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数字信号处理教案

2024-05-04

2004数字信号处理教案(共6篇)

篇1:2004数字信号处理教案

“数字信号处理”教案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

Teaching Project

第一讲:信号的采集、基本DSP系统

Lecture 1 Conceptual introduction of DSP

 了解技术背景、各种信号的特征、A/D转换、采样与量化、Nyquist 定理

一、连续信号的采样与量化

信号的分类与特点、模拟信号到离散信号的转换、Nyquist采样定理以及量化。

二、采样前后频谱的变化

模拟信号以及相应离散信号频谱之间的关系。

三、从采样信号恢复连续信号

如何从采样后的离散信号恢复模拟信号。

Questions:(1)What is the advantage of DSP ?(2)Why generally put a LPF and a amplifier before the A/D conversion ?

第二讲:离散信号的描述与基本运算、线性卷积

Lecture 2 Discrete signal: its description and computations

 掌握离散信号的描述方法、典型信号的特征、信号之间的基本运算以及线性卷积 信号与系统分类

一、信号的分类

模拟信号、离散信号、数字信号

二、系统分类

模拟系统、离散系统、数字系统 连续时间信号的采样与量化 1 离散时间信号—序列

一、典型的序列

离散信号的时域描述;冲击信号、单位阶跃信号、指数信号、正弦信号等的描述。

二、序列的运算

信号序列之间的基本运算,能量的计算以及分解等。线性卷积

序列的线性卷积运算、具体步骤。

Questions:(1)What is absolute time for a time index n of x(n)?(2)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is determined signals such as sine need to be processed ? If not, what type of signal is we mostly faced ?

第三讲:系统的分类与描述

Lecture 3 Linear shift-invariant system and its description

 掌握LSI、因果、稳定、FIR、IIR系统的特征;LSI的I/O描述;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系统结构描述 离散时间系统一、离散时间系统的类型

线性系统、移不变系统、因果系统、稳定系统、IIR与FIR系统。

二、离散时间系统的描述

LSI系统的I/O关系(线性卷积形式)、差分方程描述。

Questions:(1)Which system description is mostly used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why ?(2)Can a IIR system be replaced by a FIR system ?

第四讲:Z变换与系统函数

Lecture 4 Z transform

 掌握Z变换;系统函数以及零极点分析;系统函数与差分方程之间的转换 Z变换

一、Z变换的定义及其收敛域

双边Z变换、收敛域的概念、典型信号的Z变换;不同分布序列的收敛域特征。

二、逆变换

基本逆Z变换的定义、留数法以及幂级数法计算。

三、Z变换的性质

导数与极值等特性。离散时间系统的Z变换分析法

一、系统函数

系统函数定义;不同系统的系统函数特点;极点与零点的特性、与差分方程的关系等。

二、离散时间系统的信号流图描述

系统的结构框图、流图描述方法。

Questions:(1)why we need study Z transform, how important converge region is ?(2)why the condition for a causal stable LSI is that its converge region includes the unit circle ?

第五讲:离散信号的傅立叶变换

Lecture 5 Discrete time Fourier transform

 掌握离散信号的傅立叶变换DTFT;频谱、幅度谱与相位谱;离散信号DTFT的特征 离散信号的傅立叶变换

一、离散信号傅立叶变换的定义

离散信号DTFT与IDTFT的定义,典型信号的DTFT计算。

二、离散信号的傅立叶变换与Z变换的关系

单位圆上的Z变换。离散信号傅立叶变换的特点

Questions:(1)What a point on magnitude spectrum states ?(2)What is relation between frequency components of a signal and the points of its spectrum curve ?

第六讲:系统频率响应与频谱关系

Lecture 6 System frequency response and spectrum relations

 掌握LSI系统频率响应概念;零极点对频谱的影响;模拟信号频谱与对应离散信号频谱的关系。线性移不变系统的频率响应系统函数零极点与频率响应的关系离散信号频谱与模拟信号频谱之间的关系

一、离散时间傅立叶变换的导出

Questions: 从模拟信号以及频谱推导到离散信号的频谱。模拟信号频谱与对应离散信号频谱之间的关系。

二、DTFT与FT的关系 系统函数与频率响应的关系,零点和极点对系统频率响应的影响。由线性移不变系统对复指数信号的作用推导出系统的频率响应。对称、周期、卷积等特性,帕斯维尔(Parseval)定理。(1)What a point on magnitude frequency response states ?(2)What is response of a system to the points of spectrum of input signal ?

第七讲:频谱分析与应用

Lecture 7 Spectrum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 掌握频谱的基本信息特征;频谱分析的典型应用;短时谱分析的概念 频谱分析与应用

一、频谱的基本特征

通过复正弦信号的频谱说明DTFT的意义以及频谱分析的意义。

二、信号调制与语音合成

通信中AM调制与语音合成中频谱的应用。

二、短时频谱分析

Questions:(1)propose some examples of spectrum analysis in application(2)what is the influence of short time processing for spectrums ?

第八讲:周期信号的傅立叶级数表示

Lecture 8 Fourier series of periodical discrete signal

 了解周期信号的DFS描述; DFS的频谱特征; 周期卷积 周期信号的离散傅立叶级数表示

一、离散傅立叶级数

周期信号的DFS定义及频谱分析。

二、周期卷积

从一个周期求和的线性卷积导出周期卷积。

第九讲:离散傅立叶变换 阐述实际应用中的频谱分析方法。Lecture 9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 掌握DFT;DFT的基本前提与特征;频率取样定理;DFT与DFS和DTFT的关系 离散傅立叶变换离散傅立叶变换特性

一、有限长特性与频域采样定理

描述DFT的时频有限长特性;DFT作为DTFT采样的频域采样定理。

二、循环卷积特性

Questions:(1)Why we need DFT ?(2)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FT and spectrum sampling ?

第十讲:短时离散傅立叶变换

Lecture 10 Short-time DFT

 掌握循环卷积;STDFT的概念和实用意义;时间分辨率与频率分辨率 短时离散傅立叶变换分析

一、短时离散傅立叶变换的定义

非有限长信号的STDFT定义;STDFT与原始频谱之间的关系。

二、频率分辨率与时间分辨率

Questions:(1)why it is said, for non-stationary signal, short-time DFT is a unique selection ?(2)Is zero-padding enough for high frequency resolution ? 短时频谱的时间分辨率与频率分辨率,及其短时窗长的影响。有限长信号的循环卷积。DFT与IDFT的定义;DFT与短时谱;从DFT的信号完备恢复。

第十一讲:快速傅立叶变换与应用

Lecture 11 Fast Fourier transform ant application

 掌握基2运算的FFT算法;了解FFT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快速傅立叶变换

一、基于时选的快速傅立叶变换

时域实行奇偶分解的FFT算法。

二、基于频选的快速傅立叶变换快速傅立叶变换的应用

一、信号去噪与语音识别

谱相减方法的去噪处理;应用频谱特征的语音识别应用。

二、利用FFT计算线性卷积

线性卷积与循环卷积的关系;通过循环卷积与DFT的对应关系得到FFT计算线性卷积的方法。

Questions:(1)Is there any difference between DFT and FFT ?(2)Can you propose a new fast algorithm of DFT ?

第十二讲:数字滤波器类型与技术指标

Lecture 12 Digital filter type and technical parameters

 了解IIR、FIR数字滤波器的结构特点;滤波器的设计技术指标;IIR数字滤波器的一般设计方法 数字滤波器的技术指标

频域实行奇偶分解的FFT算法。IFFT快速算法与FFT的关系。

三、傅立叶反变换的快速计算 通带、阻带、截止频率(3dB下降)、通带与阻带边界频率、阻带衰减。无限脉冲响应数字滤波器的结构模拟滤波器到数字滤波器的转换

一、脉冲响应不变法

从时域脉冲响应保持不变原理分析导出模拟滤波器到数字滤波器的转换。

二、双线性变换法

Questions:(1)how many technical parameters must be set for design of filter ?(2)what is advantages of bilinear transform ?

第十三讲: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Lecture 13 Design of IIR filter

 掌握Butterworth、Chebyshev和椭圆滤波器的设计方法;脉冲响应设计法与双线性设计法; LPF与HPF、BPF、BSF的转换 IIR滤波器的特性

一、巴特沃兹滤波器

Butterworth滤波器的特点;相应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二、切比雪夫滤波器 Chebyshev滤波器的特点;相应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三、椭圆滤波器

椭圆滤波器的特点以及设计方法。IIR滤波器设计的频率变换方法 从克服模拟滤波器到数字滤波器转换过程中频率畸变的问题,导出双线性频率变换方法。直接Ⅰ与Ⅱ型结构;级联与并联结构;全通滤波器。

一、模拟低通滤波器到其它滤波器的变换

模拟低通滤波器转换到高通、带通、带阻滤波器的方法。

二、数字低通滤波器到其它滤波器的变换

Questions:(1)do you think Butterworth is much easier than others ?(2)what is a general steps for design of IIR filters ?

第十四讲:IIR滤波器的应用与系数量化效应

Lecture 14 Application and coefficient effects of IIR filter

 了解IIR滤波器设计中的系数量化效应和实际应用 IIR滤波器实现与系数量化效应

一、IIR滤波器的实现

IIR滤波器的硬件与软件实现方法。

二、系数量化效应IIR滤波器应用

一、小循环阻抗容积信号处理

说明滤波器的具体应用与效果。

二、DTMF双音频信号的合成Questions:(1)Is it OK for use of IIR filter in image processing ?(2)Propose other IIR filter applications.介绍用一个IIR滤波器如何完成输出一个单频率信号。滤波器系数量化效应对性能的影响分析。数字低通滤波器转换到数字高通、带通、带阻滤波器的方法。第十五讲: 线性相位FIR滤波器及窗函数设计原理

Lecture 15 Linear phase FIR filter and principle of window method

 掌握FIR滤波器的特点;线性相位概念、意义及其实现条件;FIR滤波器窗函数设计法原理。FIR数字滤波器的特点

一、基本特点

脉冲响应、差分方程、系统函数以及系统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二、线性相位特点

线性相位概念、系统设计中的意义,举例说明。

三、线性相位FIR滤波器的实现条件

如何实现线性相位,不同奇偶点数的区别。窗函数设计法原理

一、窗函数设计法原理

从时域逼近角度分析导出窗函数设计法,说明失真的情况。

二、理想低通滤波器

Questions:(1)What is the importance of linear phase for a filter ?(2)Can IIR be realized as a linear phase filter, why ?

