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2024-04-24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精选14篇)

篇1: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成都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学期评价登记表一(试行)

年级

班 姓名

学号

评定要点 序

号 评定要素 关键表现 第 学年上期 第 学年下期

评 互

评 评价小组 自

评 互

评 评价小组

道德品质 1 尊敬师长 对老师有礼貌,孝敬父母,尊重长辈

团结同学 关心帮助同学,与同学友好相处,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勤奋进取 明确学习目标。有进取心,勤学好问,敢于发言。

正直守信 真诚正直,恪守信用,考试不作弊。

关心集体 爱祖国爱家乡,爱护公物,珍视集体荣誉,维护集体利益,努力为班级和学校争光。

热爱劳动 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养成爱劳动的习惯,珍惜劳动成果,具有奉献精神。

公民素养 7 社会责任感 乐于助人,有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的愿望,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和社区服务活动。

自尊自信 追求进步,自强不息,敢为个人的行为负责,时常反省,有错即改,宽容忍耐,不躁不馁。

遵纪守法 遵守校内外规章制度、法规法纪,严于律已,主动完成学习任务,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安全环保 具有安全意识和环保常识,保护环境,珍惜生命,积极参加环保和安全自护活动。

学习能力 11 学习兴趣 喜欢学习,有好奇心,有求知欲,并努力克服学习中存在的困难。

学习方法 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用各种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形成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

计划与反思 能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善于在学习中总结与反思,善于听取他人意见,不断改进提高。

独立探究 能够独立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初步掌握探究的策略与方法。

评 定 要 点 序

号 评定要素 关键表现 第 学年上期 第学年下期

评 互

评 评价小组 自

评 互

评 评 价 小 组

交流与 合作 15 团队精神 乐于参加集体活动,能够为实现集体目标付出努力,能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沟通与分享 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尊重并理解他人。

运动与 健康 17 体质与健康 有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有强健的体魄,精力充沛,心理健康。

健康生活 方式 坚持锻炼身体,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无不良嗜好,不吸烟,不酗酒,讲究卫生。

审美与 表现 19 审美情趣 能感受、欣赏、珍惜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健康向上,情趣优雅。

艺术活动与表现 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能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和创作,富有创新。

上期综合素质评价得分

下期综合素质评价得分

探究实践与个人潜质(特长)表

第 学年上期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等级

综合评定小组组长签名

学生签名

第 学年下期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等级

综合评定小组组长签名

学生签名

说明:

1、评定内容采用定量分析,按“A、B、C、D”四个等级进行评定。

2、“探究实践与个人潜质”,根据学生实际定性分析,运用文字加以定性描述。

3、本表由各校评定小组于学期结束前认真评定填写并交由德育处或教导处保管,若该生中途转学或升入高一级学校即随该生档案进入就读学校。

篇2: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高考新政”出台,综合素质评价”又被提上了桌面。这本是一件好事,为何总让人感到无从下手?

“综合素质评价”不是今天才提出来,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综合素质评价就被提及。进入到21世纪以后,综合素质评价又在学校刮过一阵子风。又是10年过去,伴随高考新政出台,综合素质评价又被提了出来。

如何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横更在许多学校面前的难题。长期面对应试的要求已经导致众多学校失去了对“综合素质”的基本理解。不仅如此,整个社会都缺乏对“综合素质”的基本理解和共识。

学校回避综合素质评价的另一个深层次原因在于: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学校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却对学校进行单一评价。这样导致学校根本不敢大胆探索。因为:“不管怎么做,最后还是成绩说话”。

在“不管怎么做,最后还是成绩说话”的逻辑里,学校不愿意探索和研究。探索有可能犯错,但成绩是不允许犯错的。这样又要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让很多学校选择观望、等待。形成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更养成了学校的拿来主义:等他人做好了,领导推动了再说。虽然改革不一定会成绩下滑,但谁也不愿意拿自己的学校做实验。

要让学校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首先需要教育行政对学校进行“综合素质评价”,需要教育行政对学校评价进行“松绑”,从单一评价走向多元评价。

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应该从单一的教学成绩评价走向多元的办学成绩评价。多元办学成绩评价至少应该同时包含以下10项内容:

1.学生培养 2.教师团队培养 3.家校合作 4.教研成果 5.学校课程建设

6.学校常规管理 7.学校文化建设 8.学校品牌建设 9.管理团队培养 10.学校的成长性

“用评价督促学校发展”应该成为教育行政部门评价学校的基本原则。评价不是一刀切评出好的学校,或者曝光不好的学校,而是要通过评价标准的设立,让更多学校变得更好,只有拥有更多更好的学校,教育民生才会得到更好的解决。

进行学校评价时,将学校作为独立个体,以学校个体现状进行评价是相对客观、公正的。

一、评价学校的学生培养状况,首先应根据学校现有生源状况对学校进行评估,过程性和终结性的评估应指向“学校是否让学生全面发展”这样的目的,如果评估仅仅指向学生的学业成绩,就会导致各个学校之间进入生源抢夺大战,恶化教育生态。这是典型的“制度使人变坏”。

一所学校的意义不是把好生源、好师资聚集在一起取得好成绩。学校作为组织存在的意义是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取得最好的成长。

因此,评价学校的学生培养状况,要遵循“增幅”和“过程性”的原则,根据学校为学生培养所做的努力对学校进行评价,量化标准多元。

二、教师团队是教育事业的财富,学校让教师团队成长为教育的生力军是学校作为国家事业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教师团队的成长不应只重视学历提升、获奖多寡,更应重视教师实际教学能力的提升,理念的转变,教师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进行评价,应重点关注学校针对教师团队现状做了哪些培养工作,有何成效,对学生成长有何帮助等方面。

三、鼓励学校进行家校合作。每一所学校的家长群体构成都不同,学校的家校合作模式不能进行简单复制和移植。“家校合作共同育人”是探索的前提也是探索的方向和目标。教育行政部门应鼓励学校根据自身学校的情况进行多种模式的 2 探索,通过家校育人结果的呈现进行学校评估,而非简单使用是否有家长委员会,是否有家长课堂等单一量化标准。

