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碴场复垦方案

2024-04-13

弃碴场复垦方案(精选4篇)

篇1:弃碴场复垦方案

贵阳枢纽白龙北联络线Ⅰ标第四项目部 弃碴场和临时用地复垦方案 弃碴场和临时用地复垦方案

一、编制原则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但在工程施工中,土地被不可避免的占用和破坏,因此面对此种状况我们必须贯彻执行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方针。本着“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最大限度的对因工程施工而占用或破坏的土地进行合理的复垦。

二、编制目标

编制《弃碴场和临时用地复垦方案》的意义在于:

1、避免复垦工程的盲目性,减轻企业和社会的负担;

2、保证土地复垦工程与铁路建设协调进行;

3、明确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提高土地利用率;

4、改善弃碴场沿线的生态环境。

三、编制依据

1、《土地管理法》、《土地复垦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复垦专项规划等有关规划;

3、地方性土地复垦相关法规;

4、国家有关土地复垦政策性文件;

5、《土地复垦技术标准》、《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使用)等技术标准。

四、工程概况

我项目部管段起止里程为DI3K23+947.5-DI3K31+700,全长7752.5米。1 贵阳枢纽白龙北联络线Ⅰ标第四项目部 弃碴场和临时用地复垦方案 管段内用地主要为临建工程临时用地和弃碴场用地。其中临时用地主要包括便道、钢筋场、拌合站、炸药库和各工程施工队驻地用地,面积约为94亩。弃碴场用地为胡家坡隧道出口和龙洞堡机场进出口和各段路基的弃碴,总面积约为272.3亩。

六、弃碴和临建工程的处理

(一)弃碴的防护处理

1、采用台阶法分层弃碴,一层填满后再弃上层。弃碴完成后要对弃碴进行刷坡处理。

2、碴场坡脚设置浆砌片石挡碴墙。

清除地表浮土、开挖基槽,于碴场顶设向外大于3‰的排水沟,弃碴顶设计回填线外缘5m处施作截水天沟,底部铺设排水盲沟。沟墙厚30cm,底厚30cm,沟底下口宽为100cm.上口宽为300cm,坡度为1:1,泄水截面为2m2。

4、碴场底部距离线路150米处有一形状不规则天然岩溶腔,可作为碴场排水通道,碴场底部盲沟和顶部截水沟顺接至岩溶腔,岩溶腔用浆砌片石防护。

(二)弃碴防护挡墙的具体施工方法

弃碴场挡墙设置为衡重式挡墙,砌筑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

1、砌筑材料:

a)石料等级符合强度要求,使用前进行试验确定石料物理力学指标,石料应强韧、密实、坚固耐久、质地细致,取自合格的片石场。

b)砌体所用砂浆配合比经试验确定,砂浆采用机械拌合。贵阳枢纽白龙北联络线Ⅰ标第四项目部 弃碴场和临时用地复垦方案

2、施工要求: a)测量放样,施工时立杆挂线,用样板控制,保持砌体线型顺适平整。

b)砌筑前清除松动土层,清出新鲜面,凹陷部分须挖成台阶后,以与墙体相同的圬工砌补。

c)砌筑时,两面立杆挂线或样板挂线,外线顺直整齐、逐层收坡,内线大致适顺,在砌筑过程中经常校正线杆。d)墙基设置在岩石时,清除表面风化层,并做成台阶形,台阶宽度不小于0.5m,沿墙长度方向地面有纵坡时,按要求做成台阶,墙身开挖后,检查地基承载力合格后方可砌墙身,软弱地层和坡积台地段,分段跳槽开挖。

e)砌筑墙身前,先清洗、湿润基底表面,然后按要求砌筑,墙的顶部、底部和墙面选用大块石砌筑,墙身高出地面后分层设置泄水孔。泄水孔间距2~3m,上下交错布置,孔内埋φ6cmPVC管,PVC管伸出墙背20cm。

