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专业介绍

2024-04-25

2024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专业介绍(共14篇)

篇1:2024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专业介绍

乐群南开考研网

2014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专业介绍

一、硕士研究方向:

(1)先秦至南北朝文学

(2)唐宋文学

(3)元明清文学

(4)中国小说史

(5)中国戏曲史

(6)中国文学批评史

(7)中国文学思想史

(8)传统文化与文学

(9)词与词学

二、基本情况与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系我校传统学科,历史悠久,是天津市重点学科。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人。本专业在中国文学思想史、宗教文化与文学、古代小说与小说理论、词史与词学等研究领域实力强劲,成就斐然,属国内外一流水平。多年来培养了一批学有所成的博士、硕士毕业生(其中罗宗强教授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曾获全国首批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成为高校、科研等用人单位的中坚力量。该专业拥有良好的教学设施、丰富的图书资料和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

三、硕士学位课程:

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文学批评史、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学、佛学概论、理学概论、道教概论、文学与文化、中国学术史、校勘学、古代文艺思想研究、文学史与批评史专题研究、典籍选读、古代诗论研究、古代小说理论研究、古代戏曲理论研究、古代文学理论范畴研究等。

四、考研初试科目:

真题方面可以用乐群南开考研网《南开大学文学基础考研复习精编》,历年的真题还有解析,对于考研来说帮助非常大。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4法语或245德语③717文学基础④849中国古代文学

五、参考书:

1、现代中国文学(1898-1949)(参考书目:《现代中国文学(1898-1949)》乔以钢总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

2、现代中国文学(1949-2008)(参考书目:《现代中国文学(1949-2008)》乔以钢总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

乐群南开考研网

3、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书目:《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版)程光炜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4、中国当代文学史(参考书目:《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洪子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篇2:2024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专业介绍

为了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培养具有硕士研究生水平的古代文学专业人才,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特举办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古代文学研究生课程班开班招生,在职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的明智选择。中央民族大学将提供古代文学考研试题、中国古代史考研笔记、中国古代文学考研、古代文学考研资料、古代文学考研笔记、考研古代文学专业、古代文学考研科目、古代文学考研须知、古代汉语考研试题、世界古代史考研真题、古代文学考研 古代文学研究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古代文学研究生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为您的考研助上一己之力。通过古代文学考研拿到硕士学位的朋友,还可以去读北大古代文学博士生。

一、招生对象与条件: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

二、学制:二年

三、课程设置

中国诗学、中国小说史、唐诗艺术、话本小说、先秦文学、古文校点和翻译、中国文学批评史、明清文学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外语。

四、授课方式

考虑在职人员报考学习,采取周末时间和集中时间授课的方式。能参加脱产学习,可报脱产学习班。报名人数20人以上开班,正在报名中!

五、学费

学费二年共10000元(申请硕士论文答辩费4000元另算),报名费100元,书籍及资料费自理(预收300元,结业时多退少补)。学员报到注册正式上课后,中途退学者,不退学费。

六、报名与录取

1、交报名费领报名表。

2、填写报名表并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及身份证复印件。

3、单位推荐者交单位介绍信

4、交照片2张(一寸)。

5、经学校审查,合格者发录取通知书。

6、联系方式:

电话:010-88579701-805

传真:010-88579522

联 系 人:祖老师

MSN:zzy_qy@hotmail.com

七、结业与学位

1、学员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者颁发国家承认的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结业证书。

2、在课程结束后,凡符合申请硕士学位条件(具有学士学位),参加国家外语考试和专业综合考试合格,并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者,授予国家承认的硕士学位证书。

“中国古代文学”是高校中国语言文学教育的专业基础课,它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两个部分组成。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增强我们的文化素质,还可以加深我们对民族文化与历史的认识,进一步把握民族文化发展的方向,创建新时期的精神文明。通过文学史的学习,我们能认识到古代文学在不同时代的实际状况,以及与哲学、史学、经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语言学、教育学等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注意到各体文学的发展走向、源流演变和彼此渗透、影响的表现形态。我们还可以把古代文学史

看成是古代散文、诗词、戏曲、小说的分体文学史,从而理清它们各自的演进线索和承继关系。同时,与文学发展史伴生的文学理论,也是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文学理论,包括从中折射出的艺术思潮、文人心态、社会风气、民间习俗,都有助于培养思辨能力,深化人文底蕴。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历代不同层次文学家的艺术心力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实实在在的文本见证,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跃动着的时代脉搏,观察到千姿百态的社会面貌,体味到曲折细微的物理人情;在博大精深的千年文学作品中,我们能得到“真”的展示、“善”的呼唤、“美”的陶冶,同时强化自己识别劣质文化产品的能力,从而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道德情操以及审美趣味。

中国古代文学头绪多、范围广,作家各别,作品繁杂,加上文本语言的隔阂,使学习这门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对此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清醒的认识,既不能有畏难情绪,更不能掉以轻心,敷衍应对。总体而言,我们要了解古代文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而显现出的共性和个性,它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刻苦钻研、痛下功夫,是完全能学好的;但就其独特的承继性、民族性、包容性、主观性而言,学好古代文学,有时须大胆想象,有时重情感体验,有时仍不废条分缕析,而且,还要攻下语言文字上的难关。具体而言,我们对于古代文学课程中常见的“情与理”、“论与作”“深与广”、“大与小”、“纵与横”、“雅与俗”、“儒与道”、“中与外”等等错综关系,应该区别对待,详加考察,细心摸索,由感性的咀嚼涵泳中求得理性的升华。

篇3:2024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专业介绍

基于高职类学生古文知识基础相对薄弱的现实, 笔者以为, 传统的古代文学教学中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已不太适应形势的需要, 我们的目的应当是不只是“授人以鱼”, 更要“授人以渔”。也就是说, 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 要从知识传授型课程向素质培养型课程转变, 既强化传统文化教育, 也要突出师范教育的特点,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高素质师范人才。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近几年的探索, 这里着重就师范类中文专业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谈一些看法, 以就教于方家。

一、整合教材内容, 优化教育方向

中国古代文学 (以下略称古代文学) 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基础课程, 在中文专业众多课程中,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古代文学的文体形式丰富多样, 每种文体都有其自身的艺术特质, 有其自身的流变规律, 师范类毕业生不仅应对此有准确的把握, 还应对它的教学方向有恰确的认识。在一般通识概述之后, 可将教材内容分为诗歌、赋 (含骈文) 、词、戏曲、小说等几大模块, 分门别类揭示古代文体的总体特征及其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风貌, 以利于学生深入了解文体的特点, 洞悉文体本身的规律。文学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而每种文体对人的影响方向也不尽相同, 如诗歌可以通过意境、情感、意象等, 熏陶人的情操和审美感悟, 小说则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典型的人物提高人们辨识是非的能力等。

二、增加学术前沿, 不迷信权威

在有多媒体、网络的教学环境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将古代文学教学与素质教育密切结合起来, 追踪该学科的前沿, 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学生。教师应及时吸纳教育科研新成果, 并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 把学生引入学术前沿。同时, 在授课中, 教师能够坦诚而适度地展示自己的研究心得与思路, 为学生提供“别一种”选择, 进一步激活其思辨能力、发现能力以及参与研讨的兴趣。对于基础教学中留下的许多言犹未尽的话题, 可以结合教学进度, 以专题形式, 如《“花间词”的美学特质及其鉴赏》, 或适当开设选修课, 补充新的教学内容。信息时代改变着人的思维方式, 我们对教学与科研的思考也应体现出时代特点。教师不能为教参所限, 只有不断丰富更新知识结构, 才有可能理解和鼓励学生多元化的思维, 不迷信权威。那种依靠“一本教参吃一生”的教师迟早会被时代淘汰。