四、鼓励学校开展自主教研。学校的教研就是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问题,每所学校都能主动解决学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学校就变成一个高效能的组织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自主教研的评价应该从“文山会海”走向“实效评价”,从看文件、听汇报走向开学看规划、期末看效果。学校自主教研的开展某,是学校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五、课程是学校工作的核心,立德树人的落实必须依靠学校课程实施。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课程建设的评估应从“开齐课程”的要求逐渐向“课程建设”过渡。鼓励学校进行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的探索。教育行政部门若无法对学校课程建设进行指导,只重视数量,就会使学校陷入疯狂开社团活动的误区中,延误学校课程建设的时机,导致学校课程看起来繁花似锦却无实效。另外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都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进行课程建设绝不仅仅是搞活动,而是要通过课程实现国家人才培养战略,这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课程建设进行评价的重要意义。

六、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常规管理的评价应从人、财、物的高效使用、资源的合理搭配等方面进行考察。早年进行的ISO9000认证将企业的管理方式引入学校无非也是想要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但企业标准未必适合学校环境,随后这项工作不了了之。其实学校管理并不复杂,所有管理的目的都是为师生服务,学校常规管理的流程和秩序是保证学校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

七、学校文化对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都会产生强烈影响。学校文化建设绝不仅仅停留在学校外显、硬件文化的建设上,这种“装修式”的文化建设见效快,易量化,可以说深受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喜爱。但是,这种“面子工程”的评价方式,本身对学校文化就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导致学校行为和文化走向一种敷衍和功利。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文化建设的评价应从学校的定位、立意、品位、育人功能等多方面进行评价,促使学校拥有健康的文化场。

八、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品牌建设的评价有助于学校对办学行为的规范和自 3 查自省。学校品牌建设是学校组织化特征的体现,也是学校走向良性发展的体现之一。学校品牌建设的评价指标是多元的,学校品牌的建设是学校文化逐渐固化、传承的过程,有助于学校保留良好传统,进行文化传承,同时也有助于督促学校与时俱进,加快自身调整的步伐。

九、学校管理团队的培养是学校持续发展实力的体现。梯队型管理团队的培养要破除“教而优则仕”的传统路子,大量挖掘有管理潜能、熟悉业务的新型管理者。管理团队的培养会提升学校办学和管理品质。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管理团队培养的评价应着重在梯队建设、技能提升、理念前沿,实效呈现等方面。将学校落后的管理局面通过管理队伍的打造进行改变。同时为本区域储存学校管理干部。

十、每所学校的校情不同,根基不同。学校评价如果放在同一起跑线难免有失公允,甚至会无形中增大校长、学校和教师的压力。同时,同一起跑线的评价方式会促使家长选择现有的优质学校而无视成长性高的学校,这是由不恰当人为评价带来的教育不均衡。许多现有优质学校的绝对教学质量并非优秀,仅仅因为其生源优于其他学校,在以成绩论成败的评价体系里,这些学校脱颖而出。但这就带来家长在学校选择时的误区,也给区域教育管理和发展带来难度。要改变此种现状、促使每所学校都能良性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就要针对学校的“成长性”进行评价和评估,针对“成长性”进行的学校评价能为学校带去公平竞争机会,激发学校寻求发展动力。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提出将教育改革推向了更深,评价学生的目的由“甄选符合单一标准的人”提升为“培养更优秀的人”,这是一种本质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更接近于“评价”的本质,但是在短时间内恐怕很难达成广泛的共识。

“评价”的变化会随之带来一系列的变化,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深刻理解“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这一改革带来的变化并主动适应这种变化,如果仅仅将评价的变化压给学校当作任务完成,这就与教育改革的初衷南辕北辙了。

篇3: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一、如何看待现在的中学生

现在的中学生, 他们大多出生在九十年代, 独生子女多, 家庭条件好。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多方面的影响, 学生的性格各异, 学习兴趣不一。有的家长比较重视学习, 从正面积极引导自己的孩子从德、智、体、美、劳各方面严格要求, 成绩突出, 进步很快。但有的事与愿违, 虽然家长很重视自己的孩子, 积极引导他们上进, 努力学习走近道。然而有的学生自制能力差, 不走正轨, 反而背着家长和一些不三不四的小青年混在一起, 把家长的叮嘱当作耳边风, 结果害了自己也害了家庭, 更害了社会。

二、看清形势奋发向上

现在各级政府特别重视我们教育教学工作, 从2007年起全国中小学生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 国家免除学杂费, 住宿生免住宿费。这一举措, 对那些学习优秀家庭又比较困难的学生是一个极大帮助。一部分学生, 因家庭困难而面临失学的现状得到改变。既然国家这么重视我们当代中学生,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应心怀感激之情, 吃苦耐劳、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学好现在所学的每一门基础课程, 将来才能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

三、正确评价每一位学生

现在我们学校有两类学生, 一种是:心怀大志、吃苦耐劳、勤奋努力、扎扎实实学好老师教的每一门课程的学生。他们成绩优秀, 顺利的从初中考入重点高中, 到高中以后又经过自己的主观努力, 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 可算是一帆风顺。毕业后去单位应聘有的很顶用, 有的则能力差, 即高分低能没有大出息。另一种是:他们现在学习目的不太明确, 态度不端正。虽然脑子很聪明但成绩不理想, 没有考入重点高中。但上高中后, 有的学生知道努力, 同样考入重点大学;另外有一部分人没进重点大学, 而是上了高职专科, 被人瞧不起;有的自己也看不起自己, 干脆不报专科, 放弃学业, 经商或在社会上游手好闲, 一无所获;而有的学生则不自暴自弃, 顺利上完三年专科学一技之长, 到工厂去应聘得到认可、得到重用、得到优厚待遇。

四、找准自己的位置努力拼搏

有的同学生活在条件比较优越的家庭里, 吃穿住都不愁。他们认为读书没什么用途。社会上有很多富翁, 许多都没有上过大学, 但他们的收入却比高级知识分子要高得多, 知识和收入不成正比。我认为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无论什么时候, 我们都不能忘本, 都要脚踏实地、努力学习、努力工作, 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努力拼搏, 不要看别人怎么做你就怎么做, 要有自己的主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也有自己的短处, 我们要扬长避短, 这样才能进步。不要一味追求金钱, 同时也要追求精神生活, 这样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

五、要全面考察每一位学生

实行素质教育, 每位学生各方面都要全面发展。不能只看学生的学习成绩, 其他方面也和学习同样重要。社会上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 有的学生虽然成绩好, 但其他方面素质差。如: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较差, 社会上不需要这样的人才。有的老师就喜欢学习好的同学, 处处偏爱他们, 而对学习差的学生则看成“眼中钉”, 犯点小错误也小题大做, 批评个没完。使这些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学生和老师产生对立面, 结果成绩越来越差, 耽误了不少学生, 这种教学方法是不可取的。我们教师, 要全面考察每一位学生, 无论学习怎样要同样对待, 对学困生教师要耐心指导、关系他们、爱护他们, 使他们鼓起勇气努力学习。

