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群教育个人总结

2024-04-23

四群教育个人总结(共8篇)

篇1:四群教育个人总结

“四群”教育活动个人

工作总结

根据上级的统一安排部署,我于2012年2月份被永平公路管理段推荐到龙街镇普渡村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到驻村后,我积极参加“四群”教育活动,现将“四群”教育活动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开展“四群”教育,重在实践、贵在行动。要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必须坚持“三深入”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转变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驻村后,在普渡村“四群”教育领导组的指导下,我始终坚持“三深入”,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深入群众。入村后,首先我立即深入到我的联系户中去,了解掌握联系户的生产生活状况,认真听取联系户困难,倾听联系户的心声,增进与联系户的感情。并且详细建立民情登记卡,向联系户发放民情联系卡3张。加强与联系户的了解与联系,一年来,我与每个联系户的联系达到3次。通过与他们的联系与交流,体验到他们的疾苦,帮助他们分析困难的原因,向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其次,我驻村后走访农户、与驻村党员干部打成一片,驻村这段时间来我走访农户大驻村的一半以上。通过走访撰写调研报告、记录民情日记和心得体会。

(二)、深入基层。驻村后,紧紧依靠普渡村“两委”围绕访民情、抓落实、办实事、强组织、谋发展、促和谐刘项任务开展工作,深入到农村党员和群众中去了解掌握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和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听取群众意见,倾听呼声,感受疾苦、总结经验、吸取智慧,就“三农”工作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群众创造的新经验提出相应对策。驻村过程中做到不越权、不越位、不添乱,切实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三)、深入实际。任何事情,没有深入实际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深入实际调查,才能抓住事情的重点工作、难点,在深入实际过程中才会注意、总结和推广经验。一是通过参与到驻村基础实施调查,调查结束后,我撰写了《关于普渡村水槽河过滤池使用调查情况》、《普渡村干旱受灾调查情况》;二是参与“8.13”冰雹灾害受灾情况调查;三是参与驻村基础实施建设;三是深入细致的了解和掌握矛盾纠纷的来龙去脉,与村干部一起处理矛盾纠纷。

(四)、制定帮扶计划,落实任务。一是根据驻村联系户和驻村的情况制定了帮扶计划,并根据计划逐步对联系户和驻村进行帮扶。二是在驻村“两委”与我段“四群”领导小组协调工作,引导我段“四群”领导小组多次深入到挂钩村,听取“村两委”的工作情况,了解挂钩村的困难,并给予解决,为帮助挂钩村理清发展思路,化解社会矛盾和尽快脱贫致富打下坚实基础。

(五)驻村后对驻村帮扶进行帮扶和联系户开展慰问,解决困难具体如下:,一是为挂钩村解决工作经费8000元,二是慰问三个联系户1200元的物资,三是慰问贫困在校大学生200元,四是赠送挂钩村小学1500元的体育设备,五是依托自身条件积极协调项目。下一步将会加大帮扶力度,继续帮助扩展村民增产增收渠道,使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进一步营造农村社会的和谐氛围,融洽城乡干群关系,增加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四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群”教育工作的开展是进一步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利益、做实群众工作的新起点、新要求。总结前期工作,经对照检查,我段“四群’教育工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深刻、学习不够深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有些干部,对接联系群众制度的重要意义,认识还不够到位,还没有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的决策部署要求上来,缺乏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

(三)服务群众的能力还不够高。

(四)工作成效还不够明显。在深入开展“四群”工作中,还缺乏与各类主题活动、做好本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的长效机制,与上级“四群”教育工作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三、改进的方向。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学习,认真落实挂村联户的责任,深刻领会省第九次党代会的精神,从思想上认识到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坚持“三深入”。围绕访民情,抓落实、办实事、强组织、谋发展、促和谐六项工作,帮助基层党组织落实好党建工作责任制,驻村时间不得少于200天,入户联系不少于3次,走访农户不少于30%,我段为帮扶村办理1至2个惠及民生的实事好事。

篇2:四群教育个人总结

按照县委“四群”工作领导组的安排部署,我被分到xx村做“四群”工作。自进驻xx村开展“四群”教育工作以来,在xx村“两委”的支持配合下,我严格按照工作职责和任务要求,认真调研制定出自己的工作计划,坚持努力学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入调研,深入群众,积极工作,做到下得去,驻的住,能安心,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计划和任务。现将入村以来“四群”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县委“四群”办工作部署,我严格按照《xx县“四群”教育实施意见》规定,认真执行群众工作七项制度,每月驻村不少于20天,每月走访农户不少于5户,结对帮扶农户1户,办实事、好事5件,认真开展“三深入、四联户”活动,建立了“三卡”联户制度,一是建立民情登记卡35份,二是建立接待群众来访卡5份,三是建立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基本情况登记卡35份,建立驻村工作台账,撰写民情日记 篇,并在三月初完成分析检查报告和调研报告各1篇。同时,积极配合村综治维稳办公室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自驻村以来,共排查纠纷4起,调处4起,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时,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把

