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课堂展示形式

2024-05-05

小班数学课堂展示形式(共9篇)

篇1:小班数学课堂展示形式

在小班化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汀罗镇中心小学 王晓娜

在教学改革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势在必行,而小班化教学为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如何利用好小班化的有利条件组织教学呢?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要把工作落到细微处。

从合理、科学地分组入手。教师要统筹安排,认真分析班里每一位学生的性别、性格、身高、特长、学习成绩、能力倾向等,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编排小组。选定小组长,培训小组长。小组长是小组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所以教师既要选定一个优秀的小组长,还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明确小组长的作用和职责;学会团结组员,在组内发扬互相帮助的精神。

把握恰当的小组合作学习时机。合作学习只有根据数学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作学习的时机,才能充分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那么什么时候才是恰当的小组合作学习时机呢?(1)题目有一定的挑战性,难度较大,个人完成有困难时;(2)学生的答案多样,意见不统一时;(3)在遇到知识的关键处、思维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时。精心预设明确、具有挑战性的合作任务。在小班化数学教学中,预设小组合作任务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并且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明确、难度适宜,容量适中,这样既有合作学习的价值,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学生经过独立的思考,对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但不足以解决问题的时候,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讨论交流,彼此产生的智慧的碰撞。针对小组讨论时往往出现好的学生唱独角戏,其他学生光听不说,或者不会倾听的问题,小组长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必须有明确的分工。

加强小组汇报时师生、生生的互动。在小组进行汇报时,其它小组要认真聆听,深入思考,发现跟自己小组意见不一致时,及时提出质疑、补充意见或建议。制定有效的小组评价方法。有效的评价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我在班上采用简单易行的激励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奖励红旗。监察学生学习知识和合作技能的发展。有效监察学生的发展,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更加有效。

总之,在小班化数学教学中,运用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必须把工作具体化,落实到细微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

篇2:小班数学课堂展示形式

阶 段 性 研 究 小 结

2010.11

《小班化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小组展示的研究》课题作为学校总课题的子课题,我参与这个课题的研究腋已经有一个学期了,下面仅就三个部分对我参与的课题阶段性研究作简要小结。

一、现已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在研究的过程中加强了自己的理论学习,以集中统一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先后学习了《基础教育程改革纲要》、《此岸与彼岸》等文件书籍,订阅了相关教学杂志,汲取信息和营养,尽量使自己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理论,并在学习中写读书笔记、心得,定期进行交流、讨论、总结。

2、平时注重积累,已经把前期做的一些工作撰写成论文《数学课堂中小组有效展示的策略》,并获得省教育协会论文评比三等奖。

2、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深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经常和同组的老师共同探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讨论达成共识。自觉参加课题组活动,或学习或讨论或开设公开课,使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进行下去,并且有所得。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大多数采用的展示活动由这样几种:小组集体展示;小组选代表展示;课堂中个人独立思考后发言,其他孩子根据这个同学的发言进行补充;课后作业进行展示,这包括做的好的也包括错的多的。做的好的是为了给其他孩子做出榜样,错的多的是为了让其他孩子从别人的错误中找到原因,并且以后要自觉避免发生同类型的错误;设计一些适合孩子们课后集体研究探索的练习题,让孩子们通过课后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来解决问题。如:在教学圆的认识复习课时,我就提前安排学生课后进行知识整理,用你认为最好的、最合适的方法进行整理,可以是图表类的也可以是文字类的,结果在第二天的课堂中,班级有3个小组采用的整理方式是不一样的,这样既节约了课堂上的时间,又有效的把小组的活动延伸到了课外。

09年6月份在全校范围内上了一节公开课《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获得全校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在课堂中,我努力做到与自己研究的课题相结合,在课堂中给孩子们提供多种展示的机会,有先小组同学讨论再写出一个最好的答案(如在例1教学完之后完成的练习,我就试先让孩子们在小组里商量好,试用列表的方法还是用列式的方法,然后做出结论,让方法的不同的小组分别派代表来发言展示);有一个小组中出现多种不同的方法,在小组每个同学都明白别人的意思之后,请整个小组上台,给每一个孩子展示自己的不同方法的机会(如:在例2教学完之后,孩子们已经知道了倒推的基本用法,以及如何把倒推和画图、列表、条件有序整理结合在一起,在完成书上的试一试时,我通过巡视,找到了有一个小组里的4位成员,每人用的方法都不一样,有画图、有折纸条、有进行条件有序整理,也有直接列式计算的,于是就请这个小组全体上台进行展示)。

