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中毒、污染事故预防控制措施

2024-05-07

危险化学品中毒、污染事故预防控制措施(共8篇)

篇1:危险化学品中毒、污染事故预防控制措施

危险化学品中毒、污染事故预防控制措施

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替代、变更工艺、隔离、通风、个体防护和保持卫生。

(1)替代。控制、预防化学品危害最理想的方法是不使用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的化学品,但这很难做到,通常的做法是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品替代已有的有毒有害化学品。例如,用甲苯替代喷漆和涂漆中用的苯,用脂肪烃替代胶水或黏合剂中的芳烃等。

(2)变更工艺。虽然替代是控制化学品危害的首选方案,但是目前可供选择的替代品往往是很有限的,特别是因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地要生产、使用有害化学品。这时可通过变更工艺消除或降低化学品危害,如以往用乙炔制乙醛,采用汞做催化剂,现在发展为用乙烯为原料,通过氧化或氧氯化制乙醛,不需用汞做催化剂。通过变更工艺,彻底消除了汞害。

(3)隔离与屏蔽。屏蔽就是通过封闭、设置屏障等措施,避免作业人员直接暴露于有害环境中。最常用的屏蔽方法是将生产或使用的设备完全封闭起来,使工人在操作中不接触化学品。

隔离操作是另一种常用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把生产设备与操作室隔离开。最简单的形式就是把生产设备的管线阀门、电控开头放在与生产地点完全隔离的操作室内。

(4)通风。通风是控制作业场所中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借助于有效的通风,使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浓度低于规定浓度,保证工人的身体健康,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通风分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两种。

(5)个体防护。当作业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浓度超标时,工人就必须使用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个体防护用品不能降低作业场所在有害化学品的浓度,它仅仅是一道阻止有害物进入人体的屏障。防护用品本身的失效就意味着保护屏障的消失,因此个体就能被视为控制危害的主要手段,而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措施。

防护用品主要有头部防护器具、呼吸防护器具、眼防护器具、躯干防护用品、手足防护用品等。

(6)保持卫生。保持卫生包括保持作业场所清洁和作业人员的个人卫生两个方面。经常清洗作业场所,对废弃物、溢出物加以适当处置,保持作业场清洁,也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化学品危害。作业人员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有害物附着在皮肤上,通过皮肤渗入体内。

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据调查统计资料分析,大多数伤亡事故都是由于过量的或干扰人体与外界正常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引起的。

篇2:危险化学品中毒、污染事故预防控制措施

1事故风险分析................................................27 2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28 2.1应急指挥机构...........................错误!未定义书签。2.2职责...................................错误!未定义书签。3处置程序....................................................28 3.1信息接收与通报.........................................28 3.2信息上报...............................................29 3.3应急响应...............................................30 3.3.1预警响应分级指标..................................30 3.3.2响应分级..........................................30 3.3.3响应程序..........................................30 3.3.4响应的升级........................................32 4处置措施....................................................32 4.1应急处置原则...........................................32 4.2应急处置措施...........................................32

危险化学品泄漏中毒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事故风险分析

公司使用的有毒有害原料主要有:甲苯、乙酸乙酯、丁酯类、丁酮等。

甲苯易造成人体急性中毒:主要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头痛、焦虑、恶心、呕吐、腹痛、便秘等。肝损害一般在中毒数日后出现,肝脏肿大,肝区痛,可出现黄疸。经皮肤吸收中毒者,皮肤出现水泡、水肿、粘糙,局部麻木、瘙痒、灼痛。

慢性影响:有皮肤、粘膜刺激,神经衰弱综合征,血压偏低。还有恶心、呕吐、胸闷、食欲不振、胃痛、便秘及肝大和肝功能变化。

乙酸乙酯的 蒸气麻醉性强,大量吸入会引起急性中毒。液体与皮肤接触会引起皮炎。液体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口服能引起消化道的刺激和腐蚀。

丁酯类具有明显的刺激和致敏作用。高浓度接触直接损害呼吸道粘膜,发生喘息性支气管炎,表现有咽喉干燥、剧咳、胸痛、呼吸困难等。重者缺氧紫绀、昏迷。可引起肺炎和肺水肿。蒸气或雾对眼有刺激性;液体溅入眼内,可能引起角膜损伤。液体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口服能引起消化道的刺激和腐蚀。慢性影响:反复接触本品,能引起过敏性哮喘。长期低浓度接触,呼吸功能可受到影响

丁酮有轻度麻醉和刺激作用,并可引起窒息。急性中毒:出现粘膜刺激症状、嗜睡、血压稍升高,心率增快。高浓度吸入可引起窒息、昏迷。

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中毒事故,对周边会造成影响,属于有条件接受的风险。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操作人员安全教育,避免事故发生。2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详见《综合应急预案》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3处置程序 3.1信息接收与通报(1)报警

事发现场人员或目击者或有关值班人员发现中毒事故,首报120、119,然后立即电话内部报警,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为:公司电话******。外部报警电话:火警:119;救护:120。简要说明发生时间,地点,中毒介质,中毒人数、影响范围及程度、人员伤亡等有关情况。(2)接警

应急救援指挥部值班人员接到事故现场报警后,迅速做出以下反应:

a 问清事故的时间、地点、性质、影响范围及人员伤亡、设施破坏情况,以及汇报人员的姓名、单位、所在位置,并准确详细记录。

b 立即向公司副总指挥汇报中毒事故的简要情况。

c 公司副总指挥立即命令值班员指挥事发现场班组长紧急控制危险源,如危险源难以控制或对控制人员构成威胁后,实施紧急撤离。

d 命令中毒威胁区域的所有人员,按照规定的避灾路线立即撤离。e 副总指挥将事发情况向总指挥报告(3)召集

总指挥接到事故报告后要迅速到达应急救援指挥部,果断判断应急级别,一旦应急确定为现场或全体应急时,立即发出如下命令:

副总指挥、全体成员到事故现场集中。

各救援组长及相关单位负责人根据指挥部命令安排本组成员各就各位,做好应急救援行动准备。(4)通报及警报

a 公司指挥部值班人员按总指挥命令,将当前事发情况立即通知相关单位,并做好通知记录。

b 根据总指挥命令,利用广播、电话等形式及在预警区域、边界设立安全警示标牌,将事故、事件预警情况,事故、事件预警级别,警告周边相邻单位、当地政府、相关场所,以便针对性采取相应措施。3.2信息上报

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事故报告后,区别不同的事故类型启动相应的信息传递方式。当发生Ⅰ级中毒事故时,立即启动现场处置,并在1小时内报汕头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卫生局等,主要内容为:

中毒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部位;事故的简要情况;人员中毒及伤亡情况;已采取的措施;事故初步原因;事故抢救处理及控制情

况;需要有关部门、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等。紧急情况下车间负责人可以越级上报。

报警要求语言简练、准确,并告之报告人姓名及所处地点。3.3应急响应

3.3.1预警响应分级指标

1)一级预警:发生一级危险化学品中毒事故,立即上报地政府,同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启动公司应急预案并协助地方政府的应急处置工作。

2)二级预警:发生二级危险化学品中毒事故,由公司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启动公司应急预案进行事故处理。3.3.2响应分级

根据事故的可控性、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企业的应急响应级别原则上分为Ⅰ、Ⅱ级响应。

Ⅰ级为重大事故,是指公司发生的事故已影响到周边工厂,已不具备处理事故的能力,需要外部进行支援;或中毒事故发生后,已经或即将导致3人以上中毒,或造成经济损失在5万元以上。

