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工中班教案

2024-04-25

泥工中班教案(通用12篇)

篇1:泥工中班教案

中班泥工活动教案:美味蛋糕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认识各种蛋糕的外形,了解不同形状的组合变化。

2.综合运用搓、团、压等技能来装饰蛋糕,锻炼幼儿的小肌肉。

3.幼儿间进行简单的合作,发挥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橡皮泥、蛋糕图片 活动过程:

1.欣赏讨论。

“小朋友,达达要过生日啦。请小朋友帮他做一个蛋糕。” 2.教师出示各种蛋糕的图片,请幼儿观察蛋糕的外形及装饰。

3.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想做一个什么样的蛋糕。

4.教师指导幼儿用揉、团、压的方法先完成蛋糕的第一层,请幼儿自由选择形状.5.幼儿自己用搓、压、团方法设计装饰蛋糕。

(瞧,我做的水果蛋糕(我要做一圈奶油,呵呵,好甜)(我做的可是有巧克力的蛋糕)

6.幼儿将自己的单层糕饼与同伴组合,做成多层蛋糕再做装饰。7.欣赏评价幼儿作品

篇2:泥工中班教案

教师示范讲解,注意要点:先选一种颜色的彩泥把它捏软,团成球,搓长做蜗牛的身体;再选另一种颜色的彩泥搓长,从一头开始卷,要卷得紧一点。

中班下学期泥工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捏、团、搓、卷等技能用橡皮泥做蜗牛。

2、感受泥工活动的乐趣。

3、激发孩子喜欢小动物、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橡皮泥、火柴若干;课件;背景音乐;背景桌面。

【活动过程】

1、看课件,引起幼儿兴趣

c

“小朋友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再出示蜗牛的壳,请幼儿接着猜,“我们接着往下看”

“我们看看到底是不是小蜗牛”最后出示完整的泥工蜗牛图片。

请幼儿说说小蜗牛长得什么样子的?

小蜗牛用什么材料做成?谁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2、示范讲解

教师示范讲解,注意要点:先选一种颜色的彩泥把它捏软,团成球,搓长做蜗牛的身体;再选另一种颜色的彩泥搓长,从一头开始卷,要卷得紧一点。在头上可以用火柴做小蜗牛的触角和眼睛。

3、渗透教育:小蜗牛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特别喜欢在晚上或下雨的时候出来玩,最怕太阳晒了,所以,小朋友在外面看见蜗牛时,能把它放在太阳底下跟它一起玩吗?对,我们要爱护小蜗牛。那这一只自己有些孤独,我们来帮他做一些小伙伴吧!

4、幼儿操作

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提醒小朋友橡皮泥、火柴不能吃,不能往地上扔,不和别人争抢彩泥;火柴头很尖不能对小朋友和自己的眼睛。

教师和孩子一起制作蜗牛,注意用口诀引导幼儿。

请幼儿帮做好的小蜗牛再做一个小伙伴,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鼓励。

5、游戏:蜗牛搬家设计一个桌面:蜗牛的温馨小家,请幼儿将做好的蜗牛搬到小家里来。

6、讲评幼儿作品

篇3:中班艺术教案:大家的脸(泥工)

执行教师:刘嘉琳 活动目标:

1、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习用泥工的方法捏出脸型和五官的基本特征。

2.捏出五官的正确位置。

活动准备:在日常生活中带领幼儿观察好朋友脸部特征。每人一根棒,各色彩泥

活动重点: 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习用泥工的方式捏出脸型和五官的基本特征。

活动难点:正确捏出五官的位置。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通过猜谜、看脸谱,激发幼儿的兴趣

(1)用猜谜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请你猜猜这是什么?

