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职业病防治发展特点

2024-05-21

国内外职业病防治发展特点(通用10篇)

篇1:国内外职业病防治发展特点

国内外职业病防治发展特点

由于现实国情,我国当前职业病防治的重点是首先解决严重危害劳动者健康的最主要的职业病问题,包括职业性粉尘危害、放射性危害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引起的职业危害。因此我国采取由国家向社会公布职业病名单的方式界定职业病范围,明确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职业病范围,列入该范围的职业病,通常称为“法定职业病”。而随着化工生产科学的发展,一些严重影响劳动者健康的新兴职业危害因素并未受到重视。全面分析各类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研究控制其发生发展的对策措施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科研课题。

由于各国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立法体系的不同,各国虽然有各自的特点,但职业卫生立法的目的都是确保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目前,全世界约有7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制定了有关职业卫生的法规。

197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职业安全卫生法》,它要求为全国工人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条件,并委托劳工部秘书处制定工作场所安全与卫生标准。《职业安全卫生法》主要从雇主的职责、雇员的权利和监督管理三方面叙述职业安全卫生监督管理工作。近年布什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修订的政策,赋予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更大的权力来惩罚那些违反工作场地安全条例的企业。英国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早在150多年前,就制定了有关生产安全与健康的规章,1974年颁布了《职业安全与健康法》,其现有的生产安全与健康的管理系统、制度和科研框架就是根据这个法律建立健全的。英国安全与健康委员会和安全与健康执行局每年拥有500多项科研项目及大约3400万英镑科研费用。大部分科研工作由安全与健康研究院承担,同时鼓励社会上其他科研部门与单位参与。

在国外,不仅有官方在参与职业卫生的监管,一些相关的协会和民间组织也是职业卫生监管的一份子,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管理,其本身具备主动性。

我国建国以来研制和颁布了一系列职业卫生有关标准和法规,建立了全国网络型专业机构和人才队伍,适合国情的专业理论体系已基本形成,职业环境改造取得重大成效,同时,在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职业健康监护和监测水平迅速提高,慢性职业病发病呈现下降趋势,职业病临床诊治研究成果显著,职业病健康促进工作初见成效。

但是,全国急性中毒事故与职业病现患病人数居高不下,乡镇企业、外资企业职业危害问题日益突出,农民工成为职业危害的主要受害者,职业病防治工作出现滑坡,新职业、新工艺、新化学物带来更多的职业危害因素,职业卫生工作内容亟待适应性外延更新,职业卫生研究方法与水平期望有突破性进展。

篇2:国内外职业病防治发展特点

《职业病防治法》包括总则、前期预防、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监督检查、法律责任、附则等七个章节。《职业病防治法》是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形势下制定的,它从法律规范的角度,维护了劳动者的健康权益,是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部非常好的法律。

一、立法的宗旨

本法在第一条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本法宗旨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劳动者身体健康的关怀,也是“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二、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防治职业病关健在预防,不少职业病目前尚无有效根治手段,但是可以预防的,因此,控制职业病必须从源头抓起。本法规定的建设项目预评价制度、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三同时”审查制度。这些都是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体现,力求在把预防控制措施提前到建设项目的论证、设计、施工阶段、从根本上消除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危害。

三、明确了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中的责任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制度,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这些规定,明确了用人单位在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方面的法定责任。

四、职业卫生标准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有关防治职业病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并公布,这有利于尽快建立和完善职业卫生标准体系,为实施职业病防治法提供技术保障。

五、明确了劳动者享有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这些权利有:

1、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2、职业性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

3、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4、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

5、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6、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没有职业病防护设施作业;

7、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六、关于职业病的诊断、鉴定制度

职业病诊断是一项技术性和政策性都非常强的工作,本法规定职业病的诊断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职业病诊断标准和职业病诊断、鉴定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有异议的,可以向作出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鉴定。这些规定,有利于规范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确保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公平、公正地进行。

七、关于职业卫生监督制度

篇3:民航维修企业职业病特点及防治

职业病是指企业, 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 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 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目前职业病共计10大类: (1) 尘肺 (2) 职业性反射性疾病 (3) 职业中毒 (4)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5) 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 (6) 职业性皮肤病 (7) 职业性眼病 (8)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9) 职业性肿瘤 (10) 其他职业病。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 职业病中的某些病种十分古老, 例如尘肺, 自从人类开始凿石开矿, 接触石英粉尘以来, 即有了矽肺病。埃及木乃伊中发现的矽肺, 说明几千年前为法老修建金字塔的石工即患有矽肺病。汉王充在所著的《论衡》中, 提到冶炼生产作业中可发生灼伤及火烟侵害眼鼻等。北宋孔平仲在其所著的《谈苑》中, 记有“后苑银作镀金, 为水银所薰, 头手俱颤。……贾谷山采石人, 石未伤肺, 肺焦多死。铸钱监卒无白首者, 以辛苦故也。”

据《2011年职业病调研报告》显示, 我国职业病患者平均年龄为37.5岁, 70.2%为尘肺病, 66.7%的职业病发生在民营企业;卫生部提供的数据显示, 我国现有存在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企业约1600万家, 其中在从事劳动过程中遭受不同程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高达2亿人。自2000年以来, 我国职业病报告病例总体呈上升趋势, 职业危害问题日益凸显, 职业健康工作面临的形势严峻。按卫生部统计, 2010年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不包括西藏) 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职业病例是2000年报告病例的1.3倍;其中尘肺病例与2009年相比增加了64.3%, 是2000年报告病例的1.6倍。由于职业病具有迟发性和隐匿性的特点, 我国职业病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将呈现高发态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大量化学材料和放射性设备在飞机上的使用, 导致飞机维修人员患有职业病的几率日渐增加;同时飞机维修过程中因工装设备、设施存在的安全隐患, 管理上的漏洞所造成的人员伤害事件时有发生。飞机维修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问题, 需要各飞机维修单位的管理者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关注。

作为民航维修企业来讲, 我们的作业环境中充满着各种不安全因素。对维修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构成较大威胁的主要因素为有毒有害气体、噪声、粉尘和放射性射线。飞机维修企业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飞机整机及零件喷涂, 防腐检查, 飞机及零部件清洁, 航线维护, 飞机零件检查安装, 复合材料修理等工作, 涉及高温作业, 有限空间涂装作业, x射线探伤作业, 电焊作业, 金工作业等方面。其中电焊作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电焊烟尘、金属锰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氟化物、臭氧、紫外辐射等, 可导致劳动者发生电焊工尘肺、锰中毒、以及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电光性眼炎等多种职业病;喷漆作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苯及其化合物、酯类化合物等有机溶剂, 其中苯是国际公认的致癌物质, 可引起白血病;另外还存在噪声、粉尘、汽油以及各类清洗剂等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金工的职业病危害主要是噪声, 长期使用铆枪, 车床等工具打磨零部件, 可导致劳动者职业噪声聋, 同时打磨过程中产生的金属颗粒和粉尘, 又容易造成尘肺。也就是说在从事某单一劳动时, 劳动者却面临着患上多种职业病的风险。

