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哲理故事:延长距离的美好

2024-04-07

短篇哲理故事:延长距离的美好(精选3篇)

篇1:短篇哲理故事:延长距离的美好

我与晓颖是师范学校时期的同班同学。她是班长,我是班级团支部书记,经常在一起配合工作,接触的机会自然就多些。

晓颖的学习成绩非常好,入学时是我们班级的第一名,当上班长后也没有影响到她的学习,每学期的成绩依然是数一数二。平心而论,她的相貌倒是很平凡,我觉得某种程度上缺乏女人那种抚媚和娇气,似乎有点男人的性格。其实这种类型的女生,很难得到男生的追捧和青睐。

在师范二年级下学期开学不久,我们班级团支部组织开展学雷锋送温暖活动,利用一个星期天休息时间,我动员几个团员青年,也得到了晓颖的支持和响应,我们一起来到学校一位离休的老校长家中义务劳动。帮助老校长家打扫卫生,擦玻璃、扫院子、洗衣服、干零活,里里外外忙乎了一上午。

我是动嘴不动手,指挥同学们干活。晓颖却不同,主动给老校长家洗起了衣服。我说:“班长,不用你伸手,你在这儿坐阵就行了。”

她也很风趣地说:“不行!我也是共青团员啊,归你团支部书记指挥!”

就是通过这次活动,我突然发现我喜欢上了晓颖。

没过几天,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试探着给晓颖写了封信,吐露出我的心声,表达了我对她的爱意。

我当然接到了她的回信。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她拒绝了我,她说在校期间还不想谈这事,怕影响学业。再说,学校也三令五申,禁止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我们学生干部不能带头违反校规。她也谈到对我的印象很好,说我品学兼优,要把精力放在学业上,放在工作中。她说如果有缘,等到我们毕业时再考虑此事如何?

我第一次追求女生就遭到了拒绝,就算是她说的再有道理,我心里也不是个滋味,为此郁闷了很长时间。她说等到毕业时再考虑,我认为她是在搪塞我,分明就是不同意与我相处。

当然,这事并没有影响到我什么。我劝自己,就当我从来没想过这事吧。

我是个要求上进的学生,在师范四年级上学期期末,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时全校学生党员只有我们3人。师范毕业时,我被评为优秀毕业生标兵,标兵只评2名。

要知道那时候凡是谈恋爱的学生,一律不能入党,不能评为优秀毕业生,这是硬杠。有一个学生会干部,就是因为谈恋爱被校方知道后,取消了入党资格。

话又说回来,就在我们即将毕业的时候我处女朋友了,是我们班的学习委员,她追求了我很长时间,最后打动了我,就是我现在的妻子。当时我们没有公开而是秘密地进行,上至学校领导,下至班级老师、同学,没人知道我处女朋友。

可是令我没想到的是晓颖也处了男朋友,是我的同座振南,就是她现在的丈夫。振南是论长相相貌平平,论身高绝对是三等残废,而且是不求上进、不思进取,爱好吸烟、酗酒。特别是晚自习,经常看到他晃晃荡荡、醉醺醺地走进教室,要么前后左右捅捅咕咕,要么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很多女生见到他,就不烦别人,对他嗤之以鼻。他的学习成绩始终排在班级后面,扯班级的后退,没少挨老师的批评。

晓颖为什么会看上他?起因在我。就在我与我现在的妻子确定恋爱关系不久,晓颖找到我说可以考虑个人的事了。我告诉她,我早已改变了主义,不想在同学里找,委婉地拒绝了她。她也很倔强,对我说:“咱们班,你知道我最喜欢谁吗?当然是你!你知道我最讨厌谁吗?你的同桌振南!如果你不答应我,我就嫁给振南!”我当然无法答应她。

当然,晓颖和振南恋爱的事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是振南一次酒后向大家宣布的。那段时间,晓颖也在注意观察我的动向和反映,不管怎样我就是无动于衷。后来,我发现她郁郁寡欢、愁眉苦脸、心事重重。即将离校的时候,振南才告诉我,一次晚上他和晓颖都喝多了酒,在学校南边铁道桥下,他把晓颖拿下了。