第十六讲:窗函数设计分析与实例

Lecture 16 Design analysis and examples of window method

 掌握Hamming窗等5种基本窗函数的具体设计方法;特别是Kaiser窗设计实例 窗函数设计法分析

一、各种窗函数设计法 描述一个理想LPF的特点,特别是幅度特性。矩形窗、汉宁窗、哈明窗、布莱克曼窗、凯泽窗设计FIR的方法、特点。

二、窗函数设计法的进一步分析与总结

对窗长、窗的类型在设计中的影响做总结分析。利用凯泽窗设计FIR滤波器

一、低通滤波器设计

凯泽窗设计LPF的具体举例分析。

二、高通通滤波器设计

凯泽窗设计HPF的具体举例分析。

三、带通滤波器设计

凯泽窗设计BPF的具体举例分析。

四、带阻滤波器设计

凯泽窗设计BSF的具体举例分析。

Questions:(1)are you confident for design of FIR filter now ? why ?(2)If you are assigned to design a untypical filter, how can you do ?

第十七讲:频率取样设计与等波纹优化设计

Lecture 17 Frequency design and equal-ripple method of FIR filter design

 掌握频率取样设计方法;等波纹优化设计方法 频率取样设计法

一、频率取样设计法原理

从频率抽样形成DFT频谱,并进一步得到有限长脉冲响应的思路介绍,说明其实际失真。

二、设计实例分析等波纹逼近优化设计方法

举例说明频率取样设计法的具体过程、从不成功设计到成功设计的转变思路与方法。

一、最小均方误差优化设计 LMS准则下的优化设计介绍。

二、等波纹逼近优化设计法

Questions:(1)which is more excellent as a method ?(2)why some points must be set in transition band ?

第十八讲:系数量化效应与FIR滤波器应用

Lecture 18 Application and coefficient effects of FIR filter

 了解 FIR滤波器的系数量化效应以及实际应用 系数量化效应与溢出控制

一、系数量化效应

有限字长条件下滤波器系数的量化对频谱的影响,引起失真的情况。

二、溢出控制

怎样处理滤波器输出数据对D/A转换器或其他接收器的输入溢出问题。FIR滤波器应用

一、信号去噪

举例说明运用FIR实现限带噪声消除的实际应用。

二、信号的高频提升

Questions:(1)If to implement a FIR in a MCU, what should you consider ?(2)Propose some other application examples.最小误差意义下的频域的等波纹逼近,具体设计方法,MATLAB仿真设计举例。

一个简单的一阶高频FIR滤波器如何提升信号的高频部分。

篇2:2004数字信号处理教案

绪论部分对教科书起到一个导读的作用,对数字信号、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组成及其处理的基本概念、数字信号处理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等作了简略地介绍,对本课程讨论的内容范围作了描述。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提供一条学习本课程的学习主线,使学生了解到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在信息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的信心。由于本课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基础性较强,因此,要求学生在“信号与系统”、“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等前期课程的学习基础上,灵活地了解和掌握以下一些内容:

(1)数字信号处理的发展简史。(2)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优点。(3)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基本组成。(4)数字信号处理的实现方法。(5)数字信号处理的应用。

0.2教学要点

1.信号的分类

(1)按连续性分

模拟信号(analog signal)、离散时间信号(discrete time signal)、数字信号(digital signal)

(2)按确定性分

确定性信号(deterministic signal)、随机信号(random signal):

(3)按信号的自变量数目分

一维信号(one-dimension signal)、二维信号(two-dimension signal)和多维信号(multi-dimension signal)。

本课程主要研究一维、确定的离散时间信号。2.数字信号处理系统

(1)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SP)的定义

(2)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组成

数字信号处理系统(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system)

A/D转换器(模拟数字转换器)的功能。A/D转换一般要经过抽样(或采样)(sampling)、保持(holding)、量化(quantizing)及编码(coding)4个过程。在实际电路中,采样和保持、量化和编码往往都是在转换过程中同时实现的。

D/A转换器(数字模拟转换器)是A/D转换的逆过程。(3)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实现方式 实现方法有软件实现和硬件实现两种。

若数字信号处理器是数字计算机或微处理机,则对输入信号进行的预期处理是通过软件编程来实现的,这种实现方法称为软件实现,其优点具有多用性。若数字信号处理器是数字信号处理芯片或数字硬件组成的专用处理机,则称为硬件实现,其特点是处理速度快,能实现实时信号处理。3.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优点

与模拟信号处理系统相比:

(1)优点:精度高、灵活性高、可靠性强、容易大规模集成以及多维处理等。(2)不足:复杂性、功耗和成本等。4.数字信号处理的发展与应用

数字信号处理学科主要涉及离散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分析、离散时间信号时域分析及频域分析、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理论等众多领域。数字信号处理的发展与应用的需求是密切相关的。了解数字信号处理的发展简史有助于把握数字信号处理发展方向。

(1)由简单运算走向复杂运算:全并行乘法器在运算速度上和运算精度上均为复杂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提供了先决条件。

(2)由低频走向高频。(3)由一维走向多维。5.本课程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课程主要讨论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离散时间信号的运算与分析方法、离散时间处理系统的分析方法与设计为主线进行开展,内容涉及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和变换域(z域、频域)分析、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理论、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离散时间系统结构、数字滤波技术等。6.相关参考书

(1)唐向宏主编,数字信号处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唐向宏,数字信号处理-原理、实现与仿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唐向宏主编,MATLAB及在电子信息类课程中的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4)程佩青,数字信号处理教程(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5)A.V.Oppenheim, R.W.Schafer.Discrete-time Signals Processing, Prentice-Hall, Inc.,1997.黄建国,刘树棠译,离散时间信号处理,科学出版社,1998。

第1章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

1.1 教学要点 本章主要介绍离散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系统的基本概念,着重阐述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运算,离散时间系统的性质和表示方法以及连续时间信号的抽样等。本章内容基本上是“信号与系统”中已经建立的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概念的复习,因此,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在概念上需要强调本章在整个数字信号处理中的地位,巩固和深化有关概念,注意承前启后,加强相关概念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运用概念解题的能力。讲授本章需要解决以下一些问题:

(1)信号如何分类。

(2)如何判断一个离散系统的线性、因果性、稳定性。(3)线性时不变系统(LTI)与线性卷积的关系。(4)如何选择一个数字化系统的抽样频率。(5)如何从抽样后的信号恢复原始信号。

因此,在讲授本章内容时,应从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离散时间系统以及离散时间信号的产生为主线进行展开。信号的离散时间的表示主要涉及序列运算(重点是卷积和)、常用序列、如何判断序列的周期性等内容;离散时间系统主要涉及离散时间系统的属性(线性、时不变性、因果性、稳定性以及如何判断)、线性时不变系统(LTI)的差分方程描述以及输入和输出的关系等内容;离散时间信号的产生的主要涉及抽样间隔的限制条件以及由抽样信号恢复原始信号等内容。

1.2 教学内容

1.2.1 离散时间信号

1.离散时间信号及表示方式

(1)离散时间信号的定义;(2)序列表示、(3)数学表达式表示、(4)图形表达。2.序列的运算

(1)序列的基本运算:移位、和、积、时间尺度变换、翻褶、卷积和等。序列通过运算后将生成新序列(离散时间信号)。

(2)序列的卷积和:用图形求解卷积和过程、有限长序列卷积和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的确定。

3.常用序列

(1)单位冲激序列、单位阶跃序列、矩形序列、实指数序列、复指数序列、正弦型序列。单位冲激序列、单位阶跃序列及矩形序列之间的关系。4.序列的周期性

(1)周期序列的定义;(2)如何判断序列的周期性以及周期大小。

1.2.2 离散时间系统

1.离散时间系统

离散时间系统的功能、基本概念:系统激励、系统响应等。2.线性时不变系统(1)线性系统的定义;(2)时不变系统(又称移不变系统)的定义;(3)线性时不变系统(LTI)的定义。

3.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差分方程描述 4.单位冲激响应与系统响应

(1)单位冲激响应(单位脉冲响应)的定义;(2)线性时不变系统对任意输入序列的响应;(3)线性时不变系统可用单位冲激响应来描述。

5.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性质 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6.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因果性与稳定性

(1)因果系统的定义;(2)LTI系统是因果系统的充要条件;(3)稳定系统的定义;(4)LTI系统是稳定系统的充要条件。

1.2.3 连续时间信号的抽样

1.连续时间信号抽样的基本原理

(1)离散时间信号获取方法;(2)连续时间信号抽样(采样)的数学模型;(3)抽样信号与原连续信号的关系;(4)抽样周期、抽样频率、抽样角频率的关系。

2.抽样定理

(1)带限的连续信号的定义;(2)奈奎斯特(Nyquist)抽样定理;(3)基本概念:奈奎斯特率(Nyquist rate)、奈奎斯特间隔、奈奎斯特频率(Nyquist frequency)或折叠频率、频谱混叠等;(4)数字角频率与模拟角频率的关系。

