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校园随笔: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2024-05-16

小学生校园随笔: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共3篇)

篇1:小学生校园随笔: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西西洛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作文

――绘本《爸爸》读后感今天,我看了一本绘本《爸爸》。妈妈告诉我,书的作者亚米契斯是很有名的意大利作家,他写的《爱的教育》很多小学生都读过。可是我现在还没有读,妈妈说过段时间会买给我看的。《爸爸》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小男孩西西洛去医院看望生病的父亲,却发现自己照顾了五天的“爸爸”是个陌生人,而自己的爸爸已经恢复健康可以出院了。他应该很高兴,可是他还是很伤心。因为他已经和那个病人有了很深的感情,而病人在他爸爸出院后的.第二天早晨去世了。修女告诉西西洛说,他做的是慈悲工作,神会保佑他的。这是一个让人忧伤、又让人感动的故事。如果病人没有去世,我就不会那么忧伤了。不过,如果病人不去世的话,那这个故事就讲不完了。但我相信,即使那样,西西洛还是会细心照顾病人的。西西洛非常善良,很有爱心。我希望自己也像西西洛那样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作者:杨骐舆学校班级: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一(5)班指导老师:徐海鸥邮政编码:210008e-mail:cleverjanet@

篇2:小学生校园随笔: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她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新华镇中心小学六(4)班 妥晶晶

有人说:“教师的事业是辛苦的,是无私的,是伟大的。”他们一辈子在自己的岗位上付出着,浇灌着一颗克幼小的心灵。有一位女老师,她的脸至今还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她有着和善的面貌,高挑的身材,总而言之,她在我的心目中是很美的。还清楚地记得她身上经常穿的黑裙子。她教我们的思品,别人来看,思品或许是堂复课,但她教给我们的,我们一辈子也不会忘记。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课堂上传来两个同学的争吵声,一个大叫着:“你偷我的东西。”一个无辜地嚷嚷着:“我没偷。”同学们诧异的目光紧紧地盯着他们。老师慢慢地走过去问清了缘由。看似被冤枉的同学哭了起来,越哭越伤心,老师悄悄地搭在她的耳边说了些什么,她的哭声立刻就停止了,并且微笑地看着老师。这令我们都很惊奇。

更奇怪的是,这件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不过这同学在以后的`学习上突飞猛进。有一天我问她:“那年思品老师到底对你说了什么。”她微微一笑,不知是太阳照的原因还是什么,我看见她眼角闪着泪光,声音有些哽咽地对我说:“她对我说她相信我,不要害怕,相信自己就是好孩子。我当时幼小的自尊一下得到了抚慰,我不再自卑,我自信起来了。我真的好……感激她……。”她走了。留下我在原地发愣。老师您已经让她幼小的心灵中没有留下阴影,并且将她心灵中宝贵的自信挖掘出来了。

或许,当年那个女孩有可能拿了那个同学的东西,但是老师的几句话却改变了女孩的一生。老师您的心灵是宽容的,是美丽的;您的事业是尊贵的、是高尚的。

篇3:方永刚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巧

与方永刚合作,我感受到他做人的高尚

2001年,国防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筹划编写一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丛书》,十本中有一本是从中国共产党80年的奋斗历史来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我作为这套丛书的常务副总编,从确定作者,拟定提纲,到一次次修改,与这本书三个作者之一的方永刚有很多次的交往;去年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人民出版社委托我主编《亲历长征》一书,考虑到方永刚是从复旦历史系毕业的博士,我请他担任这本80万字著作的副主编;其后,又与他合作撰写了《论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这篇文章入选全军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研讨会,并以中心名义,在《光明日报》头版发表,受到中宣部的好评。

去年年底,我还请他参加了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建设工程咨询委员郑科扬同志主持的《中国共产党的民主建设》这个社科基金的重大委托课题,并参与撰写了分课题《马克思主义党内民主理论的发展进程和基本观点》。我特别要提到的是后面这几项任务是在他已患癌症的情况下完成的。他在大连和北京301医院的病床上,与我通电话的时候,都为未能把党内民主这个课题参加到底而遗憾。

向方永刚学习,发扬方永刚的精神,主要应该学习什么呢?作为一个党的理论工作者,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像他那样做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为弘扬党的创新理论作贡献。而从我与他的交往中,我个人感到他的事迹能在全社会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并不是偶然的。作为一个年轻的理论工作者,他有几点像金子一样闪亮的潜质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有的同志开玩笑,说我提携过方永刚,我说不对,是他教育和升华了我,净化了我。4月25日,我与刚刚作了化疗的方永刚和大连舰院的徐明善教授通了电话,向他们表示问候。

