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预案

2024-05-12

宗教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预案(通用8篇)

篇1:宗教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预案

湾里乡宗教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预案

为确保2011年我乡社会政治稳定,认真贯彻落实县民宗局宗教联系工作会精神,切实维护宗教界的安定团结,按照县委、政府对社会稳定工作的要求,结合湾里乡实际,就2011年乡宗教维稳工作安排如下:

一、高度重视,明确责任,落实措施

(一)成立宗教维稳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xxx 乡党委书记)

副组长:xxx 乡长长)

xxx(党委副书记)

xxx(常务副乡长)

xxx武装部长)

x

xxx(人大副主席)

成 员:xxx(党政办主任)

xxx(综治办主任)

xxx(派出所所长)

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政办,办公室主任由吴守君同志兼任。

(二)乡党委、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落实宗教维稳工作,明确由乡党委书记负总责,乡长负责督查落实,乡党委、政府成员分工负责,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制,针对排查出的矛盾和问题逐项梳理,乡政府安排归口部门和相关村落实专人负责限时调解疏导和化解矛盾。加强值班制度,保持信息渠道畅通,坚决杜绝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聚集滋事和越级上访事件。

二、结合实际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维稳工作

(一)全力做好宗教工作,由各村支书、走村干部负责监控,及时掌握汇报情况,加强信息综合处理,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对案件多发地段加强治安巡逻,对治安难点、重点交通要道以及外来人口的排查整治,加强治保会巡逻队的不定期巡逻和院落守护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情报信息报关和值班制度,落实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责任网络安排,每天收集信息,及时准确向主要领导报告不稳定事件的情报信息,加强情报信息的综合处理和督查督办。实行24小时干部值班制度,专人向县有关部门上报情况及时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解决在乡、村、社。

(四)成立应急处置小分队:

队 长:xxx(党委副书记)电话:xxx

副队长:xxx(综治办主任)电话:xxx

成 员:派出所全体成员,各村治保会巡逻全体成员,乡巡逻队全体人员,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

(五)后勤保障

提供维稳专项经费。党委、政府将维稳工作列入各村、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的一级目标管理,并逐项督查、查漏补缺,确保我乡2010年社会政治稳定。

三、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保障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采取各种措施,建立健全处置宗教突发事件的有效机制,最大限度减少因宗教突发事件造成的社会政治影响和人身、财产损失。

(二)以防为主。有效预防宗教突发事件的发生是应急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制度、信息报告制度,准确预测预警;做足各项防范措施,尽一切可能防止宗教突发事件的发生。对无法防止或已经发生的宗教突发事件,尽可能避免造成恶劣影响和严重后果。

(三)分级负责。处置宗教突发事件,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级响应,基层先行、逐级抬升的工作原则。发生在基层的涉及宗教方面的群体性事件,应立足于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协调各有关部门力量,解决在基层。

(四)快速到位。宗教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事发村(社区)负者人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必须迅速到达现场,疏散群众,稳定情绪,缓和矛盾,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事态发展。防止事件冲突进一步升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五)协同一致。党政各有关部门要在党委、政府领导下,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对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性质的事件,统战、民族、宗教部门要利用自身优势,做好说服、劝导、疏散群众及收集信息的工作;对极少数违法犯罪分子,有关执法部门要坚决依法处置。

四、监控、预警和报告

乡综治办负责建立健全本部门宗教突发事件监控方法与程序,针对宗教突发事件的特点,建立健全信息收集报送网络。

各村宗教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按照宗教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分析其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做出相应级别的预警,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个预警级别。

宗教突发事件发生、发现后,乡综治办应立即向乡主要领导报告,同时向县宗教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县应急办报告。在接到应急通知后,主要领导原则上要求30分钟内赶赴现场进行处置。

五、应急响应

(一)相关村(社区)的响应

事件发生后,所属行政村(社区)应及时响应,在进行应急处置时,应及时向宗教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报告应急工作进展情况。需要其他部门应急力量支援时,向宗教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区应急指挥中心提出请求。

(二)宗教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的响应

乡宗教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应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和县应急指挥中心报告突发事件的基本情况、事态发展和处置进展情况,必要时协调专业应急力量增援。

六、指挥协调

宗教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在15分钟内启动,各相关单位,应在30分钟内调动有关人员赶赴现场,第一时间组织区内力量开展处置工作,尽全力防止事态扩大。乡有关领导、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应在接报30分钟内开展工作,并通过应急指挥平台指挥现场处置工作。

七、应急结束

现场处置工作完毕后,由启动预案的乡宗教协调小组宣布应急工作结束,响应终止。一般、较大突发事件的善后处置工作在乡宗教工作协调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开展恢复工作生活秩序、清理现场、法律援助、经济补偿等善后处理工作,乡宗教工作协调小组要组织人员对事件进行调查并总结经验教训。

湾里乡人民政府

二O一一年八月十一日

篇2:宗教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预案

目录

1总则 1.1目的及依据 1.2工作原则 1.3适用范围 1.4突发事件的概念 2

组织机构和职责 2.1

组织机构 2.2

办公室主要职责 2.3

成员单位职责 3

预警和监测 3.1事件分级

3.2

信息监测收集与分析4

应急响应

5后期处置 6

保障措施 6.1

通信与信息保障 6.2

队伍和经费保障 6.3

宣传培训 7

奖励与责任 附则

总则

1.1

目的及依据

为及时、妥善处置民族宗教方面突发事件,切实维护民族宗教界的合法权益,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将可能发生的民族宗教矛盾消灭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事态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伤害,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维护宗教和睦、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我区民族宗教领域的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宗教事务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预案。1.2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坚持分级管理、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性、可控性、影响范围等因素,分级设定和启动应急预案,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及其指挥权限。根据属地管理原则,以各镇人民政府为主,区民族宗教侨务办公室协调有关方面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二)积极慎重、预防为主。因民族宗教问题引发的突发事件有容易激化、容易沉淀等特殊性,在处置过程中,要坚持“四

个维护”和“宜散不宜聚、宜疏不宜堵、宜解不宜结”的原则,特别注意做好教育、疏导工作,切实加强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团结各族群众,孤立和打击少数不法分子,打击“三股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分子)的破坏活动,仔细排查,化解矛盾,严密防范和抵御国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和颠覆。

(三)积极防范、依法处理,消除后患。要加强调研,认真开展排查工作,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亟早控制解决。对极少数蓄意闹事分子和违法犯罪活动,要坚决依法处理。同时要切实做好善后工作,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加以改进。

1.3 适用范围

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涉及少数民族和信教公民宗教活动方面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事件,主要有:

(一)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因具体的经济利益而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因出版物、广播影视作品和互联网上出现违反民族政策,伤害少数民族群众感情的内容而引发的矛盾和纠纷;由于民族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多样性、差异性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各民族交往过程中及少数民族人口流动过程中发生的磨擦和纠纷;民族分裂分子、宗教极端主义分子等,打着民族宗教旗号,进行破坏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活动。

(二)因不尊重宗教政策,不尊重信教公民的宗教感情而引起的矛盾和纠纷;因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之间,信仰不同宗教的信教公民之间因宗教信仰问题而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同一宗教内部因派别、利益等矛盾而引起的纠纷,甚至械斗等;因土地开发、城市拆迁,落实宗教房产、风景名胜区管理等工作中涉及宗教团体、信教公民利益而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因宗教方面大规模聚会,特别是在敏感时期组织的非法聚会;受境外敌对势力或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宗教极端主义分子煽动,不明真相的信教公民参与的对抗政府的事件等。1.4突发事件的概念

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我区民族宗教领域突然发生的群体性上访、械斗、冲突、拥挤、踩踏等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严重危害社会、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2组织机构和职责 2.1组织机构

区民族宗教侨务办公室负责全区民族宗教领域突发事件处置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区政府成立区民族宗教领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重大、特殊严重事件的指挥和部署。总指挥由区长或分管副区长担任。成员单位根据应急工作需要确定,主要有区政法委、统战部、综合治理办公室、民族宗教侨务办公

室、公安分局、城管监察大队、财政局、司法局、教育局、有关乡镇政府等。区民族宗教领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作为日常办事机构,设在民族宗教侨务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民族宗教侨务办公室主任担任,办公室成员为民宗侨办机关相关工作人员。

2.2 办公室主要职责

(一)组织指导和协调各区有关部门及各街道、社区处置民族宗教方面的突发事件。

(二)指导各镇加强民族宗教工作部门制度化、规范化建设,逐步建立处理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突发事件的有效机制,制定和完善工作预案。

(三)及时掌握本地区民族、宗教的基本情况,以及可能因民族、宗教问题滋生突发事件的隐患和苗头,做到心中有数,摸排到人。

(四)有民族、宗教问题的苗头和隐患,要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报告,同时要组织力量做好思想宣传和教育疏导工作,把苗头和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五)及时控制现场,平息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六)研究处置对策,拿出防控措施;

