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过超温总结分析及防范措施2014020

2024-04-16

中过超温总结分析及防范措施2014020(通用6篇)

篇1:中过超温总结分析及防范措施2014020

神华国能(神东电力)郭家湾电厂

中温过热器金属壁温超温分析及防范措施

发电运行部

2014年2月

中温过热器金属壁温超温分析及防范措施

一、中温过热器简介:

中温过热器布置在燃烧室上部前后墙上,与前后墙垂直,前后墙各布置8片,每片中温过热器屏由37根管子组成,管子直径为Φ51×7mm,材料12Cr1MoVG和SA-213T91。中温过热器为膜式管屏,节距70mm,鳍片材料12Cr1MoV。中温过热器下部表面覆盖有耐磨浇注料。入口汇集集箱Φ406×57mm,每片屏的进口集箱为Φ219×28mm,出口集箱均为Φ219×28mm,集箱材料为12Cr1MoVG。

二、汽温调节方式:

过热蒸汽温度的调节采用二级喷水减温器,分别位于低温过热器与屏式过热器之间的管道上,屏式过热器和高温过热器之间的管道上。喷水水源来自给水泵出口和高加前,减温器采用笛形管式。(#1炉2012年A修中加了三级减水温水。)

在设计煤种B-MCR工况下,Ⅰ级减温器喷水量为20.16吨/时,将蒸汽温度从378℃降至371℃,Ⅱ级减温器喷水量为13.32吨/时,将蒸汽温度从475℃降至462℃。

三、超温情况:

1、超温规定:负荷100 MW以下,中过Ⅱ管壁550℃为超温;负荷100 MW以上,中过Ⅱ管壁530℃为超温。负荷100MW以下,中过Ⅰ管壁510℃为超温;负荷100MW以上,中过Ⅰ管壁475℃为超温。负荷100MW以下,低再管壁550℃为超温;负荷100MW以上,低再管壁530℃为超温。

2、机组异常工况或机组启动过程中,中过管壁容易发生超温。

四、主要超温时段:

1、机组冷态启动时汽轮机冲转、发电机并网及并网后,负荷在50MW-130 MW之间,包括给水旁路切主路时,发生中温过热器管壁超温。

2、机组单台一次风机或单台引风机运行,负荷在120MW以下时中温过热器管壁超温。

3、机组热态启动时汽轮机冲转、发电机并网及并网后,负荷在50 MW-130 MW之间,发生中温过热器管壁超温。

4、锅炉发生翻床或大量甩负荷后,机组重新升负荷至50 MW-130 MW之间时,发生中温过热器管壁超温。

五、超温原因分析:

1、启动过程中严重超温的主要原因是:(1)锅炉启动过快,汽轮机在冲转、并网过程中,床温保持的过高,主汽温度、主汽压力控制不好,减温水调整不好,主汽温度时高时低,大幅波动,并且超温时间较长。(这是主因)(2)汽轮机挂闸后,如果中调门打不开或高排逆止门打不开,检修处理时间较长,这时汽轮机进汽量较少,使锅炉受热面超温。(3)发电机并网时,励磁机、发电机等设备出现故障,发电机长时间并不上网,这时汽轮机大旁路开度较小,过热器通过蒸汽流量少,中过管屏超温。

2、锅炉启动后,如果两侧给煤不均,单侧给煤量过大,或前后进煤量不均匀,锅炉燃烧不良,一部分未完全燃烧的煤颗粒随着物料上升到炉前中上部进行燃烧,导致分离器出口烟温以及进入尾部烟道的烟温高,发生部分管壁超温。

3、低负荷阶段,减温水调门反应灵敏度差,自动跟踪不及时,发生了超温现象。

4、煤质发热量波动较大,操作人员预控不及时或调整缓慢,造成锅炉大量加减煤,主汽压力波动较大,容易发生超温现象。

六、控制措施:

1、调整过热汽温各再热汽温在各段受热面中一般不超下列值:低过入口汽温不大于361℃,出口汽温不大于385℃;中过I入口汽温不大于381℃,出口汽温不大于412℃;中过II入口汽温不大于404℃,出口汽温不大于475℃;高过入口汽温不大于454℃,出口汽温不大于540℃;低再入口汽温不大于327℃,出口汽温不大于416℃;高再入口汽温不大于416℃,出口汽温不大于540℃。在各段受热面中若偏离太大,应用相应减温水去调整。

2、锅炉冷态启动过程中,油枪不宜解列太早,稳定燃烧、控制床温的上升速度,并保持床温在700℃左右。在汽机冲转过程中保持较低的床温,避免床温的大幅升降,将主汽温度控制好,严格控制炉膛出口烟温不超过580℃,避免中过超温。

3、锅炉在启动过程中,在调整主汽温度方法上,先用Ⅰ级减温水旁路调整,温度升高后再用主路调整。#1炉可及时投入三级减温水系统,控制中过

(一)出口壁温小于465℃,应使得一级减温器后温度大于低过入口工质温度5℃以上,控制管壁不超温。为了防止减温器喷嘴堵塞或喷水不均匀,锅炉启动过程中在汽包压力达到5.0MPa时,对过热器减温器进行反冲洗。

4、机组启动过程中,各值选用操作水平最好的人员调整汽包水位和主汽温度,加强机、炉专业协调,结合汽机冲转过程中的要求,提前调整好主汽压力,方可关小汽机大旁路,防止过热器蒸汽量减少后发生超温。

