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2024-05-22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共13篇)

篇1: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明白甲骨文、金文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对司母戊鼎等青铜器的铸造过程或用途的想像培养自己的历史想像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正反两方面的推理论证活动,增强对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的认识。

积极开展收集青铜器相关图片及有关资料的活动,通过展览、讲解、想像,加强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

通过对司母戊铜方鼎铸造过程的模拟想像,能分析总结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形状奇伟,花纹瑰丽”的商朝青铜器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著名考古学家夏鼐语)。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真的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白高度智慧的”(语),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要求知道甲骨文和金文等字体的区别,了解汉字的演变;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怎样认识商朝青铜铸造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相关的甲骨文资料,并掌握它与今天汉字的渊源关系。

2、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

(1)音乐资料,f4演唱的《流星雨》;

(2)影像资料,包括甲骨文、青铜器的图片,“中国入世、申奥成功、中国足球队出线”的剪辑录像资料;

(3)游戏活动中需要的猜谜字牌。

学生准备

1、搜集甲骨文、青铜器的相关资料并掌握相关知识。

2、搜集日常生活中由铜、锡、铅制成的物品。

3、课前学会书写较为简单的甲骨文。

教学方法

1、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较少、形式较为单一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设计了相关的游戏内容,以此调动学生的兴趣。此设计力图体现“人本思想”,将人的喜悦,人的感受放到第一位,使学生体味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

2、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具体操作中,教师注意“启”的适度性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以此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

3、多媒体、多信息渠道教学方法的应用:

(1)从影、音、像多角度切入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2)多种教学方式的穿插使用,包括猜字游戏、解答数学题、判断正误、模拟空间、评选最佳工程总监等环节。

板书设计

篇2: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想象司母戊鼎等青铜的铸造过程及用途,培养历史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

收集甲骨文的文字及图片,指出他们与今天文字的渊源关系,以此加深对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的认识。

收集有关青铜器的照片、实物和有关资料,并进行展览、讲解和想象,以加深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商朝青铜器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潮流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使学生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认识到商朝的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3.教学用具

多媒体工具

4.标签

甲骨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播放十运会开幕式精彩片断,内容是青铜大鼎冉冉升起,将十运会推向了高潮。

(直观生动,有很强的感染力。为上好本课建立良好的开端)2.请学生根据影视片段谈谈开幕式这段场景象征着什么?(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3.提问:开幕式上的青铜大鼎是件仿制品,它的原型是什么?

(通过回答这个问题导入到新课的学习,进入司母戊鼎的教学环节)

青铜器

1.司母戊鼎被国家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但是最近去国家博物馆参观的人却发现司母戊鼎不见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国宝失窃了吗?

2.多媒体出示新闻“司母戊鼎回乡,为殷墟申遗助力”。同时创设出情景:请你做小导游,为来到安阳殷墟的游客解说司母戊鼎。3.学生上台解说后,由其他学生向小导游提问题,并解答。

4.关于司母戊鼎的制作方法,在学生充分想象和猜测之后,教师出示教具和图片,破解疑难点。

5.通过“称一称”和“算一算”两个小活动加深学生对司母戊鼎的认识。6.回到刚才出示的新闻,设问:为什么殷墟申遗要把司母戊鼎请回来呢? 7.通过“参观青铜器展”,让学生概括出商代青铜器的特点。

8.假如你是一位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件青铜器,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课后习题

多媒体展示四件国宝,每件文物对应一道题目。

1.“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猜测甲骨文。

2.“知识巩固”,完成紧密结合课标的三道填空题。

3.“家乡历史知多少?”说一说家乡有哪些名胜古迹,哪个最能代表家乡。

篇3:第9课 感悟人生与观察社会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一般都出现“立意自定”这个词语,“立意自定”说明作文题目中存在角度的区别,写作时需要看到这些角度,并选出其中一个角度立意。但还要看到材料有不同的指向,这些指向规定了写作时立意的区域。高考作文有三个指向:人生、社会、自然。

人生道理一般指人对生命的正确认识。包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坚忍不屈的意志,孜孜不倦的追求、朝气蓬勃的精神、明朗愉快的情绪、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健康乐观的心态等。社会道理一般是对生命群体的认识、对现实生活中事态的判断。近几年的高考大多集中在“人生”和“社会”这两个区域,以“自然”为话题材料的题目偶有出现。这就要求考生有相应的准备,要善于感悟人生,还要学会观察社会。人生道理又包括励志和做人两方面;以自然为话题材料的题目大多还是联想到人生道理与社会道理。

【样题分析】

1.(2015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学会做人:我看老实和聪明”展开了讨论。

甲:老实是实诚、忠厚,聪明是机智、敏锐。

乙:老实和聪明能为一个人兼而有之。

丙: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未必是真聪明。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本题是一个关系类的话题,话题对象是“老实和聪明”。甲的说法是对“老实”“聪明”最通常的理解,将“老实”和“聪明”对立起来了;乙的说法强调了一个人能够拥有“老实”和“聪明”两种品质;丙的说法对立又统一,是对“老实”和“聪明”更高层次的理解。

审题时不要忽略材料中有“学会做人”四个字,所以立意就要表达对人生道理的思考。每个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历和经验,谈做人的道理。

2.(2013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对话,按要求作文。

科学家:假如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学家和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想象?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本题是以社会生活为内容的作文材料,话题集中在科学家和文学家对手机的看法。“手机”是科技新产品的一个代表,因此,本题话题可以扩大为“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如“不可思议”“新奇”“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可以帮助我们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立意。

正面立意: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必将使人类社会迈上一个崭新的高度。科技讓人们生活更美好。

反面立意:以手机为代表的科技产品给人类社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人们对科技产品产生严重的依赖,造成自身能力的下降。如手机拉近了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却加大了人们之间的心灵距离;网上阅读方便快捷,却让人失去了手捧书卷细细品读的乐趣。

