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研组及职责

2024-05-10

信息化教研组及职责(共9篇)

篇1:信息化教研组及职责

信息技术教研组长岗位职责

1、组织本组教师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业务水平。

2、负责落实本学科教学常规的管理工作。在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每学期开学前组织制订出各年级教学进度计划,检查各教学环节的贯彻落实情况。

3、安排学期教研活动计划,确定实验项目和研究课题,并积极参与课程整合的指导工作。

4、负责校园网络、远程教育、计算机教室、教师备课室等监控、维修工作。

5、指导培训各行政办公室和教师应用各类软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负责学校有关信息技术和电教设备的保管、购置、更新等项工作。

7、健立健全计算机教室、教师课室网管中心,运程教育监测等项规章制度,做到操作规范,制度严密,热情服务。

8、做好师生文明上网的教育、防范工作。

篇2:信息化教研组及职责

教研组组织机构及职能职责

第一部分 教研组长职能职责

教研组长在教务处领导下,负责本教研组的活动,努力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

一、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教育方针,学习有关教学理论和经验,认真贯彻“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教学指导原则,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

二、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本学科教学大纲,明确本学科的任务,讨论并贯彻本年级教学要求,组织本组教师制定学期的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进度。

三、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加强集体备课,教研组要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进行备课活动,要针对本学科教学的问题有计划地组织成员,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及时总结交流,推广经验。

四、恰如其分地掌握作业份量质量,精选例题和习题,经常分析、交流学生学习思想情况,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组织教师制订期中期末复习计划。研究考试命题的原则,考试后做好质量分析工作,提出改进意见和弥补学生知识缺陷的措施。

六、根据学校实际确定教研组和个人的研究课题及相应的进度,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并及时做好总结。

七、根据本组教师的不同情况,通过以老带新,作示范课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和教学上有困难的教师尽快提高教学水平。

八、组长要贯彻落实上述各项工作,开学时订好教研组工作计划,学期结束时做好工作总结,并定期向学校行政领导和教师汇报工作。

第二部分 教研组组织机构及具体职责

经研究,我校按照分学段分学科设立语文、数学教研组、综合教研组。数学教研组

组长: 孟凡苓,协助教导处组织开展数学科各类教学研究活动,具体负责组织开展高段数学科教学研究及其它相关活动。

组员:周启玉 王昭德 韩丙伦 刘云良 孙彦国 语文教研组

组长: 谢洪巨,协助教导处组织开展语文科各类教学研究活动,具体负责组织开展中段语文科教学研究及其它相关活动。

组员:金宝艳 孔祥芝 翟发连 蒋 艳 胡 娟 刘云良 林 辉

黄振满 综合科教研组

朱耿北(组长):负责组织开展综合科教学研究活动。

组 员:彭 飞 赵 云 步士杰 武茂旭 孔凡东 臧宗矿 郑春梅

篇3:信息化教研组及职责

学校信息技术教研组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推动课程教学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使学校信息技术教研组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淮安市教研室在全市范围内对信息技术教研组建设及作用发挥现状进行了调研。目的是发现教研组建设和活动过程中的一些成功做法, 加以推广;同时分析存在的问题, 寻找对策。

●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全市164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研组长, 采用问卷调查法, 对教研组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等进行调查;同时采用访谈法, 了解各教研组长组织活动时的困惑和需求。

●调查结果的分析及对策

从调查情况看, 目前各校信息技术教研组作用的发挥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一些教研组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也有一些教研组的作用弱化。具体表现为:

(一) 部分学校信息技术教研组活动开展缺乏规范性

结果及分析:

在被调查的教研组中, 约22%的教研组没有固定的活动时间, 约33%的教研组活动每个月进行一次, 约40%的教研组活动没有明确的主题, 约16%的教研组活动没有指定中心发言人。

通过问卷访谈发现, 一些学校没有信息技术教研组。由于信息技术教师少, 学校往往将音体美技分到一个教研组, 这样不利用研讨交流。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一些学校对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不够重视, 没有形成教研组工作制度, 因此教研组活动往往流于形式, 信息技术教师对教研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也不足。

对策: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 和其它学科一样应该受到重视。因此, 制度的建设和完善非常重要。建议各校建立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制度, 指导和规范教研组工作, 教研组长需带领教师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 从教学实践中去发现问题, 明确成员应该思考和探讨的主题, 通过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 解决教学中真实存在的问题, 将教研组工作落到实处。

(二) 部分学校信息技术教研组活动急需外部引领

结果及分析:

一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研组的教师都比较年轻, 缺少教学实践经验, 此时的教研组内部交流的价值就会受到影响。在被调查的教研组中, 约23%的学校教研组没有开展过新课程教学培训;约22%的学校教研组活动内容仅仅是传达上级通知, 或布置任务;约34%的教研组长希望得到教研员的指导;约62%的教研组长希望得到专业研究人员的指导;另外认为参加教研组活动很有收获的教师只占27%。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 信息技术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家的点拨和引领, 教研组长和信息技术教师的成长需求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是必须要重视的。

对策:

从教研部门来说, 可以多开展各种教研活动, 为各校教师创造学习的机会。比如:经常组织一些名师开设公开课、观摩课, 通过听课评课引领教师成长。从学校来讲, 应该多为教师创造一些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对于信息技术教师个人来说, 则需要通过多种渠道积极主动地创造学习交流的机会。比如, 通过网络实现异地教研, 提高自己, 最终在本校的教研组活动中承担重要角色, 甚至可以和异地兄弟学校结成“友好团队”, 共同提高。当然, 学校教研组活动时也可以直接邀请教研员参与指导, 或者邀请地方名师做讲座等等, 多满足部分学校教研组的需求, 可以提高教研组活动的实效。

(三) 信息技术教研方法普遍滞后, 亟需改进

结果及分析:

通过调查, 我们发现能够使用网络经常和同行交流的只占4.27%, 而从网络收集素材的占到62.80%, 可见教研组长们重视物态的资源的利用, 却很少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来提高、完善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观念,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另外, 经常使用微格教学研究的的教研组只占2.44%, 经常使用课堂观察方法听课的的教研组只占26.22%, 经常开展案例研究的教研组只占15.85%, 认为学校教研活动方式单一的教研组长占到51.22%, 因此, 不重视研究的方法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这里的原因虽然可能是多方面的,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教研组长们自身的带头作用做得还不够好。

对策:

建议教研部门成立学科工作室, 并邀请外地专家开设讲座, 将培养“领头羊”作为地方学校教研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一个学校, 只有教研组长自身的素质提高了, 才有可能发挥教研组的作用, 带领组员共同成长。另外, 教研组活动中应该充分发挥教研能力强的骨干教师的作用。由调查可知:在教研活动中选择教研能力较强的骨干教师选择为中心发言人的只占19%, 因此, 需要教研组长多思考活动的组织方式和策略, 切勿将教研活动当做会议来开。

(四) 部分学校信息技术教研组对教学研究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

结果分析:

在90%以上的学校, 信息技术教师往往身兼数职, 既是信息技术课的任课教师, 也是实验室管理员、机器维修员和网络管理员, 有些还兼管学校的其他日常工作。“几乎和电有关的事情, 都会落到信息技术教师的头上。”

访谈中, 很多教师反映学校工作太忙、太繁、太杂, 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维护工作占用了大部分时间, 有时课上了一半会被其他教师叫出去忙各种事情, 甚至其他教师家里电脑出现故障也会向信息技术教师求救, 遇到严重的病毒, 通宵加班是常有的事。

信息技术教师每周的标准课时量是16-18节, 相比其他学科老师的标准课时量10-12节, 工作量是相当大的, 同时还要忙一些闲杂事务, 不仅没有过多的时间坐下来学习或研究点东西, 而且到头来, 似乎也没有什么成绩, 自身的发展也就根本谈不上了。

对策:

教研组长要向学校争取信息技术教研组的地位, 想办法将自己从事务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把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放在第一位。

新课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强调驾驭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协调沟通能力。信息技术教师的身份首先是教师, “教师的生命价值在课堂”。课堂不仅是个人职业修养、教学基本功等能力的演练场, 更是教师渗透教育理念、进行探索和研究的第一试验田。教师落脚点始终是在课堂, 在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成长中, 课堂不仅不能被忽略, 而且一定要将其放到首要的地位。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 不仅要钻研专业技术, 更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只有站得住讲台, 才能有立身之本, “有作为才会有地位”!

为此, 信息技术教研组要为本组教师争取更多的机会积极参加省、市的公开课、展示课、优质课评比甚至教坛新秀的评比活动, 使自己尽快脱颖而出。市教研室在下发这类竞赛通知时, 通常都规定:信息、劳技、音乐、美术这些小学科至少要有一人参加竞赛, 所以这样的名额要尽力争取, 通过这些教学业务、课堂教学的评比, 让自己在竞赛评比中成长, 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篇4:信息化教研组及职责

摘 要:2014年,吉林省教育厅、吉林省财政厅决定实施吉林省基础教育教研信息化平台试点项目,经过1年的建设该试点项目业已建设完成,进入试运行阶段。为做好试運行工作,我们对教研平台的内涵、建设背景、平台框架以及运行机制的思考加以梳理,以便于试点单位更好地应用教研信息化平台,不断总结经验,为该项目的推广奠定基础。

关键词:教研信息化平台;建设框架;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3-0081-05

2014年,吉林省教育厅、吉林省财政厅为贯彻落实《吉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教技[2012]5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在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校本研修和教师专业发展、基础教育教学研究,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的服务与支撑作用,有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为城乡同步备课提供硬件及软件保障,探索实施省、市、县、校四级网络教研中心建设的途径和办法,决定实施吉林省基础教育教研信息化平台试点项目(以下简称“平台试点项目”)。经过1年多时间的建设,该项目已经建成并上线试运行。为做好教研平台常态化应用工作,充分发挥教研平台的作用,积累和总结经验,我们对各实验区进行了一些实地调研和理论思考,现将吉林省基础教育教研信息化平台建设模式与运行机制问题作一探讨。

一、关于教研信息化平台建设的理性思考

近年来,平台研究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受到了经济学界与管理学界的广泛关注。平台在上世纪90年代首先成为美国管理学者研究的重点,在本世纪初被法国学者引入产业经济学而获得快速发展,目前平台理论初成体系,并且成为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双重研究热点[1]。一般来说,对平台通常的理解是指一种基础的、可用于衍生其他产品的环境,这种环境可能只用于产生其他的产品,也有可能在产生其他产品之后还会是这些衍生产品生存的环境。由此可以认为教研平台是为各级教师进修院校及广大基层学校开展教研活动提供相应的工具,并对由教研活动产生的成果进行存储与分享,供不同群体应用的环境要素总和。

