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反思总结

2024-05-18

化学实验教学反思总结(精选10篇)

篇1:化学实验教学反思总结

化学实验教学反思总结

化学实验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功能要充分挖掘,尤其是它的育人潜能如何通过教学实验体现出来仍需研究。从化学教育现代化来看,化学实验是个突破口和生长点,现代化的新方法、新手段、新教材可以在实验中体现和应用,这同样需要不断地进行引进和研究。从对化学教育工作者来说,从事实验研究应该是基本功。

在中学基础课中的化学实验一般具有较强的典型性、直观性和可靠性。经过无数次重复,人们积累了大量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按说应该达到“炉火纯青”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很多实验仍然在不断被完善、改进和补充。可以把一些演示实验转化为学生实验,随堂实验或家庭实验。可靠性强,这是作为演示实验非常重要的要求,在课堂上演示的失败,再加上教师不善于科学地说明实验不成功的原因,给教育教学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因此实验改进中提高成功率是教师非常关心的事。便于操作,直观性强、适应性强、合理节约时间等都是化学实验研究的方向。重视化学实验和对其进行研究,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让化学实验在育人方面能更好地发挥出来,我认为要切实做好下列几点:

一、不能看热闹

有些同学觉得化学实验很神秘,有些同学甚至把做实验看成是耍魔术,很好玩。由于他们只注意看“热闹”,而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这样就难以抓住关键的实验现象,其结果就难以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二、要全面观察

一些同学在观察化学实验时,只注意明显突出的现象,而忽略那些不太显著的现象。观察不仅是用眼看,还包括用耳听、用鼻闻、用手摸,只有“全神贯注”.才能全面观察到实验的现象。

三、要细心比较

观察实验不能只观察一个大概,特别是对相似的实验,更应细心比较。

四、既观察又思考

观察化学实验,不仅要动眼睛和其它感官,还要开动脑筋去分析和判断。

五、弄清概念

有些化学实验的概念容易混淆,若没有搞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就易出现张冠李戴。如“光”与“火焰”、“烟”与“雾”、“浑浊”与“沉淀”、“溶解”与“熔化”等概念极易混淆,只有注意了它们的区别,才能正确描述这类实验现象。

六、不能用结论代替现象进行描述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而结论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二者有联系、但不能相互代替,如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之一是“有黑色固体产生”,而不能描述为“有四氧化三铁产生”。否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篇2:化学实验教学反思总结

实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兼顾创造性学力的培养,并发展学生喜欢化学、赞赏化学的个性。所以,可利用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研究性课题。多开展一些有趣的小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化学实验的教学和活动形式必须更多样和多元化,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除上述之外,我觉得还可以发挥活动课和化学史教育的作用。开展课外化学实验和家庭化学实验活动,都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初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总结10

一、教学方面的经验

1、认真研究新教材及各章节处理方法

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在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加强化学用语和实验基本技能的教学,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题目,有意识地去锻炼他们思维应变、组织表达的能力。尽量让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多让他们在黑板上写板书,发表自己的观点,动手操作。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化学实验教学情景集色彩、图像、声音、动感等多种特点于一身,使学生有置身于真实情景之感,达到良好的效果。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近年来对环保、能源等社会热点的考查力度逐步加强,这就要求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学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觉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

4、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他们很需要得到老师的鼓励,因此我密切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多与学生谈心,当他们取得进步时我表扬鼓励他们;当他们退步时我找他们个别谈心,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在课堂上尽量地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加以称赞,激励他们喜欢上化学。

二、教学方面的不足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只有当以上思想工作基本过关了,奏效了,才能使教学效果上去。对于教学方面,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总体把握教学要点,如该学年,该学期有哪些知识点,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这样在平常教学中才有目标。第

