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电梯安全评估导则

2024-04-29

在用电梯安全评估导则(共6篇)

篇1:在用电梯安全评估导则

关于建南高层小区电梯的安全评估申请

山西省特种设备监督检验研究院: 我公司建南高层住宅小区安装电梯7部,于2006年10月安装投入使用,电梯设备型号为沈阳东芝TOP-VR,类型为曳引式乘客电梯,设备注册代码为:***20003—***20009。电梯投入运行至今已10年有余,近期电梯故障频发,影响了业主正常出行,现申请对上述电梯予以评估。

太原诚信铁路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2016年8月16日

篇2:在用电梯安全评估导则

本导则为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和工作时间外的HSE自我评估提供指导和参考。2.范围 适用于各二、三级单位员工HSE自我评估工作的策划、实施、监督和检查。3.定义 员工HSE自我评估是指员工通过借助评估工具对工作过程中和工作时间外的HSE状态进行自我评估,以期发挥自主安全管理能力,并确保实现组织和个人安全绩效。4.管理要求 4.1.管理目标 为实现全体员工零伤害、零职业病和零环境事件的目标,倡导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每位员工通过开展每月HSE表现自评估,有助于实现以下目标: 遵守安全法规和程序要求。履行岗位安全职责,实现安全生产。提升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安全管理能力。保护个人和同事,避免受到伤害和事故威胁。发挥安全示范作用。

提升工作外的安全水平。鼓励所有员工积极的开展自我HSE评估,确保已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接受相关专项技能培训,发挥其自主安全管理能力。通过HSE自我评估,员工可充分了解和评价在自己的工作时间内或工作时间外,是否严格遵守并执行HSE相关规定,也便于主管领导及时了解员工的安全状态,采取进一步的改进措施。员工在HSE自我评估时,将工作外出现的HSE不符合记录下来,通过问题反馈和持续改进,可不断提高工作时间外的安全绩效,确保实现组织和个人安全绩效。员工通过每月开展HSE自我评估,可使工作和生活中保持一致的安全状态,使员工具有高度的归属感和真诚度,实现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员工将达到的安全水平取决于其展示其愿望的行动。员工在HSE自我评估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关键问题,可及时向主管领导或专业HSE人员寻求帮助。4.2.员工HSE自我评估至少包括(不限于)以下内容: 工作危害与个人防护 培训与授权 安全参与 岗位安全 工作外安全

4.2.1.工作危害与个人防护。员工根据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选择使用的PPE,各部门助理须统计本部门员工个人安全防护装备需求,及时报PPE发放部门统一配备。4.2.2.HSE培训与授权。员工根据工作中可能涉及到的工作内容,选择参加相应的专项授权培训,经考核合格后获得相应的作业许可帽贴,方可进入现场。其中,急救培训邀请威海市红十字会专业讲师授课,课程包括心肺复苏、心脏起搏、外伤急救等内容,每年组织一次,建议全员参加。4.2.3.安全参与。员工每月定期从HELP卡、领先指标卡、安全会议、施工交底、安全检查、安全培训等方面评估参与HSE 管理的情况,不断提高个人的安全参与度和安全意识,推动建立项目良好的安全文化。4.2.4.岗位安全。员工通过评估本月主要的岗位工作任务,充分识别本岗位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消除风险,确保安全。4.2.5.工作外安全。员工从交通安全、用电安全、防火、体力操作、其他等方面评估在工作外存在的各类HSE不符合,工作外的安全和工作内的安全同样重要。5.实施要求

5.1.梳理、落实员工HSE自我评估管理要求 5.1.1.各部门经理/负责人作为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对本部门员工的HSE自我评估进行落实和给出检查指导意见,关注员工的安全状态。5.1.2.各单位应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员工HSE自我评估模板,确保具有可操作性。5.1.3.每位员工每月应开展一次HSE自我评估,各部门负责汇总收集本部门员工的HSE自我评估表,交由部门主管领导审阅,提出指导意见;各部门经理/负责人每月将HSE自我评估表提交公司/项目部主管领导审核。5.1.4.各部门经理/负责人及部门员工的HSE自我评估应于每月最后一天前完成,各部门应将本部门人员的HSE自我评估情况反馈给员工HSE自我评估管理部门/HSE部。5.1.5.各部门经理/负责人应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安全会议,通报本部门员工HSE自我评估开展情况,并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和改进建议。5.2.监督检查 5.2.1.各部门应对内部员工HSE自我评估执行情况每月进行检查,对未执行或执行不到位的人员进行督促和通报。5.2.2.员工HSE自我评估管理部门/HSE部跟踪、监督各部