(2)出示脸谱并提问,请幼儿回忆五官的名称。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观察同伴的脸,了解五官的位置

(1)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好朋友的脸上有眼睛,还有什么?你好朋友的脸上是不是也有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和头发呢?(2)请幼儿看,说说同伴五官的位置。

(3)教师用儿歌小结:“圆圆的脸,大大的眼,小小鼻子在中间,耳朵在两边,头发不遮眼。”

2、师生共同探讨五官的正确捏法,引导幼儿以鼻子为中心捏出五官,鼓励幼儿大胆捏。

教师提问:“我们脸上有这么多器官,应先捏什么,再捏什么?” 教师示范五官的捏法

3、幼儿开始创作,教师进行指导,重点指导幼儿鼻子的位置,帮助幼儿完成最终的形态。

教师:小朋友可以为自己的老师,小伙伴还有班上的客人老师制作五官

4.欣赏作品,体验成功。请幼儿说说自己制作的作品是谁的脸,她的脸怎么样?

三、结束部分

篇4:泥工中班教案

活动设计思路:

秋天是萝卜丰收的季节,它的品种丰富多样,有长长的白萝卜,有桔黄色的胡萝卜,有圆圆的红萝卜,还有绿绿的水萝卜等。在这丰富的教育资源下,我们充分发挥让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的原则,将此活动吸纳到《秋天的菜篮》主题活动中,引导幼儿以泥工的形式来表现各种各样的萝卜。针对幼儿喜欢玩泥的特性,我设计本活动时,通过创设“萝卜娃娃一家”的情境,引导幼儿分组制作萝卜的一家,整个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活动过程中运用课件来展示萝卜娃娃一家的情景、各种不同的萝卜及制作萝卜的图示步骤等,引导幼儿在观察不同萝卜的基础上,学习看图示有步骤的制作大小粗细不同的萝卜,在富有变化的操作中让孩子们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幼儿学习的动力。

教学实施策略:

1、创设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

以“萝卜娃娃的一家”为主要情节展开活动,教师为孩子们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情境,让他们在这种情境中主动地去学习、探索、操作,以游戏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及多种教学方法。

活动开始部分采用以境激趣的方法,运用课件引出主人公萝卜娃娃果果,在他的介绍下带领幼儿观察各种不同的实物萝卜及其自己的一家,激发幼儿想要制作的欲望;基本部分采用观察分析法、尝试操作法和操作练习法,引导幼儿在观察分析图示的过程中记住制作萝卜的具体步骤,并能在制作过程中学会边看图示边进行制作,培养幼儿学习的有序性。结束部分采用点评唤趣法,引导幼儿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坚持性和趣味性,体验参与活动获得的成功感。

当然,以上只是我准备实施的教学策略。在组织活动过程中,我更要切实关注幼儿的表现,以观察定策略,以策略求实效,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活动,获取有益经验。

活动目标:

1、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习用团、搓、捏、拉等技能来制作萝卜。

2、根据萝卜的主要外形特征,制作大小、粗细不同的萝卜,并能保持作品干净、不混色。

3、有步骤地进行制作,体验制作“萝卜的一家”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有关创设情境和制作步骤的课件。

2、橡皮泥、泥工板、棉棒、展示盘。

活动重难点:

有步骤地制作大小、粗细不同的萝卜,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制作不同形状的萝卜。

活动过程:

1、以 “萝卜娃娃介绍我的一家”,导入课题,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创设“萝卜娃娃一家”的情境,在幼儿观察各种萝卜的基础上,萌发幼儿制作的欲望和兴趣。

2、教师引导幼儿看图示学习萝卜的制作方法。

1)引导幼儿观看课件,通过观察分析、尝试操作,学习按步骤制作萝卜。第一幅图片(制作萝卜身体的两步图示):

萝卜的身体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请一名幼儿试一试。

怎样可以让萝卜的身体变大或变细?引导幼儿探究萝卜的大小粗细与搓的力度大小之间的关系。

第二幅图片(制作叶子的三步图示):

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第二个和第三个图示的不同,重点讲解印叶纹的的方法:用棉棒轻轻地在叶子中间压印一次,然后分别在中间的叶纹两侧对称压印花纹。

第三幅图片(组合完整的萝卜):

萝卜的叶子和身体是怎样组合一起的?请一名幼儿试试。2)观察不同形状的萝卜范例,了解其制作方法。第四幅图片(不同的萝卜)