(七)对个别为首分子进行询问笔录,掌握突发事件的全部情况;

(八)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置;

(九)对受蒙骗群众进行教育疏散。2.3 成员单位职责

区委政法委、综合治理办公室:及时控制现场,研究处置方案。部署防控措施,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区委统战部:做好民族宗教政策的的宣传教育工作。民族宗教侨务办公室:根据区应急指挥中心和民族宗教处置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的要求。组织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预案分工内容各自开展处置工作。及时把握事件发展动态,信息搜集整理工作,组织力量做好思想宣传和教育疏导工作。做好事件发生后对事件进行调研、评估后果、总结经验和教训。

区公安分局:参与处理或指导基层派出所和各镇综治委处理民族宗教方面因不同原因而引发的各种矛盾和纠纷,以及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秩序的事件,维护社会稳定。负责突发事件中维持社会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依法打击突发事件中的违法犯罪行为。

区财政局:为处置因民族宗教问题引发的突发事件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区教育局:负责学校中因民族宗教问题引发的突发事件相关的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教育疏导和协调工作。

区司法局:负责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组织协调基层司法调解组织参与民族宗教方面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矛盾调处工作,做好事发现场参与或围观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各乡镇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参与处理当地民族宗教群体事件。事件发生后,要立即向区政府和应急办公室报告。各镇党委政府负责和民族宗教干事要在第一时间到一线指挥处置,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和事态进一步扩大。

协助做好事发地区参与人员的说服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资支持;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围观人员的劝阻和疏导工作;协助做好维护事发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工作。预警和监测 3.1事件分级

按照民族宗教方面突发事件的规模和造成的影响、后果及事件紧急程序分为四级:

(1)一般事件(四级):影响较小的,涉及民族宗教方面人数在0-5人以内的上访等事件。

(2)较大事件(三级):发生在特殊时期或因种种原因造成的6—10人之间的上访、请愿、聚集事件。

(3)重大事件(二级):涉及敏感问题或出现械斗等情况的民族宗教方面的矛盾问题,参与人数在10人以上至20人之间的群体性事件。

(4)特殊严重事件(一级):出现人员伤亡,事态迅速扩大,参与人数在20人以上,或其他情况参与人数在50人以上的民族宗教群体性事件。

3.2信息监测收集与分析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到民族宗教方面可能引发突发性事件的信息要及时核实、分析,并根据事态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提出处理意见和办法。

4应急响应

(一)四级、三级事件发生时,由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按日常工作程序处理,如有必要协商有关部门,并及时将处理结果上报区委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

(二)二级、一级事件发生时,由区民族宗教领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组织人员赴事发地,会同所在镇党委、政府研究提出处理意见,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协调关系,采取有效措施严防事态扩大,并随时向区委、区政府和上级民族宗教局报告事件动态,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服从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及时组织实施相关应急处理措施,配合协调处理。

5后期处置

(一)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时对事件进行调研、评估后果、总结经验和教训,必要时报告区委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区民族宗教领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

(二)根据事件暴露出来的问题,修改、完善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

(三)依法追究违法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6保障措施

6.1通信与信息保障

建立健全区各镇、街道、社区民族宗教应急工作联系网络,公布办公电话和电子通讯方式,保障信息快速通畅。6.2队伍和经费保障

二级、一级事件由区民族宗教领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协调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四、三级由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会同当地党委、政府研究处理意见,协调配合基层及相关方面进行处理。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财政部门应根据应急工作需要,及时安排应急工作经费。6.3宣传培训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制定应急预案、宣传预案,必要时可组织基层党政相关同志学习培训预案。

7奖励与责任

对在处理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突发事件中成绩突出的有功人员,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失职、渎职,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8

附则

篇3:宗教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预案

一、注重组织管理

(一) 组建应急预案编制部门。之所以要组建应急预案编制部门, 主要是因为这项工作并不简单, 只是简单地派遣专门的人员来管理, 难以达到既定要求, 因此档案工作管理部门必须首先要组建相对应的部门, 该部门主要的任务就是编制突发事件的预案。这样不仅可以确保预案编制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 还能够使得档案工作管理水平得到有效地提高。

(二) 引进或者培养预案编制人才。预案编制部门要想发挥出其作用, 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具备优秀的预案编制人才, 人才是档案突发事件应急编制工作得以顺利展开以及完成的关键所在。因此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将引进优秀的人才或者培养员工的编制能力为己任。在编制时, 各方面的人才都需要到位, 编制人员既要懂得档案方面的知识, 还应该具备危机处理的能力。

(三) 完善考核体制。预案编制人员需要拥有动力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编制工作, 因此档案工作管理单位应该完善考核体制, 使得有关人员能够在指定的时间内, 完成任务。因为很多的档案管理单位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并不重视, 因此其成立的相关部门也没有发挥出实质性的作用, 只是作为临时机构而存在, 通常完成预案编制工作该机构就不复存在。正是因为如此, 编制人员无法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 态度不够积极, 思想懈怠。基于此, 有关单位需要完善考核体制, 将这项工作纳入到整个考核体系中, 对其编制工作进行跟踪以及管理, 当编制工作结束之后, 相关部门依据人员的工作态度以及成效来进行赏罚, 赏罚分明, 公正合理, 只有如此, 相关人员才能做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二、构建预案编制体系

(一) 注重管理体系的建设。明确工作思路是建设管理体系的关键, 首先, 坚持纵向到底, 即各个级别的档案行政部门由上到下要全面贯彻落实这项工作, 按照统一的路线来进行管理, 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各个级别部门之间的矛盾;其次, 坚持横向到边, 各个级别的档案部门应该依据自身的管理情况来制定相应的预案, 尽最大可能将有可能发生的所有的突发性事件都包含在管理体系中。

(二) 完善应急预案内容体系。基于突发事件的分类、分级, 档案部门应当积极完善应急预案内容体系。从性质上来说, 应当制定总体的综合性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 实现“I+N”预案模式。“1”表示综合性预案, 综合性预案就是阐明应急管理整体框架结构及应急基本原则和流程, 具备综合性指导作用。“N”表示各种专项应急预案。“专项预案”是根据总预案的要求, 在危险分析的基础上, 根据事故的种类、现场区域位置等因素, 确定子预案。这里所说的“专项预案”实际上就是指应对各种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专门应急预案, 譬如:针对常见的自然灾害制定起专门针对某一具体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 包括地震应急预案、水灾应急预案、火灾应急预案等, 不同自然灾害的危害不一样, 应对的措施也各不相同, 通过制定专门的应急预案, 一旦同类突发事件发生, 启动相应应急预案, 才能保证有效应对。总之, 档案部门除了要制定综合性应急预案以外, 还要制定针对不同种类突发事件的专项应急预案, 既要有针对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 又要有针对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 通过综合性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有机结合, 构建完整的应急预案内容体系。

三、明确要求, 确保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实效性

(一) 内容明确, 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可操作性对应急预案而言是生命之本, 这是对应急预案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 也是最高要求。要使档案部门应急预案具备可操作性, 所制订出来的应急预案内容必须明确具体。在档案部门已公布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 不少预案流于形式, 内容空洞笼统, 脱离实际。值得注意的是, 应急预案编制必须对所涉及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中应对、事后恢复以及责任奖惩等具体问题进行全面规定, 预案文本不能笼统概括, 必须要充分地进行阐述, 内容要尽可能量化, 职责定位要尽可能具体, 行动方案要尽可能细化。

(二) 形式严谨, 增强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应急预案的编写形式要严谨, 以确保应急预案的规范性。首先,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要规范。应急预案从立项、起草、审批、公布等程序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的流程进行, 应急预案发布后的宣传、演习、修订等动态管理也要遵循国家相关文件要求。其次, 应急预案内容要标准化。内容标准化是指结构标准化和用语标准化。结构标准化主要指结构合理、内容充实、层次清晰、条理清楚;用语标准化主要指用词标准、字词通顺、表达清楚、概念清晰。最后, 应急预案体例格式应当标准化。格式标准化主要是指应急预案文本符合应急预案的基本体例和格式, 要对应急预案的格式、字体、字形、行间距等体例方面做出统一的规定。

参考文献

[1].杨芳.储胜利.企业应急预案编制的难点及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1.1

篇4:宗教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预案

1.1编制目的

根据路桥集团海外公司生产实际,工程项目主要分布在非洲、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所在国的政局时有变化,一些突发事件对我工作人员及项目安全潜在一定的威胁。为保障海外工作人员的安全,及时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确保公司员工及财产的安全,特建立海外项目人员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及预案。

