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精神、走进新时代

2024-05-02

学习新精神、走进新时代(通用8篇)

篇1:学习新精神、走进新时代

走进新时代(演讲稿)“总想对你表白,我们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总想对你诉说,我们对美好生活是多么热爱,我们怀着中国梦,当家做主站起来,承前启后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是的,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就是源自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10月18日当听完总书记作十九大报告后,这首歌就不断在我胸中回荡。总书记的报告气势磅礴,催人奋进,为我们当前和今后的工作点亮了指路明灯。

时间推移到10月31日,在中共一大会址,面对鲜红的党旗,总书记带领其他中央政治局常委一起重温了入党誓词,短短80个字,字字铿锵,宣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不忘初心,以上率下,用行动凝聚起全党牢记使命、担当使命、矢志奋斗。我以为,被宣过8800万次的赤色誓词是天底下最神圣的语言,其主音符万变不离其“忠”。革命战争年代,有了赤胆忠心,才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无畏,才有腹中满是草、饿死不变节的骨气,才有竹签钉十指、痛彻心扉不叛党的坚贞。今天,是否把入党誓词刻印在心里,矢志不渝地坚守,检验的标准依然是对党是否忠诚。“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坚守入党誓词这一根本,就会对党忠诚,对党的事业忠诚。党员时刻用入党誓词约束自己、鞭策自己,才能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企业的普通纪检干部,严格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让企业风清气正是我们最主要的“使命”,几年的纪检工作经历让我觉得要在企业做好监督执纪问责须找到“四感”:一是要紧紧围绕企业的经营发展主动作为、大胆作为,找到纪检机构在企业中的存在感,把违纪违规问题一个个解决掉,让纪律和规矩在企业上下受到敬畏、得到遵守,让党风政风一天天好起来,这也是各级纪检机构和广大纪检干部的初心,也是找到自己存在感的出发点;二是要坚守公平正义的底线,找到干部员工对纪检干部的信赖感,做好纪检工作,要靠党性、靠良知、靠对公平正义的坚守,纪检干部是非分明,扶正祛邪,仗义执言,严格执纪,才能赢得干部员工的认可和信任;三是对贪腐分子要出重拳、打得疼,让违法乱纪者长记性、让心存妄念者收心罢手,找到正风肃纪对违纪违法行为的威慑感,总书记说:“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干纪检工作不可能不得罪人,不得罪少数违法乱纪的人,就会得罪广大干部员工;四是要把纪检工作和企业发展紧紧扭在一起,找到从严治党对企业发展的贡献感,做好企业纪检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企业的健康发展,查处一个案件、解决相关问题、完善相应制度、堵塞类似漏洞,通过监督执纪问责,推动企业真正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来吧,让我们以崭新的姿态,时刻牢记使命,意气风发走进以总书记为核心的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篇2:学习新精神、走进新时代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大内容极为丰富和深刻,特别是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旗帜鲜明、高屋建瓴、气势磅礴、博大精深,尤其是在治国理政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实现了新的历史性突破。如果说,要用一个字来概括其特点的话,我以为用一个“新”字最为恰当,总书记所做报告32000多字,历时3个半小时,给人一个突出印象,就是新,包括:新观点、新论断,新目标、新要求,新征程、新期待……,一句话,开启新时代。那么,怎么样去理解这些个“新”,不妨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进入新时代;其次,确立新指南;第三,实施新战略。

进入新时代

古人说“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科学判断,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中国发展大势的自觉认识和清醒把握,为实现新的历史使命提供了时代坐标和科学依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立雄心壮志、开新局新风,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领导力、国家的综合实力、人民的向心力得到全方位提升,我国发展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基本方面都在发生变化,已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

盾。就未来中国的发展趋势来说,从党的十八大开始到本世纪中叶,开启了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以十九大胜利召开为标志,我国的发展从此进入新时代。

确立新指南

过去五年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一切都源于总书记这个坚强领导核心为全党掌舵。总书记不愧为英明领袖,不愧为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不愧为党的一代核心。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全党智慧的结晶,又集中体现了总书记的巨大理论勇气、超凡的政治智慧,它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行动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理论往往是行动的先导。十九大系统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正式确立这一重要思想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指导地位,是党的十九大最具核心意义的理论成果,也是大会最根本、最重要的历史贡献。这为我党以后的各项工作确立了新指南。

实施新战略

战略问题常常是赢得全盘主动的基本问题。世界各国特别是当今发达国家,都是在运用正确发展战略中成就现代化的。我们党作为一个富有战略眼光的政党更是如此,包括五六十年代的“两步走”战略,包括改革开放以后提出的大“三步走”战略、新“三步走”战略,都有力支撑了国家的发展进步和现代化进程。

