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领诵稿

2024-05-16

毛泽东诗词领诵稿(精选7篇)

篇1:毛泽东诗词领诵稿

《沁园春·雪》 这首词也一直是众人的最爱,每次读来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看到了那个指点江山的伟人,不由地沉醉于那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下面是瑞文小编收集整理的沁园春雪朗诵稿,欢迎阅读参考~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书法作品欣赏

一、启功亲传大弟子李传波书法《沁园春雪》

李传波,1961年出生于山东曹州,号东山墨人,1990-1998年曾拜师于爱新觉罗启功先生门下,既博采众家之长,又醉心发展启功体书法。经过不懈的苦心专研,形成了形似神似启体又有一定独创的新体,得到了国内外业界书画收藏者的好评。现任香港文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影视研修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理事,国窖1573品牌战略顾问,北京轩易德书画院副院长。

传波先生血管里流动的是山东人的血液——豪迈而不失谨细,粗狂而不乏温情。其书法作品充满着书卷气和贵族气。他的字结构潇散洒脱,强调书写性,如行云流水般地收放自如,又从容不迫,气定神娴,好似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般柔和荡漾的节奏,给人以安静祥和的美;点画简洁凝练,质朴清新,既笔笔到位,又不做过多的小动作,给人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

沁园春雪书法作品欣赏

二、国宾礼书法家观山书法《沁园春雪》

观山,原名田观潮,当代著名的书法家,国务院国宾礼特供书画艺术家,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理事,中国书画界联合会会员,国家品牌战略委员会副理事长,观山老师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知名书画大赛并获奖,曾受邀在韩国、日本、马来西亚与新加坡等地举办书法展览,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赞扬与推崇。

古人有“阳气生则华壁立,阴气升则风神汰”之说,艺术价值体现在作品意蕴与人文精神之中。观山先生注重字内功与字外功兼修养蓄,技艺日臻成熟。观其书法,有入木三分之感,一派阳刚之气,每字之间结构相得益彰、疏密恰到好处,整幅作品气象浑穆、魄力雄强、俊伟挺拔,给人一种君子风度和文人气质,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浓郁的书卷气和诗意美。字体的造型、点划的聚散、行气的贯穿,上下承接气势磅礴又匠心独具,无不体现刚强的禀性和大将风度。

沁园春雪书法作品欣赏

三、国家一级书法师石开隶书作品《沁园春雪》

石开,原名张佩华,山东人氏,人称鲁人石开,自幼对书法情有独钟,多年来致力于书法创作,十年磨一剑,石开老师的全部情感也与书法艺术融为一体。如今的石开老师,已经成为当代颇具影响力的书法名家,是文化部评定的一级书法师、一级美术师,并享有国礼书画家的称号,同时还是文化部中艺卿书画院书画家,国家品牌战略文员会理事。另外,石开老师还曾被评为当代画坛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名家之一。

石开先生的作品,传承了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笔墨精神,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结合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古今大家之精华,既有传统经典的高古之气,又兼具现代生活的奔放跌宕的时代气息,有着独特的个人风格。

先生执笔成隶书,师古而不泥古,他善于创新,横划波折时有时隐,波折时如轻浪涌,平直时如投枪,这种创造,让隶书在俊美之间,又生出几份坚韧,把书法的雄峻与宽柔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更加富有现代审美情趣的风尚。换句话说,更清新悦目,也更加启智养心,富于文化气息。所以说石开的隶书,是隶书的一派新风,极具品质价值。

篇2:毛泽东诗词领诵稿

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不怕长征的艰难险阻,越过万水千山是平平常常的事。诗人高度概括了万里长征的艰难,开篇树起了红军的英雄形象。“万水千山”是长征途中一切困难的高度浓缩:有恶劣的自然环境,有敌人的围追堵截,还有来自党内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和分裂主义的干扰破坏,面对千难万险,红军等闲视之。“等闲”描述了红军蔑视敌人、克服困难、勇子斗争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显示了红军的豪情壮志。这两句诗揭示了主题,为下面几个典型的长征事例作好了铺垫。

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连绵起伏,在红军看来,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脚下,只不过是滚动着的小泥团。紧承首联,用五岭、乌蒙代表“千山”。这两句诗通过写山来突出红军的英雄气概,明是写山,实是写人。用“逶迤”修饰“五岭”,用“磅礴”修饰“乌蒙”,说明山的高峻、雄伟,突出远征之“难”;接着是“腾细浪”、“走泥丸”,一个“腾”字,一个“走”字,展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风貌,“细浪”、“泥丸”则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红军蔑视一切困难的宏伟气魄。诗人在这里采用了反向的比拟手法,一方面,五岭、乌蒙这些大山的确是逶迤磅礴,但另一方面,在红军眼中,这些大山只不过是跳动的细浪、滚动的泥丸,如此的渺小,这强烈的反差对比,烘托了红军天下无敌的高大形象,讴歌了一种时代精神,一种民族精神。