3.连续信号的重构

(1)连续信号的重构原理;(2)低通滤波器的功能;(3)理想低通滤波器的参数设置。

1.2.3 本章相关的MATLAB命令及应用

1.离散时间信号的MATLAB表示 2.离散时间信号运算的实现 3.差分方程的MATLAB求解 4.连续信号的离散与重构

第2章 离散系统的变换域分析与系统结构

2.1 教学要点

在对信号进行描述和分析时,通常采用两种方法:时域描述法、变换域描述法。所谓时域描述法是指信号的变化和系统对信号的处理过程是时间的函数,自变量是时间变量;变换域描述法是指信号的变化和系统对信号的处理过程不是时间的直接函数,自变量不是时间变量,例如在“信号与系统”中,利用傅里叶变换将时域变换成频域,这时对信号和系统的描述则是采用频率变量。与模拟信号类似,对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的描述与分析也可采用这两种描述方法。在第一章中,对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的描述与分析就是采用时域法。由于变换域描述的最大优点可把时域中复杂的描述简化,例如可将第一章中求解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转化为简单的代数方程,使其求解大大简化,也使得对系统的特性分析更加方便。所以在第二章中引入z变换这一数学工具。

本章主要介绍z变换的定义、收敛域及基本性质、逆z变换、系统函数和频率响应等基本知识。因此,讲授本章需要解决以下一些问题。

(1)z变换的定义、收敛域。

(2)序列z变换收敛域与序列特性之间的关系。(3)求逆z变换的方法。(4)如何求系统函数。

(5)如何用极点分布判断系统的因果性和稳定性。(6)如何求系统的频率响应。(7)如何判断系统的类型。

2.2 讲授内容

2.2.1 z变换与z逆变换

1.z变换与收敛域

(1)z变换的定义;(2)z变换的收敛域(ROC);(3)零点、极点的求法;(4)序列的类型与其z变换的收敛域的关系,着重强调如何由极点分布确定对应序列的类型。

2.z逆变换

(1)围线积分法(留数法)

围线积分法(留数法)的基本原理;围线积分法(留数法)的求解步骤。(2)部分分式展开法

部分分式展开法的基本原理;部分分式展开法的求解步骤。

(3)幂级数展开法(长除法)

幂级数展开法(长除法)的基本原理;序列类型与分子分母多项式的排列关系。3.z变换的基本性质

线性、移位、z域尺度变换、z域求导数、时域卷积和定理、z域复卷积定理、帕塞瓦尔定理等。在讲解这些性质时,着重要强调这些性质的应用问题以及注意它们收敛域的变化。2.2.2 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

1.系统函数

系统函数的两种定义:(1)零状态响应的z变换与输入信号的z变换之比;单位冲激响应的z变换。

2.系统函数与差分方程的关系

着重讲解如何利用z变换以及z变换的性质求系统函数,强调z变换使问题简化的重要性。3.系统的因果稳定性

着重强调如何从z域角度,分析系统的因果性和稳定性。将时域的因果条件转化为系统函数的收敛域问题或极点分布情况的判断。将时域的稳定条件转化为系统函数的收敛域是否包含单位园的判断。

2.2.3 系统的频率响应与系统的类型

1.系统频率响应

系统频率响应的定义、系统的幅度响应以及对输入信号的幅度产生影响、系统的相位响应以及它对输入信号的延时产生影响。

2.系统频率响应的周期性

系统频率响应的周期性的证明、在离散时间系统“高、低频”的含义。3.离散系统的滤波特性

当系统输入为正弦序列时,则输出为同频率的正弦序列,其幅度受幅度响应加权,而输出的相位则为输入相位与系统相位响应之和。从频率角度分析系统对输入信号响应过程。

4.系统函数零、极点分布对系统频率响应的影响 5.系统的类型

(1)按系统对频率的不同选择性分类: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带阻滤波器、全通滤波器。

(2)按系统单位冲激响应的长度分类:无限长冲激响应(IIR)滤波器和有限长冲激响应(FIR)滤波器。

(3)按系统函数零点分布位置分类:最小相位延时系统(全部零点在单位园内)和最大相位延时系统(全部零点在单位园外)。

6.z变换与拉氏变换的关系

2.2.4 本章相关的MATLAB命令及应用

1.z变换与z逆变换的MATLAB实现

2.有理多项式的部分分式展开与多项式的乘除 3.MATLAB对系统的描述及各系统模型的转换 4.离散LTI系统的时域响应与频率响应

第3章 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

3.1 教学要点

数字信号处理中有三个重要的数学变换工具,即z变换、傅里叶变换和离散傅里叶变换,利用这些变换可以将信号和系统在时域空间和频域空间相互转换,大大方便对信号和系统的分析和处理。

三种变换互有联系,但又不同,各有自己的特点。通过第二章的讲解,使学生知道,表征一个系统的频域特性用傅里叶变换;z变换是傅里变换的一种推广,在z域进行分析问题会感到既灵活又方便,单位圆上的z变换就是傅里叶变换,因此用z变换分析频域特性也很方便。离散傅里叶变换(DFT)不同于傅里叶变换和z变换,它将信号的时域和频域都进行离散化,是离散化的傅里叶变换,更便于用计算机进行处理。由于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具有快速算法FFT,因此,在用计算机分析和处理信号时,全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FT)进行,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利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对模拟信号进行频域分析,只能是近似的,如果使用不当,会引起更大的误差。

本章主要介绍非周期序列的傅里叶变换及性质、周期序列的离散傅里叶级数及性质,重点讨论有限长序列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定义、性质、有限长序列的线性卷积和圆周卷积的关系及DFT应用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讲授本章需要解决以下一些问题:

(1)序列傅里叶变换(DTFT)的定义及性质,它与z变换的关系;(2)周期序列的离散傅里叶级数的周期性以及离散频谱的物理意义;(3)有限长序列与周期序列的关系;

(4)有限长序列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定义及性质;

(5)有限长序列的线性卷积和圆周卷积的关系,如何利用圆周卷积代替线性卷积;(6)利用DFT对模拟信号进行频域分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2 讲授内容

3.2.1 非周期序列傅里叶变换及其性质

1.非周期序列傅里叶变换

非周期序列傅里叶变换的定义;非周期序列的频谱特性;非周期序列傅里叶变换存在的条件;序列傅里叶变换与z变换的关系。2.非周期序列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对主要通过序列傅里叶变换与z变换的关系来完成教学。重点讲授序列的傅里叶变换的对称性。

3.序列的傅里叶变换、z变换和拉氏变换三者的关系

3.2.2 周期序列的离散傅里叶级数(DFS)及性质

1.离散傅里叶级数(DFS)

离散傅里叶级数的定义、周期序列频谱成分及物理含义、周期序列频谱的周期性。

2.离散傅里叶级数的性质

线性、移位、调制特性、周期卷积和、周期序列相乘等,着重强调如何计算周期卷积和以及在应用这些性质时要注意周期大小。3.2.3 有限长序列的离散傅里叶变换(DFT)

1.DFT的定义

有限长序列与周期序列的关系、DFT的定义。着重强调有限长序列的频谱的离散性以及DFT隐含有周期性。2.DFT与z变换的关系

有限长序列的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是z变换在单位圆上等距离的抽样值、是序列的频谱 在 上的N点等间隔抽样。

3.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性质

在讲解DFT的性质时,应与傅里叶变换的性质对照讲授。对应于傅里叶变换中的时移性质和线性卷积定理,DFT有循环移位性质和循环卷积定理。

(1)离散傅里叶变换(DFT)适用于有限长序列,和 只有N个值,但隐含周期性。

(2)循环移位(又称圆圆移位)与线性移位的区别、循环移位实现步骤。(3)圆周卷积(循环卷积和)的求解过程。(4)DFT的对称性。

4.有限长序列的线性卷积与圆周卷积的比较(1)具有不同的卷积特性

序列的线性卷积对应于频域的DTFT或z变换相乘、有限长序列的圆周卷积对应于频域的DFT相乘。

(2)对运算对象的要求不同

线性卷积的对象可以是有限长或无限长非周期序列,若两个序列的长度分别为 和,则线性卷积获得的序列 的长度为:。

圆周卷积的对象是两个同长度(若长度不同,可用补0的方法达到相同的长度)的有限长序列,并且圆周卷积的结果也是具有同一长度的有限长序列。

(3)两种卷积的关系 若两个序列分别是长度为 和 的有限长序列,则两个序列的线性卷积 有 个只有当圆周卷积的长度时,可以用圆周卷积代替线性卷积。非零值。点圆周卷积 是线性卷积 以 为周期的周期延拓序列的主值序列。即

3.2.4 频域抽样定理

1.时域抽样导致频域周期延拓,频域抽样导致时域周期延拓。2.对有限长序列的频谱抽样不产生时域混叠的条件限制。

3.2.5 利用DFT处理连续时间信号时注意的问题

1.采用DFT进行数字频谱分析的参数选择

采样频率、频谱分辨率、DFT点数、最小记录长度。2.频谱泄露

频谱泄漏的定义、频谱泄漏产生的原因、减少频谱泄露的方法。

3.栅栏效应

栅栏泄漏的定义、栅栏泄漏产生的原因、减少栅栏泄露的方法。3.2.6 本章相关的MATLAB命令及应用

1.求系统幅度响应函数与相位响应函数

2.傅里叶变换的MATLAB实现

第4章 数字滤波器的基本结构

4.1 教学要点

数字滤波器是语音与图像处理、模式识别、雷达信号处理、频谱分析等应用中的一种基本的处理部件,它能满足滤波器对幅度和相位特性的严格要求,避免模拟滤波器所无法克服的电压漂移、温度漂移和噪声等问题。从频率角度来看,离散LTI系统对信号的响应过程实质上是对信号滤波的过程,这时,离散LTI系统称为数字滤波器。通过前面三章的教学,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了描述数字滤波器的方法:单位冲激响应和系统函数。本章将从系统的实现角度,讨论如何利用系统函数设计数字滤波器的结构,以及结构对系统性能有什么影响等问题。讲授本章需要解决以下一些问题:

(1)实现一个数字滤波器需要的三种基本运算单元和表示方式。(2)研究滤波器实现结构的意义。(3)系统函数与数字滤波结构的关系。(4)IIR数字滤波器的基本结构。(5)FIR数字滤波器的基本结构。

4.2 教学内容

4.2.1 数字滤波器类型及结构表示方法

1.数字滤波器的功能:数字滤波器是指输入和输出均为数字信号,通过一定运算关系改变输入信号所含频率成分的相对比例,或者滤除某些频率成分的器件。

2.数字滤波器的基本运算单元:加法器、单位延时器和常数乘法器。3.基本运算单元的表示:方框图、信号流图。

4.研究数字滤波器结构的意义:不同结构所需的存储单元及乘法单元数不同,前者影响复杂性,后者影响运算速度。

5.系统函数与数字滤波结构的关系:数字滤波器的基本结构主要由系统函数决定,同一系统函数采用不同的表达形式可获得不同系统结构图。

4.2.2无限长单位冲激响应数字滤波器的特点与基本结构

1. IIR数字滤波器的特点。

2. IIR数字滤波器的基本结构:直接Ⅰ型、直接Ⅱ型(典范型)、级联型、并联型。3.不同结构的特点:主要涉及运算速度快慢、各基本节的误差是否相互影响、误差大小、调整零极点位置难容等。

4.2.3有限长单位冲激响应数字滤波器的特点与基本结构

1.FIR数字滤波器的特点。

2.FIR数字滤波器的基本结构:横截型(卷积型、直接型)、级联型。

3.不同结构的特点:主要涉及运算速度快慢、各基本节的误差是否相互影响、误差大小、调整零极点位置难容等。

4.2.4数字滤波器的格型结构

1.全零点FIR数字滤波器的格型结构。2.全极点IIR数字滤波器的格型结构。3.零极点IIR数字滤波器的格型结构。

4.2.5 本章相关的MATLAB命令及应用

1.系统互联函数命令

2.系统不同结构的实现 3.系统格型结构的实现函数

第5章 快速傅里叶变换 5.1 教学要点

在理论上,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并非一种新的变换,而是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一种有效的计算方法。利用DFT的周期性和对称性等性质,可以减低DFT的计算复杂度,且长度越长,减低的效果越明显。因此,在工程上,FFT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章主要介绍按时间抽选的基-2FFT算法(DIT-FFT)和按频率抽选的基-2FFT算法(DIF-FFT)的基本原理、算法特点,离散傅里叶逆变换的快速算法(IFFT)和数字信号处理的FFT实现。

因此讲授本章时,强调学习本掌握FFT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5.2 教学内容

5.2.1 快速计算DFT的改进途径.直接计算N点DFT的运算量

(1)数字滤波器结构不同,所需的存储单元及乘法单元数则不同,前者影响复杂性,后者影响运算速度。

(2)分析直接计算DFT的复数乘法次数、实数乘法次数,以及复数和实数加法次数。2.减少运算量的基本途径

(1)的性质:共轭对称性、周期性、可约性和特殊值。

(2)减少DFT运算量的基本思想: 3.快速DFT的类型 时域-FFT、频域-FFT 减少乘法次数。将长序列的DFT分解为若干个短序列的DFT的组合,从而大大减少运算量。

5.2.2 时间抽选基-2FFT算法(DIT-FFT)

1.DIT-FFT算法的基本原理

使用的条件、算法原理、基本蝶形运算结构、DIT-FFT算法的流程图的绘制等。2.DIT-FFT算法的特点

(1)“同址”或“原位”运算。采用原位运算结构,便于节省存储单元,降低设备成本。(2)输入序列的排列顺序,输出序列的排列顺序。(3)蝶距规律。(4)系数因子的确定。3.DIT-FFT算法的运算量

复数乘法次数、实数乘法次数,以及复数和实数加法次数。

5.2.2 频率抽选基-2FFT算法(DIF-FFT)

1.DIF-FFT算法的基本原理

使用的条件、算法原理、基本蝶形运算结构、DIF-FFT算法的流程图的绘制等。2.DIF-FFT算法的特点

(1)“同址”或“原位”运算。采用原位运算结构,便于节省存储单元,降低设备成本。(2)输入序列的排列顺序,输出序列的排列顺序。(3)蝶距规律。(4)系数因子的确定。3.DIF-FFT算法的运算量(1)复数乘法次数、实数乘法次数,以及复数和实数加法次数。(2)频率抽选FFT算法与时间抽选的FFT算法的区别。

频率抽选FFT的计算量与时间抽选的FFT算法相同,频率抽选FFT算法也具有原位计算的优点,与时间抽选FFT算法的主要区别是蝶形运算结构不同。

5.2.3 离散傅里叶逆变换的快速算法

(1)比较IDFT公式与DFT公式的区别(2)利用FFT结构实现IFFT

5.2.4 数字信号处理的FFT实现

1.线性卷积的FFT实现

(1)两个有限长序列和的线性卷积直接计算量。

(2)用圆周卷积(循环卷积)来代替线性卷积的原理、使用的条件以及计算量。(3)线性卷积的FFT实现步骤。2.线性相关的FFT算法实现

(1)线性相关的概念。

(2)线性相关的FFT原理、使用的条件以及实现步骤。3.分段卷积

(1)分段卷积的目的以及如何分段。

(2)分段卷积通的两种方法:重叠相加法和重叠保留法。

(一)重叠相加法 ①重叠相加法的基本原理 ②重叠相加法的实现步骤

(二)重叠保留法

①重叠保留法的基本原理 ②重叠保留法的实现步骤 *5.2.5 线性调频z变换

1.线性调频z变换定义 2.CZT的算法基本原理

3.线性调频z变换与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比较

第6章 无限长单位冲激响应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6.1教学要点

数字信号处理主要包括离散时间信号分析与离散时间系统(又称为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和实现。在前面章节,我们着重讲授了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的基础知识、如何利用z变换和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来分析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以及在应用DFT分析问题时,如何降低DFT的运算复杂度,提高它的运算速度。在本章和下一章则着重介绍了两种数字滤波器:IIR滤波器和FIR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并比较它们各自的特点。因此让学生掌握这两种滤波器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实际的滤波器可能是这两种滤波器的组合。

滤波器是一类信号处理系统,它分为两大类:模拟滤波器和数字滤波器,功能是保留有用的信号分量而滤除无用的信号分量,使输出信号满足设计要求。一般的滤波器的作用是通过一定频率的信号,而过滤其它频率成份。模拟滤波器(analog filter)是用电阻、电容、电感和放大器等设计和实现的滤波器,数字滤波器(digital filter)是用加法器、乘法器和延迟器等设计和实现的。

本章主要介绍滤波器的性能特性和类型、巴特沃思(Butterworth)滤波器的特性,重点介绍用冲激响应不变法和双线性变换法设计IIR数字滤波器的变换原理以及模拟滤波器的数字化方法。因此,讲授本章需要解决以下一些问题:

(1)设计数字滤波器的一般步骤。(2)模拟低能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3)根据模拟滤波器设计数字滤波器的两种方法:冲激响应不变法和双线性变换法。

域到 域的变换。

(5)从低通数字滤波器到各种数字滤波器的频率变换:平面变换法,直接在 域进行。(4)从模拟滤波器低通原型到各种数字滤波器的频率变换:从

6.2教学内容

6.2.1 数字滤波器的性能指标与设计步骤

1.数字滤波器的分类

滤波器可广义地理解为一个信号选择系统。它让某些信号成分通过,阻止或衰减另外一些成分。数字滤波器有多种分类,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1)按单位冲激响应长度分类

无限长单位冲激响应数字滤波器(IIR)、有限长单位冲激响应数字滤波器(FIR)。(2)按有无递归结构分类

递归型和非递归型。递归表现为实现过程中出现反馈回路。

通常,IIR滤波器的系统函数有分母,需用递归型结构实现;FIR滤波器的系统函数无分母,需用非递归型结构实现(特殊情况可以用递归型结构实现)。

(3)按频率响应的通带特性分类

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带阻滤波器和全通滤波器。

2.数字滤波器的描述方式

通常滤波器有四种描述方式:差分方程、单位冲激(脉冲)响应、系统函数、频率响应函数 3.数字滤波器的技术要求

(1)频率响应的幅度特性指标

通带、过渡带及阻带; 通带截止频率、阻带截止频率、通带内允许的最大衰减、阻带内允许的最小衰减。

(2)相位响应的特性指标

线性相位、非线性相位

(3)数字滤波器的设计的基本原理

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就是按照给定的滤波处理系统的性能要求,设计一个因果、稳定的数字系统去逼近这个性能要求,并且用一个有限精度的运算去实现这个系统。滤波器性能一般用系统频率特性 来说明,具体涉及以下三个参数:(1)平方幅度函数说明幅度特性(2)相位函数说明系统相位特性(3)群延时

4.IIR数字滤波器设计的一般步骤(1)IIR数字滤波器设计方法(2)IIR数字滤波器设计步骤

6.2.2 冲激响应不变法

1.冲激响应不变法的基本原理 2.模拟滤波器的数字化方法

3.冲激响应不变法的实现步骤 4.冲激响应不变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5.模拟滤波器设计方法