5、运行人员在锅炉启动前应详细检查汽轮机、发电机开机并网前的条件是否满足,防止在挂闸、并网过程中拖延时间,使锅炉过热器发生超温。如果是因为汽轮机、发电机在冲转、并网过程中有缺陷,短时间内不能处理,引起锅炉超温,采取措施后还不能降下来时,锅炉应立即压火,等到中过金属壁温正常后,再启动锅炉,重新冲转。

6、锅炉在启动过程中,控制单侧一次风量在9-10万,降低物料高度,适当的降低后墙侧床温,减少中过Ⅱ金属的吸热量。严格控制左右侧床温不超过30℃,前后床温单点温差不超过50℃,减少左右侧金属的热偏差。

7、机组并网后,加负荷过程中,保持低床温运行即低于850℃。锅炉调整中要缓慢进行,严禁大幅度加、减给煤量,避免锅炉床温大幅波动;机组增、减负荷严格按照风煤配比的原则并多次少量的进行,避免床温大幅波动;低负荷时可保持较高氧量(4%-6%),降低锅炉床温。

8、锅炉主给水从旁路切主路时,要求负荷控制在100MW以上,保持主汽压力在13MPa以上,保证高低加全部投入。如果水位不好控制时,可以采用手动开启主给水电动门的方式,可以避免汽包水位和减温水量大幅波动,避免过热器超温。主给水电动门开关方式采用“点动”方式,利用节流主给水电动门开度的措施以提高减温水压力,从而增加减温水流量。

9、及时进行DEH阀位切换:正常运行以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顺阀的做功能力比单阀强,在同等负荷下入炉煤减少,可以缓解超温。

10、在机组启动过程中及时投入高低加运行,提高给水温度。

11、加强受热面吹灰:正常运行中加强吹灰一方面不会出现尾部烟道再燃烧,另一方面是长时间不吹灰高过出口汽温降低,为了提高高过出口汽温,必须提高中过Ⅱ出口汽温,结果会引起是金属壁温超标,加强吹灰可防止类似情况发生。

12、机组运行过程中,如果给煤机跳闸,可立即转移负荷至邻炉,控制主汽压力不宜降的太快,防止减温水流量过低,发生超温。给煤机恢复后,要缓慢升负荷。

13、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通过涨负荷增加蒸汽量来降低管壁温度。

14、各主、副操要掌握好减温水的滞后性,在调整温度时,要认真观察主、再热蒸汽的变化率,当上升的变化率减慢时,应考虑逐渐关小减温水,具体关小减温水的量由各主、副操在实际工作中熟练掌握。

15、汽轮机开机时,尽量采用带旁路模式,增加过热器通流量。

16、操作人员对煤质发热量应及时掌握,如遇发热量波动较大时,应根据床温和主汽压力变化率,提前进行控制,避免大幅度加减煤。造成管壁超温。

17、操作人员应及时调整左右侧及前后侧床温均匀,偏差不超过30℃,如落煤管下煤不畅时,及时敲打落煤管,保证落煤畅通。

18、当汽机跳机时,防止恢复过程中超温措施:(1)迅速打开PCV阀、再热汽对空排汽阀、省煤器再循环门。要求汽机开高、低旁,在汽机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开大。(2)紧急停止两条给煤线(运行四条给煤线,左右侧各停一条),另外两条给煤线煤量每条给煤线减至15吨/时。(3)及时缩减二次风量。(4)根据再热汽温及时关小再热器侧烟风挡版,根据床温情况及时排渣。

七、考核方式

1、运行人员必须严格按要求登记每一次超温事件,为统计受热面超温时间提供依据,否则少登记一次考核100元。

2、运行各值监盘人员要加强对金属壁温的监视,提前对锅炉燃烧进行调整,由于监盘不认真、预控不到位、调整不及时、操作大开大关等引起的金属壁温超温每次考核1000元。

发电运行部 2014年2月8日

篇2:中过超温总结分析及防范措施2014020

关键词:锅炉超温原因,处理,防范措施

大唐石门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300MW机组的锅炉是根据美国ABB-CE燃烧工程公司技术设计制造的, 配300MW汽轮发电机组的亚临界压力带一次中间再热自然循环汽包锅炉。锅炉受热面采用全悬吊结构, 炉膛上部从前向后布置有分隔屏过热器、后屏过热器;上炉膛出口处布置有末级过热器;水平烟道中布置有末级再热器;尾部烟道由横向贯通的隔墙分成前、后两个烟道, 烟道下部出口处按左、右过热器及左、右再热器设计有四组烟气挡板, 相互间设置联锁。后烟道竖井内布置有水平低温再热器, 前烟道竖井中布置有立式低温过热器、水平低温过热器和省煤器;烟道竖井下部布置有两台三分仓容克式回转空气预热器。

锅炉采用直流式燃烧器、A、B、C、D、E五层火嘴四角布置、切向燃烧方式。锅炉为平衡通风、负压运行, 配备两级点火系统, 油枪的最大出力按锅炉20%MCR工况设计。

锅炉过热蒸汽温度靠两级 (一级、二级各两点) 喷水减温器调节, 分别布置在分隔屏入口和后屏过热器出口处大的连接管上, 再热蒸汽温度靠尾部烟气挡板调节, 并在再热冷段入口处设有两台事故喷水减温器。