引导幼儿观察萝卜一家的不同,重点讲解制作圆形萝卜的方法:把橡皮泥团圆后,在圆球的下面用手指捏一捏,向外轻轻一拉,变出一个尖尖角。

3、幼儿看图示制作萝卜,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幼儿进行指导。1)介绍材料。

2)教师提出制作要求:请幼儿看图示制作。3)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选择合适的泥块制作大小、粗细不同的萝卜的一家;注意保持作品干净不混色。

4)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制作不同形状的萝卜。

4、引导幼儿展览、欣赏、评价作品。

1)围绕“你们做的萝卜的一家都有谁?它们有什么不同?你最喜欢哪一家的萝卜?”进行评价。

篇5:泥工鱼 中班

设计思路

鱼是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幼儿对鱼的外形特征的了解,泥工可以锻炼幼儿手指的灵活行,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活动目标

1.感受搓泥的乐趣

2.认识与的构成,外形特征 3.学会搓、捏、压等技能 活动准备

超轻黏土、辅助用具、透明盒子、鱼竿、鱼钩、鱼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小黑板:这里有很多独一无二的鱼,观察鱼,请小朋友为鱼取名字?(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教师先说了一个草莓鱼,让幼儿找是哪一条鱼?

幼儿说:彩虹鱼,飞鱼(能运用词语为鱼取名字)

二、中间 教师:这里有很多鱼卵,小朋友可以做自已独一无二的鱼。让幼儿亲手动手制作作品,用超轻黏土表现鱼的特征 教师来回知道并观察幼儿,重点针对幼儿表现鱼进行指导。3 教师把做完鱼的小朋友带到指定位置。4 教师给小朋友每人一个鱼缸,想想如何钓鱼。5 教师:可是我只有一个鱼钩,我们来为小鱼取名字,谁先取名字鱼就归谁。

三、结束

把小鱼放在桌子上。活动扩展

1.幼儿和教师一起用自已的作品布置环境。2.带回家与爸爸妈妈分享小鱼。3.幼儿和制作好的小鱼互动。

活动反思

缺:本活动以图片导入教师在活动前,可以发动幼儿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制作材料,缺乏科学性。

好:设计长短的鱼钩锻炼幼儿的大小肌肉。活动评价

篇6:中班泥工:乌龟爬爬

二、内容说明:

1.乌龟是孩子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一种动物,它圆圆的身体、憨憨的样子,十分易于孩子观察、体验、创作和观赏。本次活动定位于利用胶泥来表现乌龟的形象,主要采取了团压、搓揉、黏贴等泥工常用的方法来进行创作。

2.在活动的学习方式上,采取了好奇感知、乐中体验、观察探究、大胆创新等形式,都是通过幼儿的自我观察、体验、探索而完成最后作品的,这样的过程是孩子一次快乐感受、探索、发现的过程,也是潜移默化培养自己各方面能力的过程。

3.教学策略上主要采用了图片观察、方法探究、个别示范、自由创作、分享交流五步教学法。为活动创设出轻松、愉悦、自由、平等的氛围,更轻松的完成活动目的,幼儿们在玩中学,在快乐中体验和探索,很好的促进了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4.本次活动的重点为能用团压、搓揉、黏贴等方法制作出乌龟。难点为运用多种方式对乌龟背进行各种花纹的装饰。

三、活动目标:

1.在观察的基础上,能用团压、搓揉、黏贴等方法制作出乌龟。2.学习运用多种方式大胆装饰出各种花纹的乌龟。3.能充分想象、大胆创作,体验活动的乐趣。

四、活动建议:

1.教学变式:本次活动也可以采取创设游戏情景、教师出示范例、师幼共同尝试探索制作方法、教师小结幼儿想法、集体创作、作品评价和分享等几个环节来进行。

2.区角活动:引导幼儿发现和收集乌龟的图片和实物,投放到种植角或语言区与大家观察、分享、讨论。

3.家园共育:我们可以通过家园互动,发动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乌龟的知识、和父母一起饲养乌龟,加深幼儿对乌龟的认识和喜爱。

4.领域渗透:可结合科学活动,认识乌龟的特征和用途;结合语言活动学习有关乌龟的故事、儿歌;结合体育活动进行“乌龟爬爬”的游戏活动等。

五、参考教案:

(一)活动准备:

小乌龟图片一张、范例一个、步骤示范图、橡皮泥、泥工板。

(二)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小乌龟,欣赏各种不同姿势的乌龟,让幼儿了解小乌龟主要的外形特征。

提问:乌龟有几条腿?头上有什么?(有一对眼睛)乌龟的身体下面有什么?(四条腿)乌龟的身体上面有什么?(硬硬的壳)身体后面有什么?(一条小尾巴)

2.教师引导幼儿探讨用胶泥制作乌龟的方法

(1)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述自己制作乌龟的步骤:第一步?第二步呢?第三步呢?第四步呢?有没有遇到困难?

(2)教师在幼儿语言表述的基础上,进行制作步骤的示范及总结。

第一步:团搓出一个球形;

第二步:压成扁圆形做龟背,捏出几个圆点粘在龟背上; 第三步:搓出头部粘在龟背的前部; 第四步:捏出四肢粘在龟背的两边;

第五步:搓出一条又细又短的小尾巴粘在龟背的后面,一只小乌龟就做好了。

对遇到困难的幼儿,教师或其他幼儿可对其进行局部示范,帮助该幼儿解决问题。

3.参照制作步骤,幼儿独立完成乌龟的造型。

(1)教师重点指导幼儿两个部分:一是做龟背,二是乌龟的四肢的粘合。

(2)对于操作能力强的幼儿不仅在造型上要提出要求,还要让他们有意识地迁移已有的色彩经验,对乌龟背进行装饰。

4.分享和展示作品

(1)教师鼓励幼儿为小乌龟增添一些水草、石头装饰,并鼓励幼儿间互相讲述小乌龟的故事。

篇7:大班教案《泥工》

1、在观察的基础上,能用橡皮泥大设计并制作出乌龟。

2、学习运用工具大胆装饰出各种花纹的乌龟。

3、幼儿在活动中能充分想象、大胆创作。

活动准备:小乌龟图片一张、范例一个、橡皮泥、泥工板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小乌龟,欣赏各种不同姿势的乌龟,让幼儿了解小乌龟主要的外形特征。

2、提问:乌龟有几条腿?头上有什么?(有一对眼睛)乌龟的身体下面有什么?(四条腿)乌龟的身体上面有什么?(硬硬的壳)身体后面有什么?(一条小尾巴)

3、幼儿讨论小乌龟的做法,教师示范。

4、与小朋友一起讨论怎样制作装饰乌龟的壳。

幼儿讨论,教师示范(搓一个圆球贴上花纹,然后压扁些,再将下部凹进去。)

5、教师讲述乌龟壳和四条腿的连接。(把壳和头、尾巴、腿稍微用力地按上去。)

6、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7、指导要点:鼓励并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把头、尾巴、腿和乌龟壳连接起来。

8、评价,并展示幼儿作品。

教学反思:

篇8:大班泥工教案

教学目标:

一、教幼儿学会用橡皮泥捏小猪。

二、让幼儿在玩中学会念儿歌。教学准备:

一、橡皮泥,人手一份。

二、小猪图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

魔术变变变:教师出示面泥,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变魔术,一起来念口决:魔术魔术变变变!教师手藏身后,变出小猪,激发幼儿一试身手的兴趣。

二、幼儿学习做小猪

1、师请幼儿说一说小猪有哪些特点:大耳朵、小尾巴、爱睡觉、打呼噜

2、师教幼儿做小猪

A、从面泥妈妈身上分出一个面泥娃娃:(白色)边唱歌谣边做:123,321,小手搓,搓汤圆,汤圆搓得圆又圆。(留时间给幼儿,可以问:手心转呀转,团团团汤圆,我团的汤圆圆又圆,你团的汤圆圆不圆?

