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岁电影夺冠观后感

2024-04-30

贺岁电影夺冠观后感(共11篇)

篇1:贺岁电影夺冠观后感

徐峥新片《囧妈》超前影评

1月2日,徐峥首度入驻春节档电影,亦是“囧途喜剧”最新力作的《囧妈》,开启高铁特别路演。刚刚结束超长莫斯科火车之旅的徐峥,又与毛毛姐等各路短视频达人囧途同行,欢声笑语中共同阐释旅行的意义。

此前,“徐峥喊话粉丝一起坐火车”一度登上了热搜,更有网友幽默评论:“跟山争哥哥一起坐火车等于4D体验一次‘囧系列’电影,太值了!”活动现场,徐峥更是打破次元壁,戴上自由的“吉普赛”假发,与著名博主毛毛姐囧途互动,十分逗趣。1月3日晚,在活动现场,更有彩虹室内合唱团惊喜现身,首唱电影《囧妈》音乐观后感——宣传推广曲《陪我去趟莫斯科》感动全场。歌曲以妈妈的视角讲述了一场与子同行的浪漫俄罗斯之旅,温暖又不失生活乐趣,诙谐中照见深刻的亲情。作为徐峥导演“囧系列”的第三部作品,也是最后一部作品。电影《囧妈》将视线聚焦亲情,在“妈妈”这个极具普遍代入感的话题下,每个人都会有很多趣事与感触。而人生就像一列火车,我们在旅程中邂逅,彼此了解,经历奇妙,然后一路向前。

徐峥高铁路演突破次元壁 携手短视频达人囧途同行

近日,即将在春节与观众一起奔赴《囧妈》电影中俄罗斯之旅的徐峥,发布了一支短视频,召唤多位旅友一起坐火车前往上海,正式开启高铁特别路演。著名博主应约前往,@多余和毛毛姐、@刘铁雕rose 、@大狼狗郑建鹏&言真夫妇、@乔万旭、@吴佳煜、@老王欧巴、@麻辣德子、@贫穷料理、@小小莎老师、@房琪kiki、@丫蛋蛋换个心情做自己、@沈虫虫 等短视频博主前来“山争哥哥”互动区“打卡”,和徐峥共约囧途,畅聊囧妈。徐峥现场感性分享:“这场特别的旅行,送给每一个特别的你,大年初一,记得和全家一起看《囧妈》!” 电影《囧妈》原型创意来自于一列真实火车,这列K3火车从北京经过乌兰巴托再到俄罗斯,是中国铁路开行里程最长的旅客列车。旅途中不仅能阅尽横跨欧亚大陆的浪漫奇景,与此同时徐峥也为其增加了温情注解,6天6夜的旅程,如果只跟妈妈朝夕相处会怎样?徐峥将电影的经典喜剧属性和人文关怀深度结合,回归亲情关系探讨,令人分外期待。

世上囧妈千千万,总有快乐常相伴,火车上毛毛姐对此深有感触:“如果我跟妈妈吵架了,我会主动逗她开心,我也经常抱我妈,哄她。”另一位达人刘铁雕也表示:“我跟我妈吵架,会从吵架变成辩论,甚至上升哲学高度。”郑建鹏、言真夫妇也感慨道:“我们能在《囧妈》中找到自己跟妈妈的共鸣。”乔万旭更是幽默“安利”:“带着妈妈看《囧妈》,新的一年笑哈哈。”此外,还有诸多舞蹈达人纷纷吐露自己和妈妈的相处模式,吴佳煜和老王欧巴均表示会带妈妈去电影院“舞”起来,不想让她错过快乐的机会。而美食达人们看《囧妈》也不忘“吃货”本色,麻辣德子坦言:“我是个美食达人,但是我依然觉得我妈做饭最好吃。”囧妈做饭香喷喷,隔壁的小孩都馋哭了!贫穷料理则抱着对比的心态走进电影院,想看看究竟是自己妈妈囧,还是囧妈更囧。旅途达人小小莎则表示:“带上妈妈一起去看《囧妈》,妈妈会更爱你,你也会更懂妈妈。”房琪则分享:“大家好像都比较习惯和朋友、爱人去旅行,但我觉得家人一起旅行也一样美好。”音乐达人们对于旅途和亲情,也有着自己的理解,丫蛋蛋感言:“《囧妈》讲述了一个在火车上发生的奇妙故事,就像音乐一样能够引起每个人的共鸣。”沈虫虫发言:“在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但终归会留下许多精彩快乐的记忆,大年初一,我们囧途见!”

更多关于《囧妈》电影观后感的内容欢迎点击进入【☟☟☟】

《囧妈》电影观后感范文

2020《囧妈》电影观后感

大年初一《囧妈》电影观后感

电影《囧妈》观后感心得体会

2020贺岁电影《囧妈》观后感

电影《囧妈》观后感写作素材汇总

《囧妈》联动彩虹合唱团温暖开年 首唱音乐观后感亲情共鸣

1月3日晚活动现场,彩虹合唱团惊喜现身,首度献唱电影《囧妈》的“音乐观后感”,亦是宣传推广曲《陪我去趟莫斯科》。歌曲用恢弘的大合唱来呈现“妈妈”这个私人化的情感命题,歌词以艺术记录生活,行文质朴而诙谐,让听众眼前浮现出一位热爱生活、唠叨可爱的囧妈。“可能你已经准备好长大,拥抱自己的世界了,可是我的眼里,你却永远是那个需要保护的小朋友。”等歌词以《囧妈》中母子俄罗斯之行为线索,折射出了千千万万个中国家庭背后的情感表达方式。浅显直白,便足以抚慰人心,让这首歌成为当晚的一抹感动亮色。成立至今,彩虹合唱团先后凭借《张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钥匙放在哪里了》、《感觉身体被掏空》等作品获得关注,作品以庄严肃穆的合唱形式,配以趣味与生活气的歌词,表达着普通人的普通生活状态。而《囧妈》的亲情题材之于核心创作人物,亦是合唱团指挥的金承志来说,亦是十分有共鸣,他表示:“我是一个对亲情有很强感受的人,父母对我特别温柔,很感谢我父母给了我这么温馨的环境,家人无微不至的温柔给到我很多创作素材。”正如徐峥的创作理念:“《囧妈》的灵感完全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我想要通过喜剧的语言探讨两代观念、亲情议题,旨在传递集欢乐和思考于一体的调性。”徐峥试图以一种流畅舒服的语言方式,让全年龄、全关系都能获得观影愉悦。

