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生圈幼儿泥工教案

2024-04-13

救生圈幼儿泥工教案(通用14篇)

篇1:救生圈幼儿泥工教案

中班教案《救生圈扔给谁》适用于中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启发好奇心,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增强责任感,通过熟悉小熊处理“救生圈扔给谁”这一问题,发展幼儿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批判性。教育幼儿乘船时不能吵闹,加强幼儿安全意识教育,培养自我保护能力,鼓励幼儿大胆创新,追求新颖和独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救生圈扔给谁》教案吧。

活动目标

通过熟悉小熊处理“救生圈扔给谁”这一问题,发展幼儿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批判性。教育幼儿乘船时不能吵闹,加强幼儿安全意识教育,培养自我保护能力。

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增强责任感。

鼓励幼儿大胆创新,追求新颖和独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小猪、小狗、小猫、小鸭、小鸡、小熊图片和两个救生圈及头饰各一。

2.实物投影机。

知识经验准备

1.了解会游泳的动物。

2.了解一些安全知识。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人法,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1.教师逐一出示各小动物图片(利用实物投影机),让幼儿认识小动物名称。

2.让幼儿边观看故事图片边听故事。(小动物们今天要乘船去哪里?它们发生了什么事?请小朋友们听故事)

提问: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坐上小船后,发生了什么事?

(二)教师再讲述一遍故事,让幼儿熟悉故事情节、角色及内容。

提问:小熊为什么把救生圈给了小猫和小鸡?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小熊不把救生圈抛给小鸭、小狗和小猪呢?你能再说出一些会游泳的动物吗?请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并说出会游泳的动物名称,如:大白鹅、乌龟、鳄鱼等。复习动物名称与特征。

(三)请幼儿扮演故事中角色,进行情境表演。要求幼儿学说一句话:

“快把救生圈给我吧!”也可以创造性地进行情境表演,说一句自己想说的话。

(四)鼓励大胆表演的幼儿。小结:教育幼儿乘船时不能吵闹,要注意安全。

(五)各领域渗透

1.社会:教育幼儿遇到困难互相帮助,动脑筋想办法。

2.科学: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各小动物的特征与名称。

(六)生活中渗透教育幼儿乘船、乘车时不能吵闹、乱跑,要注意安全。

(七)环境中渗透提供各种小动物图片,让幼儿找出会游泳的小动物,说出名称。

(八)家庭中渗透

1.要求家长向幼儿介绍一些会游泳的小动物,介绍其生活习性,丰富幼儿有关动物的知识。

2.教育幼儿注意安全,遇到问题善于思考,勇于想办法解决。

本文扩展阅读:救生圈是指水上救生设备的一种,通常由软木、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较小的轻型材料制成,外面包上帆布、塑料等。供游泳练习使用的救生圈也可以用橡胶制成,内充空气,也叫作橡皮圈。

篇2:救生圈幼儿泥工教案

活动名称:

救生圈

活动目标:

尝试用绘画或粘贴的方法装饰救生圈。

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各种粘贴材料、蜡笔、各色颜料。像救生圈形状的作画纸。

活动室布置:

收集各种款式的救生圈。

活动过程:

一、欣赏

夏天里,天气很热,有什么办法使自己凉快?(幼儿泛讲)

欣赏活动室四周的救生圈,引导幼儿观察这些救生圈上的各种图案花纹。

向幼儿介绍:夏天去游泳能使自己凉快,但不能一个人去游泳,必须在大人的带领下去,并要套好救生圈,游泳时也要文明游泳。

二、制作

1.出示做的救生圈,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2.讨论制作方法:

1)用蜡笔在救生圈上画上自己喜欢的花纹与图案。

2)找自己喜欢的手工纸,剪出各种形状进行粘贴。

3)用颜料粉刷救生圈的颜色。

三、请幼儿说说自己救生圈的价格

让幼儿根据救生圈上的花纹或者图案,进行封闭式数数,数出的总数就是救生圈的价格。找找价格最贵的是哪一只救生圈。

四、延伸

“动手角”里有许多的材料,明天我们还可以继续做出各种款式的救生圈来。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篇3:救生圈幼儿泥工教案