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汹涌的波浪激打着悬崖陡壁,热气逼人,大渡河的铁索桥腾空高悬,左右晃动,令人不寒而栗。这里用红军巧渡金沙江和强渡大渡河的战例歌颂了红军大无畏的精神。金沙江和大渡河代表首联中的“万水”。一个“暖”字不但写出了金沙江当时的气候条件,更表达了红军渡江后的胜利豪情和欢腾喜悦的景象。“大渡桥横铁索寒”则集中反映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战斗场面,“大渡桥横”写出了泸定桥重要的地理位置和险要的形势,一个“寒”字,既真实地反映了铁桥高悬于湍急的大江之上惊险万分的气势,又反映了当时情况的危急,想到石达开当年在大渡河全军覆灭的厄运,怎能不令人胆寒!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下,红军仍勇往直前,无所畏惧,气壮山河的革命豪情令人惊叹,我们仿佛又听见大渡河翻滚的波涛声,仿佛又看见红军冒着敌人的弹雨、攀着铁索前进的壮举。这两句诗是在写景,但寄托了诗人无限的感慨,满含了诗人对英雄红军所向披靡的自豪和赞誉。

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英雄的红军特别喜爱岷山的千里积雪,全体红军通过这座大山后,个个喜笑颜开,充满了胜利的欢欣。结尾这两句诗写了长征的最后历程,表现了红军振奋的精神和诗人畅快的心境,以欢笑作结。“更喜”和“尽开颜”同“不怕”、“等闲”首尾呼应,描写了红军对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突出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岷山千里雪”表现了深远的意蕴,岷山雪景的高洁、明净难道不正是英雄红军不朽形象的真实写照吗!抗日的新高潮即将到来,红军群情振奋,准备迎接新的更为艰巨的战斗任务,此时的岷山,是革命的一个新起点,象征着无限光明的革命前景。以此结束全诗,寓意深刻,振奋人心。

这首七律采用史诗般的笔法,于轻快流畅的节奏中叙写了红军一年来历经的艰险征途,将胜利的喜悦之情和自豪感寄寓在轻松的叙事之中。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结合全诗定下了豪放、激越的基调。接下来行云流水般地叙述了红军在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等长征途中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英雄业绩,表现出诗人其乐无穷的博大胸襟,同时也是对首联的注释。全诗大气磅礴,叙事流畅、轻快,而诗人强烈的感情则跳动在“不怕”、“只等闲”、“更喜”、“尽开颜”等字里行间。

篇3:毛泽东诗词领诵稿

一、我国公路财务会计管理现状

我国公路建设资金大部分资金来自中央以及各级政府投资, 也有一部分资金来自社会募集等渠道。 然而面临越来越重要的公路养护和其他方面资金的需要,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加强其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使效益最大化实现已经迫在眉睫。

(一)公路部门财务会计管理意识薄弱

由于传统意识与管理模式的影响, 我国现在公路财路部门很少能够使用科学的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和资金利用率再加上个人利益的驱使, 是我国公路建设的资金不能被高质量的使用, 财务不能得到保障,风险也会大大提高。

(二)公路部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

我国公路的经营主体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个人等多种形式,正是因为形式的多样性导致了无法建立起一个统一管理的制度, 使得管理制度陷入非常混乱的情况,也就无法快速有效的进行预算,核算,监察等一系列工作。

(三)公路部门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素质的不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路的大面积建设,公路部门财政问题也越来越多, 这就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在专业技能以及各方面技能的水平的提高。 然而现在很多公路财务部门的会计工作人员基本素质不高,不了解新的财政制度,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或者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工作效率低,出错率高,严重影响财政管理部门的工作。

(二)预算制度的不严格执行

当下,在公路部门中,还存在着预算制度无法真正执行的情况。 很多机构预算编制不合理,不完善,由于在这些财务预算的编制中存在的各种现象。 所以某些单位在进行预算时寥寥草事,纯属应付,而不是真正的预算出相关数据,把精力都放在怎样使预算和实际情况相符合,使预算失去了它本身的含义,没有达到真正的目的,甚至最后变成财政管理部门的负担。

二、提高公路财务会计管理水平的措施

针对上述四点现状和缺陷应采取下列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一)加强公路财务会计管理意识

针对低一点和第二点存在的问题, 也就是意识薄弱和制度不完善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只有在制度上对管理会计的行为加以约束,才能提高其管理意识,而完善的管理制度更是使其工作有序化,规范化,使公路财务管理工作变得有效率,是资金得到最大的利用。 财务管理会计的主要工作是预算,控制,核算,分析,和考察,落实和财务有关的一切工作,使财务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现在所建立的财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负责公路部门融资的筹备与实施,负责控制公路部门资金的运营与运用,负责投资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负责公路财务部分的预算,负责公路财务的会计核算,负责起草报表,为公司的各种报告提供有力数据等等。 然而随着工作人员的懈怠,管理制度力度不强,使很多制度都成为了摆设,管理者疏于管理,会计等工作人员对自身更是不严格要求, 这就需要我们完善新的管理制度, 并加强实施力度。