此外,活动盛典上,徐峥导演现场与观众们分享了《囧妈》拍摄期间的有趣故事,他幽默表示:“在俄罗斯境内,我们辗转了非常多的拍摄地,贝加尔湖、圣彼得堡、莫斯科、萨拉托夫等,每个地方都各有特色,霓虹游轮、歌剧院、冰原、热气球等等,随手一拍就是风光大片,也非常值得短视频的创作。”现场更有“戏精妈妈团”助阵,神还原电影《囧妈》经典桥段的幽默囧事:妈妈拿着丝巾让你给她拍照,妈妈拿着秋裤逼你穿上等等,惹得现场观众欢笑连连,也正是无数现代人生活的插曲写照。

囧妈电影观后感

在许多人期待贺岁档将看到袁泉的同时,也有不少网友表示:“感觉袁泉和徐峥的风格差得挺多的,突然有些迷茫《囧妈》会是什么效果。” ,袁泉出演电影《春天的狂想》正式进入演艺圈,其后出演了多部作品。近几年来,袁泉主攻话剧,虽然偶有参演电影,但大多都是客串。直到,袁泉凭借《我的前半生》中“唐晶”一角再次回归大众视野,因为精湛的演技与独特的气质赢得了许多人的喜爱。如今,因为国庆档电影《中国机长》中乘务长“毕男”一角,袁泉再次成为话题人物,而她给大多观众的印象都是演技精湛,既温柔又很飒。

然而根据“囧系列”的前两部作品来看,无论是《人再囧途之泰囧》中的陶虹,还是《港囧》里的赵薇与杜鹃,女性角色所占剧情比重十分少,很大程度上仅作为功能性角色所存在,影片更多的还是聚焦于男性,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即使宣布袁泉将加入《囧妈》,也未在部分观众心中泛起涟漪。

不过根据《囧妈》的备案信息来看,影片聚焦一对母子的旅程。袁泉出演的角色应该是“母亲”这个角色,从年龄、社会身份来看与袁泉还是十分贴合的。而从《囧妈》开机即宣布定档的举动来看,除了想在贺岁档分一杯羹,对作品质量应该也是有一定底气的,至于袁泉与徐峥合作将会有什么不一样的火花,俩人的风格将会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融合,只有影片上映之后才能知晓了。

囧妈电影观后感

贺岁片,自然是喜剧居多,这次《囧妈》的定位就是喜剧。这部电影讲述了小老板伊万缠身于商业纠纷,后来和自己的母亲一起坐火车去俄罗斯,然后在路上母子联手共同对付竞争对手的故事。其实这部电影可以归结为继《人在囧途》、《泰囧》、《港囧》后的又一部“俄囧”!但不管怎么说,这是徐峥主演的电影,而且庆幸这次是喜剧。因为徐峥在喜剧角色上的表现要远比塑造其他角色要成功的多。

徐峥后来自己转做导演,开始在一些影片当中尝试一些除了喜剧角色之外的其他角色!其实看他后期的一些影视作品,感觉他对反派角色更感兴趣一些。比方说《幕后玩家》里面的经济罪犯、《无人区》里面的无良律师、《猎毒人》里面客串的大毒枭。他扮演的这些反派角色,不能说不好,只是真的很容易让人跳戏,就好比《夜宴》里面的葛优,总期待他能突然搞笑一下,但是整个电影的风格又不是那样,所以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虽然不错,但是看着不痛快。

2020春节档电影《囧妈》影评

陶虹:你能不能抱抱你妈妈?

徐峥:我为什么要抱抱我妈妈?

陶虹:你还记得上次给你妈妈拥抱是什么时候吗?

徐峥:... ...

这就是《囧妈》的创作最初来源。

影片开始的时候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有多久没抱过你妈妈了?与之前的《泰囧》《港囧》略有不同,这部影片走的是温情路线。讲述的是一对母子旅行途中误乘前往俄罗斯的列车,而列车要六天六夜才能停下,在这六天六夜的时间里,这对母子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期间发生的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事。

徐峥曾表示,《囧妈》所要宣传的就是中国的合家欢。合家欢这个词最初好像是从美国的一些电影中传出来的,向迪士尼之类的,但中国的合家欢不同于美国。

由于地域文化和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影响,中国的合家欢有中国家庭相关的问题、特质,也很有意思,还有就是与自己亲人之间关系的处理方式,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家人总要团聚在一起,但是在节日结束之后,很快就会各奔东西。据说每年春节以后,国内心理咨询的频率几乎都有大幅度的增加!

在徐峥的大学期间父亲就离世,妈妈一直在法国工作,大学毕业之后徐峥在上海也有了自己的工作,然而妈妈当时依然在法国,徐峥几乎很少陪伴在妈妈身边,一直以来与妈妈的相处模式都是如此,直到有一天,徐峥发现自己与妈妈的关系似乎已经到了一见面就会争吵的地步,他却找不出原因,这让他很苦恼。

徐峥曾携家人一起去南美旅游,在长时间的旅途过程中,由于不知道该如何与妈妈相处,徐峥一度选择逃避,旅行期间能躲就躲。

能和儿子一起去旅行,妈妈自然是十分开心,约定九点起床去爬山,妈妈七点钟就起床,坐在餐厅里吃早餐,餐厅是在山顶,景色很美,见到美景的妈妈迫不及待的开始招呼家人来吃早餐,看美景,虽然大多数人依旧还在梦乡不愿起床。

结婚之后徐峥与妻子陶虹二人住在上海,那个时候徐妈妈偶尔会回国看望儿子,徐妈妈的思想开放也很细心,回国后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小夫妻有一次拍戏到很晚才回家,第二天起床就不见了徐妈妈的身影,只留下了桌子上的一张纸条,“我不要做电灯泡,把空间留给你们俩。”