一、收集、整理废旧物品, 激发幼儿参与的欲望

幼儿期的孩子的认知带有具体行动性, 只有让孩子亲身参与废旧材料的收集、整理, 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参与的欲望。我们发动孩子和家长一起收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 从孩子喜爱的零食废旧用品, 如棒冰棍、果冻盒、牛奶盒、薯片筒等, 到每家每户必备的生活废旧物品, 如油壶、纽扣、毛线、纸箱等。孩子们收集来的废旧物品五花八门、品种繁多。为了便于幼儿创作, 我们在教室的角落放置了几个废旧纸箱, 并贴上了幼儿一看就能懂的标志, 让孩子们有序分类, 方便拿取。

“老师, 收集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好奇的孩子忍不住问。我故作神秘地说, “这些废旧材料都是宝, 我们要用它和创意泥做游戏。”我的话一下子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 他们纷纷想到泥工区去试一试。通过收集材料, 不仅让幼儿知道生活中的某些废旧物品可以再利用, 更有效地激发了孩子创作的欲望。

二、巧妙利用废旧物品, 多方位支持幼儿大胆创造

(1) 从废旧材料特性本身入手。在引导幼儿使用废旧材料创作前, 我尝试通过提问的方式, 先要让幼儿熟悉废旧材料的基本特性。在了解了废旧材料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点后, 他们的创作会变得更加丰富。如问孩子:“果冻盒像什么?”孩子们有的说像乌龟壳, 有的说像花蕊, 我接着又提出“乌龟壳上有什么?乌龟的头是什么样子的?花蕊上有什么?花瓣长在哪里?”等问题, 让幼儿根据废旧材料本身的特性入手, 结合泥塑的形式创造出各种生动有趣的泥塑形象。

(2) 从生活实际入手。我还注重从幼儿身边最熟悉、最简单的物体入手, 选择合适的泥塑活动内容, 引发幼儿的创作学习动机。如小班泥工活动利用废旧冰棍棒制作的“好吃的棒棒糖”“美味烤肠”, 中班泥工活动利用饮料瓶制作的“生日蛋糕”“美丽的花瓶”, 大班泥工活动利用废旧纸盒制作的“马路上的汽车”“我的家”等, 这些来源于幼儿生活实际的内容, 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创作欲望, 提升了活动的质量。

(3) 从技能递进入手。随着泥工活动的开展, 幼儿渐渐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泥塑技能。这时我又利用废旧材料, 在幼儿已有技能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 加深难度, 从而使活动更具挑战性。例如在小班“瓶子娃娃”泥塑活动时, 我发现幼儿对搓长条这个技能已经掌握得很好了, 但大部分幼儿只会用单调长条装饰废旧瓶子, 创作停滞不前。这时, 我适时出示利用长条盘成的爱心装饰瓶子, 孩子们立刻围了过来:“好漂亮的瓶子!”“上面的爱心怎么做的?”这时, 我再通过示范讲解帮助幼儿提升盘泥技能。从简单的圆形、爱心, 到复杂的花朵、小鱼, 孩子盘泥的技能不断地提升, 有效地支持了幼儿的大胆创作, 更使其收获了自信和成功感。

三、多途径展示废旧物品泥塑, 延续幼儿继续创作的热情

(1) 创设情境展示。在教室一角, 我们开辟了一个泥工展示区。利用大大的纸箱划分了一个个区域, 就像一个个小橱窗。我们常常将这些纸箱创设成不同的情境:如将孩子们做的小汽车布置成一条“热闹的马路”, 马路上有奔驰的小汽车、公交车、大卡车, 还有拉着手过马路老人、孩子, 马路边上到处都是茂密的大树、美丽的小花……而后, 我又组织幼儿讨论:我们的马路上还有什么?你还有什么东西想摆在展台上?孩子们会迫不及待地告诉老师:有红绿灯、有交警、还有斑马线、路灯……“那我们一起来做吧, 让我们的马路变得更加漂亮。”

(2) 班级环境展示。我们还将孩子们的环保泥工作品, 融入到班级环境中, 如用饮料瓶制成的泥工作品“瓶子娃娃”, 我们将它放在自然角培育各种种子。幼儿的一件件作品我们都把它布置到班级环境中, 让幼儿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3) 游戏区域展示。随着游戏的深入开展, 我经常将孩子的环保泥工作品投放在游戏区中, 在“娃娃家”投放了用废旧纸盘制作的泥工“蛋糕”, “爸爸”“妈妈”高兴地给“宝宝”过起了生日。在“小菜场”投放了用废旧吸管制作的泥工“蔬菜”“肉串”, 一下子吸引了大量的“顾客”。几次下来, 孩子们在创作泥塑时, 总是会念叨着要将作品放到游戏区中。孩子们投入地塑造着, 开心地游戏着。