也可以从正反两面综合思考: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不论考生怎么看待以手机为主的科技新产品,都要表达出自己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这些都与人生道理没有关系。

【高分捷径】

1. 人生道理。

①励志方面。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坎坷和曲折。而处在困境中的人,又会产生一些消极悲观的情绪,所以需要一些积极乐观的思想来激励。这就需要写作时联想一些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并发掘提炼其内在的优秀品质,给人精神上的鼓舞。历史上一些彪炳史册的伟人或名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具有不同于常人的精神品质。把这些精神品质作为写作时的立意,对我们普通人的人生都有强烈的指导意义。历史或当代名人一般也都经过人生的挫折,他们身上表现的例如忍辱负重、刻苦、自信、勇敢、坚持、毅力、随机应变、善抓机遇、以苦为乐、走出心理阴影、敢于直面失败、善于思考等品质,最终的指向都是成功,所以这种以阐释人生道理为主的立意,往往表述为:只有……才会成功。

其实,有很多伟人也不乏失败的经历,在这些失败的经历面前,他们也会和常人一样,流露出痛苦、自卑、怯懦、欺骗、贪婪等心理,如司马迁遭受宫刑的屈辱,苏轼几次想投江自尽,美国总统罗斯福小时候是一个自卑到一说话就脸红口吃的孩子。但他们均走出心理的阴影走向辉煌。所以一些负面的人生遭遇也可以帮助很好地立意:只有走出(战胜)……才会成功。

②做人方面。作文即做人,写文章就是要表达对“人”的认识。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意思是说,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不可能是独立存在的,他一定受某些社会关系的制约。一个人遵循社会关系的制约,他就能与别人和谐相处;一个人总是逾越社会关系的制约,他就会处处碰壁。怎么与人相处,就是生活的艺术。此方面常见的立意是宽容、诚信、爱心、知足、慎独、浪漫、务实、洒脱、敬业、甘于平凡等。立意的形式一般是:人要学会……

“励志”倾向于阐释人生目标,“做人”倾向于生活方式。

2. 社会生活道理。

此类作文考查的主要是“事”理。近几年,以阐释人生道理为主要内容的作文题目和过去相比少了,以阐释某种社会生活道理为主要内容的作文题目日渐多了起来,因为很多考生还是把注意力放在思考人生方面,一旦见到以社会生活为材料内容的作文题目,往往是束手无策。考生们在高考到来之前很注意素材的积累,生怕考场上写文章无话可说,但所积累这些素材往往是名人故事和名言为主的,一遇到以社会生活为主的作文题目,还是无从下手,先前准备的材料被一扫而光,一个都用不上。

每一个事物、每一件事情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这就需要考生强化哲学思维,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社会生活虽然复杂多变,但里面所折射出来的道理,总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善于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都可以得出明确的结论,并因此得出作文的立意。

近几年高考试题出现过的,如怎么看待中国的崛起、怎么看待90后、怎么看待中国乒乓球队包揽世界冠军、怎么看待科技新产品(手机、智慧芯片、摄影数码技术)的广泛应用、怎么看待某种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怎么看待某个学科(中学生学习的“三怕”)、怎么看待“老规矩”、怎么看待生活环境变化等,多种多样,这些内容与人生联系不大,立意时需要提炼出对生活的真知灼见。

阐释某种社会现象的时候,一般立意为赞成、认可、接受或反对即可,赞成或反对的理由提炼出来也可以作为作文的立意。

我们在立意的时候,首先要注意区别立意之“域”是人生还是社会,材料里面的关键词往往会给予提示。如前文样题1(2015年高考四川卷)中说“学会做人:我看老实和聪明”,其中有关键词“做人”,告诉我们本题要谈做人道理。而样题2(2013年高考北京卷)中说“科学家和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想象”,显然就不再是谈人生了。

【写作误区】

1. 平时练习重视人生道理的思考,忽略对社会现象的认识。

受以往高考的影响,很多老师和学生的思想不能跟上形势的变化,总是停留在对人生的思考上。一旦走上考场,看见作文题目是对社会生活某种具体现象的思考,不能谈人生道理,就会觉得当头一棒,被打晕了。说这样的题目从来没见过,感觉这样的题目偏、怪、难。其实这样的题目来自生活,真正的不偏、不怪也不难。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试想脱离了生活的写作算得上真正的写作吗?今天的作文不能走“代圣人立言”的老路子,它要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这就需要考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要认为有一本厚厚的议论文论点论据大全就够了。

2. 不能把人生道理当公式来套用社会道理。

有人分不清人生道理和社會道理,就会胡乱套用公式化的论点。例如,“遵守老规矩才会成功”,“接受现代科技会造就辉煌的人生”等,硬把对社会某种事物的认识嫁接到人生的道理上,没有写作就自乱手脚。所以,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个事物的存在都有其道理,我们赞成、反对也都有自己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很准确的立意,例如:“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老规矩不利于创新”等。

3. 自然话题并不局限与自然本身。

有些以自然为话题的题目,往往需要延伸到人生和社会方面,毕竟学生接近自然的机会少,如果局限于自然本身,写作就会无话可说。如“绿色生活”本来是一个倾向于自然生活方面的话题,可以写柳暗花明、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但只把思路固定在自然环境这个话题上,立意就会很难,毕竟考生接触到的这方面内容是少的。如果延伸到人内心的平和和社会的和谐上,可写的内容就丰富了。