六、多表扬少批评

如今的学生独生子女多, 他们是家长的掌上明珠。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 多数学生比较任性, 不能容忍别人, 我行我素。老师说轻了不上心, 说重了又伤学生自尊, 所以现在教师的工作不好做。要努力找学生的闪光点, 尽量多表扬, 少批评, 使他们认识到老师是喜欢他们的。这样, 他们就能积极配合老师, 懂事、遵守纪律、积极完成老师交给的各项任务。同时, 引导他们发扬优点, 改正缺点, 一定能取得显著成效。

篇4: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中高考;学业水平测试

一、综合素质评价基本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高度关注学生教育问题,意识到国民素质的重要性,开始对学生综合素质问题予以关注。

(一)综合素质评价的内涵

综合素质是学生的道德品质、个性素养、身心健康、情感态度等重要核心素养的集合。综合素质评价是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全面呈现学生状态,以不同阶段学生成长所设定的综合素质的各项指标为评价依据,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系统的价值判断,促进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本质是个性发展评价,同时又是真实性、过程性评价、内部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是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它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人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关注学生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自学的能力。让学生发挥学习潜能,学会学习,终身发展。

第四,综合素质评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的发展。

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都要目标、导向和鼓励,评价要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

(二)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发展

20世纪以来,西方教育评价为现代教育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发展迅速,在我国却由于种种原因未得到发展,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以后,教育评价研究和实践才逐步地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在我国,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已经形成一定的体系和规模,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2014 年 9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 “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中明确提出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出“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首次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正式纳入考试招生制度框架内。2014年12 月 16 日,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规定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评价程序分为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材料使用五步。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一种评价方式,它与学业考试、中考、高考等外部评价互动、结合,共同构成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基本内容。

二、综合素质评价与学业水平考试和中高考的关系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教育评价体系中的核心和重要内容,同时又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的关键环节。

(一)与学业水平考试的关系

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合格毕业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教育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考核学生相关科目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

1.综合素质评价涵盖学业水平考试

通过列表对比发现,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涵盖了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八大学习领域。

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学习能力维度包括了对学生学习成绩测评,更侧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2.综合素质评价无法取代学业水平考试

综合素质评价主要采用质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无法准确地描述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所以统一组织的标准参照性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能更客观采集学生学习信息,监测学校教学的质量。

3.学业水平考试难以覆盖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道德素养维度很难在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下描述恰当,把学生道德素养归入学生的学业水平则的确不合时宜。

4.学业水平纸笔考试无法替代综合素质评价

纸笔考试不可能全面地判断学生是否达到所期望的教育目标,不能把学生的综合素质测量准确,特别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

(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中高考的关系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关系到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已经成为一项制度化的学生评价实践活动。关于综合素质评价争议焦点是否应该将综合素质评价纳人以中高考为核心的选拔系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背后观念的变革,综合素质评价提出的初衷在于倡导一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目标。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特征特性描述,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高考的结果是数字分数为高等学校选拔合适的新生,是以甄别和选拔为根本目的。

学生综合素质的状况缘于先天察赋与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后天教育环境的不足,会限制甚至阻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空间转化成现实的發展水平。专业化和公平是将综合素质评价与中高考挂钩的前提。中高考的选拔性体制则要求所有学生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遵循共同的框架和标准,综合素质评价指向的是个性化的评价模式。

参考文献:

[1]林珑..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考试2009(4):14.

[2]黄志红.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与构想[J].课程·教材·教法.2006.

篇5: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篇1

1、学习目的明确,有理想,善于发现提出问题,努力尝试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学习态度端正,能主动学习,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有目的的收集与整理使用信息,有独立学习与研究问题的潜力,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虚心请教。学习态度端正,认真完成作业,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目标明确,有理想,与同学能够完美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方法恰当,会从失败中找经验。

2、有适合自己的科学的锻炼方法,有科学的保健意识,身体状况,卫生习惯良好,能够承受务必的压力。每一天坚持锻炼,正确应对挫折坎坷。热爱运动,身体健康有科学的锻炼方法和务必的运动技能。热爱运动,身体健康,心态用心向上。

3、时光如梭,转眼即逝,当毕业在即,回首三年学习生活,历历在目:三年来,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注意摸索适合自己状况的学习方法,用心思维,分析解决问题潜力强,学习成绩优良。

4、有法律意识,公德意识,本人诚实守信,环境意识,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有爱心乐于帮忙他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群众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物维护公共设施和公共卫生的状况。乐于参加群众活动,能够为实现群众目标付出努力。品德优良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尊重并理解他人。品德优秀,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5、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完成规定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实验操作;能够结合所学不一样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潜力。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篇2

在本学期中我能尊敬各科老师,见到每位老师主动问好。爱护学校的公共财物、公共卫生,积极协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团结同学、能按时完成各项作业,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本学期中我想参评的是卫生之星和进步之星。在新的学期里,我要继续保持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改掉上课不专心、写字慢不认真的环习惯。努力争取在新学期里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在学习方面,我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严谨对待各课测验,从不作弊。语文课,刁老师说我上课专心了,比以前积极举手发言。课余时间,我能阅读大量有益的课外书籍。但有时上课,我还会走神,不能做到全神贯注听课。妈妈说,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品格和成绩。所以,在生活中,我正在努力改正丢三落四,做事没条理的坏习惯。

接下来的时间,我会全力冲刺,在每个考试课目中找出自已的薄弱环节,系统地进行复习,合理安排好时间,做好劳逸结合,以最佳状态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篇3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四年级就快结束了,在这一年里,我们都有着很大的变化,学校里六年级的哥哥姐姐们都毕业了,这几天,我总结了开学时,课到一半时和快考试时的想法,写了一个自我评价。

在学习中,我觉得语文学得还不错,挺轻松的,但是,数学和英语学得却不太好,我下不知道为什么,家里数学的东西有很多,而且,英语我还在外面学着呢!语文的东西呢?外面不但没有学,而且家里的资料除了薛老师让我们去查的和语文书上的东西以外,其他的几乎没有!可我学得最好就是语文,数学和英语都不太好。

