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志愿者培训心得

2024-04-12

社区志愿者培训心得(精选8篇)

篇1:社区志愿者培训心得

社区志愿者培训方案

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社区志愿者培训学校,要根据志愿服务项目的要求,从社区实际出发,制定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对志愿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现制定社区志愿者培训办法如下:

一、培训类别

1、初次培训。培训对象为新招募的志愿者,培训内容包括志愿精神、服务规范和权利义务等,培训目的是帮助志愿者加深对志愿精神的理解和志愿服务工作的认识。初次培训要全面系统,可以在志愿者报名时当面进行,也可以采取集中培训。

2、阶段性培训。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对志愿者进行阶段性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阶段性培训要定期进行,可以采取交流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也可以通过集中讲解、个别辅导等办法。

3、临时技能培训。这方面的培训一般在开展专项志愿服务和大型社会活动志愿服务时进行,重点时根据志愿服务活动的特别要求,对志愿者进行服务内容、服务规范和相关知识培训。开展临时技能培训要有针对性,主要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进行。

4、志愿服务组织跟踪记录志愿者参加培训的情况。

二、培训目的通过培训,使每个志愿者都能达到三个提高。

1、提高服务意识。要充分认识到志愿者服务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需要;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从而,增强志愿者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感。

2、提高理论水平。要在思想上弄清社区工作理念、国家对社区的方针政策、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要遵循“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规律,不断对志愿者的工作进行概括、分析、总结、提炼,以形成新的经验,做到逐步与国际接轨。

3、提高业务能力。通过培训,要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启迪思想,从而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提高业务能力,提高动手能力。使志愿者在服务工作中,各种关系处理得更协调一些,创造性工作更多一些,工作方法更科学一些,工作作风更严谨认真一些,工作质量更高一些。

三、培训内容

1、政治理论。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外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范畴;社会学、心理学、逻辑学的有关知识等。

2、社区建设。包括社区建设发展目标;党风廉政建设;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区科学化管理;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等。

3、队伍建设。包括志愿者的权利义务、服务理念、职业道德等。

4、业务能力。包括服务项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交流和沟通的技能,组织、动员、宣传等技巧。

四、培训方式

服务组织可以邀请教育、咨询专业机构,对居委会、社区服务组织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培训方法可以采取观摩、讲座、实地考察、观看影像资料、专题讨论、示范操作等形式;培训要以大集中和小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保证培训质量。

五、培训要求

1、志愿者培训是提高志愿者知识素养和专业技能,提升志愿服务工作整体水平的重要环节,社区党总支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按照我社区志愿者培训方案,创新培训形式,自行组织实施好相关培训内容。

2、参加培训的志愿者要按时参加各项培训活动,认真做好笔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如遇特殊情况需事先请假。

XXXX社区

2021年3月10日

END

篇2:社区志愿者培训心得

一、招募工作

各志愿服务组织及时发布招募信息,明确志愿服务所需的条件和要求,要组织开展经常性招募和应急性招募,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

二、注册登记的原则和方法

全面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建立完善志愿者注册管理系统和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并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1、各基层志愿服务处(协会、志愿者服务站等)分别设立志愿者登记处(点)。

2、按照“以块为主,条块配合”的原则开展注册登记工作,采取“一处登记综合汇总”的方法。

3、各基层志愿服务组织按类别进行登记汇总后,报社区志愿者工作办公室录入注册管理系统,建立全区性志愿服务数据管理系统。

三、注册登记工作流程及时间

1、社区各基层志愿服务组织:设立志愿者登记站(点)→志愿者申请→填写注册登记表(一式三份)→审核批准→录入系统→按类别填写统计汇总表(一式两份)→注册登记表、统计汇总表和表格的电子版一并报社区工作人员办公室。

2、注册证号(全国统一)由18位数字组成。即:志愿者的身份证号码。

五、有关要求

1、加大志愿者招募工作力度。各志愿服务组织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制定招募方案、发布招募信息、建立健全招募登记注册系统,全面推进志愿服务工作。

2、加大对志愿服务精神的宣传力度。要通过报刊、广播、黑板报、标语、传单、市民学校、演讲、座谈等各种途径、方式和手段,宣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要对志愿服务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及时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志愿者自主意识和参与热情,真正使参加志愿服务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和时代风尚。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和社区文化宣传设施,广泛宣传志愿服务的知识、技巧和志愿服务实践中涌现出的先进经验和典型,使参与志愿服务的愿望得到尊重,行动得到支持,劳动得到肯定,价值得到认可,典型得到推广,精神得到弘扬。

3、大力培育和发展志愿者组织。建立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志愿者组织,是提高志愿者组织化程度、规范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志愿者组织在组织动员群众开展志愿服务、反映志愿者诉求等方面的作用。在社区层面,要简化志愿者组织登记手续,实行备案制度,支持和鼓励社区居民成立形式多样的慈善类、文体活动类、服务类组织,提高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化水平,力争使每个志愿者都能有自己的组织。