2001年至2003年, 调查人员对国内某飞机维修企业工作现场进行检测, 证实其作业现场噪声超标率为69%;粉尘超标率为50%, 个别作业场所超标率高达89%;在非专用喷漆机库进行喷漆作业时, 有毒有害物质均严重超标。飞机维修人员长期工作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 将会导致矽肺, 电焊工尘肺, 外照射急性、慢性放射病, 放射性皮肤病、肿瘤、白内障、骨损伤、噪声聋、铬鼻病和职业性中毒等。

在上世纪80年代因自我防护意识缺乏, 法律法规不完善, 企业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 导致17名员工在长期从事发动机清洗, 油箱清洗, 发动机试车工作中职业中毒 (四乙基铅汽油中毒) ;由于长时间在航线, 金工车间, 木工车间等高噪声环境中工作, 该企业92年确诊16名职工患职业性噪声聋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 年龄再大的60年, 最小的32岁, 接触噪声作业时间最长的37年, 最短的为5年。其中, 金工车间噪声强度为118分贝。调查研究表明, 长期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环境中, 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调查得知, 该企业部分领导对劳动保护并没有足够的重视, 尤其在个人防护方面, 有的单位配备了个人防护用品, 但员工认为带上耳塞或耳罩, 不利于相互沟通而影响工作, 所以在工作过程中, 一味贪图省事儿, 而未使用防护用品。事后, 该企业加强宣教力度, 使员工认识到职业性噪声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以及采取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同时加强对工作现场的安全监管力度, 对违反劳动安全的行为严格处理;并成立劳动保护检查小组, 负责监督工艺设施的改造及职工个人防护用品的落实,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通过一系列的举措, 该企业员工患职业性噪声聋问题得到了控制。并且从93年到2011年, 仅新增2例职业性噪声聋。尽管职业性噪声聋仅仅是众多职业病中的一种, 但是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科学的管理体系, 加强安全监督检查, 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职业病是可防可控的。

针对飞机维修企业员工所面临的上述职业病危害, 飞机维修企业除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 以降低和避免对员工造成的伤害外, 同时必须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科学的管理体系, 才能真正达到降低和避免有关职业病的发生, 促进和保障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发生职业病一方面与生产环境中生产性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有关, 另一方面又与工人的健康状况有关, 而生产性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又与许多因素有关, 如:生产工艺流程, 管道的密闭程度, 企业的管理水平, 有无治理措施,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等。要防止维修企业的职业病发生, 主要要做好防毒、防尘、防噪、防振动、防暑、防寒、防电离及非电离工作。

(1) 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强化职业病防治的法制观念, 依法治国, 依法行政, 坚持职业病防治工作“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方针, 完善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2) 强化企业责任, 利用新科技改革生产工艺, 如:以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有毒或剧毒的物质, 以低噪声设备代理高噪声设备等。采取通风除尘、排毒、降噪、隔离等技术性措施来降低或消除生产性有害因素。

(3) 对接触生产性有害作业的工人, 进行就业前体格检查和定期体格检查, 及早发现禁忌症及职业病患者, 及早进行处理。对于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患者, 要即时调离原工作岗位。建立健全员工职业史档案。

(4) 加强现场安全巡查力度, 根据国家制定的一系列卫生标准, 定期检查作业环境中生产性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 做到早发现, 早解决。

(5) 加强安全防护宣讲力度, 进行经常性的职业安全卫生知识培训;为劳动者配备符合国家职业安全健康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6) 员工本人要正确配备防护用品, 如:进行有碎屑飞溅的工作时要配戴护目镜;使用铆枪时, 要配戴耳塞;进行有粉尘、金属碎末产生的工作时, 要配戴防尘口罩;进行射线探伤工作时, 必须穿着防辐射服……此外还要合理安排休息, 注意营养, 增强机体对有害物质的抵抗能力。如:常在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 体内的维生素B消耗量大, 应多食用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 以预防听觉器官的损伤。此外, 振动及噪声通过神经系统, 能抑制胃肠功能及消化腺的正常分泌, 使人的消化功能下降, 食欲减退, 腹胀等, 故应食易于消化, 能促进食欲的营养丰富的事物。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者, 首先应保证水的摄入量, 通过饮用足量的水, 来稀释、降低有毒有害物在人体内组织中的浓度, 促进有毒有害物及其代谢产物随尿液等排出体外。

摘要:职业病由来已久,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职业病呈现高发态势。着重介绍了民航维修企业职业病的现状, 成因及特点, 并提出职业病预防措施。

关键词:职业病,现状,民航维修企业,预防职业病

参考文献

[1]李涛.预防职业中毒.保障劳动者健康.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06, 12 (12) 705-706.

篇4:民航维修企业职业病特点及防治

关键词:职业病 现状 民航维修企业 预防职业病

谈到职业病,大多数人都会不以为然,觉得这个“病”离我们很远。从2009年河南农民工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到今年的苹果中国供应商员工中毒事件,一个又一个鲜明的事实告诉我们:职业病就在我们身边。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目前职业病共计10大类:①尘肺②职业性反射性疾病③职业中毒④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⑤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⑥职业性皮肤病⑦职业性眼病⑧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⑨职业性肿瘤⑩其他职业病。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职业病中的某些病种十分古老,例如尘肺,自从人类开始凿石开矿,接触石英粉尘以来,即有了矽肺病。埃及木乃伊中发现的矽肺,说明几千年前为法老修建金字塔的石工即患有矽肺病。汉王充在所著的《论衡》中,提到冶炼生产作业中可发生灼伤及火烟侵害眼鼻等。北宋孔平仲在其所著的《谈苑》中,记有“后苑银作镀金,为水银所薰,头手俱颤。……贾谷山采石人,石未伤肺,肺焦多死。铸钱监卒无白首者,以辛苦故也。”

据《2011年职业病调研报告》显示,我国职业病患者平均年龄为37.5岁,70.2%为尘肺病,66.7%的职业病发生在民营企业;卫生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存在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企业约1600万家,其中在从事劳动过程中遭受不同程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高达2亿人。自2000年以来,我国职业病报告病例总体呈上升趋势,职业危害问题日益凸显,职业健康工作面临的形势严峻。按卫生部统计,2010年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西藏)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职业病例是2000年报告病例的1.3倍;其中尘肺病例与2009年相比增加了64.3%,是2000年报告病例的1.6倍。由于职业病具有迟发性和隐匿性的特点,我国职业病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将呈现高发态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量化学材料和放射性设备在飞机上的使用,导致飞机维修人员患有职业病的几率日渐增加;同时飞机维修过程中因工装设备、设施存在的安全隐患,管理上的漏洞所造成的人员伤害事件时有发生。飞机维修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问题,需要各飞机维修单位的管理者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关注。

