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m跟erp的区别与联系

2024-05-07

crm跟erp的区别与联系(通用5篇)

篇1:crm跟erp的区别与联系

ERP和OA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目前流行着许多的管理软件,他们之间到底有哪些区别呢?最基本的,就是它们功能不同。协同软件着眼于协同工作、公文处理、知识管理、行政办公等。ERP着眼于企业的销售、采购、生产、库存、财务等过程及资源控制与计划,SCM着眼于供应链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衔接,而CRM侧重关键客户的管理等。更主要的,是它们的目标不同。可以说,ERP、SCM、CRM等系统更着重于企业的具体业务过程运作,而协同软件(爱迪印/IDKin)更着重于企业的管理过程。前者是通过优化业务过程的效率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对人、财、物的管理,后者则是通过优化管理过程来提高企业的日常办公与决策效率、提高企业反应速度、决策能力、加强管理过程的规范性。主要对比如下

从管理理念上来说,ERP是提高企业内部资源的计划和控制能力。讲究的是在满足客户、及时交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成本,通过提高内部运转效率来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质量,是以效率为中心的。协同软件是利用业务各环节提供的基础“数据”,提炼出有用的管理“信息”,为办公室人员提供良好的办公手段和环境,使之准确、高效,愉快地工作。二者在关注对象上有所区别,与企业级的内部资源计划ERP相比,协同软件更多的是关注事务/业务处理,提炼出有用的管理“信息”。也就是说,如果ERP是企业级的全面管理应用,协同软件就是ERP的最前端,它的作用延伸到了ERP以前力所不能及的范围。从应用系统的设计角度看,大部分协同软件业务流程相对比较灵活。而ERP主要业务流程则相对固定。ERP系统是一个“事务处理”系统,强调准确记录企业中人、财、物各项资源的轨迹,无缝集成企业生产、库存、财务等管理模块,提高企业的“自动化”能力,从而极大地降低人力需求及差错,提高效率。而协同软件实现办公流程的自动化,这牵涉到流转过程的实时监控、跟踪,解决多岗位、多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问题,实现高效率的协作。例如公文的处理、收发文、各种审批、请示、汇报等,都是一些流程化的工作,通过实现办公流程的自动化,就可以规范各项工作,提高单位协同工作的效率。由此可见,ERP和协同软件既有区别又有很紧密的联系,主要在于它们的最终目的都要使企业的利益实现最大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篇2:crm跟erp的区别与联系

关键词:ERP,CRM,SCM,知识转移

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 、CRM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客户关系管理) 、SCM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供应链管理) 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是随着当今世界的经济和企业发展趋势及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但这三种软件目前的开发设计和实施都是分散的, 各自采用不同的数据标准, 这严重阻碍了企业信息流畅通。因此, E R P、CRM、S C M的整合成为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知识转移又是整合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一、三者整合过程中知识转移的必要性

ERP系统作为企业内部管理业务应用系统, 虽然提高了内部业务流程的自动化程度, 但缺少直接与客户沟通的系统功能, 不能时刻跟踪市场的动态变化, 无法使上下游企业之间紧密结合。CRM系统则只是专注于销售、营销、客户服务和支持等方面, 缺少对企业整体产品信息的了解。SCM强调从供应链整体角度出发, 提供了一个具有统一的数据信息的平台, 但并不注重细节。

三者整合既是企业软件系统的理想状态, 又是大势所趋。整合过程中, ERP系统中的财务、制造、库存、分销、物流、人力资源等知识、C R M系统中的客户信息与SCM系统中贸易相关知识等必然要发生转移。而项目的实施过程任务艰巨, 企业与软件提供方、管理咨询方之间必须实现知识在实施各方面之间的有效转移。在企业内需要发扬团队合作的精神, 进行有效沟通, 实现知识的转移。

二、三者整合过程中知识转移的内容

整合过程中的知识转移的内容主要包括咨询公司的知识、软件厂商的知识、行业经验、企业内部文件资料中的知识、客户资料中的知识、供应商资料中的知识、实施和应用过程中创新的知识等。