【模拟练习】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读过的书,放在书架上之后就会死亡,成为一具尸体,只有它被下一个人再一次读到的时候,才可能重新焕发生命。”这是某文艺青年在5月16日拿着机票,即将奔赴哥伦比亚大学时的文艺性表达,他发微博决定卖掉自己的的1741本书,获得了超乎他预料的转发和支持。一天之内,他收到7000多人汇来的77.8万元购书款。6月4日,剧情忽然发生逆转,有读者从微博的晒单或是同朋友包裹的比较中发现了书单重复的情况。据不完全统计,在最新附书籍照片晒出的82单中,重复的书目种类达到60种。原来该青年在整理完第一批订单之后,发现原有的1741本藏书远远不够,便另外买了约6000本书,虽然赔了十几万元,但并没有得到买书人的谅解,还有很多人在攻击他,甚至有人给他即将要去的学校写信举报。

要求:你对以上材料有什么认识和联想,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篇4: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和平中学 文丽辉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

2、学会辨认甲骨文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

3、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辨认甲骨文,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认识商代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所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中国是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明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创制了文字。世界各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但我国的汉字在世界语言文字的历史上独树一帜:它结构复杂,被誉为方块字。它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文字,在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中,汉字是其中一种。你想知道我们今天的汉字是怎么来的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请打开书30页,我们一起学习“第七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板书:

一、甲骨文 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师:就目前的考古学成就来看,我们今天的汉字源于商代的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顾名思义,叫做甲骨文。先来看两幅图片:这是出土的刻有文字的牛骨;教材中还有刻有文字的龟甲。它们距今至少有3300年的历史了,很古老,很神秘。

设问:关于甲骨文,你最想知道什么?

师:总结:同学们求知的欲望很强,提出了很多疑问。甲骨文自发现以来,已经成为一门博大精深的甲骨文学,很多问题不是我们今天一节课能够解决的。归纳起来,我们比较关心的核心问题是: 1.甲骨文在哪里出土的? 2.甲骨文是怎样被发现的? 3. 甲骨文记载了什么内容? 4. 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师:

1.介绍殷墟(略)

2.补充清末王懿荣的小故事(略)

3.现在出土的甲骨文有十几万片,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有5000多个,考释过的有2000多个。那么甲骨文里到底记载了什么内容呢?要知道甲骨文的内容,首先必须了解商代贵族王室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那就是占卜。王室贵族遇事无论大小,一定要占卜定吉凶。在按占卜的结果安排活动。可问:为什么要占卜?(答:因为当时科学不发达,人们迷信鬼神)

师:所以甲骨文实际上是卜辞,它里面记载了商王的活动和一些政治,经济情况,非常具有历史价值。

我们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发展来的;甲骨文是象形文字,一些简单的形象性强的,我们也能认识。

下面我们作个猜字游戏:

你认识这些甲骨文吗?它们是今天的哪些汉字? 板书:二 .青铜器

设问:其实,商代留下的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的文明成就不止甲骨文,还有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我们在电视上或参观中一定见过不少青铜器。关于青铜器,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想知道有关青铜器的什么?请小组讨论后提出至少三个感兴趣的问题。看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最有助于我们了解青铜器? 师: 1. 首先应该明确商代是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时期。2. 什么是青铜器? 3. 青铜器的种类有哪些? 4. 不同种类的青铜器调配铜和锡的比例是一样的吗?。

6. 代表作:司母戊鼎 设问:假设你是博物馆的文物讲解员,你该怎样向参观者介绍这件文物?请写出简介。不超出80个字。

师:请哪位同学自告奋勇做解说员? 7. 这样大型的青铜器,是如何制造出来的?说明了什么?(主要教师讲解制造过程)

师:总结: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折射出国力的盛衰。技术精湛,气势宏大的司母戊鼎正是当时那个时代辉煌灿烂文明的象征。今天,司母戊鼎被赋予了新的内涵:21世纪来临之际,党中央铸造了司母戊鼎的复制品,命名为“中华世纪鼎”,作为中国人民迎接新世纪的礼物送给联合国,现以被永久收藏。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篇5:第7课 甲骨文和青铜器 教案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是讲商、周时期的文明成果:甲骨文、青铜器和金文。教师主要是通过图片和 视频展示这些文明成果,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甲骨文、青铜器和金文的历史价值。

2.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的演变趋势,通过做“想一想”和读“小 资料”,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展示青铜器图片,让学生了解我国青铜时代的辉煌。

2.通过展示甲骨文字,了解甲骨文与汉字的渊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甲骨文和青铜器成就。

2.了解甲骨文和金文的含义。

(二)教学难点

1.甲骨文和金文的历史价值。

2.青铜文明。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自学式探究学习法。

教学媒体

(一)教具准备

商、周时期甲骨文、青铜器图片,甲骨文和青铜器的视频。

(二)素材准备

多媒体网络、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堂导入)问题导入:同学们,谁知道我国有文字记载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国最早的文字是什么文字吗?我们今天一起学习:

第7课

甲骨文和青铜器(讲授新课)(板书)

一、甲骨文

播放《甲骨文》视频,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 2.甲骨文有什么历史意义? 3.甲骨文的内容?

2.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平价,补充总结: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最初甲骨文是用来做占卜的,比如,当时的人们生育、筑城和征伐都要先进行占卜,包括生育和疾病这样的事情也要进行占卜。记录占卜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因此称其为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记载了当时商王朝和贵族活动的重要方面,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情况,是我们现在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教师展示甲骨文的相关图片,使学生了解发现的甲骨文的字数已有约4500个,现在能释读的有近2000个,并举例几个甲骨文文字,请学生识别甲骨文。对比甲骨文和汉字。

二、青铜器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二部分“青铜器”的内容,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并作答。

1.青铜器是用什么做成的?

2.青铜器有哪些的种类?

3.青铜器有哪些特点?(可以通过和旧石器时代、新时期时代工具进行对比,总结归纳。)

教师展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青铜器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的特点,想象一下,司母戊鼎的大小,教师讲述抗日战争时期,河南农民发现司母戊鼎的经过,引起学生的爱国和保护文物的热情。感受商朝时期青铜器的庞大宏伟和小巧细致,并谈谈自己的心得。

教师介绍“青铜器时代”和“青铜文明”的概念:青铜器在商、周时期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青铜时代具体的是指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和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阶段,而这个时代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称作“青铜文明”。

三、金文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三部分“金文”的内容和“小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金文?

