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对社会的危害

2024-05-07

校园暴力对社会的危害(精选8篇)

篇1:校园暴力对社会的危害

基层反映:学生暴力视频屡见亟需引起重视

近年来,网络上屡屡出现学生殴打、羞辱他人的暴力视频,尽管有关部门及广大网友呼吁尽快制止这种暴力文化传播,但类似视频仍接二连三出现。暴力视频频出亟需引起重视。

一是学生自我控制不强。中小学生正处于心理悸动、叛逆及性格形成期,可塑性极强,容易受到社会影响,易出现“从众”、“好奇”等心理活动,在诸多诱因下做出暴力举动。而拍摄者、围观者也多为学生,不但不去制止,反而觉得有趣,间接传播了暴力思潮。

二是家长忽视孩子心理。我国大部分地区,现代教育依然多为应试教育,而部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急切,过于重视学生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导致孩子心理发展落后甚至畸形

三是学校监督管理漏洞。部分学校中小学生暴力甚至自杀现象时有发生,且暴力发生时无人制止、围观学生无人劝退、录像无人没收等问题暴露出学校监管漏洞。而部分学校为了提高社会知名度、升学率、吸引更好生源,过于注重文化课程,而忽视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导致校园被暴力文化侵袭。

四是网站审核管理缺陷。作为网站管理者、视频审核者在明知暴力视频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的情况下,还依然充当暴力视频的传播者,究其原因是为增加网站点击率、吸引更多群众眼球,但却传播了暴力思想、产生连锁暴力反应。基层建议:一是分析教育暴力少年。学校和家长在教育、批评、惩罚暴力行为少年外,更应分析深层次原因、识别暴力产生因素,有针对性的处理和改善有暴力倾向青少年的外在不利环境及内在错误认知,从而彻底改变不良行为模式。

二是强化父母监管责任。父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家长要多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避免高分低能的出现,与学校、老师加强沟通交流,对不尽监管责任的父母应予追究法律责任。

三是建立暴力预防机制。学校应建立校园暴力早期识别系统,学校管理人员一旦发现学生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并将这些信息汇总和分析,以预防暴力事件的发生。

四是教育政策机制改革。有关部门要在中小学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并配备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心理和道德干预机制,预防心理疾病引发的过激事件发生。中小学要开设法制教育课程,定期安排学生参与法制教育活动,聘请法制老师以具体的校园暴力案件说法,而不是简单以文化课成绩作为对孩子的唯一评价标准。

五是遏制网络暴力传播。中小学生的分辨能力不足,校园暴力视频在网络传播,容易引起学生盲从、跟风心理,产生连锁反应。有关部门应加大整顿力度,严肃规范文化市场,严厉惩处暴力传播行为,为青少年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篇2:校园暴力对社会的危害

1、校园暴力的危害

(1)校园暴力可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校园暴力不仅直接伤害了学生的身体,还会严重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些学生由此产生恐惧心理,难以集中精力学习,造成学习成绩下降,有的甚至不能正常完成学业。

(2)校园暴力可使家长的工作生活受到影响。由于担心校园暴力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许多家长亲自接着孩子上下学,从而影响他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有的家长不得不求助于相关法制机构。

(3)校园暴力可使校园正常秩序受到破坏。校园暴力的存在和发生,使学生不得不挤出时间和精力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既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又给学校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2、应对校园暴力的方法

(1)学校设门卫。门卫要符合以下条件:无违法犯罪记录;无传染性疾病;思想正派,责任心强。

(2)学校门卫实行轮换值班制度。寄宿制学校24小时值班;非寄宿制学校在学生上课时间前30分钟开始值班,放学以后30分钟下班,上述时间之内必须有门卫值班。

(3)进入学校的人员,必须持有本校的学生证、工作证、听课证或者学校颁发的其他进入学校的证章、证件。未持有规定的证章、证件的人员进入学校,应当向门卫登记后进入学校。门卫在登记时必须查验证件、问明事由后才能放行,如果有条件联系到相关人员,门卫有联系并核实的义务。

(4)对于不能说明事由或者不能出示有效证件的来访人员,一律不得放行,应来访者要求,可以与学校办公室或者有关老师、学生联系。(5)有人强行闯入校园,门卫要立即报警并报告学校负责人和相关负责老师,采取措施最大限度保护学生和老师的安全。

(6)老师要平等对待学生,不得歧视学习成绩差或有其他缺点的学生。

(7)老师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8)老师语言要文明,不得侮辱学生。(9)老师不得翻看学生信件、日记。

(10)老师发现学生携带违反法律法规或校规校纪的物品时要暂时收缴,并及时交给有关部门或学生家长,除此以外老师不得没收、处置学生的财物。

(11)课间休息时间、午休时间等有学生在校的时间,校园内要有老师或者保卫人员进行巡逻。

(12)老师要积极教育学生不得有不良行为。

(13)老师应该就学生的不良行为与学生家长积极沟通,共同商量,制定教育措施。

(14)发现学生人身安全受到他人威胁或涉嫌参与犯罪组织的,老师要及时向学校报告并配合学校向公安部门报告,同时将情况及时通知家长。(15)老师发现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侵害中小学生的合法权益或不履行监护职责的,应当及时向学校报告并配合学校向教育行政部门、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公安部门反映。

(16)建立与家长联系制度,学校要掌握家长的有效联系方式。(17)保障校园环境良好、安全。

3、预防校园暴力的侵害。

(1)遭到校园暴力侵害的学生,应在学校、警方或家长的帮助下,制止暴力,绝不能逆来顺受或以暴治暴。

(2)与不法行为作斗争一定要讲策略,运用智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尽可能避免正面的直接搏斗,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伤亡。必要时尽是满足对方提出的要求,与此同时一定要记住对方的体貌特征,及时报警,或向老师、家长寻求帮助。

(3)当有人,尤其是陌生人,约自己到校内、外偏僻地方去时,一定要坚决拒绝;当不法分子到来时,一定要想办法逃脱,并积极寻求帮助。

(4)要增加法制意识,当冲突发生后,要勇敢站出来,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4、预防社会暴力的侵害(1)敲诈、勒索 a.敲诈勒索的防范常识

敲诈勒索,是指以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实施威胁或者要挟,强行索取财物的行为,常见的敲诈勒索方式有以下几种。①口头威胁:有时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会被一些不法分子截住,威胁同学们给他带钱带物。

②带条子威胁:有些违法分子,选择好对象后,就写条子让其他同学带给对方,条子上写着要物品的名称或现金的数目。

公安机关提醒广大学生,不管是哪种敲诈勒索的方式,都属于违法行为,如果性质严重则构成犯罪。b.遭遇敲诈、勒索怎么办?