这个学期我觉得比上个学期认真多了,做作业速度快,上课发言积极。还有,我现在丢三落四的毛病比上学期好多了,现在只是丢一些小东西,而且不经常丢。但是我还些小缺点,字写得很难看,但是我如果能再认真一点,我的字一会写得很好的。可是跟好的比,我还是不足挂齿的。但是我会努力,争取字写得超越那些人。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3篇】相关文章:

1.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范文

2.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范例

3.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

4.有关中学生综合素质自我评价

5.中学生综合素质的自我评价

6.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自我评价

7.学生综合素质自我评价

8.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自我评价

篇6:综合素质评价学生自我评价

如今回首,是对过去的审视和总结,亦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即将踏出校门的我,满心期待大千世界的挑战和磨练。深知性命相托的重要,从踏入学校门槛的那天起,在良师的精心指导下,自己奋力拼搏,自强不息,逐渐成为了一个能适应社会要求的大学生。现将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如下:

一、思想方面

我经过班级的初选,到系审核,再到院的批准,我成了xx学院美术系第12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中的一员,并经过学习与考核,成绩合格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我就由一个对我们党了解一点到了解了我们党的人。

二、生活方面

自从来到xx学院,我的生活充满了爱,充满了情。同学之间的情犹如亲情但更胜亲情,朋友之间的情犹如手足之情,湖xx学院事我都很是关心,就这样我爱上了xx师范学院的每个人,每件事物。同时独立自主的生活在我的美好的大学三年中也就这样成熟了起来,我也就体会到了大学独立自主的生活是我们进入社会的生活的根本。

三、学习方面

自我进xx学院的第一天起,我就没有忘记我来xx学院的目的——学好知识,学会做人。在xx学院,虽然我在有些方面得到了肯定,但我真正实现自我价值还需要更加努力,读到到老,学到老也就成了我最基本的思想。

四、工作方面

在寒暑假期实习中,我知道了事业的伟大和一个人的付出与成就。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得到了找工作比较难的启发,启发我要克服困难勇于直前。

而今我年轻有知识还有这一颗永远求真求实的心,我就能够去创造我的价值并去认真实现自我的价值,让我的生活充满生机,充满永恒的爱!

篇7:学生素质综合评价表自我评价

四年级的成绩还算可以,但是,只要我一疏忽大意,成绩就会掉下来,有时候,甚至会为一次的马失前蹄而独自在家里发起脾气。也就是四年级,我的脾气坏到了极致,整天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火。也不知为什么。

在本学期中,我能够在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与同学交往中有了好的变化,积极参加学校的任何活动。

但是,在学习态度上并不是很好,成绩忽高忽低很不稳定,做事马虎、粗心导致成绩与所学知识不踏实。

学习态度不认真,没有做到不懂就问,学习方法十分简单。不执着,容易放弃,对问题考虑不全面,不能够去深入研究。

篇8: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培养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

目前各高校也开始探索适当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在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层面有了新的变化, 由原来的单纯考虑成绩, 变为综合考虑德智体等方面。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为:

1. 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够全面, 过于粗放。

很多学校评价时, 简单地分为思想分和学习分。不能真正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团队合作、创新意识等。2.评价主体单一, 主要是辅导员老师和班主任等根据班级选票情况进行评价, 学生的人缘情况很大程度决定了评价的结果, 因而不能真实地反映同学的素质。3.综合素质评价的目标存在偏差:综合素质评价目前主要作用是给学生评定奖学金, 变成了一个给学生划分等级的工具, 因而不能真正发觉每个学生的特点, 给学生很好地指导, 为学生素质的发展提供指南。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原则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的目的是能够指导学生素质的发展, 同时能够真正反馈学校的教学情况。因而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

1. 一致性:

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而使得评价是有效的。2.全面性: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能够全方位的体现学生的进步和能力特点, 从思想、学习、能力、心理等多方面考察。3.多元性:综合素质评价的目标不是划分等级, 应该发现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个性, 体现出多元的特点, 可以采用模块化的方式。4.动态性:综合素质评价不仅是学生活动或成绩的表象的记录, 更应该能反映出学生性格、学习和创新能力、特长、兴趣等内在的特点, 从而能够指导学生的发展和职业选择。5.引导性:综合素质的考核评价, 不应该是简单的每年例行的考核, 更多地应该是能够反映出学生努力方向, 能够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 确实作为学生成长进步的参考和指南。6.可操作性: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一定能够方便地衡量, 有可行性。7.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所在的团队可以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往组织能力等。学生自己可以设定大学的目标。8.普遍和特殊相结合:评价可以分为统一标准和自身特点的特殊标准。统一标准用于奖项的评定。软性的标准用于学生个人的发展指导, 例如学生的性格、心理承受能力、团队意识等, 这样更能真实地评价同学, 帮助他们进步。

三、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培养, 有着紧密的联系。素质评价为素质培养提供了方向, 但是综合素质的实际培养过程是评价的根基, 因而各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并应遵循素质培养的原则:

1. 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主体性。

大学生大都处在青春期, 身体渐趋成熟, 能力提高, 有自己的独立意识和想法, 不希望被人束缚。同时很希望自己的做法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所以大学教育要发挥大学生自己的主体性, 给他们以鼓励, 发挥他们的潜力。2.更加注重实践性, 包括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 都能够把教育放到实践中。通过学生自身的体会, 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素质。3.更加细化地考察学生的能力, 目前学生的学习状况不能很好及时地得到反馈。教学过程中, 主要是知识的教授, 缺少必要的考核,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慢慢消退。学生团学活动环节, 学生的表现没有给予及时的回馈, 因而学生能力比较难提高。4.加强高校各部门共同的配合, 教务部门、学工部门、团学部门等共同合作, 共同协商。交流存在的问题, 共同解决学生的素质发展问题。

总体来讲, 我们高校目前由于在师资力量、科目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还没有跟上, 因而很难给学生细致的指导。师资比例太低, 并且教师的科研、教学各方面的压力较大, 在和学生的交流上不能投入较多的时间, 因而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指导。教学管理上比较机械, 学生的兴趣不能得到尊重, 学生想转换专业发展自己的兴趣受到阻碍。教学科目的设置有时远远落后于社会的需要。因而综合素质的评价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所以高校需要整体的思维, 加大教育的投入, 增加教师数量, 并且改变评价老师的指标, 管理上更以学生为本, 学生的综合素质才会有发展。

摘要: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和摇篮, 必须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从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入手, 分析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素质评价的现状, 指出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进而提出评价体系应遵循的原则。然后围绕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 进一步提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途径, 使大学生的评价体系和培养体系能够有机的结合, 对大学生能力发展有导航的作用, 真正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培养

参考文献

[1]陈文娟.大学生综合素质状况分析及评价研究[D].江苏大学高教硕士学位论文, 2010.