2.迄今发现最长的金文是在什么器物上?

3.金文有什么历史价值?

教师展示刻有文字的青铜器的图片,请同学们观察。比较金文和甲骨文的特点及历史价值。

(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甲骨文、青铜器和金文,这些是我国商周时期的重要文明成果。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也是我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从商朝开始,我国才有了有文字记载可考的历史,西周的金文篇幅相对于甲骨文来说,篇幅更长,而且很多是有意识的历史记录,甲骨文和金文对于我们研究商、周时期的历史有很高的价值。

板书设计

第7课

甲骨文和青铜器

一、甲骨文

二、青铜器

篇6: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

一、课标内容

①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和从点到线发现历史规律的能力。

②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物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甲骨文、金文的字体,了解汉字的演变,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和从点到线发现历史规律的能力。

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物保护意识。

2、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具是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教学情境激趣的方法,设计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探究知识获取知识,享受成功获取知识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成就,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三、教育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汉字的演变,司母戊鼎。

2、教学难点:理解司母戊鼎“是商王权力的象征”的这一论断。

四、教育方法(1)教法

1、图片欣赏法

2、问题探究法

3、情境体验法(2)学法

1、观察分析法

2、自主探究法

3、合作交流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上课开始后喊上课,同学们起立后,喊坐下,然后示意同学们安静,然后给大家三分钟温习第六课西周的分封的内容,然后进行课堂听写。主要问二个问题:

一、西周建立时间,战役,都城?

二、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了什么制度?主要内容以及作用是什么?

然后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武王伐纣和分封诸侯,将最后一部分平王东迁讲完。

三、平王东迁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讨论:西周分封制建立了严密的统治网络,是不是就能保证王位的万世永固呢?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提示:西周后期,统治者昏庸残暴是其走向灭亡的主观原因。从客观上来说,当时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各诸侯国在政治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分散性,越是边远地区,表现得越明显,这就构成了某些战乱的因素、随着诸侯国实力的消长,诸侯、卿大夫地位的升降,外族的侵扰,战乱增加,经济遭到破坏,各种社会矛盾激化,最后导致了西周的灭亡。

然后教师提示学生了解西周灭亡的时间及东周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及都城。【小结学习】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商朝的灭亡和西周的建立,了解了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及西周的灭亡,了解一个朝代要长治久安,统治者必须亲近贤人,疏远小人,施行仁政等。

【导入新课】

老师讲: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替,大概了解了他们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我们知道如果要全面了解一个朝代的特点,我们主要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分析。前面的学习我们主要从政治方面分析了三个朝代的特点,今天呢,我们主要从文化和经济的角度再次共同学习三个朝代,也就是第七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探究学习】

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学习课本。现在请大家用三到五分钟快速浏览课本,并完成练习册的知识归纳部分。然后教师下去指导学生看书,归纳并维持纪律。然后逐步对题,并重点强调一些偏僻字,如司母戊鼎,钟鼎文等。

放映幻灯片到下一页,教师提示学生,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分别是甲骨文,金文以及青铜工艺。

一、甲骨文

主要以幻灯片的形式加课本,边问边总结,并提醒学生在课本上标记出来答案,方便复习。主要从甲骨文的含义,出土地址,如何被发现的(王懿荣,史海拾贝部分)以及其内容和作用。培养学生从课本寻找答案的习惯,锻炼学生概括总结知识的能力。

(1)教师陈述:下面我们一起共同学习甲骨文这一部分,看到这个标题我想大家一定感觉好生涩,好枯燥。其实大家不用担心,初中阶段,我们不用学习的那么深,只需要了解其基本知识点就好了。而且甲骨文和我们今天的汉字有很深的渊源,这会帮助我们理解甲骨文的。

(2)教师问:好了,说了这么多甲骨文了,我想请问大家什么是甲骨文呢?出土于哪里呢?(学生回答后)归纳总结甲骨文是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然后放映幻灯片,殷墟的图片。

(3)教师引入:那么甲骨文是如何被发现的呢?然后让一个同学读33页小字部分的史海拾贝部分,然后提问。王懿荣为什么能发现甲骨文?为什么不是其他同学呢?(提醒同学们找出关键字)然后归纳出答案(专业知识、观察生活)。

(4)为什么甲骨文这么受到重视,它记载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回答,然后归纳出来。然后从内容里的占卜进行详细讲解,为什么占卜,什么样的人能占卜?然后将十二生肖的甲骨文与金文对应出来,然后让同学们猜舟和车。

二、金文

(1)教师提问:以汉字的演变引出金文,然后让同学们将其记到课本上,并从瓜这个字为例,引导同学们发现汉字由复杂逐渐简化,便于书写。

(2)然后提问金文是什么?有何特点及其作用。引导同学们在课本上找出来并进行标记。

三、青铜工艺

(1)本节内容准备以合作讨论以及图片展示为主进行讲解以三个问题为主进行分组讨论。

1、青铜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2、青铜铸造业的特点是什么?分别表现在什么地方?

3、青铜器的种类,特点是什么?

给同学们三分钟时间进行讨论,每组一个问题,然后请一位同学归纳答案,逐题进行解答。青铜器的种类内容以图片展示为主。提醒同学讲课本知识点勾画出来。

(2)以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毛公鼎为例重点讲述商周时期青铜工艺的精湛,劳动人民智慧的伟大。然后进行小测试:

1、最大的青铜器是?

2、商代青铜器的精品是?

3、出土于株洲的青铜器是?

4、不属于商朝的青铜器是?

5、已知金文字数最多的青铜器是?