作为民航维修企业来讲,我们的作业环境中充满着各种不安全因素。对维修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构成较大威胁的主要因素为有毒有害气体、噪声、粉尘和放射性射线。飞机维修企业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飞机整机及零件喷涂,防腐检查,飞机及零部件清洁,航线维护,飞机零件检查安装,复合材料修理等工作,涉及高温作业,有限空间涂装作业,x射线探伤作业,电焊作业,金工作业等方面。其中电焊作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电焊烟尘、金属锰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氟化物、臭氧、紫外辐射等,可导致劳动者发生电焊工尘肺、锰中毒、以及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电光性眼炎等多种职业病;喷漆作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苯及其化合物、酯类化合物等有机溶剂,其中苯是国际公认的致癌物质,可引起白血病;另外还存在噪声、粉尘、汽油以及各类清洗剂等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金工的职业病危害主要是噪声,长期使用铆枪,车床等工具打磨零部件,可导致劳动者职业噪声聋,同时打磨过程中产生的金属颗粒和粉尘,又容易造成尘肺。也就是说在从事某单一劳动时,劳动者却面临着患上多种职业病的风险。

2001年至2003年,调查人员对国内某飞机维修企业工作现场进行检测,证实其作业现场噪声超标率为69%;粉尘超标率为50%,个别作业场所超标率高达89%;在非专用喷漆机库进行喷漆作业时,有毒有害物质均严重超标。飞机维修人员长期工作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将会导致矽肺,电焊工尘肺,外照射急性、慢性放射病,放射性皮肤病、肿瘤、白内障、骨损伤、噪声聋、铬鼻病和职业性中毒等。

在上世纪80年代因自我防护意识缺乏,法律法规不完善,企业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导致17名员工在长期从事发动机清洗,油箱清洗,发动机试车工作中职业中毒(四乙基铅汽油中毒);由于长时间在航线,金工车间,木工车间等高噪声环境中工作,该企业92年确诊16名职工患职业性噪声聋(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年龄再大的60年,最小的32歲,接触噪声作业时间最长的37年,最短的为5年。其中,金工车间噪声强度为118分贝。调查研究表明,长期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调查得知,该企业部分领导对劳动保护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尤其在个人防护方面,有的单位配备了个人防护用品,但员工认为带上耳塞或耳罩,不利于相互沟通而影响工作,所以在工作过程中,一味贪图省事儿,而未使用防护用品。事后,该企业加强宣教力度,使员工认识到职业性噪声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以及采取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同时加强对工作现场的安全监管力度,对违反劳动安全的行为严格处理;并成立劳动保护检查小组,负责监督工艺设施的改造及职工个人防护用品的落实,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一系列的举措,该企业员工患职业性噪声聋问题得到了控制。并且从93年到2011年,仅新增2例职业性噪声聋。尽管职业性噪声聋仅仅是众多职业病中的一种,但是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科学的管理体系,加强安全监督检查,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职业病是可防可控的。

针对飞机维修企业员工所面临的上述职业病危害,飞机维修企业除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以降低和避免对员工造成的伤害外,同时必须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科学的管理体系,才能真正达到降低和避免有关职业病的发生,促进和保障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发生职业病一方面与生产环境中生产性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有关,另一方面又与工人的健康状况有关,而生产性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又与许多因素有关,如:生产工艺流程,管道的密闭程度,企业的管理水平,有无治理措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等。要防止维修企业的职业病发生,主要要做好防毒、防尘、防噪、防振动、防暑、防寒、防电离及非电离工作。

①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强化职业病防治的法制观念,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坚持职业病防治工作“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完善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②强化企业责任,利用新科技改革生产工艺,如:以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有毒或剧毒的物质,以低噪声设备代理高噪声设备等。采取通风除尘、排毒、降噪、隔离等技术性措施来降低或消除生产性有害因素。

③对接触生产性有害作业的工人,进行就业前体格检查和定期体格检查,及早发现禁忌症及职业病患者,及早进行处理。对于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患者,要即时调离原工作岗位。建立健全员工职业史档案。

④加强现场安全巡查力度,根据国家制定的一系列卫生标准,定期检查作业环境中生产性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做到早发现,早解决。

⑤加强安全防护宣讲力度,进行经常性的职业安全卫生知识培训;为劳动者配备符合国家职业安全健康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⑥员工本人要正确配备防护用品,如:进行有碎屑飞溅的工作时要配戴护目镜;使用铆枪时,要配戴耳塞;进行有粉尘、金属碎末产生的工作时,要配戴防尘口罩;进行射线探伤工作时,必须穿着防辐射服……此外还要合理安排休息,注意营养,增强机体对有害物质的抵抗能力。如:常在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体内的维生素B消耗量大,应多食用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以预防听觉器官的损伤。此外,振动及噪声通过神经系统,能抑制胃肠功能及消化腺的正常分泌,使人的消化功能下降,食欲减退,腹胀等,故应食易于消化,能促进食欲的营养丰富的事物。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者,首先应保证水的摄入量,通过饮用足量的水,来稀释、降低有毒有害物在人体内组织中的浓度,促进有毒有害物及其代谢产物随尿液等排出体外。

参考文献:

[1]李涛.预防职业中毒.保障劳动者健康.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6,

12(12)705-706.

[2]周德红.国内职业病调查及防治对策.工业安全与环保,2007,2(33),59-61.

篇5:国内外职业病防治发展特点

就姜瘟病害的防治来说,主要是根据其传播的特点进行防治。姜瘟病害的传播渠道较多,影响力和发病时间都较长,预防和治疗都比较困难。因此,建议以预防为主,如选择优质的子姜种子进行种植,土地选择上则要以为受冻的硬土为主,必然在土壤中存在残留的病虫和病害。

其次,炭疽病害,不仅是子姜容易染上炭疽病害,其他的农业作物也容易产生这种病害。炭疽病害主要体现在损害子姜的叶子,导致叶子出现褐色斑点,而后形成斑晕。在这种情况下,如空气或土壤中湿气大,则容易产生虫子,损害子姜作物,加上在子姜施肥过程中会以氮肥为主,更加重幼虫滋生和传播病毒的可能。就与炭疽病害的防治方法来说,主要是通过反复更新土地,清理土地总可能残留的病毒或幼虫卵,在种植范围内均衡施肥,保持没有坑洼或能够积水的地区,必要时采取喷雾进行消毒。

1.2 子姜虫害展新特点及防治方法 首先,钻心虫,这是一种危害较强的害虫。无论是子姜的种植、发芽、长苗还是收获都能造成子姜伤害。从已经成型的调查报告看,因钻心虫造成的子姜病虫害大致占到了整体的6%左右,也应当被提起重视。因钻心虫造成的新虫害特点主要在于钻心虫在幼虫阶段就会对子姜的.根茎造成侵害,形成明显的幼虫钻洞,影响子姜的水分补给。此外,钻心虫也会在子姜根茎处留下粪便,人体如实用则会影响身体健康。在防治方法上,要明确一点,人工抓捕是一种较好的防治效果,因长期用药来消灭钻心虫,钻心虫已经形成了较高的抗药能力。因此,这里建议通过人工抓捕的方法,尽早找到被钻心虫损害的子姜根茎进行剥离,找出幼虫进行消灭。另外,通过药物方法也可以消灭一部分钻心虫幼虫,因成年钻心虫抵御药物性强,所以通过药物防治和杀虫最好要从幼虫开始,及时进行药物防治。

