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剧情电影《公民凯恩》影评

2024-04-25

悬疑剧情电影《公民凯恩》影评(精选9篇)

篇1:悬疑剧情电影《公民凯恩》影评

电影《公民凯恩》中有一段极易被人遗忘的台词:一个男人往往会记得很多你以为他不会记得的东西。就拿我来说吧,1896年的某一天,我乘渡轮去泽西市。我们的船离岸的那一刻,另一条渡轮正好靠岸。我看见那条船上有个女孩儿正要下船。她穿一件白色的连衣裙,打一把白色的阳伞。我看见她的时间不过一秒钟,而她根本没有看见我,但我敢说自此以后每个月我都要想她几回。

这段独白是那个老的快要不行的伯恩斯坦――凯恩的经理说的,带有一种中老年男人所特有的纯爱与矫情。但它已经或多或少地告诉了我们“玫瑰花蕾”究竟代表着什么。“玫瑰花蕾”是凯恩的临终遗言,作为一名杰出公民留给世界的最后声音,所有人都想知道它是什么。整部影片便是以一个记者试图解开这个谜团为主线串联。记者对凯恩生前相关的人一一进行采访。有意思的是,通过他们的讲述,呈现了各种不同版本的凯恩。当影片把这么多版本的凯恩放在一起时,我们却获得了另外一个区别于所有版本的凯恩。特别是当人们苦苦寻求“玫瑰花蕾”的意义,却在影片的结尾极具反讽意味地亲手把它埋葬。原来,“玫瑰花蕾”只是凯恩童年玩耍的雪橇上的印字。这个破旧的雪橇最终被清理凯恩遗产的人们,当做没用的废物付之一炬。

这让我们又再次回到了电影史上那个经典的景深镜头。童年的凯恩在画面的后景中快乐地玩着雪橇,他弱小的身影镶嵌在后景的窗框中显得更加弱小。在画面的前景中,他的母亲签下了转让监护权的契约,这一不可抗拒的法律文书,同样不可抗拒地改变了小凯恩的人生轨迹。长大后的凯恩对他的继父这样说道:“如果我本来并不富裕,我或许能成为一个真正伟大的人。”这话听起来倒像是今天的某个富二代在脑袋被驴踢过之后的大放厥词。凯恩在一天夜里独自去清理母亲留下来的杂物。在夜晚孤独的街道上他遇到了年轻女孩苏珊,并且难以理解地爱上了她,这直接扼杀了他的政治前程并且改变了他后半生的命运。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苏珊都不太可能会是凯恩喜欢的那种类型。但他却义无反顾地和她在一起,哪怕自己的政敌以此作为要挟,哪怕自己高贵的老婆带着孩子拍拍屁股扬长而去……他表现的就像一个淘气又任性的孩子。

有时候,女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她能让男人想拼命掩饰的孩子气无处藏身。女人天生就是人类的母亲。许多女人之所以没能挽救她的家庭,恐怕就是因为她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伟大。凯恩在自己最孤独、最脆弱的时候遇见了苏珊。他一个人走在雨后泥泞的街道上去寻找自己的童年。“这是个伤感的旅行”,他对苏珊这样说道。无论苏珊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她在凯恩想起自己母亲的时候遇见了他,她在凯恩感怀自己一生中唯一一段快乐时光的时候遇见了他。这样的遇见不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如果要遇见,就在一个人想要被人理解的时候遇见他(她)。只是,我们越长大,便越不可能让别人了解自己。

据说“玫瑰花蕾”是凯恩的原型人物――美国报业巨头赫斯特――对自己情妇身上极为隐秘部位的戏称。不过,“玫瑰花蕾”究竟是什么并不重要。我们甚至可以说它只是一个小小的“麦格芬”。数年之后又重看这部电影,吸引我的早已不是导演威尔斯那犹如巴洛克艺术一样华丽的炫技。当影片的结尾,无知的人们把“玫瑰花蕾”雪橇投入火海的时候,他们毁灭的不仅仅只是人们了解凯恩的唯一的证物,同时也毁灭了我们人与人彼此之间了解的可能性。就像影片中凯恩对他的好友说的:“为我的规则干一杯,任何人都只知道他自己的规则。”而有时候,岁月真的就像一把杀猪刀,把我们生命中所有美好的事物一样一样地剥离。但总有那么一点点东西会顽强地残存下来。不幸的是,这残存的那一点美好也只能披着各种各样的伪装,困守在我们的心底,无声地没落下去,化为枯老珠黄后的一声叹息。