4、大力引导、支持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各单位要组织、动员志愿者积极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水平。要探索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引导志愿者承担相应的义务,为他们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必要的人身安全、人格名誉等保护措施。要积极培育志愿服务品牌,推广“志愿服务时间银行”、“互助服务”、“ 服务转换”等有效形式,使志愿者在自身需要帮助时能够及时得到志愿者组织和其他志愿者的服务。

篇五:社区志愿者培训方案

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社区志愿者培训学校,要根据志愿服务项目的要求,从社区实际出发,制定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对志愿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现制定社区志愿者培训办法如下:

一、培训类别

1、初次培训。培训对象为新招募的志愿者,培训内容包括志愿精神、服务规范和权利义务等,培训目的是帮助志愿者加深对志愿精神的理解和志愿服务工作的认识。初次培训要全面系统,可以在志愿者报名时当面进行,也可以采取集中培训。

2、阶段性培训。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开展过程中,要对志愿者进行阶段性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阶段性培训要定期进行,可以采取交流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也可以通过集中讲解、个别辅导等办法。

3、临时技能培训。这方面的培训一般在开展专项志愿服务和大型社会活动志愿服务时进行,重点时根据志愿服务活动的特别要求,对志愿者进行服务内容、服务规范和相关知识培训。开展临时技能培训要有针对性,主要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进行。

4、志愿服务组织跟踪记录志愿者参加培训的情况。

二、培训目的

通过培训,使每个志愿者都能达到三个提高。

1、提高服务意识。要充分认识到志愿者服务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需要;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从而,增强志愿者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感。

2、提高理论水平。要在思想上弄清社区工作理念、国家对社区的方针政策、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要遵循“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规律,不断对志愿者的工作进行概括、分析、总结、提炼,以形成新的经验,做到逐步与国际接轨。

3、提高业务能力。通过培训,要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启迪思想,从而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提高业务能力,提高动手能力。使志愿者在服务工作中,各种关系处理得更协调一些,创造性工作更多一些,工作方法更科学一些,工作作风更严谨认真一些,工作质量更高一些。

三、培训内容

1、政治理论。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外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范畴;社会学、心理学、逻辑学的有关知识等。

2、社区建设。包括社区建设发展目标;党风廉政建设;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区科学化管理;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等。

3、队伍建设。包括志愿者的权利义务、服务理念、职业道德等。

4、业务能力。包括服务项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交流和沟通的技能,组织、动员、宣传等技巧。

四、培训方式

服务组织可以邀请教育、咨询专业机构,对居委会、社区服务组织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培训方法可以采取观摩、讲座、实地考察、观看影像资料、专题讨论、角色扮演、示范操作等形式;培训要以大集中和小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保证培训质量。

五、培训要求

篇3:社区志愿者培训心得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培训机制

1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动和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社区”逐渐代替了原来 “单位”包办的事项,社区居民也由 “单位人”向 “社区人”转变。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细胞,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各种类型的便民利民服务,成为连接社区居民学习、工作、生活中紧密联系的 “纽带”,社区的功能和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当前,我国大学生志愿者的公民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日趋增强,促使大量的大学生志愿者走进社区,参与到社区服务与建设中。国家积极推动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到社区服务中为社区居民提供丰富多样的社区活动。1996 年12 月23 日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联合民政部一起下发了 《关于在城镇街道开展 “大学生社区援助”的意见》,并共同组建 “全国大学生社区援助活动领导小组”,揭开了我国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的序幕。2002 年,党中央在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建立青少年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制度”,为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2006 年年底,团中央开展了题为 “参与志愿服务,共建和谐社会”的社区志愿者服务行动,积极推动大学者志愿者参与到社区服务活动中来。2010 年全国社区志愿者组织达28. 9 万个,社区志愿者人数达2900 多万人,服务小时数达1500 万小时。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把社会实践领域从校园延伸到社区。不仅有利于为社区群众提供精神文明服务,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精神文明风尚,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大学生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区、认识社会,锻炼和提升他们的实践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以后的成才做好积极的准备。

2 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的含义与内容

2. 1 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的含义

九部委( 2005) 在 《意见》中开宗明义地阐释了社区志愿者服务的内涵: “由社会组织和个人自愿用自身的时间、技能等资源,为居民和社区慈善事业、公益事业提供帮助或服务的行为”。据此,董慧、梁凯( 2011) 认为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是指,大学生依据个人的意愿,以社区为依托,以社区公共服务为主要领域,通过充分运用社区资源,面向社区特殊困难家庭和居民开展服务的一种公益性活动。

2. 2 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的内容

邹思敏、程诚( 2009) 提出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的内容包括: 1志愿者定期、定点为社区居民提供多种技能性或劳务性服务,如课业辅导、法律咨询等服务; 2针对特殊服务对象的 “一对一”重点帮扶服务; 3协助居委会及辖区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共建活动。

在此,综合有关学者研究,笔者将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按照专业程度划分为两类:

( 1) 一般性志愿服务

此类志愿者服务内容简单、专业技术性要求不强,主要包括课业辅导、教育帮扶、文明交通劝导、安全培训、社区活动组织和安排等,此类服务对志愿者要求不高,只要有志愿意愿皆可参与。