1.教研平台建设与运行基本要素

教研平台的建设与运行需要一些基本要素:

(1)硬件环境,包括服务器存储、信息采集与处理设备、网络带宽等;

(2)软件环境,包括支撑网络教研平台运行的软件以及相应的政策、章程、管理办法、运行机制、投入机制等;

(3)人力资本,以人为载体的知识、技术、管理等。

2.教研平台特征

教研平台是由承担教研功能的教师进修院校以及基层学校教研机构等组成的研究联盟,应具有提供教研课题设计、承担教学研究、实施教研成果推广等教学研究基础条件,是服务广大教研员履行职能、中小学校教师日常研修的载体。除了具有其他交互性平台具有的特点外,教研平台突出体现在集聚教研资源和提供公共服务上,同时,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集聚性。集聚性要求平台建设以开放的思路集聚和配置教研诸要素,使平台在该领域该区域的教研资源配置最优,服务水平最高。

(2)公共性。公共性要求平台建设以普惠性教研为导向,建立教研资源共享机制,高效利用各级教研机构和中小学校的教研资源,提供教研服务,开展协同教研,不断提高全省教研工作的水平。

(3)方向性。方向性要求教研平台建设有明确的建设规划、发展目标和重点内容,要有明确的教研服务对象和教学研究任务,规范的规章制度和机制保障,做到有的放矢,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4)开放性。开放性要求教研平台建设实行迭代开发、滚动发展机制。同时,要充分发挥教研平台拥有的设备设施等教研资源效益,允许外来资源接入平台,丰富已有的资源。

(5)服务性。服务性要求教研平台向教育行政部门、各级教师进修院校及广大基层学校提供教研咨询服务,帮助广大基层学校解决教学中的难题,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咨询。

(6)创新性。创新性要求平台建设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基本原则,把提高教研员的教研能力、促进教研工作转型摆在平台建设的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平台集聚全省教研人员及优秀教师的优势,带动全省教研工作的进步。

二、建设教研信息化平台的背景

1.国内相关情况

通过教研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省内教师进修院校与基层学校之间的教研合作、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流通是国内许多省份的共同做法。当前,但各省在具体建设与运行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其成功经验对我省教研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运营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1)典型个案

江苏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以及南京美若普科技共同研发的《教学新时空》教研平台于2010年10月试运行[2]。《教学新时空》重点提供了全省“优质教研活动”,地方或学校“特色教研活动”和“名校课程”、“名师课堂”等现场直播内容,更有全科联网教研、远程菜单培训、网上专题研修、专家在线辅导等功能,向教师提供名师课堂、大家学堂、教研沙龙、优秀课展评、网上实验室、网上教师学习型社区等资源。

浙江省教研室与省教育技术中心研发的学科协作组网络平台于2010年建成[3],覆盖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特殊教育20个学科,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平台实现了信息获取、资源下载、学科教研、业务进修、在线学习、展示交流等功能。

福建省网络教研平台于2013年上线,是由福建省教育厅办公室、信息中心承办,开设教学研究交流新空间,发布最新的教研动态、课堂实录、教学反思、教学视点和教学资料,并将开展名师在线访谈等活动,为教师的备课教学、听课评课、资源建设与共享、成果展示等提供方便。

(2)经验借鉴

1)购买服务。上述教研平台的建设与运行,均采用与信息技术公司合作的方式。教研平台的建设不仅仅涉及到程序的开发,更重要的是平台建成后的运行与维护,教研平台中往往涵盖了大量的教师信息,信息安全以及平台运行的流畅性均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加以维护。

2)责任明晰。技术部门承担技术保障与运营安全,而具体运行由相应的业务部门承担。省教研室是教学研究的牵头部门,承担引领全省各级教研部门参与网络教研的职责。

3)共建共享。上述省份均采用与辖区各市州及区县共建的方式加以运行,以市州为单位承办全省性的课堂教学直播,开展网络教研活动。

4)经费支持。教研活动在线直播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不仅涉及到聘请专家,还涉及到相应的技术保障,确保教研活动顺利开展。上述各省在教研活动直播方面均有专项经费支持,例如江苏省教学新时空,省教育厅每年均向教研室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在线教研直播活动。

2.省内相关情况

当前,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如何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我省的信息化工作,网络建设已经进入到全省的每一个角落。目前,吉林省基本建成了覆盖全省的信息网络,全省长途光缆长度已超过 21843 公里,本地网中继光缆长度超过134009 公里。长途网与本地网光缆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网络整体数字化水平明显提高,有力地支撑了宽带业务和信息化的发展[4],为全省广大教师日常研修提供了方便的条件。但是,也存在着制约教育信息化的各种体制机制因素,其中包括下列几个问题:

(1)如何减少重复建设,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当前,我省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各种层次的研修平台逐年增加,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参与网络研修的教师不断增多。但是,存在平台投入分散、重复建设、配置不当、共享机制缺乏、相应政策法规不完善、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等,使得教研资源不能共享的问题长期存在,已有的教研资源效益没有充分发挥。这种状况,不仅造成了国家投资的巨大浪费,还为老师们的日常学习带来了负担。

