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政办函【2006】163号_关于杭州市建筑施工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2024-04-28

杭政办函【2006】163号_关于杭州市建筑施工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共2篇)

篇1:杭政办函【2006】163号_关于杭州市建筑施工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 关于杭州市建筑施工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杭政办函〔2006〕163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市建委拟订的《杭州市建筑施工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实施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六月十二日

杭州市建筑施工人身意外伤害 保险实施办法(试行)

(市建委 二○○六年六月五日)

为保障对建设工程施工人员意外伤害的经济救济,降低施工企业事故风险,促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根据《建筑法》、《安全生产法》、《保险法》、《建

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建设部《关于加强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在杭州市区范围内从事房屋建筑工程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等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实施建筑施工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以下简称建工意外险)适用本办法。

二、杭州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建委)是本市实施建筑施工企业建工意外险的主管部门。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受市建委委托,具体负责市区建工意外险实施的日常管理工作。

各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若干规定》确定的建设工程管理分工职责,负责各自管辖范围内建工意外险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

四、为规范保险公司的建工意外险承保、理赔和安全服务等行为,在市区开展建工意外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应在开展业务前报市建委备案。

五、建工意外险是法定的强制性保险,其承保范围是在施工现场的施工企业作业人员(含操作人员、现场管理人员)以及因施工现场施工受意外伤害的其他人员(以上简称为被保险人),还包括其它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与施工工程相关联的伤亡事故。投保人为工程项目或单位工程的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

六、开展建工意外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应具有中国保监会核准的专门用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建筑(设)工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条款》,指定一个专门机构负责办理建工意外险业务,并积极配合建设主管部门开展安全事故预防、施工安全教育和培训等工作。

七、保险公司应当为投保人提供安全服务。安全服务内容应当包括施工现场

风险评价、安全技术咨询、安全事故防范、人员培训、防灾防损设备配置、安全技术研究等,具体服务内容应在保险合同中约定。保险公司也可委托能够提供安全风险管理和事故预防的建筑安全服务中介组织提供相关服务。

八、建设单位应按照建设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的通知》(建标〔2003〕206号)的有关规定,将建工意外险费用列入工程造价。

九、投保人应在工程项目开工前办理投保手续。已在企业所在地参加工伤保险的施工企业人员,从事现场施工时仍须办理建工意外险。投保人应当将已办理保险的凭证及时交付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办理工程安全监督手续时,应当交验。

投保人不得将保险费用向被保险人摊派或变相摊派,并应在办理投保手续后,及时以张贴布告等形式将投保的有关信息告知被保险人。

十、投保人和保险公司应认真按照约定的保险合同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十一、保险责任期限自投保人已交付保险费的次日(或约定起保日)零时起,至施工合同规定的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止。提前竣工的工程保险责任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自行终止。因故延长工期的工程,投保人必须在保险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办理续保手续。

十二、建工意外险实行不记名和不计人数的方式,以工程项目或单位工程为保险单元,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及其他各类建设工程均以合同总造价为保险费计算基础。保险费率原则上应按下表确定:

保 险 费 率(金额)

工程造价在2亿元以下

按照工程造价的1‰收取保险费

工程造价在2亿元以上

按照工程造价的0.8‰收取保险费

保费不足500元

按照500元收取

在不影响赔付和安全服务的前提下,根据工程规模、类型、工程项目风险程度和施工现场环境等因素,保险费率可以实行差别费率,具体由投保人与保险公司协商约定。

十三、鼓励实行浮动费率。浮动费率与投保人安全生产业绩、安全生产管理状况等因素挂钩,具体由投保人与保险公司协商约定。

凡当年度投保人获得市级及以上安全标准化样板工地称号的,在下一年度承接工程项目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时,保险费费率在原基础上可以下浮0.1‰—0.2‰。

凡当年度投保人因安全管理原因曾被市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或暂停参与政府投资工程投标的,在下一年度承接工程项目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时,保险费费率在原基础上可以上浮0.1‰—0.2‰。