旅居法国十六年回国后的徐妈妈依旧时尚自信,组建了中老年时装队,时常盛装打扮出席一些走秀活动。

陶虹称自己与婆婆之间的相处更像是姐妹,二人经常会一同逛街、喝咖啡。

不仅积极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对于儿子儿媳的工作,徐妈妈也是非常支持的。

在拍摄《我和我的祖国》的时候,片场37度的高温,陶虹鞍前马后,天天在片场忙碌,看到儿子儿媳工作如此辛苦,徐妈妈特意为现场工作人员贴心送去了茶水以及点心。

众所周知徐峥如今已经不仅仅是一名演员,还是一位知名导演,在徐峥的电影发布会上,经常能看到徐妈妈的身影。

在电影《囧妈》的发布会上,主持人评价徐妈妈是一个有主见的人,每次在徐峥电影发布会上的讲话几乎都一样,现场学了徐妈妈的发言,“我的儿子徐峥八岁的时候就进入了艺术团... ...希望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多多支持哦!”徐峥都直呼太像了。

说起妈妈徐峥曾也忍不住吐槽徐妈妈在自己面前经常间歇性失聪,比如有一次问徐峥你要一杯豆浆吗?徐峥回答不用,片刻后徐妈妈再次问同样的问题,徐峥再次拒绝,然后等徐峥坐下时,他面前的桌子上依然会被徐妈妈放上一杯豆浆,有一种爱叫做你妈觉得你需要一杯豆浆。

虽然每个妈妈的情况不一样,凡是每当谈论妈妈的时候,我们总会有一种共情的感觉。

对待妈妈的态度就是对代世界的态度,解决好你和妈妈的关系,就解决好了你和全世界的关系,这是徐峥对与妈妈相处之间的建议。

妈妈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这个春节,回家陪陪妈妈吧!

《囧妈》观后感影评

电影《囧妈》讲述了老板徐伊万缠身于家庭危机和商业纠纷中,却阴差阳错与妈妈坐上了开往俄罗斯火车的故事。在看似“套路”的故事线下,徐峥跳出以往“囧系列”中年危机的既定发展,用亲情串联,包罗更广阔的当下处境,为电影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实力派主演袁泉的加入即为一种讯号。至于袁泉是不是扮演片中那位“囧妈”,片方还没有正式公布。

正在热映的电影《中国机长》中,袁泉饰演的乘务长毕男获好评如潮。此次在《囧妈》中与徐峥联手,可谓“好戏之人”的重逢,让人充满了期待。

2020电影观后感

篇2:贺岁电影夺冠观后感

重要的判断依据就是说他的好几场戏或者说是大部分的戏都可以用单场景,或者说是一个桥段,眼下他不用去分镜头,他只不过是因为变成了电影,他需要区分清楚,就是在视听层面,他是没有任何的技巧性,没有任何电影感,就举个例子说挤公交车那一段,两个人然后先从那个车头上上去,然后贾玲上去让他去车尾上上去,然后到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你已经能预想到,他剩下的要让你笑的桥段,就是那两个人没有上去车最后被甩在车尾。这个桥段你如果变成一个小品,变成一个舞台剧的话,他变一个单场景,照样能拍下来,包括那个沈腾演的那个厂二代,他们去划船,他带着那个已经发霉变质的豆子,他想吃,然后吃了之后肚子疼排泄,这个桥段,你也许一开始就想了,因为他老是之前的时候,他就把那个豆子老是拿出来吃。我们知道结果和享受过程不冲突,就是你明明知道他最后会腹泻,但是那个过程仍然是让人捧腹的。

但我觉得这篇好就好在一开始他的笑点并不是很多都是刻意设计出来的,我觉得除了那一场舞台的那个,就是沈腾去饰演赵本山,那一场是完全设计的笑点,就包括那个连感动带笑他都是为了设计,但其他觉得相对来说,用李安的话来说电影就是一场精巧的设计,任何电影他都是设计出来的,但是就是它更偏向于生活化。

小编主要的观点就是在讲他不是一个真正视听创作上的东西,不是一个真正的电影。其次,我觉得他的这个穿越梗实在是太陈旧,就夏洛特烦恼里面也有,然后穿越过去呢就让主角人物去违反那个穿越的定论就是他要改变他的,以前他的生父或者生母之前做的一个事情,然后他也不思考,如果我要改变改变我生母做的这个事情,让我的生母嫁给这个厂二代,那还有我吗?贾玲还会存在吗?

其次它是有两个人穿越了,一个人想改变另一个人的命运。在好多穿越的作品,比如说蝴蝶效应,演一个悲剧,就是我们无法改变我们的宿命,我们做出所有的努力都使我们更加贴近我们原来的轨道,但是在这个里面出现的这一个女主角,李焕英他是我完全不想改变我的宿命,他和贾玲他们两个,这个对照还算是有点意思吧。这里他和夏洛特烦恼是不一样。只能说是他的人物的形象设置的有点冲突。但是他们的穿越的这个墙设定是完全一模一样的,我已经知道了,他的这一整套模式发展下去的它的情节的演绎的一个结果。

李焕英这一部片子他玩的就很有意思的,任何人我觉得你在进影院之前也不会想到李焕英是能穿越回去,还有一点就是说在这个电影里面,贾玲的父亲几乎是缺失了,在过去由乔杉饰演的贾玲的父亲,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他觉得很辛苦,是因为他的父亲对他母亲做的不够好吗?是因为他的父亲的角色或者她老公的角色扮演得不够认真负责吗?到底是怎么样的没人去给我解释,然后就突然让乔杉骑着自行车那一段,一脸春风洋意就出现了,哼着歌曲,然后就给人很很搞笑。

我相信大家对这个父亲的角色也特别关注吧!在穿越之前贾玲有一个镜头拍到了他父亲,但只拍了一个背影,完全没有让他父亲出镜,我知道这肯定是贾玲特意安排的,但是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且这个母亲如此无怨无悔。