三、巩固基础, 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

作品的文学价值, 是由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阅读的过程, 其实就是发现作品意义的过程。中国古代文学独特的审美影响, 在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方面, 尤其是人格教育、处世方式教育、情感体验升华, 语言思辨能力方面, 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那么, 阅读文本 (原著原文) 就应放到头等重要位置。而事实上, 笔者调查过, 一个学期下来, 能背得出《诗经》中5篇以上作品的学生寥寥无几。有人认为当今在校学生大致有这样三种:第一种可戏称为“社会活动家”, 第二种是来玩的, 还有一种是所谓读书的, 但读书的人也不是学知识做学问, 他们只看笔记和辅导书。这三种人的共同点就是不看作品, 一问到具体作品就什么都不知道。教师的课堂教学许多时候是“一厢情愿”, 分析作品时教师说得得意, 而学生则往往听得一头雾水。针对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所面临的尴尬处境, 笔者建议实施“211”读书工程。即要求学生在学期间, 读20本书, 背诵100篇古诗文, 撰写论文型读书心得10篇。长期下去, 结果肯定非常好。

四、运用多媒体, 丰富教学方法

从教学方法看, 课堂教学有两种形式:讲授式 (包括问答式、启发式) 与讨论式, 对于古代文学而言, 各有好处, 不能偏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营造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 开展灵活、互动式教学, 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眼界, 启迪学生思维、加深对本门课程的理解, 而且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更能打下良好的基础。现代教学媒体不仅可以增进学习效果, 扩充学习资源, 还可以增进学习的互动、协作, 其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远非传统教学所能比拟。因而, 古代文学教师也应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将古代文学教学与素质教育密切结合起来, 丰富课堂, 提高教学效率。

五、延伸课堂, 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

在常规课堂教学之余, 也应适当延伸课堂, 拓展校内外课程资源, 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比如: (1) 拓展课程学习资源, 让学生实地考察地方名胜古迹, 加深对历史文化名人的认识, 加深对他们作品的认识与理解, 地方课程资源是一个很好的利用平台。笔者曾经带领学生前往潮汕地区的潮阳、潮州等地方实地考察了解当地有关韩愈、文天祥的一些历史事迹, 再结合作品研讨, 既改变了教学方式, 又使学生对历史人物的人格情操及相关作品有了深一层的认识。 (2) 请学界名家作相关学术报告 (或播放相关学术报告录像) , 增长学生的古文见识, 开拓学科研究视野。在笔者播放过的录像中, 有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系列里叶嘉莹的《从现代观点看几首旧诗》、刘心武的《解密〈红楼梦〉》、易中天的《品读〈三国〉》以及王立群的《〈史记〉新读》等, 由于讲解新颖, 通俗易懂, 很受学生欢迎。这种讲座, 活跃了学习氛围, 增长了学生的古文见识, 开拓了学科研究视野。 (3) 适时播放经典作品 (名著) 影视录像。让学生适当放松心情, 也增强学生对经典作品的感性认识。如观赏《窦娥冤》、《西厢记》等。 (4) 加强古代文学技能实践训练。依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为增大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的力度, 满足师范学生拓展才智的需求, 应加强古代文学技能训练, 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写作课程小论文等方式, 加强对学生学术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前面所讲的“211”读书工程;还可以通过对对联、创作古诗词、写作文言文等方式, 加强学生运用文言文的能力。古代文学技能实践的开展, 必将激励学生发现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问题解析能力与文字表述力的进一步开拓与提高。

篇4:2024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专业介绍

摘 要:本文根据明清文学专业基础课与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的具体内容以及两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探讨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避免专业课与专题课内容的重合,以达到重新整合与优化教学内容。

关键词:明清文学;明清小说;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8-0263-02

“明清小说研究”是赤峰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第六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之一,中国古代文学是赤峰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专业必修课之一。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方向所有专题课,均是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高年级学生所开设的选修课程。选修这类课程的学生,都要求在之前修过中国文学专业课,且对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的基本轮廓以及重要的文学现象、重要的作家作品等都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初步具备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专业课程开设之后进一步开设与原有专业基础课程不同、带有专题研究性质的提高课程,是按照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脉络和主要体式进行的,与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课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明清文学史专业课与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与其他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课又不同,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明清文学史的基本格局与研究现状基本上是非主流文体的小说和戏曲,占据了中心位置;而主流文体的诗文词,则居于边缘地带。以目前高校通用教材、袁行霈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为例:第七编《明代文学》凡十二章,其中小说戏曲占八章(小说五章,戏曲三章),诗文占三章,散曲与民歌合占一章。第八编《清代文学》凡八章,其中小说戏曲占六章(小说占四章半,戏曲占一章半),诗文占二章。以赤峰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所用郭兴良、周建忠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为例:第七编《明代文学》凡九章,其中小说戏曲占八章(小说六章,戏曲两章),诗文词曲一章;第八编《清代文学》凡七章,其中小说戏曲占六章(小说四章,戏曲两章),诗文词曲一章。可见,明清文学史叙述已经完全背离了明清时期的文学真实,但从学术研究和文学演进的角度,又具有一定合理性。名家名著的评析乃小说戏曲章节之主要内容,然精英文学史观与学术研究资源分布不合理。仍以袁行霈教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第七编《明代文学》凡十二章,小说戏曲占八章,其中《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汤显祖各占一章,另有两章分别讲述“明代杂剧”与“明代传奇”。第八编《清代文学》凡八章,小说戏曲占六章,其中《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各占一章,《长生殿》与《桃花扇》合占一章,另有两章分别讲述“清初白话小说”(主要是《醒世姻缘传》和李渔)、“清中叶小说戏曲”(主要是《镜花缘》和蒋士铨)。

中国古代文学——明清文学无论是从教学角度还是从研究角度,主要方向均为明清小说、戏曲,而其中又以小说为主。这样就出现了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与明清文学专业基础课交叉应该怎样解决的问题,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程讲述什么内容,而明清文学专业基础课程又应该讲述什么内容?对这两部分重合部分又该如何处理?如果都以小说为主,那应该怎样侧重?

