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024-05-16

浅谈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精选8篇)

篇1:浅谈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厚德树人 笃学致用

******************************************************************

遵义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浅谈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系别 物理与机电工程系 专业 物理学 年级 2007级 姓名 马琴琴 学号 07410601008 指导教师 谭志云 2011年 5 月 5 日

浅谈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琴琴

摘 要:物理知识的产生和理解离不开实验,几乎所有的物理知识和规律都是由人们经过多次反复的实验,由实验所得的结果总结、演算得出。在中学物理的教学之中,实验无疑是进行中学物理教学重要的方法、内容和手段。在教学中穿插实验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物理现象变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独自思考、观察、发现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实验;物理教学;地位;作用 1.引言:

物理实验是指人们根据研究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物理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最有利的条件下去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活动[1]。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作为基础的学科。在我国的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中,一直都在强调把实验作为教学的基础的这一观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学体制得到了改善,实验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但是纵观全国各普通中学的物理教学,尤其是在农村的普通中学,实验仍是教学的薄弱环节,甚至有的农村中学根本没有实验室,这对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虽然这不是单方面原因造成的,但其中很重要的因数之一是教师的教育观和实验素质,很多教师还没有从深层次上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实验的意义,只是为了应付中考或高考,让学生机械地操作,很多学生也没有意识到实验的重要性,做实验也只是为了完成老师交给他们的任务,或是为了应付中高考。因此,对教师和学生而言,改变他们对实验的认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应该让他们充分地认识到物理实验的地位和作用。

2.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 2.1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

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很重要的,通常的物理教学活动中实验被作为营造课堂环境的主要举措。让学生在试验中进行动手操作和自主观察,从而获得物理知识和培养其自主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健康的世界观。与此同时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和现象的理解、记忆,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更加深刻的体会和理解课本上的公式、定律、结论。在中学 物理的教学之中实验具有易实现性、明了性并且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因此以实验作为中学物理教学的基础是确实可行的。2.2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物理学的任何一部分内容的结构及其发展都可以分解为三种因素:实验、概念体系和教学[2]。由此可见,实验本身就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而且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在这三种因素中,实验排在第一位,可见实验的重要性,由实验形成概念体系,有了概念体系才有我们的物理教学。

实验过程和方法能形成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而我们的物理教学不只是让我们知道这些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更要让我们了解这些概念、规律形成的过程和方法。物理教学的核心是概念和规律,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理论的重要支柱,少了这些支柱,物理学便少了严谨,就像房子少了柱子的支撑一样,不再牢固,变得岌岌可危。我们只有掌握好这些概念和规律,才能更好地去学习和探索新的物理知识。形成概念和认识规律的实验过程和方法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这些过程和方法不仅对形成物理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来说很重要,而且具有广泛的迁移价值 [2]。我们学生最终会毕业,会走向工作岗位,在未来的人生中,他们不会一帆风顺,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坎坷,怎样解决难题,顺利度过坎坷非常关键,这就需要他们像做实验一样,带着问题去实验,在实验过程寻求方法和结果。由此可见,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它应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3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方法和手段是我们做事的重要要诀,方法用得恰当,手段使得高明,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方法手段不当,会变成事倍功半。同样,在我们教学中也要讲究方法和手段,同样的知识不同的教师会用不同的方法讲解,学生接受的效果也不一样,为什么有的老师讲解出来学生容易接受,而有的老师讲解出来学生却不容易接受呢?这里就存在方法和手段的问题,方法好、手段高明,讲出来学生肯定容易接受,效果也就显而易见。我们物理知识涵盖广,难以琢磨,不易把握[3]。很多学生都觉得物理难学,怎样解决这个难题呢?这就需要我们老 师选取合适的方法,事实证明,运用实验教学是很好的方法,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各个概念,规律的由来,不需要我们花费很多口舌去讲解,学生通过实验过程和结果就可以了解。比如在讲解牛顿第二定律那一节的时候,学生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时我们只需做一个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学生通过观察后再加上老师的讲解,就会明白物体的加速度随着质量的增大而减小,而随着其所受合外力的增大而增大。如果我们脱离实验,单纯靠教师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这就是实验的魅力,它给我们的物理教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功效,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离开了实验的物理教学只能是“空中楼阁”和“纸上谈兵”,其结果会把本来生动的、丰富的物理知识变成一堆枯燥难懂的材料,不利学生理解,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因此,实验是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3.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3.1 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物理实验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训练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如怎样选择正确合适的仪器、怎样正确使用仪器,怎样正确读数并记录、处理数据,使用设计等能力。实验能力不能靠讲实验来培养,正如人们常说的,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只在岸上讲道理是不行的,因此要让学生动手操作[4]。

