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5期中练习卷

2024-04-11

选修5期中练习卷(精选4篇)

篇1:选修5期中练习卷

1.(2016·湖南永州二模·27)(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大索貌阅是严密清查户口的一项措施。开皇五年,隋文帝下令在全国各州县大索貌阅,核点户口。所谓“大索”,就是清点户口,并登记姓名、出生年月和相貌,目的在于搜括隐匿人口;所谓“貌阅”,则是将百姓与户籍上描述的外貌一一核对,目的在于责令官员亲自当面检查年貌形状,以便查出那些已达成丁之岁,而用诈老、诈小的办法逃避承担赋役的人,隋文帝还规定,凡出现户口不实的情况,地方官吏里正、保长、党长要被处以流刑。同时又规定,凡堂兄弟以下亲属同族而居的,必修分立户口。此次检查新增户口164万多,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壮大了隋朝国力。唐代继承隋法,把貌阅加以完善及制度化。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1)根据材料,概括隋文帝大索貌阅的具体措施。(8分)

第1页/共9页

(2)根据材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文帝推行大索貌阅所产生的影响。(7分)

2.(2016·湖北襄阳一模·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现在再把汉唐两代的经济财政政策两两相比,又见有恰恰相反之势。汉代自武帝创行盐铁政策,这是节制资本,不让民间过富,而在经济之上层加以一种限制。其下层贫穷,政府却并未注意到。总说汉代田租是很轻的,但农民并未得到好处,穷人还是很多,甚至于逼得出卖为奴。政府的轻徭薄赋,只为中间地主阶层占了便宜。唐代的经济政策,其主要用意,在不让民间有穷人。租庸调制的最要精神,不仅在于轻徭薄赋,尤其是侧重在为民制产。至于上层富的,政府并不管。在开始,商业尽自由,不收税。而每一穷人,政府都设法授田,使其可以享受水准以上的生活。简单说:好像汉代是在社会上层节制资本,而下层则没有力量管;唐代注意社会下层,由国家来计划分配,而让上层的富民能自由发展。这一情形,似乎唐代人更要高明些。他可以许你过富,却不让你过穷。这更有些近似现代英美的自由经济。汉代人似乎不大高明,他只注意不让你过富,而没有法子防止一般劳苦下层民众之陷入于过穷。不过这也仅是说汉唐两代关于经济政策之理想有不同,而亦仅限于初唐。待后租庸调制崩溃,改成两税制,茶盐各项也都一一收税,便和汉代差不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指出汉代经济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的不足。(6分)

(2)根据材料,指出与汉代相比,唐代经济政策有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9分)

3.(2016·河南开封一模·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重文轻武”,所以也很重视科举考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对于屡考不第的考生,允许他们在遇到皇帝策试时,报名参加附试,叫特奏名。也可奏请皇帝开恩,赏赐出身资格,委派官吏,开后世恩科的先例。„„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以后,不须再经吏部考试,直接授官。宋太祖还下令,考试及第后,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这样,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门生。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对于防止主考官徇情取舍的确产生了很大的效力。宋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革。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

——摘编自《宋朝科举制度: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科举制度特点。(6分)

第2页/共9页

(2)分析宋代科举制度改革的影响及历史地位。(9分)

4.(2015·湖北宜昌三模·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元仁宗是元朝第四位皇帝。他支持将汉文著作翻译成蒙古文,如《尚书》、《大学衍义》、《贞观政要》、《帝范》、《资治通鉴》等。在下令翻译《贞观政要》时,他指出此书有益于国家。仁宗下诏规定:汉人职官子孙承荫,需考试一经一史,考试合格者直接任职,免去见习期。蒙古职官子孙承荫者可以选择考试,通过考试的人授官时比原袭职务高一等。元仁宗通过核实田土占有状况增加了政府的赋税收入,但一些“郡县并缘以厉民”、“考核多失其实”,百姓苦不堪言。(1)根据材料,概括元仁宗改革的主要特点。(8分)

第3页/共9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仁宗改革的主要影响。(7分)

5.(2016·陕西宝鸡一模·43)A(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元朝立国,将民间的工匠强制征调,为官府手工业服务,这些工匠单独编入户籍,称为匠户。他们世代承袭,“子女使男习工事,女习黹绣”,不能脱籍,而且不许分户而居。官工匠由官府直接管理,子女„婚嫁皆由政府控制、官工匠由官府按月支给口粮„„