(2)注意和学生一起探索各种题型,我发现学生都有探求未知的特点,只要勾起他们的求知欲与兴趣,学习劲头就上来了。

篇3:化学实验教学反思总结

PBL教学法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家Barrow S首创的一种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 教师为支撑,并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由教师设计提出问题、学生分析探讨问题、教师辅助引导学生的基本过程[3]。PBL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提高学生查阅资料获取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出创新型和实用型的人才[4]。近年来,PBL教学模式在国内开始受到重视,大多数的医学类院校都积极开展了PBL教学,在一些综合类院校某些学科的课程中也进行了探索性的教育教学改革。然而,截止到目前在农业院校的生物学相关专业中进行PBL教学的实践很少。

由于农业院校的学科设置和课程体系与医学类院校相差较大,可采用PBL教学法的课程非常有限。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制药工程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生物药物生产与制备、新药研发与产品质量控制,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适应现代制药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毕业生大部分从事医药行业相关的工作,有近1 /3毕业生进入医学院校继续深造; 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这两个专业《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与医学类院校的同类课程较为相近,为进行PBL教学提供了客观保证。近年来,笔者所在的教研室在本院制药工程专业的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逐步实施了PBL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 1研究对象

本院2012级和2013级制药工程专业各2个班级,随机挑选一个班级作为试验班( 分别是55人和53人) ,另一个班级作为对照班( 分别是56人和55人) 。所有学生均经全国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录取,随机分班,在入学成绩和平均年龄间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1. 2教材与课件

选用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生物化学》( 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查锡良主编) 。课件为教材配套PPT,略做改动。

1. 3方法与分组

相对应的试验班和对照班均由同一位教师进行授课,试验班在讲授《糖代谢》、《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和《核苷酸代谢》四章内容时采用PBL教学模式。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 学生自由组合、随机分组( 5 ~ 6人一组) ,选定组长。2) 教师课前2 ~ 3周布置题目。3) 学生预习相关知识,查阅文献,搜集资料, 准备讨论提纲。4) 学生课下自行组织讨论、归纳总结、撰写汇报提纲、制作PPT。5) 课上学生代表汇报, 其余小组成员进行补充、修正,班级所有学生集体讨论; 其他小组提出问题,学生代表解答或小组其他成员共同回答,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启发和引导,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6) 教师总结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5]。对照班全程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即教师利用多媒体系统地传授基本知识,课上强调重点难点,课下督促学生认真学习。

1. 4效果评价

为有效地评价PBL教学效果,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即理论考核成绩和PBL调查问卷两种方法进行评估: 1) 成绩测试。试验班和对照班均参加同样试题的理论考试,试题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闭卷考试、流水作业判卷。SPSS 18. 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P < 0. 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2) 问卷调查。设计1份调查问卷,由PBL组( 2012级和2013级试验班) 学生匿名填写,发放111份,问卷回收率100% 。

2教学效果

2. 1成绩测试结果

在学期末进行期末考试,所有学生均需参加,题型多样,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问答题,满分100分。对比两个年级试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对这门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见表1。

注: * 表示与同年级对照班相比差异显著( P < 0. 05) 。

表1数据显示,2012级制药工程专业试验班的平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班( P < 0. 05) ,试验班优秀的人数高于对照班,而试验班不及格人数则低于对照班人数。2013级成绩同2012级趋势相似。

2. 2问卷调查结果

为了有效评价PBL的教学效果,笔者针对此次PBL教学设计制作了评价量表,结果见表2。

调查问卷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愿意接受PBL教学( 90. 1% ) ,认为此种教学方法灵活,能够激发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87. 4% ) ,该教学方法能活跃课堂气氛( 85. 6% ) ,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81. 1% ) ; 79. 3% 的学生认为在自己独立查阅文献、 归纳总结知识点的过程中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讨论和课堂汇报的过程中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75. 7% ) ,增强了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意识、培养了团队精神( 82. 9% ) 。

3总结与反思

本教研室将PBL教学法引入本院制药工程专业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也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试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理论考核结果表明,前者的学习成绩明显高于后者,试验班高分学生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班,不及格人数则有所减少。通过分析PBL教学法调查问卷数据可以看出,该方法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可以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方法能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在实施过程中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增强团队的合作意识,绝大多数学生均认可PBL教学法。由此可见,PBL教学法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这与参考文献[6]报道的一致。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对自学能力较差和理论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此种教学模式效果稍差。除此之外, 生物化学知识点众多,学时相对较少,若全部采用PBL教学法面临很大困难。因此,需要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自身特点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分配学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云龙,孟清.PBL-NAI平台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生命中的化学,2009,29(5):739-742.