新时代要有新使命,新使命要有新战略。党的十九大围绕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使命,提出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确立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方向标和路线图。这一战略安排,立足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国人民整体福祉,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进程,将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后的30年分成“两大步”“两个15年”“两大阶段性总目标”,具有很强的方向性。这一战略安排,既体现历史发展的延续性,又体现实践发展的新要求;既体现长远追求,又体现逐步提升、渐次推进的特点,符合发展的一般特性和基本规律,具有很强的可行性。正如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

篇3:学习新精神、走进新时代

“低碳”作业,顾名思义,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生命的健康发展,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关注学生的层次发展需要,为学生设计出科学合理、富有生命营养元素的语文作业。它一改“题海风暴”的臃肿、无趣、暗淡,通过“去脂”、“减肥”、“美容”等“手术”,以新的姿态走进语文课堂,焕发出“以生为本”生命光彩,并以多元、另类、生动等特点领舞学生的学习激情,开创了语文教学轻负高质的新时空。

一、“低碳”作业内容——去脂瘦身,美丽无痕

语文作业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层次发展、个性发展,以精致而美丽的容颜吸引学生自主作业、快乐作业、有效作业。当学习情趣趋于疲惫时,当学习兴致处于低潮时,当课堂教学滞于低效时,教师要学会“审时度势”,适当地给作业“增质减脂”、“瘦身美型”,减少能耗,有质布置,使作业“永葆青春”,美丽无痕。

1.抽脂——还作业以苗条身材。作业内容是否“精干”,是衡量轻负高质课堂构建的主要标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就从作业量的“减肥”、“瘦身”开始:盘点《作业本》、《同步练习》及课文后面知识点现成作业设计,剔除可有可无、时效性低的作业题,减少重复、机械的“抄抄写写”,合并形式相似的练习,抽除带来“橘皮”现象的作业“肥脂”;同时,留取“精华”,保留、选择不同题型,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知识领域的优秀练习,使作业还原它的“苗条身材”,“凹凸有致”,绽放迷人风姿,突显检测性、可视性、激励性、功效性等特质,使学生树立积极的作业态度。

2.换肤——给作业以美丽容颜。单调的作业往往让学生觉得乏味,降低了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奇心重,好“与众不同”,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教师要适时给作业换肤、变脸,保持作业新鲜度:抄写词语改为词语配对,抄写句子的变为仿写对句,反复朗读换为相似句的查找收集;动笔写的改动笔画的,动口读的变动口说的,动脑想的换动手制作的;组词扩词为“词语串串烧”,好词、美句摘录为“群英荟萃”,每天日记为“心情日历”;让故事讲进课堂,把主持引进课堂,使导游驻进课堂……持之以日,创新作业设计,不断给作业以新鲜的“皮肤”,活新奇趣并举,使学生对作业的热情不减,语文学习温度不变。

3.美体——赋作业以深刻内涵。语文作业要突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实践性,高质的语文作业具有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开放性、研究性、实践性、可操作性等特质。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作业的内涵不断扩大和深厚,因而语文教师不仅要善于给作业“美颜”,更需要“美体”,提升作业的内质美。不断吸收多元营养元素,积极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赋作业以深刻的“低碳”内涵,“以内养外”: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构建主题知识链,拓展作业内容的广度;学科与学科的融合,整合学习资源,拓展作业内容的宽度;知识与能力并进,听说读写并重,拓展作业的深度。

二、“低碳”作业形式——推陈出新,诱惑无声

随着社会信息的不断“入侵”,语文课堂包容的不仅仅是文本元素,还合有生活元素、社会元素。生活是语文的本色资源,所以在社会信息无孔不入的语文课堂,更需要丰富作业形式,以多彩、多变、多元为特点,推陈出新,不断给作业“变脸”、“加味”,使作业魅力不减,诱惑多多,提高语文学习的主动性。

1.从趣入手,爱你没商量。“趣”是“低碳”作业的重要特点,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以简约、生动、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吸引孩子自主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作业。唱——学完《让我们荡起双浆》、《虞美人》等诗词,把课文唱着记;画——学完《记金华双龙洞》、《开国大典》等介绍性文章,把课文画着学;演——学完《丑小鸭》、《陶罐和铁罐》等童话故事,把课文演着解;辩——学完《比金钱更重要》、《中彩那天》等明理性故事,组织辩论赛,把课文辩着析;写——学完《挑山工》、《小音乐家扬科》等人物事迹,布置写人物简介,把课文写着学……给课文换题,给病句诊治,给主人公或作者实行“人肉搜索”,观察黄豆发芽,收集街道对联,收看电视新闻,阅读一则故事……不同的学段,不同的设计;不同的单元学习重点,不同的语文能力操练。