其次,土蜗,又被成为鼻涕虫,外形与蜗牛相似但缺少贝壳。主要通过自身引动,在子姜上爬过的地方会留下液体痕迹,形成姜秆麻点,影响子姜吸收光线的程度,属于一种危害性较大的害虫。土蜗因喜欢潮湿、多水的环境,所以在水田中较为常见,干旱地区不易出现。不喜欢阳光,一旦暴漏在阳光或干燥地区下,则会马上死亡是土蜗的知名弱点。就土蜗的防治方法来说,首先要注意子姜种植地点的通风和大棚的卫生清洁,对大棚周边的杂草、水田进行及时的清理。例如,在大棚外放上杂草、菜叶对土蜗进行引诱,等到天亮后进行集中抓捕。其次,可以将子姜研磨成粉,洒在土蜗经常出没的地方,因子姜气味特殊,因此会使土蜗避而远之。

2 子姜病虫防治技术

2.1 完善子姜病虫的防治机制 完善子姜病虫的防治机制要求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预测、治理技术,对子姜种植环境进行观察。同时,根据天气、土质的变化对子姜病虫产生的时间和数量进行研究,对子姜病虫害进行集中的监测,以保障知己知彼。通过在种植区域建立多个虫害的监测地点,加上专业检测人员的先进技术使用,可以有效对子姜病虫害进行观测,进而形成子姜病虫害的数据信息,根据数据分析,一旦发现异常就可以进行有效的治理。

2.2 使用生物防治技术 在进行子姜病虫防治过程中,可以通过病毒杀虫技术对

★ 应城市中稻病虫灾害和防治技术对比示范技术总结

★ 浅谈玉米螟防治技术

★ 技术团队展示口号

★ 水泥厂粉尘防治技术探讨

★ 试验员个人技术总结

★ 无公害果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 美洲斑潜蝇防治轮换药剂筛选试验

★ 灾害应急预案

★ 灾害的反义词是什么

篇6:国内外职业病防治发展特点

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是针对岗位需求培养人才的,并把学生是否适应岗位要求作为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正如企业所希望的就业人员应该有3种准备:一是文化知识的深化准备;二是对就业所需职业态度、职业行为规范、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等的准备;三是对将来从事某种职业资格的获得。

当前职校生就业存在很多问题,如毕业生进入企业上岗后随意违约、离岗,甚至集体返校等。这些现象的出现折射出职业教育的缺失,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缺失。学生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现在很多职业学校仍走传统教育的老路子,重视文化课、专业技能训练课,严重忽视了学生生存技能的训练,使很多职校生走不出学校,走不进社会。当前职校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当前的职校生处于社会改革开放、价值观念多元交织碰撞,中西方文化思想涤荡,网路技术迅猛发展的转型时代,加上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特殊阶段,他们的心理特征更是与众不同:他们的参与性较强、个性特别强。生活在网络时代,接受的信息量比较大,思想活跃,敢闯敢拼。但是对于这些独生子女,在他们身上有很多缺点明显表露:学习焦虑恐惧,承受挫折能力弱;嫉妒心理比较强,有强力的反弹意识;对网络生活十分依赖,不尊重别人的人格和劳动;不少职校生存在生活自理能力差、自私、好享受等缺点。最能引发争议的是职校生是否太过自我,缺乏社会责任感。

一些职校生谈及入学后的心理感受,“茫然”、“无聊”是他们用的最多的词汇。这些在校就读的学生,大多处于身心逐步趋于成熟的时期,心理上易受外界的影响。在这个人生重要时期,由于一些心理教育、人文综合素质教育的不足,会变得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生活与发展的目标,不知道自己是谁,想做什么,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找不到自己去实现理想的路途和方法,因此就容易消沉、颓废和堕落。

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智力因素只占20%;也就是说,非智力因素如个性特征、思想道德、意志品格、情绪情感、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往往对个人的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从跟踪职业学校毕业生,全面分析他们的成长历程中,可以看到,真正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风劲帆满、勇立潮头的并非都是学校里考试成绩优秀的人,个人创业的成功与其吃苦精神、应变能力、运筹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有着很大的关系。

职校生的年龄在16~18岁之间,队伍庞大,他们走进职校,走向社会,不仅影响到现有的职业学校教育管理模式,而且成为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新生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关心职校生对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时代特色鲜明的这一群体,关键看职业学校、家长、社会如何进行积极引导,这也是当前职业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职校生心理教育工作任重道远。就学校开展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的认识

2.1构建适宜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课程体系

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一般按照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的模式设置课程,忽视心理教育和心理素质训练。现代企业对员工最看重的素质是“两种精神”(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和“两种能力”(专业能力和学习能力)。只重技能培养。忽视精神的锤炼,使毕业生在生产、服务一线上就会“水土不服”,难以适应岗位的要求。散漫的生活习惯,懒惰的情绪,没有吃苦耐劳精神,使工作单位无法忍受。职校从社会实际出发在经过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应确立起“既抓文化重技能,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按照课程体系目标设置课程,制定计划,编写和选用教材,建立并实行新的课程体系,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能力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2.2建立一支能够胜任培养学生心理的师资队伍

建立一支适应培养学生心理的师资队伍,是实现职业学校培养学生心理的基本条件,是搞好心理教育的根本性和关键性环节。有很多地方教育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走在了前面,如陕西省2007年-2008年已经开始组织实施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省级培训项目,实现了为全省每所普通高中培训一名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的目标。师资队伍建设的方法很多,有两种途径很适合当前教育师资不足的现实:

(1)培训。就现有的教师可送到师范院校进行短期培训,也可以聘请有专业资质的心理教育教师到本校授教。本校的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学来提高专业素质。

(2)培养锻炼。职业学校教师培养锻炼的方式多种多样:听课观摩、经验交流、参观访问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2.3转变学校教育教学组织和管理模式

(1)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应该在开设文化课堂、技能训练课堂外,增加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的活动型课堂。把学生当做“社会人”和“职业人”两个方面接受训练。职业学校教育更多地应当以训练为教学模式,强化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训练,训练学生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心理素质训练,应科学构建学生的训练体系,扎实地把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训练好,不断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班级管理的转化。使班级管理成为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发展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交织的重要场所。在这里引入新加坡的教育实例一则:在新加坡的一所全国排名前30位的中学,学校上学时间是8点,走进学校时,八点刚过,整个校园寂静无声,原来所有的学生正盘腿坐在操场上,每个人手里捧着一本书,正专心致志地阅读。据说,他们每天早上都有这样的晨读,除了让学生静下心来,还让学生时刻感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

以班级为单位可以搞各种各样的活动:挫折教育、毅力训练、创业教育等等,在具体实践中让学生去直接感受和体验生活的复杂变化,正确理解社会关系、社会利益,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顺利进入社会,正确地了解认识自己,恰当地评价自己,将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实现由“让工作来适应我”到“我要适应工作”,由“社会来适应我”到“我来适应社会”的转变。