篇4:小班幼儿的泥工作品

一、为幼儿创造机会,多观察、接触泥工作品

泥工在表现物体形象前离不开观察。泥工表现的是更接近实物的立体形象,教师不仅要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物体一个面的形象特征,而且需要引导幼儿对物体进行立体的观察,认识物体上下、左右、前后的形象特征。在观察水果时,我们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发展水平,先让幼儿看一看水果的外形特征——圆圆的、椭圆形的、扁圆形的等;接着再观察小的细节——有的有柄,有的水果上面还有小坑和小突起等。我们还带领孩子们观察蔬菜、玩具、动物、人物等,让幼儿认真观察、比较各类物体的异同,掌握其主要特征,为接下来的泥工活动做准备。我们还会根据幼儿特点,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孩子们常见的、较为简单易懂的民间艺术作品,如福娃、小放牛、大肚子弥勒佛等;还提供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的泥工作品让幼儿观察、欣赏。这些泥工作品惟妙惟肖,也让小班幼儿的观察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孩子们对泥工活动的兴趣越发浓厚,为我们开展泥工活动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让幼儿尝试动手制作,亲身感受泥工作品的美

当幼儿对泥工活动产生了较浓的兴趣后,我们尝试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泥工的活动。

首先为幼儿设计、选择他们熟悉和感兴趣的物体形象,而且要考虑到泥工表现的特点。泥工表现具有立体性特征,因而选择的物体形象要便于进行立体的表现,像熟悉的苹果、梨、香蕉等。小班幼儿手腕肌肉尚未发育完善,眼手不能协调一致,所以最初的活动只是让幼儿任意玩弄泥块,随意塑造一些简单的形体,或者借助一些拓印的小泥工玩具、模子来玩泥块。只要他们自己能够说出塑造的是什么物体,老师都要给予肯定。

我们在教幼儿玩泥块时,比较注意引导幼儿欣赏泥工样品。老师先捏制几个给幼儿看看,再安排幼儿进行玩泥活动,把泥块放到泥工板上,让幼儿任意摆弄,或者和教师一块儿搓成团。幼儿在玩泥活动中感受到泥是柔软的、可塑的,稍加团、搓,就可变成多种不同的形状。例如在“好吃的饼干”的活动中,幼儿对常见的饼干的外形特征有了较深的认识后,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各色橡皮泥以及牙签,还有一些圆形、方形、椭圆、星形形状的模型辅助工具。在幼儿的反复搓揉压平、模型切割下,一块块形态各异的“饼干”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有孩子很快发现,将两块形状相同颜色不同的“饼干”叠放在一起就可以变成“双味饼干”,有的孩子则开始尝试在两层“饼干”中间加上“奶油”、“巧克力”、“草莓酱”做成“夹心饼干”。我们活动之前不进行讲解示范,而是引导幼儿自己去尝试、去探索,只见马敖小朋友用牙签在饼干上点点戳戳,出现了一个个小坑点,他兴奋地说“老师我的饼干上有芝麻了”。然后他自豪地将饼干的另一面也撒上了“芝麻”,其他孩子也很快学会了。孩子们各自开动脑筋,在“饼干”上加上了“花生”、“瓜子”,一些“饼干”还被压制上各种花纹和小动物印画呢。

三、创设游戏情景,激发幼儿制作泥工作品的兴趣

角色游戏是我们班孩子特别喜欢的游戏:“乖乖厨房”来了许多客人,后厨的东西不够了,怎么办呢?我们引导大家用彩泥来加工制作,一会儿工夫,“汤圆”、“饼干”、“饺子”、“麻花”、“油条”、“面条”等就纷纷摆上桌来招待客人了。由于“厨房”里的“饭菜”是孩子们自己参与制作的,一下子吸引了一大批孩子争当小厨师。孩子们在游戏中表现得极其主动,情感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在多次的泥工游戏实践活动中,幼儿能较熟练地使用工具,也初步尝试了颜色搭配,玩泥工的技巧不断提高。

我们在活动区域中展示了孩子们不同颜色、不同造型、不同种类的泥工作品:苹果、香蕉、鸭梨、汤圆、馒头、麻花、油条、饼干、糖葫芦、毛毛虫、蜗牛、刺猬、飞机、汽车……孩子们一下子就被这些泥工作品吸引住了,纷纷自豪地向大家介绍哪个是自己的得意之作,还跃跃欲试地要表演自己其他的泥工技艺。