在校研究课《确定位置》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展示活动:在孩子们都已经明白如何用数对表示具体位置以后,我让每一个孩子都先明白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在老师给的练习纸上先找到自己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出来,然后设计了“找朋友”这个游戏,让每一个孩子把自己好朋友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出来,然后让班级其他孩子一起来猜一猜她的好朋友是谁;或者你告诉大家你的好朋友是谁,让其他孩子一起说一说应该用什么数对来表示他的位置。这样一来不仅让孩子们更加深入的了解数对的表示方法以及意义,也能够更加明白数对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这样的展示,既可以是孩子单个站起来,也可以是一个小组来展示;还可以直接把孩子的练习纸进行展示,针对练习纸上的内容,全班进行练习。这样一来,不仅给足孩子们展示的机会,也使得展示更为有效。

无论是孩子们的小组讨论、小组汇报还是个人发言,都能做到教师耐心引导,给足孩子们讨论、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来展示自己。当然要做到有效,老师的指导一定必不可少。在这些教研活动中,大家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另外我在班级课堂上开展了“小组合作创新作业设计”“我是小老师”的活

动。

1、“小组合作创新作业设计”:我让孩子们自由组合,人数不限,自主利用课余时间合作完成一份有价值的作业。作业设计形式不限。活动开展以后,每一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尤其是一些比较差的孩子,通过这样的活动,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和优点,他们这些人被老师和同学遗忘,有了这样的展示机会,对他们来说是很难的,因此他们十分珍惜。看着他们呈现出的作业,我很开心,也

很得意!

2、“我是小老师”:这个活动是和创新作业紧密结合的。孩子们除了完成这样的创新作业,还要能够把自己完成这份作业的想法和思路跟全班同学交流,班级的其他孩子在听别人讲解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提问。就这样,既让孩子们展示了自己,有锻炼了孩子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一些能力差的孩子在汇报讲解的时候,小组长就特意把一些很简单的话留给他们,这样等于全班的孩子都参与其中了,这也符合我们学校提出的几个百分百哦。

二、实施阶段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教学进度基本与课题时间安排保持一致,但具体操作时略有滞后现象。

2、内容有待作进一步调整。根据具体的课题方案,提高小组展示有效性的具体策略有待进一步探讨。包括小组展示的具体形式、小组展示之前老师的定位以及如何把小组的展示始终贯穿于我们整个数学课堂中等。

3、在总结反思中感到有困难,理论层面知识明显匮乏。

4、平时教学中还没有养成及时把自己的所做所想记录下来,导致一到进行小结时,就发现没有东西可写。

5、自己的这个有效展示的课题如何跟我们学校平时要求的“五个百分百”切实结合在一起,还需要自己多想想办法。

6、小组的展示并不是任何课题、任何题目、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的,它也需要一定适合的内容。如果是遇到一些单纯计算类的,我所开展的两个活动就很

难取得一定的成效了。

7、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真正在小组展示中展示自己。还是存在个别孩子只是在小组里露个脸的情况,他们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小组的活动中。

8、展示是不是真正有效,还欠缺一个评价的方法。

三、下阶段的一些打算

1.通过这些活动,我已经感受到孩子们非常喜欢这样的展示机会。毕竟在课堂上,大部分的展示机会都属于一些好同学,如何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尤其是差生,我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还有在这些展示活动中,如何真正做到有效,我觉得方法和要求还有待改进。不能让展示流于形式,而是要让孩子同过参与展示,真正能够从中获取新的知识或者是技能,不能只图热闹。2.“小组合作创新作业设计”和“我是小老师”的两个活动我打算继续开展下去,但可能在小组活动合作的时候提出一些更加具体的要求。比如说:作业设计时,请分配好每个人的分工,不能一人代办;课堂展示讲解时,要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就如同课堂上老师上课一样,有提问,有回答;老师在课堂上也应该及时地对每个孩子、每个小组的发言进行及时地评价,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展示是不是真正有效,也给其他孩子一定的启示,告诉孩子们以后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形

式才会更好。

金兰

篇3:谈谈数学课堂中展示的内容和形式

关键词:展示现象,展示内容,展示形式与手段,展示注意

随着课堂改革的开展,数学教师们的课改意识越来越强烈,课堂上退居幕后让学生主动展示的时候越来越多,展示成为发展学生质疑创新等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展示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如下这些现象: 因为展示过多,该完成的教学内容还有很多没有完成; 展示成为教师打捞答案的常用手段; 展示成为一种表演秀,成为一种“迫不得已”的形式; 展示过程中出现教师不能灵活应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等.

