势

1生猪:猪肉是山区群众肉食消费的主要品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改善,群众对猪肉的消费需求日益旺盛。并且生猪养殖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的三成多。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生猪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2、食用菌:我县森林覆盖率95%,植被茂盛,空气清新,无任何污染,适宜发展食用菌生产,发展袋料食用菌栽培,可充分利用农作物挤秸秆、果树和林木枝丫、杂草等废弃物变废为宝,既保护了森林资源,又增加了农业收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3、养蜂:一是我县位于亚热带和暖温气候交接处,植被繁茂,种类繁多,大宗蜜源植物和零星蜜源植物交替生长,花期及流蜜期长,一年当中就有八个月的花期,为蜜蜂越冬提供了蜜粉源。二是由于山区地形复杂,高低差异大,形成许多小气候,蜜粉源植物分阴坡、阳坡、低山、中、高山先后交替开花,秦岭山区成为天然的蜜库。三是我县山大林深,地广人稀,农药、化肥用量少,为发展养蜂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存在问题

(一)生猪:

1、规模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商品率低。养猪户占农户的90%以上,但养猪大户仅占养殖户的 1 %。大多数农户仍在沿用传统的“吊架子”方式饲养,平均饲养周期10 个月左右,商品率仅占 30 %。

2、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大,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生猪产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使养殖户经不起市场低潮的冲击。传统的生猪养殖方式,不能预测和适应市场的变化,无法承受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面对市场的变化,只能被动应付,一旦因为行情变化而亏损,便丧失了养猪的积极性。

3、疫病形势严峻,防控难度大。复杂多变的疫病形势与传统分散饲养方式,加之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有待完善,给疫病防控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会不同程度造成动物疫病风险增大,影响养殖户补栏的积极性。

4是动物防疫体系亟待完善。工作经费匮乏、村级动物防疫队伍断层、疫苗运输、保管条件达不到要求,使用无效苗的情况发生、防疫过程中免疫程序不到位、基层防疫员总体业务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问题。

5、生猪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由于地理交通等因素所限,我县母猪饲养量总体较少,加上市场行情和疫病等影响,母猪饲养量持续下降,自繁自养能力减小。而外调的仔猪抗病能力较弱,疫病风险较高,损失较大,导致仔猪成本和疫病传入可能增加。多年来,我县在生猪品种改良上作了大量的工作,但因投资少,品种改良规模小,加之我县生猪饲养以农村散养为主,没有形成完善的科学饲养管理体系,疫病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

(二)食用菌

1、在资源保护上和利用上的片面性。栎类资源是传通的周期永续利用的资源,周期性合理采伐利用,有利于调动广大菌农保护栎类资源的积极性,过分强调,不允许周期采伐利用,只会挫伤菌农的积极性。

2、龙头加工企业少,缺乏专业市场的引导。

3、品种单一,质量不高。县内现有规模生产的产品都属香菇类,品种单一,导致市场受限,难以满足多样性需要,一部分农户栽培技术不熟练,技术标准不一,导致同一菌种,质量差别却很大。

4、品牌意识差。产品质量好、包装不规范,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低,价格上不去。

(三)养蜂:

1、养殖技术落后,产量效益低。我县的中蜂生产以传统的老式圆桶为主,占整个蜂箱的70%以上,养殖方式具有较大的历史惯性,养殖技术落后,平均每箱产量5公斤,产值仅100元,产值只有新法饲养的1/4。中蜂活框新法饲养每箱产量15-20公斤,产值400元

魔盗 黑血 寄宿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左右,只占整个饲养比例的20-30%。

2、养蜂人员素质不高,家庭收入低下,影响了养蜂业的发展。我县养蜂人员中高中以上的人员只占调查总数的6%,养蜂人员素质低下,养蜂技术难以推广。同时,很多养蜂人员家庭收入低,生活困难,制作蜂箱、蜂具都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更谈不上进行养蜂技术的培训,从而影响了我县养蜂业的健康发展那一世小说网 http://。

3、蜂蜜掺杂使假,影响我区蜂蜜的品牌形象。

我县蜂蜜远近闻名,产量相对较少,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但一些小商小贩和蜜农开始掺杂使假,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掺杂使假行为比较普遍,严重影响了我县蜂蜜的品牌形象。

四、发展建议

(一)生猪:

1、切实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组织领导。把加快发展畜牧业生产作为推动“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内容,并结合新农村建设,把加快发展畜牧业生产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政府引导,完善细化政策措施,及时研究解决畜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政府的目标管理。充分发挥畜牧业在新农村建设和脱贫致富奔小康中的重要作用。

2、加大对畜牧业生产投入力度。要把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安全监管经费和畜牧兽医技术部门的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依托财政支农资金和涉农部门支农资金,搭建发展畜牧业生产的融资平台,确保畜牧业生产发展的资金来源。

3、强化科技支撑,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通过科技培训,示范带动等形式,大力推广畜禽适度规模养殖技术、优质畜禽生产综合配套技术、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技术、高产优质牧草栽培技术、快速育肥技术。加大畜牧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建立畜牧科技推广绩效考核和奖励机制,重奖有突出贡献的技术人员,强化科技支撑,强力推进畜牧业生产发展。

4、抓好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按照“人畜分离、独立建圈、沼气配套、循环利用、标准化建设”的原则建立圈舍,大力推广绿色无污染养殖技术,努力改变传统养殖业脏、乱、差的状况。

5、强化网络信息,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组织。一是建立健全畜牧业信息平台,利用乡、村信息网点,及时采集和发布畜牧业生产、销售信息。二是引导和支持养殖户积极发展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