1 锅炉超温的原因

由于煤质、运行工况不稳定、设备故障、人员操作等原因, 机组运行中常常出现锅炉过热、再热蒸汽出现超温的现象, 甚至可能处理不及时导致发生过热、再热蒸汽温度>555℃及以上的恶性超温事故。超温带来危害主要有:汽温偏高, 会加快金属材料的蠕变, 会使过热器、蒸汽管道、汽轮机高压缸部分产生额外的热应力, 从而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过热器严重超温时, 会导致过、再热器管道爆破, 引起非停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并影响电网安全。引起超温的主要原因是:

1) 减温水系统故障, 烟气挡板开度不当;2) 燃烧调整不当, 火焰中心过高;3) 烟氧过高或炉膛漏风严重;4) 煤质过差或煤粉过粗;5) 水冷壁结渣或积灰严重;6) 给水温度偏低;高加解列;高旁泄漏引起再热器超温;7) 三次风带粉严重或发生二次燃烧。

根据平日运行调整的经验总结, 特别容易引起恶性超温的工况有:

1) 煤质差, 燃烧不好, 锅炉过热汽压力波动大时。2) 机组启动初期升负荷阶段, 由于热负荷与锅炉负荷不匹配, 燃料量调整超前锅炉负荷, 最容易超温。3) 机组正常运行中高加跳闸, 给水温度突然降低时。4) 锅炉炉底水封被破坏, 造成火焰中心上移。5) 发生烟道再燃烧。6) 机组甩负荷时。

2 锅炉超温的处理

2.1 锅炉过、再热汽温正常升高的处理方法

1) 适当增加减温水量。2) 适当减少过剩空气系数。3) 适当降低火焰中心。4) 适当关小排粉机挡板。5) 加强水冷壁的吹灰。6) 如因正在打焦、除灰及吹灰造成汽温不正常地升高时, 应暂停这些工作。7) 如因烟温偏差过大造成单侧汽温或壁温不正常升高, 应设法调平, 消除偏差。8) 如高加解列, 应严格控制锅炉蒸发量不大于额定值的90%;若因高旁泄漏引起再热器超温, 应快速减负荷, 并迅速降低锅炉的燃烧, 直至做熄火处理。9) 如因减温水管堵塞造成汽温不正常升高时, 应先设法降低汽温, 然后对减温器进行反冲洗。10) 过、再汽温超过545℃且无法控制时, 应从上排开始停运火嘴和制粉系统, 降低炉膛热负荷。

2.2 锅炉过、再热汽温异常升高的处理方法

1) 当低温过热器出口汽温大于430℃、后屏出口汽温高于530℃或温升率大于3℃/min, 主汽温度大于550℃时应立即投两只油枪, 停运E层给粉机和两台制粉系统;降低送风量, 维持3~4%的烟氧和炉膛负压。

2) 当低温过热器出口汽温大于435℃、后屏出口汽温高于535℃或温升率大于4℃/min时应立即停运D层给粉机和其余制粉系统。

3) 当低温过热器出口汽温大于440℃、后屏出口汽温高于540℃或温升率大于5℃/min, 主汽温度超过555℃时应立即停运C层给粉机, 再增投两只油枪。

4) 整个处理过程中, 汽机主控应根据主汽压力的情况控制机组负荷以尽量维持主汽压力的稳定。锅炉主控应保证烟氧合格且通风量大于40%, 炉膛负压基本稳定。

5) 在主汽温度得到控制后, 缓慢的将机组负荷加至允许值。

3 防范措施

发生超温的后果危害太大, 为了尽量减少此类事故频繁发生,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从管理和调整上提前进行预防。

1) 每次大修后、燃烧器改造后或每年进行一次锅炉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 保证燃烧器各喷口一、二次风风速的均匀性, 炉膛火焰充满度良好, 不贴墙, 不偏斜。2)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燃烧调整试验, 并结合现场经验, 为运行人员提供合理的运行参考数据。3) 开炉前必须进行阀门、风烟挡板试验, 保证各阀门、风烟挡板的可靠性。正常运行时, 应加强对减温水系统阀门的检查, 保证减温水各阀门位置正确, 特别是调整门远方与就地的开度应一致, 发现问题及时联系登缺检修处理。4) 给粉量的增加应缓慢、均匀, 保证锅炉主汽压力、温度上升的缓慢、均匀。正常运行时, 严禁同时投运2台以上的给粉机。5) 正常运行时, 应积极创造条件配合吹灰人员完成定期的吹灰工作 (特别是水冷壁的吹灰工作) , 防止锅炉受热面积灰、结焦。6) 煤粉细度不允许超过12%运行。7) 正常运行时, 各减温水调整门控制在80%以内, 以保证有一定的裕度应付突发异常。如达不到上述要求, 必须对燃烧进行调整, 降低火焰中心, 减少减温水量或关小给水调整门。8) 正常运行时, 如出现末级过热器两侧烟温偏差大, 必须对制粉系统的运行方式, 二次风压等参数进行调整, 降低烟温偏差, 防止过、再热器单边超温或减温水量过大。9) 正常运行时, 控制低温过热器出口温度低于420℃、后屏出口汽温低于520℃。10) 保证给水、炉水及蒸汽品质合格, 及时按化学要求进行排污工作, 保证锅炉水质合格, 防止受热面结垢、积盐。11) 针对每次异常超温运行情况进行分析, 总结经验教训, 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

4 结论

通过对锅炉发生超温的原因分析, 并对容易引起恶性超温的工况进行了列举归纳, 提醒运行人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加上防止超温防范措施严格执行到位, 近年基本杜绝锅炉发生恶性超温。

参考文献

[1]厉耀宗.DL/T611-1996 300MW级锅炉运行导则.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5.