材料二 明朝将手工业者分为轮班匠和住坐匠两种编入匠籍,应征到官府手工业作坊服役。轮班匠每三四年为官府服役三个月,住坐匠每月服役十天,其余时间则可以自由安排,若不赴班,则须月出银一钱由官府另雇他人.嘉靖四十一年,明政府进一步改革匠役制度:每名轮班匠每年纳“班匠银”四钱五分,政府则以银雇工,住坐匠仍需按月当差。材料三 清代顺治二年宣布废除匠籍,工匠在法律上获得了一般民户的地位康熙二十年,各省将匠班银摊八地亩,工匠最终摆脱了匠籍制度的束缚,彻底结束了无端服徭役的时代。乾隆帝说:“国家兴修工作,雇募人夫,原欲使小民实受价值,以为赡养身家之计一”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萧国亮《中国的社会经济史研究独特的食货之路》(1)根据材料,概述元、明、清时期官营手工业者生存状况有什么不同?(9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匠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6分)

6.(2016·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一模·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与明代省级设三司、分理事务不同,清代按省设置督抚为最高长官

并成为定制。皇帝以奏折之朱批及廷寄上谕直接指挥督抚,督抚亦将重大军政要务先行奏闻,以得到皇帝密谕的指示。乾隆年间将前代巡按制度永行停止,赋予督抚监察所辖省区的最高监察权力,同时督抚之间、督抚与藩臬两司间通过密折相互监督制约,道府州县等官遇督抚不公亦可揭发,盐政、织造等内府官员也负有监察地方的特殊使命。督抚、布政使及重要的道府官员之选任,由吏部、军机处开列候选名单,呈皇帝选定。官员定期考核,三年一次,以定其奖惩及升降补调,激励其尽职守法。因清初军费开支巨大,中央留给地方所用的赋税收入、衙署办公经费、官员薪俸比明代大为减少,全国平定后,留给地方经费仍然很少,且在使用上严格控制。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明清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代前期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举措。(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清代前期对地方控制举措的影响。(7分)

第4页/共9页

7.(2016·湖北宜昌一模·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我国自秦汉以来即已建立起全国规模的人口调查制度。秦始皇时期颁布“初令男子书年”的法令,西汉时期随着口赋、算赋、赀算的征收,所有人亦均需登录年庚,对家庭资产的登录也成为户籍登录的一项内容。隋唐时期“手实”(户主自己具状申报户内人口、田宅)成为户口调查登记的基本方法,户籍大体上按人口、公课、土地三部分登载,天宝以后“公课”部分逐渐消失。此外在户口的调查登记方面还有法律的保障,《唐律﹒户婚律》规定了对隐漏户口的惩罚办法。明初鉴于元末战争的**,确定了以原籍立户的原则。洪武十四年实行的“黄册”制度把户口、田产和赋税三者合一,并与里甲制度相配合,以里甲控制编户,征派赋役。清初户籍制度亦沿用明代的黄册,但战乱后的地荒丁亡使黄册失去原有意义,顺治三年诏令天下“编审人丁”,但其主要是纳粮当差的财政意义,无补于知悉实有人口数额。随着“摊丁入亩”的实行,人口统计遂与“保甲编户”正式结合起来,以弭盗安民为要任的保甲法也从此为清查户口所倚重。

——摘编自《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人口税演进》

第5页/共9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户籍制度变化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变化的原因。(6分)

8.(2016·湖南郴州一模·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同眸】 材料一 清朝政权实行高度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所以在财政管理制度上,也集权于中央。地方赋税收入,除按额存留俸工等项外,“一丝一粒,无不陆续解送京城”,归户部管理分配。地方如有额外需要,必先请旨,然后方得经领动用。„„直到咸丰同治以后,各省征收厘金,情况才有所改变,但那时,清代的整个财政,已混乱不堪了。

——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1903—1910年)中央“一部三处”(度支部、税务处、清理财政处、督办盐政处)的设立和职责的明确,使人事权发生了较大的变动。地方上,如对直隶原来练饷局、筹款局、印花税局、赈抚局、水利局、海防支应局等庞杂紊乱的财政机构归并裁撤。„„各库款项,统存于直隶省银行,各衙门局所应领之款,先由财政处核准,发给支票,向银行领取。„„因得不到督抚的支持,许多规定成为一纸空文。

——摘编白伍振华《略论晚清中央政府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财政管理体制的变化及主要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财政体制改革的影响。(6分)

9.(2015·山西晋中5月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文字改革被赋予了救国的伟大使命,拼音成为“文字场中的轮船、铁路”。“文字造反派”们认为,西方“切音”文字相当便利,“以二十六字母相生,至于无穷,中人之才,读书数年,便能诵读挥写,故通国男女,鲜不学之人”。而中国“象形”文字字数庞大,字形复杂,笔画繁多,“如峨冠博带,古物庞然”,不利于普及,并且造成文字和语言分离,导致一般民众,“不通古今,不知中外,不解字义,不晓文法”。据后世学者估计,到1910年为止,公布于世的拼音方案至少有28种之多。这些拼音方案中的一大半都是以设计者自身的方言为基准。