通过不断组织小班幼儿的泥工活动,班上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将继续围绕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不断挖掘泥工活动的价值,进一步拓展泥工活动的内容与范围,运用多种形式,使泥工活动更好地为我们孩子的发展服务。

篇5:救生圈幼儿泥工教案

一、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通过熟悉小熊处理“救生圈扔给谁”这一问题,发展幼儿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批判性。教育幼儿乘船时不能吵闹,加强幼儿安全意识教育,培养自我保护能力。

(二)情感目标

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增强责任感。

(三)人格目标

鼓励幼儿大胆创新,追求新颖和独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1.小猪、小狗、小猫、小鸭、小鸡、小熊图片和两个救生圈及头饰各一。

2.实物投影机。

(二)知识经验准备

1.了解会游泳的动物。

2.了解一些安全知识。

三、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人法,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1.教师逐一出示各小动物图片(利用实物投影机),让幼儿认识小动物名称。

2.让幼儿边观看故事图片边听故事。(小动物们今天要乘船去哪里?它们发生了什么事?请小朋友们听故事)

提问: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坐上小船后,发生了什么事?

(二)教师再讲述一遍故事,让幼儿熟悉故事情节、角色及内容。

提问:小熊为什么把救生圈给了小猫和小鸡?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小熊不把救生圈抛给小鸭、小狗和小猪呢?你能再说出一些会游泳的动物吗?请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并说出会

(说的话。

(安全。

游泳的动物名称,如:大白鹅、乌龟、鳄鱼等。复习动物名称与特征。三)请幼儿扮演故事中角色,进行情境表演。要求幼儿学说一句话: “快把救生圈给我吧!”也可以创造性地进行情境表演,说一句自己想四)鼓励大胆表演的幼儿。小结:教育幼儿乘船时不能吵闹,要注意

四、各领域渗透 .社会:教育幼儿遇到困难互相帮助,动脑筋想办法。

2.科学: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各小动物的特征与名称。

五、生活中渗透 教育幼儿乘船、乘车时不能吵闹、乱跑,要注意安全。

六、环境中渗透 提供各种小动物图片,让幼儿找出会游泳的小动物,说出名称。

七、家庭中渗透

1.要求家长向幼儿介绍一些会游泳的小动物,介绍其生活习性,丰富幼儿有关动物的知识。

2.教育幼儿注意安全,遇到问题善于思考,勇于想办法解决。

八、活动评价。(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篇6:幼儿园泥工章鱼教案

1.欣赏章鱼的图片,了解章鱼独特的身体外形结构。

2.能搓出粗细基本均匀的长条,尝试用搓、捏、连接等方法制作多腿的章鱼。

3.体验用彩泥制作小动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

挂图“淘气的章鱼”、欢快的音乐、彩泥、泥工工具。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讲述故事《小章鱼的秘密》(见“活动资源”),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指导语:小朋友,你们听完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

2.引导幼儿交流讨论自己对小章鱼的认识。

指导语:你认识小章鱼吗?在哪里见过?它的什么部位最特别?

(二)探索发现

1.出示挂图“淘气的章鱼”,引导幼儿再次感受小章鱼的外形特征。

指导要求: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小章鱼的腿和身体的外形。

指导语:小章鱼哪里最能吸引你?小章鱼有几条腿?它的身子和头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章鱼并不是鱼类,它们属于软体动物。章鱼有个与众不同的、椭圆形的身体,有八条长长的腿,弯弯曲曲地漂浮在水中,渔民们又把章鱼称为“八爪鱼”。

2.请幼儿欣赏章鱼作品,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指导语:猜一猜这些小章鱼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3.教师与幼儿共同探索、总结制作小章鱼的方法及步骤。

小结:先用彩泥搓出小章鱼椭圆形的身子,然后用彩泥搓成长条,平分成八段来充当章鱼的腿。注意先将章鱼的八条腿摆放好,再将椭圆的身体与腿相连,最后用制作好的小圆圈来充当它的眼睛和嘴,一个可爱的小章鱼就做好了。

4.师幼一起观察小章鱼的制作步骤图。

(三)创作表现

1.师幼一起制作可爱的小章鱼。

指导要点:先分别做出小章鱼的头、腿,再进行连接。如果彩泥的颜色够多,可建议幼儿选用不同颜色的彩泥捏章鱼的八条腿。

指导语: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动手做一只可爱的小章鱼吧!