(2)如何强化专业性,提供优质的公共教研服务。当前,全省的教育类网站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宣传区域教育进展为主的门户信息类网站;一类是以提供互动交流的社区类网站。这些网站基本是由成熟的商业化网站程序搭建的,同质性较强。缺乏针对我省实际的、服务于教研专业性平台。教研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对于解决上述问题是一种积极有益的尝试,它的建立可以向全省广大教研员、教师教学研究提供专业化的工具。通过开展基于项目的研究,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关键共性问题,开展联合攻关。教研信息化平台可以帮助广大学校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成为广大学校尤其是乡村学校的依托。

(3)如何集聚优质教研资源,形成教研合力。当前,我省网络教研资源分散,条块分割,各自所有,无法形成教研合力,利用效率不高,是教研服务不强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要改变现状,必须要提供一个有效的制度性安排,建立有利于集聚教研资源,形成教研合力的体制和机制。教研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可以较好地实现上述要求。

三、我省教研信息化平台建设基本现状

根据“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全省共建设省级教研平台(1个)、市级教研平台(2个)、区县教研平台(4个)、学校教研平台(20个)。经过近一年的建设,各级教研平台硬件及配套软件建设基本完成。

1.平台建设总体架构

与其他省份相比,我省具有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具有完整的“省-市-县”三级教师进修院校系统;二是在教研信息化平台建设之前,已经建成了吉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平台,有了完整的用户体系。因此,我省的教研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其他省份的平台结构有一定的差异。总体来看我省教研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总体架构主要包括四级教研平台以及相应的教研工具两个部分构成。

(1)四级教研平台

教研平台的建设机制是将学校作为信息的采集与接收、区县负责信息的加工与处理及区域活动的协调与组织及区域内数据中枢、市州及省负责教研活动的协调,打通由学校到省的通道。鉴于教研活动地点的分散及优质教研资源的不均衡,扩大教研成果的影响,在教研平台的设计中,依托我省完善的省、市、县三级进修院校,精心设计省级网络应用软件,并根据预算资金为省、市、县和学校实验区配备了相应的硬件设备:学校配备了移动录播设备、区县提供了信息采集设备及服务器和相应的信息处理设备、市州配备了服务器及电脑、省级教研平台配备了录播教室、服务于全省的数据中枢平台和信息分发平台,构建一个相对封闭的大社区,使全省教研员、教师通过一个大平台开展各种研修活动。这样的设计,既可以促进优质资源的流通,把原来的信息孤岛通过教研平台的建设机制,连接成网,最大限度地发挥优质资源的效益,促进全省教育均衡的发展。

1)省级教研平台。省级教研平台承担主体教研平台软件系统功能的设计与提供,全省各级教研平台优质资源的存储与调配,协调各级教研活动的开展,为全省教师提供研修场所及资源。在教研平台项目建设前,学院建设了吉林省中小学教师研修网,主要服務于院内的教师培训工作,已经具备创建培训项目、培训项目管理等功能,但是功能比较简单。为了盘活已有的存量,实现与已有的数据互联互通,及时服务于全省教师,教研平台采用边开发、边上线、边应用、边修改的建设模式,与原有的培训平台深度融合,以提高用户的体验。在各项功能上线运行的过程中,结合广大教师的需求以及国家提出的“互联网+”战略,对原有的功能设计做了一定的修改,使之更符合当前全省的教研特点。其中省级教研平台开发完成“个人中心-教师工作坊-学校联盟-教研社区”四级体系建设,并开发了统一认证模块、资源中心模块。

2)市级教研平台。市级教研平台承担着辖区内区县教研活动的协调与运行,存储区县优质教研资源,与省教研平台互联互通,通过省提供的平台软件开展工作。

3)区县教研平台。区县教研平台承担辖区内学校教研活动的协调与运行,存储、加工辖区学校推送的资源。与市州教研平台互联互通,通过省提供的平台软件开展工作。

4)学校教研平台。学校教研平台承担辖区信息的采集与接收功能,与县区教研平台互联互通,通过省提供的平台软件开展工作。

(2)教研工具。教研工具主要包括教研活动组织工具、研修档案管理工具、信息发布与管理工具、教研评选工具、研修监管工具、课堂观察研究工具、教研工作笔记、教研课题管理工具、研修问答工具等,为教研员开展教研活动提供工具支持。

2.平台建设试点进展

2014年,按照“試点先行、总结经验”的平台建设基本思路,开展了平台建设的试点工作。选取长春市、吉林市以及长春市南关区、九台市,吉林市昌邑区以及永吉县。建设“省-市-县-校”四级平台。目前,四级平台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运行效果良好,在提供教研活动相关的基础设施条件、促进资源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平台建设紧扣教研工作需求。平台建设紧密围绕教研员“研究、管理、指导、服务”工作职能[5],提供方便快捷的教研工具,支持全省各级教研员开展教研工作。例如教研员可以利用统计工具对区域内学科教师的基本情况进行评估、利用评选工具方便快捷地组织评选活动、利用教研活动组织工具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利用社区对教师进行专业化的教学指导……教研信息化平台试运行以来,受到了广大教研员的欢迎。

(2)平台服务成效日益显现。教研服务是我省教研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平台生存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教研平台试运行期间,已经有吉林市、白山市、松原市以及26个区县开通了本地教研社区。其中有4个区县在教研平台开展教师全员研修活动。