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做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物理实验过程和测量结果,并引导他们思考,从而来认识物理现象和产生这一结果的物理过程。并让他们找出物理现象的特征以及产生这一物理现象过程所需要的条件,让他们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也就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手脑并用,如果教师在善于引导他们,学生的思维必定得到很好有效的发展。

3.2 通过物理实验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

每个人都存在好奇心,是与身具有的,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对于自己不懂的事物更是存在好奇心。例如在讲浮力这一节时,将通过一个小的实验,先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块石头在空气中的重力,从弹簧测力计上得出一个数字,然后,把石头放在水里再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从弹簧测力计上又可以得出一个数字,比较这两个数字会发现后者要小于前者,同样的一块石头放在水里称量 为什么和放在空气中称量不一样呢?给出问题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讨论,然后让学生来阐述他们的观点,教师对他们的观点不进行评论,带着问题学习本节内容,让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判断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最终总结出正确的规律和结论,并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

3.3 物理实验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能调动人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一旦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追求和探究的欲望。

在潘菽先的《教育心理学》中提到,学生一般都倾向于对客观的事物进行感知,并且满足于自己对外在事物的感知[4]。但是有些学生则偏向于对实验操作感兴趣,单一的观察现象满足不了他们的学习要求,他们更倾向于通过自己动手来对实验现象产生影响。并且尝试用各种方法来改变实验现象,进行各种尝试。在中学物理的教学当中,大多学生普遍的认为,物理是一门很难学习的学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光是课本上的物理知识比较呆板、抽象显得枯燥无趣,而在教学中穿插进实验不光可以调节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变抽象为 形象更好的帮学生理解课堂内容。

3.4 通过实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实验是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6]。实验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是一门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来激发学生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自发的发现问题,找出解决办法,观察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总结和归纳从而学到更多的物理知识,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我们整个中学阶段有很多的实验,但最多的还是教师演示实验、教师边叫边做实验以及让学生分成很多组亲自动手做实验。不管是哪一种实验都能激发起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所学知识,并且能很好的掌握,最重要的是对公式定理的由来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这些定理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通过大量的实验总结出来的,一切的公式定理都要依靠实验。所以,我们要重视把实验运用在教学中。

综上所述,实验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实验能把复杂难理解的枯燥知识转变为简单易懂的实验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实验或动手做实验中轻松理解掌握难懂的知识,这很好地符合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的规律,通过 实验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各种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大力加强实验,更好地突出实验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乔际平,刘甲珉.物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4:17 [2]狄建蓉.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EB/OL].http:///1568_1.htm.2011-1-15.[4]李桂福,段金梅,霍立林.中学物理教学法实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6:2-5 [5]魏日升,张宪魁.中学物理教材教法与实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10:128 [6]张德启,李新乡,陶洪,王崇光.物理实验教学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5,8:8

篇2:浅谈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百里杜鹃普底中学:王 勇

摘要:西部少数民主地区物理教学的开展是非常艰难的事,因为在这些地区,很少有一个完整的物理实验室。然而,物理学科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中蕴涵着丰富的物理思想和物理的研究方法。物理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从而对物理概念、原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物理实验也就没有物理教学。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种实验形式。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是不可缺少的。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我们教师就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所学知识和自制教具的能力,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充满激情的课堂气氛。