2.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幼儿先搓出椭圆形,再搓出长条,将长条分为八段,摆放好,感觉满意后再进行连接、固定。

(四)欣赏评议

1.鼓励幼儿为自己的作品取名,并相互欣赏。

2.将幼儿制作好的“小章鱼”一同布置成“小章鱼展览”。

(五)结束活动

篇7:幼儿教案:泥工《毛毛虫》

活动名称:泥工《毛毛虫》 活动目标:

1、多种颜色的橡皮泥和吸管、牙签穿插,制作出吃饱的毛毛虫。

2、巩固对颜色和大小的认识。

2、毛毛虫没精打采,因为他肚子好饿好饿。

3、毛毛虫吃了各种颜色的食物,饱饱的胖胖的,好开心!

二、调动幼儿情感给毛毛虫制作好吃的,让他吃饱。

1、请每个幼儿找到一只毛毛虫。呜呜呜……谁在哭?(原来是毛毛虫)

他为什么哭啊?(他的肚子瘪瘪的,他好饿好饿。)

2、我们来给他做点好吃的吧?

3、桌上有什么?你会做什么?(黄色的梨、红色的枣、桔黄色的柿子……)

三、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1、揉球制作各种果实。

篇8:救生圈幼儿泥工教案

活动目标:

1油泥制作小兔,学习运用牙签连接小兔身体的各个部位。2通过讨论交流探索连接小兔身体各个部位有效的方法,并能选择适宜的辅助材料进行装饰,表现小兔的外形特征。活动准备:

绘画过小兔、泥、签、扣、蝶结、子等、师自制作品。活动过程:

一、幼儿欣赏教师自制作品,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1)欣赏教师作品,引发幼儿猜想。

(2)教师:你觉得还可以怎样制作?怎样做能让小兔显得更加可爱呢?

二、师生讨论如何运用油泥进行制作。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讨论泥工制作小兔的步骤及方法。(2)探索连接小兔身体各个部位的方法。(3)教师演示用牙签连接小兔身体的各个部位。

(4)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所提供的辅助装饰材料,鼓励幼儿想象并运用合理运用辅助材料进行装饰。

三、幼儿制作,教师观察并给予适当指导。

(1)教师请幼儿运用准备材料来制作一只可爱的小兔。(2)教师根据幼儿能力进行适当的指导鼓励幼儿尝试新的连接。(3)方法,并给予帮助指导。

(4)指导幼儿合理的运用辅助材料。

四、欣赏与评价。

篇9:救生圈幼儿泥工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玩泥的乐趣。

2、尝试运用团、搓、按、捏等技能制作喜欢的作品,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3、感受陶艺艺术的特征,加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5、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

黄泥、图片、泥工作品、牙签、珠子、竹签等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件好玩的东西,想送给大家,你们想要吗?

(出示黄泥并分泥)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泥巴可以怎么玩?幼儿演示,在玩泥的过程中提问:感觉泥巴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说出泥巴的特性)通过玩泥了解泥巴可塑性强,比较容易成形。

2、欣赏陶艺作品,引导幼儿学习制作方法

泥巴的用途可大了,它可以通过多种程序来制作成一些好看的陶艺作品,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种。(欣赏图片)

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泥工作品,小朋友们想看看吗?(出示第一组作品)这里全是特色小吃,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它是怎么做成的?然后请小朋友讲解观察到的制作过程,老师加以补充。(然后出示第二组作品)这里是动物之家,请小朋友们讨论一下这些小动物是怎么做成的?请代表讲解,教师补充。

3、交代要求,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小朋友们想不想也制作这样的泥工作品,下面请每个小朋友选择自己的位置,制作自己喜欢的作品。在制作的过程中有些工具很危险,容易扎到同伴。像:竹签,等,小朋友们用时要注意安全。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注意提醒幼儿:分泥要注意大小比例,连接时要稍用力,连接位置要正确,特别是小动物的胳膊与腿。

4、欣赏作品

老师请幼儿评价,谁的作品最漂亮。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愉悦了孩子的身心,让他们尝到了久违了的快乐,同时给我也带了启发和深思,使我看到了孩子的另一面,特别是发现了一些平时默默无闻的孩子却有着一双灵巧的手,有着一个爱幻想的大脑。通过本次活动,使我看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无邪的童心,这是平时课堂上难以发现的,这次活动给了孩子一个动手的机会,一个创造设计的空间,活动中孩子们勤于思考,乐于动手,敢于创造,不论作品的大小、样式,只要他们动手了,只要他们感到快乐了,就一定有收获。

篇10:救生圈幼儿泥工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喜欢泥工。

2、学会搓圆的技巧。

3、了解汤圆的吉祥的意义。活动重点:学会搓的技巧。活动难点:吃汤圆的意义。

二、活动准备 橡皮泥、泥工板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吃过汤圆吗?