(3)教研资源共享和利用程度提高。教研资源的联合和共享,实现教研资源的高效利用,是决定教研信息化平台能否发挥作用的基础。我们与中国教研网、学科网、超星图书馆以及继教网、奥鹏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央电教馆、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师研修网等机构建立了紧密的业务联系,为全省教师教研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同时,全省各地教师进修院校通过平台制作的网络课程、发起的教研活动以及教师研修中生成性资源等,有力地促进了平台资源中心的建设,达到了资源共享的建设目标,真正实现了高效和有机的资源整合和优化。

四、关于教研信息化平台运行机制的探讨

教研信息化平台建设与运营是一项崭新的工作,既不同于以前单纯的网站建设,也不同于一个部门业务的简单运营,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需要围绕教研资源的整合、共享和优化,提高教研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效益,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摸索,建立和不断完善平台建设的模式和运行机制。针对平台建设的实际,应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对平台建设的模式和运行机制的若干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便统一认识,更好地指导今后平台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

1.平台建设的投入方式

教研信息化平台的定位是服务于全省教研工作的公益性平台,既涉及硬件的扩容、软件的开发与完善,又涉及到服务器的托管与软件的安全运行,这些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加以保障。对于平台建设和运行经费的投入,既要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调整优化投入结构,又要多渠道多层次筹措平台建设和运行经费。参照国内成熟经验,与平台比较类似的许多公共服务机构,大都形成多元化的投入体系。对于教研基础条件平台,以政府投入为主。如果教研信息化平台采用平台盈利的方式运行,MOOC平台的盈利模式可资借鉴[6]。Coursera、edX、Udacity是世界上流行的 MOOC 三大共享平台,其主要商业运营模式主要采用结业证书、学生推荐、教材广告、版权收费、学位收费,除此之外,还有来自大规模的数据带来的额外信息附加值。教研信息化平台的发展,通过为用户提供增值与差异化的服务获取利润,为教研信息化平台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可能也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2.平台组织模式

教研信息化平台是有效整合教研资源的载体,需要有效组织全省各级教师进修院校,改善教研的条件,提供教研服务。平台的组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技术层、管理层、应用层。技术层是指技术人员参与平台建设、运行和管理的平台建设承担单位。管理层则是提出需求、出台管理文件制度,对平台的建设运营提供建议。应用层是指由平台的服务对象构成的服务群体,包括各级进修院校的教研员和广大基层学校的教师。可以说,平台的组织层次是灵活和多样的,在最大程度上整合资源,提高教研协同的合力。

3.平台运行机制

要更好地发挥平台作用,提高平台的创新和服务功能,除了建立有效的组织模式,还须构建资源共享、高效灵活、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只有当教师之间充分地建立了联系,网络教研的应用价值才能得以彰显,为同行借鉴, 或演化出合作的可能,或激发出新的想法等。[7]从省外教研平台运行的现状来看,一般采用两种运行模式:“志愿者”运行模式和“教研室”运行模式。两种模式各有利弊,“志愿者”模式能在全省更大范围内召集平台建设者,有利于草根教研的开展,但难以调动各级教师进修院校教研员的积极性;“教研室”运行模式,能够有效调动广大教研员的积极性,有组织、成规模的教研活动开展相对容易,但不利于草根教研活动的开展。为了更好地推动平台建设和发展,需要吸收这两种基本组织模式的优点,克服各自的不足,以“志愿者”与“教研室”结合的方式,即教研室要强化自己的教研领导力,组织大规模、区域性的网络教研活动,又要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作用,确保网络教研的常态化。

五、对教研信息化平台试点工作的思考

1.成立试点单位工作领导小组

各试点单位应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网络教研工作的规划与设计,促进网络教研与校本教研的深度融合,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2.加强对“互联网+”背景下教研工作特点的研究

应充分利用平台提供的各种工具开展研究工作。例如通过调查问卷工具,获取教师群体对某些事件的态度和看法;通过课例研究,开展基于实证的精细化课堂观察;通过教研统计获取区域内教师基本信息统计。采用“线上活动前预热-线下网络公开课-线下总结”三段式教研方式,确保教研活动的质量。应采用大家参与的方式,即由教研员的独白转向群体参与。应充分利用平台资源,由教学研究转向课程研究。应调动各地教师进修院校的积极性,采用轮流坐庄的方式,合理调度,围绕主题,开展探究式、研培式、竞赛式、观摩式、指导式以及自修式等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3.应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

探索工作坊教研的机制和方法,促进网络教研常态化。

4.探索区域资源中心建设的建设机制,保证资源的质量,促进优质资源的流通

吉林省基础教育教研信息化平台的建成,对于我省教研工作者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改变了我省没有专业化教研平台的历史,使“省-市-县”各级教研部门形成合力,为全省广大教师提供优质的教研服务的平台保障。

参考文献:

[1]钱平凡,陈光华,温琳.平台研究国际进展与侧重点及政策含义[J].发展研究,2014(5).

[2]倪娟.深入推进江苏教育现代化 构建面向全省师生的现代化教研平台[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2).

[3]浙江省学科协作组网络教研平台管理员工作会议在杭召开[J].浙江教育技术,2013(5).

[4]聂爽.吉林省信息化发展情况的评估与分析[J]. 统计与管理,2013(5).

[5]陈娴.教研员职能定位的研究与实践[J].贵州教育,2015(6).