2.4建立合理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有根本性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作支持。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下,教师不进行教学改革,他的课程至少还是合理的课程,而有的教师在花费了大量精力,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渗透,由于没有相应的评价作支持,他们的劳动很大程度上得不到学校制度上的认可。因此,要使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改变。必须建立起合理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该体系应该包括学生成绩考核方式、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激励措施等内容。鼓励教师进行改革,探索教学模式。

篇7:慕课的特点及国内外发展历程

关键词:慕课,特点,历程

1 慕课的概念

“慕课”(MOOC,MOOCs),英文直译为“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其中,字母“M”代表Massive(大规模),第一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第二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字母“C”代表Course(课程)。其理论基础是基于连通主义和网络学习的开放教育学,课程范围覆盖了科技学科、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绝大多数课程是免费的,但有部分课程提供收费服务,学习者自由选择是否购买。

2 慕课的特点

(1)大规模。慕课的最大特点就是大规模,主要表现在参与课程资源开发的学校数量大、课程种类多、学生数量大。比如参与Coursera慕课平台建设的高校和组织超过了110个,课程领域达到了25个之多,一门课程可供成千上万的人学习,人越多越能显示出慕课的优势,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大规模不是负担而是资源。

(2)基于网络。慕课的课程开发、学习者参与、成绩测验等都是在互联网上完成,不受时空限制。

(3)开放性。主要表现在教育理念、学习对象和学习方式的开放。慕课尊崇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ns)协议,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只要可以上网就能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优质课程,不管你是正在上学的学生、上班的工人、家庭主妇或退休老人;慕课不需要学籍,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课程进行学习。慕课大部分课程是免费的,只有当你需要学分、证书时,才需要交纳一定费用。

(4)教学互动性强。慕课一般采用“小视频+小测验”的授课模式,课程由若干6~15分钟左右的小视频组成,每次讲解一个知识点,视频学习之后即有随堂测试,学习者只有答对才能进入下一环节学习。学习者可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满足了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要,解决了学生按主题学习的要求,并且可以集中学习者注意力并取得较高的学习效率,使学生有更好的学习“沉浸感”。在学习过程中,除教师外,学习者互为师生,形成强大的线上学习社区,及时解答学习过程中的疑问。

(5)评价方式新颖。慕课借鉴了网络游戏过关的方法,有时还给出在考过这个题中的排名情况,极大地激发了学习者的积极性。评价采用了机器点评与学习者相互点评相结合的方式,简单的随堂测试由计算机完成,对于问答类的考试,通常由学习者相互点评,为防止学习者串通作弊,5个左右的互评者由系统随机分配,以此来保证评分的公正性。

3 国外慕课发展历程

在慕课的建设及发展中,美国一直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截至2015年12月,美国慕课三大平台Coursera、Udacity、Edx各具特色,Coursera开设了1504门课程,涵盖了艺术人文、商务、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生命科学、数学和逻辑、个人发展、物理科学与工程、社会科学等多门专业学科,合作高校达139所,属盈利性机构;Udacity开设了121门课程,开设了计算机科学、数学、综合科学、编程和创业等专业,其特色之处是根据公司需求提供职业教育课程及增值服务,属于盈利性机构;Edx开设了约650门课程,包括数据科学、网页开发、软件工程等专业,其特点是面向全球免费开放,高标准、跨领域的免费课程、创新的教学技术,属于非盈利性结构。美国的国家科学基金会、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及高校和研究机构都进行了课程应用及相关的研究。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支持的研究项目主要有:(1)认识ed X MOOC:“电路和电子学”(6.002x)如何帮助我们了解慕课的学习经验。资助麻省理工学院与哈佛大学对ed X平台上推出的第一门课程“电路和电子学”的实施情况进行研究。①(2)在慕课中对学生指导、辅导和有引导的同伴交互实验。资助圣何塞州立大学与Udacity合作,研究圣何塞州立大学所开设的课程的实施情况。(3)在慕课平台中理解和涉及社群动力学(点对点大学)。资助马里兰大学与P2PU平台合作,以及如何进行在线课程的设计、应用、分析。(4)“计算机类慕课的学生学习成效研究”与“慕课学生的实效预测”。用以资助哈佛大学对ed X平台的“计算机技术导论”进行研究。

除此之外,还支持STEM(科学(Science)、技术(Techon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的教学研究,密歇根州立大学探索慕课支持的学习社区,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将慕课集成于研究生和专业性STEM计划,佛罗里达大学研究慕课在工程教育中的应用等。

2012年以来,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积极促进慕课发展,支持教育机构及高校展开慕课相关的实践探索与科学研究,所资助的项目主要有MITx翻转课堂模式研究、美国教育委员会的慕课研究、伊萨基战略与研究部的慕课研究、由阿萨巴斯卡大学牵头的MRI(MOOC Research Initeative)研究计划等。积极探索了混合教学环境下支持教师的最佳方式,就慕课课程与平台的检测、访问、分析进行研究,在学生体验和产出、学习设计、成本绩效、学习分析及证词和系统化影响方面得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此外,该基金会还支持了众多高校在慕课平台上进行慕课建设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比如怎样使基础课程更多地参与到慕课中,如何使课程更大范围地被学习者获取,如何理解慕课的应用情况,怎样将慕课用于课堂教学等等。

慕课在美国取得了较成功的经验,也遇到了新的问题。

(1)运营商的问题。慕课运营平台越来越多,意味着老牌提供商遇到了更多的竞争对手,赢得风险投资的难度增大,通过各种方式尽快地提高自身造血机能已成为各慕课运营商的当务之急,美国的慕课平台提供商采取了多种措施促进盈利,且已初见成效。他们采取的措施为:(1)更换领导层,注重开拓市场。Coursera和ed X在2014年同时调整领导层;(2)细分用户市场,提供针对性的课程和服务;(3)整合课程资源,提供系列证书;(4)改变运营模式,提高结业人数。但对慕课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质疑依旧存在,并且慕课学习成果兑换高校学分的努力不容乐观。

(2)对慕课的可持续性研究正在进行。慕课的提供商的经济利益和企业命脉与慕课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所以提供商关注的重点是慕课可持续发展的群体,他们以较为强有力的方式来保证慕课课程和平台服务的质量,并采取有效措施扩大慕课学习者范围,为促进慕课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采取了有效措施主要包括:①在原有的模式下,不断寻求新的盈利模式,确保经济效益的稳定;②持续增加合作高校数量,不断加强课程管理,提高授课教师水平,促进慕课课程水平的提升;③通过增强和高校合作、自创证书认证等形式,不断提高慕课证书的含金量;④持续扩大慕课学习者群体,保证慕课市场规模的稳定性。

2014年,欧盟高校联盟对249所院校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调研,主要了解高校慕课的发展状况及相关态度,调研结果显示:

(1)在对慕课的反应及认同态度上,大约1/8参与调查的院校参与了“慕课”建设,超过50%的院校打算将来参与;对慕课的认同度上,33%的受访高校对慕课的定位表示认同,8%的高校认为慕课是至关重要的,42%的高校考虑采用正式定位;高校类型不同,对慕课的定位也不相同,技术性大学支持开设慕课的比例为45%,综合性大学的支持率为25%,专业及应用型大学的支持率低于20%。