Ⅱ级为较大事故,是指公司内发生的事故,在启动预案后能够在公司范围内进行处置的事故。或中毒事故发生后,已经或即将导致3人以下中毒,或造成经济损失在1万-5万元。3.3.3响应程序 1.预案的启动

对符合本预案规定情况的,总指挥应当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2.总指挥组织开展中毒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主要应急措施如下:

(1)预案的启动:根据安全操作规程的技术要求,先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初步处理,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一旦发生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现场作业人员或最早发现者应在第一时间内采取紧急处理,停止进出料。同时向值班室汇报,并准确的报告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和现场状况以及事故造成的伤害程度等情况。报警组在发生中毒事故时,首先报警119请求援助,并迅速向单位领导报告,同时有专人到路口指引消防车进入事故现场。

(3)副总指挥接警接到事故报警后,应立即向应急总指挥汇报,由副总应急指挥迅速通知有岗位,下达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指令,同时发出警报信号,通知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成员、义务消防队和各专业救援队伍迅速赶往事故现场。

(4)总指挥通知有关人员按各专业对口进入紧急状态,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做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队伍立即开展救援,如事故扩大时,应请求相关单位支援。

(5)事故现场消防人员应配戴好相关劳保用品,首先检查事故现场有无昏厥、中毒人员、烧伤和烫伤人员,以最快速度将伤者带出现场,严重者由医疗救护组尽快送往医院救治。

(6)根据现场情况与消防队配合,现场抢救组应立即救护伤员,应根据伤员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对伤员进行清洗包扎或输

氧急救等,重伤员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7)疏散治安组根据危险品中毒事故场所、设施情况及情况的分析,确定事故现场人员的疏散地点、撤离方向、方式及方法,带领现场需疏散人员撤离现场。

(8)当事故得到基本控制后,由企业顾问、保障技术组、安全管理人员、带班班长等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研究制定抢修方案。现场抢救组根据总指挥下达的抢修指令,迅速进行设备抢修,以防事故继续扩大。

(9)当事故得到控制,由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并组织专门的维修队伍对现场设备进行修复,尽早恢复生产。3.3.4响应的升级

事故发生后,现场指挥人员已采取必要的措施,无法控制事态的发展时,应立即撤退抢救人员,请求119、120、110支援,并通知相邻单位做好防范措施,以防事故造成其他损失。4处置措施 4.1应急处置原则

中毒事故应根据先救人后处置、先控制后处置的处置原则。在实施抢险救援中按照预案所设定的分工任务实施扑救,防止事故扩大,并尽可能的排除事故,减少对人员、财产、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4.2应急处置措施

1)发生中毒时,厂区每个员工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根据中

毒的物质种类及特性,需立即按照MSDS处置要求采取措施。车间安全员应立即向应急指挥办公室报告事故情况;

2)总经理接到报警电话,立刻指挥应急现场指挥部、监督检查人员,并立即前往厂区指挥救援。

3)当物料发生泄露造成人员窒息昏迷,救治人员要立即将受伤人员转移到空气新鲜的空旷场地,进行抢救,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将伤者送往医院救治;其他救援人员用防毒面具、湿毛巾、口罩等物掩住鼻口,进入有毒区域打开窗户、排风扇通风。若发生喷溅事故时,救治人员立即用清水冲洗被溅人员,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阻止原料外溅,防止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

4)救援过程中,资金后勤组负责提供防毒面具、同时指导救援人员正确指导或控制中毒的发展蔓延或避免再次发生中毒。

篇3:危险化学品中毒、污染事故预防控制措施

1 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依据相关的统计分析数据可以了解到, 造成我国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交通事故、环境违法、设备故障以及操作不当等多种因素引发的。而在这些因素中, 交通事故主要是由人操作行为的不规范以及物体使用不安全的状态所引发的, 比如在一些特殊的交通要道上, 驾驶员在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过程中, 不清楚当地的路况, 而且严重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 在驾驶的过程中, 出现轻浮的情况, 从而引发了严重的交通事故, 车辆中的危险化学品大量的流出, 就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所谓的环境违法行为就是指一些废水以及废气不按照国家的标准进行排放, 也就是所谓的非法排放。非法的废水以及废气排放, 会造成地下水以及地表水的污染, 同时也会使得土壤受到严重的污染, 从而就会引发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事故。

所应用的存储危险化学品的设备较为落后, 没有严格的按照既定的设计要求来对存储设备进行设计, 久而久之就会引发严重的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事故, 而事故一旦出现, 就会对人们以及自然环境都造成严重的影响, 从而阻碍社会以及经济的发展。

而操作不当就是指代的操作上的失误以及操作的不规范等, 如果相关的操作不当或者是不规范, 就会使得一些化学危险品废弃物进入到河流或者是空气中, 从而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使得人们的生活环境恶化。

2 事故的危害和影响因素分析

危险化学品的性质以及环境特点等方面都对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事故所能够造成的危害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而且水文方面的特点以及环境的因素与化学危险品环境污染事故的危害也有着一定的关系。

2.1 物质性质

从这方面来看, 属于气体的污染物在扩散到大气中后以及在事故发生后, 污染物流入到河流以及土壤中, 就会造成严重的污染产生, 而且污染的程度大小则取决于这些污染物的毒性大小, 如果污染物的毒性较大, 就会使得危害更为严重。由于水体有自我净化的作用, 一些污染物会得到有效的净化处理, 但是如果污染物的毒性过强或者是污染物过多, 超出了水体的自净化能力, 就会使得水体中的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而针对土壤污染来说在, 危险化学品主要分为有机污染物以及无极污染物这两类, 根据不同的污染物种类, 会使得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事故所造成的影响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2.2 气象特点

大气污染事故的发生, 会受到来自风以及大气稳定性等因素的影响。通常而言, 风力越大, 那么大气污染所造成的危害程度会越低, 而当风速较小而稳定性较高的情况下, 事故所能够引发的危害会相应的提升, 这是因为, 在风速较小的情况下, 污染气体不容易飘散开来, 而且污染气体的浓度会逐渐的增加, 也就是说, 很容易引发区域性的气体污染浓度过高情况的出现。而当污染物气体出现在上风口的方向时, 则很容易使得污染气体被输送到下风口处, 也会使得下风口人们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 会使得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危害。

2.3 水文特点

从水文特点看, 如果受纳水体流速和流量大, 水体中污染物浓度稀释扩散能力随之加强。

2.4 周边环境

从周边环境看, 大气污染事故的发生受事发地地形、事故排放源与周边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的距离有关。一般来讲, 低洼地形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 事故排放源与周边居民区的距离较近容易对人群造成危害。

3 预防策略

交通事故、环境违法、设备故障以及操作不当。

3.1 交通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预防策略

交通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事故越来越多, 监管难度很大, 环保部门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事故信息, 往往贻误最佳处置的时机。目前危险化学品交易运输申报制度应于环保部门联网, 便于环保部门掌握交易物品类型、数量、运输车型。行驶路线等环境监管资料, 便于对运输车辆进行有效监管。

3.2 环境违法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预防策略

加大环境执法的力度, 落实责任追究。加大对排污企业的监管力度, 加强和规范建设项目的审批和管理, 严厉打击企业违法排污行为。建议在工业污染源排放申报登记的基础上, 配合环境应急响应系统的建设, 开展危险化学品生产、仓储和销售企业的专项调查, 摸清辖区内所有危化品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 企业规模、场地范围等环境监管要素, 帮助企业制定环境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3.3 设备故障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预防策略

加大对企业的宣传力度, 让企业经营者认识到危化品的环境风险, 提高自觉意识, 定时检修设备和及时更换, 严防设备老化或故障导致的跑冒滴漏, 从而预防备故障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

3.4 操作不当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预防策略

安全生产是预防环境污染事件的重要前提, 制定严格的操作流程和规范, 责任落实到人。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 定期进行考核,

4 结论

综上所述, 造成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事故出现的因素有很多种, 而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事故一旦出现, 就会对自然环境以及人们的身体健康都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 因此, 应该在全面分析各种引发因素的前提下, 积极采取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 以防止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事故的出现, 从而推动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敬灿, 梁文艳, 张立秋, 时圣刚, 封莉, 孙德智.危险化学品污染事故统计分析及建议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3 (S2) .