篇3:天王盖地虎之2015电影贺岁

如今的贺岁片,不止是春节期间上映的电影,也包括了元旦、圣诞节期间上映的影片。纵观从2014年底到2015年初上映的电影来看,本次贺岁档的电影,无论是从投资水准,还是拍摄质量来看,都不乏大手笔精心制作和良心影片。

2014年上映的《一步之遥》和《智取威虎山》,是国内贺岁档影片中两部争议最大的电影。姜文带着一心要盖过《让子弹飞》的决心,重金打造了一个“东方百老汇”的文艺梦,虽然这部影片争议颇多,业内影评人士的看法也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姜文为我们重现了一个完美的旧上海。霓虹灯影初上时,叮当作响的电轨车,带来了一个纸醉金迷、歌舞升平的大上海,南京路,老弄堂,开叉旗袍裹着上海小姐一扭一扭的小蛮腰……如今要看到这些,恐怕只有到上海松江的车墩影视城,偶尔撞上剧组拍戏才能遇见。

相对于铺天盖地做宣传的《一步之遥》,徐克的首部抗战片《智取威虎山》就低调多了。直到影片闷不吭声地上映之后,一片拍好与叫座中才发现,徐克不仅鬼才未老,还让观众们又重新认识了一番东北林海雪原的美景,又吸引了一大批滑雪爱好者前往雪乡朝圣。

近几年来,国内电影发展蓬勃,拍摄影片的制作水准也越来越精良,为了在电影中呈现出一个高清优美的画面,很多电影都会有意无意在将故事背景挪在风景优美的景区,利用航拍或者高清摄影,来衬托电影故事中的磅礴气势和温馨浪漫。如近期将要上映的《爸爸的假期》(韩国)、《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布拉格)、电影版《奔跑吧!兄弟》(海南三亚)等。

这些电影所选之地,都是近年来的旅游热门景点,韩国综艺节目在不断地涌进国内之后,国内直线通往韩国的班机,也逐渐增多,往年只能从北京、上海、大连等城市搭乘航班到韩国旅游,如今在南京、无锡、郑州、合肥、长沙等多个二三线城市,都有直达航班到达韩国,且自助游、自由行的游客居多。换而言之,如今到韩国旅行,可以像周末度假一样,打个“飞的”,三五天购物休闲,便可轻松归来。

同样是热门的欧洲游,在电影里更少不了,就连好莱坞的电影大亨们都深谙此道,即便电影是美国制造,但大片精彩的高潮画面,一定还是会选择欧洲、澳洲、迪拜等热门旅游地。一来可以拉高电影的格调,二来顺便找土豪们拉点赞助,促进当地的旅游发展。《霍比特人》拍到第三部终于要完结了,新西兰的中土世界却早已名扬四海。2015年初上映的《博物馆奇妙夜3》,也完美地诠释了这种营销手段,导演煞费苦心地把博物馆从纽约搬到了英国伦敦,影片间隙的空档,还不忘给几个高清的俯拍城市镜头,展示一下高空下的英伦风情和活气神现的大英博物馆,让坐在电影院里的“眼睛们”心底发痒,开始盘算着年后要不要去一趟。

大场面,高清风景,隽美画面,滤镜过后的城市,总是美得令人窒息,美得撩人心扉。如果你还来不及制定旅行计划,还未决定去往何处度假,不妨先到电影院,挑几个贺岁大片,看一看,乐一乐,“偶遇”到心中的天堂,再整装出发。

《智取威虎山》:回到雪的故乡

作为2014年最后一部良心之作,《智取威虎山》可谓是收紧年关的一匹大黑马,它不仅是徐克正名反击之作,也成功地促使了“雪乡”成为2014年最后一个月的旅游搜索关键词第一名。

从香港转移到内地之后,《七剑》和《狄仁杰》几部“微3D”影片的出世,逐渐拖垮了“鬼才”的名号,翻拍、炒冷饭、国内伪3D……这些元素削弱了徐克擅长的“讲故事”和绚丽画面的电影手法。大师也难免拍烂片,尤其是近几年来,国产影片的3D滥用,让观众一看到“3D”就望而却步。所以,3D《智取威虎山》从发布消息开始,就并不太受关注。

没想到,影片上映之后,竟然出奇地叫好。虽然是重拍的红色经典,但徐克却并不落入俗套,六分打造故事情节完整,巧妙地加入了武打和特效等现代元素,以他惯用的港片节奏,毫不脱节地讲述了一个酣畅淋漓的故事。

杨子荣的黑话,座山雕的神秘,配角的插科打诨,这三分巧劲,捧出了整部电影的逗梗,推着电影在不知不觉中总走向高潮。

剩下的一分,就是东北的雪了。

南方人对雪,都有莫名的喜爱之情,越南出生香港长大的徐克也不例外。早在青年时期,徐克在美国看京剧版《智取威虎山》的时候,就已经萌生了要拍《林海雪原》的念头。90年代,正值巅峰时期,徐克巧遇谢贤提出了拍《智取威虎山》的想法,最后却因为种种原因失之交臂。时隔二十年之后,徐克终于圆梦,为了拍出最真实的雪原,甘愿冒着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跑到东北真正的林海雪原里去拍摄。每一个镜头,都是在真正的雪景中拍摄,雪海、“蘑菇云”、傻狍子、挂满红灯笼的木屋,还有崎岖的林海雪路,都让人牢牢记住了这些东北特有的景色。尤其是203带着小分队滑雪的那场戏,让多少人开始向往着去雪乡滑雪。

东北雪乡,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境内的大海林林业局辖区内的双峰林场,地处黑龙江省海林市长汀镇秃顶子山西南侧。每年深秋开始,雪乡就风雪涌山,由于受日本海暖湿气流和贝加尔湖冷空气影响,冬季降雪期长达7个月,积雪厚度可达2米左右,是全国降雪量最大的地区。一到冬天,积雪从房檐悬挂到地面形成了独特的“雪帘”,树上也结满了树挂,晶莹剔透,美不胜收。让人如同步入了童话般的冰雪世界,素有“中国雪乡”的美誉。