(二)提高公路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

会计人员主要有反映和监督职能,反映职能即指通过会计记录,核算等一些列活动,从数量上反映公路部门的经济活动,提供信息给公路财务管理部门。 监督职能即指带着目的和要求的会计工作对公路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已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管是在公路还是在其他企业中,财务管理部门变得越来越重要,财务管理部门的人员,也就是会计的工作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也大大增加了会计的工作难度,这就要求会计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工作技能,以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更好更快的完成各种统计,核算,预算等工作。 在这里,自身素质不仅仅是只工作技巧,更是指自身素养,上一点也说过,由于会计人员自身的懈怠,对工作的怠慢,使财务管理工作实施起来变得越来越困难,这就需要工作人员提高个人素质,严格约束自己, 使财务统计等工作更好地进行下去。

(三)规定严格的预算制度

预算工作在会计工作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精准的预算工作,有利于接下来各部门各类工作的有序运行, 然而疲于应付的工作人员完全忽略了预算的重要性, 把更大的注意力放在如何使预算和年度支出平衡上,这就要求公路财务管理部门结合公路工作的复杂性,多样性,制定严格的预算制度, 具体将每一个部门在这一年里的所有预算尽量做到精准无误地程度,以达到公路部门资金的最大利用率,使资金得到更好地利用。

三、结束语

由此可以看出,财务会计管理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正确的发挥管理部门的作用,除了上述几个大点之外,如何进行合理的人员配置,如何将会计员工进行合理的分工, 使每个人的价值得到最大的利用都是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可以提高管理水平的具体方式。 只有切实到具体每个员工,每个会计身上,公路财务会计管理水平得到质的改变与飞跃。

参考文献

[1]周国光.公路行业财务管理学[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篇4:毛泽东诗词领诵稿

毛泽东这首词前有引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表明了创作契机。“陆游咏梅之词,全篇重一个“愁”字,毛泽东的咏梅词重点却在最后一字——“笑”。鲜明的对比写出了两位作者经受的磨难,以及不同的面对和心境。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词的起句就以健笔凌云之势,表现出了与陆游明显不同的胸襟与气魄。“风雨”、“飞雪”点出了四季的变化,时间的更替;“春归”、“春到”着眼於事物的运动,既给全篇造成了一种时间的流动感,又为下文写雪中之梅作了饱歷沧桑的准备,词句挺拔,气势昂扬。

接下来“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描绘出寒冬中梅花严酷的生存环境。但就在逼人的环境和险恶的氛围中,竟然“犹有花枝俏”。“悬崖”表明环境是如此险峻,“百丈冰”显示出寒威如此只酷烈,而梅花就在这冰凝百丈、绝壁悬崖上俏丽地开放着,一个“俏”字,不仅描绘出梅花的艳丽形態,更兀现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质以及不畏严寒的性格特点。作者笔下的梅花充满着自豪感,坚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险境不能摧其志,这和陆游笔下“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的梅花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结合毛泽东这首词的写字背景看,作者如此地刻画梅花的形象,是有深刻的政治寓意的。那时正值中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原苏联领导人有挑起中苏论战,对中国施加政治上的、经济上的、军事上的压力,內忧外困,此时的中国国力也不富强,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已是悬崖百丈冰”正是那时政治环境的象徵。作为中国共產党的领袖毛泽东,写这首词本是託梅寄志,表明中国共產党人的决心,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虽然“已是悬崖百丈冰”,但“犹有花枝俏”--中国共產党就是傲霜斗雪的梅花。就是那俏丽的“花枝”。

下片,作者把梅花喻为报春的使者,进一步热情礼讚。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唱到:“严冬已经来临,春天还会遥远吗?”严冬中怒放的梅花,正是报春的最早使者,“俏也不爭春,只把春来报”,这种无私无慾的品性,使梅花的形象更为丰满。

最后,作者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作结,將词的境界推向更高一层。春天来临了,人间充满了柔和温暖的气息,悬崖上终於山花烂漫,一片绚丽。梅花以自己的赤诚迎来了灿烂的春天。原来一枝独秀,傲然挺拔的梅花,没有丝毫的妒意,却很欣慰安详地隱於烂漫的春色之中。“丛中笑”三字,以传神之笔写出了梅花与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悦,特別是“笑”字,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极大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在陆游的原词中,梅花是遭“羣芳妒”的,与众花是对立的,且以“香如故”自命清高,表现了他孤芳自赏、离羣索居的情绪。该词的结尾,突出梅花“丛中笑”的风度,从自喻的角度看,內含是他的人格志趣的外化物;再进一步引申,则表现了共產党人斗爭在前,享受在后的崇高美德和奉献精神。

篇5:毛泽东诗词领诵稿

《贺新郎·别友》让读者看到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内心世界的另一面。毛泽东有超人的自信:“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在《伦理学原理》上的批注)“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对〈毛主席诗词十九首〉的批注》)。然而,“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别友”难免“多情自古伤离别”!