[2]吴宗之, 张圣柱, 张悦, 石超, 刘宁, 杨国梁.2006-2010年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分析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1 (7) .

篇4:危险化学品中毒、污染事故预防控制措施

【摘要】临床上口腔颌面部损伤主要有牙及牙槽突损伤、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颧骨及颧弓骨折、上下颌骨骨折、鼻骨骨折等。对于口腔颌面部损伤的患者一定要进行及时的医治,避免为患者造成更严重的伤害,影响患者的面部容貌及生理功能。对于口腔颌面部损伤的患者一般采取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两种,在手术治疗中避免患者感染,对感染因素进行预防是非常重要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损伤 手术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637-02

颌面损伤伴有牙齿的损伤,会将牙齿的碎片折断,并且压岁片还会向邻近的组织扩散,造成人体面部组织的损伤,并将牙齿中的细菌引入到深层组织中,造成人体面部组织感染。颌骨骨折边缘的牙齿偶尔会导致股创感染,导致骨折移位,影响患者的面部美观。口腔颌面部位于上呼吸道,损伤时会导致面部组织的移位或者出现肿胀,其产生的血块凝固会影响呼吸道的畅通。口腔优势消化道的入口,损伤后会使口腔失去正常的功能,导致人们不能正常的进食,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口腔颌面部损伤会给患者带来很多危险因素,因此,要通过预防和控制将这些危险因素规避。

1、手术感染危险因素

影响手术出现感染的因素主要分为几个方面,分别为患者自身的因素、手术过程中的因素及其他影响因素。

1.1患者因素

人的口腔中有很多种致病的微生物,在进行口腔诊治的过程中,最容易进行疾病传播的就是患者的唾液与血液。老年人、儿童及体弱的患者自身的免疫力较低,肥胖患者因为本身的脂肪组织的影响使供血量相对的减少,所以这几类患者非常容易发生切口感染;患者如果患有慢性疾病则会因为发生切口感染引起伤口不愈合。

1.2手术因素

手术中容易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切口的类型、无菌处理、手术用器械管理不当、手术时间较长、空气污染及清创不彻底。

进行口腔颌面部损伤手术采取的切口主要是污染切口或者是清洁/污染切口,这些伤口都非常容易引起感染;进行手术的医护人员如果对无菌操作意识不够,在手术过程中没有按照无菌手术的要求操作,那么也容易引起患者出现感染;另外,手术中使用的器械,特别是接触患者的口腔及鼻腔的器械没有进行消毒,也会造成患者发生手术感染;在手术时,由于其他的因素引起手术时间的延长,时间越长,在患者手术创面滋生的细菌数量也就越多,损伤组织经过长时间的暴露等其他的因素导致的手术时间延长都会降低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在手术中会使用到电钻、电凝等产生的飞沫和烟雾也会造成空气污染而发生患者感染;如果手术中对于伤口的清创不够彻底,遗留异物及止血不彻底等都有可能会成为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

1.3其他因素

手术中引起患者感染的其他因素主要包括:对手术室及器械的消毒和灭菌不够彻底而引起感染;没有为患者及时的使用抗菌药物而引发的感染;患者的体温降低从而加大了伤口感染的机率;患者的伤口内有异物从而引起患者发生了感染。以上几种影响因素对于手术中的患者发生感染的机率影响性也是很大的,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在进行口腔颌面部损伤手术的时候,容易导致有异物阻塞在口腔内部,在手术过程中的血凝块、骨头的碎片和牙齿的碎片容易进行呼吸道,发生阻塞的现象,导致患者发生窒息的危险。在进行口腔颌面部损伤手术的时候,如果颌面发生了骨折,下颌骨体前方的骨折部分就会移动到颌肌群中,导致舌头整体向后移动,导致压迫产生窒息的危险,在颌骨发生骨折的时候,颌骨会受到重力,导致呼吸道的阻塞,发生窒息危险。在进行口腔颌面部损伤手术的时候,患者容易将血液、唾液等吸入气管中,导致患者出现窒息问题。

2、预防及控制措施

2.1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主要是對手术室的环境管理,在手术开始时就要对手术室内的环境开启净化管理,对手术间进行清洁,对患者的接送采用对接车,防止来自地面的细菌感染源,手术人员、患者及污染物一定要按照严格的通道进行输送,保证手术室内的环境,避免患者在医院出现感染。

2.2人员管理

对于手术过程中的人员数量一定要尽量的减少,同时降低人员的流动,并且医护人员在进行手术及护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操作的规程严格执行,避免出现人为因素的感染发生。

2.3无菌管理

手术过程中使用的器械均要无菌,并且严格控制手术室的门,要保持关闭的状态,严格的进行无菌操作。

2.4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患者在手术中出现感染,可以对患者使用预防感染的药物,在手术开始的半小时,可以为患者使用有效的抗菌药物,在手术的过程中也可以进行适量的剂量追加。

在手术前要对手术中使用的物品准备齐全,这样有利于减少手术时间,进而减少了患者的出血量及损伤组织的暴露时间,最终达到减少细菌感染发生的机率。

对患者的伤口进行有效的情况也可以降低患者出现感染的机率。可以为开放性创伤的患者使用3%的过氧化氢冲洗伤口,在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大量的冲洗,同时对于伤口内的异物及坏死的组织进行清理及去除,利用吸引器将产生的烟雾和飞沫及时吸走,降低手术中空气因素引起的伤口感染,并要注意在进行缝合时,一定要保证止血彻底、缝合紧密。

在手术过程中除了要对手术环境及手术人员进行仔细的管理外,同时对于患者的体温也要进行严密的监控,注意在手术结束后保持患者的体温,防止患者由于外界温度的降低而延长了麻醉苏醒期,这对于感染的预防是非常不利的。

在手术后对伤口进行换药及敷料时,也要严格遵守换药的流程,并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严格执行,可以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的伤口分泌的物质要进行有效的微生物培养,这样可以根据报告对于患者进行及时的诊断及治疗,保证手术效果。

讨论

出现了口腔颌面部损伤,由于伤口经常会出现污染及异物的引入,所以非常容易引起患者出现伤口感染,所以在对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进行及时治疗的同时也要保证预防感染措施有效的进行。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有很多因素都会引起患者发生感染,患者的年纪、病史,手术中切口的类型、无菌处理不当、手术用器械管理不当、手术时间过长、空气污染及清创不彻底等都是引起患者出现感染的因素。感染对于手术的治疗效果及患者的后期恢复都是非常不利的,所以降低患者出现感染的机率,是我们进行手术治疗要处理的关键问题。对手术环境、器械、人员等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控制,减少认为因素造成的感染的发生机率。

从本文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患者的年纪、病史对于感染的发生是有很重要的影响的,所以在对老年患者,特别是有糖尿病史的患者在进行口腔颌面部手术治疗是一定要加强对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历建英,王淑艳,历凤,口腔颌面部损伤手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控制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9).4261