如影片中展示的,去往雪乡的这段山路崎岖,雪深林密,要前往雪乡,必须要请当地人作向导,从林海穿越到雪乡。行走在银装素裹的山路中时,经常会遇到身着鲜艳的户外装备的队伍,红绿交缠,点缀雪白皑皑的山间,显得格外惹眼,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与苍黑的山林相互衬托,幻化出一幅美丽的北国林海雪原图画。

203小分队就是穿越雪谷到达雪乡,村庄里的木屋、木桩上,到处都是白白胖胖的“雪蘑菇”,这里也曾是《十三省》、《闯关东》等多部影片的拍摄地。雪乡不大,只有百余户人家,分散在方圆一公里左右。村民的木屋,像熟睡的婴儿一样,静静地躺在大山的怀抱里。由于开发早于雪谷,因此这里的商业气息较雪谷浓烈,有很多的农家旅店,附属设施很完备,还有几处游乐场。游乐场有滑雪圈、滑雪板,还可以乘坐雪地摩托观光。隆冬季节,每年都有很多人来雪乡度假,在雪中纵情嬉戏,打雪仗、坐雪橇、堆雪人,在雪堆里打滚玩闹,感受东北的年味。

在《智取威虎山》电影中,徐克也充分地运用了东北的大红灯笼,把座山雕的老窝打造成一个神秘而严实的堡垒,“百鸡宴”那一场戏中,黑夜中的灯笼,如白昼般点亮了整个山寨,气势磅礴地展示东北彪悍的民风。而真正的雪乡中,灯笼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道美景。傍晚时分,雪乡中的店铺屋檐.都挂着一排整齐的灯笼,红灯笼一点亮,雪乡就会变成另外一个世界。暖暖的红色点缀在雪景之中,美仑美奂,把大自然之美升华到了极致,家家户户门前的红色宫灯,给千姿百态的皑皑白雪蒙上一层粉红色的柔纱,像一簇簇绽放着的红色玫瑰。

来雪乡旅行,住在当地的农家乐或者客栈里,在雪景中温一壶热酒,回忆着英雄们往昔的事迹,看这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令人更加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和美好。

《智取威虎山》

导演:徐克

主演:张涵予/梁家辉/林更新/余男/佟丽娅

上映日期:2014-12-24(中国大陆)剧情简介:

1947年冬,东北民主联军203小分队在少剑波的带领下,进入匪患猖獗的林海雪原保护百姓安全,侦查员杨子荣与卫生员白茹火线驰援。为彻底瓦解土匪势力,杨子荣执意请求乔装潜入匪窝“威虎山”。历经了重重考验的杨子荣因献宝有功,被匪首座山雕封为“威虎山老九”。杨子荣一面与八大金刚周旋,一面涉险为山下战友传出情报,计划在座山雕寿辰“百鸡宴”上,和203小分队的战友们里应外合剿灭土匪……

《博物馆奇妙夜3》

导演:肖恩·利维

主演:本·斯蒂勒/罗宾·威廉姆斯/欧文·威尔逊/史蒂夫·库根上映日期:2015-01-04(中国大陆)

剧情简介:

担任博物馆守卫的拉里(本·斯蒂勒Ben Stiller饰),这次要带着他的博物馆老古董伙伴们改走国际化路线。为了抢救让博物馆古物活过来的“复活黄金碑”,他与他的馆藏好友们必须踏出美国,前往大英博物馆求助法老王阿卡曼拉的父亲以解开这个谜团,并抢在黄金碑的神秘力量消逝前完成任务,但这趟冒险旅途却也意外地唤醒了更多古物。

《博物馆奇妙夜3》:从纽约穿越到伦敦

2015年开年最热门的话题,就是周杰伦在英国大婚。童话般的城堡婚礼,不仅结束了少女们对周杰伦的暗恋,打开了女人对婚礼的想象空间。同时,还让国人对英国有了一番新的认识。

其实,就在刚刚上映不久的电影《博物馆奇妙夜3》中,就狠狠地把英国伦敦和大英博物馆介绍了一番。作为系列电影的收官之战,如果剧情不如前面精彩,通常会被冠上“狗尾续貂”之名,然而《博物馆奇妙夜3》却因为喜剧巨星罗宾·威廉姆斯的离世,意外得到了观众的宽容。

这部影片最大亮点,在于走进了全世界最富盛名的大英博物馆,无论是庞大厚重的恐龙化石、奇异的青铜九头龙,还是小巧精致的神鸟迦楼罗,在导演走马行空的想象力下,通过镜头和特效的演绎,让这座满载历史文物的圣殿变得栩栩如生。本片不仅囊括了大本钟、伦敦眼等地标建筑,还请来《唐顿庄园》大表哥丹·史蒂文斯,当昔日的绅士大表哥穿上铠甲,扮演逗逼骑士,虽然有点坏坏的,不过还真的是英伦范儿十足。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感受英国博物馆这座百年名馆的魅力,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和图书珍品,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是去英国旅行必去的景点之一。

说大英博物馆值得一看,并不是因为这是个著名旅游景点,而是这座历史建筑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了,本身就是一个老古董。它始建于1753年,1759年对外开放,现有建筑为19世纪中叶所建。博物馆正门的两旁各有8根又粗又高的罗马式圆柱,支撑起三角顶门楣,三角形中刻着一幅巨大的浮雕。整个建筑气魄雄伟,蔚为壮观,共有100多个陈列室,藏有展品400多万件。

电影的主线讲诉了拉里带着“复活牌”和伙伴们来到大英博物馆寻找埃及王子的父母,以解开博物馆复活之谜。其实,电影里的很多复活藏品,在大英博物馆都是真实存在的。现实中,大英博物馆的第4、61、62、63、64和65号都是古埃及文物的展厅。尽管获得博物馆许可入内取景,剧组也不能全数拍下,但还是将两件镇馆之宝还原在银幕上:在尼罗河法老王说完秘密后,拉里拿着黄金碑和罗斯福总统并肩站立之处,左边一角黑色物体就是著名的罗塞塔石碑,镜头右边则是一脸肃穆的拉美西斯二世头像雕像。除了埃及本土,这里陈列的木乃伊数量在全球也是知名。