(3)然后以图示法讲解商周青铜铸造过程,直观展示出:

1、青铜器反映了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

2、青铜器的产生和质量折射出国力的盛衰。

3、青铜器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文明。——青铜时代

(4)最后请同学们朗读最后幻灯片。培养同学们爱护,保护文物的习惯。文明出游,不乱涂乱画。

七、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甲骨文,金文和青铜器。了解了商周时期的经济和文化:

知道了甲骨文以及金文的含义,内容,特点及作用;

知道了青铜器及其铸造业的特点,了解了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名器。

八、板书设计

第七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一、甲骨文

(1)含义

(2)内容,特点,作用

二、金文

(1)含义

(2)内容,特点,作用

三、青铜器

(1)发展历程

(2)种类,特点

篇7: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猜想验证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猜想验证问题给出的背景或条件是特定的,这些特定的背景或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有规律的数与式、等式,具有某种特征的图形、图表或流程图,特定的生活情景、数学问题等,一种情况是要求同学们从已知的个例中,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归纳出探究对象所具有一般规律或不变的结论,它能够揭示数学的本质,这些规律或结论可进一步指导我们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它体现了“特殊→一般→特殊”的数学思想:另一种情况是要求同学们从一个问题的解题策略或结论,类比猜想出另一个相似问题的解题策略或结论,它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旨在让同学们学会知识的迁移,猜想验证问题在中考的选择、填空或解答题中均有考查,在选择题、填空题中以代数方面为主,在解答题中以几何方面为主,分值占到5%左右,

重点题型例新

一.数、式规律猜想型

数、式规律猜想型问题,通常给出一些数字、代数式、等式或不等式,要求猜想其中蕴涵的规律,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是:先写出数或式的基本结构,然后横比,即比较同一数或式中不同部分之间的数量关系,再纵比,即比较相邻数或式在相同位置的数量关系,找出各部分的共同特征,即各部分与对应序号的关系,对于有规律循环的要找出“循环节”,最后用字母代替数,即找到了规律。

点拨:当按某个规则算出一列数时,这列数常按某一循环节循环,解答时我们应多算各项,直到“循环节”出现为止,计算应仔细,如果计算错误就会找不出“循环节”,或找错“循环节”。

点拨:观察等式规律,着重分析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同一等式结果的各部分之间的数量关系;二是从上一个结果到下一个结果是如何变化的:三是每一个等式的结果与对应序号之间的数量关系,

二.图形、坐标规律猜想型

解决图形规律猜想问题,需要从简单的图形人手,抓住随着“编号”或“序号”的增加,后一个图形与前一个图形相比,在数量上增加(或倍数)情况的变化,把图形变化规律转化为数字变化规律,对于点的坐标规律猜想问题,主要观察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随“序号”的增加,它们与序号之间的数量关系,如果点的坐标循环出现,要把“循环节”找出来。

例3(2015·山西)如图1是一组有规律的图案,它们是由边长相同的正方形和正三角形镶嵌而成,第(1)个图案有4个三角形,第(2)个图案有7个三角形,第(3)个图案有10个三角形,…,依此规律,第n个图案有___个三角形,(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解析:找出1与4,2与7,3与10,…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用n代替序数可得到第n个图案的三角形个数。

第(1)个图案有4个三角形,4=3xl+1;第(2)个图案有7个三角形,7=3x2+1;第(3)个图案有10个三角形,10=3x3+1;…,故第n个图案有(3n+1)个三角形,

点拨:对于图形规律型问题既可以从结果的数字上进行分析,也可直观地观察图形,看图形是如何变化的,如本题,若把第1个图案看作在1个正三角形的基础上增加了3个正三角形和1个正方形,我们发现,以后每次构图都是这样的,由此也可以得到答案,

例4(2015·济南)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三个点A(1,-1)、B(-1,-1)、C(0,1),点P(0,2)关于A的对称点为Pl,P1关于B的对称点为P2,P2关于C的对称点为P3,按此规律继续以A、B、C为对称中心重复前面的操作,依次得到P4,P5,P6,…,则点P2015的坐标是(

),

A.(O,O)

B.(0,2)

C.(2,-4)

D.(-4,2)

解析:按照操作的规则找出前面几个点的坐标,观察横、纵坐标变化规律,若出现循环,则把“循环节”找出来,

因点P(0,2)关于A的对称点为Pl,点A(1,-1),故根据中点坐标公式,得P1(2,-4),同理可得P2(-4,2),P3(4,0),P4(-2,-2),P5(0,0),P6(0,2),P7(2,-4),…,我们发现,每6个点循环一次,“循环节”为P1(2,-4),P2(-4,2),P3(4,0),P4(-2,2),B(0,O),R(0,2),因2015÷6=335余5,故点P2015的坐标是(0,0),故诜A,

三.方法类比猜想型

此类试题的特点是给出一个问题的解题过程,让我们尝试解决另一个相似的问题,解题策略是:首先要领会已给出的解答过程的思想内涵,然后找出前后两个问题的相似之处,一方面借鉴,另一方面适当变通,

点拨:当待求关系式与示例的关系式形式不一样时,我们要尝试进行变形,至于如何变形才算形式一致呢?这需要我们在类比猜想中思考已知形式的本质所在,如本题,就是要变形为自变量与自变量倒数的和的形式,

中考命题预测

1.公务员行政能力测试中有一类图形规律题,可以运用我们初中数学中的图形变换再结合变化规律来解决,图2中问号格内的图形应该是(

),

2.如图3都是由同样大小的棋子按一定的规律组成,其中第①个图形有1颗棋子,第②个图形一共有6颗棋子,…,则第⑦个图形棋子的个数为(

),

(1)当点E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5②,试探究线段BE、BM、CF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篇8: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阅读“相关史事”内容,识读《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

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吗?它就是我国商朝制作的司母戊鼎。它高1.33米,长1.1米,重达832.84千克,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劳动,分工协作,由此可见商朝青铜铸造工业已有相当大的规模。夏商西周的青铜器展示了怎样的高超工艺呢?同一时期的甲骨文又展现了怎样的文明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解答上面的疑问吧!

