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情于景的作文

2024-04-07

融情于景的作文(精选6篇)

篇1:融情于景的作文

融情于景的诗句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以下是“融情于景的诗句”,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1、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2、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3、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4、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沁园春·雪》

5、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6、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7、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断句》

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9、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10、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1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12、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吕岩《牧童》

13、林断山明竹隐墙。——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14、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

15、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

16、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李商隐《春雨》

17、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杜牧《金谷园》

18、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19、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20、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翁卷《乡村四月》

21、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2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23、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24、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25、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诗》

26、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7、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28、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陈与义《襄邑道中》

29、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30、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31、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32、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陈与义《登岳阳楼》

3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4、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5、人生长恨水长东。——元好问《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36、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37、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38、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

39、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40、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4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2、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虞集《风入松·寄柯敬仲》

43、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4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5、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46、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47、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48、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49、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50、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51、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52、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三月七日》

53、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54、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沁园春·雪》

55、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李白《三五七言》

5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7、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8、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无题·油壁香车不再逢》

59、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60、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篇2:融情于景的作文

我还记得那个真情不饰的夏日黄昏,那片美丽的白桦林,更记得那个白裙女孩,景色依旧,却没有了女孩雪白的的身影,没有女孩缠绵悠扬的笛声。那颗如太阳的心,因此失落了,能再找回来吗?

彼此的相识是幸运的,尤其是在那样一个残阳西斜的夏日黄昏。白裙女孩要在白桦林中放逐白色纸船,让它驶进与我相会的梦河之中……

那凄凉悦耳的`笛声凝固了我的思绪。我在寻觅中,突然一个雪白的身影蓦出现,我说便:“你在找什么?”女孩失措中灵机一动:“找梦!”噢,你笑了,一排洁白整齐的牙齿,一张灿如残阳的有甜美的笑靥。你说夏日黄昏是很美很美的,美得让人忘却时世间一切丑陋,美得让人陶醉。她说残阳很灿烂,很美丽,没得使人不知这世间还有悲欢离合。于是,夕阳中,我和女孩在那桦树林里纯白的小溪里共同放逐了小纸船,共同去寻觅女孩童年的梦……

就这样,我渐渐成了女孩心湖上的的一片帆影。从此,女孩的心灵天空中多了一份色彩,少了一份无奈,忘不掉的是一个洒脱的身影,摆不脱的是一双纯情的眸子。在每一个黄昏,白桦林中都有女孩放飞的笛声,都有我凝注的明眸。

那个新颖别致的烛光生日晚会,至今仍是女孩记忆花篮里最馨香的一束。那个黄昏,夕阳似乎更美更圆。女孩走进白桦林,立刻惊叹于点点烛光与夕阳混和而成的瑰丽璀璨!小溪旁,那块平坦的草地四周每棵白桦树上都绑了一支燃烧的红蜡烛,各自形成一个如日般的环形光圈,共有十八支,如一颗颗闪光宝石串成的珠链。草地中间的青石板上,一盒生日蛋糕上也插着十八支蜡烛,在夕阳中更显光彩夺目!女孩是多么的感动,内心充溢着一种异常温馨甜美的感觉。但也许与女孩的相识注定了终会别离,

有一个黄昏,残阳依旧如火。我背靠白桦树,望着纷飞的落叶,我不得不说要与女孩离别了。秋风中,女孩瑟缩着,我怜惜地触了一下女孩的头发,柔柔地。女孩想转身说,一句你不要走,可她知道有一种感觉不能说出来,花期未到,怎能强求?在同一棵白桦树上,女孩刻了一条小船,而我却在船舱里刻了一颗心。我对女孩说太阳的心放在了小船里,等我回来后,会回来取的。

篇3:怎样融情于景

景色描写和感情描述是写景文章的两大支柱。“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情溢于海。”描写景物要注入感情色彩, 要把主观感情投射到景物上, 要写出特定心境下看到的景色。当某一景物在自己心灵上激起波澜时, 善于抓住心灵上的微妙变化, 倾注真情, 探求这一景物的多种美。有了激情, 就会有独到的发现, 从而升华为文章的中心, 或表现一种情趣, 或抒发一种激情, 或蕴含一种哲理, 任何好的景物描写都是心灵的感悟, 思绪的升华。