2.从爱出发,烹制多味餐。以爱为圆,关注学生的差异发展,不刻意追求同步发展;关注学生向最近区域迈进,不追求达到某个整体标准。在“低碳”作业的设计上,重视学生的层次发展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多元布置方式,烹饪作业多味餐:一是人人皆“吃”的“主餐”作业——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的共性,要求学生达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和目标的必做作业;二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能力强弱以及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可以选着吃的“副餐”作业——学生本人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有针对性地学习或练习,可以是自己真正需要做的作业,也可以是自己能够胜任的“自选作业”;三是特长生想吃的“高级营养餐”作业——根据个人的语文能力,可做可不做的探究问题、社会实践、展示活动等“拓展作业”。在组织方式上亦可以以“作业超市”、“作业套餐制”、“循环作业制”等形式进行,不断提高学生的作业主动性和学习能动力。

3.从能为轴,培养实践力。学生语文素养除了丰富基础的语文知识外,还重在培养语文能力。除了课内的趣味练习题外,一些孕育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实践作业应时而起:小报编写、贺卡设计、书签制作、书信交流、便条沟通、传话练习、谜语趣答、巧编对联、采访“名人”、人物“速写”、撰写评语、师生赠言、座右铭设计、景点介绍……不同的时段不同的尝试,不同的学习知识点不同的能力实践。丰富多彩的作业品种,将多种知识的获得和多种能力的训练有机糅合,并以新奇的生活场景方式“诱惑”学生快乐实践、快乐作业、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有效地提升多种能力。

三、“低碳”作业时间——自主灵动,快乐无限

课堂拖课、作业后滞、重复抄写——这是学生厌学之因,语文高效学习之敌。当作业“侵袭”课余时,当作业“占领”了周末时,当作业“盘踞”整个长假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陡下,学习效率陡减。合理地安排作业量,有效控制作业时间,拓展作业空间,不仅可以激昂学生的学习激情,而且还可以提升学习质效,让学生快乐学习,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1.穿插——让孩子想着做。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是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准之一,课堂上适当地“肢解”作业内容,拟整课的作业分解穿插在课堂学习过程,往往会收到特别的学习效果:第一,根据不同的知识板块适时地穿插练习题,及时巩固及时反馈,有助于教师对学情的及时了解和教学策略的科学调整,提高课堂“教”的有效性;第二,分步安排作业内容,课堂有一定的作业时间,使学生产生作业量减少的心理舒适感,加上为避免课堂作业“挤”去课余休息的时间,学生会更集中听课、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热情课堂练习,提高学的质度。

2.前置——让孩子抢着做。“明天我们学习《梅花魂》,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提前完成《作业本》。”“这单元我们学习的都是写人的文章,今天的家庭作业可以提早告诉大家——写一篇关于人物的日记”“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本周末小报编写的主题是‘课外阅读’”、“后天就要进行‘思乡’主题名句的背诵PK了,请大家作好准备”……当发现大部分学生快完成当日的作业时,有时不妨预告学生当晚或近日的作业安排,形式可以是奖励性的宣告,也可以是神秘式的个别‘告秘’。不管是何种形式的告之,孩子们总会暗暗较劲,加快作业速度:一图课余心理的轻松,二比谁的作业速度快,三赛谁能得到老师的赞赏。时间长了,不仅优秀生能“吃饱”,上交更高质的作业,而且学困生也能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及时完成作业。同时,学生学习情致也不断高涨。

3.留白——让孩子乐着做。长假是学生最盼望的,但也是最怕的。长期期间的作业量往往大幅度“上涨”,“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休闲时间,使学生玩也玩不痛快,又不能安心作业。长假回来,堆积的作业又占据了教师大部分的教学时间,同时,面对劣质的作业还易滋生“火爆”心理。为使学生安心享受假日的轻松,同时自己也可以“偷懒”少批作业,每每周末或假日,教师就可以布置“1+1”型有趣的弹性作业。前一个“1”是教师布置的书面作业,后一个“1”是学生自行设计的实践性作业。如中秋三天假日,学生必须完成一篇家务叙事日记,外加一项家务实践活动,至于什么家务由学生自主选择,但日记必须是家务过程的记事;再如,国庆七天长假,学生编写一份国庆小报,外加一项语文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业内容的留白,给学生以自主权;作业量的适量控制,给学生长假放松的留白。每每假日作业的宣布总会掀起教室一片欢腾,快乐的“吔”声常会吸引邻班学生羡慕的眼光。