[2]大唐石门发电有限公司集控运行规程, 2009.

篇3:急诊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风险分析;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024-01

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点是工作量大、涉及范围广、风险性强。因急诊科病人的特殊性、复杂性、危重性使急诊科护理管理更要科学与规范化、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为急诊护理工作函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培养急诊科护士必要的应急能力、熟练的抢救技术、敏捷的处事方法,对于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医疗纠纷、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保障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就急诊科的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讨论如下:

1. 急诊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分析

1.1 社会因素所致的风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普遍提高。由于患者要求有良好的医疗环境、优质的服务态度;对抢救和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对医疗护理的高风险和不稳定性缺乏了解;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细化程度不够,导致患者家属心理不平衡;个别不良事件影响了卫生系统的形象,致使部分患者在看病时持怀疑态度,不信任医护人员,容易造成医患纠纷。

1.2 医院条件欠缺所致的风险。急诊科患者多、病情繁杂,具有多方面护理技术护士缺编,长期超负荷工作,使工作效率下降;医疗条件差,抢救仪器设备不全,急救药品准备不充分;抢救和留观患者不能及时收住院,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急诊护理队伍的年轻化,技术力量薄弱,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差;这些都是导致纠纷的隐患。

1.3 科室管理因素所致的风险。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抢救仪器没有处于备用状态,抢救记录不规范,缺少自我保护意识。

1.4 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急救经验不足引发的风险,护理职业损害引发的风险,护士心理损伤引发的风险。

1.5 患者因素所致的风险。急诊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且普通存在急躁、忧虑、恐惧心理;由于患者基础健康水平和机体免疫力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变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患者和医务人员接触时间短,无法全面了解病情,相同疾病的不同症状、不同疾病的相同症状都会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和支持,患者有冒险行为、不合作的态度和消极的求生欲望,都会使护理风险上升。

2. 防范措施

2.1 医院各部门要支持急诊工作。急诊科设一线、二线值班人员,24 h待命,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当大批患者来诊时,迅速启动医院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各就各位进行抢救治疗。急诊科制定突发大批祸患者的应急预案、突发传染病患者的应急预案、突发集体中毒的应急预案等,在抢救患者时整个科室工作协调、人员互助,可大大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2.2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护士要增强法律意识,谨言慎行,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与护士有关的法律知识有所掌握,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强化法制观念和证据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

2.3 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3.1 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预防差错事故的必要条件,是正常护理操作的保障。护士必须纪律严明,坚守岗位,随时处于应急待命状态,在护理操作中循章守制做好抢救工作。

2.3.2 及时总结经验护士长和护理业务骨干总结工作经验。针对急诊科的工作特点,及时总结科室存在的护理风险及应对措施,供护士学习和借鉴。

2.3.3 制定切实可行措施。根据科室特点制定具体措施,使护理安全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对于护理操作中高风险的项目要履行告知义务;要将进行的每项护理操作的目的、风险因素告知患者及家属以达到配合的目的,同时也满足了患者及家屬知情的需要,最终目的是降低纠纷和投诉的发生。

2.4 强化科室管理意识

2.4.1 抢救仪器的管理。急诊科抢救仪器多,全部由护士使用操作,每台仪器要有专人管理,每周检查一次,包括各部件的完整、运转情况以及清洁消毒和保养,发现故障立即通知护士长和设备科。要求全科护士都能熟练使用各种抢救仪器,掌握仪器的性能及操作规程,并将这些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提供给护士学习。

2.4.2 加强护理记录的管理。急诊护理记录是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抢救治疗、实施护理及病情动态变化的记录,是护士执行医嘱实施抢救治疗的主要依据。护士在记录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出及时、客观、清楚、准确、完整,不得涂改。这些记录要妥善保管,漏记、错记等都会造成日后争议的法律问题。

2.5 加强业务培训,确保护理工作质量

2.5.1 加强基本业务的培训。集多专业护理技能于一身是急诊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加强护士培训包括:法律意识、服务礼仪、沟通技巧、急救新技术等,提高护士的服务质量和救护水平,通过每月进行的护士业务学习、定期培训和考试,使护士掌握危重疑难病例的观察要点、护理要点及处理方法,培养护士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有计划有目的地将急诊抢救护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予以总结。

2.5.2 加强急救技能的培训。对急诊护士要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急救技能培训,使其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危重患者急救技术等。护士长督促低工龄护士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高工龄护士要做好传、帮、带工作。对常用急救药品的使用、其药物的作用机制、常用剂量、使用方法、毒副作用都要熟练掌握。

参考文献:

[1] 伏迎春.从护理风险谈手术室的管理[J] . 华北国防医药,2003 ,4(2) :146.

[2] 张安琴.将“5S 活动”引入护理管理的思考[J] . 四川医学,2004 ,25(11) :127021271.