( 2) 专业性志愿服务

此类志愿者服务内容较为复杂、专业技术要求较高,主要包括: 针对社区特殊群体提供的社区照顾、社区融入、就业辅导、精神压力与心理疏导、社会支持与保护、亲子关系、亲职培训等。此类服务对志愿者专业和能力有严格的要求,一般倾向于志愿者具有社会工作、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专业背景。

随着社区发展和志愿服务事业的推进,社区居民的志愿需求逐渐由 “一般性志愿服务”向 “专业性志愿服务”转变,这使得社区服务对志愿者队伍的专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3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不仅丰富了志愿服务的内容,而且也实现了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社区服务在双赢机制下的相互促进。在近20 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并举得了显著的成就。随着社会主义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社区居民对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改善的需求不断增加,对社区志愿者服务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有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使得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志愿者存在如下问题。

3. 1 服务领域狭窄

孙元( 2008) 、周燕( 2014) 指出当前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领域还停留在扶弱、助残、支教等传统领域,而对社区教育、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方面的志愿服务较少涉及,并且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也出现了服务能力较低、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

3. 2 服务方式落后

唐经伦( 2014) 根据西南财经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两所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服务指出,当前大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普遍存在: 服务形式单一、服务层次较浅,志愿者缺乏促使服务对象再社会化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 3 自身素养限制

梅霞( 2014) 指出由于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时间的有限性使得大学生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出现情绪不稳定、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不够等现象,使得志愿者在参与一段时间志愿服务后就自我放弃,半途而废。此外,大学生志愿者还存在处理突发事件能力不足、眼高手低、对某些服务不屑一顾等现象。

4 大学生志愿者培训机制探讨

面对大学生志愿者社区志愿服务所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当前我国大学生志愿者培训机制方面发展滞后,而导致志愿服务效果不佳。很多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将大学生招募之后,相关组织缺乏或很少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服务技能、服务知识、服务经验分享和社区常识等方面培训。一项基于北京、天津、上海等九个省市32 所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培训措施的调查显示,见下表。

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志愿者组织的重要社会资源,为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者组织的培训既是大学生志愿者的权利也是他们的义务。通过培训志愿者组织可以向大学生志愿者传授技能、强化志愿者组织宗旨并塑造组织文化。综合国内外志愿者管理的相关经验,笔者在此尝试构建一套大学生志愿者培训机制:

4. 1 志愿者培训需求评估

( 1) 运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需求;

( 2) 根据志愿者所要承担的工作内容,运用行为观察和技能测试的方法判断志愿者的培训需求;

( 3) 志愿者培训需求评估可以为培训目标的设定和培训方案制定提供明确的方向。

4. 2 制定培训目标及培训计划

( 1) 在了解大学生志愿者培训需求的基础上,设定志愿者培训目标,志愿者培训目标重点关注于: 志愿服务价值观、传授知识和提升技能,注重培训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 2) 制定志愿者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应包括志愿者培训的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时间以及培训方法和手段。

4. 3 开展志愿者培训及记录

选择有经验的志愿者或外聘专家对志愿者按照 “志愿者培训计划”进行培训,培训的过程中须注意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记录并存档,以便培训经验的总结和反思。

4. 4 志愿者培训活动评估

在志愿者培训活动结束之后,志愿者组织还需要对志愿者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相关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运用情况进行观察记录,以评估志愿者培训活动的效果,从而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九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见[J].社区,2005(22).

[2]董慧,梁凯.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料,2011(7).

[3]邹思敏,程诚.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管理模式探讨[J].科技咨询,2009(5).

[4]孙元.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制度化的建议[J].青年志愿者,2008(1).

[5]周燕.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14.

[6]唐经伦.大学生参与社区矫正志愿服务机制探究[J].法制与社会,2014(2).

篇4:社区志愿者培训心得

【摘 要】社区教育是面向社区全体居民开展的全方位的教育,志愿者是社区教育服务工作的主力军。加强乡镇社区教育志愿者团队的建设与管理,能够更好地发挥志愿者队伍的力量和作用。社区教育志愿者团队的建设,既要完善乡镇社区教育资源需求信息,也要不断丰富社区志愿者的教育活动;既要加强对志愿者的专业化培训,也要给予其更多的温暖的关怀。

【关键词】社区教育 志愿者团队 管理 建设

建设学习型社区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社区教育是在社区中,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开展旨在提高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成员的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2006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定义)。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民学习”,即人人皆是学习者;“终身学习”,即人人皆要从小到老不断地学习。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此带来了社会的全面、持续发展。而要搞好社区教育,实现建设学习型社区的目标就要靠社区教育工作者,尤其要靠社区教育志愿者团队这一股庞大的力量。

一、加强社区教育志愿者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社区教育不仅关系到居民綜合素质的提高,也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及和睦幸福,更关系到社区的和谐及社会的稳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社区教育问题凸显重要。一方面,社区居民逐渐认识到社区教育的价值,产生了一定的参与要求。另一方面,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不断膨胀的城市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形成流动人口浪潮;中国大部分城市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化日益严重;不合理的城市布局与窘迫的生存环境;人际关系的隔阂与淡化等。对此仅依赖以协调管理为特性的社区组织形式及学校教育来解决上述问题是不够的。社区教育实践经验已清楚地表明,只有实施面向社区成员,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原则的各种各样的社区教育,才能满足各类人们的各种教育需求和社会问题。