十四、被保险人因意外事故死亡,每人赔付额不少于15万元。因意外事故或工伤事故致残的,按照下列标准赔付:一级10万元;二级9万元;三级8万元;四级7万元;五级6万元;六级5万元;七级4万元;八级3万元;九级2万元;十级1万元。

伤残等级标准划分按照《职工工伤与职业病伤残程度鉴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6180-1996)的规定执行。

意外伤害医疗保险金额(含被保险人多次受伤累计)不高于3万元。

十五、被保险人一次受伤造成多处伤残,按所核定的最高伤残等级标准进行赔付,不累计。在保险期内,被保险人多次受伤,每次均按鉴定的伤残等级标准进行赔付,累计赔付不超过10万元。

十六、发生建筑意外伤害事故后,投保人应迅速报告保险公司,并根据保险

合同约定的索赔要求,提供有关的证明文件,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保险公司索赔。有关的证明文件和材料一般包括:

(一)书面申请索赔报告;

(二)保险单及保险收据复印件;

(三)被保险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和用人单位出具的被保险人的人事证明或劳动关系凭证;

(四)县级以上医院或抢救治疗医院出具的医疗费用凭证,若被保险人死亡应提供医院或公安部门出具的死亡证明,若被保险人伤残应提供劳动部门出具的伤残证明;

(五)申请治疗赔偿,应提供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附有检查报告的医院诊断证明、病历卡、医药费发票及用药清单;

(六)受益人户籍证明或身份证明;

(七)其他特殊情况所需提供的材料。

十七、保险公司在收到索赔申请和相关材料后,经审核确认,在10个工作日内一次赔偿结案,并报相应工程安全监督机构备案。

十八、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安全监督机构要加强对实施建工意外险的监督管理,把在建工程项目开工前是否办理建工意外险作为审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的一项重要内容,不得给未经备案的保险公司投保的工程项目办理工程安全监督注册手续。

十九、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了解掌握施工企业投保情况和保险公司开展建工意外险业务的情况。各保险公司应当在每年一月底前将上年度建筑工程办理投保、理赔情况汇总报市建委。各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

督总站发现保险公司有违法违规操作、不及时按合同赔偿或给付保险金、不能按照承诺提供安全服务等行为时,应及时向市建委反映情况。

二十、发现保险公司存在违反本办法的行为时,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要求其改正,并作为不良行为进行记录。拒不改正的,市建委将终止该保险公司备案,并将其不良行为抄告保险监督管理部门查处,还将通过有关媒体向社会曝光。

二十一、施工企业未依法办理建工意外险的,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全市通报批评,并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十二、市建委和各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均应设置专门电话接受举报,凡被保险人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企业和工程项目负责人隐瞒不报、不索赔的,将依法查处。市建委投诉举报电话:87012398。

十三、萧山区、余杭区及各县(市)可参照执行。

十四、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篇2:杭政办函【2006】163号_关于杭州市建筑施工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应急征用补偿办法的通知

杭政办函〔2010〕163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市财政局、市法制办拟订的《杭州市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征用补偿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实施。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五月十三日

杭州市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征用补偿办法

(市财政局

市法制办

二○一○年四月七日)

为规范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征用补偿工作,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杭州市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征用实施办法》(市政府令第255号)的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一、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征用补偿工作,适用本办法。

二、补偿范围

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依法征用单位或个人的物资、场所,对被征用单位(行政事业单位除外)或个人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或发生的直接费用给予相应补偿的,适用本办法。对行政事业单位造成的财产损失或发生的费用通过财政预算渠道解决,不适用本办法。