[6]马新强,黄羿,蔡宗模.MOOC教育平台技术及运营模式探析[J].重庆高教研究,2014(1).

[7]李琳,孙卫华.网络教研活动的社会网络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0(6).

篇5:信息化教研组及职责

第一部分 教研组长职能职责

教研组长在教务处领导下,负责本教研组的活动,努力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

一、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教育方针,学习有关教学理论和经验,认真贯彻“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教学指导原则,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

二、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本学科教学大纲,明确本学科的任务,讨论并贯彻本年级教学要求,组织本组教师制定学期的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进度。

三、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加强集体备课,教研组要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进行备课活动,要针对本学科教学的问题有计划地组织成员,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及时总结交流,推广经验。

四、恰如其分地掌握作业份量质量,精选例题和习题,经常分析、交流学生学习思想情况,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组织教师制订期中期末复习计划。研究考试命题的原则,考试后做好质量分析工作,提出改进意见和弥补学生知识缺陷的措施。

六、根据学校实际确定教研组和个人的研究课题及相应的进度,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并及时做好总结。

七、根据本组教师的不同情况,通过以老带新,作示范课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和教学上有困难的教师尽快提高教学水平。

八、组长要贯彻落实上述各项工作,开学时订好教研组工作计划,学期结束时做好工作总结,并定期向学校行政领导和教师汇报工作。

第二部分 教研组组织机构及具体职责

经研究,我校按照分学段分学科设立语文、数学教研组、英语科学教研组、艺体科教研组。

数学教研组

组长:陈伟,协助教科室组织开展数学科各类教学研究活动,具体负责组织开展高段数学科教学研究及其它相关活动。

副组长:甘海英、陈庆华 协助组长组织开展数学科各类教学研究活动,分别具体负责组织开展低段及中段的数学教研及其它相关活动。

组员:陈谋勇、游国春、张廷稳、田勇、吴昊、梁载泰、陈素琼、朱洪学、陈红军、唐洪彬、朱加素、王朝军、漆福中

语文教研组

组长: 龚小荣,协助教科室组织开展语文科各类教学研究活动,具体负责组织开展中段语文科教学研究及其它相关活动。

副组长:鲁先学、李正福

协助组长组织开展语文科各类教学研究活动,分别具体负责组织开展低段及高段的语文科教研及其它相关活动。

组员:丁丽华、白辉碧、甯艳辉、王小英、李冬梅、颜佳红、龚贵海、龚能贵、邓隆君、朱红梅、钟国富、曾仲琼、杨腾

综合科教研组

卢业红(组长),负责组织开展英语科教学研究活动。

王小英(副组长)、王朝军(副组长)负责协助教科室组织开展中段及高段科学科教学研究及其它相关活动。

篇6:教研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职责

一.领导小组:

组长:完小校长

副 组 长:完小教研

成员: 完小全体教师

二.工作职责:

组长:全面计划、协调、指导教研工作。

副 组 长:结合校情、学情、创造性地实施教研工作。

1、组织实施学年教研工作计划。

2、组织教师进行听、评课活动。

3、组织实施好示范课、公开课的活动。

4、组织教师大胆进行教学实践。

成员:

1、服从教研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安排。

2、积极参与示范课、公开课的活动。

3、认真进行听、评课活动。

4、做好听、评课活动总结反思。

XX完小

篇7:信息化教研组及职责

版本号:A/0 宝山培智教研组长岗位任职条件及职责要求

一、工作要点:

在教导处领导下,具体负责教研、科研活动的开展及课程开发、实施、检查、评估等工作。

二、任职条件:

1、具备《小学教师任职条件》和《特殊教育教师任职资格》;

2、大专及以上学历,教龄在三年以上;

3、有强烈的事业心,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是业务骨干、学科带头人;

4、具有特殊教育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

5、教学能力居同科领先水平;

6、有一定的文字(含口头或书面)表达能力;

7、身体健康,能胜任比较满的工作量。

三、职责要求:

1、教研组长应认真履行《教学常规制度》的要求。

2、负责本学科的课程研发,在本学科课程研发中起带头作用。

3、开学前分析本学科课程发展情况,制订教研组课程研发及教学研讨计划,学期中逐月落实和推进,学期结束做好教研组工作小结或专题报告。

4、协助教导处检查教学常规落实情况(学科计划、目标制定、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阶段考查与评估、听评课等),检查后形成书面分析和整改措施。公正地做好对组内教师教学业务工作的考核,促进组内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5、每二周举行一次教研组活动(定点、点时、定内容),教研组长要努力调动所有组员的积极性,在组内形成民主、开放、讲究实效的研讨氛围,建立主讲人制度,每次教研前有准备,教研活动有成效。认真规范做好教研组活动记录。

6、教研组长应全面了解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体系,带动组员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在当前教材改革时代的大背景下,一起探索本学科发展目标、内容体系、教育规律、教学方法等,有能力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课题组织工作。

7、根据本学科发展情况组织好计划中的阶段信息发布、公开展示或交流活动。编制部门:行政办公室

生效日期:2005.09.01 文件编号:BSPZ-ZY-BG01.10

版本号:A/0 带头撰写与本学科研究有关的专题论文或小结并做好活动小结。

8、组织安排好本组示范课、评比课、组内研讨课。带头参与本学科的公开课交流和组内研究课,并组织本学科教师听课、评课,形成书面小结。,每学期对组内每位教师普遍听课2次以上(随堂1次),及时指导、交换意见。