门人员按时开展每月HSE自我评估,及时向全员发布自我评估开展情况,确保全员参与。6.附录 6.1.员工HSE自我评估模板(示例)

附录1 员工HSE自我评估模板(示例)正面

篇3:在用电梯安全评估导则

1 在用消防电梯使用现状分析

笔者调查某市区二十多幢高层建筑, 发现:

(1) 部分消防电梯井道未按规范要求进行独自设置, 与普通客梯合用。

(2) 部分消防电梯运行的电源不可靠, 没有设置必要的应急电源。

(3) 部分消防电梯轿厢的尺寸不符合规范要求, 电梯额定载重量小于800kg。

(4) 部分消防电梯的桥厢内未设置专用对讲电话。

(5) 部分消防电梯未在首层设置消防员专用的开关, 或者消防员专用的开关被封堵, 或者消防员专用的开关回路短接。

(6) 二十多幢大楼的消防电梯井道都可能进水。

(7) 部分大楼干脆不设消防电梯。

(8) 部分大楼消防电梯井底没有设排水设施。

(9) 部分大楼消防电梯层门处地坪不平, 而地面向井道方向倾斜。

(10) 有的大楼消防电梯前室的防火门被损坏。

(11)大部分大楼消防电梯前室里面都有消火栓。

调查情况说明, 被调查的大楼存在着安全隐患。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很多, 有标准的原因, 也有技术原因、更有设计、施工、管理方面的问题。任何环节的疏漏、脱节, 都可能影响消防电梯的可靠使用。

合肥市引进最高消防云梯车有效高度是78米, 约26层楼高。一般的城市消防云梯多为53米高度, 约18层楼高, 如果火灾发生超过这个高度, 遇火灾只能望火兴叹。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 近两年城市数百米的超高层建筑逐渐增多, 这些摩天大楼建筑面积达到几百万平方米, 可同时供数万人居住。在如此超大规模的建筑内, 紧急情况下要想通过楼梯将所有人员疏散出去, 至少要几个小时的时间。更何况发生火灾时, 现场存在各种不利因素都可能对疏散造成影响;残疾人和伤员, 以及行动迟缓的老人、儿童, 进入楼梯间的烟气, 以及地面上汇集的大量消防用水在人群中产生恐慌等等, 都可能减缓人们的疏散速度。消防队员通过楼梯进行灭火救援能力有限。有测试表明, 消防队员着战斗服、战斗靴, 手提两盘水带及水枪一支, 攀登楼梯的情况是:攀登上八层, 平均有25%的队员不能坚持正常的灭火战斗;攀登上九层, 平均有45%的队员不能坚持正常的灭火战斗;徒步攀登上十一层的队员, 大部分不能坚持正常的灭火战斗。

以上分析说明, 通过楼梯到达着火层灭火的方式对高层建筑不合适, 因此, 高层建筑需要设置消防电梯。消防电梯的功能定位是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 能够帮助消防队员迅速到达着火层扑救火灾;逃生者们利用消防电梯进入建筑物的路线进行疏散;老人、小孩或残疾人利用消防电梯逃生。

2 消防电梯使用安全技术及对策

2.1 消防电梯的基本要求

(1) 电梯应服务于建筑物的每一楼层。

(2) 电梯的额定载荷不能小于800kg。

(3) 轿厢净尺寸不能小于1100mm宽乘以1400mm深, 轿厢的最小净入口宽度应为800mm。

(4) 从电梯门关闭以后起, 消防电梯应能在60s内从消防服务通道层到达最远的层站。

(5) 每个电梯层门 (在消防服务状态下不使用的层门除外) 前都应设置防火前室。

(6) 电梯和照明的供电系统应由设置在防火区域内的第一和第二 (即应急或备用) 电源组成。第一和第二电源的供电电缆应进行防火保护, 它们互相之间以及与其它供电之间应是分离的。

第二电源应足以驱动额定载荷的电梯运行。第二电源供电时, 从电梯门关闭以后起, 电梯应能在60s内从消防服务通道层到达最远的层站。

(7) 应设有用于双向对话的内部对讲系统或类似的装置, 在消防优先召回阶段和消防服务过程中, 能用于轿厢、消防服务通道层和机房。轿厢内和消防服务通道层的通讯设备应是内置式麦克风和扬声器, 不能用手持式电话机。通讯系统的线路应装设在井道内。