四、“低碳”作业评价——活泼时尚,幸福无边

有效的评价是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快乐作业的催化剂。迎合孩子渴望被赏识、喜展示、亲时尚等心理特点,引进“低碳”评价,弱化作业评价的等级划分和筛选功能,放大学生的心理特征,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用赏识的方法激励学生,用期待的方式鼓励学生,少规范的冰冷,多时尚的气息,使作业反馈成为幸福期待,使语文学习成为幸福享受。

1.激励,淡化甄别。“读你的日记真是一种美的享受。”“今天的读书摘记比昨天漂亮!”“这么容易写错的字没有写错,不容易。”……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作业批改或面对面评价时,关注孩子渴望被赏识的心理,淡化等级甄别,根据不同层次的孩子给予不同的点拨和激励:于优秀生表现精彩时“提速”,于中等生进步显进时“推进”,于学困生停滞不前时“加油”,使学生从热情洋溢的赏识中形成自信,从委婉无痕的否定评价中进行自我反思,从充满期待的暗示中作自我反思,从而让句子更美丽,演讲更精彩,日记更生动,合作更有效。

2.多元,淡化。“低碳”是一种生命元素,“低碳”作业评价应该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它淡化统一,提倡多元评价:评价内容宽泛,关注过程的点滴进步,既讲究“布局谋篇”、“整体融合”的结果美,更讲究“断章取义”、“一字见美”的过程美;评价方法丰富,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师生换评、小组评、自评、家长评;它有书面,有口头,有符号,有标点,有词语,也有心理交流,呈现形式丰富而多彩;评价标准多样,在操作上,它关注三个方面的协和:一是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二是终结评价与形成评价并重,三是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互补。只有关注到孩子的学习细节,丰富对孩子的评价标准,孩子对语文学习的热爱热度才会不减。

3.时尚,淡化规范。一打开作业本,“酷”、“今天的日记帅极了”、“这句话给你的日记化了一点妆”、“差点被你的别字忽悠了”、“这段话急需‘减肥’了”等词语尽入你眼;再看细看,☆、、Good等另类符号“闪亮登场”;作业表彰时,一个充满爱意的拥抱,一次催人奋发的杰出学生签名,一句鼓舞人心的“精彩名言录”,一张饱含肯定的表扬卡……风趣的评语,时尚的符号,另类的表扬形式,欠“规矩”之美,少“典雅”之气,难登品味之堂,然深受得学习热爱。它犹如春风化雨,汇成涓涓暖流,沁入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让学生快乐作业,让孩子学习快乐”——这是“低碳”作业的主题曲。培养学生优质的语文素养,构建轻负高质课堂,老师不妨解开桎梏学生学习兴趣的“作业包袱”,抽去“肥脂”,留取“精华”,不断生动作业形式,灵动作业时间,引领学生走出“题海战术”的篱笆,让孩子走进一个全新的“低碳”作业空间!

参考文献

[1]周弘.赏识你的孩子[M].成都:四川少儿出版社,2000.

[2]熊义萍.“绿色作业”让语文作业走出一条创新之路[EB/OL] www.zjcxedu.net/zjcxedu/Documents/jszj/jyky/11192885FEC.htm.

[3]王芳.绿色评价:为语文课堂撑起一片灵动的蓝天[J].教学月刊,2009,(5).

篇4:走进新课标 悟“人文”精神

【关键词】语文教学 渗透 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角度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同时也给广大语文教师一个信号:要充分挖掘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追寻失落的“人文精神”。

最近读孙绍振教授《人文精神的落空与落实》一文颇受启发。什么是“人文精神”?孙绍振教授做了精彩的阐述:“‘人文精神’就是青少年的个性化的情感、想象、意志、独立思考和创造的精神,包括面对消极现实的勇气,简单地说,人文精神,就是个性和人格的建构。”“个性”和“人格”是无比丰富、无比生动、无限具体的,这就决定了语文课程人文精神的丰富性、生动性和具体性。在语文课堂上落实人文精神也是新课标给我们提出的严峻挑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切实落实“人文”,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根本转变观念

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是教师观念。观念是行动的灵魂,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教学观念中引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学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学观念斗争的结果。因此,确立新的教学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试想,如果一个教师的观念已经改变,有了崇高的教育信仰,对教育事业就会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那么,就会了解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进而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此,面对旧的课程,照样可以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我们可以想象在这样的课堂中,一定是充满着教师的智慧,涌动着生命的活力。

它表现出教学不只是课堂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表现出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表现出教学重结论更重过程的过程;表现出教学关注学科更关注人的精髓:所有这一切都浸注着最先进的教育精华。