[2]金国琴,夏花英,郑静,等.PBL教学法在中医药《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尝试[J].生命的化学,2012,32(6):585-589.

[3]崔晓阳,李益,廖虎.PBL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J].医学教育探索,2010,9(4):439-442.

[4]汪青.国内医学院校PBL教学模式的应用现状及问题剖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0,8(5):88-91.

[5]范芳.案例结合PBL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2):95-96.

篇4:高中地理新课程实验的总结与反思

一、目前高中地理新课程实验的基本现状

目前,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在进行,新教材在高一年级使用已近一年,通过听课和教师座谈,以及对部分学生问卷调查,我们认为高中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1、高一年级教师的整体素质好,能胜任学科教学改革的实验任务

这些教师总体上看比较年轻,可以说,年轻有活力,思想新,有干劲,他们都是教完高三回到高一的。从学科知识来说,学科知识丰富,成系统,对传统的地理学科知识体系非常熟悉。具有学科教学的经验和能力,又经过暑期的通识培训,对新课程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一定地认识,完全能胜任学科教学改革的基本任务。

2、教师对新教材有一定的认识,并在教材的解读和处理上做出努力

地理新教材的使用,给教师们耳目一新的感觉。绝大多数教师对此有一定地认识,大家充分肯定新教材的优点,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大家认为,新教材同旧教材相比有自己的独特的特点,具体体现在理念新、版面的呈现方式新。

3、能确定三维的教学目标,并能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和落实

能否确立准确的三维学习目标,是目前评价一节课的首要标准,他们都能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和新课程标准来确定教学目标,并在教学中有所体现。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比较全面、科学、具体,既注重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又关注学生情感、意志、道德品质的发展和养成。

4、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并在教学行为的改变上进行探索

通过暑期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学习和研究,教师在观念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认识到新课程理念下改变教与学的方式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适于新教材和新高一学生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注意了在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都不同程度地在教学中有所体现。

5、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资源,让学生去体验身边的地理,并从体验中去探索、领悟、学习。

二、实施新课程取得的成绩

1、新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

通过开展培训活动和教师积极主动的学习,在绝大多数教师内心中树立起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关注的重点由课本转向了学生,教师不再单纯地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学生的体验,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而且关注对象也由少数学习好的学生转向全体学生。

2、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

无论是在各种教研活动中,还是日常的听评课过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教师的角色有了很大转变,课堂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随处可见。

3、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角色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超越教师。有的老师感叹:“学生的潜力太大了,学生知道的太多了。”

4、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程改革,不断关注,教师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新课程也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很多教师积极地从网上、书上、生活中搜集一些有用的素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变得生动而富有色彩。

5、新课程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丰富了教学内容,提供了更多的教师学习的空间,也带给了他们更多的思考,教师变得更加理性。在教学中他们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经验,在不断的探讨中提升了自己。

三、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1、理念与行为还存在脱节现象

比如,有的教师在谈新课程理念的时候,我们感觉他掌握得很好,而在实际上课中却没有很好的运用。还有的教师在优秀课评选活动中能以新的理念去指导,而在日常的上课中做的却不够好。

2、创设的宽松氛围与学生自律有机结合程度不好

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但这里的“宽松”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不是无组织无纪律,不是学生没有自律。正是因为担心处理不好二者的关系,一些教师放不开手脚。

3、一些现象反映出新课程的实施有时还停留在表面上

比如,目前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做得很好,但科学性的评价、思想性的评价做得不够。再比如在探究性学习方面,一些教师没有从本质上去研究本节课哪些问题应是探究活动的重点,哪些问题没有探究的必要。如果把问题的探究停留在表面问题上,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探究兴趣。

4、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还受到一些阻力

(1)应试教育思想的阻力。很多教师因为担心教学成绩低,因而仍然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知识的掌握上,从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