关键词:自制教具 物理教学 演示实验 地位和作用

自制教具,是教师在实验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或者根据课本的相关实验设计自制出的能用于教育教学的器件。他不仅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也能解决传统教学当中没有实验器材时教师只是靠单纯讲解和学生想象实验情景的情况,为学生创造了感性认识的条件基础。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没有物理实验就没有物理学,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传统物理教学只注重传播知识,却没有注重实验对学生的能力、技能和思想的教育。而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课本上要求的学生实验绝大部分都是无法完成。因此,大部分学生虽然学习了物理知识,却缺乏面对实际问题时怎样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能。这样,学生走出校门之后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毫无用武之地。

演示实验是利用课堂时间,以教师为主要操作者的表演示范实验。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配合讲授或穿插学生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或者通过演示引导和示范作用,为学生独立训练创造条件。然而,教师个人自制的教具不可能满足一个或几个学生用一台教具来进行实验探究。所以,自制教具在教学当中主要用于演示实验,其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制教具能够促进物理教师对专业知识的研究和教师根据教具的功能使用方法在课堂上设定出许多新颖的教学情景和教学环节。在进行演示实验教学时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

欲望,很多情况下学生认为物理难学,主要原因之一是太抽象。而实验具有真实、形象、生动的特点。如果教师能适当利用演示实验中的情景引导学生从正确的方向去思考,就可以把一堆抽象的概念、规律变为生动有趣的内容,多数学生都会容易的弄明白。教师非常了解自己自制的教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设定教学的先后情景。首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其次,在引导学生从实验当中去思考问题认识问题总结出相关规律。最后,将规律放回到实验当中来检验、应用。按照认识论的观点,就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检验、应用。演示实验直观具体、形象生动、新鲜刺激,其教学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容易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2、自制教具就是在锻炼教师的思维能力,并且在演示实验教学中将思维能力很好的转移给学生,让学生思维能力得以发展。演示实验是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由于演示实验中教师的可以控制特点很突出。教师能够有意识地选择和设计实验的内容和程序,得心应手地把需要观察的现象展示出来。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从观察和测量的结果来认识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找出物理现象的特征以及产生这一物理现象的条件进行思考、总结。因此,教师在自制教具锻炼自己思维的同时,也在设计了演示实验中怎样对学生进行思维上的培养。

3、自制教具能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使用自制教具也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自制教具是教师个人根据自己所设计的方案来设计的能够很好完成实验的器件,他带有教师自身的思想和一定的目的。所以,在进行演示实验时能很好的为学生进行示范和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对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进行认真的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析、概括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或验证规律,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获取知识、训练实验技能。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4、自制教具能培养教师个人严格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作风,同时也能给学生产生影响,起到很好的模范作用,在演示实验时也能培养学生严格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作风。通过教师操作过程中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的影响,就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认真、不怕困难、敢于创造的精神,培养学生爱护仪器、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的良好作风、习惯。

5、自制教具能培养教师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和陶冶个人情操,能从行为上影响学生和教

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同时在演示实验中又能满足学生的视觉观察,还能使实验仪器的结构简单、费用低。制作教具的材料一般是日常生活中常见或废弃物品,利用这些身边常见的材料制作教具,会使学生觉得物理无处不在,物理离自己更近了,容易激发学生热爱物理、热爱科学的情感。自制演示实验装置,不仅能够充实教学仪器,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力更生精神和能力,是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总之,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是一个实验器材缺乏和学生学习条件艰苦的地方,我们作为党的忠诚的教育人员,就应当努力的发挥自身的创新观念,艰苦奋斗,为那些可爱的学生创造更多更好的学习环境。所以,自制教具对物理教师专业知识的促进作用以及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参考文献:

1、《物理教学论》 邹祖莉编著 贵州科技出版社 2006-7

2、《教法 学法 考法》 乔复 吴森 郑龙编著 三环出版社 1992-2

篇3:浅谈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演示实验目的要明确

物理教学中, 演示实验是新课导入的重要方法之一, 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演示实验是用来配合教学的, 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选择合适的实验, 合理地进行实验, 以便让学生清楚地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