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是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不到位,二是教师对展示与教材内容的结合点没有找准,三是教师对展示的目的与意义没有深刻的认识,四是教师对展示的形式与手段还缺乏精心的思考.

如何设计数学课堂展示的内容和形式呢?

我们知道,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要讲目的性,展示也不例外,展示的目的无外乎: 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暴露学生的初始想法、分享成果或成功、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等. 基于这些展示的目的,数学课堂展示的内容宜设计在以下几个点:

( 1) 重点: 重点是一堂课的核心,展示在重点,便于突出重点,强化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如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 - 1中课题《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重点落足在“否定”上,设计这样的展示问题:写出命题“所有的矩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否定.

展示1: 至少有一个矩形不是平行四边形;

展示2: 存在一个矩形不是平行四边形;

展示3: 所有的矩形不都是平行四边形;

展示4: 并非所有的矩形都是平行四边形.

哪一种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否定呢? 从集合的角度来看,命题及其否定相当于集合与其补集的关系,从概率的角度来看,命题及其否定相当于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关系,因此命题中的关键量词“都是”的反面包含“部分不是”和“都不是”两种情况,而这两种情况恰好是特称量词的含义,因此全称命题的否定即为特称命题,反之亦然,故展示的均是这个意思.

该展示突出了“否定”的过程及意义,从而突出了课题的重点.

( 2) 难点: 难点是学生理解、接受起来有困难的地方,展示在难点,便于突破难点,让学生经历难点知识的突破过程,从而深刻地理解知识.

如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 - 1中《全称量词和特称量词》中判断特称命题的真假是一个难点,设计这样的展示题目: 判断特称命题“x0∈R,ex0≤0”的真假.

展示1: 是假命题,因为

展示2: 是假命题,因为从指数函数的图像知识知道ex> 0.

在两种展示中进行方法对比,展示1显然取了一种特殊情况不成立来说明是假命题,展示2显然是说明所有的情况都不成立来说明是假命题. 特称命题的判断方法是“一假为假”还是“全假为假”. 学生在展示体会中得到特称命题的判断原理: 一真为真,全假为假.

( 3) 混点: 前后知识容易混淆的地方,在此设计展示,有利于澄清知识之间的认识误区,实现对知识之间的清晰认识.

( 4) 拓点: 一堂课讲究高低起伏,忌平铺直叙,因此数学课堂需要设计一个拓展衍生的点进行展示,在拓点展示,便于提升课堂的品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一堂课找准了这四点,然后在这些点上设计展示活动,课堂将更加丰富和有内涵. 但是这些都要基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

另外,展示毕竟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环节,而且要融入师生的点评与小组的合作基础,因此展示内容的形式还要考量,一般来讲,有以下几种形式:

( 1) 汇总表格、填空型,侧重重点知识的网络建构等.

( 2) 一题多解、多变练习型,侧重拓展延伸、疑点澄清等. 如下:

设M = { 四边形} ,p( x) : x的内角和为360°. 试用不同的文字表述方式,写出全称命题: x∈M,P( x) .

( 3) 自由编写型,侧重分享、提高自信等. 如下:

请各个小组选择| ax + b| < c或| ax + b | > c( c > 0) 中的一个,赋予其中的a、b、c一组值,得出相应的一个绝对值不等式,然后进行求解.

( 4) 做后反思型,侧重提炼升华、难点突破等.

( 5) 多人分工演练型,侧重操作、合作项目等. 如下:

小组合作先在白板上写出一个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然后各组派一个代表带白板上台,指定另一个小组说出命题的否定,看谁说得又快又准.

有了展示的内容,展示的手段有哪些呢? 通常有如下的手段: 投影仪投影、黑板( 或墙面) 板书、口头讲解、PPT展示、作品展演、实验演示等.

展示是一个信息综合和教学的核心环节,因此需要注意很多问题,如这些问题经常在展示环节出现: 展示的学生说错了,大家都没有发现; 学生展示后老师总是习惯性地来评价好坏; 展示后老师总忘记喊学生坐下; 齐刷刷地展示让学生无法静心思考等.