汉字的捍卫者们,同样将统一语言文字上纲上线到了救亡和启蒙的角度,而推行国家统一的拼音,成为更为强烈更为靠谱的呼声。章太炎认为:“中国不用拼音字,所以北到辽东,南到广东,声气虽然各样,写一张字,就彼此懂得。若换了拼音字,莫说辽东人不懂辽东字,广东人不懂广东字,出了一省,恐怕也就不能通行得去,岂不是令中国分为几十国么?况且古今声气,略有改变,声气换了,字不换,还可以懂得古人的文理;声气换了,连字也换,就不能懂得古人的文理。”

——摘编自雪珥《文化有罪,汉字无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出现汉字废立之争的时代背

第6页/共9页 景。(6分)——明治六年《地税改正条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治时期地税改革的措施及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捍卫汉字,推行国家统一拼音” 方案的合理之处。(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时期地税改革的历史意义。分)

.(2015·山西太原三模·45)(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兹为改正地税,原有之田地纳贡办法,一律作废;并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取其百分之三,作为地税。原有地方厅官或各乡各村就地征收之税目,亦一并按照土地价格征收之,但所征金额不得超过地税金额三分之一。„„今后对于茶叶烟草等其他商品,均将逐步课征商品税,及至国家商品税岁入超过二百万元时,当按照商品税岁入之比例,于已实施改正之地区,逐步减低地税。

此次改正地税之事,举办非易。因土地情况之不同,改正亦有缓急难易之差别。„„原有税法,于地税改正实施之前,继续有效。改正之后五年以内,土地价格因土地买卖而生增减,均按照最初核定之土地价格。

第7页/共9页

610(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1)措施:严密清查户口;登记姓名、出生年月和相貌,并进行核对;严惩户口登记不实的地方官吏;堂兄弟以下必须分立户口。(8分)(2)影响:有利于防止隐匿人口;有利于防止逃避赋役,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为后世所继承并完善,对于现代社会管理仍有借鉴意义。(7分)2.【答案】(1)特点: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政策,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行政机构具体管理。(2分)不足:节制资本,不让民间过富,下层民众依然贫穷,中间地主阶层得利;盐铁官营其实是与民争利,后期盐铁质量下降,不利于经济发展。(4分)(2)特点:唐代实行租庸调制。关注社会下层民众,尤其侧重为民制产,发展,对后世有深远影响。(3分)

4.【答案】(1)特点: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发挥儒家思想作用;通过考试(科举制)提高官员文化素养;注重实用性。

(2)影响:促进了蒙古族的进步(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民族融合);增加了政府收入;但加重了人民负担。

5.【答案】(1)不同:元朝,官营手工业者无人身自由,为封建官府工厂提供无偿劳动力;明朝官营手工业者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可纳银代役;清朝废除匠籍制度,人身依附关系解除,手工业者可以记工领取报酬。(9分)

(2)意义: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调动了手工业者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技术革新和推广,从而促进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6分)防止民众过于贫穷;由国家计划分配,保障上层富民自由发展。(5分)6.【答案】(1)举措:设立督抚,事权归一;通过奏折和廷寄由皇帝直接指影响: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农民赋役负担相对减轻;保障了政府的赋税收入,实现国家富强。(4分)3.【答案】(1)特点:政府重视,录取范围扩大,名额增加;考试过程规范严格;考试内容注重实用。(6分)(2)影响: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完善了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皇权。(6分)地位:宋代是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科举选官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第8页/共9页

挥;建立严密完备的地方监察系统;重视地方官员的选用和考核;削弱地方财权,将之收归中央。(8分)

(2)影响:积极:有利于政令畅达,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提高官吏素质,吏治清明。

消极:中央过分集权,地方官员懒政怠政,抑制了治政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对地方财权限制过严,导致加征滥派,贪污贿赂,败坏吏治。(7分)

7.【答案】(1)特点:①户籍制度历史悠久;②普查人口;③户籍登录内容日益详备;④法律保障;⑤户籍制度与赋役制度、基层管理制度相结合(9分,任答4点得8分,答出5点得9分)(2)原因:①封建经济发展;②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的变化(如均田制、租庸调制等经济制度的变化);③政权更替和战乱的影响;④加强社会控制的需要(其它言之有理答案亦可)。(6分,任答3点即可)8.【答案】(1)变化:从高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到逐渐削弱再到加强统一的趋势(3分)原因: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财政困难,允许地方白行征税筹款;《辛丑条约》的签订、镇压义和团运动后,清政府财政面临崩溃推行新政,挽救清王朝统治。(6分)(2)影响:促进财政管理体制趋向统一;推动中国财政制度的近代化;遭到很多抵制,未能根本上缓解财政危机。(6分)9.【答案】(1)背景:民族危机加深;(2分)西学东渐加深;(2分)救亡与启蒙成为时代主题。(2分)(2)合理:作为普及教育的辅助于段,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3分)增强国家凝聚力、民族认同感;(3分),延续悠久文明。(3分)10.【答案】(1)措施:调查土地占有情况;政府统一征税标准;限定地方税目金额;地税随商税收入增长而减少。(6分)