就这样,毕业后晓颖远嫁到离娘家千里之外的扶饶县。振南家就住在扶绕县城。他们俩分配到县里一所小学教学。

我和晓颖的娘家在一个县城。我毕业后就直接转行到县委宣传部工作。毕业后,我知道晓颖每逢寒暑假时肯定得回娘家,但她从来不联系我,她还在生我的气。

我们毕业的时候,一次我公出去扶绕县,串联在那的同学聚聚。除了晓颖,该来的同学都到齐了。我鼓捣振南,同学聚聚,就差你媳妇,她如果不来,这酒我肯定不喝!另外一名女同学见状陪振南回到家中,好说歹说硬是把晓颖请了出来。

见到晓颖,我主动伸出右手并向她问好。可是,她并没有伸出手来与我相握。而是斜视我一眼,径直走到我身边挨着我坐下,示意大家喝酒。

我发现她的情绪有点不对头。她先端起酒杯提议:“今天难得同学聚聚,老支书来了,干杯!谁不干杯谁是犊子!”说完就把满满一大杯近4两白酒一饮而尽。没有办法,我连续喝了好几口,总算把这杯酒弄进了肚里。

待其他同学都喝完后,晓颖提议�咳嗽僬迓槐疲缓螅致氏纫灰 ;姑坏绕渌撕韧甑诙疲本妥砹恕�

喝醉了的晓颖不由分说就开始数落起我来。她说这些年为什么不见我?是因为恨我!是因为我,她才嫁给了她并不喜欢的振南,使他远离娘家。她指着我说:“当初我最喜欢的人是你,现在我最恨的人也是你!”

这就是我们师范毕业后,我惟一的一次见到晓颖,而且是不欢而散。

后来,我才得知,晓颖婚后并不幸福。振南天天喝大酒,赌博成瘾,一分钱没攒下不说还欠下了一屁股外债。一次酒后他把学生打坏住进了医院,结果除了给掏药费外,还受到了教育部门的处分。

我们毕业时,我发起了同学聚会,只有振南和晓颖缺席。听说振南得了脑血栓,留下了后遗症,已经病退在家。扶绕的同学说如果不是振南得病,晓颖她们可能过不到今天。

现在,我们大多数同学都已年近半百,有的已经成为了爷爷奶奶、姥爷姥娘。我们毕业很快就30周年了,届时我还想发起同学聚会。这次,我希望一个都不少。

篇2:短篇哲理故事:延长距离的美好

小说集《女喊溪的故事》发表于1991年。同名的短篇小说《女喊溪的故事》围绕可莉菲拉斯在墨西哥的少女时代和在德克萨斯州塞甘镇的婚姻生活以及她不甘婚后寂寞、被背叛、殴打和禁闭的生活而出逃等情节,揭示了女性的社会角色地位,她们和男人以及其他女人之间的关系。《女喊溪的故事》比较集中地叙述了墨西哥女孩克莉菲拉斯走出男权思想的禁锢、获得独立自我意识的过程。克莉菲拉斯因母亲早逝而过早地担当起家庭的重担,她向往美好甜蜜的爱情,希望摆脱家庭的重负和贫穷的羁绊。仓促完婚后,她随在美国工作的丈夫来到了边境以北的小镇。然而,浪漫情怀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显得无助和无奈。语言文化的障碍和经济的拮据使她失去了行动自由,儿子的出生进一步把她束缚在家里,越来越严重的家庭暴力使她浑身伤痕累累,倒是门前那条叫做“女喊溪”的小河给了她安慰,潺潺的流水仿佛女人如泣如诉的哀怨。虽然绝大多数的“越境新娘”都不愿回到墨西哥,以免背上被丈夫抛弃的名声,但是克莉菲拉斯最终在格雷希拉和菲莉赛( 意为“忠诚”和“快乐”) 的帮助下离开小城。菲莉赛开着皮卡车、带着克莉菲拉斯母子经过女喊溪时,情不自禁发出自由的呼喊,这种行动自由、经济独立的女性意识令克莉菲拉斯感到惊奇。菲莉赛的呼喊是对 “哭泣的女人”所代表的传统女性的颠覆,是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控诉,是对男权等级制度的反抗,也是对自由的颂扬。 克莉奥菲拉斯最终也发出欢呼,拥抱自己绽放的自由意识和逃离家庭束缚的勇气。