6、狠抓良种繁育工程,着力提高生产性能。重点扶持和奖励引进良种繁育的养殖户,在实现良种母猪饲养总量及仔猪生产总量满足县域需要的前提下,达到我县生猪饲养总量的扩张。

7、强化动物疫病防控,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各级领导要牢固树立“抓防疫就是抓生产,就是抓公共卫生安全”的观念,加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强化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和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二)食用菌:

1、重新认识和估价食用菌生产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是食用菌是真正营养丰富的健康食品和绿色食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增强,人均销量增加,市场潜力很大。二是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和山区大量的栎类资源及清林丫材,为木类菌类提供了充足的营养源。三是有广大菌农积累的比较丰富的生产经验。四是只要各级政府认识到位、加强领导、资金扶持、政策引导、服务跟上,把食用菌当作产业来开发,食用菌生产必定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

2、健全服务体系。食用菌生产涉及农业、林业等多个部门。要积极做好开发、科技公关、信息传递、技术培训与指导,真正为农户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促进食用菌生产健康发展。

3、规范菌种生产程序,坚持食用菌质量标准。质检和农业部门要按照规范性的技术要求,抓好检查落实,保证菌种质量,为食用菌发展保驾护航。

4、合理利用资源。栎类资源丰富的地方,林业部门部门应按采伐周期有计划的批准菌农合理采伐利用,点种食用菌,提高木生菌品质量和效益,调动菌农保护林木的积极性。同时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修林后的枝梗和木材加工后的木屑等农林废弃资源进行袋料生产,变废为宝实行生态良性利用,实现资源节约、生态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5、开发利用名贵珍稀菌种。我县山地菌种资源丰富,在海拔800-1200米 的松栎混交林是松茸、鸡油菌、牛肝菌、白灵菇和竹荪等珍贵菌种的适生区,这些菌类香味特殊、营养丰富、出口价值很高,应当积极开发利用,同时加以有效保护。

(三)养蜂:我县虽然有较好的自然资源,蜂蜜品质优良,养蜂发展空间大,市场前景好,但也有许多突出的问题,要发展养蜂业,壮大养蜂业,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科学规划,加强培训,强化领导,增加投入,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强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打造独具特色的蜂蜜品牌,促进养蜂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一是按照《畜牧法》,加强养蜂业的领导,做好全县养蜂业的各种规划、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养蜂人员的技术培训、养蜂产前、产中、产后的配套服务。二是强化养蜂协会职能。养蜂协会由专业人员和养蜂大户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养蜂的技术交流,增强养蜂业生产的科学化,减少和杜绝养蜂业生产的盲目性,促进养蜂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地发展。

2、加强培训,提高养蜂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素质。在人才培训上,要有计划的轮训和培训,利用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强化养蜂技术人员和蜂农的培训,提高养蜂技术人员和养蜂农户的素质,提高其饲养、生产、加工、销售的技术水平,造就一批既懂得养蜂技术,又懂得经济管理的新世纪养蜂业人才,促进我县养蜂业的大发展。

3、建立示范样板户和示范场,加快新技术的应用。在全县养蜂比较多、开展比较好、条件比较成熟的地方选择一定的农户,大力培植示范户、示范场,在“专”字上做文章,以点促面,通过示范户和示范场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中蜂改良技术。养蜂技术普及率达到80%以上,全部农户掌握四季管理技术,特别是冬季补饲、春季奖饲、过箱操作、养群蜂养大群夺高产的养蜂技术,60%以上农户掌握基本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促进我县养蜂业的全面发展。

4、强化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开发。我县林草覆盖率高,植物品种繁多,药材品种齐全,境内无任何污染,空气洁净,生态环境保护好,蜜粉源植物丰富,适合养蜂业的发展。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资源优势,发展无污染的养蜂业基地,努力生产绿色蜂蜜产品,培育蜂业产品基地,培育蜂业生产、加工的龙头企业,增加科技含量,加强品牌开发,树立本地的特色品牌,加大蜂产品的深加工,大力开展蜂蜜、蜂蜡、蜂王浆、蜂花粉、蜂毒和蜂胶的开发,大打我县绿色品牌,强化品牌保护意识,做到以开发促发展。

5、加强部门配合,强化市场监管。一是强化外来蜂种引进的管理。二是密切与工商、公安和质量监督部门的配合,加强蜂产品市场的管理,实行严格的检测和准入制度,净化我县蜂产品市场,杜绝假冒伪劣蜂产品,切实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养蜂业的健康发展。三是农户发展养蜂制作蜂箱所需木材,林业部门按照有关政策大力支持,给予适当倾斜

6、强化养蜂业与其它产业的有机配合。特别是要加强养蜂业与有机农业、生态农业、退耕还林工程和旅游业发展的有机结合。首先,养蜂业需要丰富的无任何污染的蜜粉源植物,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如药材基地、高山反季节蔬菜基地,既可以发展高质量的生态和有机食品,又可以为蜜蜂养殖提供大量优质的蜜粉源植物。其次是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工程,大力发展优质的蜜粉源植物,为养蜂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蜜粉源植物基地。第三是充分利用我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旅游资源,把我县蜂蜜产品做大、做强、做响亮,使之成为我县走俏的一个旅游产品,促进我县旅游业的发展。

7、加强投入,建立养蜂业发展的扶持政策。要多方面筹措资金,努力增加投入。一是实行以奖代补的方式增加投入,对于发展达到一定规模的农户实行一定额度的奖励,提高农户养殖的积极性;二是实行银行优惠贷款和政府贴息的方式,加强投入。对于想发展却没有资金的农户,可以实行小额贷款和政府贴息方式鼓励他们发展;三是将养蜂技术培训、新技术引进、推广、试验、示范的经费和基本办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上一篇: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环保班会下一篇:蒙自一中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