f)挡土墙10m设置沿沉降缝一道,缝宽2cm,缝内用沥青麻絮沿内、外、顶三边填塞,深度不小20cm。

(三)临建工程的处理

临时用地内的临建工程在工程完工后要及时拆除,生活及生产垃圾要及时清理干净,生活及生产污水严格控制排放。

七、弃碴和临时用地的复垦原则

根据当地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贵阳市相关文件规定,按照经济可行、技术科学合理、综合效益最佳和便于操作的要求,结合项 3 贵阳枢纽白龙北联络线Ⅰ标第四项目部 弃碴场和临时用地复垦方案 目特征和实际情况,体现以下复垦原则:

1、荒地不复垦,农田复垦后满足种植要求。

2、源头控制、预防与复垦相结合;

3、统一规划,统筹安排;

九、弃碴和临时用地的复垦目标

复垦应以恢复原地面的耕地面积,原耕地的原生植被为目标,减少耕地的破坏率,增加土地复垦率,增加其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指标。

十、弃碴场和临时用地的复垦方法

1、弃碴场开挖和临时用地清表的原地表浮土应集中堆放,工程完工后用原地表浮土进行覆盖。

2、覆盖土层前应对弃碴进行适当压实,依不同利用来确定压实程度。

3、覆盖原地表浮土厚度应达到40cm以上,以满足种植土厚度。

4、覆土后场地需平整,地面坡度一般不超过5度。用作林业、牧业时,坡度一般不超过25度。

5、原地表土覆盖后应对其PH值和含盐量进行检测。覆土土壤PH值范围一般为5.5-----8.5,含盐量不大于0.3%。

6、回填后应根据周边的山地曲线,粗略平整弃碴的边界,以保证其山体曲线的连续性。

7、碴顶两侧及复耕范围内修建排水沟,做好排水处理。

8、复耕地内的排水设施应满足场地要求,满足当地防洪标准。灌溉渠道和排水管道铺设水泥涵管,距地表最少为100cm,避免破坏管道。

贵阳枢纽白龙北联络线Ⅰ标第四项目部 弃碴场和临时用地复垦方案

9、在无法稳定的边坡上修筑边坡防护措施,对于稳定性差的边坡,为控制其水土流失,边坡宜栽种植被进行保护。

篇2:弃碴场复垦方案

一、弃土、弃碴场位置选择设置标准

弃碴场选址依据设计文件规划或与地方有关部门协商,结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一般选择在坡度较缓、易于开发处,避免大面积汇水地带的滞留谷地,保证山体和自身稳定。选择时应注意不选择当地保护环境与风景区范围内,选择位置不靠近河道、桥梁、涵洞口与暗河口处,不影响附近建筑物、农田、水利、河道和交通。有特殊要求或特殊地理位置的施工地段,应按设计要求及时配套完成环保工程。

弃碴场现场位置选址标准:

①就近选择,减少运输距离和运输工作量;

②全面规划和协调,集中弃土和弃碴,以免随处零散弃碴给防护带来的不便问题;

③弃土场尽量布设在缓坡、山谷地或荒沟中,减少拦碴工程量,并尽量减少占用农地、耕地,不得挤占河道、公路边缘;

④弃碴场应避免设在山洪下泻通道,以免造成泥石流等水土流失灾害。同时弃土场不得设置于崩塌、滑坡等危险区的上方;

⑤弃碴场应该有足够大的容量,且易于防护,可以将单位弃碴量的防护工作量和防护成本降低。

二、弃土、弃碴场场地平整设置标准

进行场地平整时,现场设置专人对弃碴进行统一指挥,合理安排弃碴先后部位。在进行场地平整前,修建一条由施工部位通往弃碴场的主施工便道。为保证弃碴坡脚有充足的石料进行浆砌石挡碴墙的砌筑,利用弃碴便道先填筑部分土石碴,弃碴坡脚控制在挡墙范围以内。

