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开发区领导名单

2024-05-11

盐城开发区领导名单(共3篇)

篇1:盐城开发区领导名单

附:

1、盐城市支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名单(15个)

盐城市财政局

江苏移动公司盐城分公司 响水县人事局 滨海县财政局 滨海县审计局 阜宁县审计局 射阳县卫生局

射阳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建湖县财政局 盐城市亭湖区财政局 盐城市盐都区财政局 大丰市人事局 大丰市财政局 东台市财政局 东台市物价局

2、盐城市支持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名单(30名)

陈步龙

侍晓红(女)徐广斌

顾超俊

薛风林

徐帮兵

祖道林

李文明

张 翰

徐文忠

盐城市国家税务局 盐城市委宣传部 盐城市人民检察院 响水县财政局 响水县老舍乡人民政府 响水县物价局 滨海县国土资源局 滨海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滨海县公安局 阜宁县人事局 刘慧芹(女)刘 芸(女)刘 洋

张洪连

杨 炜

崔恒华

程 治

卢乃铨

崔芳萍(女)王志高

王茂荣

卞国庆

王跃东

徐加根

殷凤山

肖建中

周庆华

王世银

吴晓明

阜宁县物价局 阜宁县财政局 射阳县财政局 射阳县审计局 射阳县人事局 建湖县公安局

江苏省供电公司建湖县供电公司 建湖县交通局 盐城市亭湖区财政局 盐城市亭湖区物价局 盐城市亭湖区南洋镇人民政府 盐城市盐都区审计局 盐城市盐都区物价局 盐城市盐都地方税务局 江苏丰山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腾龙实业集团 盐城市虹宇时装有限公司 东台市公安局治安大队 东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东台市审计局

3、盐城市教育工作改革创新奖名单(30个)

江苏省响水中学 响水县七套中学 滨海县教育局 江苏省滨海中学 滨海县滨海港镇中心小学 阜宁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阜宁县实验小学 阜宁县古河初级中学 江苏省射阳中学

江苏省射阳职业教育中心校 射阳县盘湾小学 建湖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建湖县实验初级中学 建湖县实验小学

盐城市解放路学校教育集团 江苏省盐城市盐南中等专业学校 盐城市第一中学 盐城市第二小学 大丰市南阳中学 大丰市初级中学 大丰市实验小学 东台市教育局 东台市三仓中学 江苏省东台师范附属小学 盐城师范学院人事处

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省盐城中学 盐城高等师范学校 盐城市田家炳中学 盐城市第一小学

4、盐城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名单(102名)

刘兆隽

汪洪亚

刘建娟(女)王克进

缪佃军

王秀红(女)

响水县教育局教研室 江苏省响水中学 响水县第二中学 响水县老舍中学 响水县运河中学 响水县实验小学 刘永怀

杜育林

徐 青

杨 兵

沈德科

王海峰

周世益

姚鹤昌

沈素清(女)陆胜军

王达高

徐邦壮

郭卫国

鲁东武

王远虎

邹德华

高 见

阴子红

马其龙

李德侃

朱鸿成张 虎

王艳霞(女)姜永春

王耀文

左学仕

孙志军

吴少然

董祝明

钱明华

仇正军

戴启勇

吴月超

吴 新(女)顾明永

路 秀(女)响水县六套中心小学 滨海县通榆中学 滨海县八滩中学 滨海县条港初级中学 滨海县滨淮初级中学 滨海县正红镇中心小学 滨海县凡集乡中心小学 滨海县滨淮镇中心小学 滨海县东坎镇中心小学 江苏省滨海中学 江苏省滨海中学 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 滨海县实验小学 滨海县教育局教研室 阜宁县明达中学 阜宁县陈集中学 阜宁县大刘初级中学 阜宁县北沙初级中学 阜宁县施庄中心小学 阜宁县三灶中心小学 阜宁县沟墩镇条岗小学 江苏省阜宁中学 阜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阜宁县特殊教育学校 阜宁县东沟中学 阜宁县教育局教研室 阜宁县教育局 江苏省射阳中学 江苏省射阳中学 射阳县陈洋中学 射阳县盘湾中学 江苏省射阳职业高级中学射阳县实验小学 射阳县解放路小学 射阳县人民路小学 射阳县第二中学