(2)客观条件的阻力。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倡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调查活动,然而由于受到经费、时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些活动往往不能很好地开展。

(3)评价机制的阻力。目前,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对教师的评价,重点仍放在教师的教学成绩上,而教师对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所做的努力却很难在短时间内体现出来,因而也不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这一点上来说也会刺伤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积极性。

四、解决新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

1、进一步更新观念,树立新课程的理念

理念问题,是目前评价一节课的重要标准。许多教师已经注意到了理念的更新和改变,如注意课堂教学中的师生、生生的互动,注意自主、合作、探究三个学习方法的运用,注意联系现实和学生实际等,但是,都做的不是很到位,有些教师的教学甚至与过去没有太大的差别,究其原因,还是观念更新的不到位。所以,进一步更新观念,树立新课程的理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解决教材量大与课时少的矛盾、解决高考不明确的矛盾、解决教与学的方式问题等等,都必须先更新观念,这是关键。更新观念首先要放开思想,首先关于教材使用的观念必须更新。完不成教学任务,还是观念问题。在教材的使用和处理上必须大胆,敢于取舍,正确取舍,正确整合。其次,在对待学生上,解放手脚,放手发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相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再次,高考越来越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能力立意更加明确,考查能力越来越多。

2、真正转变教与学的学方式

要解决课堂容量大和课时少的矛盾,还有一个重要的对策就是,应该紧紧围绕地理课程目标,并根据地理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和要求,有针对性地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主要做到两点:加强探教学,强化学法指导。

3、科学地解读教材,加强高中地理新教材内容的整合

新的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教材内容的变化,如跨度大、跳跃大、难度高,内容多、课时少等。科学解读和处理教材,加强高中地理新教材内容的整合,使在有效时间内完成课堂教学内容,这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关键方法。

4、在问题设计上下功夫,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是教学的关键,如果没有问题,教师就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平铺直叙出来,教师讲得很累,学生还记不住什么东西,教学效果非常不好,或者教师在一节课上问些简单的问题,书上有的问题,不需要思考就能回答上,就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更不能从内容中提炼出一些有所感触、有什么影响、有什么意义和借鉴的问题。因此,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有价值的、关键性问题是一节课教学的关键。课堂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来进行教学设计。

5、注重集体备课,加强教学研究

篇5:化学学习心得教学反思总结

在未跨入高中门坎之前,我就听人说过,高中 的学习与初中大不一样,要跨越一个大台阶,当时我还不相信。 上了高中之后,上课看老师做实验,觉得很好玩,下课后就同初中的学习一样,结果我在第一次化学小测便挨到了教训。老师出的题目看起来挺眼熟,可就是一到写起来就觉得很陌生。 经过几次教训之后,我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方法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上课专心听,认真观察实验,积极动脑思索,作业认真完成,有空还做一做课外一些习题。结果没过多久,我的成绩便有了很 大的提高,于是我便继续下去结果学习变得轻松了 许多。 以上便是我的学习心得,按照那些方法,学习化 学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高一上学期学习中,自我感觉良好,但是我 不会去发掘问题,这对我也是不利在。 其实,从整体看,第一、三、四章,是在为下一章即第五章作准备。一、三是介绍P区第ⅦA族和第ⅥA族的,这一区可以看成非金属,这些族的性质大部分与周期表的元素性质一样,非金属就对应氧化性,非金属性强氧化性就强。显然,S区第ⅠA族, 是碱金属,这与表中的部分性质一致,

同理,金属就对应还原性。那么非金属与金属之界 就二者都有了。这样,有了这几章的垫底,后几章应不会太难了。当然,上课时老师有补充课外的,那自然更好。但是只要理解了,我想大问题不多。 第二章是一种计量法,以摩尔为中心展开。从刚接触至学完后,感觉自然不同。若要从记忆角度 去分析,也就与Cl、S的展开一致了。克拉贝龙方程 PV=nRT无非就是波义耳、查理萨克等定律的结合,至于它的推论,不背也可理解 。