二、演示实验现象要明显

一切演示实验都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 因此, 教师的演示实验最起码的要求是直观明显, 教师在设计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 仪器简单, 过程明了。演示之所以要直观, 就是为了能从实验中直接观察到物理过程, 认识物理现象本质, 不需要拐弯抹角, 受一些无关因素的干扰。特别是在一些为建立巩固物理概念的定性演示中, 没有必要选择精密复杂的实验装置。

其次, 物理过程变化要显著。为了使实验现象明显, 在不影响使用效果的前提下, 仪器的尺寸要放大, 尤其是需要仔细观察的部分, 要让教室的每个学生都要观察到。必要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机械放大、放大电路等手段增强现象的明显性, 提高观察效果。

再次, 仪器摆放的位置, 与周围环境的对比度等都会影响到观察的效果。可以采用演示板、改变颜色、产生烟雾、衬托背景、适当照明等方法来增强观察效果。还要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并用, 强化有效刺激, 促进学生对新知识、新规律的理解。演示实验切忌模糊不清, 如果学生看不到清晰的实验过程和明显的实验结果, 搞不清演示的规律和原理, 这样的演示实验就无助于物理教学。

三、演示实验要安全可靠

课堂的教学时间是很宝贵的, 如果教师在演示中出现失误和差错, 不仅会贻误时间, 而且会引起学生对所得结论的怀疑。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应尽量确保成功。首先要掌握实验原理, 它是设计和改进实验的依据。只有掌握了原理, 才能准确地抓住关键, 成功地进行演示。有些实验的成败与环境等外界条件很有关系。比如, 空气的湿度对静电实验很有影响, 我们上课之前可以让学生把教室的门窗打开, 以便把教室里的潮湿空气散发出去。我们在做摩擦起电的实验时, 要选择干净、干燥的丝绸或者毛皮, 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因此, 教师在课前要选择好所需的仪器和材料, 仔细地进行检查, 熟悉仪器的使用性能, 了解实验的精确程度, 估计实验时间, 观察教室的演示环境等。

四、演示实验要有启发性

演示实验能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变抽象为形象。但它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观察启发思维, 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客观规律, 发展能力, 培养兴趣。因此, 在设计和编制演示程序时, 必须在启发性上下工夫。演示中的启发, 首先要以趣味激发疑问。当生动的演示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时, 认知的矛盾将上升为思维的动力。

由于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教师只有明确了演示实验的重要性, 掌握了正确的方法, 才能使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 用观察促进思维活动的展开, 又用思维指导观察活动的进行, 逐步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发展观察和思维能力, 才能使物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 教师对待演示实验的严谨作风和科学态度也会对学生的实验素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摘要:文章阐述了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的重要作用, 说明了演示实验在教学过程中的注意点, 对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提高演示效率、促进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等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篇4:浅谈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必要手段;科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在我国历来的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都十分强调这一观点。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实验教学得到逐步加强,但是总体来说,在普通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仍是薄弱环节,它极大地影响着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很不适应。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的教育观和实验素质是很重要的因素。因此,对教师和实验人员而言,有必要改变教育观念,从更深的层次认识物理实验的地位和作用。

1.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实验的目的主要在于给学生学习物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物理知识和发展能力,促进学生科学品质和世界观的形成;同时,通过学生的观察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这是由实验本身的特点及其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所决定的。

2.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a.物理实验本身就是物理学的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物理学的任何一部分内容的结构及其发展都可以分解为三种因素:实验、概念体系和教学。可见,实验内容本身就是教师要教、学生应该学的重要内容。

b.形成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实验过程和方法同样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物理教学必须以概念、规律为核心,因为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理论的重要部分,掌握了这些知识能够更好地学习新的物理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形成概念和认识规律的实验过程和方法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这些过程和方法不仅对形成物理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来说很重要,而且具有广泛的迁移价值。在学生今后的生活、工作环境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模式和方法与实验的过程和方法有许多共同之处,通过实验的过程来学习科学方法,对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实验应该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c.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特别是操作能力)的保证。从教师的演示、示范和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中,学生可以从中学到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可以发展能力,培养良好的实验素质。实验的任务也是教学的任务。