弃碴采用自下而上分层填碴的方式,分层厚度3.0m,填筑时从挡碴墙顶起坡,每层填筑完成后,采用推土机摊平,高峰期推土机不足采用装载机配合。为保证碴场场区排水,弃料填筑时从靠山侧向田园侧放坡,坡比大于1%。

三、弃土、弃碴场档碴墙设置标准

弃土、弃石、弃碴等堆置物易发生滑塌,或堆置在坡顶及斜坡面时,必须修建挡碴墙。挡碴墙按结构形式分为重力式、悬臂式和扶臂式三种型式。根据拦碴数量、碴岩性、地形地质条件、建筑材料等因素选择确定墙型。选择墙型应在防止水土流失、保证墙体安全的基础上,按照经济、可靠、合理、美观的原则,进行多种设计方案分析比较,选择确定最佳墙型。

四、弃土、弃碴场防排水设置标准

碴体及上方与周边来水处理:

a)当挡碴墙及碴体上方集流面积较小,坡面径流对碴体及挡碴墙冲刷较轻时,可采取排水沟渠、暗管、排水管道等排水方法将水排泄至挡碴场下侧。

b)当挡碴墙及碴体上游集流面积较大,坡面径流对碴体及挡碴墙造成较大冲刷时,应采取引多管道排水等方式,将排水泄至挡碴墙下游或拦蓄在场内有控制地下泄。c)墙后排水:当墙后水位较高时,为将碴体中出露的地下水以及由降水形成的渗透水流及时排除,有效降低墙后水位,减小墙身水压力,增加墙体稳定性,必须设置排水孔等排水设施。排水孔径5cm~10cm,间距2m~3m,排水孔出口应高于墙前水位。

五、弃土、弃碴场与环境保护影响的设置标准

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拟建种植乔木、草坪及灌木进行绿化,这些植被不仅可以使因施工修筑而受到影响的动植物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而且可以减轻路域内水土流失、净化空气、降低交通噪声和美化环境等。

应按绿化设计的要求,完成拟建边坡及征地范围内可绿化地面的植树种草工作,以达到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减少雨季路面径流污染路侧水体、田园等目的。做好弃碴场地的植被恢复和绿化的维护。施工期临时用地,待施工完毕后应及时绿化、恢复植被或覆盖良土,退地还耕。对于沿线各敏感路段进行密植绿化,建造绿化景观带,以此减轻噪声、粉尘对居民及学校等的影响。

绿化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在主体工程初步竣工,其它工程基本完成后进行植被恢复或复耕。边坡绿化应以适应当地生长的草坪植物或低矮灌木为主。

2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1)路边植树绿化:根据当地气候的土壤特点在靠近施工占道路两侧,特别是敏感区附近多种植乔木、灌木。这样即可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衰减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又可起到美化环境、降低噪声以及改善公路沿线景观的效果。

(2)加大环境管理力度:环保部门应定期在环境影响报告书规定的监测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3)鼓励职工利用房前空地种植乔灌木或经济林以吸收车辆中废气中的污染物,衰减大气中的总悬浮物及减低噪声,改善弃碴场周边,沿线景观环境。

3水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水环境污染主要来自雨水径流、弃碴运输事故对沿线地表水体的污染及生活区、管理区、施工现场生产用水及清洗废水。

(1)弃碴场设临时蓄水沉淀池,碴场雨污水汇集至沉淀池经沉定后上清液再排作农田灌溉,不得直接排至附近水体等。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应对弃碴场收集的含有事故性溢出液的污水进行特殊处理达到相应标准后再排放。

(2)定期检查污水处理及排放措施。保证污水处理系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生活、生产污水采用化粪池处理,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排至农田灌溉系统;用作农肥。也可用于工作区与生活区绿化、洒水和冲洗用,冲洗废水过滤后也可以再次利用。