1.2编制原则

1.2.1预防为主,快速响应:时刻做好应对海外事件的思想准备和应急响应,认真做好日常信息收集,监测预警及宣传教育等工作。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涉外事件的因素要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1.2.2以人为本,确保安全: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把保障项目部职工临时工的生命、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2.3统一指挥,分级负责:涉外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由海外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主要成员组成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总经理任组长,书记任副组长,统一领导和指挥,领导小组下设前方沟通、综合协调、联络人、维稳(负责善后事宜)等业务组;当事海外项目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小组,由项目经理担任组长,做好应急救援事宜。应急小组下设应急办公室、综合协调、联络人、维稳(负责善后事宜)等业务组,24小时值班,密切关注局势进展。突发事件小组按职责分工做好应急处置的相关工作。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海外公司所属各海外项目部,面对重大安全威胁突发事件,严重威胁我公司海外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或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各类突发事件。

2.组织机构和应急职责

2.1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设立三级管理体系,海外公司领导小组为一级,项目部领导小组为二级,项目各科室、各班组为三级。

2.1.1海外公司重大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由以下成员组成

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书记

成员:副总、总工、部门负责人

(1)沟通业务组(国内):总工任组长,工程部经理为成员。

(2)综合协调业务组(国内):书记任组长,办公室主任为成员。

(3)联络人业务组(国内):副总任组长,人力资源助理为成员。

(4)维稳业务组(国内):副总任组长,政工、保障部、企管部、财务部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1.2海外公司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小组应由以下成员

组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项目书记 副经理

成员:项目经理助理、办公室负责人、机料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工程负责人。

(1)应急办公室(海外):项目书记任组长,项目办公室、机料、财务、工程负责人为成员。

(2)综合协调业务组(海外):项目副经理任组长,项目办公室、机料、财务、工程负责人为成员。

(3)联络人业务组(海外):项目总工任组长,项目人力专员为成员。

(4)维稳业务组(海外):项目书记任组长,项目办公室、机料、财务、工程负责人为成员。

2.2应急职责

2.2.1重大突发事件领导小组职责(公司级)

审定各海外项目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掌握项目部所在国家、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可调用应急资源;批准启动和终止应急预案;负责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决策、指挥、协调管理和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响应行动;判断事件形势和事态发展走向,提出处置建议;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迎接下一步行动。

2.2.2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小组职责(项目级)

在接到报告后,立即商议或直接发出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令,指挥、协调、调用应急资源,集中力量组织救援,按程序向上级报告。

2.2.3国内业务组

沟通业务组(国内):当事故发生时,立即与项目部、国内上级部门、政府有关部门联系,请求紧急救助。

综合协调业务组(国内):掌握海外公司可调用应急资源;指挥、协调管理和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响应行动;判断事件形势和事态发展走向,提出处置建议。

联络人业务组(国内):建立海外人员详细档案,传递人员动态信息。

维稳业务组(国内):对回国人员,出现人员伤亡死亡情况,进行医疗救治、伤残鉴定、人员安置、人身意外保险、抚慰抚恤等善后处理工作。

2.2.4国外业务组

应急办公室(海外):应急办公室负责将各项应急指令传递给相关部门和人员;负责制修订项目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确认应急联络电话;负责应急值班,收集、接收、报告和传达突发事件信息,跟踪事件动态,并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提供应急处置工作的技术信息支持和通信保障工作。

综合协调业务组(海外):负责协调与有关部门联系,协调突发事件应急过程中需要外交途径解决的问题和信息收集、汇总和上报。并与保险部门一起做好伤亡人员及财产损失的理赔工作;负责应急资金筹集,确保资金能满足求援抢险需要;负责应急物资的购买和调配。

联络人业务组(海外):每天编制《海外人员动态表》、建立包括国内联系人在内的完善的人员信息表格,及时传递给国内。

维稳业务组(海外):对海外人员,出现人员伤亡死亡情况,进行医疗救治、伤残鉴定、人员安置、人身意外保险、抚慰抚恤等善后处理工作。

2.2.5应急的各项准备

(1)车辆准备;(2)消防设施的准备;(3)急救药品的准备;(4)防护用品的准备;(5)食物储备的准备;(6)人员精简的准备;(7)现金准备。

2.2.6紧急救助

当事故发生时,项目部立即与中国大使馆及当地中资机构联系,请求紧急救助。

2.2.7通信联络

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和应急小组相关人员通信联络要保持24小时畅通。

3.应急程序

3.1信息收集、分析和预警

3.1.1应急小组收集、获取、记录、整理各个渠道的信息,收集渠道包括但不限于:(1)政府通告;(2)外交部门、使(领)馆通告;(3)新闻媒体。(4)来源于本单位各级组织和员工的信息。

3.1.2应急小组对预报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

3.1.3应急小组下达预警指令,由各项目科室负责人负责执行。

3.1.4根据事态变化,领导领导小组下达解除预警指令,由应急小组通知各科室、班组,解除预警。

3.2应急预案启动

3.2.1当突发事件发生,现场应急预案启动,并立即上报领导小组,同时启动应急预案。

3.2.2预案启动后,应急小组和有关人员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并报告海外公司突发事件领导小组。

3.3 应急工作步骤突发事件按照其发生、发展过程,分为瞬时事件和非瞬时事件

3.3.1瞬时事件,即发生和结束在瞬间完成,应急反应主要是救治伤者、恢复生产和处理善后。

3.3.2非瞬时事件,即事件本身在持续发展,应急反应主要是控制事态发展、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3.3对非瞬时事件,项目部根据事发现场情况,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工作,着重应急资源的协调、技术支持、法律、外交、商务及信息管理。

3.4信息发布

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应在信息发布前报海外公司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审批。

3.5应急预案终止

根据突发事件的控制和发展情况,由公司突发事件领导领导小组组长下达本预案的终止令。

3.6善后处理

应急预案终止后,出现人员伤亡死亡情况,进行医疗救治、伤残鉴定、人员安置、人身意外保险、抚慰抚恤等善后处理工作,由维稳业务组负责。

4.预案实施与解释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5:宗教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预案

(2007年11月29日)

目录

一、总则

(一)目的、依据

(二)指导思想

(三)工作原则

(四)适用范围

二、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一)组织指挥机构

(二)指挥机构职责

(三)成员单位职责

(四)区协调小组办公室职责

三、各乡镇、街道、区属有关单位应急机构

四、事件等级划分

(一)特别重大事件(I级)

(二)重大事件(II级)

(三)较大事件(III级)

五、预警机制

(一)预防

(二)预警信息收集

(三)预警信息评估和发布

(四)预警分级和行动

六、应急响应

(一)信息报送与处理

(二)响应等级

七、应急结束

八、后期处理

九、应急保障

(一)信息与通讯保障

(二)资金保障

(三)物资保障

(四)人员培训

十、附则

(一)预案制订更新

(二)预案解释部门

(三)实施时间

舟山市普陀区处置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目的、依据

为及时、妥善处置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的群体性事件,切实维护少数民族群众和宗教界人士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根据“加快推进我区行政应急机制建设,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的能力”的总体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管理规定》、《宗教事务条例》、《城市民族工作条例》、《浙江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浙江省宗教事务条例》、《舟山市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普陀区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指导思想

以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为出发点,以维护民族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并确保社会稳定为目标,坚持日常工作和专项工作相结合,立足预防,加强信息沟通,密切配合,有效处置各类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的群体性事件,为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局,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其它社会秩序,推进“平安普陀”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工作原则

坚持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加强预防,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快速反应,教育疏导,分级处置,依法处理,严格宣传纪律,统一报道口径。

1.加强预防原则。增强忧患意识,高度重视民族宗教的安全工作,居安思危,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做好应对民族宗教方面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和组织准备等。

2.分级管理原则。对一般民族宗教方面突发性事件,应在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由区民宗局和管辖地公安派出所依法处理;规模较大、重特大民族宗教方面突发事件,由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

3.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发生的民族宗教方面突发性事件涉及到区属有关部门的,区属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在区以及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统一协调下,会同统战、民宗部门共同负责处理。

4.快速反应原则。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应快速赶赴现场处理,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职能分工采取措施迅速处置,控制事态发展。

5.教育疏导、防止扩散原则。要本着“宜缓不宜急,宜解不宜结,宜散不宜聚”,冷静观察,准确判断,坚持教育疏导为先,有针对性的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通过说服教育、劝阻、制止等手段,教育多数,分化孤立为首者,控制局势,严防事态恶化、扩散,维护正常社会秩序。6.依法处理原则。处理民族宗教方面突发性事件,要牢固树立法制意识,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依法行使职权,正确运用法律,争取最大限度地团结信教群众,依法处理极少数不法分子。

(四)适用范围

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涉及少数民族成员、信教群众和因宗教问题引发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事件。主要表现为:

1.不同民族成员间因为具体经济利益而引发的矛盾和纠纷;

2.因新闻报道和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等刊载的内容违反民族宗教政策、伤害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感情的内容引发的游行抗议及串联声援活动;

3.由于民族间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心理认同等方面的多样性、差异性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