[2]陈海燕.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途径研究[D].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篇9:也谈学生素质综合评价

什么是素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素质有事物本来的性质,人的先天特点的含义;还有后天的素养,即平日的修养。而修养则是一种养成,表明着发展的状态与水平。

素质教育是指立志提高学生的发展水平,不断改变学生的发展状态的教育。小学的素质教育主要是基础教育,这一阶段,除了教给学生应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学生的发展状态、水平直接体现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成果。

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是学校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以学生的发展状态与水平为评价对象的教育评价活动,是对学生素质的各个方面,各个过程进行多渠道认证的教育评价活动。其综合性体现在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内容的全程性,还有评价渠道的多样化。

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人数比较多,学生发展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自制力较差,所以管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能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完成任务,各方面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我在专栏里设了争夺红星一栏,包括了学习、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使学生的各个方面都能随时得到评价,直到学期末才把学生的期末成绩和平时争夺红星得到的成绩综合起来,评选出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等,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达到了民主地对学生进行调控和激励的作用。

对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每次单元测验之后,B等级的同学得一颗红星,A等级的同学得二颗红星,不及格的同学扣红星,其他同学不得也不扣,这样一来学生就有一个努力的方向,离B等级近的同学努力向B等级努力,离A等级近的同学努力向A等级努力,A等级以上的同学还想向更高层次努力,学生经过得红星的过程每个人就都有了一个新的努力方向,每天的生字、日记也能使学生得到红星,不过前提必须是认真写,每得5个A便可以得到一颗红星,这样学生就会比较在乎每天的生字和日记,就会认真对待每篇生字和日记,去积累自己得A的个数。语、数作业也用同样的方法。这样整个评价过程体现了民主,使学生的主动性被积极地调动了起来,并且随时随地都能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劳动没有白付出,也使评价全程化、系统化。

对学生的品德也采取夺红星的方法进行评价,这个过程是学生主动使自己的思想品德完善的一个主动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老师对学生的品德评价就有了一定的依据。当然,这也不是唯一的一个办法,比如对班干部、小组长、科代表的评价就得等期末的时候请班内同学民主打分,看他们的工作态度是否认真负责,工作方式是否受同学欢迎。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人也一样,所以奖励红星也要动态进行,及时发现每个人的闪光点,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有闪光的一面,所以平时多注意抓学生的闪光点。

对于在班级内有特殊贡献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并发红星,比如在学校或县级部门组织的重大活动中获奖的同学,这样一来,既对学生自身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又对有特长的同学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使其得到良好的发展,当再有这类活动的时候,一些平时认为事不关己的同学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老师再不用为活动没有人参加而发愁了。

篇10: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使学校教育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和山东省、滨州市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素质教育推进的实际,特制定程坞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

一、评价内容

1.检测性学科评价(50%)。

按照教学计划规定所开设的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美术、音乐、体育、英语、信息技术等课程,根据学生各类作业的检查、各项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性检测、学期末的考试,以及学生的其他表现,实行等级制进行评价。

2.考查性学科(项目)评价(50%)。

(1)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内容以我们中国传统的艺术项目为主,有花样跳绳、转手绢、剪纸、球类、竹竿舞、丝网花、折纸、串珠等项目。学生们选修活动项目,学校效果评分为入门(D)、合格(C)、优秀(B)、特长(A)四级,学期末学生自主申报验收,成绩计入学生素质评价手册。

(2)地方课程:各门地方课程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校意见制定的评价方案,对学生进行过程性和阶段性评价。

(3)综合实践活动:依据每次活动效果评价结果分为四个等级:优秀(A)、良好(B)、及格(C)、不及格(D)。

(4)读书工程:依据各年级等级考评细则确定学生等级,特级、五级=A,四级=B,三级=C,二级、一级=D。

(5)成长记录袋评价:按成长记录册中设计的栏目,让学生定期认真填写,教师要写好综合性的鼓励性评语。评价结果一般分为三个等级:优秀(A)、良好(B)、一般(C)。

(6)参与各类竞赛活动:依据活动结果等次转化为A、B、C、D四级计入学生素质评价手册。

二、评价形式

1.检测性学科评价。

学生检测性学科评价按时间关系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终结性评价指学生在一学期或者一学年结束时开展的集中性评价。评价方式分为书面测试和非书面测试两种,书面测试和非书面测试都贯穿于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之中。

2.考查性学科(项目)评价。

学生考查性学科(项目)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班级评价、综合评价的形式。

(1)学生自评。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强调学生的反思品质,自评正是促进学生反思能力发展的最佳途径。通过自评,学生对照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表现、进步和努力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自我提醒、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和促进成长。

(2)学生互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即小组内的每一位同学都作为评价的主体,也是被评价的对象,通过互评,全面、真实地形成对被评价者的认识,看到他人眼中的自我,在评价他人的同时对自身也进行反思。

(3)班级评价。以班级为单位成立班级评价小组,班主任任组长。班主任和学生干部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在学习、活动、生活等过程中的了解和观察对全体同学进行等级评价。

三、评价结果的运用

在评价过程中,单项科目直接进行等级评定,综合评价时采取“等级——分数——等级”方式转换。其转换方法一般为:单项科目A、B、C、D等级分别转化成4、3、2、1分(重要科目提高分值);检测性学科和考查性学科评价结果最终分别按50分转化。综合评价时,把以上两项得分相加后再转化成等级:低年级90分以上为优秀(A),75分——89分为良好(B),60分——74分为及格(C),60分以下为不及格(D);高年级85分以上为优秀(A),75分——84分为良好(B),60分——74分为及格(C),60分以下为不及格(D)。

每学期、学年结束时学校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填写《学生素质报告手册》。《学生素质报告手册》放假时交给学生拿回家向家长或监护人报告,并由家长或监护人写上“家长的话”和签名,开学后学生把《手册》拿回学校交给班主任保管。

篇11: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板

总价性评价:

该生学习成绩优异,在高中阶段表现突出。在思想道德上能够尊敬师长、热爱同学;有较好的合作与交流能力,能与同学、老师进行良好的交流、合作;对待学习有良好的态度,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放弃;身体健康状况良好,能积极主动的参加各项体育锻炼;能在生活中及时的发现美、对美提出自己的适当见解,并通过一定形式加以表现; 在生活中遇到小>挫折时,能以乐观的心态积极应对,不放弃。