篇2:悬疑剧情电影《公民凯恩》影评

《公民凯恩》是一部独特的“电影诗”,是一部纯电影的电影。它对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反叛和超越体现在对传统戏剧化电影的摒弃,而是将多种类型比如新闻纪录片,人物传记片,侦探片甚至是歌舞片的特征进行杂糅,从而使此片难以确切的归入某一种类型。《公民凯恩》对类型电影观念的突破首先体现在它的情节叙事上。传统的好莱坞电影讲求的是以情节的因果关系为主线的有序完整的时空结构,而《公民凯恩》选取了5个不同的视点将凯恩的生活经历片段化,零散化,剧本的结构此时是开放的,不再局限于明晰易懂的线性叙事。“玫瑰花蕾”是全片的贯穿线索,记者的采访抽丝剥茧的揭示了凯恩富有传奇性的一生。这一符号性的指代不但设置了悬念,还成为了凯恩生命情感追求的外向化表达。观众利用观影的完型心理将有关凯恩的破碎的片段进行重组,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立体、复杂而鲜活的人物形象。相较于爱情喜剧片简单的对抗性叙事格局以及西部片,强盗片中人物塑造上表现的单一、平面化风格,《公民凯恩》独特的“留白”手法给予了观影者更多的思考空间,摆脱了类型电影强行给观众灌输的情节架构和意识形态。凯恩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片中的人有不同的评价,同样的,观众在将影片中关于凯恩的内容整理筛选后也会得出自己的观点。

好莱坞是制造梦幻的工厂,电影工作者试图将这些梦境转化成令观众臣服的比现实还真实的“现实”,消除观众思考和怀疑的空间。类型电影便在现实的水平上,对人做出归纳,表达社会主流意识,以期符合大部分观众的审美趣味。在好莱坞的“黄金时代”,电影已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影像语言体系,连贯的剪辑和流畅性的时空组合使叙事更加明晰以利于直接传达主题。“正反拍”也成了经典的好莱坞视听语言。《公民凯恩》之所以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也是它在影像语言上的前瞻性与超越性所铸就的。进入20世纪40年代,以普多夫金、爱森斯坦为代表的前苏联蒙太奇观念在经过一二十年的发展后逐渐显现出诸多弊端。而1940拍摄的《公民凯恩》在景深镜头与场面调度上进行了全方位有益的实践。因而尼克・布朗声称:“威尔斯的功绩在于以一种尊重实践时空完整性的场面调度结构来表现故事。”

影片最著名的景深镜头要数凯恩在被带走前在雪地里嬉戏的段落。透过窗户我们可以看到画面纵深处小凯恩在自由的玩耍,全然不知命运的转变,画面的中景是懦弱的不知所措的凯恩父亲,前景是凯恩之后的监护人撒切尔与母亲的“交易”。在一个镜头内扩展了信息量,又极其巧妙的表现了画框内人物的微妙关系。用这种纵深空间实现表意就完全不同于以往类型片平面化的简单表现。影片中经典的长镜头运用也很多,像是透过“闲人免进”的标牌对凯恩住所的“窥探”,升高摄影机经过透明天窗拍摄苏珊的小酒吧等。从前的类型电影多采用“三点布光”法配以好莱坞完善的大摄影棚使得影片拍摄的内容趋于完美,但这种过分的“真实”却往往给人刻意的不真实感。在摄影技巧上,《公民凯恩》大胆创新,其首创的仰拍,阴影逆光的拍摄方法也使得影片的叙事方式、场面调度获得了一种真实感。在《公民凯恩》的影像语言里,我们获得了与一般类型片不同的审美体验。隐藏于影像背后的深刻隐喻等待的是观者用辩证的理念去仔细挖掘。

凯恩在影片中一直强调“我是一个美国人”。如最初的片名《美国人》一样,《公民凯恩》探讨的问题是缠绕在美国人心中难以释怀的个人/国家主题――“既渴望自由与独立,又渴望取得社会认可,既追求个人抱负,又要注意社会的团结,这种矛盾心理造成了支配美国个人主义的紧张状态。既然美国革命打翻并摒弃了旧的、传统的社会,那么美国人个人也要这样做:这是美国个人主义神话的使命。”凯恩就是所有美国人的缩影,他自信,骄傲,为了理想努力拼搏,可在他信心满满的以为终将收获时,他却失去了更多,这种矛盾成了整个美国社会最真实的回响。从前的类型电影总是有着强烈的二元对立的母题,黑白分明,光明总能战胜黑暗,可到了20世纪上半期整个西方文化在将二元文化观抛弃的语境下片面而极端的视人的非理性为生命本体,人从理性大踏步走向了非理性。软弱而渺小的人,非主体性的人,被异化的人,空心的人,荒诞的人成了艺术关注的对象,诸种非理性人本意识开始占据绝对支配地位。凯恩的形象没有了西部片牛仔形象的光明伟岸,也不同于爱情片、歌舞片里男主角的温情脉脉,电影里表现的凯恩是一个各种矛盾的纠结体。作为财富大亨他拥有魄力与智慧,作为报业帝国之王又显示出他的独断、暴躁,他对苏珊不顾一切的爱又让人为之动容。人的优缺点都在凯恩身上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这便是对传统二元对立观念的突破。《公民凯恩》中对人性的异化和孤独的质疑使其蕴含了深刻的对现代性的反思意向,这就从根本上使该片高于同时代的类型电影,它从灵魂上彻底与“大团圆”、肤浅的、商品化的类型电影划清了界限。