徐 坚

周晓莉(女)季 海

唐 新

吴加仁

顾建超

郑步林

王建刚

范 勇

孔令琴(女)朱亚洲

许国界

肖 丹

刘有祥

李爱清

吴彩根

张之益

刘永平(女)卢富斌

冯晓红(女)钱义明

季竹权

刘景东

朱加信

邹桂亮

仇兰云(女)董红干(女)王乃宁

景志勇

柏元兵

杜建斌

王慧珠

张本旭

季云华(女)朱 梅(女)

射阳县实验初级中学 射阳县陈洋小学 射阳县双洋小学 射阳县长荡初级中学 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 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 建湖县钟庄中学

江苏省建湖第二职业高级中学 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 建湖县幼儿园

建湖县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 建湖县建阳镇建阳小学 建湖县冈西初级中学 建湖县高作镇高作小学 盐城市亭湖区便仓初级中学 盐城市文港小学 盐城市北闸小学 盐城小学 盐城市伍佑中学

盐城市解放路学校教育集团 盐城市亭湖区永丰小学 盐城市大纵湖小学 盐城市北龙港初级中学 盐城市龙冈初级中学 盐城市郭猛中学 盐城市张庄初级中学 盐城市龙冈中学 盐城市第一中学 江苏省大丰高级中学 大丰市新丰中学

大丰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大丰市第七中学

大丰市刘庄镇第二中心小学 大丰市幼儿园 大丰市实验小学 彭兴宽

蒋桂中

杨晓翔

吉偕梅(女)邵建华

丁志军

何永来

王 进

崔爱军

白仁官

周震宇

赵桂丽(女)韩益钧

高璀乡(女)张苏云(女)邱清月(女)薛文庄

徐邦献

乔宗富

曹玉祥

秦立华

朱宏亮

朱 骏

曹连英(女)沈 洁(女)

大丰市南阳中学 大丰市小海中学 江苏省东台中学 东台市实验小学 东台市唐洋中学 东台市安丰镇中学 东台市富安镇丁庄学校 东台市新街镇中学 东台市许河镇中学 东台市东台镇台东中学 东台市唐洋镇小学 东台市新曹镇小学 东台市教育局教研室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盐城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 盐城交通技师学院 江苏省盐城中学 盐城高等师范学校 盐城市第三中学 盐城市第四中学 盐城市盐阜中学 盐城市高级职业学校 盐城市第一小学 盐城市幼儿园

江苏省盐城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

5、盐城市市直教育系统先进教育工作者名单(88名)

肖如宏

朱启东

吴新泉

江苏省盐城中学 江苏省盐城中学 江苏省盐城中学 胥容华

刘光星

周建功

范学林

姚 功

陈长连

张晓玲(女)王 娟(女)徐 文

王玲玲(女)吴义存

吴迎春

陈兆年

高 峥(女)林 琳(女)夏如湘

夏万杰

崔 霞(女)李文飞

张晓庆(女)俞为荣

朱纯洁(女)曹致虎

孙永国

周同民

李福新

杨新康

徐志霞(女)陈爱兵

谢明芳(女)吴友余

余志兵

刘双武

蔡锡春

江苏省盐城中学 江苏省盐城中学 江苏省盐城中学 江苏省盐城中学 江苏省盐城中学 江苏省盐城中学 江苏省盐城中学 江苏省盐城中学 江苏省盐城中学 江苏省盐城中学 江苏省盐城中学 江苏省盐城中学 盐城高等师范学校 盐城高等师范学校 盐城高等师范学校 盐城高等师范学校 盐城高等师范学校 盐城高等师范学校 阜宁高等师范学校 阜宁高等师范学校 阜宁高等师范学校 阜宁高等师范学校 阜宁高等师范学校 阜宁高等师范学校 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盐城市田家炳中学 盐城市田家炳中学 盐城市田家炳中学 盐城市田家炳中学