篇6:初中化学新课改教学总结与反思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给课程注入了新的生机,给教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的《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为化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化学教学正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生巨大的变化,初三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两年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我有了许多体会和反思,现总结如下:

一、对化学新教材的认识

新教材用先进的化学科学知识充实了化学教材,加强了化学与人们关心的课题,如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等的融合与渗透,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用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其形成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特别突出了以下几点:

1、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教材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化学知识的学习与科学探究过程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进行科学探究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讨论与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来实现。

2、突出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

化学推进了现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对人类解决当前面临的环境、资源、粮食危机、人类健康等一系列的重大问题提供了可能的途径。新教材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有目的地介绍日常生活和现代社会建设中所用到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为学生提供了他们比较熟悉的情境素材,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验到学有所用,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与兴趣,使学生能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强化了实验的探究性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更多的实验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不再是简单的训练某个技能或验证某个知识。同时新教材不再划分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而是留有一定的空间让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通过实验创设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动手动脑,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4、加强了科学与人类精神的渗透与融合

新教材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教育的同时,渗透了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责任感等人类精神文明的教育,使科学知识与人文内容相联系,达到了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如“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的教学,以此引导学生关注资源、环境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做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

1、凸显“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1).把“生活世界”作为化学课程内容的范围。给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并把它纳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加以组织,使化学”进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历情境”。

例如,学生提出为何擦亮了的铝饭盒蒸几次饭后又会变暗?通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深刻理解了金属发生的缓慢氧化。

(2)新课程所提供的内容是与人类群体的生活经历,以及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和“亲历情境”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不能通过灌输而获得,而需要通过反思人类的生存状态,以及个体生活方式来理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把课程仅仅理解为有关教育内容的东西或文本,而是把课程动态地理解为学生反思性和创造性实践来探寻人生意义的活动及其过程。

例如,通过对燃烧条件和燃烧现象的探究,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浓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深刻了,懂得了如何让可燃物充分燃烧,如何安全用火和灭火,大大提升了学习化学知识的品位。

(3)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实施课堂教学。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我们不把学生视为书本知识的接受者,而是关注学生与课程之间的关系,注意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等基本的活动方式。“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这是当前十分重要的课程理念,是一名化学,教师进行课堂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的根本落脚点。

2、积极推行“自主、探究与合作式”学习

在教学中我们改变了原有的按教材内容灌输的教学方式,加强实验教学,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开展化学实验和探究活动,强调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把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注重评价的“发展性”和“多元化”

篇7:化学实验教学反思总结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尹义显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高中化学选修共三册,高二两学期学完两册。其教学特点介于讲练与讲读之间。因此,从形式到内容,从知识到技能,从态度情感到价值观,从试验到推理,从理论到实践,从教学环节把握到测验考试反馈都需要全方位的计划安排。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及学科特点,遵循教育规律,贯彻教学原则,把实验教学与理论讲解并用,把思想教育与技能提高结合,知识构建与生活实际联系。指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具体问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观察理解、逻辑推理、思维创新、自学能力等。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激发学生为将来投身祖国建设而学好化学的浓厚兴趣。

一、深挖教材,注重课标。

认真贯彻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受益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新课程下的化学高考做准备。

二、摸清情况,因材施教。

我带高二理科班,从成绩上看,学习基础普遍差且差参差不齐。从地域上看,学生自近五个乡镇,生活环境大相径庭,学习阅历性差较大。于此,本学期初与每个人签订学习目标责任书,以求的有目标

可及,有章程可循。我在教学中将要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状态、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注重师生情感互动,先获得学生的信任,最后形成一条感情的链条,紧紧把师生连接起来,也要协调好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有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提高学习效率打下感情基础。

三、紧扣课标,认真备课。

本作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按照高中教育特点、教育规律、教学要求进行教学,对《化学选修4》教学内容(实验、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科学史话、科学视野、资料卡片、归纳与整理、习题、复习题、附录等)、《化学实验教学指导必修4》、《资源与学案》的难广度,注重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搞好板书设计为上课做到必要准备。

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学理念。加强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研究新课标: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者要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提倡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地转变,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改变备课方式,提高备课质量: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与要