篇3:悬疑剧情电影《公民凯恩》影评

狭义上的文化实际上主要包含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方面。偏重于精神方面, 包含了宗教、哲学、艺术等思想与习俗。广义上的文化指所有人类的活动。电影文化同样如此, 狭义上, 它是指电影方面的器物、制度和观念等精神方面, 同样包含了宗教、哲学、艺术等思想与习俗。广义上的电影文化则是指所有人类的电影活动。下面我们就以《公民凯恩》为例, 探讨其对美国现代电影文化的影响。

说《公民凯恩》是美国现代电影文化的实验室, 是因为它打破了旧制度的很多条条框框, 创造出一种新的电影文化, 为美国现代电影开创了先河。

一、打破旧的好莱坞

1. 打破制片厂制度

《公民凯恩》是奥逊·威尔斯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成名代表作, 出品公司雷电华影片公司财政状况不佳, 指望有一个救星能把它解救出来。他们看上了威尔斯。雷电华影片公司把威尔斯请到好莱坞, 跟他签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合同:一个拍片规划一旦被电影厂批准, 威尔斯就可以全权处理, 从头到尾制片厂都不加以干涉。威尔斯享受到了其他导演做梦都不敢想的创作自由, 这个自由的结晶就是《公民凯恩》。这是威尔斯的第一部电影, 也是最后一部享有创作自由的电影。这就打破了好莱坞体制下制片人专权的僵化制作模式, 导演开始有决定权, 对新好莱坞电影的思想理念、艺术手法和制作模式产生一定影响。

2. 打破明星制

《公民凯恩》中演员的表演不再类型化, 不再强调明星效应。雷电华影片公司的明星威尔斯一个都不用, 他自己扮演主角凯恩, 其他主要演员都由墨丘利剧团的伙伴们担任, 全都是电影新人, 拍完此片之后这些演员都成了电影明星。编剧和摄影用的是老手, 威尔斯对此的选择也极有眼力, 摄影选的是刚刚拍完《愤怒的葡萄》的格雷戈·托兰, 编剧由赫尔曼·曼基威茨担任, 由他写成初稿, 威尔斯加以润色、定稿。

3. 打破旧好莱坞的经典叙事性系统

旧好莱坞的经典叙事性系统是注重按照冲突结构起来的, 旨在突出表现富有戏剧性的一个东西, 强调故事有戏剧性, 有情节, 封闭完整曲折的悲欢离合, 类型化和平面化的人物形象, 以流畅的连续性情节为主要叙事模式。而说起《公民凯恩》的整体结构, 因其叙事结构的革命性, 在电影史上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 是第一部现代意义的电影。

用六段逻辑性很强的闪回来展现人物复杂的人生、人性历程。每段都可以相对独立的完成对人物的解构, 但每段之间又都是递进的, 而非简单的平行叠加;“玫瑰花蕾”在其中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线索。这就构筑了《公民凯恩》独特的非线性叙事结构, 打破了常规的好莱坞传统的经典叙事模式!

4. 打破旧好莱坞的语言运用技巧

在片中得以系统运用的景深镜头、长镜头段落、音响蒙太奇等技巧, 都是对传统好莱坞基本模式的重大突破!另外, 纵深镜头, 音响蒙太奇, 非凡的构图, 新颖的叙事结构和框架, 高速剪接, 通过音响转换场景, 这些都是在《公民凯恩》中首创的。威尔斯在片中运用了前后景的所有人和物皆能显示在焦点之内的景深镜头, 把小凯恩窗外雪地玩耍的后景和屋内父母与塞切尔商谈的前景同时展现在观众的视野里。巴赞、鲍德威尔和汤姆逊影评家等人最推崇的景深镜头是苏珊自杀的那个场景, 前景放着一瓶安眠药和一只玻璃杯, 中景是卧床苏珊的面部特写, 后景是房门上下透入的光线。此时苏珊的喘息声与凯恩的敲门声营造了紧张的氛围, 强化了景深镜头的距离感。

5. 打破旧好莱坞的主题与风格

影片一反好莱坞歌舞升平的传统主题和造梦空间, 面向现实, 主题具有很大的震撼力

风格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我想通过影片的灯光处理来探讨影片的风格。

《公民凯恩》之前, 从来没有一部影片的灯光运用会像它这么极端风格化。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的是它的大反差灯光效果。在一场戏中, 我们往往会感受到画面不同地方的灯光强度反差极大, 例如塞切尔图书馆内的灯光效果, 当汤姆逊来到阅读大厅内部时, 一束光源从屋顶打在画面中央, 三个人看起来就像是三个人的影子, 室内其余部分则是漆黑一片, 这种低调灯光效果造成了令人不安的神秘效果。这样的效果也是为了主题服务的, 它显然是为了展现凯恩性格的神秘性和不可推测性, 具有表现主义色彩。

以后的许多影片竞相模仿《公民凯恩》, 也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电影风格类型, 所谓“黑色电影”, 但是这些“黑色电影”大都落入为了制造某种神秘效果而“黑色”的囹圄, 并没有将光效的使用提高到为主题服务的层次。