(1)幅度平方函数确定系统函数的基本原理(2)巴特沃思滤波器

6.相关的MATLAB函数命令的使用

6.2.3 双线性变换法

1.双线性变换法的基本原理

2.模拟滤波器的数字化方法 3.双线性变换法的实现步骤

4.双线性变换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5.相关的MATLAB函数命令的使用

6.2.4 IIR数字滤波器的频率变换

1.频率变换设计IIR数字滤波器的常用设计方法 域到 域的变换法、平面变换法。

(1)域到 域的变换法

首先设计一个模拟原型低通滤波器,然后通过频率变换把它转变成所需要的模拟高通、带通或带阻滤波器,最后再使用冲激响应不变法或双线性变换法映射成相应的数字高通、带通或带阻滤波器。该方法的缺点是有混叠失真,因此不能用于数字高通和带阻滤波器的设计。

(2)平面变换法 首先设计一个模拟原型低通滤波器,然后采用冲激响应不变法或双线性变换法将它转换成数字原型低通滤波器,最后通过频率变换把数字原型低通滤波器变换成所需要的数字高通、带通或带阻滤波器。

2.原型低通滤波器和实际模拟滤波器之间的频率与平面变换关系 3.数字低通滤波器设计各类IIR数字滤波器 6.2.5 本章相关的MATLAB命令及应用

1.冲激响应不变法设计函数 2.双线性变换设计函数 3.频率变换设计法设计函数

第7章 有限长单位冲激响应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7.1教学要点

本章主要介绍FIR数字滤波器的特点、性质和设计,并较比较IIR滤波器和FIR滤波器各自的特点。由于FIR数字滤波器始终是稳定,而且在单位冲激序列满足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严格的线性相位,因此FIR数字滤波器应用广泛。

FIR数字滤波器设计不能利用模拟器的设计结果,因此相同功能的IIR滤波器和FIR滤波器,其设计方法是在不相同的。本章主要介绍两种设计方法:窗函数设计法和频率采样设计法。因此,讲授本章需要解决以下一些问题:

(1)线性相位FIR滤波器的特点、线性相位条件以及的频率响应特点。(2)窗函数设计方法。(3)频率采样设计方法。(4)IIR与FIR滤波器的比较。

7.2教学内容

7.2.1 线性相位FIR数字滤波器的特点

1.线性相位概念

2.线性相位FIR滤波器的条件和特点(1)相位特点

(2)幅度特点

(3)四类FIR数字滤波器特性

根据单位冲激响应 的奇偶对称性和 的取值奇偶,对线性相位FIR滤波器的幅度响应的讨论可分为四种情况:

① 偶对称,为奇数

FIR滤波器的幅度特性的特点是:关于、、偶对称,可以实现所有滤波特

性(低通、高通、带通、带阻等)。② 偶对称,为偶数

FIR滤波器的幅度特性的特点是:对 呈奇对称(),不能实现高通滤波器或

带阻滤波器。

③ 奇对称,为奇数

FIR滤波器的幅度函数的特点是:当、、时,只能实现带通滤波器。

④ 奇对称,为偶数

FIR滤波器的幅度函数的特点是:当、时,不能实现低通、带阻滤波器。

3.线性相位FIR数字滤波器零点分布特点 7.2.2窗函数设计法

1.设计原理

2.窗函数设计法的不足

3.常用窗函数及选取原则(1)常用窗函数

(2)窗函数的选取原则

4.窗函数法设计步骤

7.2.3频率采样法设计FIR数字滤波器

1.设计原理

2.线性相位的约束

满足,为奇数的情况。

(2)对于第二类线性相位FIR滤波器,即满足,为偶数的情况。

(3)对于第三类线性相位FIR滤波器,即满足,为奇数的情况。

(4)对于第四类线性相位FIR滤波器,即满足,为偶数的情况。

3.频率采样法的设计步骤

(1)对于第一类线性相位FIR滤波器,即7.2.4 本章相关的MATLAB命令及应用

1.窗函数设计法的相关函数 2.频率抽样法设计函数

3.其它方法设计FIR滤波器的相关函数

第8章 数字信号处理中的有限字长效应

8.1 教学要点

在数字系统中,无论是用硬件还是用软件实现的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目前数的表示总是用有限长的二进制数码来表示,这种用有限字长表示数(精度有限)的方法必然给原有无限精度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带来影响,这种影响称为数字信号处理中的有限字长效应。本章简要介绍有限字长效应在将模拟信号量化为数字信号过程中的A/D量化效应、将系统参数(如数字滤波器系数)表示为有限位二进制数时产生的系数量化效应以及在运算过程中由于字长限制而进行尾数处理引起的计算误差。

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一些内容:

(1)二进制数的表示及定点制的量化误差;

(2)在二进制定点数的运算中,什么情况会出现溢出,什么情况需要量化,溢出和量化分别会带来哪些问题。

(3)为什么要对量化误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它对量化误差做了哪些假设。(4)如何利用系数量化效应来确定系统极点位置的变化。

8.2 教学内容

8.2.1 量化与量化误差

1.二进制数的表示及特点(1)基本概念

定点制、浮点制、分组浮点制;原码、反码和补码;截尾、舍入。

2.定点制的量化误差及A/D量化效应

(1)定点制截尾误差(2)定点制舍入误差

3.A/D变换的量化效应

8.2.2 有限字长对数字系统的影响

1.系数量化对滤波器零点、极点位置的影响

篇3:2004数字信号处理教案

DSP学科的基本理论是基于经典的数值分析技术和20世纪40~50年代发展起来的采样理论, 从1969年第一本《数字信号处理》专著出版,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陆续在一些世界著名大学开设。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 该课程教材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教学的对象也从研究生课程或本科选修课变成专业基础必修课。目前, 国内所有大学面向电子信息、通信和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本科生都开设了《数字信号处理》课程, 主要内容为确定性数字信号处理的概念和方法。该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很强, 突出数学分析, 工程概念薄弱[1], 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为适应电子技术的发展, 使学生所学尽可能的与社会发展接轨, 对数字信号处理这一课程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数字化学习成为一种接受教育的新方式, 它包括了新的沟通机制和新的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本文讨论在新形势下, 如何充分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 改变以往静态的演示性教学方式, 建立新的沟通机制;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功能, 强调个性化学习, 提高教学效果。

1 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特点

数字化学习 (e-Learning) 是一种以数字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美国教育技术首席执行总裁论坛在2000年6月召开的以“数字化学习的力量:整合数字化内容”为主题的第三次年会中, 已提出了“数字化学习”的观念[2]。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 数字化学习资源越来越丰富, 从数字音频、数字视频、多媒体软件、网站、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在线讨论、数据文件及数据库等等, 到近年来大规模网上公开课、微课, 慕课的兴起, 信息技术与教育联系得越来越紧密。数字化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而目前, 在校大学生数字化学习的理念和应用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 甚至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在观念上仅把网络等媒体作为检索信息、通讯和娱乐的工具, 而对其蕴含的学习功能却没有充分认识[3]。

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 学习模式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 学习者的学习讲不仅仅依赖于传统的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 而是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 由依赖书本学习转向利用资源学习, 形成新的沟通机制。

(2) 由按部就班的线性学习转向具有个性特征的非线性学习。

(3) 由死记硬背式的学习转向主动建构性的学习。

(4) 由依靠教师的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及信息学习环境的支持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培养创新意识提供了理想的条件,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 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2.1 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程教学中, 老师主要起到引领的作用, 老师对课程内容的热情比较难通过单方面的讲授传达给学生, 激发期学生的主动性。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 学习资源非常丰富, 各学科都可以利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将数字化学习资源与课堂教学进行结合, 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使用,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培养终身化学习能力[4]。

具体在授课过程中, 充分利用网络和相关技术, 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新的双向交流环境, 重视教学的过程。在课前课后, 通过网络, 给学生提供预习自学、课后复习的平台, 针对每一课的目标、重点, 提出问题, 由学生自己动手, 亲自寻找答案, 得出结论反馈给教师。在主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 “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 问题的设置可以灵活多样, 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绪论课时, 请同学们讨论信号处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后续增加“幽默讲卷积”、“怎样理解傅里叶变换”、“信号频谱的概念与意义”、“频谱分析中窗函数的使用”等专题讨论。教与学的整个环节都强调利用资源而不仅仅依赖书本, 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专业内容网站、信息检索、电子图书馆、远程学习与网上课堂等建立新的沟通机制。课程的授课形式是教师课堂上讲授, 但教师会提供十分丰富的课程资料, 教师会出现在网络讨论平台和其他媒体上;同时, 也鼓励学生们课后通过讨论模块互相交流, 展现自己。

2.2 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学生的思想不是一个需要填充的容器, 而是需要点燃的木头, 只有通过老师和学生的积极交流, 而不是简单地授课填充学生的脑袋, 才能点燃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课程教学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仅仅局限于课堂上, 课后答疑以及作业, 考试环节的反馈, 数字化资源与课堂教学的结合的新模式下, 通过教师的“导学”作用, 倡导学生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自主探究性学习, 由按部就班的线性学习转向非线性学习。利用数字化资源, 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 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以及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5]。

课程实验是学生们动手能力, 综合能力培养的平台。以往的实验中, 由于采用Matlab软件仿真方式, 学生往往满足于编写和理解程序, 而不是将精力放在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理解上;在较短的上机实验时间内, 学生仅能完成指定算法的验证, 无法根据自己对概念的理解, 通过尝试改变算法的实现方式, 加深对概念本身的理解等问题。因此, 本文研制了基于Matlab的《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教学系统 (图1) , 旨在充分利用Matlab软件在可视化编程和数值计算方面的优势, 详细生动地揭示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的物理实际意义, 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 提高学生学习质量。该系统既可以在理论教学课堂上演示课程中比较重要的概念, 同时也可以安装在实验室的计算机上, 同学们动手操作, 观看演示结果, 增加对实验的感性认识, 然后再做编程调试, 提高同学们的兴趣。

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 彻底摆脱死记硬背, 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 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 以学习小组, 实验团队的形式, 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交流讨论,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6]。