三、补偿原则

(一)合理补偿原则。补偿金额或价值应与被征用财产的实际价值,或与被征用单位、个人的实际财产损失、费用开支等相当。

(二)补偿直接损失原则。补偿与应急征用有直接因果关系的财产损失或费用开支。

(三)补偿物质损失原则。补偿财产损失或费用开支,不包括非物质层面的损失。

(四)补偿实际损失原则。补偿已经发生的实际损失或费用开支。

四、补偿形式

应急征用补偿形式包括现金补偿、实物补偿或其他形式的行政性补偿。具体补偿方式由征用实施单位与被征用单位或个人协商确认。不同的补偿形式,其补偿价值应相当。

五、补偿标准

(一)使用被征用物资造成其折旧的,按照相关折旧规定给付相应的补偿金。

有固定资产账目、进行规范财务核算的资产,按符合会计准则的折旧标准和实际征用期限计算折旧金额,并予以补偿。

无账可查的资产,参照同类资产市场价值和折旧标准计算折旧。

无法明确其折旧情况的资产,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评估确定其折旧情况。

被征用物资有市场租赁价格的,可参照市场租赁价格给予相应补偿。

(二)被征用物资、场所毁损的,能够恢复原状的恢复原状;不能恢复原状的,按照毁损程度给付相应的补偿金。

毁损的物资、场所经维修能恢复使用功能的,按必要维修成本和费用进行补偿;无法恢复原使用功能的,按照市场重置价格综合成新率,并扣减处置收益后予以补偿。

已投保的财产,对保险赔偿后的不足部分进行补偿。

(三)被征用物资、场所灭失的,按照被征用时的市场价格给付相应的补偿金。

根据实际情况,依次从成本价(进货价)、出厂价(批发价)、政府采购价、市场零售平均价中确定市场价格。

原则上,被征用者为生产厂商、经销商、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分别按出厂价、进货价、批发价和市场零售平均价进行补偿。

已投保的财产,对保险赔偿后的不足部分进行补偿。

(四)被征用单位或个人提供操作和后勤保障人员的,按照实际工作时限补偿人员的工资、津贴等实际产生的费用。

补偿的工资、津贴标准按照被征用单位工资清单上的实际工资额计算;无工资清单的,按照本市该工种上年平均工资水平或在职职工上年平均工资水平计算。不足1日按1日计算。

操作和后勤保障人员属于财政预算安排经费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不予补偿,由被征用单位照常发放工资、津贴。

(五)征用物资、场所造成被征用单位或个人停产停业的,补偿停产停业期间必要的经常性费用开支。

经常性费用开支包括停产停业期间需支付的水、电、房租、人员工资等必要费用。

有规范会计账目的,按照账目记录的月度费用发生额和实际征用天数折算后予以补偿,不足1天按1天计算。

无明晰账目的,根据近3个月实际发生费用的单据计算平均月度费用,按实际征用天数进行折算后予以补偿,不足1天按1天计算。

(六)法律、法规对补偿标准另有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

(七)对积极配合应急征用工作,或确因征用造成额外损失的,经征用实施单位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可在上述标准或评估价值30%范围内,对被征用单位或个人予以额外补偿。

六、损失认定

征用实施单位应当对被征用物资、场所的财产损失或费用开支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并按照第五条补偿标准认定补偿金额,必要时可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

被征用单位或个人对补偿金额存在异议的,由征用实施单位委托双方认可的具备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征用实施单位按照评估结果实施补偿。被征用单位或个人对补偿金额仍存在异议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七、补偿程序

征用实施单位在征用物质或场所返还交接手续办理完毕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根据补偿标准或评估结果拟订补偿金额和补偿方案,向财政部门申请核拨征用补偿经费,并根据具体情况,提供下列相关资料原件或副本:

(一)应急征用决定书、应急征用清单;

(二)征用物资、场所毁损、灭失证明;

(三)征用实施单位作出的补偿决定书;

(四)计算补偿的标准和依据,有关账目和评估报告;

(五)财政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财政部门在10个工作日内对征用实施单位的拨款申请进行审核,对符合规定和标准的补偿资金及时予以拨付。征用实施单位在财政部门审核后的5个工作日内将补偿决定书送达被征用单位或个人,并实施补偿。情况复杂,难以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补偿的,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补偿时限可以延长至60日。被征用单位或个人提供相应账目和证明材料等资料的时间不计入补偿期限。因被征用单位或个人对补偿金额存在异议,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评估的,评估所需时间不计入补偿期限。

八、经费落实

应急征用补偿经费由市、区县(市)人民政府按照财政管理体制分级负担、分级管理。

市本级应急征用补偿经费在市长预备费中列支,各区、县(市)也应在预算中设立相应预备金。

上一篇:后悔的眼泪六年级小学生作文下一篇:中学生作文梦忆月季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