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派诗词名句

2024-04-30

豪放派诗词名句(精选19篇)

篇1:豪放派诗词名句

苏轼个人资料:

苏轼(1037年1月8日—11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篇2:豪放派诗词名句

1、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2、历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3、提师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6、君不见,长江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7、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

8、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9、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0、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11、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

12、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13、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1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15、四海翻腾云水路,五洲震荡风雷激。

16、与生俱来人中首,惟我与天同齐寿。

17、蛰龙已惊眠,一啸动千山。

18、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分。

19、双脚踏翻尘世浪,一肩担尽古今愁。

20、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21、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意时。

22、世事如棋,乾坤莫测。

2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4、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2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6、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27、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2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9、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30、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3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3、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3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夜宿山寺》

35、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苏轼《鹊桥仙·七夕》

36、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

37、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38、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李白《月下独酌四首》

39、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宋方壶《山坡羊·道情》

40、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祁《玉楼春·春景》

41、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42、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李白《结客少年场行》

43、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44、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李白《少年行二首》

45、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苏轼《临皋闲题》

46、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唐寅《把酒对月歌》

47、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将进酒》

48、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49、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篇3:古诗词名句积累的策略

首先, 要研究揣摩小学课本中古诗文的选文标准。

一般而言, 无论是哪个版本的教材, 都需遵照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特点。小学课本的选文标准一般是规范、简易, 富有童趣, 注重情感, 饱含教育意义。其实, 历代对于诗词教育都极为重视。孔子用《诗三百》作为教材, 以此激励、教育弟子。对此, 孔子的认识非常鲜明:“小子, 何莫学夫诗?诗, 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现在的小学教材也是如此, 在编排中始终遵循 《全日制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 (2011 年) 》的理念与要求, 注重启蒙式的教育。所以, 教材中所选的古诗词不仅词句优美、韵律生动、朗朗上口、浅显易懂, 而且能通过教师的引导去体会古诗词中深蕴的情思, 体悟独特的语言美、悠久的文化美、兼融和善的人文精神。为此, 我们在选择、拓展课外古诗文积累材料时, 也要向这个标准靠拢, 这样, 才符合小学学生的认知特点, 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积累更多的古诗词, 为人生积蓄情感, 为将来积淀思想, 为作文提供素材, 让源源不断的知识之流汇聚成情感、思想的大江大河。

其次, 激发学生积累古诗词句篇的兴趣。

在《训蒙大意》中, 王阳明这样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 中必喜悦, 则其进自不能已……故凡诱之歌诗者, 非但发其志意而已。”古诗词的教育功能非常丰富, 它涵盖智育、美育、德育等各个层面, 对语言表达、陶冶情感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独特的效果。古诗词中所表现出的真挚的情感、生动的义理与深刻的教化并非现代文而能取代, 所以, 通过教师的选择和设计, 把古诗词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各种功能开发出来, 需要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的最后方法是教师的声情并茂。教师能够把古诗词选好、教好, 教时声情并茂, 陶醉其中, 让学生身处其境, 感同身受, 那么, 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也就自然而生。只不过, 教师要做到这一点, 除自身的情感积淀、教授方法之外, 所选内容是否与小学生认知特点相一致, 也是极为关键的一个因素。所以, 激发学生积累古诗词句篇的兴趣, 首先要从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入手。这样, 选择了有学味、有教劲的句篇, 教师才能提高自身的设计, 在读、析、品、诵中让古诗词句的启蒙教育等功能毕现。

第三, 分类积累, 给学生以梳理、归纳的初步方法。

古诗词句中, 写景的情景交融, 状物的借物抒怀, 抒情的袒露胸臆, 寓理的议论至深。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分类积累, 形成初步的梳理、归纳印象。大体上,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类积累。一是文采斐然、意境优美的, 如:“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杨柳岸, 晓风残月”“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等等。二是意蕴深厚、回味无穷的, 如:“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等等。三是情感沛然、撩人心绪的, 如:“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等等。

篇4:诗词拾趣 爱国诗词名句撷趣

一、 哀忧国之情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三国】曹 植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唐】李 白