B、搓出汤圆以后,接着唱歌谣:123,321,变变变,变变变,汤圆变成圆鸡蛋。做出小猪的身子。

C、换面泥颜色继续边念歌边做两个小圆球,做出以后念:123,321,小蝌蚪,尾巴长,游啊游,找妈妈。做出一头尖的面泥,再接着唱:123,321,小青蛙,跳啊跳,扑通一下跳下水。把面泥按平,做出小猪的腿。

D、同上,做出小猪耳朵、嘴巴,眼睛。唱:123,321,小手搓,搓长条,搓出长条象薯条。搓出著条以后,接着唱:123,321,123,321,小青蛙,跳啊跳,扑通一下跳下水。把面泥按平做出。

三、幼儿展示作品,师和幼儿一起评价总结。

篇9:泥工教案-美味的汉堡

活动目标:

1、利用泥塑表现汉堡包的外形。

2、运用揉、搓、捏、按压等技能制作汉堡包,并进行组合造型。

3、感受玩泥的乐趣。

目标重点:幼儿创作汉堡皮的形状(空心压)。目标难点:学习进行泥塑组合。活动准备:纸粘土、步骤图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师:“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你们吃过汉堡包吗?” 师:哪位小朋友说一说,汉堡包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2、师:“你们知道汉堡包是怎么做出来的?

二、开始部分:

三、探索制作方法,激发幼儿的制作兴趣:

1、小朋友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制作汉堡皮,讲述制作的方法。教师出示汉堡,大家想想汉堡包有几层呢?都有哪些东西包在里面?

2、幼儿再次感受制作汉堡皮的方法。

3、教师重点演示双手团泥----汉堡皮。

(1)先将泥揉圆,在手心空心按压做汉堡皮。(重点演示空心)

(2)制作自己喜欢的口味汉堡,自选颜色做相对应的汉堡(生菜、奶酪、鸡块),一层一层叠起来(小朋友要从下到上一层一层的制作哦)。(4)最后将汉堡皮放在顶部,制作芝麻,汉堡完成。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结束部分:请幼儿讲述自己制作汉堡的味道。

五、活动延伸:

篇10:泥工活动(搓圆球)教案

教学对象:小班

授课老师:XX 协助老师:XXX、XX 日期:2013.12.17

活动目标:

1、通过运用胶泥搓出各种圆球,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像、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2.发展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和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加深上节课《圆》的认识。

3.激发孩子们对泥工活动的兴趣、通过孩子们搓、拧、揉、团泥的技能提升小肌肉的锻炼。

活动准备:各种球、胶泥、盘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老师出示各类球:乒乓球、汽排球、泡沫球

问:小朋友们你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乒乓球、汽排球、泡沫球)老师给予语言表扬鼓励!

2、传递球,学生感知。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胶泥来搓圆球。

二、活动过程:

1、孩子们自主搓圆球。老师分发胶泥:我们一人拿一块胶泥,自己搓一搓,看谁能把胶泥搓成圆球,我们比一比谁的手最巧,最能干!(老师语言表扬:“你真棒:”“你搓的小球真漂亮!”)

2、老师教幼儿搓圆球

老师展示自己搓好的小球:“看,老师搓的小球圆不圆?(圆)对,搓圆球可是有秘诀的,现在大家一起跟我做,相信小朋友们呆一会儿会比老师搓得更好”。

(1)、从胶泥妈妈身上分出一个面泥娃娃(2)、边唱歌谣边搓:“手心转呀转,搓搓搓圆球,我搓的圆球圆又圆,你搓的圆球圆不圆呢?让我来看一看”,老师反复引导孩子们边唱儿歌,边搓圆方法。

(3)孩子们基本完成,大声回答:“圆!”由此体验搓圆带来的成功体验。老师给予表扬鼓励!“你真棒:”“你搓的小球真漂亮(真圆)!

(4)提醒孩子们搓好一个圆就放到盘子里,比比谁搓得多,搓得圆

三、分享成果:

让孩子们自己展示自己的成果,说说自己搓的是什么?看一看盘里的哪个小球最漂亮,一共有几个大家一起来数一数。老师给予语言表扬鼓励。

活动延绅:这一个个的小球像什么呢?(乒乓球、葡萄牙、汤圆),把做好的小球可以做多种游戏,如:“分果果”“请客”也可以让孩子们把搓好的小球送去娃娃家扮一起扮家家。

以 下 是 精 减 型 教 案

泥工活动(搓圆球)教案

教学对象:小班

授课老师:XX 协助老师:XXXXXXX 日期:2013.12.17

活动目标:

1、通过运用胶泥搓出各种圆球,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像、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2.发展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和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加深上节课《圆》的认识。

3.激发孩子们对泥工活动的兴趣、通过孩子们搓、拧、揉、团泥的技能提升小肌肉的锻

活动准备:各种球、彩色胶泥、盘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老师出示各类球:乒乓球、汽排球、泡沫球

问:小朋友们你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乒乓球、汽排球、泡沫球)老师给予语言表扬鼓励!