二、破传统树新风

多年来的工具论教条主义,客观化、标准化考试,已经窒息了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人文精神、情感感受和理性概括力。在目前文本的解读中,许多教师的知识已经陈旧,那变得一成不变的模式化的东西束缚着教师的思想,以致不能向学生提出更为深刻的有启发意义的问题,也不能把学生表面的思考引导到深层的、潜在的奥秘中去,致使学生在对事物进行理性判断的过程中,也缺乏较为深层次地分析,表现出头脑较为简单、看问题较为片面等诸多弊端。因此,要大胆地摒弃那些传统的模式化、程式化的旧的东西,以更积极主动的态度唤醒学生主体潜在的能量,以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诱导,使学生进入思考而不歪曲语文课的人文性质。

语文课堂教学最能够体现人文意识与语言文字之间浑然一体、相辅相成的特点。因为语言文字不仅表达意念,更是体验生命的场所。某些环节既是帮助学生体会人文意识的,同时又是针对语言文字进行的训练。人文意识与语言文字两方面必须相互促进,合理渗透人文意识于语言文字品析、感受之中,才能较好地避免填鸭式的说教和学生口号化的应付,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顺应作者人文意识引导语言文字这一规律,以把握作者内在的人文意识为骨架,打破传统,建构血肉丰满的课堂阅读教学。

三、更新和积累自身文化知识

孙绍振教授强调说:“观念的问题一旦解决,那么,我们面对的最严峻的问题就是教师的水平。”要把人文精神贯彻到底,实现语文课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所有这一切都取决于语文教师自身的学养、自身的文化积淀。

如:《泰坦尼克号》给我们演绎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我们都为他们因爱情而表现出来的勇气——男主人公为爱情而勇敢地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心爱的她,女主人公为报答他的爱而勇敢地活下去——而感到深深地震撼。课堂这样设计,教学的步骤未免单一,教学的结论没有任何的悬念。但是,教师若设计出这样的问题:“这两位主人公若没有遭遇沉船事件,现在都活在世上,那他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会有什么结局?”那么可以想象课堂上将会出现一种怎样激烈的讨论,学生的个性化的情感和创新的精神得以充分的释放,当然,对教师的教育智慧、文学积淀甚至道德积淀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这样的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人格、反标准答案的多元理解、师生对话成为语文课程的主导思想,学生个性的张扬、心灵的自由、精神世界的丰富、创造力的解放都得以充分地体现,课堂上涌动着生命的活力,洋溢着师生成功的喜悦。要达到这样的高度,教师必须正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地完善自己。教师的专业才能和教育智慧,决定着课程改革的质量和深度。试想如果一个教师没有一定的专业修养,就没有深入浅出的基础,你就是有了先进的理念,不管课本如何体现人文精神,最终人文精神还是要落空的,美好的理想也是无法实现的。

因此,在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任务就是重视学习,学习、学习、再学习,不仅从根本上提高自己,而且在水准方面提升自己,让自己在和学生对话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本钱。在提升自己的同时,我们会对教育事业有了更高的追求,对自己也有了更高的期望,有了更高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5:学习新精神、走进新时代

随着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被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这一新思想拥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走进新时代、掌握新思想、认真研读十九大精神要以是当下全党同志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举措,现就围绕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方面谈下个人认识:

“八个明确”主要是从理论层面来讲的,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四梁八柱、核心要义。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直在发展过程当中,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历史方位会有不同的内涵。

一、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里重点强调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得到人民认可、历史检验的小康社会,还要在此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化而不懈奋斗,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远大前程。

二、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国家的目标是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对我个人而言,生活质量已经得到满足,需要做的就是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发挥领导干部的作用,带动全体职工向前迈进,形成良好的工作环境,使职工们的幸福感、安全感、归属感更加充实,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尽心尽力。

三、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今年在学习“四个自信”专题研讨时也谈了些个人认识,就目前感觉,增强理论自信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因为理论体系是指导人做事做人的基本准则,它为人们的正确发展和理想实现指明了方向,只有方向明确,人们才会有干劲、有动力去做自己的事情。

四、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就要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最重要的任务。作为一个企业,最重要的依然是制度建设,只有建立自身独有的、合适的、可行的制度,才能发挥企业的最大优势,推动企业的不断成长。