“复活团”的成员们在途中经过东方艺术文物馆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卖萌的“金翅大鹏”和凶狠难斗胆“九头蛇相柳”令人大开眼界。而很多中国观众不知道的是,在大英博物馆里,仅来自中国的收藏品展览,就占据了好几个大厅,中国文物被大英博物馆视作最重要的收藏之一,总数多达23000余件,珍品如山。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宋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很多文物都是绝世珍藏,例如敦煌壁画、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等等。那些在我国已经看不见的奇珍异宝,都被收藏在这座百年的老博物馆中。

影片中虽然只有一两个镜头拍到了伦敦塔和大本钟,不过还是让我们看到充满活力的伦敦城市。游览伦敦,可以分为留学派和时尚派。

伦敦到处都是教堂和名校,喜欢文学和历史的留学派,可以在这座城市里慢慢寻找她的故事。名校可以感受世界级精英学子的风范,而教堂则可以挖掘英国的发展史,站在教堂中就能感受到那种祥和安静的氛围,有着浓浓的法兰西情调,非常的优美,教堂内的每一个角落都让人觉得很美,有些教堂还埋葬了许多的英国作家,因此这里也成了众多作者学者朝圣、寻找灵感的不二之地。

时尚派到伦敦,可以尽量先去多买些流行的漂亮衣裳,因为到了伦敦才发现,只要带上墨镜,凹好造型,随便站在伦敦的任何一个角落里,被单反“咔咔”捕捉到,都是一组精彩的时尚大片,尤其是在伦敦塔下、大本钟等城市地标前。

篇4:贺岁电影夺冠观后感

最早在2月11日上映的是《72家租客》和《花田喜事》。《花田喜事》先声夺人,以首映日200万港元夺冠,《72家租客》落后近10万港元跟随其后。上映4天后,《72家租客》反超《花田喜事》,最终票房总收入2600余万港元,超过2400余万的《花田喜事》。

深究之,《72家租客》之所以后来居上,其实是香港观众心理上的一次“回归”。

继《大内密探零零狗》后再逢古天乐的古装喜剧,要鼓动年轻人为“花田”捧场还是有些困难。而《72家租客》被包装为时装片并与“靓模”、旺角掷腐蚀性液体新闻事件相结合,自然会引起熟悉西洋菜街年轻观众的兴趣。需要指出的是,影片绝大部份角色的演出者都是TVB艺人,虽然曾有报道指TVB剥削艺人,刻薄、无人情味。但香港80后、90后的一代基本上就是“吃TVB饭”(边吃晚饭边收看TVB节目)长大的一代,这个年代的ATV、NOW和有线电视基本不是TVB对手。TVB压倒性的收视率令TVB有“资本”让旗下艺人义务为TVB服务——虽然《72家租客》名义上是邵氏和TVB合作出品,但谁都知道,所谓的邵氏根本就是TVB。故此,当TVB艺人几乎在此片中倾巢出动时,影片在年轻人号召力上占尽优势。

当下,许多以香港影人为主体的电影越来越被认为“港味淡”甚至“无港味”。此际,TVB这群“朝见口、晚见面”的艺人在片中放肆搞笑给年轻观众带来了没有隔阂的亲切感。片中演员口中所说的每句话、每个字乃至每个表情,都是香港制造而非广州、北京抑或上海的,亲和力可想而知。

篇5:贺岁电影《中国女排》观后感

女排是“80年代”最难忘的记忆之一,它激昂、正面,像蓝天白云般晴朗。之后的中国变得丰富,也复杂了不少,很多靓丽风景和突出争议让成绩走下巅峰的女排少了关注。这次里约奥运会,女排不是夺冠热门。它在分组赛中输3赢2,更不被看好。

希望是从女排1/4决赛战胜巴西队开始重燃的,那是场空前艰苦的比赛和近乎奇迹般的胜利。半决赛它战胜荷兰队,打得同样艰苦。21日与中国女排争冠的塞尔维亚队分组赛中曾3:0击败中国队,决赛一开始又1:0先声夺人。郎平带领的年轻队伍完全处于逆境,她们绝地反击,一分一分咬着牙打,通过电视网络和互联网,全中国社会重现了与女排姑娘们一起心跳一起呼吸回肠荡气的一幕。

在今天,体育几乎“回归体育了”,但21日的这一刻,女排重新超越了体育。当队长惠若琪拿下最后一分奠定胜利时,女排姑娘们喜极而泣,惠若琪激动得痛哭,而电视机前不知有多少中国人同时泪奔。大家为女排姑娘们的不容易而感动,为郎平高兴,同时我们还忍不住为女排甚至这个国家几十年一路走来的沧桑而唏嘘,百感交集。

篇6:电影《夺冠》观后感

今天在学校观看了《夺冠》这部电影内心感触很深,也获得了很多启示。

《夺冠》这部电影讲述了好几个故事,首先就是朗平刚进入国家队的时候,每天努力训练,白天跟队友一起接受教练的严格训练,晚上和刚来的陪练一起训练,两人也成了好朋友。在世界比赛对阵日本时,面对日本队的防守,女排处于劣势,但不放弃,不断创造机会,一分一分的挣回来,成为冠军,然后也成为了第一支五连冠的队伍。十几年过去了,当初的陪练成为了中国女排的主教练,郎平成为了美国女排的主教练。在北京奥运会排球比赛中,两支队伍相遇,两名主教练也碰面了,比赛开始,比赛十分激烈,两位主教练对对方都十分熟悉,到了第五局决胜局,美国队获胜,朗平则受到了一些中国人的痛骂。在这之后,中国女排的状态也不如从前了,郎平也辞去了美国主教练的职务,回到中国,进行了女排改革,将队伍大换血,组成了现在的人们熟悉的女排队伍,但这支队伍刚开始的成绩并不好,也不被世人看好,朗平一直在问队员们为什打排球,但队员们的回答都不如人意。在里约奥运会上,女排也是真正继承了女排精神,不服输,先是打败巴西队伍,然后再次获得了世界冠军。