例如, 软件公司的演示, 各种培训班、报告会和研讨会, 到实施ERP系统的企业去参观观摩, 参加ERP项目实施, 以及从文献著作和网上中学习管理科学的原理经验等。

三、整合过程中知识转移的过程

3.1知识转移在整合初期阶段

在这一阶段, 咨询公司和软件厂商必须同供应链上实施整合的企业建立相互信任的亲密的关系。以教育培训为开端, 向各使用者介绍大体情况、实施过程以及其它企业或同行业实施的经验等。用户掌握初步情况以后, 结合企业自身的条件, 针对企业现行体制中的不足以及所需的信息, 提出本企业对系统的功能需求。如此反复进行模拟及修正。

3.2知识转移在整合导入阶段

这一阶段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一个供应链信息管理平台, 统一进行供应链企业的信息统一管理。同时, 各企业保持独立的SCM系统, 向管理中心提供相关信息, 服从管理中心的统一调度, 实现资源共享。3.3知识转移在三者整合应用和维护阶段

在应用维护阶段, 企业刚刚导入整合系统, 需要供应链上各企业的整合系统同各企业的员工之间对于实施和应用过程中的创新知识以及行业经验等知识进行交流与传播。

四、整合过程中的知识转移模型

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在各自ERP系统运行的基础上, 与客户之间用CRM系统联结起来, 而整个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都在SCM系统框架之内。三者整合过程中, 供应链上各个企业 (包括上游企业即供应商, 下游企业即客户) 资料中的知识由各个企业传递到C R M信息管理平台之上。而咨询公司与软件厂商的知识、实施和应用过程中创新的知识以及行业经验等知识则需要在整合过程中在各个企业及软件厂商之间相互交流、磨合, 最后提出大家都比较满意的方案, 付诸实施。

参考文献

[1]、Oliver, R.Keith, Michael D.W ebber.Supply-chain m anag em ent:L og istics Catches Up w ith Strateg y[J].Observice.1982 (6)

[2] 、E by Raj Seshadri、Corey Y ulinsky, Quick-Return CRM[J], US Banker, 2002, 000 (2) E 19-E 19

[3] 、闫伟, 陈福集.E RP与CRM整合的可行性[J].企业活力.2004 (4)

[4] 、李娴.E RP、CRM、SCM的集成[J].价值工程.2006 (5)

[5] 、林勇, 马士华.集成化供应链管理[J].工业工程与管理.1998 (5)

[6] 、韦琦.E RP、CRM与SCM三大信息系统的整合[J].中国信息导报.2002 (8)

篇3:算术与代数的区别与联系

一、同与不同

1. 从总体上说,这显然是算术与代数的一个重要区别,即有着不同的研究对象:

算术主要集中于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认识,包括相应的计算方法;代数的研究对象则不仅由具体的数扩展到了由字母和数字组成的(代数)式,也更加侧重于方程的研究与应用。

当然,从形式上看,代数中关于式的研究又应说是与算术中关于数的研究较为接近的。具体地说,尽管运算的对象不同,其涵义也有所扩展,特别是引进了合并同类项、因式分解等新的运算,但在数的运算与式的运算之间显然又有着直接的类比关系。更为重要的是,两者似乎也有着共同的关注,即如何通过适当的计算求得最终的结果。

也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一些学者提出:“算术在很大程度上是过程性的。”另外,这显然也就是人们在算术的教学中何以特别重视算法的掌握以及计算的准确性和迅速性的直接原因。

然而,应当强调的是,如果我们对于式的教学采取完全相同的观点,即是唯一强调如何能够通过适当的计算求得所需要的结果,就很可能因此而忽视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代数思想:“代数即概括。”更为具体地说,这正是数学中引入字母的一个主要作用,即有助于人们通过概括达到更高的抽象层次。然而,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只是强调了用字母去代表数,却没有更加重视如何能够帮助学生很好理解“概括”这样一种重要的代数思想,就不能不说是忽视了在算术与代数之间所存在的这一重要区别。恰恰相反,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这样一点:“概括也是学习代数的一个途径。”