每愤胡兵入,常为汉国羞。【唐】陈子昂

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唐】杜 甫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hé)棺。【宋】陆 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清】丘逢甲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清】梁启超

浊酒难消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近代】秋 瑾

二、 坦报国之诚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 植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唐】杜 甫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唐】岑 参

所愿除国难,再逢天下平。【唐】张 籍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宋】陆 游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明】于 谦

人生宝贵岂有极,男儿要在能死国。【明】李梦阳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

三、 发保国之誓

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三国】王 粲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唐】李 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宋】辛弃疾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宋】岳 飞

扶衰忍冷君勿笑,报国寸心坚似铁。【宋】陆 游

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明】张家玉

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烈士心。【清】顾炎武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

篇5:豪放派诗词

《南歌子·雨暗初疑夜》

苏轼

南乡子 雨暗初疑夜,风回便报晴。淡云斜照著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卯酒醒还困,仙村梦不成。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南乡子·寒雀满疏篱》

苏轼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南乡子·回首乱山横》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

《南乡子·霜降水痕收》

苏轼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樽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望江南·春未老》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鹤冲天》

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侠客行》

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

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

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虏灰飞烟灭。

篇6:豪放派诗词写景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

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篇7:李白豪放派诗词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篇8:新闻标题引用古诗词名句浅析

中国五千年来, 古典著作浩如烟海, 无数文人、墨客吟诵的浩繁的诗词名句, 流传甚广, 人们受益非浅。几年来, 在新闻实践中, 在编排与制作广播的新闻标题过程中, 我们认为:古诗词名句为我们制作广播新闻标题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同时活化了新闻标题的老面孔、老调子、老模式。

新闻标题引用古诗词名句, 一般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

直接引用

直接引用就是把古诗词名句原封不动地拿来做标题。

比如:“春城无处不飞花”这是某家电台的一则消息的标题。它引自唐朝诗人韩翃《寒食》中的诗句, 起首两句是“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他描写春天的美丽风光, 到处都是绽放迷人的花朵, 而这则消息用它作标题, 是说城市街旁的杨树花纷纷扬扬, 构成一种自然风景, 比喻贴切。但作者对它造成了如阻挡视线, 影响环境卫生等弊端, 似乎又显得无可奈何。

一广播刊物上刊登一幅摄影作品, 用“小桥流水人家”作题。照片上, 农房前的一座小桥下, 小河在涓涓流淌, 遍野的鲜花、野草吐露着芳香, 一派迷人的田园风光。这里引用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画面色彩鲜明, 语言音节和谐, 平仄相间, 音韵抑扬之美, 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请听电台这样一篇通讯的题目, 《稻花香里说丰年》, 它引用了辛弃疾《西江月·月夜行黄沙道》中“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的前半句。通讯说的是某县加大科技、物质投入, 在废弃的盐碱地里开垦出稻田, 那一望无际、长势喜人的稻浪, 预示着又是一个丰收年景, 作者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引用这句名句作题, 形象生动, 给听众形象上的启发。

直接引用古诗词名句的标题, 人们运用的最多, 不胜枚举。如“机关算尽太聪明, 反误了卿卿性命”引自曹雪芹的《红楼梦》、《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一枝红杏出墙来》引用宋朝叶绍翁《游园不值》等等。

运用古诗词名句作题, 就在于他文辞冼炼、辞藻优美, 富有诗情画意, 读起来也朗朗上口。既给主题增加色彩, 又可强化主题。另外古诗词名句为大多数人所熟悉, 一旦用它作标题, 可吸引听众听下去, 为文章增添魅力。

借鉴古诗词名句作题, 首先需要弄清原诗的意思, 然后再看它是否符合所表达的内容。千万不能生搬硬套, 否则就会弄巧成拙。

间接引用

间接引用就是不照搬照抄, 根据文章的内容, 在原诗上略有改动, 使之切合文意, 或使其富于一种新意。

如一家广播电台对河北恒利集团公司创名牌的述评报道, 题目用《业不惊人誓不休》, 就是间接引用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中的诗句, 这首诗前两句是“为人性僻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本是用来形容写作态度严谨, 精益求精的。这则标题把“语”改成“业”, 把“死”改成“誓”, 是说从乡镇企业发展壮大起来的河北恒利集团, 为了走自己的发展之路, 用不到目的不罢休的英雄气概, 创造了如“康必得”等许多大家熟知的名牌。