遇到敲诈勒索时一定要保持冷静,尽量说好话,稳住对方,说明自己没带钱,避免正面冲突。

①坚决拒绝其无理要求。一定要相信警方、学校和家庭都能为你提供安全保护。如果轻易屈服于对方,会助长他们的嚣张气焰,也会为你招来无穷无尽的纠缠。

②如果无法脱身,可以借口身上没钱,约定时间地点再交,然后立即报告学校和公安机关。警方会及时采取行动抓捕坏人,他就再也不能伤害你了。

③一定要向学校、公安机关报告。你越怕事,越不敢声张,不法之徒就越嚣张。

④发现其他同学补敲诈、勒索,要及时拨打110报警,并通知老师。(2)抢劫、抢夺 a.抢劫、抢夺的防范意识

近年来,抢劫犯罪日益增多,罪犯也逐渐呈低龄化趋势,学生逐渐成为犯罪分子的首选对象。对此,同学们要认真对待。①要有防范意识。

②上学或放学的路上,同学们最好结伴同行,相互帮助。

③身上不要携带太多的现金或贵重物品,女生不要配带金银首饰或玉器。

④平时,不要花钱大手大脚,以免引起不良行为表青少年或犯罪分子的注意。

⑤单独在家,不要轻易为陌生人开门,更不要为不认识、并声称是家长的同事或朋友的人开门。如果发现类似情况,要立即拨打电话告诉父母。

⑥平时注意锻炼身体,有了强健的体魄,即使一时无法将犯罪分子制服,也可以快速逃避。b.遭遇抢劫、抢夺怎么办: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财物的行为。抢夺,则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然夺取他人财物的一种犯罪行为。那么一旦遭遇抢劫怎么办呢? ①尽力反抗。只要具备反抗能力或有利时机就应发动进攻,以制服作案人或使其丧失继续作案的心理和能力。

②尽量纠缠。可利用有利地形和身边的砖头、木棒等足以自卫的器械与作案人对峙,使其短时间内无法近身,以便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援助,对作案人造成心理压力。

③设法脱身。实在无法与作案人抗衡时,可以看准时机向人多、灯亮的地方或宿舍区奔跑。④麻痹对手。当自己处于作案人控制之下而无法反抗时,可先按作案人的要求交出部分财物。同时要对作案人晓以利害,从而造成作案人心理上的恐慌,也可尽量缓和气氛,使作案人放松警惕,看准时机逃脱。

⑤注意观察。趁作案人不注意时在其身上留下记号,如在其衣服上擦点泥土、血迹,或在其口袋中装点有标记的小物件等,在作案人得逞逃走时悄悄尾随其后,观察逃跑方向,为警方破案提供线索。尽量准确记下体貌特征,如身高、年龄、体态、发型、衣着、胡须、语言、行为等。

⑥及时报案。脱身后要及时报案,尽量准确描述作案人体貌特征,使犯罪分子尽早被绳之以法。(3)绑架、劫持 a.绑架的预防知识:

绑架罪,是指利用被绑架人的近亲或者其他人对绑架人安危的忧虑,以勒索财物或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劫持或以实力控制他人的行为。预防绑架要做到:

①平时养成朴素的生活习惯,不要炫耀自己或家中如何有钱,更不要随便带陌生人到家中“参观”。

②外出、上学和放学要尽量结伴同行,外出时要告诉家长,并说明返家时间,不要随意在外逗留。③如果有人突然来找你以“你家中出事了”或“你父母生病、出车祸”等等为由,要你离开学校或家中时,应首先设法与家人联系查证,并将此事告诉你的老师或邻居。

④如果在途中发现有人盯梢跟踪,应设法将其甩掉并报警。b.遇到绑架、劫持怎么办?

如果不幸被绑架、劫持,要保持冷静,并想方设法摆脱歹徒的控制: ①遇到劫持,不要过分挣扎,以免犯罪分子对被绑架者进行身体伤害。要尽量拖延时间,记住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车辆型号和牌照号码等。②如果被蒙上眼睛,要尽量将听到的线索默记在心里,如犯罪分子的谈话内容、他们互相之间的称呼等等,到达藏匿地点后,要尽量了解藏匿地点的环境特点,与犯罪分子周旋。尽量避免激怒犯罪分子。③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寻求他人帮助,摆脱歹徒的控制。

5、教育学生远离暴力

(1)要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温暖,让他们了解暴力是最笨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2)学校应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营造好的班风校风,多用鼓励表扬的方式,让暴力无处藏身。

(3)学生应加强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不能回避自己的心理问题,不要胆小怕事,要勇敢面对校园的不良风气,因为懦弱往往会助长别人对你的攻击行为,要用正气、凛然和大义的态度,努力降低自己受到人身攻击的概率。(4)不吸烟,不喝酒。(5)不看色情、暴力、迷信的书刊和影视片。(6)不摆阔气、不随意介绍家庭财产情况。(7)未经允许不进入他人房间、动用他人物品。

(8)不进营业性舞厅、营业性电子游戏厅、网吧等不适宜学生活动的场所。

(9)不做突然拿开板凳、突然用脚绊他人等可能导致他人身体受到伤害的动作。

(10)不欺负、歧视残疾同学。(11)未经允许不看他人的信件和日记。(12)未经家长同意,不在外留宿。

(13)不散布他人隐私或有可能导致他人精神受到伤害的玩笑。(14)不参与打架斗殴。(15)不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16)不叫其他同学或老师的侮辱性绰号。(17)不骂人、不说脏话。(18)不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19)不携带管制刀具或器械。