4.各民族交往过程中及少数民族人口流动过程中发生的摩擦和纠纷;

5.受境外敌对势力或个别民族分裂分子、宗教极端分子煽动,发生破坏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事件或者不明真相的信教群众参与的与政府对抗的突发事件;

6.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之间、信仰不同宗教的群众之间因宗教信仰问题引发的矛盾和纠纷;

7.同一宗教内部因派别、权利继承、利益等矛盾引起的矛盾、纠纷、械斗;

8.因在土地开发、城市建筑拆迁、落实宗教房产政策、风景名胜区管理等工作中涉及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群众的利益而引发的突发性事件;

9.大规模非法宗教集会,或跨地区、或在敏感时期、敏感地点组织的非法宗教集会; 10.其他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的事件。

二、组织指挥体系和职责

(一)组织指挥机构

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工作,服从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是处置民族宗教突发事件的指挥中心,统一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协调小组组长由区委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区委统战部部长和区公安分局局长担任,成员由区委办、区府办、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委统战部、区民宗局、区委政法委、区维稳办、区外事办、区台办、区公安分局、区财政局、区教育局、区建设局、区国土资源分局、区国安分局、区工商分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区民宗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区民宗局。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也要成立由有关部门组成的领导机构,负责本地区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处理。

(二)指挥机构职责

1.统一领导、指挥、协调特别重大、重大和较大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2.确定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单位应急处置工作职责及具体分工。3.决定事件处置决策和应对措施,指挥、协调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单位组织实施并加强监督;决定本预案的启动或终止。

4.负责向区委、区政府汇报事件发生、发展及处置工作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向区委、区政府提出有关处置工作的建议;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的有关事项。

5.负责组织、协调事件的信息发布、舆论引导、新闻报道、记者采访等工作事项。6.研究解决事件处置过程中的其他重大事项。

(三)成员单位职责

区委办、区府办:承接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的报告;请示区协调小组组长启动应急预案;协调各成员单位的应急处置工作;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报告事件情况;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领导同志关于处置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的指示和批示。区委宣传部(区委区政府新闻办):负责组织协调区内外新闻媒体对事件进行客观、公正、完整的报道,统一报道口径。

区委组织部、区委统战部、区委政法委、区维稳办: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及事发地乡镇、街道做好与群众代表就引发事件的具体问题进行协商处置。

区民宗局:负责牵头制定本预案;确定区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及具体分工;组织、指导、协调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

区外事办:负责协调做好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中涉外人员的疏散、安置等相关事宜,并负责有关通报、联络等工作。

区台办:负责协调做好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中涉台同胞的疏散、安置等相关事宜,并负责有关通报、联络等工作。

区公安分局:做好情报信息工作;组织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中涉嫌犯罪案件的侦查工作;维护事件现场的治安秩序,依法处置事件中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安全和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

区财政局: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负责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的经费保障。区教育局:负责组织协调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中学生的安抚稳定工作;负责指导做好参与事件学生、教职员工的教育、疏导工作。

区国土资源分局:参与处置因土地征收、征用和土地、矿产权属纠纷引发的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

区国安分局:领导和组织全区安全机关发现和搜集境外反华势力、间谍情报机关、各种敌对势力在幕后策划指挥、宣传煽动、插手利用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关情报信息,并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实施侦查工作。

区工商分局:参与处置因工商行政管理活动引发的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区建设局:参与处置因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引发的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区交通局:负责应急救援人员和应急物资的交通运输保障工作。

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协助做好处置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相关工作。

(四)区协调小组办公室职责 1.应急状态下职责:

(1)根据民族宗教突发事件的性质、规模和影响,建议启动或终止本预案。

(2)负责安排区协调小组会议。

(3)及时向区协调小组领导报告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实时信息和整体动态,提供决策参考和工作意见。

(4)根据区协调小组授权,协调指导有关乡镇、街道、区属有关部门的应急处置行动。(5)完成区协调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2.常态下职责:

(1)保持与有关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属有关部门和市民宗局的联系沟通,收集、分析、研究有关信息,提出预警或启动本预案的建议。

(2)组织修订和完善本预案;指导、协调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区属有关部门制定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辑、印发全区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方案、全区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络手册,建立全区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信息库。(3)调查研究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完善全区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工作机制。

(4)建立并加强与兄弟县(区)、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区属有关部门的联系。(5)组织安排全区处置民族宗教方面突发公共事件的培训和演练。

三、各乡镇、街道、区属有关单位应急机构

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区属有关单位须建立应急小组,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分管领导及区属有关单位分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并确定一名联络员,报区协调小组办公室备案。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区属有关单位可以参照本预案制定本地、本单位应急预案,并报区协调小组办公室备案。

根据事件的性质、规模和影响,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区属有关单位应急小组可自行启动应急预案,实施应急处置行动,或建议启动本预案。遇到较大以上民族宗教突发事件,本预案启动时,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区属有关部门应急小组作为本预案相应机制开展工作。

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区属有关单位自行启动应急预案,应将处置情况及善后总结及时报区协调小组办公室。

四、事件等级划分

根据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规模和影响,参照《舟山市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将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分为特别重大事件(I级)、重大事件(II级)、较大事件(III级)。

(一)特别重大事件(I级)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特别重大事件:

1.因不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引发的全区性的串联、聚集、声援、游行并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

2.因经济、民事等纠纷引发的涉及少数民族或者信教群众3000人以上的集体上访、请愿、聚集和游行等事件;

3.不同民族之间、某一少数民族内部或者信教群众之间100人以上的聚众械斗并造成5人以上死亡或20人以上受伤的事件;

4.涉及少数民族或者信教群众100人以上的在区政府大院子周边等重点地区聚集、堵塞交通要道、打砸抢烧和冲击党政机关等要害部门、重要场所的事件;

5.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使各民族人民生命财产遭受特大损失的事件; 6.视情况需要作为I级对待的事件。

(二)重大事件(II级)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重大事件:

1.因不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引发的跨乡镇、街道的串联、聚集、声援、游行并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

2.因经济、民事等纠纷引发的涉及少数民族或者信教群众300人以上至3000人以下的集体上访、请愿、聚集和游行等事件;

3.不同民族之间、某一少数民族内部或者信教群众之间3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聚众械斗并造成2人以上5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20人以下受伤的事件;

4.涉及少数民族或者信教群众30人上至100人以下的在区政府周边等重点地区聚集、堵塞交通要道、打砸抢烧和冲击党政机关等要害部门、重要场所的事件; 5.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造成的严重威胁各族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件; 6.涉及境内外宗教组织的大型非法宗教活动; 7.视情况需要作为II级对待的事件。

(三)较大事件(III级)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较大事件:

1.因不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引发的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

2.因经济、民事等纠纷的涉及少数民族或者信教群众300人以下的集体上访、请愿、聚集和游行等事件;

3.不同民族之间、某一少数民族内部或者信教群众之间30人以下的聚众械斗并造成2人以下死亡,10人以下受伤的事件;

4.涉及少数民族或者信教群众30人以下在重要场所、重点地区聚集人数堵塞交通要道、打砸抢烧和冲击党政机关等要害部门、重要场所的事件; 5.视情况需要作为III级对待的事件。

五、预警机制

(一)预防

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要建立全区民族宗教突发事件预防网络,畅通预防信息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全区民族宗教活动的动态情况,严密监视各种事件的苗头,要与乡镇、街道和有关单位一起,共同研究民族宗教预防措施,加强防范,切实提高预防的效率。

(二)预警信息收集

要充分发挥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城乡社区、村、居委会等各级行政机构和自治组织的预警能力,及时掌握事件的苗头,各乡镇、街道要把酝酿过程中的不稳定事端和群体性事件苗头及时上报区协调小组办公室。

(三)预警信息评估和发布

区协调小组办公室获得可能发生较大事件的预警信息后,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分析、研判,并根据“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由有关部门发布预警信息。

(四)预警分级和行动 1.红色等级

(1)指标迹象:情报显示或者证实即将发生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

(2)行动:市领导小组做好民族宗教突发事件应急行动准备。经区协调小组批准,启动本预案,采取各项措施保护有关机构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2.橙色等级

(1)指标迹象:情报显示有发生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实可能性。

(2)行动:区协调小组做好民族宗教突发事件应急行动准备。经区协调小组批准,启动本预案,采取各项措施保护有关机构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3.黄色等级

(1)指标迹象:情报显示发生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的可能性增大。

(2)行动:区协调小组办公室及时提醒有关部门和人员高度重视,注意收集情报,跟踪形式动态,同时考虑事件可能发生的方式、规模,完善应对措施。

4.蓝色等级

(1)指标迹象:情报信息显示可能发生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

(2)行动:区协调小组办公室及时提醒有关部门和人员做好准备,注意收集情报,跟踪形式动态。

六、应急响应

(一)信息报送与处理

1.信息来源

有关乡镇、街道,区民宗局、区公安分局、区国安分局等有关部门负责民族宗教突发事件的信息提供。

2.信息接受和处理(1)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区属有关单位接到较大以上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后,要及时安排24小时值班,并在最迟不超过2小时内报区委、区政府总值班室和区协调小组办公室。