应当指出,上述的“过程性观点”又不仅仅体现于数的运算,而且也直接影响到了人们对数的理解。例如,在笔者看来,我们就可从这一角度去理解学生在分数与无限循环小数的学习中何以会经常出现如下的困惑,如“0.999……与1究竟哪个大?”因为,这里的关键恰恰就在于观念的必要更新,也即如何能够帮助学生由过程性的“潜无限观念”转变到对象性的“实无限观念”。

2. 相对于式的教学而言,方程的认识与应用在代数的教学中显然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而也只有从后一角度去分析,我们才能更为深入地认识到这样一点:

代数的学习必然要求学生超越上述的“过程性观点”并达到新的更高的认识水平。从而,这也就应被看成在算术与代数之间所存在的又一重要区别。

具体地说,等量关系无疑应当被看成方程的本质,这也就是指,方程所强调的正是对象之间的等量关系。尽管“解方程”的主要目的仍然在于如何能够经由具体运算求得相应的未知量,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又必须特别注意不能因此而破坏方程两边的等量关系,也即变形后所得出的新方程应是与原来的方程等价的。例如,也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人们提出,“等价是代数中的一个核心观念”。

由“等号”的不同理解我们即可更好地认识代数与算术在这一方面的重要区别:如果说等号的使用在算术中主要表明了运算的具体实施过程,也即由具体运算所依次得出的结果,那么,在代数中,“等量关系”就已成为等号的主要意义。例如,从这一角度去分析,我们就可立即看出,以下的常见错误主要就是因为学生仍然处于“过程性观点”的直接影响之下:

进而,我们在此又应明确提出关于“过程性观点”(也可称为“程序性观点”)与“结构性观点”的区别。例如,就字母与式的理解而言,所谓的“过程性观点”就是指将字母或字母表达式看成所要求取的求知量的直接取代物,这也就是指,我们在此所关心的主要是如何通过具体计算求得所说的未知量;与此相对照,“结构性观点”则是将字母或字母表达式看成直接的对象而非具体数量的取代物,我们在此所主要关注的也只是式与式之间的关系——从而,按照这样的理解,符号表达式事实上就应被看成整体数学结构的一个组成成分。

值得指出的是,也正是遵循这样的分析思路,一些学者明确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由“过程”到“对象”的转变(这就是所谓的“凝聚”)可以被看成是代数思维的一个基本形式,我们可从这一角度清楚地去指明在代数与几何之间所存在的重要区别。

最后应当强调的是,我们不应把“结构性观点”与“过程(程序)性观点”绝对地对立起来。恰恰相反,这正是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应当依据不同的情景和需要在“过程”与“对象”之间作出必要的转换,包括由“过程”转向“对象”,以及由“对象”重新回到“过程”。例如,在求解方程时,我们显然必须将相应的表达式,如(x+3)2=1,看成单一的对象,而非具体的计算过程,不然的话,就会出现上述的“连等式”这样的错误。然而,一旦求得了方程的解,如x=-2和-4,作为一种检验,我们又必须将其代入原来的表达式并实行具体的计算,这时所采取的又是一种“过程”的观点。

二、聚焦教学涵义

就代数思想在小学算术教学中的渗透而言,应当首先明确:这并非外部强加给小学数学教学的附加性成分,因为,小学数学的相关内容本身就包含了这些因素。例如,这事实上也就是在现今的数学教育研究何以会出现以下一些术语的主要原因,如“算术的内在代数本质”“早期代数思维”“涌现的代数”等。进而,又如“涌现”(emergence)这一词语所清楚表明的,我们在此所提倡的正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变化,也即如何能在算术的教学中自然而然地体现代数思维。以下就围绕“概括”与“等价观念”这样两个代数思想对此作出进一步的分析论述。

1.