(8) 应设置消防电梯象形图标志, 轿厢按钮上的符号为20mm×20mm;层站上至少为100mm×100mm。

(9) 应设置禁止用来运送废弃物 (垃圾) 或货物的说明或标识。

(10) 消防电梯开关。a消防服务通道层的防火前室内应设置消防电梯开关, 该开关应设置在距消防电梯水平距离2m之内, 高度在地面以上1.8m到2.1m之间的位置, 并应用“消防电梯象形图”做出标记。b该开关应由三角钥匙来操作, 且应是双稳态的, 并应清楚地用“I”和“O”标示出。位置“I”是消防员服务有效状态。c该开关启动后, 井道和机房照明应自动被点亮。d该开关不应取消检修控制装置、停止装置或紧急电动运行装置的功能。e电梯开关启动后, 电梯所有安全装置仍然有效。

11轿内自救。应提供从轿厢内能完全打开轿顶安全窗的途径。例如, 可采用以下方式之一或类似方式:在轿内提供合适的踩踏点, 其最大梯阶高度为0.4m, 任一踩踏点应能支撑1200N的负荷;或者符合要求的梯子, 任何踩踏点与轿壁间的空隙都至少应为0.1m。梯子与安全窗的尺寸和位置应能允许消防员顺利通过安全窗。

2.2 消防电梯机房的要求

消防电梯机房应单独设置, 与相邻其他电梯机房之间, 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分开, 在隔墙上开门时, 应设甲级防火门。

2.3 消防电梯井道的要求

(1) 电梯井道应独立设置, 井内严禁敷设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并不应敷设与电梯无关的电缆、电线等。井道壁除开设电梯门洞和通气孔外, 不应开设其它洞口。如果在同一井道内还有其他电梯, 那么整个多梯井道应满足消防电梯井道的耐火要求, 其防火等级应与防火前室的门和机房一致。如果在多梯井道内消防电梯与其他电梯之间没有中间防火墙分隔开, 则所有的电梯和它们的电气设备应与消防电梯具有相同的防火要求。

(2) 在电梯井道内或轿厢上部的电气设备, 如果其设置在距设有层门的任一井道壁1m的范围内, 则应设计成能防滴水和防淋水, 或者其外壳防护等级应至少为IPX3。

(3) 在井道外的机器区间内和电梯底坑内的设备, 应被保护以免因水而造成故障。

(4) 井道安全门、井道检修门应设置于防火前室内。

(5) 防火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从而保证人员安全疏散和扑救火灾。

(6) 消防电梯防火前室门口应设挡水设施。

(7) 消防电梯应设置在每层层门前面都设有防火前室的井道内。每一个防火前室的空间, 根据担架运输和门的具体位置的要求确定。

(8) 如果在同一井道内还有其他电梯, 那么整个多梯井道应满足消防电梯井道的耐火要求, 其耐火等级应与防火前室的门和机房的一致。如果在多梯井道内消防电梯与其他电梯之间没有中间防火墙分隔开, 则所有的电梯和它们的电气设备必须与消防电梯有相同的防火要求, 以确保实现消防电梯的功能。

2.4 消防电梯底坑的要求

(1) 设置在电梯底坑地面上方1m之内的所有电气设备, 防护等级应为IP 67;

(2) 应确保水面不会上升到轿厢缓冲器被完全压缩时的上表面之上或可能影响电梯正常使用的高度。建筑物可采用以下方式之一:可直接将底坑的水排出井道外, 但应考虑防止雨季时的倒灌, 排水管在外墙位置可设单向阀;或者, 当不能将底坑的水直接排出井道外时, 建筑物应设置排水井和排水泵等排水设施, 排水井容量不应小于2.00m3, 排水泵的排水量不应小于10L/s。

3 结束语

消防电梯技术的发展日趋成熟, 新产品不断推陈出新, 虽然随着技术的发展, 消防电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可是我们每年检验检测中发现, 有大量不符合要求的消防电梯存在, 给大楼正常使用留下安全隐患。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隐患, 通过消防电梯制造单位和使用单位的共同努力, 使消防电梯的管理更加符合国家颁布的规范, 安全运行更有可靠的保障。

摘要: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 危害甚烈、且很难救援和逃生;而消防员电梯能够帮助消防队员迅速到达着火层扑救火灾, 帮助老人、小孩或残疾人进入建筑物的路线进行疏散。笔者作为一名检验员, 对在用消防员电梯现场检验检测控制点作一浅析。

关键词:消防员电梯,检验,检测技术

参考文献

[1]徐海宇.浅谈高层住宅消防电梯应设置为应急疏散电梯[A].2011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1.