篇4:关于课堂展示形式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课堂展示;多样化;课堂高效

新课改下的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课堂展示形式则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采用的一种具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好的展示形式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近段时间笔者听了多位教师的公开课,他们对课堂的展示形式进行了多样化的设计,确实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其中不乏有创见性的做法。

一、教学片断呈现

以“美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一课为例,其中一位教师让两位学生(分别是B层和C层学生)把自主学习课中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展示在“曝光区”内。

片段1 片断2

这就是自主学习成果的展示,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引发学生的思考:你如何认识《1787年宪法》?这时教师一声令下,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两两或三三开展对学。然后每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点评,并在“启示区”写出要点。

点评1:片断1展示只写出了积极方面,没有写出宪法的局限性,而且对宪法的定性出了错误;点评2:片断2虽然展示出了局限性,但谈得比较笼统,不够具体;点评3:这两位同学都没有全面地评价《1787年宪法》,没有反映这部宪法所体现的原则,对性质的判断不够准确。

教师点拨:点拨评价文献的基本方法与原则,纠正学生其中的错误,形成正确认识。

二、设计思路分析

教师主要通过设置“曝光区”反馈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这完全符合高效课堂的教学与学习的规律,即高效课堂就是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问题反馈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具体要求,然后进行小组内部讨论与展示,就是我们常说的“组内小展示”,这样设计有助于学生独立自主地解决存在的问题,然后把解决不了的问题提炼出来。通过组内展示解决,一方面可以锻炼小组的合作意识,另一方面可以落实基础。利用比较法反馈问题能让学生很快地发现问题,找出二者的差距。学生通过“组内小展示”激发学生的思维,进行点评补充和完善,最后通过“班内大展示”解决共性问题。学生能够完成这些任务,就说明学生对基本内容就过关了。

总体来看,这节课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梳理,通过反馈找出存在的问题,通过组内小展示解决一部分问题,再通过班内大展示解决所有问题,最后通过教师点拨,进行能力提升和规律的总结。也就是说,这些展示环节的处理不是分割的继承关系,而是交叉进行密切联系的,所有学生的展示和教师的点评要即时结合起来。

三、几点启示

1.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是前提。课堂展示形式的设计要始终以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宗旨,这是课堂高效的前提,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是沉闷的,如一潭死水失去了活力。课堂应该秉承为了学生、让学生学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内驱力,积极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进行探究式学习。

2.教师的引导要贯穿于课堂始终。就本课来说,教师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注重课堂展示形式的设计,本节课的展示形式颇具新意,有助于改变以前单一的展示内容,通过比较更加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没有比较就没有差距,没有差距就没有动力。要通过对比找出差距,通过差距激发思维,进行纠错,形成完整性认识。第二,教师应在课堂上重在思维的引导,通过问题导引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通过层层设问,环环相扣,形成严密的逻辑链;通过浅入深出的认知规律使学生逐步形成对知识的系统性认识。第三,教师为了激发了学生的展示,采取了必要的学习策略和手段。

3.课堂展示形式应是多样化的。课堂展示需要一定的模式,这是课堂高效的保障,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采取必要策略。但是课堂模式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应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应该是一种多样化展示形式。本学期我们将继续探索课堂多样化展示形式的具体做法,例如课前5分钟的演讲、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展示形式。

课堂展示不仅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也是教师主导的课堂;课堂展示形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化的;课堂形式不是僵化的形式,而是激发和活跃学生思维的过程;课堂展示形式有效了,课堂自然就高效了。

摘 要:课堂展示形式是为促进课堂效率而设计的一种有效形式。课堂形式设计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课堂的高效性,所以课堂形式的设计要能体现出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配合与发挥,以多元化展示形式激活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课堂展示;多样化;课堂高效

新课改下的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课堂展示形式则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采用的一种具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好的展示形式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近段时间笔者听了多位教师的公开课,他们对课堂的展示形式进行了多样化的设计,确实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其中不乏有创见性的做法。

一、教学片断呈现

以“美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一课为例,其中一位教师让两位学生(分别是B层和C层学生)把自主学习课中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展示在“曝光区”内。

片段1 片断2

这就是自主学习成果的展示,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引发学生的思考:你如何认识《1787年宪法》?这时教师一声令下,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两两或三三开展对学。然后每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点评,并在“启示区”写出要点。

点评1:片断1展示只写出了积极方面,没有写出宪法的局限性,而且对宪法的定性出了错误;点评2:片断2虽然展示出了局限性,但谈得比较笼统,不够具体;点评3:这两位同学都没有全面地评价《1787年宪法》,没有反映这部宪法所体现的原则,对性质的判断不够准确。