(20)不纠集他人或参与他人组织的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活动。(21)不偷窃。

(22)不故意毁坏他人或学校的财物。(23)不吸食毒品,不注射毒品。(24)上网时远离黄色、暴力等有害信息。(25)不破坏他人的网站或网上资料。(26)拒绝性行为。

(27)被老师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时及时向学校领导和家长反映。(28)认为学校老师翻看自己信件或日记、当众辱骂自己等侵犯自身权利的情况时,要积极向学校领导反映并告诉家长。

(29)发现小偷或有人实施其他违法犯罪活动的时候,要记住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并在保证自身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及时报警。(30)遇到有人抢劫钱财或勒索钱物的情况及时告诉父母或老师,不采取力不能及的措施。

(31)发现任何人对自己或者其他中小学生实施严重侵害行为,可以通过所在学校、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向公安机关或者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也可以自己向上述机关报告。

(32)中小学生认为学校不认真对待自己或家长的投诉,没有维护自己的权利或侵害了自己的权利,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反映。(33)中小学生认为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不认真对待自己或家长对学校或老师的投诉,没有维护自己的权利或侵害了自己的权利,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维护自己的权利。

篇3:校园暴力对社会的危害

一、中职校园暴力事件的成因与危害

(一) 成因

1.社会客观环境的影响。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 近年内, 我国青少年犯罪总数已达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我国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但不良文化的渗透和传播也在一定程度上愈演愈烈, 暴力、色情、黑社会等内容的游戏卡、网卡、书刊杂志、影视作品充斥无知青少年的眼球, 各种影视厅、网吧、电子游戏室等娱乐场所到处都有。青少年长期沉迷于这些场所, 思想苦闷, 精神空虚, 一遇不良因素的诱惑就会误入歧途。

2.中职学生自身素质的影响。

中职教育是一种培养行业需求的中等实用型人才的教育, 生源挑选宽松, 也就是说, 任何一个初中毕业生都可以选择就读中职学校。因此中职生文化课基础普遍差, 缺乏学习主动性, 甚至相当一部分人还是被父母逼来读中职的。因而, 这些学生普遍存在一种自卑心理, 甚至个别学生认为自己是“阳光照耀不到的一族”, 加之初中阶段就养成一些诸如随便迟到、旷课, 聚众赌博, 抽烟、喝酒等, 或者还有过打架斗殴等行为。这些学生又正处在心理学家称为“危险年龄”的时期, 一般表现过分固执, 缺乏自控能力, 感情一冲动, 便会不顾一切, 铤而走险, 酿成校园暴力。

3.中职学校管理现状。

由于生源素质的普遍低下, 管理难度相对较大, 因此, 很多中职学校管理部门尚未找到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特别是目前中职学校形成的争抢生源的尴尬局面, 使得校方对如何加强学生管理颇感头疼:一方面是千方百计挖空心思把这些良莠不齐的学生招进来, 同时想方设法把他们留住, 另一方面还要把他们管理好, 教育好, 至少不能让他们在学校“搞事”。因此, 在日常生活、学习管理中, 对违纪、违规的学生, 要么采取“蜻蜓点水”的批评教育方式, 唯恐留不住学生, 客观上助长了这类学生形成不良习性;要么采取“暴风骤雨”的教育方式, 动辄开除学生, 把学生推向了教育者的对立面。而这两种情况, 都有可能诱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二) 危害

1.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个小社会。如果校园发生暴力事件, 势必形成影响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如我区某职校发生的一起聚众斗殴暴力事件, 至使一名未满十八周岁的男生当场死亡, 酿成恶性事件, 给死者家庭身心带来了巨大的、难以愈合的创伤, 在社会上了造成了相当恶劣的影响。

2.对学校产生信任危机。

学校本来就是教书育人的场所, 是家长对孩子健康成长的依托所在, 中职学校尽管生源质量不高, 甚至较差。但绝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职校能学到一技之长, 同时学会做人, 提高素质, 增强日后谋生本领。如果学校因为管理不到位而时常发生暴力事件, 从而影响到学校的教学、生活秩序, 影响到各项活动的进行, 家长出于对自己孩子本能保护的忧虑, 就会对学校产生信任危机, 从而使学校的形象受到严重损害, 如果学校的声誉受到极大的损害, 很显然会影响到学校的生存。

二、中职校园暴力事件的预防与控制

(一) 预防

1.树立校园暴力危机意识。

在防控校园暴力的同时, 学校管理者首先要克服常规管理中的消极应对心理, 树立强烈的暴力危机意识, 以及应对危机积极的心理准备。校园暴力事件一般以未成年人居多, 群体攻击现象较普遍, 而且暴力的发生会对当事人产生严重损害。故而, 管理者的积极防范危机意识, 是预防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重要前提。

2.建立校园暴力预警系统、监控系统加以防范

(1) 成立校园暴力事件管理小组, 其成员应善于与学生沟通, 对事反应敏捷, 办事严谨细致, 遇事理智镇静, 处事亲和力强, 以便统揽全局, 迅速有效地处理校园暴力危机事件。小组成员一般由校领导, 学生科人员, 班主任, 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 法制副校长以及片区民警组成。