3.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物理教学的目的可以概括为三条:①培养科学的价值观;②掌握物理的基础知识;③学习科学方法和培养能力。离开了物理实验,这三条目的是不可能真正达到的。例如,从掌握物理知识来说,实验是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基础。现在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物理教学没有遵循认识的规律,学生缺少感性认识的基础。虽然学生的感性认识不只来源于实验提供的物理事实,还可以来源于生活,但从生活中得到的感性材料通常来自复杂的运动形态,本质的、非本质的因素交融在一起,仅仅通过这种途径来使学生建立概念和认识规律,有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而实验则可以提供精心选择的、经过简化和强化了的感性材料,具有典型性、可控性和重复性,因此,它能提供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的学习环境。离开了实验的物理教学只能是“空中楼阁”和“纸上谈兵”,其结果会把本来生动的、丰富的物理知识变成一堆枯燥难懂的材料,不利学生理解,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应当看到,物理实验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使学生知道科学家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的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理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去探索、去学习,把实验当作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

4.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必要手段好的教学方法需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实验直观具体、形象生动;实验教学,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运用实验手段,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实验是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篇5:浅谈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 叶肃方

[内容]

作为教师,站在讲台,面对学生授课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教师站上讲台“讲课”究竟应该“讲什么”、“怎么讲”,对这一问题的研讨其实为时已是很久了。八十年代,语文界一直倡导“少而精”,反对“注入式”。“少而精”是讲透重点难点;而“注入式”绝非是人们所说的“灌”,绝不是不分轻重的输入。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明确地指出,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具体情况要具体对待,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所在。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就是教学内容,就是教材;具体情况就是教学对象――我们的学生。我们只有在语文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只有在教学中清楚学生的实际情况,备好课,讲好课才能体现我们在教学中实践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中的根本问题不在于“讲”还是“不讲”,“讲多”还是“讲少”,而是在于“讲什么”和“怎么样讲”。叶圣陶先生说,“尝谓教师教授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这句话的意思即是老师的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不教,让学生掌握方法能自学,能自解,能自通。要强调的是老师的教学,老师的“讲”是前提,“讲”就是要讲透该讲的重点难点,“讲”就要针对学生的需要;讲课的针对性强了,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产生应有的效果。

叶圣陶先生又说:教师的“任务在指导学生的精读,见不到处给他们点明,容易忽略处给他们指出,需要参证比较处给他们提示。当然,遇到实在搞不明白处,还是给他们讲解”。叶老的这段话清楚地表明教学中的“讲”的任务就是给学生点明”、“指出”、“提示”,许多不明白处还须“讲解”。对于教学中如何“讲”的问题,叶老不仅提出了原则和方法,而且肯定了“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我们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对象是学生,他们的任务是学习,要向书本求教,更重要的是要向教师求教。在校长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在语文基础知识方面会有许多疑难问题急需解决,他们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亟待提高。所谓“传道、授业、解惑”,毫无疑问是教师在教学中“讲”的重要职责。如果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备课、讲课,只是片面地“少讲”,或者主观地“多讲”都不会达到“最终是不讲”的目的,学生学而无所得,老师的“讲”还有什么意义呢?