所以, 我们大概可以看出《公民凯恩》的革命性意义。它与类型电影走的是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类型电影的传统性与它的先锋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无论如何, 类型电影走的都是传统的叙事方式, 商业诉求放在第一位。而从《公民凯恩》这里, 电影的叙事变得意味浓重, 这样一来,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的地位便更加稳固了, 电影的欣赏和其他艺术品一样, 需要欣赏者去主动探求它所要表达的内涵。

二、左翼的意识形态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评论家十分钦佩这部影片, 在欧洲, 威尔斯非常受欢迎。虽然《公民凯恩》并非公开主张马克思主义, 但它的意识形态的基础却明显是左翼的:

(1) 该片可以看作是社会变革的工具, 对资本主义弊病的批评;

(2) 它攻击本世纪最初40年代美国社会经济系统的现状;

(3) 它打破权力的神话, 并且展示媒介在形成公众舆论中的巨大影响;

(4) 它表明财富与权势是狼狈为奸的, 它们实际上剥夺了在社会底层的那些个人的权利;

(5) 它对受压迫者, 尤其是妇女表示同情;

(6) 它展示环境怎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行为, 如果凯恩没有继承一笔财富, 他可能就不会被他的权势搞得道德堕落;

(7) 宗教和超自然势力在影片中没有起到显著作用;

(8) 从潜在价值来说, 对人物的处理是平等的———对那粗俗的、出身卑微的苏珊的处理和对那出身富贵的、文雅的李兰的处理都是同样的尊重;

(9) 该片的结构是辩证的, 从凯恩的矛盾性格来确立命题与反命题, 最后达到综合:真实的凯恩就是他既善良又邪恶, 既进步又反动, 既敏感又麻木。正如法国评论家毛里斯·拜西指出的:“在威尔斯的世界里, 归根结底, 真实既不是善也不是美, 但它有自己的方式, 那就是真实。”

《公民凯恩》在意识形态基础上对欧洲电影进行借鉴与扬弃, 学习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法国新浪潮的电影理念, 新旧故事结构开始融合:在有情节的故事结构外, 适度的跳出跳入。这一切都使得美国电影逐渐开始进入现代主义。

三、人物形象中新颖深刻的现代意蕴

凯恩———典型的美国形象, 代表了一种独特的美国性格, 实际上隐喻了整个美国。联想到今天现实生活中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的所作所为所受, 我越来越认为, 拍于半个多世纪之前的《公民凯恩》简直称得上是美国文化精神和文化形象的伟大预言。奥逊·威尔斯简直是先知先觉地深刻地反思了美国文化。

凯恩有一段颇能概括其理想主义思想的台词:“我的乐趣就是看到这个社会里那些辛勤劳动、正直的人们没有被一帮抢钱抢疯了的海盗稀里糊涂抢个精光, 因为没有人照顾底层人民的利益。如果我不去照顾那没有特权的阶层, 也许会有别人出现, 也许那些人没有金钱和财产, 那样情况会更糟!”凯恩的“革命豪情”充分体现在这句豪言壮语中, 他对资本主义的痛恨及对劳苦大众的关怀都是真诚的, 但也是以居高临下姿态出现的。他对塞切尔的话说得很清楚:如果像他这样的有产者不站出来号召改革, 等到无产者发动革命, 那就不是和风细雨而是人头落地的事了。因此, 有人骂他是“共产党”, 也有人认为他是“改革家”。

凯恩临终前留下的最后一个词“玫瑰花蕾”, 那是他儿时雪橇的名字, 在肉身向死亡走去时, 精神却向童年急速回归。“玫瑰花蕾”代表他永远失去的美好事物。但是, 它最后被熊熊大火吞没, 我们不禁要问, 究竟是什么摧毁了凯恩年轻时候的理想与希望?凯恩母亲所拥有的土地发现了银矿, 给凯恩带来了财富, 财富使凯恩能够成为报纸大王, 报纸又给凯恩带来了权力。凯恩认为用金钱和权力可以买到人们的感情。在他竞选州长的时候, 他的口号是“爱”。他想象收购古董、玩物一样收购人心, 然而他失败了。他退而求其次, 只收购一个人的心:他娶歌女苏珊为妻, 为她盖了豪华的城堡, 尽心尽力要把她捧成歌剧明星。城堡成了苏珊的监狱, 苏珊成了凯恩收藏的无数物品中的一件, 她终于反叛, 离开了凯恩。凯恩再一次失败了。当他在孤寂中死去、艰难地吐出“玫瑰花蕾”一语时, 百思不解的恐怕是这一个问题:爱与金钱、权力是否互相排斥?一个没有爱的人生是否有意义?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触及了以金钱、权力为目标的美国梦中最阴暗的一面。

倒序结构的影片开头, 古堡式建筑巍峨耸立, 壮观而压抑, 大门的栏杆上吊着两只丑陋的猴子, 传递出无聊而孤寂的气息, 他们隐喻的, 正是李兰的预言“你将来之可能去一个荒漠小岛, 在一群猴子面前耀武扬威”。