社区教育是为解决社区面临的社区问题而组织、实施的,是为社区的建设、发展服务的。社区的需求决定了社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社区教育的对象是社区内小到婴幼老到耄耋的所有成员,社区教育内容要满足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个性化、多层次、多样化的不同学习需求,是一项极其宽泛的教育活动,内容极其丰富,范畴十分宽广。如社区法治、安全教育,职业培训教育,家政教育,未成年人教育,矫正对象教育,居民道德、身心健康及审美娱乐教育等的方方面面。社区教育的形式灵活多样,有办班授课、主题讲座、应急演练、各种教育活动等。此外,还有以条幅、宣传栏、宣传单等实物形式开展的教育活动。社区教育面广量大,这就要求社区教育的队伍包括各方面的人才。因此,要推进一个区域内的社区教育工作,仅靠社区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和工作者队伍的力量远远不够,这就必须有一支数量足够、专业齐全、具有较高水平的志愿者队伍,与社区教育的专兼职教师结合使用,形成互补,才能确保社区教育健康、有序、持续发展。

二、加强社区教育志愿者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社区教育志愿者将自己的才能应用到社区教育的组织运行中,成为社区教育的重要师资力量,充当社区教育管理者角色,既能扩大受益对象,又可以增加接受教育的内容,改变社区教育内容和形式比较简单、单一的状况,也能降低教育成本。

首先,社区教育志愿者团队充实了社区教育的师资力量。社区教育是一项极其宽泛的教育活动,几乎涵盖了教育的各个方面。因此,社区教育的队伍必定包括各方面人才,其数量也十分庞大,仅依靠社区教育管理队伍、社区教育专兼职干部队伍和专兼职教师队伍的力量是不够的。而社区教育志愿者来自社区的各行各业,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社区教育多方面人才的需求,还具无偿、免费的特点,可大大节省社区教育的经费支出。

其次,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提升了社区教育的影响力。我们经常看到,社区教育机构花了很大的人力和财力开展社区教育,而参与的社区居民寥寥无几,有时甚至用发放纪念品或生活用品的方式吸引社区居民参加,说明社区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还不够。社区教育志愿者来源于基层社区,也是社区居民中的一员,他们参与社区活动的言传身教将对自己的家庭和周边的居民产生一定影响,从而推动社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社区教育志愿者团队建设促进了社区教育的健康发展。社区教育服务过程中,社区志愿者无偿地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向居民传播知识经验,帮助社区居民提高知识技能,也给自己个人特长展示提供了平台,生活体验进一步丰富,人生价值受到肯定和尊重。而被服务对象在得到新知识经验的同时,也增进了对志愿行为的理解,不知不觉受到志愿精神的感化,进而主动加入志愿者行列。这种互动和交流的志愿服务方式,使教育过程由单项转变为双向,由被动变为主动,进而营造整个社区积极向上的氛围,促进社区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社区教育志愿者团队建设的具体措施

社区教育志愿者团队,是社区志愿者队伍中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首先必须热爱公益事业,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精力、金钱及精神,在不谋求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从事社会公益与社会服务事业,为改进社会和推动社会进步而提供服务。他们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教育和管理经验等,并通过他们扎实的工作,把社区教育的理念转化为社区教育的实际行动。很显然,社区教育志愿者已逐步成为社区教育的生力军。要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志愿者的服务功能,关键在于加强社区教育志愿者团队建设。

(一)要健全组织、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对志愿者团队的领导。由于社区教育志愿者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集体,志愿者活动有分工也有合作,因此需要统一的指挥和协调。要切实搞好社区教育服务工作,首先要健全组织、完善管理机制,这样就能够加强对社区教育志愿者这一庞大队伍的领导。我们由成人教育办公室牵头,镇团委、妇联、公安、宣传部、精神文明办及关工委分工合作,协调和指导全镇社区教育志愿者的招募和日常社区教育活动的开展。以社区学校为核心,以辐射渗透型为形式,把分散的社区教育人力资源集中起来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充分发挥了教育志愿者在社区教育的作用,保证了社区教育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制定社区教育志愿者入队标准,明确社区教育志愿者岗位职责。加强对社区教育志愿者指导,提出社区教育志愿者自愿服务的要求,让这支队伍有章可循,持久稳定地发展,使社区教育志愿者团队管理更为完善合理。让社区教育志愿者明确职责,热爱社区教育工作,主动、积极参与各级社区教育机构开展的各类教育活动;还让他们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组织协调能力,服务社区教育工作;鼓励他们钻研社区教育工作理论,勤于实践,踏实工作,勇于奉献,敢于创新。