程树宏

宋长明

蒋 超

陈淑兰(女)徐仁科

胡红玉(女)周加群

丁书亚

刘国成纪立先

何红娟(女)方 艳(女)殷小平(女)郏生明

许高明

韩志猛

徐 芬(女)蒋宝荣

孙 溧(女)廖旭东

李 兴

胡 兰(女)陈荣贵

王晓莉(女)成荣春

薛付英(女)林玉平

蔡绪稳

董文歆(女)王咏梅(女)丁庆军

祁生洋

李龙官

盐城市田家炳中学 盐城市田家炳中学 盐城市第三中学 盐城市第三中学 盐城市第四中学 盐城市第四中学 盐城市第四中学 盐城市明达中学 盐城市明达中学 盐城市明达中学 盐城市明达中学 盐城市明达中学 盐城市盐阜中学 盐城市盐阜中学 盐城市盐阜中学 盐城市盐阜中学 盐城市文峰中学 盐城市文峰中学 盐城市文峰中学 盐城市文峰中学 盐城市文峰中学 盐城市高级职业学校盐城市高级职业学校盐城市高级职业学校盐城市高级职业学校盐城市高级职业学校盐城市第一小学 盐城市第一小学 盐城市第一小学 盐城市第一小学 盐城市实验小学 盐城市实验小学 盐城市实验小学

傅丽华(女)夏 冬(女)刘兰英(女)丁月梅(女)金松霖

杨雪玲(女)张玉妹(女)李晓红(女)孙洪波

邵志萍(女)蒋继兵

曹恒来

葛连干(女)邓旭春

王亚军

陆宏柱

陈 礼

李立尧

盐城市实验小学

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六一幼儿园 盐城市田家炳实验小学 盐城市田家炳实验小学 盐城市田家炳实验小学 盐城市幼儿园 盐城市幼儿园 盐城市少年宫

盐城市第一小学城西分部 盐城市经济管理学校 盐城市机械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盐城市招生考试中心

盐城市教育装备与产业发展中心 盐城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盐城市教育评估中心 盐城市教育培训与服务中心

篇2:盐城开发区领导名单

关键词:路面,维修方案,复合式基层,沥青面层

1 路况调查与分析

2010年2月中旬对希望大道等典型路段进行现场调查后分析认为:

1)路面损坏状况。路面以龟裂、裂缝病害为主,局部路段出现坑槽、翻浆病害,由此造成局部沉陷。

2)根据开挖的修补坑槽来看,二灰稳定基层强度不足,基层材料松散,说明路面基层强度不足。

综上所述,认为原有路面主要因为基层强度不足引起的路面损坏,表现为裂缝(横向和纵向裂缝)、网裂等病害为主,加之该路段地处多雨地带,水损害加重了路面的损坏。这些病害主要集中在沥青面层和基层,路基比较稳定,强度较高。因此利用现有路基承载能力,改造路面应为维修的关键。

但是,目前路面维修仍采用铣刨4 cm~7 cm沥青面层,然后重新加铺新沥青面层的方法不能完全解决路面存在的病害,而且修补后的路面在较短时间内又重新产生病害。另外,路面损坏的面积较大,仅从目前局部修补的面积来看已经超过60%左右,目前采用这样的方法不仅已经很不经济,而且严重影响了路面的外观效果。

为了能够针对该路段的实际情况,建议采用冷再生技术进行结构性维修,既可以比较彻底的解决路面现有病害,而且施工速度快,成本相对较低,是比较理想的维修方案。

2 维修方案建议

2.1 传统维修方案

传统方案:18 cm新水泥稳定基层+12 cm沥青面层。

将原有的路面沥青面层10 cm挖除(或铣刨),然后铺筑18 cm新 水泥稳定基层,经养生后铺筑透层,最后摊铺12 cm沥青面层,见图1。

该方案主要是使用传统的路面挖补方法,将原路面面层挖除后,新增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加强路面结构,与原路面结构相比提高了路面的结构承载能力,但仍属于半刚性路面,反射裂缝引起的早期水损坏风险仍然存在;而且原路面已经损坏的二灰基层不能进行有效处理,会对改造后道路产生结构性的影响;原有路面材料没有进行有效的再生利用,施工工期也较长;路面标高增加20 cm,相关附属设施需要改造。