基础课和专题课教材的性质与范围:“基础课教材有述有论,以述为主;专题课教材有论有述,以论为主。”就是说,专题课虽然也有传授知识的内容,但比基础课有所拓展和深化;专题课论析的成分居多,尤其是有争议的内容和人物形象塑造、细节描写方面。明清小说研究课开设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拓展学生有关中国古代文学的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些重要的文学现象和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以提高他们的理解分析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明清小说研究的内容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设计:一种是全面综合的研究方式,这种方式带有宏观的史的规模和性质,涉及到的作品比较多,包容面广,力求提炼和概括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文学现象,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比如我们既要讲述明代“四大奇书”、“三言二拍”等明代短篇小说,又要讲述主流小说史之外的其他小说,比如“剪灯三话”系列、《石点头》、“才子佳人”小说系列、《阅微草堂笔记》等;另一种是突出这一时期重要的作家作品,即以在历史上和群众中影深广的文学名著为重点,明代小说重点讲述“四大奇书”、“三言二拍”,清代小说重点讲述《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通过对具体作品及相关问题的深入分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文学鉴赏水平,同时也兼及某些相关的文学规律阐释。学生不可能在短期内阅读很多作品,一些在文学史上属于二三流的作品,也没有必要硬性要求阅读,涉及面过宽就容易流于空泛,反而不能收到预期效果。名著既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研究一些比较复杂、具有典型意义、在学术界争论较多的作品,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从而达到提高他们分析能力和鉴赏水平的目的。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吸收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也体现着教师多年在明清小说方面的研究心得。有一些问题,有些在学术界已经达成共识,有些则存在着分歧和争论,在具体课程讲述中,我们应该既介绍共识,也不回避分歧,在摆出各家观点之后,任课教师一般会提出自己的见解。但由于资料的缺乏或者问题本身比较复杂,一时难以得出结论,也只好实事求是地存疑,以待进一步的考证和研究。艺术方面的欣赏,教师也只是提供一种角度、一种感悟、一种体认,重要的还在于引发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自己去思考探索,在审美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水平。

为了整合教学内容,经过文学院专家论证,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课明清小说部分拟讲授内容如下:

由上表可以看出,明清文学专业课中关于小说部分一共38学时。总课时工54学时,留下部分课时讲授明清戏曲、明清诗文,其中关于《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这样的名著最多也只能安排6学时,在这样短的时间几乎无法深入探讨这些作品的深层次意义,只能放到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中去讲解。因而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主要讲授内容设计如下:

两表对照可以看出,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尽量避免与明清文学专业课重复。专业课已经讲过的,专题课尽量不再讲述,专题课是专业课的深化。以第十二讲《红楼梦》与《甄嬛传》为例,一部是屡创收视历史记录,网络播放量已突破20亿,独占鳌头、红遍全国的电视剧,一个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要文学作品。只要是细心的受众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有无论是在语言运用还是情节设置、人物安排等方面都有一定相似之处。本课要结合《红楼梦》与《甄嬛传》具体内容展开讨论,组织学生搜寻《甄嬛传》对《红楼梦》的模仿与借鉴,以期通过时下流行元素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郭兴良,周建忠.中国古代文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赵志毅.文本与人本:高校德育方略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周先慎.明清小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篇5:2024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专业介绍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博试题

中国文学史(每题50分,共100分。其中二、三选作一题)

[2004年]

一、从继承和扬弃的角度,论述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意义。

二、焦循、王国维等学者均对我国古代文学持“一代有一代之胜”的观点,你以为此说是否有理?请陈述己见。

三、对于魏晋是文学自觉的时代一说,你有何见解?

[2005年]

一、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存在着由重抒情文学到重叙事文学转向的过程,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阐明你的看法。

二、试述中国古代“诗言志”的传统。

[2006年]

一、试论《诗经》、《离骚》对中国古代优良传统产生的影响。

二、试述中国的诗史传统。

[2007年]

一、试述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文体及其不同功能的对应性。

二、论述我国古代政教型文化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三、谈谈你读博士期间对自己从事古代文学研究的设想。

[2008年]

一、论述中国古代文学的民族特色。

二、试述你感兴趣的某个朝代之文学或熟悉的一种文体的发生、发展、嬗变的历史与原因及其研究现状。

暨南大学2010年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博试题

2005中国文学史

一、结合文学史事实,试论述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中的“复古”现象。

二、结合具体作家作品,试论述文化学研究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意义。

三、就某个研究对象或研究领域谈谈你对目前研究状况的了解和你的看法。

3015中国古代文学

01二十世纪古代文学学术史(导师:徐国荣)

一、名词解释

1、《诗言志辩》2、3、4、二、就“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以他人或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论述。

三、论述鲁迅的魏晋文章之情结。

02先秦汉魏六朝文学(导师:张玉春)

一、名词解释

1、“十翼”

2、变风、变雅

3、《楚辞章句》

4、“十家九流”

二、论述先秦散文的文学史地位。

三、论述《史记》的文学特色。

03唐宋(含辽金)文学(导师:赵维江)

一、名词解释

1、香奁体

2、苦吟诗人

3、清空骚雅

4、二、谈谈格律形式与唐诗发展的关系。

三、提供了张炎《词源》中的一段话,论述词体的抒情性。

04元明清文学(导师:魏中林、史小军*2010年暂停招生一年)

一、名词解释

1、梅村体

2、套数

3、程乙本

4、“四声猿”

二、论述桐城派的流变及其文论。

三、以明代为参照,论清代诗学的特征,并就其中一点进行阐述。

05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导师:程国赋)

一、名词解释

1、《拾遗记》

2、《太平广记》

3、词话

4、四大奇书

二、论唐代小说的类型及创作方法。

三、论明清公案小说发展状况及特点。

篇6:2024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专业介绍

作文:网络与社会生活

要求:不少于200字。不可进行诗歌创作。

专业课二: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判断题:(共30小题,每题1分)

二、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8分)

1、楚辞《九歌》

2、元曲四大家

3、《儒林外史》

4、《四库全书》

5、建安七子

三、论述题(3选2,每题40分)

1、谈谈先秦散文的发展状况及特征

2、举例谈谈李白与杜甫的诗歌特色,比较他们之间的异同以及对后世诗文诗作以及诗派的影响。

篇7:2024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专业介绍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

(1)《国语》

(2)建安七子

(3)唐宋派

(4)《聊斋志异》

二、简答题(每题20分)

(1)简述汉乐府诗的思想性;

(2)简述南北朝诗歌有什么样的风貌;

(3)简述杜甫诗的人民性;

(4)简述“临川四梦”

三、论述题(每题50分)

结合作品,谈谈《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的认识

专业课二:中国古代文学阅读与写作(806)

予聞世謂詩人少達而多窮夫豈然哉蓋世所傳詩者多出於古窮人之辭也凡士之蘊其所有而不得施於世者多喜自放於山巔水涯之外見蟲魚草木風雲鳥獸之狀類往往探其奇怪內有憂思感憤之鬱積其興於怨刺以道羈臣寡婦之所歎而寫人情之難..

言蓋愈窮則愈工然則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而後工也予友梅聖俞少以蔭補為吏累..舉進士輒抑於有司困於州縣凡十餘年年今五十猶從辟書為人之佐鬱其所蓄不得....奮見於事業其家宛陵幼習於詩自為童子出語已驚其長老既長學乎六經仁義之說其為文章簡古純粹不求苟說於世世之人徒知其詩而已然時無賢愚語詩者必求之....

聖俞聖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樂於詩而發之故其平生所作於詩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薦於上者昔王文康公嘗見而歎曰二百年無此作矣雖知之深亦不果薦也若使其幸得用於朝廷作為雅、頌以歌詠大宋之功德薦之清廟而追商周魯頌之作者豈不..