第9页/共9页

特点:注重调查,从实际出发;逐步调整、推进。(3分)

(2)意义: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从法律上确立土地私有制;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政府资本积累;改变了原有社会结构。(6分)

篇2:选修5期中练习卷

(一)一、积累与运用(40分)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10分)踌躇()绮户()簸箕()()秫秸()()鬼鬼祟祟()归省()jī()身咬文jiáo()字

2、默写(11分)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登幽州台歌》)

(2)但愿人长久。(《水调歌头》)

(3),;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4)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幼时记趣》)

(5)。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6)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剑》)

3、解释下列下划线词语的意思。(10分)⑴楚人有涉江者()⑵先自度其足()

⑶项为之强()鞭数十()以丛草为林()

(4)把酒问青天()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韩非子》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明道理,《刻舟求剑》就是其中的一则,它告诫人们要随着情势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对策。B.鲁迅的《社戏》写了“我”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经历,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

C.《幼时记趣》中,“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的心灵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朴素情感。

D.《端午日》的作者是现代作家沈从文,文章主要写了赛龙舟、捉鸭子等端午习俗,具有浓郁的湘西风情。

5、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张老师很善于发现每个同学的长处,大家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地为班级作出自己的贡献。

B.登上南山,开县新城的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C.周笔畅童年照片曝光,其姿势表情让人忍俊不禁。

D.季羡林先生虽然已经猝然长逝地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一系列优秀文学作品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之中。

6、.仿照例句,再写一个比喻句(3分)

例: 语文是一壶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仿: 语文。

二、阅读与理解(60分)

(一)(8分)

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习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⑴、诗的第一联中能照应题目“望月”的景物是,通过听觉觉察到的景物是。(3分)

⑵、后人对王建的炼字功夫十分推崇,请你从诗中选择一个你感受最深的字或词,品味它的妙处,并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来。(5分)

(二)(20分)

8、阅读《郑人买履》,完成文后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0分)

(1)置之其坐()(2)而忘操之()(3)反归取之()(4)先自度其足()(5)吾忘持度()(6)及反()(7)至之市()(8)市罢()

(9)遂不得履()(10)试之以足()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4分)

(三)(10分)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和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9、本段文字,作者描绘的是一幅生动的“风俗画”。试为这幅“风俗画”命名。(2分)

10、选文在写赛手时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这些描写对表现赛船的场面有何作用?(8分)

(四)阅读语段,完成下列练习。(10分)

【甲】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乙】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我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11、甲乙两段景物描写,哪段是写夜船去看戏的?哪段是写看完戏归航的?(2分)

12、两段都描写了船行很快,哪一处是正面描写,哪两处是侧面描写?(2分)

13、画线的句子使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2分)

14、甲段中作者从多角度进行了描写,请找出来。(4分)

(五)(12分)

布 鞋

①世上鞋的品种、样式、颜色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但让我久久难以忘怀的,还是童年、青年时代的布鞋。

②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故乡的大人、孩子穿的都是布鞋。衣服旧得实在没法穿了,就把补丁一层层拆开,把有用的地方剪成一块块的碎布料。家家都有针线笸箩,里边装满了剪裁缝补衣裳剩下的布片或布条,我们这里叫“铺衬”。那铺衬五颜六色,薄厚不一,颜色不一,新旧不一。铺衬积攒多了,就选个太阳毒的日子,把面板或木锅盖或木饭桌支在院子里,用铁锅调出热气蒸腾的浆糊,把新一些的布料和旧一些的布料错开,将厚一些的和薄一些的摊均匀,将碎布条一块块、一层层粘起来,在太阳底下晒上几个小时,就成了硬邦邦的“阙子”。如果赶上阴雨天,就拿到热炕上或火炉上或热锅里烘烤,那阙子成色也不差。做鞋前,先找村里的巧媳妇,按脚大小,照着棉鞋或单鞋样式,先在纸上剪出鞋样子,然后把这纸鞋样缝在阙子上,刷刷几下就剪出鞋底、鞋帮,然后就可以做鞋了。

③那时乡下孩子很少有鞋穿,谁能穿上娘做的新布鞋,准会挺胸阔步,炫耀一番。我娘一生勤劳,做的一手好针线活。春天,为我做一双或圆口或方口的布鞋;冬天,为我缝一双黑粗布甚至黑条绒的厚棉鞋。看娘做鞋,是我童年记忆里最为鲜亮的风景。纳鞋底是既细致又累人的活儿。娘总要用一块布包着鞋底纳,想方设法不把鞋两侧的白布弄脏。夜深人静时,娘坐着小方凳,弯腰弓背,一手攥住鞋底,一手用力拽针线,指掌间力气用得大、用得均匀,纳出的鞋底平整结实,耐穿。那动作,轻松自如,透出一种娴熟、优雅之美。那针线密密匝匝,稀疏得当,松紧适中,大小一致,煞是好看。纳鞋底的时间长了,手指会酸痛,眼睛会发花。有时娘手指麻木了,一不小心就会扎着手指。看到娘滴血的手指,我很心疼,便安慰娘道:“等我长大了,挣钱买鞋穿,你就不用吃这苦了。”娘微笑着说:“等你长大了,有媳妇做鞋了,我就省心了。”望着鞋上密密匝匝的小针脚和娘那疲倦的眼睛,我激动不已。多少次我听着油灯芯热爆的噼里啪啦声,那熟悉的麻线抽动的嗤嗤声,渐渐进入温柔缥缈的梦乡。