(2)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向区委、区政府和区协调小组书面报送较大以上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信息。

(3)本预案启动后,有关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区属有关部门应在第一时间将事态发展的后续信息报送区协调小组办公室。区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向区委、区政府和区协调小组报送后续信息及处置情况。

(4)接到区内重要突发事件信息后,区政府最迟不超过1小时报告市政府,同时报送市属有关部门。

3.信息公布

(1)需要公开的信息,由区协调小组办公室商请区属有关部门确定,必要时报请区协调小组或市民宗局批准后,由区新闻办对外公布。区新闻办负责处理舆论、公众信息事宜。(2)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区属有关部门收集、整理、传递突发事件信息时,须准确、及时,不得漏报、迟报、误报。

(3)涉及机密的信息,须严格遵守有关保密规定。

(二)响应等级 1.I级响应:

(1)事件发生后,事发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根据事态发展情况,启动各自预案,并在1小时内将情况报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在收到信息并迅速核实后,提出意见和建议报区协调小组,由区协调小组提出启动本预案。信息报送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现场情况;事件的经过、参与人员数量和估计的人员伤亡数、财产损失情况;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事件发展趋势的分析、预测;事件发生后已经采取的措施、效果及下一步工作方案;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2)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对事发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进行指导,派员指导事发地民族宗教工作,并为事件处置提供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

(3)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协调有关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事件的处置,区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4)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落实区协调小组交办的各项协调事项,并随时与有关方面保持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事件结束后,要写出经验总结报告,并对相关责任处室和个人提出奖惩意见。(5)区民族宗教突发事件新闻发布由区新闻办负责落实,提早准备新闻发布的形式与口径。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要及时收集与整理各方面的信息,重要信息在接到后报区委、区政府和市民宗局;事件结束后,要汇总事件起因和经过,写出事件经过报告。2.II级响应

(1)事件发生后,事发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根据事态发展情况,启动各自预案,并在2小时内将情况报告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根据事态发展,区协调小组宣布启动本预案。

(2)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组织人员指导事发地的应急处置工作,并为事件处置提供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

(3)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组织有关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事件的处置,区协调小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4)区协调小组办公室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落实协调小组交办的各项协调事项,并随时与有关方面保持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事件结束后,要写出经验总结报告。、(5)区民族宗教突发事件新闻发布由区新闻办负责落实,提早准备新闻发布的形式与口径。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要及时收集与整理各方面的信息,重要信息在接到后报区委、区政府和市民宗局;事件结束后,要汇总事件起因和经过,写出事件经过报告。3.III级响应

由事发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启动各自预案,参与事件处置,并将处置情况及时报区委、区政府领导和区协调小组。区协调小组提供政策支持,沟通相关部门,密切注意事态发展情况,根据需要启动本预案。

七、应急结束

事件的发展得到有效控制后,经区协调小组同意,可以宣布处置行动结束。

八、后期处置

由区民族宗教协调小组办公室组织人员做好善后工作,稳定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的情绪,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如有重大经济损失,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协助做好赔偿工作。同时,要协助区协调小组对事件的各个环节进行调查、评估,总结经验和教训,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为今后处置类似事件积累经验;根据事件暴露的问题,不断修改和完善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对有特殊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于保障和奖励;依法追究违法行为人的法律责任,有处理权的机关依法、严肃作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报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

九、应急保障

(一)信息与通讯保障

建立、健全信息收集、传输、处置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制度,完善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与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的传输渠道,保持信息设备性能完好,并配备应急人员与技术力量。涉及宗教方面群体性事件发生期间,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事发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必须实行24小不间断值班制度,随时向上级报告事件处置的动态信息;区协调小组成员要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

(二)资金保障

预防和处置涉及宗教方面群体性事件所需经费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办理。

(三)物资保障

建立和健全处置事件的物资储备制度,保障应急工作所需的车辆、照明、通讯器材等物资的充足。

(四)人员培训

具体方案由区协调小组办公室提出,报区协调小组同意后实施。内容包括学习各级预案、应急专业知识、民族宗教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及基本知识等,不断提高对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能力。

根据工作形式的需要,经区协调小组同意,可以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演练。

十、附则

(一)预案制订更新

本预案由区民宗局牵头制订,报区政府批准后实施。根据形势发展,及时修订完善。

(二)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区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

(三)实施时间

篇6: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 2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应急预案

为加强项目部应急处置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形成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捷高效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结合项目部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项目部在施工现场、生活区域内,发生火灾事故、斗殴、盗窃以及重大自然灾害等,造成(或可能造成)工作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的突发事件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控制和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保障工作人员生命及财产安全、维护工作秩序和社会稳定。

二、工作原则

以预防为主,常备不懈为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映及时、措施果断,职责明确、加强合作为处置突发事件的总体原则。

三、应急处置机构

项目部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工作小组在上级应急处置工作组领导下开展工作。

(一)组织机构

工作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李铭军担任,副组长由安全总监杨继无、生产经理母大友担任,成员为周勇、任新宇、徐炎、邢安、庞钦文、冯文新、钟明清、刘守伍、宁顺中。

质安办公室兼任工作小组办公室。

(二)职责划分

1、组长职责:

(1)领导工作小组工作,负责应急处置工作体系建设,预案启动、终止和现场指挥。

(2)负责与上级应急处置工作组的协调,组织力量处置在施工现场、生活区域内发生的突发事件。

(3)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分析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检查、督导预案的执行。

2、副组长职责:

(1)协助组长进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领导分管工作内涉及突发事件有关的信息报送、原因分析、事件隐患排查等工作,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作建议。

(3)检查分管工作内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

(4)完成上级领导和组长交办的其他事项。

3、成员职责:

(1)落实上级领导和工作小组作出的方案、决定。

(2)根据职责分工,带领小组人员完成预定任务。

(3)教育培养树立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安全防范意识,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4)组织落实工作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四、报告程序

(一)当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突发事件时,现场工作人员要在第一时间向工作小组办公室报告。办公室接报告后,要在第一时间向工作小组组长报告。

(二)突发事件发生时,工作小组要在第一时间向上级应急处置工作组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经过、原因初步分析、现场已采取的措施、现场指挥人以及联系方式、电话等。

(三)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要将事件发生的详细情况书面上报上级应急处置工作组。

五、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程序

(一)火灾事故

1、工作人员无论何时发现火情后,除立即报告工作小组外,要立即使用现场的消防器材灭火。

2、确认发生火灾后,立即向“119”报警,并通知现场管理人员。

3、工作小组组长下达启动预案指令,组织工作人员按照职责分工立即赶往火灾现场进行灭火。

4、处置措施:

(1)小组人员负责切断电源,使用灭火器、消防栓等灭火工具,及时扑灭初期火灾,如火势已大,在保证人员安全情况下,尽力控制火势的蔓延。

(2)疏散救护组、后勤保障组人员在控制火势的前提下,尽力抢救重要物品。在火势无法控制情况下,组织人员迅速撤离。

(3)工作组人员负责通知、联络,指派专人引导消防车和消防队员快速进入火灾现场,并随时向上级应急处置工作组报告火灾情况。

(4)现场所有工作人员听到或得知火警后,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如火灾现场有被困人员,要利用湿毛巾、衣物等纺织物品捂住口鼻,寻找就近出口,迅速离开火灾现场,撤离到安全地带。

(5)火灾扑救后,组织相关人员保护好火灾现场,协助有关部门调查起火原因,查明火灾事故责任。

(二)斗殴等暴力事件

1、处理斗殴等暴力事件应保持客观、冷静、克制的态度,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避免与其发生冲突或争吵。

2、发现或接报有斗殴等暴力事件,应立即报告工作小组,简要说明现场的情况(地点、人数、斗殴程度、有无使用器械等)。如能处理的,即时处理;否则监视现场,等待工作小组指令。

3、工作小组接报后要立即派工作人员到场制止,将肇事者带离现场接受调查;如场面无法控制,应立即报警。

4、斗殴事件中如项目部的财产或工作人员受到伤害,应拍照、保护现场,留下目击者、扣下肇事者,作详细调查以明确责任和落实赔偿,并及时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救治。

5、如涉及刑事责任,由当地派出所立案处理。

(三)盗窃等破坏事件

1、发现或接报有人盗窃,应组织抓获现场嫌疑人。如力量不够,则使用对讲机、电话或其它方式尽快报告工作小组,简要说明现场情况,监视现场等待上级指令。

2、应急处理小组接报后,应迅速组织人员到场制止,并将嫌疑人带往办公室调查处理。

3、事件中如有财产或人员受到损害,应拍照或录像,保护现场,留下目击者,做详细调查,以明确责任、落实赔偿。

4、涉及刑事责任,由当地派出所立案处理。

(四)重大自然灾害

1、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工作小组组长下达指令,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工作人员按照职责分工全面实施救灾工作。