篇4:应收账款的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一、企业应收账款的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加剧,应收账款已成为绝大多数企业扩大销售的重要途径。虽然赊销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销售规模,提高了盈利水平,但应收账款规模迅速扩张也给企业稳健发展留下了隐患。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应收账款增幅与销售收入增幅基本持平甚至超出;应收账款在资产负债表中占比持续增长;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延长,应收账款占用营运资金量越来越较大。应该说应收账款存在的这些问题已不是困扰少数企业的个别问题了,它已经成为影响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经济能否平稳向前的重要问题。

二、应收账款状况恶化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一)高额的应收账款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

企业应收账款余额不断增加流动资金出现短缺,迫使企业举债经营,大量举债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费用,有的企业更是为了能及时回笼货款大量接收承兑汇票,为了及时变现又将票据贴现而承担高额的贴现息。借贷资金成为企业保证正常运营的重要的手段,这种情况一方面加大了企业的成本负担,侵蚀了企业的利润,另一方面随着负债水平的逐渐提高,现金流也变得越来越脆弱,财务风险加剧。以2010年来说,多数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下降,应收账款快速增长是很重要的原因。

(二)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随时可能引起企业盈利状况的变化

逾期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危害直接体现在坏账风险上,有关资料统计逾期应收账款在一年以上的,其追账成功率在50%以下,而在我国大多数企业里,逾期应收账款的比例已经超过了50%。同时在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里普遍存在已成坏账但未作坏账处理的情况。

企业应收账款实际上是企业未能到账的利润,由于会计政策操作的结果,它成了企业的账面利润。从这点上看,应收账款无疑虚夸了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一定数量的应收账款会使主营业务利润有潜在损失的风险,这种风险来自于市场环境恶化对债务人经营活动的影响。如果客户无力偿还债务而给企业带来坏账,那么,企业账面上再好的业绩也不过是镜中之花。

三、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赊销成为企业扩大销售的主要竞争手段。企业为了扩大产品销售量和市场占有份额,常常采用赊销手段进行促销,特别是企业推销新产品时,赊销对于开拓新市场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是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与此同时,由于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时间不长,经济立法不健全,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可乘之机恶意诈骗货款的现象时有发生,通过钻法规的空子,利用破产兼并重组等情况转移资产,造成企业应收账款的损失。另外,在执法上受多种因素影响,往往是官司胜诉了,但货款却依旧收不回来。由于犯罪成本不高,造成了很多企业故意拖欠账款,社会普遍缺乏诚信。

(二)内部原因

大多数企业普遍存在对应收账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应收账款管理纳入企业核心的管理内容的情况。营销中往往把扩大销售量放到第一位,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了应收賬款对现金流及盈利的潜在影响;对相关责任人考核时,往往更强调产销量、销售收入、利润等指标等,对应收账款的回收,坏账发生额等指标考核力度不足;日常管理中企业管理者忽视包括应收账款管理在内的内部管理,应收账款及赊销管理制度缺失或者职责不清,缺少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对损失的应收账款无人追究、无法追究责任,缺失管理造成应收账款的更加恶化。

四、应收账款风险防范措施

(一)对应收账款按照风险程度进行分类管理

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应做好应收账款风险程度的分析,按照风险程度将应收账款进行分类管理。第一类是将在赊销期间的货款看成是从企业获取的一笔无息或低息贷款的客户,这类客户一般都想尽办法延长付款时间,该类客户是我们管理的重点。第二类是因资金暂时周转不灵,以资产抵押或担保赊销产品的客户,由于购销双方签订的抵押或担保合同具有法律保证,当付款日期来临时,可以根据合同规定收款或拍卖抵押物以收回应收账款,安全性较好。我们要及时关注该类客户的情况,以防他们变成第一类客户。还有一类是由于销售产品和收款时间上的差异而形成的应收账款客户。一般情况这类客户收到货物后会很快付款,安全性很好,所以我们不对它进行重点管理。第一类应收账款安全性小,风险大,建议管理人员应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第一类应收账款上,对其进行详尽分析,划定合理的收账政策,尽快催收;同时也不能放松对第二、三类应收账款的管理,尽可能缩短应收账款的周转期,加速资金周转。

(二)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信用政策

1.确定适当的信用标准

企业确定信用标准要力争在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销售与降低违约风险、增加收账费用这二者之间作出一个双赢选择。应该通过设定信用等级评价标准,利用多种渠道在了解客户的真实情况的基础上,详尽地对客户的拒付风险作出准确的判断。

2.实施具体的信用条件

企业在接收容户信用订单时,要向其明白提出付款时间及其他相关要求,包括信用期限、现金折扣和折扣期限方面的约定。信用期限的变动必须以变化前后边际收入的新增量是否大于边际成本的新增量做为判断标准;采取现金折扣的前提是企业通过加速收款带来的机会收益能够补偿现金折扣的付出;给予客户现金折扣优惠的期限和程度应根据企业自身需要,在信用成本前后收益比较基础上,择定一个期量结合的最佳数据方案。

3.不断完善收账政策

企业在制定收账政策时,要在增加收账费用与减少坏账损失、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之间进行比较、权衡,以前者小于后者为基本目标,掌握好宽严界限,拟定可取的收账计划。