④娘做的布鞋伴我度过了艰苦的学习生涯。娘经常笑着说:“孩子咱可要听话、争气,咱不和人家比吃比穿,咱得跟人家比学习。识字多了,才有出息,才不愁没鞋穿。”后来,我准备进县城读书了。多少个夜晚,灯光摇曳,娘把纳鞋底的绳扯得很紧,牢牢地、细细地把所有关爱都纳进了鞋底。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贴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我们这些年龄不大就离家的孩子,记忆中娘的一喜一怒、一举一动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⑤如今城市人穿布鞋已逐渐成为时尚。穿惯皮鞋的都市人,开始与布鞋有了缘分。无论身在何处,有一双布鞋,一双包含亲人惦记和祝福的布鞋,就学会了感恩,尽管踩着纵横交错的路,有黑暗、有泥泞、有坎坷、有暴雨,可人生的路不会错、不会斜,心中总是洒满春风、阳光、幸福和欢乐。

15、请从第③段中找出最能具体表现“我娘做的一手好针线活”的句子。(2分)

16、认真品味文中第④段加线句子,说说这句话表现了母亲怎样的特点。(3分)

17、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贴”的理解。(3分)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贴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

篇3:选修五期末练习题5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选修五期末复习练习题

(五)香烃煤、石油、天燃气的综合利用

一、单项选择题

1.已知化合物B3N3H6(硼氮苯)与C6H6(苯)分子结构相似,如图:

则硼氮苯的二氯取代物B3N3H4Cl2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A.B.3 C.4

D.6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天然气、沼气和水煤气分别属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源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C.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 D.有机化合物一定都含有碳、氢元素

3.近期我国冀东渤海湾发现储量达10亿吨的大型油田。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属于可再生矿物能源

B.石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石油的裂化是物理变化

D.石油分馏的各馏分均是纯净物

4.下列芳香族化合物中,其苯环上一氯代物有两种,1 mol该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加氢时最多可消耗4 mol氢气,则该化合物是()

5.下列各组有机物中,只需加入溴水就能一一鉴别的是()A.己烯、苯、四氯化碳

B.苯、己炔、己烯 C.己烷、苯、环己烷

D.甲苯、己烷、己烯 6.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芳香烃的分子通式是CnH2n-6(n≥6,n∈N)B.苯的同系物是分子中仅含有一个苯环的所有烃类物质C.苯和甲苯都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D.苯和甲苯都能与卤素单质、硝酸等发生取代反应 8.为证明液溴与苯发生的反应是取代反应,有如下图所示装置。则装置A中盛有的物质是()

A.水

B.NaOH溶液

C.CCl

4D.NaI溶液 9.(双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乙炔与Cl2完全加成,然后与Cl2发生取代反应一共需要氯气4 mol B.乙烯、苯都能使溴水褪色,但两者褪色原理不相同

C.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中一定含有“”结构

D.糖类都可以用通式Cn(H2O)m来表示

10.(双选)下列关于某些社会热点问题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禁止使用含铅汽油是为了提高汽油的燃烧效率

B.光化学烟雾的产生与人为排放SO2有关

C.臭氧空洞的形成与氟氯烃或氮氧化物泄漏到大气中有关 D.甲醛是某些劣质装饰板材释放的常见污染物之一

二、非选择题

11.如果将碳、氢元素符号省略,只表示分子中键的连接情况,每个拐点或终点均表示有一个碳原子,学部一化学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称为键线式,如CH3CH2CH2CH3的键线式可表示为

。有人设想合成具有以下结构的烃分子。

(1)结构D显然是不可能合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在结构A的每两个碳原子之间插入一个CH2原子团,可以形成金刚烷的结构,写出金刚烷的分子式____;(3)B的一种同分异构体是最简单的芳香烃,能证明该芳香烃中的化学键不是单双键交替排列的事实是___。a.它的对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b.它的邻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c.分子中所有碳碳键的键长均相等d.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4)C的一种属于芳香烃的同分异构体是生产某塑料的单体,写出合成该塑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石油裂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产物为混合物。例如:

(1)上述烷烃和环烷烃的裂解反应中,产物M的化学式为________,N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可用溴水区别和