笔者现在的教学对象是中专生,他们的语文基础不是很好,语文能力不是很强。应该如何通过“讲”使学生能学有所得,能做到“最终不讲”而使他们的读写能力有所提高呢?谨以刘白羽的《巴黎公社的呼啸》一文为例,试言明之。

《巴黎公社的呼啸》是一篇抒情散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认识和掌握作者如何通过联想和想象安排材料、抒发感情的。首先,教师明确点出,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与此同时,根据本文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了思考题。文章抒发了什么感情?通过什么方法来抒发感情的?学生阅读后,回答了第一问,知道作者在文中抒发了歌颂巴黎公社的伟大国际意义及深远意义之情。但是,对第二问却回答不出,因为课文的注释、练习中均无提示。于是,教师指点学生朗读文章开头一段文字:“当我沿着塞纳河行走时,当我从香舍丽榭大街遥望凯旋门时,当我穿过蒙玛尔特高地时,当我看着郁金香和玫瑰时,我的心灵深处都凝聚着一种似乎遥远而又贴近,似乎朦胧而又清晰的声音,这里是巴黎、巴黎!这是何等辉煌的名字啊!它不但是美丽的而且是庄严的,它,不但是豪华的而且肃穆的。巴黎和我在精神上的联系实在太多了,但最紧密的联系是,是一百一十年前,从巴黎狂

篇6:浅谈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谈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成功的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快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想象力和理解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总之,阅读教学对《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赋予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是这样阐述阅读教学意义所在的。“读”正是阅读教学的第一大法,朱子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代教学理念也认为,如今的语文教学,要摒弃过去贯用的“谈话法”、“满堂灌”,要在多种形式的反复“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感受、去审美、去创造!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作了总体要求:“面向全休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言素养,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文教学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而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在这一任务圆满完成的过程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意义何在呢?本人不揣浅陋,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阅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快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所提的“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长期的“语感”训练,培养“语感”,快速提升“语文素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要具有良好的“语感”,就要从“朗读”入手,因为“朗读”是培养“语感”的手段,它是对语言的直觉的整体的领悟与感受。而“语感”则是人们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语感”的素质就是在反复感受优秀的语言材料的过程中提高的,舍此别无他途。我们要在阅读教学的词语比较中培养流畅感,在语言想象中培养形象感,在朗读训练中培养情趣感,在篇章理解中培养意蕴感,以此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快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能力素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注重把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同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良好的阅读思维能力素质,培养跨世纪创新人才,是时代的需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不健全,不善于全面看问题,不善于认识事物的本质。那么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思维素质呢:

1、深思阅读要点,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2、综合阅读思考,培养思维的全面性。

3、变换阅读角度,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三)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

想象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想象是思维的特殊形式。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才能使他们想象出一幅幅的画面,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加强有感情的朗读练习,让课文变成一幅画面浮现在头脑中,这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种方法。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安徒生就用一系例的想象使小女孩得到她需要得到,但又无法得到的温饱和快乐:热烘烘的火炉,蹒跚的烧鹅,美丽的圣诞树,亲爱的奶奶,飞向天堂一样的地方。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理解的过程是从语言文字中获取信息的思维过程,重视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往往渗透了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不是一种附加任务。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荟萃了中外名篇佳作,具有极高的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价值。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教材中运用语言文字的美、文体结构的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使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审美观。

篇7: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已经成为现代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对物理教学的现状进行研究,创设了学习物理情境的方式,以对后期初中物理教学有所借鉴。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 创设情境 教学效果

引言

为教学创设情境,就是要让每个学生从生活中、实验、名人故事等融入初中物理的教学中,通过这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加强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避免学生出现对物理厌学的心理等。

在运用情境中也要注意要结合物理知识,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使教学潜力得到有效的发挥。

教师也要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一.目前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只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没有考虑到知识的难易深浅,也没有将学生们在生活中所见的联系起来,所以有些学生感到物理难学,感受不到它有趣的一面,也就是失去了学习的乐趣。

教学情境没有与教学的目标结合起来,时间一长,学生就对物理课程产生了反感,学习成绩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学习物理成为了学生的精神负担。

二.创设物理情境的原则

初中物理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情景提升学习兴趣,能够对书本的知识消化、吸收,从而促进学生对物理的深入了解。