(三)从控制应收账款的角度出发制定销售政策

在制定销售政策时以客户的资信状况为起点,在充分考虑资金的回笼的基础上制定企业的销售政策。对资信差的客户一律采取现款交易;对资信一般或资信较好但尚未进一步证实的客户,在现款交易不被接受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承兑汇票结算方式;对资信好、实力强、有前景的客户可以采用分期付款和赊销的方式,但在付款期限和累计金额上应有明确规定,并应坚持清旧款、发新货的原则;无论何种客户,当其提前付款或现金交易时,可考虑给予信用优惠如现金折扣等,以鼓励客户及时付款。

(四)明确划分应收账款管理的责任范围,建立预警机制

根据企业经营特点,制定应收账款预警机制。增设应收账款总量预警指标和比例预警指标。总量预警指标即对公司应收账款总额设定一个最高限额,这一最高限额应低于各下属企业最高限额之和。比例预警指标即规定应收账款总额不得突破流动资产总额的百分比。确立预警指标报告制度,常规报告定期进行,如按月或按季。当某一客户突破或面临突破预警指标时,应紧急报告以采取措施;当总量预警指标和比例 预警指标突破或面临突破时,也要紧急报告。

(五)确保所有记录在册的应收账款都有法律依据

由于赊销制度不严谨、应收账款账期较长等原因,企业在对应收账款进行清理的过程中经常遇到与客户针对同一笔应收账款在金额及到期日等方面存在异议的情况,增加了清欠的难度和坏账的风险。为了降低逾期坏账带来的风险,企业在合同订立、收货单据保管、发票凭证保存等环节应该以相关经济法律法规为依据,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公司对应收账款在金额和时间上的权利主张得到法律保护。

(六)建立健全对账制度

建立应收账款催讨制度是保证应收账款安全的重要手段,在进行对账工作时,企业应根据业务量大小及时间等因素对应收账款定期进行核对,由专人负责定期寄送对账单和审查客户回函,由双方当事人签章,作为有效的对账依据;如发生差错应及时处理。

(七)通过账龄分析加强对应收账款的跟踪分析

编制账龄分析表,通过计算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检查应收账款的实际占用天数。企业对应收账款收回的监督,可通过编制账龄分析表进行,通过账龄分析计算出处在各个账期的应收款项各占多少百分比,估计有多少欠款会造成坏账。同时如果有客户的大部分应收款项都超期了,还应检查其信用政策是否合理。在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分析中,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把过期债权款项纳入工作重点,对尚未到期的应收账款,也不能放松监督,以防发生新的拖欠。

参考文献:

[1]白杰松.CFO实战:狙击应收账款六部曲.首席财务官.2011(11).

[2]麻云福.关于控制和管理好企业应收账款问题的思考.魅力中国.2011(18).

篇5:中过超温总结分析及防范措施2014020

【关键词】产科;防范措施;护理风险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212-02

护士是临床医疗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其工作于临床医疗的第一线,是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中坚力量。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及法制意识的增强,传统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风险和挑战。妇产科具有用药多、隐私多、矛盾多和病种多等特点[1],是临床医疗纠纷多发的科室,因此如何有效的降低产科护理服务质量对于降低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笔者对产科日常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开展了相应防范措施的临床护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产科护士30名,年龄26~39岁,平均年龄31.2±3.6岁,随机平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护士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组护士首先进行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再结合常规护理进行针对性防范措施综合护理,观察组护士平均年龄32.1±3.4岁,平均工作年龄7.6±4.2年,对照组护士平均年龄30.7±3.9岁,平均工作年龄7.4±4.5年。两组护士在年龄、工作经验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风险因素 通过对妇产科日常护理工作进行分析,发现如下风险因素:① 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日常护理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进而导致用药出错、搞错婴儿性别等事件频频发生;② 人员配备不足、工作范围过广 产科护士在进行日常的输液、发药等基础护理工作之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催款、电脑录入医嘱和解释交费明细等非护理范畴工作[2],这些工作大量占用了护理人员的精力和时间,且目前病房内护士人员较少,工作压力较为繁重;③ 產科工作自身存在高风险 产科日常护理中,孕产妇的情况变化较快,从而造成事故的发生率较高,存在不可预测的风险,此外孕产妇及其家属通常对分娩过于焦急,容易产生误解或不满意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3];④ 工作环境过于狭窄 妇产科固定的床位数过少,医院通常会在病房的走廊和房间中加床位,从而造成妇产科整体空间过于狭小;⑤ 人员流动性较大 妇产科病房中孕产妇、家属、清洁工、医护人员及办理入、出院手续的人员较多,人员流动性大,造成防盗方面存在一定的隐患。

1.2.2 防范措施 ① 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 科室内应建立科学、完整的护理管理制度,并落实到护士的日常工作中,并由护士长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奖惩分明,营造良好的护理氛围;② 合理配置人员结构 科室内应依据科室的实际情况及科室护士的工作能力,合理安排护士的量,采用“一岗多人;一人多岗”的管理模式,一方面避免了人员浪费,一方面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③ 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在产前应向孕产妇及其家属介绍分娩的相关健康知识,使孕产妇及其家属积极配合日常护理工作,并能为分娩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分娩时采用“一对一责任助产”,从而增加与孕产妇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打消顾虑,从而避免因误解而导致的医疗纠纷的发生;④ 尽量避免加床 产科护理应坚持“以产妇及新生儿”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不可盲目接受孕产妇,建立弹性入院、出院机制,避免加床行为,为科室内护士的工作提供充足的空间;⑤ 按时检查病区环境 加强对科室内开放性的安全管理,设立安全门,门卫24h守护大门,对于出入产科病房的人员须检查其陪入证,无证不可进入病房。