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工作做法

1、抓学习,强自身。为进一步做好本职工作,提高对群众工作的认识水平,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更好的服务于群众。我始终坚持学习,努力提高工作水平,主要学习了县、镇“四群”教育相关文件精神,学习了党在农村政策法规及《云南省“四群”教育学习读本》,参加学习了县委主要领导关于“四群”教育的专题讲话,并在海头村“两委”的组织下,开展了《论党的群众工作——主要论述摘要》、《云南省“四群”教育学习读本》、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省委书记秦光荣在全省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四个专题学习生活会。通过学习,不仅提高了认识,进一步丰富了理论知识,理清了工作思路,增强了自身素质,也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精心计划,明确思路,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按照县委“四群”办工作安排,我及时进驻xx村,第一时间与村两委召开会议,大致讨论、分析了xx村村情、社情、民情。并与村两委和其他队员达成共识,于2012年1月13日召开了海头村“四群”教育工作动员大会,四群工作队员、村两委、村组干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对“四群”工作做了安

排部署,制定完成具体的“四群”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等各种前期工作。为把工作落到实处,工作队员被分为四组,采取划片包干到组、结对帮扶到户到人的方式开展“三深入”、“四联户”活动,形成了“四群”教育工作全员参与的组织氛围。同时还要求工作队全心全意地为海头村人民服务,竭尽所能为群众办实事。明确提出力争把“四群”工作落到实处,促进海头村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3、做好宣传,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为切实抓好、抓紧“四群”教育工作,贯彻落实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在xx村“两委”配合下,我与其他队员一道,通过召开群众会、户主会,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张贴“四群”教育主题标语等方式大力宣传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重大意义、基本要求等。通过宣传,加强了与群众间的沟通互动,引导激励着群众参与到其中来,营造良好的全民参与氛围。

4、身体力行,做好“三深入”、“四联户”,认真开展群众走访民情调研。按照《xx县“四群”教育实施意见》要求,共落实结对帮扶户1户,走访群众50户,并严格按照“四群”办要求填写了民情联系卡,民情登记表。每到一户,我都会向联系户仔细了解他们的经济收入情况和种养殖业情况,实地了解他们生产生活上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存在困难的群众,尽

自己能力帮助他们,不能帮助的也会记录下来,同有关部门协商看能否帮助解决。切切实实出实招、办实事,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

5、做好事、办实事。一是改善村委会硬件设施,针对村委会工作人员宿舍不够的情况,协调资金1万元为村委会修整宿舍3间,解决了村委会住宿不够的问题,二是协调争取资金,落实做好xx村xx组新农村建设项目和xxx组活动场所建设项目。三是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协调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并调处纠纷4起。四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围绕“一教育五行动”和六项重点工作,协助xx村进一步理清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重点抓好产业发展、村庄整治两个方面。五是协调配合好村“两委”做好各项产业发展相关工作。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篇3:新闻“走转改”与“四群”教育

新闻“走转改”与“四群”教育概况

新闻“走转改”活动, 是2011年8月中宣部牵头在全国新闻战线发起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实践活动, 目的是推动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 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并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这项活动让新闻工作者真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 是增强新闻宣传感染力的有效途径, 是提高新闻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

开展“走转改”活动近一年来, 全国新闻界广大新闻记者积极参与“走转改”活动, 积极转变作风深入基层采访, 采写出了大批短小、鲜活、详实的新闻作品, 有效促进了新闻报道文风的转变。

“四群”教育活动是指在各级干部中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工作的活动。活动要求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永远坚持群众路线、坚决维护群众利益, 认真做实群众工作。主要内容是围绕“访民情、抓落实、办实事、强组织、谋发展、促和谐”六项任务, 教育各级干部进一步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011年底, 中共云南省委决定在全省开展“四群”教育活动, 在县以上机关全面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这项活动开展以来, 云南上万名省、州、县干部纷纷进村入户, “认亲戚”、结对子、访民情、问疾苦。密切了干部群众的联系, 帮助农村群众解决了许多困难。

新闻“走转改”与“四群”教育的异同

比较新闻“走转改”与“四群”教育的异同, 是为了找出两者的结合点, 从而找到两者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有效途径。

新闻“走转改”活动与“四群”教育活动的相同点主要是:

1.目的相同。两种活动的目的都是要密切与群众的联系, 转变工作作风, 了解基层社情民意, 反映基层群众心声。

2.原则相同。两种活动的原则都是要树立群众观点, 坚持群众路线, 维护群众利益。

3.工作对象相同。两种活动的工作对象都是基层群众, 尤其是农村群众。“四群”教育活动是走访基层群众了解生产生活情况;新闻“走转改”活动也是找基层群众采访民生民情。

4.基本工作方式相同。两种活动的基本工作方式都是走基层, 联系基层群众。“四群”建议活动需要深入农村驻村入户, 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以此来深入了解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同样, 新闻“走转改”需要记者深入基层, 深入群众采访民生民情。从基层群众中寻找有报道价值的新闻素材。

5.反映民意的成效相同。两种活动都能够了解到基层的实际情况, 都能听到群众的心声, 都能把基层群众的问题困难和愿望反映给外界。只不过“四群”教育活动是把基层情况反映给上级和有关部门;新闻“走转改”活动是通过新闻媒体报道出去, 让社会公众知晓, 两种反映的效果都是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促进基层问题的解决。

新闻“走转改”与“四群”教育的不同点主要是:

一是主体不同。新闻“走转改”的主体是新闻工作者;“四群”教育的主体是县以上党政机关干部。

二是帮助群众的方式不同。新闻“走转改”活动是记者深入基层采访群众, 将基层的问题、困难和群众的愿望、心声通过新闻媒体报道出去, 呼吁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来帮助基层群众解决问题, 对基层群众的帮助是间接的。而“四群”教育活动是机关干部在下基层了解民生民情的同时, 就可以直接想办法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 帮助群众找出脱贫致富的发展路子, 对基层群众的帮助是直接的。

三是联系群众的方式不同。新闻“走转改”活动中, 记者联系群众是松散的, 不固定的联系;而“四群”教育活动中干部联系群众是紧密的、固定的、制度化的联系, 而且明确责任, 对工作情况要进行考核。

“四群”教育需要媒体及时报道

“四群”教育活动是一项数万干部的实践活动, 全省各地村村寨寨都有“四群”教育干部的足迹, 云岭大山处处燃烧着“四群”教育的火焰, 在“走转改”中正期待着新闻媒体, 从各个侧面去报道、去记录这项前所未有的宏大的干部实践活动, 期待着“孟连经验”变成“云南经验”在云南发展史上写下精彩一章。

首先, “四群”教育活动的进程需要报道, 需要新闻媒体为“四群”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其次, “四群”教育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 需要新闻媒体去讴歌颂扬, 为在基层做群众工作的干部们鼓劲;其三, 各地开展“四群”教育的先进经验需要报道, 通过宣传报道来推广好经验, 推动“四群”教育工作。其四, 在“四群”教育活动中发现的群众的问题和困难, 需要新闻媒体积极报道, 以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从而促进群众困难的解决。其五, “四群”教育活动中出现的一些工作走形式的现象、一些违反政策甚至违纪违法的行为, 需要新闻媒体去进行舆论监督, 促进“四群”教育活动的健康开展。

新闻媒体要及时深入地报道这五个方面, 只有将“走转改”活动深入到“四群”教育活动中, 两者紧密结合, 突出共同点, 才能起到新闻媒体为“四群”教育活动宣传鼓励, 推进工作的作用。

记者应像“四群”教育那样走基层

前文对新闻“走转改”和“四群”教育活动的比较表明, 新闻“走转改”活动中, 记者走基层联系群众, 是一种松散的, 不固定的联系, 每次走基层都是依据一定的新闻线索和策划, 临时性的到基层农村采访, 虽然有完成采访报道任务的要求, 但对“走转改”活动整体上缺乏制度规定, 对记者走基层也缺乏具体的职责和考核规定。

而“四群”教育活动则不然, 对整个活动既有总的工作任务要求, 又对参与“四群”教育活动的干部有明确具体的要求, 例如:对干部住村入户, 要求每个厅级干部联系一个行政村和2户农户, 每年住村不少于7天;处级干部每年住村不少于10天, 建立了民情联系卡、民情登记卡制度, 同时对干部全年的工作情况还要考核。这样, 干部联系群众制度成为一种稳定的、直接的、有效的联系。

两项活动比较, 在联系群众方面, “四群”教育活动比新闻“走转改”更规范、更有效, 对群众的联系更紧密, 对基层情况了解更充分, 干部工作作风也就更扎实, 这些都是值得新闻媒体认真学习的, 只有走基层更深入, 对基层情况更了解, 让走基层成为常态化、制度化的活动, 新闻“走转改”活动才会有成效, 记者的工作作风才会真正转变, 稿件的文风才会真正好转。因此期望新闻媒体及记者们, 能够像“四群”教育活动中的干部们一样走基层。