篇5:预防窒息中毒事故安全措施

1、加强通风,保证井下各通风地点有足够的新鲜空气,并将各种有害气体冲淡到安全浓度以下。为实现这个目标,矿井要完善通风系统,消灭的自然通风,坚持使用机械通风。有条件形成正规采煤面的,要保持一条通到进风巷,一条通到回风巷的二个安全出口。无法形成正规采煤面的采煤工作面和所有掘进巷边都要配备足够功率的局扇和相应的风茼,并加强局部通风的管理,不得随意停开局扇。

2、矿井通风系统要完整独立,不得与其它矿井共用。采空区以及报废巷道必须及时封闭,这样可有效防止其它矿井的灾害涉及自己矿井,同时提高通风效率。密闭使用不燃性材料建筑,严密不漏风,密闭内有水的设反水池或反水管。矿井应当具备完整的独立通风系统

3、加强通风设施管理。临时停工的地点,不得停风,否则必须切断电源、设置栅栏、揭示警标,禁止人员进入。控制风流的风门、风窗和风桥设置合理,墙体用不燃性材料建筑且严密不漏风,风门但不少于2道,并可自动关闭。

4、局部通风机要使用矿用型。压入式局部通风机和启动装置必须安装在进风巷道中,距回风口不得小于10m,不发生循环风,安放时必须垫高,离地面(轨面)高度大于0.3m。风茼出口风量和到工作面的距离符合作业规程的规定,一般不大于6米,吊挂要平直。导风茼要采用阻燃性材料制作。

5、爆破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放炮后必须持续通风半小时以上,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降到安全浓度后人员才可进入爆破地点。

6、长期停风的地点,有毒有害气体大量积聚,氧气严重不足。恢复这些地点的作业,事先必须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报矿井的技术负责人批准,并严格执行。

7、严禁使用3台以上(含3台)的局部通风机同时向1个工作面供风。不得使用1台局部通风机同时向2个作业面供风。

8、加强测风测气工作,配备足够的专职瓦斯检查员和瓦斯检测仪器,实行瓦斯检查制度和矿长、技术负责人瓦斯汇报审查制度,矿井测风记录和瓦斯检查记录必须按规定认真填写,记录必须“三对口”(即板、记录本、报表数据要一致)。测风每旬测一次,瓦斯浓度在低瓦斯矿井每班至少测2次。发现异常情况,必须立即报告矿井主要负责人并采取撤出作业人员、断电等相应安全措施。

煤矿必须实行瓦斯检查制度和矿长、技术负责人瓦斯日报审查签字制度 矿井应当配备足够的专职瓦斯检查员和瓦斯检测器

9、煤层易自燃的矿井,要加强井下CO检测,一旦发现CO浓度超标,要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安全措施。

10、未冒落的采空区一般都积聚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采煤面、掘进面贯通采空区时,要立即撤出作业人员,加强通风,经检测,有毒有害气体降到安全浓度后方可重新进入作业地点。

篇6:危险化学品中毒、污染事故预防控制措施

(一)中毒事故容易发生的部位:

1、地下室和密闭房间内;

2、储存油漆等有毒化学物品的仓库;

3、人工挖孔桩井下及地下室防水作业。

(二)职业中毒事故的预防措施

1、根除毒物。从生产工艺流程中消除有毒物质,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是最理想的防毒措施。

2、降低毒物浓度

(1)革新技术,改造工艺。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流程,避免开放式生产,消除毒物逸散条件。有可能采用遥控或远程控制,最大限度减少工人接触毒物的机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亦可从从根本上控制毒物的逸散。钢结构的防锈、装修内墙选用无毒无害环保涂料,道路沥青铺设应选用新型的无毒沥青。

(2)通风排毒。安装通风装置时,首先考虑毒物逸出局部就地排出

尽量缩小其扩散范围。最常用的是局部抽出式通风。在地下室和密闭房间内作业以及储存油漆等有毒化学物品的仓库,都必须安装通风设备,保持新鲜空气流通。局部排毒设备的结构和样式,以尽量接近毒物逸出处,最大限度阻止毒物扩散,而又不妨碍生产操作,便于检修为原则。经通风设备排出的废气,要加以净化回收,综合利用。当建筑物地下室外侧回填土方仅剩下候浇带部分,而且正要进行该部分的防水施工时,必须定时监测防水材料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浓度,并采取适当的通风措施。

(3)建筑布局卫生。不同生产工序的布局,不仅要满足生产上的需要,而且要考虑卫生上的要求。有毒逸散作业,应单独的房间内;可能发生巨毒泄漏的生产设备应隔离。使用容易积存或被吸附的毒物(如汞)或能发生有毒粉尘飞扬的工房,其内部装修应符合卫生要求

3、搞好个体防护和个人卫生。除普通工作服外,对某些作业工人还需特殊质量和要求的防护服装、防毒口罩、防毒面具。应设置清洗设施、淋浴室及存衣室,配备个人专用更衣箱。接触经皮肤吸收及局部作用危险性大的毒物,要有皮肤洗消和冲洗眼的设施。

4、增强体质。合理实施有毒作业保健待遇制度,因地制宜开展体育活动,注意安排夜班工人的休息睡眠,做好季节性多发病的预防。

5、安全卫生管理。对于特殊有毒作业,应制定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及时调整劳动制度和劳动组织。

6、健康监护与环境检测

(1)实施就业前健康检查,排除有职业禁忌症者(心脏病、高血压、过敏性皮炎及有外伤者)参加接触毒物作业。

(2)按规定进行环境检测,定期检测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毒物浓度,在人工挖孔桩井下作业施工中,当井深超过5米,每天下井前必须进行有毒气体或缺氧检测,符合标准后才能下井作业,否则应采取井下换气措施,直至符合要求才能下井作业。进行人工挖孔桩井及地下室有毒有害防水材料施工时,应设置临时通风排气设施,作业人员应适时轮换,并保持监护人员与操作人员及时联络,以免发生意外。

(3)坚持定期健康检查,尽早发现工人健康受损情况并及时处理。食物中毒事故的预防措施

1、应当有与产品的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加工、储 存、等场所,门、窗、锁要牢固,钥匙要专人保管。

2、保持食品加工场所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消除蚊子、苍蝇、老鼠、蟑螂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孳生条件的措施,与有毒、有害场所保持规定的距离。

3、应当有相应的消毒、更衣、清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洗涤、污水排放、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施。

4、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应当合理,防止生食品与熟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触毒物、不洁物,食品过夜要上锁封存。茶缸、饮水热水器必须上锁,钥匙由专人保管。

5、设置卫生消毒柜。盛放直接入口的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其他用具必须洗净保持清洁。

6、用水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7、卫生许可证要挂在显眼处,从业人员每年进行健康体检,持有效合格的健康证上岗。食品生产人员应当经常保持个人卫生,穿戴清洁工作衣帽。非厨房工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厨房。

8、生、熟食物要定点采购。

9、从市场上购买的蔬菜要先用清水洗净,浸泡约半小时后,用开水烫过才炒或煮。

10、切菜的砧板、盛食物的容器要生熟分开,碗、筷洗碗布要经常消毒。

11、所有食品均应实行72小时留样。

12、不进食含有毒素的食物,如河豚、发芽的土豆、和发霉的米面、花生、瓜菜等食物。13不要自行乱采摘、进食野外的野生蘑菇。

14、不售卖、食用腐烂变质或过期的食品。隔餐的饭菜要加热煮透才食用。

15、不食用因病因毒死亡的禽畜和已死亡的鱼虾或贝类等水产品。发生食物中毒事故的应急救援措施

中暑事故的预防及救援措施

1、食物中毒的症状:表现为病急骤,轻者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现象;重者出现呼吸困难、抽搐、昏迷等症状,如不及时抢救,极易死亡。