偉歟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為窮者之詩乃徒發於蟲魚物類羈愁感歎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窮之久而將老也可不惜哉(歐陽修《梅聖俞詩集序》)

1、給上述文段加標點(40分)

2、解釋下列字詞(每題20分)

(1)羈臣(2)蔭補(3)鬱其所蓄(4)苟說於世(5)清廟

篇8:2024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专业介绍

中央电大将这门学科的教材专辟为《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研究》四册, 将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及其历代文学样式集中为“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明戏曲”和“明清小说”四个专题, 既照顾到文学史的连续性又明确突出历代几次文学巅峰的重点, 内容达到了合理的精减、精选, 应该说教材本身已经帮助学生大幅度地降低了学习难度。但根据以往的教学精力来体察, 仍然存在学不深、学不透、学过之后知识不成系统甚至一知半解的问题、现象, 而这些问题、现象都跟任课教师的指导方法有关。

综合教材特点、学生学习条件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要求, 教学必须走向导学, 从而“教案”必须走向“学案”。

“教学”、“教案”和“导学”这三个概念, 我们已经非常熟悉了, 并且已经接受存在于它们当中的很多新元素了, “学案”的提法则比较新。“教学”依赖“教案”, “教案”是教师思路的文本体现, “导学”依赖什么呢?显然不能还是“教案”, 因为导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要依循学生的思路, 它必得有一个新的学习载体, 这便是学案。学案相对于教案, 是学生学习思路的文本体现, 说到这里, 一个疑问自然出现———那就是这个文本由谁提供?这个文本体现学生的学习思路, 但仍然由教师主导提供, 这就是导学的作用。所以, 要谈《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研究》的学习问题, 必得将“学案”跟“导学”结合成一体, 进行“学案导学”方法的探讨。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研究”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 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有关古代文学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这个学案也可以有学生参与, 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共同编写完成, 比如, 专科阶段专业已经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 他们的有关中国文学史的基础知识就构成了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 而专科阶段为非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 在他们的学案中就应该添加补修课程的内容。所以,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研究”学案是一个动态系统, 它涉及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材、教辅等多方面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 学案涵盖导学方法。下文撷取部分学案导学的案例, 以作具体说明:

一.注重对《<诗经>与楚辞》的文本解读指导

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 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以褚斌杰主编的《<诗经>与楚辞》为例, 如果学案侧重指导对教材文本的解读, 则可以促使学生尽快获得对这部分知识的认知。其“绪论”部分简叙“风”、“骚”传统, 以《诗经》为源阐述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流变过程, 以楚辞为源阐述浪漫主义诗歌风格代代相传。正文上编部分其实是对《诗经》的多方面解读, 包括编集、流传、传统分类、重新分类 (分成周民族史诗、农事诗、燕飨诗、战争徭役诗、卿士大夫政治美刺诗、婚姻诗和爱情诗) 、文化精神、艺术形态、历史地位和影响。因为教材最大限度接近学案导学的指向, 所以指导文本解读就成了学案导学的导读特征。

二.通过唐诗宋词赏析引导学习兴趣

相信大多数学生对于唐诗宋词都有不同程度的积累, 或从中学教材, 或从《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之类的读物, 或从专科阶段的学习等等, 但一般比较零碎、不成系统、不太深入。进入本科阶段的学习,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的学科要求学生这方面的知识进行全面、深入地建构和补足, 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现在面对的建构和补足部分之间存在一个知识的质和量的落差, 这就在学生主观世界中形成了一条需要填充的“信息沟”。信息沟的存在, 是学生产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的客观心理基础, 而这种心理基础需要科学合理、适度有方的引导才可以转化为真正的学习动力。更何况,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的学习是一种研究型、个案分析型和知识系统综合型的学习活动。所以, 设计学案及其导学思路就很关键。比方说, 可以提问学生大致积累了多少首唐诗宋词?在回答这个问题的前提下, 提出给这些唐诗宋词归类的要求。这就自然把学生的阅读指向教材文本, 教材把唐诗宋词分成山水田园、友情送别、咏史怀古、咏物言志四大类别, 指导教材文本的阅读, 引导学生自主进入教材文本每章节中“撷英”、“赏析”、“举要”、“论析”部分, 并且广泛阅读唐诗宋词, 以达到对这部分知识的构建和信息沟的填充。

三.“元明戏曲专题研究”以《牡丹亭》为切入角度

对于“元明戏曲专题研究”部分的学习, 可以尝试不顾及全部, 只选取部分, 或者干脆选择一个切入角度。有一个学生当堂选取了《牡丹亭》作为切入角度。问他为什么选取这个角度?回答:刚刚看过昆曲《牡丹亭》, 觉得美不胜收, 希望深入了解一下。于是, 由《牡丹亭》到汤显祖的“临川四梦”, 以汤显祖的戏剧创作所产生的影响为中轴回望元明两代戏剧文学发展历史, 这是一种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

文学专题运用“专题研究”的学习方法, 这是一种对应性极强的学习方法。教师的学案导学能力取决于教师自身是否具备文学专题研究的意识、功底和精神, 一个习惯了以专题研究的方式方法对待自己所要导学学科的教师, 自然就能够避免照本宣科、说教灌输的教学方法, 学生也会在专题导学中深受启发, 用同种方法切入某个专题, 最后因为知识的关联性而达到对全部知识的融会贯通。比方说, 对于明代文学, 如果选取唐寅研究作为切入的角度, 研究中就可以发现学术界历来都是研究他的诗文、绘画艺术、“三笑”传说, 没有人去研究他的旅游、交游。他在山水旅游中注入休闲性这一现代元素, 他的姑苏隐游和人际交游体现出浓重的市俗性和颓放性, 促使他的颓废人生绽放出奇异、绚烂的艺术之花。其中, 唐寅身上的颓放性文化特征在明代中叶、以吴中地区为代表的南方文人中是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 它与经济地区的复古文学思潮大相异趣, 而两者之间又通过因徽商而特立独行的徽州文化进行共荣性地交流、交融, 表现出整个明代中期文化领域中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状态。

这样, 学案的作用就不仅成为沟通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作用, 还承担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 也就是引导学生在预习、听课、复习和巩固过程确立和使用适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 这也可以说是当前人们极为重视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对《水浒传》和《红楼梦》的导教

教师的教学实际上就是保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知识体系的建构。因此, 学案不仅有着导学的作用, 还有“导教”的功能。比方说, 对于“明清小说专题研究”的学案导学, 因为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知识建构, 教师有必要高屋建瓴, 引进最新学术观点, 发挥“导教”功能。比方说, 对《西游记》的分析可以引用“阳明心学”、“魔幻小说”等学术观点, 对照“阶级”、“政治”等文艺批评视角, 以助重新理解。对于《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 可以就人物性格的塑造作一个串烧式的对照分析:《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虽然很鲜明, 但却是定型化的, 看不出这些性格同他的生活条件和遭遇有什么联系, 也看不出有什么发展, 好像人物的性格天生就是这样的 (《西游记》也一样) 。《水浒传》则注重生活经历、环境的变化与人物性格形成、变化之间的联系, 写正面人物敢于写他们的缺点的弱点, 写缺点和弱点却仍然不妨碍写出她们令人喜爱和崇敬的正面英雄形象, 人物性格不再是扁平的, 而是圆形的。《红楼梦》在人物性格塑造方面则更加胜出, 不仅注重人物行动的细节描写, 大量的、精湛的笔力集中与人物心理的细节描写。对于《红楼梦》的分析可以运用最新的“红学”成果, 注入活力的“导教”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篇9:2024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专业介绍