2、还记得汤圆是什么形状吗?(圆圆的,小小的)

3、什么时候吃汤圆?为什么要吃汤圆?(一般是在元宵、冬至、春节吃,但是现在超市里天天都有,平时也可以吃。吃汤圆表示团团圆圆。)

(二)出示橡皮泥搓出来的汤圆

1、你们看这像汤圆吗?这是用橡皮泥搓的汤圆。

2、你们看里的汤圆是什么样的?它们的颜色是怎样的?

(三)示范搓汤圆的动作

1、讲解:先把橡皮泥放在泥工板上,搓出一下块放在手掌心,用另一个手掌盖在橡皮泥上,然后反复揉几下,一个小小的圆圆的汤圆就做好了。

2、现在你们空手跟老师做这个揉的动作。

(四)注意事项

篇11:救生圈幼儿泥工教案

一、活动内容:我和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泥工)

二、活动目的:指导幼儿运用捏出、贴压、衔接、插入的技能,使用简单的辅助材料,塑造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形象,进一步对老人的的敬爱之情。

三、活动准备:

1、设置背景图“我和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老人范例。

2、准备橡皮泥、垫板、小豆、牙签等。

四、活动过程观察及调整:

1、从昨天的话题谈话引题。

2、将范例摆放在桌面上,让幼儿仔细观察后说出制作方法。

3、教师演示老人的制作方法,重点强调分泥和老人头部的塑造法。

分泥:将泥对半分,其中一团塑头部,另一团再对半分塑头身和四肢。

4、幼儿塑造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篇12:救生圈幼儿泥工教案

【活动目标】

练习揉、团、捏的动作,体验美术创作的快乐。

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活动准备】

橡皮泥、小花瓶、长短不一的小树枝、泥工板、托盘。

【操作要点】

1、取一一小团彩泥,在泥工板上揉、捏成花状。

2、将泥团粘在树枝上。

3、依以上方法,让做好的小花和绿叶开满树枝。

4、清理剩余材料。

5、欣赏自己的作品,并摆放到展示台上。

【指导建议】

1、根据幼儿能力差异,可引导幼儿塑造出不同形状的花朵。

2、可选用废旧瓶子,由幼儿用彩绘及皱纹纸条等材料进行装饰。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篇13:救生圈幼儿泥工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讲故事,模仿动物之间的对话。

2.能根据小动物运动特点的不同推理故事内容。

3.乐意参加讲述活动,体验故事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鸡的游泳圈》挂图(见教具盒)。

◎《小鸡的游泳圈》游戏卡(见幼儿操作包)。

◆活动过程

☆ 导入教师引导幼儿谈论关于游泳的话题。

教师:夏天到了,小朋友游泳时需要什么用具?

小猫到海边钓鱼捡到一个游泳圈,会是谁的呢?

☆理解依次出示《小鸡的游泳圈》挂图,引导幼儿感知理解画面主要情节。

教师:小猫看见谁了?它会怎么对青蛙说?青蛙又会怎么回答?

小猫还看见谁了?它会怎么说?他们又会怎么回答?

小鸡在干什么?小鸡怎么会游泳的?

☆ 讲述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感知故事内容。

教师:这四幅图连起来讲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 师生结合挂图共同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模仿角色对话。

☆ 表演1.出示《小鸡的游泳圈》游戏卡,引导幼儿分角色表演故事。

教师:你喜欢故事里的什么小动物?

故事里说到哪只小动物,扮演这只小动物的小朋友出来表演?