2、食物中毒的特点:

(1突然暴发。在短期内(一般2-24小时)有多人发病,所有发病者与进食某种食品有明显关系。如果停止食用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则发病迅速停止。(2)发病者多是在同一食品单位进食同一种食品。进食量多的人病 情较严重。

(3)细菌性食物中毒多发在夏、秋季节。误食毒蘑菇中毒多发在春、夏多雨及暖湿季节。

3、一旦发生食物中毒,要立即报告当地卫生局和防疫站。中毒者应及时送医院治疗。在送医院前,如果发现中毒者口服的毒物并非强酸、强碱或其它腐蚀物,有清醒合作,可即让其饮水2-3碗,至感觉饱为止,随即用手刺激其咽部与舌根,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而发生呕吐,将毒物吐出。

(1)催吐:如果食物吃下去1-2小时内,可使用催吐方法。立即取食盐20克,加开水200毫升。冷却后给患者一次喝下,如果不呕吐可多和几次,迅速促使其催吐。亦可用生姜100克,捣烂取汁用200毫升温水冲服。如果吃下去是变质的荤食品,则可用十滴水来迅速催吐。有的患者还可以用筷子、手指、鸡毛等刺激咽喉,引发催吐

(2)导泻:如果误食中毒食物时间已超过2-3小时,而且精神较好则可服用导泻药,促使中毒食物尽快排出体外,一般用大黄30克,一次煎服。

(3)解毒:吃了变质的鱼、虾、蟹等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100毫升,加水200毫升,稀释后一次服下。此外还可用柴苏30克,生甘草10克一次煎服,若是误食变质饮料和防腐剂,用鲜牛奶或其它蛋白质饮料灌服。

4、如果经过上述急救,症状仍未好转,或中毒较重者,应尽快送医院治疗。

5、当发生职业中毒事故时,首先必须切断毒物来源,立即使患者停止接触毒物,对中毒地点进行送风、输氧处理,然后派有经验的救护人员佩带防毒面具进入事故地点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流通处,使其呼吸新鲜空气和氧气,并对患者进行紧急抢救。

6、在切断毒物来源之前,严禁任何人未佩戴防毒面具进入现场抢救。

7、抢救人工挖孔桩井下及地下室外壁下的中毒、窒息者时应用安全带系好两腿根部及上体,避免影响其呼吸或触及受伤部位。8应急救援工具:

篇7:危险化学品中毒、污染事故预防控制措施

一、危险化学品运输的现状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在运输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危险化学品的潜在危险性是由化学品本身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决定的,它是发生危险事故的内在条件,但危险化学品是否发生事故的决定因素在于其所处的外部条件以及对诱发事故的外部风险因素的控制力度。据分析表明,在危险货物的生产、运输。储存、使用等各种条件下,在运输过程中所发生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40%以上。2008年,涉及危险化学品运输的道路事故总数为533起,造成264人死亡,627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627万余元。

危险化学品事故会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处置危险性大、难度大。因此,我们研究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力图提出事故预防措施,杜绝隐患,防患于未然。我们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做好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运营管理;二是提出有效的事故预防对策。

二、危险化学品运输存在的问题

危险化学品运输在道路运输体系中深具危险性的活动,国家对道路危货运输出台了法律法规进行专门规定,进一步强化对道路危货运输的管理力度。但由于法规等规定的局限性、执法人员对法规等规定的理解不同、运输经营者落实法规等规定不到位、危险化学品运输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等原因,导致在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或漏洞,亟待加以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一)管理措施落实不扎实

经济的发展,危险化学品被用于越来越多的工业生产,危险化学品的流通运输也不可避免,许多人为了从中物流的收益中分得一杯羹,纷纷成立企业以谋利。往往这些企业虽然根据《道路运输条例》有运营的资质,但是规模小,没有走向

专业化。小企业囿于资金的限制和出于运营成本的考虑,且管理通常较随意,它们配备的管理人员数量少,专职的安全人员配备不到位,一些车辆既从事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同时又从事普通货物的运输,没有一整套有效的管理机制。根据交通部《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第十条第七款要求危险货物经营的企业“具备停车场地、专用停车区域和安全防护、环境保护、消防设施设备的证明材料”,该规定没有明确“安全防护、环境保护、消防设施设备的证明材料”是指哪些材料?材料中要体现哪些内容?认定和出具这些材料的主体机关是谁?1这些疑问导致各地的做法不一,从而对运营企业在准入上的标准也执行不一,在一定程度上致使管理混乱。

(二)安全监管不到位

一些企业由于规模小、缺少专业性知识的管理人员,组织机构、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导致企业安全管理不力,措施难以到位。目前一些没有运营资质的个人采用了挂靠的经营方式,许多企业采用了租赁、承包的经营方式,使得安全管理中存在着“以包代管”的现象。

一些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对车辆运营状况缺乏技术管理和动态监管,不能及时掌握车辆技术状况完好程度。有的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没有按照国家标准GB/T18344—2001《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强制维护、定期检测、视情修理”的规定对车辆进行维护、检测和诊断,或者维护检测和诊断仅仅流于形式,造成车辆出车时技术性能没有保证。驾驶员在出车前也没有对车辆的安全状况引起足够的重视。企业往往只重视事后的事故处理,疏于事前的安全教育、制度的制定和落实以及事故的防范。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存在一些企业未申领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进行运营的现象;存在承运人擅自变更运输通行证规定的运输车辆、驾驶人、押运人员、运输时间和运输线路的现象;存在危险化学品混装、超载的现象。

(三)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不强

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不到位。对危险化学品运输从业人员进行经常性培训教育的主体应是企业,但企业组织培训教育往往只注重形式,不重视成效。对组织学习不重视,有的培训内容简单、学习内容单一。

一些从业人员专业知识不扎实,存在极少数没有这方面知识的驾驶人、押运人,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的泄露或燃烧等状况,不能在第一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阻止事态扩大;有的驾驶人、押运人对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规定缺少了解,违反

法律规定,违法运输;还存在疲劳驾驶、超速行驶、强行回车、酒后醉驾的现象,这些都容易导致交通事故从而引发危险化学品事故对人们的伤害。

(四)现行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现行法律法规规定了一些运管部门日常监管的内容,但规定较为分散且内容不够明确,在日常的工作中,对一些问题运管部门或者相互推诿,或者越权管理,或者无人问津。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对危险品运输企业的消防监管责任的规定不明确,易造成监管工作脱节。按现行法律法规规定,交通、交警部门只能对违法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实施处罚,相当一部分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将危险化学品配载给无运输资质的运输企业或车辆运输,仅靠交通、交警部门路面巡查根本无法从源头上解决违法配载问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违法运输车 辆要实施驳载,对既无运输工具,又无储存、停放场所和驳载设施设备的交警、交通运管部门无疑是两难的。一旦明知违法运输不查处或查处整改不到位而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又都将受到责任追究。

三、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运营管理措施和事故预防对策

运营管理措施和事故预防对策是相辅相成的,运营措施属于宏观行政手段,有资料显示,这些年来所发生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事故中,有一半以上的事故原因都可直接或间接归因于宏观管理不善,可见运管措施若能贯彻到实处,能在很大程度上预防事故的发生。企业是整个危险化学品运输的主角,它们对设备的改善、对安全的重视、对人员的培训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安全和畅通。同时,我们应该重视科技力量的投入,多方位多手段的关注危险化学品事故,运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专家系统(ES)、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等技术,建立危险化学品运输及事故应急救援系统,及时处理和救援疏散,避免危险化学品进一步泄漏扩散或爆炸而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我们要多管齐下,确保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安全有序,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运营管理措施