上面已经提到,字母的引入(更为一般地说,就是由数到式的过渡)应当很好体现“概括”这样一种思想。例如,我们显然就可从这一角度去理解以下的一些论述:“代数是概括的算术”“代数意义衍生于它的数字基础”“概括也是学习代数的一个途径”等。

我们显然也可从同一角度去理解以下研究工作的意义,特别是,这更可被看成是我们具体判断学生的发展水平提供了可能的标准:就学生对于字母表达式的理解而言,可以大致地区分出这样六个不同的水平:(1)赋予特定数值的字母:从一开始就对字母赋予一个特定的值;(2)对字母不予考虑:根本忽视字母的存在,或虽然承认它的存在但不赋予其意义;(3)序母被看成一个具体的对象:认为字母是一个具体物体的速记或其本身就被看成一个具体的物体;(4)字母作为一个特定的未知量:把字母看成一个特定的,但是未知的量;(5)一般化的数:把字母看成代表了或至少可以取几个而不只是一个值;(6)字母作为一个变量:把字母看成代表一组未指定的值,并在两组这样的值之间存在有系统的关系。进而,以下的调查结果(这是1976年在英国实施的一项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其中共对3000名13~15岁的中学生进行了51项的笔试)显然又更为清楚地表明了注意代数思想在算术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大多数学生(13岁中的73%,14岁中的59%,15岁中的53%)或是把字母当做具体的对象,或者根本就不去管它们。

再者,就概括思想的具体学习而言,表格无疑具有特别的重要性。例如,这显然也就是以下论述的一个主要意义:“表格可能是学习代数旅程的起点。”然而,这又是在现实中经常可以看到的一种弊病,即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给学生的主动探究留下足够的空间,特别是忽视了关于图像的视觉与实际操作应当被看成概括的必要基础,从而就极大地“削减了概括过程的丰富性”。

更为一般地说,这事实上也就是众多“找规律”课程的一个共同弊病:其所希望的是学生能够按照教师(或者说教材)的暗示、用教师(教材)指定的方法、按照教师(教材)指定的步骤去作出所谓的“发现”。显然,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主动探究”在很大程度上就只能说是一种“假探究”。

例如,以下关于韦达定理的教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就可被看成这样的一个实例:

先让学生填下面的表格,然后问:你认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2.

尽管从教学的角度看以下的措施似乎都只是一种小技巧,即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使用不同的字母,或是对已选定的字母作出改变,如将4x+7=35变形为4y+7=35,直至用更为复杂的符号表达式去取代原来的字母,如4x+7=35与4(2r+1)+7=35等,但这显然十分有益于学生超出“外在形式的感知”从而也就能够更为深入地去认识对象的内在数学结构。值得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外在形式的感知”事实上也正是学生在操作性活动何以经常出现某些“规律性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我们在教学中又应注意引导学生对所说的不同表达式作出必要的比较。

另外,我们显然也可从同一角度去理解以下一些教学设计的意义,即如何帮助学生初步地建立起关于“等号”的“结构性观念”,而不只是认为“等号”表明“给出答案”(正因为此,等式也就常常被看成具有固定的“方向”:左边表示应做的运算,右边表示答案):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构造这样一些等式,先是每边都有一个运算,如4+3=6+1,2×6=4×3,2×6=10+2等;接下来是每边都有两个运算的,随后是每边都有乘法的,如7×2+3-2=5×2-1+6等。

更为一般地说,以下正是学生形成关于方程的“结构性观念”的一些关键环节:(1)用字母代表数;(2)等号表示左、右双方的等价性;(3)右边的项不一定是单一的数而也可能是一个代数式。从而,这也就十分清楚地表明这样一点:小学数学教学确实能在这一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具体地说,这应当被看成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即努力促进学生由“过程性观念”向“结构性观念”转变。值得指出的是,从这一角度去分析我们也可更为深入地认识“奥数”的盛行对于数学教学的严重影响:由于在小学奥数的训练中,方程几乎无一例外地只是作为一种新的解题方法得到了介绍,学生对于方程方法的应用又常常依赖于记忆与模仿。因此,这种学习恰恰就是丢掉了代数学习中最为根本的一些东西,由此所形成的“思维定式”也必然会对学生将来的数学学习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在笔者看来,后一实例事实上已进一步证实了笔者对于当前普遍存在的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如下判断:“所谓的‘超前教育’正是造成现今‘两极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也就是指,我们所看到的事实上并非真正的‘优生’与‘差生’之间的差距,而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提前起跑者’与‘正常起跑者’之间的差距。而且,这里所说的‘先进生’有很多不仅不能被看成真正的优秀学生,更可能是一个‘越做越恨’‘越学失败感越强’,甚至灵魂也因此受到一定扭曲的‘偷跑者’。”

三、更为一般的分析

1. 依据上述分析,我们也可更为深入地去理解什么是“过程教育”的主要涵义,特别是,什么是真正的数学活动,什么又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适当活动?