(三)广泛招募社区教育志愿者,引进人才。社区教育的各级组织在政府引导和激励下,以学校为龙头,连接在社区的街道、派出所、消防队、敬老院、交警队、医疗、工厂、企业、事业系统与政府相关部门科室如科协、妇联、团委、民政、综治办、关工委等相关人员共同组成一支包含了各专业人才在内的庞大的社区教育志愿者团队,同时还招募辖区的大中小学生,吸收他们加入志愿者队伍,把他们培养成为协助社区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主力军。

(四)对教育志愿者队伍进行注册登记,建立志愿者资源信息库。广泛动员辖区居民中的党员、教师、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等参加社区教育志愿者团队,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让根据他们本人的特长,选择自己的服务意向,并進行规范注册登记。然后把登记的志愿者名单筛选整理,根据服务意向进行分类,从而建立好社区教育志愿者资源信息库。这样能够为团队的建设与维护提供最为根本的依据,这也是志愿者团队管理建设的基础所在。

(五)完善社区教育资源需求信息库。在志愿者展开服务工作中,首先需要真实地了解社区教育资源匮乏的地方,只有真实地了解相关的需求信息,才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服务。社区教育志愿者团队可以定期到居民家走访,真实地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与生活需求。同时,志愿者团队也可以多组织一些社区内部的活动,居民在参与的同时也是志愿者获取相关信息的一个途径。这些都会让乡镇社区的教育资源需求信息更进一步得到完善。

(六)加强对社区教育志愿者人员的培训。社区教育志愿者的素质如何,关系到为居民群众服务的质量,影响到社区教育的深入开展。加强志愿者培训,提高志愿者素质是社区教育志愿者团队建设的重点工作。一是培养社区教育志愿者的社会责任感和思想道德素质,明确社区教育志愿者岗位职责,提升社区教育志愿者人员的工作热情,形成良好的职业品质和个性心理品格;在发展社区教育、提高市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工作中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而不懈努力。二是构筑社区教育工作专业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期,这就要求社区教育志愿者要有创新的思维,要有科学的头脑,要有一技之长。除了对他们分别进行岗位工作内容和基本业务流程的培训,还要就志愿工作的目标、知识和专门技能等进行通用培训或是专项的专业技术能力的特别培训,包括社区教育专业知识、社区工作政策法规知识、社区教育工作的相关知识等。既要培训社区教育的通用志愿者,也要培训社区教育专业志愿者,这样才能满足社区教育多方面的人才需求,才能保证社区教育志愿服务工作的长期持久。

(七)丰富教育活动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想要更好地发挥乡镇社区志愿者团队的作用,社区应当不断丰富志愿者的教育活动形式,这样才能够让志愿者的工作更好地得到渗透。社区可以定期组织一些专题式的教育活动,志愿者们可以在活动中给予居民一对一的辅导,也可以集体回答居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志愿者还可以定期到有需求的家庭里走访,照顾那些有需求的社区居民。这将会带给居民更多的帮助与关怀,这同样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活动形式。

(八)给志愿者更多温暖,确保社区教育志愿者团队的稳定。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是一支动态的人力资源队伍,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长期留住志愿者,保持志愿者团队的稳定很重要,也是一项很难的工作。维持住志愿者在工作中的一腔热情,除给每一个志愿者分配合适的教学活动外,应注重其自身的心理满足,对症下药方可维持其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持久性。一是要充分调动社区内“有学者、有才者、有力者、有闲者”的积极性,以满足社区成员在法律、保健、教育、 休闲、科普等方面的不同需求。其次,为他们开展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使志愿者的工作逐步走上正常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同时,不少志愿者自身的生活可能也面临各种问题与困难,乡镇社区不仅要加强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对于所有这些加入进来的志愿者也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与关怀,这样才能够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工作动力,从而确保社区教育志愿者团队的稳定。

(九)建立教育志愿者考核评价体系,树立典型榜样。我们把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参与率和活动质量作为重点考核内容,并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和请假制度,定期进行检查。社区教育志愿者的服务活动按服务日期、服务内容、服务时间分别登记在记录卡上,并按记录卡上服务时间的累积数对志愿者实行星级评定,为志愿者颁发证书。通过评定来确保活动的正常开展和效果的取得,同时结合不同的活动项目开展一些评比活动,如:每年评选社区教育志愿者先进个人,并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社区教育志愿者团队是一种倡导终身学习的社区学习型组织,也是一支创建精神文明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随着社区教育的不断深入开展,我们的社区教育志愿者团队会越来越壮大,服务质量也会越来越高。社区教育志愿者在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中,为构建和谐社会奉献一分力量。

总之,社区教育志愿者团队的建设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整体工程,它的发展有待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终身教育观念是建立在终身学习概念基础上的。

【参考文献】

[1]文建,宁丰.城市社区建设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1.

[2]吴丛妍.社区教育志愿服务管理的改进思路――以淮安市S社区为例[J].学理论,2013(03).

[3]吴亦明.现代社区工作[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3.