1、强化源头管理。

(1)严格审批手续。各级职能部门应建立各类危险化学品运输审批制度,确保有专门领导和专职人员负责。严格按照经营许可条件,把好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经营资质关,必须严格按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从车辆、设 备、人员和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把关,坚决不让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入门。对于已经从事道路普通货物运输的企业,要增加危险货物运输业务的,必须按条件严格审批;对于已经取得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许可的企业,也必须按规定定期进行经营资质核查,避免出现因人员变动、车辆设备变更、安全管理混乱而达不到经营资质的要求;对于不符合经营资质条件的企业,要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或整改后仍不能达到要求的,要清退出运营市场。

(2)建立档案制度。要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档案和驾驶人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精细行业档案:实现纸质与电子“双档案”,企业一户一档,车辆一车一档,从业人员一人一档,对档案配专人管理,实现档案快捷地统计分析和明细查询。2

依法加强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注册登记、检验及报废回收工作,对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对驾驶人加强准入管理。

(3)完善标志标线。人口密集、商业集中等繁华地段,要完善和标注好禁行标志标线,向社会公布,严禁危险化学品车辆进入,以防危险化学品车辆进入此发生事故,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损失。

(4)落实安全检查。定期对运输危险化学品的企业进行检查,检查车辆和驾驶人是否证件齐全、资质合格,检查运输车辆性能是否完好、是否专车专用,如若发现有任何问题,应立即敦促整改,并上报。

2、强化日常安全监督检查。

(1)加强路面管控,选派足够警力在重点路段、重点时间,查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及驾驶人的交通违法行为。对违法行为要立即查处,教育与处罚相结合,不可偏废其一。定期开展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无证、不按运输通行证内容、未随车携带运输通行证明运输及未经批准进入限制通行区域、不配备押运人员等违法行为,最大限度地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定期组织对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危险货物货运站场、危险货物货运集散地等有关单位和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对安全管理混乱、违法经营、无证经营、违章操作等现象从源头严肃查处,责令改正,改正不到位的坚决取缔。

3、强化民警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查处事故的能力。

危险化学品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由于没有普遍的专业知识培训,民警对危险化学品认识了解甚少,形成了客观上对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处置方法不会甄别,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打击有疏漏。因而各级公安交警部门要重视民警危险

化学品专业知识的培训,邀请专家讲解危险化学品的识别和应急处置措施,使广大民警特别是一线巡逻民警成为素质过硬、业务知识过关的真正能够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能手。

4、加强专业技术知识培训,提高危险化学品运输从业人员安全运输水平。

交通事故的发生除了与车辆技术状况相关外,与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是密不可分的。加大对驾驶人和押运人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办事,出车前要先对车辆及货物进行检查,如若发生事故也能及时反应做出救援行动。总之,“事在人为”,要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做好人才的培训工作,使从业人员技术熟练、专业知识过硬、反应敏捷、责任心强。同时,加大对从业人员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救护知识培训和训练,以便在发生事故时能使损失降至最低。依靠基层党组织、街道组织、各部门的基层组织,取得他们的重视、支持和配合。

5、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全方位为危险化学品运输保驾护航

(1)GPS—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基本原理是测量出已知位置的卫星到用户接收机之间的距离,然后综合多颗卫星的数据就可知道接收机的具体位置,它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测量、可以同时不限人数使用的特点。在每台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上安装一台GPS,就可以实现对车辆的实时监控。车辆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出现事故指挥中心都可以第一时间作出救援反应,指挥救援人员前往何处进行救援。

(2)GIS—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以测绘测量为基础,以数据库作为数据储存和使用的数据源,以计算机编程为平台的全球空间分析即时技术,GIS 具有空间数据的获取、存储、显示、编辑、处理、分析、输出和应用等功能。3

控制中心可以对交通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借助人工的帮助,将路网信息进行

整合处理,反馈路网信息给驾驶者,让驾驶者选择最有利的行驶方案,使得风险降低,提高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

(3)ES—专家系统。汇聚专家们的知识,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方式,将其保存和习得并放置在计算机设备中,以便在有需要时使用。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涉及事故的救援、受损车辆和危险化学品的处置、周围人群的疏散、环境的恢复等一系列问题,这就需要不同的专家及时赶赴现场,但这往往又难以做到。而专家系统汇集各领域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在紧急情况时能提出较为全面的救援信息,为作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因而我们需要积极组织研讨会,开展各相关领域间的学术和经验交流,为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预防和处置出谋划策。加大教育力度的投入,为专家的学术研究提供物质支持。

(4)ITS—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

4第一,ITS中有先进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ATIS),ATIS是建立在完善的信息网络基础上的,交通信息中心通过设置在道路上、车上、气象中心的传感器和传输设备,可以获得各地实时的交通信息、天气状况,该系统得到这些信息并经过加工处理后将其反馈给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驾驶人,让驾驶人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出行的时段和路线。

第二,ITS中还有先进的车辆控制系统(AVCS)。AVCS中的车辆辅助安全驾驶系统,由车载传感器、车载计算机和控制执行机构等部门组成。行驶中的车辆可以通过车载传感器测定与周围车辆以及道路阻碍物的距离或其他一些危险情况,而车载计算机则进行处理,对驾驶员提出警告。中长途的运输,驾驶员难免会有走神的情况发生,偶尔的不留神可能就会酿成事故,AVCS研发和推广应用能及时提醒驾驶员危险情况,遏制事故的发生。

第三,ITS上的传感器,能及时发现化学物质的泄露,发出警报,提醒驾驶者和押运人员采取措施,遏止化学品泄露的扩散。

56、完善危险化学品运输的法律法规。

自《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制定以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相继发布了《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危险化学晶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及其实施意见,基本建立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但是在某些环节上缺乏可操作性和严密性,职能部门授权不明晰,建议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同时,各地方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保证行业的规范有序,使危险化学品运输的方方面面都做到有章可循。

(二)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事故预防对策

1、建立应急预案,未雨绸缪,保证发生事故时能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置和救援。

根据不同种类的危险化学品可能发生的危害制定不同的处置方案;根据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在道路运输中可能出现的违法运输行为制定不同的查处方案;根据事故发生可能出现的状况进行预习演练,确保发生事故时能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2、开展预防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宣传,提高人们对事故的警惕。

定期对民警、企业生产者、从业人员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对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的重视,普及危险化学品法律法规以及专业知识,提高从业素养。充分运用新闻媒体、网络介质、宣传栏等传媒形式,大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使安全意识深入广大群众。重抓安全教育,定期组织安全学习培训,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栏,不断灌输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强化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把安全口号挂嘴边,时时刻刻讲安全,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按安全操作规程办事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

3、明晰各部门间的分工,加强联手协作。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部门间缺乏必要的沟通联络,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出现困难得不到及时协调解决,各部门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因此,公安、交通、消防、医疗、环保等各部门要建立联络协调机制,构建信息互动平台,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做到事前防御,事中控制,事后救援。

4、严格把关车辆技术。

企业必须按规定配备专用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及时更新老化、报废车辆,不得使用拼改装车。车辆的运输设备和安全设施在每次出车前都要有专业技术人才按照维修技术标准维修检查,收车后也要及时进行检查,确保车辆不带病上路、不带病运行。