2、传递球,学生感知。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胶泥来搓圆球。

二、活动过程:

1、孩子们自主搓圆球。老师分发胶泥,观察孩子们怎么样玩胶泥

2、老师指导孩子们正确的搓圆球的方法

3、分享成果:让孩子们自己展示自己的成果,说说自己搓的是什么?看一看盘里的哪个小球最漂亮,一共有几个大家一起来数一数。

自由选择活动:

1、可以把做好的小球做多种游戏,如:“分果果”“请客”也可以让孩子们把搓好的小球送去娃娃家一起扮家家。

篇11:蘑菇小班泥工的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用搓、团、粘接的方法做成蘑菇。

2、培养幼儿对泥工的兴趣。

3、发展幼儿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活动准备:

玩具小兔一只、泥制蘑菇一只、橡皮泥、泥工板。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出示玩具小兔)小朋友,你们看是谁来了?(小白兔)你们知道小白兔最喜欢吃什么吗?

2、(出示泥制蘑菇)我们知道小白兔最喜欢吃蘑菇,你们看,老师就为小白兔采了一只蘑菇,小朋友也来帮忙采蘑菇吧。

二、讲解示范。

1、小朋友看蘑菇的形状像什么?幼儿观察并自由议论(引导幼儿观察)。

2、蘑菇的形状像把小伞,有圆圆的伞顶,又粗又短的伞柄,蘑菇的顶稍尖一些,有的平一些,但中间都是凸出来的。

3、(教师示范并讲解)先把泥揉软,再把它搓成长条,分成两块,一稍在的做蘑菇的顶,一块稍小的做蘑菇的茎。把稍在的一块放在手掌内,两手合拢,来回转动泥团,使其逐渐形成圆形,然后放在泥工板上用手掌轻轻压扁,注意将四周的.边沿捏得薄一些,使中间凸出来象馒头状。取另一团稍小泥用手来回搓动,搓成短而粗的小圆棍形状后,再与蘑菇顶的下面中心处粘接起来,粘接的地方要用手指用力接牢,将上下两头都抹光滑,这样蘑菇就做好了。

三、幼儿操作。

1、分发材料,幼儿做蘑菇,教师巡回指导:

2、小朋友现在来做蘑菇。蘑菇要做得光滑,做得大些,提醒幼儿蘑菇的顶要做得象伞顶一样,中间要高,四周要低,在粘接处上下要接牢抹光。

3、提醒幼儿保持桌面、地面和衣服的整洁。

四、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表扬动手能力强、讲卫生的幼儿。

篇12:幼儿教案:泥工《毛毛虫》

活动名称:泥工《毛毛虫》 活动目标:

1、多种颜色的橡皮泥和吸管、牙签穿插,制作出吃饱的毛毛虫。

2、巩固对颜色和大小的认识。

2、毛毛虫没精打采,因为他肚子好饿好饿。

3、毛毛虫吃了各种颜色的食物,饱饱的胖胖的,好开心!

二、调动幼儿情感给毛毛虫制作好吃的,让他吃饱。

1、请每个幼儿找到一只毛毛虫。呜呜呜……谁在哭?(原来是毛毛虫)

他为什么哭啊?(他的肚子瘪瘪的,他好饿好饿。)

2、我们来给他做点好吃的吧?

3、桌上有什么?你会做什么?(黄色的梨、红色的枣、桔黄色的柿子……)

三、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1、揉球制作各种果实。

上一篇:抱怨,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慨人生哲理下一篇:低频信号在膏盐覆盖区成像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