2.请一组幼儿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合作表演故事。

◆活动建议:

《小鸡的游泳圈》故事内容简单、生动、有趣,以拟人的手法描述小猫在找游泳圈的主人过程中与不同小动物之间对话情景。本活动的重点是在看图讲述过程中,通过根据小动物运动特点的.不同推理故事内容。在此基础上模仿小动物之间的对话进行故事表演。

在看图讲述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提醒幼儿结合图片进行联想讲述,通过提问、追问、讨论、提供线索等方式帮助幼儿有序讲述,根据小动物运动特点的不同推理故事内容。

表演故事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根据故事中对小动物说话时所做的动作描述,进行动作表现。教师领诵故事旁白时,要注意使用极富感情色彩的语调串连情节,使幼儿表演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更增强了幼儿表演的兴趣。

◆资源包故事小鸡的游泳圈小猫去钓鱼,捡到一个游泳圈。“喂!这是谁的游泳圈?”它看见小青蛙问:“这是你的游泳圈吗?”“不是。”小青蛙“扑通”一声跳进水里。它看见小乌龟问:“这是你的游泳圈吗??”“不是。”小乌龟摇摇头爬向水里游起来。它看见小鸭子问:“小鸭子,这是你的游泳圈吗?”“不是。”小鸭子快活地扬起了一串串水花。这时,小鸡急急忙忙地跑来了。原来,游泳圈是它丢的。瞧,有了游泳圈,小鸡也会游泳了!

教学反思:

篇14:幼儿教师泥工技巧

泥工活动是幼儿手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具体形象性、可操作性、富有变化性等特点。泥工活动的开展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深受幼儿的喜爱,因为“玩泥”是孩子的天性,当孩子手中握住一团泥,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的轻松、愉快。泥工活动的开展即培养了幼儿的技能技巧,又提高了幼儿素质,同时还开发了幼儿的智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苏姆霍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充分说明,在泥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离不开幼儿的动手动脑。幼儿泥工教学在幼儿美术教育乃至整个幼儿教学中都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一、彩泥

1、彩泥是幼儿喜欢的一种手工材料,它色泽鲜艳,柔软易塑,价格便宜,可以作为幼儿捏玩的玩具,塑造浮雕、圆雕的作品,既锻炼了孩子的小手,又丰富了他们的审美体验。

2、彩泥制作的基本工具 剪刀、牙签等。

3、彩泥制作的基本技能

分泥:就是用目测的方法把手中的泥按照所塑造物体的需要,按比例分出大小不同的泥块。

切泥: 就是先把泥搓成条或压扁,用小竹片、小刀等工具把泥切成条、片、块等。

搓泥: 就是把泥放在手心,两手合拢,上下搓动,或是把泥放在泥板上,用手来回搓,可以搓成所需要的样子,如:搓成面条、麻花、萝卜等等。

团泥 :就是将泥块放在手心,两手合拢,手掌配合着不断旋转.揉成球体,可以制成糖葫芦、珠子、苹果等泥制品。

压扁: 就是把泥搓成的长条或团成的球状,放在手掌内,用两手掌拍压,或是把泥放在泥工板上压成扁形,可做烧饼、车轮等泥制品。

二、泥工课对孩子的影响

1、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专注力

孩子的天性爱玩,在手工课上孩子的兴趣很高。孩子的注意力就在老师的手指尖上,他们细心观察动植物,专注老师手的变化,注意观察作品的颜色。

2、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孩子的创造潜能如果我们不去挖掘就会慢慢的丧失。在手工制作过程中,他们眼中的植物、动物、人物、景物……与他们丰富的想象力相结合,从而他们会运用各种各样的想象创造出无穷无尽的作品。

3、提高孩子的耐心、自信心

孩子们都非常得聪明、机灵,但是他们做事都缺乏耐心,在手工课程中会把他们改变成为一个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孩子,对周围事物观察范围更广阔,手指灵活,大小脑同步共用,从而达到了心灵手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三、幼儿园泥工教学策略

(一)结合幼儿生活实际,确立适宜的教育目标

小班:以玩泥为主,感受泥的柔软性,体验泥工活动的快乐,培养兴趣;利用不同图案模具(小鱼、汽车、小花、苹果)制作,学习分泥、团圆(馒头、土豆、点心)、搓条(油条、黄瓜)、压扁(小饼)的技能;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塑造一些外形简单、容易表达的物体,发展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促进幼儿小肌肉的发展及手眼协调能力。

中班:启发幼儿自愿表达自己的欲望,使用简单的辅助材料,学习连接(蛇)、捏边(包子、饺子)、在整体上捏出小部分(小勺、大象鼻子、长颈鹿);塑造组合物体(我的家、龟兔赛跑),并会利用工具拍打制作物体,培养幼儿手的控制能力。