2.2 冷再生维修方案1

方案一:23 cm水泥厂拌冷再生底基层+17 cm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基层+4 cm沥青面层。

先铣刨10 cm原路面沥青结构层,并集中堆放;然后再铣刨20 cm二灰基层并集中堆放;再铣刨15 cm灰土层,废弃不予使用;然后对下承层进行局部病害处理。通过冷再生设备,将20 cm二灰铣刨料添加25%左右的新石料与水泥拌和后,经运输、摊铺、压实后形成厚度为23 cm的冷再生底基层,进行7 d养生后形成冷再生底基层。然后再将集中堆放的沥青面层铣刨料添加30%的新材料,经泡沫沥青厂拌再生后,经摊铺机摊铺在水泥再生层上,压实后厚度为17 cm,并进行2 d~3 d晾晒养生。然后在泡沫沥青层上铺洒下封层。最后铺筑5 cm AC-13沥青混凝土面层,如图2所示。

该路面结构的特点是将原有的路面结构改造成两层复合式基层(半刚性底基层和柔性基层)路面结构,处理深度大,病害处理彻底,增加了路面的结构厚度,从而可以显著提高路面的结构承载能力,原有路面材料全部再生利用,路面标高没有增加。 对原路面基层采用水泥作为稳定剂进行再生处理,从而形成一个均匀的冷再生底基层,不仅增强了结构层的强度、抗疲劳和抗水损害的能力,而且可以有效的避免半刚性底基层的反射裂缝问题,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2.3 冷再生维修方案2

方案二:22 cm水泥就地冷再生底基层+13 cm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基层+5 cm沥青面层。

先铣刨10 cm原路面沥青结构层,并集中堆放;然后对20 cm二灰基层进行就地再生,压实后厚度为22 cm;然后再将集中堆放的沥青面层铣刨料添加少量的新材料,经泡沫沥青厂拌再生后,经摊铺机摊铺在水泥再生层上,压实后厚度为12 cm,并进行2 d~3 d晾晒养生。然后在泡沫沥青层上铺洒下封层。最后铺筑5 cm AC-13 沥青混凝土面层,见图3。

该路面结构的特点与方案1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采用就地冷再生技术处理原二灰基层,这样处理不仅可以节省材料来回运输费用,而且施工速度快。原有路面材料基本可以全部再生利用,路面标高需要增加10 cm。

3 冷再生维修方案1,2与传统方案相比

1)路面标高不增加或少量增加。

传统方案需要将路面标高增加20 cm左右,这样不可避免的对道路其他附属设施造成影响。且由于市政道路的特殊性(交叉口较多),这种改建往往比较困难。

根据现在这些附属设施的实际情况,如果采用冷再生技术对路面结构改造在不增加标高或少量增加标高的情况下加强承载能力,减少因标高对道路其他附属设施造成的影响。这样非机动车道、绿化带、窨井盖及公交车站和路灯等附属设施只需适当改造,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降低工程投资。

2)原路面损坏处理彻底。

传统方案只对原面层进行铣刨后加铺新的结构层,而原路面的二灰基层不做处理,这样一来原来已经损坏的路面基层就会变成一个薄弱环节(造成新路面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受力不均匀,从而导致早期损坏现象),从而影响新路面的质量。采用冷再生技术1可以对原路面处理40 cm,对原路面的二灰基层和灰土层进行改造,尤其是将灰土层改造成强度较高的水泥再生层,消除了路面深层次的病害,而采用冷再生技术2可以对原路面处理35 cm,对原路面的二灰基层进行改造,消除了路面深层次的病害,从而均在强度上保证路面的承载力,同时采用较厚的泡沫沥青再生层避免路面产生早期的反射裂缝病害。