在整个故事当中,到处可以看到墨西哥的传统。这些传统将女性束缚在无聊的生活和暴力不幸的婚姻当中,同时拉丁美洲的传统也强调父母对于孩子绝对的爱。父亲临别时的话给了可莉菲拉斯逃离暴力的丈夫而回到故乡的勇气和力量。

墨西哥是一个传统男权国家。男性权利的主导地位从可莉菲拉斯婚礼的安排上就可以看到。可莉菲拉斯的父亲同意将女儿嫁给胡安 · 佩德罗,父亲和她未来的丈夫决定要很短的一个订婚之后就马上结婚。女儿只能这么做,因为父亲同意这样。这些男人并没有询问可莉菲拉斯本人的意见,由此可以看出女性在重大问题上是没有发言权的。女儿只能遵从父亲的愿望,和一个自己相识不久的人结婚,离开祖国,到异国他乡生活,虽然此时可莉菲拉斯对未来的婚姻生活还有着美好的憧憬。

墨西哥人的传统给了他们大量时间进行梦想。对于可莉菲拉斯来说,在她长大的那个小镇,没有多少事情可做,除了和姑姑阿姨教母们这家那家地打牌。或者去电影院将这个星期的电影再看一遍;或者去女友的家里看最新的肥皂剧, 学里面的女人梳头、化妆。在可莉菲拉斯的成长过程中,收看浪漫言情剧(Telenovela)是生活中重要的部分。浪漫言情剧是墨西哥制作的一种电视连续剧,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最常见的剧情就是灰姑娘遇上王子,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可莉菲拉斯深受这些浪漫言情剧的影响,当她要和来自德克萨斯的美国人结婚时,她就像是灰姑娘被自己的王子带走一样,就要离开又脏又乱的墨西哥小镇。她期望着她会打扮得像电视剧里的女人们一样,像露西娅 · 蒙德兹,还会有一座漂亮的房子,让自己的女朋友都羡慕。可莉菲拉斯坚定地认为女性只有从与男性的浪漫和性爱中才能实现价值, 浪漫言情剧中的观点:“为了爱受苦也是美妙的”深深地植入可莉菲拉斯的心中。可莉菲拉斯向往甜蜜的爱情,期待幸福的生活。女人应该“相夫教子”,做一个好妻子。这样的观点在可莉菲拉斯的心中深深扎根,并影响了她在婚姻中的地位和表现。可莉菲拉斯长大后,她斜倚在展示纱裙、蝴蝶结和蕾丝花边的窗口,一直等待的、一直低低私语、叹息、 傻笑的,她一直期待的,是激情和激情的出现——是书、歌和言情剧里的那种,某人终于找到了一生的真爱,然后全身心地投入,不惜任何代价的那种。

科琳 · 特拉多是西班牙言情小说女王,是西班牙最多产的作家。可莉菲拉斯很喜欢读言情小说,嫁到美国之后,依然带着科琳 · 特拉多的小说来打发无聊的时光。丈夫对自己进行家庭暴力,起初,可莉菲拉斯保持沉默;可后来家庭暴力不断升级,“他把一本书砸了过来。她的书。从房间的另一端。脸颊上横亘着一道火辣辣的伤疤。这次她可以原谅。 不过更让她伤心的是那事她的书,是科琳 · 特拉多的爱情小说,她现在的最爱……” 科琳 · 特拉多的言情小说是可莉菲拉斯家务之余的重要的精神支柱,在这个时候,她可以沉浸在小说中人物的美好浪漫中。而现实中,她“什么也没有, 除了脸上的伤痕”。

墨西哥人的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可莉菲拉斯基本上不会说什么英语。她无法和周围的人们交流。可莉菲拉斯想要知道女喊溪名字的来历时,她向自助洗衣店的服务员瞿妮打听,瞿妮用一贯生硬的西班牙语问道:“你要知道这个干什么?”由于语言的障碍,周围的人们也无法理解可莉菲拉斯的想法、状况和所面临的问题。丈夫又不允许她给家里打电话、写信之类的。她就被从父母和家庭的温暖和保护中剥离出来,被一桩不太了解的婚姻拉入一个陌生、寂寞和暴力的世界。