2、工作小组组织人员进行自救、互救,控制事态发展,组织疏散人员、救护伤员。工作小组马上收集信息、向上级报告受灾情况、根据现场情况拨打报警、急救电话。做好现场警戒,对重要设施进行排险、抢险,防止电路故障等。

3、工作小组领导成员要全力维护项目部安全和工作人员思想稳定,随时掌握受灾情况。

4、及时向上级应急处置工作组报告受灾情况及处置措施。

六、应急保障准备

1、工作小组要切实加强对预案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到有备无患,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要切实加强现场指挥,杜绝混乱状况发生。

2、要组织教育全体工作人员提高警惕,熟悉所处的位置、消防器材、电力设施、疏散出口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中建六局丽都国际中心项目

篇7:宗教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预案

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处理和解决公司档案工作中的突发事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减少档案损失,确保档案资源安全。按照《档案法》和《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管理办法》规定,依据《XXXX集团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领导

(一)成立档案抢险救灾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档案抢险救灾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任:

副主任:综合办公室、安全保卫部、党群工作部、财务部、人事教育部等有关部门负责人

成员:综合办公室、安全保卫部、党群工作部、财务部、人事教育部等档案形成保管部门各指定一至两名人员。

(二)档案抢险救灾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责

1、负责向同级档案抢险救灾领导小组报告,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预警及整改意见;

2、负责组织应急预案的宣传、培训和演练。

3、负责突发事件发生时组织人员进行救灾及维护现场秩序;

4、负责做好疏散和抢救档案的安全保卫工作;

5、负责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二、档案救灾应急预案的目标

(一)在应急的情况下,采取最有效行动消除对档案室档案、资料的威胁;

(二)保护未受损的档案、资料;

(三)抢救已受损的档案、资料。

三、突发事件的种类

突发事件可以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大类。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现象引起的,如地震、雷电、洪水等;人为灾害是指来自于人为的失误,如漏雨、渗水、电线老化短路、起火(包括蓄意纵火、爆炸等)。上述突发事件如果使档案室的设施、设备、档案、人员发生威胁,出现险情,应急进行抢救。

四、抢先救灾的重点

(一)重点监视区:档案室,包括综合和专门档案室。

(二)档案资料抢救顺序:

1、文书档案;

2、人事档案;

3、会计档案;

4、科技档案;

5、声像档案;

6、档案资料。将档案资料就近转移并安置到安全区域。

五、预防机制

(一)档案部门在抢险救灾领导小组领导下,建立和完善应急组织制度,加强档案安全管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有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二)定期开展档案安全防护设备、应急救援器材的检查工作,防患于未然。

(三)建立档案安全检查制度,把安全工作的重点从事后处理转到事前防范上来,树立预防重于抢险的思想,确定专人对库房安全情况进行检查登记,加强对重点部位的检查,发现问题和隐患要及时整改。

六、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程序

(一)基本行动:按照分工,档案室责任人及现场第一人应立即发出警报,在可能的情况下利用一切应急抢险工具阻止灾情,保护未受损的档案,并及时向领导汇报。

(二)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协调消防、搬运等环境的组织实施和后勤保障工作。

(三)应急预案的操作步骤:分一般性突发事件、较大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档案实体及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四种情况:

1、一般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1)凡发现档案室内任何部位有被烧烤异味或库房屋顶地面漏水等异常现象,每个人都有责任立即告知周围其他人,共同

查险源。如果险情不大,自己能处置的,除发出警报外,要立即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迅速消除险情。

(2)立即报告领导。

(3)查明原因,堵塞漏洞,彻底解决问题。

2、较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凡发现档案室险情严重,搞不清虚实或估计依靠自身力量不能处理的,应立即报警,呼叫抢险救灾工作人员参加抢险。指定专人迅速完成以下工作:

(1)立即拨叫消防电话及与抢险救灾有关的外界联系电话,明确受灾地点。

(2)打开通往险区的通道大门。

(3)通知相关保安人员,保证大门畅通,为消防车的靠近做好准备。

(4)消防队到来后,应及时简介险情,一切听从消防人员的指挥。

(5)发现档案室进水时,应立即通知综合办公室和安全保卫部责任领导,查找原因,排查隐患,堵塞漏洞,并先利用现有人员采取一切排水措施,以保障档案资料的安全。

3、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发生危害档案,同时又伤害人身安全的重大突发事件,如地震、火灾、洪灾、库房崩塌等,可按上述较大突发事件抢险步骤进行排除。如同时涉及人员伤害时,要兵分两路,一路应及时将受伤人员迅速转移到医院进行抢救。一路抢救档案资料,若险情危及到供水、供电、通信管线等又自身不能处理时,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抢险工作。

4、档案实体及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1)职责划分:

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档案日常安全保密工作,包括对档案实

体、档案内容的保密。信息中心负责电子档案查询系统的维护,存储档案数据的服务器的日常管理、电子档案数据的定期备份以及备份数据的安全保管。安全保卫部门负责对档案室及周边日常安全监管工作,消防、监控、电路等设备的日常维护监管工作。

(2)几类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置:

档案实体被盗:立即保护现场,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并视情况报警;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调查取证工作。

电子档案泄密:立即联系信息中心对涉及泄密的电子档案进行技术处理,防止范围扩大;利用技术手段跟踪涉及泄密的电子档案的运转过程,对可能或已经造成的泄密情况及时处理。

查询系统故障:及时与信息中联系进行系统的恢复和修复;发生数据丢失时应及时联系信息中心进行备份数据的启用、导入;系统短时间内无法恢复的,档案管理人员应及时利用纸质档案继续查询利用,保证工作正常开展。

七、善后处理

(一)突发事件处置结束后,应有专人进行相关的收尾善后工作,包括警戒解除、卫生清理、事件报告、后续跟踪等。

(二)突发事件结束后,要形成突发事件处置总结上报领导及有关部门。

(三)根据突发事件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整改,进一步修订完善有关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提出相关工作意见。

八、责任与奖励

(一)对在应急处置工作中,由于玩忽职守、渎职、违法违规等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及行政法规,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部门的责任,并由有关部门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对在档案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和人员,依照《档案法》和公司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篇8:宗教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预案

我国系统性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起始于2004年,经过近六年多的发展取得了重大成绩,但在实践应用过程中也逐渐发现了一些问题[1,2,3]。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应急管理工作和应急预案编制也进入到关键性时期,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都已经把应急预案修订完善作为“十二五”期间公共安全领域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在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方面仍有一些重大科学与技术瓶颈问题也急待解决,其中,如何科学地构建和描述重大突发事件情景的理论与方法最具有前沿性和挑战性。针对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迫切需求,我国有关部门围绕“情景应对”这个方向已组织多个专项研究课题,我们在国内外应急预案编制技术对比研究基础上,结合我国应急管理的实践,提出了基于“情景—任务—能力”的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方法,力求从科学与应用两个维度为今后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提供参考。

1 基于情景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方法对比分析

与国外应急预案工作相对比,对以下四点应给予特别关注。

1.1 突发事件情景规划是制定应急预案重要依据

各类突发事件的表现形式非常复杂,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这给应急管理和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带来很大的技术挑战。“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美国政府对公共安全,尤其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进行认真的探讨与反省,深刻认识到了应急准备的重要性,而应急准备必须具有明确目标,这些目标主要是以重大突发事件情景来体现。根据国土安全第8号总统令(HSPD—8),国土安全部与联邦多个部门合作,制定了《国家应急规划情景》[4]。美国国土安全部组织了近1500名应急管理官员和来自大专院校与科研单位的科学家,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回顾了近些年来发生在美国和其他国家重大突发事件的典型案例,对事件的初始来源、破坏严重性、波及范围、复杂程度以及长期影响作了进一步的归纳和收敛,经过反复多次评审和修改,总结提出有15种情景是美国面临最严重的风险和挑战。这些情景被列为国家制定应急预案最优先考虑的应对目标,是否能够有效应对这些情景,并达到预期的效果,成为衡量应急预案质量的最基本标准。这15个情景又被整合集成为具有共性特点的8个重要情景组(参见表1)[6],其目的是使应急准备的重心更加聚焦和有效整合。

基于情景的应急预案制定工作,有助于提高处理复杂和交叉的重大突发事件协调能力。在面临日益严重各类公共安全事件威胁下,通过情景构建发展灵活、统一、高效应对主要风险能力,凝聚整体力量对各类重大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的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提高国家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挑战的能力。国家应急规划情景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情景应成为应急培训、演练规划的依据,为各类应急培训、演练活动开发出一个共同的基础,使各地区、各部门组织的演练达到共同的预期目标和要求,形成具有一致性的能力。