写人写事的记叙文, 景物描写的作用, 是烘托人物性格、思想感情, 要寓情于景, 寓理于景, 景物描写要与事件的发生发展、人物的心理活动相协调。写景必须为文章的中心服务。为了写景而写景, 只是画蛇添足。

篇4:文中有画 融情于景

细腻生动,文中有画。山水游记,讲究形散神凝,对众多景物的主从显隐、远近高低作精心安排,绘形着色,动静相映,以突出全景的特征,反映作者的观感,构成主从相宜、神韵悠然的境界。小石潭的主景当为潭水。作者摇动“移步换形”的妙笔,先传清冷美妙的水声,再切入画面的中心,细描近景,顺“水尤清冽”的基调,特写其“石”,以见石之奇水之清,状写附石而生的“青树翠蔓”的“蒙络摇缀”之态来烘托潭的清幽。继传潭中游鱼之情趣:“空游无所依”贴切再现鱼在清澈透明的水中的游走姿态;“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写鱼的沉静安详;“俶而远逝,往来翕忽”,状写鱼的飘忽迅疾;“似与游者相乐”,描绘鱼的快乐神情,更从“对面著笔”巧传作者之乐。这些穷形尽相、体物尤工的描绘,着以“日光下澈”潭中的淡红淡蓝,建构一幅色彩鲜明的群鱼嬉欢图。这几笔,形神影色兼绘,人鱼并写,情味无穷,表现出高超的艺术境界。这几笔,动静互见,以实写虚,既句句写鱼,又句句写潭水,尽呈“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风采。“西南而望”,转写潭源,涂抹远景,清冷幽邃。以“斗折蛇行”喻溪的形状如目北斗之横陈,如见溪水曲折向前奔流,乃动静交错的笔画。“犬牙差互”募岸势峭拔多姿,“不可知其源”,给人扑朔迷离之感,深寄作者绵绵不尽之思。“明灭可见”,明言极目远望溪身之感受,侧表溪水在起伏不定的山丘中绕行之姿态。“静观”的作者盘足潭边,“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浓染至足,便点幽邃悄怆之感受。此时,纸面飘出一幅清幽而空灵的山水画。“清冽”、“清空”、“凄清”三种色调被“清”字谐于一体。幽深静谧的图致,饱蕴“静趣”,想象余地深广,令人击节叫绝。“文中有画”,实乃中的之论。尤有画图难足的,是那文中景色的连续性和变化感。

凝练含蓄,融情于景。山水游记中的景物,是作者所创造的艺术形象,闪烁着作者思想和人格的光芒。被贬永州司马的柳宗元,心中交织着政治上的挫折、仕途上的失意以及相伴的抑郁苦闷。《始得西山宴游记》已透出作者登山临水、寻幽探胜是为了排遣内心的余悸和苦闷,“借山水以抒忧愤”。《钴姆潭西小丘记》则借山美却久无人知,隐寄自己流落不遇的心情。在这种惆怅的特定心境下游小石潭,文中所绘景物受制于他的心绪,都有特定的色调和氛围,“物皆著我之色彩”。从造境看,着眼于“清”字。“闻水声如鸣佩环”,反衬“境清”;点水清和描画潭石,从正面写“境清”;状写潭中游鱼,虚写“水清”,暗透“境清”;以“鱼乐”反衬“境清”;描绘潭源,渲染“境清”;最后以“其境过清”点睛作结。作者描写小石潭的“境清”,旨传其内心的“境清”:光明磊落,高洁正直,也有失意后的凄凉孤寂。多样深入的笔法,含蓄凝练的语言,赋予自然山水与自己的性格、情感谐和统一之美,达于“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之境地。柳宗元以禅悟式的澄怀道观来写世态物情,因而用笔深洁,涉处皆清。从感情层次看:作者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失意生活中的郁闷之情,因此当他听到清脆的水声时便“心乐之”,小石潭周围的实景与这特定心境中的观感相谐和;细看潭中游鱼,自由自在,活泼天真,“似与游者相乐”,已全身心地感受到了大自然间的乐趣,升华到物我同一、乐而忘形的境界,受压抑的痛苦暂时得到淋漓的渲泄。然而抑郁不平的潜意识,一经潭源萧森景色的引发,便从心理深处激化为显意识,于是景物寒光渊深,潭中气氛“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倍感“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巧妙地传达出由暂时的解脱跌回到严酷现实所产生的忧伤凄苦的心境,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作者移步换形的描写始终与抑郁不平的潜意识活动交织一体,形成了三个感情层次,以一度升华然而转瞬即逝的“乐”,反衬出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揭示出作者积郁之深、痛苦之烈。作者的身世遭际和凄苦心情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形成了凄清幽静的意境,故千百年来为读者所激赏。