可莉菲拉斯从小深受墨西哥传统性思想的束缚。在父亲家中,她料理家务,照顾家人,是个乖巧而顺从的女儿,听任父亲的安排;婚后的生活远不是想象的那样甜蜜,她也努力做一个温顺的妻子。当丈夫第一次打她的时候,她是那么惊异,甚至没有哭,也没有试图反抗。当她还是个新婚妻子的第一年里,她也曾应邀陪她丈夫去参加朋友们的聚会,“她默默地坐在一边听他们聊天,等待着……点头,微笑,打哈欠, 礼貌的微笑,在适当的时候笑出声,靠在丈夫的衣袖上……”。 丈夫简单而粗暴,不懂浪漫,也不准许妻子和在墨西哥的家人联系或是写信。语言文化的障碍和经济的拮据使她失去了行动自由,儿子的出生更把她束缚在家里,越来越严重的家庭暴力使她浑身伤痕累累,门前那条叫做“女喊溪”的小河似乎能给她一点同情和安慰,潺潺的流水仿佛女人如泣如诉的哀怨。

希斯内罗斯在创作中充分利用了墨西哥文化中的女性元素,例如 “哭泣的女人”,并且在这些传统形象的基础上塑造全新的女性形象。《女喊溪的故事》中,女性已经开始摆脱羁绊,寻求对自我文化身份的认同以及更加独立的女性意识。关于“女喊溪”那条小溪的故事,是对在“墨西哥和西班牙流传甚广的一个哭女——劳安的故事”的改编。这个传说故事有着多个版本,但基本情节是,出生于平民之家的劳安,漂亮而傲慢。她用女人的计谋使一个富家子弟爱上并娶了她。她为他生了三个孩子。但丈夫很快移情别恋,爱上了和自己同一阶级的女人,偶尔回家一次也仅仅是为了看孩子们。伤心欲绝的劳安把三个孩子溺死在河里。但疯狂的行为之后,劳安陷入了自责和愧疚的漩涡,也投身到同一条河中。据说,劳安的灵魂每晚都在这条河边呼喊自己孩子的名字。这个故事的主要功能,是要警醒世人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一方面,父母常常告诫自己的孩子们如果行为不良就会被劳安掠走;另一方面,少女们应警惕,不要被地位、财富或其他物质利益、或男人的甜言蜜语引诱,不要随便表现自己对性的欲望。在墨西哥和中美地区的文化中,劳安的故事象征了“被否定和蔑视”的女性气质。其目的就是要强迫女人,尤其是具有相当力量和智慧的女人做出情感上的屈服。劳安因为违背了“妻子”的天职和母性的天性,因而被作为邪恶女性的典型被诅咒要永远承受痛苦,永远哭泣。可莉菲拉斯刚到德克萨斯,就被这样一条美丽的小溪所吸引。 她向当地人询问这条消息名字的来历,却没有人能够告诉她答案。可莉菲拉斯开始思忖那个女人呼喊是出于愤怒还是痛苦,并意识到自己拥有的是一个具有家庭暴力倾向的丈夫。 可莉菲拉斯听到了劳安具有诱惑力的呼喊。但是,可莉菲拉斯没有自己选择像劳安一样杀死自己的孩子并自杀,而是选择了逃离——这是她面对着老家邻居们的议论“背上背着一个孩子,肚子里还怀着一个回家,你的丈夫去了哪?”这是一种耻辱。她做出这样一个决定是由于可莉菲拉斯在“女喊溪”中悟出了更加积极的意义——不是求死,而是求生;不是残忍,而是保护;不是被叛,而是反抗。当她们开过那条小溪时,菲莉赛扯开嗓子大喊了一声,为女性的觉醒而呼喊, 像墨西哥流浪艺人的歌声一样响亮。希斯内罗斯将一个受害者的形象改变为一个采取行动的形象。

随着家庭暴力的升级,可莉菲拉斯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状况。根据墨西哥的传统,女性总是被家庭中的男性角色所保护。可莉菲拉斯的父亲作为一家之主,有义务对自己的女儿进行关爱和保护。在可莉菲拉斯将要走出国门嫁到美国分别时的混乱当中,父亲说:“我是你父亲,我永远不会抛弃你的。”不管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曾经多么爱对方,总有一天那种爱是会变的。但父母对孩子的爱,孩子对父母的爱,却完全是另一回事儿。这是可莉菲拉斯对人生的深刻感悟。父亲对于自己永不抛弃、永远保护的承诺使得可莉菲拉斯有勇气离开充满暴力的不幸的婚姻而回到父亲的家中,在父亲家中,作为唯一的女儿,她将是个公主,受到宠爱。当她搭着菲莉赛的车开过那条小溪的时候,可莉菲拉斯想到了与父亲和兄弟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她喉咙里发出的咯咯声,一连串的笑声,像流水。可莉菲拉斯觉得自己终于自由了。