赢得世界却“光荣孤立”凯恩的报纸, 在取得辉煌成功后, 越来越丧失公共性, 成为他看家护院的家丁, 服务于他的私人利益:竞选州长时, 利用报纸与对手竞争;要捧红自己并没有艺术天赋的妻子苏珊, 利用报纸宣传, 剧评家李兰不愿加入这庸俗的合唱, 凯恩竟无情地解雇了他。

社会中许多浮士德式的人物为得到整个世界的欲望而出卖自己的灵魂。成功带来权力, 权力迅速腐化, 曾经显赫的存在萎靡, 人的野心与时间的魔术师一道, 富有效率的摧残着美好的事物, 最终将我们抹去, 抹得干干净净。

结语

影片所反映的整个物质世界的状态, 是电影史上议论最多的一部影片。以现在的眼光看来, 它改变了好莱坞过去传统的影片拍摄模式, 并且还持续地影响着电影的发展, 再也没有一部电影像《公民凯恩》这样如此深刻地揭示了金钱和权力强大的异化力量, 以震撼人心的大手笔谱写了一曲人性的悲歌, 《公民凯恩》称得上是电影史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它在艺术上所表现出的力量、勇敢、粗犷、冲击、娱乐性及个人体验均达到了那个时代的巅峰。艺术追求在商业要求的基础上开始带动美国好莱坞前进!

摘要: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 在影片叙事结构、主题、镜头运用、灯光照明等方面, 几乎都与好莱坞的类型电影观念形成了极为明显的区别。威尔斯在影片中所体现的实验和探索精神, 以及对于电影美学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使他在美国乃至世界电影史中留下了辉煌的足迹。

关键词:《公民凯恩》奥逊·威尔斯,凯恩,美国现代电影,好莱坞,文化

参考文献

[1]陈旭光.文化的寓言或隐喻.公民凯恩[M].电影文化之维.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7:374.

篇4:悬疑剧情电影《灵异第六感》影评

很多人说《小岛惊魂》这部电影借鉴了《灵异第六感》的创意,对于这一点,实际上我并不否认。但是讲真,这两部电影在风格和主题上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小岛惊魂》在气氛和悬疑性上要更加的惊悚、浓重,它的结局意外却足够可信,导演旨在批判战争对人的迫害,看完后给人一种蚀骨的悲凉,而《灵异第六感》的结局虽然意外却并不合理,相反这部电影更多地不是致力于悬疑气氛的营造,而是通过故事本身探讨了人的孤独、恐惧和责任以及人与人之间信任和沟通等问题,透露着一股人性的关怀和温暖,让人看后备受感动以至于相信最后的结局靠不靠谱其实都已经不是那么重要的一件事情了。

《小岛惊魂》和《灵异第六感》除了有着相似的创意,其剧情则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以“真实存在的人”的.视角切入,讲述了一个关于女主角格蕾丝从浑然不知到发现自己已死并最终接受残酷现实的故事,其最大的悬疑性也在于观众和主角一步步发现真相的过程。影片以二战为背景,聚焦的却是一个家庭的悲剧:电影中女主角格蕾丝因为丈夫参加二战久久未能归家而终于精神崩溃,她在亲手杀了自己的一对儿女后最终选择了自杀。而这个悲剧故事本身也在影片最后真相揭开后直指战争对人性的摧残,整个故事悬疑色彩的背后隐藏的是导演对战争对普通家庭造成巨大心理创伤的一次彻底讽刺。

相比较《小岛惊魂》的寒冷,《灵异第六感》则要温暖很多。在这部电影中,主要的三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困扰:儿童心理医生马尔科姆因为当年放弃了自己的一位病患不幸酿成悲剧而深受自责,他希望可以帮助科尔为自己的过错赎罪;九岁的男孩科尔因为自己能够看见鬼魂而恐惧不安,长期的这种经历和奇怪的表现也直接招致了周围人异样的眼光,最终也使得他的性格变得异常的孤僻而拒绝沟通;科尔的母亲希望能够帮助儿子却始终未能真正相信和理解儿子。所以整部电影所讲述的是一个有关相互帮助的故事,沟通成为它最重要的关键词。这种沟通主要集中在马尔科姆和科尔之间的沟通、科尔和鬼魂之间的沟通以及母亲和科尔之间的沟通。而影片中多数情况下的沟通都是无效的,因为所有有效的沟通都是需要建立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的,就像科尔对马尔科姆说的那样,“如果你不信任我,又怎么能帮我呢?”,而这也是整部影片中最精髓也最令人感动的一句话了。

实际上不管是《小岛惊魂》还是《灵异第六感》,人物背景设定的创意只是它们的外在,更重要的它们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看待人性和世界的新的角度。以鬼魂为视角来讲述人性的执念和对现实世界的控诉往往本身就存在着一种神秘的吸引力和荒诞的疏离感。或许在看第一遍的时候我们更多关注的是电影的悬疑性以及最后的谜底,但是在看第二遍的时候,我们往往就能够定下心来,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角色身上,在他们的所作所为和情感的起伏中感受他们在丧失生命后内心依旧留有遗憾和无法坦然面对残酷现实的无力感,从而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其人物情感的表达,也更容易让我们对其产生同情,为之动容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篇5:公民凯恩影评