求,可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尽可能做到每节课后要反思教学过程;树立“团队”精神,注重发挥备课组的集体力量:集体备课,教案基本统一。每一节课都有一个主备,然后集体讨论,补充完善,提高备课的质量和效率,并推出新的教案模式,要求教师在教案中写教学设想、设计理念。同时,根据各班的具体情况,适当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标准,让学生学会并且掌握,教案应体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归纳总结修改、在课后记下教学随笔。备课组要做到资源共享。作业在完成课本上的习题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完成补充习题《资源与学案》,并完成必要的实验探究和演示、学生实验。

四、全面把握,突破难点。

对于化学概念、知识与技能从备课到上课,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同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基础来确定重难点,找出突破难点的方法,螺旋上升地安排核心化学概念、知识与技能的内容。

新课程强调化学教学是化学活动的教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的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学中应该围绕着如何组织和设计有效的化学活动来展开。设置问题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尽量让问题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突出促进人的发展,体现学科特点、教师特色,教学思路过程要有特色。

五、钻研教材,精讲巧练。

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五点。一是新知识的引入:新知识的引入是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的过程。在新知识引入中既应重视与旧知识的联系,又应创设有利于迁移的情景,因此能否讲好引入是讲好新课的一个关键;二是树立化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化学活动的教学观念:《课程标准》中的化学教学过程是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化学活动的教学,化学活动是学生经历化学学习过程的活动,同时也是学生自己建构化学知识的活动;三是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有效的化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注重应引导学生主动的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化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策略,另外,通过课题研究和学生动手实验,学生不断提高了自身的观察力、想象力、猜测力,同时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四是应重视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的意识和能力:化学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应用,因此新授课应注重发展学生应用化学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在每一个化学系列中,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五是应重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造精神: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造精神是新课程的新理念。动手能力和实践创造体现出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探究、创作,是一个“考察”与“做”的过程,以思维和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六、适度作业,巩固知识。

作业是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记录学生成长和评价反馈的重要手段。但是作业过多过难,则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疲于应付,严重地束缚和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故应“五性”:一是适量性:作业一定要适量,使适量的作业既可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各种能力的目的,又能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自学、总结、归纳和反思;二是层次性:作业本身要有层次,应由易到难,对不同基础、不同类型的学生,作业也要分出层次,使各种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完成;三是针对性: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或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适合其个性发展的作业,培养和促进每位学生发展其特长;四是实践性:作业要尽可能结合社会、生产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必要时还可以自编一些题目,让学生动手、动脑,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能力;五是探索性:平时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每次作业都要尽可能设计一道难度适当的探索性题目,让学生通过做作业逐步培养分析、探索和创造的能力。作业批改要坚持教师全批全改与学生订正相结合;对学困生的作业,还要在批改后及时具体指导、及时补差。

七、关注差异,分类辅导。

课外辅导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的辅助手段之一。根据基础差异灵活采取一般辅导、个别辅导、学生互相辅导等形式。在班上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兴趣小组、社会活动小组等,效果较好。

八、及时测评,反馈信息。

必要的测验检查是检测教学效果、激励学生学习的一个有效方法。各章及时过关考试,认真对待段考、期考。并做好试卷分析,以便查漏补缺。

九、周密安排,合理用时。

高二两学期学完《化学选修4、5》两本书,上学期20个周,下学期18个周,因此,高二上学期要上完《化学选修4》,下学期授完《化学选修5》;高三第一学期授完《化学选修2》。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

十、狠抓过程,取得良效。

注重教与学的过程管理,狠抓备教辅批考全过程,教学成绩有所提高。

篇8: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一、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兴趣是一种意识倾向, 是动机产生的原动力。良好的学习兴趣, 是求知欲的源泉, 是思维的动力。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 往往对化学中的实验现象感到很神奇, 渴望知道为什么。我们可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在课堂上设置和安排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促进化学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但是, 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生来说, 一些危险性实验、污染严重的实验和现象不太明显的实验等不适合课堂演示的实验可进行实验模拟, 设计成课件, 借助多媒体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的教学同样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样既保证了实验的真实性和直观性, 又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加深学生印象。