“本是同鞋生, 相踩何太急”这也是某电台的一篇报道的题目。这则标题借鉴的是曹植七步诗中“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这里把原文换成“鞋”和“踩”, 符合题意, 引用的很恰当。给人们留下了一个悬念, 吸引听众听完全文, 之后, 才知道是作者由宁波鞋子大战引发的反思。

间接引用古体诗词名句作标题, 要善于推陈出新, 这样往往能够出奇制胜, 紧扣听众心弦。

请看这样一篇批评性报道的题目:

“易燃蜂窝煤千呼万唤出不来”

这里间接引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名句“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人家千呼万唤终于出来了, 而易燃蜂窝煤是出不来, 这则标题是反其意而用之, 把原诗意思彻底推翻, 势必使听者有听完全文的欲望, 听完恍然大悟, 对官僚主义憎恨不已。

间接引用忌“滥引”, 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不分内容, 为标题的形式美一概引诗入题, 导致牵强附会。二是为猎奇而使标题半古半今, 令人生涩难懂。三是把原诗改的面目全非, 甚至文不对题, 令人贻笑大方。

篇9:诗词名句的妙用

诗词名句最大的作用就是运用到作文中。在高考作文中有文采,充满文化底蕴的文章往往得到青睐,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诗词的精彩运用就是很好的方法。

1.以诗词名句为题目,警醒明确

由于所处的位置比较突出、醒目,所以容易引发读者的关注,给他们留下较好的印象。在文章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起到耀人眼目、催人卒读之功。如《月是故乡明》《为有源头活水来》《无心插柳柳成阴》《万紫千红总是春》等。

2.以诗词名句开头或结尾,引人眼球

文章开篇就引用古诗文中的丽词名句,它往往一下子展示出作者的才华与个性,吸引住读者,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如《乐观》一文的开头: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里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就是对于诗词名句的灵活化用。

而在收尾处引用诗词名句,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比如《谈骨气》:骨气就是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忠贞不渝。骨气就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岸不羁。骨气就是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刚强不屈。

3.文中内容多引用或化用诗词名句

比如:微寒的春夜或萧瑟的冬天,沉寂的雨夜或喧闹的街头,宁静地独处或结伴同游,常常不经意间便想起了他们——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们的存在。“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僵卧孤村不自哀”的陆放翁,“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2004年海南考生《作家们的故事》)本例中诗词名句修饰的是人物的名字,使得名句、诗人相映生辉,更现诗人的神韵、风采。

由此可以看出古典诗文具有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大量、多处引用,将能大大提升作文的品位与档次,充实文章的底蕴。陆机在《文赋》中曾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也就是说诗词名句在关键处用上那么几句,就可成为全篇的警策。所以在作文中运用诗词名句能够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旨,明确中心的作用。

篇10:豪放派著名诗词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篇11:经典豪放派诗词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篇12:著名的豪放派诗词

1.《江城子·密州出猎》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4.《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朝代:宋代 作者:张孝祥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淡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5.《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朝代:清代 作者:秋瑾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6.《醉落魄·咏鹰》

朝代:清代 作者: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昏。此际偏思汝。

7.《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

朝代:宋代 作者:刘克庄

一卷阴符,二石硬弓,百斤宝刀。更玉花骢喷,鸣鞭电抹,乌丝阑展,醉墨龙跳。牛角书生,虬髯豪客,谈笑皆堪折简招。依稀记,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

篇13:“豪放派”班主任治班有招

豪言壮语憾人心

每个学期,学校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班级活动,如演讲赛、英语口语听力赛、班级篮球赛、广播体操比赛、元旦晚会等,很多班主任面对这些活动总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费尽心思、想方设法组织学生在赛前进行操练,可学生偏偏是你急我不急,训练时无精打采,对比赛能否拿奖漠不关心,让不少班主任束手无策。而“豪放派”班主任,任何时候都是那么朝气蓬勃地出现在班上,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充满着乐观与自信。他们很善于用励志的语言来鼓舞士气,激励同学们去探索、去拼搏。如在每次大赛之前,他们会用“人生能有几回博,今日不博待何时”“大丈夫生当如此”等豪言来激励学生,在学生失利之后,他们并不悲观,常常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彼可取而代之”“失败是成功之母”等壮语来勉励学生,每次学校举行大型活动,在“豪放派”班主任的感染下,他们班学生个个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赛前的训练开展得如火如荼。“豪放派”班主任的豪言壮语振奋着人心,对活动的开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各种竞赛活动中自然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班务公开顺人心