(2) 建立暴力事件信息监测系统和自我诊断制度。暴力事件发生前, 一般都有所征兆, 因此, 学校管理者可以通过定期召开各级汇报会, 分析学校各管理部门运行状态, 并对管理的方方面面进行细致的检查, 认真剖析和综合评价, 找出薄弱环节, 及时发现问题并制订整改措施。此外, 还要注意收集各方面的信息, 及时掌握社会对学校的反映与评价, 从中捕捉校园暴力事件可能发生的迹象, 以利于制订应对方案。如某A职校两男生因中午就餐时争抢座位引起小纠纷, 结果是一人被抓伤手背, 另一人的饭碗被摔得稀巴烂, 当时两人都扬言要“搞一场大的”。此情况被在食堂值日的学生会干部看到, 随即报告老师, 学生科老师在找两学生分别谈话中了解到, 所谓“搞一场大的”, 就是双方约定在周末把各自的朋友请来, 准备在校园内打群架, 而在查阅信息监测情况时发现其中一男生曾参与打架, 又是本市人, 平时表现较差, 经常与外面的小混混密切来往, 于是老师及时做思想工作, 化解了矛盾, 处分了学生, 并做好应对工作, 最终把一场有可能发生的暴力事件消灭在萌芽之中。

3.制订处理校园暴力事件应急预案

校园暴力事件应急预案的制订是管理小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内容, 关系到暴力事件一旦发生后能否迅速、有效并且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把负面影响及损失降至最低限度。应急预案内容应从暴力事件发生后的即时准备、现场处置、整体跟进及善后处理和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着手组织, 而且要求制订严密, 特别注重整个过程的环环相扣, 不允许哪怕是一个细节的遗漏。同时细节的处理也要求有详尽的行动指南, 例如大规模的校园恶性斗殴事件, 造成场面失控怎么办?伤员如何迅速救治?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总共要做什么?另外,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进行校园暴力事件应急预演, 让全体师生员工提高危机意识, 接受危机教育。

(二) 控制

1.迅速、及时、理性处理校园暴力事件

所谓迅速及时处理校园暴力事件, 是指事件发生以后, 校方能够迅速介入, 及时掌控局势, 通过预案并针对当时的具体情况实施预案, 达到妥善处理暴力事件的目的。而所谓理性, 是指学校的决策者面对事件, 要以冷静、理智的态度沉着应战, 以便有利于准确识别、判断事件的性质, 影响的范围及涉及的人员, 估计可能造成的后果, 这样才能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事态继续蔓延, 避免事态继续扩大。

2.做好校园暴力事件后的善后工作

校园暴力事件平息后, 不等于事件的处理结束, 还必须做好事件处理的善后工作。作为学校的决策者, 一定要意识到事件善后处理工作的重要性。正如上述, 校园暴力事件的危害非常大, 如打架斗殴, 不仅对当事人身心会造成伤害, 而且会影响周围的师生员工, 甚至造成恐慌。因此, 在善后工作阶段, 首先要考虑恢复正常的管理秩序, 恢复师生员工的“心理秩序”, 提振大家的信心, 消除恐慌心理, 逐渐让大家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第二, 要特别做好受暴力侵害学生及暴力事件亲历者的心理治疗, 让他们尽快从受事件影响的阴影中走出来。

总之, 中职学校的管理者只有充分认识到校园暴力事件的危害, 同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暴力事件发生后, 积极应对, 做好善后, 此外还要与当地公安机关密切配合, 进行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 同时在他们的指导下开展防控工作。特别要以目前全国上下密切关注、集中整治校园安全为契机, 着力做好防范工作的各项制度建设与落实, 并抓紧抓好, 才能创建平安、和谐的中职校园。

参考文献

篇4:校园暴力对社会的危害

【关键词】教师;校园;冷暴力;形式;危害

什么是来自教师的校园冷暴力?就是发生在学校中的冷暴力现象,就是教育过程中的精神虐待,是教师讽刺学生,有意思的区分学生等行为,教师通过表现为漠视、挖苦、辱骂、冷淡、轻视、歇斯底里、威胁、侮辱性绰号、放任、疏远、嘲讽或者其他非暴力手段,不公正对待学生,致使学生的精神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它是相对于教师对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而言的。

1 来自教师的校园冷暴力的成具体表现形式概述

右有《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约束,左有教育部门的行规禁令,来自教师的冷暴力却屡禁不止,来自教师的校园冷暴力具体表现形式:

(1)称兄道弟型,教师跟那些上课调皮捣蛋的,经常不交作业的,难以管理的“癞痢头”,自己管不下的学生称兄道弟,许以他们特权,他们可以不交作业,上课只要不吵闹可以睡觉,甚至可以自由进出课堂或者玩手机或者吃零食。

(2)尸位素餐型,教师无视学生的存在,对学生漠不关心,课堂上,不管学生有没有反应,有没有跟上自己的节拍,或者整个课堂乱糟糟,闹哄哄,学生走来走去交头接耳,也不管,只管自己尽情的的在那里像一个和尚那样“撞钟”,教师一年到头,不管不问学生的学习有没有进步啊,良行有没有立,甚至自己的教学班级,年年考试都倒数第一也能够“泰然处之”,有的教师课件靠下载,教案靠打印,作业却没有,试卷学生改。

(3)狐假虎威型,教师对学生所出现的问题,不是耐心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是用狐假虎威的方式对待学生,教师动辄以吓唬威胁的语气来批评教育学生,有如:“你再不遵守纪律,我就把你送到政教处或校长室。”“把你的父母找来”,“我管不了你,回家让你父母去管”,“你再打同学,我让警察来抓你”,“你再这样,小心我揍你”,“在校园里,我不敢把你怎么样,出到校门外……”,“你经常迟到旷课,如果在公司上班,可能老板就会扣你的奖金炒你的鱿鱼”。

(4)隐喻暗讽型,例如有的同学喜享受安逸,上课睡觉就给他讲温水里的青蛙,隐喻暗讽,很快就会被社会淘汰,甚至像温水里的青蛙那样慢慢的死亡,教师不待见的同学,只要打扮一下,教师就指桑骂槐,说她是玛蒂尔德(莫泊桑的小说《项链》的主角,她爱慕虚荣),如果有同学说她想考重点高中以后考重点大学,教师就冷冷的说一句现实是残酷的理想是美好的来打击人;第五,语言冷暴力型,学生犯了什么错误,不是设法帮助其改正,而是不分青红皂白一顿谩骂,挖苦,辱骂,歇斯底里,“你天生就是一个坏家伙,”,“无可救药”,“你这样有什么出息”,“长大后就是社会的负担国家的累赘”,甚至于取侮辱性的绰号。