B.等质量的和

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相同

C.可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3)工业上裂解反应的产物都是气态小分子烷烃和烯烃的混合物,将它们逐一分离的方法是______。13.将煤直接作为燃料燃烧,不但热效率较低,且产生烟尘、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煤干馏是提高煤利用率、生产重要化工原料、降低污染物排放量的有效措施之一。某化学学习小组在实验室条件下探究煤干馏的现象及产物,装置如下,请回答有关问题:

(1)煤干馏的条件是____________;

(2)盛有冷水的烧杯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实验后检验生成粗氨水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CO不能使溴水褪色,若将具支试管出来的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现溴水褪色,则说明产生了_________;

(5)检验具支试管出来的气体的性质后,将尾气点燃,火焰的颜色为______;

(6)从煤焦油中分离出苯及其同系物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

14.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燃料,以天然气为原料经下列反应路线可制得工程塑料PBT。

已知:

(R、R′、R″为烃基或H)

请回答下列问题:(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下列关于甲烷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二氯甲烷的结构有两种

B.由于甲烷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因此甲烷与溴单质不反应 C.烷烃中碳的质量分数随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增大D.甲烷是一种可再生的燃料(2)由甲醇生成A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其反应类型为________。

(3)由A生成C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D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PBT属________类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5)已知3分子的HC≡CH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1分子的苯,下列关于苯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邻二氯苯的结构有两种

B.由于苯能使溴水褪色,因此苯与溴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 C.苯造成河水污染时可用活性炭除去 D.苯在工业上可通过煤的干馏得到

(6)甲烷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乙烯,下列关于乙烯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是乙烯的产量 B.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发生加成反应产生的 C.乙烯分子中的6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篇4:选修5期中练习卷

单元质量检测卷一

(测试时间:90分钟 评价分值:100分 考查范围:第一至二

单元)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亚里士多德说:“梭伦对双方都加以反对,而且尽管他无论同哪一方妥协都有可能成为僭主(指通过政变或其他暴力手段夺取政权的独裁者),但他宁愿招致双方的仇视也要拯救祖国并订出最好的法律。”这里的“双方”指()A.奴隶和奴隶主

C.平民和贵族

B.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D.改革派和保守派

解析:梭伦改革是奴隶主改革,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对广大奴隶而言,民主是遥不可及,“双方”是指旧氏族贵族和平民,故A项错误;“被统治者”包含外邦人、广大奴隶等不享有民主的人,故B项错误;梭伦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故C项正确;梭伦本人是“改革派”,故D项错误。

答案:C 2.梭伦这一法令,“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使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这一法令”是指()A.改革选举制

C.建立陪审法庭

B.废除债务奴隶制 D.实行财产等级制

解析:改革选举制与材料中“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无关,故A项错误;废除债务奴隶制度,解放了人民,且使“公民集体日历史学习资料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益壮大”,故B项正确;建立陪审法庭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实行财产等级制,使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参政权利扩大,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 3.“梭伦建议取消掉所有市民的所有债务,不光是市民所欠公债,也包括市民之间的私债,这样既能重新给已经成为奴隶的那些人自由,也让所有财主取消掉了他们之间的烂账。”对材料评价准确的是()A.解放奴隶,基本铲除贵族特权 B.取消烂账,彻底消除城邦矛盾 C.废除债奴制,有效缓和社会矛盾 D.解放劳动力,加快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C 4.梭伦说:“我给予了一般人民以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又有财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下列改革措施最能体现他的这一观点的是()A.废除债奴制,各部落在五百人议事会里轮流执政 B.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公民大会,财产越多者权利越大 C.每部落各选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实行“陶片放逐法”

D.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向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 解析:五百人议事会是在克里斯提尼改革中设立的,故A项错误;梭伦改革中将公民按财产多少划分为四个等级,第四等级不能参加“四百人会议”和担任官职,但有权参加公民大会,故B项正确;十将军委员会和“陶片放逐法”均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故C历史学习资料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项错误;向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是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故D项错误。

答案:B 5.梭伦改革时期,雅典出现了三个分属不同背景的政治派别:代表平原地带氏族贵族利益的平原派;代表沿海地区新兴工商业奴隶主的海岸派;代表山地贫穷农牧民的山地派。梭伦改革措施中,最能体现海岸派利益的是()A.颁布“解负令”

C.设四百人会议

B.划分四个选区 D.划分公民等级

解析:“解负令”是解除贫穷公民的债务,因而是维护了贫穷农牧民的利益,故A项错误;划分四个选区是为了打破氏族贵族对地区的控制,因而维护了其他各派的利益,故B项错误;设四百人会议有利于让更多的公民参与政治,因而是维护了各派的利益,故C项错误;按财产划分公民等级,有利于新兴工商业奴隶主社会等级的提高,因而维护了海岸派利益,故D项正确。