“坦坦荡荡做人,明明白白做事”,这是“豪放派”班主任治班的一贯原则。他们决不向学生隐瞒什么,想到什么就会说出来,让大家发表意见。所以,他们班的学生敢于向老师“进谏”,敢于反映班级各种问题。“豪放派”班主任的班级管理透明度很高,他们的普遍做法一是“任务公开大家干”,在班务中他们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对班级的日常事务和开展的各种活动都让大家一起想办法、出力气,力求做到“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有事大家干”。二是“量化分数大家看”,“豪放派”班主任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他们对学生每天的考勤、违纪、表扬等实事求是地进行登记,该扣分的就扣,该加分的就加,并将量化考核分数在班级公布,接受大家的监督,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和别人的进步与不足。三是“班费公开大家算”,每个学期学校都会划拨一定的班级管理费用到各个班级。“豪放派”班主任安排专门的同学管理班费的开支情况,该购进哪些用品,该开展哪些班级活动,让大家一起预算,使有限的班费真正用在了刀刃上。四是“评优公开大家评”,每学期班级的“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员”等各种评优评先人选,“豪放派”班主任从不自己“钦点”,而是在班上公布评选条件,让学生共同推荐,投票产生,接受全班同学的监督。“豪放派”班主任的这些措施激励了先进、鞭策了后进,增强了学生的班级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营造了很浓的民主气氛,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赞同。

用人不疑聚人心

很多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班干部办事不太放心,不敢放手让班干部去干,因而事无巨细必亲力亲为。而在“豪放派”班主任眼中,学生们有着超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甚至能出乎意料地将事情办好,因而大胆让班干部去管理、去实践,即使有些事情没有达预期目标,他们也会笑着对学生说“好事多磨”。由于“豪放派”班主任能够做到“用人不疑”,班干部做事便不会缩手缩脚,一有事情就会主动出谋划策,班上开展各种活动时,他们会准备得很充分。一位“豪放派”班主任说得好“引导胜于强制,启发重于灌输。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要主动从前台退到后台,相信学生的能力,多启发他们去做事,放手让他们去做,使他们成为真正的班级主人。”我觉得这位班主任说的很对,这样做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治自理的能力,还有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朝气蓬勃乐民心

篇14:对语文记诵诗词名句的思考

【关键词】语文 记诵 诗词 名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058

背诵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背诵名句名篇对于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增强语言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具有的思想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得到了承认。现用的高中语文新教材充分体现了这一精神。据不完全统计,每册至少有十到十四篇要求完全背诵或部分背诵的篇目。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一些教师对背诵并不重视。虽然也按课文要求布置了背诵的任务,但是用于训练读背的时间极少,并且不认真检查落实。结果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即使是脍炙人口的诗文名篇,有的根本背不出来,有的背得结结巴巴,毫无韵味。长此以往,学生对课文背诵渐渐失去兴趣。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方法不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并且与素质教育宗旨相背。

一部分教师之所以对背诵不重视,是认为其在高考中只占区区四分,却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事倍功半不合算。其实这些教师还是把背诵等同与“死记硬背”了,我们应澄清这种糊涂认识。背诵的确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关键是要得法、背精、背通、背活。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背诵,背出文章的韵味情致,背出作者的喜怒哀乐,背出学生的真情实感,以至于与作者水乳交融,为作者之悲而悲,为作者之乐而乐,为文中之谈天说地而知文知理,为文中的慷慨激昂而奋发向上!如果我们学生“活背”了,就可以感受到什么是最美的,什么样是丑的,就能够净化心灵,从而提高了思想素质。把文中那精妙的遣词造句,那前后照应的逻辑组织,在背诵中吸收过来,在脑中贮藏起来,把作者的东西变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样,既获取了知识,又提高了文化素质。众多的收益岂是能用分数所衡量的?