1.2 应急预案应成为应急准备基础性平台

建立与风险相匹配的应急准备能力是应急预案的核心目标。按照传统的应急管理四阶段理论(预防—准备—响应—恢复),应急准备不过是应急管理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环节,而现代应急管理学说则认为,应急准备的所形成的能力是贯穿和支撑应急管理全过程的基础性行动[7,8,9,10]。这一指导思想的改变引导了应急预案本质性的重大变革。经典的应急预案概念: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如果处置的方案,而现代则定义为:所谓应急预案是在事故发生前做好应急准备工作计划。应急预案的结构,功能和内容的都应以应急准备为核心目标,应急预案成为开展应急准备的基础平台[11,12]。因此,重大突发事件情景构建就自然而然成为应急准备的先导和应急预案的基础。目前,我国的应急预案总体上还处在“应急处置方案”阶段,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对应急准备强调不够,严格意义上讲,还没有形成实质性应急准备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最显著的缺失是重大突发事件情景构建及其向应急准备方向上的延伸。

1.3 基于“情景”的应急预案结构、内容及其分类

应急预案的分类与分级对形成预案体系和指导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最近几年,应急预案分类和应用研究发展迅速,归纳起来,当前国内外针对应急预案主要有三种分类分级的方法。

1.3.1 按照预案编制过程与方法分类

在一些国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中把综合性应急预案的制定过程分为两类:一是审议式应急预案编制(Deliberative planning),是依据构建出突发事件情景中各类假设的状态,制定出战略性和概念性应急预案的过程,这类预案比较格式化,经评审批准后预案文本不易改动,我国已公布的一些预案大多属于此类;二是行动预案(Operation planning)的编制,这类预案的制定一般是在突发事件即将发生和事件发生后的处置过程中,针对事件现场发生的各类实际状况(随机情景)对审议式预案进行调整、修改,从而制定出具有可执行性的行动方案[13]。

1.3.2 针对实际使用功能分类

这是目前国际上比较常见的一种通用性应急预案分类方法,也是与突发事件情景结合较为紧密的模式。这种系统一般把应急预案主要分成四类:战略级预案、行动级预案、战术级预案和现场行动方案[13],由于这几类预案的功能不同,所以在各类预案的结构内容和目标等方面也有很大区别。

战略级预案(Stategic-level plans)主要围绕国家公安安全政策方针,提出应急管理愿景目标,明确应急管理的体制与机制,以及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基本原则。战略级预案一般不对应急管理行为提出具体要求,主要是强调应急战略方针基本框架,不关注具体细节,因此,从内容上“宜粗不宜细”。

行动级预案(Operation-level plans)一般分成两类:概念预案(Conplans)和操作预案(Oplans)。概念预案的作用是优化、协调各部门的应急管理活动,以实现应急响应统一指挥;而操作预案是明确每个参加应急活动单位各自职责,使之任务清楚、分工明确,有利于各尽其责,各施其职。

第三类称为战术级预案(Tactical level plans),这类预案的使用对象是参与具体救援活动的团队,内容主要是围绕应急响应总体目标所开展的各种应急救援活动。例如:人员搜救;工程抢险;安全警戒;医疗救护;通讯联络和资源保障等应急活动。其结构主要包括各类任务清单和标准化行动程序等。

最后一类应急预案是现场行动方案(Incident action plan.IAP),IAP是在应急救援现场制定,内容包括依据现实情况制定的拟采用的行动方案,例如:人员装备、行动时间和任务要求等,IAP要十分细致、具体和清晰,因此“宜细不宜粗”。

1.3.3按行政管理体制分类

这是一种传统分类方法,它源于早期政府的应急管理模式,与严格意义上的“情景-应对”概念有一定距离,我国现行的应急预案系统基本类似于这种分类。应急预案系统涉及到各级政府之间的协调和政府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形成的联动,因此应急预案要有广泛的覆盖性和行政权威性,另外,各类应急预案也应实现无缝链接,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确保各项应急活动嵌合为一个整体,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因此这类预案体系结构是强调以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为基础,通过横向整合和纵向协调,而达到应急管理行动和目标统一。行政管理模式预案体系是以各级与各类预案为结点,以每个预案之间的行政关系和合作协议为连线,纵横交叉联接形成一个以各级政府为应急管理的核心结点的网格化多维体系结构(参见图1)。

如图1所示,从中央到地方1-5级,形成了逐层纵向分布,与我国行政管理架构严密联接;形成一体。一方面,这种预案体系的纵向结构有利于各级政府在应对重大事故灾难时迅速整体动员,有效实现纵向协调,确保目标集中和行动统一。另一方面,同级政府中的各部门A、B、C、D……N多个预案,包括总体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企事业单位综合应急预案、军地互助预案等各类预案,一并纳入国家或地方辖区整体预案系统之中,这种横向整合可确保部门与各单位之间的理解、沟通、配合和共享。网格化结构不但便于同级政府对应急准备工作进行规划、实施与检查,同时也为不同级政府的同类部门之间的纵向联接与协作提供有效的途径。但这种预案体系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启动速度较慢;响应成本较高;灵活性较差和易形成多头指挥等。如果能在这种网格化应急预案体系结构基础之上,再参照表2中列出的重大突发事件情景构建矩阵,在各级各类应急预案中融入情景关键要素,形成一个新的多维应急预案体系结构,既能紧密结合我国现有行政管理体制,又可明确针对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需求。这一思路应作为未来我国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方案的主要选项之一。

1.4强调应急预案编制“过程”的重要性

编制应急预案是一个循序渐进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应急预案的制定过程可能比形式文本更重要。“过程”的重要性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应急预案涉及到应急管理中各部门的协调,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在有代表性的编制团队中可以对风险评估、脆弱性分析、合作协议、指挥协调和资源配置等众多问题进行充分细致的协商审议,最终形成具有共性的认识,可以在事件发生前,就把一些可预期的“难点”事先解决,这对于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显而易见;其次,通过应急预案编制活动,有助于造就一批能够熟悉应急工作和深入了解应急预案的专家队伍,应急预案编制在启动前要经过一系列培训活动,如美国应急预案编制指南(CPG101)中明确规定应急预案编制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和资格认定,培训内容包括突发事件应急法律法规和更大事故管理系统(NIMS)等14门专业课程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考验,在编制工作中,还要定期举办研讨会、讲习班,进行深入交流、沟通,有助于从整体和系统上提高参与编制人员和应急管理部门干部的专业素养[12]。同时通过应急预案编制的程序性业务工作,对本辖区或本单位风险特征和能力缺失会有更深入和细致把握,特别有助于在应急响应的全过程中避免盲动,减少失误。重大突发事件情景贯穿在应急预案编制的全过程,应急管理人员正是通过对各类情景的理解、认知和把握,逐渐提高了应急预案编制和应急响应的实际能力。

2重大突发事件情景策划与构建

重大突发事件情景构建对应急准备规划和应急预案制定具有重要先导性。情景构造实质上也是危害识别和风险分析过程,每个突发事件都会不同程度带有地域、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特别属性,差别甚大,但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基本都是源于自然灾害、技术事故和社会事件这三方面,而且其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一般动力学行为也大体表现出相似的规律。因此典型事件情景可以代表性质基本相似的事件和风险,尤其是基于“真实事件”而凝炼、集合成的“虚拟事件”情景,就更能体现出各类事件的共性与规律。

2.1情景构建基本技术方法

突发事件情景构造从技术路线上大致可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资料收集与分解。用于情景构建的资料与信息主要来源于三部分:一是近年来(至少应十年以上)已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典型案例,案例要描述解释事件的原因、经过、后果和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其经验教训等;二是应收集其他国家或地区类似事件的相关资讯;三是依据国际、国内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以及环境、地理、地质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预期可能产生非常规重大突发事件风险。

第二阶段以事件为中心评估与收敛。依靠专业人员和专业技术方法对近乎海量的数据进行聚类和同化,这一阶段应完成两个主要任务:一是按时间序列描述事件发生、发展过程,分析事件演化的主要动力学行为;二是经过疏理和聚类,从复杂多变的“事件群”中归纳出具有若干特征的要素和事件链,辨识不同事件的共性特点,建立同类事件的逻辑结构。

第三阶段是突发事件情景的集成与描述。在前两个阶段工作基础上,按照事件的破坏强度、影响范围和复杂性,建立所有事件情景重要度和优先级的排序,再次对事件情景进行整合与补充,筛选出最少数和共性最优先的若干个突发事件情景。此后,则可依据国家对应急准备战略需求和实际能力现状,提出国家或本地区若干个突发事件情景草案,以此为兰本,通过专家评审和社会公示等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重大突发事件情景规划。规划中列入的情景不是一个具体事件的投影,而是无数同类事件和风险的集合。因此,虽然规划中列入的情景是少数,但它可有广泛的代表性。