墨西哥的传统将女性束缚在无聊的生活和不幸的婚姻当中,是墨西哥传统父权思想的受害者。同时墨西哥传统也强调父母对于孩子绝对的爱,父亲临别时的话给了可莉菲拉斯逃离暴力的丈夫而回到故乡的勇气和支撑,从而完成了可莉菲拉斯从逆来顺受到重新审视自我到主动逃离的涅槃。 《女喊溪的故事》充分体现了墨西哥传统的二重性。

摘要:墨西哥裔美国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斯的短篇小说《女喊溪的故事》围绕可莉菲拉斯在墨西哥的少女时代和在德克萨斯州塞甘镇的婚姻生活以及她不甘婚后寂寞、被背叛、殴打和禁闭的生活而出逃的故事,探索女性的社会地位和两性关系问题。整个故事中都可以看到墨西哥的传统,这些传统将女性束缚在无聊的生活和不幸的婚姻当中,同时也给女儿逃离充满暴力的不幸婚姻回到故乡的勇气和精神力量。

篇3:延长双绞线的传输距离

关键词:CSMA/CD;双绞线;傅里叶公式

中图分类号:TP27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17-0024-02

在以太网(IEEE802.3系列)标准中规定,双绞线的最大传输距离为100 m如果超过这个范围,就不能使用双绞线。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如“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光缆等媒介及两端设备”或“临时性机构,没有必要使用昂贵的线缆”,使我们面临难以抉择的境地。

从原理上分析,对于双绞线布线距离的限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以太网的最短帧长和距离超长造成的线缆传输特性下降,下面将分别进行分析。

1以太网中最短帧长对线缆长度的限制

以太网络的工作方式可以简单的使用“载波侦听、冲突检测(CSMA/CD)”来描述。其中的“冲突检测”表示:当某计算机(如:主机A)以广播的形式发送某帧时,在发送的过程中一直检测信道,通过比较发出信号是否与检测到的信号一致,决定发出的帧是否和其他计算机(如:主机B)发出的帧产生了冲突,如果A主机在发送某帧的过程中没有检测到冲突,就认为这一帧发送成功。但是,如果帧与链路的冲突域相比太短,就会出现“冲突检测”失败的情况。

要保证“冲突检测”机制的成功,每帧必须至少可以持续发送2τ时间。τ的大小由网络协议标准定义,当τ确定后,则最短帧长也被确定,反过来一个冲突域的最大范围便被确定。在10 Mb/s以太网中,2τ被定义为51.2μs,最短帧长为64 B,一个冲突域最多由4个中继器组成,进而一个冲突域中的线缆最大长度也会有一个限制。然而随着交换机的普及,可以彻底地摆脱这种限制了。因为交换机将每一段线缆划分成不同的冲突域,并工作在全双工模式下。这样每个主机在收和发的方向都有了一个专用的信道,不再需要CSMA/CD,也就没有了冲突域对线缆长度的限制,所以以太网的最短帧长对线缆长度的限制是可以被解决的。

2随距离增加,线缆传输特性的下降对线缆长度的限制

2.1 信号总体功率下降对线缆长度的限制

正常情况下,五类双绞线的直流阻抗为9Ω/100 m,当双绞线长度不超过200 m时,其直流阻抗在18Ω(9Ω/100 m×200 m)以内。而布线要求总阻抗不能大于19Ω。所以200 m以内双绞线的直流阻抗引起的信号总体功率下降,一般不会影响接收设备对信号的获得,所以在此距离采用五类双绞线布线可以不必考虑直流阻抗的影响。

2.2线缆频率特性下降对线缆长度的限制

根据傅里叶级数公式:

任何持续的数据信号,都可以被分解为正弦和余弦函数的n次谐波。在计算机局域网中,使用双绞线进行基带传输(即数字信号不经过任何调制,而是只经过简单的频谱变换或码形变换后就直接送往传输信道)。这样就可以将双绞线上的传输信号作为方波进行分解,变换为谐波后再进一步研究。