毛泽东自述:“1923年,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我到了上海,在党中央委员会工作。”(《毛泽东自述》,人民出版社11月第2版)毛泽东与杨开慧聚少离多,为何这一回“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上片的关键诗句是“知误会前番书语”,这是写诗的缘起。毛泽东因“挥斥方遒”,四处奔走,杨开慧对此误会毛泽东照顾不周,情感淡薄。毛泽东书写元稹的《菟丝》相赠:“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君看菟丝蔓,依倚榛与荆。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樵童砍将去,柔蔓与之并。”杨开慧看诗后不但不得宽解,而且更生气了。毛泽东又要远行,“汽笛一声肠已断”,他用诗开解妻子:“要似昆仑崩绝壁”。此时,诗又显露作者性格刚烈的本质。毛泽东企望夫妻:“重比翼,和云翥”!诗作抒写了小夫妻生活的一段插曲。它情意绵绵,又不过分哀怨。

篇6:毛泽东诗词领诵稿

阶级斗争是复杂的,有流血的武装斗争,也有不流血的思想斗争。回顾1964年国际国内斗争的尖锐形势,《读史》一词的写作时代背景是很清楚的,不是无所为而发。这些斗争虽已成为陈迹,但在作者看来,阶级斗争并未停息。重新温习阶级斗争的历史,便是这首词的创作初衷。

毛主席诗词一个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概括性强。这一特点,在《读史》上表现尤为突出。仅用一百一十五个字,便囊括了、咏叹了以中国历史为主体的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从人类诞生到归宿,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跨度长达几百万年。真是“大笔如椽”、“笔能扛鼎”。

先从词的上阕说起。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这三句是写人类起源和人类历史最初出现的原始社会。世界上原没有什么人类,是劳动创造了人的双手,从而也就创造了人类本身,由类人猿进化为类猿人、猿人、原始人。“人猿相揖别”,便是从猿到人的一种形象化说法。揖别就是拜别,表示珍重。虽不必实有其事,但写得合情合理,恰到好处,不能用其他什么“别”来替代。这首句五个字,飘然而来,用以写人类的从无到有,风调尤觉十分相称,应是诗人的得意之笔。“几个石头磨过”,喻指石器时代。“石器”原是考古学名词,毛主席把它还原为自然形态的“石头”,这就冲破了这一专门名词对创作所带来的局限,大大地开拓了词句的容量。因为无论是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还是新石器时代,也不管是打制石器还是磨光石器,总而言之,都是“石头”。这样,就把长约二三百万年的整个石器时代纳入六字之中了。“小儿时节”,也是个比喻的说法,指人类的童年时期。

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致陈毅》)我以为这三句便是最好的范例。它全是用的形象化的“比兴”,而不用直说的“赋”。因而能以小摄大,举重若轻;以俗为雅,亦庄亦谐;如话家常,别饶风趣,给读者以巨大的美的享受。

“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这是写人类历史开始由原始社会进入到阶级社会。这是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但残酷的阶级斗争也就从此开始。“铜铁”两个字,标志着两个不同的时代和社会:铜指铜器时代的奴隶社会,铁指铁器时代的封建社会。冶炼术是个了不起的发明,“铜铁炉中翻火焰”正是写的这一壮丽场景,使我们不禁联想起李白“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的诗句。“为问”犹请问,诗词中常用。“猜得”犹猜中,谓作出结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究竟始于何时,史学界迄无定论。关于后者,尤诸说纷纭,竟有西周、春秋、战国、秦统一、东汉和魏晋等六种之多,所以说“为问何时猜得”。这是朋友间相互讨论时的一种风趣说法。它表示的,不是轻易而是亲切。据写于1939年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主席原是一个西周封建论者,如果有同志一定要问为什么说“猜”?他老人家满可以回答说,我自己不就是这“猜”的行列里的一员嘛!“不过几千寒热”,是说到底什么时候开始,一时作不出结论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横竖不过几千年罢了。按《词律》,这里应为上三下四的七字句,所以赵朴初同志说可能是在“不过”二字下脱落了一个“是”字,“是无心的笔误”(见1978年10月号《诗刊》)。我不以为然。首先,毛主席的真迹俱在,这句写得清清楚楚,无任何涂改迹象。下句的“开口笑”的“口”字脱漏了,但当即作了郑重的添补,未必上一句有脱文就不会觉察。这和毛主席一贯提倡鲁迅先生说的文章“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的精神也是不符合的。第二,《贺新郎》一调原有一百一十四字、一百一十五字和一百一十六字三体。写于1923年的《贺新郎》便是一百一十六字体。这一首虽少一个字,仍自成一体,在词谱上是允许的,不必添字。第三,从艺术角度看,“不过几千寒热”,语健而气足,作“不过是”便显得不那么紧凑。因此,我以为这不是“无心的笔误”,而是有意的精简。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历史是无情的。伴随着阶级的出现而来的,是不可避免的残酷的阶级斗争。这第一句是用杜牧的诗句:“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九日齐山登高》)但改“尘世”为“人世”,便包括了整个社会。杜牧所抒发的不过是个人的失意寡欢,而毛主席感叹的则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悲剧。由于不断的阶级斗争以及各个民族之间的斗争,诸如“血流漂杵”、“积尸成山”、“杀人盈城”、“杀人盈野”这类记载,历史上多得很,真令人不忍卒读,更何来“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是对当时战争的一种典型性的写法。弓箭之外,当然还有其他武器。“弯”就是拉或挽。弓未拉开时像弦月或者说新月,拉足时又像满月,所以前人多将弓和月合写。李白诗“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塞下曲六首》之五),又辛弃疾词“小桥横截,缺月初弓”(《沁园春》(迭嶂西驰),便是写的未拉开的弓;至于苏轼词“会挽雕弓如满月”,则已明言是指拉满了的弓。“弯弓月”,也就是说把弓拉得像满月,因为这样射出去的箭才更有杀伤力。押韵,是古典诗歌在形式上的首要环节。尤其是律诗和词,还有硬性规定,丝毫不能通融,所以唐宋以来有所谓“险韵”或“剧韵”之说。这种险韵往往是逼出来的,碰到必须押韵的地方,苦思冥想地冒险(其中往往即有创新)。押得好时,便能化险为奇,收到如韩愈所说的“险语破鬼胆”的艺术效果,而作者自己也将有一种如李清照说的“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壶中天慢·春情》)的快感(当然,押得不稳,那便成了所谓“凑韵”)。毛主席这里的“弯弓月”便是险韵。非大本领、大手笔,不能也不敢在“弯弓”之后押上一个“月”字。“弯弓月”三字很吃紧,表现了阶级斗争的主题,是下文“流遍了,郊原血”的张本。“流遍了,郊原血”这六个字,是一部阶级斗争史的高度概括。“郊原”二字不是随便用的,因为那正是生产粮食以养活人类的肥沃田野。所以,杜甫也曾痛心地写过“有田不种今流血”这样的诗句。