3)节约环保、减少造价、避免浪费。

采用冷再生技术可重新利用废旧沥青混凝土,减少运输压力和环境污染,节省新石料的使用。另外,可以避免对周围附属设施的大规模改建,从而降低造价,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4 路面维修方案的经济技术比较

各路面维修方案的经济技术比较见表1。

综上所述,采用冷再生维修方案2进行结构性维修,既可以比较彻底的解决路面现有病害,而且施工速度快,成本相对较低,是比较理想的维修方案。

参考文献

[1]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2]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公路沥青路面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规范[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篇3:盐城开发区领导名单

摘 要:低影响开发(LID)强调从源头控制保障城市水文循环。校园具有汇水面积大、污染物较少等优势,通过LID技术指导校园景观的雨水利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简单阐述了LID技术和LID设施及其作用为切入点,并以盐城高新区中学景观设计中的雨水利用为例,详细介绍了以LID设施利用雨水的策略,以期为我国校园雨水利用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低影响开发(LID);校园景观;雨水利用

在自然景观中,雨水主要通过蒸发、渗透、径流这三个环节实现循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硬质地表越来越多,雨水下渗面减少,雨水的循环过程受到阻碍,引发一系列雨洪问题。

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技术强调通过调整开发建设模式,从源头上降低土地开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维持场地原有的水文状况,从而较为有效地缓解土地开发带来的雨洪问题。近年来,校园环境建设逐渐受到重视,尤其在新校区建设中,对校园景观的生态可持续要求越来越高。这些新校区通常拥有较大的面积,绿地比例高,场地内污染源也比较少,拥有巨大的雨水利用潜力。而在用水方面,灌溉及景观补水需水量巨大,并且主要靠自来水补给,造成很大的浪费。因此,将LID技术运用在校园景观中,能有效调控雨洪,并使其作为景观补给用水下渗到土壤中或者汇入河流,促进雨水的自然循环。

一、校园雨水利用策略

在传统雨水利用中,效法雨水的自然循环过程——蒸发、渗透、径流,提出收集、运输和储存的雨水利用理论。LID技术在此理论基础上,通过LID设施的应用,降低城市建设带来的生态影响,更加有效地缓解和利用雨水径流。在校园景观设计中,针对不同的场地构成要素如广场、绿地、道路等,利用多种LID设施的组合制定合理的雨水利用策略,完成雨水的收集、运输、储存及净化。

LID设施包括绿色屋顶、雨水花园、透水铺装、下凹绿地、生态排水明沟、植被过滤带、湿地、景观水体等。按其在雨水利用中的功能,可将它们分为雨水收集设施、雨水运输设施、雨水储存净化设施三大类。

二、校园雨水利用设计实践

(一)研究区域概况

盐城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且海洋性暖湿季风气候明显,四季分明。年降雨量980-1100毫米,降水日100~115天,降雨集中在夏季。盐城高新区中学选址于盐城新产业开发区规划中心城区,总用地面积17.33万㎡,建筑占地面积2.89万㎡,绿地面积8.32万㎡,绿地率48%。场地地势平坦,土壤排水良好,几条连通的水道纵横交错。丰沛的降雨既有可能造成雨洪问题,又可以作为景观补给资源。因此,是机遇还是挑战,雨水的有效利用变得至关重要。

(二)基于LID理念的校园雨水利用途径

源头管控、分散处理、景观融入是LID理念的三个核心特点。在本案中,针对场地构成要素,引入LID设施,制定不同的雨水利用策略,实现场地雨水利用的全面性、多元性和美观性(图1)。

(三)中庭景观

教学楼和宿舍楼围合成的中庭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雨水利用的重要节点。结合中庭绿地建造规模适中的雨水花园,收集来自屋顶和地面的雨水,并通过耐湿耐旱的植物搭配,可增强雨水花园的吸收和净化能力。同时,赋予每个中庭空间不同的主题,丰富校园景观趣味。