实际上该片讲述故事的方式远比其所讲的故事有价值。影片由六段有着内在逻辑的闪回组成,这几段倒叙并非一块拼图的组成部分,而是由外向内层层剥开的洋葱。影片将镜头首次切入到人性的层面,对人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此片完全可以被看做是美国个人奋斗理念的寓言故事。

“奥逊·威尔斯和他的处女作《公民凯恩》是现代电影的奠基石。 无论是谁,只要拥有一部像《公民凯恩》这样的电影,就只能给人一个感觉:高山仰止。这种成就足以让人睥睨天下,傲视群雄。因而奥逊·威尔斯应同他的《公民凯恩》一起永垂不朽,他应在任何一座褒奖电影历史功臣的凯旋门额上占有显著的位置。 ”这是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对《公民凯恩》的一段影评,言语之中对奥逊·威尔斯与《公民凯恩》的赞赏毫无掩饰。

《视与听》主编 尼克·詹姆斯是这样评价的,专家们的投票结果犹如一块试金石,它精确地反映了他们对全球电影的看法。在过去的40年里,《公民凯恩》一直独树一帜,稳居榜首。奥逊·威尔斯简直就是现代电影界的莎士比亚!

另外,一般观众对这个故事也有着他们自己的看法:

1、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的得到和不断的失去。人的一生不过就是几个他人

的片段回忆所组成的故事。人的一生终将化成一股黑烟飘向天空。每个自我意识膨胀的人都渴望在自我和他人的领域里当一个暴君。影片的技术——长镜头、剪辑达到了神一般的高度。

2、果然是超天才和华丽的镜头和剪辑,已经是70多年前了,现在这些技术还在被用到。再大的人物,一生也只不过是活在特定几个人的记忆里啊,原来玫瑰花蕾是那么回归本源的东西。悬疑传记片。不过实在无法对此人有什么认同。故事也不刺激。

“《公民凯恩》是美国电影史上的一部重要实验影片,被誉为“现代电影的纪念碑”,在几乎所有的电影排行榜上都是风光无限,被视做“电影史上十大影片”当之无愧的冠军和头号经典。这部纯粹的“电影的诗”处在战前电影伟大传统的结束和四五十年代电影的开端之间,是一部对生活高度凝炼、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心理世界的理性体验的影片,掘弃了当时通行的电影美学原则(构思新颖的仰角镜头和简约而富于表现力的纵深镜头, 独特而又自然流畅的场面调度和移动拍摄, 以及音响、对白、用光的革新运用和独具匠心的配乐),改变了好莱坞过去传统的影片拍摄模式,其中某些方面更被后人模仿到泛滥,在艺术上所表现出的力量、勇敢、粗犷、冲击、娱乐性及个人体验均达到了那一时代的巅峰。”

篇6:公民凯恩影评

在电影的开始部分,镜头带着我们走进凯恩的私人寓所,在昏暗沉闷的房间里,伴随着一声罗斯班,一个漂亮的水晶球从凯恩的手中滑落,散成一地的碎片,继而****走进来。那里,凯恩先就死了,影片透过一位新闻记者追查凯恩临终的遗言罗斯班到底为何人何物而前去采访凯恩身边的人,以闪回的镜头展示了凯恩的一生。影片中的五个闪回均是凯恩的监护人撒切尔、助理波斯丁、好友李兰德、妻子苏珊以及管家雷蒙对凯恩生前的回忆。到最后,罗斯班的搜索本无好处,凯恩身边的人对于他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这是一个内心复杂和充满着矛盾的凯恩。影片中在苏珊离开他之后,又一个镜头是凯恩含着眼泪,拿着水晶球,慢慢从卧室走出来,走廊两旁的镜子中出现了很多凯恩的形象,他们步伐一致地走过去,似乎有一刻,我又觉得每一扇镜中的凯恩的神情都是不一样的,觉得每张表情就应都不一样。这是一个内心矛盾的人,镜头向我们展示了凯恩性格的多个面,将不同的方面这样赤裸裸地展现给观众。这个镜头很震撼人心!

凯恩的妻子苏珊将要离开他时,她说:你不会给我真正想要的东西。凯恩同身边的同事发生矛盾时,他总是用一句话来威吓:我是凯恩!我是凯恩这句话在影片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它反映了当时美国一代资本家孤傲、目中无人、善于用权来控制一切。而苏珊的走似乎让他最后清醒,正如汤普逊最后所总结的凯恩先得到他想要的所有的东西,但又失去了。可能罗斯班就是唯一他不能得到跟失去的,罗斯班只是拼图里的一块,丢失的一块。