青少年时期的背诵记忆往往会成为一辈子的财富,我们每个教师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下苦功多背一些课文名言警句和诗句,这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十分必要。当今世界,是运用语言表现自己的世界,各方面、各领域都需要善于表达意者。小至人情上的互间暖寒,市场上讨价还价,大至政坛上的雄辩争论,外交的舞台上的唇枪舌剑……可想而知,那种结结巴巴、毫无生气的语言是多么苍白无力,多么令人遗憾!而流畅动听、生动勃勃、以至出口成章、慷慨激昂的语言,并不是天生具有的,而是后天训练出来的。严格说来,都是从“背”开始的。這样看来,我们在教学中能不重视背诵吗?

无数事实表明,重视背诵重视积累会使人的知识越来越充实,大脑越来越聪明:会提高人的素质,促使人成才。宋代的司马光,小时候记忆力不强,但他听从老师的教导,认真朗读、背诵,将众多的史料记得滚瓜烂熟,这为他后来在狱中条件极差的情况撰写《资治通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终成为著名史学家。杰出伟人毛泽东,小时候也勤于朗诵,青少年时期熟读以至背诵了许多历史、文学、哲学著作。由于他诵得多、记得多,并在此基础上融会贯通,消化吸收,这使他后来在著述、演讲时,对所需的材料可以信手拈来。在他留下的著作中我们可以发现,正是站在前人的肩头,才成就了其宏伟的身姿。胡适、老舍、朱自清、鲁迅哪一位不是在青少年时代靠背诵下了坚实的基础。再加上后天的不断努力,才得以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灿烂的篇章。许多自然科学家。如钱学森、苏步青、竺可祯等人总结自身的成长经历,也提供学生要多“吟诗诵文”,从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注重诵读,注重积累的学生:他们头脑灵活、反应敏捷、学习成绩普遍优良,尤其是作文水平很高,口头表达能力大大超过一般学生。

背诵是语文素质积累的基础。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没有记忆,便没有知识的储备。试想一个小学毕业生,能背诵300多篇(首)诗文,并且达到烂熟于心的程度,那么这些知识绝不会是僵死枯燥的,它会在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发挥作用,是其终身受益。心理学告诉我们,记忆活动中,动脑思考是相伴而行的。我国古代的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就是背诵,也培养了大批学富五车,才华横溢的诗人学者。可见,背诵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应当继承发扬。

背诵也是扩展新知的重要前提。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里的“熟读”就是背诵。动脑思考是伴随着记忆活动进行的,即使纯机械性的记忆,也离不开动脑。就如我们吃饭吃菜需要咀嚼一样,背诵就是扩展新知识的“咀嚼”阶段。往往有这样的情形,那些说写能力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大都背诵了不少的诗文。

因此,凡教材中要求背诵的诗文,我们一定要求学生背诵。这样,通过潜移默化,不断“咀嚼”,学生在背诵中经过“顿悟”,逐渐达到“心领神会”的程度,为拓展新知创造了条件。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显得特别重要。

同时,背诵还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难。一个小学毕业生能够流利准确地背诵上百篇课文和上百首诗文,以此垫底,就能解决学习中的疑难奠定了基础。比如:学生背诵了“停车坐爱枫林晚”的诗句,并且弄懂了“坐”的含义,以后学到《陌上桑》时,就会推断出“但坐观罗敷”中的“坐”也是“因为”的意思。

篇15:宋代豪放派古诗词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篇16:宋代豪放派古诗词

苏轼

南乡子雨暗初疑夜,风回便报晴。淡云斜照著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篇17:宋代豪放派古诗词