机关应像新闻媒体一样改文风

长期以来, 一些党政机关存在人浮于事、作风漂浮、脱离群众的问题。一些新闻媒体也存在充斥会议新闻和领导讲话、内容空洞、反映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的报道少等问题。因此“四群”教育活动和新闻“走转改”活动的共同目的是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工作作风, 改变不良文风。

篇4:如何在“四群”教育中服务群众

一、释疑解惑,让家长走出传统教育观念的误区

在走访中发现,经济欠发达的农村,还有一部分群众对教育事业有着不正确的认识。受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一些目光短浅的家长看到村里年龄稍大的孩子到外面打工,每年都能挣一些钱回来,加之孩子学习成绩也不太理想,便认为孩子读书没有出息,索性就让孩子辍学外出打工,有些孩子因此不能完成义务教育。有些家长则一味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孩子只有考上高中才能上大学,因此有意增加孩子的课业负担,让孩子失去了美好的童年。许多农村家庭至今还都认为,孩子“开化”“启蒙”得早,必定也会成才得早,于是在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下,乡村幼儿园被动地开设一些高难度的教育内容,导致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较为严重,而这样的结果却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生长发育。另一方面,大理州始终将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教育改革。然而,在信息和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许多家长对新政策了解不够,比如在今年内开始试行实施的《大理州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一些学生和家长感到茫然。因此,对《义务教育法》等各种教育法规,特别是一些新政策新措施的解读,为群众解疑释惑,使其走出传统教育观念的误区,便是教育干部深入群众做好服务工作的重要职责所在。

二、深入宣传,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在走访中发现,在各地农村,依旧还存在一部分经济困难家庭,“就学难”、“供书难”成了一个较大的问题。近年来,大理州委、州政府始终将教育当成最大的民生工程,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在全面执行国家教育惠民政策的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全力做实助学工程。连续4年实施“爱心圆梦”助学工程,开展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积极争取各种资助项目,让所有大学生都能顺利踏上求学之路;2011年,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全面启动,中央彩票公益助学金、中央彩票公益金滋蕙计划等项目的实施,让所有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受到不同额度的资助;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国家助学金覆盖全体中职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在全州所有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得到全面实施,今年春季学期启动的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让广大农村中小学生真正享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同在2011年,首次发放的学前教育困难学生生活补助让全州3 312名幼儿受益。各种助学工程已在国民教育的各阶段实现了全覆盖。因此,深入宣传党的惠民政策,让广大群众知晓各级政府对困难学生的关心和重视,并积极为困难学生争取各种政策,不讓每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同样是教育干部服务好群众的工作内容之一。

三、牵桥搭线,提高基层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提高质量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内容,基层学校受教育信息、设施设备、师资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教育教学质量远远低于城镇学校。在为学校出谋划策,争取教育项目的同时,要把帮助基层学校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己任。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大理州全力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全省前茅,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张,将有12所高中学校跻身于省一级高中之列,在全省占有较大的比率;许多初中、小学或幼儿园亦在各阶段教育中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因此,在帮助基层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为基层学校牵桥搭线,邀请各级教育科研机构、教育专家把脉,帮助学校解决办学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同时,发达地区的优质学校,其管理制度、育人环境建设、校园文化等一些软实力因素,不仅科学合理,同时也代表了一种学校的精神,可以提供给基层学校借鉴参考。此外,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也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因素。在帮助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重要渠道。实践证明,采取观摩教学、参观学习、交流讨论、顶岗置换、跟班学习等方式,向示范学校学习,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作者单位

云南省大理州教育局

◇责任编辑 李配亮◇

篇5:个人年四群教育工作总结

李官村委会属小街镇,下辖六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195户,总人口4589人,党员165人,团员120人,耕地面积2893亩,,其中水田2483亩,旱地410亩,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第二、三产业发达的村委会。但李官村委会在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农业主要以常规种植为主,特种作物种植较少,产值较低,生产方式落后;二是第二产业生产方式落后,效能产值低,缺乏竞争力,严重影响产业发展;三是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小,缺乏特色。

在大概了解了李官村委会的基本情况后,我向县供销联社领导作了汇报。县供销联社领导和李官村委会班子从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思路、党员带头示范、设施农业、种、养殖品种、致富信息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摸清了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帮助村委会调整了种植、养殖结构的方向,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 。

干部下基层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好省、委、县委关于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以下简称“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会议精神,岔河乡于1月12日召开“四群”教育工作动员会,全乡71名干部职工、4名大学生村官、7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28名村三委干部共110人参加会议。乡党委书记张文达做了“深入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开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局面”的动员讲话,要求各单位、站所及村党总支要把“四群”教育工作抓好落实,特别是要与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相结合,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以”六抓”的方式推进全乡“四群”教育工作。