词的下阕,紧接上文。作者进一步指明读史的方法,要运用阶级斗争观点来对待历史人物和事件,不要让古人牵着鼻子走。上阕基本上是敷陈其事,不置可否,而下阕则是大发议论,爱憎分明;上阕基本上是不动声色,而下阕则是情绪激昂,大声镗鎝,上下之间的表情是很不相同的。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这一句,在结构上占有重要位置。在词的创作上有所谓“过片”。“片”即“阕”,“过片”就是由上片过渡到下片,也就是下阕打头的第一句。词论家认为这一句要写得如“藕断丝连”,又如“奇峰突起”,使读者至此精神为之一振。我们现在很少填词,但这种不失为经验之谈的言论对欣赏仍不无帮助。这里的“一篇读罢头飞雪”,就是一个兼二者而有之的绝妙“过片”。读到这一句,不禁使我们猛吃一惊:什么原因,一篇读罢竟然使得诗人如此悲愤,不仅头白如雪,而且这如雪的白发还仿佛要飞了起来上冲霄汉?大家全熟悉,毛主席是曾以“江山如此多娇”这样壮丽的词句歌颂了我们祖国大地的。然而恰恰就是在这样美好的祖国大地上“流遍了,郊原血”。从“铜铁炉中翻火焰”以后几千年来,不管是奴隶、农奴还是农民又都处于一种被奴役、被剥削的境地。试想,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位热爱祖国的伟大诗人,读着这样一部人民血泪史,能不“忠愤气填膺”吗?把“头飞雪”仅仅归之于我国史籍的浩繁,读上一遍,白了人头,是不够的,不够阐明“飞”字所蕴涵的作者的精神面貌。“斑斑点点”是指的个体文字,但似具有双重性,是文字,也是血泪。读到这两句,使我们不由地想起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里借狂人之口所说的那几句话:“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这几句是揭露、批判反动统治阶级唯心史观的欺骗性和危害性。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历代帝王却把一切创造发明都归功于还处在石器时代的传说人物“三皇五帝”,并说得神乎其神;而历代御用文人又加以吹捧,读史者复无史识,不知是诈,结果是“骗了无涯过客”。“过客”就是指人,人们来到世上,各自走上一趟便回老家,正有似过客。“无涯”一词,出自《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智)也无涯。”可兼指时、空两方面说。“无涯过客”即无穷的过客,极叹受骗者之多。按照自然法则,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过客,但我们不能机械地把“无涯过客”理解为所有的人们,因为也有少数不受骗的。如下面就要提到的盗跖,就曾指着“言必称尧舜”的孔子的鼻子反问:“盗莫大于子,天下何故不谓子为盗丘,而乃谓我为盗跖?”(《庄子·盗跖篇》)陈胜也根本不相信帝王“应天受命”那一套,公然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如果联系陈胜以后出现的历史上无数次大小农民起义和众多的起义英雄,问题就更清楚了。我们所能肯定的是,这里的“无涯过客”是个贬义词,所指范围似甚广,包括自以为能读史而其实并未读懂的所谓“知识里手”在内。关于“五帝三皇”本身,我们不去多纠缠,但想借以说明一个问题。据历史传说,三皇在五帝前,毛主席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也是说的“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为什么这里却倒过来说“五帝三皇”?这是一个前面已提及的“律诗要讲平仄”的问题。这句七个字,前四个字必须是“仄仄平平”,用“五帝三皇”正合适,用“三皇五帝”就犯了律,绝对不允许。如七律《送瘟神》“六亿神州尽舜尧”,也是为适应平仄和押韵的需要而将尧舜倒转为“舜尧”的。这类情况可以说是律诗所享有的一种特权,是千百年来大家认可的。“有多少风流人物?”这个问话句,在全词中是一转折点。由批判转入歌颂,诗人的心情也由激愤转入愉悦,由“头飞雪”转为“开口笑”。这一句束上起下,一般都将它属下,和上下两句结合在一起,但我觉得还是属上较好。