教师点拨:点拨评价文献的基本方法与原则,纠正学生其中的错误,形成正确认识。

二、设计思路分析

教师主要通过设置“曝光区”反馈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这完全符合高效课堂的教学与学习的规律,即高效课堂就是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问题反馈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具体要求,然后进行小组内部讨论与展示,就是我们常说的“组内小展示”,这样设计有助于学生独立自主地解决存在的问题,然后把解决不了的问题提炼出来。通过组内展示解决,一方面可以锻炼小组的合作意识,另一方面可以落实基础。利用比较法反馈问题能让学生很快地发现问题,找出二者的差距。学生通过“组内小展示”激发学生的思维,进行点评补充和完善,最后通过“班内大展示”解决共性问题。学生能够完成这些任务,就说明学生对基本内容就过关了。

总体来看,这节课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梳理,通过反馈找出存在的问题,通过组内小展示解决一部分问题,再通过班内大展示解决所有问题,最后通过教师点拨,进行能力提升和规律的总结。也就是说,这些展示环节的处理不是分割的继承关系,而是交叉进行密切联系的,所有学生的展示和教师的点评要即时结合起来。

三、几点启示

1.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是前提。课堂展示形式的设计要始终以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宗旨,这是课堂高效的前提,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是沉闷的,如一潭死水失去了活力。课堂应该秉承为了学生、让学生学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内驱力,积极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进行探究式学习。

2.教师的引导要贯穿于课堂始终。就本课来说,教师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注重课堂展示形式的设计,本节课的展示形式颇具新意,有助于改变以前单一的展示内容,通过比较更加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没有比较就没有差距,没有差距就没有动力。要通过对比找出差距,通过差距激发思维,进行纠错,形成完整性认识。第二,教师应在课堂上重在思维的引导,通过问题导引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通过层层设问,环环相扣,形成严密的逻辑链;通过浅入深出的认知规律使学生逐步形成对知识的系统性认识。第三,教师为了激发了学生的展示,采取了必要的学习策略和手段。

3.课堂展示形式应是多样化的。课堂展示需要一定的模式,这是课堂高效的保障,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采取必要策略。但是课堂模式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应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应该是一种多样化展示形式。本学期我们将继续探索课堂多样化展示形式的具体做法,例如课前5分钟的演讲、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展示形式。

课堂展示不仅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也是教师主导的课堂;课堂展示形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化的;课堂形式不是僵化的形式,而是激发和活跃学生思维的过程;课堂展示形式有效了,课堂自然就高效了。

摘 要:课堂展示形式是为促进课堂效率而设计的一种有效形式。课堂形式设计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课堂的高效性,所以课堂形式的设计要能体现出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配合与发挥,以多元化展示形式激活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课堂展示;多样化;课堂高效

新课改下的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课堂展示形式则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采用的一种具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好的展示形式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近段时间笔者听了多位教师的公开课,他们对课堂的展示形式进行了多样化的设计,确实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其中不乏有创见性的做法。

一、教学片断呈现

以“美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一课为例,其中一位教师让两位学生(分别是B层和C层学生)把自主学习课中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展示在“曝光区”内。

片段1 片断2

这就是自主学习成果的展示,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引发学生的思考:你如何认识《1787年宪法》?这时教师一声令下,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两两或三三开展对学。然后每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点评,并在“启示区”写出要点。

点评1:片断1展示只写出了积极方面,没有写出宪法的局限性,而且对宪法的定性出了错误;点评2:片断2虽然展示出了局限性,但谈得比较笼统,不够具体;点评3:这两位同学都没有全面地评价《1787年宪法》,没有反映这部宪法所体现的原则,对性质的判断不够准确。

教师点拨:点拨评价文献的基本方法与原则,纠正学生其中的错误,形成正确认识。

二、设计思路分析

教师主要通过设置“曝光区”反馈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这完全符合高效课堂的教学与学习的规律,即高效课堂就是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问题反馈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具体要求,然后进行小组内部讨论与展示,就是我们常说的“组内小展示”,这样设计有助于学生独立自主地解决存在的问题,然后把解决不了的问题提炼出来。通过组内展示解决,一方面可以锻炼小组的合作意识,另一方面可以落实基础。利用比较法反馈问题能让学生很快地发现问题,找出二者的差距。学生通过“组内小展示”激发学生的思维,进行点评补充和完善,最后通过“班内大展示”解决共性问题。学生能够完成这些任务,就说明学生对基本内容就过关了。