一抓组织强保障。在乡“四群“教育工作启动会后下发《岔河乡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实施方案》,明确实施范围、联系对象、工作方法、实施步骤、时间安排等有关“四群”教育工作;成立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乡组织办,同时,乡党委将专项资金5万元作为“四群”教育工作经费,统一制作民情登记卡、民情联系卡和民情日记、民情台账,保障了“四群”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已发放民情登记卡和民情联系卡分别为187张,民情日记110本,民情台账110本。

二抓宣传浓氛围。利用峨山电视、峨山新闻网、乡镇直通车、政务公开栏、工作简报、宣传横幅、张贴标语等方式,广泛宣传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重大意义、基本要求、工作措施;大力宣传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总结、宣传好的做法和经验,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目前,乡“四群”教育办公室刊登信息25条、简报6期,张贴宣传横幅12副、张贴标语120条,全乡“四群”工作氛围比较浓厚。

三抓联户全覆盖。严格按照县委要求,全面落实干部联户制度,实现挂村联户“三覆盖三率先”,即在机关干部中实现全覆盖,领导干部率先进行;在村委会、村小组中实现全覆盖,条件差的村组率先实施;在农村弱势群体及信访群众中实现全覆盖,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率先解决。目前,全乡参学人员已按要求联户并开展工作。联户对象187户。挂村联户覆盖全乡7个村委会56个村小组,覆盖全乡贫困农户、信访农户及有信访苗头的农户。

四抓教育重服务。坚持学习促教育,教育促服务,采取召开会议集中学、查阅文献自学、专题培训专题学、利用平台广泛学、深入调研深入学“五方式”学习“四群”知识,用“四群”知识、用党的群众路线的最新理论成果充实干部职工头脑,教育好干部职工,强化干部职工“执政为民”意识和群众意识,提高干部职工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主动深入农村、深入联系户、深入田间地头,服务群众。目前,全乡各站所、各村党总支共召开集中学习会30余个,开展“四群”教育专题培训18次,接受学习教育培训370余人次;通过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网、远程教育平台学习“四群”知识22人;下基层调研62人,形成调研报告和体会文章10余篇,广大干部职工的群众意识明显增强,服务能力有了提高。

五抓措施促落实。结合乡情、村情和民情,采取“四坚持”措施,全面落实干部直接联系群众“五项制度”,引导干部职工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民声、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坚持“三同”,要求下村干部职工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自带行李、自带伙食费,不扰民、不添乱、办实事。

坚持“三访”,要求下村干部职工访民难,深入了解当前农民群众在上学、就医、就业、住房改造等方面面临的实际困难;访民怨,深入了解党委政府哪些决策群众反感?哪些工作群众不满?哪些方法群众生厌?准确掌握当前农民群众的思想动态、情绪心态。访民盼,深入了解当前农民群众最需要的是什么?最盼望的是什么?准确把握群众工作的主攻方向和落脚点。

坚持“三解”,要求干部职工着力解决群众困难,从资金、项目、技术、信息等多方面为联系户提供帮扶,乡党政领导班子13人分别联系5户群众,29名中层干部分别联系2户群众,一般干部职工分别联系1户群众,做到每年要帮助联系户解决2至3个实际困难和问题;化解群众矛盾,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努力化解群众矛盾,帮助群众打开心结,缓解群众情绪,切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维护群众权益;解答群众疑惑,要求干部职工采取上党课、理论宣讲、民情恳谈、火炕边坐谈等群众易于接受的形式,深入群众讲解政策法规,讲解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使群众准确理解和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引导群众知法、守法,合法合理维护自身权益,确保社会稳定。目前,全乡71名干部职工下基层服务群众,为农村经济发展献计23余条,为群众办理实事好事40余件,送去春节慰问金2.6万余元,得到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篇6:四群个人总结

按照总队、支队“四群”教育的安排,我认真阅读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书记秦光荣同志在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紧密结合“三项重点工作”、“三项建设”和现代化云岭消防铁军建设,以总队、支队部署为要求,全面深入的开展了“四群”教育工作。

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引导干部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本领。”然而,现在有的干部联系上级多、联系领导多、联系老板多,而联系基层少、联系群众少,尤其是联系困难群众少。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为什么现在有的领导干部却不知道怎样坚持和弘扬呢?