(2)教师对慕课的态度。学校员工对慕课的感觉喜忧参半,对如何定位慕课备感压力。

(3)对慕课的决策研究。慕课的开设及实践基本上由学校的领导阶层、教职人员和专门的学习信息化部门进行决策,而已开设慕课的高校和计划开设慕课的高校,学校领导同样起了重要作用,学习信息化部门和参与慕课建设的教职员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4)慕课的开课情况。调查显示,大部分高校还没有大规模的参与到慕课建设中,他们愿意用一至五门课程来做实验,以取得高校参与慕课的经验。

(5)慕课研发仍是问题。慕课最初的设想是为学习者提供非正式学习,在慕课中,各大学的普通学生和其他非普通学生的如何区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欧洲地区高等教育相关资格认可公约》一直在寻求改善和简化相关的识别程序的方法。为提高欧洲劳动力市场劳动者的技能和资格,欧盟对非正规学习的成果表示了认可,但非正式学习成果的认证和学分认可与互换是制约慕课发展的瓶颈,欧盟同其他国家一样处于探索阶段。

从欧盟的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高校及其领导对慕课持谨慎乐观态度,他们不愿意冒很大的风险,很少一部分重视本地开发战略而投资到慕课开发中,在高校建立了适当决策机制并确定了资金之后,他们会考虑参与其中。欧盟高校整体基本持中立或观望的态度,但各高校在慕课发展上进行了积极努力。

就目前来讲,慕课对传统高等教育的影响效果并没有完全显示出来,相关的研究正在进行中,高校对慕课的研究和利用显得比较保守,不像提供商那样锐意进取。但是,慕课课程主要来源于高校,慕课推崇的“翻转课堂”教学的主要用户也是高校,高校在慕课可持续发展中依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比如,美国高校为本校的慕课授课教师提供了专门的制作环境,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慕课课程质量,保证了慕课课程的合理和优质。同时,针对不同学习者开设慕课,有效地扩大了慕课的学习者群体。

从美国、欧盟慕课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来看,慕课提供商、传统高校、其他社会机构,只要是参与到慕课其中,都为推动慕课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相应努力,虽然他们表现出来的立场、关心的问题、采取的措施不尽相同。

4 国内慕课发展历程

2012年以后,国内传统媒体乃至很多网络新媒体都高度关注了慕课。包括《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网络》、《经济参考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在内的传统纸质媒体都刊登了关于慕课的文章,诸多门户网站媒体如人民网、中国青年网等,也关注了慕课的在国内发展,一定程度上,慕课在国内的发展,很大一部分归功于媒体的报道和推动。

国内企业、高校也纷纷行动起来,网易、优酷、译言网、果壳网、超星慕课等中文网站汇集了各类主题的慕课课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重点大学也相继开发了慕课课程,如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目前已有98所高校开设了慕课课程,吸引了很多在线学习爱好者的关注。

4.1 慕课在国内企业的发展

企业方面,华为具有代表性。2014年初,华为开了三门慕课课程,一门课比较偏向软性课程,几乎所有华为人都会上的——业务沟通技巧;第二个是必须要上的认证课程——项目管理(BMP);第三个是新技术课程。第一班注册管理会计师(CCMA)就有6000多人注册报名,还有很多人报不上名,第一班结束后,又连续开了三班,目前,华为的慕课课程已经达到了50门以上,5万以上人次进行了学习。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华为的员工比较喜欢在慕课中学习。每一家企业的企业文化和行业的特性,其工作性质都不一样,但华为是具有代表性的。

4.2 慕课在国内高校的发展

在高校方面,教育管理部门也表明了态度,在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中,加强高校慕课建设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年度工作计划中,“完善国家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继续加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力度,探索在线开放课程应用带动机制。加强‘慕课’建设、使用和管理。推动高校仪器设备和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系统建设”。②

2015年4月13日,教育部专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从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组织管理三个方面对高等学校的慕课建设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高校方面,名牌高校首先行动,2013年10月10日下午,清华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推出了启动基于ed X开放源代码的中文慕课平台—“学堂在线”(www.xuetangx.com),这是全球首个中文版慕课平台,且支持APP下载,其合作院校达到28所。课程内容涉及计算机、经济·管理、创业、电子、工程、环境·地球、医学·健康、生命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社科·法律、文学、历史、哲学、艺术·设计、外语、教育、其他、大学先修课等。其中大数据系列讲座(Big Data Lecture Series)的修习人数达到了1.7万人,学堂在线平台仍在不断上线名校课程。除了获得证书外,学习者还可以修习多所名校的部分学分,甚至高中生也可以借此先修大学学分。

另外一个较有代表性的是武汉大学,截止2015年11月24日,武汉大学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位居开课学期数第一位;开设慕课17门,位居已开课门数第五,总选课达到655965人次;已开课程选课总人数位居第三。其主要做法为:

第一,搭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慕课平台。为鼓励本校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尝试翻转课堂或混合式教学,切实发挥服务本校教学和服务社会功能,为其他高校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课程,该校依据现有慕课模式,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在线课程中心,搭建了慕课平台——“珞珈在线”。并与其他慕课平台诸如“中国大学MOOC平台”开展广泛交流和深入合作,共享课程资源,共同推进我国高等学校的慕课建设。

第二,制定慕课建设规划及规章制度。武汉大学加大在自主产权慕课平台方面管理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为继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学校专门下发了《关于开展“本科教育改革大讨论”活动的通知》(武大本字〔2015〕25号),文件规定:“探讨本科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模式,积极探索育人新方法,实行多种培养模式并行发展。”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提高教学效率。现正着手制定《武汉大学“珞珈在线”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为慕课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第三,创新慕课学分和教师教学管理工作。在原有的学分计算和认定基础上,创新慕课学分和教师教学管理工作,将慕课学习成果和原有的学分认定相结合,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充分保护学生的学习权益。

第四,充分利用慕课平台,推动七校联合。在原有的条件下,联合办学由于受等诸多硬件设施的限制,校间的资源共享未能得到充分实现,无法满足学生选修课程和专业需求。慕课平台建立后,可以为联合办学提供更强大的动力,学生足不出户就跨校选课和学习,节省了大量时间,真正实现了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将改变学校间学生选修课程受限的局面。

第五,加强慕课专业师资和技术队伍建设。在长期现代化教学建设中,武汉大学集聚了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和设备,他们利用原有的硬件及软件资源,通过与社会组织及企业合作,解决慕课建设过程中师资和技术人员问题,为深入推进慕课建设奠定坚实的人才和技术基础。

慕课有着短暂的历史,但却有着漫长的过去,是长期以来在线教育、远程教育和开放教育发展的结果,其本身也经历了孕育、产生、建设、发展、应用等过程,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教授使用技术成熟度曲线(Hype Cycle)模型对慕课的发展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慕课依然处于应用模式的探索阶段,慕课从当初的极度兴奋状态过渡到了冷静、理性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焦建利,王萍.慕课互联网+教师时代的学习革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9:154-158,200-205.