[2]游素珍, 陈本峰.消防电梯安全技术探讨[J].安全与健康, 2005 (11) .

篇4:在用电梯安全评估导则

关键词:在用电梯;检验;危险源;安全控制

中图分类号:TU8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9-0097-0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生活环境和生活空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缓解城市发展中的人地矛盾,城市建筑开始向着集约化的方向发展,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的数量日益增多,也使得电梯成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 电梯检验过程中的危险源

在电梯安全检验过程中,由于电梯自身的特殊性,存在着许多的危险源,主要包括。

1.1 坠落风险

电梯多位于高层建筑中,在检验中存在高空作业问题,稍不注意,就可能出现坠落风险,造成人员的伤亡。在电梯安全检验中,坠落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多数建筑中,通向电梯机房的通道为爬梯,检验人员在攀爬过程中,如果爬梯的连接高差较大,设计存在缺陷,稍不留神就可能摔下。

②在对电梯井道进行检查时,需要进入电梯轿顶和底坑。在进入轿顶时,需要开启层门,此时电梯轿厢可能不在所开层门处或层门地坎下方容易到达的位置,若此时开门的姿势不正确,则可能出现坠落风险,无论是掉到轿顶还是底坑,都会造成人员受伤,严重的甚至可能死亡。进入底坑时,需要将层门开启,通过设置在底坑的爬梯进入底坑。在此过程中,若爬梯安装位置不合理或攀爬爬梯时脚底打滑等情况发生,也有造成坠落的风险。

③在电梯轿顶进行检验时,检验人员是站在轿顶的,轿顶上安装着多种的设备和部件,在轿顶移动时,若不注意脚下,很可能由于脚下羁绊造成坠落或其他意外伤害。

④检验时,检验工具通常放置在轿顶,如果放置位置不合适,在电梯检修运行和停止的过程中,很可能由于轿厢的抖动,造成工具的掉落,从而导致检验工具和电梯设备的损坏。

1.2 机械危害

机械危害主要是指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机械能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对于电梯检验而言,机械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机房中存在大量的转动设备,如曳引轮、导向轮、电动机轴、限速器、手动盘车装置等。在接触或操作这些设备时,一不小心就会出现蹭伤或者夹手等意外伤害。同时,部分机房的通风设备(如排气扇)安装在检验人员易于接近的位置且没有防护罩,转动的风叶直接暴露在外,如果不小心碰到,同样十分危险。

②在对电梯的安全钳进行试验时,在安全钳动作后,电梯检修向上运行,会通过限速器绳的拉力使限速器复位。但是可能由于限速器卡得过紧,造成限速器绳松弛而限速器未能复位,此时需要人为使限速器复位,若电梯检修向上运行行程较大,则在复位的瞬间,限速器会在限速器绳拉力的作用下高速转动,如果检验人员没能及时避开,就可能出现伤害事故。

③在井道检验过程中,需要一边以检修速度开动电梯,一边对井道内的情况进行观察、检验,此时若检验人员不小心将头、手等部位伸出轿顶护栏以外,很容易碰到井道中的导轨支架、平层感应器、对重等,从而造成人身意外伤害。

④在底坑检验时,检验人员处于底坑之中,需要电梯轿厢下降至最低层站平层位置。如果检验人员未能选择正确的位置,很可能被轿厢的护脚板、电梯的随行电缆、补偿链、安全钳等设备挤伤。

1.3 电气伤害

电气伤害的危害相比于其他伤害更高,更容易造成人员的死亡。电气伤害主要是电流在流经人体过程中,会对人体造成直接的伤害,伤害的严重程度会根据电能的大小、环境湿度、接触面积等而存在一定的差异,造成的后果主要包括电击伤、电烧伤等。在电梯检验过程中,造成电气伤害的因素主要包括:

①检验中使用的仪器设备、电动工具等绝缘层破损,出现漏电现象。

②机房中的电线由于使用年限过长,出现绝缘层破损、金属线体裸露的情况,如果不小心碰触到,就可能出现电击伤害。

③在阴雨天气中,由于环境中湿度的变化,会导致安全电压降低,原本的安全的电路也会变得危险,或者由于设备浸水,使得原本的绝缘器件绝缘失效,出现漏电。

④电气设备在通电状态下,会在周围的空气中产生静电,如果周围的环境中存在可燃气体或者易燃粉尘,就可能被静电引燃,造成火灾事故。

2.1 墜落风险

①针对通往机房的通道为爬梯的情况,检验人员应该重视防滑措施,穿戴防滑鞋、防滑手套以及安全帽等,在攀爬过程中,要匀速慢行,切记不能贪快。

②在开启层门时,注意保持身体的姿势,避免倾向于井道的姿势。进入轿顶作业前,做好“三确认”工作。即:其一,确认电梯层门机械锁及电气安全装置有效性、轿厢所处的位置;其二,确认轿顶急停开关是否有效;其三,确认轿顶检修转换开关及按钮是否有效。在确认以上条件符合后,方进入轿顶进行检验工作。

③在轿顶工作时,检验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同时保证自身的站位不要太过靠近轿顶边缘,以免出现滑落的情况。

④检验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应该放置在相对平坦的位置,如果条件允许,还需要对其进行固定,保证工具安放的牢固性,以免受到振动等因素的影响。

2.2 机械危害

①在对机房进行安全检验时,要充分观察机房的内部环境,确认各种设备的维修空间,留心设备的运转情况,避免触碰正在运行的设备,减少设备伤人的概率。

②在对轿厢安全钳进行检验且将轿厢向上提升后,应该观察限速器是否复位、限速器绳索是否存在松动的现象。如果有,则应该告知机房维保人员不得将轿厢提升得过高,保持限速器绳具有一定张力,并使用相应的工具转动限速器轮,将其复位。

③在井道检验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将头、手等部位伸出护栏,如果需要对井道情况进行仔细观察,须确保电梯停止并按下急停按钮后进行,以免出现碰撞。

④在底坑进行检验时,应注意电梯随行电缆、补偿链、轿厢护脚板等部件的布置位置,选好位置并且蹲下,避免轿厢到达最低层站时上述部件对检验人员造成的伤害。

2.3 电气伤害

①做好检验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②对于使用时间较长的电梯,在对机房进行检验时,要注意一些裸露的电线,最好可以佩戴绝缘设备进行操作。

②在潮湿天气或者阴雨天气进行作业时,要格外小心,随时使用验电笔对可能存在的漏电位置进行测试,避免发生触电危险。

④在检验过程中,要关注周边的环境状况,观察是否存在静电和、是否存在可燃气体和粉尘等,如果存在要采取通风措施或者停止检验。可以穿戴防静电设备或者通过接地的方式,预防静电的发生。

3 结 语

总之,检验人员应该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穿戴好个人的防护用品,全面认识在检验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源,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回避风险和危害,保证电梯检验工作的安全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 陈步云.电梯检验中的危险源与安全保护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1,(9).

[2] 孙元成.谈电梯检验过程中危险源的分析及控制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

篇5:在用电梯安全评估导则

7月26日, 湖北省荆州市安良百货商场内发生的一起电梯“吃人”事故, 引发民众对“电梯安全”问题的关注。事故发生后, 国家质检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梯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 要求各地质监部门督促电梯使用、维保单位在8月10日前对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逐台检查。

2015年年初, 质检总局部署了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 对在用电梯进行排查, 促使长效机制建立。截至6月底, 全国电梯使用和维护保养单位自查电梯共计236.9万台, 发现存在隐患的电梯11.1万台。存在隐患的电梯中, 已整改7.9万台。下一步是重点督查阶段, 如果不能及时整改, 将建立问题电梯档案, 督促及时整改, 对无法整改的由政府挂牌督办。

一、影响电梯安全运行主要因素分析

影响电梯安全的主要因素分为人理、物理和事理。人理即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理即物的不安全状态, 事理即管理上的缺陷。

1. 人的不安全行为:

“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 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海恩法则强调两点: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二是再好的技术, 再完美的规章, 在实际操作层面, 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发电梯事故的主要原因, 主要包括:

(1) 电梯使用者的不规范行为。乘客在电梯轿厢内打闹、依靠轿门、强行扒门, 电梯层、轿门在关闭时, 乘客用手、脚等直接阻止关门动作等行为都会引起安全保护装置动作, 直接导致电梯运行故障, 致使乘客被困轿厢内。在被困后采取过激行动, 强行扒开轿门自救而引发事故。此外, 电梯满载情况下乘客强行进入, 老人、小孩没有大人陪同独自乘坐电梯等行为也会引发危险。