(四)道路

在传统的道路景观中,绿地要高于路面。下雨时,雨水只能通过排水沟排放,雨水得不到利用,便会给雨水管网造成压力。在本案中,以线性的雨水种植池作为车行道与人行道分隔绿地,保持池内种植土壤层比路面低20厘米。池内选择抗旱耐湿的草本植物和灌木,降雨时,雨水在种植池内流动,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被吸收、净化。

(五)透水铺装

广场、道路、运动场等其他硬质区域是重要的交流空间,也是雨水集聚严重的区域。因此,在硬质地面设计中,要尽量选择透水材料,如透水砖、植草砖、透水沥青、透水塑胶等,并结合下凹树池、绿地,消纳雨水径流,增强场地渗水性。

(六)水体

密布的水网是基地最大的优势,为雨水的利用提供了更好的帮助。场地中的水系通过管道汇集至西南方的景观湖内。景观湖采取生态驳岸的设计手法,通过大量的水生植物净化水体。在暴雨时期调控雨洪,缓解地表排水压力,湖内设置排水口,当雨量过大时可将雨水排入市政河道中。在降雨较少时,景观湖则起到蓄存雨水提供景观补给用水的作用。在校园河道设计中,根据不同需要,将河岸设计为自然式驳岸和硬质驳岸。

自景观湖向北延伸的水系设计为自然式驳岸,其余为硬质驳岸。驳岸两侧绿地设计成缓坡形式,保证雨水能够汇入河道。选用雨水花园植物进行自然式配置,一方面可以净化雨水径流,避免雨水直接流入河内造成水体污染;另一方面,自然式植被种植可以弱化僵直的水岸线,提升校园生态氛围。硬质驳岸以石笼构筑,增强河道驳岸的透气性和渗水性,池底铺设可通往景观湖的排水管网,景观湖净化后再流到连接的河道中。

(七)绿地

绿地在校园中占有很大面积,也是雨水收集的主要场所。为了增强其雨水利用效力,可采用以下几种类型的设计模式。1.设计微地形:对校园绿地进行小幅度的地形设计,雨水汇集至低洼处并逐渐被植被与土壤吸收。设置溢流管,当积水过多时将通过雨水管道排放。2.下凹绿地:下凹绿地建造方法简单,雨水利用效果明显,在建设初期,可以使用沙子、砾石等人工介质进行填充,提高雨水下渗效率。3.生态洼地:生态洼地也是利用微地形的方式收集雨水,并通过雨水植物的种植,过滤净化雨水,提高场地雨水利用率,丰富洼地的景观性。

三、结语

基于低影响开发的雨水利用强调从降雨源头进行管控,将土地开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降到最低,实现雨水的高效利用。校园在雨水利用方面具有环境、人文、技术等多重优势,将低影响开发理念引入校园的雨水利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在本案中,将低影响开发技术引入校园景观设计中,结合场地要素,利用LID设施制定多样的雨水利用方案,实现雨水利用最大化,并充分考虑校园景观的功能性和艺术性,营造低生态影响的优美景观。同时,也为我国校园景观的雨水利用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

参考文献:

[1]郝钰,曹磊,李彧.绿色校园景观中的低影响开发设计[J].建筑科技,2014,(09):114-117.

[2]栾春凤.基于低影响开发的郑州大学新校区雨水利用设施规划初探[J].现代园林, 2015,(06):483-487.

[3]韩冬生,刘永强,赵长健.校园雨水利用的应用分析[J].唐山学院学报,2009,(03):56-57.

[4]栾春凤.基于生态雨洪管理机制的武汉大学校园景观水系统规划[J].现代园林,2015,(09):702-707.

[5]刘一瑶,郭国文,孟真,等.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清华学堂路雨洪管理与景观设计研究[J].风景园林, 2016,(03):14-20.

[6]吴欣,崔鹏.基于雨水收集利用的高校景观设计研究——以西北大学长安校区为例[J].地下水, 2015,(05):162-165.

[7]赵芮,张书函,陈建刚,等.校园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应用案例研究[J].中国防汛抗旱, 2015,(05):80-82.

作者简介:

刘坚,南京林业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上一篇:《我的中国梦》主题班会教案内容下一篇:体育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