“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这两句就是对奴隶起义、农民起义领袖的大力歌颂,读者至此亦不觉为之眉飞色舞。盗跖是春秋时鲁人,《庄子·盗跖》篇说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荀子·不苟》篇还说盗跖“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但这些都不能天真地看作是当时学者们在为盗跖说好话,荀子就是把盗跖作为“名不贵苟传”的反面人证的。庄蹻是战国时楚人,楚威王时率众起义。楚分而为四后,他率众至滇池(在今云南),并王其地(据《史记·西南夷列传》)。后人遂将他们连在一起作为“穷凶极恶”的标本。如晋葛洪《抱朴子·塞难》:“盗跖穷凶而白首,庄蹻极恶而黄发。”这简直是恶毒的诅咒。但也从反面证明他们的大得人心,所以能“横行天下”、“名声若日月”,并得寿考善终。“流誉”犹流芳。继盗跖、庄蹻之后起义的是秦末的陈胜(即陈涉),规模更大,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大起义,被推翻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帝国——秦王朝,所以毛主席豪情满怀地写下了“更陈王奋起挥黄钺”的词句。陈王即陈胜,起义后得到豪杰们的拥护,都说他“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见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有同志说陈胜“自立为王”,不确;还说毛主席之称为“陈王”,意在暗示农民革命为什么总是陷于失败,亦似欠确,未免求之过深。司马迁在《世家》里称陈胜为“陈王”而不名者不下一二十处,毛主席在这里利用了这一古已有之的称号,并未如有人所说的暗含什么讥意。“黄钺”,是以黄金为饰的斧钺。作为封建权力的象征,原为帝王所专用,如《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以黄钺斩纣头”。这里说“陈王挥黄钺”,是一种有意识的“反其道而行之”的说法,也就是歌颂。“陈王”非他,即一“辍耕而叹”之贫雇农陈胜是也。

篇7:润滑油压力报警装置设计与应用

润滑对于设备管理来说意义重大, 在日常设备管理过程中, 润滑对设备的使用年限及其性能的发挥有直接影响。从广义上讲, 润滑就是在两机件相对运动的摩擦表面之间, 加入润滑介质, 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把原来直接接触的干摩擦表面分隔开来, 在相互摩擦的表面中间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润滑膜, 以减少机器的摩擦与磨损。

笔者针对目前胜利油田普遍使用的ZJ40、ZJ50钻机的转盘驱动箱和绞车润滑系统监控方面存在的不足, 设计了润滑油压力监控报警装置, 为钻井作业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1 润滑油简介

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机械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和加工件的液体润滑剂, 主要起润滑、冷却、防锈、清洁、密封以及缓冲等作用。润滑油占全部润滑材料的85%, 种类牌号繁多, 目前全世界年用量约3 800万t。对润滑油的要求主要有:

a. 降低摩擦阻力、减少磨损以延长机械寿命, 提高经济效益。设备在运转时如果一些摩擦部位润滑不当, 就会产生干摩擦。实践证明, 干摩擦在短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足以使金属熔化, 造成机件的损坏甚至卡死 (轴承在缺油时出现抱轴等故障, 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因此, 必须对运转设备的摩擦部位给予良好的润滑。当润滑油流到摩擦部位后, 就会粘附在摩擦表面上并形成一层油膜, 防止金属直接接触, 减少摩擦机件之间的阻力, 从而大大减少摩擦磨损和机械功率的损耗, 而油膜的强度和韧性是发挥其润滑作用的关键。

b. 降温冷却作用。摩擦表面经润滑后其摩擦因数降低, 使摩擦发热量减少;当采用液体润滑剂循环润滑时, 润滑油流过摩擦表面带走部分热量, 起到散热、降温的作用, 保证运动副的温度不会升得过高。