有的领导干部不愿意、更不善于广泛接触群众,分析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任务重、工作忙,事务杂、应酬多,脱不开身;二是认为群众是领导决策的执行者、实施者,无须过多听取他们的意见;三是认为只有与群众保持距离,才能保持“神秘感”、形成“震慑力”;四是担心群众提意见、提要求,影响决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无论哪一种情况,表面上看都有“依据”,但实际上都是为自己开脱的借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不愿广泛联系群众违背了这一根本宗旨和根

本工作路线。领导干部应认识到,广泛接触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做好群众工作,是自己的重要职责,是推进工作的重要方式。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领导干部都必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而不能对群众的疾苦和诉求漠然视之,对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置若罔闻。

党的90年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消防部队的宗旨是“人民消防为人民”。胡锦涛总书记也说过“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因此做好“四群”教育工作,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与群众建立军民鱼水情。带着感情,想着问题。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领导干部对群众怀有深厚感情,真正把群众当作朋友、当成亲人,自然就会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从而同群众建立密切联系,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反之,如果对群众缺乏真情实意,抱着敷衍和应付的态度去“联系”群众,就很难体会到群众的需要和愿望,很难了解到群众的所想与所盼,实际上也就与群众“联”不起来。带着感情与想着问题是密切相关的。领导干部对群众怀有深厚感情,心中装着群众,就会主动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实际困难,及时发现工作中还存在哪些与群众要求和期待不相符合、不相适应的问题,进而与群众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好地推动工作开展和事业发展。

二是做好群众的宣传工作。少数民族的群众是通理的,也是讲理的,但他们对事物的认知需要一个过程。对于少数民族的群众来说,国家法律不是画在纸上的饼,而是与其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称,无论怎么使用都必须是公平合理的。要让他们从内心明了自己的权利义务,知晓现阶段党的方针政策,与我们同心,这就需要我们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而这些年来,虽然有些地区通讯发达、信息畅通,但在深山地区还是没有达到畅通的信息传递,这种情形下,少数群众获得的信息多为道听途说、传来传去的多,是不完整的,甚至是某些个体为自身利益而谣传。俗话说众口生金,就会越来越真。目前,深山中的少数民族村一年也只开上一次会,少数民族群众对上级的精神知之甚少,甚至于不理解,他怎能与你同心呢?为此,个人认为我们还是要拾起传统的一些工作方法,多到基层,与群众在一起,宣传好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传达给他们真实的信息,带给他们真实的希望,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引导他们的价值取向,正确对待个体和集体利益,处理好当前和长远利益,净化其内心世界,坚定其信念,激发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斗志和干劲,调动其创业的积极性。

三是帮助群众建立良好正确的群众观点。政之所兴在得人心,政之所废在逆民意。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存亡,关系国家的兴衰。然而,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不是自发产生和轻易形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道德修养甚至复杂的思想斗争,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才能形成和巩固。我们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群众立场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宣传教育,提高党员思想政治水平,引导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努力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同广大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是为民办实事。民心,水也,既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的利益包括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各个方面,而且不同阶层对利益的实质要求也各具内容,完全的不一致。在这些众多利益中,经济利益最是基本的,但决不是群众的唯一利益。

群众不仅要经济上的富裕,还要政治上、精神文化上的利益。利益是对人们未来有好处的事物,而且决定人们的价值观的取向,人们追求的主流利益形态随着时代变迁而悄然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各地区、部门、单位的特殊利益日益凸现出来,特别是地方利益与大局利益,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矛盾日益凸现。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处理好本位利益和大局利益,群众的现实利益与根本利益的关系问题。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环境,我们的一些干部高高在上,或满足于在办公室里“上传下达”,或忙碌于“文山会海”,或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还有一些干部沾染上旧衙门习气,老爷做派十足,总是侃侃而谈,随口许诺,事后不当回事。一直以来,人们总是以利益为基本的衡量点来对行为、决策、举动进行权衡。我们的群众是实在的,他们只相信眼见的事实,任何虚无飘

渺、海市蜃楼式的空中楼阁,他们是不会相信的。这就需要我们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做事情,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使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管理权等得到体现和落实,创新工作方式,用心与群众沟通,了解群众的想法,弄懂群众的心思,尽心尽责地为民解忧释惑,用民族的共同理想统一民众的思想,特别是为群众办事情不能推,不能拖,更不能骗,及时是小事,也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以扎实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遇到一时办不了的事情,要耐心向群众解释清楚,以感情换感情,争取他们心的谅解,让他们从心中认可和追随你,从而赢得民心的支持,重塑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篇7:四群教育个人分析材料

根据 “四群教育”有关文件的要求,通过学习,对照自己实际情况,认真反思,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四群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当前,全省各级党组织正在广泛开展“四群教育”活动、实行干部联系群众制度,这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也是自觉践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同时,认真开展“四群教育”活动,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推动我省“桥头堡战略”的实施,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统计调查工作大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许多深层次矛盾日益凸现,新社会阶层的出现,我们党的领导方式、领导体制侧重点的变化,新形势下,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少数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漠、不会做群众工作、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严重败坏了党的形象,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感情。省委正是基于对现阶段群众工作客观清醒的认识,才提出要建立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真正做到“听民呼、了民愿、关民苦、解民忧”,这不仅是新形势下对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也应当成为各级党政干部的自觉行动。我作为大理调查队的主要领导干部,更是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在“四群教育”活动中走进基层、融入群众,忠实地履行好自己的岗位 职责,树立认真务实的良好形象,不断在实践中锤炼党性,提升素质能力。我认为,关键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1、要在“四群教育”中加强党性修养锤炼思想作风 在“四群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始终牢记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人民的事业,要怀揣一种公共理想,学习杨善洲同志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培养锻炼吃苦耐劳、脚踏实地、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不断加强党性修养锤炼思想作风。