5、严格执行岗位安全规章制度,强化作业环节安全管理。

对危险化学品的包装、装卸搬运、车辆运行等作业环节,必须严格执行岗位操作规程,严禁超载超限装货,坚决杜绝人货混装、不同性质的危险货物混装;必须按规定进行装卸,避免冲击和剧烈震动;车辆运行必须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严禁超速行驶,通过市区时必须沿规定路线行驶,严禁违章进入人口密集区和建筑群;途中停车和停车住宿时,必须将车辆停放在安全场所,并要派人看守;绝对禁止车辆装载危险化学品时进行电气焊等维修作业。各个岗位都必须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要按照作业程序,各个作业环节之间实行相互监督检查、签字交接制度,确保各项作业不留隐患。66、健全安全制度。

企业应当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为基础,结合企业自身状况建立健全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实安全责任,将责任落实到人。建立定期安全教育、安全考核和奖惩分明等一系列制度,让从业人员受制度规范,也使每个员工的劳动作业都能符合安全要求。

总之,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事故的运营管理和事故预防要在职能部门和危险

篇8:危险化学品中毒、污染事故预防控制措施

随着现代化进程和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生产和使用、运输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和机会大大增加。有报道称至2008年3月10日,已登记化学物种类已经达到34,155,289种。每年还有成千上万种新化学品问世[1]。生产性毒物所造成的环境和健康的危害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作业活动中接触有毒、有害化学品,发生重大危险化学品中毒事故的危险不断增大,各类重大急性化学中毒事件已经给社会和企业员工的健康带来较大威胁和影响。生产和使用、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各种场所导致发生突发职业危害事故。危险化学品泄漏情况下导致的突发事件发生,由于危险化学品造成的危害的特点不同,导致的后果也大有不同。事故类型主要是窒息、中毒和腐蚀等。由于有些危险化学品同时具有火灾和爆炸的危险,导致发生事故的后果可进一步加重。据文献报道,危险化学品导致的中毒是我国的主要职业危害之一,卫生部2000-2009年公布的职业病统计数据,分析总结我国危险化学品中毒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危险化学品职业中毒是仅次于尘肺病的第二大类职业病。危险化学品导致的职业中毒占职业病总数的12.8%-18%,在危险化学品中毒病例中,其中的急性职业中毒占22.4%-39.6%。引起急性职业中毒占前两位的化学毒物主要是一氧化碳和硫化氢,初步统计占40%左右;而多以一氧化碳居首位,主要分布在冶金、煤炭、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硫化氢急性职业中毒主要分布在化工、煤炭和机械等行业或在检修维护活动较多的市政等行业的工作中,如重庆天原化工厂氯气爆炸泄漏事件。近些年对于高风险油气田的开发和利用也带来了新的中毒风险。如2004年发生的开县井喷硫化氢中毒事件。近些年为规避风险和减少管理成本,企业普遍采用雇佣或转包给运输公司运速危险化学品的的方式带来公路运输过程中的风险,如京沪高速公路氯气泄漏事件等。每年都会有多起由于维护下水管线导致的硫化氢中毒,救援不当导致多人死亡等案例的发生。事故发生时由于情况紧急和条件的限制,现场有毒有害气体在实际环境中的浓度和分布情况很难准确掌握,并因可能受到气候和地理等情况的影响,泄漏的毒气扩散和蔓延等发生连锁反应,影响范围大,损失严重,对社会公共安全带来不良影响。

突发危险化学品中毒事件的应急响应和快速有效处置已经成为企业和社会关注的重点之一。对于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制、应急管理和响应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2 应急预案编制中应明确的基本内容

在应急预案中首先应该明确本企业有关的危险化学品导致急性工业中毒事件的目标和种类。并在综合预案中有相应的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方面描述的内容。如急性工业中毒的物质种类、数量、性质和生产工艺等情况。可能发生危险的各种情况和形式,可能扩散的范围和影响的人群和后果,周围社区、气象、地理等信息。

对于上述危险的各种分析结果应作为应急资源和能力配备的主要依据,另外还应考虑相应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如有些标准规定的对于一些储罐为防止泄漏带来的扩散还应设置防护围堰等要求。应急能力强调的既有物质方面的准备,还有管理上的要求,如对于持续保持应急状态的管理。使应急设备处于应急状态是应急管理工作的一项切实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比较重视应急工具和物质的配备,但是对于是否能够满足应急响应时的需求还不甚了解和重视。对于企业能够达到的基本响应需求的数量和种类,应以在事故发生时进行初级响应能够控制事态进展的最低需要为宜。例如现场救援是为控制泄漏作处置需要两个人同时进行,那么需要配备的呼吸防护用具最少应有两具,并且应有醒目标志和放置在易于获取的位置。

除以上能力外,对于人员的现场处置能力、通讯系统及时准确的能力、指挥人员的协调和组织和控制等能力也属于考虑的范围。

能力的评估和相应的准备贯穿在应急管理全过程,即贯穿于事故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突发危险化学品和工业中毒事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事故后果严重。在应急预案的描述中应考虑应急活动各个阶段的需求。应急管理是对于全过程的管理,不只限于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行动,并且是动态的过程。应急准备针对过程中每一个关键环节,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预先所做的各种准备[2],包括建立健全各项应急管理制度和落实各项职责,组织指挥机构[3]中有关部门和人员职责的落实。如针对接触毒物的员工应急队伍的培训、有关可能发生有毒物质泄漏或中毒的应急设备(施)、物资的准备和维护等具体问题的落实。没有相应的应急准备情况下,当一员工处理污水管道被硫化氢有毒气体熏倒时,救援时想找一个有效的呼吸防护用品和一根能有效救援的绳子都难以实现!因此应急准备中一个相当重要的要素是保持突发危险化学品和职业中毒事故发生时应急救援所需的相应的应急能力。

3 应急处置原则与分级响应

不同类型的危险化学品中毒事故,其处置过程也不相同,氯气泄漏与硫化氢泄漏的处置过程因为其伤害的方式和部位不同采取的救援也有所不同。硫化氢气体是典型的窒息性气体,属于高毒物质,在高浓度情况下接触可以立即致人死亡,迅速使中毒人员脱离危险场所接触空气或给氧缓解中毒是重要的,但救援时救援人员的安全也是应需要重点考虑的事项,因此合理配置和会使用有限的救援工具和护品是必须要做的是事情。而氯气是典型的刺激性气体,高浓度可导致呼吸道粘膜水肿甚至发生死亡,例如同样是氯气泄漏,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在人烟稀少的地方处置过程有很大的区别。人口稠密处泄漏后在有风的情况下会迅速扩散,影响周边人群的安全,带来社会公共安全危机,救援时迅速疏散人群和救护受害者脱离危险环境都是必须考虑的事情。人烟稀少处主要以现场处置为主。总之,在应急响应处置中的重要原则应考虑人员安全优先原则,无论对于救助者还是被救助者,另外,救援过程中防止和控制事态发展及带来的公共安全影响也应是重要考虑内容。有些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除中毒外还会有火灾爆炸的情况发生,现场人员由于爆炸冲击波的影响受到的伤害就更为复杂,烧伤、骨折、出血等情况都会发生,救援时采用适宜的救援方式就显得十分重要。救援时的原则应本着先救命后治伤进行,如有大出血和骨折同时存在时,必须立即止血挽救生命,然后再送医院进行骨折的处理。在进行应急预案的描述时这些场景的假设一定要有,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应急准备和人员方面的演练和培训。