c. 密封作用。主要表现在发动机气缸与活塞环的密封上。发动机的气缸与活塞、活塞环与环槽、气门与气门座间均存在一定间隙, 这样能保证各运动副之间不会卡滞, 但这些间隙可能造成气缸密封不好, 燃烧室漏气结果是降低气缸压力及发动机输出功率。润滑油在这些间隙中形成的油膜, 保证了气缸的密封性, 保持气缸压力和发动机输出功率, 并能阻止废气向下窜入曲轴箱。

d. 抗腐蚀防锈, 保护摩擦表面不受油变质或外来侵蚀的影响。润滑剂中都含有防腐、防锈添加剂, 吸附于零件表面的油膜, 可避免或减少由腐蚀引起的损坏。

e. 清净冲洗。机件间的摩擦会产生金属屑, 这些污物会附着在机件的摩擦表面上, 如不清洗干净, 就会加大机件的磨损。润滑油流过摩擦表面时, 能够带走磨损落下的金属磨屑和污物。这个清洗过程是靠润滑油在机体内循环流动来完成的。

f. 应力分散缓冲, 分散负荷、缓和冲击、减震。润滑剂都有在金属表面附着的能力, 且本身的剪切阻力小, 所以当运动副表面受到冲击载荷时, 其具有吸振的能力。

g. 动能传递, 液压系统和遥控马达及摩擦无级变速等。

油路阻断、供油量小、油质不洁和用油不当是构成工程机械设备润滑故障的四大要素, 油路阻断由润滑油泵停转、进油阀开启量小、进油管折断及进油孔被堵等原因造成, 它与设计、制造、装配、维修、操作、保养和管理直接相关;供油量小会加快油品的变质、增加能耗、缩短维修间隔, 这是由于油路受阻、漏油或没按规定的润滑周期供油等原因造成的, 它也与设计、制造、装配、维修、操作、保养和管理有直接关系;油质不洁的危害性很大, 主要是因为密封不好、维护不周造成粉尘异物进入润滑油脂中, 另外, 摩擦副在相对运动中产生的磨屑也会沉淀到润滑油脂中, 不按规定的周期换油、加油时过滤不当是油质不洁的重要原因, 它与润滑技术知识贫乏、对润滑工作重视不够、管理不善有关;润滑油品使用不当造成的危害更加严重, 它包括油脂牌号不符、使用代用油、再生油以及油质不好等, 仅就粘度一项即可说明, 粘度过大, 机械启动困难、摩擦阻力增大、动力损失多、发热量大、结焦积碳多、磨损加快;粘度过小, 润滑不良在负荷大的情况下油易被挤出, 破坏油膜, 当密封不好时, 油的泄漏增多、损耗大、磨损加快, 它与设计、维护、管理有直接关系。

润滑故障产生的原因很少是单一的, 往往是众多因素共同产生的结果。随着公司监管力度的加强, 润滑油品使用不当和油质不洁造成设备润滑故障的情况基本可以杜绝, 要求井队定期检测润滑油质量, 做到按质换油。对于润滑油路阻断和供油量少的问题需要加强监控, 笔者主要针对设备润滑在这些方面监控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设计。

2 绞车和转盘驱动箱润滑系统存在的缺陷

绞车和转盘驱动箱是重要的钻井设备, 对它们的维护、保养对于钻井生产来说至关重要。

绞车在钻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有:悬挂钻具, 送进钻柱、钻头, 控制钻压;在起下作业中起下钻具和下套管;利用绞车的猫头机构紧、卸钻具丝扣和起吊重物;作为转盘的变速机构和中间传动机构;对自升式井架钻机来说, 用来起放井架;利用绞车的捞砂滚筒, 提取岩心筒、试油等作业。

转盘驱动箱是驱动转盘旋转的重要设备。作为重要的钻井设备转盘驱动箱和绞车一旦发生故障, 将会对钻井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ZJ40和ZJ50钻机的绞车、转盘驱动箱的链条和轴承采用强制喷淋润滑。在绞车的输入轴上装有驱动润滑油泵的链轮, 润滑油泵安装在动力机组机架上。转盘驱动箱采用电机带动润滑油泵进行润滑。齿轮润滑油泵将润滑油从油箱内抽出后输入润滑油路, 通过喷嘴对链条、直角箱、轴承进行润滑, 保障设备可靠运转。润滑油压力应在设备规定的压力范围内, 才能使设备可靠润滑, 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为保证油路系统内压力恒定 (压力可自由调定) , 在管路上设有压力表和节流阀。油路中的滤清器, 应经常清洗, 保证吸油畅通。齿轮油泵与润滑系统油箱没有接通时, 不允许绞车运转。为保证润滑系统可靠工作, 有时采用双电机加润滑油泵互为备用的安装方式。

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润滑油泄漏、缺油、润滑油泵故障、电机故障以及润滑油路堵塞等原因造成润滑油压力过低或过高, 使轴承、直角箱、链条得不到充分润滑, 致使磨损加剧、温度升高、设备效率降低, 若司钻或司机不能及时发现, 将会使轴承等过度磨损, 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 严重时烧坏设备, 如果在钻井过程中作业设备突然发生故障, 后果不堪设想。