五、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企业也有自己的约束规定,领导的权力也要行使在规定之下,企业建立健全规范的制度体系重要,领导正确使用自己的权力更加重要,只有让权利在制度的轨道中运行,同时接受广大职工的监督,才能保障权力的作用有效发挥,使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六、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军队如此,其他队伍亦如此,我们神东公司是全世界一流的煤炭生产团队,而我们中心是地面车辆的专业化服务团队,日常工作就要养成服从上级、听党指挥、听领导指示的习惯,使专业化队伍的纪律性、执行力更加严格高效。

七、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关系是社会中每个成员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我们中心要保障公司生产用车、公务用车的顺利运行,必然要与地方交管部门建立和谐的良好关系,同时应该与各个被服务单位强化沟通,积极解决日常服务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各方各面只有加强合作关系、相互促进,才能使整个企业环境更加稳定、使社会环境更加和谐。企业是社会发展的血液,社会是企业发展的载体,只有形成默契的配合关系,才能实现共赢。

八、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整个十九大报告的落脚点就是在从严治党上,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十四个坚持”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战略与战术相结合,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十四个坚持包括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行动纲领层面的展开,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两者在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上是一致的。今后,我将从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做起,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这十四个坚持。

篇6:学习新精神、走进新时代

“学习十九大”演讲稿:走进新时代体现新担当展示新作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走进新时代、体现新担当、展示新作为》。

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在北京隆重召开。总书记吹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号角,全面开启了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征程,让人精神振奋,倍受鼓舞。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更是我们坚定信心、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时代。

新时代呼唤我们保持不忘初心的定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发改人便把这初心落实到谋经济发展、项目建设、改革创新的具体工作上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我们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们仍然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我们要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践行新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努力提高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新时代呼唤我们胸怀舍我其谁的担当。顺境逆境看胸襟,大事难事看担当。“发展改革我先行”就是我们发改人的真实写照,只要是其他职能部门干不了、不愿干的事,最后都是我们来扛。在这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发改人更应该响应党和国家的伟大号召,率先垂范,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一如既往的做好发展改革工作,努力当好市委市政府的“信息库”、“智囊团”,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始终保持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新时代呼唤我们坚守乐于奉献的品质。泰戈尔曾经说过:“花朵的事业是美丽的,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但我愿做一片绿叶,绿叶的事业总是默默的垂着绿荫”。我所处的文字综合工作岗位就是这样,做的都是幕后服务工作,从事的就是绿叶的事业。这就要求我甘于坚守,自觉践行焦裕禄同志“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奉献精神,甘当“不为名利的小草、乐于奉献的蜜蜂、恪尽职守的螺丝钉”,比境界、比贡献、比干劲,在认真完成好每一项平凡工作中追求自身的人生价值。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我们要积极响应新时代的伟大号召,坚定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谋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篇7:学习新精神、走进新时代

2017年10月18日上午9时,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提出了新思想、新战略、新目标和新举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指明了方向。

71次掌声,210分钟,32440余字,喝1次水,全程站立无休息,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网友赞叹“没有任何人能很轻松地对待工作,没有人不用付出努力就能成功”,外媒美誉其为一次中国共产党的“超级公开课”。面对3.2万多字的报告,如何把握其精髓?请跟随我们一起温习和品味十九大报告的字里行间,感受中国蓬勃发展的脉动,把握中华民族时代的风向。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大会报告的主题比较长,我想用四个字对大会报告的主题作简要解读。第一个是“心”,即不忘初心。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第二个是“旗”即旗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第三个是“路”,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四个是“标”即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讲的是使命,讲的是目标。

报告分为13部分: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

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五、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八、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 创新社会治理;

九、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十、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十一、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十二、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三、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在收看电视直播之后,我强烈地感觉到一个新的中国时空到来了。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1949年,中国结束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屈辱历史;今天,中国正在用“一带一路”引领新的全球化,开启从辉煌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已经走近舞台的中心,并将在这个世界舞台上有更大的当担,更大的合作和更大的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这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国际地位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折合11.2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4.8%,比2012年提高3.4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2013-2016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0%左右,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接近美国。有专家预计,在2025年左右有望超过美国。事实上,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早在2015年就超过了美国。预计到2036年有望进入发达国家行列,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这是一群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用劳动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人类历史,创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人民既是发展改革的受益者,更是发展改革的主人翁。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改革开放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党和国家的事业发生着历史性的变革,中国的发展又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什么是新的发展阶段?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这是一个伟大的政党。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我们党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 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在市县党委建立巡察制度,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力度。不管腐败分子逃到哪里,都要缉拿归案、绳之以法。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建设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对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果,人民群众给予了很高评价,成绩值得充分肯定,经验值得深入总结。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全党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这是注定载入史册的时刻——“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0月1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上向世界郑重宣示。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高扬。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更加光明。