篇7:公民凯恩影评

本片是以本世纪初叶美国新闻业巨头威廉兰道尔夫赫斯特为原型,用独特的电影语言表达方式讲述了一个报业大王的一生。

剧情

凯恩一个人孤苦寂寥的在自己的上都宫殿中即将死去,将玻璃球掉到地上的同时引出了“玫瑰花蕾”的线索,在他死后,一个报刊开始针对“玫瑰花蕾”的含义展开了调查。青年记者首先去采访了他的第二任妻子苏珊。为什么这个记者首先要去采访的是他的第二任妻子,而不是他的同事或者前任呢。新闻工作者的嗅觉就应首先在于吸引大众视线的注意力上,和此刻的媒体一样,当时的媒体人就应是抱有利用透过第二任是公众明星和小三的噱头,来引起社会的关注。

可这个记者却是碰了一鼻子灰,随后去了费城的赛切尔纪念图书馆。这位记者查阅了赛切尔的手稿,从而引出了凯恩的童年。

凯恩的父亲在家庭中是没有主导权的,当赛切尔要带走小凯恩的时候,凯恩的母亲虽然很不舍,但她却必须要让凯恩离开被他父亲影响的那个糟糕的环境。凯恩走了,地上只剩下了那一幅雪橇,也就是凯恩的童年。这幅雪橇随后在电影的结尾也出现过,在清点宫殿东西的时候,人们又发现了那幅雪橇。也能够发现,“玫瑰花蕾”正是意味着凯恩的童年。

随后,记者找到了凯恩的合作办报伙伴,伯恩斯坦。伯恩斯坦始终是凯恩的忠实拥护者。在他心里,凯恩是伟大的,是值得敬佩的。对于“玫瑰花蕾”,伯恩斯坦却不明白它的含义,推荐记者去找凯恩的大学好友,李兰。在敬老院里,李兰与伯恩斯坦的态度却完全不同,他说,凯恩是靠权力来生活的,他是个蹩脚的办报人。

凯恩是个固执的人,他执意让苏珊成为一个优秀的歌剧演员,并不是爱苏珊,而是为了让大众明白,苏珊是有潜力成为一个好的歌剧演员,向世人证明,他的选取并没有错。而李兰在首次演出后撰写的批评言论,最后却由凯恩代笔完成,最后他们的友谊破裂。

苏珊最后也无法忍受凯恩,执意要离开他。从不低头的凯恩最后示弱。对苏珊表达爱意,求她别走。苏珊起初是开心的,她以为凯恩最后觉醒,学会了爱别人。可凯恩却对苏珊又说了句:“别扔下我一个人。”苏珊对凯恩绝望了,带着行李走出了宫殿,寻找自己新的生活。

凯恩被全世界抛弃了,最后隐居在自己巨大的宫殿中孤独终老。

本片由六段有着逻辑的闪回叙述组成,从拼接出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视听语言

摄影影片的开头,镜头缓缓地推进上都庄园,从而慢慢的带领观众们进入了凯恩的故事之中。结尾,镜头从庄园中缓缓拉出,又使我们从凯恩的故事中抽离。

同样,在记者去拜访苏珊时,镜头是从房顶拉近,又从房顶拉出的。同时,在影片中有许多景深镜头,还有超多低角度的仰拍。

影片在光影方面,虽然是黑白电影,却用了许多强烈的黑白光影运用。

在蒙太奇的使用,最出色的是凯恩和第一任妻子从亲近到冷漠的八年时间,导演却只用了六个镜头,从凯恩和妻子在餐桌上的距离和妻子的穿着打扮简洁的表现了出来。这种完美的压缩时间在本篇的一大亮点。

音响本片的作曲是伯纳德赫尔曼。在公民凯恩中,他利用音响进行转场,个性是苏珊的歌剧,报社庆祝销量等优秀的曲子都出自他手。

叙事方式本片是非线性叙事,采用了倒叙和插叙的叙事手法,多元化多角度的叙事手法。

在构图上,影片里大多都是三角形构图。比如凯恩小时候,赛切尔要带他走时,赛切尔,凯恩和他的母亲,凯恩的父亲,他们的位置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三角形,而且门梁上也挂着一个三角形铁架。暗示出这三组之间的关系。

《公民凯恩》拍摄已有六十余年,却被视电影史上“十大影片”当之无愧的冠军。

篇8:公民凯恩影评

最近看了一部名为公民凯恩的电影,并收集了有关资料,这使我深深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与伟大,《公民凯恩》 又名《大国民》 1941年黑白电影,由奥逊·威尔斯自编自导自演的《公民凯恩》,这部影片也是他的荧幕处女作。在这部影片中运用了大量的景深镜头,画面在纵深上有了更多的变化与调度,增强了电影画面的空间感。它讲述了一个报界巨头的生平经历,但威尔斯由于受文学技巧和他自己的广播剧的影响,在通过几个见证人来叙述故事中常脱离了年代的顺序。同时他还在片中堆积了一些革新的技术,如明暗对比的摄影、装天花板的布景、长焦距镜头的系统应用、过度的移动摄影和对音响的研究,等等。这些效果大部分脱胎于经典作品中一些老的式样和手法加以融会贯通而成。强烈的造型感、形式上的大胆尝试、色调上的浓厚个性在当时都可以说是超级前卫的。威尔斯从各方面加以描写的,自古巴战争开始到1940年为止的公民凯恩,与其说是一个报界巨头,不如说是一个极端的利已主义者。在影片推进中,剧情的发展渐变得扑朔迷离,但主题却越加凸显,那就是在一个物质社会中许多浮士德式的人物为得到整个世界的欲望而出卖自己的灵魂。影片所反映的整个物质世界的状态,是电影史上议论最多的一部影片。以现在的眼光看来,它改变了好莱坞过去传统的影片拍摄模式,并且还持续地影响着电影的发展,它在艺术上所表现出的力量、勇敢、粗犷、冲击、娱乐性及个人