道德品质: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待人真诚热爱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利益,维护社会公德,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愿意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熟读法律知识,具有民主和法制观念,能运用法律维护他人和自身利益,明辨是非,坚持真理,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自己的学习。

公民素养:

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纪,抵制不良诱惑,无违法违纪行为,勇于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善于同不良行为作斗争,严于律己,积极上进,真诚待人,守信用,不作弊,尊敬师长,乐于助人,与同学友好相处,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或义工活动,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爱护公物,自觉维护社区、校园和教室等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

学习态度与能力:

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实行有效的学习计划,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善于在学习中总结与反思,吾日三省吾身,经常性的自我反省,寻找自己的不足听取他人意见时的态度诚恳、耐心,并能冷静分析、改善,有意识的进行总结。

教流与合作能力:

在与同学的合作交流中,相互尊重,相互信赖,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有虚心向他人学习请教的良好风尚,能在合作交流中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学会分享他人成功的喜悦,能够在合作交流中明确自己的责任,并履行自己承担的职责,具有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的态度与能力。

运动与健康:

自觉参加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积极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掌握测量运动负荷的常用方法,具有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在体育活动中尊重和关心他人,在体育活动中具有合作的意识和行为,精神状态开放、乐观、自信,遇到消极事件善于调节心境,做事敢于尝试,乐于迎接挑战,学习等行为有序有恒,能够自觉自控。

审美与表现:

篇12: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在德育方面,我们学了《思想政治与修养》,不仅了解了在大学的基本要求,更加懂得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拥护党的领导,深化自己对社会民生疾苦的认识,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新青年。

在智育方面,我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拥有无穷的乐趣,并积极的汲取自己能够学到的。在这里有德高望重,学富五车的老师,也有可敬可爱的同学,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极大开阔了我的眼界,更让我学到了很多无法接触的知识。在图书馆这个庞大的资料库中,我们可以在自己喜欢的书中任意挑选,这也是让人很幸福的一件事。

我的体育是弱项,在完成老师既定训练项目的同时,自己制定一个详细的体育运动报告也是很必要的一件事。在体育中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力,更可以在体育中收获宝贵的友情,这也是体育中我们更加珍视的。

篇13: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2006年与高中新课程改革同步进行的, 6年的实践取得了很多积极成果, 积累了不少经验, 但同时也存在着其他省市同样遇到的评价有效性差的难题。本文在简介浙江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和特点的同时, 分析影响综合素质有效评价的因素, 探索实现综合素质有效评价的关键途径。

一、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与特点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 (浙教基[2006]242号) , 浙江省是以高中学生成长记录为基础, 通过综合评语、课程修习与学业评价、项目测评等手段对普通高中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6年的实践表明, 浙江省的综合素质评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评价内容全面, 涵盖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发展情况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

(1) 综合评语:主要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质、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日常表现等方面进行定性描述, 也为后续教育提供参考。

(2) 课程修习与学业评价:主要如实记录学生高中课程的修习状况、所获得的学分、学业水平考试等第。

(3) 项目测评:主要对能够体现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的4个项目进行定量测评。各项目测评范围如下。

(1) 审美与艺术:高中艺术领域的课程修习情况测评;参与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与艺术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情况。

(2) 运动与健康:高中运动与健康领域的课程修习情况测评;体质健康监测;参与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有关体育类教育教学活动情况。

(3) 探究与实践:高中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的参与情况与结果评价。

(4) 劳动与技能:高中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学科中有关动手操作部分内容的测评;参与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与动手技能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情况。

2. 学生成长记录完备、详细, 并依托浙江省中小学电子学籍管理系统, 从技术上实现了全省统一管理

学校为每位学生建立了学生成长记录, 全程、全面记录学生在高中阶段各方面的成长状况。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成长记录内容

(1) 课程修习记录:主要记录学生在必修和选修课程中修习的模块名称、学时、模块测试成绩、学分。

(2) 综合实践活动记录:主要记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内容。研究性学习记录包括课题名称、成员组成、课题成果、本人在课题所承担的任务, 以及本人、他人及指导教师的评价。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记录包括服务 (实践) 内容、地点、时间及本人、他人及指导教师的评价。

(3) 素质发展记录: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基础性发展目标, 从品德与素养、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探究与实践、劳动与技能、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等维度, 以班级为单位, 真实、客观地收集和记录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情况, 如学生在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参与情况、获奖情况、活动评价等。

浙江省中小学电子学籍管理系统是浙江省实现中小学管理现代化的硬件基本建设之一。随着高中新课程的实施, 浙江省在此平台上又建立了普通高中学生成长记录系统。全省普通高中任课教师每学期直接在此全省联网的系统上记录学生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中修习的成绩、学分以及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获奖等各项情况。这样, 浙江省对高中学生的成长记录做到了全省统一管理。

3. 全省联网的高中学生成长记录系统与高校招生录取平台实现对接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的成长记录系统会自动生成考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并提供给高校招生录取平台。全国各高校招生人员在录取时不仅能看到考生的高考分数, 而且能看到考生的学业水平考试等第、综合评语、选课和获奖情况等信息。

4.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详尽, 评价标准清晰而准确

综合素质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 为了给新课程改革保驾护航, 浙江省教育行政部门着手制定了详细的《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 长约70多页, 几十万字, 涵盖综合素质评价所有范围, 对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探究与实践、劳动与技能中各项操作环节的评价标准都作了清晰、准确且严格的规定。

5. 综合素质评价的制度完备, 组织严谨, 培训到位

浙江省在全省各普通高中学校建立健全了综合素质评价的组织机构, 实施制度完备, 保障严谨有力, 职责分明。而且历时几年, 分期、分级的培训, 保证了综合素质评价的顺利、规范实施。

从上文可以看出, 尽管综合素质评价在实施中还可能存在教师记录工作量大、测评项目成绩等第合成烦琐、电子成长记录系统登录困难等问题, 但评价体系完备、操作细则严谨、教师培训充分、联网系统先进已成为浙江省综合素质评价的突出特点。