总体来看,这节课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梳理,通过反馈找出存在的问题,通过组内小展示解决一部分问题,再通过班内大展示解决所有问题,最后通过教师点拨,进行能力提升和规律的总结。也就是说,这些展示环节的处理不是分割的继承关系,而是交叉进行密切联系的,所有学生的展示和教师的点评要即时结合起来。

三、几点启示

1.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是前提。课堂展示形式的设计要始终以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宗旨,这是课堂高效的前提,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是沉闷的,如一潭死水失去了活力。课堂应该秉承为了学生、让学生学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内驱力,积极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进行探究式学习。

2.教师的引导要贯穿于课堂始终。就本课来说,教师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注重课堂展示形式的设计,本节课的展示形式颇具新意,有助于改变以前单一的展示内容,通过比较更加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没有比较就没有差距,没有差距就没有动力。要通过对比找出差距,通过差距激发思维,进行纠错,形成完整性认识。第二,教师应在课堂上重在思维的引导,通过问题导引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通过层层设问,环环相扣,形成严密的逻辑链;通过浅入深出的认知规律使学生逐步形成对知识的系统性认识。第三,教师为了激发了学生的展示,采取了必要的学习策略和手段。

3.课堂展示形式应是多样化的。课堂展示需要一定的模式,这是课堂高效的保障,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采取必要策略。但是课堂模式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应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应该是一种多样化展示形式。本学期我们将继续探索课堂多样化展示形式的具体做法,例如课前5分钟的演讲、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展示形式。

篇5:小班数学课堂展示形式

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新课程理念,全面了解课堂教学信息,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本学期,岱道庵小学数学教研组扎实开展了高效课堂展示活动。活动中,老师们精心准备,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尽显各自的风采,讲出了自己的特色,形成了独到的教风,为大家呈现了一节节异彩纷呈的高效课堂展示课。

1、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老师们认真研究教材,在把握教学重点的基础上,动手制作了精美实用的教学课件,有效地营造了问题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趣中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活泼新颖,趣味无穷。特别是通过这次展示活动,激发了一些教师研究、制作课件的强烈兴趣。

2、发挥自身优势,讲出自己的特色

老师们教学思路新颖,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在教学中,注重了自身形体语言的运用,使自己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起到良好的示范引导作用。刘梅老师的《圆柱的表面积》一课,思路清晰,语言亲切。善于组织和调控课堂,善于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学得生动有趣。虽言语不多,但十分精当。学

生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拓宽了思路,发现了规律,掌握了学习方法。

3、让学生在自然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在本次展示活动中,老师们的课上得都很成功,这与课前精心备课是分不开的。老师们不但精心地备教法、学法,而且老师们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创建了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如三年级的李冬梅老师,基本功扎实,教态自然,在课上非常注意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刘桂东书记执教的《正负数的认识》一课,上课伊始,他首先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两组相反意义的量。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呈现出多种不同的记录方法。最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出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为进一步巩固对正负数的认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正负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他运用了多种活动方式,在实际生活中举例说一说等,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自然和谐的氛围体会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的认识过程与情感意志活动过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构成了数学教学中一个自然而和谐的统一整体。

4、为学生提供大量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为学生提供大量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去探索、交流、发现,从而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王校长执教的《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中,她先通过有趣的故事引入,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几组分数的分子、分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数的大小有没有变化?在猜测与动手操作验证中,逐步感知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最后在概括与运用中对分数的基本性质形成了清晰的认识。每一个活动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5、注重小组合作形式的学习

本次活动中,老师们都特别注重学生的互动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篇6:小班数学课堂展示形式

青溪镇中心小学:刘启昌

2012年4月14日—15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凯里举行“黔东南州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展示研讨会”。这次会议邀请了贲友林、赵震、刘劲苓3位名师为我们展示了精品课并作了报告。通过此次活动我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对生活那深情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数学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听了这些专家的课,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

下面我把观摩课中的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做法和我自己的一点感想与大家分享、讨论。

一、注重与学生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

课前教师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新授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每位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话题,比如:一起来做游戏,你知道老师叫什么,你想怎样向大家介绍老师等话题,以示缓解学生的紧张感,同时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二、结合教材,创设有效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

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名师执教的教的苏教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一课中,他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手段(粉笔和黑板),给我们展示了一堂真实的课,没有多媒体也使整堂课同样精采。这是一堂实实在在的常态的公开课,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逐步深入,教学效果显著。