同种类型的突发危险化学品中毒事故如果级别不同,需要采取的措施也不尽相同。因此,应当是根据突发职业危害事故的机理对事故进行分类分级。一般企业针对于火灾爆炸等的事故的分级考虑比较全面,但对于急性中毒事故引起的后果和可能带来的公众影响方面常常考虑不足,因此在应急的措施和准备上也就很难到位。对于职业危害事故应急处置的充分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于这种风险的识别和据此采取的有效的应急控制措施。职业中毒事故的分析应充分考虑其具有的扩散的脆弱性分析[4],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分析这些危险源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后,其周边哪些地方或哪些人员容易受到破坏或伤害。应主要包括:受事故严重影响的区域(脆弱区),脆弱区中的人口数量和类型,可能遭受的破坏影响等。因此在进行分级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毒物可能产生影响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具体划分企业内部不同响应级别和进一步扩大的响应级别。中毒事件发生时,企业进行初级相应,目的是尽快控制事故,减少影响。当险情已经超出了厂界时,企业的响应能力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变化,必须及时预警和同时向上一响应级别的应急组织请求及时提供相应的救援。在行业主管和当地救援组织中可以同时报告和求助,但行使的职能有所不同,远在外地的上级行业主管很难提供直接的救援,上级主管部门更多的是提供附近的资源调配和给与重要决策时的授权等,如需要放弃或实施某些设备的救援活动及操作授权。而属地的救援则要提供更直接的救援力量,如组织周围群众疏散、消防启动、警戒治安、运送伤员、疏散人群安置等等一系列问题。在预案编制中应有明确的表述。

4 危险化学品中毒响应若干注意事项

针对危险化学品中毒应急预案编制主要是从该有毒物质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考虑,对某种危险化学品中毒特殊风险进行相应的有针对性地描述,有些物质在具有有毒有害的特点的同时也有火灾爆炸的风险,在发生事故时,可能是先有火灾或在发生爆炸后导致的管线或设备中的物质泄漏,进而带来的中毒风险。描述应针对不同的内容进行表述,以场景为中心进行的应急程序的描述是正确的选择。在制定医疗救援程序时,应明确下列内容:有明确参与现场医疗救援的人员;明确救援的方法;参与现场救援的人员需佩戴的个人防护用品、救援的车辆登记和管理、伤员的去向和持续的跟踪等。

扩散具有社会公共卫生和社会公共安全的影响,要考虑到事件演变带来的影响。如对于社区人员安全和环境污染等方面可能导致危机事件的各种场景的表述。

指挥系统建立的作用和正确理解:现场处置预案中重点对于应急核心功能进行描述。指挥系统在现场处置中的重要作用是事态控制。现场救援的重要原则之一是快速响应。发生事故后何时需要报警和以何种方式救援也需要在应急预案中明确。例如某企业发生一起存放易燃和有毒气体的储罐发生小的泄漏,现场有三名工人作业时发现了,本应立即进行处置,但在应急程序中描述的是发生这类事故后第一时间应报警,并在得到上级指挥系统的指挥命令下进行相应的救援,结果三名工人担心不立即报警会承担责任,因现场没有电话,派其中一人跑去报警,回来途中罐爆炸了,并导致有毒气体泄漏,导致了严重后果。其实在发生事故时大多数现场是不会有应急指挥第一时间在现场的,在写应急指挥的功能时重要的是强调指挥系统控制事故的能力和与之相关的程序。事故发生时,如有时间进行报警后处置可以按照程序要求执行,如来不及进行报警后得到指挥系统命令再进行救援时,现场人员必须首先按照救援的程序进行,如不这样进行时则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应急预案中应对于现场没有应急指挥存在时,指挥系统动态、具有冗余度的描述。如在现场三名同等身份的员工现场救援时谁承担临时指挥组长,以何种条件作为优先选择,应给与明确的界定,一般原则应取决于事故本身的需求,或以年龄、或以经验、或以技能。这些原则必须给与足够的责任和明确执行程序,在救援时才有可能不僵化的理解和发挥应急指挥系统的作用。

另外,如需要使用的防护用品的种类、存放方式和地点、人员疏散后迅速恢复基本生活状态的后期的安置、安置中可能遇到的场景包括冬季的保暖和夏季的防蚊、临时作为男、女卫生间使用时的围布等细节都要考虑。

涉及到运输中有各类化学品车辆,应注意对于流动状态的各类危险化学品车辆的应急管理。运送的车辆中由于有毒物质的种类和性质不同,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也不同,需要的应急力量和资源也有所不同,应明确统一指挥、联络方式和组织协调调动等方面内容。如明确与社区的联系及合作方式、需要配合和援助的方式和具体执行部门及人员。

5 预警系统

危险化学品的应急关键技术中还包括发现事故隐患时,及时开展调查并继续跟踪监测,开展对毒物浓度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预警应遵循以下原则:准确敏感地反映危险源的真实状态的灵敏性;客观科学性;以公认的科学技术和方法为依据;具有动态性反映事故发展的趋势的能力,可操作性强;能反映现状和预示未来的指标预见性。

预警信号一般采用国际通用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安全状况,按照事故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4种级别(Ⅳ、Ⅲ、Ⅱ、Ⅰ级)。蓝色和黄色应用价值最大。一般情况下,根据不同情况应发出不同级别预警信号。级别的确定应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的需要制定,应明确哪一个级别是与社区应急响应相衔接的。事故应急情况进一步扩大,依靠本单位和当地消防部门的力量难以控制时,应向社区甚至更高一级的政府组织请求支援。

因此,需要明确对事故有毒有害气体监控的责任部门和方式。要在制定应急预案中明确这部分的描述。对有毒有害气体监控的技术措施应包括:对存在有毒有害气体的重要设备、设施进行经常性的检测、检验,并做好检测、检验纪录;对可能发生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的设备、设施,应设置安全连锁装置等设施;根据可能存在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的部位、场所,设置必要的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报警器。企业在确定预警行动时,应明确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以及信息发布的程序。

了解突发危险化学品中毒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要点和应急响应中的关键技术,对于减少事故带来的人员伤害影响和减轻对于社会公共安全的影响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徐桂芹.2000—2009年全国职业中毒状况规律分析和对策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5):96-100 Xu Gui-qin.Analysis and control proposal of occupational poisoning from2000to2009in China[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7(5):96-100

[2]闪淳昌.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的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1(2):26-28 SHAN Chun-chang.Study on the Emergency Mechanism of Major Public Event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5,1(2):26-28

[3]李胡生,刘铁民.突发事件应急准备体系研究进展及关键科学问题[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5(6):6-9 LI Hu-sheng,LIU Tie-min.The research progresses and key scientific problems on emergency preparedness system[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5(6):6-9

[4]刘铁民.重大事故应急处置基本原则与程序[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3):5-8 LIU Tie-min.Basic respond principle and procedure of the major incident[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3(3):5-8

[5]刘铁民,周建新,任智刚,等.生产安全事故风险分级与分级监查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4):6-10 LIU Tie-min,ZHOU Jian-xin,EN Zhi-gang,et al.Re-search on work safety accident risk rank and inspection based on rank[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2(4):6-10

[6]邓云峰,郑双忠,刘功智,等.城市应急能力评估体系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1(6):35-38 DENG Yun-feng,ZHENG Shuang-zhong,LIU Gong-zhi,et al.Study on city emergency capability assessment sys-tem[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 nology,2005,1(6):35-38

[7]邢娟娟.企业事故应急救援与预案编制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8

[8]刘铁民,李湖生,邓云峰.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系统平战结合[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5(1):5-9 LIU Tie-mini LI Hu-sheng,DENG Yun-feng Public inci-dent emergenc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or both peacetime and wartime[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 nology,2005,1(5):5-9

[9]邢娟娟.事故现场救和与应急自救[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7

[10]伍彬彬,李竞,冀铮,等.毒气泄漏事故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5):54-57 Wu Bin-bin,LI Jing,JI Zheng,et al.Study on monito-ring and predicting platform of toxic gas leakage accident situation[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7(5):54-57

上一篇: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下一篇:履职报告范文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