二、影响综合素质评价有效性的主要原因

浙江省一直是全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做得较好的省份, 制度设计完美精细, 实施严格。但即便如此, 普通高校目前在浙江省招生录取中仍基本不采用综合素质的质性评价内容。全国情况也是如此, 除个别省市的高校招生录取时, 至多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中的学业水平考试等第。这有两个原因。其一, 各校情况不同, 学生的成长记录及成绩无统一尺度。其二, 高校对学生质性评价的真实性无法判定。也就是说, 公平公正性难以落实。表现在教师综合评语参考价值不大, 学生在课题研究、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中不乏作假行为等。多年过去了, 新课程改革进入了深化与攻坚阶段, 而综合素质评价的瓶颈却迟迟不能突破, 甚至在一些学校, 综合素质评价处于空转状态, 究其原因,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被过分夸大

一些学校从本位主义出发, 在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假、大、空”现象, 形式主义现象比较严重, 综合素质也成了一个“筐”, 什么东西都往里装!有些学校课改初期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热情很高, 除了使用全省统一的电子成长记录系统以外, 还给每位学生准备了一本成长记录册, 大大小小的自评、互评、组评、班评一应俱全, 搞得学校教育好像一切都是为了评价, 学校就是监督和记录学生行为对错的场所。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学生追求“假大空”的行为, 个别家长甚至动用社会关系有意制造对自己孩子有利的标志性事件以获得综合素质评价的高等级, 使评价制度助长了学生人格的某些缺损。还有一些学校针对音乐、体育等测评项目进行考试专项训练, 导致“你考什么, 我学什么”“你评什么, 我教什么”。

众所周知, 智能评价必须在实际或类似实际的情境中才能真实有效, 而把一切纳入不断的考试及评级中, 制造一个无处不在的监督与被监督的时空的做法, 虽然在很有限的时空内可能会带来某些功利主义的好处, 但却要付出公民道德下降的代价。而且这看起来好像各种智能测评面面俱到, 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实际上则劳民伤财, 使学生优势智能不优, 劣势智能仍劣。其实, 非源于内驱力 (兴趣、爱好和信仰) 的任何外来评价的功能都是有限的, 人们不必对任何评价, 包括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盲目崇拜与迷信。

2. 综合素质评价陷于表面化和形式化

综合素质评价是为了防止“应试教育”盛行, 人们片面追求升学率从而导致学生诸多智能缺失而推进的。它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 针对传统智能理论的一元化弊端倡导“评价多元”, 针对以往智能理论的知识化倾向倡导“评价智能”。然而在实践中, 综合素质评价往往成了区别于传统纸笔考试的标签, 其功能仅是用来区别新课程改革与否的标志, 其内涵被理解得浮于形式和表面了。在社会上和教育界甚至把综合素质等同于“琴棋书画”者也大有人在。这种做法已经将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基础降格到了模仿和操作的层次, 是对多元智能理论的断章取义和在实践操作中的以偏概全。智能的本质和核心是思维, 教育中若只注重表面和形式化的东西而忽视和遗忘了思维, 就等于失去了假设和创造, 失去了个性和自我, 也就谈不上什么综合素质的发展了。

3. 综合素质评价在诚信缺失面前裹足不前

综合素质评价由于其多元性、动态性和发展性, 评价操作中必然存在着相对性与模糊性。原因有两个。其一, 过程性评价不易把握, 弄不好可能会使过程性评价演变为终结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变成甄别性评价。其二, 同一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之间, 乃至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的学生之间, 各方面素质及其发展情况并不一样, 倘若用同一刚性标准去衡量, 评定结果与实际情况就会产生较大的差异。因此, 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质性评价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将不可避免被大量采用。然而, 由于目前我国公民的信用体系未能有效构建, 诚信环境尚不理想, 而综合素质评价一旦与高校招生紧密挂钩, 有人担心, 一些中学会为了升学率而美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 学生、教师和家长也会为了短期利益而“各显神通”, 使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性受到质疑。浙江省在制定高校招生相关政策时也特别担心这一点而谨小慎微, 高校录取时也基本上不采用综合素质的质性评价部分。正因为大家普遍认同这个理由, 所以综合素质评价推进多年, 高考“一考定终身”仍是绝对主流, 综合素质评价在某种角度上说仅仅是评价改革的“装饰品”而已。

三、实现综合素质有效评价的关键途径

浙江省在近几年深化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 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 要使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能可信可用, 必须下定决心进一步深化改革, 攻坚克难, 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评价。以下3条则是最关键途径。

1. 下决心构建有效的社会诚信体系

在历史悠久的“关系本位社会”里, 建立起普遍的信任关系, 光靠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要求及教育监督是远远不够的, 何况影响综合素质评价真实性的根源很可能来自学校内外部的违规甚至腐败。因此, 需要通过法律来协调和规范各自的行为, 即综合素质的评价实施、中学学业成绩评定办法的制定、考试诚信体系的运行等, 这些必须依赖于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强制力, 有相应的约束机制作保证。如, 对综合素质评价中的综合评语部分, 法律法规可以要求写评语的教师签署诚信承诺, 一旦确认其在高校录取中有作假行为, 便永远被记入黑名单 (有高影响度的诚信档案) 中, 不得撤销。对严重弄虚作假的学生, 可以给予退学处理并记入学生的成长档案, 对学校的要求也应有严格的诚信约束。这在国外已司空见惯。如, 美国高校招生工作人员与中学的接触非常多, 如果中学提供的评价不实, 一旦被招生人员发现, 中学就会名誉扫地, 所获评价大打折扣, 同时背负违约的巨大成本。总之, 使违约者付出的成本大于违约的潜在收益, 就会使评价各方信守各自的承诺。

2. 提高学校综合素质评价的自主权

这几年浙江省和全国各地的实践都已经证明, 教育行政部门采取的制定统一的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与指标体系, 由学校按统一标准组织实施的做法是不现实的, 这违背了多元智能标准的多样性原则。虽说行政部门可以组织专家评定考核和调控, 但这些监控和指导都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笔者认为, 教育行政部门试图将面广量大的学校对数以百万、千万计的学生应承担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 是力不从心的。有鉴于此, 政府不如仅制定若干原则,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在成长记录电子档案中设置几条操作性强的控制线, 把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案制定及实施权直接下放到每个学校, 让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自行组织与实施评估, 政府只要评估各校实施方案的合理性, 建立各校评价实施的责任备查制度, 承认不同学校综合素质评价方法的差异性即可。这样政府就可能把管理的重点放在培育和维护有效的社会诚信体系上, 把注意力放在监督规则的制定和实施是否公正、是否公平上, 从而促使高校与中学基于长期的共同目标各尽其责, 尽快提升“自我洁净”能力, 让中学依靠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含金量”来维持长期的声誉, 最终使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性与有效性逐步得到提高, 并在此过程中反过来促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完善。