从教育教学生活的过程中,切切实实明白了,来自教师的冷暴力的危害:首先,会对学生造成长期的性格影响,表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淡漠性人格”,学生在公共场合往往不敢表现自己,秀出自己的本领和才华,上课从来不举手发问,就算是教师提问提到了他也尽量能不回答就不回答,能够多小声就有多小声,不敢与人交流或很小心的与人交流,我的教学班里有一个姓李的班长,成绩优秀,但从不关心班里的情况,上课几乎不举手提问,回答问题,有如蜜蜂叫;另外一种是“冲动型人格”,性格变得喜怒无常,难以琢磨,内心充满了忧郁和不满,我的教学班有个姓叶的同学,只要有人动了她一下,她就怒目圆睁,摆出一副决斗的样子,喜欢破坏公共财物,对他人和同学产生威胁。其次,来自教师的冷暴力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培育和形成, 教师的冷暴力,即使是针对他人,学生也会在心目中降低对老师的评价及老师在他心中的地位,常常表现为上课不敢提问不与老师交流,遇到老师尽量绕开走。总之,来自教师的校园冷暴力的存在,会破坏教育目的的实现,影响学生身心健康,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 来自教师冷暴力产生的原因

2.1 制度

管理制度,很多学校,不论教师教书育人的成绩,只要出了安全问题就一票否决,于是教师不敢搞活动,组织什么春游秋游,班级篮球,兵乓球对抗赛啦;晋级制度,教师出仕难评定高级职称更难,特别是乡村教师。乡村教师很难获得傲人的教书育人难出成绩、更高等级的论文和更高等级的荣誉,教师只要花个几年就拿到了中一职称,这对大多数教师来说就是职称的天花板,这很容易造成教师的懈怠和不进取;准入制度,不论是否师范专业,只要持有,教师资格证就可以进入,而教师资格证是比较容易获取的,造成了教师队伍良莠不齐;支教制度,教育局和学校对支教教师的管理较为宽松,支教教师专业不对口任教时间短,甚至于出现过每个支教教师上同一个班一个月的课,而且是化学课的现象,这个班学生一个学期经历好几任化学老师。

2.2 信仰

我们现在很多教师缺乏信仰,只把教书当职业当谋生的手段没有当成终生的事业。教书只是为了给自己的生活买入一个保险,心都在自家那一亩三分地里,难怪有的教师经商开公司办辅导班。近几年来,教师队伍鱼龙混杂,教书育人,几乎成了某些人成长的过渡期。第三,素养。有的教师不分场合不分时间“出口成脏”,言行举止衣着打扮,俨然是一副小混混的样子。有的教师脖子上挂着母指粗的金项链,手腕上缠着各种链子,手指上戴着刻有发字的戒指。

3 如何解决来自教师的校园冷暴力的措施提出

首先 对与教师相关制度做顶层设计,使教师不敢不想不能施行冷暴力;其次,注重教师事业观培育,教师只有有了事业观和信仰,就不会事事拈轻怕重斤斤计较,对学生的冷暴力就会越来越少甚至消失;第三,要想方设法提高完善教师的综合素质,要让教师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教师就会特别注意批评教育的方式,尽量避免冷暴力的出现。

参考文献

[1]赵浩栋.校园冷暴力的概念及特征分析[J].金田学术展台,318.

[2]赵伟.校园冷暴力的浅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

作者简介

何大远(1974-),男,湖南省汝城县人。现在任职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城口学校。

作者单位

篇5:高考社会热点素材: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事件

热点事件一:多名女生不断向一名女生打脚踢,多次将其打倒在地,那名女生并没有还手。被打者王晓今年13岁,在一所实验中学就读初一,参与打人的女生共有8名,年龄均在14岁左右,而这8人分别在不同的学校。

热点事件二:轰动全国的连云港被打女大学生,她遭受了踢打,扒衣,羞辱,拍照,剪发等令人发指的校园暴力,多人殴打她一位,还将照片上传网络。

校园暴力呈现出的新苗头值得关注。有人感慨:以前我们上学时,同学间偶尔冲突,动手打一架就完了,可现在一些孩子动刀子、扒衣服,甚至全家上阵大打出手。

评析

提出观点:校园暴力不断升级的背后折射法治教育缺失。

论证观点:

校园暴力升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学校、家庭、社会都负有一定责任,其中学校负有重要责任。

第一,学校德育教育、法治教育是个短板。长期以来,学校过分强调考试分数,一再忽视对学生德育教育和法治教育。有些学校,按规定设立的德育课、法治课“名存实亡”,这门课常被其他专业课挤占,成为可有可无的鸡肋。学校教育的单一化严重偏离了教育规律,造成孩子德育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匮乏。当学生遇到矛盾不会化解时,往往通过暴力方式处理问题。

第二,学校教育惩戒机制不健全。校园暴力事件升级已经不再局限于一般的学生犯错或违纪,而是实实在在地触犯了法律,甚至构成犯罪。而学校往往迫于各方的压力,对校园暴力事件的处理往往是苍白无力的警告或说服教育,施暴者既没有被法律所震慑,也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势必纵容施暴者。

第三,家长的过分溺爱。分溺爱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颐指气使、唯我独尊。这种缺陷是导致暴力的重要原因。现在很多家长既不注重孩子对温良恭俭让等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也不注重传输给孩子法治、规则等正确的理念,有的甚至给孩子灌输一些错误的思想。如有的家长就要求自家的`孩子在外千万不能“太老实”“不能吃亏”,这些无疑都会助长孩子的暴力倾向。

落实观点:

为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还需要多方面努力:

第一,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法治教育,同时要切实完善和落实惩戒机制,令行禁止、依法治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维护法律的和教育的尊严。

第二,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建立良好的家风。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风好的家庭,孩子身心健康,有良好的素质教养。这样的孩子进入学校,或者踏入社会,都会成为受欢迎的人。

篇6:对校园暴力说不班会教案

深圳市龙岗区爱义学校初中部

陶冶

一、教学理念

“对于校园暴力频发,李克强总理作出了重要批示:校园暴力,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了社会道德底线。总理为何会对此突然发声?校园暴力,到底是谁之过?青春!一个本该美好的词。校园!一个本该充满阳光的地方。然而,层出不穷的校园暴力事件,却让很多孩子的青春抹上了一层残酷的色彩。校园暴力不止是电影里的残酷青春,它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孩子身边,让每一个人倍感苍白无力。我国的校园暴力竟然已经如此严重„„一份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另据调查,87%的青少年都不同程度地遭受同学的暴力行为。而且近半数同学,选择沉默!?这是多么令人震惊啊!