关键词:对外汉语;知识结构;教学模式;教学思路

随着中国与世界接轨的深入化,以及国际间的对话与合作,近些年逐渐掀起了外国人认识中国,学习中国语言与文化的热潮。目前国家汉办已经在许多国家办了孔子学院,弘扬中国文化。全国各高校也纷纷开设了对外汉语专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深厚的中国语言文化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具有中英双语交流和教学的能力,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流有较全面的了解。同时具备跨文化交际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拥有广阔的国际视野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应用型专门人才。对外汉语专业开设中国古代文学课作为专业必修课程,课程一般设置二或三学期,总课时约150左右。由于专业方向和培养方案的不同,对外汉语专业和汉语言文学专业虽然都开设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但是针对不同的受众,教学必须有差异性。以下是本人根据自己的上课体验和教学反思,对对外汉语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探索。

一、调整知识结构,丰富教学内容

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一般四学期或以上,总课时量超过270,教师有充足的时间把文学史的线索和作品选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系统梳理知识点的同时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接受视野,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有全面的把握和深入的探究,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外汉语专业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由于课时量的限制,还有学生定位于文化传播方向,教师讲授这门课程时必须调整知识结构。由文学史与作品选齐头并重调整为轻史的勾勒重作品的解读上,将文学史的发展线索粗线条理清即可,重心放在作品的赏析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上面。知识结构有所调整,但教学内容不能单一化,不能切割知识点,变成了碎片化教学了,更要力求知识有体系,做到丰富而详瞻,比如讲授唐代文学,在引导学生鉴赏诗歌的同时,要精选能够体现唐代政治文化、民族习惯及其民俗文化的作品,还要把唐代宗教发展、科举制度、商业文化、农业文化、知识分子的隐逸风气、军旅文化、音乐文化等渗透其中。

二、转换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手段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长期采用以教师为主的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想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最大限度地传授知识,在教学实踐中一般围绕作家生平、创作背景、作品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展开分析;学生被动接受,机械化记录笔记,并没有唤醒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的热情,故而收效甚微。对外汉语的古代文学课程重在培养学生阐释、鉴赏和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借助文学这一载体,通过作家的人格魅力和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达到对学生人格素养、文化修养、审美鉴赏等方面的提升。教师必须转换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做好知识结构的定位,通过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参与课堂,可以构建课堂知识讨论模块、思维拓展模块、答疑解惑模块,学生可以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古代文学所蕴含的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精神。同时还要改进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电子教案、精选试题库、网络平台、微信文章分享等作为教学辅助,在资源共享中多方面扩展学生的知识容量。教师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将经典诵读、诗词背诵、戏曲改编引入课程,学生在兴致盎然中积极参与,领悟文学潜移默化的巨大魅力。

三、突破单一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在长期教授某一门课程时容易养成固有教学思维,讲授古代文学会对作家、作品形成不容置喙的价值定位,对外汉语专业要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在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凸显中国文化的精髓,那么教师给对外汉语专业教授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时必须突破单一的教学思路,要具备创新性思维。在教学活动中对于某些主观问题,教师不必给出定论,允许学生“天马行空”式思考,让他们彼此间思想交锋,自由讨论,得出较客观的结论,最后教师给予点拨。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被传统教育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也可以在思想的共鸣中寻找知音,让内心世界受到知识的洗礼和冲击。教师教学过程中一般按照朝代的更替即纵向发展来讲,为了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优化教学单元,还可以使用比较法教学,比如讲授魏晋南北朝山水诗歌的时候,可以把谢灵运的山水诗和谢朓的山水诗进行对照研究。中国古代文学课是一门人文素养课,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渗透情感教育,价值观的引导,比如学习司马迁的公正果敢、苏武坚贞不渝的爱国情怀、苏轼的旷达和乐观精神、文天祥的浩然正气。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而且有助于培养健全人格,培育爱国情感。

篇10:2024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专业介绍

A.《蜜柑》 B.《柏子》 C.《萧萧》 D.《丈夫》 2.李劫人的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描写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近代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被文学史誉为“大河小说”,其中,写得最好的一部是()。

A.《天魔舞》 B.《死水微澜》 C.《暴风雨前》 D.《大波》 3.1943年,在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两位风格迥然不同,但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家,一位是上海沦陷区的张爱玲,一位就是延安解放区的()。

A.何其芳 B.艾青 C.赵树理 D.孙犁 4.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有一篇最为人所称道,有人甚至认为“这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这一评价固为过誉,然而,它在中国现代小说中确也卓尔不凡。这篇小说是()A.《第一炉香》 B.《金锁记》 C.《倾城之恋》 D.《半生缘》 5.20世纪50年代,河北、北京、天津的一批青年作家刘绍棠、从维熙、房树民、韩映山、冉淮舟等,受孙犁的影响,形成了一个新的文学流派()。

A.山药蛋派 B.晋察冀派 C.荷花淀派 D.山茶花派 6.在新文学的重要刊物中,以胡适、陈西滢为代表的刊物是()。

A.《诗》 B.《语丝》 C.《新青年》 D.《现代评论》 7.1923年8月,鲁迅出版的第一部小说集是()。

A.《狂人日记》 B.《呐喊》 C.《故事新编》 D.《彷徨》 8.徐志摩在剑桥的优美风光中,与16岁的女孩双双坠人爱河,不惜与有孕在身的妻子提出离婚。几经周折离婚后,却只好独自品尝失恋的苦痛和来自父母的责难,并开始了诗歌创作。这位引发诗人诗情的女孩是()。

A.张幼仪 B.林徽因 C.陆小曼 D.王映霞 9。茅盾的小说处女作和成名作是中篇小说()。

A.《幻灭》 B.《灭亡》 C.《动摇》 D.《追求》 10.最能体现曹禺创作成就的是他在后期创作中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和()。

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北京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20世纪30年代,文艺斗争日趋激化,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

A.反对国民党政府“文化围剿”的斗争 B.与“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斗争 C.与《现代评论》派的斗争 D.与“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的“文艺自由论辩” 12.在左翼文学、海派文学和京派文学三大流派之外,还有一些卓有成就却又游离于主流文坛之外的独立作家,主要有:

A.巴金 B.沈雁冰 C.老舍 D.李动人 13.茅盾最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是《林家铺子》和“农村三部曲”:

A.《春蚕》 B.《苦夏》 C.<秋收》 D.《残冬》 14.1949年以前,赵树理发表了许多名重一时的小说,主要有:

A.《小二黑结婚》 B.《李有才板话》 C.《实干家潘永福》 D.《李家庄的变迁》 15.中国现代闲适派散文传承中三个最重要的作家是:

A.周作人 B.张恨水 C.林语堂 D.梁实秋 三、填空题I每空2分,共30分)16.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17.1936年6月发生的“两个口号”的论争,是指原左联成员围绕着“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展开的一场论争。