篇5:融情于景的作文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五字铺写。开篇前八句用出生法, 将五字逐字吐出;结尾后八句用消归法, 又将五字逐字收拾。首尾遥相呼应。题目五字, 环转交错, 各自生趣, 但以“江”、“月”二字为中心。“春”字出现四次, “江”字十二次, “花”字二次, “月”字十五次, “夜”字二次。诗人循着江月交融的艺术构思, 极力泻染春江浩阔, 反复咏唱春月皎洁。并在“江”上, 用了海、潮、波、流、汀、沙、浦、潭、鱼龙、潇湘、碣石等为陪, 在“月”上用了天空、霰、霜、云、楼、妆台、帘、砧、鸿雁、雾等作衬, 增强了形象的丰富感, 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春江月夜图。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开始四句暗示我们所吟咏的月夜位于长江下游, 因为从诗中可以看出这里水面宽阔, 春潮高涨, 江海相连, 更有那一轮明月伴随着海潮一同升起。月渐升高, 皎洁的清辉随春潮奔涌, 光耀千万里。这里明为写景, 其实是寓情于景的。因为潮水涨落有定时, 所以在中国传统古典诗歌中海潮往往与信誓相连。这首诗中所写的“明月共潮生”, 应该在望日前后。潮生, 使离人想起离别时的信约誓言;月圆, 更使离人渴望亲人团聚。“何处春江无月明”以设问的形式, 透露出了不知亲人今夜飘零何处的相思之情, 同时也使我们联想到客人面对潮信明月, 倍受思亲之苦袭扰的情景。“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这四句的着眼点由江海交汇处转到岸汀之上, 写江水绕着长满芳草野花的江边小洲流过, 月亮的清辉洒满散发着幽香的花林, 仿佛给花林撒上了一层雪珠儿。月色洁白如霜, 反而使空中的霜飞不易被人觉察, 因而也使江边的沙滩象铺上了一层银霜, 以致只看得见月色而“看不见”白沙了。这里既描绘了月下江流、月下芳甸、月下花林、月下沙汀的洁静, 宁谧的景致, 同时也衬托出人物心灵的纯洁无瑕, 达到了主、客观之美的和谐统一。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八句由岸汀江天的美景, 引发出人生哲理的探求:江天明净如洗, 没有丝毫纤尘, 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显得分外皎洁。在江边是谁最早见到了这明月?而这明月又是何年何月开始照耀人间呢?人生易老, 一代一代地生息无穷;然而苍天不老, 江月总是以她“年年只相似”的姿容升起, 不知她在执着地等待着什么人, 然而她所能见到的也只有长江一浪推一浪地送着流水。这八句通过景物描写, 把人们的思绪引向宇宙, 引向人生的真缔。它的哲理浸透了思念的诗情, 是思妇感情波涛澎湃激荡到极点的升华, 而决不是概念化的逻辑思维的产物。诗中人生哲理的火花, 是由“孤月轮”的一个“孤”字与思妇的心灵撞击所产生的。一个“孤”使读者很容易透过明月的孤寂联想到思妇的孤单, 体味出她胸中的相思期待之苦, 并给下文作了铺垫。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谁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四句是写一片白云随风悠悠飘走, 在这昔日与亲人分手的江岸见到远去的白云, 就更使人的离愁别绪苦不堪言。皎洁的月光之下, 是谁家的游子乘着一叶扁舟漂游在外呢?能寄托相思的只有这明月楼了。这里, “不胜”二字突出了思妇的相思断肠之愁苦已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 而“扁舟”、“明月楼”又把“两地相思一样愁”的苦楚渲染得淋漓尽致, 情浓欲滴。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这四句是全诗感情冲动的高潮所在。天上孤寂的明月仿佛找到了楼上思妇这个“同病相怜”人, 它踱上楼台闺阁, 徘徊着, 不肯离去, 也照在了她的梳妆台。月光照在闺房的门帘上, 卷也卷不走;照在曾为丈夫捣过衣服的衣砧上, 拂去了却又回来。“卷不去”、“拂还来”这两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描写, 表面上是写月光, 实际上是渲染思妇心中挥遣不去的离愁。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这两句是写一轮明月同照两地, 我们夫妇只能遥遥相望却不能互通音讯。我是多么希望随着月光照在你的身上呵。可是, 天空广袤, 连善于长飞的大雁都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世界, 连善游的鱼龙也只能掀起一层层波纹却游不到你的身边, 我又怎么能和你相会呢?这里以鸿雁、鱼龙与自己渴望夫妻团聚的急切心情相比, 就更显出了思妇的离愁之深。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这四句把梦境与实境交织在一起, 虚实相间, 从而把月夜将尽、梦境难以实现的愁怅之情烘托得缠绵悱恻。