1.2.2 临床观察指标 以两组护士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满意率(%)=(满意患者数+一般患者数)/患者总数×100%。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包对两组护士护理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秩和检验,α=0.05

2.结果

比较两组护士护理患者的满意度发现,观察组护士护理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士护理的患者。两组护士护理患者满意度的比较结果见表1。

3.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孕产妇及婴儿的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孕产妇及婴幼儿的护理工作已成为临床产科护理的重点,建立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扩大孕产妇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按时检查病房等措施的开展,可有效的降低产科护理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工作风险,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本次临床研究发现,观察组护士护理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护士护理的患者(P<0.05),进一步说明了开展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开展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提高产科护理服务质量的必要性。

总之,对产科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开展相应的防范措施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对于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丽群, 周玉兰.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0(2):96-98.

[2]黄晓芹.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252-253.

篇6:中过超温总结分析及防范措施2014020

【关键词】静脉药物;集中配置;差错分析;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529-02

静脉液体治疗是将液体直接输入到患者静脉内,在有效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了潜在的风险。我院静脉用药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 ,PIVAS)负责全院住院患儿静脉药物配置,静脉用药配置任何工作环节出现差错都直接关系所有住院患者安危。在运作过程中由于管理经验、人员培训力度、标准操作规程完善程度、差错防范措施验证等原因,在保证配置速度的同时有效控制差错的发生,是PIVAS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课题[1]。我们通过对静脉用药调配各工作环节出现的差错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对我院静脉用药配置中心2010年度和2011年度发生的差错实行“免责”登记,即只记录差错事件,包括发生时间、事件经过、造成后果,不记录责任人。2010年度共配置液体538810袋,记录差错事件261件(袋),统计分析各工作环节的差错发生率,并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后,2011年度共配置液体603497袋,发生差错193件(袋)。

2 结果

2010年度共配置液体538810袋,发生差错261件(袋),差错发生率0.048%。其中直接差错以粘贴标签环节发生率最高,占所有差错25.67%,未纠正差错以配置环节发生率最高,占所有差错13.41%。各工作环节差错发生率见(表一)。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后,2011年全年共配置液体603497袋,工作量增加12%,发生差错193件(袋),差错发生率0.032%,差错率下降0.0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工作环节差错发生率见(表二)。

3 差错类型 直接差错是指某一环节出现的差错;未纠正差错是指上一环节出现的差错,在本环节中未查出。

4 差错原因分析

4.1 审方环节 常见直接差错有药物浓度不适、剂量过大、溶媒不适、存在配伍禁忌、液体和药物不成组等。如单磷酸阿糖腺苷用量0.06,处方量误开为0.6;应用头孢曲松,24小时内又用葡萄糖酸钙等。原因是中心审方药师审方工作量大,每天审核近2000余组药物,长时间面对计算机屏幕,易造成视觉疲劳。其次是对药物用法不熟悉,不合理处方未能审出。

4.2 粘贴标签环节粘贴标签环节以直接差错发生率最高。包括贴错液体、不同批次混放、漏贴标签等。

4.2.1 贴错液体 最常见5%GS50ml和0.9%NS50ml混淆,主要原因是二者外包装大小一样,正面虽有颜色区别,但是瓶体小,如果瓶签贴在正面把液体名称和有效期盖住,不便于查对,所以瓶签贴在液体反面,增加了查对的难度,易于混淆;其次是5%GS100ml和糖盐钾100ml,二者名称相似易于混淆。

4.2.2 不同批次混放,主要原因是不同批次瓶签同一时间或同一区域粘贴容易混放;新添加标签批次未及时分开,贴签时混放。

4.3 排药环节直接差错主要是备错药物。未纠正差错主要是贴签环节中贴错液体、药物批次混放在排药环节未核出。

4.3.1 备错药物最常见的有药物名称相似,如:哌拉西林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药物包装相似,如:头孢唑圬和头孢美唑;药物名称相同而规格不同,如:头孢替安0.5和0.25;药物名称相同而产地不同,如:头孢曲松有国产和进口两种规格。

4.3.2 液体贴错、药物批次混放在排药环节没有核出,主要原因是排药时核对信息量大,查对信息不全面及工作过程被打断等。

4.4 配置环节 配置环节直接差错常见非整瓶(袋)液体没抽出、药物剂量计算错误、剂量不精确、剩余药量大。主要原因是非整瓶(袋)的液体用量大,容易出现漏抽液体;儿童用药量小,剂量要求精确,常需要稀释后用5ml或1ml注射器加入,计算繁琐,容易出错。如:5%GS15ml,氨茶碱10mg,必须抽出35ml液体,由于液体装量不精确,15ml液体还要用20ml注射器测量精确再注入液体瓶内,再用1ml注射器加入0.4ml氨茶碱。配置环节未纠正差错发生率最高。主要原因是不整量药物和液体用量大,配制时既要计算药物剂量又要计算溶媒用量,精力集中在剂量计算上会忽视查对药物批次、溶媒、药品等。而且配置工作重复多、设备噪音大、时间紧迫,造成配置环节对前一环节的差错不易发现。