18.民众戏剧社创办的《戏剧》(1921)月刊,是新文学第一个专门的戏剧刊物。

19.诗人郭沫若在20年代创作了三部历史剧《卓文君》、《王昭君》、《聂婪》,后结集为《三个叛逆的女性》出版。

20.周作人在编选《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卷》时,所收徐志摩的作品最多。

21.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人,出生于满族正红旗一个平民家庭。

22.在《寒夜》中,汪家最后以汪文宣的死亡、婆婆带着孙子不知去向、曾树生不知自己的将来该如何把握而解体。

23.<七月》的名字是萧红起的,用以纪念全民抗战爆发的历史时刻。

24.1923年,戴望舒与施蛰存一起进入共产党人主办的上海大学文学系学习,1926年秋,二人又一同加入共青团。

25.沈从文出生在湖南凤凰的一个军人家庭,曾祖母和祖母是苗族,母亲是土家族,身上流着湘西边地军人和少数民族的血液,这对他后来的人生和创作产生了最基本的影响。

6.穆时英的《上海的狐步舞》曾注明“一个断片”,是描述1931年的上海风情的长篇小说《中国19 31》中的一节。

27.1927年郁达夫与王映霞在上海相遇后,几乎每天都要在日记里记下对王映霞的相思和爱慕,后结集有《日记九种》出版。

28.诗人冯至还创作有著名的中篇小说《伍子胥》和抒情散文集《山水》。

29.张天翼的《华威先生》成功地塑造了华威先生的形象,暴露了国民党政府以假抗战的姿态控制抗战领导权的真面目,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30.《芦花荡>是《荷花淀》的姐妹篇,写的是白洋淀里的一位老船工护送两个女孩子投奔革命队伍的故事。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31.请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简要说明《寒夜》是如何塑造汪文宣和曾树生形象的。

答:A.丈夫汪文宣在书局中是被人看不起的“老好人”,而所得的薪水根本无法供养家庭,在家庭中,他又夹在母亲和妻子的矛盾中,日益加重的肺病又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更大的威胁,是一个完全被生活摧残和压垮了的形象。(3分)B.妻子曾树生在银行上班,充满青春的活力,既无法忍受死气沉沉的家庭和婆婆的冷嘲热讽,又无法摆脱对丈夫的爱和对家庭的责任,也无法舍弃对优裕生活的向往和贪恋。(3分)C.汪文宣和曾树生是在五四新文化影响下走到一起的“新青年”,也是这个社会上的善良人,但在战争生活的压榨下,失去了自己昔日的欢乐和梦想,没有勇气面对着现实,失去耐心和宽容,而代之以抱怨和不理解,并没有得到人们期望的幸福和美满的家庭。(4分)32.请结合蔡大嫂从邓幺姑到顾三奶奶的人生变化,说明她是怎样“不安分”的。

答:A.邓幺姑是四川乡村社会底层的一个普通少女,对别样生活别样人生有着强烈的向往,成都梦破灭后,邓幺姑退而求其次,嫁给了小掌柜蔡兴顺,成为了蔡大嫂。(3分)B.满足了基本生存条件的蔡大嫂,依然感到生活的缺失,与罗歪嘴公开偷情后,性格中无视世俗羁绊、敢爱敢恨、敢做敢为、大胆泼辣的一面,鲜活地表现了出来。(4分)c.罗歪嘴在袍哥与教民的争斗中,败北逃走,蔡大嫂为了解救丈夫和情人,又嫁给了吃洋教的顾天成,成为了顾三奶奶。(3分)五、分析题(30分)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不得照抄教材或他人文章,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流畅逻辑清楚。该题不得少于800字。

33.请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说明《狂人日记》既体现了新文学运动的实质,也显示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是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答:A.《狂人日记》通过“狂人”从发病到痊愈的过程,象征地表现了叛逆者在封建传统压制下的挣扎过程和被吃掉的命运,暴露了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以足够的思想分量抨击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表现了“忧愤深广”的人道主义情怀和启蒙精神。(5分)B.作品借鉴俄国作家果戈里《狂人日记》的表现手法,采用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方法,塑造了一个具有象征意象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创造了一种崭新的具有心理分析特点的日记体小说形式。(5分)从创作方法上看,《狂人日记》主要采用的还是现实主义的方法。这表现在作品重视典型环境的描写、重视细节的真实性、重视人物性格的统一性等方面。我们在阅读中时,如果把狂人的“错觉”加以矫正,就可以发现,无论是路人对他的态度,还是何先生对他的诊断,都是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生活现象。而“从盘古开辟天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儿子;

从易牙的儿子,一直吃到徐锡林”,甚至于“去年城里钉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着血舐”(这个细节后来被作者用于他的另一篇小说《药》之中),确实是“从来如此”。

《狂人日记》的现实主义精神,最重要的是念念不忘对封建道德的批判、对愚昧国民的同性和鞭挞。在作品中,除了现实广义的方法外,象征主义也时常可见。无论是“很的月光”,还是“赵家的狗”;

无论是狼子村的炒吃心肝,还是李时珍写的人肉可以煎吃,都既可以看作是现实主义的刻画,也可以看作是象征主义的结合。狂人的精神病状的描写是逼真的,而他的几乎所有语言又都是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的。他的形象本身的象征意义则更为突出。

34.周朴园看似一个“社会上的好人物”,但曹禺为什么却发现他是一个“魔鬼”?请结合他对蘩漪和侍萍的态度,加以说明。

篇11:2024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专业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方向介绍

1.国别文学与文学关系方向

国别文学与文学关系研究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包含了外国文学专业的基础研究和全球化趋势下跨文化之间文学关系的前沿研究等两个领域。是为了文化交流的发展和比较文学的发展而设立的专业研究方向。它以培养具有相当的外国文学专业基础,并具备全球化视野、现代知识结构,能够熟练使用双语从事文学研究与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本方向有两个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研究领域——国别文学和文学关系。

国别文学是外国文学专业的基础研究,重在研究世界各国的文学现象、文学理论、文学思潮,跟踪当代世界文学的发展,对其成就、价值与意义,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本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英美文学、俄罗斯文学、日本文学等研究内容。

文学关系是跨文化之间文学关系的研究,侧重对文学和文化现象进行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同一种文学现象、文学理念和思潮往往在不同文化体系,在知识层面、政治层面、观念层面、文化层面有着不同的评价、影响和变异,这种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学关系就是本研究领域所要关注的重点。本领域包括中外文学关系、中日韩文学关系、国际汉学等研究内容。

本方向的研究,要求学生系统地接受外国语言文学的专业训练,能够较好地使用两种以上语言,既有相关的理论研究能力,也有较强的外语阅读和表达能力。本方向将发扬中国传媒大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风,为我国的学术界、教育界、文化艺术界、新闻出版界、政府及外事部门等各个行业提供熟悉中外文化,能够运用多种语言服务于中外文化交流和建设的高级人才。

2.现当代西方文学与大众传媒方向

现当代西方文学与大众传媒方向以跨学科的研究视野,考察现当代西方文学与大众传媒相互之间的复杂关系,重点研究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现当代西方文学的生成与发展和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等传媒之间的关系,现当代西方文学的传播主要依托的媒介形式及其历史变迁;二是现当代西方大众传媒的发展变革对现当代西方文学的主题、内容与形式所产生的影响;三是现当代西方文学在中国的译介的主要传播形态,以及这种传播形态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传媒文化等产生的影响。

本研究方向需要考生熟悉西方现当代文学的基本形态、思想主题与主要艺术特征,阅读过大量的现当代西方文学及艺术作品,对现当代西方社会历史、大众传媒文化、文化研究等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对研究西方现当代文学的传播形态及对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影响有比较浓厚的兴趣。