但是目前的`教学方式没有深入的与学生的生活知识结合起来,情景也用的相对较少,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极大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可见,学习物理知识还是需要设定一定的情景,且创设的情景应该符合一定的原则。

第一,要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

新课程强调了学生学习物理,不仅仅是为了中考中能够获得较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用于日常生活,所以学生需要结合所熟悉的情况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物理知识;第二,要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初中物理教学针对的是青少年,年龄集中在十二三岁,面对这样的教育群体,有其自有的理解方式和认知水平,所以创设情境时就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解程度,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第三,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也就是说创设情境不仅要从知识的角度上进行考虑,最重要的是要有人文关怀,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重视物理学习。

三.在初中教学中创设物理情境的方法

初中教学中应该注重物理情境的设置,方法也不尽相同,大体来说,主要分为以下五类:

(一)结合真实生活

初中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其实对知识的领域是充满好奇的,也渴望了解身边的事物,尤其是那些能够理解前因后果的事情,他们也十分感兴趣,就因为这样,物理知识的讲解才要从真实的生活中讲起,让学生从熟悉的事物到所学到的知识。

例如,当讲到电路的时候,可以结合家用手电筒,或者在课程上可以演示简易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当讲到欧姆定律时,可以结合夏季时用电量大,刚开始白炽灯较亮,但是开了大型的空调电器,亮度就会变暗等,结合这些生活素材,还有生活的场景,学生就容易理解所讲的物理知识了。

(二)用演示试验的方式进行教学

其实新物理课本中有很多实验,这些实验有些是比较危险的,需要结合学校的设施来开展,如果学校的条件能够达到,那么可以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

实验是通过简单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原理,尤其是能够带来新奇的体验,为他们的学习带来全新的感受。

(三) 运用知识对比来创设情境

初中物理知识是一个系统的知识,需要结合前后知识,才有利于对于新知识的吸收,尤其是对于同一个知识的不同理解,或者不同问题,需要引导学生从已知走向未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掌握知识。

例如当讲完了串联电路,图1所示,需要讲解并联电路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分析两者的异同,让学生通过这样的对比来区别串并联的关系,对今后的知识的理解也会产生较好的作用。

(四)运用物理历史故事来创设情境

在物理知识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名人的故事,他们发现某种科学知识有时是非常有趣的,这样的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无疑能够给物理的教学增添几分生气,使一些枯燥乏味的讲解变得比较有趣,实现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有机结合。

例如,讲到杠杆原理的时候,可以联系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的著名言论,讲到牛顿定律时,也可以把他发现定律的有趣故事带到课程上来,以增强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五)结合多媒体设施

多媒体的运用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尤其是运用视频和声音的效果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比较直观的接受知识。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时候,就可以运用模拟的动画来解释,这样学生不仅能够从模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还能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意,虽然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也能起到模拟的作用,但是它不能代替物理实验的教学方式。

四.结论

综上所述,教学本身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需要结合多元化的方式实现预期的初中物理的教学效果。

在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学习物理的正确的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沙建飞.巧妙创设情境,全面激活课堂[J].考试周刊,2009(51).

[2]张维振.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学周刊,第1期:148-149.

[3]王家松.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情境的创设[J].考试,19期:54-55.

[4]吕建华.创设情境,激发情意,优化课堂教学.中学物理.(06).

篇8:浅谈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化学实验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校双语幼师班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 而且大部分学生的文化基础很差, 他们对学习文化课没有兴趣, 加之幼师课程任务重, 有些学生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时, 就产生畏难情绪, 甚至丧失学习兴趣。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 凡对化学实验有兴趣的学生, 学习成绩进步就快。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正面教育外, 直观有趣的化学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能更好的加深和巩固化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通过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 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例如, 在“绪言”课里, 我讲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将来你们面对的是思想比较活跃, 爱提问的幼儿, 当他们接触到一些跟化学有关的事物, 不懂即不理解时, 就会向他们尊敬的在坐的各位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汽水是什么做成的?节目晚上五彩缤纷的礼花是怎么回事?”等等, 告诉学生今后我们均要学习。我又提问, 当幼儿不小心打破了体温计时, 应当如何处理, 学生无一人能答出。我先讲清道理, 然后做了演示实验, 学生们都认真观看。通过几个实例,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也让学生认识到, 如果今天不努力学习较多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基础技能, 将来就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 使她们更加明确, 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需要。