(3)成立污染事故应急小组,处理所有可能出现的重大污染事故。

六、弃土、弃碴场水土流失防治设置标准

根据该弃碴的特点,拟定以下防治措施:

①弃碴时依照“先拦挡后堆弃”的原则,先修挡碴墙,再堆弃,在弃碴过程中必须逐层夯实,并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对其进行防护。

②弃碴场布设在山凹处,在弃碴场上缘设截水沟,两侧设排水边沟,截水沟将山上来水引入弃碴场两侧的排水沟,并由排水沟将其排入河沟,从而避免山上来水对弃土和弃碴的直接冲蚀。弃碴位置距河道较近时,排水沟的汇水在排入河道前应设置沉砂池,以阻留径流中携带的泥沙。

③为了防止碴体的滑动,维护坡脚的稳定,须在弃土弃碴堆的边坡坡脚设置拦碴墙。挡碴墙拟采用稳定性较好的浆砌石防护,墙体上每隔一定的距离设排水孔。

④弃碴完毕后,在弃碴场台面选择乡土树种造林,坡面实行草皮护坡,有条件的可覆土后复耕、防止水土流失。

七、弃土、弃碴场管理措施设置标准

(1)组织专门的人员定期对交通主干道维护、修整、洒水,保证道路交通的畅通。

(2)整个弃碴过程在碴场调度的统一组织下,严格按规定的填碴方式、坡面、表面排水及堆碴要求进行。

(3)合理布置各弃碴道路,协调、组织好车辆进场、卸碴、出场及场地平整的工序循环,减少施工干扰。

(4)为确保碴场边坡稳定及排水要求,开挖的土料堆放在监理人指定的地点;严格控制弃碴场外侧坡度及平整度,并保证边坡范围内不少于5m的石碴填筑。

(5)在弃碴过程中,及时组织做好设计护坡及排水设施的施工,防止水土流失。

(6)碴场设专人指挥,对各种车辆进行指挥,确保安全,各施工单位按碴场调度要求倒碴。

篇3:弃碴场复垦方案

土地复垦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矿产资源开发与土地资源保护的矛盾, 防止环境污染、恢复生态平衡、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自1988年11月8日国务院令第19号发布《土地复垦规定》后, 经过不断完善, 形成了如今的《土地复垦条例》, 条例中的岩石平衡、土源平衡、水资源平衡作为土地复垦中三个重要的平衡, 本文以宽甸满族自治县某铁矿为例进行分析研究。

2项目区损毁概况

该铁矿采用井下开采, 根据矿区的开采现状, 造成已损毁土地的单元主要包括办公生活区、竖井、排岩场、工业广场、露天采坑、表土堆放场、矿区道路, 已损毁面积为3.7022hm2。损毁方式主要为压占和挖损, 损毁地类为有林地、裸地、采矿用地。拟建的单元主要为预测塌陷区。损毁总面积为5.5040hm2。

3岩石平衡分析

根据现状调查, 矿区现有4个排岩场, 排岩场对矿区造成压占, 损毁土地类型为有林地、采矿用地, 损毁总面积为1.3398hm2, 其中损毁有林地面积为0.8276hm2, 损毁采矿用地面积0.5122hm2。排岩场1:长75~80m, 宽为60~65m, 堆高1~2m, 有废石量7000m3, 损毁总面积为0.4745hm2, 其中有林地面积为0.2119hm2, 采矿用地面积为0.2626hm2;排岩场2:长86~90m, 宽为70~80m, 堆高2~3m, 有废石量9000m3, 损毁总面积为0.6291hm2, 其中有林地面积为0.3795hm2, 采矿用地面积为0.2496hm2;排岩场3:长30~40m, 宽为25~30m, 堆高3~4m, 有废石量3500m3, 损毁有林地面积为0.1019hm2;排岩场4:长40~45m, 宽为30~35m, 堆高3~4m, 有废石量4500m3, 损毁有林地面积为0.1343hm2。 (表1)