本研究方向旨在培养具备多元文化意识,系统掌握文学及文化传播理论,拥有丰富文学艺术的思想资源,并有志于文学艺术的传播与跨文化交流的专业人才。

3.中外戏剧文化研究方向

中外戏剧文化研究方向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所辖的一个重要学术研究领域。它建立在从古希腊罗马到二十世纪西方戏剧文化成就和以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家为代表的东方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戏剧文化成就基础之上,其研究内容在世界文化领域和媒介传播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价值和作用。世界戏剧文化源远流长,积累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它包罗了戏剧艺术的各个方面,从剧本创作到舞台演出,从艺术实践到理论总结,早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在漫长的文学发展史上,西方和东方各国的戏剧理论家、作家、表演艺术家们建立和发展了这个重要的文化领域,而它们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关系。因此,中外戏剧文化关系的研究已成为了比较文学领域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我们的研究在面向世界戏剧领域的同时,更多的突破在于将中国的戏剧引入与西方和东方戏剧的比较研究范畴,更大的突破则在于从媒介的角度去看待戏剧,并且把它与新兴的媒介影视放在同等的平台上,从比较的角度入手进行研究,从而开辟了一个极具创新性的研究领域。

作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戏剧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戏剧和中国戏剧在各自的民族文化发展史上同等重要,都经历了各自的繁荣发展时期,都取得了各自的辉煌成就。本专业方向的研究对于我们今天发展社会主义戏剧事业显然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当代影视艺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研究作为媒介形式之一的戏剧的传播,研究以表演为特征的戏剧艺术和影视艺术之间的关系,研究影视艺术对戏剧艺术的冲击等,都是人们所关注的重要内容。既然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可以说是当今人们的一个心理期待,那么发挥我校的大众传媒的学科优势,利用我校的优势师资力量和学术资料,建立特有的知识结构更是我们的重心。本方向的研究特色在于:①、世界戏剧文化领域成就的整体研究,②、世界各国戏剧理论、创作、表演及作家作品的研究,③、中外戏剧文化关系的比较研究,④、在比较文学理论框架下各国戏剧文化之间的比较研究,⑤、戏剧作为传播媒介形式与内容的文化艺术研究,⑥、在大众传播领域中戏剧与影视文化关系的比较研究。

本研究方向旨在培养具有开阔心态、创新精神、多元文化意识、较高理论水平和开拓性能力的现代复合型人才,培养了解和掌握中外戏剧文化相关知识和理论,认识影视艺术与戏剧艺术之间的关系,并在媒介理论和知识的层面上具备本专业要求的学习和研究能力的人才,尤其是能够胜任学术研究、教学和中外文化交流工作的人才。本研究方向将融合本专业的学业特长,培养学生面向中外文化研究、教学、国内外文化服务等工作领域的综合能力。

篇12:2024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专业介绍

把一整套新实用汉语课本,看了一遍。这时候你就不是从备考者的角度来看,而是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看下外国学生哪些对他们来说是知识点,他们的难点在哪里,以防老师问你把字句怎么教啊。把前面编者出这本教材的思路看一下,你会受益很大。

看对外汉语教学201例,这本书,其实今年很多复试老师的问题都来自这本书,什么有点儿,看了和没看的可能就会是个分水岭。

英语,我本科英语专业,老师其实问的就不多。但是我之前也是好好准备了,我从知道初试分之后就基本每天在写话题,练话题。首先大家先准备自我介绍,然后根据自我介绍再去扩展,尽力做好万全的准备。

篇13:2024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专业介绍

一、重视对重点文学流派名家名篇的教学

古为今用是古代文学教学与教育的宗旨之一, 高等院校古代文学教学与教育必须与当今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起来。无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还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国古代文学时都应尽量把重点文学流派和名家名篇作为根本内容来对待, 把握其根本性的精神、本质和规律, 对古代文学概貌才会有完整的理性和感性认识, 避免一知半解和得不偿失。以中国古代诗歌为例, 山水田园诗派、雅正派、豪放派、婉约派、江西诗派、闲逸派、鸳鸯蝴蝶派、唐宋派、竟陵派、桐城派、阳湖派、性灵派、湘乡派、扬州学派、公安派、皖派、吴派、边塞诗派、以浪漫主义为主要风格的诗歌流派、以现实主义为主要风格的诗歌流派等都是很有风格和特色的重要流派, 充分发挥诗歌功能, 形成万紫千红的诗歌园地, 在诗歌史上独树一帜, 达到诗歌创作艺术巅峰, 形成诗歌艺术的宝库, 哲学家培根说诗歌使人灵秀, 这是有充分科学依据的, 包括诗歌在内的中国古代文学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构筑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可轻视, 《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文化传统、《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与文化传统及其后各个历史时期现实主义文学与浪漫主义文学的薪火相传, 都体现了不同风格与流派文学艺术的优势与互补, 高等院校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如能得到优质古典文学教育, 必然在古典文学素养、传统文化传承、思想品德铸造、心理素质提升、艺术头脑塑造、灵魂净化、情感陶冶等方面得到大幅度提升。

二、重视最接近于新闻传播的古代文学题材

正史、传记文学、游记、叙事诗、历史小说、抒情诗、史诗、石刻文学艺术等的承载内容提供最接近于新闻传播的古代文学题材, 《春秋》及三传、《战国策》、《国语》、《越绝书》、《世本》、以《史记》为代表的二十五史、《三国演义》、《水浒传》等都是文学艺术中的奇葩, 它们在不同历史时代各种人物和事件开出的灿烂之花, 以不同的方式传播和传承着传统文化, 把这些古代文学的题材作为重点内容传授给新闻专业的本科生, 他们必将产生浓厚兴趣, 激发强大的学习动力, 获得丰硕的研习成果, 提高综合素质。以《史记》为代表的二十六史中有很多传记文学, 有新闻传播文体的诸多特征, 史传合一, 人物栩栩如生, 读来妙趣横生, 给人无穷的启示。它们有历史学、哲学、伦理学、民俗学、地理学、水利学、水文学、气象学、心理学、宗教学、军事学、政治学等学科完美结合, 予人以百科全书似的知识, 虽然是历史旧事, 细读作品, 各种历史人物如在眼前, 各类历史事件历历在目, 异彩纷呈。古代叙事诗相当于当时的报告文学, “我国古代叙事诗纯属虚构的作品较少, 大部分作品或多或少有纪实性质, 多能及时反映社会生活现实, 有较强的社会时效性。相当多的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事件大多是大众关心或与大众切身利益有关的事情, 很有新闻价值” (1) , 传统的古代文学研究和教学对此缺乏认识和注意, 有相当大的学习与研究潜力可以挖掘, 还有相当大的教学与研究空间可以拓展。

三、重视新闻传播学教学方法与技巧在古代文学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实践教学、需求导向型教学、讨论式教学、双语教学、主题式教学、交叉学科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实验教学、Podcast传播模式等都是卓有成效的新闻传播教学法, 对古代文学的教学也很有效, 这些教学法在新闻传播学科有独特的内涵与要求, 这适用于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南北朝时期梁朝文艺理论家刘勰说:“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 由此看出兼容并包的良好知识结构、各擅其长的技巧对新闻传播学和古代文学教学的兼长功效。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 重组教学内容, 重新制定教学计划与教学时数, 须做好教材配套、讲义、教案等修订工作, 对授课要点、重点、难点及教学方式、步骤、课型等作出相应调整。革新教学方法与策略, 将课堂讨论、朗读、古代文学与其它学科交叉研习, 将古代文学中的名言佳句、典故、成语等用于新闻传播学研习, 注意考核方式与内容多元化。 (2) 讲授作品时留意其在今日广告、新闻、电视、电影及其他流行文学中接受与改编, 设立师生探讨平台, 把课堂内无法讲授的重要文体和作品挂到网上共享, 学生们自由发表见解, 相互提问, 形成开放的探讨氛围, 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关心他们, 平等交流, 走进他们内心, 严格要求, 鞭策和点醒他们, 活到老学到老, 不断充实自己。 (3) 将这些基本精神和原则贯串于高等院校新闻传播学的教学中, 必将收获可喜的教学与研究成果。