2.3 建立新的评价模式

目前, 课程采用的考核方式是传统的平时成绩占10%, 实验成绩占20%, 期末卷面成绩占70%的形式。平时成绩主要由上课考勤和平时作业组成, 而考勤“代答”和作业抄袭现象迟迟无法完全杜绝, 这就降低了平时成绩的公正性和真实性。笔试中, 由于课程涉及到的数学计算相对复杂, 很多学生死记硬背数学公式, 无法真正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理解程度。所以, 此次教学改革对课程考试方式作了改变, 具体做法为:1评价过程分散至学习过程, 并且脱离形式化。学生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尝试自己的新想法。尝试不同学习小组的成员, 作业互评机制, 使学生为自己的学习承担更多的责任。希望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全面数字化资源中来, 而并不只是依照传统的学习方法参与到这门课的学习中来。广泛使用课堂作答、小论文等考核方式, 将学生在平日中提交的小论文、课堂讨论及作业得分计入总分的分值适当提高, 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成绩的真实性、公正性, 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7]。2笔试以开卷考试为主, 题目设计应灵活, 出题原则遵循减少死题目, 增加活操作;减少死记忆, 增加活分析、活应用, 促进学生的应试技巧由死记硬背转向融会贯通。课程将十分强调学习小组以及利用社会媒体, 建立个人学习网络和学习小组。课程任务包括:学生建立自己的电子学习档案, 里面有文本, 声音, 视频, 链接等等, 根据自己的选择创立。这个电子文档将储存与本课程相关的资料, 也能通过一定的数字方式呈现出来。教师授课过程中, 学生会根据课程主题完成电子学习档案的建立, 并有计划地将数字化应用到自己的档案当中, 这些都会在学生的评分中体现出来。

3 结束语

本文讨论了数字化学习环境下,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变, 为探究性学习搭建了一种交互的学习情境。改变了以往单纯课堂教学方式, 满足了学生主动探究的需要, 从而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和建构性的学习过程。通过建立数字化学习的沟通机制, 满足多元化的学习需要。通过资源整合, 问题驱动, 学法指导, 分组竞争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 提高教学效果。

数字化学习的兴起和发展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教育信息化、全民化的进程从一校、到全国再到全球;教育也从单一模式、单一地域向多模式、全球化发展。在全面数字化资源环境下, 学生使用数字终端, 在教师的组织、帮助和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让学生拥有学习方法的选择权。数字化学习不能取代课堂的教育, 但作为一种强大的辅助工具必将深深影响课堂教学的模式。

摘要:本文讨论了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 如何充分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 在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以及评价体系的转变等方面进行改革。改变以往静态的演示性教学方式, 建立新的沟通机制;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功能, 强调个性化学习, 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改革,数字化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陈华丽, 程耕国.“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两课优化整合的探讨[J].中国电子教育, 2009 (3) :48-51.

[2]杨曼, 王运武.中国数字化学习资源研究综述[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4, 10, 28 (5) .

[3]谢舒潇, 吴芸, 谢雨萌, 李招忠.在校大学生数字化学习特征调查与分析[J].理论探讨, 2005 (6) .

[4]任锁平, 刘瑞儒.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现状的个案研究:以延安大学为例[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2, 8, 26 (4) .

[5]章国英, 张燕, 施称.数字化学习环境及学习过程的优化[J].现代教育技术, 2009, 19.

[6]郑旭媛, 田心.“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研究型教学改革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 2007, 15 (3) :513-514.

篇4:2004数字信号处理教案

保险期间 (Duration of Insurance)也称保险期限,是指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的起讫期间,保险人只对保险期间内发生的保险事故或事件承担赔偿或给付的义务。海上货物运输保险的保险期间是海上保险合同的重要内容,世界各国的海上保险条款都对保险期间做了明确的规定。伦敦保险协会条款(Institute Cargo Clauses,ICC)、美国协会货物保险条款(American Institute Cargo Clauses,AICC)、中国海洋货物运输保险条款(China InsuranceClauses,CIC)是我国对外贸易中最常见的货物运输保险条款,三种保险条款对保险期间的规定不尽相同,本文加以比较,以期更加准确的界定不同条款下保险人赔偿责任界限。

一、ICC2009、CIC2009和AICC2004概述

英国是最早制定海上保险条款的国家。1912年,伦敦保险协会根据1906年英国《海上保险法》和1779年英国国会确认的“劳埃德船、货保险单”,制订了伦敦保险协会条款,经多次修订后于1963年1月1日形成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海上货物保险条款。为了适应国际航运和贸易的发展,伦敦保险协会在1982年对1963年条款做出重大修改,即ICC 1982。26年后,伦敦保险协会条款被再次修订。2008年11月24日,联合货物保险委员会(Joint Cargo Committee)公布了新的协会货物运输保险条款,对ICC 1982条款进行了一些合乎时宜的改变,于2009年1月1日生效,即ICC 2009。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保险市场,其海上保险在国际海上保险业中占有重要地位。1898年,美国成立了海上保险人协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Marine Underwriters,AIMU),其下设一个“货物委员会小组”(Sub-committee of the Cargo Committee),专门制定美国协会货物保险条款。该委员会小组分别在1949年2月和1966年1月推出了保险条款版本,均采用单一货物保险条款的格式,其结构比较松散。2004年,美国海上保险人协会推出了新的“2004年美国协会货物保险条款”,即AICC 2004,将保险条款进一步划分为四套货物保险条款供被保险人按实际需求选用。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海洋货物运输保险主要使用中国产物保险公司条款和英国保险协会条款。1963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基本全面引用伦敦协会货物运输保险条款的基础上制定了海洋货物运输保险条款,中国保险市场首次使用了自己的海洋货物运输保险条款。1963年条款经过1972年4月和1976年1月的两次修订后,于1980年再次修订,1981年1月1日开始实施,即CIC 1981,最终确立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海洋运输货物条款在国际海上保险中的地位。由于我国相关法律的制定和调整以及伦敦协会条款的变革,2006年初,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船舶货运险部做出了修改海洋货物运输保险条款的计划。2007年上半年成立工作小组,并于2009年推出了新的海洋货物运输条款,即CIC 2009。

ICC 2009、CIC 2009和 AICC 2004这三种保险条款都对保险期间做了明确的规定。ICC 2009年以“运输条款”、“运输合同终止条款”和“航程变更条款”形式出现;AICC 2004在“保险期间”标题下设“运输条款”、“退货或拒绝”“拼箱/拆箱”三个条款来规定;CIC 2009在“保险期间”的标题下用三个条款来规定。三个保险条款主体上一致,但在具体规定上有所不同,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好的界定保险人的责任,减少纠纷。下面以伦敦保险协会条款为基础对三种保险条款的保险期间加以比较。

二、正常运输条件下保险责任的起讫

(一)保险责任的开始

ICC 2009认为保险期间的开始是从货物在保险合同所载明的起运地仓库或储存所开始搬移时起算。换言之,货物从起运地仓库或储存处所每搬移一件,保险人就开始负责一件。例如,货物自仓库开始移动到卡车上的过程中,发生灭失或损坏,则属于保险责任期间范围。如果发货人委托其他单位代办仓储、代办发运,则代办运输单位的仓库或储存处所为起运地仓库或储存处所。

CIC 2009借鉴了ICC 2009的规定,保险期间的规定没有太大的差异,只不过ICC 2009强调向运输工具装载的目的是为了“开始运输”,而2009 CIC条款并没有此种限制,在实践中承保开始的时间有可能比ICC 2009更早。例如将货物从仓库装到卡车上过几天以后才开始运输,运输之前的风险按照CIC 2009是属于承保范围的,而按照ICC 2009却不在承保范围之内。

AICC 2004则认为保险效力在下列两种情况下分别开始:一是自保险标的基于起运的目的而离开仓库时开始其效力;二是被保险人未履行贸易合同义务而将货物运交海上运输工具的舷侧或船上开始效力。同时,在第一种情况下,AICC 2004强调货物已“离开”载明的仓库货储存处所,保险责任才开始。因此,在保险单所载明的起运地仓库或储存处所装上运输工具过程中发生的损害,或装上运输工具尚未启程时发生的损害,均属于货物未“离开”起运地的情况,保险期间尚未开始。

(二)保险责任的持续

ICC 2009、CIC 2009和 AICC 2004都认为保险合同在正常运输期间,其效力不受影响。如果在此期间发生事故,保险人负责赔偿。如果运输脱离正常范围,保险责任即告终止。只是AICC 2004在“运输条款”的第5条进一步强调:“本保险合同的条件是,除非被保险人、受让人、收货人或索赔人无法控制的情况下,货物运输不应中断或停止,否则被保险人、受让人或索赔人在其所能控制的情况下,应采取合理且迅速的处置措施。”这一规定在于强调被保险人有义务维持货物在运输目的范围内不受中断或停止的影响,除非由于被保险人无法控制的原因,否则为维持运输的持续,应采取合理且迅速的处置措施。

(三)保险责任的终止

1.完成运输合同的保险责任终止。ICC 2009、CIC 2009和AICC 2004都规定,完成原定运输合同目的,则保险效力终止。所不同的是,ICC 2009和CIC 2009规定,当保险标的货物运交保险合同所载明的目的地最后仓库或储存处所,并且从运输车辆或其他运输工具完成卸货时,保险责任才终止。而AICC 2004却并未强调这一点。因此,对于被保险货物到达运输合同目的地的卸货风险AICC 2004不予以承保,而ICC 2009和CIC 2009是予以承保的。保险标的货物未运抵最终目的地,而是运送到其他仓库或储存处所时,只符合原定运输合同“视为”已经完成,保险效力终止。