[2]汤敏.慕课革命互联网如何变革教育[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1:16-23,193-196.

[3]乔纳森·哈伯著.慕课人人可以上大学[M].刘春园,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98-104,219-222.

[4]李曼丽,张羽,叶斌桂等.解码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教育学考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46-50.

[5]高翠,胡凡刚.MOOC蕴涵的学习理念[J],新时代教育,2015(9):44-46.

[6]王左利.MOOC生态初现[J].中国教育网络,2013.9:17-19.

篇8:国内外职业病防治发展特点

关键词:煤层气 产业发展

前言

中国的煤层气产业,目前只是一个正在兴起的幼稚产业,因此还需要政府给予大力扶持和帮助。为切实保障政策建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必须对煤层气产业的特点、国内外煤层气产业发展概况等问题進行深入系统地分析研究.以指导煤层气产业政策研究。

1、煤层气产业的构架与特点

1.1煤层气产业的构架体系煤层气产业是以开发利用煤层气资源为目标的能源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庞大的产业系统。从产业层面看,煤层气产业包括上游、中游、下游三个领域;

1)煤层气产业上游

煤层气产业上游以勘探、开发为主要任务,根据资源状态、开发条件和开发产品的不同.将煤层气开发分为两大类即:原始储层煤层气资源的地面开采和煤矿区煤层气资源的开采

2)煤层气产业中游

煤层气产业的中游主要是煤层气的管道输送和销售,是煤层气开发和利用的桥梁;中游的主要职责是建设长距离煤层气(天然气)输送管网,将煤层气从煤层气田通过长输管网输送到用户端,再将煤层气销售给每个用户。

3)煤层气产业下游

煤层气产业下游主要是从单煤层气加工和利用的行业,包括居民生活用气、发电、作化工原料、作工业用优质燃料等。

1.2煤层气产业的特点

资源属性(自生白储、以吸附态为主赋存形式、需要排水降压才能采气).

决定了煤层气产业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煤层气是一种典型的自生自储式非常规天然气资源

2)煤储层是一种典型的多孔隙介质,与常规油气储层有着显著的差异

3)煤层气是以吸附态为主要赋存状态

4)煤层气具有独特的产出机理与开采生产工艺

2、国内外煤层气产业发展概况

2.1美国煤层气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美国煤层气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无疑取决于其丰富的煤层气资源。美国的煤层气主要分布在15个含煤盆地,美国本土煤层气资源总量达(11—19)*1012m3(不包括阿拉斯加州的煤层气资源量),主要分布在西部的落基山脉中—新生代含煤盆地中,其次是分布在东部阿巴拉契亚和中部石炭纪含煤盆地。

美国本土自1953年在圣胡安盆地试验第一口煤层气井[产量为(0.21—1.2)x104m3/d],在此后的30年时间里,由于技术、经济等原因,煤层气的开发一直没有明显进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采用常规天然气开采技术开采煤层气,并在阿拉巴马州的黑勇士盆地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煤层气田。在科技进步、税收优惠政策和中小独立油气开发商参与的联合推动下,促进了美国煤层气产业的迅速发展。美国的煤层气产业在优惠扶持政策的激励下,吸引了一批大石油公司参与煤层气开发,进一步加快了美国煤层气产业的发展。

2.2中国煤层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现状

中国煤层气资源的并发利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煤矿井下瓦斯抽放。当时出于对煤矿瓦斯的治理、1952年煤炭部首先在辽宁抚顺矿务局龙风煤矿进行了井下瓦斯抽放试验并获得成功,随后逐步推广到全国各高瓦斯矿区。到2000年底,全国已有184座国有大型煤矿建立了并下抽放系统和地面输配气系统,年抽放量(纯甲烷)达8.6*103m3,其中抚顺和阳泉矿区年抽放量均超过1*108m3,晋城矿区寺河煤矿将在近年突破1*l08m3。自1990年起,中国井下煤层气油放量基本呈上升趋势。

3、蓬勃发展的世界煤层气产业

3.1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是煤层气勘探与外发最活跃的同家之一,澳大利亚的煤层气资源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昆上兰州的博温席地、劳拉盆地和新南威尔士州的悉尼盆地等,其特点主要体现在:

1)煤层气含量高,埋藏深度浅;

2)煤层厚度大;

3)煤层气气体组分中二氧化碳含量高

4)瓦斯爆炸事故频繁。

3.2英国

英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勘查程度较高,几乎全部经过勘探和评价、英国煤炭总可采储量为25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0.2%。

3.3俄罗斯

俄罗斯煤炭资源丰富,其探明可采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2%,预测储量超过50000亿吨。

结语

开发利用煤层气对改善煤矿安全生产、减少大气污染、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资源等方面都大有稗益。

参考文献:

[1]孙茂远等.中国煤层气开发利用与对外合作[M].煤炭工业出版计,2000年4月

篇9:国内外职业生涯发展研究综述

一.国外职业生涯发展研究现状

1909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在其著作《选择一个职业》中提出人与职业相匹配是职业选择的焦点, 他认为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模式, 并都有其相适应的职业类型。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强调人与职业之间的匹配, 是最早的职业辅导理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霍兰德教授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人格类型理论, 他认为职业选择是个人人格的反映和延伸, 并将人格类型划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家型、传统型六种。这些理论都是在基于职业选择的基础上提出的。

美国心理学博士格林豪斯研究人生不同年龄阶段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将职业生涯发展分为职业准备阶段、进入组织阶段、职业生涯初期、职业生涯中期和职业生涯后期五个阶段。萨帕是职业发展领域最具权威性的人物, 他提出了人一生的完整职业发展阶段模式, 认为职业生涯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与其相匹配, 并将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成长阶段、探索阶段、确立阶段、维持阶段和衰退阶段五个阶段。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金斯伯格将职业生涯发展分为空想阶段、尝试阶段、现实阶段三个阶段, 从而揭示了早期职业心理或职业心理意识对职业选择的影响。综上所述, 这些学者都是以年龄作为划分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依据。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埃德加?H?施恩教授提出职业锚理论。职业锚实际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20世纪70年代, 施恩教授将职业锚归纳为技术/职能型、管理型、自主/独立型、安全/稳定型、创造型、服务型、挑战型、生活型八种类型, 并推出了职业锚测试量表。职业锚强调个人能力、动机和价值观三方面的相互作用与整合, 在实际工作中是不断调整的。职业锚问卷是国外职业测评运用最广泛最有效的工具之一。