四、重视编写并出版古典文字的精典教材

高等院校中国古代文学史与文学作品教材要体现时代精神与要求, 其教学不能千篇一律而应区别对待, 以精典承载和传扬古代文学艺术的精品, 实现古典文学教学与教育、陶冶情操等实用价值。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史与作品选的教材应各自独立编写, 非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教材可以灵活机动合二为一, 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熊宪光老先生的观点具有代表性:中国古典文学教材必须注重学科性与学术性、稳定性与创新性、实用性与实用面、文学史与作品选的结合, 非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中国古代文学》编写《文学史》与《作品选》时可以合二为一编成一书, 以文学史为纲统率作品, 但内容应以作品为主, 作品分量应占较大比例。 (4) 郁贤浩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简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游国恩等编《中国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 、朱东润等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 、谢孟选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长华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科学出版社)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鲍鹏山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 等都不失为古代文学史和作品选的精品, 但专门针对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学习的古代文学史和作品选教材尚未编撰和出版, 值得尝试。

高等院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教育是一个精密而完善的系统工程, 必须有科学的指导思想, 饱满的工作热情, 健全的管理体制, 优良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巧, 才能获得高效的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成果。

摘要:古代文学教学在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本科班与汉语言文学本科班有不同的教学规划、内容与方法,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本科班的古代文学教学应当侧重于选取那些最接近于新闻传播的古代文学题材, 兼用新闻传播学的教学方法与技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古代文学教学应侧重于选取那些与语言和文学关系最为接近的古代文学题材, 重点使用文学与语言学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古代文学史,古代文学作品选,精品教材,教学方法

注释

11 孙尚允《古代叙事诗与报告文学》, 《成都师专学报·文科版》1996年第4期, 第54页

22 张红花、应子康《古代文学课程与新闻人才培养》, 《新闻大学》2010·9 (下半月)

33 邬宗玲《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古代文学作品赏析课教学方法探析》, 《科技视界》2013年第18期

篇14:中国古代文学桃花题材与意象研究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桃花题材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花意象”是较为受推崇的一种形式,而在“花意象”中,桃花意象往往为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所钟情,也正是由于这种钟情,使得我国古代文学中存在着大量的桃花题材作品,本文就将对这种古代文学中的桃花题材与意象进行具体研究。

一、魏晋南北朝桃花题材文学与意象

在我国古代文学桃花题材与意象的发展中,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时期我们称其为桃花审美的“自觉”时代,这一时期的桃花文学题材作品主要集中在咏桃赋与咏桃诗中。据笔者对相关文献的调查,发现在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有记载的咏桃赋共有53篇,由此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文人对于桃花的喜爱。在魏晋南北朝初期的咏桃赋中,相关文人对桃的描写大多集中在桃树的果实与桃木中,对于桃木的美描写较少,而到了魏晋南北朝后期,相关咏桃赋作品便开始了对桃花的具体描述,这种变化也可以看作是我国文人墨客对桃花的审美变革[1]。

在魏晋南北朝的咏桃诗中,其本身与咏桃赋的发展较为不同,相关文人在具体的咏桃诗创作中往往会将桃花与女性相联系,这种联系对于我国桃花题材文学的相关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提到魏晋南北朝的咏桃诗,就必然要提到梁朝简文帝与沈约二位咏桃诗大家,二者的《咏初桃》、《咏桃》都是传唱千古的名篇,沈约更被后世称之为桃花寄情诗的创作之祖[2]。

二、唐代桃花题材文学与意象

我们知道,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最为繁荣的一个时期,而桃花题材的相关诗歌创作同样有着较为充足的发展,桃花意象的多样、审美任何的细致、艺术表现的成熟都是这一时期桃花题材文学作品所呈现出的特点,这种特点的出现使得我国桃花题材文学作品迈向了第一个发展高峰。据笔者对相关当代文学的研究发现,唐代花卉题材的文学作品中,桃花题材的相关作品数量位居所有作品的前列,由此可以看出桃花在唐代受到的欢迎程度。在桃花意象的表达中,唐代文学作品也表现出了多种的表达形式,例如,通过桃花表达对青春红颜的叹惋、对自身身世的感叹、对隐求仙之情的表达等,都是唐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桃花意象的情感寓意选择。贾至的《春思二首》:“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思偏能惹恨长”就是典型的唐代文学中对青春红颜的叹惋;而白居易的《种桃歌》:“命酒树下饮,停杯舍余葩。因桃忽自感,悲咤成狂歌”就是典型的对自身身世的感叹;李白的《山中问答》:“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一诗流露着浓浓的道家思想,就是这一时期文学意象中常见的求仙情感寄托[3]。

三、宋代桃花题材文学与意象

宋代是我国文化发展极为昌盛的一个时代,在我国历史中影响深远的“花徳”也出现在这一时期,所以在宋人的桃花题材文学作品创作中,我们就能通过其感受到当时赋予桃花的德行,而这种德行在我国宋代的词作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众所周知,宋代是我国词作发展的巅峰时期,而这一时期的桃花意象在词作中主要表现在爱情象征、爱情的“桃园”以及隐逸的“桃园”方面。在宋代词作的爱情象征中,陆游的《钗头凤》称得上是其中代表,其中的“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每每独到都能想象出那一片桃花凋落中对爱情的祈求;所谓爱情的“桃园”,代表的是自由的爱情世界,晏殊的《红窗听》就是宋代词作中较为优秀的以爱情“桃园”为主题的词作,其中“淡云轻霭知多少,隔桃园无处”较好的描写了香闺一别后作者对爱情“桃园的”追求与渴望;而对于近似的隐逸“桃园”得描写中,被山水所吸引与生活、仕途坎坷都成为了这类作品的创造动力源泉,张炎的《西子妆》:“斜阳外,音乐孤村,隔坞闲闭门。鱼舟何似莫归来,想桃园,路通人世”就是对隐逸“桃园”的最后描写[4]。

四、元明时期桃花题材文学与意象

随着桃花意象在我国文学作品中的不断运用,到了元朝,其出现了鲜明的情色特点,这种特点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这种特点的出现与当时文人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较低,缺乏隐逸山林的手段有关。在元曲中,“桃源洞”、“朱蕊宫”等词汇的广泛使用,就是当时桃花意象的最主要表现形式。

到了明朝,汉人知识分子重新掌权,桃花的相关隐逸、爱情意象开始了重新兴起,但由于元曲的相关影响,桃花在当时的小说题材作品中依旧存在着很强的色情意象,但相较于元曲来说,明朝的桃花意象变得较为雅致,这与明朝后期社会思想的空前活跃有着一定关系。

五、结论

本文就中国古代文学桃花题材与意象进行相关研究,希望能够以此加深我国民众对桃花的喜爱。

参考文献:

[1]渠红岩.中国古代文学桃花题材与意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2]王煜.《中国古代文学桃花题材与意象研究》评介[J].韶关学院学报,2011,01:31-35.

[3]由娜.浅谈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桃花意象[J].鸡西大学学报,2012,07:114-115.

上一篇:马峡镇六项举措强化中小学校下一篇:行政执法资格考试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