2.正常运输过程以外储存或分配时保险责任终止。为限制被保险人或其受雇人在非正常运输过程中的临时仓储,ICC 2009、CIC 2009和AICC 2004都认为当货物仍然装在运输工具上,但其被保险人或其受雇人决定不继续正常的运输而是将货物储存在运输工具内,保险责任终止,但具体规定上有所不同。AICC 2004措辞较为简单,仅表述为“通常运输过程以外的储存目的”的其他仓库或储存地点,而ICC 2009和CIC 2009规定的比较详细:“被保险人或其受雇人在正常运输之外选择任何运输车辆或其他运输工具储存货物。”同时,ICC 2009特别强调使用集装箱储存货物也会导致保险责任的终止,以适应现代运输方式的发展。当货物卸离海轮后,被保险人不准备将其运往原保险单载明的目的地,而欲将其分配、分派到其他不同的目的地,此时该分配、分派地点被视为“最后目的地”,保险责任终止。ICC 2009、AICC 2004和 CIC 2009在这一点上规定相同,只是ICC 2009和 CIC 2009强调要“完成卸货”,AICC 2004强调运输工具的“运抵”。

3.在最后卸货港重新出售时保险责任终止。如果保险标的的货物在完成原定运输目的后,再运往另外一个新的运输目的,可能会使原保险人承受原保险合同订立时所未考虑的风险。对此,ICC 2009、CIC 2009和AICC 2004都明确限制了被保险货物在卸货港卸货重新出售后,保险人所保风险的续存期间。ICC 2009和CIC 2009认为保险标的开始向其他目的地转运而开始搬移时,保单就终止。AICC 2004却在“运输条款”的第3条详细规定了期限安排:“若在本保险合同有效期内,保险标的在最终卸货港卸货完成日的午夜时起算届满15日之前,保险标的再次出售并将运往保险合同以外的目的地时,保险标的在该卸货港储存期间仍受保障,直到再次起运或前述15日届满为止,该终止的时间和地点,依其实际情况,以先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为准。若出售保险标的的买卖合同生效日在前述15日届满后,而保险合同仍属有效时,保险合同应自买卖合同生效日起终止。”

4.卸离海轮后60天期满时保险责任终止。ICC 2009、AICC 2004和CIC 2009都采用了空间和时间双重限制保险期间的方法,除规定保险责任在上述地点终止外,还规定了被保险货物在最后卸货港全部卸离海船满60天,保险自动终止。60天期限的限制主要是为了避免被保险人久不卸货而增加保险人责任的情况。但是60天期限届满后如何处理,三个保险条款不同。ICC 2009和CIC 2009规定被保险人认为60天的期间不足,则须另行再保,而不能采取续保方式,以缴纳附加保险费的办法延长原保险合同的有效期间。而AICC 2004规定,只要被保险人及时通知保险人并加缴保险费,保险责任可最多继续延长30天,但被保险人须在原定60日届满之前及时通知保险公司。

三、非正常运输条件下保险责任的处理

(一)保险责任的扩展

按照英国普通法“危险不能变更”的原则,不论其是否属于被保险人的行为所致,原则上保险在危险发生变更后终止,但是出于对被保险人的救济,有了扩展责任条款的规定。这个条款规定了保险责任期间开始后,保险货物在运输途中由于被保险人无法控制的运输延迟、任何绕航、被迫卸货、重新装载、转船以及对船东或租船人根据运输契约或租船合同所赋予的权力所作的任何航海上的变更,被保险人无须通知被保险人,也无须另付保险费,保险也继续有效。这个规定实际上扩展到“仓至仓”运输以外的范围。在该款下,当保险标的货物发生被保险人无法控制的原因而被合法变更航程时,被保险人不应承受保单效力终止的影响。ICC 2009、CIC 2009和 AICC 2004在这一点上规定是一致的。

但是AICC 2004在“退货或拒绝(Shipments Returned or Refused)”条款中进一步规定:“当被保险人或收货人拒绝或不能收受保险标的时,依据原定保险合同的规定,在迟延或退货期间,或者直到另外以其他方式处理以前,本保险单对该保险标的扩展保障范围,但被保险人必须在获知此情况时立即通知保险公司,如有必要应加缴保险费。”当发生“退货”或“拒绝”时,不论是按照原定航程的返航还是依另外的航程回航,不论保险标的货物是否受损,只要被保险人获悉此情况时立即通知保险人,保险人在衡量由此增加的风险后,重新计算保险费,被保险人缴纳增加的保险费,保险人仍然承担责任。这实际上将保险保障范围扩展至退货期间。

(二)航程中止

航程中止(voyage suspension)是指由于航程受阻或者船东决意放弃航程等被保险人无法控制的原因,被保险货物在运抵保险单载明的目的地运输合同在保险单载明的目的地以外港口或处所终止,或者航程在保险责任终止以前先告终止。按照ICC 2009和CIC 2009,出现航程中止的情形,被保险人可以以续保的形式继续承保,直到被保险货物在非保险单所载明的目的地卸载出售或交货时止,但保险人继续负责的时间必须在货物在卸载地全部卸离海港后的60天内。如果被保险货物在卸载港全部卸离海轮后60天内,仍被运往保险单所载明的原目的地或其他目的地,保险责任的终止仍按“仓至仓”的原则处理。

AICC 2004规定航程中止属于被保险人无法控制的原因而中断运输,对保险合同的效力没有影响,不须加缴保费。

(三)航程中断

航程中断(voyage interruption)是指运输期间内,由于特定的原因致使运输过程暂时不能继续。ICC 2009和CIC 2009对此没有规定,AICC 2004规定了两种航程中断的情形:

1.由于保险人的原因中断。AICC 2004中的“运输条款”第6条规定:“保险公司为了证实货物的毁损或灭失,因其所指派或代表的公证人的要求而影响保险标的的运输时,货物适用原定保险合同的条件,无须另外增加保险费,也无须通知保险公司,在由此造成运输中断或停止期间,本保险合同继续有效,直到保险标的运交原定收货人或售予其他人为止,但在该运输中断或通知期间,被保险人应依据公证人指示行事。”本规定说明了货物运输由于保险人的原因中断或停止时,只要被保险人必须配合并按照保险人的要求行事,被保险人无须增加保险费,保险人继续承担保险责任。

2.由于拼箱或拆箱中断。AICC 2004中的“拼箱/拆箱(consolidation and deconsolidation)”条款规定:“当保险标的因拼箱或拆箱而暂时停止运输时,不论该运输的停止是否处于被保险人所能控制的范围,本保单对该保险标的扩展保障范围,但不得超过30日。在同意增加保险费后,可使保险合同继续延长30天,但被保险人必须在原定30天届满前及时通知保险公司。”本规定主要是为了适应集装箱货物运输。在集装箱运输中,船舶运输的货物常有运抵目的港前,对储存于集装箱中的保险标的货物进行拼箱或拆箱作业,此时将使保险标的货物的运输面临暂时停止状态。为了保障被保险人并兼顾国际贸易实务的需要,本款也将拼箱或拆箱的作业列入保障范围。

(四)航程变更

航程变更(change of voyage)是指船舶开始航行后,改变了原定目的地,驶向新的目的地。至于为何改变目的地,通常的原因可能是买方转售货物的需要,或者是卖方无法结汇,加之货物市场下跌而导致买方拒绝接受该批货物,这迫使卖方将船上的货物转卖给其他人,从而需要改变运输的目的地。还可能是因为政治理由或其他原因,货物在卸货港被拒绝进港等,迫使货物到其他目的地卸货。出现了航程变更的情形,ICC 2009、AICC 2004和CIC 2009都要求被保险人“续保”,但具体规定有所不同。

ICC 2009在第10条第1款规定,一旦发生目的地改变的情况,被保险人需要尽快通知保险人并与其协商是否要增加保费与续保的条件。在此期间,若该货物发生灭失或损坏,虽然双方还没有达成续保的协议,但该灭失或损坏还是能够得到赔付,只要续保的保费与保险条件符合合理的商业市场行情。这一条款的规定更加考虑了航程变更后的实际操作问题。同时,ICC 2009第 10条第2款规定,只要被保险人及其受雇人事前不知道船舶一启航就打算开往另一个目的地(所谓“鬼船”),则被保险人仍然受到保险合同的保障。此外,为了提醒被保险人立即通知,ICC 2009在条款的尾部规定了一个附注(note),规定在发生航程变更时,被保险人有义务迅速书面通知保险人。该条款表明了普通法中的一条确定做法,即被保险人可以“续保”的先决条件是,知道航程变更后应立即通知保险人,以防止被保险人观望不报,在发生损失后才寻求续保并逃避支付附加保险费等情况。

AICC 2004中的“运输条款”中的第4条规定:“若发生航程变更或可保利益、船舶或航程记载遗漏或错误的情形,在增加保险费后,本保险合同继续有效。这个条款表明,只要被保险人加缴保险费,在发生航程改变或可保利益、船舶或航程记载遗漏或错误时,保险合同的效力不受影响。也就是说在发生上述情况时,被保险人仍然可以采用续保的方式使保险合同的效力得以持续。

综上可以看出,美国保险协会条款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条款都是在借鉴伦敦保险协会条款的基础上制定的。关于保险期间的规定,CIC 2009在ICC 2009基础上制定,与ICC 2009相差不大。而AICC 2004更多地借鉴了ICC 1982的做法,二者存在较大不同,较ICC 2009的规定更加宽松。在海运实务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加以仔细地分析。总之,保险责任期间问题涉及保险合同双方的利害关系,因此,无论是保险人或是被保险人,都应对此有深刻全面的理解和认识,避免为此产生争议。▲

注释:

①航程中止英文表述,ICC2009用了“termination”,AICC2004 用 了“suspension”,ICC2009尚无英文版本。本文采用“中止”,而非“终止”,因为航程在运输途中的挫折并不一定导致航程最终停止,货物仍有可能继续运至原定目的地。

[1]杨良宜,汪鹏南.英国海上保险条款详论(第二版)[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9:484-492.

[2]姚新超.《国际贸易保险》(第三版)[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147-249.