根据现场调查及预测, 矿山继续开采将新产生废石18730m3, 矿山新产生的废石继续在排岩场1及排岩场4上堆放, 排岩场1上堆放15000m3, 排岩场4上堆放3730m3, 新产生的废石堆放后, 排岩场1上有废石22000m3, 加之在复垦时排岩场2及排岩场3剩余2026m3废石堆放在排岩场1上, 最终排岩场1上有废石24026 m3, 堆高3~4m, 排岩场4有废石8230m3, 堆高4~5m。

对露天采坑进行回填, 露天采坑1需要8748m3废石进行回填, 距其最近的排岩场2有废石9000m3, 因为9000m3>8748m3, 满足露天采坑1的回填需求;露天采坑2需要1726m3废石进行回填, 距其最近的排岩场3有废石3500m3, 因为3500m3>1726m3, 能够满足露天采坑2的回填要求, 剩余2026m3废石堆放在排岩场1上。露天采坑回填总量为10474m3。

预测塌陷区在其沉稳后进行回填, 回填总量为7207m3, 排岩场1及排岩场4上的废石共有32256m3的废石, 可满足其回填需求。

总回填量为17681m3, 矿山原有排岩场的废石充足, 能满足回填需求。

排岩场内剩余废石土, 依地形地势进行就地平整。详见表2。

结束语

岩石平衡分析是土地复垦的一项内容, 也是决定土地复垦是否能够实施规划设计的依据。岩石平衡分析是解决矿区内废石堆和露天采坑平衡的重要分析依据, 只有科学的进行资源平衡分析, 合理的规划设计并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 才能实现最大尺度上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协调。

摘要:岩石平衡的分析是进行土地复垦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摸清项目区的资源状况, 才能因地制宜地对项目区进行科学的规划, 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合理的协调统一和效益的最大化。在最新的《土地复垦条例》 (2011年3月5日国务院令第592号发布) 中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岩石平衡分析作为一个独立章节得到了足够的重视, 以辽东地区某铁矿为例对岩石的平衡分析做详细探讨。

关键词:土地复垦,岩石,平衡分析

参考文献

[1]严志才.土地复垦[M].北京:学院出版社, 1990, 340-344.

[2]郭青霞, 吉谦, 王改玲等.露天煤矿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类型划分[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2 (1) :82-86.

篇4:弃碴场复垦方案

关键词:土地复垦;策略;生态保护

引言

生产建设活动必然会对部分土地带来影响,而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资源开发体系不健全更使得土地破坏程度逐渐加深。为了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必须采取综合性整治措施,使土地维持正常运转状态。土地复垦是优化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以“谁损毁,谁复垦”的原则作为导向[1],让土地资源得以重复利用,可以促使其恢复至良性供求状态,让经济与环境得以平衡发展。

1.土地复垦方案功能定位分析

从具体功能上来看,土地复垦方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为土地复垦工作提供了具体方向。土地复垦方案可促进生态保护工作顺利实施,使得项目布局更为合理。(2)资金链调控作用。土地复垦是一项长期大计,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在复垦方案确定并审批后,生产开发企业需缴纳相应的费用,这成为了主要的土地复垦资金来源,同时也为后续工作展开带来了资金基础。(3)保证复垦与开发可同步进行。土地复垦方案的有效落实让开发企业能够边开发、边复垦,让土地破坏程度得以控制,动态性修复也使得复垦成本得以降低[2]。(4)妥善保护表土资源。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例,在矿产开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大量煤矸石,使得土地资源被占据。若以土地复垦方案为导向则可进行事先计划,通过对表土进行预处理及有效剥离,并储备表土资源,从而提升复垦效率。