二、化学实验可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实质的理解, 提高学习效果

理论来自实践, 实践可再次验证理论, 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有助于理解和巩固知识。在幼师化学材料中物质性质的验证性试验, 可以促进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认识,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上的飞跃。实践证明, 性质各异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离开了化学实验, 仅凭任课教师的口头描述, 难以使学生形成牢固的概念。例如, 在学习有机化学部分糖类里单糖-葡萄糖的结构及性质时, 教师若只是口头讲解, 它是羟基的醛类, 它与我们前面所学乙醛性质相似, 结构中都含有醛基, 它既能发生银镜反应, 如生活中利用此性质镀镜子及保温瓶的内胆。又能与新制氢氧化铜发生反应, 利用此性, 在医院用于糖尿病人的尿液化验上。学生若光是听, 一定是半信半疑, 如果亲自做一下实验, 而后阐述实验过程中, 总结实验的性质, 学生就容易理解, 而且印象深刻。从而使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了起来。使学生体会到很多实验都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可以指导生活, 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奇妙的化学现象, 生活中的美丽化学, 又可以激发学生新的学习兴趣。因此, 我们在没有课内教学实验的课程中, 加进课外趣味化学小实验。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等, 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魔棒点灯, 准备的仪器:玻璃棒、酒精灯。药品:高锰酸钾、浓硫酸等。操作:用一根玻璃棒蘸取少量浓硫酸, 再沾少量高锰酸钾, 去点燃酒精灯, 立即燃烧起来。老师演示完后, 同学们感到非常惊讶, 学生讨论原理, 交流, 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的好奇心, 新的兴奋点, 随之就会有不断求知的兴趣, 就会形成今后愉快、主动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

三、化学实验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让学生积极思考, 就必须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如学生观察一个化学变化的全过程, 就要观察反应物 (颜色和状态) , 反应的现象、生成物的特征及反应物减少等的情况。通过对实验细心、正确的观察, 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在幼师班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时, 上实验课前, 我先提出高的要求, 不准带书进实验室, 要求实验前学生必须熟悉实验的目的、内容, 并写出预习实验报告, 实验时两人一组严格按规定及步骤和方法进行实验, 并要求细心、细致地观察实验过程, 认真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后, 认真、如实地写出实验报告, 并分析清楚实验的成败关键所在。通过实验, 不仅培养了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四、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的基础, 教师进行操作, 其目的是让学生观察、领悟、模仿。教师的演示实验, 我们力争做全、做好, 并将老师的一言堂, 改为双边活动, 发动大家积极参与, 先让学生到讲台前做, 然后, 其他同学修改、补充, 老师加以小结, 得出正确的操作和结论。由于演示实验是多种多样的, 实验中所贯穿的知识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 所以, 这样既巩固验证了所学的知识, 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果只让学生看实验, 听讲实验, 模仿还是远远不够的, 不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要提高学生独立操作技能, 必须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在我校幼师班化学教学中, 我们根据实验条件把部分演示实验及选做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 这样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操作技能是指一系列实验动作的合理、完善、协调的活动能力。它必须在具体活动中形成、体现和发展。幼师班化学实验共计10个, 学生亲自做这些实验, 不仅掌握了化学仪器的使用, 药品的取用, 还会制取多种物质, 也会配制一定摩尔浓度的溶液等等。对幼师班书上的边讲边实验10个及化学小实验 (幼儿化学小游戏8个, 课外小实验5个) , 根据条件让学生反复操作, 多次实验, 为她们将来能更好地在幼儿园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幼师化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 浅谈实验在幼师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上一篇:美丽的田野风光作文下一篇:重庆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资料——安全生产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