篇5:社区志愿者培训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和谐社区主题,以创建文明社区为契机,以满足居民群众需求、为群众提供服务为宗旨,大力开展社区志愿者活动,发展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激发社区居民参与志愿者的热情,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健全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推进我辖区社区志愿者服务事业蓬勃发展。

二、活动内容

(一) 围绕四大关爱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者培训,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活动。

1、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家政培训及阳光月嫂培训活动,开展爱心助老志愿活动。以社区享受居民养老服务的孤寡空巢老人为主要对象,开展精神慰籍、保健指导、家政服务、文化娱乐、权益维护等志愿服务,弘扬敬老助老传统美德,为老年人创造健康优质的生活条件。

2、爱心助残志愿活动。发扬“理解、尊重、关心、帮助”的精神,为残疾人及家庭开展医疗保健、技术培训、心理咨询和日常生活照料等方面服务,创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增强残疾人自立自强、参与社会、服务社会能力。

3、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展开爱心助困志愿活动。针对辖区困难群众、困难家庭不同情况,开展捐款捐物、结对助学和送医疗、送岗位、送信息、送技术志愿服务,建立长期的,实实在在的扶贫对子,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使他们感到社会关怀和温暖,逐步使困难群体脱贫致富。

4、开展党员志愿者学习培训,利用社区教师、学生资源,展开爱心爱心助学志愿活动。引导社区热心未成年人教育的各界人士,特别是发挥社区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的作用,开展宣讲、辅导、教育、关爱等志愿服务,关心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促进健康成长,让他们享受“同一片蓝天”。

(二)围绕四项工作,开展四项志愿行动

1、文明社区志愿行动。围绕创建文明社区,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文明礼仪、法律法规、职业技能、卫生知识、营养保健、科普知识等为内容的宣讲培训活动,在社区举办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不断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提高和谐文明城区建设水平。

2、共建共享志愿行动。定期到小区开展文明劝导活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篇6:社区志愿者的优秀培训方案

阶段I: 前期准备阶段(20XX.5.6—20XX.7.20)

活动、宣传招纳志愿者、志愿者培训、志愿者手册、便民宣传册、学校媒体的联系确定

①活动地点的调查及确定(20XX.4.28—20XX.5.10)

4.28—4.30 确定要调查的学校及调研计划

5.1—5.3 利用五一假期深入初步选择的活动地点进行调研并与相关负责人取得初步联系并得到一定的支持,初步确定活动地点(济南,泰安,临沂各两个学校)

5.6—5.10 与活动地点相关负责人取得进一步联系,最终确定活动地点,并取得他们对相关活动的支持与帮助

与相关媒体取得联系并得到他们的支持

(7.10 与活动地点及媒体相关负责人进一步沟通联系,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②活动开展计划及相关宣传材料(20XX.5.6—20XX.5.20)

5.6—5.15 活动计划及调研计划的细化和完善(包括调研课题的设计,调研大纲,课程安排大纲以及人员安排)

志愿者招募选拔实施细则(包括招募计划,流程设计,选拔要求,志愿者素质能力要求等)

便民宣传册,志愿者守则,少年成才教育宣传册等文字材料

5.15—5.20 赶制海报、条幅等,联系各个学校的广播站等媒体共同进行宣传,招募志愿者

③志愿者招募及选拔(20XX.5.21—20XX.6.10)

5.21—5.28 开展全方位宣传并接受志愿者报名

海报,条幅,广播站并借助各个学校相关媒体的`宣传

志愿者通过发送个人简历及对这项公益活动的见解等进行报名

5.28—5.31 根据报名情况,筛选简历并安排面试、复试等活动

6.1—6.10 志愿者集中面试、复试

备注:试讲及课程设计是必要的考察重点

6.10—6.30 对所有入选志愿者进行全方位的培训

志愿者见面会:完成人员安排及初步的分工、分组,并签订志愿者协议

一期培训:志愿者基本素质、要求培训

二期培训:具体技能培训,包括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开展培训,教学能力活动开展培训及调研能力培训

篇7:社区交通协管志愿者职责培训手册

一、执勤时间及地点

1、执勤时间:每周一至周五下午17:00—19:00,周六、周日下午14:00—16:00。

2、执勤地点:上海街与友谊路交汇处、上海街与安隆街交汇处两个交通岗各配备一个班次执勤,每班次五人,两班次每周互换交通岗。

3、特殊情况的执勤时间:

(1)志愿者上岗前已经开始下雨,或已经上岗后遇雨,即时中止执勤,待天晴后继续上岗,如预计短时不会晴天,取消该班次。

(2)遇6级以上大风或大风扬沙、扬尘天气,自动取消该班次。

(3)如遇重要领导到参观指导,视情况设特别班次。时间根据接待来宾的时间临时进行调整。

(4)遇中秋节、十一国庆节等长假,可酌情调整班次。

二、执勤岗位

志愿者执勤岗位均设在车行道之外,人行道路边石之上。志愿者须按指定位置站位,除交接岗及帮助残疾人过路等特殊情况按信号灯通过马路之外,不允许志愿者进入车行道。

三、具体工作

交通志愿者一共有交通协管、规范停车、配合宣传、向导指路、帮助行人五项基本职能。

1、交通协管:以手势、警示鸣响等手段,劝导行人按交通指示灯通过车行道。肢体或手持物不要碰触到行人,对不听从劝导的行人不要强制性阻止,不要与行人发生争执,时刻记住我们是劝导员,我们没有执法权只能以劝导的方式劝导行人不要乱穿马路。