最后一段, 天已将晓:“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这四句是写离愁夜曲结束, 新的一天的思恋情歌开始。“摇情”二字描摹出了思妇那摇人心旌的如梦似幻的真挚相思之情, 使无形的感情真实可感。

总之, 这首诗运用多角度写景的手法, 从月生、月照、月轮、月徘徊、月华、月斜, 直写到月落, 辅以江潮、江流、江天、江畔、江月、江浦、江潭、江树等特定场景衬托, 由九个形象画面构成了一幅完整的艺术境界, 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游子离妇的离愁。诗人紧扣这一离愁至重、意境浓郁的中心来谋篇布局, 做到情景交融, 景随情移, 从而使诗的意境既见层次又浑然一体, 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篇6: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作者简介

王湾(693~751),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河南洛阳人,现存诗10首,最为著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赏析

诗的一、二两句,首先从仰视和俯视这两种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了诗人乘船所到之处的自然环境。往上看,只见青翠葱郁的北固山巍然矗立;往下看,清澈的长江水卷起层层波涛向东流去。山峙江边,水涌舟行,满目青山绿水,一派美好景色。

诗的三、四两句则是由岸及帆,从远到近。新春来临,浩浩荡荡的潮水涨满了长江,两岸间的距离便显得格外宽阔,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宽平的江面上,一叶白帆高高悬起,客船乘着劲吹的春风,驶向前方。远处那逶迤的江岸,是诗人放眼所见之景,近处波动的客船是诗人挺身所立之处。诗人的审美视野,就是这样从远到近地移动着。

诗的五、六两句,描写清晨所见到的景色。由于能够突显其特征,故而给人以新颖、新鲜之感。诗人由残夜将尽清晨来临,联想到旧年将尽新年来临。

诗的最后两句,从写景转入抒情。身在清山绿水之间,满目鲜丽的春色,自然会引起浓郁的故园之思。而此时此刻的诗人,却不得不漂泊异乡,有家难归,只有把满怀深情,寄托于一纸家书之中,希望长空中向北飞去的大雁,能够替自己捎信到遥远的洛阳,给家乡的亲人带去自己的思念和祝福。

上一篇:党课讲话材料下一篇:公司项目转让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