(2) 电梯作业人员安全意识缺乏, 无证作业、违章操作。按照规定,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 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 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在电梯施工、维护保养、使用过程中, 部分单位聘用无证人员, 责任意识缺乏、违章作业, 在给电梯乘客带来不安全因素的同时也给自身带来安全隐患。

2. 物的不安全状态。

电梯本身的不安全状态是引发电梯事故的重要因素。电梯的不安全状态除了设计制造方面的原因外, 还与电梯的安装质量、日常的维护保养等有直接关系。设计制造中存在的缺陷、安装施工质量的不到位、维护保养工作没有按标准实施、日常运行检查缺失等原因都可能使电梯处于不安全的状态, 如电梯层 (轿) 门安装不到位、制动器扎瓦磨损、安全保护装置失效、紧急报警装置不起作用等, 从而引发电梯安全事故。

3. 管理上的缺陷。

电梯的使用单位在安全管理环节中承担着主体责任, 主体责任得不到落实, 是电梯事故频发的诱因。电梯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安全责任主体意识不强; (2) 未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或安全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知识, 没有尽到安全管理责任; (3) 为了降低管理成本, 以低价格选择维护保养单位; (4) 维护保养工作得不到很好落实。 (5) 安全管理责任不落实, 认为都是维护保养单位的事。

二、提高电梯安全性的措施

1. 抓好主体责任落实。

电梯的使用管理单位, 尤其是为住宅小区服务的物业管理公司, 一定要树立安全主体责任意识, 加强电梯安全管理。只有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认识到管理的义务和责任, 积极发挥内因的作用, 从保证人员生命安全的高度履行自己的职责, 才能保证电梯安全运行。

2. 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提高电梯安全性能。

一是严把设计制造质量关。杜绝不合格的产品销售到电梯的使用单位;二是严把安装质量关。电梯的现场安装是制造环节的延续, 作为电梯制造单位要对其委托安装的电梯质量进行跟踪监督, 认真进行安装调试和施工质量控制;三是严把维护保养质量关。电梯维护保养单位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安全技术规范, 进行电梯的维护保养工作,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不能让设备带病运行;四是严把使用管理关。电梯的使用管理单位要加强对电梯的日常检查, 及时做好运行检查记录、故障记录。

3. 增强安全意识, 改善人的行为习惯。

一是要做好宣传教育, 提高电梯作业人员的安全作业意识和电梯乘客的安全乘梯意识, 使电梯乘客养成良好的乘梯习惯, 安全乘梯、文明乘梯。二是严格电梯作业人员准入门槛, 把好培训、考核、发证关, 规范安装、维修保养人员的作业行为, 杜绝违章作业。

4. 强化电梯监管, 做好监督检查。

电梯的监督检验机构要严格按照《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的要求, 认真开展电梯的检验工作, 提高检验工作质量, 促进电梯运行安全保障工作的有效落实。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 从电梯制造、安装改造、维护保养到日常使用、监督检验等环节, 严肃查处不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规则作业和使用的行为, 发现、消灭一切安全隐患于萌芽状态。

三、结论

篇6:老旧电梯安全评估方法探究

摘 要:随着电梯安全事事故的发生,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电梯的安全质量,特别是老旧电梯的安全问题。为了充分了解分析老旧电梯的安全质量情况,并出现了许多安全评估方法,对老旧电梯的安全风险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基于此,本文对老旧电梯安全评估方法中的分层法展开详细论述,希望能更好的保证老旧电梯的运行安全。

关键词:老旧电梯;安全评估;分层法

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仅只是因为设备本身引起,它还与设备的管理、维护、运行环境相关。老旧电梯,因其运行年限的限制,其安全问题更为凸显。老旧电梯的运行单位,应针对电梯的运行状况建立科学的安全评估体系,对电梯的安全因素进行合理的评价,在保证运行安全的基础上,对老旧电梯的管理、维护等活动提供依据。因此加强对老旧电梯安全评估体系的研究,对老旧电梯的安全运行以及人身安全都具有重要影响。

1 老旧电梯发展现状

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电梯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门,电梯已然成为了人们重要的交通工具。但电梯的使用都是有年限的,一些老旧电梯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下文将对老旧电梯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