改造前的转盘驱动箱润滑油压力表安装在转盘驱动箱的润滑油路上 (在钻台铺台下面) , 而润滑油泵电机的启动开关在司钻偏房内。启动转盘前, 副司钻或工长合上润滑电机后需要到钻台铺台下面去检查润滑油压力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 司钻在打钻过程中无法观察转盘传动箱润滑油压力, 需要工长经常检查润滑油压力, 如果疏忽, 在润滑油压力过低时未能及时发现, 造成转盘驱动箱磨损加剧、缩短使用寿命, 严重时烧坏轴承。有的井队司钻房即使安装了绞车润滑油压力表, 但由于压力表管线传输距离长, 绞车润滑压力往往不能在司钻房内正确显示。

3 润滑系统监控改进

3.1 改进方法

在转盘驱动箱和绞车润滑油路上分别安装压力传感器, 将润滑油压力信号转换为4~20mA的电流信号, 通过屏蔽电缆送到司钻房的中间处理器PLC的模拟量输入口, 中间处理器将采集到的电流信号按比例转换成压力值, 通过数码显示屏在司钻房内实时显示绞车和转盘驱动箱润滑油压力。同时可以在润滑油压力过低或过高时报警, 提醒操作人员及时排除润滑油路故障, 保证转盘驱动箱、绞车可靠润滑, 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实现设备本质安全化, 为钻井顺利作业提供保障。

通过显示面板按键可以设定报警压力的下限0.1MPa、上限0.3MPa (由于不同型号设备的喷嘴直径不同, 夏季、冬季采用的润滑油粘度不同, 润滑油压力报警范围不同, 可以通过面板设定不同的报警范围) 。中间处理器将采集到的实际压力与设定压力范围进行比较, 低于下限或高于上限的报警, 提醒操作人员及时排除故障, 恢复设备正常润滑。控制原理如图1所示。

监控系统中的中间处理器PLC采用西门子S7-200 CPU24XP模块。它有两路模拟量输入接口, 14路数字量输入接口和10路数字量输出接口。可以同时处理两路压力传感器采集信号。压力传感器 (量程为0~1MPa) 将润滑油压力值变送为对应的4~20mA的电流模拟信号, 电流模拟信号通过屏蔽电缆传送到PLC, 转换为6 400~32 000的数字量信号。压力传感器0MPa对应PLC的数字量为6 400, 1MPa对应PLC的数字量为32 000, 呈线性关系。

3.2 中间处理器的计算方法

假设模拟量的标准电信号是A0~Am (如4~20mA) , A/D转换后数值为D0~Dm (如6 400~32 000) , 设模拟量的标准电信号为A, A/D转换后的相应数值为D, 由于AD呈线性关系, 函数关系A=f (D) 可表示为:

A= (D-D0) × (Am-A0) / (Dm-D0) +A0 (1)

由此可以方便地根据D值计算出A值。将该方程式逆变换, 得出函数关系D=f (A) 可表示为:

D= (A-A0) × (Dm-D0) / (Am-A0) +D0 (2)

压力传感器 (量程为0~1MPa) 压力与电流呈线性关系, 可以得出实际润滑油压力计算公式为:

实际润滑油压力= (D-6400) / (32000-6400) ×1MPa (3)

通过以上计算公式可以根据采集到的数值计算出实际的压力值, 并通过人机界面实时显示润滑油压力值。

通过人机界面按键可以输入润滑油压力正常范围。如润滑油压力下限为0.1MPa, 上限为0.3MPa, 在程序中设定压力下限AL= (32000-6400) ×0.1+6400=8960;压力上限AH= (32000-6400) ×0.3+6400=14080。PLC采集数值DAL、AH进行比较, 当采集数值低于AL时系统报润滑油压力低故障, 当采集数值高于AH时系统报润滑油压力高故障。

在刚开始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误报警的情况, 如当转盘不用时, 停止转盘驱动箱润滑油电机后, 系统便开始报润滑油压力低故障, 通过将润滑油泵电机启动信号接入PLC或者由司钻控制监控器报警器电源将问题解决。

4 结束语

转盘驱动箱、绞车润滑油压力报警装置已经在胜利油田普遍使用的5台ZJ40钻机、两台ZJ50钻机安装使用, 刚安装时, 有的井队转盘驱动箱润滑油压力在压力下限位置, 报警指示润滑油压力偏低, 队上及时清洗滤子, 使压力恢复到正常范围。司钻在钻井过程中看到转盘驱动箱、绞车润滑油压力, 听到报警信号时及时处理, 保证转盘驱动箱、绞车可靠运转, 起到了很好的监控作用, 保证了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转, 解决了设备监控设计方面存在的不足, 延长绞车和转盘驱动箱的使用寿命。目前润滑油压力报警装置, 使用情况良好, 建议在ZJ40及以上钻机应用润滑油压力报警装置, 保障关键设备安全、可靠运转。

上一篇:论多维视角下应用写作的潜在功效下一篇:四年级思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