因此,品德心理疏导教学就要以中学生的现实生活作为主要的教育资源,紧密结合中学生生活实际开展教育,引导学生投身到社会生活当中去感受、去领悟。本节课的题材来源于全国范围内发生的真实案例,因此针对此现实基础,我在本课的设计上力求将反校园暴力的理念融入本课的教学中。在各环节中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采用真实反映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素材,引导学生讨论校园暴力的危害,再结合相关案例和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小组合作总结的方式得出应对校园暴力的措施和方法,整个过程都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并真正触动学生思想深处。

二、教学目标:

1.认知和技能:认清校园暴力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初步掌握简单的应对方法。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觉察自己的攻击意识,并合理控制和调整不合理的情绪、观念;

3.行为和表现:能正确处理自己和同学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并规范个人的言行。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清校园暴力的实质,并掌握简单有效的应对方法

难点:能将学习的方法运用于现实生活。

四、学情分析

新时期的中学生生活在新媒体蓬勃发展、信息资源爆炸化的时代,一方面他们借助网络、电脑、手机等电子媒介丰富了自己的生活,甚至懂得了更多校园外的知识;但另一方面由于中学生甄选信息和辨别利弊的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在面对网络上的负面信息时容易盲目吸收和模仿。本节课的题材正是来源于前几天发生在我国的几个真实案例:因为简单的一句话,小丽误以为舍友小雪冤枉自己偷内衣,她和九名女生一起殴打小雪超过5个小时,并用手机拍下施暴与受辱的照片和视频。

如此校园暴力事件,真是令人心寒。然而在这过程中我们失望于施暴学生的空虚和残忍,更伤心于受害者的无知和胆怯。因此,对中学生普及一定的校园暴力知识,并让他们习得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应对措施就显得迫在眉睫了。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觉察自己的攻击意识,并合理控制和调整不合理的情绪、观念,以及行为和表现:能正确处理自己和同学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并规范个人的言行。五.总结

作为一个普通人,面对种种看得到或者看不到的伤害,我们不能装作视而不见。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能够做什么?是时候,向“校园暴力”说不!不让青春留疤,没有任何人的青春本该残酷。从现在开始,拒绝校园暴力!我们要给经历过伤害的孩子鼓励和支持,给学校老师提醒,在社会发声,校园暴力,它真实地存在!我们要大声的对它说‘不’!

深圳市龙岗区爱义学校初中部

篇7:赌博对个人与社会的危害

一、赌博伤体

科学表明,嗜赌的人,比常人更易得病。

1、据卫生部门检测,发现麻将、字牌上带有伤寒、痢疾、肝炎等三十余种疾病的细菌和病毒。因此在边赌边吃的情况下,就会将麻将等赌具上沾有的细菌和病毒带入口中,影响身体健康。

2、大多数人在赌博时,往往需要吸烟以打精神,而烟中含有尼古丁、烟焦油、一氧化碳、氰化物、苯并芘、镉等上千种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随同烟雾进入身体伤肺、肝、肾、骨骼,使人体健康受到损害。

3、长时间的赌博,身体长期处于一种特定姿势,久之会促使身体某些部位骨质增生而得颈椎病。还可引起坐骨神经病。特别是当前,参赌人员向低龄化展,由于参赌博者身体尚未发育成熟,对参赌者的危害更为剧烈,必然会严重地危害身体健康,影响了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

4、一般来说,赌博上瘾时非得把钱输光了才会摆手,生活日夜颠倒、三餐不定时、使消化系统功能失调;破坏人的内分泌系统,使人反应迟钝,损害人的大脑,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使人神经衰弱、失眠;同时影响心脏功能、血循环及呼赌道系统功能,破坏人的生殖系统功能,还会影响正常生殖能力。

5、赌博者经常性地通宵大战打乱生活规律,处于极度疲劳和睡眠不足的状态,长期熬夜,血红蛋白减少,各种生理机能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导致多种疾病,他们往往面色蜡黄、身体消瘦、嘴唇焦黑、神色漠然,精神萎靡不振。轻则白天有气无力,重则暂时丧失劳动能力。

6、无论是哪一种赌博,赌徒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之中,大脑皮层高度兴奋,赢者往往大喜过望,易诱发脑血管意外疾患,输者则精神沮丧,易致精神疾患。赌博过度还会使人在赌博中猝死。近来报道的个别中学生在网吧猝死的案例中,无一不是通霄进行网络赌博而产生的。

有人说:“赌博实际是严重损伤人体,毁灭生命的无声杀手,是世界性的公害。”这句话实不为过。

二、赌博败业

对于赌博,从古至今人们都争论不已,有人说:赌博也有好的方面,譬如,赌博可以提高人的智力、锻炼人的机敏与果敢,赌博是一种愉快的消遣,是一种够刺激的历险,是一种求财的方法,从古至今,人民都认为赌是最快的嫌钱途径。这只是赌博一个好的方面,但赌博的坏处更多,它更多的使人走向坠落。

任何一个人的事业不外乎是在一定理想的支撑下通过加倍的勤奋而成功的,一个有理想,有志气的青年节人是应该远离赌博的。孔子说:“赌博是一种恶道,君子不应会赌博” 美国赌博病理研究中心强调指出,赌博是一种病态反应性疾病,沉迷于赌博的人,严重地影响个人的正常生活,导致生物钟功能的紊乱,一个人的赌博行为严重影响到、工作、人际关系,对社会、职业、财产、家庭观念产生病态,大多数赌博患者,个人前途被毁,家庭破裂,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赌博对个人事业的危害是三方面的:

1.荒废事业。某单位四名职工,刚上班时工作真踏实,年年被评优。以后受社会上赌博风气的影响,打麻将赌博逐渐上瘾,围坐一起,经常赌博到凌晨二三点钟,有时还通宵达旦。平时经常迟到早退,更无心钻研业务。到了上班时间,他们来不及洗漱,空着肚子,慌慌张张、恍恍惚惚赶到单位,在岗位打嗑睡,酣声大作,办公室里一片哗然。有一个忘了戴眼镜,竟脱口而出:“哎呀,我的两筒(眼镜)丢了!”时间一长,单位里人人不满,结果可想而知。

新手初玩有赢,尝到甜头,渐渐上瘾。嗜赌成瘾者必然贪恋赌桌、陷身赌场,以至有家不回,有业不就。更有甚者由热情变得冷漠无情,由诚实变得谎话连篇,由上进变得萎靡颓废。

2、赌博严重影响人际关系。赌博又是群体的违法犯罪活动,直接牵涉人际关系。一旦参与赌博,赢了的不会满足,赢者想赢更多,由于赢钱很轻松,必不珍惜,花似流水,输了的总想着“赶本”(把输的捞回来),结果是越赌越输;,输的钱却可能是血汗所挣。常常有人全年的收入一局赔个净光,多年积蓄一夜输得精光,甚至卖房卖车,债台高筑。一个再好的人,染上赌博恶习后,各种好的人际关系会消失殆尽,如一具行尸走肉,一个人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根本无法干好自己的事业。哪能里还有什么前途可言?

3、容易走上违法犯罪之路。身陷赌博,祸患无穷。赌博看似是公平游戏,具有娱乐性质。但其以不劳而获、实现财产权非法转移为目的,对社会、家庭及个人都具有巨大显性和潜在的危害性。金钱欲求和由此而产生的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及心理,已成为因赌博而诱发其他犯罪的思想渊源和行为的内驱力。在赌博过程中,有价物和金钱是参赌者争夺的目的物,它是一种强大的腐蚀剂,强化参赌者对金钱的追求欲望,从而坚定作案的决心,并转化为作案作为。昔日有之,今朝也不乏其例。

据有关部门统计资料表明,而因赌博走上违法犯罪的现象屡见不鲜。某单位王某,在校时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参加工作后,更是一心扑在学习上,他有一个理想就是考研。因经不住赌博的诱惑,长期参与赌博,输光了工资,便卖了衣服、家俱等抵账,后来,终于走上了盗窃道路。开始他只是顺手牵羊地在单位内盗窃他人的现金、物品等,后来,竟发展到盗窃单位的计算机,被判处四年有期徒刑,他考研的希望也只能成为泡影。

三、赌博毁家

健康的家庭应该和睦相处,夫妻相爱,尊老爱幼,尊纪守法与邻里和睦相处的。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后代才会懂礼貌,讲文明,才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然而赌博打破了这种宁静,近几年,城镇赌博活动比较普遍。赌博活动的蔓延,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工作和学习,造成了许多家庭不和,造成家庭种种危机,赌博吞噬了一个个美好的家庭,使多少美好的家庭陷于深渊。甚至倾家荡产、妻离子散。

为什么说参赌会导致家破人亡?

赌博昂贵,每个参赌者轻则每天要花费一二百元,重则五六百元甚至上千元,一年下来,要花费一万到十几万元。而参赌人中又常沉湎在赌博之中,难以从事正常工作。而巨大的赌资,对绝大多数参赌者来说是难以承受的,是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洞”。没有钱怎么办?只好采取盗窃、抢劫、诈骗、绑架,甚至杀人的罪恶手段去获得赌资。女性参赌者则往往依靠卖淫获取赌资。可见,参赌使人道德泯灭,人格变异,不顾念亲情,抛却社会责任感,赌博对家庭轻则影响和睦重则是毁灭性打击。赌博分子全身心投入赌场,对家庭不负责任,不尽义务,甚至输掉钱财家产,夫妻反目、争吵打架定在情理之中。所以涉身赌博者若不及时悬崖勒马,最终导致许多家庭妻离子散,骨肉相残。很多赌博分子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毁灭了自己的亲人和家庭,影响社会安定。

为什么许多人抛家舍业、泯灭亲情地为之“献身”?赌博的“魔力”为什么过样大?为什么很多赌徒不能从那些赌徒、赌棍们招灾惹祸、妻离子散的事例中赌取教训,视之为前车之鉴?为什么那些涉赌较深的赌博分子通过自己反思或靠一般性说教、规劝很难让其幡然悔悟,而家遭意外变故或心灵受到巨大震撼常常收到“禁赌”奇效?其根本原因在于赌博太富于刺激性了,它输赢的瞬间反映了有些人的心理要求──穷人企图一夜之间翻过身来,由穷变富,富人则企图占有更多的钱财,继之成为百万富翁、亿万富翁。而赌场就虚构了这样一个幻境,让这些人在幻境中畅游一番。人们一般都知道,那不过是南柯一梦,醒来事实并非如此,留下的只是人生的苦果和悲哀。但是赌徒往往是利迷心窍,看不到这些危害。清朝乾隆年间,安徽省有一个叫陆雅臣,因为赌博而倾家荡产,并卖妻典子。沪剧《陆雅臣叹五更》在旧社会几乎家喻户晓,它说的就是这个号称“陆百万”的人,因赌博搞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故事。而今长沙市某县农民倪某因赌博与其妻经常吵架,最后丧心病狂地杀死了妻子。

四、赌博危及后代

赌博首先会给下一代造成间接的影响, 赌博者由于长时间通宵大战,并处在一种污染相当严重的环境中,会严重危害身心健康。赌博损害人的大脑,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心脏功能、血液循环及呼吸道系统功能,还会影响正常生殖能力,(如使男性的精子质量下降),对于女性赌博者来说,长期赌博会造成胎儿畸形,甚至流产。