三、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比如;赵震老师在《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中,先通过唱儿歌《数青蛙》,发现规律引入新课,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新知识,在快乐中学会某种本领的活动。

在这短短的2天时间里,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特级教师,聆听特级教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特级教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所设计的学习情景,不仅绚丽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蕴含着数学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主动地参与探究解决问题。在这些展示课当中这些特级教师不但关注学生把握数学的解题方法,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人耳目一新。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

篇7:小班数学课堂展示形式

20xx年6月16日,元谋县能禹小学组织全体数学名师成员参加活动,学习观摩了昆明明通小学组织的,云南省教育厅名师工作室专家主导的,“以学为主”核心理念的课堂教学展示及其经验交流学习培训活动。我怀着激动和兴奋的心情参与了此次学习活动。真的很厉害!真的很震撼!想不到两位老师上得如此美好!很优秀!不用课件,都能把课上得这么好!这难道不是我多年教学所追求的吗?是啊!每个老师都在思考每一天的课堂教学应该如何处理,如何去上,才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点。归根到底就是备好课的问题,常规的做法就是去找各种各样的课件。而这两节展示课,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课堂教学改进的依据。

1.课堂教学的本真就是回归课堂,返回课堂

组织学生学习知识,学会学习,永远是每个老师追求的根本。以学为主,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关注学生学习的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的培养是本次活动的教学理念。这两节课都是自始至终做到了,也体现到了。从学生学习的点滴细节入手,从学生自身学习思维方式,思想转变出发,引导学生动起来,比划起来,练起来,最后达到理解知识,熟练起来,掌握起来,既学会了知识,又培养了孩子的空间观念,空间推进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课堂教学的本真就是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

平时我的课堂也是这样追求呢!但是总是有不会上课和听课的孩子,总是有先积极,后倦怠的学习时机。这两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重点,教师引导,学生组织学习,复习。学生引导学生,学生组织学生,学生当老师,提问学生。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全班同学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动了起来,积极动手操作了起来,积极主动性很强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

3.课堂教学的`本真永远都是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但是我的实际教学中,往往包办代替的多,放手让孩子想象的时间和空间确实太少了。巫老师的这节课,自始至终都是让学生利用操作白板通过拖拉拽,平移,旋转等手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习知识,复习知识,巩固知识。既做到了知识之间联系和转化,又突破了知识点的重难点,又处理了关键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学得清,学得深,记得牢,掌得久。

篇8:语文课堂的两种展示形式

展示之:开创思维

在赏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充分自主学习, 包括:自由反复读课文, 查字典, 掌握重点字词音形义;搜集各种资料, 制作作者档案卡;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独立思考, 产生自己对文章独特的见解。充分预习之后, 采用开创思维分三轮组织课堂展示。

第一轮:组内互问互答, 进行字词、文学常识、创作背景等基础知识的识记性展示。每个同学可以就相关知识提问组内同学, 每个同学都要被提问到。快节奏、大容量的现场问答激活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兴奋点, 知识信息得到最大化的反馈和交流。

第二轮:组际分享交流, 小组两两组合, 选定话题, 集思广益, 进行课文内容、写法、语言欣赏等能力的表达性展示。可以声情并茂地朗读自己发现的经典语句并作出简要评价;可以针对某一问题向其他同学提出疑问;更可以提出创造性的新观点。每个同学都要谈, 并记录。

第三轮:师生共同探讨, 教师提出话题, 学生畅所欲言;学生提出疑问, 师生共同见解。以畅所欲言为方式, 以信息交流为根结, 课堂的收获是不可估量的。

展示之:综合演绎

这是一节《邹忌讽齐王纳谏》学习展示课, 教师提供四种展示方式, 要求小组自选一种方式, 合作演绎, 充分理解课文。

1.分角色朗读展示:分为邹忌、妻、妾、客、齐王、叙述者等六个角色。角色不同, 语气语调必不同, 教师指导学生设身处地剖析人物心理, 把握人物语气, 入境入情地读出人物形象特点。

2.课本剧表演展示:根据课文内容, 将原文改编为课本剧, 做好角色分工, 落实好独白、旁白, 组织好舞台说明, 准备好相关道具, 将课文搬到舞台, 以表演形式演绎文章内容。