【内容探究】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师:阅读课本第25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一段内容,概括出青铜器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生:原始社会后期出现,商朝以后数量增加,种类逐渐丰富,制作工艺高超。

[多媒体展示《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等众多青铜器的图片]

师:结合课本第26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二段内容归纳总结出青铜器制造业的特点。

学生讨论后总结回答:规模大,工艺精美,品种繁多,应用普遍。

师:猜一猜图中两个青铜器的用途是什么?

生:饮食、祭祀、军事等。

师:青铜器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贵族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比如天子是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

师过渡: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显示了夏、商、西周时期人民的智慧,而同一时期灿烂文明的代表之一甲骨文更是影响深远。那么,甲骨文记事的内容有哪些?有何重要的意义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甲骨文的历史吧!

二、甲骨文记事

师:那时人们根据龟甲或兽骨上炸裂的纹理,判断是凶是吉。古人对占卜的结果相信吗?重视吗?结果会被记录下来吗?

生:相信,重视,一定会记录下来。

师:那么,古人会用什么方法记录结果呢?又记录在哪里呢?

资料展示: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要去打仗,能胜与否?今年小麦,丰收与否?老天下雨吗?有人进攻吗?王后什么时候生孩子?是男呢还是女呢?全都要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1500余字,公认千余字。甲骨文字被人们看作是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总结:(1)甲骨文距今时间:约3600年。(2)甲骨文涉及的内容:军事、农业、天文等诸多事宜。(3)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4500个,已识别1500多字。

师: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影响。甲骨文的发现,使我国有文字可查的历史追溯到商朝时期。

师过渡:同学们,刚刚我们一起了解了甲骨文这种古老的文字,那么你们知道从甲骨文的字形中可以看出它的哪些特点吗?下面让我们一起从甲骨文的造字特点中寻找答案吧!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多媒体课件展示日、月、河、水、马、正、田等甲骨文]

师:猜一猜老师所给图片中的甲骨文分别是什么汉字。

师:甲骨文是中国目前所知最古老的文字,它使用了许多造字方法,比如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教师讲解上述几种造字的不同特点,那么,你们能对刚刚你们所认识的的字进行归类吗?(教师列表总结)

师:甲骨文所使用的造字方法表明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汉字的来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一共讲了三个问题: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在这三个问题中,我们接触到了夏、商、西周的灿烂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内容;还明白了青铜器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以及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等。因为本课涉及内容距今年代遥远,所以同学们下课后应多找些相关资料看一看,增加一些考古知识。

【板书设计】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发展历程 2.主要功能

3.制作工艺 4.典型代表

二.甲骨文记事

1.概念和发现者

2.记事内容和重要意义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造字方法

2.造字方法对汉字的重要影响

【同步训练】

篇9:甲骨文与青铜器同步练习题

1.刻在或上的文字叫做甲骨文。

2.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的活动和的政治、经济情况。

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开始的。

4.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青铜工艺十分精湛。

5.的产量和质量折射出国力的盛衰,气势浑厚的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的文明。

6.请将相对应的选项填在括号里。

A甲骨文B司母戊鼎

C四羊方尊D青铜立人像

是商代重要的青铜器之一。

()与今天的汉字有着渊源关系。

()是商代蜀文化的杰出作品。

()是目前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基础巩固

7.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我国的原始文字可能是()

A.小篆B.钟鼎文

C.甲骨文D.刻画符号

8.有一天,小华去参观某一历史博物馆,其中一件刻有文字的商代文物深深地吸引着他。根据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此文物中的文字可能是()

A.隶书或小篆

B.小篆或楷书

C.金文或隶书

D.甲骨文或金文

9.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是因为商朝()

A.有了官吏

B.有了确l刃纪年

C.有了吏书

D.留下了记载历史资料的甲骨文

10.下列关于甲骨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19世纪末。发现于河南安阳殷墟

B.是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C.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D.它记载了周朝的社会生产状况和阶级关系

11.《尚书》中记载道:“惟殷先人,有典有册。”当时人们使用的文字主要是()

A.刻画符号B.甲骨文

C.金文D.小篆

12.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青铜器的主要成分包括()

①铁②铜③铅④锡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3.是农历的羊年,我国有崇拜羊的习俗,古人的艺术作品中常有反映。右图是名闻中外的青铜器,它的名字是()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青铜立人像

D.大盂铜鼎

14.商朝是我国青铜器高度发达的时期,其代表作是()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青铜立人像

D.牛尊

15.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是在什么地方发现的()

A.黄河流域

B.华北平原

C.长江流域

D.成都平原

16.夏、商、西周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的创造者是()

A.奴隶主B.贵族

C.奴隶D.平民

17.我国的青铜时代是指()

A.尧、舜、禹时期

B.夏、商、西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18.下列器具中,哪项不曾是夏、商、西周的人们使用的()

A.青铜器B.玉器

C.陶瓷器D.铁器

19.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青铜器②陶器③石器

A.①②③B.③②①

C.③①②D.②①③

20.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下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A.商朝B.秦朝

C.西汉D.唐朝

21.下列都是人类使用的器物,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B.③②①

C.③①②D.②①③

22.下列有关甲骨文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②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③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形式④只是一种符号,还不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23.读下图,请完成:

(1)我国十二生肖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上述文字是甲骨文十二生肖,你能将它们一一对应吗?

(2)从上图中,你能发现这些文字有哪些特点?

24.读下图,完成问题:

(1)下图是什么朝代的青铜器?叫什么?

(2)此青铜器有什么特点?

(3)从考古的角度来看,它的发现说明了什么?