在实验教学实践中, 有部分同学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表现突出, 我们可以召集这部分同学成立课外实验兴趣小组, 利用课外活动时间选做学生实验和家庭小实验, 组织他们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上进行实验表演活动, 让他们获得成就感, 使他们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也能更好地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从而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树立学好化学的决心。

二、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容量

化学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尽可能地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 让学生积极参与, 使学生在动眼、动手、动脑中学到知识技能,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如果教学中不做实验或少做实验, 将直接影响学生化学思维的形成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因此, 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是每个化学教师应该注意的事情。我们在实验教学中不仅要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 同时要注意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如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中, 让学生自己动手选择仪器, 边组装边思考:采用什么样的实验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不用普通漏斗?应加入多少的稀盐酸为宜?怎样证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怎样证明集气瓶里已充满了二氧化碳?如果不用这套装置, 你可能会采用什么样的装置……以此来增加学生的思维容量, 开拓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注意探求有效的化学实验教学方式

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寻求有效的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注意观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 我们只是起到点拨、纠错的作用。化学实验会使学生的思维由直观到抽象, 再由抽象到直观, 在这个思维反复的过程中很容易使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1. 增强实验的探究性

在化学教学中尽管有较多的验证性实验, 也应把这个过程当作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要注重引导学生有意地去设计探究性实验, 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对实验的设计和探究, 一方面能从探究过程中透过各种实验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

2. 设计联系实际的实验, 实施绿色化学实验教学

篇9: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一、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兴趣是一种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原动力。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往往对化学中的实验现象感到很神奇,渴望知道为什么。我们可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在课堂上设置和安排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化学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生来说,一些危险性实验、污染严重的实验和现象不太明显的实验等不适合课堂演示的实验可进行实验模拟,设计成课件,借助多媒体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的教学同样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样既保证了实验的真实性和直观性,又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学生印象。

在实验教学实践中,有部分同学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表现突出,我们可以召集这部分同学成立课外实验兴趣小组,利用课外活动时间选做学生实验和家庭小实验,组织他们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上进行实验表演活动,让他们获得成就感,使他们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能更好地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从而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化学的决心。

二、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容量

化学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尽可能地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动眼、动手、动脑中学到知识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如果教学中不做实验或少做实验,将直接影响学生化学思维的形成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因此,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是每个化学教师应该注意的事情。我们在实验教学中不仅要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同时要注意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如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选择仪器,边组装边思考:采用什么样的实验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不用普通漏斗?应加入多少的稀盐酸为宜?怎样证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怎样证明集气瓶里已充满了二氧化碳?如果不用这套装置,你可能会采用什么样的装置……以此来增加学生的思维容量,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注意探求有效的化学实验教学方式

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寻求有效的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注意观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我们只是起到点拨、纠错的作用。化学实验会使学生的思维由直观到抽象,再由抽象到直观,在这个思维反复的过程中很容易使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1.增强实验的探究性

在化学教学中尽管有较多的验证性实验,也应把这个过程当作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要注重引导学生有意地去设计探究性实验,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对实验的设计和探究,一方面能从探究过程中透过各种实验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

2.设计联系实际的实验,实施绿色化学实验教学

为了让学生用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身边的现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增加一些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实验,同时要注意尽量减少或彻底消除使用和产生有害物质。部分化学实验对环境会造成污染,我们要预防化学污染,提倡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和清洁化。化学实验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水、废渣和废气,在进行实验教学时一定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例如在进行CO还原CuO的实验时,尾气通入石灰水生成沉淀,CO有毒,可以点燃处理掉。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不能随意把废气排入大气或把废液排入下水道中。应该用相应液体吸收有毒或有害气体,实验后用酸中和碱或用碱中和酸。我们应将绿色化学的思想深入到实验教学中,使它成为化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努力使学生养成绿色环保的思维习惯。