在突发事件情景规划的全过程,不但应该有政府官员、科学家和各类专业人员的直接参与,还要注意不断的征求来自社会各界的意见,尤其是注意倾听各类不同的社会反映,使情景能被对大多数人理解和接受。同时,这一过程还有助于提高公众对重大突发事件风险感知力。

2.2重大突发事件情景组成与分类

突发事件情景实质上是反映公共安全的主要风险,而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使其面对突发事件的风险有很大区别,需要对情景进行可选择性的分级与分类,既保证应急管理在整合水平上的一致性,又有利于对不同风险的区别对待。作者曾提出一个主要基于风险特征的突发事件情景分级分类矩阵(参见表2),用一个简略矩阵表格,同时体现出事件情景的性质分类、强度级别和情景特点三个维度的特性。

表2中所列出的第一级是巨灾或危机级,是所有情景中最高级别,这类事件特点是:极端小概率,严重威胁公众群体生命安全与健康,对经济社会破坏力极强,损失严重,波及范围广泛,影响至全国,有时可超越国界,灾变情况十分复杂,常造成继发性或耦合性灾害,恢复十分困难,甚至难以恢复,需要动员国家力量才能应对的特别重大危机事件。矩阵表中列出了七个巨灾(危机)情景。

第二级为灾难,一般是指事件发生概率相对较低,破坏强度很大,后果较为严重,波及范围超出几个市、遍布全省、乃至跨越省辖区,情况较为复杂,动员力度较大,较长时间才能恢复的重大突发事件,表2中列出七项。

第三级为事故或事件,主要是指发生概率相对较高,事件造成破坏强度有限,波及范围在市县级政府辖区范围之内,灾种较为单一,处置力度相对较小,较短时间即可恢复的突发事件,表中列有七个情景。

我们已注意到,在列入矩阵中的21个情景中,虽然没有包括一些大家所熟知具有影响事件,但同样也可以发现,已提出的这些情景基本反映了各类突发事件共性特点和公共安全面临主要威胁,这样基本可以保障用最少量的、最有代表性和最可靠的情景明确应急准备的方向与范围,指导综合性应急预案的编制。

3突发事件情景的结构与内容

重大突发事件的预防、准备、响应与恢复最至关重要的是能力,这种能力需要通过应急准备来实现。而应急预案则是所有应急准备基础性平台,进一步讲,应急预案本质上是风险管理的工具,目标明确的风险可以用“情景”来代表,所以,情景就自然而然成为应急准备和应急预案编制工作重要先导。为确保应急响应目标的一致性,所有的情景应遵循共同的框架结构,用同样的顺序和层次对情景进行描述。在图2中大概显示了基于三个维度的情景结构与内容。按照逻辑顺序,首先描述情景概要,其次是假设事件可能产生的后果,最后提出应对任务。

按照图2所显示的结构与内容,可对每个重大事件情景做具体描述和较细致刻画。本文以危险化学品泄漏重大突发事件情景为例,其中又以沙林毒气扩散为代表,对该情景的概要、后果和应对任务等做一个简要示范,描述如下。

题目:重大危险化学品沙林毒气泄漏事件情景

1.情景概要

1.1沙林毒气扩散情景简介表

1.2情景概要描述

沙林是一种人造化学制剂,化学名称为甲基氟磷酸异丙酯,是剧毒的神经毒气,纯净状态是透明、无色、无嗅和无味的液体。当沙林在空气中蒸发形成蒸气并可蔓延扩散并迅速成为剧烈致死性伤害,由于沙林原料来源方便,制造工艺简单,且危害后果严重,所以成为最危险的恐怖袭击武器之一。这一情景中,敌对分子通常是将沙林投放于地铁这类环境较为封闭的交通站点,或通过通风系统把沙林蒸气释放到都市区的大型商业建筑物或大型会场中。沙林神经毒气扩散迅速,又毒性极高,可致污染区内的接触人绝大多数伤亡。另外,毒气还可向建筑外环境扩散,威胁下风向侧人员生命安全健康。

1.3制定应急预案要点的提示

1.3.1地理方面信息

建筑物空间结构,最大可容纳人数,假定建筑物20层高,每层有200人,合计可容纳4000人。地铁列车加中转站可达8000-10000人。

1.3.2环境条件

事发周边区域室外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500人。

1.3.3气象条件

风速决定污染云团扩散速度、范围和稀释速率。当风速为4-6节时产生的危险性最大;温度高有利于毒气蒸气和以微细颗粒的气溶胶状态吸入肺内,当温度在华氏65°-75°时最利于毒气发生毒害作用;湿度高可影响毒气扩散和吸入,当湿度在30%-40%范围时毒性才更易产生攻击性;降水无论是雨雪天气都可降低毒性气体的有害作用。

1.3.4毒气扩散模型

依据沙林毒气的物理化学特性,参照地理和气象条件给出不同条件下毒气扩散的实验模拟和数学模型,以及不同暴露人群的毒性负荷模型。

1.3.5次生与耦合事件

受影响区域人群恐慌造成挤压、踩踏和坠落,周边地区道路机动车事故,甚至出现社会混乱。

2事件后果

2.1 人员伤亡

在一个4000人左右建筑物内初始死亡人数可达到3800人(95%),200人受伤,神经系统可能受到永久性伤害,另外伤害可能因恐慌逃生时发生的坠落、挤压和交通事故发生,伤害包括肢体残缺、骨折和脑震荡等,死亡和受伤人数各为100人左右。这种危险的混乱一般持续30分钟左右。

2.2 财产损失

直接财产损失主要来自对建筑消毒、清理和恢复和设备设施的更新。

2.3 服务中断

建筑物很难在短期恢复正常使用,辖区行政管理受到冲击,医疗卫生、通讯网络和公共服务系统影响巨大,短期内很难形成对另外重大突发事件准备能力。

2.4 经济影响

现场恢复重建和业务重新开业成本可达数亿元人民币,公众对消费失去信心,甚至造成经济衰退。

2.5 长期健康影响

幸存者4-6个月才能康复,许多人神经系统受到永久性损伤,对遇难者亲友、受伤者和经历过这次事件的公众乃至应急人员心理健康具有灾难性影响。

3应对任务

3.1 预防

严格控制相关化学武器材料(CWM)进口、生产、销售的所有环节,加强使用相关材料单位和个人的监控,在公共场所严加专项检查,在高风险场所明显加强警卫。

3.2 监测和预警

神经毒气泄漏后,立即发出警报并派遣专业人员现场采样、检测、监测和危害评估,应急管理人员有能力尽量在大规模伤亡之前识别出化学毒气种类和可能产生伤亡的程度和范围,保护进入现场应急人员安全。

3.3 评估研判

依据已搜集的情报信息,从专业立场对事件原因、演变过程、灾难后果、预期困难和应对措施效果及其负面影响进行分析,为指挥行动做出出事评估并提议方案建议,可使用事先设定的各种数学模型针对现场环境与天气等实际情况推算毒气扩散速率范围和场变化,并给出个人风险值的等值线图和社会风险值的函数图。

3.4 应急响应

应急指挥平台和联合信息中心激活后,立即开展应急响应行动,持续发出警报和各类应急响应通告,保持与参加响应活动的相关单位建立联系和保持通畅,加强对重要基础设施和特殊人群的保护,为现场提供必备资源,接受申请和求救资讯并作出反应。

3.5 减灾行动

毒气泄漏后立即建立隔离区和警戒带,划定危险区域,保护现场,协调指挥现场救援活动,减少灾害后果。

3.6 疏散与庇护

紧急疏散现场和下风侧危险区域人员,应急指挥部应立即启动预设的避难场所和设施,有组织接待和保护已暴露或有暴露风险的人员,提供有效服务,可启动应急指挥疏散的模拟推演系统,对大规模人群疏散活动进行组织干预。

3.7 医学救援

事件发生可致数万人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都需进行健康监护,可能有数万人需要立即现场急救并送医院治疗,应急管理中心和医疗单位立即进入“紧急医疗”状态:灾情通报、急救、搜索、救护、治疗、患者筛检、分诊、净化处置、病人运送、住院家属通知和病人状态统计报告。

收集核实死者遗体并采取保护措施,采集影像和遗传学资料并建立死者备查档案。

3.8 清理现场

在确定安全前提下,及时对现场清污、消毒处理,需无危害处理污染废物,定时环境监测并及时报告。

对危险化学品物品、用具和武器严格管控和处理。

3.9 调查防控

对制造恐怖袭击嫌疑人调查、控制、追踪和抓捕。

3.10 恢复

取消应急响应状态,对事件全过程组织调查评估,完善应急准备体系,使之能更有效应对任何重大突发事件。

上一篇:关爱老人标语(60句)下一篇:周易个人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