十八大以来,世界格局深刻调整,中国发展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党必须回答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难而上,开拓进取。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用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作出有力回答——习近平作大会报告中首先讲了这五年的工作中,讲我们在干什么。这就是五年所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党的十九大报告开篇就有一句很精辟的话:“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极不平凡”四个字,说出了全党8900多万党员、全国13亿多人民深刻的感悟、无限的感慨和无比的自豪。这是一个重要的判断。为什么说这5年很不平凡?原因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历史方位的不平凡。

——这五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极为关键的五年,这五年取得的成就为我们顺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五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关键时期的五年,这五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波澜壮阔地向前发展着。

——这五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五年,这五年的发展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更加现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第二,解决的问题的不平凡。

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5年来,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哪些难题和突出问题?)

第三,出台的举措不平凡。

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5年来,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这“三个重大”中,重大战略举措包括“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带一路”倡议等;重大方针政策包括深改组会议通过的200多个政策要求;重大工作包括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等。

为贯彻十八大精神,党中央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二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三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四中全会)、制定“十三五”规划(五中全会)、全面从严治党(六中全会)等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五年来,我们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十二五”规划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

第四,工作效果的不平凡。总书记在讲话中讲了十个方面的成绩:

十九大报告中梳理的五年成就主要是什么?

十九大报告将治国理政成就归纳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10方面。总书记从十个方面概括了十八大以来我们 党和国家所取得的非凡成就。概括地说是: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这十个方面的重大成就,得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高度认同。

【十大“成就”】

1、首先在经济方面,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万二千亿斤。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一点二个百分点,八千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

在科技创新方面,我国科技实力已经跃居世界第一,科技水平跃居世界第二阵营。研发投入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研发投资国,接近美国研发投入。创新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南海岛礁建设积极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

2、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五年间,共推出一千五百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

3、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面展开,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民族宗教工作创新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取得实效,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有效实施。

4、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

5、在社会发展方面,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创造了世界减贫奇迹,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1年底的1.2亿人减少至2016年的433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年均一千三百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国家安全全面加强。

6、在绿色发展方面,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极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7、在国防建设方面,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国防实力再上大台阶,进入世界第二阵营。召开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恢复和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人民军队政治生态得到有效治理。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加强练兵备战,有效遂行海上维权、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国际维和、亚丁湾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重大任务,武器装备加快发展,军事斗争准备取得重大进展。

8、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妥善应对台湾局势变化,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9、在外交方面,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应对气候变化全球行动方案顺利促成等,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10、在党建方面,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推动全党尊崇党章,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状况和风气明显好转。出台中央八项规定,严厉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反对特权。巡视利剑作用彰显,实现中央和省级党委巡视全覆盖。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两句话的精辟概括铿锵有力、客观准确、发人深思、催人奋进。

一是全方位的。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一往无前的宏大气魄、激浊扬清的责任担当、雷厉风行的果敢行动,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在各领域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二是开创性的。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大智慧、大视野、大格局,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 治国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三是深层次的。五年来的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先后出台1500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很多改革成果都已经通过立法和制度确认下来。综观古今中外改革史,像党的十八大以来这样全方位、宽领域、大力度、深层次主动改革世所罕见。

四是根本性的。五年来,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党的面貌、国家面貌、军队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党心凝聚了,军心振奋了,民心昂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焕发出强大生机和活力。

“这五年,我们想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把握好“变”与“不变”辩证关系,中国发展路径更加清晰、更加光明。在“变”与“不变”的辩证中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变化的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从社会主义建设到改革开放,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历史性变化。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出台更多重大举措,推出更多有力措施,做出更大努力,满足人民更多层次、更高水平的需求,解决好区域、城乡、收入分配等一系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不变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从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坐标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我国虽然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但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

从中国在世界所处的空间坐标看,我国仍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我国人均GDP虽然已经超过8000美元,但仅相当于美、德、日等发达国家上世纪70年代末的水平,劳动生产率水平也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成左右„„

两个“没有变”指明了我们前进的方向。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我们既要保持理论自信,也要坚持战略定力,确保“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和基本方略

(一)实现新时代的新使命必须进行“四个伟大”

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要求我们党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付出更为艰巨的努力,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更好地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四个伟大”的提出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艰巨性。

1、进行伟大斗争是前提。近百年来,我们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经历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实现了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初步实现了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目标。今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 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必须认识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这一过程不可能风平浪静、一帆风顺。在发展过程中,我们既面临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又面临长期努力解决但还没有解决好的老问题。比如,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全面深化改革将触及更多深层次矛盾、涉及牵动全局的敏感问题和重大问题,复杂性和难度前所未有。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前面的路还很长,不会那样平坦”“我国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要发扬斗争精神,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这就要求我们在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坚定不移,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敢于碰硬,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敢于动硬,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上敢于针锋相对,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不在挑战面前退缩,不拿原则做交易,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发扬斗争精神,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团结带领人民为创造美好未来而攻坚克难、披荆斩棘,夺取伟大斗争的新胜利。