[3]丁元平.2009英国协会货物保险A条款的新发展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D].大连海事大学,2013.

篇5:2004数字信号处理教案

建住房[2004]160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房地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处理城市房屋拆迁信访问题指导意见》,已经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监察部、国土资源部、交通部、水利部、铁道部、农业部、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实际认真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四年九月九日

处理城市房屋拆迁信访问题指导意见

为妥善处理城市房屋拆迁信访问题,根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2001年6月13日国务院令第305号发布,以下简称《条例》)、《信访条例》(1995年10月28日国务院令第185号发布)及相关规定,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条例》实施后颁发拆迁许可证的项目中的问题,按照《条例》的规定并结合所在地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理。

《条例》实施前已颁发拆迁许可证的项目中的问题,按照《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1991年3月22日国务院令第78号发布)及其配套政策文件的规定进行处理。

对未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擅自实施拆迁等违反《条例》规定的,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按照《条例》规定给予处罚。

二、对程序不规范、手续不完备的项目,应责成有关部门和当事人尽快依法纠正。拆迁双方已经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原则上应维持原协议。

因行政干预拆迁补偿标准,使被拆迁人权益受到侵害的,应当尽快纠正;未依法对被拆迁人给予货币补偿或提供拆迁安置用房、周转用房而实施强制拆迁的,要责令拆迁人对被拆迁人限期妥善安置或补偿。

三、因历史原因形成的违章建筑的拆除问题,按照国办发明电[2003)42号文件的规定,依据《城市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城市规划的政策文件处理。 房屋权属登记的性质为住宅,但已依法取得营业执照实际为经营性用房的,按照国办发明电[2003]42号文件的规定,可根据其经营情况、经营年限及纳税等实际情况给予适当补偿。

四、对多数被拆迁人已经签订了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又出现拆迁纠纷和矛盾以及上访的,属于拆迁当事人之间的合同纠纷,应引导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五、对已进入行政复议程序的案件,按照《行政复议法》处理;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除按照法律规定,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的外,可以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对依照《条例》的规定应当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解决的拆迁纠纷和拆迁争议,行政机关不予受理;已经人民法院作出生效判决的,有关当事人和行政机关必须执行。

六、涉及私房社会主义改造等国家政策已有明确规定的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已按当时政策处理并作了结论的,应按照“尊重历史原则”予以维持;将处理结果告知当事人,并耐心做好解释和说明工作。

七、对少数被拆迁人“以闹取利”和不合理要求,特别是多数人已签协议的同一项目的少数人要求,不作不符合规定的许愿,不乱开“口子”,严格依法做好工作。对极少数蓄意闹事、破坏社会公共秩序的,要依法处理。

篇6:2004数字信号处理教案

数字移动通信基站(已建)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写本)

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辐

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 Radiation Monitoring Technical Center

国环评证甲字 第2005号

二〇〇九年三月

一、项目概况

1、立项依据

(1)项目名称:中国移动嘉兴分公司2004-2008年766座GSM/CDMA数字移动通信

基站(已建)

(2)立项部门: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建设地点

市区、嘉善、平湖、海宁、海盐、桐乡。

3、建设性质

已建项目。

5、建设内容和规模

本项目共包括在嘉兴地区建设的766 座(其中:市区172座,嘉善县103座,平湖县101座,海盐县98座,海宁县154座,桐乡县138座)详细基站清单见附件列表。

基站由机房、馈线、天线及安装天线的支架所组成。机房主要设备包括基站控制器、收发信机、功率放大器、耦合器、合路器、双工器及馈线等信号收发设备以及电源柜和备用电源等辅助设备。基站天线架设在支架上,由馈线连接天线与机房设备。

6、评价单位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

7、建设单位

中国浙江移动有限公司嘉兴分公司

二、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1、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现状

嘉兴移动运营的移动通信基站周围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现状调查采用现场监测的方法进行。

2、监测目的掌握基站正常运行时周围的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现状水平,为评价嘉兴移动基站设

备运行时对环境产生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提供基础数据。

3、监测内容

根据基站污染源分析,先选用宽频带的综合场强测量仪器对基站周围环境电磁辐射场中关心点的总的功率密度进行测量(判断是否超过对公众和职业的照射限值),再选用选频测量仪器对电磁辐射场中异常点(可能超过贡献管理限值)进行分频测试,测定该点某一频段的电磁辐射功率密度值(判断是否超过基站电磁辐射贡献管理限值)。

4、监测方法

根据以下标准、方法制定本项目现场监测实施细则:

(1)《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

(2)《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

(3)《射频综合场强测量实施细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作

业指导书(RMTC-ZY-XZ01-2006);

(4)《射频选频场强测量实施细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作

业指导书(RMTC-ZY-XZ02-2006)。

5、监测点位

监测点位的布设依据《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进行,充分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主要考虑基站周围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基站结构类似和数量众多的特点,对不同基站进行分类,按照基站周围的具体环境情况,分别进行详细测量(详测)、普通测量(普测)和简单测量(简测),分类依据及其监测点位的布设方法如下:

(1)详测基站: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基站,其特点可以代表一类基站。通过对详测基站周围的测试数据可以了解基站电磁辐射场分布情况,为监测点位的合理性和正确性选择提供充分依据,通常选择工作条件较好或环境保护目标多的基站进行测试。

详测基站按照上述规定、技术导则要求,以及本中心有关移动通信基站的测量实施细则进行详细的测量。监测点位的布设主要考虑天线主瓣方向和周围敏感点,在测试条件允许下,对某一天线主瓣方向进行水平或垂直不同距离布点测试。一般隔楼层

(或水平隔相同间距)布点测试。若室外或窗口测量数值较大(≥5.4V/m,即8μW/cm2),则进行室内测试。

(2)普测基站:介于详测基站和简测基站之间的基站。在城市区域的基站一般均按普测进行。

根据移动通信基站的特性,普测基站的监测点位布设主要考虑天线主瓣方向和周围敏感点(测点数量为3+X个,3:即通常的3个主瓣方向,具体点位设置在人可以到达的距离各天线最近处,X:即周围其余敏感点数量)。适当测量机房内和天线所在楼顶的场强,作为对职业照射限值判别依据。

(3)简测基站:周围环境极其简单,评价范围内无敏感点的基站。

对于简测基站在预计最不利的地点进行测试,测点数量为1至2点。

测量高度均为仪器探头距地面(或立足点)1.7m处。

6、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2007)(环境保护部第2号)的规定,结合本项目建设运行的特点,“环境敏感区”是指人口密集区、文教区、党政机关集中的办公地点、医院以及具有历史、科学、民族、文化意义的保护地。

本项目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移动通信基站周围医院、幼儿园、学校、机关及居民住宅区活动的人群。

四、监测结果和主要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1、运行期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嘉兴地区766座基站移动通信基站在正常运行工况下,对其周围电磁辐射环境进行现状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只要采取相应的电磁污染防治措施后,所有监测点位的电场强度低于《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标准》(HJ/T10.3-1996)规定的单个项目的环境电场强度限值5.4V/m(功率密度8μW /cm2),亦低于《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规定的环境总的电场强度限值12V/m(功率密度为40μW /cm2)。以上移动通信基站运行产生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所有基站的施工建设已经结束,施工期环境影响已经过去。

五、电磁辐射环境保护措施

1、管理措施

(1)中国移动嘉兴分公司加强了对移动通信基站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由公司设立环保人员,全面负责移动通信基站运行管理中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制定的运行管理环境保护制度并组织实施。

(2)中国移动嘉兴分公司建设运行的移动通信基站应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进行申报、登记,并接受监督管理和检查。

(3)新建或购置国家规定豁免水平以上的电磁辐射项目,中国移动嘉兴分公司必须事先向环境保护部门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复同意后方可建设。

(4)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第十二条规定,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或者采用的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化的(如移动通信基站的频率和功率等),应重新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并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

2、技术措施

在移动通信基站的规划、选址、设计、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中国移动嘉兴分公司已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尽量减小对周围环境中敏感点的影响。

(1)在满足通信网络覆盖的前提下,合理选择移动通信基站的位置,尽可能选择在人群无法近距离直接接触的位置。

(2)合理安排移动通信基站发射天线的架设位置、高度、朝向以及俯角;调整天线高度、朝向以及俯角,使其不直接近距离面对敏感建筑物。

(3)将通信小区划分成微小区,合理控制基站发射功率,在满足信号覆盖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基站发射功率。

(4)在风景区采用隐蔽天线(仿生树),尽可能减少对环境景观的影响。

在今后的基站建设运营中,中国移动嘉兴分公司除继续落实好上述技术措施外,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1)做好施工场地的恢复工作,对裸露的土地进行绿化,使基站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配备相应的电磁辐射环境监测仪器,在今后基站选址阶段应事先调查当地

电磁辐射环境背景情况,避免在电磁辐射环境背景值较高处建设移动通信基站。

(3)中国移动嘉兴分公司应加强移动通信基站的运行维护,必须定期检查基站设备及附属设施的性能,及时发现隐患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通信网络和移动通信基站的安全可靠运行。

3、上岗人员素质

中国移动嘉兴分公司环保人员、基站维护人员上岗前应进行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基础知识、《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局第18号令)、《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及有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培训和考核。

六、评价总结论

综上所述,中国移动嘉兴分公司建设嘉兴地区766座基站移动通信基站,满足了对嘉兴地区的无线信号覆盖,为信息化建设做出了贡献,其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经现场测试,所有移动通信基站周围各关心点的电磁辐射水平均符合国家对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制定限值的要求。因此,只要中国移动嘉兴分公司全面加强环境保护管理,保证基站的安全可靠运行,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论证,以上的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和运行是可行的。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辐射监测技术中心

上一篇:以优秀共产党人为标杆下一篇:许诗国-三校联考后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