9、组织学生参加本学科的课外活动小组和校内外的各类竞赛,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全校学生参与的与本学科相关的趣味性学生竞赛或游戏活动。

10、组织本教研组教师进行有关教育、教学文件、教学理论研究、教学大纲等理论的培训和学习。

11、协助教导处安排本组教师的临时代课。

12、参加规定的教研组长会议,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清楚教导处下达的任务,落实得力。

13、做好本学科的专用教室、设备、教学具及信息资源的资产管理工作。(收集、整理、归档、备份、检索、流通、保管、申购、申请报废等)

14、关心本组教师的工作思想、业务进修、学习和生活。督促指导本组教师按

教学常规开展工作。教育组员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倡导组内团结、协助的精神,积极争取文明组室。

15、教研组长的工作职责及常规要求由教导处负责考核。

编制部门:行政办公室

篇8:信息化教研组及职责

一、金融业信息安全指导工作现状

(一) 分析金融机构信息安全工作年报

人行深圳中支定期收集汇总辖内银行上一年度的信息安全工作报告, 全面了解和掌握辖内银行IT规划建设、IT治理、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情况, 以便在当年的信息安全指导工作中有的放矢。

(二) 指导金融机构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2012年以来, 人行深圳中支组织开展辖内银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 指导辖内银行完成信息系统的专家评审和定级备案, 督促辖内银行定期开展年度测评, 建立辖内银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长效机制。

(三) 协助金融机构处置信息安全事件

人行深圳中支创建“金融风险提示”文种, 及时转发总行下发的金融业信息安全风险提示, 督促辖内金融机构做好信息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密切关注辖内金融机构信息系统的投产变更及信息安全事件, 对信息安全事件原因进行分析, 并作为风险提示向下发辖内银行。

(四) 建立辖内金融业信息安全应急协调机制

2011年借助大运会召开契机, 在市政府、公安局、电力局和通信管理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人行深圳中支建立了深圳市金融业信息安全应急协调机制, 并通过正式发文将此项工作常规化。通过每年召开的信息安全联席会议, 增进了金融机构间的交流, 加大了信息安全的指导力度。

(五) 多范围、多角度地开展信息安全检查

每年根据金融机构的信息安全工作情况及行内的工作安排, 人行深圳中支适时开展信息安全专项检查, 主要包括重要时期信息安全检查、网上银行检查、综合执法检查等, 以查促改, 提升辖内金融机构的信息安全技术和管理水平。

(六) 将金融机构信息安全工作纳入综合评价

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信息安全事件报告和重要时期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 对辖内金融机构信息安全工作进行综合评价, 增强金融机构对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

二、金融业信息安全指导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 信息安全检查缺乏法定依据

目前在人行深圳中支开展各项信息安全检查时, 主要依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金融行业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引》《网上银行系统信息安全通用规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信息安全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人民银行下发的指导性文件, 行业缺乏法规和制度。由于标准和指导性文件并不具有法律强制性, 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无法有针对性地制定检查项目, 检查时面临尴尬局面。

(二) 指导范围窄, 覆盖面小

目前, 人民银行对金融业信息安全的指导工作仅局限于银行业金融机构, 并未覆盖证券、保险等其他金融领域, 而这些金融机构相对于银行而言, 信息安全管理水平更弱, 更需要对其加强信息安全方面的指导。

由于多数银行已建立较完备的信息安全管理和技术体系, 人民银行对银行业的信息安全指导主要侧重于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方面, 内容不够全面, 村镇银行等中小银行机构更需要信息安全整体建设方面的全方位指导。

(三) 指导手段较零散

一是年报收集分析一年一次, 时间跨度大, 不利于及时获取信息。二是风险提示下发后, 未及时跟踪检查, 不清楚风险处置情况。三是信息安全检查未常态化, 检查主要是总行要求或配合其他部门的检查工作, 自行组织的检查少, 很难全面掌控金融业的整体信息安全状况。

(四) 缺少信息安全专家型人才

人民银行的信息安全工作种类繁杂, 负责信息安全的科技人员承担了很多基础性和事务性工作。信息安全工作缺少专家型人才支撑。

三、相关建议

(一)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建议人民银行总行统一制定金融业信息安全指导工作的法规、制度或工作指引, 各分支机构结合当地情况, 制定辖内金融业信息安全指导实施细则, 进一步加强行业信息安全指导工作。同时, 根据实际情况, 修订现有的信息安全相关制度, 完善金融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二) 扩大信息安全指导的范围

指导对象方面, 将证券、保险等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统一纳入行业信息安全的指导范围, 以便全面掌握辖内金融业信息安全状况, 提升整个金融业的信息安全管理水平。

指导内容方面, 分信息安全管理和信息安全技术两大部分, 同时覆盖信息安全需求、建设、运维、外包、应急、评估等各个方面。

(三) 采取积极有效的指导手段

1. 采取非现场指导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非现场指导主要是通过对金融机构信息安全状况的分析, 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为及时了解金融机构的信息安全状况, 制定信息安全相关指标或表格, 由金融机构定期报送, 保证信息获取的及时性、连贯性和完整性。

现场指导主要包括现场检查和现场交流, 除总行或其他部门要求的信息安全检查外, 可根据非现场指导分析的结果开展相应的检查和交流。大范围的现场检查可每年开展1-2次, 小范围针对某一专题的现场交流可适时开展, 提高现场指导的频度和广度。