篇10:化学实验教学反思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共三册,高二两学期学完两册。其教学特点介于讲练与讲读之间。因此,从形式到内容,从知识到技能,从态度情感到价值观,从试验到推理,从理论到实践,从教学环节把握到测验考试反馈都需要全方位的计划安排。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及学科特点,遵循教育规律,贯彻教学原则,把实验教学与理论讲解并用,把思想教育与技能提高结合,知识构建与生活实际联系。指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具体问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观察理解、逻辑推理、思维创新、自学能力等。

一、深挖教材,注重课标。

认真贯彻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受益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新课程下的化学高考做准备。

二、摸清情况,因材施教。

我带高二理科班,从成绩上看,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我在教学中将要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状态、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注重师生情感互动,先获得学生的信任,最后形成一条感情的链条,紧紧把师生连接起来,也要协调好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有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提高学习效率打下感情基础。

三、紧扣课标,认真备课。

按照高中教育特点、教育规律、教学要求进行教学,对《化学选修4》教学内容(实验、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科学史话、科学视野、资料卡片、归纳与整理、习题、复习题、附录等)、《化学实验教学指导必修4》、《资源与学案》的难广度,注重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搞好板书设计为上课做到必要准备。

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学理念。加强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研究新课标: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提倡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地转变,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改变备课方式,提高备课质量: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与要求,可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尽可能做到每节课后要反思教学过程;树立“团队”精神,注重发挥备课组的集体力量:集体备课,教案基本统一。同时,根据各班的具体情况,适当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标准,让学生学会并且掌握,教案应体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归纳总结修改、在课后记下教学随笔。备课组要做到资源共享。作业在完成课本上的习题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完成补充习题《学法大视野》,并完成必要的实验探究和演示、学生实验。

四、全面把握,突破难点。

对于化学概念、知识与技能从备课到上课,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同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基础来确定重难点,找出突破难点的方法,螺旋上升地安排核心化学概念、知识与技能的内容。新课程强调化学教学是化学活动的教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的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学中应该围绕着如何组织和设计有效的化学活动来展开。设置问题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突出促进人的发展,体现学科特点、教师特色,教学思路过程要有特色。

五、钻研教材,精讲巧练。

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五点。一是新知识的引入:新知识的引入是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的过程。在新知识引入中既应重视与旧知识的联系,又应创设有利于迁移的情景,因此能否讲好引入是讲好新课的一个关键;二是树立化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化学活动的教学观念:《课程标准》中的化学教学过程是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化学活动的教学,化学活动是学生经历化学学习过程的活动,同时也是学生自己建构化学知识的活动;三是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有效的化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注重应引导学生主动的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化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策略,另外,通过课题研究和学生动手实验,学生不断提高了自身的观察力、想象力、猜测力,同时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四是应重视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的意识和能力:化学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应用,因此新授课应注重发展学生应用化学的意识和能力;五是应重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造精神: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造精神是新课程的新理念。动手能力和实践创造体现出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探究、创作,是一个“考察”与“做”的过程,以思维和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六、适度作业,巩固知识。

作业是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记录学生成长和评价反馈的重要手段。但是作业过多过难,则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疲于应付,严重地束缚和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故应考虑如下几点:一是适量性:作业一定要适量,使适量的作业既可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各种能力的目的,又能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自学、总结、归纳和反思;二是针对性: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或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适合其个性发展的作业,培养和促进每位学生发展其特长;三是实践性:作业要尽可能结合社会、生产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必要时还可以自编一些题目,让学生动手、动脑,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能力;作业批改要坚持教师全批全改与学生订正相结合;对学困生的作业,还要在批改后及时具体指导、及时补差。

七、关注差异,分类辅导。

课外辅导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的辅助手段之一。根据基础差异灵活采取一般辅导、个别辅导、学生互相辅导等形式。在班上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兴趣小组、社会活动小组等,效果较好。

八、及时测评,反馈信息。

必要的测验检查是检测教学效果、激励学生学习的一个有效方法。各章及时过关考试,认真对待段考、期考。并做好试卷分析,以便查漏补缺。

芷江一中 杨华山

上一篇:实验室建设设计-实验室整体装修规划下一篇:10级材料四班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