女排精神永远值得人们学习,看了这个电影,我也知道我们不管喜不喜欢学习,都必须去做,不只为自己,还为国家,这是我们需要扛起的一份责任。

篇7:电影《夺冠》观后感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女排随着改革开放一点点进步,终五次蝉联世界冠军。后经历了一段低谷时期,中国女排并没有消沉,而是重拾精神,里约奥运会,重返世界之巅。

女排永不言败。十几年的时光,有嘲讽,有质疑,有失落,亦有艰辛和磨难,走过风雨依然坚定。“鹰有的时候也会掉在地上,但鸡永远飞不了鹰那么高。”在逆境中,中国女排努力去做风雨中的鹰。她们一天的扣球数超他人数倍,每天都要训练长达8个小时。期间她们沮丧过,在黑夜,教练鼓舞她们:“老女排什么都没有,只有墙上的球印。现在我们什么都有了,而没有了墙上的球印。我希望的是,你们能打出属于自己的球印,印出属于自己的球印。”女排精神像一炬火,变得越来热烈。女排们又开始了日复一日的训练。在与巴西对决的中巴之战中,中国女排惊人逆转全局,势不可当,获得金牌。

中国女排由正值青春的运动员们组成。而女排不变的坚守与信念,体现在了一支女排队伍上,也应该在我们的心中常驻。它是女排精神,是中国精神。我们应在雨中做一只不惧险阻的鹰,翱翔在天空中。它有时会停在半空,但终会重回气势,继续前行于天际。

篇8:电影《夺冠》观后感

那次比赛刚好也是18岁的郎平第一次代表国家队出战,尽管中国队当时只拿了亚军,但陈可辛的心里仍留下了抹不掉的记忆。

之所以对那场比赛无法忘怀,深层来说还是激起了他潜意识里的集体共鸣和民族认同。进一步而言,正是因为身处异国他乡,他心底的“大中华情结”才更容易、更强烈地唤起。

陈可辛自己的人生以及他的家族的经历,漂泊/流浪都是绕不过的关键词。 他的父亲生于内地长于泰国,五十年代的时候曾一度返回北京生活,后来辗转至香港入了电影行,最终因事业不如意而举家定居泰国。陈可辛是在香港出生,11岁随父母到泰国,18岁到美国读书,暑假回香港时机缘巧合碰到剧组招翻译,也像父亲一样入了电影圈。

十年代,陈可辛从行政做到监制,再转做导演和公司老板,拍出了《金枝玉叶》《甜蜜蜜》等经典,1996年赴美后与斯皮尔伯格合作了《情书》。

好莱坞归来后,陈可辛又牵头做起了泛亚洲合作电影,把中国香港、泰国、韩国、日本的导演们聚到一起拍了恐怖短片集《三更》系列。

紧接着他又北上内地,以《如果·爱》开始了合拍片的新阶段。可以说,泰国、香港、美国、内地,每一个地方都是陈可辛生命的重要组成,但每一个又都不是他的家。 故乡、故土、身份对他来说都是模糊的,操着一口流利的泰语、粤语、国语、英语的陈可辛,始终是一个无根的流浪者。

即便他是以香港导演为影迷所认识,但他自己说过一句——“就算在香港,我也没融入香港的美学”,因为他从来没拍过那些热热闹闹的香港优势类型片。身份上没有具体的归属感,电影风格也跟当时的潮流相左,这反而让“流浪者”陈可辛有了更强的生命力,更加懂得变通、适者生存。

他可以把自己的体验、对事物的看法放得更宏观或更抽象,侧重提取中国人的共通点。比如最开始拍90年代民间创业的《中国合伙人》时就有很多质疑声,说他缺乏内地生活经验,不足以驾驭题材。

陈可辛回应道那个时期的确没有亲身经历过,但他目睹过香港的80年代。普通人对物质财富渴求的心理和向往外面世界的风气其实是类似的,产生的价值冲突也是相通的,所以他不认为拍《中国合伙人》就一定得是内地导演。另外,陈可辛还表示过,《中国合伙人》里主人公们的经历,跟自己有很多重合—— 比如都是60年代初生人,都见证过贫穷到富足的时代大转变,也都有过成功之后的怅然若失。

因此就过渡到了第二层,陈可辛拍《中国女排》,除了民族认同和自豪感这一大前提外,还有没有其他私人的表达?有人说,有的导演一辈子都在拍同一部电影,陈可辛大致可归于这一类。

《中国女排》讲的是什么故事?影片从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夺冠的高光时刻回溯几代女排队员的奋斗历程,横跨四十年历史。

郎平作为主线人物,她既是女排第一个黄金时期的创造者,也见证了女排从艰难起步到一鸣惊人再到创下五连冠历史记录,然后从高峰滑向低谷再重整旗鼓的整个过程。

并且郎平的个人经历很丰富,以“铁榔头”打出名声、巅峰期退役、多年海外执教(特别是任教美国女排)、两次受命于危难之时回国担任教练,个体和大时代之间产生了很强的戏剧性。

细细看的话可以发现,《中国女排》所要展现的故事里有着太多陈可辛电影里频繁出现的元素。像时间跨度,《甜蜜蜜》是十年,《中国合伙人》是二十年,《中国女排》更延长至三十年;

大的时间跨度下必然涉及旧时代风貌的还原,“怀旧”也是陈可辛的偏爱,记得他说过“总喜爱比自己大十年八年的东西,觉得六七十年代有趣”。比如,他曾拍过缅怀五六十年代老香港的《新难兄难弟》。

到了《中国女排》中,从预告里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女排队员在七八十年代的训练和生活氛围。

还有像半自传投射,《双城故事》《甜蜜蜜》《中国合伙人》的主人公都曾在美国漂泊,郎平也在美国生活多年,回国前还担任过美国女排教练,这些都与陈可辛本人的经历有重合。

还比如友情,陈可辛非常喜欢拍朋友,并且是那种“亦敌亦友”的情谊——《双城故事》《投名状》《中国合伙人》。

篇9:电影《夺冠》观后感

缺乏大赛经验、伤病困扰团队、整体实力不占优……一支不被看好的球队,一群年轻的姑娘,在小组赛不利的情况下不断逆袭,面对一支支世界劲旅,一球一球地抢,一分一分地拼,硬是把对手逼向死角拼出胜利,走上奥运最高领奖台,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幕,让每个观战的国人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中国女排夺冠,比一些项目夺金更能触动我们的泪点,最重要的就是那曾令无数人感动和敬佩的女排精神。上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勇夺“五连冠”后,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团结奋进、为国争光。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经历了10多年的低谷,中国女排卧薪尝胆,在郎平主帅的带领下再现传奇,人们无不赞叹——女排精神又回来了!