赌博更会给下一代造成的直接的影响,“上不正下歪”,家庭赌博活动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家庭环境,大多数不愿参与赌博的孩子有碍家长情面,又不便或不敢出面直接制止,想学习、想休息、想从事其他娱乐活动往往忍气吞声。时间一长,往往被家长这种行为所同化进而进行赌博。

赌博,赢了的不会满足,输了的总想着“赶本”(把输的捞回来),这样,往往会无休止地继续下去,势必会破坏邻里关系,邻里之间的互助、友爱之情往往会被利害关系所替代。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也会慢慢地以这种方式处世;青少年如果没有好家庭环境,怎样走完他自己的人生之路呢?赌博这种危害家庭、危害社会的行为严重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许多青少年误入歧途,造成终身的悔恨。

有这样一件发生在2001年的凶杀案:胡某是一位高中学生,经常赌博,一共欠了1000元赌债,对没有经济收入的高中生来说,根本无力偿还这笔不小的赌债。但债主却接连不断的逼他还债。有一次,债主把他逼急,他就拿刀来威胁债主,债主恼羞成怒,与他对打起来,在对打中债主被他一刀刺死。

篇8:校园暴力对社会的危害

1 校园冷暴力对学生的危害

1.1 受教育者的自信心被扼杀

现在的孩子心理比较脆弱, 不管老师训斥与嘲讽的出发点多么善良, 理由多么充分, 但其教育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老师用尖刻的语言奚落、讽刺、挖苦孩子, 表面上看比体罚“文明”, 但它带给孩子的伤害绝不会比体罚小。体罚更多伤害的是孩子的身体, 而“心罚”更多的是伤害孩子的心灵。受“心罚”的孩子自尊心被摧毁、自信心被打击、智慧被扼杀。

1.2 受教育者形成不良的性格, 导致心理疾病

对学生的“冷暴力”还会在学生心里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 造成他们的自闭心理。“学校冷暴力”会对学生造成长期的性格影响, 表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退缩性人格”, 孩子在高压下往往回避问题, 不敢与人交流;另外一种是“爆发性人格”, 性格变得暴躁, 内心充满了“攻击性”, 对他人和社会产生威胁。

1.3 对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产生消极影响

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素质教育以及最近一段时间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 其注重“人的主体性”, 关注人、注重人的发展的“人性化”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而“冷暴力”大多单纯地从教师的角度出发, 学生成为老师转嫁心理压力、缓解职业怠倦的工具, 成为老师心情不佳时的发泄对象。这是同“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极不相容, 甚至是背道而驰的。这种教育手段如果得不到控制, 将会对教育改革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老师对学生的“冷暴力”行为, 不能使学生的内心产生积极、清晰的认识, 反而会使学生在面对老师时采取回避态度, 不敢与老师交流, 甚至产生怨恨、对抗心理, 使教育效果事倍功半。

2 根治校园教育“冷暴力”的对策

2.1 加强教师素质教育, 提高教师育人能力

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体, 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能力直接关系着学生发展的质量和方向。在学校学习阶段, 学生的很多言行都是靠模仿老师学会的, 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 应该提高自己的素质, 不应把自己私人的情绪和压力带到课堂中, 因为对学生心理造成的伤害可能是不可磨灭的。因此, 应鼓励教师积极融入学生中间, 深入学生心田, 品读学生情感, 在真诚中赏识, 在激情中赞美, 在柔声中指正, 肯定学生学习中的每一点进步, 让他们获得成功体验, 并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在自信中逐步达到学习兴趣的固化和稳定。

2.2 加强学生心理辅导, 帮助其构建健康心理

学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也应帮助学生建设他们的内心世界, 让他们学会坚强。教师应该因地制宜, 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例如, 对厌学的差生, 老师对他们的漠视会更加强化他们对自己的评价, 教师何不耐心地找他们谈谈, 看看他们有些什么困难, 鼓励他们, 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不要把他们遗忘在角落。老师应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首位, 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让学生懂得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其次, 教会学生解决遭受教育“冷暴力”的方法, 缓解心理压力。

2.3 教育体制的改革

切实改革以升学率为唯一的教育评价机制, 减轻师生升学压力, 使教师不再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应试教育只重视对学生的智育教育, 忽视对学生德体美劳等的教育, 忽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这种脱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的教育方式是导致教师对学生实行体罚的直接原因。现代教育需要我们摒弃传统的落后的教育理念, 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把学生看成是学习、认识、发展的主体, 要我们致力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的思维、生动活泼的成长, 塑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即使学生真的犯错误, 需要“略施薄惩”的话, 也应该把惩戒的出发点建立在对学生尊重的基础上。只有建立在尊重学生基础上的“训斥”, 学生才会认真去听, 才能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虚心地接受, 认真地改进。

摘要:校园教育“冷暴力”在教师和学生中屡见不鲜, 被认为是亟待解决的校园精神与心理伤害问题之一。校园教育“冷暴力”看起来比体罚文明, 但它带给学生的精神与心理伤害却不容忽视。要医治校园教育“冷暴力”应让师生充分认识教育“冷暴力”的危害, 从多方面减少和杜绝校园冷暴力现象的发生, 从而给学生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 让他们在各方面都能够有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校园冷暴力,惩罚,心理伤害

参考文献

[1]陈华安.校园语言暴力的成因与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 (5) :1-3.

[2]胡雯, 彭熠.对校园“冷暴力”的热关注.科教导刊, 2010 (3) :163-164.

[3]李勇.“教育冷暴力”的危害与解决[J].2007 (9) :67-68.

[4]魏传学.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心理虐待现象[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教育教学研究专辑, 2005.

[5]丁曦.对中小学校园教育冷暴力现象的反思[J].科教导刊, 2009 (24) :4-5.

上一篇:数据处理与递归教案下一篇:亚洲文化嘉年华特别报道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央视直播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