2、要在“四群教育”中提高为民服务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开展“四群教育”和建立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要求党员干部树立民思我想、民困我帮、民求我应、民需我做的大局意识。国家调查队系统,工作的重点就是开展调查,我们要把四群教育”和单位调查工作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工作,做到学习教育和业务工作两不误。

3、要在“四群教育”中树立认真务实的良好形象

李源潮同志在山东沂蒙老区调研创先争优时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根基和力量,各级干部、党员要增强宗旨意识,改进工作作风,主动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加强调查研究,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群众打交道,态度和作风决定工作效果。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检验工作质量的标尺。更多的时候,基层群众的不满情绪不仅是因为他们的利益受损,更多的是他们的思想没有正常的诉求渠道,言不畅,则气不顺。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正是我们工作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群众不满意的时候,就是我们应当反思、需要改进工作的时候。因此,要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就是要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真正的服务群众。一是要以务实的作风面对群众。二是要树立认真负责的形象。工作中不空谈,不作秀、不做假,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来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要把发展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出实招,干实事,特别是在当前大建设大发展的时候,更是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少说多干,要多做群众急需和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和长远起作用的事,要以认真务实、立说立行的处事风格来塑造党员干部的公仆形象。三是要树立廉洁自律的形象。廉洁是做人的操守和准则,更是党员干部的第二生命。要严格要求自己,接受群众监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牢固守住廉洁自律的红线。工作生活中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做群众工作的认识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还有差距;三是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解决困难的实际行动还有差距。

三、今后的整改措施

1、加强群众观点教育,切实解决好认识问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前进的决定性力量,是我们做好 一切工作的力量源泉。要在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础上,认真查找群众观念、群众立场、群众感情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切实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等思想认识问题,自觉摆正与群众的位置,端正与群众的态度,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始终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 命运、心连心。

2、加强群众路线教育,切实解决好实践问题。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要深入学习党的群众路线,通过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开展民情体验,认真查找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切实解决好作风漂浮、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等工作作风问题,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使各项决策和实施更加符合群众意愿,更加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3、加强群众利益教育,切实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 群众立场,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全面学习掌握党的 利民惠民政策,认真查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切实解决政策不落 实、执行打折扣、损害群众利益甚至与民争利等现实存在问题,正确处理利益关系,保障群众权益,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 和共享 机制,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让发展 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4、加强群众工作教育,切实解决好方式方法问题。正确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保障。要深入分析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和新要求,总结 推广做好群众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认真查找工作思路、工作 措施、工作机制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切实解决好不敢做、不愿做、不会做等问题,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沟通协调、对话协商、心理疏导等方法,善于运用网络、手机等现代科技手段,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健全群众工作机制,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篇8:四群教育个人总结

一、“四群”教育的丰富实践,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群”教育的成功经验是实现有效对接基础。云南省临沧市在“四群”教育活动中,一是突出“六个联系”,用“脚”丈量民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突出抓好领导蹲点联户、部门挂钩联户、干部结对联户、下派干部联户、建立“两卡”联户、完善台账联户“六个联户”工作,建立了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渠道,切实把干部与群众联了起来。二是突出“四个查找”,用“心”贴近民意。牢记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书记带头查、常委分别查、班子全面查、集中分析查等有效方式找准差距和不足,打牢为群众谋发展、办好事的思想基础。直接到群众家中、直接与群众交流、直接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掌握群众所思所盼,认真查找在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和群众工作上的问题和不足,强化党员干部“执政为民”意识,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三是突出“六个到户”,用“情”化解民忧。 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抓好惠农政策宣传到户、产业发展落实到户、民居改造发动到户、增收致富算账到户、组织建设延伸到户、邻里纠纷化解到户“六个到户”工作,全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让作风转变覆盖所有干部,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四是突出“五个实惠”,用“力”赢得民心。 始终紧扣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切实抓好突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让群众得实惠;突出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让群众得实惠;突出实施新家园行动计划,让群众得实惠;突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群众得实惠;突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让群众得实惠。组织各级干部开展“走百里、进百村、访百家、解百难,直接深入群众、直接面对群众、直接联系群众、直接服务群众”的“四百四直接”活动,用“力”赢得民心。