答案:D 6.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记载梭伦的诗歌:“我使许多流落外的雅典人返回他们为神所保佑的祖国„„对那些留在家乡遭受奴役之耻,在主人面前总是因害怕而发抖的人,我也使他们获得了自由。”取得以上效果的梭伦改革的措施是()①推行财产等级制度 ②颁布“解负令” ③建立四百人议事会 ④实行陶片放逐法

A.①②

C.①②③

B.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梭伦改革按照年收入的多寡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作历史学习资料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为其享有政治权利的依据,故①正确;经济上梭伦颁布“解负令”,使得因债务沦为奴隶的人重获自由,故②正确;由四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保证了公民参政的权利,故③正确;实行陶片放逐法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举措,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7.某学者指出:“雅典民主制对由名气大、能力强的人的统治不感兴趣,他们倾心关注的是保证每一个公民在管理公共事务中的发言权。”这表明()A.雅典的民主制是排斥精英的政治 B.陶片放逐法有效维护了民主制度 C.雅典的民主制存在多数暴政弊病 D.雅典非常注重提高公民政治素养

解析:据材料“雅典民主制对由名气大、能力强的人的统治不感兴趣”和“他们倾心关注的是保证每一个公民在管理公共事务中的发言权。”可知雅典的民主制反对精英政治,寡头政治,提倡公民民主,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未涉及陶片放逐法,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主要涉及雅典民主制不是精英民主,而是公民民主,无法体现雅典的民主制存在多数暴政弊病,故C项错误;雅典民主制不是精英民主,而是公民民主,未涉及雅典非常注重提高公民政治素养,故D项错误。

答案:A 8.亚里士多德认为废除债务奴隶制是梭伦采取的最具民主特色的措施之一,以下说法可以支撑这一观点的是,这一措施()A.解决了雅典公民内部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历史学习资料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B.四个等级的公民都可参加四百人议事会 C.铲除世袭贵族的特权,促进公民的平等意识 D.确保了公民集体的稳定性,巩固了城邦的社会基础 解析:废除债务奴隶制会缓解贵族与平民的矛盾,但体现不出“是梭伦采取的最具民主特色的措施之一”,故A项错误;B项与废除债务奴隶制无关,故B项错误;C项是财产等级制的影响,故C项错误;废除债务奴隶制避免平民沦为奴隶,保障了公民的成员构成,稳定了城邦社会基础,故D项正确。

答案:D 9.梭伦改革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应该是()A.雅典民主政治的开端 B.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C.雅典民主政治的最高峰 D.雅典民主政治的终结点

解析:在梭伦改革前,雅典就有公民大会,由此可排除A项。在梭伦改革后,克里斯提尼、伯利克里继续推行改革,他们的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在伯利克里执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由此可排除C、D两项。梭伦改革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答案:B 10.有学者指出,伯里克利改革进一步推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并罗列论据有:政权向所有等级公民开放,发放公职津贴、观剧津贴等。可见,该学者认为伯里克利改革对雅典民主的“发展”表现为()A.民主基础的扩大

历史学习资料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B.对一般民众的讨好 C.阶级矛盾的缓和 D.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解析:根据材料中“政权向所有等级公民开放,发放公职津贴、观剧津贴等”可以得出伯里克利在位时期,取消了担任高级职官的财产资格限制,积极鼓励公民参政,扩大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故A项正确;发放公职津贴和观剧津贴是鼓励公民参政,不是讨好民众,故B项错误;缓和阶级矛盾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推动公民参政,不是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故D项错误。

答案:A 11.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诸子分财)者,倍其赋”。对此规定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B.有利于小农经济形成 C.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

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解析:据材料“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诸子分财)者,倍其赋”可知赋税的加倍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诸子分财)者”可知分家后形成新的家庭,有利于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诸子分财)者”可知强制分家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未体现加强君主专制,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12.《商君书》记录了商鞅与其他法家的思想。下列言论与该书历史学习资料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思想一致的是()A.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B.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C.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 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解析:取法古代没有过错,遵循礼乐才能没有邪念,这是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节俭的观念属于墨家,故B项错误;奖赏分明,人民自然勤勤恳恳工作,刑法严明,人民自然遵循法制,属于法家思想,故C项正确;道的观念属于道家,故D项错误。

答案:C 13.《史记·商君列传》载,“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商鞅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取信于民,树立政府威信 B.以此挑选有胆识者 C.建立个人威信,笼络人心 D.显示其权势,以警告反对者

解析:变法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法令能否得到贯彻执行。首先得建立起政府的威信,取信于民,真正做到令行禁止,为变法作准备。商鞅将五十金兑现给移木之人,旨在表明政府说话算数,千万不要将政府的话当儿戏。因此答案是A项。

答案:A 14.下图为商鞅变法时制造的“商鞅铜方升”,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监造,“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由此统一度量历史学习资料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衡。此举重大的意义不包括()

A.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B.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的影响 C.便利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D.有利于赋税和俸禄制的统一