2. 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信息安全检测部门的交流

人民银行对金融业信息安全的指导工作与金融监管部门对其行业的监管内容多有重叠, 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交流, 构建信息共享平台, 有利于各部门间协同配合。

信息安全检测部门拥有丰富的信息安全知识和信息安全检测经验, 加强与信息安全检测单位的交流, 有利于更快掌握信息安全技能, 提高信息安全现场指导水平。

3. 加大对地方性金融机构的指导力度

地方性金融机构规模较小, 科技力量相对薄弱, 其信息安全形势更为严峻。加大对地方性金融机构的指导, 特别是在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灾备建设、应急处置和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指导, 可较快提高地方性金融机构对信息安全的风险防范意识, 加快完善信息安全整体架构的建设。

(四) 加快培养专家型信息安全人才

篇9:信息化教研组及职责

一、 教研组建设的关键在教研组长

教研活动的具体开展,是在教研组长的带动下进行的,教研组长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教研活动开展的质量效果。

一个优秀的教研组长就是一门优秀的学科,教研组长首先在一个学科是业务权威,对本学科的教学有很强的把握能力,有较高的学术修养;教研组长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要成为校本教研的骨干和引领者。教研组长要有人格魅力。无论在哪个行业,决定一个人是不是高手的根本因素是人的文化素养、基本理念、爱心、信心和责任心,即人格魅力。教研组长的人格魅力体现在他的全局观上,他的眼睛盯着的是本学科的全体组员,而不是自己,独善其身,而不兼济全组的教师不应担任教研组长。教研组长的人格魅力还体现在承担责任的勇气上。对教学上的失误,教研组长应主动检讨、分析,而不是推托责任、指责同事。一个富有人格魅力的教研组长应经常主动地关心教师、帮助教师。建设教研组,对教研组长来说是一个挑战,他要思考这么多的教师将在他的带领下,有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有浓郁的学术批评和学术交流氛围,有团结进取的精神风貌。

学校要关心教研组长的成长。教研组长身处基层,既无人权,又无事权,“亦官亦民,非官非民”。学校教研和常规教学管理中的许多工作都要落在教研组长身上,他们既要示范性地完成自己的教学教研任务,又要解决组内诸多组织问题,事无巨细,皆必躬亲。这就制约了组长的协调、组织、引导功能。应当适当地减轻教研组长的工作量,把教研组长与备课组长分开,使教研组长有更多的时间去搞研究,让他们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去从事平凡的工作。

二、 教研组的建设要有课题的驱动

听公开课的教研活动是常见的形式,教研组通过举办各种课型的讲、评活动,调动教师的教研积极性、活跃学校的教研空气,这很有必要,但是校本教研不能停留在这一层面上,我们还要有更深层次的教研活动,即要有课题的驱动。对于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有一些我们自己可以解决,或在他人的协助下解决,但有些问题却要我们长期追踪,集体研究,这样的问题我们就应当把它提取出来,作为课题,组织教师有计划、分步骤、有策略地去研究、去解决。

校本课题研究,首先要有校本特色,讲求实效性。不必把课题弄得“高、大、全”。我们要研究的是发生在我们自己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适合于我们的研究能力范围。令教育者困惑的东西就是课题。今年秋季,我校确立了两个课题,供全校教师去研究,根据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课堂上不能集中精力听课,课后不能完成作业的现象,确立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么一个课题,试图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习惯方面探究如何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根据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或讲得过深、或讲得过浅的问题。确立了“教学的深入浅出”这么一个课题,试图从教师的备课、上课这两个环节探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两个课题很普通,来自于我们的教学实际,是我们能做并能做好的事情。高不可攀、深不可测是确立校本课题的大忌。

开展课题研究,有利于培养教师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中从来就不缺少问题,缺少的是发现问题的眼睛。当我们习惯于把教学中的难题作为课题来研究时,校本教研才能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三、 教研组主要是担起培养教师的重任

“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教育部部长周济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有一支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教师是校本教研的行为主体,而打造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又正是校本教研的目标之一。教研组作为学校教科研的基础机构,应当承担起打造师资队伍的重任。

要关注中间层教师的发展。长期以来,我们在培养教师的工作中,总习惯于选择两端,一方面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注重新教師的培养。但我们又忽视了一个较大群体的存在。新教师年轻、有活力、有热情、有创意,凭着一股新鲜劲干工作,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帮助他们保养这份“教育热情”。而中间层的教师,在一所学校工作时间较长,资历不浅,人际关系好,在教学上不会有多大的问题,但也不会出很大的成绩。这一部分教师显得“默默无闻”,学校对这一群体也似乎“视而不见”。笔者认为,打造师资队伍,必须关注这一部分教师的成长,想办法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这一部分教师是学校宝贵的资源。

关注教师的学习。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者的技巧并不是一门什么需要天才的艺术,但它是一门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专业。”因此,教研组要经常组织教师们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教学方法等。什么能深入我们内心唤醒我们的灵魂?唯有读书。因为只有读书,才能让我们神交先贤,神交大师,才会让我们拥有更宽广更敏锐的心灵,才能常常饱含进取的激情!

上一篇:放飞吧,我的中国梦!作文下一篇:充分发挥社会各方力量,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