临沧市通过开展以“四查五实六联”为抓手,创新载体和联系方式,扎实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制度工作,初步取得了“干部受教育、作风有改进、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社会更和谐”的成效,为进一步深化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现有效对接就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四群”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服务认识有差距。一是认识不足,工作开展到位不够,没有真正树立起为民服务的思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流于形式、只是对上负责的问题比较突出,就是下到基层,也只是浮于表面,根源在于没有真正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二是深入群众查找问题不够,直接到群众家中,直接与群众交流,直接听群众心声,在与群众“面对面”中查找问题时也流于形式,没有“下文”的情况较多。

2.服务内容有差距。一是在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时,让群众得实惠方面工作进展不大,按照“听民声,倾听群众呼声;知民情,反映群众诉求;解民忧,解决群众困难;帮民富,帮助群众致富;暖民心,维护群众利益”的要求和标准仍有很大差距。二是在一些深入基层、为民服务的活动中,还停留在资金帮扶和节日慰问的状态中,缺乏长效机制,不能做到经常化、制度化。三是所采取的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办法更多的只是“输血”,不是“造血”。

3.服务工作有差距。一是大多下派的干部由于工作性质、工作职能的特殊性,不管资金、不管项目,没有实权,没有其他更多的条件和能力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面对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很多时候往往是束手无策。二是部分干部驻村时间达不到每年驻村不少于15 天的要求。三是法律意服务不到位,使部分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反映涉法涉诉问题时不是寻求司法调解和法律手段解决,而是重重上访或将矛头指向政府。

三、实现有效对接就必须深入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1.实现有效对接就必须突出解决好党员干部对这场活动的认识问题,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得到教育。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把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贯穿活动始终,不断激发广大党员干部自我认识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觉悟、勇气和决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切实增强群众思想观念,树立群众工作意识,提升新形势下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坚持把学习贯穿于工作始终,采取“党校轮训学、集中专题学、讨论交流学、撰写体会学、组织测试学”等方式,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的精神上来。采取有力措施,以整风的精神,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做到思想上有明显提高,为民上有明显成效,作风上有明显转变,纪律上有明显增强,努力办好利民惠民实事,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筑牢宗旨意识,切实解决愿不愿意服务和会不会服务的问题,切实解决党员干部的认识问题。

2.实现有效对接就必须突出解决好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问题,使广大党员干部的作风得到根本转变。按照中央关于“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以整风的精神来抓。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党员干部带着感情、带着课题、带着问题深入基层开展调研走访,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认真听取群众对党的建设和各项工作的建议和意见,查找自身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使问题在一线发现、工作在一线开展、困难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切实提高为民服务和解决难题的能力。在“亲、会、敢”三个字上下功夫。“亲”,把勤政为民作为从政的崇高追求,牢固树立亲民爱民的思想,有体察群众疾苦的善意和为群众解决问题的诚意。“会”,就是有会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必备的素质和能力。“敢”,就是敢担责任、敢担风险,真正做到“敢”面对群众。俯下身子为民做事,竭力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用实际行动赢得民心,实现由“群众找”向“找群众”转变。

3.实现有效对接就必须突出解决好直接联系群众的机制问题,建立群众监督评价制度。按照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及省、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况,对照活动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建立健全各项直接联系群众的制度和机制。如建立健全党群联系制度、公开承诺制度、随机调研制度、现场观摩制度、考核问效制度、民情诉求办理制度、廉政教育制度等;建立健全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有效机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责任追究机制、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长效机制等。实现有效对接就要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结合起来,与各部门各单位的重点工作结合起来,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防止形式主义,防止走过场,切实增强教育实践活动的长效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情况要及时向群众公布,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吸收群众参与,主动接受群众监督,采取群众代表评议和在群众中随机抽样调查等形式,由上级党组织对下一级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多数群众不满意的,必须及时“补课”。

4.实现有效对接就必须突出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了解实际情况,督促解决问题。坚持开门搞活动,采取座谈当面问、谈心谈话问、书面调查问、走访直接问、设箱定点问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广泛征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实行终身责任追究制,谁的问题就由谁去解决,能够立即解决的马上解决,对需要一段时间的,制定解决的措施,明确解决的时限,逐一解决。广大党员干部广泛深入群众,用“脚”丈量民生,真诚对待群众,用“心”贴近民意,切实帮扶群众,用“情”化解民忧,全力服务群众,用“力”赢得民心,及时把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落到实处,惠及各族群众,架起干部和群众的“连心桥”。广大党员领导干部都要通过深入联系点调查研究、督促检查、具体指导,要帮助联系点找出工作差距,理清发展思路,提出建议,解决实际问题,使联系点成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示范点。

上一篇:给史卓伟的一封信作文下一篇:秋叶的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