解析:材料中“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未体现重农抑商的思想,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统一度量衡从而控制了地方赋税的缴纳,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便利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赋税和俸禄制的统一,故B、C、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A 15.《史记·商君列传》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一措施()A.废止了贵族等级爵制 B.摧毁了宗法分封的制度 C.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 D.推动了政治制度的转型

解析:材料信息是调整等级爵制的选定方法,并不能说明废止,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摧毁了宗法分封的制度,且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是调整等级爵制的选定方法,并不能说明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按军功授爵制度,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也促使选官制度转变,故D项正确。

答案:D 16.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历史学习资料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法哪一措施有关()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 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A、B、C三项不涉及人际关系,D项加剧了人们交际关系的紧张,导致“薄恩礼,好生分”。

答案:D 17.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以上评论商鞅变法的主要标准是()A.个人品质

C.为尊者讳

B.客观效果 D.生产力

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商(鞅)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由此可以看出材料从个人品行、道德的角度对商鞅进行了评价,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18.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者,倍其赋”,“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实行“诸子有份”。此规定()A.是受分封制影响的产物

B.推动了县制的建立 C.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

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解析:分封制是分邦建国,而题干体现的是家庭问题,故A项错误;县制的建立与“分异令”无关,故B项错误;“禁止父子兄历史学习资料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弟同家共财”和“诸子有份”等信息说明,“分异”不仅要分家而且要分割家产,这与传统宗法制下由嫡长子继承家庭中的政治地位和主要财产相悖,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故C项正确;君主专制是秦朝建立之后才确立的制度,故D项错误。

答案:C 19.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A.商鞅变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

B.汉武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解析:商鞅变法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答案:A 20.春秋时期,商鞅变法促进秦国经济发展和封建制度形成,汉代董仲舒却对商鞅进行过一定的批判,认为汉代很多社会问题源于商鞅,下列可能成为其理由的是()A.商鞅是法家代表,为专制主义政治服务 B.商鞅确立土地私有制,易产生土地兼并 C.商鞅提倡重农抑商,压抑社会经济活力 D.商鞅奖励军功,冲击了门第对选官的影响

解析:董仲舒也主张君主制中央集权,排除A;汉武帝重农抑商,董仲舒应不反对,而且重农抑商是封建社会传统国策,所以排除B;D项与世卿世禄相比是一种进步,所以排除D;董仲舒发挥儒家仁政思想,主张限田、省役,所以选B。

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20分)梭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是调节各阶层的政治权利。阅读下列材料:

历史学习资料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材料一 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

材料二 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

——[美]波默罗伊等《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

材料三(梭伦)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长老会议),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惩处罪人尤其有最高的权力,无论是罚金或是判刑。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为实现“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所采取的措施。(6分)(2)材料二中的“新贵”指的是哪个阶层?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享和转移的角度,指出梭伦是如何缓释他们的“耿耿于怀”的。(8分)(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配的角度,说明后世“民主制度的拥护者和反对者都拥戴梭伦为鼻祖”的理由。(6分)解析:第(1)问,题干要求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所以要再认和再现梭伦改革的措施。第(2)问,“新贵”要结合梭伦改革背景中的“海岸派”的主张,推导出其为“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要从“分享和转移的角度”,指出梭伦“缓释”新贵不满情绪的措施,即梭伦改革中打击旧贵族的措施:实行财产等级制、建立四百人历史学习资料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会议和陪审法庭等。第(3)问,从梭伦改革对民主政治的促进作用及改革的局限性角度作答。

答案:(1)废除债务奴隶制,让这部分平民获得人身自由;使他们能够参加公民大会,获得议政的权力;赋予他们选举权(或表决权)。(6分)(2)阶层: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缓释途径:确立财产等级制;设立四百人会议;部分司法权转移到陪审法庭;最高决策权转移到公民大会和四百人会议。(8分)(3)拥护者:梭伦改革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使平民获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权利(或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反对者:梭伦改革保留了贵族的一些特权(或贵族政治没有彻底改变)。(6分)22.(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商君书》

材料二 我已将适当的权力给予民众,绝不会故意剥削或纵情泛滥,就是那些富有和高贵的人士,提出的忠告在于知耻和守分,执着盾牌我屹立在两派之间,双方的权利不可以相互侵犯。

——梭伦

材料三 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商业以及靠奴历史学习资料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臵地产,它已经变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指出商鞅变法中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8分)(2)材料二体现了梭伦怎样的改革理念?结合梭伦改革内容,举一例说明。梭伦的这一改革理念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8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4分)答案:(1)危害: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难以实现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将处于不利地位。(6分)思想:重农抑商。(2分)(2)理念:中庸(或折中、不偏不倚)。(2分)举例:财产等级制等。(2分)影响:缓解社会矛盾,减少变法阻力,推动改革成功。(4分)(3)促进雅典经济的发展,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4分)

上一篇:大脚印小脚印课件下一篇:“除陋习,树新风,讲文明”主题班会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