1.1 技术落后,故障问题较多 一些老旧电梯建设时间比较久远,其建设过程中,技术条件较为落后,可靠性较低,经常容易出现较多的拖动故障。还有一些老旧电梯由于其运行时间较长,许多零部件出现老化现象,但物业维修人员受技术所限,维修质量不达标,原有故障问题得不到解决,老旧电梯的运行情况无法得到保证。

1.2 老旧电梯不符合电梯安全规范的要求 我国关于电梯设计准则的法律法规,出现的时间较晚,1987年我国才制定有关电梯安全的规范性文件。但一些老旧电梯设计、制造过程中很多地方并不符合这一规范性文件的规定,老旧电梯的安全性能大打折扣,这也是老旧电梯故障频发、安全隐患较多的重要原因,这严重威胁人们的人身安全。

1.3 老旧电梯老损问题比较严重 老旧电梯之所以被称为“老”“旧”,就是因为其工作时间较长,这也决定了其运行机能的老化,对老旧电梯来说都是致命的问题。零部件的老损对电梯的运行寿命以及人身安全都有重要影响,但老旧电梯的零部件老损问题尤为严重,例如电梯的钢泛绳、制动器、缓冲器等等,若出现问题,将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还有一些单位对老旧电梯的监管不及时,老损零件没有及时更换,造成的后果也是无法估计的。

1.4 老旧电梯维修经费不足 许多单位对老旧电梯的安全问题不够重视,对其的维修、养护投入较少,使得老旧电梯的安全问题无法及时解决,其可靠性大大降低。一些单位对老旧电梯的维护工作不到位,没有制定和落实老旧电梯的定期养护工作,使老旧电梯的故障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发现与解决,老旧电梯的安全性能得不到保障。还有一些单位的物业人员,对老旧电梯的安全性认识不到位,资金、人员等方面投入较少,造成工作人员工作散漫、责任心不强,而且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低下,对老旧电梯出现的故障无法做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2 老旧电梯分层安全评估法

2.1 分层安全评估法的内涵 安全评估主要指的是利用数学语言对某一设施、设备的安全问题进行描述的过程,主要是根据风险因素确定风险等级,并对设施、设备的安全工作提供依据。安全评估方法经过不断的补充和完善,已经改变过去依据专家人员和工作经验的评鉴方法,准确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本文主要对分层安全评估方法进行介绍,主要是对电梯的各个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立评估指标建立评估模型,最终得到评估结果。

2.2 老旧电梯安全评估流程 任何工作都是在一定的工作流程指导下完成的,老旧电梯的安全评估工作也是依据一定的工作流程。第一,建立电梯安全评价标准,并依据标准对实际的电梯运行因素进行判定;第二是对老旧电梯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研究,并以此为依据对风险因素进行细分,对其发生概率、危害的大小进行分析;第三,要依据上述的分析结果,建立数据模型,判断老旧电梯的安全性能,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老旧电梯的安全问题;第四,提高治理措施的执行力,控制老旧电梯的安全风险;第五,完成安全评估的书面报告,对老旧电梯的安全因素、类型、改进措施进行总结。

2.3 分层评估模型 本文对老旧电梯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可主要从安全保护装置、运行管理、维护检修三个方面出发。安全保护装置包括终极保护系统、门保护系统、超速保护系统、电气安全保护系统、设备及线路保护措施;运行管理包括平均载荷、日平均工作时间、乘坐人员行为;维护检修包括定期检修情况、零部件磨损情况、电梯使用年数。安全评估安全参数的确定主要依靠实际调研、查找资料、国家规范所决定。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老旧电梯风险评估模型如图1所示。

3 結语

老旧电梯建立安全评估系统,可为使用单位的维修养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减少老旧电梯故障发生率,转变事后维修到事前维修,提高了老旧电梯的安全性能,有效保证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老旧电梯的安全评估系统还是对电梯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帮助使用单位实现对老旧电梯的监督,随时掌握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实现了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提高了老旧电梯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昌荣.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老旧电梯安全评估方法[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4(2):119-120.

[2]杜二超,李红昌,刘晓婷等.老旧电梯安全评估方法研究[J].起重运输机械,2013(12):98-101,102.

[3]李晓宁,郑祥盘.基于多层综合评价模型的电梯安全风险评估[J].电子设计工程,2012,20(7):77-79,82.

上一篇:检修团支部第三季度团青工作汇报下一篇:寻教育性的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