2、建设伟大工程是关键。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历史一再证明,在我国这样一个大国,除了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一个政治组织能够把全国56个民族、十几亿人的力量紧紧凝聚起来。96年来的实践证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风险、危机和艰难险阻,我们党都能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抓紧抓好管党治党,从而更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3、推进伟大事业是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又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既要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又要居安思危、知危图安,坚定不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4、实现伟大梦想是目的。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展现了中华民族辉煌的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围绕顺利实现艰苦卓绝的伟大梦想,必然坚定不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四者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影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需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以提供强大动力,也需要毫不动摇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还需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以确保改革和发展始终沿着的正确方向前行。只有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才能共同托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梦想。

(二)新时代催生新思想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具体阐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九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八个“明确”清晰阐明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用十四项基本方略具体谋划了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谋划了今后我们要干什么、怎么干、怎么干得更好。“八个明确”,主要是从理论层面来讲,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核心要义。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直在发展过程当中,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历史方位会有不同的内涵。“八个明确”指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我们将用两个15年分阶段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新目标的提出,勾画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后一公里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这让人切身感受到了“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一论断是那么真实、可感。

“十四个坚持”,它主要是回答怎样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上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它告 诉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路径、方略、步骤等等。“十四个坚持”之间是彼此依存、相互关联协调、不可分割的关系,形成了一个整体,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略体系。“十四个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圆心,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开始布局,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进行谋划,直到以‘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压轴,形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同心圆’。”十四个坚持构成了新时代的发展蓝图,既是改革发展的路径,也是改革发展的目标,同时还是改革发展的方法。

“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个是理论上的回答,我们要坚持和发展的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十四个坚持从实践层面明确的回答,主要回答“怎么办”的问题。我们在新的历史方位当中,怎样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讲方略、办法、路径的问题。

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体现了三个特点:

一是,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二是,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贯穿于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始终;十九大报告中,“以人民为中心”是一以贯之的红线。这再次提醒全党上下,要牢记“我是谁”,明确共产党人对自我身份的准确定位;要明确“我从哪里来”,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要把握“我现在在哪里”,廓清标定党和国家事业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与现实坐标;要清晰回答“我将要到哪里去”,指明继续前进的方向与目标。

三是,体现了新时代改革发展的要求,围绕新目标、新矛盾,抓住了改革发展的关节点。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在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提前实现的基础上,我们党又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从现在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这一关键时期即将到来之际,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新的战略安排——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战略谋划“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这是本次报告的最大创意,即描绘制定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如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有怎样的战略部署和发展路径?总书记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人均收入水平、人 类发展水平、主要现代化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领先,在世界的地位更加凸显;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高水平的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覆盖全体人口等。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里突出的变化有两个:其一,核心目标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上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标志着中国进入强国时代;其二,现代化目标内容更加全面,不仅包括经济上的富强、政治上的民主、文化上的文明、社会上的和谐,还包括生态上的美丽,也充分体现了“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与目标之间的联系。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篇8:学习《走进新课程》体会点滴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认识规律、遵循规律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它要求教师应努力学习,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应该相信学生的确是潜藏着巨大发展的能量的,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具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为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应充满信心。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的人。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从教育高度讲,它意味着学生是在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教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是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学生的生活和命运是掌握在学校和教师手里。学生是不是能生活得很有趣味,是不是能学得很好,是不是能健康成长,是不是幸福快乐,都和他们所在的学校和所遇到的老师有极大的关系。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地抽象地学习的人,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善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就必须反对那种割裂人的完整性的做法,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每个人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慧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的,各有侧重的,“人心不同”各如其画,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性。珍视学生的独特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学生和成人之间的确存在很大差别,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明显不同。所以“应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有独立意义的人,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意义的人,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决不是教师想让学生怎么样,学生就会怎么样,学生既不是教师的四肢,可以由教师随意支配;也不是泥土或石膏,可以由教师任意捏塑。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就要把学生视为不依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做具有独立意志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教师不但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且,连自己的知识也是不能强加给学生的,强加,不但加不进去,而且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窒息他们的思想,引起他们自觉不自觉的抵制或抗拒。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正如每个人都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不能改变的。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们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自己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

四、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上一篇:兰格集团:探讨钢铁企业营销策略下一篇:我念当初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