《定**·好睡慵开莫厌迟》

苏轼

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篇18:苏轼豪放词风格特征探析

一、恢弘壮丽

苏轼的第一首豪放词为《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首词能够很好地彰显出苏轼豪放词所具有的恢弘壮丽的风格特征。其中, 这种词可以用雄浑磅礴、撼人心魄来形容。针对这首词, 苏轼也将其视为痛快淋漓的作品, 在个朋友的信中, 苏轼对这首词做出了“颇为壮也”的评价, 由此可见, 苏轼本人对这首词所具有的风格特征也十分自得。《江城子·密州出猎》的结构分为两阕, 从始至终都洋溢着恢弘壮丽的思想与特征。上阕主要内容为对出猎盛况的描写, 第一句即用“老夫聊发少年狂”来作为起始句, 其中“狂”一字就奠定了整首词的气势, 并彰显出了磊落豪放之感。“左牵黄, 右擒苍, 锦帽貂裘”体现出了出猎者一身猎装所展现出的器宇轩昂与威武形象。“千骑卷平岗”中的“卷”字更是具有着磅礴雄壮之感, 同时也让千骑奔腾的盛况具有了更好的画面感。而后, 全城百姓都来观看这一盛况, “千骑卷平岗”与万人空巷的画面更是彰显出了出猎所具有的浩大声势。而太守为了感谢百姓厚意, 决定效仿孙权亲手射杀老虎, 这种雄心豪情也是苏轼豪放词恢弘风格的重要体现。

提到苏轼的豪放词, 不得不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做出论述与探讨。这首具有恢弘壮丽风格的代表作, 通过与历史人物的联系而展现出了极大的气魄, 这种气魄是构成这首词本身的艺术内涵与艺术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这正因为这首词能够具备这种风格特征, 才让这首词成为了苏轼的代表作以及流传久远的宋词名篇。豪放词都能够为读者营造“大”的意象并让读者体会到“大”的审美体验。在空间上可以视接万里, 时间上则可以思游千载。这种审美意境以及审美体验往往与雄壮的自然景观一样能够彰显出豪放词的壮阔美以及雄浑美。从内容方面来看, 这首词用“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开篇, 首先, 大江东去展现出了雄伟壮丽的景观, 其次, 苏轼将这种气势十足的景观与历史人物进行了联系, 布置了时间背景以及空间背景。“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这种具有很强画面感的词句也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与联想, 从而将读者带入惊心动魄的世界, 并让读者产生振奋的精神和开阔的心胸。

二、超脱旷达

虽然恢弘壮丽是豪放词普遍具有的特征, 但是苏轼所创作的豪放词具有的风格特征并不仅仅局限于此。苏轼的词作具有着刚阳之美的风格, 恢弘壮丽属于其中一类, 然而这类词作却很有限, 所以不能将恢弘壮丽的风格特征当做素质豪放词主要的风格特征。纵观素质词作, 对苏轼个性思想具有代表性、数量最多且涉及到各类题材的, 是潇洒飘逸、通脱豁达的超脱旷达词。关于这一点, 许多学者都在苏轼豪放词的研究中做出了论述, 如陈廷焯对苏轼的豪放词做出了“超旷中见忠厚”、“极超旷, 而意极和平”的评价。王国维则对素质的豪放词做出了“东坡之词旷”的评价。即便是针对苏轼的婉约词, 刘扬忠也做出了“婉中有旷”的评价。由此可见, 苏轼豪放词具有超脱旷达的风格特征是许多学者都认同的观点。

虽然苏轼一生道路坎坷, 但是却都能够坦然处之, 即便是经受多次贬谪, 也能够从失意中很好的实现自我解脱。这种豁达的思想在他的词作中也能够体现出来。面对一系列的政治打击, 苏轼在《与林济甫二首·其一》中用“胸中亦自有翛然处也”表达出了自由自在和无语无数的态度。在《与侄孙元老四首·其一》中则用“胸中亦超然自得, 不改其度”这样的词句表达出了即便面对排挤也会坚守自身节操、接受自身初始心态的态度。而在《与程秀才三首·其一》中, 苏轼更是使用“尚有此身, 付与造物, 听其流转。流行坎止, 无不可者”表达出了苏轼已经将一切事物都置身事外。从这些词句中, 苏轼所具有的旷达个性十分明显, 面对人生的困境, 苏轼在以便适应, 以便对自己进行慰藉, 这种旷达的心胸四号很多文人都不能达到的境界。另外黄州词是能够体现苏轼词作超脱旷达特点的重要代表。如《定风波》一词“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等词句, 写出了苏轼从途中遇雨所展现出的泰然自若以及悟到的人生哲理。这种潇洒悠闲的人生态度也展现出了面对难以预料的政治试图和人生, 苏轼所具有的倔强品格和旷达情怀。在此, 苏轼词作所具有的豪气也能够得到彰显。“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则写出了苏轼对春风与斜阳的体验, 同时为主旨的呈现奠定了基础。“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则是这一词作的真实主旨坐在, 苏轼将人生忧乐比作晴雨, 既然苏轼认为也无风雨也无晴, 那么苏轼所追求的就是忧乐两忘的精神境界, 对于任何的凄风苦雨, 苏轼也能够安然对待。这种人生态度对苏轼豪放词的中心思想产生了影响, 从而让苏轼的豪放词能够体现出超脱旷达的风格特点。