当方波信号通过一个低通信道时,可以等幅衰减通过的谐波数量越多,则接收设备正确识别原始方波信号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信号将难以识别。双绞线的频率特性是一个低通信道,可以等幅衰减通过的谐波数量会随线缆距离延长而下降。下面按照3种不同假设情况进行推导并得出结论。

假设1:

①长度为100 m的五类非屏蔽双绞线;②双绞线上传输速度为100 Mb/s的信号;③双绞线的等幅衰减的带宽为BHz。

推导1:

由于在传输速度为100 Mb/s的以太网中,采用的编码方式是4 B/5 B(即为解决传输中的同步问题,实际使用5 b的码组来编码4 b的实际输入数据),则通信线路上实际传输的方波信号每秒状态的变化次数为125 M,即125 Mb/s。

如果每秒信号变化125 M次,则状态变化8次需要的时间为:8/125 Ms。

根据傅里叶级数公式,一次谐波的周期T为:8/125 Ms;一次谐波的频率f为:125 M/8 Hz。

方波信号(每秒状态变化次数为125 M次)通过长度为100 m五类双绞线后,可以等幅衰减通过的谐波数量N1(个)为:

N1=B/f=B/(125 M/8)=64B×10-9

结论1:

因为假设1符合五类双绞线的布线标准,所以当等幅衰减通过的谐波数量为N1时,接收方设备可以识别。

假设2:

①长度为大于100 m的五类非屏蔽双绞线;②双绞线上传输速度为100 Mb/s的信号;③双绞线的等幅衰减带宽变窄为B/2 Hz。

推导2:

可以等幅衰减通过的谐波数量N2(个)为:

N2=(B/2)/f=(B/2)/(125M/8)=32 B×10-9=N1/2

结论2:

随着双绞线长度的增加,其等幅衰减频宽B变窄后,可以通过的等幅衰减谐波数量也将减少,当N2小于4时输出信号将难以被接收设备识别。

然而在假设2下,很难保证等幅衰减通过足够的数量的谐波。

根据公式N=B/f,当B减少时,只有降低f(即降低双绞线上信号的传输速度),才能保证N不变。

假设3:

①长度大于100 m的五类非屏蔽双绞线;②双绞线上传输速度降为10 Mb/s的信号;③双绞线的等幅衰减的带宽变窄为B/2 Hz。

推导3:

在以太网协议中,10 Mb/s与100 Mb/s为最常见的数据传输速度,所以可以考虑将数据传输速度降为10 Mb/s。

在10 Mb/s的以太网中,采用的是曼彻斯特编码(即为了解决传输中的同步问题,实际使用2 b的码组来编码1 b的实际输入数据),所以通信线路上实际传输的方波信号每秒状态的变化次数为20 M,即20 Mb/s。如果每秒信号变化20 M次,则状态变化8次需要的时间为:8/20 Ms。根据傅里叶级数公式,一次谐波的周期T为:8/20 Ms;一次谐波的频率f为:20 M/8 Hz。方波信号(每秒状态变化次数为20 M次)通过此双绞线后,可以等幅衰减通过的谐波数量N3为:

N1=(B/f)=(B/2)(20 M/8)=200 B×10-9

N3/N1=200 B×10-9/64 B×10-9=3.124

结论3:

即使线缆长度增加导致了等幅衰减带宽变窄一半,但如果将数据传输速度降为10 Mb/s,假设3下可通过的谐波数量N3将为正常情况下N1的3.125倍。在此情况下,接收方设备完全可以识别信号。

根据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在设计一段距离为200 m以内线路的时候,可以使用双绞线进行非标准应用布线,采用以下方法:

(1)为保证整体网络的速度,可以使用接口为10/100 Mb/s自适应的交换机,但将与这条双绞线连接的交换机端口强制设为10 Mb/s和全双工模式。

(2)采用五类或超五类双绞线布线,提高施工工艺,尽量避开强干扰源,以减少线缆性能参数的下降。

在实际工程中,对使用一段长度约200 m的双绞线进行连接的计算机进行测试:①使用IE浏览器访问Internet正常;②使用ping程序进行测试,10 min丢包率为0,结果证明以上分析是合理的。

上一篇:关于报送中国证券期货业解决计算机 2000年工作问题总结的函下一篇:月光曲导学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