大班:激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创造物体,较熟练地使用工具及辅助材料,要求制作的作品更细致、光滑、牢固,形象生动,色彩鲜艳。

(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1.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在创作泥工作品前,先带幼儿到自然界和生活中去感受和体验,丰富他们的视觉,加深他们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同时提供各种不同的辅助材料,如实物、泥塑作品,各种果壳、贝壳、豆、牙签、羽毛、纽扣等小物品或废旧物品,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添加、装饰。这不仅能满足孩子的兴趣和表现需要,而且有利于他们在探索中独立地获得学习经验。

2.提供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宽松、和谐、自由的创作环境有利于幼儿创造能力及个性的发展。活动中注重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兴趣,重视每一个孩子的表现与创作,以平等、宽容、友善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幼儿,营造出一种宽松、愉快、和谐的精神环境。让孩子自由地表现、大胆地表达,从而获得自信,发展了乐学和探究的精神。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孩子的创作技能

1.利用游戏,激发活动兴趣。幼儿期是最富有创新精神的阶段,大胆、浪漫、无拘无束,可以随意联想、拟人、神话。比如:孩子随手拿来搓几下,搓出个圆球,他们就叫它是“篮球”;拉一下长,就成了一根红萝卜;把一块方泥切去几刀,又变成了一辆小汽车;“超市”里孩子们在忙碌地买卖……在这种“过家家”式的“泥巴游戏”中,孩子们兴趣浓厚,也不断创作出令人叫绝的作品。

2.联系实际,引发创作动机。幼儿由于年龄小及生活经验不足,所掌握的创造元素不够充足,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我们注重从幼儿身边最熟悉、最简单的物体人手,选择泥工活动内容,引发学习动机。如单个形体的辣椒、香蕉、黄瓜、玉米、飞机、金鱼、鸭、鹅、青蛙、公鸡等形象,无不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再如小班泥工活动“好吃的糖果”“香香的饼干”“美味烤肠”,中班泥工活动“我的家”“我爱的水果”,大班泥工活动“马路上的汽车”“生日蛋糕”等,这些来源于幼儿生活实际的内容,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创作欲望,提升了活动的质量。

3.结合主题,开展泥工活动。我们的泥工教育活动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与主题活动有机融合,相辅相成。如进行“车来了”次主题活动时,通过带幼儿看车、摸车、坐车、说车、画车、剪车等一系列活动,孩子们全面系统地了解了各种各样的车后,教师设计了泥工活动:捏车。孩子们通过压、搓、团等方法,很快做出了汽车的基本造型。有的孩子做了一辆大卡车,并用颜料将车头染成红色,车厢染成绿色,轮子染成黄色,漂亮的卡车出现在小朋友的面前,他们都兴奋不已。通过捏车,幼儿能熟练地使用辅助工具,初步知道颜色之间的协调搭配,泥工的技巧也在不断地提高。在制作过程中,幼儿始终兴趣盎然,乐滋滋地自我欣赏,兴致勃勃地向同伴炫耀,其乐无穷。

4.设置区域,渗透泥工活动。由于受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幼儿的创造潜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孩子的潜能,让他们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层次的自我发展,我们专门设置了泥工活动区。在区域里,教师根据主题及不同水平幼儿的需求,提供了成品、半成品,线类、瓶类、盖类、种子类、纽扣、颜料等大量材料,准备了刷子、刀子、铁丝等辅助工具。孩子们在活动区里自由操作,有的做、有的染、有的刻……拿做好的蔬果给娃娃家里的娃娃喂食,放到超市里自由交易,从而发展了幼儿的社会意识。区域泥工活动,打破了美术教学的单一模式,时间自由掌握,材料自主选择,充满了无限吸引力。

5.启发诱导,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幼儿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的经验是最深刻的,对幼儿的主动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活动中,我们改变了“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传统模式,鼓励幼儿自主尝试、探索。同时启发幼儿利用所掌握的美术技能,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着色、雕刻、组合等再创作。如幼儿给已成形的水果上色,制作五颜六色的水果拼盘;用泥条盘成花篮、花瓶等不同的物体形象;用刀刻的方法在已成形的物体上刻出自己喜欢的花纹、图案等。这样不但提高了幼儿泥工、绘画的技能,锻炼了大胆想象、创造的能力,同时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创造性劳动的愉悦,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上一篇:天可怜见成语下一篇:辽宁工大素质拓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