三、怨愤的隐现

虽然从苏轼的词作中可以体会到豪放的胸怀、超旷的心态, 但是苏轼却并没有完全从种种坎坷中解脱出来, 这使豪放成为了苏轼词作的主基调, 但是失意流转的悲情也会时而显现, 因此, 在苏轼的豪放词中, 怨愤的隐现也是十分明显的风格特征之一。郑文焯通过《东坡乐府》对苏轼的《水调歌头》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发端从太白仙心脱化, 顿成奇逸之笔;其飘逸高旷之致, 诚不可及。但是这首词做也能够体现出苏轼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存在的矛盾心理以及悲慨情绪。再如前文中提到的苏轼豪放词代表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 虽然开端气势磅礴, 但是其中“遥想公谨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却与当时苏轼被贬谪黄州、壮志难酬的处境形成了对比, 同时也抒发出了苏轼在这种处境中所发出的感慨。而在《八声甘州·寄参寥子》中, 苏轼通过豪放词来表达自身的怨愤这一特点体现的更加明显。在这首词中, 虽然开篇“有情风万里卷潮来, 无情送潮归”展现出了开阔的气象, 并彰显出了自身豪放的情怀, 但是在看似超然的词句中, 有情、潮来与无情、潮归形成了对比, 从而产生了苍凉之感。而之后“问钱塘江上, 西兴浦口, 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 俯仰昔人非”更是通过表述古今人生命运的悲喜无常来对前面相对隐晦的苍凉之感做出了进一步的强化。“谁似东坡老, 白首忘机”则是苏轼所无处的人生哲理, 表达出了达观淡薄的心境, 这种富有明显的哲理色彩与人生感喟色彩的词语能够让读者不仅发出感慨。这首词的下阕则主要是描写参寥与自身所具有的身后有益。通过上下阕的结合可以看出, 虽然素质已经对古今事物看穿并且对名利场中的角逐已经逐渐无意, 但是事实上苏轼并没有彻底的忘情忘事, 他对友情以及对生活仍旧充满着热爱与期待。通过回想与参寥赏景饮酒、说理谈禅, 苏轼表达出了自身对友人的重视, 其中“算诗人相得, 如我与君稀”这句词中, 苏轼将参寥称作“诗人”, 反映出了苏轼对参寥的赞赏以及情投意合, 而诗作则是苏轼与参寥友谊的重要基础。对于参寥, 苏轼曾经不止一次的进行赞赏, 如参寥的“风薄猎猎弄轻柔, 欲立蜻蜓不自由。五月临平山下路, 藕花无数满汀洲”、“禅心已作沾泥絮, 不逐东风上下狂”等诗作都是为苏轼所激赏的。另外, 苏轼通过这首词表达了自身的归隐志向, 但是这种志向是踌躇的, “约他年、东还海道, 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 不应回首, 为我沾衣”这几句不仅再一次表达出了苏轼对这段友情的重视与珍惜, 同时也表达出了苏轼对自身逆境的感慨。其中“东还海道“就表达出了自身再度入朝, 同时具有着出世志向与用世之心, 在此, 苏轼并不知道自身的愿望是否能够实现, 这表达出了苏轼对愿望最终难以实现的恐惧以及对这种心境所做出的感慨。在这一部分, 苏轼引用了谢安的典故。在《晋书·谢安传》中所提到的“安虽受朝寄, 然东山之志, 始末不渝”, 这种心理是归隐与用世的结合。虽然谢安在东山再起之后仍旧具有归隐之心, 但是却于西州门病逝。谢安平生十分珍惜的朋友羊昙素路过西州门嚎啕大哭。苏轼使用“不应回首, 为我沾衣”来表达了宽慰, 但是同时也具有着对生离死别的感慨。纵观苏轼的这一作品, 苏轼表达出了出世的思想, 同时也表达出了人生的空漠之感。其中, 豪放的气势是这首词的主要旋律, 这种旋律下的词作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峥嵘的气象, 但是词作却经过了中间几度的转折, 不仅感慨古今的盛衰, 同时也感慨生离死别的悲伤, 这种百感交集、向往出世同时执着友情的矛盾心理十分复杂。由此可见, 苏轼的豪放词具有着表达自身怨愤的风格特征, 这种风格特征能够反映出苏轼较高的思想境界, 但是也反映出了苏轼在坎坷一生和烦恼中难以得到完全解脱的处境。