4.5 复核包装环节 复核包装环节直接差错常见分错科室、漏检瓶塞。主要原因是瓶签不平整,造成名称相近科室之间分错;光线不充足,检查不仔细,造成漏检瓶塞;未纠正差错发生率低。原因是复合包装环节是静配科工作流程的最后环节,是保障病人用药安全的最后防线。流程最后一关的风险和责任时刻警示员工,使该环节差错检出率最高,差错率发生最低。

4.6 退药环节 停药交代不仔细,导致遗漏。病区医嘱录入不及时或与中心当值人员沟通不当,当值人员疲劳或情绪问题、责任心不强,导致药物退错。

5 防范措施

配置差错的防范要建立有效管理系統来实现:包括受过培训的医护人员、畅通的信息化系统、合理的工作负荷、环节质量控制、完善的设施和设备以及其他各类辅助材料。我院静配中心正是采取了有效的管理系统使得差错的发生率由2010年的0.048%下降至2011年0.032%。

5.1 首先管理人员要有高度的风险意识,制定严格的差错防范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细化环节管理。

5.1.1 每月召开安全会议,对记录的差错进行汇总反馈,目的是找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会议讨论只对事不对人。鼓励科室员工积极发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环节分析出现差错的原因,共同制定防范措施。

5.1.2 制定《静脉用药各环节工作流程》、《静脉用药环节质量控制措施》等制度,并严格遵照执行。

5.1.3细化环节管理:如特殊药品和高危药品由两人核对剂量准确再配入液体;每种药物统一稀释标准,配置和核对都按统一的标准计算剂量。

5.2 鼓励全员参与查找安全隐患,丰富工作缺陷资源。

实行“免责”安全隐患登记制度,鼓励人人参与质量控制。鼓励每个员工在工作中发现安全问题及时做好记录,记录时只记录发生的事情,不记录责任人。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瞒报、少报现象,尽可能发现所有安全隐患。

5.3 加强临床医生、护士专业人员专业培训,充分认识合理用药重要性及发生药物差错的危害性,制定合理用药奖惩制度。

5.3.1 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培训

定期搜集有关用药安全事例,进行安全警示教育,强化用药安全意识,时刻牢记“一袋液体一条生命”的警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员工工作责任心,及时督导修正其不良行为,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确保病人用药安全。

5.3.2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培训

组织学习科室制定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让员工熟记各环节工作流程,并跟班检查,每一位员工都把执行标准流程变成工作习惯并都能严格按标准、按流程规范操作。

5.3.3 业务知识、操作技能培训

每月组织业务知识讲座,每一位员工都参与讲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针对儿科用药特点,讲解加药技巧:药物稀释方法,减少瓶塞方法,避免差错的妙招,工作体会等。如减少瓶塞方法:选用侧孔针头,垂直刺入瓶塞,力度均匀,避免在瓶塞同一部位反复刺入等。

加强药学知识培训,提高业务水平。药物配置应严格遵循药品说明书,随着新药大量研发和应用,药物的种类和规格繁多,护士对药品说明书知之甚少,在实际工作中,不重视药品说明书,缺乏对药物相容性、配伍、药物稳定性等方面知识[2]。对每种新进药品要组织学习药品说明书,特殊药品组织专题讲座。

5.4 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各工作环节责任人。

每一工作环节结束,要签名或盖章,以示负责。设立质量奖,兼顾质量与数量的关系,避免盲目追求配置量而忽略配置质量,而导致差错的发生。

5.5 与信息管理相结合,减少安全隐患。

通过和信息中心沟通交流,设计安全警示标记,如将非整支药品剂量做特别标记,从而提示配置护士,在配置非整支药品时加以注意。对于现配现用的药品在输液标签上予以注明,同时此类药品在打印瓶签时予集中打印,集中放置,配置护士在同一批次最后配置,以缩短配置和使用时间,以防药效降低。对于通用名相同但药品规格或厂家不同的药品,在药品字典维护时,将规格和厂家加于药名前,以提醒配置护士注意,从而防止药品错误配置的发生[2]。通过改变审方屏幕字体颜色,区分新老医嘱,使审方药师集中精力,有的放矢审核新医嘱,减少差错发生。

6 小结

提高输液配置质量,确保配置液体的安全,责任是每一个配置人员必须自觉牢记的,严格控制对输液无菌和配置准确是非常关键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员均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及岗位职责来执行,才能降低差错的发生率。

6.1 实施“免责”安全隐患登记制度,只对事不对人的处理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强化专业人员的沟通意识,实现信息共享,及时进行信息沟通,适时进行流程再造。

6.2 保证药品及液体的质量安全,按批号、有效期顺序摆放,操作中坚持采用近期先用的原则,定期检查,超过有效期不得使用。

6.3人人参与质控,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药师严格审方,护理人员规范配置,如有疑问及时沟通,共同解决,杜绝差错的发生。

6.4 合理安排作息,不带情绪上岗和疲劳上岗,提高差错防范意识,增强操作安全意识,使工作流程变成工作习惯,工作差错明显减少。

参考文献:

[1] 吴瀛达,计佩影,王增寿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分析及防范 [J]中國药业,zoo7.16(6):52.

上一篇:到外企工作不可不知的几点下一篇:关于中考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