面对如潮赞誉,郎平却说,中国的女排精神一直都在,这就是女排精神的传承。她说:“女排精神与输赢无关,不是说赢了就有女排精神,输了就没有。要看到这些队员努力的过程。”

的确,时至今日,我们总愿用女排精神来褒奖一代又一代取得辉煌成绩的女排姑娘,赢球说是女排精神的回归,输球便说缺乏女排精神,仿佛欠佳的战绩会给女排精神失了色、抹了黑。这种将女排精神与比赛胜负捆绑在一起的功利心态,不仅漠视了姑娘们的付出,也对女排精神造成了伤害。

比赛总有胜负,赛场上本来就是实力的比拼、精神和意志力的对决。技不如人的情况下,选手们通过无所畏惧、勇争一流的拼搏精神实现爆冷,也正是竞技体育的魅力所在。

今天,我们越来越明白这一道理,“唯金牌论”的光环也已逐渐散去,我们已经懂得不必以胜败论英雄,只要运动健儿勇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即使没有夺金摘银也值得尊敬和赞扬。同样,我们也不应以胜负输赢论及精神。真正的精神,应该是一种态度、一种意志、一种传承。它是永不言弃的拼搏、追求卓越的执著、心无旁骛的专注。正如郎平所讲:“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

缔造于上世纪80年代的女排精神,不仅成为了中国体育的一面旗帜,更因契合时代需要,成为改革开放初期整个国家锐意进取的.精神动力。近年来,女排精神渐渐受冷,有人说女排精神过时了,那个靠拼搏精神取胜的时代过去了。这无疑是对女排精神的曲解和误读。

,重新执掌中国女排的郎平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奋斗精神永不过时》,文中称:“在实现自己梦想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应发扬永不放弃的精神去战胜它。只有具备这种为梦想而努力拼搏的精神,才能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成就。”两年后的今天,中国女排再次傲视群雄,重返世界之巅,凭借的不正是这种对梦想的不懈追求、永不过时的奋斗精神,和对这种精神一直以来的坚守和传承吗?

经过一代代中国女排的传承和发扬,今天,新一代中国女排正以新的姿态展示和丰富着新时期的女排精神。除了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集体主义精神,这其中还有求新求变的不断创新、开放包容的博采众长、淡定自若的成熟心态等闪烁着科学化、职业化、国际化光芒的科学精神。这些都将成为中国女排新的瑰宝。

岁月轮回,精神永驻。新时期女排精神所蕴含的深刻意义、所焕发出的持久魅力,已成为融入各项事业中的宝贵精神财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推动烟草行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大力学习弘扬女排精神。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四大难题”日益凸显,行业发展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形势和前所未有的困难,迫切需要我们学习弘扬百折不挠的女排精神,坚定信心、奋勇拼搏,勇敢面对困难与挑战,汇聚起磅礴的力量,在实现行业“十三五”“两个略高于”发展目标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要学习女排百折不挠、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越是在困难面前,越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气神,“一分一分咬牙顶”,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克难关、创佳绩。学习女排团结奋斗、共创佳绩的协作精神,统一思想认识,发挥集体力量,共谋发展之策,同做添砖加瓦之事,聚焦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实现行业“十三五”良好开局。学习女排脚踏实地、苦干实干、追求卓越的专注精神,努力发挥潜能,激发创造激情,保持战略定力,努力把挑战变机遇、压力变动力,将行业“十三五”宏伟蓝图变为现实。学习女排与时俱进、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举措、创新的手段,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发展新的增长点,不断提升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篇10:电影夺冠观后感

1月19日晚,电影《夺冠》正式开启首映礼,主创陈可辛、巩俐、黄渤、吴刚、彭昱畅、白浪等纷纷到场。

据知情人透露,全片泪点主要集中在老女排的训练及日本世界杯夺冠、新一代女排互相鼓励最终夺冠等几个部分。甚至也完美地利用了春节这个元素,据说吴刚老师饰演的教练还在大年初一请女排家长给姑娘们包饺子,引人泪目。

篇11:《夺冠》电影观后感

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始终代代相传,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的自豪、自尊和自信,为我们在新征程上奋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女排人,身体力行地传承着“女排精神”。正因为这种精神的薪火相传,让大家敢于期待来年在东京奥运会的女排赛场上,再次迎来升国旗、奏国歌的荣誉时刻。

女排精神曾被运动员们视为刻苦奋斗的标杆和座右铭,鼓舞着他们的士气和热情。更关键的是,它因契合时代需要,不仅成为体育领域的品牌意志,更被强烈地升华为民族面貌的代名词,演化成指代社会文化的一种符号。它一直与女排的得失、沉浮紧紧联系在一起,并成为评价中国女排的最难以割舍的标准。

女排精神之所以备受推崇,最重要的是那种足以流芳百世的不畏强敌、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远远比“五连冠”本身更加能鼓舞国人。

郎平看来,中国女排的精神不只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难赢,也竭尽全力。昨天,她更新了“女排精神”的内涵: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团队精神,踏踏实实,做好工作。

队长朱婷认为,“女排精神”就是传承,从最早的5连冠辉煌延续至今,“女排精神”的实质没有变化,新一代队员一直在丰富内涵,一起努力,永不放弃。

上一篇:情与缘情感散文下一篇:首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