参考文献

[1]李霞.“芙蓉”与“水”——浅析李白与苏轼诗歌的“自然”审美品格[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6, (04) .

[2]刘宗朝.试论苏轼诗词中的哲学思想[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 (01) .

[3]赵彩芬.庄子对苏轼谪居时期处世态度影响浅探[J].邢台学院学报, 2006, (03) .

篇19:“三步法”扩写古诗词名句

例将“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扩写成1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不改变原词意境。

答题分析:

1. 还原情境

“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共才七个字,乍一看,给人无从下手的感觉。其实,要求扩写的诗词名句一般都出自同学们非常熟悉的课本,题目本身已经给了同学们解题的隐性已知条件——诗句的情境因素。

做题时首先应该还原诗句的情境,通过回忆全诗或全词弄清该情境包含的三项内容:时间、地点、人物,然后就可以确定解题的切入点,根据自身的爱好和特长扩写了。

此外,还原情境还可以避免张冠李戴、自相矛盾的错误出现。比如,有的同学把“杨柳岸”扩写得春光旖旎、春意盎然,如果在还原情境时,想到词中写的是深秋清晨的景物,就能避免这样的失误了。

本题在还原情境后可得出如下结果:时间——深秋清晨;地点——某个泊船的渡口;人物——离别情人的“愁人”。

2. 构设画境

古诗词中的很多名句,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等都具有强烈的画面感。“杨柳岸,晓风残月”虽仅七字,但七字中包含一近一远两个画面,极有层次,且符合情理。作者由近及远,先描摹岸边“杨柳”,后绘写天际“残月”,完全符合人视物的顺序及习惯。

扩写时,应充分尊重作者的构设,将画面一个个有序展开,突出景物描写的顺序感、方位感、画面感。依据作者思路来布设写景的顺序和画面,不仅可以减少答题构思的时间,而且能使答题更准确更到位。

3. 表现意境

古诗词非常强调意境。要使诗歌有意境,就要在诗中的景物描写中融入或明或暗、或隐或显的感情。而扩写题往往都有“不得改变原诗(词)意境”的要求,因而首先要体会原诗所蕴涵的感情,然后将这种感情融入扩写中。原诗感情为悲;扩写文字感情即定调为悲;原诗感情为喜,扩写即定调为喜,二者绝对不能冲突、矛盾。

对例题,同学们应该细心体会“残”字所蕴涵的丰富情感,挖掘出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愫,并在扩写中表现出来。

参考答案: 秋日清晨的寒意,唤醒了因畅饮离情而酩酊的词人。渡口已不是昨日的渡口,情人的身影也早已不见。杨柳依旧是昨日的杨柳,只是少了被柳枝牵萦的裙裾。飘零的衰黄柳叶,带着如泪的清露,沾上词人的衣襟,也沾上词人的心魂。晓风微起,似纤纤玉手分开密密的柳烟,一弓残月映入词人的眼帘。那是离人苍白的面容和孤寂的眼?

上一篇:在鼓励中前进作文600字下一篇:近5年的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