体验均达到了那个时代的巅峰。

《公民凯恩》用在1941年显得颇为现代的方式(长镜头、景深镜头、低照度等)讲述了“一个几乎失去了他所拥有的一切的人”故事。凯恩是一个被家庭抛弃到社会上的孩子,一个为了

自己传媒事业的发展而不遗余力的中年人,一个获得了巨大的财

富,却在政治和爱情上失意而最终在自己帝国般的庄园里孤独地

走向人生尽头的老者。临终之前,他吐出了“玫瑰花蕾”的遗言,就是这个谜一般的符号,构成影片的内容。他当年的监护人撒切

尔、部下伯恩斯坦和里兰、他的第二个妻子苏珊、他的仆人雷蒙

德从自己的理解来阐释这个谜语般的短语,但没有一个人能切中

要害。电影对人物性格的麝香画是精确的,并且,在一个报业巨

子身上集中表现人性魔方所固有的矛盾,在凯恩的人生历程中凝

聚着对美国现代化后果的批判——《公民凯恩》完全可以被看做

是美国的寓言故事,一个关于个人奋斗理念的叙述体。

导演在电影的拍摄中运用了当时极为少见的一些手法,包括布景、音乐等等,演员也极少专业的电影演员,但表演却是如此的自然、深

刻,所以被誉为了传统电影与现代电影的转折点。而更重要地是导演

深刻地表现出了对人性的理解。

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好电影。从场景选取到拍摄手法,独特叙述

方式到前卫的剪辑,电影的深度以及演员的魅力无一不让人折服。

然而对于凯恩,很难来下一个确切的评价,就如同影片中的其他

人物一样,我们看到的凯恩只是我们眼中的一个凯恩的侧面而已,也

许较他们来说,我们多看到了凯恩的几个性格面,但谁又敢断言他认

识的是一个完整的凯恩呢,就如同没有人敢说他眼中的哈姆雷特是真

正的哈姆雷特一样。但是有这么一句评价正符合了我心中的凯恩形

象,“他是一个自私自利的英雄,在极度膨胀的欲望中走向了毁灭.班级:营销与策划11-1

姓名:王丽

篇9:电影《公民凯恩》观后有感

人们从凯恩临终前的遗言“玫瑰花蕾”中试图弄清楚他的传奇的一生,记者汤姆逊在图书馆查阅已故银行家撒切尔的回忆录手稿,走访与凯恩合作办报的总经理伯恩斯坦;他的好友李兰以及凯恩的第二任妻子苏珊;老管家雷蒙,每个人的视角中凯恩都是不同的,“玫瑰花蕾”仍是个迷。

银行家眼中的凯恩是幼年时用雪橇撞击他的愤怒模样。伯恩斯坦眼中的凯恩是无所顾忌的强势。身为戏剧评论员的李兰认为“玫瑰花蕾”是凯恩失去的东西——女人,或者是不曾得到的东西——童年。凯恩认为他的第二任妻子是“美国公众的横截面”,一个很一般的歌剧演员。尽管他们二人居住在上都,那里有雕像和钻石,苏珊依旧是感觉不快乐。因为苏珊和凯恩争吵:“除了你自己,你什么也不关心。”凯恩可以为苏珊聘请教师学习歌剧,然而如教师所言“有些人能唱,有些人不能唱。”,苏珊在离婚时讲到:“我真正关心的人,你都视而不见。这不是爱,没有真爱。”,老管家雷蒙亲历了苏珊走后凯恩摔东西的发泄。时空交错,五个大的闪回段落,这是该片的经典之一,丝毫不觉突兀。

童年的凯恩正在屋外玩雪橇(这个雪橇后来被扔进了熊熊大火,上面有玫瑰花蕾几个字),他的母亲望着窗外,呼喊着他的名字:“凯恩”,然后转身望见了撒切尔先生,凯恩的母亲在获得矿产后将凯恩的监护权托付给银行家撒切尔,两人签订合约,就是这份合约将凯恩与父母分开。虽然没有评论家的敏锐视觉,我依然能感觉出这个画面的独特艺术魅力。远处的凯恩的命运的掌控权,是他的母亲河撒切尔手里的那支笔。这个场景分四部分:前景的桌子和它的使用者;凯恩的父亲;房间的后半部分;凯恩在远景外自己玩耍。这个景深长镜头成为该片的又一大经典。三角形的构图:父亲;凯恩;母亲与撒切尔构成了一个三角形。

上一篇:路桥公司总结报告下一篇:和恋人聊天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