2、规范停车:规范停车的五点要求:①三条主干道都不允许停车,十九条辅道可以停车;②右侧停车;③不可交叉停车,只能垂直于道路;④只能停在道沿下;⑤让出路口转弯车位。志愿者应以以上五点停车要求为基本准则,对不按章停车者进行劝导,劝导时以“对不起”开头、以“谢谢”结尾,对不听从劝导的人不要硬性强制,最好不要与其发生争执,应及时向就近的交通岗请求援助。

3、配合宣传:配合交通执法部门发放宣传单。对车内有人的,应针对不同的人礼貌性的将宣传单交予其手中,并使用礼貌用语告知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如:“先生您好!打扰您,这是交警大队印发的遵守交通规则的宣传单,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希望您遵守交通规则”;对车内无人且没有按章停车的,应将宣传单放置雨刷上,注意应轻拿轻放以免刮花车辆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4、向导指路:为行人提供周边的公交站点、线路查询等项服务,为行人指引周边景点、商场、饭店、卫生间的具体位置。在知道具体位置的情况下,要耐心详细的告知;在不知道行人具体要去的位置时,应礼貌性的回答:“对不起,这个位置我不太清楚,可以帮您问一下其他人,请您稍等一会儿。”志愿者应最大化的满足行人的需求,最好能够全面掌握的周边坏境。

5、帮助行人:协助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携带较多物品的行人过马路,但最好不要与行人有身体上的接触。为需要社区办事处、派出所、医院等机构服务的游客提供联系方式。

四、标准情景

1、劝导带小孩的女士闯信号灯时,应说:“对不起,女士,为了您和小朋友的安全,请您遵守交通规则,不要闯信号灯,谢谢。

2、劝导老年人闯信号灯时,应说:“对不起,大爷/大娘,为了您的安全免去家人的担心,请您遵守交通规则,不要闯信号灯,谢谢。

3、劝导青少年闯信号灯时,应说:“对不起,为了您的安全和哈尔滨市的文明青年形象,请遵守交通规则,不要闯信号灯,谢谢。

4、劝导中年男士闯信号灯时,应说:“对不起,先生,为了您的安全和家人的幸福,请遵守交通规则,不要闯信号灯,谢谢。

5、劝导不遵章停车的人,应说:“对不起,先生/女士,为了您和他人的方便,请您遵章停车,谢谢。

6、劝导将车停在路口阻挡其他车辆通行的人,应说:“对不起,先生/女士,请您让出路口停车,以免影响其他车辆通行,谢谢。

7、对老弱病残孕等需要帮助的人,应提前征求对方意见:“对不起,先生/女士/大爷/大娘,我是交通志愿者,需要我扶您过马路吗?”

五、文明礼仪

1、使用十字文明用语: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

2、与人沟通时应以“对不起”开头,以“谢谢”结尾。

3、讲话时要目视对方,要有耐心、有亲和力,时刻保持微笑服务。

4、多使用规范性称呼,如:遇到男士称呼“先生”、遇到女士称呼“小姐”、遇到年长男士称呼“大爷”、遇到年长女士称呼“大娘”、遇到儿童称呼“小朋友”等等。

六、岗前准备

1、发型:长发女生统一将头发盘成发髻若需要带帽子则束成马尾辫;短发女生要保持头发不过耳际,干净、清爽。

2、面容及配饰:上岗执勤的志愿者,不允许化妆、不允许佩戴任何首饰。

3、服装:上岗执勤的志愿者,上身须统一着发放的志愿者服;下身最好着牛仔裤运动鞋,服装要保持平整、清洁、完好。

4、手持物:上岗执勤的志愿者统一配发交通协管指挥棒,志愿者可配合使用此物品,提示行人注意交通信号灯,劝阻已经闯入车行道的行人退回到安全区域,注意指挥棒不要碰触到行人。

5、备品:上岗执勤的志愿者配备周边环境地图、哈市公交车目录、常用电话表等服务备品,以便于帮助行人时进行详细查询和指引。

七、特殊情况应对

岗上当勤的志愿者遇到除规定的工作职责外,在需要应对特殊情况时以礼让为先、尽量避免发生冲突,首先保证志愿者自身安全,及时向交警大队、派出所或其他有关机构寻求帮助。

几种特殊情况处理办法:

1、信号灯故障:在保证志愿者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引导行人避让机动车,安全有序通过车行道。

2、下班高峰期人流拥挤:在保证志愿者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疏导人流,视情况减小指示动作幅度。除有行动不便的老人需要临时搀扶的情况下,任何情况下不允许志愿者以肢体、手持物等碰触行人。

3、遇不文明行人:行人不听从志愿者劝导,强行通过禁行信号灯时,志愿者无须继续劝导;对言语、行为粗鲁的行人,志愿者应始终保持微笑,无须做出任何回应;如行人做出激烈言行,对志愿者不利,可视情况撤回附近的交通岗或到就近的商业机构寻求保护,并通知交警大队或派出所民警到现场处理。