3. 简化评价过程, 侧重质性评价

综合素质是指多元智能, 我国高中课程中的八大学习领域涵盖了对学生各种智能的培养。笔者认为, 要建立精准的数学模型, 针对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设置众多的测量点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既无可能也无必要。若在过程性评价中无视学生各种智能成长的阶段性和非匀速性, 过多设置测评点, 刻意让学生每时每刻处于被动压抑的被考评之中, 必然会陷入“学习只是为了评价”的泥潭, 测量“准星”也将偏离预设“靶心”, 使测评效度、信度大打折扣, 势必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染上严重的功利主义的“顽疾”。况且, 学生综合素质呈现的复杂性, 必然会增加评价的艰巨性, 恰当的测量点的确定、多样的测量手段的选择, 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毫无疑问, 过程性评价相对于定量评价必然要费时费力。更重要的是, 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如何获得广大一线教师的坚定支持是改革能否成功的最关键因素之一。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政策时一定要考虑切实减轻教师的评价操作负担, 要掌握分寸, 慎选测评点, 不可面面俱到, 因为毕竟教师的工作重点在于课堂教学!因此, 鉴于我国已有高考制度,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也已正常建立, 综合素质评价没必要对学生的平时成绩锱铢必较, 应该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学业水平纸笔考试以外的质性评价上, 放在“勾勒”出被测评学生的主要特征、爱好特长、智能特色上。一方面, 要简化评价过程;另一方面要防止学生功利应对测评。例如, 加强综合评语的功能, 使之具备教师推荐信的作用。很多情况下, 模糊的不刻意的质性评价要比预设标志性事件的贴标签式的评价更客观、更合理。

浙江省6年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给后续的深化课程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这些实践与思考的基础上, 浙江省教育行政部门已组织力量广泛调研和反复论证, 并正着手研究改进全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电子平台。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效性必将有实质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14:浅议学生素质综合评价

关键词:激励性 多元化评价 评价语言的艺术化

随着新课程及我市教育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的育人观有了质的变化。特别是在对待学生的评价上,不再单一地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从“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出发,改变过去生硬、呆板、单一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素质综合评价,激发学生的潜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了有效的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上的巨大作用,但在具体实践中仍有不少问题存在。改革的步子迈了出去,可收到的效果却并不明显。新的评价机制在某些方面没有让教师、学生、家长体会到素质综合评价对学生发展的明显促进作用。下面,我结合《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粗浅地谈一点对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认识。

一、充分发挥激励性评价的作用

在《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的说明中,明确提出了“评语要采用‘描述法,要有激励性,使学生通过教师鼓励的话语找到自尊和自信。激励性评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对优秀现象的反馈信息的激励。如课堂中富有创意的见解与思考、在班级活动中学生的创新之举、学生中发生的好人好事、学生较之以前的点滴进步等等。教师应及时给予一定的肯定与鼓励,并以此激励学生继续努力,不断创新。

2.对“问题生”的激励。对问题生的激励教师要考虑如何还学生以自信,此种情况下,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激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欣赏的动作、一声赞扬的话语都是问题生发生“质变”的催化剂。如我们班有一位学生,每次美术教师上完课总要向我发牢骚,抱怨该生上课不动笔、不动手,非要等到教师恐吓他“你如果完不成这节课的任务,我就不让你下课”的时候才开始行动,最终的结果是他堂堂完不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我和美术教师沟通后,她尝试改变了方式,当这个学生有一点点成绩时就对他进行鼓励,当他完成了一件作品时要努力找寻其作品的优点并对之进行鼓励,渐渐地,这位学生的兴趣上来了,主动性也就随之而生了。

二、充分利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如果想要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学生,光靠教师是很难以做到的。除了师评和自评之外,教师应尤其注意组织学生间的互评。因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常常带有片面性,有时还会掺杂个人情感,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就克服了这些缺点,从而变得比较全面、公正。学生在互相评议的时候,能够实事求是、中肯地指出他人的优点、缺点,也很容易联想到自己,对自己实际上也是一个良好的教育。开展学生互评,由于评议的人同在一个班级,朝夕相处,就形成了互相约束、互相监督的局面。同时,学生在进行互评时,如果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赞扬,会因为自己的优点被同学肯定,自然更加倍地发扬优点,力争获得更大的进步。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好学生互评。

三、充分发挥家长在素质综合评价中的作用

家长参与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好处有很多,一方面可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的教育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协调教师与家长的行为,达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同时,还可以促进教师、家长、学生三方面的情感交流,优化育人环境。在进行素质综合评价时,教师可以为家长提供一定的教育要求做参照,让家长为孩子打分或者写出书面评价,把结果交给学校。

四、素质综合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学生评价的全面性。对学生进行素质综合评价,应着眼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整体表现,实施动态的、综合的、完整的、全面的评价。既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又要彰显学生的个性、特长及发展潜能;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又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既要注意学生发展中某一阶段的变化,更要注意对学生不断发展的全过程进行评价。

2.注意学生评价的民主性与差异性。在《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中,项目与指标的确立及评定,都是由教师、家长、同学、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合作进行的,因此,教师在组织素质评价时,一定要注意评价的公开化和民主化,确保评价公平合理。同时,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间存在的年龄层次、认知程度、发展水平及状态上的差异性,避免在评价时产生较大的偏差。

3.注意评价语言的艺术化。教师在进行评价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从实际出发、真诚可信。有些教师已经认识到了应改变过去那种命令式、指责式的评价,但是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尤其是在填写素质手册的“老师眼中的你”这一环节时,没有结合学生实际,而是选择一些华丽的辞藻和美文式的句子对学生进行评价,明显地存在着评价语和被评价人不是一体的现象,学生和家长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这是在说我吗?这是我的孩子吗?”其次,评价语言应委婉、含蓄,做到“慎表扬、多鼓励、少批评”,教师用鼓励性的语言积极发现学生的优秀之处,委婉地点出学生的不足,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其的关心与爱,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教”的作用。

总之,对学生素质进行综合评价,构架综合评价体系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研究。只有在评价工作中多反思、多交流,才能把综合评价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从而让评价成为学生不断进步、实现梦想的翅膀。

参考文献:

[1]浅谈学生相互评价之作用.(中国发展性评价网).

[2]浅谈农村小学学生素质综合评价,2009

[3]谢海红.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问题初探.新课程学习,2012(06)

上一篇:icu科主任先进事迹下一篇:初中环保作文 :倡导低碳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