二.国内职业生涯发展研究现状

20世纪初期, 我国开始出现职业指导, 最早提出职业指导理论的是清华大学周寄梅, 最早倡导职业指导的团体是中华职业教育社。之后, 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探讨, 提出一系列关于职业生涯发展的理论。我国的职业生涯发展研究主要是五阶段论, 根据职业发展进程, 将个人的职业生涯分为职业准备期、职业选择期、职业适应期、职业稳定期和职业结束期。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罗双平提出年龄阶段论, 将二十岁至三十岁、三十岁至四十岁、四十岁至五十岁、五十岁至六十岁各分为一个阶段。中国科学院龙立荣教授论述了职业生涯管理与员工心理行为之间的关系, 采取开放式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编制了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组织职业生涯管理问卷。经过实证研究, 发现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对员工的职业承诺、组织承诺、工作绩效、职业生涯需求满意度、工作卷度等产生积极的影响, 证实了职业生涯管理在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台湾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者黄英忠博士在其专著《人力资源管理》中论述了职业生涯开发的意义、影响职业抉择的因素、职业生涯规划及职业生涯管理等内容, 推动了我国职业生涯发展的研究。廖泉文、陈社明、姚裕群等学者也相继提出职业生涯发展的相关理论。

三.国内外职业生涯发展研究述评

国外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主要有职业选择理论、年龄阶段理论、职业锚理论三个方向。国内对职业生涯发展的研究成果大部分是在借鉴国外理论基础上结合国情改进而来, 思想上缺乏创新, 对职业生涯发展的研究还处在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刘娜.中国女性公务员职业生涯发展困境探析[D].吉林:吉林大学, 2014.

篇10:国内外职业病防治发展特点

【摘 要】以职业教育为出发点,介绍了国外职业教育、国内地方职业教育、外军士官教育的情况,进而得出我国士官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职业教育;士官

一、国外职业教育情况

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一直走在我国前列。德国、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办学的体制、法规、管理等方面具有稳定的保障机制,办学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范式。

(一)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办学模式,走在世界的前列。德国颁行的《职业教育法》等大量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确定了职业教育地方主管机构和专门的协调机构,明确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补偿形式,形成了整套相互衔接、容易操作的工作机制,保障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德国的职业教育主要通过行业办学,由行业组织对企业和职业院校实行调控。学生可自行联系企业和职业院校,在校就读既是学生又是企业准员工,学习专业知识与实践训练交互进行,接受企业和学校的双元领导。

(二)美国的“社区职业教育”模式

美国的社区学院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最为典型,发达的社区学院系统是该国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1963年美国制定的《职业教育法》,保证了职业教育的地位和范围,近30多年来,美国联邦政府曾先后五次修订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的支持。州政府和当地政府是社区学院的主要投资者,学生交纳的费用较低,学生年学费全国平均不足450美元,仅为哈佛大学年学费的5%。

(三)日本的“终身职业教育”模式

日本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始于上世纪60年代。当时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社会急需大量技术劳动者,民众也迫切要求接受教育,职业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自从上世纪6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以来,日本便将其作为教育改革政策的主导思想。为了保证终身职业教育的顺利开展,日本建立了包括终身职业能力、高度职业能力以及地方职业能力开发促进中心等在内的面向21世纪的终身职业能力开发体系。

二、国内地方职业教育情况

(一)新中国建立前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概况

几千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由家族的口耳相传到作坊的学徒制,经历了原始的职业教育时期。自从进入近代社会以来,18世纪初,俄、德、英、法等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办了现代意义上的职业学校,我国19世纪末期倡导洋务运动以来,国人兴办实业,借鉴国外的职业教育经验创办了以学校教育为模式的职业教育,19世纪后半叶创建的福建船政学堂,标志着学校职业教育的正式形成。

(二)1949-1976时期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概况

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政府从恢复和发展国家经济出发,为了恢复和促进工业发展,重视兴办职业教育。建国初期的职业教育主要是以企业、工厂举办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体。不少企业和工厂根据自行生产和发展的需要,纷纷举办各种形式的职工培训、对新招收的员工开展职业技能教育。他们以学校教育与工厂实训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我国工业的恢复与发展,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1977-2009年时期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概况

考察1996年至2009年时期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这段时期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主要是以学校实行知识教育,后期组织毕业实习的形式。强化内涵建设,积极走开放式办学之路,走出去、引进来,实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引进企业在学校开设生产车间、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等。从此,职业院校与企业、公司的合作办学成为了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的主体模式。

(四)2010年以来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概况

根据2011年10月12日《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精神,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积极走深化校企合作之路,并探索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学校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新型办学模式,高职教育的办学模式进入了一个新的探索与发展时期。

三、外军士官教育情况

我军从1986年才开始实行士官制度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了解外军如何培训士官,借鉴外军士官教育经验,为探索我军应急作战士官培训模式,为军事斗争培养专业素质过硬的新型士官人才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新思路。

(一)思想教育的方法

第一、通过正规培训进行系统的思想教育。向士官宣传本国的制度及生活方式,灌输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为国家献身无尚光荣的爱国主义观念,这种国家观念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表现。如美军从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出发,强调美国的利益在全球,要求士官诚实、勇敢、忠诚,努力为国家服务,为军队服务,做一个合格的军人。第二、通过多种形式的传统教育,激发士官的军人荣誉感和顽强精神。如有的举行“部队日”纪念活动,有的利用独立节,建军节、成人节等重大节日,有的利用部队纪念馆,军史陈列室等,向士官宣传本国著名统帅、将领和英雄模范人物,宣传本军兵种和部队的战斗历程,树立士官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二)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训练的方法

第一、正常训练中锻炼士官的体力和进攻力。外军对士官的正常训练通常是把军校培训和部队训练结合起来进行,并采用多种方式来增强他们的意志和胆量,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力、抗干扰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第二、生存训练中磨练士官的能力和意志。生存训练在现代高度文明社会的日常生活中是无法体验的。

(三)专业技术训练的方法

第一、基础训练。在基础训练阶段,主要是通过讲课、作业和练习的形式,学习和补习科学文化知识、管理知识、兵器知识、方位判定、战场生存本领、急救、射击原理和射击规则、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的构造原理等。第二、专业训练。在专业训练阶段,主要是通过讲课、练习、实弹射击、实际操作、战术(专业战术)作业等形式,学习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的组装、维修保养、实际操作的技能,训练通常在专业教室、各类装备训练场、练习场、靶场进行,利用制式器材和训练器材进行实际作业,并在接近实战的条件下进行演练。

四、士官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启示

分析外军士官培训的三个特点,笔者认为对我军士官人才培养改革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建立分工明确、逐级递进的培训体系

统筹院校、训练机构、部队三方的横向承训关系。士官培训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上至总部机关,下至基层分队,必须遵循“顶层入手、宏观筹划、系统设计”的原则,把院校、训练机构、部队的培训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强三者之间的协同与合作,建立健全彼此之间协调发展机制。

(二)建立资源共享、合力育人的运行机制

完善士官教育培训领导管理体制。目前,我军士官教育培训管理体制主要实行的是行政归口管理,虽然避免了管理的无序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同程度存在着因条块分割、利益交集、多头管理等原因而导致的相互推诿、职责不清、统筹不够、训用脱节等问题。为此,如在现有领导管理体制不变的情况下,应进一步理顺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牵头单位,统筹协调士官教育培训中的各个主要环节。

(三)建立岗位对接、双证融合的质量标准

上一篇:低保申请需要什么资料下一篇:跨国公司竞争优势发展的分析论文_跨国公司竞争优势发展的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