2.土地复垦方案实施过程中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1方案编制问题

土地复垦工作涉及面十分广泛,这也给方案编制工作展开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挑战。从资质管理角度来看,相关单位处于较为混乱的局面,并且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单位资质管理制度存在缺失。由于资质管理不够统一,单位综合实力相差较大,甲级单位综合实力远高于乙级单位 [3],分化较为严重。另外,土地复垦方案编制专业人员较为缺乏,使得编制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2.2施工问题

土地复垦方案为施工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导向,但复垦方案周期较长,且会受到环境因素、经济因素等多方因素影响,给实际施工工作带来了不确定性。由于方案具有静态性特征,而实际施工具有较强的动态属性,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复垦方案可能无法与实际施工相匹配,这就导致了错位问题的出现。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基础是预测分析,但是只能对工程情况进行轮廓性的描述,无法清晰地反映工程细节。另外,土地复垦施工并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使得施工部分环节缺乏参考。

2.3组织管理问题

组织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权责关系不够明确。土地复垦涉及部门较多,但是这些单位的职务并不明确,责任制无法贯彻,这使得正常的责、权、利关系受到了影响。(2)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土地复垦需要成立专项管理机构,在此基础上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力度,使得管理工作得以落实。

3. 保障土地复垦方案顺利实施的有效策略分析

3.1完善编制工作

对方案编制工作进行完善,可从源头促进土地复垦方案的顺利实施。首先,政府应该重视并落实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单位备案制度。以制度为导向进行资格审查,从而判断相关单位是否具备编制资格。被确认后,相关单位方可从业,期间不能将编制任务转包,且要求从业单位,按期呈递业绩报告,若业绩审查不合格,相关部门可取消其从业资格。其次,明确从业人员数量及構成,对编制从业人员进行妥善管理。结合实际工作,可动态性调整人员结构及数量,从而满足专业工作所需,保证岗位“有人可用”。

3.2完善工程管理

从工程涉及范围来看,土地复垦工程面向性较大,且工程较为繁杂,数量较多。但从工程等级角度来看,整体工程等级偏低,因此工程难度并不高。为了让工程操作性得以增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1)实施分阶段复垦。在土地资源开发过程中,可对实际破坏情况进行分析,并对相关信息进行整合,从而将土地复垦预分为若干个阶段,各阶段时间周期大致为3至5年。复垦尽可能集中连片,以破坏土地沉降稳定时间作为阶段划分参考。当然,还要结合环境保护及农民实际需求进行综合权衡。(2)完善勘察工作。勘察测量是确保土地复垦工程施工方案与实际环境相互贴合的重要举措,实际工作中应对基准点、水准点、项目区分布、设备情况等进行有效勘测,以此来确定施工环境。(3)重视设计工作。要保证施工设计详细、清晰,在勘测工作基础上对设计工作进行完善,加强图件会审,以设计图为导向,使得施工可以良性运转。

3.3完善组织管理

图1 开发企业复垦工作组织架构图

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土地复垦项目通过实施项目法人代建型管理模式,可以取得较好的成效,具体架构如上图所示。该模式可让开发企业积极参与到复垦工作当中,并增进其土地保护意识。以激励制度为导向促使开发企业主动承担权责,并降低资金成本。另外,该模式确定了各方职责,为专业复垦队伍构建奠定了基础,实现了土地复垦产业链“可持续发展”。

4.结语

事实上,土地复垦经过政府多年完善、优化,已经成为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其中土地复垦方案是保证土地复垦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基础。从客观层面上来看,复垦方案需要对多方因素进行权衡,并以分析结果为参考来进行预测性规划,以详细指标作为衡量标准,为相关监管工作提供一个良性环境,保证复垦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何志颖,刘艳,高倩媛. 浅析基层环境监管体制的完善[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04).

[2] 贺振伟,白中科,张继栋. 中国土地复垦监管现状与阶段性特征[J]. 中国土地科学, 2012(07).

[3] 晋海. 我国基层政府环境监管失范的体制根源与对策要点[J]. 法学评论, 2012(03).

上一篇:七堇年经典名言下一篇:市推广普通话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