具体地说,这是笔者在这一方面的一个基本观点: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数学活动的丰富性。例如,上面已提到的概括、抽象、符号化、视觉化、操作、算法的应用等显然都应被看成学生数学活动的重要形式,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提及下定义、综合、表征、证明和公理化等活动。

其次,同样重要的是,相对于外在的形式而言,我们又应更加重视内在的数学思维,也即应当十分重视通过具体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例如,从这一角度去分析,就代数思维向小学数学的渗透而言,字母的使用就不是真正的关键,因为就如以下的论述所清楚表明的:“低年级的代数思维涉及在活动中培养思维方式,字母一符号代数可以作为工具被应用于这些活动中,但是这些活动并非排除代数,而且在根本不使用任何字母一符号代数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比如,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注意结构、研究变化、归纳化、问题解决、模式化、判断、证明和预测。”

更为一般地说,这事实上也可被看成“关于算术教学的现代观点”的核心所在:“算术不(应)仅仅关注计算能力,它还应该通过数学知识活动,为学生提供机会,以便于他们奠定一个坚实的数学倾向的基础。通过简单的例子,理解数学陈述与它们所模拟的情境(或者没有模拟)之间的关系,学习猜想、论证(或多或少是非正规的)和证明(如在数字理论领域)的艺术,甚至从理想的角度来看,意识到作为‘数字’意义的激进的概念结构化的本质正在得到逐步的扩展。”

另外,在笔者看来,上述观点也为我们究竟应当如何去理解所谓的“数感”(众所周知,这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明确主张,即应将“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数感”作为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提供了直接启示。后者即是指,尽管我们在此所使用的是“数感”(the number sense)这样一个词语,但这又不被理解成仅仅局限于“数的感知”这样一个范围,毋宁说,就如对于“外在形式的感知”的必要超越,我们在此也应积极引导学生更为深入地去认识研究对象的内在数学结构。当然,由所做的分析我们也可清楚地看出,“数感”不应被看成先天的才能,而主要依赖于后天的学习。

2. 除去算术与初中代数的(区别和)联系以外,我们显然也应从同一角度去看待初中代数与高中代数(乃至抽象代数之间)的联系。

例如,上述对于“数学结构”的强调就正是现代数学研究最为基本的一个思想。另外,在笔者看来,我们显然也应从同一角度去理解以下的论述:“代数不仅仅成为关于方程和解方程的研究,也逐步发展成涵盖函数(及其表征形式)和变换的研究。”又,“函数方法……不仅扩大了代数的内容,而且也被用来设计和解释研究的理论观点和技术观点,这增加了意义源泉分析的复杂性。”

综上所述,在算术的教学中我们就应积极地去渗透这样三个代数思想:第一,概括的思想;第二,等价观念;第三,变化与函数的思想。当然,就这方面的具体工作而言,我们又应高度重视与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相适应。

篇4:浅谈陶器与瓷器的联系与区别

一、陶器的起源发展

中国陶器生产的历史十分悠久, 在河北省徐水县的南庄头遗址发现了10000多年前生的陶器;江苏省溧水县回峰山的神仙洞遗址出土了距今11000年左右的陶片。我国距今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已出现大量红陶、灰陶、黑陶、白陶、彩陶、彩绘陶。战国时期发明了铅釉陶器, 陶器制品得到低温彩釉的美化。唐代大批生产的三彩釉陶, 反映着大唐盛世的面貌, 有很高的艺术性。宋代以后, 釉陶器物生产逐渐减少, 转而生产琉璃建筑构件。