方永刚精神代表了新的时代内涵

多次与方永刚共事,在他身上我感受到方永刚精神代表了新的时代内涵,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有这样几点:

他有火一样的激情。与方永刚交往,我发现他对党的理论事业、对三尺讲坛,有着特殊的感情。他热爱党的理论事业,不是作为一种任务,而是内化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他充分享受着理论宣传的兴趣和乐趣,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个工作。过去中心交给他任务,他从未拒绝过,而且主动打电话要任务、抢任务。在他身上,我强烈感受到似乎蕴蓄着一种使不完的力量,一种青春的力量,要进发出来。这几年间,他作了1000多场报告,这是何等的青春。所以,我有时想,都讲文艺的感染力,其实理论不仅有说服力,也有感染力。谁说理论是灰色的,只要把理论之树扎到生活中去,理论也可以是绿色的。方永刚有很强的理论兴趣,不要小看了兴趣,兴趣是由信仰而来,兴趣是一种情怀,是一种世界观,理论工作者没有理论兴趣,那就太痛苦了,反过来,那就能充分享受理论带来的快乐。谁说理论工作是枯燥的,从方永刚身上就能看到理论的抒情和浪漫。方永刚就像一首流行歌曲唱的,“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焰燃烧了我”。我们的理论工作者都应该有方永刚那样一种火一样的激情,去拥抱生活,驱散人们心中的迷雾,给社会带来温暖和光明。

他有山一样的责任。我们生活在一个对理论工作者特别垂青的大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球,使步入21世纪的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和平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党的理论创新的步伐大大加快了,这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责任,也是理论工作者的幸运。从中央提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到这次对方永刚事迹的宣传,中央对理论创新的重视都是空前的。方永刚是一个基层的理论工作者,但我真正感到正像一句文艺界的老话所讲的,“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方永刚在我们党的理论舞台上扮演了一个大角色。“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理论工作者不要自暴自弃,说什么“人微言轻”,方永刚就担起了山一样的责任。我与他接触,可以感受到他作为一个理论工作者强烈的责任感、自豪感和深深的忧患意识。他对社会上某些人存在的道德沦丧、价值失衡非常痛心,对党内存在的某些消极腐败现象深恶痛绝。我们编《亲历长征》,写《论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就是希望彰显长征精神的时代内涵,使长征精神成为永恒,为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方永刚在文章中写下这样一段话:“弘扬长征精神,就要注重学习和弘扬革命先辈对崇高理想矢志不渝、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坚定信念,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方永刚就是这一段话的身体力行者。理论工作者的使命感在他身上表现得十分突出,就是这种对时代赋予的使命意识,使他进入到一种很高的思想境界。

他有水一样的执著。水看起来是最软弱、最没有力量的,都讲柔情似水,然而恰恰水又是最坚强的,滴水能够穿石,因为水有韧劲。作为一个理论工作者,需要耐得住寂寞,甘于奉献,要有“咬住青山不放松”,矢志不移的信念。他在参与撰写《中国共产党八十年奋斗与结论》这本书的时候,中间碰到了一些困难和挫折。负责审查这本书稿的机关的同志,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的历史经验是不是有必然的历史联系有些不同的看法,对战争年代也“代表先进生产力”有所保留,至使这本书最初未能通过。由于这个意见不是个别提法的问题,我们曾经考虑为不影响全套丛书的出版,是否把这一本先撤下来。方永刚则表示,可以把这本书修改好。他体味提意见的同志是为了防止穿鞋戴帽,把党的历史经验简单化,硬往“三个代表”上套。只要我们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书是可以改好的。后来的修改方案果然为审查机关所认可,经过三次大的修改,审查机关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撤回了原来的审查意见,这是没有先例的,保证了“丛书”的顺利出版。这套丛书后来获得了全国图书奖和全军首届政治理论成果评选一等奖。献身党的理论事业就要把它作为一种终身的追求,不要怕挫折,不要怕困难,要有百折不回、敢于攻关的韧劲。他有一句名言“一生只爱一个。”这个“一个”,就是党的理论事业。他献上了水一样的执著,不仅做学问,要水滴石穿,一点一滴积累,而且要为党的理论事业献身,似大江东去,永不回头。这就是理论的魅力。

上一篇:网络运维工作思路下一篇:学生在校打架的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