创新升华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至辽宁,南至湖南.都发现过西周的青铜器。那时的青铜器,比前代轻巧,花纹由繁复变为简易。

材料二(西周)青铜酒器逐渐减少,出现了大量的炊具和日常生活用具。

请完成:

(1)据材料一,说明西周青铜器制造的特点。

(2)据材料二,说明西周青铜器制造的新特点。

(3)西周青铜器制造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篇10:第3课商朝与青铜文化学案

班级姓名学号

一、【学习目标/会考要求】

1、知道商朝的历史是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和多重印证可得的信史 B2、知道商朝时期的国家形态是方国联盟结构,政治体制是实行内外服制。A3、从甲骨文和青铜器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进一步了解商朝历史。A

【学习重点】分别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角度来多元全面认识商朝。

【学习难点】通过多重印史来证明商朝是信史

二、【课前预习】

知识链接:

甲骨卜辞是指中国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的文字。19世纪末年以来,河南安阳的殷墟

遗址先后出土了十余万片刻有文字的占卜甲骨。王室贵族上自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如祭祀、气候、收成、征伐、田猎、病患、生育、出门,等等,无不求神问卜,以得知吉凶祸福决定行止。

于是,占卜成了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朝廷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和卜官。有刻辞的甲骨,都

作为国家档案保存起来,堆存在窖穴之中。因此甲骨上的卜辞成为研究商代历史的第一手材料,它反映了商周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知识整理:

1、商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

2、商朝的国家体制是;“内服”是

“外服”是;

3、商朝著名的青铜器是;商朝青铜器的特点、、。

4、商朝的青铜器主要是器,专用于活动

5、甲骨文是商人用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文字,它真实地记载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我们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探究】

(一)商朝的政治:

材料一:“及汤之时,诸侯三千。”—— 《战国策 · 齐策四》

材料二:“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

(君)。”——《尚书 · 酒诰》

材料三:商朝国家内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显然还不是非常严密的,地方势力在相当大程度上享有自治

权„„尽管这样,商王对地方势力拥有的权力和地方势力向商王承担的义务,仍然表明地方

势力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单位。——谢维扬《中国早期国家》

材料四:“殷道兴,诸侯归之。殷道衰,诸侯或不至”。“诸侯莫朝”,“诸侯判殷会周者八百”。

———《史记 ·殷本纪》

(1)根据材料一判断,当时可能存在一种怎样的国家形态?

(2)根据材料二判断,商朝实行了一种什么制度?

(3)上述材料说明商朝和“诸侯”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以下为同学自主探究,请充分利用教材介绍、各类文献、考古资料和甲骨卜辞来考证商朝的经济

和文化的发展状况(下面这些问题给出了思考的方向,你可以顺着这样的思路进行考察)

(二)、商朝的经济

材料一:在殷墟的铜作坊遗址,工场的规模达到了一二百人。

——《大学中国史》

材料二:出土和传世的商朝青铜器数以万计,包括食器、礼器、酒器、兵器、工具等,“司母戊鼎”等大型青铜器制作精良,造型独特,纹饰瑰丽,为世界青铜文化史上罕见。

——《大学中国史》

材料三:各种各样的酒器

材料四:甲骨卜辞中,祈求降雨、预祝收成的记录很多。例如:

“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甲骨卜辞

1.根据材料一、二、三,你认为最能代表商朝先进生产技术和文明的部门是什么?你推断的依据?

2.根据材料三和四,你认为商朝的经济以什么部门为主?你推断的依据是什么?

(三)、商朝的文化: 第一组:

材料三:商朝的青铜器主要为礼器。(礼器一般专用与王室和贵族的礼典、祭祀活动):

材料二: “礼祭天子九鼎,诸侯

七、大夫

五、元士三也。”——《公羊传·桓公二年》 材料三: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左传·宣公三年》 材料四:青铜器上还铸有浅浮雕的动物纹饰:

材料五:《礼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1.根据材料一、二、三,你认为商朝的青铜器有着怎样的功能?说明你推断的依据。

2.根据材料四和五,我们可以透视到商朝哪些历史信息?说明你推断的依据。

第二组: 材料一:“甲骨上所记载的不同文字,乍看起来变化万千,可是其最基本的原则可谓出人意料的简单。象形,日圆月弯,一经画出,不待解释。会意由象形稍加引申而成,······这些原则一经推广,无疑的已是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文字之一。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材料三:甲骨文的内容大多是商王室占卜的记录。占卜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商王凡做任何事,都要经过占卜,有些是问天气晴雨,有些问农作收成,有些问病痛,而打猎、作战、祭祀等大事更要卜问了:

1.根据材料一和二,你怎么看待甲骨文的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三,透过甲骨文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商朝的哪些信息?你怎么看待甲骨文的史料价值?

(四)世界视域中的商王朝(略)

四、【构建知识结构】

五、【短、平、快训练】

一、基础题

1、公元前1600年,带领商部落完成了灭夏事业,建立的商朝的首领是()A.启B.桀C.汤D.纣

2、迄今为止,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是()A.夏B.商C.西周D.东周3、今河南省曾是中华文明的中心地带,省内有不少城市曾是古代王朝的都城,如洛阳、开封、安阳、商丘等,下列王朝中,曾定都于今安阳的是()

A.夏B.商C.西周D.秦朝

4、商王朝的国家体制是()

A.内外服制度B.分封制C.中央集权制D.郡县制

5、在汉语中,“鼎”作为权利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可追溯到()A.商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

6、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况()A.商朝青铜器已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B.商朝青铜业生产具有较高技术水平

C.商朝青铜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D.商朝青铜制造是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

7、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 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

A.夏人后裔B.商代遗民C.周朝百姓D.少数民族

8、真实地记载商朝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状况,为我们探究商史提供第一手材料的是()A.《史记》B.司母戊鼎C.历史教材D.甲骨文

9、我国信史的开始是()

A.夏B.商C.西周D.东周

10、据《史记》载:“(楚王)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文中的“鼎”是:

A、兵器B、炊具C、乐器D、礼器

11、二、拓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殷契,母曰简狄,有娀(song)氏之女,为帝喾(ku)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

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赐姓子氏。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功业着于百姓,百姓以平。”材料二:“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伐桀。”

——《史记·殷本纪》1.从材料一中可以得出商部落起源于何时? 这说明了什么?