详细的说, 陶器一般是用陶土作胎。烧制陶器的温度大体在900-1050℃之间。若温度太高, 陶器就要被烧坏变形。陶器的胎体质地比较疏松, 有不少孔隙, 因而有较强的吸水性。一般的陶器表面无釉, 即使有釉也是低温釉。

二、陶器的分类

文物考古工作者根据陶器的颜色, 把陶器分为红陶、灰陶、彩陶、白陶、彩绘陶、黑陶和釉陶等系列。红陶是原始社会最常见的一种陶器, 它的颜色有如红砖色。这是在烧窑时, 充分供应气体, 形成氧化气氛, 使陶土中的铁转化为三价铁, 便呈现出红色了。灰陶即指陶器为灰色或灰黑色。这是在烧窑后期, 控制火候, 形成还原气氛, 由于窑中缺少氧气, 陶土中铁的氧化物转化为二价铁, 陶器便呈灰色或黑色了。灰陶最常见, 一般都比较粗糙。彩陶是陶器入窑前, 在陶坯上进行彩绘, 烧后有赭、黑、白等色。

白陶, 即白色的陶器, 这是新石器时代后期才有的, 主要是因为陶土中氧化铁含量少, 排除了一些色素的干扰便呈现白色了。彩绘陶也是带彩色的, 它和彩陶的区别是陶器烧成后再着色。由于颜色没有经过焙烧, 与坯体粘结不牢, 很容易脱落。黑陶是指光亮漆黑的陶器, 这是在焙烧后期用浓烟熏翳, 使烟中的碳微粒渗入, 充填陶器的空隙, 便能呈现黑色。釉陶是指陶器表面有一层石灰釉的陶器。釉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钠等, 用石灰加粘土就能配制成, 烧融后呈一种玻璃态。

三、瓷器的起源分类

瓷器是商代中期开始出现的, 最早的瓷器是青瓷, 由于工艺不够成熟, 又称为原始青瓷。汉代青瓷烧造逐渐成熟, 摆脱原始状态, 进入早期瓷器阶段。黑瓷在汉代开始出现, 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南方青瓷广泛发展, 形成一个个独具风格的系统。黑瓷工艺大大提高, 进入艺术瓷器的领域。北方的内丘、临城、淄博、安阳等地也于北朝时期开始生产青瓷, 并发明白瓷。隋唐时期, 瓷器生产开始繁荣。

宋代是瓷器艺术高度发展的时期, 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龙泉窑、钧窑、建窑、德化窑、景德镇窑、吉州窑、耀州窑、西村窑、潮州窑等处的产品各具丰姿。陶瓷包括的范围较广, 有些能耐水, 有些并能耐酸, 广泛应用于建筑, 化工, 电力, 机械等工业及日用装饰等方面。

四、陶器与瓷器的联系

瓷器和陶器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但是两者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没有制陶术的发明及陶器制作技术不断改进所取得的经验, 瓷器是不可能单独发明的。瓷器的发明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制陶过程中, 不断认识原材料的性能, 总结烧成技术, 积累丰富经验, 从而产生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五、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1、烧成温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 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 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 大都在1200℃以上, 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2、坚硬程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低, 坯体并未完全烧结, 敲击时声音发问, 胎体硬度较差, 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的烧成温度高, 胎体基本烧结, 敲击时声音清脆, 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3、使用作胎原料不同

陶器一般用粘土, 少数也用瓷土, 而瓷器是用瓷石或瓷土作胎, 因原料不同, 其成分有所差异。以宜兴紫砂陶为例, 其矿物组成属含铁的粘土-石英-母系, 铁质以赤铁矿形式存在, 主要物相是石英、莫来石和云母残骸, 结晶细小均匀。烧制白陶的高岭土是一种以高岭石为主要成分的粘土, 呈白色或灰白色, 光泽暗淡, 纯粹的高岭土含氧化硅46.51%、氧化铝39.54%、水13.95%, 熔度为1780℃, 因其可塑性差、熔点高, 要掺入其他材料才能制作。瓷石是由石英、长石、绢云母、高岭石等组成, 完全风化后就是通常所见的瓷土, 制作瓷器的瓷石属半风化, 经扬碎、淘洗成为制坯原料。主要成分是氧化硅、氧化铝, 并含有少量的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铁、氧化钛、氧化锰、五氧化二磷等, 熔度一般为1100~1350℃, 其高低与所含助熔物质的多少成反比。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 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 在烧到1200℃时, 则不可能成为瓷器, 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4、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 薄如蛋壳, 却并不透明。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 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5、釉料不同