4、行人突发疾病:执勤岗周边有行人突发疾病,需要医护人员救治时,志愿者应主动为其提供附近医疗机构的联系方式,并可帮助其拨打120急救电话。在没有医疗单位医护人员到场的情况下,志愿者不允许直接帮助救治,不允许变动倒地病患的躺卧方式,不允许为病患提供饮用水、药品等救治物品,以免发生不必要地纠纷。

5、行人发生交通事故:立即联系执法人员、交警部门。

6、志愿者遇交通事故: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就近就医,同时上报街道办事处、交警大队。

八、周边应急机构(名称后附地址、联系电话)

1、综合医疗机构:

2、区交警大队

3、区派出所

篇8:社区志愿者培训心得

1.定向行走是盲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在学习、生活和就业上都离不开定向行走。盲人定向行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当时许多战士双目失明,他们需要和正常人一样独立生活和行走,美国一位名叫理查德·胡佛的眼科医生发明了“盲杖”,并研究出一整套使用盲杖的技能和持杖行走的方法,从此开启了定向行走的历史。

2.我国现有1263万视力残疾人,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缺乏定向行走的系统训练和指导。因视力障碍和外界环境的复杂,他们生活中的行动范围非常有限,致使他们难以走出家庭、融入社会,成为生活最困难的群体之一。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对盲人开展早期的定向行走技能训练能有效地克服他们失明后的各种恐惧心理,从而扩大就业机会。

二、路线方法

1.征集志愿者:在校大学生,医学生优先。

2.培训志愿者:培训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学生社团活动进行不少于40个学时的培训。课程从评估盲人基本情况开始,将基本理论、定向技能、导盲随行、独行技巧、盲杖技巧进行逐一训练。指导志愿者如何在盲人的实际生活环境中进行训练,同时在个人卫生、家务劳动、休闲娱乐、社会交往等方面进行辅导。

3.联系当地残疾人联合会;了解当地视力残疾人群情况,联系相关帮训对象的对接工作,积极争取更多的支持与帮助,协调解决残疾人急需解决的问题。

4.熟悉训练对象:认真研究残疾人联合会提供的本批次盲人情况,结合本批次志愿者情况,制定帮训方案,分配帮训名额。

5.制定训练方案:志愿者针对不同盲人的需求制定训练方案,在课程设计中贯彻安全性原则、实效性原则、针对性原则。

6.实施方案,存留档案。

7.随访。

三、训练内容

(一)训练总要求

1.定向行走中安全始终要放在首位,不仅要保证盲人训练中的安全,更要做好训练后在不同场所、路况以及不同季节中合理使用行走技巧,保证生命安全。要指导盲人如何通过求助达到安全行走的目的,避免冒失、急躁以及使用错误技巧造成危险。训练要相互沟通、循循善诱、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经验,逐步增加难度,切忌急于求成、拔苗助长。

2.定向行走常需做一对一的训练,加之训练时间有限,训练时要尽量结合盲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内容,特别是实际应用的训练,一定要做到学以致用,终身受益。

(二)前期训练

1.掌握盲人基本情况,包括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独行经验、家庭状况、陪同人员、个人生活自理情况和社会生活经历等方面。

2.注重沟通疏导,训练前需要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激发他们独立生活、参与社会的愿望和需要,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心理,抵制侥幸和消极态度,树立必胜的信心,从而引导他们积极认真地训练。

(三)后期训练

1.针对盲人的生活环境及生活需求,设计一些必要的路径,引导和锻炼他们从家中到达某公共场所,过程中要强化训练难度,构建好心理地图,并培训使用多种技能技巧,包括过马路、乘坐公交车、如何挑选所购菜品,以及各种菜的价格,需要购买的数量等较为复杂的技巧。

2.盲人在不同环境中训练时,应将前期训练所学的技能技巧都能用到并反复巩固。根据训练的难易度,以及盲人的理解与接受情况等,指导盲人完善心理地图的构建,使用生活场所中的路线等固定标志、线索等进行准确定向,全方位防范已经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帮助盲人有效避险。

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特殊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公益事业进一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盲人定向行走教育培训工作日益被社会、学校和个人所重视,虽然这门课程在我国起步很晚,但已在政府的重视和各级社会团体的支持以及特教工作者的积极参与下初见成效,在这些师资的培训和大学生志愿者的积极参与下,一定会让更多盲人自信地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摘要:目的:定向行走是盲人生活中最重要的技能之一,根据开展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服务工作的要求,结合甘肃省的实际情况,探究在社区模式下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盲人定向行走训练课程培训的意义。方法:大学生志愿者通过系统学习掌握定向行走理论知识,并能熟练应用技能技巧,再让通过考核过的志愿者指导盲人学习定向行走,帮助他们走出家门,走出内心的阴影。结论: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经济有效、及时方便的盲人定向行走课程训练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社区模式,大学生志愿者,盲人,定向行走

参考文献

[1]王德深,钱志亮,沈剑辉,等.定向行走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中国残疾人联合会,CBN中国项目协调办公室.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教材[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上一篇:出彩人生与祖国同行下一篇:张信哲歌曲《好好爱个女孩》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