3.说评书特色展示:了解评书开场及结束时的语言特点, 体会讲评书固有的门道和特色, 对原文内容略作调整, 模仿评书大师, 以说书的形式将这个故事说给大家。

4.换角度创意展示:分别站在邹忌、妻、妾、徐公等不同人物的角度, 变换人称、变化视角来演绎整个故事, 强调突出人物心理特征, 符合人物心理特点。

篇9:数学课堂展示三部曲

一部曲:表演式展示——台上表演,台下看客

实验之初,让学生登上讲台展示并不难,因为班里总有几个基础较好又敢于表现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锻炼,这几个学生就能落落大方的展示。从审题到分析,再到解题步骤,归纳总结,能展示的丝丝入扣。但这种展示更像是一种表演,学生像演员,老师像导演。演员根据导演的安排轮番上场,说着固定模式的台词,有时表演很精彩,也能赢得阵阵掌声。而讲台下的学生则像观众,像看客,坐在那里欣赏表演,不思考,不评论,到底多少学生能看懂、听懂都未能可知。有时甚至是一个学生在演“独角戏”,或两个学生在演“相声”,代替老师组织课堂教学,而老师则站在一旁袖手旁观。

对于学生来讲,听其他同学讲解开始也许会感到新鲜,能暂时集中精力。但再精彩的表演,时间一长也会出现审美疲劳。其实,这与教师的“满堂灌”没有本质区别,不管是谁在讲都是讲,都是在灌输知识。况且,学生的讲解、组织能力远不及经验丰富的老师,展示不能关注到全体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对于展示的学生来说,虽然在思维能力、语言表达上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其实也没有很好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因为他们在一遍遍重复自己的台词,根本没有精力聆听其他同学的讲解。

这种表演式的展示,仅让部分学生动起来,没有真正调动起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到位的总结提升,课堂效率就大打折扣。

二部曲:任务式展示——合作低效,展示单一

在对表演式的展示进行反思之后,我们开始重视展示前的合作交流环节。将展示任务分配到各小组,经过小组讨论交流得出展示思路,确定展示的代表。因为有了任务,小组成员七嘴八舌,出现了讨论热烈的表面现象。但由于学生缺乏合作的经验,组长组织讨论的能力不高,讨论并没有实质性的成果。一到展示环节,小组成员都默不出声,每次都是组长硬着头皮,亲自出马。组长的展示也只是一己之见,不能代表集体的智慧,也没有其他小组的质疑补充。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要求每组的C层学生板演,B层学生讲解,A层学生补充总结。这样一来,小组合作提高了效率,小组成员积极分工,人人有事做,展示时也有了层次和梯度。但依然没有出现你争我抢,追问补充的热烈展示场面。分析其中的原因,是由于固定的任务分配,各小组只思考自己的问题,虽然课前都预习并思考了这些问题,但由于对其他小组的问题缺乏深入的思考、讨论,造成各小组讨论的问题没有交集,出现了思维的空白区。

这种任务式的展示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但各小组思考的问题比较独立,在展示时不能相互补充、质疑,缺少知识的生成。

三部曲:开放式展示——发散思维,智慧碰撞

在经历了任务式展示之后,我们感悟到展示不是为了呈现所有问题,而要集中解决几个问题,实现智慧的碰撞,从而生成新的知识,提高分析能力。如学生已会的基础性的或者太难的知识都不用展示,而那些典型性的、共性的题目,和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的,规律性的问题才是展示的重点。

我们通过了解学情,设计几个有疑问或解法不一的问题,让每小组的学生讨论,然后小组随机展示。要求学生围绕所要展示的题目,从解题的思路、不同的方法、规律技巧等方面展示,力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这样一来,各小组争先恐后展示,表述看法,相互补充,精彩不断。在开放式展示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时学生展示的愿望强烈,展示的解法过多,就会耗时太长,导致总结仓促,练习时间较短,一堂课就显得虎头蛇尾。经过反思,我意识到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会一种或两种解法就能达到学习要求,优秀学生的多种解法不一定都要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可以放在课下交流。这时,教师应当行使导演的权利,及时“叫停”,当然要注意保护学生展示的积极性。

开放式展示的学生不再是安排好的演员,教师也不只是导演,而是师生共同演绎精彩的课堂。开放式教学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一种宽松、愉悦、主动参与的课堂氛围。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传授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如果长期经历这样的教学熏陶,学生的数学意识、洞察力和创造力就会得到质的飞跃,产生创造性的思维火化。

上一篇:个人收入证明书下一篇:窗外之景五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