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 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 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 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 第二次低温烧成。釉系陶瓷表面具有玻璃质感的光亮层, 由瓷土 (或陶土) 和助熔剂组成。陶器一般表面不施或施低温釉, 其助熔剂为氧化铅。

6、胎色不同

陶器制胎原料中含铁量较高, 一般呈红色、褐色或灰色, 且不透明;瓷器胎色为白色, 具透明或半透明性。

7、总气孔率

总气孔率是陶瓷致密度和烧结度的标志, 包括显气孔率和闭口气孔率。普通陶器总气孔率为12.5%~38%;精陶为12%~30%;细炻器 (原始瓷) 为4%~8%;硬质瓷为2%~6%。

8、吸水率不同

这是陶瓷烧结度和瓷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指器体浸入水中充分吸水后, 所吸收的水分重量与器体本身重量的比例。普通陶器吸水率都在8%以上, 细炻器为0.5%~12%, 瓷器为0~0.5%。

以上所述, 均须综合考虑, 才能正确区分陶器与瓷器。如:浙江上虞黑瓷, 因作胎材料中含铁量为2%~3%, 所以胎亦呈红、灰等色;南宋官窑所产瓷器显露胎色, 并以“紫口铁足”为贵;北方瓷器因其胎中含氧化铝较高, 大部分瓷器不能达到致密烧结, 吸水率较高, 有的可达5%以上, 这些瓷器如仅仅对照上述某一两条来衡量, 就不能称之为瓷器了。因此, 在实际鉴别时, 必须同时兼顾原料、釉、高温三方面综合考虑, 前两项是内因, 后一项是外因。了解了这些区别, 对我们鉴定鉴别, 收藏, 鉴赏都有一定的理论支持, 将会有所获益。

中国陶瓷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是最富民族特色的日用工艺品。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 对外经济、文化的交往, 陶瓷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国, 许多国家瓷器工艺的发展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中国陶瓷工艺的影响。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对中国陶瓷加倍倾迷, 更多的加入到鉴赏的行列来。

参考文献

[1]陈定荣.影青瓷说[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1991.

[2]美术鉴赏[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8.

篇5:crm跟erp的区别与联系

全民医疗保险与全民免费医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无论是全民医保还是全民免费医疗, 都是为了满足公民社会医疗保障权利的制度安排, 其目的如出一辙。从微观层面来讲, 都是为了解决全体国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要让所有民众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 不至于因为没有钱, 或者钱不够而看不起病、不敢看病。从宏观层次来讲, 医疗卫生是民生大事, 国家和政府有责任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逐步解决医疗保障问题, 彰显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从而让全体国民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两种医保制度在实现条件和具体要求上有所区别。相对来说, 全民免费医疗制度对现有条件的要求更高。它要求国家有足够的税收来保障全民免费医疗制度的运作, 其中包括医院的建设、医疗设施和技术的引进、医疗资源的扩充、医生工资的负担, 以及全国所有患者的就医费用。就目前的中国国情来看, 税收和医疗资源都不足以支持这种全民免费医疗体系的建立和运作。一方面, 国家税收压力过大, 最终还是会转嫁到民众身上;另一方面, 医疗效率难以保证。因为, 个人不付任何费用, 必然会形成大量的资源浪费与低效率, 最终会导致制度无法运行下去。

相比之下, 全民医保并不要求国家承担全部的成本, 所有具有支付能力的个人和单位都有缴费的义务, 国家也会承担一定的责任。而且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国家实力的增长, 政府在这方面承担的责任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可以说, 全民医保是“多方买单”的, 具体的缴费比例应该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的收入相关。

上一篇:黑龙江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下一篇:《画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