篇11: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本报讯 近日,甲骨文公布了2012财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该季度甲骨文实现营收88亿美元,同比增长2%;实现净利润22亿美元,同比增长17%。甲骨文总裁马克赫德表示,未来将会推出更多创新云产品,使下半财年获得稳定增长。

谷歌与火狐续签3年

默认搜索引擎合同

本报讯 12月21日,谷歌与Mozilla达成3年合作协议,未来3年Mozilla的火狐浏览器将继续使用谷歌作为默认的搜索引擎。数据显示,此前Mozilla 84%的营收直接来自与谷歌的相关合作。该消息宣布后不到一天,Mozilla就发布了最新版的火狐浏览器。

诺基亚放弃Symbian命名

改为Belle

本报讯 诺基亚近日宣布将放弃操作系统Symbian的名称,下一版本的操作系统将更名为Nokia Belle,自2012年2月起将面向现有用户发布新系统软件更新。Symbian一度是操作系统的代名词,曾占据60%的市场份额,但自今年諾基亚宣布与微软合作后逐渐开始被弃用。

高通宣布雅各布博士退休

篇12:甲骨文和青铜器.反思doc

甲骨文和青铜器》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体,了解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我以课标为宗旨,在教学过程中作了这样几点处理:

首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设计了许多“小包袱”也就是很多与本课有关的紧紧相连的问题,在预习环节就给学生预习。随着内容的进行,不断的甩出我事先设计好的这些问题,即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实际上都是暗藏玄机,起到层层铺垫的作用,从而使教学内容层层递进,使学生体味发现的乐趣,真正体现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境.其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设计了几个游戏,如本课开头的猜字游戏,简单任务,造字游戏和侦缉档案等,这些游戏在设计上教学内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的作用在于不经意间渗透教学思想,体现”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第三,联系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多处使用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譬如在第一框图”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的导入时,引用歌曲<流星花园>,又如,在语言上力求与学生形成一种亲和力,从形式上借鉴了著名娱乐栏目<开心词典>形式及主持人风格.本节课我力图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积极和愉悦的教学氛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在上完这节课后,自我感觉有这样几个亮点:第一,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反应强烈,有较浓的兴趣和积极性,本来我们这节课的内容说的是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学生知之甚少,比较枯燥,但是通过课前布置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第二,对于“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展示自我感觉是本课的一个设计亮点,让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甲骨文的意义;得出甲骨文与汉字有着渊源的关系,今天的汉字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第三,“青铜器”这一环节提问的方式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追问的方式使学生很轻易就能理解出”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而且能真切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当然每一节课都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这课也是如此第一,本课导入设计欠佳,与本课衔接优点勉强;本意是想激发学生的兴趣,结果从课堂效果来看不是很理想.第二,关于青铜器的制作过程问题设计过多,以至于后面的内容被弱化了,时间不够;这一环节设计不好本意是想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可是问题过多了.第三,在最后的一个环节中,关于青铜器的意义应该有学生概括,因为在我们前面已经分析了那么多以后学生应该可以自己分析出来,而不需要教师来讲述.

篇13: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1月28日,甲骨文CEO拉里·埃里森向外界宣告,他们收购Sun的交易顺利获胜。

本来,甲骨文迎娶Sun,双方情投意合,其他各方理当成人之美,偏偏欧洲人要在迎亲路上设障。9个月来,一路上的旁观者都在看热闹,其中大多数人不怀疑甲骨文最终能取亲成功,他们最关心的是:两家公司结合后婚姻顺不顺利。

65岁的埃里森喜欢竞争,才有了甲骨文即使在面对IBM和SAP这样的强敌时,仍能勇往直前。在他看来,生命是一段发现之旅,是不断挑战自己极限的过程。

Sun虽今时不同往日,但在IT界依然算一“腕”,软件硬件都擅长,不乏明星产品,尤其是开源软件。数据库巨人甲骨文敢于娶Sun,本身就是一种挑战。

对一家企业来说,收购是万里长征,得到欧洲人放行,也只是甲骨文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埃里森必须用事实证明,这场遭受重重阻力,又被外界怀疑的婚姻是美满的。

甲骨文首先要给Sun止血。近年来,亏损简直成为Sun的家常便饭,其老板斯科特·麦克尼利俨然深陷泥潭无法自拔。甲骨文需要花大力气理清其中的头绪,向市场交出一份详细的“拯救”计划。允许甲骨文纸上谈兵的时间也实在有限。

明确的规划和实际行动也是稳住客户之所需。在等待欧盟批准的这段时间里,IBM、惠普和戴尔一直使出浑身解数拉拢Sun的客户,并且卓有成效。因此,重拾客户对Sun的信心,或者说全新建起客户对于合并后的新公司的信心,是甲骨文达成收购目标的前提。

收购是甲骨文惯用的竞争手段,迄今为止,收购Sun的意义最重大——令其大举杀入硬件市场。埃里森的目标是借此东风,比肩IBM和惠普,一改IT业格局。

斯科特·麦克尼利在告别备忘录中用“一位最伟大的资本运作家”称赞埃里森。很有意思,麦克尼利没有用“经营家”这个词。

或许这个小细节可以理解为,一直相信Sun可以再创辉煌,并应该整合其他企业的麦克尼利,虽然接受了Sun被收购的事实,但他也不确定身形庞大的新公司能否将Sun的产品和技术重新推向巅峰。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教案《推小车》及教学反思下一篇: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